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以西结书第四十章拾穗

 

【结四十1「我们被掳掠第二十五年,耶路撒冷城攻破后十四年,正在年初,月之初十日,耶和华的灵(原文作)降在我身上,他把我带到以色列地。」

这里供给两个日期,被掳之年计算,可谓本书大多日期计算的方法。被掳是指主前五九七年约雅斤在位的时候。他自己被掳去(可参阅一2,卅三21)。耶路撒冷城攻破是在五八七年。因此这应是五七三年。

正在年初,这是其他经文所阙如的。月之初十,计算起来应为公历四月十九日左右,其实此处并未说明月份,正如卅二章十七节(十二月只是中译文说明)。这里大概是指第一个月。又在廿六章一节也无月份(中文指明为十一月)。这里一月事实是七月,是第七个月,为一年的开始。──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日期是主前573年四月。──《雷氏研读本》

         时间应是主前五七二年四月,但不能完全确实。──《串珠圣经注释》

         这时是在主前573年。本书末后九章(四十~四十八章(,在解释上最少有五种:1,描写所罗门王的圣殿未被毁灭时的光景。2,主前六世纪以色列民重建的圣殿。3,描写一座未曾有过的理想圣殿。4,描绘教会和所蒙爱的特别福气。5,是千禧年国中的圣殿。

但由于本书属启示文学,甚难依字面来作具体解释,应侧重经文传达的信息。圣殿为神在人间的居所,是神和祂的百姓同在的标志。当年圣殿为以民的邪恶行为所污,神从他们中间离开(八~十一章),将来神复兴以色列时,祂的荣耀也要重临,圣殿重建是这重临的表征。

以西结在异象中得见新殿,并得到神关于殿中侍奉体制的规划,所着重的是以民今后的生活应该恢复以敬拜神为中心,神才会与他们永远同在,并赐厚福,获享和平。──《启导本注释》

         被掳掠第二十五年:是阳历的B.C.5733,4月份。若说以西结蒙神呼召是在B.C.593(1:1),时光已流逝了20年。 正在年初,月之初十日: 以色列宗教历的第一个月即亚笔月初十日,是民间历的710日。这一天是以色列百姓为纪念出埃及预备逾越节的那一天(12:3)。同时,这一天是他们胜利进入应许之地迦南地的激动人心之日(4:19)。所以,以色列民中没有一人不知这一天。 ──《圣经精读本》

         二十五年。如果这里的计年方式与全书一样的话,那显然指约雅斤被掳二十五年(见结1:2注释)。本节的“我们”(如结33:21)说明以西结是和约雅斤一同被俘的。

         年初ro'sh hashshanah)。ro'sh 有时译为“首先”,所以有些人认为这是指一月份,即尼散月。如果这样,那就是公元前5734月,或公元前5724月(取决于以西结采用的是春季年历,还是秋季年历)。但如果以西结指的是年初,并按照始于七月(提市黎月)的犹太民用历来计算被掳,那就是57310月的赎罪日(见第572页)。值得注意的是,ro'sh hashshanah 在圣经中只出现一次。犹太人至今仍用它指提市黎月一日,即元旦。但这并不能证明当时也是这个意思。所提到的是初十,而不是初一。

         十四年。约雅斤被掳第25年就是耶路撒冷陷落第14年,符合上一段所提到的三个可能的日期。──《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1 一月初十日】这个时节称为「一年之首」(和合本:「年初」),与亚喀得语的用法相似。这个异象的发生日期是被掳之后第二十五年的尼散月十日,即主前五七三年四月二十八日。按照以色列人的历法,这是逾越节活动开始的时候。羊羔要在今日挑选,在十四日屠宰。──《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四十1~4圣殿山上见异象:先知被提到高山上见异象,有一人领他参观殿宇的建筑。(参启21:10-15)──《串珠圣经注释》

         用序言的形式论到以西结见异象的时间和地点。在异象 中手拿量度之竿的人带领以西结观看了新圣殿。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1~20本文具体地记录了关于新圣殿的异象:内容如下:①序言(40:1-4);②圣殿外院和三个门(40:5-27);③圣殿内院和三个门(40:28-47);④圣殿建筑结构(40:48-41:26);⑤圣殿内院的房子(42:1-20);⑥神的荣耀充满圣殿(43:1-12);⑦祭坛(43:13-27)。本文详细记述圣殿的结构,是为要使以色列作百姓恢复作为选民的圣洁,就像圣殿圣洁一样 ;也是为要使被掳巴比伦的以色列俘虏能够确信必归回故土;同时,也坚信必然能够重新建圣殿并与神联合。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1~35记录本书最后9章的时间,要比其他部分晚几年。但本文传讲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同时与1-39章中的教训也较协调。尤其本书的特点是始于异象,也终于异象。在1-3章中,以西结看到神察看在被掳之地倍受痛苦的子民;40-48章中他见到神与归回故土而重建城邑的百姓同在。在最后的部分描述了神的荣耀重新回到重建的圣殿(43:5),这与圣殿的堕落及神的荣耀离开耶路撒冷的异象(8:1-11:25)形成对比。有些学者主张本书是编汇成册的,而本文则是添加在以西结末尾的独立文书。而事实上,本文是本书真正意义上的高潮和结论。很多释经家对本文的解释均为不同:①字面解释法:认为以西结所见到的异象将按文字之意成就。但在历史上,圣殿从未按此处的蓝图那样得以重建,故此,此观点没有说服力;②象征性解释法:认为以西结异象中的圣殿象征将要出现在新约时代的基督耶稣的教会。作为象征神所临格的场所,圣殿预表着以马内利(神与我们同在)的耶稣。虽然这说法非常出色,但此观点的难题在于无视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象;③默示性解释法:这种观点与解释旧约其他书卷的方法一致,其特点就是对数字采用象征性解释法,而对整体异象则以未来性的视角予以解释。此解释法认为本文的异像是关于弥赛亚时代到来的预言。最具有说服力的观点似乎是③的解释,因为关于圣殿的异象实际上在诉说神的显现降临及对立约百姓的弥赛亚时代的祝福。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2「在 神的异象中带我到以色列地。安置在至高的山上,在山上的南边有仿佛一座城建立。」

至高的山上,照本书二十章四十节,以色列高处的山是圣山(廿40),当指耶路撒冷的城与圣殿山。

圣殿是建造在山的南边,彷佛一座城,因为圣殿的山上原看不见耶路撒冷城。事实上,耶城确在圣殿之南。圣殿为甚么像城?因为圣殿照此处所描绘的,是有围墙,好似城墙一般,可见其规模之大,工程宏伟,在内工作的人似有特别的权利,令人深羡。──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神再次在异象中把以西结领到耶路撒冷(八13)。──《雷氏研读本》

         「至高的山上」:也许指锡安山,但这里更可能指理想中的耶和华之山,这在众山中最高(参诗48:2; 2:2 从中流出乐园的泉源(结47; 14:8 预表以色列的神是世界的主宰,这里变成了万民流归的世界中心(参结38:12)。──《串珠圣经注释》

         至高的山:指蒙神呼召的人聚集的圣洁之山——锡安山(2:32;12:22)。锡安原指基遍和推罗贝温谷之间以峭壁耸立的山顶,后来用以指位于耶路撒冷东南部的“大卫城邑”(王上8:1;代下5:2)。再后来指整个耶路撒冷(10:24) 仿佛一座城:  意指可与城相比的大圣殿。 ──《圣经精读本》

         至高的山。先知被安置在一个制高点上,好从有利的角度观察异象的细节。

         在山上的KJV版为 “在山边”。

         仿佛一座城。圣殿及其庭院有围墙,就像是一座城。关于其大小,见第5节注释。──《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3「他带我到那里,见有一人,颜色(原文作形状)如铜,手拿麻绳和量度的竿,站在门口。」

先知在异象中所看见的,一个人必是灵界中的,因为他的容貌像铜,必有属天的身分,在一章七节可资说明。这人手中握有两种量器,一种是麻绳,似为量度面积广大之处。另一种是竿,为量短小的窄处。撒迦利亚书二章五节的准绳是属前者。照五节,一竿为六肘,每肘是一肘零一掌。于是一竿也自成一单位。这位站在门口,是为量度,可见量度是从城门口量起。──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有一人”。显然是耶和华的使者(即耶和华自己;四四2,5)。“麻绳”。量度较长的地方。“量度的竿”。量度较短的地方。──《雷氏研读本》

         「麻绳」:用以量度长距离。

          「竿」:用以量度短离。──《串珠圣经注释》

         “颜色如铜”指这个人是天上灵体;他可能是神子亲自向人显现(四十四2,5)。“麻绳”和“竿”是一长一短两种量度工具。──《启导本注释》

         一人。没有说明是谁。

         颜色如铜:指天使。在圣经中,铜象征坚固、确实(15:20)及神的公义和审判等。在此暗示了天使的超自然的特性。 麻绳和量度的竿:  如同木匠随身携带准绳和尺子一样,天使拿麻绳和量度的竿。“麻绳”可用来量较长的空间,主要用来测量长度。“量度的竿”是量较短的空间,通常用它来量城墙的高度。“量度”是为了圣洁的目的而“分别”的意思。 ──《圣经精读本》

         麻绳。用来量大的尺寸(见结47:3)。

         量度的竿。见启11:121:15。用来量小的尺寸(见结40:5注释)。──《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3 麻绳和量度的竿】麻绳可能类似撒迦利亚书二17中用来量度耶路撒冷的准绳。这种绳子似乎是在量度极长距离之时使用。量度的竿则用作量度短距离。部分学者辩称苏美城市吾珥的吾珥南模石碑(Stele of Ur-Nammu)也有类似的图画。──《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syncBible ref=40:3-4>

结四3-4  这个人是谁?】也许这不是一个人,也许这是9111节中的天使,或者是位像他的人。有人说,那也许是基督,因为他跟以西结说话时,就像神一样称以西结为“人子”。──《灵修版圣经注释》

 

【结四十4「那人对我说:人子啊,凡我所指示你的,你都要用眼看,用耳听,并要放在心上。我带你到这里来,特为要指示你,凡你所见的,你都要告诉以色列家。

 

【结四十5「我见殿四围有墙,那人手拿量度的竿,长六肘,每肘是一肘零一掌。他用竿量墙,厚一竿,高一竿。」

         有“墙”围整个圣殿所在地。“一肘零一掌”。20.679英寸(52.5厘米)。“一竿”。10.3英尺(3米)。──《雷氏研读本》

         外墙的式度。

          「肘」:这里的肘是普通的肘再加一掌的长度,即约五十二公分(二十英寸半)。这样,外墙的厚度和高度均是三公尺(十英尺左右)。墙将圣殿环绕,墙内空地叫做外院。──《串珠圣经注释》

         以色列人以“肘”为量度的单位,有两种长度,一为这里所说的较长的肘,约相等于51.8公分(20.4英寸);一为较短的肘,约相等于44.7公分(17.6英寸)。“一竿”约相等于3公尺。──《启导本注释》

         用竿量墙……高一竿:一竿是六个宫廷肘,墙的厚度和高度都是约3.2m。墙起到了区分圣殿内外的作用。 ──《圣经精读本》

         每肘是一肘零一掌。如果一肘按444.5毫米计算,再加上一掌(1/6肘),以西结的一肘就是518.6毫米。量度的竿是3.12米。

         用竿量墙,厚一竿。指庭院围墙的厚度。──《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5 长肘与竿子的长度】标准的肘(六掌)估计长十七又五分之三吋,本节的长肘则是二十又二分之一吋。以西结所形容的竿子长六肘,即大约十呎。──《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syncBible ref=40:5>

结四5  经文中的长度是怎样换算的?】一长肘约为50公分,一普通肘约为46公分。──《灵修版圣经注释》

 

【结四十5~16说明了新圣殿外院的东门。之所以从东门开始说明,是因为此门是出入圣殿之门,而且在圣殿构造上与至圣所正对面<绪论,圣殿剖面图>,测量圣殿时使用的测量单位是肘(45.6m),比圣经中常用的肘长一掌心,是宫廷的肘(53.2m)。下图是圣殿东门的平面图。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5~27外院的架构与式度:使者带领以西结进入东门,通往圣殿的外院。──《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6「他到了朝东的门,就上门的台阶,量门的这槛,宽一竿;又量门的那槛,宽一竿。」

门的台阶,在廿二节,记述登上七层台阶。廿六节再重复,可见这台阶共有七级,似可确定。所以量起门坎,有六肘的深度。五节所记的墙都以六肘为度,高与厚完全一样,此处的门坎面积也相同。──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东门的入口前有台阶,门坎的深度是一竿(即三公尺),上了

         台阶才是进口处,希伯来版本可能有抄写的错误,七十士译本

         作:「就上门的台阶、量门的槛,是一竿宽」。──《串珠圣经注释》

       朝东的门。第6-16节描写东门或门楼。这是主门,因为它面朝向圣殿的入口。没有详细描述,因为它的尺寸与北门和南门相同。

         台阶。圣殿的入口要比周围的地面高。据推测,这个台阶像北门和南门一样,有七级(见第2226节)。

         。从外面进去的入口。

         宽一竿。和围墙的厚度一样(第5节),即六肘;另一个门口宽肘十肘(第11节)。──《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6 东门的重要性】东门是耶和华荣光进殿的途径(结四十三15)。神的荣耀离开圣殿时,所经的也是这门(十19)。古代近东的庙宇大都朝东建造,因此这门是最重要的门。──《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四十6~16这段描述宽大的“ 朝东的门”。通向圣殿外院的通道两旁,每边有三个“卫房”。 ──《雷氏研读本》

 

【结四十7「又有卫房,每房长一竿,宽一竿,相隔五肘。门坎,就是挨着向殿的廊门坎,宽一竿。」

房就是在走廊两边伸张的。在十节说,共有六间,每边三个。「房」可能是外来语,为亚甲文的字源,原意为退隐(Recess),好似休息室。每房相隔五肘,但每房本身的面积又是长宽各六肘,十分均匀。

照四十四章十一节,这些休息室是为那些照管殿门,在殿中供职的仆役们使用的。所以译为「房」也表达了词意,因为那些仆役可谓圣殿的士,他们守圣殿的外围,注意安全,不让闲杂人进入,保持圣殿的圣洁与清静,没有嘈杂的声音。──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在东门往圣殿外院的通道上,每旁设有三个卫房。──《启导本注释》

         从圣殿外进入东门沿着走廊左右各有三个卫房。继续往前走则会有向殿门洞,紧接着就是廊子。卫房:  这些屋子是四方型,是在圣殿警备的利未人所居住的,其面积可能只有今天的三平方米。 ──《圣经精读本》

         卫房。据第10节,在每个中央通道的两边各有三个卫房。房间的面积约为10平方英尺。

         挨着。直译是“从殿宇”,即“朝里的”。可能指门楼通道另一端的门坎,通往廊子(第8节)。──《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7~16东门内的架构:一进门就可看到六间卫房(10)通道每边各三间,每间的四方形,长宽均一竿,房与房间相隔五肘(7 每间房后有一小门供侍卫出入外院(即卫房门,13),卫房前堵有矮墙(即「展出的境界」,12)阻住人群进入卫房,侍卫也可在矮墙后观察走廊行动。过了卫房,走廊通往一宽室(即「廊子」,8 通过宽室就进入了外院。宽室内设有小窗(即「窗棂」,16)。──《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716 门的建筑】这门的规模和设计显出它在圣殿复合建筑中是十分重要的部分。门框的内侧饰以棕叶,大概是与所罗门圣殿相似(王上六2936)。门中的防御设施是为军事而非宗教用途建筑的。以西结书下文指出守门的是利未人,这些人负责守卫圣殿中的圣洁地方。门室(和合本:「卫房」)的整体设计是米吉多、夏琐、基色等地的被掳前时代巴勒斯坦的典型。其规模远比一般庙宇的为大。──《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四十716 门之大小与现存遗迹的比较】这建筑物很明显是个护卫房,其大小是五十肘乘二十五肘(86×43呎),圣经虽然没有说明所罗门圣殿之护卫房(王上十四28)的大小,但两者大致相当。与以色列现今已经出土的差不多二十个城门系统相比,这门比多数的都大。但、米吉多、拉吉三城之门的宽度介乎八十至一百呎之间(这门是43呎),超过大部分的城门。其他的门的平均宽度比较接近本段描述的门。然而这门的深度(86呎)却比较大。拉吉最深层的城门之一的深度几达八十二呎。至于门室的描述及尺寸,则与铁器时代的一般城门相当。──《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四十8「他又量向殿门的廊子,宽一竿。」

       廊子。或“玄关”(英RSV版)。

       殿门。许多手稿和古版省略了本节第一句话,直接进入第9节:“宽一竿。又量门廊”。接受短经文的人认为这个殿门有一个廊子或玄关。接受长经文的人认为有两个廊子。所以画出的图就不一样。──《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8~9「廊子」照亚甲文的字源,原意为「前面」(Ellamu),这也是在「首先」(亚拉伯文为~awwalu)。廊子确是在圣殿建筑物的前头,首当其冲。从那里可以通往宽大的门。墙柱形成一个入门的通道。──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不少古卷及古译本作「他又量廊,宽八肘 ...... 」。──《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9「又量门廊,宽八肘;墙柱厚二肘,那门的廊子向着殿。」

       八肘。约4.3米。究竟指从东到西的廊子,还是指从北到南的廊子,存在着不同的意见。

         门廊'elim)。“柱子”,或“侧柱”。──《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10「东门洞有卫房,这旁三间,那旁三间,都是一样的尺寸;这边的柱子和那边的柱子,也是一样的尺寸。」

房一边有三间,照希腊文译本,每边有六间。每间都隔开(7节),隔开之空间,在此处作「柱子」,因为柱子作为间隔。这也可能是指间隔的墙,甚至译为「门墙」。有人认为这是每一卫房的围墙。──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11「他量门口,宽十肘,长十三肘。」

门的长度指门楼,而门本身的幅度应另行计算,为十肘,可见入口为十分宽大,长度是引往门口的通道。──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十三肘」:这尺寸大概是指两边卫房之间的走廊最宽的地方。──《串珠圣经注释》

       门口。即外面的门坎。

         长十三肘。这里所量的尺寸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指门廊有屋顶的部份。也有人认为是指边房之间的主通道,可能是没有屋顶的。──《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12「卫房前展出的境界,这边一肘,那边一肘;卫房这边六肘,那边六肘。」

房前面还有些范围,可能有若干区分的方法,使人容易识别的境界。这境界的范围是固定的,有相等而且相同的尺寸,也许以栏杆或其他装饰的设备,给予清楚的画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13「又量门洞,从这卫房顶的后檐到那卫房顶的后檐,宽二十五肘,卫房门与门相对。」

这些卫房似乎是相对的,因为门与门相对。而卫房的距离,是以房顶的后檐量度。这样量法似较奇特。但是有人认为尺寸不是最重要的。这既是在异象之中,数字只有象征的涵义。──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二十五肘」:大概是统计卫房、走廊、内墙的总宽度。──《串珠圣经注释》

         这卫房……宽二十五肘:从这卫房顶的屋檐到对面卫房顶的屋檐,其宽为二十五肘。墙宽(一肘)+卫房(六肘)+门洞(十一肘)+卫房(六肘)+墙宽(一肘)=二十五肘。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14「又量(原文作)廊子六十肘。(七十士译本是二十肘)。墙柱外是院子,有廊为界,在门洞两边。」

         原文意思不详,根据其他版本可两种解释:

   1 廊子(神院子围着。)的宽度是二十肘;

   2 环绕各内墙的总长度,由门口直至面向院子的柱子(或廊子),是六十肘。──《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15「从大门口到内廊前,共五十肘。」

       五十肘。约26.3米。殿门的长是宽的两倍(第13节)。有一份复原图按一个廊子计算(见第8节注释),所得到的总长度如下:外门坎6肘;三间6肘的卫房,共18肘;二个5肘的空间,共10肘;内院门坎6肘;廊子8肘;侧柱2肘,总计为五50肘。另一份复原图按二个廊子计算,采用不同的方式安排这些数字。──《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15-16门的长度,整体的计算,共有五十肘。在十六节没有量度,却有两项细则。窗为透光的,使门内不致昏暗。门里的柱上尚有雕凿的花样。

严紧的窗棂,原意为关紧的窗,可参照列王记上六章四节。亚兰文译本加一番解释,认为紧闭的窗是紧闭的,只能在里面开,向外开放得很有限,十分狭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16「卫房和门洞两旁柱间并廊子,都有严紧的窗棂,里边都有窗棂,柱上有雕刻的棕树。」

         「棕树」:棕树图是殿柱上见的雕刻(参王上6:20, 32, 35)。──《串珠圣经注释》

         棕树:象征生命力、富足及荣耀,所以常用于圣殿的雕刻上(王上6:29-35)。圣徒亦当像棕树一样,为神使用从神领受的智能、能力。 ──《圣经精读本》

         严紧的窗棂。直译是“关闭的窗户”,可能指格子型窗户(见王上6:4注释)。这些窗户的精确位置不很清楚。

         棕树。所罗门圣殿的雕刻也用了相似的装饰(王上6:29,32)。──《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17「他带我到外院,见院的四围有铺石地,铺石地上有屋子三十间。」

         此句亦可译为:“他带我到外院,我就看见有此房子,又见院的四围有铺石地;铺石地上有房子三十间。” ──《启导本注释》

         铺石地:铺石地”的字面之意是“铺路”或“铺石”。指为了防尘用的铺石道(代下7:3)。在这铺石道上有三十间房,东、南、北方向各十间房子。这些房间可能是供祭司居住或给献平安祭的百姓使用。 ──《圣经精读本》

         外院。圣殿有两个院子,内院和外院。

         铺石地。指外院周围的铺石地。

         屋子三十间。没有说明这些屋子的大小和位置。从对称的角度来看,没有圣殿建筑的三边可能各有十间。没有说明这些屋子是成排建造的,还是单独建造的。──《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17-18东门之外,在此处有清楚的描述。现在先知是出东门向北,要经过外院与内院,有新的量物可以叙述。在整个外院,都是铺石地,且有屋子三十间。铺石地的幅度与门的长度相等,为五十肘。──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17~19外院“有屋子三十间“。──《雷氏研读本》

 

【结四十1719 外院的描述和大小】本段加上四十二章6节的资料,显示外院有一组房室,可能是宗教节目时供崇拜者用膳或聚会之用。这些房屋是有柱子的门廊。经文没有提及房室的数目和大小。这区有一段加高的铺石地,长约一百肘。译作「铺石地」的字眼很少在圣经出现。以斯帖记一6用这字形容镶嵌了宝石的马赛克镶嵌画石地。──《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四十17~27外院朝东,南,北都设有大门口。内院及殿从朝西的墙伸入外院。围着内院三边的外院阔度有一百肘(19)。环绕外院贴墙设有三十间屋子(17), 可能供利未人用 (参耶35:2)。 北门(20-23)及南门(24-27)的结构与东门(6-16)一样。各门前的台阶原来有七级(22, 26)。──《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18「铺石地,就是矮铺石地在各门洞两旁,以门洞的长短为度。」

       以门洞的长短。铺石地似乎和殿门建筑的长度一样宽,约50肘(结40:15)。减去外墙的厚度六肘(第5节),剩下铺石地的宽约44肘。

         矮铺石地。这样的表述可能为有别于较高的内院(结41:8)。──《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19「他从下门量到内院外,共宽一百肘,东面、北面都是如此。」

当他向北,东门就成为下门,再从外院到内院,通到内院,就高起来,距离是一百肘左右。这在廿三节及廿七节再行重复。下门也可译为矮门,因为居于较低的位置,可见内院与外院二者高度不一。在卅一、卅四、卅七节,还有八级台阶,可通向内院。──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一百肘:介绍了外院的规模。这是指下门洞即外院门洞到位于高处的内院门洞之间的距离是一百肘(53.2m) ──《圣经精读本》

       一百肘。约51.8米。指从外院门内入口到内院门外入口的距离(见第2327节)。──《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20「他量外院朝北的门,长宽若干。」

         外院北门和南门(四十27),和东门的设计一样。──《启导本注释》

 

【结四十20~21北门大致与第一门的尺寸一样。第一门就是东门。这里提到门洞的卫房,柱子与廊子也都一样。但没有提到门坎,与卫房前的境界。北门既与东门相同,不仅使整个面积相等地均匀与平衡,更可显出其完美与规律,在整齐中有秀美。──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20~27“朝北”和“朝南”的门跟“朝东”的门类似。──《雷氏研读本》

         介绍南门和北门。其规模与上述的东门相同,补充说明了有七个台阶(22)。也就是说,圣殿要比周围的地势略高一些。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2027 南北二门与东门相较的描述和大小】南北二门的特色与东门相同:都各有门室、门框、壁龛、门廊,和棕树装饰。三门的大小也都一样。──《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四十21「门洞的卫房,这旁三间,那旁三间。门洞的柱子和廊子与第一门的尺寸一样。门洞长五十肘,宽二十五肘。」

 

【结四十22「其窗棂和廊子,并雕刻的棕树,与朝东的门尺寸一样。登七层台阶上到这门,前面有廊子。」

 

【结四十22-23这里仍是十六节的重复,因为在十六节提窗棂,并有雕刻的棕树。但此处加上登七层台阶的进路,看来这不仅在北门,也在东门。在各门可能都是这样,以求画一。内院有门,与这北门相对。这在东门也是这样,可见在设计上完全画一。──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23「内院有门与这门相对,北面、东面都是如此。他从这门量到那门,共一百肘。」

 

【结四十24「他带我往南去,见朝南有门。又照先前的尺寸量门洞的柱子和廊子。」

 

【结四十24-25南门与东门、北门都一样,是「照先前的尺寸」。所以这一切叙述都与前面相同,但是在门洞的房每边三间,却没有提及,未必没有,只是没有重复,看来仍会是相同的。

南门在此处是朝南有门,在第廿八节才提起南门。这只是叙述的巧妙,虽然这些尺寸似是千篇一律的,仍以完美为标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25「门洞两旁与廊子的周围都有窗棂,和先量的窗棂一样。门洞长五十肘,宽二十五肘。」

 

【结四十26「登七层台阶上到这门,前面有廊子,柱上有雕刻的棕树,这边一棵,那边一棵。」

 

【结四十26 雕刻的棕树】棕树不但美丽,更令人联想到所罗门的圣殿(王上六2936)。这一类的装饰在铁器时代的巴勒斯坦十分常见,在庙宇的正面尤然。──《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四十26-27此处值得注意的是雕刻的棕树,一边一棵。在东门与北门,并未说明有两棵,虽然在东门柱上雕刻的棕树是多数字(16节)。──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27「内院朝南有门。从这门量到朝南的那门,共一百肘。」

 

【结四十27~47以西结穿过另一个大门进入内院,而内院是建于较高的平面上,他在那里看见准备祭牲的设备(3943节)和一些特别为祭司而设的屋子(45,46节)。他描述通往内院的南(27,28节)、东(3234节)、北(3538节)各门。──《雷氏研读本》

 

【结四十28「他带我从南门到内院,就照先前的尺寸量南门。」

 

【结四十28~31内院仍与外院相同,这三门,即东门、北门与南门也都一样,都照先前的尺寸。

内院是从南门而入,而面向着东门(32节)。此处圣殿有外院与内院之分,可能在外院只为一段的敬拜者,而内院才只为祭司。前文的叙述,台阶有七层,但此处有八层,可说是唯一不同之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28~37说明了进入内院的三个门,此门与外院的三个门相对。两者相隔一百肘。内院的地势比外院又略高一些,从外院进入内院需要登八级台阶。以圣殿为中心,地势不同的是内院的廊子朝着外院,台阶数多一层,8(22,26)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2837 内院的门(以及没有西门)】内院的门可说是外院之门的镜像。内院在西面与外墙相接,在墙和殿之间另有建筑物。这是没有西门的原因。──《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四十28~47以西结进入圣殿的内院,在那里有祭祀用具(四十3943)和祭司住的房子(四十4546)。──《启导本注释》

 

【结四十28~49内院的构及设备:由外院通往内院也必须经过往内院任何一个朝南、东、北的大门。门的设备与外院大门大致相同,只是这里宽室在前,然后才是六间的卫房,东南、北门都是一样(28-37)。──《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29「卫房和柱子,并廊子都照先前的尺寸。门洞两旁与廊子的周围都有窗棂。门洞长五十肘,宽二十五肘。」

 

【结四十30「周围有廊子,长二十五肘,宽五肘。」

         可能是29节抄写上的重复,有古卷及古译本没有此节。──《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31「廊子朝着外院,柱上有雕刻的棕树。登八层台阶上到这门。」

         门前有八级的台阶。原来整个圣殿由平地至内院,是一层层的抬高,象征越来越神圣。──《串珠圣经注释》

         登八层台阶:从外界进入外院需登七层台阶,从外院上到内院则需要登八层台阶。台阶共是15,这与上圣殿的诗篇恰好一致(120-134)。也就是说,一首诗篇相当于一层台阶。这象征任何进到神面前的人,均要以感谢和赞美归荣耀给神。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32「他带我到内院的东面,就照先前的尺寸量东门。」

 

【结四十32-34东门的面积,既与南门相同,所叙述的也无甚差别。在廿八节,先知是从南门到内院,而此处却到内院的东面。又廊子是朝着外院的。所以这段完全集有于中关东门的量度,只是重复的记述而已──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33「卫房和柱子,并廊子都照先前的尺寸。门洞两旁与廊子的周围都有窗棂。门洞长五十肘,宽二十五肘。」

 

【结四十34「廊子朝着外院。门洞两旁的柱子,都有雕刻的棕树。登八层台阶上到这门。」

 

【结四十35「他带我到北门,就照先前的尺寸量那门,」

 

【结四十35-37在内院中又转自北面的门,可见量度都是在内院进行。面积仍完全相同,所以在记述方面也无任何差异。面积在这三门都相等,使先知在观察上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而且感受方面也非常完整。在面积上有了这样概念,以下的描述就转向祭司的活动。这是从静态至动态(四十38-46)。本章四十七至四十九节,以及四十一章一至四节,又再回到静态的面积。──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36「就是量卫房和柱子,并廊子。门洞周围都有窗棂,门洞长五十肘,宽二十五肘。」

 

【结四十37「廊柱朝着外院。门洞两旁的柱子都有雕刻的棕树。登八层台阶上到这门。」

 

【结四十38「门洞的柱旁有屋子和门,祭司(原文作他们)在那里洗燔祭牲。」

这里有屋子和门,可能是向廊子,从廊子可以通到外院。在上一节,原提说八层台阶上到这北门。这屋子是否在较高的阶层呢?阶层的高低在四十二章一至十四节才可研究,不是本节记述的重点,重点在洗燔祭牲。(参王上七38;代下四6──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在那里洗燔祭牲:燔祭牲是为了献给神而分别为圣的,在这种意义上,它已经是圣洁的,但是当它真正被献为燔祭时,要再次洗净。同样,在相信耶稣基督的瞬间,就已被称为义。然而,我们不能停止不前,乃要继续成圣(彼前1:16) ──《圣经精读本》

 

结四38-39  洗燔祭牲也是有律法规定的……】洗燔祭牲是根据利未记169节中设立的预备祭牲的标准来进行的。清洗的程序是向神献上蒙悦纳的祭物的一部分。──《灵修版圣经注释》

 

【结四十38~46这里所描写的设备不容易确实明白,可能是出于原文的混乱,或因汇集了不同传统对圣殿的描写。首先描写的是入口处的宽室,这是为洗燔祭牲而设,内有八张桌子,方便祭司宰杀及预备燔祭牲,赎罪祭牲和赎愆祭牲。宽室中另有四张石桌安放屠刀,并钉有勾子。──《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38~47记载了以西结在圣殿献祭时所需的装备。以西结并没有清楚地指出本文所论到的献祭用桌子是放在东门的廊子,还是放在北门的廊子。查看46:2这些桌子似乎是放置在东门廊子,根据40节或46:19以下,似乎又是放在北门的廊子。或者三个门的廊子中都备有这种献祭用的装置,凡来敬拜神的人无论从哪一门进来都能方便地使用。关于41,42节中的十二个桌子具体位于哪里不得而知,但其中八个桌子用于宰杀祭牲,较小的四个桌子则用于放置宰杀祭牲时所需的工具器皿。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39「在门廊内,这边有两张桌子,那边有两张桌子,在其上可以宰杀燔祭牲、赎罪祭牲和赎愆祭牲。」

 

【结四十40「上到朝北的门口,这边有两张桌子,门廊那边也有两张桌子。」

       朝北的门口。位于东门的北侧。究竟这些桌子在北门,东门,还是在所有的三个门,存在不同的见解。──《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40-41除了两边各有两张桌子之外,又加了每边两张。这些附加的,可能是在廊子的外面,已在外院的范围了。门这边的廊子,显然与殿前的廊子(48节)有别。那么每边四张桌子可能也不是相连的,可能是两张桌子一起,另两张桌子摆在一起,稍有距离。

这些都是在朝北的门口所作的献祭的事。在利未记一章十一节,燔祭牲是在祭坛的北边宰杀的。所以北边是宰杀祭牲之地点,似无可质疑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41「门这边有四张桌子,那边有四张桌子,共八张。在其上祭司宰杀牺牲。」

         祭坛边预备八张桌子,祭司在那里宰杀燔祭牲。所罗门的圣殿和会幕中没有为此准备桌子。这种桌子只出现在此处,这表明在福音时代,将会有许多属灵的燔祭物被送到神的殿,也将会很多人被雇用来处理这诸多的燔祭物。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42「为燔祭牲有四张桌子,是凿过的石头作成的,长一肘半,宽一肘半,高一肘。祭司将宰杀燔祭牲和平安祭牲所用的器皿放在其上。」

为燔祭牲的桌子,在内墙两边各有两张,外墙两边各有两张,所以每边有四张,全部应有八张桌子。这里的量度主要是指在里面的桌子,为宰杀祭牲之用,长度与宽度都为一肘半,只有高度为一肘。这桌子大概是凿过的石头筑成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四十43「有钩子,宽一掌,钉在廊内的四围。桌子上有牺牲的肉。」

子实际为有的叉子,不是钉在廊内,而是悬挂其上,照七十士译本,是指桌子边的石头凿出来的。亚兰文译本作「盛祭肉的盘」,宽有一掌,即六公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钩子:用于宰杀或悬挂祭牲的工具。 ──《圣经精读本》

         钩子shephattayim)。含义不明。只出现在这里和诗68篇(译为“羊圈”,见诗68:13注释,与这里不一样)。七十士译本为shephattayim(“边缘”)。“钩子”的译法是依据《塔古姆》。──《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43 钩子的作用】按照传统的诠释,钉在墙上的钩子是用来悬挂用具的。比较近期的另一个解释,辩称这是用来安放用具的壁龛或壁架。与死海古卷中的《殿卷》(三十13)的描述相似。──《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四十44「在北门旁,内院里有屋子,为歌唱的人而设。这屋子朝南,在南门旁,又有一间朝北(原文作)。」

祭司的屋子是在内院,但只是在北门与南门之侧,这些大概就是所谓的卫房(四十7节)。为歌唱的人而设,亚兰文译本作「利未人」,是指歌唱的利未人。──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希伯来版本意思不详,根据七十士译本可作「内院的门外有两间圣屋,一间在北门旁,朝向南面,又有一间在南门旁,朝向北面」。北边(朝南)的圣屋是为守殿宇的祭司,南边(朝北)的是为守祭坛的祭司而设。──《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44~47关于祭司房间的说明:  这些祭司长是利未人中撒督的后裔(44:15)。服事圣殿的祭司使用北门旁的房间,而在祭坛事奉的祭司则使用南门边的房间,这是考虑到他们施行其职务时的便利和效率。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45「他对我说:这朝南的屋子是为看守殿宇的祭司;」

         看守殿宇的祭司:负责看守圣殿和圣殿器皿的祭司是革顺和哥辖及米拉利的子孙(3:25-37)。在新约时代,神的圣殿就是我们的身体(林前3:16),我们理当是管好圣殿的管家。在旧约时代,玷污圣殿的人(15:31;19:20)或被处以死刑或被百姓驱逐。比起人手用木石所造的圣殿,圣徒更加看重属灵的圣殿,在神面前遵行话语而过圣洁的与圣徒身份相称的生活(12:1,2)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46「那朝北的屋子是为看守祭坛的祭司。这些祭司,是利未人中撒督的子孙,近前来侍奉耶和华的。

         “撒督的子孙”。负责献祭(四三19;四四15;四八11)。所罗门废黜亚比亚他的时候,取消了以利家担任祭司的规定,而以撒督取代(王上二26,27;比较撒上二3036)。──《雷氏研读本》

         「撒督的子孙」:参44:15-27。──《串珠圣经注释》

         “撒督子孙”:是所罗门所立代替以利家族的正统祭司(王上二2627;撒上二3036)。──《启导本注释》

         看守祭坛的祭司:事奉祭坛原是亚伦后裔的职份(27:20-28:4;29:9,44)。大卫作王时,祭司职份分别由以利亚撒的子孙撒督和以他玛的子孙亚希米勒供职(代上24:3-5)。其后,所罗门王废黜了帮助亚多尼雅谋反的亚比亚他的职分。从此,唯有撒督和他的子孙担当祭司职分(王上1:7;2:26,27)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47「他又量内院,长一百肘,宽一百肘,是见方的。祭坛在殿前。」

现在是专量内院。量度的起点应在北门(35-37节),一直量到燔祭坛(四十三13起)。但这只提到殿前的祭坛。祭坛应在内院的中心位置。内院是见方的,其实圣殿也是见方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内院是一百肘(50公尺)见方的,祭坛安放在正中。──《串珠圣经注释》

         内院:亦称“祭坛院”(27,28),院中央设有祭坛。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47 内院的大小】内院是个正方形,每边长一百肘,即一百七十肘。面积约等于三分之二英亩。──《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四十48「于是,他带我到殿前的廊子,量廊子的墙柱。这面厚五肘,那面厚五肘。门两旁,这边三肘,那边三肘。」

这里的面积,两面各厚五肘,似指墙,而不是指柱子。事实上,墙柱是七十士译本修订的字(将~-l 改为~-y-l)。在这希腊文译本还再附加一项,门的宽度有十四肘,门通往廊子的两旁,各有三肘。可能是根据另一卷的希伯来文古钞本。──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门两旁」:七十士译本在此句之前有「门口宽十四肘」。──《串珠圣经注释》

         殿前的廊子。第4849节描写殿前廊子的尺寸。

         墙柱。或“柱子”,“侧柱”(见第9节注释)。指入口两边墙柱的厚度。

         三肘。约1.9米。可能指入口两边墙柱的长度。──《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48~49关于从圣殿内院进入圣所而设立的廊子的说明。廊的长为20(10.6m),11(5.85m),从内院上到廊子有台阶。廊子入口两边各有一根柱子(王上7:15-22),象征圣殿的永恒与能力(代下3:15-17) ──《圣经精读本》

 

【结四十48四十一26描述圣殿本部:首先是前廊(四○48,49);其后是中殿或圣所(四一1,2);跟是“内殿”(3,4节)、“旁屋”(三层高的屋子,每层有三十间,作储存之用;511节)、圣殿后面一座大建筑物(12节)、圣殿及其四围的总体尺寸(1317节),还有圣殿内部的描述(1826节)。──《雷氏研读本》

 

【结四十49「廊子长二十肘,宽十一肘。上廊子有台阶,靠近墙柱又有柱子,这边一根,那边一根。」

关于廊子的宽度,大多学者根据七十士译本,更改为十二肘,因为从整个的面积来研究,十二肘较为合理。所以七十士译者将「十一」的一改为二(`s-th 改为 sh-th),也为拉丁文所采取。

上廊子有台阶,七十士译本将连接词(~sh-r)改为「十」(`s-r),译为「十层台阶」,也为一般解经家所接纳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十一肘」:应根据七十土译本作「十二肘」。

          「有台阶」:七十士译本作「有十级台阶」。──《串珠圣经注释》

         廊子……宽十一肘:许多学者和译本均认为“十一肘”是误抄,正确的数字应该是“十二肘”。 ──《圣经精读本》

         二十肘。有人认为这是指廊子南北走向的长度,并推定旁屋(结41:6,7)沿着建筑两边延伸向后面。也有人把旁屋局限于北边和南边,东西走向的廊子为20肘。

         十一肘。七十士译本为“十二肘”。

         台阶。像两个院子一样,殿宇本身是通过台阶而上的。七十士译本为十级。殿宇比内院更高一些。

         靠近墙柱又有柱子。像所罗门的圣殿一样,这个新建筑台阶的每一边都有柱子(见王上7:15-22)。──《SDA圣经注释

 

【结四十 <syncBible ref=40>以西结描述的那座城建成了吗?】

    从建造圣殿的异象中,我们看到了被掳的百姓归国的光景──神将其百姓召回来的光景。圣殿于公元前520515年重新建成(参拉五~六章),但不符合以西结的蓝图(参该3;亚10)。对于这个圣殿异象,可分为四个主要方面解释:(1)这是所罗巴伯应于公元前520515年建造的殿,且也是以西结心目中的蓝图。但由于百姓对神不顺服(四三210),所以从未得以实现。(2)基督掌权的千禧年中的圣殿。(3)是今天基督教会对神真正敬拜的象征。(4)这象征着神的同在和祝福充满了大地,神在未来掌权和永远掌权。

  无论这座殿是象征性的还是字义上的,有一点很清楚:这是神最终完美国度的异象。以西结时代的人刚刚看到他们的国家和圣殿被毁灭,而且在短期内毫无重建的希望。这个信息给了他们希望,这希望更多来自于异象中的细节:以西结所看到的异象从神而来,所以在将来必定实现。──《灵修版圣经注释》

 

【结四十 <syncBible ref=40>圣城的异象代表的是甚么?理由是甚么?】

    有一种观念认为,以西结看见的殿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未来建筑。其理由是其中提到了献祭(四十3843)。如果在末日里还要重设献祭,那基督的献祭就不是最后的了。新约清楚地指出,基督向罪而死,只有一次(参罗10;来121018)。我们的罪已经被除去,不需要再献祭了。

  在以西结时代,百姓所知道的惟一敬拜的方式,是从出埃及记到申命记中描述的那种献祭和礼仪。以西结只好用百姓能理解的术语来解释新的敬拜次序。下面的九个章节告诉我们,圣殿如何成为万物的焦点,并且说明当生命都以它为中心的时候,那才是同神的理想关系。──《灵修版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40章)】

 1 读到圣殿的这一大堆数字,你是否觉得沈闷?神为何要详列这些尺寸?这与神的应许(37:26-27)有什么关系?如果你身在当日的以色列人中,发觉神说出应许十多年来一直没有动静(比较33:21-40:1的年分),你会有什么感受?这些尺寸与43:7又有什么关系?

 2 神使对先知的要求(4),对今日作为基督徒的你是否适用?神今日对你有什么指示?你要如何「用眼看」、「用耳听」、「放在心上」?你要把这些「指示」告诉谁?

 ──《串珠圣经注释》

 

【结四十~四十八】这部分补充以西结多个有关审判的预言。他预见圣殿的重建,“耶和华”与以色列建立正常的关系,以及以色列国民生活的重整。这部分详细记录兴建将来圣殿的指引,以及在当中的事奉。当中所描述的不是所罗门的殿,其规格跟所罗门的圣殿不同,而且更大。若神所描述的细节是为了帮助从巴比伦归回的人重建圣殿,而以斯拉、尼希米或哈该却没有参考这些指引,是难以解释的。若那是神与教会之关系的描述,似乎又太象征性,以致变得没有意义。若从最单纯浅显的角度去理解,这里所提到的圣殿与敬拜,必定关乎以色列在基督的千禧年国度里、在当地重新建立的情况(比较四七及四八章)。──《雷氏研读本》

 

【结四十1~四十八35圣殿的异象:以色列的复兴包括圣殿的重建,耶和华在 的子民中间重立圣所(参37:26-28 按圣殿是象征神与以色列人同在的记号,先前因以色列人在圣殿中的亵渎行为,神离弃 的子民,从圣殿收回 的同在(参8-11),直到复兴时,神的荣耀才再回到圣殿中 43:4-5)。 先知在此用很长的篇幅详尽地描绘新圣殿的蓝图,大致上是依照所罗门圣殿的规格。 本段与1-3章前后呼应 以异象开始也以异象结束;耶和华起先离开圣殿:以后 的荣耀必回归圣殿。在此异象中,以西结被提,回到圣山,有一人领他巡视新殿各处,由东门进入外院,再至内院,然后到殿宇本身;自那里出来后才看到神的荣耀重入圣殿。跟着是一连串关于祭司和圣职人员的吩咐,以及划分殿外土地的方法。解释这段经文是解经家历来的难题,不过单从它采用启示文学的文体看来,这异象不应以字面意思解释。它的信息可归纳为下列几方面:

  1 神与子民永远同在;

 2 新时代将以崇拜为中心;

 3 神的恩赐将如泉源滋润、灌溉全地;

 4 必有和谐的制度。──《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