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以西结书第四十八章拾穗

 

【结四十八1众支派按名所得之地记在下面:从北头,由希特伦往哈马口,到大马士革地界上的哈萨以难。北边靠着哈马地(各支派的地都有东西的边界),是但的一份;」

         「从北头」:分配土地是从北部的境界开始。

          一片片由东至西长长的土地,第一片属于但族 再往南是亚设族(2),接着是拿弗他利族(3),玛拿西族(4),以法莲族 5), 流便族(6)和犹大族(7)。再往南是分别为圣的保留地,宽约二万五千肘(8)。──《串珠圣经注释》

         以色列十二个支派的分配地,是平行排列的,北面从但支派开始,南面以迦得支派为终。西面则以地中海为界限。

在圣殿以北分得地业的有七个支派:但、亚设、拿弗他利、玛拿西、以法莲、流便、犹大(四十八17)。

在圣殿以南分得地业的有五个支派:便雅悯、西缅、以萨迦、西布伦、迦得(四十八2329)。──《启导本注释》

         是但的一分:从北部开始罗列12支派的份。但支派原是居住在巴勒斯坦西部地中海沿岸的肥沃之地,却被亚摩利人夺去,就只能占北部的山地。他们因未能维持先前所赐给的产业,只得居住在力量相对薄弱,土地相对贫瘠的地区(18:22)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八1~7七个支派将要分得圣殿区域以北的土地:“但”(参看启七4的脚注)、“亚设” 、“ 拿弗他利” 、“ 玛拿西” 、“ 以法莲”、“流便”和“犹大”。──《雷氏研读本》

         前章确定了以色列的全部领土,本章记载了将这些地将分配给十二支派的过程。历史上,约书亚时代就有过迦南地的分配,本章与上述事件的不同之处在于,这只是预表着日后的圣徒将得永生为产业,而非意味着将会在历史上成就:①各支派的土地如台阶似地从南到北井然有序地排列。也就是,各支派的地东到约但河,西到地中海,南北则各与其它支派相毗邻;②所有支派的地都位于约但河西;③整个以色列的中央是献给耶和华的地。迦南地是预表天国产业的模型,故此以色列百姓分得土地是比喻参与永生的产业。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八17 支派地业与历史相比】以西结书分配支派的地业亦仿照王国之前的模式,不包括利未支派,并把约瑟支派一分为二(以法莲和玛拿西),以维持分作十二份之数。但本段的分配却完全不顾史实。和以西结书四十七章一样,约但河东的地受到摒弃。再者,从东到西的分界亦与自然的地形相对,这地的天然界线是自南而北的。各支派所得的地业大小相同,并且亦符合各支派在家谱之间的关系,分列雅各的妻子和婢女。但犹大和便雅悯依然保有接近圣所的地位。──《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四十八1~29十二支派的地业与保留的地区,以色列地划分为十三个平行地带,全部由地中海伸展至约但河及死海。──《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八2「挨着但的地界,从东到西,是亚设的一份;」

 

【结四十八2-3亚设是靠地中海的,而拿弗他利是靠近约但河。但此处都是从东到西,从约但河到地中海,地界都是一方一方的,甚为平均,亚设在但之南,拿弗他利在亚设之南。这些(即但、亚设与拿弗他利),都是居利巴嫩地区。这两支派的地业,在约书亚记十九章廿四至卅九节均有记述,为分地时第五、第六阄,接着才是但。此处但在他们之前,在最北端。──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八3「挨着亚设的地界,从东到西,是拿弗他利的一份;」

 

【结四十八4「挨着拿弗他利的地界,从东到西,是玛拿西的一份;」

 

【结四十八4-5参考以前在约书亚分地的记述(十六、十七),玛拿西的地界是在约但河之北,直通到海为止。南归以法莲,北归玛拿西,以海为界,北边到亚设,东边到以萨迦(书十七9下、10)。玛拿西半支派在河东地带,即约但河之东。玛拿西为约瑟的长子,但他却居于以法莲之次,是雅各临终前祝福所预知的(创四十八14)。玛拿西人的地业中,以法莲还再取些城邑(书十六9)。以法莲的地业在北方为最重要,在玛拿西之南。现在这位置没有更改。──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八5「挨着玛拿西的地界,从东到西,是以法莲的一份;」

         玛拿西和以法莲是约瑟的两个儿子,他们各分得一份产业,等于约瑟分得了两份产业(47:13)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八6「挨着以法莲的地界,从东到西,是流便的一份;」

 

【结四十八6-7照约书亚记的记载(十三15-23),流便的境界就是约但河与靠近约但河两地。那是在河东地区,与犹大支派,只一河之隔,遥遥相对。流便在玛拿西半支派与迦得支派之南。流便之南为摩押。河西的犹大所属之地,正是流便与摩押加起来的,地甚广大。但是现在支派的地业不再在河东,连流便也在河西,在犹大之北。

犹大的地界在尽南边,到以东的交界,直到旷野,又可再向南通到埃及小河,直通到海为止(书15)。──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八7「挨着流便的地界,从东到西,是犹大的一份。

         挨着流便的地界……是犹大的一份:借着雅各的祝福,犹大承受了弥赛亚的应许,享有了占据迦南地中央圣域紧北部的殊荣(49:8-12)。犹大分得比血统上的长子流便更好的地,这表明神的恩典不受人类血缘关系所左右,雅各就是最典型的例子(27:6-33)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八8挨着犹大的地界,从东到西,必有你们所当献的供地,宽二万五千肘。从东界到西界,长短与各份之地相同,圣地当在其中。」

         “供他”一词(四十五1;四十八9),原文和“举祭”一词相同;是指专献给耶和华的地。这幅地有圣地(四十八8)、祭司之地(四十八1012)、利未人之地(四十八1314)、城(四十八1520)、君王所得之地(四十八2122)。──《启导本注释》

         宽二万五千肘:在这里“宽”并非指东西的长度,而是南北的长度。这是祭司的份(一万肘)+利未人的份(一万肘)+归城之地(五千肘)之和。 ──《圣经精读本》

         供地。见45:1-7。有关结48:8-14,见结45:1-7注释。──《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八8-9这中区是从东到西的中央地带,与支派的分区,伸展相当长,从约但河到地中海。圣地,就是圣所的座落之处最为重要,面积是照四十五章一节,长二万五千肘,宽一万肘。宽度在七十士译本为二万肘。近代学者认为二万肘较为可靠。如果从东到西是长度,宽度应为南到北。这是献与耶和华的供地,面积庞大,而且均衡。──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八8~12归与祭司圣供地,包括圣所其中。──《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八8~22再次描述(参看四五18)以色列地的神圣部分,包括“圣地”(或圣所;8节)、归祭司的地(1012节)、归利未人的地(13,14节)、“城”(1520节)和归王的地(21,22节)。──《雷氏研读本》

         圣地(参45:1-8):所提及的保留地带于45:1-8已有清楚记载 包括圣所、圣城以及王和祭司、利未人的地业。至于十二支派的分配,有七个支派在保留地带以北,五个支派在保留地带以南,犹大支派被掳前是在南部,现在则由南部迁调至北部。这样的分配无疑是以色列史上革命性的变动。──《串珠圣经注释》

         以色列国土的中心是圣地,其中最重要的是:①祭司的分(8-12)。神的圣所位于此地的中央,这表明未来的以色列是以神为中心的属灵共同体。北边有②利未人的地(13,14),南边有③造城之地(15-20),左右均为王的份(21,22) 在这里尤须思想的是:①献给神的圣洁之地位于犹大和便雅悯支派的中间。这也是分裂王国时代,北国的十个支派离开了神的圣殿,但这两个支派却以圣殿为中心持守了信仰,两者有一定关系;②谈论的顺序是根据圣洁的程度编排的。即最先论到祭司之地,其次是利未人之地,最后才论及归城之地。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八9「你们献与耶和华的供地要长二万五千肘,宽一万肘。」

 

【结四十八914 祭司和利未人地业的大小】分给利未人的土地比以前为小,反映他们重要性的式微。撒督一系的祭司和其他利未支派的祭司各得大小相同的地业,都是大约八哩乘三哩强。──《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四十八10「这圣供地要归与祭司,北长二万五千肘,西宽一万肘,东宽一万肘,南长二万五千肘。耶和华的圣地当在其中。」

圣所即在八节所指的圣地,在中间,不在圣供地的边缘,可见祭司的地业应在利未人之地与城巿地区之间。位置是在北方至南方,也是众支派的位置(1-7节)。──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献给神的圣供地位于迦南地的中央,祭司之地又位于圣供地中央。而圣所又在祭司之地中央,如此一来圣所就位于整个迦南地的正中央:对所在王国的中央向四方行使影响力,它所处的位置最适合举国百姓聚集在一起。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八11「这地要归与撒督的子孙中成为圣的祭司,就是那守我所吩咐的。当以色列人走迷的时候,他们不像那些利未人走迷了。」

         撒督的子孙(40:46)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八11-12提到撒督子孙以外的利未人,也曾走迷了路,在四十四章七节所叙述的,以色列人将身心未受割礼的外邦人领进神的圣地,使殿玷污。这种背约的行动,是利未人有分的。

祭司的地,是挨着利未人的地界。利未人应向祭司奉献,是在民数记十八章廿六节所提说的,在以西结书四十四章三十节再强调。祭司的地挨利未人的地界,可能是利未人为将地奉给祭司一部分,所以就让出来。

利未人的地,是属于圣供地的范围,他们让出来的地就更加分别出来,所以就成为全地中至圣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八12「这要归与他们为供地,是全地中至圣的。供地挨着利未人的地界。」

 

【结四十八13「利未人所得的地,要长二万五千肘,宽一万肘,与祭司的地界相等,都长二万五千肘,宽一万肘。」

 

【结四十八13-14初熟之物并非指该地的出产,有的译作「这是全地特选的部分」。虽然原文有「初」的意思,却未必是初熟,应作「最首要的」。这样首要特选的,不可归与别人。因为这是属耶和华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在祭司的圣供地以北是归与利未人的圣供地。──《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八14「这地不可卖,不可换,初熟之物也不可归与别人,因为是归耶和华为圣的。」

         献给神的地如同迦南地初熟的果子。因此,不能将那地卖给其他人或赠送给其他人,并且也要将初熟的果子献给神。与此相同,圣徒也当明白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均来自神,从而为神的荣耀使用那一切。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八15这二万五千肘前面所剩下五千肘宽之地要作俗用,作为造城盖房郊野之地。城要在当中。」

这里是指剩下的地带,是在圣供地之旁侧,是算为城区。长二万五千肘,另其余祭司地、利未地相同。而宽度五千肘是为补充的,为形成正方的面积。这个地区又为造城盖房供人民居住,也可将郊野作为牧草之地,可供畜牧。──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作俗用」:即与神圣之地不同。──《串珠圣经注释》

         俗用:指为了城池和城的边界所定的地,意指“普通”的地。换言之,此城虽比其它城池圣洁,但若与神的圣所相比,就只不过是俗地。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八15~20圣所之地以南一小片地是为建城市用。──《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八1520 给百姓地业的大小】城所得的是有城墙围绕,大约一平方哩半的土地。它两边则各有一片约为五平方哩的长方形不设防土地。──《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四十八16「城的尺寸乃是如此:北面四千五百肘,南面四千五百肘,东面四千五百肘,西面四千五百肘。」

         城有四千五百肘见方。──《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八16-17城是正方的,四边都为四千五百肘,这是指地的四界,正如四十七章十五至二十节开端之用字。这也与本章十节相似,提到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郊野在各方是二百五十肘,每方都成另四个正方,每方实际为五百肘。这样全部为五千肘见方,成为一个大的正方形。城的四围郊野,是法书中甚为重视的(参利廿五34;民卅五2-7)。──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八17「城必有郊野,向北二百五十肘,向南二百五十肘,向东二百五十肘,向西二百五十肘。」

         城的四边有二百五十肘宽的郊野。──《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八18「靠着圣供地的余地,东长一万肘,西长一万肘,要与圣供地相等;其中的土产要作城内工人的食物。」

         作城内工人:无法确切地说这是指谁,对此有不同观点:①从12支派中选拔建筑城邑的人;②看守城邑的军兵;③居住在城邑中的劳动者。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八18-19这整片地带是在圣供地旁边,在比例方面是相等的。这两边一万肘是为盖房供人居住,以及郊野供人种植之用。

种植之地当然十分重要,这样才可解决民生问题。每一支派应有种植之地。但在这地区种植之处专为工人的食物。这些城内的工人,是从各支派来的代表,专为从事圣城的工作。──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城的东西两边有一万肘长的土地,供工人农民使用,这些工农人员都是从各族来的。──《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八19「所有以色列支派中,在城内作工的,都要耕种这地。」

 

【结四十八20「你们所献的圣供地连归城之地,是四方的:长二万五千肘,宽二万五千肘。」

这圣供地是祭司之地、利未之地。在圣供地之旁侧有归城之地。长宽都为二万五千肘,为完整的正方。

祭司之地必居中,因为圣所(即8节的圣地)为当地的中央。那么祭司之地的两方 -南北,利未人之地如果居北,属城之地该在南边,不然南北是由利未人之地与属城之地相对而立。──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所当献的供地,包括归与祭司和利未人的圣供地以及归城之地,刚好成一正方形。──《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八21圣供地连归城之地,两边的余地要归与王。供地东边,南北二万五千肘,东至东界,西边南北二万五千肘,西至西界,与各份之地相同,都要归王。圣供地和殿的圣地要在其中,」

这里说明归王之地,是东到西,就是约但河到地中海。东界南北,及西界南北,各为二万五千肘。这是在圣供地的两边,可见这两边是横的,向东西伸张。圣供地在中央。这些叙述真正用意,是给予中心的焦点,这焦点是圣供地,更以圣地(或圣所)为中心地带之中央。──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八21~22献给神的圣地东西两侧的余地是王的产业。王拥有许多产业,也要担负相应地责任,神托付谁多,就向谁多要(12:48)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八2122 王的地业】王的地业在中央正方形(圣殿和祭司、利未人的地业)的两边,两片地的宽度都是二万五千肘(约八哩)。这地与公地和利未人的土地是有所区别的。──《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四十八22「并且利未人之地,与归城之地的东西两边延长之地(这两地在王地中间),就是在犹大和便雅悯两界中间,要归与王。

归王之地,不仅在圣供地之东西两边,也在利未人之地与归城之地的东西。可见圣供地为中间,北面为利未人之地,南面为归城之地。这三者南北上下为纵面观,横面是东西右左两边伸展。所谓纵横,并非立体,只是平面图作长宽之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八23论到其余的支派,从东到西,是便雅悯的一份;」

 

【结四十八23~24便雅悯原有的位置是在以法莲之南,犹大之北。照约书亚记十八章十一节:在犹大与约瑟支派之间(参阅十六1-3)。现在的位置却不同,在犹大之南。

西缅在约书亚记十九章一至九节,好似利未支派一样,没有特别的政治作用,只归入在犹大支派之行政区,本身并无边界。但是此处仍作清楚的画分,因为这仍不失为一个支派。──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八23~29五个支派将要分得神圣区域以南的土地:“便雅悯”、“西缅”、“以萨迦”、“西布伦”和“迦得”。这安排跟约书亚记第十三至十七章的记载分地不同。──《雷氏研读本》

         圣地以南土地的分配:圣地以南第一片地属于便雅悯族(23),接着是西缅族(24),以萨迦族(25),西布伦族(26)和迦得族(27)。──《串珠圣经注释》

         继续讲述其他支派所分得的地。1-7节讲述圣地以北七个支派所分得的产业,在此也记录了其南部的对五个支派所分得的产业。便雅悯支派分得离圣所最近的地区,正如上文所述(7),此特权是因为他们对神的忠诚(8-22)。复兴的以色列在分配土地的时候,没有考虑原来所占有的土地,而是以拈阄方式重新进行再分配。这一崭新的开始,犹如新酒应当放进新皮袋。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八24「挨着便雅悯的地界,从东到西,是西缅的一份;」

         西缅的一份:昔日,西缅并没有得着摩西的祝福(33),这可能是因为西缅支派率先与巴力毗珥联合的事件(25:14)。本节表明神将会以同样公义的方法,公平地决定神的百姓将要在崭新的世界所要分得的产业。但在这里已全然赦免了一切过犯,西缅支派也得到了祝福之业。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八25「挨着西缅的地界,从东到西,是以萨迦的一份;」

 

【结四十八25-26以萨迦原有的位置,是在玛拿西之北,亚设之东,拿弗他利之南,西布伦之东南(书十九17-23)。这是在北方。现在却在西缅之南。

西布伦原在东南地带,也是北方,与以萨迦的位置相仿,且与西布伦,都属加利利地区。现在却在以萨迦之南,迦得之北,在南方。──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八26「挨着以萨迦的地界,从东到西,是西布伦的一份;」

 

【结四十八27「挨着西布伦的地界,从东到西,是迦得的一份。」

迦得与流便及玛拿西半支派原在约但河东,记载在约书亚记十三章廿四至廿八节。现在以西结书的论述,河东地区没有任何支派,而在西布伦之南,是犹大最南端,正如但在北方的最北。──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八28「迦得地的南界,是从他玛到米利巴加低斯的水,延到埃及小河,直到大海。」

         大海就是地中海。──《灵修版圣经注释》

 

【结四十八29「这就是你们要拈阄分给以色列支派为业之地,乃是他们各支派所得之份。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结四十八30城的北面四千五百肘。出城之处如下:」

         “出城之处”。即城的门。──《雷氏研读本》

 

【结四十八30~35神之城:上文(16)已略提城的尺度,这里增述城门的安设:城的每边有三个门,合计十二门,分别以十二支派命名,犹如使徒约翰所见「新耶路撒冷」城十二个门的情形(见启21:12-13)。 虽然利未人没有自己的土地,但城门之一是以利未命名,以法莲族及玛拿西族则合并为原来的约瑟族,给一门赋名。这里可能要表示耶和华所拣选的子民,不分彼此、轻重、都可进入神之城,因此这这城要称为「耶和华的所在」(或「耶和华在此」)先知最后看见神要永远与 的子民同在,这异像是在将来的新天新地最终应验(参启21:1-3)。──《串珠圣经注释》

         城池位于归城之地的中央,本书的结尾论到了城池的大小,出入口及城池的名字。城有十二门,每个方向均有以十二支派的名字命名的三个门。利未支派得了一个门而分得两分产业的约瑟支派则只得了一个门。这可能是出于以西结特殊的目的,而并不像某些学者的主张那样,是其它作者的插叙。本文与启示录21章所记录的新天新地的异象、从天而降的新耶路撒冷异象遥相呼应。那些异象中也有以十二支派的名称命名的十二个大门,和以羔羊的十二门徒之名命名的十二个基石(12-14)。启示录的作者约翰从以西结的异象受了很多影响,因为他认为以西结的异象并不局限于复兴的以色列,也可以适用于新约时代的教会。城名叫作“耶和华沙玛”,意指立约百姓与神同住。也就是说,那是指神之应许的成就,救恩的完全,神国度的完全到来。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八3035  神之城】上文(16)已略提城的尺度,这里增述城门的安设:城的每边有三个门,合计十二门,分别以十二支派命名,犹如使徒约翰所见「新耶路撒冷」城十二个门的情形(见启二十一1213)。 虽然利未人没有自己的土地,但城门之一是以利未命名,以法莲族及玛拿西族则合并为原来的约瑟族,给一门赋名。这里可能要表示耶和华所拣选的子民,不分彼此、轻重、都可进入神之城,因此这这城要称为「耶和华的所在」(或「耶和华在此」)先知最后看见神要永远与 的子民同在,这异像是在将来的新天新地最终应验(参启二十一13)。──《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八31「城的各门要按以色列支派的名字。北面有三门:一为流便门,一为犹大门,一为利未门;」

北面的三门,为流便门、犹大门及利未门,都为利亚所生的众子。值得注意的,是利未也算在十二支派之中,很不寻常。可能在此处强调他们祭司的功能,为复兴的情况中不可少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八31 城门以支派为名】古代城市的城门往往以神祇为名,巴比伦就是一例。但城门以所通往之地为名也不罕见。在以色列,这是比较惯常的作法。──《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四十八31~34城的四面各有三个门,每个门都以一个以色列支派来命名。当中包括“利未”(31节),而“约瑟”却代表以法莲和玛拿西(32节)。──《雷氏研读本》

         城的各门:此城位于圣地(48:15),呈正四方 ,四面各有三个城门。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以西结是出于什么目的而按各支派的名称排列城门,但内中必隐藏着某种神秘的真理。北面的三门有长子流便、大卫之祖犹大、祭司之祖利未之名。南面的三个门则使用了分得南地为业的西缅、以萨迦、西布伦的名字。之后,妾所生的迦得、亚设、拿弗他利是向西面的三个门的名称。最后,东面的三个门则取自拉结的两个儿子约瑟和便雅悯,及从拉结的婢女所得的但之名字。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八32「东面四千五百肘,有三门:一为约瑟门,一为便雅悯门,一为但门;」

约瑟与便雅悯是拉结所生的,应列在一起。此处约瑟应为玛拿西、以法莲两族,但合并起来,成为一个支派,使利未支派可以列入。──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八33「南面四千五百肘,有三门:一为西缅门,一为以萨迦门,一为西布伦门;」

南面的西缅、以萨迦及西布伦,都是利亚所生的,在此处列在一起。以萨迦与西布伦,在本章廿六节,是从东到西。但是历史的地理地位,不是东西,而是南北。──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八34「西面四千五百肘,有三门:一为迦得门,一为亚设门,一为拿弗他利门。」

         西面的三支派,又是雅各的妾所生的。迦得与亚设是利亚的使女悉帕给雅各生的(创三十10-13)。拿弗他利是拉结的使女辟拉给雅各生的,但也是(创卅6-8)。

 

【结四十八35「城四围共一万八千肘。从此以后,这城的名字,必称为耶和华的所在。

城四围,每面四千五百肘,加起来共一万八千肘,几乎有六英哩。这是圣城,应有新的名字,必称为耶和华的所在,因为耶和华的荣耀已经回来,必永远住在此中。──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本书以神开始,也以神结束:1章记载神荣耀的大异象,本章最后一句话是“耶和华的所在”。书中充分记录了人的失败和神对罪恶的审判,但审判之后引进神的荣耀。──《启导本注释》

         从此以后:以色列得到拯救之后,意味着“永恒”。“从此以后”具有末世论性意味,展现了关于将要到来之神国度的异象。这城的名字,必称为耶和华的所在:以西结书希伯来语原文的结尾词是“耶和华沙玛”。这是本书的主题。总结以西结一生的事工。这句话的意思是“耶和华居住在那里”。迄今为止,长达25年之久的巴比伦被掳生活中,以西结在异象中目睹到神因以色列的罪而离开圣殿,及神再次与以色列重新立约,而重返圣殿(44:2)。从此之后,神将永远居住在百姓中间,永远与他们同在。这已不再是以西结时代的以色列得到复兴的默示性异象,更是预言了基督在末世的降临。换言之,那就是耶稣将要与他的国度一起降临到这世界。那时,神将与人同住,而圣徒则将永远作神的子民(21:3)。──《圣经精读本》

         一万八千肘。城的周长为一万八千肘,约9.3公里,不包括17节所提到的郊野。

         约翰所看见从天上神那里降下来的未来的城新耶路撒冷,与以西结的异像惊人地相似。以西结所描述的,是本应实现的城市;约翰所描写的,是将来的城市。以色列民族作为神的子民并分为十二个支派的说法,贯穿在整部圣经之中。新耶路撒冷的居民,是来自各国各族各方各民的赎民。在城门上刻着十二个支派的名字(罗9-11;加3:29)。

         以色列人即将从巴比伦得救,返回故乡,以及随之而来巴比伦的毁灭,这样的画面在《启示录》的异象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个比喻用来说明神的以色列民与也被称为巴比伦的邪恶势力作最后的战斗,接着是巴比伦的覆灭和教会的光荣得救。见耶50:1注释。

         耶和华的所在。以西结在预言信息的最后指出这城的名字必称为“耶和华的所在”,这是很恰当的。他曾经宣布,因为他同胞的道德败坏,神离开了他们。他也曾有幸说明医治罪病的方法,并以生动的异象指出,如果以色列人接受神所慨然提供的的医治,他们将会有何等光荣的前途。

         我们不知道以西结有没有活着看到在波斯国王仁慈的法令下,一部分以色列人的回国。如果他知道自己的作品会被列入圣经中,他一定会很欣慰的。因为将来的世代会有人接受他被掳的同胞所藐视的信息。

         我们正面临着挑战,神的新以色列民即将进入荣耀之地,其荣耀将远远超过向以西结的那一代人所提供的。但进入荣耀同样也是有先决条件的。人们迟迟没有全心全意地遵守条件。但这次不会无限期地拖延了,因为复兴不再以一个民族作为基础。到了时候,神将从各方聚集所有已经做好个人准备的人。他们将承受丰富的应许,住在以西结所预言城中。这城的名字被称为“耶和华的所在”(启2122)。──《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八35 <syncBible ref=48:35>这城必称为耶和华的所在,这与本书的先知信息有何关联?】

    以西结书一开始就描述了因为以色列背弃和忽视了神的圣洁,神的荣耀才离开了圣殿、圣城和神的百姓。本书以一个详细的新殿、新城和新人的异象作结尾。这异象向我们展示了神的圣洁。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常常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忘记了神。为甚么敬拜神对我们这么重要呢?因为它能使我们的目光离开眼前的烦恼,向我们展示神的圣洁,并且让我们仰望神未来的国度,带领我们来到神的面前。──《灵修版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47, 48章)】

 1 从水由圣殿门流出的图画中(47:1-12),你学到什么属灵的真理?注意水的意义、源头、深度与功用。新约中有否使用类似的素材?若有的话,与这里有没有关系?参约7:37-39; 10:10; 22:1-2

 2 47:11有什么重要性?为何那能使百物复生的水不能治好这些地?

 3 城门分别以十二支派的名字命名(48:30-35),这有什么意义?试比较启示录21:12-13与这里的异同。这和十二支派各分得土地一事有何类似的属灵意义?

 4 「这城的名字,必称为耶和华的所在」(48:35),这句话有什么重要性?与本书的中心信息有什么关系?那一章记载神的荣耀离开以色列?为何要离开?那里记载神的荣耀归?因何回归?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