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结书第三十七章拾穗 【结三十七1】「耶和华的灵(原文作“手”)降在我身上,耶和华藉他的灵带我出去,将我放在平原中,这平原遍满骸骨。」 耶和华的灵是祂的荣耀。祂将先知带走,使他从日常生活中出来,接受特别的引导。这里先知是被带到平原。有人根据创世记十一章二节,认为这是示拿平原,就是人们建造巴别塔的地方,可谓人罪恶的所在。但也有根据撒迦利亚书十四章四节,主张这平原的地点,是在橄榄山脚的山谷中。──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耶和华的灵」:指耶和华的能力。 「平原」:参3:22;这里可能是指同一地方。──《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宣告了以色列复兴的信息(三十六24~38),在这里再用异象和象征,宣布成全这件事情的方法。三十七11是中心。骸骨代表复兴的以色列民。坟墓(三十七12)代表他们所在的各国。以色列民复兴的步骤是:1,神领他们从坟墓出来(三十七12)。2,神领他们进入以色列地(三十七12)。3,悔改(三十七13)。4,被圣灵充满(三十七14)。两枝杖代表犹大国和以色列国十二个支派,共同联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三十七19~28)。──《启导本注释》 平原(biq`ah)。参结3:22。也许两处指同一个地方。──《SDA圣经注释》 【结三十七1~2】“这平原遍满骸骨……极其枯干”。以西结在第三十七章预言国民在政治和属灵上的复兴(1~14节),以及南北支派的再次联合(15~28节)。枯骨指在战役中被杀的军队,正好用来形容当时以色列人没有盼望的光景。──《雷氏研读本》 这里所描写的枯骨不只是死亡的象征,而且是指完全丧失生命的景况。──《串珠圣经注释》 平原: 与3:22节中的“平原”相同。这些词汇可能是指同一地名。昔日,以西结曾在那地看到神庄严而荣耀形象的地方,如今却在那里看到为奴之地的凄惨光景,就像在荒凉的战场上被人遗忘的尸体一样,遍地的骸骨,无人埋葬他们,肉已腐烂而去无踪影,骨头与骨头也纷纷脱落,长久以来的风吹日晒使骸骨枯干。这些骸骨象征着背逆的以色列百姓和今天的不信之人与灵已死去的圣徒(启3:1)。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七1~14】枯骨复生的异象:耶和华把先知带到充满骸骨的平原,吩咐他向骸骨说预言。骸骨应声而起,骨与骨互相联络,并包上了肉皮,耶和华的灵吹在其上使它们活起来。这个异象代表耶和华对被掳之以色列人的应许,在绝望中耶和华带来复兴的讯息。这可说是本书最著名的异象,是完全象征性的异象,主要指以色列国将来的复兴,而非论及个人复活的教义。──《串珠圣经注释》 本文描绘了枯骨平原的异象。枯骨指生活在为奴之地的以色列百姓(11节)。本异象可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命令枯骨当听从耶和华的话。枯骨聆听命令之后,骨与骨相互连结长肉,有了人的样子。而后,以西结替神命令生气(风或灵),进入骸骨而使之复活。此时骸骨才成为有活力的完全之人。这两个阶段的重要性和区别是什么呢?以西结向截然不同的两个物件替神发出命令,先是向骸骨,之后是向灵。前者是向处于绝望中的百姓宣布神的话语,虽有一定的果效,却有局限。后者的性质与祷告相似,就是求神将气息吹进死人(创2:7)。此时,救恩大功告成。聆听话语并非圣徒生命的终点,终点是时刻祷告常与圣灵相交(弗6:1-8)。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七1~28】本章是以西结书最著名的一章,但对本章的误解也是最严重的。人们认为枯骨平原的异象,仅仅是旧约对复活教训,或对属灵重生的比喻;两根木杖象征着合一的以色列即永恒的天国。然而,只有仔细察看本章的上文下理,才能够正确地认识本章。在上文,以西结为约民勾勒出了将要临到他们祝福的蓝图,包括新领袖,恢复之地,修建的城邑及弥赛亚时代的其他特征。然而,以色列对以西结却表现出怀疑。耶路撒冷的灭亡意味着信仰的破灭,而重整信仰难如重建城池。而且,目前他们还是俘虏,就像枯骨那样毫无指望。然而,在一切均令人绝望的光景中,以西结看到神使无指望成为可能的莫大能力。倘若神定意要复兴以色列,就必成就这事。本章讲述的就是这些信息,枯骨重新复活的异象指重新恢复生机的以色列(1-14节)。两杖连结为一,象征分裂的犹大和以色列必重新携手共建一个国度(15-28节)。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七2】「他使我从骸骨的四围经过,谁知在平原的骸骨甚多,而且极其枯干。」 「谁知」原文作「看哪」,是一种十分惊奇的感觉。这里骸骨是以两种方式来描述。数量十分多,性质十分枯。前者表明这死亡是极可哀痛的,因为当时的惨状可以想象,战事一定十分激烈,许多战士壮烈牺牲,真是动天地的情况。骨头十分枯干,死得很惨,死得很久,这就说明以色列民族败亡的悲哀,而且悲哀日久,已到无可指望的地步。──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极其枯干」:指已死去有一段长的时间。──《串珠圣经注释》 平原上的“骸骨”代表溃败的以色列军队。骸骨复活(三十七10)代表以色列得着大复兴。──《启导本注释》 【结三十七2 遍满骸骨的平原】在此的骸骨数量,显示这是某个灾难的现场。大量尸骸不得正当埋葬令人联想到多个战场,以及从最早的时代开始,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对于战场的描述。再者,亚述的年表也是用类似的语句形容敌军被灭的情景。古代近东的典型咒诅之一,是被诅者的尸首暴露于日晒雨淋之下。──《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三十七3】「他对我说:“人子啊,这些骸骨能复活吗?”我说:“主耶和华啊,你是知道的。”」 神问先知的话是十分深入而发人深省的。这骸骨能复活么?「能」指以后会不会,可不可以?答案:「你是知道的。」(参考启七14)。这答案有两方面:一方面他承认自己的无知、人的无能,无法面对死亡的现实,不敢确知死后是否有生命的可能。在另一方面,人的无能,正说明神的大能,在神凡事都能。──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你是知道的」:是一声感叹。在人的力量来说,完全丧失生命力的骸骨是绝对无法有生机的,但耶和华的力量不会因人的绝望而消失,只有耶和华晓得并且有能力使它们复活。──《串珠圣经注释》 这些骸骨能复活吗?神质问在毫无指望中能否找到一线希望。在人看来,那是绝不可能的,但是对使无变为有的神而言那是可能的(罗4:17)。因为神能够从无造有(罗4:17)。问题不是神能与不能,乃是信与不信(约11:23下)。 ──《圣经精读本》 这些骸骨能复活么?这个问题似乎强调在人看来是根本不可能的。 你是知道的。参启7:14。──《SDA圣经注释》 【结三十七4】「他又对我说:“你向这些骸骨发预言说:枯干的骸骨啊,要听耶和华的话。」 【结三十七5】「主耶和华对这些骸骨如此说:我必使气息进入你们里面,你们就要活了。」 「气息」在七十士译本作「生命的气息」,在六、九、十节可作气息,但在九节译作风,十四节译作灵。气息进入,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创二7)。这应许是将不可能的成为可能的,骸骨都可以复活。──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神在创造人的时候,将生气吹进用尘土造的人的鼻孔里,使他成为有灵的活人。本节的“气息”是为了描绘圣灵生动的再创造工作而使用的(创2:7)。 ──《圣经精读本》 气息(ruach)。在第9节里译为“风”;在第14节里译为“灵”。ruach 象征神赐给生物的活力。当神把生命的气息吹入人的鼻孔时(创2:7),祂不但把氧气充入亚当的肺,而且赋予他生命,使无生命的组织变成有生命的细胞。──《SDA圣经注释》 【结三十七6】「我必给你们加上筋,使你们长肉,又将皮遮蔽你们,使气息进入你们里面,你们就要活了。你们便知道我是耶和华。”」 【结三十七7】「于是我遵命说预言。正说预言的时候,不料,有响声,有地震;骨与骨互相联络。」 「有地震」:或指骸骨移动时发出格格响声。──《串珠圣经注释》 有响声,有嘎嘎之声: 有些译本把这些“嘎嘎之声”译作伴随着奇迹的地震。但是在此处,嘎嘎之声只是描绘了骨与骨互相联络的情形,响声也是指骨之间相联络时发生的声音。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七8】「我观看,见骸骨上有筋,也长了肉,又有皮遮蔽其上,只是还没有气息。」 要使以色列成为复兴的民,神必须向他们吹气,正如祂向亚当吹气一样(创二7)。要成为一群重生的民,圣灵也要参与其中。──《雷氏研读本》 【结三十七9】「主对我说:“人子啊,你要发预言,向风发预言,说主耶和华如此说:气息啊,要从四方(原文作“风”)而来,吹在这些被杀的人身上,使他们活了。”」 风也是灵,先知受命是向神的灵预言,或向圣灵祈求,于是就有生命的气息进入,他们就都活了。 在传道书十二章七节,灵归于赐灵的神。但是此处不是神的灵再回到人的身体,而是生命的力量进入他们身内,使他们活了。这生命的能力好似风一般,南风与北风(传一6),在一个时间,随着一个方向。 这些人是在与巴比伦作战时死亡的,但是这里的复活不是指死亡的个人,而是以此为民族的表像。所以被杀的是表征整个的民族。──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风」、「气息」:与「灵」是同一个字(参约3:8)。当这气息进入骸骨时,骸骨便成了有生命的活人(参14,
创2:7)。──《串珠圣经注释》 发预言: 神的话语和传讲神话语是拯救灵魂的绝对必要的要素。救恩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罗10:17)。没有话语为基础的恢复和复兴,救恩是不可能发生的。 ──《圣经精读本》 【结卅七9气息阿,要从四方抑四风而来,有何豫言?】 答:主耶和华如此说:「气息阿,要从四方而来,吹在这些被杀的人身上,使他们活了。」在这「方」字之下有小字「原文作风」,如吕振中译本作「从四面的风而来」。按希伯来的原文,这「风」和「气息」(或作灵),都是同一个Ruach字,在习惯上是指地上的四方。神的气息并不是随风而来的,按照原意的推敲,该是从地极而来,所以应译作「气息阿,要从四方而来,吹在这些被杀的人身上。」这可比照希腊文的(pneuma风、气、灵)一字,以及它在约三8节所表达的意思。至于死人所断了的气息究竟去了何处?据犹太教的解释,这些气息是散入到四方的风里去,故现在神要命之从四方回来。客话本译为「生气,汝要由四风发起来」;英文本亦作如此意思:Come From The Four Winds' O Breath,所以风字也可作为方向,如此中文和合本多译作方向,不过在方字下有小字,都是「原文作风」(耶四九32,36,结五10,12,十二14,十七21,卅七9,但八8,十一4,亚二6)。先知以西结在异象中所看见所发出的豫言,是借着启示骸骨从死里复活的观念、教训和指望,而透露终有一天,要把被掳分散至列国的以色列民,从天之四方召聚回来,复归故土,安然居住(结卅七1-12,21,卅九25-29)。――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结三十七10】「于是我遵命说预言,气息就进入骸骨,骸骨便活了,并且站起来,成为极大的军队。」 「极大的军队」:指庞大的数字。──《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十七11】「主对我说:“人子啊,这些骸骨就是以色列全家。他们说:‘我们的骨头枯干了,我们的指望失去了,我们灭绝净尽了。’」 「我们的骨头」:指整个人(参诗35:10; 箴17:22)。──《串珠圣经注释》 自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时代起,以色列分裂为南北二国:南国犹大,北国以色列。以法莲代表以色列。二杖接连为一,表示以色列从此不再分裂。──《启导本注释》 骸骨: 指在绝望中得不到任何帮助的以色列百姓。 ──《圣经精读本》 以色列全家。圣灵现在解释这个象征性的异象。其主要目的无疑是描写民族的复兴,即“以色列家”的复兴。这些枯骨十分贴切地象征以色列当时的状况。 我们灭绝净尽了。原文的意思就是 “我们被消灭了”。──《SDA圣经注释》 【结三十七11~14】异象的解释。“骨头”代表无望和无助的以色列。“坟墓”指她在政治上的败亡。“灵”是圣灵,祂要使百姓重生。这异象所描述的不是个人身体的复活,而是以色列在政治上(在基督第二次降临之前)和属灵上(在基督第二次降临的时候)的复兴。──《雷氏研读本》 【结三十七12】「所以你要发预言对他们说,主耶和华如此说:‘我的民哪,我必开你们的坟墓,使你们从坟墓中出来,领你们进入以色列地。」 「从坟墓中出来,领你们进入以色列地」:正如出埃及时一样。──《串珠圣经注释》 我必开你们的坟墓: 对以色列而言,巴比伦的俘虏生活如同在坟墓里的生活。这不单单是因为主权、领土和百姓是国家的必备要素,更是因为作为神的选民,本应过属灵的生活,而在被掳之地他们却无法过属灵的生活。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七12~13 古代近东复活的概念】古代近东好几个地方都有复活的概念。埃及人相信死者复起为星,在天上就位。但大体而言,古代近东世界观里面惟一的觉醒,是召唤死者灵魂的招魂术(但只是暂时性的觉醒,并且也不包括肉体),以及自然界循环中丰饶神祇的觉醒。这些神祇每年在农业循环结束之时死亡,在冥界「过冬」,然后在春天仪式性地唤醒。上述概念没有一个与复活的神学教义有任何相似之处。只发生几次的死人复生,和本段中国家性的死而复活,亦同样不可与这教义相提并论。请参看:以赛亚书二十六19的注释。部分学者提出以西结这一次比较可能是被运送到东方。祆教的习惯是不埋葬尸体,盼望他们有朝一日重新组合,死而复苏。这看法的缺点是波斯文化观念的广传,是在以西结之后几十年。并且祆教也要到主前六世纪末,才开始在波斯生根。──《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三十七13】「我的民哪,我开你们的坟墓,使你们从坟墓中出来,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对以色列百姓而言,被掳归回的喜乐可与死人复活相媲美。此处彰显了神绝对的能力和荣耀。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七14】「我必将我的灵放在你们里面,你们就要活了。我将你们安置在本地,你们就知道我耶和华如此说,也如此成就了。这是耶和华说的。’”」 惟有神赐盼望和活力给以色列百姓,且带领他们归回本土。与此相同,唯有神才能赐给我们力量和盼望,并引导我们作天国的百姓,神是借着耶稣成就此事的(约14:6)。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七15】「耶和华的话又临到我说:」 【结三十七15~16 写在木上】由于这木是用来书写,以西结可能用了两块木板。当时的普遍习俗,是将蜂蜡调剂涂在写字板上,用来书写正式,但没有存档必要的信息。──《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三十七15~23】在本文,以西结用两根木杖,宣告神的预言。这里包括以下三个意义:①以色列王国的统一:在耶罗波安的带领下,以色列的10个支派分离出去自行建立了北以色列王国(代下10:16,17),自此之后,王国就一直处于分裂状态。这期间两个王国之间一直存在着彼此的仇视,忌恨与战争。因此,两根木杖连为一的预言指在神的护理下,分裂王国将合而为一 ;②在基督里面,神人和好:因着罪,神与人类隔离,两者之间形成了敌对关系。但是,基督以和睦者的身份降临,从而拆毁神与人之间隔断的墙,如本文中的两个杖那样合而为一;③在福音里犹太人和外邦人合而为一:在旧约时代,以色列和外邦人在种族和宗教方面总是存在反目和仇视。但是,耶稣的降临使野橄榄(外邦人)得接在真橄榄树(犹太人)上(罗11:17),肉身没有受割礼者也接受了属灵的割礼(罗2:29;加5:6;西2:11),并在基督里面合而为一。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七15~28】邦国复合:以西结以两根木杖为喻,预言南北两国将重归合一。按所罗门王死后不久,以色列与犹大即告分裂(参王上12:19-20), 希西家王与约西亚王曾企图修好(参代下30:1; 34:6-7, 9),可惜为期甚短。先知以赛亚、耶利米都曾预言两国的复合。新约时代以色列原则上包括十二支派(参太19:28; 徒26:7; 雅1:1;
启7:4-8)。──《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十七16】「“人子啊,你要取一根木杖,在其上写‘为犹大和他的同伴以色列人’;又取一根木杖,在其上写‘为约瑟,就是为以法莲,又为他的同伴以色列全家’。」 “犹大”。南国主要的支派。“他的同伴”。即便雅悯、西缅和利未。“约瑟”家由两个强大的支派——“以法莲”和玛拿西——组成,他们是北国的核心。──《雷氏研读本》 「木杖」:可指树枝或树本身(参6:13; 17:24) , 或木匠用木料(参15:3),但这里更可能指预表以色列支派首领的杖。(参民17:1-6) 「约瑟」:指北国以色列,因为约瑟是以法莲支派鼻祖的父亲,以法莲支派又是北国最具领导力的支派。在以西结的预言中,「以色列」通常是指整个国家,包抱南北二国,这里用「约瑟」以免产生混乱。──《串珠圣经注释》 “犹大”代表分裂后的犹大国(南国)。“约瑟”代表分裂后的以色列国(北国)。以色列将要合而为一,成为一个国。──《启导本注释》 犹大和他的同伴以色列人: 有些人推测“他的同伴以色列人”指属南犹大的便雅悯,西缅、利未支派的少数人和从北国以色列王国中经过几代迁移到犹大的敬虔之人(代下11:13;15:9;30:11;31:1)。根据下面的句子,此见解是恰当的。 为约瑟,就是为以法莲,又为他的同伴以色列的全家: 以法莲、约瑟及以色列均指北以色列。在这里以色列是指“犹大”,与北国即约瑟和以法莲相对应。在木杖上写名字,是神用以证实亚伦之祭司职分的方法(民17:2下)。这表明,将来神会使以色列和犹大合而为一。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七16 杖代表……】第一根杖代表的是犹大。犹大是南国的主导支派。──《灵修版圣经注释》 【结三十七17】「你要使这两根木杖接连为一,在你手中成为一根。」 先知大概是要使两根木杖头尾相接,用手握在一起,看起来好像是一根杖。──《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十七18】「你本国的子民问你说:‘这是什么意思?你不指示我们吗?’」 【结三十七18~24】向困惑的子民解释象征性动作:此动作又有双重的意义: 1 耶和华要使分裂的南北国重新复合(19-20, 22, 24); 2 神还要从列国中聚集子民,合为一股,领他们回归故土,重建家园,成为神圣洁的子民(21)。 这些预言指向弥赛亚的国度。──《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十七19】「你就对他们说,主耶和华如此说:我要将约瑟和他同伴以色列支派的杖,就是那在以法莲手中的,与犹大的杖一同接连为一,在我手中成为一根。」 以法莲手中的杖,可能指令牌,所以与犹大家的杖接连,是指政权的统一。这里所着重的不只是表像,更是应许。耶和华要亲手促成这接连的事,不容他们再分开。这是神所应许的,祂必会作成。──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在我手中成为一根: 祈愿分裂的王国再次统一,是初期预言的特点之一(赛11:13;耶3:18;何1:11)。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七20】「你所写的那两根杖,要在他们眼前拿在手中。」 「在他们眼前」是指先知表像的行动,一种宣告信息的方式,使众人可以明白。──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三十七21】「要对他们说,主耶和华如此说:我要将以色列人从他们所到的各国收取,又从四围聚集他们,引导他们归回本地。」 【结三十七21~28】神给予以色列人、将要在基督再来时应验的应许包括:返回巴勒斯坦地(21节),两个王国的联合(22节),脱离一切的偶像膜拜而得洁净(23节),有弥赛亚来统治他们(24节;参看三四23的脚注),永远拥有他们的土地(25节;比较创一五18~21),以及神的同在和神的圣所在他们中间(26~28节)。──《雷氏研读本》 【结三十七22】「我要使他们在那地,在以色列山上成为一国,有一王作他们众民的王。他们不再为二国,决不再分为二国。」 以往以色列国南北分裂,成为二国。这当然不是神的旨意。将来的复兴却不会这样,只能有一个国家,一位君王。这样看来,复兴不是只为犹大,应该包括以色列。但在以西结书中,并未特别提及北国。 有一王,这王是谁呢?必是第二个大卫,虽没指明他的名。由于以前联合王国中,大却是最伟大的王,所以大却这个君王的形象,仍在他们的心目之中(参考卅四23、24)。──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三十七23】「也不再因偶像和可憎的物,并一切的罪过玷污自己。我却要救他们出离一切的住处,就是他们犯罪的地方,我要洁净他们,如此,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们的神。」 「住处 ......
地方」:有古卷作「背道罪恶的事」。──《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十七24】「“我的仆人大卫必作他们的王,众民必归一个牧人。他们必顺从我的典章,谨守遵行我的律例。」 「我的仆人大卫」:参34:23-24注。合并以后的以色列将归于大卫(弥赛亚)的统治之下。──《串珠圣经注释》 我的仆人大卫必作他们的王: 以西结主要用王来称呼将来所要出现的大卫那样的领袖(7:27;12:10)。并且,还论到了他永恒的王权(25,26,28节),预言那王不是大卫家系的王,而是从神而来的超自然君王,是将要实现公义与和平的弥赛亚。这就告诉我们,唯有基督才能作万民之王(提前1:17;启17:14)。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七24-25 大卫再次作王指的是──】弥赛亚因为是大卫的子孙,所以常被称为大卫。大卫是个好国王,但只有弥赛亚才是完美的王 ( 参启17:14;19:16, 21:27)。──《灵修版圣经注释》 【结三十七24~28】本文预言了将来要在末世成就之理想的弥赛亚王国<西 绪论,启示的渐进性>。耶稣基督的降临已开启了神的国度,但神国度的完全成就是基督的再临所要实现的未来性事件。重要的是,新约圣徒已经预尝了神国子民所要得享的祝福<可1:15,神国度的概念>。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应当努力履行神赋予的义务,更当尽上神国度公民的责任。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七25】「他们必住在我赐给我仆人雅各的地上,就是你们列祖所住之地。他们和他们的子孙,并子孙的子孙,都永远住在那里。我的仆人大卫必作他们的王,直到永远。」 雅各的地,是耶和华应许给族长的,这应许现在仍旧有效。「永远」与「直到永远」是表明神旳信实是没有后悔的,永久地坚持下去,不会废去。──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三十七25~26】将来的救赎是永久的:以西结透过「永远」一词表达将来救赎的永久性: 1 选民必能在故土居住,直到「永远」; 2 大卫(弥赛亚)的统治权绵延不断,直到「永远」; 3 这救赎之约是「永」约(参赛55:3; 耶32:40),在这约的保证下,百姓生养众多,直到永远; 4 耶和华的圣所必立在 子民当中,直到「永远」。 神在以色列中间设立圣所的信息可作为40-48章的楔子。──《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十七26】「并且我要与他们立平安的约,作为永约。我也要将他们安置在本地,使他们的人数增多,又在他们中间设立我的圣所,直到永远。」 在他们中间设立我的圣所: 重建圣所具有以下的意义:①保证神拣选了自己的百姓;②确立以色列对神的敬拜制度(出25:8);③以色列将作为祭司之国而拯救外邦民族(赛49:3;罗3:2;9:4,5)。 ──《圣经精读本》 使他们的人数增多。这是因为人口的自然增长,以及积极的传道活动导致外来人口的涌入。──《SDA圣经注释》 【结三十七27】「我的居所必在他们中间。我要作他们的 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 这是神国度终极的情形(启21:3,7)。天国的本质在于“以马内利”的应许,而不在乎外在的修饰之美。对基督徒而言,最大的幸福和喜乐就是与神同在(约1:14)。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七28】「我的圣所在以色列人中间直到永远,外邦人就必知道我是叫以色列成为圣的耶和华。”」 「我的圣所在以色列人中间」:在此并非代表神的保护,乃是神拣选以色列的保证,表明神要将自己的子民分别出来归属自己。──《串珠圣经注释》 叫以色列成为圣的耶和华: 借着以色列的复兴,神向列国彰显自己是活神,以色列是自己的百姓。 ──《圣经精读本》 【思想问题(第37章)】 1 神在36:22-38给予以色列家有关复兴的应许。但这对被掳在外,刚听闻耶京被毁消息的以色列人来说,似乎是天大玩笑,不可置信(37:11)。在这时候神让先知看见枯骨复生的异象,这有什么意义?你是否对自己灰心失望?你是否已对一些未信的朋友死了心,不想再向他们传福音,觉得他们已无药可救?以西结的异象给你什么激励? 2 到目前为止,你从以西结书的启示中,对弥赛亚有多少认识?这对弥赛亚的描述与耶稣基督的生平是否吻合? ──《串珠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