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以西结书第四十六章拾穗

 

【结四十六1「主耶和华如此说:内院朝东的门,在办理事务的六日内必须关闭,惟有安息日和月朔必须敞开。」

在四十四章一节起,东门是无条件地关闭,一来说明耶和华的荣耀在里面。二来保持殿的圣洁,外门不能洞开。现在不仅外院的东门必须关闭,连内院的东门也应关闭。在辨理事务的六日内,王也不能进入。──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办理事务的六日」:一周内除安息日外的其他六日。──《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六1 月朔的意义】由于使用阴历的缘故,古以色列以每月的初一日新月初现之时为节期(即每二十九或三十日一次的节日)。这日与安息日一样,所有工作都告休止(见:摩八5),并且需要献祭(民二十八1115)。王国时代君王成为这些庆典的要角。这节期到了被掳归回的时代依然奉行(结三5;尼十33)。从主前第三千年纪末期开始,直到主前第一千年纪中期的新巴比伦时代,月朔在美索不达米亚也是重要节日。拜月的祭仪在古代近东流传得十分广泛,月神在神话文献中占很重的地位。以色列人虽然禁止崇拜任何天象(拜月祭仪亦包括在内;如:申二十三5;耶八2),他们却可以藉吹角和燔祭庆祝每月之初。──《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四十六1~8安息日及月朔之祭:这是在每日经常献祭之外的特别崇拜。百姓只能在外院敬拜,君王则可以走到内院门口。──《串珠圣经注释》

         本文记录了关于安息日和月朔献祭的律例。以色列的王不仅在主要节期时准备供物,安息日和月朔时也不例外。王有特权出入圣殿朝东的外门(44:3),也有权出入内院朝东的门。但是他不可进入内院,只能到门坎。因为只有祭司和利未人才得进入内院。尽管如此,王有特权亲眼目睹在圣殿的中央祭坛上献祭的全部过程。今天,因着耶稣基督的代赎事工,我们有特权刚强壮胆地进到神的宝座前(3:12;4:16)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六1~15这段详述每周(安息日)、每月(月朔)和每日的献祭。若千禧年期间也需要守逾越节和住棚节等重要节日,祭物就没有理由不用献上。那么,这些献祭当然是为了纪念基督已经完成的献祭。参看利未记第二章的“献祭”图表和利未记第二十三章的“节期”图表。──《雷氏研读本》

         君王献祭的条例:这是有关每月(月朔),每周(安息日),每日的献祭。王可由东门进入,但只能站在门坎那里敬拜、不得径入内院,只有祭司才能进入内院。王代表百姓,将祭物交给祭司,由祭司献在祭坛上。──《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六2「王要从这门的廊进入,站在门框旁边。祭司要为他预备燔祭和平安祭,他就要在门坎那里敬拜,然后出去。这门直到晚上不可关闭。」

王从这东门进入,站在内院的门框旁边,这当然是内院的东门。他只能站在那里,不得再向前。祭牲由祭司带到内殿。他在那里眺望,然后在门坎那里敬拜。然后出去。──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然后出去」:参8节。──《串珠圣经注释》

         门框。可能在门廊的内端或西侧。国王从这里可以观察祭司献祭的准备工作。但他不能进入内院或帮助献祭。──《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六3「在安息日和月朔,国内的居民要在这门口,耶和华面前敬拜。」

 

【结四十六3 安息日在这门口敬拜】这是旧约明言在安息日敬拜的寥寥几个段落中的一个。其他提到安息日的经文通常只是禁止某些活动。以色列很多节期都有「圣会」,但安息日从来无此训令。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圣殿是安息日崇拜的焦点。圣殿和庙宇是公开举行圣仪时集会之处(指定为圣会的活动)。但必须留意不可将教会的主日崇拜,和以色列安息日在圣殿的敬拜活动过分认同。两者之间的分别既深且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四十六4「安息日,王所献与耶和华的燔祭,要用无残疾的羊羔六只,无残疾的公绵羊一只,」

 

【结四十六4~5这是新条例,与民28:9-10略有不同。──《串珠圣经注释》

         安息日所当摆上的供物,超过摩西律法规定的供物(28:9)。之所以增加供物,是因为以色列百姓在神面前当更加忠心。今天的圣徒亦然,我们在承受着旧约的众先知所渴慕却没有经历的(13:17)丰盛恩典,就当更加委身和忠于神。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六5「同献的素祭要为公绵羊献一伊法细面,为羊羔照他的力量而献,一伊法细面加油一欣。」

       素祭。见利2:1──《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六6「当月朔,要献无残疾的公牛犊一只、羊羔六只、公绵羊一只,都要无残疾的。」

 

【结四十六6~7月朔与安息日相似,公牛一只,加素祭细面加油一欣。但再加上羊羔六只及公绵羊一只。素祭方面,以每只公牛,要用调油的细面伊法十分之三,每只公羊用调油的细面伊法十分之二,每只羊羔用调油的细面十分之一。

月朔曾在历史的记载中(撒上廿5;王下四23),在先知的信息里(赛一13;何二13;摩八5)。月朔有新的亮光(伯卅一26起),会引起人拜天象。所以此处及民数记廿八章(民十10及诗八十一4),着重适当的献祭,是向耶和华的,表明顺从的心。

献公羊,原为作赎罪祭的祭牲,在民数记廿八章十五节。百姓必有罪愆的感觉,需要救赎,就可因此避免迷信的愚妄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这也与民28:11-15有所不同。──《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六7「他也要预备素祭,为公牛献一伊法细面,为公绵羊献一伊法细面,为羊羔照他的力量而献,一伊法细面加油一欣。」

         照他的力量:意指个人当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来献供物。即富有者当多献供物,贫穷者可以少献供物。神不会悦纳富有者以吝啬的心所献的供物(林后9:7),若贫穷者因一时的冲动而献过多的供物后遭受经济上的痛苦,也得不到神的悦纳。因此,律法规定当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而献祭。凡照自己力量而献的,不论其多寡,在神面前均为“馨香的”祭物(1:9,13;12:42-44) ──《圣经精读本》

         素祭。见结46:5。参民28:11-15。需求的数量增加了许多。──《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六8「王进入的时候必由这门的廊而入,也必由此而出。」

王进来的地方,也从那里出去。这是适当的安排,井然有条,也不致在圣地沾污。因为他至多到内院门口,然后掉转脚步,由原路返回。这是正常的步骤。──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六9在各节期,国内居民朝见耶和华的时候,从北门进入敬拜的,必由南门而出;从南门进入的,必由北门而出。不可从所入的门而出,必要直往前行,由对门而出。」

 

【结四十六9 由对门出入】这禁令显然不过是在圣殿多人之时控制拥挤,疏导交通的办法。圣殿地区必须是秩序的模范,连交通模式也不例外。任何不受控制,或反映混乱的活动都是不适宜的。──《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四十六9~10民在节期敬拜,不可像王那样走原路,只得从对面的门而出,进南门就出北门,进北门则出南门。他们不从东门进出,因为东门是常关的,四十四章一节为其背景。

王显然不是单独行动,而与民一起,如果是有一定的行列,那么王就与民共进退(参阅诗六十八28)。这样王若单独行动,由东门进,由东门出,若与民同行,就进北门出南门,或进南门出北门。王必须率领众民,为百姓的表率。──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规定在特殊节期普通百姓出入圣殿的律例。在安息日和月朔,庶民不一定要来到圣殿。但是,在摩西律法中规定的节期所有百姓均要上到圣殿(16)。本文涉及到了在这些所定的节期,百姓出入圣殿当遵守的律例。即凡从北门进殿的百姓必须从南门出圣殿;凡从南门进殿的则必须从北门出去。如此规定的两个理由:①在特殊的节期,圣殿人多而混乱,必须有秩序,必须按一个方向进行(林前14:33,40);②教导圣徒的生活不可偏左或偏右,同时也不能后退(3:13)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六9~12进出圣殿的秩序:每逢特别节期,圣殿必定人山人海,很容易造成混乱场面,所以由南门进入圣殿的人必须由北门出,北门进殿者则由南门出。──《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六10「民进入,王也要在民中进入;民出去,王也要一同出去。」

         这里可能是指君王领其中一条人龙出入,以保持良好秩序;或指在非节期的日子里,君王出入圣殿的方式与一般人民无异。──《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六11在节期和圣会的日子同献的素祭,要为一只公牛献一伊法细面,为一只公绵羊献一伊法细面,为羊羔照他的力量而献,一伊法细面加油一欣。」

这里的重点为素祭,说明附带在燔祭上,如四十五章廿四节完全一样。也是四十六章五节的重复话。素祭是一种甘心祭,是存心顺服,原意奉献。甘心祭是以素祭为中心,也指燔祭与平安祭,是王甘心献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有关在节日里献祭的条例。──《串珠圣经注释》

         节期和圣会:这两个词汇密切相关,在以色列的节期所有百姓都聚集在圣会中,即安息日,逾越节、收割节、赎罪日、吹角节,住棚节等。以色列百姓借着圣会聚集在一起,同心献祭与神,确认大家都是神的立约共同体。今天的圣徒每到主日聚到教会,这不仅为敬拜神,也是为了圣徒间的相交。因经上说,不可盲目停止聚会,摒弃各自随已意行动的作为(4:3;10:25)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六11~15在此记载了王要代替百姓所献的祭。它分为三种:①在节期和圣会所献的祭(11);②甘心祭(12);③常献的燔祭(13-15)。摩西的律法规定早晚都要献燔祭(28:3,4),这一律例执行到被掳巴比伦之前(王上18:36;王下16:15)。也就是随着以色列的灭亡,常献的燔祭也结束了(8:11-13;11:31;12:11)。在新圣殿常献的燔祭,要以新秩序为基准(2:22)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六12「王预备甘心献的燔祭或平安祭,就是向耶和华甘心献的,当有人为他开朝东的门。他就预备燔祭和平安祭与安息日预备的一样。献毕就出去,他出去之后,当有人将门关闭。

在全会众敬拜神,庆祝节期,王本身似还有特别的献祭。这是甘心献的,是甘心祭,在祭品方面没有甚么两样,但在意义上似为许愿与还愿的事,在环境允许之下,必须履行责任,不可卸脱。在民数记三十章内,特别强调。──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君王若要献额外的祭,则不受关闭东门的条例(本章1)约束。──《串珠圣经注释》

         王预备……向耶和华甘心献的:指甘心祭(12:17)。可分为感恩的祭和许愿的祭,是为了表达对神的爱而献上祭物。“甘心献的祭”源自“推动”一词。因此,这是指因着圣灵的感动,以真正的喜乐,将牺牲甘心情愿献给神(36:3;7:16;16:10;11:2;51:12)。神所悦纳的并不是强制性的,仪式上的感谢,乃是自发的,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恩(帖前5:16-18)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六13每日,你要预备无残疾一岁的羊羔一只,献与耶和华为燔祭,要每早晨预备。」

 

【结四十六13-14此处起以第二人称单数:「你」这里专提每日经常的献祭。早晨献一岁的羊羔,这是燔祭。再加素祭,数量方面也显然不同。民数记廿八章十二节有抹血或洒血,但此处却加油。这要成为永远的定例,也有特别加重语气的性质。

早祭是燔祭,晚祭再加素祭,是列王记上十八章廿九、卅六节所着重的。在列王记下十六章十五节在亚哈斯王的时代也是这样。但此处早祭也必应包括燔祭与素祭,一并献上。──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六13~15有关每日献祭的条例:没有一天不是崇拜的日子。──《串珠圣经注释》

         关于献祭的规例,并不是由王或祭司制定的,乃是依据神的命令。本节中所记载的献祭也是一样。神通过此节教导如何献上每天所当献的祭。每天清晨,百姓都要按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方法献祭,这象征今日圣徒的晨祷(5:3)。此祭的意义在于将那一天的生活全然交托,仰望在神的手中。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六14「每早晨也要预备同献的素祭,细面一伊法六分之一,并油一欣三分之一,调和细面。这素祭要常献与耶和华为永远的定例。」

 

【结四十六15「每早晨要这样预备羊羔、素祭并油为常献的燔祭。

祭司在圣殿的高处守夜,在黎明东方曙光出现的时候,立即吹角,宣布早晨的来临。耶路撒冷合城的人都应儆醒,因为这是献早祭的时候。──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六16「主耶和华如此说:王若将产业赐给他的儿子,就成了他儿子的产业,那是他们承受为业的。」

王可以将产业给他儿子,由他们来继承,尤其在王朝的更迭中,后继者可以承受前人的产业。大就有权处理扫罗的产业(撒下九7起,十六4,十九30)。但是这并非扫罗自动赐给大卫的。此处指王自愿且主动将产业赐给儿子,产权仍在王家,所以并无甚么问题。──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六16~18对产业的权限:君王有权分配自己的产业;赐给儿子的产业以后都归属儿子所有。赐给臣仆的产业却有限期,限期至「自由之年」(可能指禧年的第五十年,参利25:8-17),之后仍归君王所有。──《串珠圣经注释》

         神所赐的产业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性质,任何人不得擅自变更(27:17;22:28;23:10;5:10)。握有最高权力的王更有可能扩张自己的产业,因此本文特别规定了王不得随意强占百姓的产业。本文在警告今天堕落的权势和他们的强暴,主张实现正义。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六17「倘若王将一份产业赐给他的臣仆,就成了他臣仆的产业,到自由之年仍要归与王。至于王的产业,必归与他的儿子。」

王的产业有的是私自拥有的,如同一般人民。他也有一些归王的地业,虽有自由处理权,但不是真正私有的产业。有的是经购买而得的(撒下廿四24;王上十六24,廿一1起)。有的地业因家主离开,没有处理,也可没收,成为王产(王下八1-6)。因此,王可将那些地业赐给他的臣仆(参考撒上廿二7,八14)。但是臣仆不能永久拥有,到自由之年,仍该归还给王。──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自由之年”。第五十年,即禧年(比较利二五1315)。──《雷氏研读本》

         “自由之年”:指旧约时代的禧年(利二十五1315)。──《启导本注释》

         到自由之年:希伯来仆人在每五十年轮一回的禧年得着自由,甚至可以找回被夺去的产业(25:10;27:24)。因此,在以色列社会没有永远的奴仆,也没有永远的乞丐。神希望借着这种制度阻止社会的贫富之差,重新恢复经济平等。并且,这禧年还具有救赎史性的意义,预表着将要到来的弥赛亚时代,耶稣降临就是为了开启这一时代(4:19-21) ──《圣经精读本》

         自由之年。无疑指禧年(利25:8-17)。──《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六18「王不可夺取民的产业,以致驱逐他们离开所承受的;他要从自己的地业中,将产业赐给他儿子,免得我的民分散,各人离开所承受的。

         分配产业的真正原因,是要防止君王滥用权力把平民的产业赐给自己的儿子。──《串珠圣经注释》

         王不可夺取……离开所承受的:对希伯来人而言,产业是神所赐的,任何人不得侵犯(王上21:1-18)。他们的社会农耕和游牧并存,失去土地即产业,意味着丧失生活的能力。本节的律例指出领袖当认清自己的权柄来自神,在自己的权限之内尽上公仆的使命(13:1)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六19「那带我的,将我从门旁进入之处,领进为祭司预备的圣屋,是朝北的,见后头西边有一块地。」

 

【结四十六19-20上次使者带先知的路,是到圣殿之前(四十四4)。现在没有详细的路,但带他到内院北门之侧,从那里可以走到祭司的圣屋,因为这圣屋是朝北的。照四十二章九节,圣屋是靠外院的,有的在殿北面,照说门旁进入,距门有一百肘,即到台阶,台阶应为西边。但这在此处没有提及。圣屋内的细则也没有。

圣屋后头的一块地,是为烤煮祭品的。赎罪祭与赎愆祭要在坛上焚烧,但必留一部分是给祭司的,先在厨房空地煮。──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祭司的厨房用来烹煮赎愆祭、赎罪祭及素祭用。──《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六19~24描述祭司(19,20节;比较四二114)和百姓(2124节)煮祭肉的厨房。──《雷氏研读本》

         圣殿院中的厨房:先知再次被带往参观圣殿最后一个设备:预备烹者祭物的厨房(见附录页41,图三)。──《串珠圣经注释》

         本段结束献祭之例。圣屋应与煮肉之地分开。──《启导本注释》

         在此记载了关于煮祭牲的场所。在罗列圣殿附属建筑时没有提到厨房,本文就像是追加的附录。查看上下文,本文接在42:14之后,或许在文脉上更加自然顺畅。但是将煮祭牲的规定放在献祭的规定之后,也自有其道理。因此,我们可以推测以西结是有意将本文记载在这里。不管怎样,本文明确表明圣殿不仅是为敬拜神的属灵活动的场所,也是宰杀煮食祭牲的场所。在历史上,基督教常常明确区分属灵的和肉体的,神圣的和世俗的,从而使圣徒犯非人格化和脱离历史的错误。但是这两层面也绝非是分离的,因为圣徒既拥有不属世的天国公民权(8:23;15:19),同时也拥有属世的地上公民权(5:14)。──《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六19~24 煮祭肉的厨房】古代近东好几个庙宇都设有厨房。美索不达米亚的吾珥、阿斯玛遗址(Tell Asmar)、特尔卡,和埃及的卡纳克都找到例证。很多厨房甚至比庙宇本身还大。历代志下三十五1113暗示所罗门圣殿亦有厨房的设备。──《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四十六20「他对我说:这是祭司煮赎愆祭、赎罪祭,烤素祭之地,免得带到外院,使民成圣。

 

【结四十六21「他又带我到外院,使我经过院子的四拐角,见每拐角各有一个院子。」

 

【结四十六21-22先知被带到外院,到外院的四角,画出的面积长四十肘,宽三十肘。可能在设计方面着重「七十」的数字(四十加三十)。4每院的尺寸都是一样。

院子周围有墙,照用字(T-W-R),应参考列王记上六章卅六节,七章四、十二节。这种大墙大概是用石头堆砌而成,中间有木头或木板加以支持,以为装饰,好以艺术的拼图一样,极为美观。5这围墙只是围成一块地方,供利未人来煮祭物。

院子四拐角的院子,在希伯来文加上「小」字(Ktnwt)。其实有四十肘长、三十肘宽,就不算小。亚兰文译本用词(Ktrn)有「连接」的涵义,这些院子内的院子不单独分开,而是连起来的。6有的根据亚甲文(Qataru)也作「连接」解。──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六21-24煮民祭物的厨房,位于外院的四个角落,利未人(即「殿内的仆役」,24)在这里烹煮供自己吃用祭物。──《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六22「院子四拐角的院子,周围有墙,每院长四十肘,宽三十肘。四拐角院子的尺寸都是一样。」

       四拐角的院子。希伯来语含义不明。七十士译本为 “一个小院子”。──《SDA圣经注释

         周围有……煮肉的房子:这地方是“百姓煮肉的地方”。在这里供职的人,即利未人在此煮百姓的祭物(44:11,12)。之所以要区分百姓煮祭物的房子和祭司煮祭物的房子,是因为若共同使用百姓或许会认为自己也是被分别为圣之人(44:19)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六23「其中周围有一排房子,房子内有煮肉的地方。」

         「房子」:原文大概指石造的围墙,墙内设有起火的地方。──《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六23-24照上文,煮烤祭品似都在院子,但此处说明煮肉是在房子之内。在被掳前,煮祭物是在圣所之内,可参考撒母耳记上二章十二至十七节,九章廿二至廿四节以及申命记十六章七节。在祭司的法典中,没有厨房的设置。殿内的仆役,大概是指利未人。根据历代志下卅五章十一至十三节,约西亚王的宗教改革中,有守逾越节,利未人不但预备逾越节的羔羊,而且煮祭肉,分给大家一同享用。这里是指利未人为煮民的祭物,而利用这特别设置的地方。──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六24「他对我说:这都是煮肉的房子,殿内的仆役要在这里煮民的祭物。

       殿内的仆役。可能是利未人。

         煮民的祭物。即准备献祭的食物。──《SDA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46章)】

 1 王拥有什么特权?他的特权是否没有规限的(参10, 16-18)?基督徒对社会上和教会里的权力架构应有何看法?

 2 从献祭的规条中,你可以看出什么特色(例如9)?这些特色可以如何应用在今日教会的敬拜中。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