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结书第四十七章拾穗 【结四十七1】「他带我回到殿门,见殿的门坎下有水往东流出(原来殿面朝东)。这水从槛下,由殿的右边,在祭坛的南边往下流。」 真正的水源是耶和华的居所。──《串珠圣经注释》 殿门: 指内有圣所的殿门,生命水就是从这里流遍全地。祭坛的南边: 水源自中央圣所后向东流,从中央再流向祭坛的南边,流过关闭的东门最后向死海流去。此异象象征着丰盛的恩典和祝福源自临格在圣所的神,且覆盖了全地。 ──《圣经精读本》 殿门。指圣殿本身的门。 水流出。在阅读本节时,务要记住有关圣殿异象的解释(见结40:1)。异象所预言的是真实的状态。所阐述的是可能达到的情况,所以没有理由偏离字面的意义。以西结没有说明水是通过奇迹产生的,还是来自几股水泉,或来自其他的源头。他的责任就是描述他所看见的。以色列人完全知道这一点。本章所描绘丰富的水源,标志着雨水充足,土地肥沃。7-12节提到各种果树和丰富的水产,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福气。 由于这些预言一直没有按原来的旨意实现,它们在基督教会中的应验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启示录》的作者约翰采纳了这几章的异象,说明其中的哪些特征将在新地球中应验(参结47:12和启22:2)。 圣经中经常用实物来启发属灵的教训。这里的水流起先很小,在流往荒漠时水势越来越大。同样,以色列人最先接受的立约之福,要流出来越流越多,直到充满整个世界。 既然水流有奇异的来源并越流越大,它就成为永在的神为祂子民施行大能的永久证据。这就象以色列在旷野漂流时(出13:21,22)伴随着他们的云柱和火柱,以及饮水的神奇供应(出17:1-7等)──《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七1 水从殿中流出】古代近东的庙宇和水泉关系密切是有案可稽的事。实际上,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以及乌加列的巴力神话中,某些庙宇是建筑在水泉之上的(仿效原始大水)。这些水泉有时甚至从建筑物中流出。这个宇宙性大山的象征(庙宇),就这样矗立在原始大水的象征(水泉)之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四十七1~12】以西结见一条河从圣殿往东面流出来(比较亚一四8),起初只是细流(2节),后来渐渐成为一条大河(5节)。树木沿河的两岸生长(7节),这甚至使死海的水变甜,以致鱼能活在其中(8~10节)。“隐基底”(10节)位于死海西岸的中央,“隐以革莲”可能在发现死海古卷的昆兰地区附近。有些含盐的沼泽地却没有变甜(11节)。──《雷氏研读本》 生命的江河:先知所看到的异象逐渐延伸至更深一层的意义:他被带到东门前,在那里他见有水从殿门下东流,直流入死海。这水能滋养生命,所到之处能使荒漠变绿野,河边生长的树木可作食物、治病用。这个充满象征意义的异象,表达神要在以色列中,成就不平凡的革新工作。在旧约中水乃象征神的福泽(参诗46:4; 65:9);另一方面,这亦可解释为神给新约信徒的属灵恩典,即在圣灵里的生命(参串)。──《串珠圣经注释》 在这里记载的场面突然转变,描述了从圣殿流出来的生命水。这生命水从圣殿流出来形成河流最后流进死海。这河水从复苏与和睦之地流出来,使荒地成为沃土,滋养各种鱼类,为河边的众多草木提供水分而结出各样果子和各种药草。这祝福之江使贫瘠的土地结出果子,甚至使死海变甜。由此可知:①救恩惟有来自神:铁证一般地证明,生命水源自圣殿的事实(启22:1);②神的拯救事工使全宇宙生机盎然地复苏(约10:10);③生命之河象征基督的宝血。因为基督在十字架上担当了世人的罪恶,并自称是“活水”(约4:10;7:38)。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七2】「他带我出北门,又领我从外边转到朝东的外门,见水从右边流出。」 从东门绕到北门,由外边转到朝东的外门。这样说来,从东门绕到北门,看来是在里面走过去。然后从北门出到外边,才再朝东,走向朝东的外门。──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先知绕道而出是因东门为禁地(参44:1-2)。──《串珠圣经注释》 北门。可能是因为内院东门是为国王保留的(结46:1-8),而外院东门又关闭着(结44:1,2)。关于“外门”见结42:1。──《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七3】「他手拿准绳往东出去的时候,量了一千肘,使我趟过水,水到踝子骨;」 这位使者以前是拿麻绳和量度的竿(四十3),现在手拿准绳。准绳一词只在此处出现,是本书唯一所用的。准绳大约长三十肘(王上七23)。 这里所量的,只是平面的距离,并没有量水的深度与重量。现在量了一千肘,水也很浅,只到踝子骨,只有数寸深,还不十足引起注意。──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七3~5】使者领先知顺水的流势 去大约有一又五分三公里(一英里)路,每走四百米(四分一英里)(即一千肘),即记录水的深度。起初水深至踝子(3) 、 渐渐到膝、后至腰、再后脚已碰不到底,水成了河,再也蹚不过去。──《串珠圣经注释》 量了一千肘: 天使每量一千肘(约500m)时,水就会加深,天使共量了四次。在距圣殿四千肘的地方,水就形成了越过人的江河。水意指生命之源(约7:37,38),水深成河意味着靠神的恩典而得着永恒生命的人越来越多,神的国度也得到扩张。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七4】「他又量了一千肘,使我趟过水,水就到膝;再量了一千肘,使我趟过水,水便到腰;」 【结四十七4-5】水流不仅越流越远,也越流越深。水势渐涨,每次量度都为一千肘,而水到膝、到腰,甚至水到灭顶的深度。在第四次量度的时候,已经无法在水中𦻓过,只成为可洑的水,不可𦻓的河。──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七5】「又量了一千肘,水便成了河,使我不能趟过,因为水势涨起,成为可洑的水,不可趟的河。」 「洑」:即游泳。──《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七6】「他对我说:“人子啊,你看见了什么?”他就带我回到河边。」 【结四十七7】「我回到河边的时候,见在河这边与那边的岸上有极多的树木。」 河的两岸长满树木。──《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七7~8】以西结在异象中看见从圣殿流出一条河,横贯犹大旷野;比较《启示录》二十二1~2。──《启导本注释》 【结四十七8】「他对我说:“这水往东方流去,必下到亚拉巴,直到海。所发出来的水必流入盐海,使水变甜(原文作“得医治”。下同)。」 这里不再提说水势涨溢,是否不再涨高,还是仍在进展中。可能重点不再在深度,而在其影响。先说方向,那是往东方。东方在旧约中并无其他可资参考的经文,可能只笼统地指耶路撒冷与约但河流域之间的地区(参书十三2;珥三4)。──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亚拉巴」:指死海附近深崖陡峭的山谷,谷底有河流,水流入死海。 「海」、「盐海」:即死海,向来盐量极重,鱼类不能在内繁殖。但由圣所流来的水可使咸水变「甜」,即变得较淡,百物可从中得滋润而繁殖(9)。──《串珠圣经注释》 往东方流去: “东方”是指死海北部的约但河流域。在这里,约但峡谷形成了宽而深的盆地。这地区就是所谓的亚拉巴,亚拉巴是指以南北走向贯穿巴勒斯坦的洼地。此洼地的特点是又窄又长,其中3分之2的地低于地中海水面。 使水变甜(得医治): 这里的海指死海,因盐的成分极多,鱼类无法生存,从而得到死海之称。死海因生命水的流入,死海变甜得医治,象征着必死无疑的人因着神的恩典而得救的真理。详细考察死海信息如下:①名称:在圣经中死海称为盐海(创14:3;民34:3;申3:17;书3:16;12:3;15:2,5;18:19),东海(47:18;珥2:20;亚14:8),亚拉巴海(申3:17;书3:16;12:3;王下14:25),或单纯地称为海(摩8:12;弥7:12)等,这些名称都说明了死海的部分特征;②特点:死海的含盐量是23-25%,是普通海水的六倍,比重是1:166,人不会沉到水底,鸡蛋可飘在水面上。过多的盐分,鱼也无法生存,故被称为死亡之海。死海没有出口,但其水面总是低于地中海。以约但河为中心的周边江河每天约有650吨(仅约但河就达600万吨)的河水流进死海,但热带的高温蒸发许多的水分,因此水位总是固定不变;③在历史上的作用:在圣经中死海和周边临近地区都是审判和战争的场所(创14:1-3,12;撒上23:29;代下20:2)。例如,因着神的审判所多玛和俄摩拉沉于死海之中。大卫为躲避扫罗的追杀,曾逃到死海附近。并且,人们在海边的昆兰洞穴中发现了死海抄本,这可以说是上个世纪最大的圣经考古发现;④神学意义:死海只从周边的河水接收水,却决不将水给予任何地方,并且所有生物均不能在那里生存,象征着死亡和贪婪。本章的异象却在描述将来它会是生命与富饶之海,生长各种草木,鱼类游耍,象征将要到来的弥赛亚时代。 ──《圣经精读本》 盐海(`arabah) 。约旦的低洼处,即死海。山谷从死海延伸到阿卡巴湾。但现在的亚拉巴只指死海以南的山谷。 海。这里显然指死海。──《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七8 盐海变甜】死海的盐水化为淡水是个神迹性的变化。死海位于海拔之下一二九六呎,是全世界的最低点。死海没有出口,所以其水的矿物质含量极高。从不同水源流下来的水每日带来七百万吨的各种矿物。水分蒸发后把矿物质留下。死海的盐渍度是百分之二十六至三十五(相较之下,美国犹他州的大盐湖的盐渍度是百分之十八,海洋的平均盐渍度则是百分之三点五)。──《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四十七8河水使海水变甜,何以是得医治?】 答:「他对我说:这水往东方流去,必下到亚拉巴,直到海,所发出来的水,必流入盐海,使水变甜。」接着下有小字:「原文作得医治,下同」。这下同是指着9节中所说的「海水也变甜了」。至于河水原是从殿门坎下流出来的(1-7,12),下到亚拉巴,此为约但河域之洼地,自加利利海至盐海的南端(书三16),河水经此流入盐海,使水变甜。基原文所谓得医治,在先知以利沙于耶利哥城行神迹的时候,曾有两次提到水之得医治。「耶和华如此说:我治好了这水……于是那水治好了。」(王下二19-22)这里所说的盐海就是死海,其海水至今还是咸而苦的,因为约有四分之一的成分是盐与其他矿物质。其地热度极高,动植物不能生存,约但河水的鱼流入这水中就会死去,所以又名死海。但将来必因神的大能,使这海水变为普通有用之水而有甜味,真被治好了,在河水所流注的地方,使鱼类繁殖存活(9-10);并且在那河的两岸,各类的树木茂盛生长,果子好作食物,叶子也不枯干,更能医治疾病(7,12)这些功效,都是神的医治能力的明证(参代下七14,卅20小字)。使徒约翰在启示录中,也曾杰出地引用了本章所描写的信息(启廿二1,2),可见他与先知以西结在此所见异象,前后呼应,必然是要应验的。――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结四十七8-9 亚拉巴在哪里?】“亚拉巴”是指死海所在的地理上的凹地。那使水变甜的海说的就是死海。死海的水是咸水,里面没有生物。这条河象征着从神而来的生命,和从神的宝座流出来的祝福。这是从圣殿流出来的水能赐人生命的又一幅图画。──《灵修版圣经注释》 【结四十七9】「这河水所到之处,凡滋生的动物都必生活,并且因这流来的水必有极多的鱼,海水也变甜了。这河水所到之处,百物都必生活。」 这「河水」在有些钞本是多数,甚至为两道河。圣殿的水流只是一道,所以甚难解释,经文评鉴方面只得作单数解。但此处所用的字词,如滋生的动物及鱼,是创世记第一章有关创造的事,神造鱼,和水中滋生各样有生命的动物(一21)。水是动物滋生的能力。──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七9~10】从圣殿流出的水,在所到之处生物生机盎然。尤其它流入死海后,使那里变成有众多鱼类的鱼场。这意味无论多么无用的人,只要领受了真理的话语,就会变成对神对人有益的存在。急剧增加的生物和水,意指教会的圣徒数量将会直线上升。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七10】「必有渔夫站在河边,从隐基底直到隐以革莲,都作晒(或作“张”)网之处。那鱼各从其类,好像大海的鱼甚多。」 从隐基底直到隐以革莲,可以成为渔业发展的地方,在那时(以西结的时代)几乎是无法想象的。这两个地方靠近死海,怎会有这样的可能?隐基底(现代的Tell-el-Jurn)为考古学家发掘仍在设法确定其原址中。 隐以革莲的地点更难确定,原意为「牛犊之众」。隐基底与隐以革莲可能是在死海的两岸,遥遥相对,指整个的盐海,都成为盛产鱼类之水区。其产量之丰富并不亚于大海,大海是地中海。 晒网之处,是渔夫作业的地方,他们大有捕获,所以在丰收之余,晒网表明完成他们的作业。──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隐基底」:在死海中部的西岸。 「隐以革莲」:地点不详,可能在死海北部的库穆兰地区,即死海古卷的发现底。 「大海」:即地中海。──《串珠圣经注释》 死海(盐海)因为矿物浓度高,生物不能生长,成为一个“死”的海。因为这条河(四十七7~9)的浇灌,它变成一个“活”(有生命)的海。 “隐基底”:在死海西岸,是干旱地里的绿洲。“隐以革莲”:在死海西岸北部。──《启导本注释》 隐基底。直译为“儿童之泉”。位于死海西岸的中部(见撒上24:1)。现名朱尔丘(Tell ej-Jurn )。 隐以革莲。此词仅在本节出现,词义难以确定。──《SDA圣经注释》 “隐基底”和“隐以革莲”都位于死海西岸。──《灵修版圣经注释》 【结四十七11】「只是泥泞之地与洼湿之处不得治好,必为盐地。」 这里并非说,水的治疗不彻底,而是指若干地方保持盐地,仍为民生所需。盐不仅可以食用,而且供献祭之用(四十三24)。今日从死海仍取盐料,在死海之南端(Sebel vsdum)。──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不得治好,必为盐地」:不会被殿水冲淡,可供采盐之用。──《串珠圣经注释》 泥泞之地与洼湿之处: 这些地方均位于死海岸边,因生命水没有流过那里,就变成全无生命的盐地。这象征因拒绝神的恩典而永不结果的狂傲而自高的人。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七12】「在河这边与那边的岸上必生长各类的树木。其果可作食物,叶子不枯干,果子不断绝。每月必结新果子,因为这水是从圣所流出来的。树上的果子必作食物,叶子乃为治病。”」 殿水滋润处必盛产花果,永不断绝,叶子也治病,表示神是一切生命,丰盛和医治的唯一源头。──《串珠圣经注释》 神的救赎是崭新的创造事工。就像创世记中的伊甸园那样,新创造主要表现在结果子的树和江河。启22章的生命之泉和周边的树,也当从这角度去理解。溪边的树木因有生命河的滋养,月月结出新果子,叶子也不枯萎。生命水源于圣所,使万物苏醒,并结出果子,象征神重新恢复对以色列的祝福和救恩(创13:10;赛12:3)。同时,也意味着圣灵引导圣徒的生活与事工(罗8:26;林前2:13;加5:18)。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七13】「主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照地的境界,按以色列十二支派分地为业。约瑟必得两份。」 约瑟应得两分,「两分」在希伯来文并未说明,但拉丁通俗文与亚兰文译本特别注出,可说是正确的。约瑟有两个儿子,以法莲与玛拿西成为两个支派,所以各支派一份,必得两分。利未支派不承受地业,不列入其中,于是仍为十二个支派。──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约瑟必得两分」:这里约瑟族由他的两个儿子以法莲、玛拿西代表、这样「十二支派」,不包括利未支派在内,按照分地的位置,从北至南、计有:但、亚设、拿弗他利、玛拿西、以法莲、流便、犹大、便雅悯、西缅、以萨迦、西布伦、迦得。利未人本身无土地,乃居住在分别为圣的圣所之地。──《串珠圣经注释》 约瑟必得两份: 在以色列的12支派中,祭司利未支派未得产业。约瑟的儿子以法莲和玛拿西则被视为独立的支派分得产业(创48:22;书17:14,17)。 ──《圣经精读本》 十二支派。十二支派中每一个支派都有人从被掳之地归回。主的应许不限于犹大支派和便雅悯支派,也适用于以色列所有的支派。 两份。参创48:22;书17:14,17。利未人的份在“圣供地”(结45:5,6)。约瑟得了两份(以法莲和玛拿西)。合起来是十二份。──《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七13~20】以色列地的北界从推罗以北的地中海延展到大马色附近(15~17节);东界由约但河与死海形成(18节);南界从死海以下直到埃及“小河”(19节;参赛二七12的脚注);西界就是地中海。这地区将要分配给以色列人作为他们的住处,但他们显然会控制从尼罗河至幼发拉底河的整遍土地(比较创一五18)。──《雷氏研读本》 【结四十七13~21】详细说明以色列地的四界: 本文以北、东、南、西的顺序,说明了各个边界,这顺序不同于民34:1-12中的记录,因为摩西是带领以色列百姓从埃及,即从南边上到迦南,而如今以色列百姓则是从巴比伦即东北方向归回到迦南。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七13~35】本书的结尾论到了复兴的以色列分配土地的事件。分配产业标志着以色列得到救赎,被掳的以色列百姓所迫切期待的盼望终于得到了成就。由此可知,神借着基督所作成的救恩,断不是抽象的概念,乃是以极具体而实际地临到我们。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七13~四十八29】地的四境与分配:先知有关圣殿的异象已告一段落,他被领到殿外的土地,在此耶和华指示分配土地的方法:各族都可拥有一块土地,由南至北平分,中间一段留给君王及圣人职人员(48:8-22; 参45:1-9) , 即使寄居者都分有地业。──《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七14】「你们承受这地为业,要彼此均分,因为我曾起誓应许将这地赐与你们的列祖,这地必归你们为业。」 这地必归你们为业: 这句话当从三个角度理解:①土地的恢复:指以色列民族从巴比伦被掳之地归回故土而重新拥有土地;②圣约的更新:对以色列而言,迦南地不仅仅是拥有地理上的意义,它是与神立约的标志。因此,恢复本土意味着神与以色列之间因罪而遭到破坏的约,得到了更新;③神的国度:迦南地仅仅是预表神国,而非终极物件(来11:10)。因此,本节是对由基督而成就的新天新地的应许(启21:1)。 ──《圣经精读本》 彼此均分。直译是“兄弟平等”。以西结只确定了土地的北界和南界。有人推测分给各支派的土地是宽度大致相同的条形土地,贯穿于国家的东西。这种观点不能成立。 起誓。应许和起誓见创12:7;17:8;26:3;28:13。──《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七15】「“地的四界乃是如此:北界从大海往希特伦直到西达达口。」 哈马口多指第伯拉(Riblah)附近,可参考本书六章十四节。北界是在提比哩亚海的东岸,伸至约但河东,成为一个弧形。──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大海」:即地中海(20同)。 「希特伦」:大概位于地中海沿岸推罗以北约十六公里(十英里)。 「直到西达达口。又往哈马、比罗他」:根据七十士译本应作 「经过哈马口、直到西达达。又往比罗他」(参48:1)。哈马口是以色列北面的边界(参民34:8; 王上8:65;
王下14:25)。──《串珠圣经注释》 地的四界。这里的地界和民34:1-15的地界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民数记》中,首先说明的是南部边界,因为百姓要从北方返回巴勒斯坦。 从大海。地界从地中海划起,但没有说明准确的地点。从上述其他地名来判断,这个地方可能是的黎波里(Tripolis)附近。有人认为地界是从推罗附近开始的。 希特伦。仅在本节和结48:1提到。位置尚未确定。 西达达。据认为是现在的塞代德[叙] ,在哈马以南约55英里处。──《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七15~17 北界】北界的描述虽然十分详细,没有一个地名可以被确定。因此要在地图上绘画以色列的北界是不可能的。但本节与民数记三十四7~9的名单也有近似之处。这名单与迦南地的北界相符,后者是埃及控制下之叙利亚─巴勒斯坦的名字。以西结用广泛的语句所形容的是领土而非疆界。──《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四十七15~20】地的四界:阔度由约但河东界直伸至地中海沿岸为西界;北界由推罗北部的地中海岸经哈马口延伸至大马色;南界从埃及小河经加低斯至他玛(见页1882地图)。这里地名甚难确定。──《串珠圣经注释》 这里记以色列的疆界和《创世记》十五18所述的相同。──《启导本注释》 本节详细记载了以色列百姓归回故土后所要占据的土地。关于四界的地名,请参照I,人名,地名词典。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七16】「又往哈马、比罗他、西伯莲(西伯莲在大马士革与哈马两界中间),到浩兰边界的哈撒哈提干。」 浩兰是大马色之南,所以哈撒哈提干是在这一地区。哈马如在上节,即为哈马口,为其他经文中一个固定的地名。比罗他似在南端。哈马口到西达达为北界,记述在民数记卅四章,已在上节加以论述。──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哈马。可按七十士译本译为 “哈马的入口西达达”。“哈马的入口”据认为可能是现在的莱不韦斯(Lebweh ),位于哈马或奥龙特斯(Orontes)峡谷西南112公里处(见民34:8)。 比罗他。位置尚未确定,但有人认为是现在的贝雷坦(Bereitân),在黎巴嫩和前黎巴嫩山脉之间的峡谷中。 西伯莲。边界在线的某个地方,位置尚未确定。 哈撒哈提干。直译是“中间的村庄”。只根据本节了解它位于浩兰的边界。 浩兰。指从大马士革以南到基列的那块土地。──《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七17】「这样,境界从海边往大马士革地界上的哈萨以难,北边以哈马地为界。这是北界。」 哈萨以难是在黑门山脚附近,上节之哈萨哈提干,有人以为即为同一地点。北界就在此为止,从四十七章十五至十七节。在十五节大海往希特伦,在此处海边往大马色地界,都应是同一个方向。再比较民数记卅四章七节:由大海通向何珥山。综合起来,都可说是向着利巴嫩山。这样推算起来,应是以色列北国的疆界,但的地界。──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哈萨以难。可能是现在的盖尔亚坦(Qaryatein) ,位于西达达(见15节注释)东南32公里、大马士革东北116.8公里处。──《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七18】「“东界在浩兰、大马士革、基列和以色列地的中间,就是约旦河。你们要从北界量到东海。这是东界。」 「浩兰」:位于加利利海东面。 「你们要从北界量到东海」:根据古译本应作「从东海直到他玛」(参19:48:28)。 「东海」:即死海。──《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七18 东界】以西结对东界的形容和民数记三十四10~12一样,也是省略了迦得、流便、玛拿西半支派居住的外约但地区。因此,这地的主要疆界是从加利利海南端流到死海的约但河。──《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四十七19】「“南界是从他玛到米利巴加低斯的水,延到埃及小河,直到大海。这是南界。」 米利巴是在旷野(出十七7;参诗九十五8),米利巴水(民二十13、24;参阅申卅三8;诗八十一8,一0六32)。──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他玛」:位于死海之南。──《串珠圣经注释》 他玛。位置尚未确认。可能在死海南端附近。 米利巴加低斯。民34:4为加低斯巴尼亚。有人认为是指希伯仑西南约116.8公里处的库代拉斯泉(`Ain Qudeirât)。也有人认为是指再往南8.5公里处的库代斯泉(`Ain Qedeis)。 小河。参民34:5;书15:4,47,表面是指“埃及小河”,就是现在的阿里斯河(Wadi el-`Arish )。它流入加沙西南50英里处的地中海。──《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七19 南界】南界从东界的最后一点他玛开始,经哈拉山到米利巴加低斯──即加低斯巴尼亚(今库代拉特泉),寻的旷野南界上的一个绿洲。从这里开始,埃及小河(不是尼罗河)就是南界。这河是西乃沙漠北部的水入海的途径,也是埃及和巴勒斯坦的天然分界。──《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四十七19 小河是指……】“小河”是季节性溪流,或长期干涸的小河床。──《灵修版圣经注释》 【结四十七20】「“西界就是大海,从南界直到哈马口对面之地。这是西界。」 西界在民数记卅四章六节也有叙述。西界只有大海。这是以色列的地土,也是非利士的地域。腓尼基海岸是哈马口对面之地。这是西界的范围。──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七21】「“你们要按着以色列的支派彼此分这地。」 分地是根据以色列地各方的地界,「分地」一词,是「分地为业」。所以本节有意重复十三节的话:照地的境界,按以色列十二支派,分地为业。──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七21~23】容许外人分地:(参利19:34; 24:22; 民9:14)。 以色列人被掳之前,寄居者不能拥有神子民的地业,但在被掳时期已有较多非以色列人寄居在以色列社团中,也有归依以色列信仰者,这些人都承继以色列的地业。他们寄居那一支派,那支派便要分给他们地业。──《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七22】「 要拈阄分这地为业,归与自己和你们中间寄居的外人,就是在你们中间生养儿女的外人。你们要看他们如同以色列人中所生的一样,他们在以色列支派中要与你们同得地业。」 要拈阄。见结45:1。 外人。与摩西的律法相比,这里给予外人更多的自由。根据古代的条例,要善待外人(出22:2;利19:34;申1:16;24:14),允许外人提供祭物(利17:8),如果受割礼了就可以参加逾越节。但他们拥有产业的权力是受到限制的。现在永久定居的外人则可以在他们居住的支派中承受产业。神的旨意是要让外人到以色列人中定居,接受真神的信仰。──《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七22-23】地业原只为以色列的各支派,寄居的外人是无分的。但是在申命记中,外人与寡妇孤儿及利未人似有同样的权益。他们可以在圣所内吃祭肉(申十二12)。在被掳时期,外人可以列入敬拜耶和华的人们中间。他们在巴比伦可进入以色列社会中,归回的时候,也不再被排斥。这些外人在那一个支派,就算是该支派的成员,从该支派的地业中承受,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记载关于外人的产业。外人通常指非以色列血统的人,在这里指虽是外邦人,却居住在以色列地,且皈依耶和华信仰的人。以色列社会宽容地接纳皈依者,也可得到相同的待遇。这些规定与摩西律法相一致(利24:22;民15:29),也与以赛亚的教导(赛56:3-8)及以西结的初期预言一脉相通(14:7;22:7)。以色列社会并不是全然封闭的社会,虽然气势尚弱,但对外邦人还是敞开的。福音之门向所有列邦完全开放,是从基督降临之后的新约时代开始。──《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七23】「外人寄居在哪支派中,你们就在那里分给他地业。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思想问题(第47, 48章)】 1 从水由圣殿门流出的图画中(47:1-12),你学到什么属灵的真理?注意水的意义、源头、深度与功用。新约中有否使用类似的素材?若有的话,与这里有没有关系?参约7:37-39; 10:10; 启22:1-2。 2 47:11有什么重要性?为何那能使百物复生的水不能治好这些地? 3 城门分别以十二支派的名字命名(48:30-35),这有什么意义?试比较启示录21:12-13与这里的异同。这和十二支派各分得土地一事有何类似的属灵意义? 4 「这城的名字,必称为耶和华的所在」(48:35),这句话有什么重要性?与本书的中心信息有什么关系?那一章记载神的荣耀离开以色列?为何要离开?那里记载神的荣耀归?因何回归? ──《串珠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