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以西结书第三十一章拾穗

 

【结三十一1「十一年三月初一日,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耶和华的话临到以西结,是在约雅敬王第十一年,应为主前五八七年,三月初一日相当于六月二十一日。──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约在耶路撒冷沦陷前两个月。──《雷氏研读本》

         「十一年三月」:主前五八六年夏天。──《串珠圣经注释》

         这时是主前587621日,离耶京沦陷只有一个月。──《启导本注释》

         十一年三月初一日:是以西结被掳到巴比伦的第11年的三月,是耶路撒冷被巴比伦攻陷之前的一个月零八天。神不断记录时日,具体地传达了当时列国的政治局势和变迁的过程。被掳而满怀失意的犹大人,藉此确信以西结对列邦所不断预言的审判,支取安慰与勇气。 ──《圣经精读本》

         十一年。指约雅斤被掳后第11年(见结1:2注释),就是5876月或5866月。这一预言发布的时间大约是上一个预言的二个月以后(结30:20)。它用比喻的手法和诗歌的语言描写了大国埃及的崩溃。──《SDA圣经注释

 

【结三十一1 年代小注】这日期是主前五八七年六月二十一日,与三十章20节的日期相隔差不多两个月。由于埃及何时参战并没有肯定的资料,这默示与事情发生时间的关系很难确定。──《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三十一1~1819节把埃及比作高大的香柏树;第1014节描述她的毁灭;第1518节描述列国的反应。──《雷氏研读本》

         论埃及的第五篇预言:以亚述的骄妄被罚警告埃及。

         本章以利巴嫩香柏树的繁茂荣美与被砍伐弃掉的遭遇,比喻亚述一度的叱𠖥风云与后来的沦亡;埃及的声势显赫,堪比亚述,但倘若心高气傲,也必落得同样下场。──《串珠圣经注释》

         本章继续预言埃及的灭亡,比较了埃及与亚述的兴旺,藉以强调埃及遭到灭亡的确凿性。本文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用埃及的繁荣和名望引喻亚述的繁荣和名望(1-9);后半部分则将埃及的灭亡引喻被巴比伦所毁的亚述(10-18)。之所以在此以亚述的荣耀与没落为喻,是为了:①警告极度骄傲的法老,不可重蹈亚述的覆辙 ;②使埃及人联想到亚述的灭亡,从而预见自己的灭亡。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一2人子啊,你要向埃及王法老和他的众人说:在威势上谁能与你相比呢?」

「威势」原意为膨胀,是一种虚张声势的傲慢。这种态度不仅是法老,也有他的众人。「众人」在十八节译为「群众」,是指法老宫廷中的官员,还是埃及的国民?可能指全国上下,都有那种民族的骄傲。自大心理必最后引往灭亡。这是有历史的见证,说明邦国的兴衰,是他们自行铸成的,更是历史的主掌管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法老。指以傲慢著称的合弗拉,即亚比里斯(见结29:3注释)。──《SDA圣经注释

 

【结三十一3「亚述王曾如黎巴嫩中的香柏树,枝条荣美,影密如林,极其高大,树尖插入云中。」

         “亚述王”。也许神利用亚述的衰落来警告埃及(18节),更可理解为:“庄严宏伟的利巴嫩的香柏树”。──《雷氏研读本》

         亚述是列邦中的强国,正如香柏树在利巴嫩是树中的表表者。有学者认为这里的「亚述」原文可能是一种柏树的名称,代表埃及。──《串珠圣经注释》

         先知用亚述国的倾覆来警告埃及。──《启导本注释》

         亚述王曾如黎巴嫩中的香柏树:意指亚述所曾得享的荣华与权势,像巨大的香柏树一样坚固。这也比喻了埃及昔日的辉煌。 ──《圣经精读本》

         亚述王'Ashshur)。改动原文的一个辅音字母和标点,这句话就成了:“看啊,我要把你比作黎巴嫩的香柏树”(见英RSV版)。但我们无法确定这种改动的合理性。如果是指亚述,这个比喻也是可以理解的。亚述的历史和崩溃成为埃及的示范。但改动原文,意义会更加直接一些。

         香柏树。关于类似的意境,见赛10:3437:24;结17:3;但4:20-22;亚11:1,2──《SDA圣经注释

 

【结三十一3~9以黎巴嫩茂盛的香伯树为例,将亚述昔日的荣耀,比作埃及王法老的荣耀。本书中包括本章在内的很多部分均是比喻,这是为了使聆听神预言的百姓,能够更加清楚容易地认识其涵意。<13:10-17,比喻的双重目的>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一314 树的象喻】本节象喻所用的树木是香柏树,古代近东著名的威严象征。很多重要的王宫和庙宇都是用这种材料建造。埃及、亚述、巴比伦的君王都记载他们怎样砍伐利巴嫩的香柏树,来建筑他们的宏伟殿堂。美索不达米亚文献亦有提及宇宙树的神话。这树的根从地下海洋吸取水分,树顶与云层相连。这样一来,这树就将诸天、大地、冥界结合为一。苏美《吉加墨斯史诗》的叙述有一个大树为百兽提供荫庇的主题。苏美女神因南娜在幼发拉底河畔发现了宇宙圣树,把它移植到她在乌鲁克(圣经称之为以力)的圣园。这树在园中引来了神话性的安朱(鸟神)、一条蛇,和邪灵莉莉丝(Lilith)。在《埃拉与伊舜神话》中,玛尔杜克论及默舒meshu)树。这树的根穿过海洋直入冥界,其顶高过诸天。在亚述文献中,圣树也是人所共知的主题。有人称之为生命树,也有人认为它就是这棵世界树。在艺术中这树的两旁经常有野兽或人类、神祇的像。树的上方中央之处通常有一个有翼的轮子。君王被形容为这树化身为人。学者相信这树是代表神明的世界秩序,但文献中却没有讨论。一如以西结的惯例,这个神话主题被转化成政治意象。──《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三十一317 亚述帝国的版图、国祚、势力】时盛时衰的亚述国几乎有三个世纪的历史(约主前900612年)。在其全盛时期,它的领土十分庞大:从东面的伊朗,到西面的埃及中部、安那托利亚中部、塞浦路斯。它在南面包括了阿拉伯半岛的绝大部分,北面直达现代的亚美尼亚。到了以西结的时代,它才刚从世界舞台消失不久(约二十年前),因此作为历史悠久之超级强国,一朝却烟消云散的例证,亚述最为理想。──《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三十一4「众水使它生长,深水使它长大。所栽之地有江河围流,汊出的水道延到田野诸树。」

树长得高大,主要是由于丰富的水源供应,给予滋养。深水又是「深渊」,正如创世记七章十一节的洪水一般,大渊的泉源裂开,天上的窗户敞开,就会酿成洪灾。现在只是深水,水力之大,可供应森林大树的需要。深水大渊也必指能力的浩大,可以造成混乱的灾祸,但在此处的用意是福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所栽之地有江河围流」:或作「它(深水)在那些围着栽种(香柏树)之地的江河中川流不息。」这景象的构思可能来自伊甸园或埃及尼罗河的灌溉系统。──《串珠圣经注释》

         深水使他长大:指亚述的首都尼尼微周围的底格里斯河与它的支流。正如水是使亚述繁荣发展的原动力,耶稣基督应许赐给圣徒的圣灵之泉,是使圣徒的信仰成长的根源(7:37-39) 汊出的水道延到田野诸树:亚述灿烂的文化和艺术,给周边的其他民族带来了很大影响。倘若圣徒的生命中满溢着圣灵的活水,就能为周围不信主的邻舍带去积极的影响,从而带领他们走上在耶稣基督里面得享新生命的真道(5:16) ──《圣经精读本》

         众水使它生长。可能指尼罗河,或底格里斯河,这取决于如何解释(见第3节注释)。──《SDA圣经注释

 

【结三十一5「所以它高大超过田野诸树,发旺的时候枝子繁多,因得大水之力枝条长长。」

         超过田野诸树:一般的香柏树可长到24,超过诸树木。这表明亚述的政治、军事和财富远比其他民族优越。“枝子繁多”意味着亚述领土的扩张,统治力量与权势也扩大。但是,亚述却误用了那权势,从而被巴比伦所灭。权势当用以图谋万人的和平与繁荣,因为那权势只不过是神委任给人的(13:1)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一6「空中的飞鸟都在枝子上搭窝,田野的走兽都在枝条下生子;所有大国的人民都在它荫下居住。」

这里所描述的,是大树有保护的力量(参照十七23;但四9及可四32)。这宇宙的大树给予飞鸟走兽与人民居住的地方。飞鸟可以搭窝,感到安全。走兽在树下生子养育幼儿,因为新生命可以养育,没有任何的威胁。连人都可以安然居住,不必顾虑,真正可以憩息,是一种和平的状态。──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大树犹如慈母般呵护众生,禽兽人类都能在它的荫下得安息。

          「居住」:和平安居。这里是描写历代以来不少邦国曾受埃及的庇护。──《串珠圣经注释》

         空中的飞鸟……田野的走兽:指亚述旗下的众多国王。耶稣在“芥菜种的比喻”中,作了类似的比喻(13:31,32)世人都应从基督的真葡萄枝中寻找生命的安息与安慰。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一7「树大条长,成为荣美,因为根在众水之旁。」

「众水」仍指大渊,多时作「恶的渊薮」。此处指的可能是双关语。水源丰足,树必长得繁茂。──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众水之旁」:饱受水分的滋润。──《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十一8「神园中的香柏树不能遮蔽他。松树不及它的枝子,枫树不及它的枝条, 神园中的树都没有它荣美。」

神的园原指伊甸园,内中充满了树,不是为结果供应食物,而是表明华美与繁荣(创3),在本书廿八章十三节,重点也在多树。因此神的园是指森林众多之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神园」:即伊甸园。

          「不能遮蔽它」:不能与他的宏伟匹比。──《串珠圣经注释》

         神园。这个比喻似乎源于伊甸园(见创2:8;结31:9)。先知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埃及自命不凡。“神园”在这里可能指神的子民以色列人。──《SDA圣经注释

 

【结三十一8~9先知以近乎夸张的手法强调埃及的威望,藉以刻划埃及沦亡的凄惨。──《串珠圣经注释》

         意指神使亚述比以色列更卓越。然而,倘若比较4,5节与本节,就可以知道被喻为田野之树的亚述,并不是神所栽种的。这暗示亚述虽然看似很辉煌,却因他不是神所种能够结果子的树,终将被拔出焚烧。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一89 神的园】神的园子在以西结书中是指伊甸。但它本节令人联想到的意象,却不是人类从中被驱逐出来的理想家园。美索不达米亚神明之园,与圣经之中乐园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这园子是个神明专用的美丽禁地,擅进之人自担后果。吉加墨斯与同伴恩基杜击败神明指派的树林守卫者胡瓦瓦之后,所进入的香柏树林就是如此。这些园子和当代的御园一样,是个有树木的花园,种满了美丽珍奇的树木。这描述对于圣经的伊甸亦同样适切。──《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三十一9「我使它的枝条蕃多,成为荣美,以致 神伊甸园中的树都嫉妒它。

<syncBible ref=31:9>

结三十一9  “伊甸园中的树”是指──】“伊甸园中的树”可能是指其他忌妒亚述的力量与繁荣的国家。──《灵修版圣经注释》

 

【结三十一10「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因它高大,树尖插入云中,心骄气傲,」

         法老的罪是骄傲(象撒但一样;二八6,17)。──《雷氏研读本》

         埃及的罪是骄傲。──《启导本注释》

 

【结三十一10-11这里有耶和华的反应,以传信者的形式开始,说出神必使高傲的人降卑。树的高大(4节),插入云中(3节)。这里高大,还不只在外表,更是内里的状态,心中的高傲更加可怕。这是对神那种叛逆反对的态度,神必刑罚。

神要将这骄傲者交给列国中大有威势的人。威势的人是指强人,埃及法老因他的罪恶,必被神弃绝,将他驱逐出去,失去权威,失去保障。──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因着神的祝福,亚述发展成强国。然而,他们陶醉于自己的辉煌业绩而心存骄傲,最终被神驱逐。亚述的灭亡带给我们以下教训:①骄傲是万恶之源:犹大王亚玛谢成功地征服以东之后,就心高气傲,决定攻打北以色列,反而被击败(王下14:10;代下25:19)。当国力强盛之后,乌西雅侵犯祭司长拥有的职份,最终患大麻风病而悲惨的死去。神也相同地惩戒了外邦人的骄傲。西拿基立军队曾因口出狂言亵渎了神,最后被耶和华的使者所歼灭(王下19:28,35)。推罗和西顿也曾为经济财富和荣耀而骄傲,将自己视为神,却终于遭到了灭亡。神之所以如此彻底惩戒骄傲,是因为骄傲是抵挡神和陷进堕落的网罗(16:18;23:9)<43:2,谦卑与骄傲>;②成功(荣耀)有可能带来堕落:亚述生发骄傲的心,是因为他获得了成功(16)。这是几乎人人都具有的潜在危机。当自己成功,并赢得世人喝采的时候,圣徒要更加警醒,才不至于因此跌倒。“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10:12)。列国中大有权势的人:指巴比伦王拿布波拉撒,他与玛代王Cyaxares连手,攻占并摧毁了亚述之都尼尼微。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一10~14亚述忘记了自己的成功是借着神的恩典(9),从而导致了灭亡。亚述是闪族系统的几个民族所建立的联合国(10:11-13,23)。在提革拉毗列色一世(B.C.1115-1102)在位的时候,统治了地中海一带。二个世纪之后,在亚书拉基伯二世在位的时候(B.C.884-859),他们迁都到尼尼微。并且撒缦以色五世(B.C.727-722),经过长达3年的攻击,终于毁灭了拒绝进贡的撒玛利亚(王下17:3-6)。其后的一百多年,亚述一直掌握着近东地区的霸权,后因过于频繁的远征与战争,大大削弱了国力,未能抵挡巴比伦的入侵,终被玛代和巴比伦的联军所攻陷(B.C.612)。后来,他们迁都到哈兰而勉强维持命脉,后因再次受到联军的攻击而彻底灭亡(B.C.605)。亚述几乎在近东地区称霸了500多年,亚述的灭亡告诉我们,骄傲的国家或个人将会落到何等下场。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一11「我就必将它交给列国中大有威势的人。他必定办它,我因它的罪恶,已经驱逐它。」

         “列国中大有威势的人”。尼布甲尼撒。──《雷氏研读本》

         「列国中大有威势的」:指尼布甲尼撒(参29:19)。

          「办它」:即「对付他」。

          下半节或译作「他必定按他的罪恶对付他。我将他驱逐出去」。──《串珠圣经注释》

         此人乃指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启导本注释》

         大有威势的人。就是尼布甲尼撒(见结29:19注释)。──《SDA圣经注释

<syncBible ref=31:11>

结三十一11  这人是指──】“列国中大有威势的人”可能是尼布甲尼撒(参但2:37-38)。──《灵修版圣经注释》

 

【结三十一12「外邦人,就是列邦中强暴的,将它砍断弃掉。它的枝条落在山间和一切谷中;它的枝子折断,落在地的一切河旁。地上的众民已经走去,离开它的荫下。」

巴比伦好似啄木鸟,一直啃那树枝与树干,直到将树弄断,而且枝条散落。树倒了之后,鸟兽不散,而众民必离开。埃及不再是可安居之地,比较第六节,情况完全改变。埃及的威势已经失去,众民再没有靠山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列邦中强暴的」:指巴比伦。──《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十一12 亚述灭亡】亚述帝国于主前七世纪初叶成功征服埃及,国势达到颠峰。然而主前六五二至六四八年的大规模内战,却暴露了这个庞大国家的固有弱点。经受过内战蹂躏的亚述迅速衰弱。亚述巴尼帕的统治结束(主前631627年)之后,一切经济和文献史料都在亚述国都尼尼微消失。到了主前六二六年,巴比伦的迦勒底人宣告独立。十四年之内亚述的主要城市全数被毁。王室逃亡到叙利亚的哈兰,军队一片混乱。亚述人可能在迦基米施曾经参与对抗尼布甲尼撒的战事,但他们从此销声匿迹。如此,在大规模内战之后四十年左右,亚述便已烟消云散。──《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三十一12~13描述了亚述不可避免的灭亡。B.C.620,为了对抗巴比伦,亚述与埃及,及玛代缔结同盟。却无法抵御强大的巴比伦帝国,随着首都的沦陷,亚述终于灭亡。巴比伦控制了近东地区的霸权与亚述的治理权,亚述就沦为巴比伦的殖民地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一13「空中的飞鸟都要宿在这败落的树上;田野的走兽都要卧在它的枝条下。」

 

【结三十一14「好使水旁的诸树不因高大而自尊,也不将树尖插入云中,并且那些得水滋润有势力的也不得高大自立;因为它们在世人中和下坑的人都被交与死亡,到阴府去了。

「水旁的诸树」是指君王,或世上的统治者,他们兴盛一时,却易遗忘他们也是必朽的。高大的树即使插入云霄,究竟是属地的,无法升入天上,因为他们不过是被造的,他们也只是在世人中间。──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埃及的败落可作为邻近国家的警惕,让他们领悟到人的有限,不敢再自高自大。──《串珠圣经注释》

         陈述了神审判亚述的目的和方法。目的就是使那些拥有显赫地位与荣耀的人,不可为此而自高,因为那些都是神所赐的。审判的方法就是使用巴比伦的武力。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一15「主耶和华如此说:它下阴间的那日,我便使人悲哀。我为它遮盖深渊,使江河凝结,大水停流;我也使黎巴嫩为它凄惨,田野的诸树都因它发昏。」

「阴间」有的解释「阴间」(Shoel)的字根为荒废(Shoeh)。另一种解释,认为字源出自巴比伦文(S%uara)是搭模斯(Tammuz)神在地下的居所。无论这个用词有无异教的神话,都说明生命终结之后的归宿。大渊是众水的泉源,虽使树木生长,但终久仍必使树木倒下。何况深渊与江河都必停流枯竭,恶的表像都必消没。埃及必败落,使其他的邻邦小国感到极大的失望,他们为自己的命运悲哀。──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三十一15~17“下阴间”指亚述被巴比伦军队所摧毁的日子。巴比伦围攻尼尼微的第三年,暴雨冲垮了底格里斯河的堤坝,巴比伦就利用这个机会,决定性地打击了亚述。 我为他……大水停流:并非单指洪水所带来的结果,也暗示亚述失去了以财富和军事力量夸口的骄傲。 我也使……因他发昏: 当高大的树折断后,赖其生存的小树就感到生存受到威胁,也会灭亡。也就是说,周边列国的君王为亚述(黎巴嫩的香柏树)的灭亡悲伤,而且他们也将深受其害。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一16「我将它扔到阴间,与下坑的人一同下去。那时,列国听见它坠落的响声就都震动,并且伊甸的一切树,就是黎巴嫩得水滋润最佳最美的树,都在阴府受了安慰。」

埃及好似推罗一般,必然倾倒,是地震将列国都震动而坠落(参考廿六15)。

伊甸的一切树何等荣美,但都倒下。利巴嫩多树的地方,得水分丰足的滋养,树木也特别茂盛,有些不仅是上品,也可称为最佳最美的树,也必同样倒下。世上所有执政掌权的,都将有相同的命运。──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伊甸的一切树……都在阴府受了安慰:本节与17节相关,讽刺了恶人的灭亡,即亚述的众官长和列国诸君 见到了已身在阴府的亚述王,同病相怜而彼此得安慰。恶人的灭亡会使别人感到蔑视和欢乐。但是,义人的不幸则会使人感到悲伤(4:18;5:11,14) ──《圣经精读本》

         阴间she'ol)。见第15节注释。──《SDA圣经注释

 

【结三十一16 伊甸与利巴嫩相较】这个比较将伊甸是受耶和华保护之地业的圣经主题,和香柏树林是受神明保护之地业的美索不达米亚主题,汇集为一。请参看三十一章89节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三十一16~17其它各国因埃及的陷落而“受了安慰”,但他们最后也会与他同下(预告事情将来的应验)“阴间”(希伯来文是Sheol)。──《雷氏研读本》

         其他各国因埃及倾覆而高兴,但他们的命运也将与埃及一起“同下阴间”。──《启导本注释》

 

【结三十一17「它们也与它同下阴间,到被杀的人那里。它们曾作它的膀臂,在列国中它的荫下居住。」

「它们曾作它的膀臂」似指他们曾经帮助他,成为他的助力,是因他们是埃及的附庸国。但这不是原有的精意,可能应作:他曾作他们的膀臂,成为他们的力量。他们也曾在他的荫下居住,完全仗赖着他。现在却一同沉沦。──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在列国中他的荫下居住:16节中援助亚述国的殖民地诸王,或在政治、经济上,曾受亚述帮助的国家。他们与亚述一同没落了,末后的日子,当撒但“龙”(12:4,7,9;16:13)遭到灭亡,追随它的所有邪恶势力均会被剪除(14:19;19:20;20:3) ──《圣经精读本》

       被杀的人。这里超越了比喻,描述真实的情况。

         它的膀臂。就是在征战中帮助它的人。──《SDA圣经注释

 

【结三十一18「在这样荣耀威势上,在伊甸园诸树中,谁能与你相比呢?然而你要与伊甸的诸树一同下到阴府,在未受割礼的人中,与被杀的人一同躺卧。法老和他的群众乃是如此。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在诸树之中,埃及这棵大树是最丰盛繁茂的,无可匹比。但现在的命运都一样,同样都下到阴间。

由于战争刀剑之下倒下许多被杀的人,未受割礼的人也一同躺下。未受割礼的人可能指青年人。照说青年人应在幼小的时候就受割礼,但有些至青年才受割,他们还未成年,已在阵亡的人中。──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未受割礼的人”。参看第二十八章10节的脚注。──《雷氏研读本》

         埃及人极重视割礼与葬礼,与未受割礼的人一同下阴间是一件极耻辱的事。──《串珠圣经注释》

         “未受割礼”:参二十八10注。──《启导本注释》

         就像3-7节所比喻的,本节的结论是埃及法老和百姓也会象亚述那样灭亡。 被杀的人:指当时因神的烈怒而灭亡的人,或指不认识神就死去的人。今天也有很多这样的人,就是未接待耶稣为救主的人。因为圣经宣告说因不信基督而受到了“审判”。耶稣曾警告堕落的撒狄教会“按名你是活的,其实是死的”(3:1),据此看来,没有真正遵行神话语的圣徒和教会也是本节所说“被杀的人”。 ──《圣经精读本》

 

【结三十一18 未受割礼的人】有证据显示埃及的祭司和君王都要接受某种割礼。以色列人一般鄙视未受割礼的人,埃及的王室很可能也有此感受。埃及和以色列对未受割礼的轻蔑态度,从两国都有习惯割下敌军未受割礼之阳具,就可见一斑。──《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思想问题(第31章)】

 1 从本章对这棵香柏树的描述中,你可否找出它盛壮的原因?为何神园中的树木会不及它(8)?是否神疏忽了自己园中的树木?若你看见工作能力比你差的同事,因运用手段而跨越你,以致步步高升,你有何感受?你应该做些什么?

 2 这棵香柏树为何要畏受审判?当你身处高位,受人尊重,或事业成功之时,如何才可以避免被「砍下」的命运?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