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以西结书第三十三章拾穗

 

【结三十三1「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结三十三1~6此比喻取自为了掌握敌情,而在城中的守望台布署守望者的军事战略。守望者肩负的责任重大,要保护城内居民的生命和财产。以色列的先知代神说话,背负着决定百姓生死的重大使命。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三1~9神在这里提醒以西结,他是被呼召作守望者。参看第三章17节和第1821节的脚注。──《雷氏研读本》

         守望者的比喻(参3:16-21):这里与3章的不同点是耶和华令先知将有关守望者职责的信息告诉百姓,使他们不致以不知情为借口。──《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十三1~20守望者的职责:先知再次获神提醒他作守望者的责任。──《串珠圣经注释》

         本文论到先知的使命就是起到守望者的作用,强调了百姓有责任响应守望者的警告。并且,本文是关于耶路撒冷沦陷之前神对百姓的最后警告。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三1~33自本章起,开始进入本书的第三部分。主要记载了先知的守望之使命和对顽梗百姓的警告。神不喜悦与自己立约的百姓永远灭亡,盼望他们认罪悔改而与神重新恢复和好相交的关系。正是为了拯救陷在罪孽中的百姓,神叫先知作了守望者。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三1~35至今以来,以西结尖锐地指出了立约百姓以色列和周边列国的罪恶,并预言神威严而公义的审判(4-32)。耶路撒冷的灭亡成就了神的审判(B.C.586),以西结结束了将要审判以色列的预言,开始传讲神将恢复和拯救以色列的安慰和平安的信息。昔日,神在预言犹大灭亡的时候,就应许说将会使被掳的百姓归回故土(11:17;14:22),并且将要在神所恢复的国度里忠心事奉耶和华神(20:40-44)。本书的后半部就是详细说明了预言具体成就的过程。本文预言了以色列的复兴和弥赛亚对他们的永恒统治,可分为两大部分:①预言被掳以色列必归回故土,神亲自治理他们(33:1-39:29);②预言在神所设立的新国度里,他们将永远单单仰望服事耶和华(40:1-48:35)。从中我们可领略到:①救恩只来自耶和华神。从亚当开始,人就一直在不断的毁约,重蹈了犯罪的覆辙。然而,忠于圣约的神,却亲自成就了救赎人类的应许,亲自完成了救恩(3:25,26);②人所建立的国家和社会,决不会是正义与和平共存的理想国度,惟有由耶稣治理的国才能成为真正的理想国度(9:6,7;11:1-5);③只要认罪悔改归向神,神必亲自作你的牧人,一生一世引导并看顾你(6:37)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三2人子啊,你要告诉本国的子民说:我使刀剑临到哪一国,那一国的民从他们中间选立一人为守望的。」

本节在此处不称为「以色列家」,为强调以色列民不能完全以整体来对待,而应以个人来处理。此处仍指整个的人民团体。──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本国」:原文作「你」,这是要强调守望者(即以西结)与百姓的关系。──《串珠圣经注释》

         我使刀剑临到那一国:刀剑”是常用于战争的重要武器,象征敌军的侵略。越是危难之时,守望者越提高警戒。在旧约中,先知被喻为神的守望者,向以色列百姓传讲神临近的审判和关乎救恩的喜乐信息(3:17;6:17)。这表明神在护理着人间的兴亡盛衰,神是历史的主宰。 ──《圣经精读本》

         本国的子民。以西结的工作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有新的任务交给他。

         从他们中间选立一人为守望的。参结3:17。关于守望者的任务,见撒下18:24,25;王下9:17;哈2:1节。关于结33:2-9,见结3:17-19注释。──《SDA圣经注释

 

【结三十三26 守望者的角色】守望者站在城中最具战略价值之处,瞭望四周,观看是否有敌军入侵,然后以言语或角声报告。他的责任只是在敌军逼近之时示警,城中居民若是拒绝理会他的警告,他无需负上任何责任。古代近东到处都有守望者。本节中的属灵用法并没有在古代近东出现,然而死海古卷的教派档却沿袭了这个用法(大概是仿效以西结),社群的首领负责守望神审判的来临。──《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三十三3「他见刀剑临到那地,若吹角警戒众民,」

         「角」:为军事器具,也用于崇拜仪式中。这里是指哨兵看见敌军临近时所发出的警报。──《串珠圣经注释》

         :希伯来人爱好音乐,拥有各种乐器。但是,角不属于乐器,主要用来作信号。他们在敬拜神举行庆典、战争时,吹响用公山羊角做成的号角,使民心集中在一起(10:9;王上1:34)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三3 吹角】本节中的号角是羊角,其音乐功能颇为有限。这字眼(希伯来语 shopar)大概与亚喀得语的 shapparu 同源,而后者则是来自苏美语的借词,意指野生的山羊或野山羊。

  这种号角不但可用于战时(宣告胜利、解散或召集军队),以色列更在祭礼仪式中使用(见:诗八十一4;利二十五9)。实际上,这是旧约圣经出现次数最多的乐器。进一步资料可参看:约书亚记六45──《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三十三4「凡听见角声不受警戒的,刀剑若来除灭了他,他的罪就必归到自己的头上(原文作)。

 

【结三十三4-5守望者的功能是有效的,他无法阻止刀剑来到。只有当人们听见角声,而即刻防备或逃脱,性命才可保全。如果不受警戒,他就得自己负责了。「罪」原文作血,在中译本也特别注明。这是指流血的罪。十八章十三节的语句完全相同。──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三十三5「他听见角声,不受警戒,他的罪必归到自己的身上;他若受警戒,便是救了自己的性命。」

 

【结三十三6「倘若守望的人见刀剑临到,不吹角,以致民不受警戒,刀剑来杀了他们中间的一个人,他虽然死在罪孽之中,我却要向守望的人讨他丧命的罪(原文作)。

他们是指罪孽之辈,本来是罪有应得的报应,他们是该死该灭亡的人。刀剑是神的刑罚,要灭绝这些人。但是神的恩惠怜悯他们,给予他们最后的机会悔改。于是神要守望者来警告他们,促他们警觉。于是守望者就必须负起责任警告。他们若不悔改,是他们的责任。但守望者不警告,罪就归到守望者身上。──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死在罪孽之中」:或作「因罪孽死亡」(下文8-9同)。──《串珠圣经注释》

         本节的守望者因未谨守自己当尽的职务,使百姓置于死地,可以说是犯下了间接的杀人罪。因此,神就说要在他身上讨回罪价。军事领域有一句谚语,“在战场上失败的军人可以得到饶恕,但是在警戒上失败的军人无法得到赦免”。因此,守望者当认识到自己的使命极其重大,对整个社会的堕落,尤其是对宗教上的堕落吹响号角。下文指出了今天的守望者即教会领袖的责任:①教会领袖应具有蒙召的确据,确信自己是被神所呼召的工人。世俗领袖通常是国民所选举的,很多时候他们急于取悦百姓,而不推行理想的政治。然而,坚立宗教领袖的却是神,即便神的信息对百姓而言是逆耳的,宗教领袖也必须传讲,因为那是神的话语。神审判的信息,不仅无法取悦百姓,而且会被他们所厌弃,这是一项极难行的苦差事,几位先知甚至都想拒绝使命而逃之夭夭(1:3)。然而,全能的神却赐给他们足以完成职责的能力,而后使用他们。总而言之,属灵领袖所需要的是蒙召意识,就是神赐智慧和力量,叫他与神同工(3:14;帖后1:11);②宗教领袖既清楚蒙召,就当培养身心灵的能力,更好地担当神赋于的使命。为了正确地判断危机,并清楚地传达给众人,守望者要用心地习练观测技术和吹角的工夫。与此相同,宗教领袖不仅要清晰正确地讲解神的话语,也要全力以赴地培养属灵的分辨力(提后2:15)。分辨真假领袖的试金石就是,他们的言谈是否符合神的旨意(彼后2:1,2)。以色列的假宗教领袖的特征就是,伪善与出于己意的传讲。因此,好的领袖当竭力培养能够充分完成使命的能力 ;③真正的领袖当作好为完成使命不惜生命的准备。尽责才是恩召的目的。他们当为羊群不惜生命,不能作看到来偷盗的狼就逃走的雇工(10:15)。就像守望者为了保护城中百姓的生命,彻夜不眠地看守一样,属灵领袖也当时刻警醒谨守(121:4)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三7人子啊,我照样立你作以色列家守望的人。所以你要听我口中的话,替我警戒他们。」

         耶和华虽要降祸(「我使刀剑临到」)于百姓,但却差先知预先警戒他们,证明 期待恶人悔改,不喜悦他们死亡。──《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十三7 先知作为守望者】以西结自比为先知性守望者的作法,与以赛亚(二十一69)和耶利米(六17)所得的任命相仿。虽然古代近东其他地方的先知并没有类似的称号,这概念却是人所共知的。这些先知有责任警告君王即将发生的事(军事和祭仪方面的事务),有什么对于他个人或王国的稳定会构成危险。──《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三十三7~9面对民族的危机,以西结认识到自己是守望者。而且守望者有义务吹响警诫的号角,使采取相应的预备措施。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三8「我对恶人说:恶人哪,你必要死!你以西结若不开口警戒恶人,使他离开所行的道,这恶人必死在罪孽之中,我却要向你讨他丧命的罪(原文作);

 

【结三十三9「倘若你警戒恶人转离所行的道,他仍不转离,他必死在罪孽之中,你却救自己脱离了罪。

 

【结三十三10人子啊,你要对以色列家说,你们常说:我们的过犯罪恶在我们身上,我们必因此消灭,怎能存活呢?

这里有以色列家的话,他们是余民,是在五八七年劫后余生的百姓。他们完全以消极的哀叹,感到失望。他们自知有罪恶的重担,成为他们不堪负荷的压力(参照结十六、廿、廿三)。他们好似病痛在身,「我疼痛,大大拳曲,终日哀痛。」(诗卅八6)提到「消灭」,在本书四章十七节至廿四章廿三节,是圣洁法典的用语(利廿六39)。──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人民的三重呼喊:过往的罪恶压在肩头,罪恶的担子必毁灭我们;我们还能活吗?──《串珠圣经注释》

         罪人不肯归向神而陷于绝望,是他没有悔改的另外一个证据。因为绝望出于不信(16:33;5:3;8:35)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三10~11“我们必因此消灭”。即我们消亡,是由于罪恶所带来的无可避免的后果。对于有这种感受的人,神给他们两句安慰的话:神愿意人存活,而且罪是可得赦免的。──《雷氏研读本》

 

【结三十三10~16以西结强调了神的恩典,督促百姓要悔改,革新信仰。重要的并不是过去而是现在,问题不是昔日的生活而是今天的生活(12节下)。不论是谁,只要悔改认罪,恩典之神就会赦免他。真正悔改的人会顺服神的律例,见证神的爱、公义和信实(14:15;约壹2:4)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三10~20个人有悔改的自由和责任:这里是要针对百姓因绝望、自义、责怪神等原因而不肯悔改的错误。──《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十三11「你对他们说,主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我断不喜悦恶人死亡,惟喜悦恶人转离所行的道而活。以色列家啊,你们转回,转回吧!离开恶道,何必死亡呢?」

         内容类似18:23, 3218:23采发问形式, 18:32用了讲述形式,这里却是以宣誓形式出现,表明这信息的真确性。──《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十三12「人子啊,你要对本国的子民说:义人的义,在犯罪之日不能救他;至于恶人的恶,在他转离恶行之日也不能使他倾倒;义人在犯罪之日也不能因他的义存活。」

倾倒是指死亡,而存活与拯救是指生命。义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在犯罪之日,义就不能将功赎罪。恶也不是永远的,只要他转离恶行,就不致灭亡了。转离恶行,才是真正的悔改,完全的转变,神的救恩必会临到他。──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义人在犯罪之日也不能因他的义存活:犹大人普遍相信祖先的义会遗传到子孙。他们相信即便是罪恶滔天,也能靠着敬虔之先祖的功德,不必付出罪价。个人的命运亦取决于他自己的抉择,并应为此负责(14:10,14,16,18,20)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三12~16指出行义、存亡与悔改的相互关系(参18:21-24)。 这里并不是要表明,一个得救的人若犯罪便失去救恩,乃是要强调离开罪恶的重要。不愿悔改的态度是与信靠基督救赎的心互相违背的。──《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十三13「我对义人说:你必定存活!他若倚靠他的义而作罪孽,他所行的义都不被纪念;他必因所作的罪孽死亡。」

 

【结三十三14「再者,我对恶人说:你必定死亡!他若转离他的罪,行正直与合理的事,」

         行正直与合理的事:真正的悔改不仅为罪而悲伤,也包括完全转离罪。并且,还要努力行公义,退还不义之财(19:8)。之后,遵行神的话语,将荣耀归给神。现今很多人误解悔改的概念,以为悔改只需口里承认自己的过错。须知,神所悦纳的悔改在具体生活中生命有所改变。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三14-16上节(13节)指义人犯罪的危害。但十四至十六节指恶人,虽被宣判,仍有悔改的机会而可存活。十三节并未叙述义人犯罪的细节,而在十四节起恶人离恶却十分具体,他必痛恨前非,不仅不再重复犯罪,而且行义,还人的当头,不可欺压穷人,有恩慈的心。任何偷盗抢夺的财物,都应归还赔偿。   

所谓生命的律例,原意为律例得以引往生命,就是走向圣所,有敬拜的宗教生活,就有良善的道德生活。宗教与道德是生命之道。他必定存活,不至死亡,他的罪也不被记念。

正直与合理的事,是指合法与正当的事。遵行律法,不干犯规条。律法还不只限制人的行为,更使人在律法的规范之内有自由,知道甚么是正当的行为。行这样的事必定存活。──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三十三15「还人的当头和所抢夺的,遵行生命的律例,不作罪孽,他必定存活,不至死亡。」

         「当头」:即抵押物(参出22:26-27; 24:12-13; 18:7)。──《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十三15 借钱的当头】借贷时需要当头是古代近东各处的惯例。数以千计在美索不达米亚出土的借据,证明这是颇为例行的步骤。例如:在中铜器时代叙利亚的特尔卡,一个名叫普朱隆(Puzurum)的人向本地的太阳神沙马士庙借贷。楔形文字的合同,他保存一半,庙宇(在此扮演银行的角色)则保存另一半。如此这两半就有了收据的功用。普朱隆还清债务之后,庙宇将合同的余下一半归还给他。悔过的坏人归还当头,表示欺压性的借贷问题已经解决,这人撤销了对方的债务。──《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三十三16「他所犯的一切罪必不被纪念;他行了正直与合理的事,必定存活。」

 

【结三十三17你本国的子民还说:主的道不公平。其实他们的道不公平。」

         主的道不公平:若以不义之人的错误尺度测量神的公义,答案必然是不公平。神是良善公义的,他的法典也是正确的,在凡事相对的世界中,是圣徒的绝对生活规范(119:128)。作恶的人之所以毫无根据地批判神的护理与恩典,是因为他们的心已被罪所玷污,无法正视真理(4:18)。人类的理性因着罪已败坏,不能再成为真理的尺度,唯有神所默示毫无错误的圣经才是真理的标准,也是信仰和生活的准则参照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第1章。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三17~2018:25-30。──《串珠圣经注释》

         在恶人看来,义人永远是傻瓜,而根据罪人的看法,神也是不义的。本文的主旨就是,神以准确的尺度,判断每个人的行为。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三18「义人转离他的义而作罪孽,就必因此死亡。」

 

【结三十三18-20此处所谓义人与恶人,原是根据过去的行径。但审判不是只审问过去,也查察现在。过去的义人可能是现在的恶人,过去的恶人可能是现在的义人。这些都是在乎人于善恶之间的抉择。

义人若能坚持他的义,决不转离,他就必不受审判,没有死亡的威胁。但是他转离而作恶,虽偶而被过犯所胜,可能不知悔悟,终于走向灭亡之途,不能自救。

恶人若有决心弃旧更新,真是回头是岸,当机立断离弃罪恶,然后遵行律法,行正当的事,他就必因此存活。这是神对他的期望,神一直为他预备赦罪之恩。

所以以色列家不必辩论,不必强辩神不公平。神的公义是报应的,必按各人所行的审判与报应,因为祂决不以有罪为无罪。──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三十三19「恶人转离他的恶,行正直与合理的事,就必因此存活。」

 

【结三十三20「你们还说:主的道不公平。以色列家啊,我必按你们各人所行的审判你们。

         必按你们各人的所行的审判你们:以色列的罪不仅是国家性的,集体性的,也是个人性的,个别性的,旧约的以色列是需要在神面前共同承担责任的立约共同体,不能单凭个人的义举而主张自己是公义的(6:5)。神并没有因群体的罪而无视个人的罪,乃是逐一予以判断。在本节中,神特别强调祂将对个体施行审判,断然警告了恶人的满腹怨言。在神的公义审判台前,他们的过犯将一览无遗地显现出来,任何人都无法推翻神的审判。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三21「我们被掳之后十二年十月初五日,有人从耶路撒冷逃到我这里,说:城已攻破。

研究日期,这是被掳之后,大概是指「约雅斤王被掳」(一2及四十1)。这里说我们被掳,可能是指同一事件。──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以西结之事奉的转折点。以西结等待了七年,耶路撒冷终于沦陷了。这时他要传达神给予以色列的应许。“十二年”。有些希伯来文抄本作:“十一年”,即耶路撒冷沦陷的那一年(比较耶三九2),这样以西结便是在耶路撒冷沦陷后六个月听到这消息。有人认为这里包含两种日期计算系统(巴勒斯坦和巴比伦的系统),不过,以西结在一年半之后才听到详细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可能的。──《雷氏研读本》

         「十二年」:有古卷及古译本作「十一年」。前者为主前五八四年一月,即耶京陷落后十八个月。学者们认为先知不会相隔这长的时间才获悉消息,故一般为「十一年」较为合理。──《串珠圣经注释》

         此时是主前585年。耶路撒冷沦陷是以西结先知侍奉的转折点。此城沦陷前,先知连续用了七年宣告城要被毁的信息。耶京沦陷后,他的信息转为应许以色列人将要得到复兴。──《启导本注释》

         十二年十月初五日:西底家王第114月时,耶路撒冷沦陷(39:2)。因此,本节的时间离耶路撒冷城被毁有18个月的距离。很多释经家认为这期间时间过长,不符合现实。包括七十士译本,叙利亚抄本在内的许多抄本,均认为玛索拉抄本误将“11年”记成“12年”。因为在希伯来语中,两个词仅有一字之差,发音也极其相近。约一个世纪后,有记录表明以斯拉和同胞们经历4个月的时间走完全程(7:9)。据此来看,本节匿名人士共花六个月的时间从耶路撒冷逃到巴比伦是合情合理的。总而言之,本书可能使用了不同的历法,也有可能实在是花了十八个月的时间才传到的。不论怎样,耶路撒冷确实是B.C.586沦陷的。 ──《圣经精读本》

         十二年。指约雅斤被掳12年(见结1:2注释)。我们不能确定以西结所采用的是哪一种年历。许多学者认为他所用的是当时巴比伦所通行的从春季开始的年历,但他也有可能采用犹太人从秋季开始的年历。我们也是不知道约雅斤被掳的年数是否应包括在里面。如果不包括,那么不论按春季或按秋季年历,十月初五均为公元前5851月,即耶路撒冷于公元前5867月陷落的六个月以后。如果包括,耶路撒冷陷落的消息就是在18个月以后传到巴比伦的。但这种可能性不大。──《SDA圣经注释

 

【结三十三21 年代小注】这日期是主前五八五年一月十九日,耶路撒冷沦陷之后大约五个月。大部分学者都同意这人不是逃亡者,甚至也不是难民,而是侥幸没死但被掳至此的人。这人与灭城之后第一批的俘虏一同被掳到巴比伦。──《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三十三21~22此段接续24:15-27; 记载先知生平所见所闻,这里叙述先知得到耶京陷落的消息。──《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十三21-22  先知终于能开口说话了……】在以西结开始事奉的时候,神若不给他具体的信息,他就不能说话(3:26-27)。当以西结的预言一实现,假先知原形毕露的时候,以西结说话就自由了。以西结不需要再证明自己,他现在可以自由地传讲神关于百姓回归和希望的信息。──《灵修版圣经注释》

 

【结三十三22「逃来的人未到前一日的晚上,耶和华的灵(原文作)降在我身上,开我的口。到第二日早晨,那人来到我这里,我口就开了,不再缄默。」

照撒迦利亚书八章十九节,十月禁食的日子,为记念圣城被毁的国难。可能正是在那日子,逃难的人来见先知,先知就开了口。──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开我的口”。参看第三章26节和第二十四章2527节的脚注。──《雷氏研读本》

         「我口就开了」:参24; 25:27。──《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的手……不再缄默:耶和华的手象征神的能力和权威(1:3;3:14;8:1;37:1)。亦即神主权性地作工,支配了以西结的全人,使他具体地传讲与耶路撒冷的灭亡相关的信息。──《圣经精读本》

         降在我身上。应为“神的手降在我身上”。

         我口就开了。见结24:27注释。──《SDA圣经注释

 

【结三十三23「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结三十三23~29给逃脱出巴比伦征服者魔掌之人的信息。他们说,倘若亚伯拉罕单独一人也获赐这地为业,他们不是更有权取得这地吗。以西结列出他们所犯的六宗罪来作响应(25,26节)。──《雷氏研读本》

         针对留在耶路撒冷原地者的警戒:耶京陷落后那些留在京城的人是民中最穷的(参耶52:16   但他们却自以为比亚伯拉罕还富足;亚伯拉罕一人既能承受土地为业,他们人口众多,更可理直气壮地承继这无人认领的产业。然而他们既未效法亚伯拉罕对神的忠信,反倒在宗教、道德上继续犯罪亵渎神,与昔日被赶离自己产业的选民无异,所以必须在神的审判下受罚。──《串珠圣经注释》

         记录了神要审判留在故乡的犹太人。神通过各种患难和惩罚彰显自己的公义。神降下痛苦的终极目的就是使百姓正确认识耶和华神(12:5-13)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三24人子啊,住在以色列荒废之地的人说:亚伯拉罕独自一人能得这地为业,我们人数众多,这地更是给我们为业的。

         亚伯拉罕……给我们为业的:以色列的残兵败将虽然被巴比伦军队驱逐而逃到深山,却开展游击战以抵抗巴比伦。他们虽然是少数,却不绝望地争战到底。他们安慰自己说,亚伯拉罕是孤身一人地承受迦南地为业,若进行比较,自己的人数更多,条件也更加优越。然而,以西结却预言他们的妄想将以悲剧落幕。他们的错误在于这些判断仅仅根据了外在的条件。他们应当认识到亚伯拉罕蒙祝福,是因他凭着信心与神同行(28:20;提后4:22) ──《圣经精读本》

       住在以色列荒废之地。据王下25:12,22;耶52:16,百姓中的穷人留在以色列种植葡萄或务农,来自周围国家的犹太难民也加入了他们。本段话语是针对这群人中所流行的说法而发的。

         亚伯拉罕独自一人。这句话表明了巴比伦人所留下来的那批人心中的傲慢。他们的意思是:“既然亚伯拉罕独自一人都能得这地为业,我们这么多人就更有资格获得这地,并占有被掳者的产业了。”先知回答说,身为亚伯拉罕的后裔并没有什么优势。神所关心的是人的品格。他们人多也无济于事。

         现在有许多人依赖他们与教会组织的关系,却不求心灵的纯洁。唯有心灵的纯洁才能使他们在末日站立得住。他们把信心建立在人多势众之上。但真宗教归根到底是个人的事。每一个人必须恐惧战兢做成自己得救的功夫。加入教会的关系是个人真实经验的必然结果。但单单这一点不能作为人盼望的依据。──《SDA圣经注释

 

【结三十三25「所以你要对他们说,主耶和华如此说:你们吃带血的物,仰望偶像,并且杀人流血,你们还能得这地为业吗?」

律法是禁止吃带血的物(利十九26及撒上十四32)。在耶和华与挪亚立约中,禁止流血,也禁戒带血之肉食(创九4-6)。

仰望偶像,在十八章六节及廿二章九节,特别提到在山上吃祭偶像之物。这宗罪与流人血的罪连在一起。他们既干犯律法,又怎可承受这地为业呢?得地虽为神的恩典,但应有属灵生活来配合。──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吃带血的物」:参利7:26-27; 17:10。──《串珠圣经注释》

         “吃带血的物”是神的律法所禁止的(利十七10)。──《启导本注释》

         吃带血的物:在圣经中,血象征生命,因此禁止吃血(9:4-6;37:22;17:12;19:26)。以色列百姓明目张胆地触犯这些律例,却期待能够回到故土。神坚决地宣告说,这地断不会成为他们的产业。今天的圣徒也犯相同的过犯,就是不肯遵行神的话语却强求神的祝福和慈爱。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三25 吃带血的物】这句话直译是「肉在血上」。利未记十九26显示此举和遭禁的占卜行为有关。按照中世纪的拉比文献,这是阿拉伯半岛北部一个称为萨比教(Sabian)教派的作法。这些人在团体性筵席中所吃的肉,其血是倒在地上吸引诸灵的。整个古代近东都有类似的习俗。以色列地从神学的角度看,是围绕圣殿搭建的营。这里所列的罪行能使犯者被逐出营外。──《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三十三26「你们倚仗自己的刀剑行可憎的事,人人玷污邻舍的妻,你们还能得这地为业吗?」

倚仗刀剑,必指强暴,性与暴力又联起来,因为他们淫乱的事极为普遍。在六章九节淫乱似乎指属灵的堕落,拜偶像与行邪淫是连在一起的。十八章六节提到义人不在这些事犯罪。──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所描写的恶行可能指人民战乱中无法无天的行为。作这些事的人岂能自以为是的承继产业?

          「刀剑」:或指暴力(参王下25:25; 41:1-3)。──《串珠圣经注释》

         你们……玷污邻舍的妻:为以色列的恢复抗征到底的人,不仅没有正确认识神的旨意,而且没有属灵的分辨力。他们亲眼目睹了耶路撒冷的沦陷这一标记,却没有悔改,反而被虚妄的空想所驱使,继续坚持斗争,甚至为了补充物资而作了强盗。他们信任刀箭多于信靠神,甚至凌辱妇女,因而失去民心。等待他们的只有彻底的毁灭。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三27「你要对他们这样说,主耶和华如此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在荒场中的必倒在刀下,在田野间的必交给野兽吞吃,在保障和洞里的必遭瘟疫而死。」

审判有三方面,刀剑、野兽与瘟疫(参考五1212,六11起,七15,十四12起)。但这里特别提起三种地方:荒场、田野与保障。在荒场,是重提廿四节。在田野,有七章十五节及廿六章六、八节。在保障和洞中,可参考士师记六章二节。在耶路撒冷沦亡之后,人们为避免巴比伦的占领军,极无定居,到处避难漂泊。但是他们仍旧无法逃脱神的审判。在田野、荒场及保障,可说都是荒废之地。他们在神的审判之下,会遭受接踵而至的灾祸。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在荒场中的」:指在被毁灭的京城中居留的余民。

          「在田野间的」及「在保障和洞里的」:指城毁后四藏身的逃民。

          「保障」:堡垒之类的藏身处。──《串珠圣经注释》

         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起誓意味着必然要履行约定,不可更改,因此不能指着因时间和环境而改变的事物起誓。为此,以色列百姓就主要指着亘古不变的神而发誓(3:6)。不履行誓言或起假誓都是亵渎耶和华之名的行为,是违背了第三诫命。神在应许人的时候,亦指着自己发誓,从而保证了应许的不变性和成就的确实性<30:1-16,关于许愿和起誓>。在荒场中……必遭瘟疫而死:神为了亲自惩罚恶人亲自追捕或设下网罗等候他们。因为,无论他们位于高处还是隐于低处,神已作好了惩戒他们的准备。末后的日子,我们都会如此站在神的审判台前(9:7;提前5:24)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三27 野兽作为惩罚】野兽经常为古代近东城市的居民带来恐惧。这时期的亚述文献和壁画中,君王经常狩猎狮子,象征式地为城市消除野兽的祸患。有人提出杀死十八只狮子,是象征尼尼微的十八个城门,以及从这些城门离城的道路。又请参看五章17节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三十三28「我必使这地荒凉,令人惊骇;她因势力而有的骄傲,也必止息。以色列的山都必荒凉,无人经过。」

 

【结三十三28~29百姓遭受审判是罪有应得的。──《串珠圣经注释》

          「荒凉,令人惊骇」:原文或作「极其荒凉」。(参6:14; 本章29同)──《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十三29「我因他们所行一切可憎的事使地荒凉,令人惊骇。那时,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荒凉确是神施行的审判,他们干犯的罪主要的是宗教方面,行一切可憎的事。他们看见审判才惊恐起来,这样才认识耶和华和祂的公义。

先知在此明显地要犹大人省察。──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那时……耶和华:预言恶人只有在受到神的惩戒之后,才会悔改认罪而归向神。认识耶和华并不单单是知识,乃是知、情、意等全人都与神建立正确的关系(西1:10)。真正认识耶和华就是以爱和顺服与神相交。以色列百姓从年幼时就开始学习律法,他们需要的不是关于神的更多知识,而是采取相应的行动,就是顺服律法。这不是冷酷的律法主义,而是更加生动而积极的交通。因此,本文意味着以色列人将会借着惩戒而归向神。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三30人子啊,你本国的子民在墙垣旁边、在房屋门口谈论你,弟兄对弟兄彼此说,来吧!听听有什么话从耶和华而出。」

         来吧……从耶和华而出:神的话语是带人走上生命之道的真理,而非娱悦人的幽默或喜剧。然而,以色列百姓并没有真挚地倾听主的话语,而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听先知的话。顽梗的百姓有耳却不能听,听到了也不肯去实践(13:13;18:15) ──《圣经精读本》

         子民。第30-33节指被掳的人。他们的人数随着新到的俘虏而增加。神警告先知不要被百姓表面上的尊敬所欺骗。

         谈论你。百姓没有反对以西结。他们喜欢听他说话。先知以前的听众可能没有这么多。神告诉先知,百姓是只听不做的(见太7:21-27;雅1:22-25)。──《SDA圣经注释

 

【结三十三30~33许多被掳的人只把以西结当作为他们提供娱乐的人来看待,所以他们没有听取他的信息。他们也想从这个处境得到利益。──《雷氏研读本》

         警戒被掳者:由于先知的预言多已应验,他的话在被掳的团体中渐受重视,被掳者也喜欢听先知新近从神所得的默示,犹如人爱听奏乐歌咏般,只是听了随后即忘,行为并没有改变。以西结所面对的局面是多人聆听但极少人服从,正如耶利米所面对的困难一样(参耶12:1-6; 15:15-21)。 耶和华在这里安慰先知,强调先知的预言终必应验,警告掳民不可漠视。──《串珠圣经注释》

         因为耶路撒冷将要灭亡的预言得到了成就,以西结就暂时得到了民众的好感,然而这种好感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这并不是因为他传讲了荒谬的信息。乃是因为听众极其自私而不诚实。现今也有很多与此类似的基督徒。他们来教会并不是因为有着清楚的信仰目的,乃是作为一种兴趣;对他们而言,讲道并不是神对自己的警告,乃是悦耳的音乐(11:17)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三31「他们来到你这里如同民来聚会,坐在你面前仿佛是我的民;他们听你的话却不去行,因为他们的口多显爱情,心却追随财利。」

         「如同民来」:即三五成群。

          「彷佛是我的民」:如耶和华历来的子民那样渴望追寻 的道。

          「口多显爱情」:口口声声表示爱慕先知的话语。──《串珠圣经注释》

         听你的话却不去行:听到神的福乐之言而去遵行的人,必照着应许领受那福份,然而听到却不去遵行的人反倒会受到审判(7:51;林后6:2)。成熟的圣徒就是那认识神的话语后就立即实践的人。掌握了诸多信仰知识却没有付诸实践的,或许会是宗教人士,但绝不是真正的基督徒(2:26)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三32「他们看你如善于奏乐声音幽雅之人所唱的雅歌,他们听你的话却不去行。」

他们带着一种娱乐的心情来听信息,好似来欣赏音乐歌唱。他们当先知是歌唱者,持乐器唱美妙的情歌。先知也确实唱爱情之歌,如以赛亚(五1-7)。其实所谓情歌,仍是指耶和华的慈爱,将信息以音乐的方式来表达。──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大部分被掳以色列人都不看重以西结所宣讲的信息,以为是戏笑的话。──《启导本注释》

         旧约先知常以诗歌的形式吟诵预言(撒上10:5;王下3:15)。聆听以西结预言的百姓,仅仅只是喜欢听他的信息,却没有将之升华为改变生命的神的话语。今天教会有很多人将敬拜和圣经话语视为解决自身痛苦的方法,却很少有人真诚地决志要在生活中遵行神的话语(119:105;8:13) ──《圣经精读本》

         雅歌。直译是“情歌”。他们聚集,似乎要欣赏歌手唱歌。──《SDA圣经注释

 

【结三十三32 情歌为娱乐】情歌(或色情的歌;和合本:「雅歌」)素来是城市人的娱乐方式,巡回的歌手穿城过镇娱乐百姓。这些歌很多都写在楔形文字的记录中。例如:《吉加墨斯史诗》好几个部分,可能原本都是唱给苏美的城市人听的诗歌。正如荷马的《埃利奥特》和《奥德赛》也是吟游诗人演唱几个世纪后,才付诸文字。情歌在苏美时代与仪式性的婚姻(搭模斯礼仪)文献有关联,并于主前第二千年纪的下半(第十八、十九王朝),在埃及十分流行。指控百姓将神使者的角色贬为娱乐,是极严重的罪名。──《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三十三33「看哪,所说的快要应验、应验了,他们就知道在他们中间有了先知。

         应验了……有了先知:真先知不同于假先知,预言的成就会证明他所言是否属实。顽梗的人只有在经历惩罚之后,才会明白先知的预言是真实的,但为时已晚。因为人只能借着真正的悔改才能得救,而此时他无法再进入救恩的应许。 ──《圣经精读本》

 

【思想问题(第33章)】

 1 你若知道教会内有人犯罪得罪神,应该怎样做?参马太18:15-17。教会整体有什么责任?参林前5章。若把这些问题置诸不理会有什么后果?参本章8; 林前5:6。是否只有神的子民才需要守望者(参1 -6)?你处身的社会又有谁作守望者?

 2 以色列人倚仗人多(24)、倚赖刀剑(26),是否能够得偿所愿?你所倚靠的又是什么呢?

 ──《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十三  先知信息的内容出现了转机──】本章列出了以西结发预言的新方向。直到这个时候,以西结已对犹大(1-24章)和周围的邪恶国家(25-32章),宣布了对他们的罪的审判。在耶路撒冷遭毁灭之后,以西结的信息便从定罪、审判转向了安慰、希望和神的百姓在未来的回归(33-48章)。神以前曾任命以西结作守望人,让他警告民族审判会到来(3:17-21)。神在这里再次任命以西结作守望人,只是这一次他说出来的是希望的信息。但信息中仍然有关于警告的段落(33:23-34:1036:1-7)。这是一幅更大的蓝图中的一部分。神会记住并祝福那些对自己忠实的人的。

  我们必须注意到以西结的信息中的两个方面:警告和应许。那些坚持反对神的人会受警告,那些信神的人应该得到鼓励和希望。──《灵修版圣经注释》

 

【结三十三1~三十七28复兴的盼望:先知妻子的死讯代表先知论及耶路撒冷受审判的信息已告一段落(参24章)。接着,先知展开一连串有关神审判列国的预言(参25-32章)。33章起,先知的信息把被掳的子民带入新纪元,传出了复兴的盼望:33:21 记载耶京被攻破 之后先知就开始针对百姓沮丧的心情,致力安慰他们。但在此之先,先知必须重申他任守望者的职责,以及神的子民在个人与团体方面的责任(33:1-20)。──《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十三1~四十八35从本章到本书的末了,是先知预言以色列将来的复兴。这是以色列人最大的盼望。本书四十~四十八章,描绘复兴之后圣殿的光景。──《启导本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