但以理书第二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尼布甲尼撒的梦】 一、王召集全国哲士为他解梦(1~2节) 二、哲士无一人能为王解梦(3~16节) 三、但以理得神启示显明王梦(17~24节) 四、但以理求见王给王解梦(25~45节) 五、但以理和三友获王奖赏并重用(46~49节) 贰、逐节详解 【但二1】「尼布甲尼撒在位第二年,他作了梦,心里烦乱,不能睡觉。」 〔吕振中译〕「尼布甲尼撒执掌国政之第二年,他作了个梦,心(原文:灵)里烦乱不安,使他睡不着觉。」 〔原文字义〕「尼布甲尼撒」愿尼布保护王权;「在位」统治,王位;「烦乱」猛推,驱使。 〔文意注解〕「尼布甲尼撒在位第二年」:由于下面所述的梦,和但以理的解梦有关(参16节),而但以理被引进见尼布甲尼撒王,是在受训三年以后的事(参一5,18),所以解经家们对于这个『第二年』有下列几种解释:(1)指但以理通过王考验后的第二年;(2)指巴比伦王征服埃及之后的第二年;(3)指巴比伦王毁灭耶路撒冷城之后的第二年;(4)指圣经古卷抄写错误,漏掉了「十」字,实际上应为在位第十二年;(5)但以理等人此时仍在受训期间,是以准哲士的身分请求晋见王;(6)但以理等人的三年受训算法,采用古代所常用的头尾算法,即在尼布甲尼撒王非正式登基之年(主前605~604年)算受训第一年,在位元年(主前604~603年),算受训第二年,故在位第二年时(主前603~602年),但以理等人刚好结束了为期三年的受训。上列的解释大多数有些勉强,惟接纳第六种解释的人不在少数,仅供读者参考。 「他作了梦」:古人常视梦境与神秘的世界有关,圣经中记载了不少处,神藉人作梦给予人启示和引导(参创二十3;二十八12;三十一11,24;四十12,18;四十一25等)。 「心里烦乱,不能睡觉」:指因作梦心神被搅扰而感到烦躁不安,最终导致失眠(参创四十一8;诗七十七4)。 〔话中之光〕(一)「心里烦乱,不能睡觉。」这话也说出一般人失眠的主要原因;心有旁骛,自然难于入睡,必须平心静气,才能安眠。 (二)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太六34)。 【但二2】「王吩咐人将术士,用法术的,行邪术的,和迦勒底人召来,要他们将王的梦告诉王,他们就来站在王前。」 〔吕振中译〕「王吩咐人将学术士和用法术的、行邪术的、迦勒底博学的人、都召了来,将王的梦告诉王。他们就来,站在王面前。」 〔原文字义〕「吩咐」发言,命令;「术士」占卜者,星象家;「用法术的」巫师,通灵人;「行邪术的」巫师,女巫;「迦勒底人」精于解说的智者。 〔文意注解〕「王吩咐人将术士,用法术的,行邪术的」:这三种名称来自不同的语言,都是指善于通灵的魔法师,能占卜、观星象、行巫术等。 「和迦勒底人召来」:『迦勒底人』就是巴比伦人的别称,他们当中有些人以星相术闻名于世,人们遂将这些星相家统称为迦勒底人。 「要他们将王的梦告诉王,他们就来站在王前」:这四类通灵专家奉王召令前来为王解梦。 〔话中之光〕(一)「要他们将王的梦告诉王。」并不是说:「要他们为王解梦。」这是强人所难,一个人的梦境如何,旁人根本无从捉摸,除非他有神的灵(参林前二12)。 (二)除了在人里头的灵,谁知道人的事;像这样,除了神的灵,也没有人知道神的事(林前二11)。 【但二3】「王对他们说:我作了一梦,心里烦乱,要知道这是甚么梦。」 〔吕振中译〕「王对他们说:『我作了一个梦,心(原文:灵)里烦乱不安,要知道这梦是什么意思。』」 〔原文字义〕「烦乱」猛推,驱使;「知道」认识,察觉。 〔文意注解〕「王对他们说:我作了一梦,心里烦乱」:注意,王仅对他们说,因作梦而心理困惑,觉得不安,却未对他们说明梦的详情。 「要知道这是甚么梦」:王的问题包括这梦的内容和解释,他只感到梦境的可怕,却忘了梦的过程(参5节)。 〔话中之光〕(一)王想要知道,却无法知道,所以心里烦乱;人世间所发生的事,有许多不是我们有限的心智所能推知的,欲强求知道,便会使我们心神不安。 (二)若有人以为自己知道甚么,按他所当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林前八2)。 【但二4】「迦勒底人,用亚兰的言语对王说:愿王万岁,请将那梦告诉仆人,仆人就可以讲解。」 〔吕振中译〕「迦勒底博学的人就用亚兰语对王说:(从这里到第七章末是用亚兰文写的)『愿王万岁!请将那梦告诉仆人,仆人就可以把解析讲明白。』」 〔原文字义〕「万岁(原文双字)」长久活着;「讲解」解析阐述。 〔文意注解〕「迦勒底人」:指长于星相术的巴比伦专家(参2节注解)。 「用亚兰的言语对王说」:『亚兰的言语』是古代亚述帝国通用的语言,一直到主耶稣的时代,包括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都以亚兰语文对话和记录。 「愿王万岁」:这是古代东方国家,臣民对王说话的开头敬语。 「请将那梦告诉仆人,仆人就可以讲解」:意指未告知梦境而想知道梦的讲解,这是强人所难。 〔话中之光〕(一)看相、算命与占卜等邪术,大多数是骗人的胡言乱语,只要说得有点道理,就会叫听的人信以为真,实际上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说的是甚么。 【但二5】「王回答迦勒底人说:梦我巳经忘了,〔或作我巳定命八节同〕你们若不将梦和梦的讲解告诉我,就必被凌迟,你们的房屋必成为粪堆。」 〔吕振中译〕「王回答迦勒底博学的人说:『这事我已决定;你们若不将梦和梦的解析告诉我,就必须被凌迟,你们的房屋必须被拆毁。」 〔原文字义〕「忘了」确定的;「讲解」解析阐述;「凌迟」肢解。 〔文意注解〕「王回答迦勒底人说:梦我巳经忘了」:王的回话按原文可译作:『这事我已经决定了』,或:『我这个命令是坚决的』。王避免回答说明梦境,可能他真的已经忘了梦的内容,或者他有意要试验这些通灵专家。 「你们若不将梦和梦的讲解告诉我,就必被凌迟」:『凌迟』即肢解,是古代一种酷刑。王似乎有意藉此逼使这些通灵专家毫无保留地解开秘密。 「你们的房屋必成为粪堆」:意指你们的住房将被摧毁成为废墟或垃圾堆。 〔话中之光〕(一)伴君如伴虎,稍一不慎,不仅自身要被凌迟,甚至连累家族。所谓明哲保身,难怪暴君身侧大多属投机、奉承之辈,鲜少明智之士。 (二)魔鬼正如暴君,只会利用我们,不会为我们着想。 【但二6】「你们若将梦和梦的讲解告诉我,就必从我这里得赠品,和赏赐,并大尊荣。现在你们要将梦和梦的讲解告诉我。」 〔吕振中译〕「你们若将梦和梦的解析讲明白,就可以从我获得赠品、赏赐、和大尊荣;现在你们将梦和梦的解析讲明白吧。』」 〔原文字义〕「赠品」礼物;「赏赐」奖赏;「大」极为,高大壮观的;「尊荣」荣誉。 〔文意注解〕「你们若将梦和梦的讲解告诉我」:世人根本不可能测知别人所作的梦是甚么,因此也不可能讲解那梦,除非得到真神的启示或邪灵的通报(参10~11节)。 「就必从我这里得赠品,和赏赐,并大尊荣」:『赠品』指礼物;『赏赐』包括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大尊荣』指地位的升迁和礼遇。王对哲士们软硬兼施,恩威并用;一方面威吓他们(参5节),另一方面以奖赏来利诱他们,逼使他们不能不竭尽所能。 「现在你们要将梦和梦的讲解告诉我」:『现在』意指不容拖延。 〔话中之光〕(一)「你们若不…你们若…」威吓和利诱,正是撒但迷惑人的两大伎俩。 【但二7】「他们第二次对王说:请王将梦告诉仆人,仆人就可以讲解。」 〔吕振中译〕「他们第二次对王说:『请王将梦告诉仆人,仆人就可以将梦的解析讲明白。」 〔原文字义〕「第二次」再一次;「告诉」叙述,宣讲。 〔文意注解〕「他们第二次对王说」:哲士们再次请王赐告梦的详情(参4节)。 「请王将梦告诉仆人,仆人就可以讲解」:其实就算是让他们知道王作了甚么梦,他们也无法讲解那梦,因为那梦是从真神来的(参19,28节)。 【但二8】「王回答说:我准知道你们是故意迟延,因为你们知道那梦我巳经忘了。」 〔吕振中译〕「王回答说:『我准知道你们是企图争取时间,因为你们看出这事我已决定:」 〔原文字义〕「准」确实的,真实的;「故意迟延(原文双字)」买,获得(首字);时间(次字);「那梦」事件,话语;「忘了」确定的。 〔文意注解〕「王回答说:我准知道你们是故意迟延」:哲士们一再请求王告诉他们那梦,使得王怀疑他们必定是因为根本就不想讲解那凶多吉少的噩梦,故意拖延时间(原文字义是买时间),伺机逃生。 「因为你们知道那梦我巳经忘了」:请参阅第5节的注解。 〔话中之光〕(一)不讲道理的人,总是将过错推给别人;世界上甚至在教会中,有许多人单单想到对方的不是,却不曾想到自己更加不对。 (二)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七12)。 【但二9】「你们若不将梦告诉我,只有一法待你们,因为你们豫备了谎言乱语向我说:要等候时势改变。现在你们要将梦告诉我,因我知道你们能将梦的讲解告诉我。」 〔吕振中译〕「你们若不将梦告诉我,只有一项判决令来处置你们:你们是同谋拿谎言烂语来在我面前胡说,要等候时势改变的。现在快将梦告诉我吧,让我知道你们能将梦的解析向我讲明白。』」 〔原文字义〕「法」谕令,法律,判决,惩罚;「豫备」一起同意;「谎言」虚假的;「乱」败坏,过失;「等候」直到;「时势」时间。 〔文意注解〕「你们若不将梦告诉我,只有一法待你们」:指你们必被凌迟,你们的房屋必成为粪堆(参5节)。 「因为你们豫备了谎言乱语向我说」:王认为他们推说不知道那梦的话是『谎言乱语』,是虚假的托辞,是胡言乱语,因为他们若不能说出那梦,也必不能讲解那梦。 「要等候时势改变」:这话的意思有几种解释:(1)等到王记起了梦境,才告诉他们那梦;(2)等到国内发生重大危机,王的注意力转到其他事项;(3)等到王把这件事淡忘了,不再追究他们;(4)等到王驾崩或政权被颠覆,自然就不了了之;(5)等候逃生的机会,逃之夭夭。 「现在你们要将梦告诉我,因我知道你们能将梦的讲解告诉我」:王认为通灵的专家们必然具有超人的能力,必定能知道并讲解那梦,所以必须立即回答。 〔话中之光〕(一)「等候时势改变」这是世人做人做事的秘诀,尽量拖延时间,等待最佳时机。 (二)我们信徒乃是要爱惜光阴(弗五16),抓住机会(加六10),赎回时间(西四5)。 【但二10】「迦勒底人在王面前回答说:世上没有人能将王所问的事说出来,因为没有君王,大臣,掌权的,向术士,或用法术的,或迦勒底人,问过这样的事。」 〔吕振中译〕「迦勒底博学的人在王面前回答说:『世界上没有人能将王所问的事说出来的,因为没有王、多么大、多么有权力、曾经向任何学术士、或用法术的、或迦勒底博学的人、问过这样事的。」 〔原文字义〕「迦勒底人」破开泥土的人;「大臣」首领;「掌权的」主宰,统治者;「术士」占卜者,星象家;「用法术的」巫师,通灵人。 〔文意注解〕「迦勒底人在王面前回答说」:『迦勒底人』指王所召集四类术士及哲士(参2节)的代表或通称。 「世上没有人能将王所问的事说出来」:指这是世人所作不到的事,其实通灵的人有时也能知道别人心里发生的事(参11节)。 「因为没有君王,大臣,掌权的,向术士,或用法术的,或迦勒底人,问过这样的事」:指王所问的问题超乎常理。 〔话中之光〕(一)世人一面喜欢追求新道(参徒十七19)、新事(参传一8~10),另一面却又喜欢推说这事不曾有过,所以不肯相信。 (二)神为爱祂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掋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二9)。 【但二11】「王所问的事甚难,除了不与世人同居的神明,没有人在王面前能说出来。」 〔吕振中译〕「王所问的事很难答;除了不居于血肉之躯的神明、没有别的能在王面前说出来的。』」 〔原文字义〕「甚难」困难的,甚希奇的,荣誉的;「同居」落脚居住的地方;「神明」假神,异教徒的神。 〔文意注解〕「王所问的事甚难」:指王的问题相当罕见且难于作答。 「除了不与世人同居的神明」:他们口中所称呼的神明,乃是假神邪灵。 「没有人在王面前能说出来」:意指若非『神明』告知,便无人能知。但要从『神明』处得知,并不简单。 〔话中之光〕(一)从术士们的回话可知,他们的通灵术并不高明,承认他们的巫术不准确,并且是出于欺诈的。 【但二12】「因此王气忿忿的大发烈怒,吩咐灭绝巴比伦所有的哲士。」 〔吕振中译〕「为了这个缘故、王就生气,大大震怒,便吩咐将巴比伦所有的博士都除灭掉。」 〔原文字义〕「气忿忿」生气动怒;「大发」极为,高大壮观的;「烈怒」震怒;「吩咐」命令;「灭绝」消灭,消失;「巴比伦」混乱;「哲士」智慧人。 〔文意注解〕「因此王气忿忿的大发烈怒」:此处原文用不同的字来形容王的震怒是格外的激昂和可怕,有解经家这样描写:『怒发冲冠,大发雷霆』。 「吩咐灭绝巴比伦所有的哲士」:指王发出命令,要除灭全国所有的哲士。哲士的原文意思是智能人,指知识分子,包括正在学习的准哲士或刚学成而尚未就职的哲士(参13节)。 〔话中之光〕(一)伴君如伴虎,王的震怒殃及通国许多无辜的知识分子。今天社会上掌有实权的人,戒慎发怒,更不可滥权伤害别人。 【但二13】「于是命令发出,哲士将要见杀,人就寻找但以理和他的同伴,要杀他们。」 〔吕振中译〕「于是有指令发出,要博士都被杀掉。人就寻找但以理和他的同伴,要给杀死。」 〔原文字义〕「命令」谕令,法律;「哲士」智慧人;「见杀」被杀害;「寻找」询问,找寻;「同伴」同伙,伙伴。 〔文意注解〕「于是命令发出,哲士将要见杀」:指已经进入执行王令的阶段,先搜捕所有的哲士和准哲士。 「人就寻找但以理和他的同伴,要杀他们」:由本句可知,当时但以理和他的三个同伴并未奉王召令觐见王面(参2节)。由此引发的问题是:(1)当时他们可能还在三年受训期间;(2)或者他们已经通过王的面试,被选侍立王面前(参一19~20),仅担任王的政事参谋。 【但二14】「王的护卫长亚略出来,要杀巴比伦的哲士,但以理就用婉言回答他,」 〔吕振中译〕「那时但以理用深谋远虑、机敏圆通的话回答王的护卫长亚略、那位出来要杀巴比伦博士的。」 〔原文字义〕「护卫」保镳;「亚略」如狮子的;「出来」出去,出现,出发;「婉言」忠告;「回答」回应,回转。 〔文意注解〕「王的护卫长亚略出来」:指他奉王的命令离开王宫。 「要杀巴比伦的哲士」:指他离开王宫的目的就是要捕杀巴比伦所有的哲士。 「但以理就用婉言回答他」:指他先找着但以理,但以理就用合宜的话跟他磋商。 〔话中之光〕(一)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箴十五1)。 【但二15】「向王的护卫长亚略说:王的命令为何这样紧急呢,亚略就将情节告诉但以理。」 〔吕振中译〕「他回答亚略说:『王的护卫长阿,为什么王的命令来得这么火急呢?』亚略就将情节告诉但以理。」 〔原文字义〕「护卫长」有主宰权柄的,军长;「紧急」严厉,傲慢无礼;「情节」事情,事件,话语。 〔文意注解〕「向王的护卫长亚略说:王的命令为何这样紧急呢」:但以理的问话表明,他显然并没有跟巴比伦的哲士一起去见王。『紧急』最好译作『严厉』。 「亚略就将情节告诉但以理」:指将事情的始末告诉但以理。 【但二16】「但以理遂进去求王宽限,就可以将梦的讲解告诉王。」 〔吕振中译〕「但以理便进去,求王给他时间,他好将梦的解析向王讲明白。」 〔原文字义〕「进去」强行进入,被领进入;「求」询问,寻找;「宽限(原文双字)」给予(首字);某个时候,时间(次字);「梦的讲解」(对梦的)解析阐述。 〔文意注解〕「但以理遂进去」:本句说出但以理先前并没有奉召觐见王。 「求王宽限,就可以将梦的讲解告诉王」:这个请求相当明智,他并没有求王将梦告诉他,也没有像迦勒底人那样说不可能回答王的问题,而仅请求王给他一点时间,就必能得到满意的答复。 【但二17】「但以理回到他的居所,将这事告诉他的同伴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 〔吕振中译〕「于是但以理回到寓所,将事情告诉他的同伴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 〔原文字义〕「居所」房子;「告诉」使之知道;「同伴」结连,绑在一起;「哈拿尼雅」神以眷顾;「米沙利」谁是像神那样的;「亚撒利雅」耶和华已帮助。 〔文意注解〕「但以理回到他的居所」他的居所应当就在王宫之内或邻近地方,以便随时奉召在王面前侍立。 「将这事告诉他的同伴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本句显明,他们四个人不但食宿在一起,并且一起祷告、交通、敬拜神。 〔话中之光〕(一)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提后二22)。 【但二18】「要他们祈求天上的神施怜悯,将这奥秘的事指明,免得但以理和他的同伴,与巴比伦其余的哲士,一同灭亡。」 〔吕振中译〕「要他们对这机密的事祈求天上的神施怜悯,免得但以理和他的同伴跟巴比伦其余的博士一同灭亡。」 〔原文字义〕「祈求」询问,寻找;「施怜悯」同情,怜恤;「奥秘」秘密,(象征)隐藏;「指明」(原文无此字);「免得」不,否,无;「灭亡」消灭,消失。 〔文意注解〕「要他们祈求天上的神施怜悯」这句话具有如下的含意:(1)他们相信地上的君王仍受天上之神的掌管;(2)他们将自己命运交托给神;(3)惟有神知道地上所发生的一切事;(4)他们凭自己不配知道,需要神施怜悯才能知道。 「将这奥秘的事指明」奥秘的事指神若不将它解开启示出来,人就不得而知的事。 「免得但以理和他的同伴,与巴比伦其余的哲士,一同灭亡」祷告中申述自己等人的存亡危机。 〔话中之光〕(一)奥秘的事惟有神才能解明,因此若想明白神奥秘的事,就须多祷告,少思考。 【但二19】「这奥秘的事,就在夜间异象中,给但以理显明。但以理便称颂天上的神。」 〔吕振中译〕「这机密的事就在夜间异象中给但以理显示出来了。但以理便祝颂天上的神。」 〔原文字义〕「奥秘」秘密,(象征)隐藏;「异象」景象,外貌;「显明」揭露(秘密),揭发;「称颂」赞美,祝福,下跪。 〔文意注解〕「这奥秘的事,就在夜间异象中,给但以理显明」指但以理当夜就从神得着启示。异象指神所显明,人的肉眼或心眼能够看见的景象。 「但以理便称颂天上的神」但以理为此向神献上感谢和赞美。 〔话中之光〕(一)祷告得着答应,不可忘记向神献上感谢和赞美。谢恩是祷告多得答应的秘诀。 (二)不住的祷告;凡事谢恩(帖前五17~18)。祷告与谢恩相联,祷告不忘谢恩。 【但二20】「但以理说:神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从亘古直到永远,因为智慧能力都属乎祂。」 〔吕振中译〕「应声地说:『神的名是应当受祝颂从亘古到永远的,因为智慧能力都属于他。」 〔原文字义〕「称颂」赞美,祝福,下跪;「亘古」永久,古老;「永远」(与「亘古」原文相同)。 〔文意注解〕「但以理说:神的名是应当称颂的」:神的名表明神的『所是』和属性(参耶四十四26;撒下七13;诗八1),也就是神的自己(参诗七十四10;一百十八10)。 「从亘古直到永远」:指神永远存立(参诗九十2),配得永世的称颂。 「因为智慧能力都属乎祂」:指神是全知且全能的神(参约壹三20;创十七1)。 〔话中之光〕(一)你们必多吃而得饱足,就赞美为你们行奇妙事之耶和华──你们神的名(珥二26)。 (二)求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荣耀的父,将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赏给你们(弗一17)。 【但二21】「祂改变时候,日期,废王,立王,将智慧赐与智能人,将知识赐与聪明人。」 〔吕振中译〕「是他使时代和时期改变的;他废王,他立王,他将智慧赐给智能人,将知识赐给聪明人;」 〔原文字义〕「改变」更动,更改;「废」移除,罢黜;「立」设立,建立;「赐给」给予,授与;「知识」知道的能力;「聪明人(原文双字)」知道(首字);理解力,洞察力(次字)。 〔文意注解〕「祂改变时候,日期,废王,立王」:指大自然的现象和人类历史的变迁,全都在于祂。 「将智能赐与智能人,将知识赐与聪明人」:『智慧』重在指对事物的洞察力,『聪明』重在指对事物的理解力。 〔话中之光〕(一)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祂(徒十七28)。 (二)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神,主就必赐给他(雅一5)。 【但二22】「祂显明深奥隐秘的事,知道暗中所有的,光明也与祂同居。」 〔吕振中译〕「是他把深奥隐秘的事启示出来;黑暗之中有什么、他都知道;亮光也和他同住一起。」 〔原文字义〕「显明」揭露(秘密),揭发;「深奥」深的,高深莫测的事;「隐秘的事」隐藏,不使人看见;「暗中」黑暗;「所有的」不论甚么;「光明」光;「同居」居留,松懈。 〔文意注解〕「祂显明深奥隐秘的事」:『深奥』是指存在神内心深处的旨意,若没有启示,人就难于明白;『隐密』是指神关乎人的作为,特别是在人类历史中对将来所要发生之事的安排。 「知道暗中所有的」:『暗中所有的』指罪人和魔鬼所行暗妹无益的恶事(参弗五11~12)。 「光明也与祂同居」:指神就是光,在祂毫无黑暗(约壹一5)。 〔话中之光〕(一)那暗昧无益的事,不要与人同行,倒要责备行这事的人。凡事受了责备,就被光显明出来;因为一切能显明的,就是光(弗五11,13)。 【但二23】「我列袓的神阿,我感谢你,赞美你,因你将智慧才能赐给我,允准我们所求的,把王的事给我们指明。」 〔吕振中译〕「我列祖的神阿,我感谢你,我称颂你将智慧能力赐给我,如今把我们向你所求的使我知道哦,使我们知道王所询问的事。』」 〔原文字义〕「感谢」颂赞;「赞美」宣扬,赞扬;「才能」能力;「指明(原文重复同一字)」使之知道,通知。 〔文意注解〕「我列袓的神阿,我感谢你,赞美你」:『我列祖的神』指历代神选民的神。 「因你将智慧才能赐给我」:指将神的智慧能力(参20节)分赐给他,使他能明白王所作的梦是甚么,并知道梦的讲解(参9节),以及解决今后所面临问题的能力。 「允准我们所求的,把王的事给我们指明」:这表明但以理等人所求的,就是求神将王所询问的事(参9节)指明给他们知道。 【但二24】「于是但以理进去见亚略,就是王所派灭绝巴比伦哲士的,对他说:不要灭绝巴比伦的哲士,求你领我到王面前,我要将梦的讲解告诉王。」 〔吕振中译〕「于是但以理便进去见王所派要除灭巴比伦博士的亚略,这样对他说:『不要除灭巴比伦的博士;请领我进到王面前,我便将梦的解析向王讲明白。』」 〔原文字义〕「进去」强行进入,被领进入;「领」(原文和「进去」同字);「梦的讲解」(对梦的)解析阐述;「告诉」宣告。 〔文意注解〕「于是但以理进去见亚略,就是王所派灭绝巴比伦哲士的」:但以理去见亚略有两个目的,就记录在本节的后半。 「对他说:不要灭绝巴比伦的哲士」:首先为通国的哲士求情,停止杀他们。 「求你领我到王面前,我要将梦的讲解告诉王」:其次,就是请他引见王,好为王解梦。 【但二25】「亚略就急忙将但以理领到王面前,对王说:我在被掳的犹大人中遇见一人,他能将梦的讲解告诉王。」 〔吕振中译〕「于是亚略很紧张地将但以理领到王面前,这样对王说:『我在犹大被掳的人之中遇见了一个人:他能将梦的解析告诉王。』」 〔原文字义〕「急忙」催促,惊慌;「被掳的(原文双字)」儿子(首字);流亡(次字);「遇见」发现;「梦的讲解」(对梦的)解析阐述;「告诉」使之知道,通知。 〔文意注解〕「亚略就急忙将但以理领到王面前」:显然亚略的内心很不情愿执行王屠杀全国哲士的命令,所以一听到这个好消息,就立刻领但以理去见王。 「对王说:我在被掳的犹大人中遇见一人」:『遇见』意思是发现,表示亚略对但以理的挺身而出,觉得自己也有发掘人才的功劳。当初也许真的是他发现但以理,然后把他推荐给太监长(参一3~4)也说不定。 「他能将梦的讲解告诉王」:最要紧的是他能解决王的问题。 【但二26】「王问称为伯提沙撒的但以理说:你能将我所作的梦,和梦的讲解,告诉我么。」 〔吕振中译〕「王应声问但以理、但以理又名叫伯提沙撒;王问他说:『你能将我所作的梦和梦的解析告诉我么?』」 〔原文字义〕「伯提沙撒」穷困者的宝藏之主;「所作的」看见,瞧见;「梦的讲解」(对梦的)解析阐述;「告诉」使之知道,通知。 〔文意注解〕「王问称为伯提沙撒的但以理说」:『伯提沙撒』是太监长给但以理起的新名(参一7),可能和当时的异教神祗的名字有关,在巴比伦王面前当然是用这个新名,所以这里特地提到这个名。 「你能将我所作的梦,和梦的讲解,告诉我么」:王的问话暗示他对年轻的但以理能够提说并讲解他所作的梦,一面觉得不可置信,另一面急于一探究竟。 【但二27】「但以理在王面前回答说:王所问的那奥秘事,哲士,用法术的,术士,观兆的,都不能告诉王。」 〔吕振中译〕「但以理在王面前回答王说:『王所问的那机密事、博士和用法术的跟学术士和占卜的都不能告诉王;」 〔原文字义〕「回答」回应,回话;「奥秘事」秘密,(象征)隐藏;「观兆的」星相家,占卜师。 〔文意注解〕「但以理在王面前回答说」:但以理的回话是先否定、后肯定。 「王所问的那奥秘事,哲士,用法术的,术士,观兆的,都不能告诉王」:他所否定的是指出任何人都不可能解答王的疑问,因为那是属于「奥秘」的事。 【但二28】「只有一位在天上的神,能显明奥秘的事,祂巳将日后必有的事,指示尼布甲尼撒王,你的梦,和你在床上脑中的异象是这样。」 〔吕振中译〕「只有一位在天上的神、他能将机密的事启示出来;他已将日后要发生的事告诉了尼布甲尼撒王了。你的梦和你在床上在脑中所见的异像是这样:」 〔原文字义〕「显明」揭露(秘密),揭发;「日后(原文双字)」日子,时候(首字);至终(次字);「必有」变成,成为;「指示」使之知道,通知;「尼布甲尼撒」愿尼布保护王冠;「异象」景象,外貌。 〔文意注解〕「只有一位在天上的神,能显明奥秘的事」:接下来,他向王肯定惟有神能解明奥秘的事(参申二十九29)。在此,但以理是要将王的眼目引向神,绝非暗示他自己就是神。 「祂已将日后必有的事,指示尼布甲尼撒王」:意指神托梦指示王,那梦跟将来人类的历史有关。 「你的梦,和你在床上脑中的异象是这样」:从这里开始,但以理先指明王所作之梦的情节。 〔话中之光〕(一)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神的;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申二十九29)。 (二)「脑中的异象」说明异象和心眼有关;从神来的异象往往不是肉眼所见,乃是心眼所见,叫我们得知属神的事(参林后四4~6)。 【但二29】「王阿,你在床上想到后来的事,那显明奥秘事的主,把将来必有的事指示你。」 〔吕振中译〕「王阿,你在床上、你的思想上来、想到此后将会发生的事;那能启示机密事的主就把将来要发生的事告诉了你了。」 〔原文字义〕「想到(原文双字)」思想,意念(首字);上升,上来(次字);「显明」揭露(秘密),揭发;「将来」(原文无此字);「必有」变成,成为;「指示」使之知道,通知。 〔文意注解〕「王阿,你在床上想到后来的事」:当王在床上或睡或醒,或作梦或思想,不知不觉脑海中正想到将来所要发生之事的时候。 「那显明奥秘事的主,把将来必有的事指示你」:神就借着托梦,把将来必会发生的事指示给王。 【但二30】「至于那奥秘的事显明给我,并非因我的智慧胜过一切活人,乃为使王知道梦的讲解,和心里的思念。」 〔吕振中译〕「至于我呢、这机密事启示于我、并不是因我所有的智慧胜过任何活人,乃是为要使王知道梦的解析,好使你们知道你心里所思想的是什么。」 〔原文字义〕「活人」活的(生命);「思念」意念,想法。 〔文意注解〕「至于那奥秘的事显明给我,并非因我的智慧胜过一切活人」:但以理在这里加插几句话,说明他自己所以能知道王所作的梦,并非因为他的智慧高过一切哲士。 「乃为使王知道梦的讲解,和心里的思念」:神把梦显明给但以理,只不过为要帮助王想起梦境,并明白那梦的意思。 〔话中之光〕(一)神真实的用人,从不高抬自己,只在乎显明神的心意。 (二)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雅四6;彼前五5)。 【但二31】「王阿,你梦见一个大像,这像甚高,极其光耀,站在你面前,形状甚是可怕。」 〔吕振中译〕「『王阿,你在观看着,忽见有一座像;那像很大,其光辉非常,站在你面前;相貌很可怕。」 〔原文字义〕「梦见」变成,成为;「像」形像,幻影;「甚高」大的;「光耀」光亮;「形状」外观;「可怕」害怕,可怕的。 〔文意注解〕「王阿,你梦见一个大像」:指出王在梦中看见一个巨大的人像。 「这像甚高,极其光耀」:这高大的像闪闪生辉,光彩夺目。 「站在你面前,形状甚是可怕」:显在王眼前,形状相当奇特可怕,叫人触目惊心。 【但二32】「这像的头是精金的,胸膛和膀臂是银的,肚腹和腰是铜的,」 〔吕振中译〕「这像的头是精金的,胸膛和膀臂是银的,腹部和腰是铜的,」 〔原文字义〕「头」头部,首领;「精」好的;「胸膛」胸部;「膀臂」手臂;「肚腹」肚子;「腰」大腿,腰窝。 〔文意注解〕「这像的头是精金的」:像的头部是用纯金的材料造的。金的价值最贵,比重最大(19.3),硬度却最软。 「胸膛和膀臂是银的」:胸部和两只手臂适用银造的。银的价值次贵,比重次大(10.5),硬度仅高于金。 「肚腹和腰是铜的」:腹部和腰部是用铜造的。铜的价值和比重(8.5)都不如银,硬度却高于银。 〔灵意注解〕「这像的头是精金的」:金头指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参37~38节)。 「胸膛和膀臂是银的」:指取代巴比伦王国的玛代和波斯(参五31)。 「肚腹和腰是铜的」:指希腊王国。 【但二33】「腿是铁的,脚是半铁半泥的。」 〔吕振中译〕「腿是铁的,脚是半铁半瓦的。」 〔原文字义〕「半」出于,源于;「泥」黏土,陶瓷,瓦。 〔文意注解〕「腿是铁的」:两腿是用铁造的。铁的价值和比重(7.6)不如铜,硬度却高于铜。 「脚是半铁半泥的」:两膝盖以下的脚和脚掌是用半铁半泥混和造的。泥土(陶瓷)最不值钱,比重最低(1.9),却又硬而脆。 〔灵意注解〕「腿是铁的」:指取代希腊王国的罗马帝国。 「脚是半铁半泥的」:指分裂后的罗马帝国。 〔话中之光〕(一)巨像的材料越往下越差,表示其底部的根基不稳,随时有崩塌的可能。这个情形不仅说出人类的历史越演越劣,而且也指明属世的事越过越败坏。 【但二34】「你观看,见有一块非人手凿出来的石头,打在这像半铁半泥的脚上,把脚砸碎,」 〔吕振中译〕「你在观看着,忽见有一块石头、不是人手凿出的、撞击了那像半铁半瓦的脚上,把脚砸碎了。」 〔原文字义〕「观看(原文双字)」看,瞧(首字);变成,成为(次字);「凿出来」切割(分开),测定;「打」打击,重击;「半…半…」(原文无此字);「砸碎」被粉碎,摔成碎片。 〔文意注解〕「你观看,见有一块非人手凿出来的石头」:非人手凿出来的,表示这是出于神的作为。 「打在这像半铁半泥的脚上,把脚砸碎」:巨像的脚部最脆弱,经不起石头的打击。 【但二35】「于是金,银,铜,铁,泥,都一同砸得粉碎,成如夏天禾场上的糠秕,被风吹散,无处可寻,打碎这像的石头,变成一座大山,充满天下。」 〔吕振中译〕「于是铁、瓦、铜、银、金、都一同砸得粉碎,如同夏天禾场上的秕糠渣儿;风把它们刮散,原处便无可寻。但那击碎这像的石头却变成了一座大山占满了全地。」 〔原文字义〕「于是」然后,之后;「一同」一,一个;「砸得粉碎(原文双字)」被粉碎,摔成碎片(首字);被砸碎,摔碎(次字);「成如」变成,成为;「禾场」打谷场;「糠秕」谷壳;「吹散」带,载运;「可寻」发现;「打碎」打击,重击;「充满」注入,加入;「天下(原文双字)」所有的,全部(首字);大地(次字)。 〔文意注解〕「于是金,银,铜,铁,泥」:原文的次序是:铁、泥、铜、银、金,表示按脚、腿、腹、胸、头的次序(参32~33节),从下到上,全部一起。 「都一同砸得粉碎」:脚部一被砸碎,全身也就摔跌得粉碎。 「成如夏天禾场上的糠秕,被风吹散,无处可寻」:形容粉碎之后消失无影无踪。糠秕含有二意:(1)它是轻而无价值之物(参耶二十三28),无论它们在历史上的成就如何,将来在神的国度里仍旧一无是处,不值得吾人怀念;(2)它象征经不起神的审判(参赛五24;林前三12~15)。 〔话中之光〕(一)人世间任何丰功伟业,事过境迁,都必消失踪影;惟有出于神的,才有永存的价值。 【但二36】「这就是那梦,我们在王面前要讲解那梦。」 〔吕振中译〕「『这就是那梦;其解析我们就要在王面前说明了。」 〔原文字义〕「我们」(原文无此字);「讲解(原文双字)」说,宣讲,叙述(首字);(对梦的)解析阐述(次字);「那梦(后者)」(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这就是那梦」:但以理先述说梦的详情。 「我们在王面前要讲解那梦」:注意,『我们』一词暗示他所讲解的乃是他和三位同伴所同意的。虽然神只向但以理一人显明(参19节),但也是经过其他三人同心祈求(参18节)的结果,但以理的心里总是记挂着他的同伴。 【但二37】「王阿,你是诸王之王,天上的神巳将国度,权柄,能力,尊荣,都赐给你。」 〔吕振中译〕「王阿,列王之王阿,──天上的神已将国度、权柄、能力、尊荣、赐给了你;」 〔原文字义〕「国度」王位,王国,王权;「权柄」权力;「能力」力量;「尊荣」荣誉;「赐给」给予。 〔文意注解〕「王阿,你是诸王之王」:当时的巴比伦王统治着中近东一代许多国家,包括犹大国在内,许多国王都臣服于他,所以称他是『诸王之王』(参结二十六7)。 「天上的神巳将国度,权柄,能力,尊荣,都赐给你」:暗示巴比伦王所获致的成就,并非他的先王或他自己奋斗得来的,全都是那天上的真神所赐给的。国度重在指疆域,权柄重在指人民,能力重在指武力,尊荣重在指地位。 〔话中之光〕(一)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罗十三1)。 【但二38】「凡世人所住之地的走兽,并天空的飞鸟,祂都交付你手,使你掌管这一切,你就是那金头。」 〔吕振中译〕「也将住任何处的世人、以及山野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都交在你手中,使你掌权管理他们──王阿,你,你就是这金的头。」 〔原文字义〕「世人(原文双字)」人,人类(首字);儿子(次字);「地」开阔的田野;「飞鸟」鸟类;「交付」给予;「掌管」有权力,统治;「一切」所有的,全部。 〔背景注解〕「你就是那金头」:巴比伦帝国大约起始于主前二千年,就是亚伯拉罕在世的时候,暗拉非(又名罕母拉比)作示拿王(参创十四1)辖治巴比伦附近全地,当亚述国兴盛时曾经受其压迫成为副王,直至主前625年拿布普拉撒王(尼布甲尼撒之父王,他于主前605年逝世)时巴比伦国逐渐强盛,摆脱亚述,先把巴比伦地区完全纳入统辖下,后来灭亚述,正式建立巴比伦帝国。尼布甲尼撒长大之后成为父军元帅,于主前606年与父王共同摄政,主前605年奉父王差遣大败埃及军于迦基米施,扩拓边境,正欲继续挥军庭扫穴,忽闻父王逝世之噩耗,遂班师回巴比伦正式登基继王位。在尼布甲尼撒王的时代(主前605至562年),国势,荣华,达到极峰。巴比伦城成为上古世界最伟大,繁华,美丽的都城。 〔文意注解〕「凡世人所住之地的走兽,并天空的飞鸟,祂都交付你手手,使你掌管这一切」:意指他掌权的范围之广,甚至包括了领域内的一切活物。 「你就是那金头」:暗示他在历史上的成就,开启了一部新页。 〔话中之光〕(一)我们不必高抬任何人过于所当看的,其实我们人若照着神当初造我们人的心意而行,天下万物都受人治理的(参创一28)。 【但二39】「在你以后必另兴一国,不及于你,又有第三国,就是铜的,必掌管天下。」 〔吕振中译〕「接替你的、必有另一国立起来,不及于你;又有另一个第三国、是铜的、掌权管理全地。」 〔原文字义〕「以后」在…轨迹中,(之后的)位置;「兴」立起,站立;「不及于你(原文双字)」大地(首字);出于,源于,异于(次字);「掌管」有权力,统治;;「天下(原文双字)」所有的,全部(首字);大地(次字)。 〔背景注解〕「在你以后必另兴一国,不及于你」:因尼布甲尼撒王娶了玛代王古阿洒利之女为妻,所以在巴比伦帝国的早期玛代与巴比伦联盟,大约于主前550年左右玛代纔脱离巴比伦,与东南的波斯国结合对抗巴比伦;于主前538年将其灭亡,建立玛代和波斯帝国。玛代和波斯是由二国连合形成一个帝国。 「又有第三国,就是铜的,必掌管天下」:希腊原为欧洲东南部之小国,以斯巴达、雅典、哥林多三大区为主,联合临近城市而形成。在玛代和波斯帝国正倡盛时期,亚细亚的希腊诸城虽皆被征服,但欧洲希腊中枢区则极力抗拒未曾完全被征服。亚哈随鲁王时(主前480年),曾率水陆大军征伐希腊企图并吞,但被希腊王撒拉米的水军击败,未能得逞,无功而班师。直至主前336年亚历山大继父王位作马其顿王,他是举世难得的军事天才,征服特拉加,以利哩亚及希腊,于主前331年灭了玛代和波斯,攻克巴比伦、苏撒及艾克巴他拿诸地之后,转东侵入印度而占其一部分后始凯旋巴比伦,完成建立希腊帝国的大业。 〔文意注解〕「在你以后必另兴一国,不及于你」:其后所兴起的玛代和波斯,版图比巴比伦亚述帝国还大,究竟如何「不及于你」,圣经学者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如下:(1)加尔文认为道德方面较差;(2)杨格认为统一的程度较弱;(3)洛普认为文化方面较低;(4)苏佐扬认为权势比不上。究竟如何不及,并没有肯定的数据,反正是在神面前的评价较次。 「又有第三国,就是铜的,必掌管天下」:再后来所兴起的国家,公认是指希腊亚历山大大帝,击败波斯帝国。所谓『掌管天下』,乃是一个相对性的说法,而不是绝对;在人类历史上,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真正征服全世界。 〔话中之光〕(一)由金而银、由银而铜,每下愈况;这世界的情形,只会越过越败坏,越过越不如前,所以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属世的事上,而应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参来十一16)。 【但二40】「第四国,必坚壮如铁,铁能打碎克制百物,又能压碎一切,那国也必打碎压制列国。」 〔吕振中译〕「有个第四国,刚硬如铁,像能压毁东西的铁,铁能砸碎能击破百物;那国必砸破压毁列国。」 〔原文字义〕「坚壮」强壮的,大能的;「打碎」被粉碎,摔成碎片;「克制」(击得)粉碎;「百物」所有的,全部;「压碎」击碎,粉碎;「一切(原文双字)」所有的,全部(首字);这些(次字);「列国」(原文无此字)。 〔背景注解〕「第四国,必坚壮如铁」:罗马帝国是在主前753年时建国,罗母勒是第一代国王,当时国土狭小,后来渐渐强大,兼并邻国,到了第七代他昆纽苏伯王时,因历行虐政,民心离叛,废王,建共和体制,政权全操于少数贵族之手,平民再三争取,始获有议政之政权,在此共和时期中,国界得扩张至意大利全境(主前343至272年)。后来又克服迦太基(主前264至146年),及攻克希腊与小亚细亚(主前215至146年),克服西班牙,高卢,不列颠,条顿族(主前133至131年)建立了罗马大帝国。但因罗马国内党派蜂起,互相忌妒,结果由该撒、克拉苏、邦贝的三巨头组成了三人政治。后来克拉苏逝世,邦贝在内争中失败之后,由该撒一人独揽大权,不久该撒于主前44年被暗杀,发生内乱。由安东尼、奥他威安、李比都斯三人出来稳定局势,恢复三人政治。但是不久政权完全落在奥他威安一人的手中。奥他威安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之后,完全暴露了野心,自封为皇帝,取号亚古士督,从此罗马正式成为帝国制度。耶稣的降生就是在那时代(参路二1~14)。 〔文意注解〕「第四国,必坚壮如铁」:指取代马其顿帝国的罗马帝国;「坚壮如铁」是形容它的军力强盛。 「铁能打碎克制百物,又能压碎一切,那国也必打碎压制列国」:当时的罗马帝国拥有强大的军力,战无不胜,所向无敌。 〔话中之光〕(一)「铁能打碎克制百物,又能压碎一切,那国也必打碎压制列国。」然而无论如何坚强,它自身都会被砸得粉碎(参35节),世上的力量都不能依恃。 【但二41】「你既见像的脚和脚指头,一半是窑匠的泥,一半是铁,那国将来也必分开,你既见铁与泥搀杂,那国也必有铁的力量。」 〔吕振中译〕「你既看见脚和脚趾头有一部分是窑匠的瓦,一部分是铁的,那国将来必是个混合的国度;就是必有一些铁的坚定性在里头,正如你看见铁和泥瓦搀杂在一起。」 〔原文字义〕「一半」出于,源于;「窑匠」陶匠;「泥」黏土,陶瓷,瓦;「搀杂」混和,结合在一起;「力量」坚硬。 〔背景注解〕「那国将来也必分开」:罗马帝国于主后395年时分裂成为西罗马帝国及东罗马帝国两国。西罗马帝国于主后476年沦亡于化外人之手;东罗马帝国则沦亡于主后1453年。 「铁与泥搀杂」:一方面是罗马的政体,有时是帝制,有时是议会制,共和制等搀杂不一,另一面是罗马人与各种人搀杂。罗马帝国因殖民地多,有许多附庸国,分封之王。分封之王是指派当地人,又因不放心另加派罗马人作总督,巡抚,率军驻境,久而久之就产生通婚混血,因而人种搀杂,却不能彼此相合(参43节)。 〔文意注解〕「你既见像的脚和脚指头,一半是窑匠的泥,一半是铁」:『脚指头』位于脚掌的末端,表征第四国的末期。『泥』指第四国较弱的部分;『铁』指第四国较强的部分。 「那国将来也必分开」:这是预言罗马帝国将来必定会分裂。 「你既见铁与泥搀杂」:『铁与泥』的材质完全不同,貌似混在一起,实际上彼此不能相合(参43节)。 「那国也必有铁的力量」:意指那国的军事力量仍旧相当强壮。 【但二42】「那脚指头,既是半铁半泥,那国也必半强半弱。」 〔吕振中译〕「那脚趾头有一部分是铁的、一部分是瓦的;那国度也必一头强,一头脆弱。」 〔原文字义〕「国」王位,王国,王权;「强」强壮的,大能的;「弱」破成碎片。 〔文意注解〕「那脚指头」:注意,这里仅提到脚指头,而没有提到脚,表示前面所说『像的脚和脚指头』(参41节)具有双重的意义:(1)指历史上的罗马帝国以及其后的分裂;(2)指预表上的罗马帝国,它将延续到基督第二次再临,到那时,正如脚有十个指头,将会有十王被兴起(参七24),被敌基督所利用。而所谓「十」,乃是今世代表完整的数目字,可能不一定刚刚好十个国家。 「既是半铁半泥,那国也必半强半弱」:意指末世兴起的敌基督国家,有些是强盛的,另有些则属弱国。 〔话中之光〕(一)半强半弱乃属世态常情,国与国如此,人与人也如此;每个人都有其长处,也都有其弱点,所以任何人都不可骄傲。 【但二43】「你既见铁与泥搀杂,那国民也必与各种人搀杂,却不能彼此相合,正如铁与泥不能相合一样。」 〔吕振中译〕「你既看见铁和泥瓦搀杂在一起,他们也必人种搀杂,却不能彼此贴合,正如铁跟瓦不能搀和一样。」 〔原文字义〕「搀杂」混和,结合在一起;「各种」种子,后代子孙;「彼此(原文三个字)」这个与这个;「相合(首字)」附着;「相合(次字)」混和,结合在一起。 〔文意注解〕「你既见铁与泥搀杂,那国民也必与各种人搀杂」:由于末世人道主义的兴起,在那些敌基督的国家里,将会收容各种民族的人,而与他们搀杂。 「却不能彼此相合,正如铁与泥不能相合一样」:正如人道主义与民族主义不能兼容,那些国家里的人民也不能彼此兼容。 〔话中之光〕(一)种族与地域观念,彼此不能相合,自古至今,越演越烈;惟有住在基督里面,才有真正合一的可能。 【但二44】「当那列王在位的时候,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国,永不败坏,也不归别国的人,却要打碎灭绝那一切国,这国必存到永远。」 〔吕振中译〕「当那些王在位的日子,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国、永不被毁;其政权也不留归别族的人;它却要砸碎而消灭那一切国;它必存立到永远;」 〔原文字义〕「那」那些;「败坏」伤害,毁坏;「归」留下,任其…而不管;「打碎」被粉碎,摔成碎片;「灭绝」应验,完成,成就;「存」立起,站立。 〔文意注解〕「当那列王在位的时候」:意指当末世敌基督的国家还存在的时候。 「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国,永不败坏,也不归别国的人」:真神所建立的另一个国,就是基督的国,将会存立直到永永远远(参启十一15)。 〔灵意注解〕「列王」:可视为整个人像所代表的属世政权;「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国,永不败坏」:指弥赛亚国。 〔话中之光〕(一)时候将到,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祂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启十一15)。 【但二45】「你既看见非人手凿出来的一块石头,从山而出,打碎金,银,铜,铁,泥,那就是至大的神把后来必有的事给王指明,这梦准是这样,这讲解也是确实的。」 〔吕振中译〕「正如你看见了一块石头、从山上凿出来,不是用人手凿的:它把铁、铜、瓦、银、金、都砸碎了。至大的神将此后要发生的事都告诉王了。这梦准是这样;其解析也是确实的。」 〔原文字义〕「凿出来」切割(分开),测定;「打碎」被粉碎,摔成碎片;「必有」变成,成为;「事」不论甚么;「指明」使之知道,通知;「准是这样」确实的,真实的;「讲解」(对梦的)解析阐述;「确实的」可信任的。 〔文意注解〕「你既看见非人手凿出来的一块石头」:就是34节所说的那块石头。 「从山而出,打碎金,银,铜,铁,泥」:石头从山而出,打碎其他一切,使之化为乌有,而石头变成一座大山(参35节)。 「那就是至大的神把后来必有的事给王指明」:意指神藉托梦向王指明将来必成的事。 「这梦准是这样,这讲解也是确实的」:梦的详情和其解释乃是准确的。 〔灵意注解〕「一块非人手凿出来的石头」:预表主基督的国(参启十一15)。基督是那盘石(参林前十4),也是活石(参彼前二4)。 〔话中之光〕(一)但以理的解梦,道出神在历史中的计划:世界列国的权势演变都要按人像各部分的次序应验。换言之,世界列国的历史是神所预定的。 (二)外邦人的日期开始时虽然像精金般辉煌,下场却如糠秕尘土一样衰败,而为神永远的国度所代替(参35,44节)。 【但二46】「当时尼布甲尼撒王,俯伏在地,向但以理下拜,并且吩咐人给他奉上供物和香品。」 〔吕振中译〕「于时尼布甲尼撒王就脸伏于地,向但以理下拜,并且吩咐人给他奉上供物和悦神的香祭。」 〔原文字义〕「俯伏在地(原文三个字)」脸向着倒下;「下拜」臣服效忠,敬拜;「奉上」浇奠,献上;「供物」礼物,供品;「香品」抚慰,使平静。 〔文意注解〕「当时尼布甲尼撒王,俯伏在地,向但以理下拜」:由于但以理竟能说出梦的准确情节,又能合理地讲解梦的意思,可想而知,他必非平常人。 「并且吩咐人给他奉上供物和香品」:王既看出但以理是神的代言人,就命人献上供奉神的礼物,以表示他对神的崇敬(参47节)。 〔话中之光〕(一)伟大的君王竟向一个亡国奴下拜,充份地表明了神能在人心中作出莫大的改变。 【但二47】「王对但以理说:你既能显明这奥秘的事,你们的神,诚然是万神之神,万王之主,又是显明奥秘事的。」 〔吕振中译〕「王应时对但以理说:『千万真确阿、你们的神真是万神之神、万主之主,机密事之启示者,因为你能彀将这机密事启示出来。』」 〔原文字义〕「显明」揭露,揭发;「奥秘的事」秘密;「诚然」事实,真实。 〔文意注解〕「王对但以理说:你既能显明这奥秘的事」:王承认但以理所讲说的那些话,一定是出于神的。 「你们的神,诚然是万神之神,万王之主」:王也承认但以理所拜的神,远远超过哲士们所拜的假神和地上所有的君王。 「又是显明奥秘事的」:王又承认是神将这奥秘的事显明给但以理。 〔话中之光〕(一)每一个基督徒,若真实能充分彰显出里面的基督,也必会让世人承认说,你们的神真是万神之神、万主之主。 【但二48】「于是王高抬但以理,赏赐他许多上等礼物,派他管理巴比伦全省,又立他为总理,掌管巴比伦的一切哲士。」 〔吕振中译〕「于是王使但以理成为高贵大臣,又赐给他许多珍贵的赠品,使他掌权管理巴比伦全省,又立他为总务长管理巴比伦所有的博士。」 〔原文字义〕「高抬」使优越,成长壮大;「赏赐」给予;「上等」大的;「管理(原文双字)」有权力,统治(首字);在…之上(次字);「全省(原文双字)」所有的,全部(首字);行省(次字);「掌管(原文双字)」行政长官(首字);在…之上(次字);「哲士」智慧人。 〔文意注解〕「于是王高抬但以理」:意指王使但以理成为伟大人物。 「赏赐他许多上等礼物」:意指给予许多合乎但以理等级的奖赏。 「派他管理巴比伦全省」:巴比伦省是帝国最重要的直辖行政区。 「又立他为总理,掌管巴比伦的一切哲士」:意指设立他作巴比伦一切哲士的首领。 【但二49】「但以理求王,王就派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管理巴比伦省的事务,只是但以理常在朝中侍立。」 〔吕振中译〕「但以理向王请求,王就分派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管理巴比伦省的政务;但以理却仍留在王的门庭中。」 〔原文字义〕「求」询问,寻找;「沙得拉」王公贵族,伟大的文士;「米煞」王的客人;「亚伯尼歌」尼布的仆人;「管理」在…之上;「事务」工作,事奉;「朝中」王宫的门,朝廷;「侍立」(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但以理求王,王就派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管理巴比伦省的事务」:但以理为他的三个同伴请求王任命他们作他的辅佐官。 「只是但以理常在朝中侍立」:意指但以理被留在王的面前,担任王的国策顾问。 〔话中之光〕(一)但以理顾念他的三位同伴,为他们求王;我们也当照样顾念天路上的同伴,为他们求主。 叁、灵训要义 【但以理为何能得知王梦的奥秘】 一、他把责任担在自己身上,在信心里承诺为王解梦(16节) 二、他看重属灵的同伴,将事情告诉他的同伴(17节) 三、他看重祷告,与同伴同心合意祈求神施怜悯(18节上) 四、他同情并看重别人的性命(18节下,24节) 五、他称颂神,将荣耀归给神(19~23节) 六、他使王知道惟有神才能显明梦的奥秘(28~29节) 七、他谦卑自承并非智慧胜过别人(30节) 八、他能清楚讲述梦的情节,并讲解梦的意思(31~45节) 九、他不自私,为同伴求王重用他们(49节) 【但二章中的神】 一、祂是「天上的神」(17,19,28,37,44节) 二、祂是施怜悯的神(19节) 三、祂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从亘古直到永远(20节上) 四、智慧、能力都属乎祂(20节下) 五、祂改变时候、日期、废王、立王(21节上) 六、祂将智慧赐与智能人,将知识赐与聪明人(21节下,23节中) 七、祂显明深奥隐秘的事,知道暗中所有的,光明也与祂同居(22节) 八、祂是以色列人列祖的神(23节) 九、祂能显明奥秘的事,指示将来必有的事(28~29,45节) 十、祂是至大的神(45节) 十一、祂万神之神,万王之王(47节)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但以理书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但以理书提要」末尾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