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理书第一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但以理和三友的抉择】 一、尼布甲尼撒王掳掠耶路撒冷(1~2节) 二、但以理和三友被选入宫受训(3~7节) 三、但以理和三友为保洁净拒用王膳(8~16节) 四、但以理和三友结训后获王赏识(17~21节) 贰、逐节详解 【但一1】「犹大王约雅敬在位第三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来到耶路撒冷,将城围困。」 〔吕振中译〕「犹大王约雅敬执掌国政之第三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来到耶路撒冷,将耶路撒冷围困住。」 〔原文字义〕「犹大」赞美的;「约雅敬」耶和华兴起;「在位」统治;「巴比伦」混乱;「尼布甲尼撒」愿尼布(假神之名)保护王权;「耶路撒冷」平安的训诲;「围困」围攻,封锁。 〔背景注解〕「犹大王约雅敬在位第三年」:按先知耶利米的记载,尼布甲尼撒出征犹大之时是约雅敬第四年(耶廿五1),这显然是按照巴勒斯坦的算法;而但以理所说的「约雅敬第三年」,是循巴比伦的算法;要待国王登基满一年后始称为元年,即在位的第一年。犹大王约雅敬是约西亚的长子,主前609年在埃及法老尼哥的扶植下,取代他的弟弟约哈斯为王(参王下廿三34)。 〔文意注解〕「犹大王约雅敬在位第三年」:相当于主前605年。 「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来到耶路撒冷,将城围困」:当时尼布甲尼撒曾短暂围困耶路撒冷城,其间因他父亲驾崩,回去继承王位。就在这次的围城期间,约雅敬臣服于尼布甲尼撒王,有三年之久(参王下廿四1)。 〔话中之光〕(一)神能使用犹大王,也能使用巴比伦王;一切在上有权柄的,都是出于神的(参罗十三1)。 (二)信徒应当尊敬在上掌权者(参彼前二13),为他们祷告,使他们能为神所用。 【但一2】「主将犹大王约雅敬,并神殿中器皿的几分交付他手,他就把这器皿带到示拿地,收入他神的庙里,放在他神的库中。」 〔吕振中译〕「主将犹大王约雅敬和神殿中一部分的器皿交在他手里,他就把这些器皿带到示拿地、他的神庙里,将器皿带进他神庙的库房房中。」 〔原文字义〕「器皿」用具,器具;「几分」部份,某些;「交付」给,放置;「示拿」吼狮之地,两河之间;「(原文双字)」宝物(首字);库房(次字)。 〔文意注解〕「主将犹大王约雅敬,并神殿中器皿的几分交付他手」:意指约雅敬投降称臣,并献出部分神殿中的器皿给巴比伦王这件事,乃是出于神的手。 「他就把这器皿带到示拿地」:『示拿地』就是巴比伦国的发源地(参创十一2,9)。 「收入他神的庙里,放在他神的库中」:『他神』指巴比伦所败的偶像假神。 〔话中之光〕(一)神手所作的事,有时是积极正面的,有时是消极负面的,所以信徒应当在一切事物中,学习认识神手的作为。 (二)我们原本是神殿中的器皿,蒙恩用来事奉神,但若堕落软弱,很可能被撒但所占据窃用,羞辱主名。 【但一3】「王吩咐太监长亚施毘拿,从以色列人的宗室和贵冑中,带进几个人来,」 〔吕振中译〕「王吩咐太监长亚施才拿要从以色列人王家后裔、和显达者之中、引进几个人来,」 〔原文字义〕「太监」皇帝的头,皇帝的顾问,内臣;「宗室(原文双字)」王室(首自);种子(次字);「贵冑」贵族。 〔文意注解〕「王吩咐太监长亚施毘拿」:『太监长』指负责王宫内事务的总长,但不一定是受阉割的宦官。『亚施毘拿』是波斯名字,意义不详。 「从以色列人的宗室和贵冑中,带进几个人来」:从所征服的属国的王亲贵族中,挑选青年才俊,在宫中服侍,用意在夸胜和教化。 【但一4】「就是年少没有残疾,相貌俊美,通达各样学问,知识聪明俱备,足能侍立在王宫里的,要教他们迦勒底的文字言语。」 〔吕振中译〕「就是年轻的人,没有任何残疾、相貌俊美、通达各样学问(同词∶智能),富有知识,满有学识、聪明,足能侍立在王宫殿的,要将迦勒底人的典籍和语言教授他们。」 〔原文字义〕「残疾(原文同字重复)」瑕疵,污点,缺陷;「相貌」外表,景象;「俊美」好的,令人愉悦的;「通达」有见识,有洞察力;「学问」智慧,技巧;「知识(原文双字)」认识,熟识(首字);知识,洞察力(次字);「聪明(原文双字)」分辨,理解(首字);头脑,思想(次字);「俱备」(原文无此字);「侍立」站立,配置;「迦勒底」破土者。 〔文意注解〕「就是年少没有残疾,相貌俊美」:指年轻且体格健全,外表英俊潇洒。 「通达各样学问,知识聪明俱备」:指内在聪明且博学,富有潜力的可造之才。 「足能侍立在王宫里的」:指够资格在皇宫里服侍。 「要教他们迦勒底的文字言语」:『迦勒底』亦即巴比伦;『文字言语』包括各种通用的语言文字,以及各类学问,如:皇宫礼仪、星相学、占卜术等。 〔话中之光〕(一)世人看外貌,但神看内心(参撒上十六7)。 (二)信徒若有机会学习各样学问,应当尽力学习,以便将来能够为神所用。 【但一5】「王派定将自己所用的膳,和所饮的酒,每日赐他们一分,养他们三年,满了三年,好叫他们在王面前侍立。」 〔吕振中译〕「王将王的大餐日日的分儿、和他自己喝的酒、分派给他们,将他们养大了三年;过了三年、他们好侍立在王面前。」 〔原文字义〕「派定」分配,指定;「自己所用的膳」王的膳食,佳肴;「养」使长大;「侍立」站立,配置。 〔文意注解〕「王派定将自己所用的膳,和所饮的酒,每日赐他们一分」:意指他们日常的饮食,都按照皇宫的规格供应。 「养他们三年」:指以三年为期,学术的训练和身体的调养,双管并进。 「满了三年,好叫他们在王面前侍立」:三年期满,经过严格的考验之后,才有资格在王面前服侍。 〔话中之光〕(一)侍奉世上的君王,尚且需要三年的培养,我们要事奉万王之王,岂不应当更用心加倍的培养,好使我们装备齐全来服事祂。 【但一6】「他们中间有犹大族的人,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 〔吕振中译〕「他们中间有犹大族的人、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 〔原文字义〕「但以理」神是我的审判;「哈拿尼雅」神已眷顾;「米沙利」有谁是像神那样的;「亚撒利雅」耶和华已帮助。 〔文意注解〕「他们中间有犹大族的人」:指这些接受培训的人中,有最近所征服南国的犹大族人。 「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这四个人的名字是希伯来文的称呼,含有希伯来信仰的意义。 〔话中之光〕(一)这些人的名字,表明他们的父母亲对他们的期待,也表明他们自我期许与鞭策。我们最低限度,应当作个名副其实的「基督徒」。 【但一7】「太监长给他们起名,称但以理为伯提沙撒,称哈拿尼雅为沙得拉,称米沙利为米煞,称亚撒利雅为亚伯尼歌。」 〔吕振中译〕「太监长给他们起了名,把但以理叫做伯提沙撒,称把哈拿尼雅叫做沙得拉,把米沙利叫做米煞,把亚撒利雅叫做亚伯尼哥。」 〔原文字义〕「伯提沙撒」贫困者的宝藏之主;「沙得拉」王公贵族,伟大的文士;「米煞」王的客人;「亚伯尼歌」尼布的仆人。 〔文意注解〕「太监长给他们起名」:指另给他们起巴比伦新名,含有异教的色彩。 「称但以理为伯提沙撒,称哈拿尼雅为沙得拉,称米沙利为米煞,称亚撒利雅为亚伯尼歌」:这些新名可能是当时某些异教神祗的名字。 〔话中之光〕(一)太监长所给他们起的名字,含有异教的色彩,虽然能帮助他们易于融入异教社会环境中,但也因此给他们带来试探,被世俗同化的危机隐然存在。 【但一8】「但以理却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饮的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监长容他不玷污自己。」 〔吕振中译〕「但是但以理却抱定心意、决不以王的大餐和王所喝的酒而玷污自己;因此他便要求太监长准他不玷污自己。」 〔原文字义〕「立」设立,设定;「志」意志,决断;「玷污」污秽,污染。 〔背景注解〕「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饮的酒,玷污自己,」:摩西的律法规定以色列人不可吃不洁净之物(参利十一章),也不可吃祭过偶像之物(参出卅四15)。 〔文意注解〕「但以理却立志」:意指他将这事放在心上,或立定心意。 「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饮的酒,玷污自己」:指拒绝王宫中的美酒佳肴,以免自己成为不洁净。 「所以求太监长容他不玷污自己」:指他并非贸然罢吃,而是以明智和谦恭的态度,请求太监长的谅解。 〔话中之光〕(一)摩西律法规定食物的洁净与不洁净,用意是要确保神的选民活在世界上能够分别为圣;我们与世人交接来往,应当谨慎戒惧。 (二)神说,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不要沾不洁净的物,我就收纳你们(林后六17)。 (三)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义和不义有甚么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甚么相通呢(林后六14)? 【但一9】「神使但以理在太监长眼前蒙恩惠,受怜悯。」 〔吕振中译〕「神使但以理在太监长眼前得到特别的待遇和同情;」 〔原文字义〕「蒙恩惠」慈爱,喜爱;「受怜悯」同情,子宫。 〔文意注解〕「神使但以理在太监长眼前蒙恩惠」:指神感动太监长,使他愿意特别宽待但以理。 「蒙恩惠,受怜悯」:『恩惠』指上对下的特别好待;『怜悯』指发自内心的同情,如同母亲对从自己腹中出来的婴儿那样的爱怜。 〔话中之光〕(一)信徒的人际关系好坏,关键乃在于神;蒙神恩待的人,一般大多也受人好待,但我们切莫为着讨人的喜欢,而在真理和公义上与人妥协。 (二)主耶稣幼年时,神和人喜爱祂的心,都一起增长(路二52);若是能行,信徒总要尽力与人和睦(罗十二18)。 【但一10】「太监长对但以理说:我惧怕我主我王,他巳经派定你们的饮食,倘若他见你们的面貌,比你们同岁的少年人肌瘦,怎么好呢,这样,你们就使我的头在王那里难保。」 〔吕振中译〕「太监长对但以理说:『我惧怕我主我王;他把你们的饮食分派好了;何必让他见你们面貌比同辈的年轻人憔悴难看呢?怎么好呢?那你们就使我的脑袋在王面前难保了。』」 〔原文字义〕「惧怕」令人害怕的;「派定」分配,指定;「肌瘦」不悦,沮丧;「难保」有罪。 〔文意注解〕「太监长对但以理说:我惧怕我主我王」:指他若擅自更改食谱和食材,恐会被皇上怪罪他玩忽职守。 「他巳经派定你们的饮食」:指皇帝已经命令必须提供何种饮食给这些人。 「倘若他见你们的面貌,比你们同岁的少年人肌瘦,怎么好呢」:太监长认为若不用王膳,因营养不良,自然会显出面黄肌瘦,后果恐难交代。 「这样,你们就使我的头在王那里难保」:意指将必因此招致杀头之祸。 〔话中之光〕(一)凡人所当得的,就给他。当得粮的,给他纳粮;当得税的,给他上税;当惧怕的,惧怕他;当恭敬的,恭敬他(罗十三7)。 【但一11】「但以理对太监长所派管理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的委办说:」 〔吕振中译〕「但以理对太监长所派来照管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的监护人说:」 〔原文字义〕「管理」(原文无此字);「委办」监护人。 〔文意注解〕「但以理对太监长所派管理…的委办说」:大概是但以理从太监长那里得到暗示,知道负责膳食人员所担心的,乃是进食者的气色绝不容显出憔悴难看(参10节)。于是,但以理就直接找负责这几位犹太人膳食的监护人商量。 「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这四个人就是从犹大族的王室贵冑中挑选出来的少年人(参3,6节)。他们大概是同在一起食宿并培训。 〔话中之光〕(一)但以理先探知太监长的心意所在(参10节),然后才跟太监长手下的委办商量;办事的先后次序搞对了,就容易对症下药。 【但一12】「求你试试仆人们十天,给我们素菜吃,白水喝,」 〔吕振中译〕「『请试试仆人们十天,给我们素菜吃,白水喝。」 〔原文字义〕「试试」测验,试验;「素菜」蔬菜。 〔文意注解〕「求你试试仆人们十天」:十是一个圣经所惯用的约数(摩五3;亚八23),十天指能够显明对身体是否有影响的期限。 「给我们素菜吃,白水喝」:『素菜』指五谷和蔬菜;『白水』指未经发酵的饮用水。这类饮食符合洁净的条例。 〔话中之光〕(一)信心是经得起试验的;有信心的人,不怕别人的试验。 (二)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雅一3)。 【但一13】「然后看看我们的面貌,和用王膳那少年人的面貌,就照你所看的待仆人罢。」 〔吕振中译〕「然后让你看看我们的面貌、和那吃王大餐的年轻人的面貌,就照你所看的怎么样来待仆人吧。』」 〔原文字义〕「看看」察看,观察;面」脸;「貌」外表,景象;「面貌(第二词)」(原文与「貌」同字)。 〔文意注解〕「然后看看我们的面貌,和用王膳那少年人的面貌」:指比较不同饮食者的气色和肌肤丰润程度,以验出是否有差别。 「就照你所看的待仆人罢」:视比较的结果是否值得放心,日后的饮食任凭监护人定夺。 〔话中之光〕(一)凡事不可强求;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罗十二3)。 (二)我们到了甚么地步,就当照着甚么地步行(腓三16)。 【但一14】「委办便允准他们这件事,试看他们十天。」 〔吕振中译〕「关于这事、监护人允准他们,便试试他们十天。」 〔原文字义〕「委办」(原文无此字);「允准」听从,应允;「试看」测验,试验。 〔文意注解〕「委办便允准他们这件事」:指通融这件事。 「试看他们十天」:指给予他们试验的期限。 【但一15】「过了十天,见他们的面貌,比用王膳的一切少年人更加俊美肥胖。」 〔吕振中译〕「过了十天,见他们的面貌比所有吃王大餐的年轻人还俊美、还肌丰肉肥。」 〔原文字义〕「过了」末端,结尾;「俊美」好的,令人愉悦的;「肥胖」肥的,胖的。 〔文意注解〕「过了十天,见他们的面貌」:指过了试验的期限,便查验他们的肤色和健康情形。 「比用王膳的一切少年人更加俊美肥胖」:指不但没有消瘦,反而更加丰润好看。 〔话中之光〕(一)人若有愿作的心,必蒙悦纳,乃是照他所有的,并不是照他所无的(林后八12)。 【但一16】「于是委办撤去他们用的膳,饮的酒,给他们素菜吃。」 〔吕振中译〕「于是监护人就把所要给他们吃的大餐、和他们所该喝的酒、撤去,给了他们蔬菜。」 〔原文字义〕「委办」监护人;「撤去」拿走,带走;「素菜」蔬菜。 〔文意注解〕「于是委办撤去他们用的膳,饮的酒」:指监护人放心地从他们的食材中取消荤食和酒类。 「给他们素菜吃」:指仅供应五谷和蔬菜,并饮用水给他们。 【但一17】「这四个少年人,神在各样文字学问上,〔学问原文作智慧〕赐给他们聪明知识,但以理又明白各样的异象和梦兆。」 〔吕振中译〕「这四个年轻人、神在各样典籍和学问(原文:灵)上都赐给他们知识和通达;但以理又明白各样异象和梦兆。」 〔原文字义〕「文字」书籍,文件;「学问」智虑的,洞察力,理解;「聪明」(原文无此字);「知识」思想;「明白」分辨,理解;「异象」启示,神谕;「梦兆」梦。 〔文意注解〕「这四个少年人,神在各样文字学问上」:指神在学习语言文字和各种学术研究上,特别恩待这四个少年人。 「赐给他们聪明知识」:本句按原文是和前面的学问连在一起,可另译作『赐给他们智能与知识』;『智慧(聪明)』是指对事物的洞察力,『知识』是指对事物的思考力。 「但以理又明白各样的异象和梦兆」:指但以理在一般训练课程之外,对于有关从神来的启示特别有造诣。 〔话中之光〕(一)求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荣耀的父,将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赏给你们,使你们真知道祂(弗一17)。 【但一18】「尼布甲尼撒王豫定带进少年人来的日期满了,太监长就把他们带到王面前。」 〔吕振中译〕「尼布甲尼撒王吩咐把众年轻人引进去的日期到了,太监长就把他们引进到王面前。」 〔原文字义〕「豫定」说,宣称;「满了」末端,结尾;「带到」引进,引介。 〔文意注解〕「尼布甲尼撒王豫定带进少年人来的日期满了」指巴比伦王所给的三年培养期限满了(参5节)。 「太监长就把他们带到王面前」:意指带他们进到宫廷接受王的面试。 〔话中之光〕(一)当日期满足的时候,我们也要被带到荣耀的王面前;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林后五10)。 【但一19】「王与他们谈论,见少年人中,无一人能比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所以留他们在王面前侍立。」 〔吕振中译〕「王同他们谈了话;见他们中间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的;于是他们四人就侍立在王面前。」 〔原文字义〕「谈论」说话,讲论;「无一人能比」(原文无此词组);「侍立」站立,设立。 〔文意注解〕「王与他们谈论」:指王在各方面考问他们(参20节),看他们的回答。 「见少年人中,无一人能比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指从其他各族中所挑选的青年才俊,都不能与犹大族的四个少年人相比拟。 「所以留他们在王面前侍立」:意指他们出类拔萃的应对,受到王的青睐,而被留在王面前侍立。 〔话中之光〕(一)世人羡慕在王面前侍立,基督徒更当羡慕与主同在、同行和交通。 (二)马利亚在耶稣脚前坐着听祂的道。主说她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参路十39,42)。 【但一20】「王考问他们一切事,就见他们的智慧聪明,比通国的术士,和用法术的,胜过十倍。」 〔吕振中译〕「王无论咨询他们智慧聪明的事、都看出他们比全国所有的学术士和用法术的还胜过十倍。」 〔原文字义〕「考问」寻求,查询;「一切事」讯息,主题;「智慧」精明,技巧;「聪明」理解力;「通国」王国,领域;「术士」书记;「用法术的」通灵人,巫术。 〔文意注解〕「王考问他们一切事」:意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查考他们的应对。 「就见他们的智慧聪明,比通国的术士,和用法术的,胜过十倍」:意指他们的精明干练程度,远超过巴比伦全国的智慧人。 〔话中之光〕(一)按着肉身,我们基督徒的智慧可能比不上许多世人,神却拣选了我们,又使基督成为我们的智慧(参林前一26~27,30)。在神看来,我们比世上最有智慧的人,胜过十倍、百倍、千倍。 (二)神为爱祂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掋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只有神藉凓圣灵向我们显明了,因为圣灵参透万事,就是神深奥的事也参透了(林前二9~10)。 【但一21】「到古列王元年,但以理还在。」 〔吕振中译〕「这样、到古列王元年、但以理还在。」 〔原文字义〕「古列」你拥有火炉;「还在」(原文无此词)。 〔文意注解〕「到古列王元年」:『古列』是波斯王,那时巴比伦王位早已被玛代人大利乌王所篡夺(参五30~31),其后,波斯王并吞玛代、巴比伦全地,是波斯王朝的开国元勋。『古列王元年』即主前539年,距离但以理被带到巴比伦王宫之年(主前605年;参3节),已有66年之久。 「但以理还在」:意指但以理还活着,但并不是说但以理死于那年,因为到古列王第三年,但以理还活着(参十1)。 〔话中之光〕(一)我们在生与死两难之间,一面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然而另一面为着别人的缘故,仍旧在肉身活着,更是要紧的(参腓一23~24)。 (二)事奉神的人,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以免太早离开人世,辜负了神的训练与成全。 叁、灵训要义 【但以理和他三位朋友所受的试探】 一、地位上的试探:得以侍立在王宫里(4节) 二、饮食上的试探:得以享用王膳美酒(5节) 三、名称上的试探:得以融入异教社会(7节) 【但以理的好榜样】 一、立志坚持信仰,不受异教食物的玷污(8节) 二、为人温和有礼,在别人眼前蒙恩,受怜悯(9节) 三、思路清明,分析事物合情合理,容易被人接纳(12~16节) 四、蒙神赐给聪明知识,在文字学问上学有所成(17节) 五、谈论应对得体,受王喜欢(19~20节) 六、注意身体健康,活着长命(21节)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但以理书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但以理书提要」末尾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