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以西结书第三十四章拾穗

 

【结三十四1「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结三十四1~10借着牧人的比喻,指出了以下三种过犯:①牧人无心喂养羊群,只是急于满足自己的欲望(2,3);②牧人缺乏照顾软弱羊群的心志(4);③他们徒有牧人之名,实则不是牧人(5,8)。为此,神对他们宣告说,要夺回自己的羊群。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四1~31以色列的牧者:复兴之前,旧的恶习及不尽职的牧者必须铲除,耶和华自己将领导羊群回归,在他们中间设立理想牧者,宛如耶和华的仆人大卫一样,统治及牧养群羊。──《串珠圣经注释》

         本章将以色列的王和百姓比喻为牧人和羊群。牧人原是要引导 照看羊群,常常被比作以色列的统治者或领袖(44:28;23:1-4;5:4,5;11:4-17)。以西结以以色列诸王在被掳前夕的失政为例,警告假牧人。他对处在悲惨困境中的百姓应许说,神将差遣真牧人,赐下和平、繁荣与祝福。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四2人子啊,你要向以色列的牧人发预言攻击他们,说主耶和华如此说:祸哉!以色列的牧人只知牧养自己。牧人岂不当牧养群羊吗?」

          “以色列的牧人”。即那些象约雅敬和西底家一样没有保护和照顾百姓的人。参看耶利米书二十三章1节的脚注。──《雷氏研读本》

         「以色列的牧人」:参耶二十三14。在圣经里,牧人可指神本身(参诗八十1;二十三14等)或君王,这里与耶利米的用法一样,是指以色列的君王。(参耶十21; 二十五3436等) 这些君王在整个以色列历史过程中,被指责为不称职的牧人,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不顾羊群的死活。──《串珠圣经注释》

         “以色列的牧人”:以色列民的领袖,如约雅敬、西底家等,为众民所依附,但却不能引导人民走正路。神要作百姓的牧者(三十四1131)。──《启导本注释》

         只顾自己的以色列牧人:本节的牧人象征以色列的王和领袖。神赋予他们权力和责任,而他们却只求自己的利益,而完全没有照看百姓(13:1-7)。统治阶级滥用特权,欺压弱者来积累财富,使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他们本应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先驱,如今反而助长了社会的不义和不公正,以色列社会的崩溃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 ──《圣经精读本》

         牧人ro'im)。词根是ra'ah(“放牧”,“喂养”)。比喻负责的官长或首领(见王上22:17;耶2:8)。

         牧养自己。牧者应履行职责。本节的指控可能特别针对犹大后期的国王。──《SDA圣经注释

 

【结三十四2~10不尽职之牧者的下场:这些牧者不单没有尽牧养群羊的责任,反而从中抢夺及吞吃羊,以致羊流离失所,分散各地。──《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十四3「你们吃脂油,穿羊毛、宰肥壮的,却不牧养群羊。」

他们是牧人,在旷野喝羊的奶,以羊毛为衣,原是应该的(参阅林前九7)。但是脂油原为献祭的,不是食用的(利三17,七25;申卅二38)。在犹太的律法中,人们不可从牧者购买羊毛、羊奶与小羊。如果在旷野,人才可购买。牧者不可为营利而牧羊。牧者只可为自己的需要,不可作为营利。──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牧人有权从羊群中收取利益,但更重要的是他也要付上牧养的责任。──《串珠圣经注释》

         脂油cheleb)。稍微变动一下元音,就成了chalab(“牛奶”),与七十士译本和武加大译本相同。两种译法与上下文都适合。首领们税收得太多。──《SDA圣经注释

 

【结三十四3 作首领的利益】本节引述羊群的三大产品──羊奶/凝乳(和合本:「脂油」)、羊毛、肉──来形容首领搜括一切利益,却不尽责爱民。王室和祭司的行政人员免不了需要百姓的各种税收支持。但百姓所当预期的是得益,不是被人剥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三十四34 牧人的职责】上一个象喻注重牧人的权益,本段则转而讨论他们所疏怠的责任。这象喻并不限于留意羊群得到保护和喂养等正常的责任,反而将焦点集中在治疗性的责任,如照料病者、寻找迷羊等工作上。这话就等于是说君王必须为被排斥、失去地位者(如:孤儿寡妇)伸张正义。──《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三十四4「瘦弱的,你们没有养壮,有病的,你们没有医治,受伤的,你们没有缠裹,被逐的,你们没有领回,失丧的,你们没有寻找;但用强暴严严地辖制。」

这是牧者最卑劣的行为,是忽略的罪。瘦弱与有病,可说是同义字,因为以同一个字根,用不同的形式来形容。受伤的大多是在脚部(可参阅出廿二913)。被逐的与失丧的,几乎有同样的涵义,因为当羊离群时,就容易迷失、失落。

这里也说明牧者基本的责任,要养壮羊,使羊可以站立起来,自由行走。医治与缠裹,是使羊恢复健壮。寻找与领回,是牧羊保护羊的安全。牧者不仅故意轻忽,事实上是蓄意虐待,用强暴来辖制。──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养壮、医治、缠裹、寻找:都是牧羊人应尽的职分。──《串珠圣经注释》

       失丧的。见耶50:6;参太18:11-14;路15章;参迷羊的比喻(见路15:3-7注释)。

         用强暴严严地。参出1:13,14;利25:43──《SDA圣经注释

 

【结三十四5「因无牧人,羊就分散,既分散,便作了一切野兽的食物。」

         因无牧人:没有牧人照看的羊群很容易受到野兽的侵袭。因为“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基督是神百姓的好牧人,故此不必担忧(10:11;彼前2:25)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四6「我的羊在诸山间、在各高冈上流离,在全地上分散,无人去寻,无人去找。」

         「在全地上分散」:藉牧人与羊的比喻,影射君王失职导致子民被掳、四散各地的情形。──《串珠圣经注释》

         我的羊。神宣称百姓是属于祂的。──《SDA圣经注释

 

【结三十四7所以,你们这些牧人要听耶和华的话。」

 

【结三十四716 古代近东的牧者/君王象喻】君王是百姓牧者的观念,可以上溯到主前二四五○年左右的苏美王卢加珥扎格西(Lugalzagessi)。同时代拉加什王吾鲁卡金纳宣称他的国家是属于神祇宁吉尔苏的,王只是蒙拣选作为牧人,代表神明和百姓执行这城的行政而已。负责秉公行义的神祇(在美索不达米亚是沙马士,在埃及则是亚孟),也是如此由人代表。直至王国时代,这种观念都存在于古代近东。亚述王亚述巴尼帕(主前七世纪)和尼布甲尼撒(主前六世纪)都如此形容。──《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三十四8「主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我的羊因无牧人就成为掠物,也作了一切野兽的食物。我的牧人不寻找我的羊,这些牧人只知牧养自己,并不牧养我的羊。」

 

【结三十四9  所以,你们这些牧人要听耶和华的话。」

 

【结三十四10「主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与牧人为敌,必向他们的手追讨我的羊,使他们不再牧放群羊,牧人也不再牧养自己。我必救我的羊脱离他们的口,不再作他们的食物。

         我必与牧人为敌:牧人满有荣耀的身份,然而,当他作事不称职的时候,神的震怒就会临到他。耶稣也曾说“多给谁,就向谁多取”(7:47;12:48),倘若牧人堕落了,就必先受审判。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四11「主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必亲自寻找我的羊,将他们寻见。」

「寻找」有「看顾」的涵义,这用字也可译为「细察」,好似祭司察看痳疯病的患者(利十三36)。又好似细察牲畜,是否可作献祭之用,不可有瑕疪(利廿七33)。──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寻见」:悉心追寻,为要好好喂养他们。──《串珠圣经注释》

         我必亲自寻找我的羊,将他们寻见:弥赛亚的降临成就了此应许(23:24)。但是在弥赛亚降临之前,神已施恩使被掳的百姓归回,预示了救赎的终极成就。神此番应许使被掳的百姓热切期待被掳归回与弥赛亚的降临。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四11~16耶和华躬自作牧:先知从论君王的比喻引申到神本身。既然君王不尽本分,以色列的神惟有亲自作百姓的真牧者,寻找失散的羊(参路19:10   引导被掳的百姓归回故土,悉心照管他们。──《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十四11~31本段是有关弥赛亚和福音的信息,是审判法庭上打开的一扇窗户,让人看见希望之光。三十四12141622期望着《诗篇》二十三篇的耶和华,和《约翰福音》十章的“好牧人”来临。──《启导本注释》

 

【结三十四12「牧人在羊群四散的日子,怎样寻找他的羊,我必照样寻找我的羊。这些羊在密云黑暗的日子散到各处,我必从那里救回他们来。」

这些羊在密云黑暗的日子散到各处。照三十章三节,这幽暗是指耶和华的日子。十三章五节描述这日子是耶路撒冷被毁的日子,从此以色列犹大不再有政治的独立,没有国家,人民就四散,好似羊群分散一样。以色列人果然四散,还不是只在巴比伦,更在埃及以及世界各处(参耶四十三5-7)。──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密云黑暗的日子」:意味耶和华的日子。(参30:3; 2:2;5:18)这里指耶和华将引进新的纪元,以公义统治全地。──《串珠圣经注释》

         我必……救回他们来:首先是对被掳归回的应许,其次是关于弥赛亚、基督之救赎事工的应许。基督是好牧人(2:6;10:11),他聚集了羊群,为羊群舍了自己的命(10:11)。好牧人不求自身的权势和利益,而是为保护百姓肯牺牲生命的人。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四13「我必从万民中领出他们,从各国内聚集他们,引导他们归回故土,也必在以色列山上,一切溪水旁边,境内一切可居之处牧养他们。」

神要将一切以色列人都领回聚集,无论他们在那里。这里甚至包括以色列北国被掳的人。领出,是新出埃及的经验,有新的聚集,又新的进入,归回故土。

在以色列的山上,是神所指定供羊吃草的地方,但这未必只指高山,也可指溪水边以及一切可住之地。──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好牧人耶和华将要使百姓重返自己的土地(在千禧年的国度里得到完全的应验)。──《雷氏研读本》

         正如古时出埃及事件般,耶和华将重新「领出」、「聚集」与「引导他们归回」。──《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十四14「我必在美好的草场牧养他们;他们的圈必在以色列高处的山上。他们必在佳美之圈中躺卧,也在以色列山肥美的草场吃草。」

         以色列高处的山:是神所预备的平安之地,也是将要恢复的以色列所要居住的处所(23:3,4;3:19)。草:指神的律法,它滋润人的灵魂(81:16;24:13;3:3;5:1;10:9)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四15「主耶和华说:我必亲自作我羊的牧人,使他们得以躺卧。」

         使他们得以躺卧:  安息和休息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人或动物均是通过休息解除疲劳,重新得到活力。在这世上的安息预表着将来在基督里的永恒安息<6:5,安息日与耶稣的关系>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四16「失丧的,我必寻找,被逐的,我必领回,受伤的,我必缠裹,有病的,我必医治;只是肥的壮的,我必除灭,也要秉公牧养他们。」

         耶和华将尽牧羊人的职分(参4注)。

          「秉公」:即「按着公正」:下文17-22节即描写耶和华秉公的做法。──《串珠圣经注释》

         要秉公牧养他们:神的审判对罪人而言是惩罚,对义人而言是救恩的手段。在公义的审判之日,可怕的震怒和咒诅将临到罪人,而安慰、医治和平安则会临到义人。神的慈爱是借着实现公义彰显的。没有爱的公义是冷酷的,没有正义的爱是盲目的。因此,义人应有别于恶人,他们相信神的公义必将获得终极的胜利,他们的历史观是相信最后的审判。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四17我的羊群哪,论到你们,主耶和华如此说:我必在羊与羊中间、公绵羊与公山羊中间施行判断。」

「绵羊」与「山羊」可能是指社会中有权势的。牧人将绵羊与山羊分开,在主耶稣的比喻中曾经提过(太廿五)。绵羊与山羊不同,如果混在一起,可能是争执的事,所以必须分开。

「施行判断」是本节的重要内容。耶和华公义的审判,必按各人所行的报应。在二十节也是施行判断,只是不在绵羊与山羊之间,而是在肥羊与瘦羊中间。──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公绵羊与公山羊」:中东一带的羊群通常有绵羊及山羊混杂在其中,这里不是指将绵羊与山羊分开,与太25:32-33不同。──《串珠圣经注释》

         公绵羊与公山羊中间:圣经将义人比作绵羊,将恶人比作为山羊(8:5;25:32,33)。本文意味着神要区分社会的恶人与义人并加以审判,同时也含有末世论性的审判思想。义人和恶人之所以还在共存,是因为基督的天国虽已临到此地,却尚未借着得到终极的成就(12:28;17:4;19:28,30)。另一原因就是,为要避免拔稗子时伤及麦子。 ──《圣经精读本》

         在羊和羊中间。神将在各种羊群中间进行公断。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分享复兴。只有悔改归向牧者神的人才能得到复兴(见结34:20,22;参太25:31-46)。──《SDA圣经注释

 

【结三十四17~19肥壮的羊因着本身健壮,不但可以先享美好的草场与干净的清水,而且享完后将它们践踏搅浑,以致其余的羊再不能享用好的水和草。──《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十四17~22神不但审判失职的领袖,也审判那些践踏穷人的人(18节)。──《雷氏研读本》

         即使在自己的羊群中,耶和华也要施行判断,伸张社会公义。──《串珠圣经注释》

         在本文,以西结对牧人,即王和领袖宣告了神的审判。从现在开始把矛头指向羊群中的恶羊,即投靠权贵而一同欺压良民的人。他们不同于普通百姓,或是独占巨大财富的大富豪,或是窃取暴利的巨商,毫不关心贫民百姓的福利事业。神就公开宣告要一同审判恶牧人和恶羊,以洁净羊群。今天的基督徒相信的正是这位正义之神,就要揭发社会的所有不义和不公正,努力倡导实现正义。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四18「你们这些肥壮的羊,在美好的草场吃草,还以为小事吗?剩下的草,你们竟用蹄践踏了;你们喝清水,剩下的水,你们竟用蹄搅浑了。」

         剩下的草你们竟用蹄践踏了:财主们不满足于自己现有的财产,为了积攒更多甚至剥夺了百姓的基本生存权利(73:7;22:5)。他们千方百计地搜刮民脂,窃取暴利,独占财富。经济平等早已被破坏,重新分配财产只是一个口号。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四18-19「我的羊」似指瘦弱有病受伤的一群,神特别保护与照顾。搅动清水,使水浑浊,也在卅二章二节,指法老的恶行,导致列国的艰难。水不被搅动,才可保持清洁,在卅二章十四节,尼罗河可以有澄清的水,如果不被搅动的话,但是那里指埃及成为荒废的情形。先知用类似的话,却有不同的涵义,但都是指恶行的困扰,神必须以公义来处置。──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责备以色列人的领袖欺压贫民。──《启导本注释》

 

【结三十四19「至于我的羊,只得吃你们所践踏的,喝你们所搅浑的。

 

【结三十四20「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我必在肥羊和瘦羊中间施行判断。」

 

【结三十四20-21这里描述肥羊怎样胁迫瘦羊。「瘦弱的」原意为「有病的」,他们被排挤,肥羊用身子与肩头一直推瘦羊到无立足之地。这里可能是在指责被掳的人。他们因无牧人而分散,以致无人引导,就肆意行动,尤其是强的欺压弱者,正如第五节所说的。在二十节肥瘦的未必是羊,也可指野兽,因为肥壮的兽可以吞吃瘦弱的动物。羊分散之后,就作了一切野兽的食物。

这里只指被掳的情形也有可能。这些被掳者已经受了创伤,但在外毫无保障,任人胁迫欺压,他们自己无能为力。但神的公义可以干预,因为祂是好牧人,必给予保护与看顾。──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三十四21「因为你们用胁用肩拥挤一切瘦弱的,又用角抵触,以致使他们四散。」

 

【结三十四22「所以我必拯救我的群羊不再作掠物,我也必在羊和羊中间施行判断。」

审判是有拯救的目的,羊群可以得着救恩,他们不再受欺压,因为审判者也是拯救者(可参阅卅六29及卅七23)。

「拯救(Hoshia)」照阿拉伯文(Wasi`a)原意为「空间」,腾出空处,可以活动,是生命的表现。──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施行判断」:即拯救弱者。──《串珠圣经注释》

         我必拯救我的羊群:应许神的百姓不仅从巴比伦得释放,也将脱离同胞的欺压,讴歌自由与和平。神说那些瘦弱的羊是“我的羊群”,暗示他们才是蒙神祝福的立约百姓。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四23「我必立一牧人照管他们,牧养他们,就是我的仆人大卫。他必牧养他们,作他们的牧人。」

         “我的仆人大卫”。不是复活的大卫王,而是指大卫最伟大的后裔弥赛亚。参看以赛亚书五十五章3节和耶利米书二十三章5节的脚注。──《雷氏研读本》

         “我的仆人大卫”:对弥赛亚的预言(参赛五十五3;耶二十三5)。──《启导本注释》

         一牧人。无疑与以前的许多首领,或以色列应该重新联合的两个王国相对比。

         我的仆人大卫。解经家们一般认为这个预言是指弥赛亚(耶23:5,6;路1:32)。鉴于以色列从来没有接受这些应许实现的条件,这样解释是合理的。这个预言应验在道成肉身降世,后来又在荣耀中复临的耶稣身上。──《SDA圣经注释

 

【结三十四23~24理想的牧者:耶和华照管 子民的方式,是透过设立一位理想的牧者来实行。这位牧者被称为「我的仆人大卫」,并非表示他是再世大卫王,而可能是与25节的「平安的约」有关 撒下7章记载耶和华借着先知与大卫王立了永久的约,保证 与大卫的后裔永远同在;在以色列的传统中,也有把神对大卫王的拣选与对子民的拣选相连起来,因此认为神对子民的保守是会透过大卫的一位后裔进行。再者,这位理想君王大卫又与牧者的观念连在一起,指向那将要来的弥赛亚。(参太22:41-46; 10:1-18)──《串珠圣经注释》

         立约之神应许他们说,将为以色列百姓立一位新的牧人,开始新的一代。神要招集四散的羊群,开启和平与繁荣的时代,叫神所立的仆人施行统治。本文以“我的仆人”、“王”、“大卫”称呼了这位具有弥赛亚色彩的人,至于他是谁有以下观点:①复活的大卫;②大卫血统中的某一君王,但这种解释没有说服力。因为这是将要永远治理以色列的王(37:25)。他与大卫的共同点只是,均被神所拣选,合神心意,且要竖立王权。因此,最妥当的理解是此人指基督耶稣,本文是对他再来的预言。 ──《圣经精读本》

<syncBible ref=34:23-25>

结三十四23-25  “我的仆人大卫”代表的是──】同现有的邪恶牧者(领袖)形成对比的是(34:1-6),神将要差遣一位完美的牧者弥赛亚来(“我的仆人大卫”)。弥赛亚要照顾百姓的每一项需要,建立其完全公义和平的国度(参诗23;耶23:5-6;约10:11;来13:20-21;启21章)。和平在这里的意思不止于不出现纷争,它代表满足、成就和安全。──《灵修版圣经注释》

 

【结三十四24「我耶和华必作他们的 神,我的仆人大卫必在他们中间作王。这是耶和华说的。」

 

【结三十四25我必与他们立平安的约,使恶兽从境内断绝,他们就必安居在旷野,躺卧在林中。」

这里提到耶和华立平安的约,神自己为立约的中保,因为此处是人与兽守约不可侵犯,神就在这二者之间,立和好的约。如果耶和华与以色列这两方面建立圣约,神就不是第三者,而是当事人,表明神应许赐下平安,人若顺服,就可得着这样的恩惠。──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平安的约”:指新约(耶三十一3134)。──《启导本注释》

         安居在旷野,躺卧在林中:旷野”和“林”是野兽的栖息处,象征危险地带。因此,神的百姓能够居住在这些地方,意味着在末后的日子,神将除去所有威胁人类的恶势力。自然界与人类之间重新恢复已破坏的关系(3:18)(8:18-24)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四25~31“平安的约”。即新约。参看耶利米书三十一章3134节的脚注。当中的祝福包括驯服大自然(赛一一69),增加土地的生产力(赛三五1,2),让人安全地居住在巴勒斯坦地(摩九14,15)和认识神(耶三一34)。──《雷氏研读本》

         平安的约:恶兽在上文是耶和华审判的工具(参5:17; 14:15; 33:27 但日后神因与以色列重新立平安的约,必把恶兽灭绝,使大地重现和平,百姓也能重归故土,安居乐业。──《串珠圣经注释》

         神将从应许之地驱逐野兽,立“和平之约”以应许和平、富饶和繁荣,从而开启新的时代。神的祝福通常被描述为经济(物质)层面上的富足(2:22;3:18;9:13-15;8:12)。圣经多以应许来描述神人之间所立的约,本文中的和平之约表示神所立的一切约,均是神在单方面地应许赐福。换言之,约的前提并不是人的行为,约是完全靠着神的恩典而得以成就< 绪论,行为与信心>。“和平”并不是指没有战争、疾病或愁烦,乃是指幸福、健康与繁荣万事亨通的状态。唯有和平之君耶稣基督才能够完全成就此和平之约,此预言以弥赛亚为中心。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四26「我必使他们与我山的四围成为福源,我也必叫时雨落下,必有福如甘霖而降。」

这是平安之约的内容,他们以色列人必蒙福,而且他们是蒙福的根源。他们的福就是得天独厚,有雨水充沛下降,使地面丰饶、五榖丰收,就不会有饥荒,这是他们所蒙的厚福(可参考利廿六4)。──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我山」:指锡安山。──《串珠圣经注释》

         必有福如甘霖而降:古代社会的农耕技术落后,大部分的田地是望天田,定期而降的雨是丰收不可缺乏的要素。尤其,以色列有很多沙漠,加上降水量极少的干燥气候,雨水是非常重要的(11:14;2:23)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四26~27在弥赛亚的时代,土地将回复肥沃,盛产果实,天降甘霖,大地充满祥和美丽的景色。──《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十四27「田野的树必结果,地也必有出产。他们必在故土安然居住。我折断他们所负的轭,救他们脱离那以他们为奴之人的手。那时,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神为他们折断所负的轭,在三十章十八节曾经提说,又可参阅以赛亚书九章三节,十章廿七节,十四章廿五节以及耶利米书廿八章二、四、十一节及三十章八节。

这是以色列以往历史的经验,就是在埃及被奴役,做苦工。但现在自被掳之地归回,是新的出埃及,可以脱离那奴役了。这是充分的救恩,他们可以享受真实的自由。──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三十四28「他们必不再作外邦人的掠物,地上的野兽也不再吞吃他们,却要安然居住,无人惊吓。」

 

【结三十四29「我必给他们兴起有名的植物,他们在境内不再为饥荒所灭,也不再受外邦人的羞辱。」

有名的植物,并无清楚的解释。这可能是指那地可以耕种,地土丰饶,驰名各地。这样他们就不再受外邦人的轻视,而遭羞辱。

植物即种植的事,可以种植,表明真正的复兴,所以有救恩的涵义。七十士译本将「有名」(ls%m)改至繁茂(s%lm),在涵义上似乎较为清楚。他们足食的丰富,使外邦人不敢轻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有名的植物」:原文不详、或指一种果实累累的植物,或指以丰收闻名的种植园地。──《串珠圣经注释》

         我必给他们兴起有名的植物:有些学者按照字面意义解释这节经文,就是时雨会给以色列带来丰盛的收获,使以色列在列邦中以财富著称。然而,根据上下文脉来看,这是与弥赛亚的降临相关的预言。将来,外邦会羡慕没有饥荒与贫困而日益昌盛的以色列,以色列则会在富饶和繁荣中尽情享受欢愉喜乐(9:14,15) ──《圣经精读本》

         有名的植物。或“有名的种植园”。──《SDA圣经注释

 

【结三十四30「必知道我耶和华他们的 神是与他们同在的,并知道他们以色列家是我的民。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圣经中神所启示的圣约拥有一个主题,就是“你们是我的百姓,我是你们的神”(6:7;24:25;撒下7:23;1:21)。耶稣的降临成就了本文所说以马内利的应许,(1:23),他的再临则将完成此预言。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四31「你们作我的羊,我草场上的羊,乃是以色列人,我也是你们的 神。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乃是以色列人」:或可根据古译本删去此句。──《串珠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34章)】

 8, 18-19节的现象有否在今日教会发生?

较「强壮」的信徒如何可以帮助较「瘦弱」的?

人材和资源较丰富的教会,如何可以帮助较贫乏的教会?

 ──《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十四  谁是好牧人?谁是不称职的牧人?】以西结把被掳的人称为“以色列”,说的是所有从南北两国掳来的犹太人。以西结批评以色列的领袖只顾自己不顾百姓,列举了他们的罪(34:1-6),并宣布了对他们的审判(34:7-10)。然后他应许说,那真牧人(弥赛亚)就要来临。真牧人要照顾群羊──百姓,这本来是领袖们该做的事(34:11-31)。这一美好的信息描绘了现有牧人的命运、新牧人的工作以及群羊的未来。──《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