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结书第二十七章拾穗 【结二十七1】「耶和华的话又临到我说:」 【结二十七1~9】这段把推罗描述为一艘华丽的船,用“示尼珥〔黑门山〕的松树”制造(5节),用“利巴嫩的香柏树作桅杆”,又用“巴珊〔加利利东北部〕的橡树”作桨。──《雷氏研读本》 美丽的商船推罗:商船建造美仑美奂,人才济济。──《串珠圣经注释》 【结二十七1~36】本章继续发出了关于推罗的预言,前一章为推罗的灭亡而欢呼雀跃,本章则是为推罗的灭亡举哀的悲歌。他们为仇敌的灭亡悲伤,并非出于友好的怜悯,乃是为了强调他们必然灭亡。此哀歌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极力赞美推罗的荣耀和力量(1-11节),第二部分说明推罗是如何借着国际贸易而成为世界性的经济中心(12-35节),第三部分叙述了为自己的荣美陶醉的推罗竟然灭亡的事件(26-36节)。由此可知:①毁灭将骤然临到恶人,就像推罗从荣耀的顶峰突然没落一样(诗73:18,19;箴3:25);②物质万能的错误价值观,必然会使人全然毁灭。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七2】「“人子啊,要为推罗作起哀歌,」 【结二十七3】「说:你居住海口,是众民的商端口,你的交易通到许多的海岛。主耶和华如此说:推罗啊,你曾说:‘我是全然美丽的。’」 推罗被描写为一只完美的船只。她不仅是一个大贸易商埠,而且有其独特的海岛地位。她地理环境是优越的,也使她有贸易的便利,条件十分优厚,大可发展,也有财富的机会,可谓得天独厚。──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推罗: 位于西顿南部约40公里,黎巴嫩与以色列国境北部约24公里处,是港口城邑,也是腓尼基地区的贸易中心。腓尼基的领袖们是叱咤古代地中海的卓越商人,曾与所罗门有过许多交易。B.C.332,亚历山大大帝完全摧毁了推罗(26:5,14;47:10)。 我是全然美丽的: 推罗因着经济繁荣和秀丽的自然景观而自高自大。与此相同,人若不以真理的福音为美,而为“肉体的情欲和眼目的情欲夸口”(约壹2:16),就会陷入虚妄的自我陶醉,从而远离神。 ──《圣经精读本》 海口。直译是“入口”,可能指推罗的二个主要海港:该岛南部的“埃及港”和北部的“西顿港”。──《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七3 推罗作为商埠的地位】推罗有两个主要海港,北面是天然的港口,南面的则是人工建造的。到这时候推罗充任地中海世界的中间人,将货物从一个遥远的港口运到另一个,至少已有五百年之久。──《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七4】「你的境界在海中,造你的使你全然美丽。」 这是创造主使她全然美丽(可参阅十六14及廿八12)。动词「完全」即「全然」,是以西结的用词,在廿七章四、十一节。──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二十七5】「他们用示尼珥的松树作你的一切板,用黎巴嫩的香柏树作桅杆,」 「示尼珥」是亚扪人称黑门山的地名(参阅申三9)。那里的松树作板十分坚硬,这是作祭坛用的(出廿七8),为圣所用的木料(出廿四12及王上七36)。 「桅杆」在以赛亚书三十章十七节是旗杆,在卅三章廿三节的桅杆为支持蓬布。船有桅杆必是有最好的设备,是一艘相当庞大的船只。──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示尼珥」:即黑门山(参申3:9)。 「利巴嫩」:盛产香柏树。──《串珠圣经注释》 板。船边的厚板。 示尼珥。就是亚摩利语,乌加列语和古阿卡德语中的黑门山(见申3:9)。 利巴嫩的香柏树。这种树的价值无疑在于它的高大,坚固和耐久。──《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七5 示尼珥的松树】这种树大概是桧木或东方圆柏。按照申命记三9,示尼珥是黑门山的亚摩利名称。黑门山位于前利巴嫩山脉南部,贝卡谷的东面。亚述人称之为萨尼鲁(Saniru)。──《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七5~6】示尼珥: 指黑门山(申3:9)。 巴珊: 是位于约但东部亚嫩谷北部的高原地带,亦被称为利乏音地(创14:5;申3:13)。 基提: 指居比路岛。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七5~7 造船的材料】本段所列的是东地中海最上等的造船材料。埃及人喜用松木和枞木制造桅杆和帆桁。腓尼基的双桨艇(这种船每边各有两列划桨手)两边排列的硬木船桨,是以最耐用的木材制成的。供镶嵌的象牙来自塞浦路斯岛的基提翁。色彩缤粉的埃及细麻布是这地区最热门的布料。凉棚所用的是最昂贵的染料。──《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七5~11】本文将推罗岛形容为一艘浮在水面上的富丽堂皇的大船。当时,推罗从国外进口优质材料建造了一些宏伟的建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拥有很多才华横溢的专业人士。他们极其富强,甚至可以为了国防雇用外国军队来维持治安。这种外在的富足使他们骄傲,促使他们轻看和藐视神的子民。不以神为本的成功,如同“落在路边的种子”(太13:4)和“盖在沙土上的房子”(太7:26),遇到风吹、日晒、雨淋就会立刻倒塌。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七6】「用巴珊的橡树作你的桨,用象牙镶嵌基提海岛的黄杨木为坐板(“坐板”或作“舱板”)。 」 巴珊林木十分充裕(赛二13;亚十一2),橡树尤其坚硬,所以桨心十分有力。「基根海岛」照创世记十章四节是雅弗的后裔,应为居比路岛的来源,先为腓尼基所控制,以后可与希腊与罗马的地名有关(参阅玛可比壹书一1,八5及但十一30)。那种黄杨木来做船上的甲板。这甲板与会幕的竖板相仿,长十肘,宽一肘半,拼凑在一起,必很坚实(出廿六16)。──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巴珊。是加利利海东面肥沃的高地(见书12:4注释),因橡树林和牛羊而著称(见诗22:12)。 黄杨木。直译是“亚书利的女儿”,在上下文中含义模糊。与前面结合起来可能指“柏树”或“松树”。 坐板(或作:舱板)。“qeresh”。通常词义是“厚板”(出26:15等),这里可能指船首。英RSV版里把qeresh译为“甲板”。 基提。特指塞普路斯,也可泛指地中海的岛屿和沿海地区(见但11:30注释)。──《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七6~7】「巴珊」:位于约但河以东。 「基提海岛」及「以利沙岛」:都是居比路岛(徒4:36)的别称(即今塞浦路斯)。──《串珠圣经注释》 【结二十七7】「你的篷帆是用埃及绣花细麻布作的,可以作你的大旗;你的凉棚是用以利沙岛的蓝色、紫色布作的。」 「细麻布」是埃及的特产,埃及人穿白麻布衣服表示他的高贵。所以这麻布再绣以花样,作为蓬帆,不仅讲究,而且鲜明美丽,可作旗帜,以资识别。 「以利沙岛岛」名为阿里沙(Alashia),实则仍为居比路岛。推罗以紫色布驰名,蓝色与紫色都为名贵的,是十分高贵的。凉棚大概是为船舱的上盖,十分讲究,不亚于埃及船。推罗在地中海是名贵的,她的权力大,也为邻邦所敬仰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以利沙岛”。大概是塞浦路斯岛。──《雷氏研读本》 “以利沙岛”:塞浦路斯岛古名;新约称之为居比路。──《启导本注释》 以利沙: 据推测可能是指西西里或居比路岛的一部分。 ──《圣经精读本》 以利沙岛。或,“以利沙海岸”(英RSV版;见结26:15注释)。以利沙是雅完的儿子(创10:4;代上1:7)。有人认为以利沙岛就是塞普路斯,也有人认为是西西里和萨丁尼亚。 你的凉棚。可能指船篷,在甲板上方遮挡烈日的。──《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七7 以利沙岛】以利沙岛的位置不明。以利沙是雅完的儿子(创十4)。某个出产染料的推罗殖民地以此为名。以利沙大概就是亚马拿泥版之中,一般被认为是塞浦路斯岛的阿拉希亚(Alashiya)。亚马拿泥版有七块提到阿拉希亚的王,这王于主前十三世纪时几度写信给埃及的君王。──《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七8】「西顿和亚发的居民作你荡桨的。推罗啊,你中间的智慧人作掌舵的。」 推罗是豪华的船,有能干的水手在船上工作。西顿是腓尼基的通称,在廿八章廿一节再有说明。西顿如果与推罗有别,就是居于推罗与伯禄(Beirut),是现在的S]aida{。亚发也是岛国。为现在的Rua{d,在叙利亚三城(Tripolis)以北六十四公里,曾被尼布甲尼撒击败,王被掳至巴比伦。 他们的居民供推罗雇用。「居民」在七十士译本作「贵族」,可见推罗当时的权力。「智慧人」或作「你们的技术人员」,也有重要的责任。──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推罗以北二十英里(32公里)的“西顿”和“亚发”(的黎玻里以北的海岛城市)提供划手(“荡桨的”);“推罗”提供“掌舵的”。──《雷氏研读本》 「智慧人」、「聪明人」:指航海的技术人员。 「西顿」:参28:20-23注。 「亚发」:位于推罗以北约一百六十公里(一百英里)的一座岛城,居民以航海驰名。 「推罗啊,你中间的智慧人」:有学者译作「洗玛利的技术人员在你们当中」;洗玛利位于亚发以南不远(参创10:18)。──《串珠圣经注释》 “亚发”:西顿以北地中海上的腓尼基人的岛城。──《启导本注释》 智慧人作掌舵的: 就像船长是船的指挥一样,推罗统治阶层均是有学识、有实力的人。 亚发: 指西顿北部的岛。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七8 西顿和亚发】西顿和亚发是位于推罗北面,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城市。亚发在推罗北面约一百一十哩,西顿则大约是在二十五哩外。当时这两个城市似乎受推罗统治。亚马拿书简和亚述年表,都经常提到过这两城市。──《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七9】「迦巴勒的老者和聪明人都在你中间作补缝的,一切泛海的船只和水手都在你中间经营交易的事。」 「迦巴勒」是在比波罗(Byblos)的海口商埠,他们很早就参予埃及的航海工作。他们的老者与聪明人也是贵族身分的,竟在推罗作粗工。航海人员都有贸易的工作,为推罗增加财富,充实民生,可见推罗在当时商业方面甚为发达。──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迦巴勒”。古代的比布罗斯,今天贝鲁特以北。这些船上甚至有维修的人员!──《雷氏研读本》 「迦巴勒」:位于推罗以北约九十六公里(六十英里)。 「老者」:指老练经验丰富的技工。 「补缝」:指修补船板间的缝隙。──《串珠圣经注释》 “迦巴勒”:腓尼基的大城,在今黎巴嫩贝鲁特以北,又名比布罗斯(Byblos),以出产纸草闻名。圣经的英文名“Bible”,就是源于“Byblos”一字。──《启导本注释》 迦巴勒: 是腓尼基的港口,作补缝的: 这些人因经验丰富,又老练明智而被雇用为国家的技术人员。他们都是腓尼基的居民。推罗人作船长的事实,表明推罗领导着所有地区。 ──《圣经精读本》 作你荡桨的。现在描述船员。推罗的水手来自二座城市。西顿位于腓尼基海岸,在推罗以北37.3公里处。亚发就是希腊的阿拉督斯(Aradus]),系西顿以北约161公里靠岸的一个石岛。 推罗啊。英RSV版为“洗末的(Zemer)”,稍微改动了原文,依据上下文,并参照创10:18。洗末是阿尔瓦德南面的一座腓尼基城市。迦巴勒是古代的比布罗斯(Byblos),现为杰贝尔(Jebeil),位于西顿以北66.4公里处阿多尼斯河附近的高地上。其遗址仍处在腓尼基的废墟中。──《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七9 迦巴勒】迦巴勒(即比布罗斯)和西顿、亚发一样,是推罗以北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城市,距离推罗约六十哩。这城大概也是受南面的邻居所统治。主前第三千年纪时,比布罗斯是埃及的贸易伙伴。在亚马拿文献和亚述年表中,这城市有十分显著的地位。──《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七10】「波斯人、路德人、弗人在你军营中作战士,他们在你中间悬挂盾牌和头盔,彰显你的尊荣。」 这里再描述推罗的荣华,不仅有西顿亚发与迦巴勒的贵族为船员,而且有其他邻邦人作他们的战士。 「路德人」是小亚西亚西部的吕底亚人,弗人应为利彼亚人(Libyan),是根据七十士译本。利彼亚人早期在埃及为佣兵。──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波斯”。今天的伊朗。“路德”(或吕底亚)。小亚细亚西岸。“弗”。利比亚。──《雷氏研读本》 「路德人」:西小亚细工人。 「弗人」:来自红海的西岸。──《串珠圣经注释》 “路德”:在今小亚细亚西面(参耶四十六9)。“弗”:在今非洲北岸的利比亚。──《启导本注释》 波斯人。推罗主要依靠雇佣兵。 路德人。就是路低人(见创10:13注释)。 弗。许多埃及学家认为弗就是埃及的蓬特,位于非洲靠近红海边界的地区。亚述学家则认为弗是利比亚的一部分。──《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七10 波斯、路德(Lydia)、弗】以西结列数波斯、路德、弗,就是描述已知世界最偏远地区的居民。波斯是在伊朗西部,路德则在土耳其中部。弗人一语则可能是指埃及以西的吕彼亚人。──《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七10~11】本节列出了推罗所召来的佣兵。“路德人”指小亚西的路低人(创10:13),“弗人”指吕比亚东部含的后代(创10:6;代上1:8)。推罗之所以雇用外国军队,是因为虽然经济繁荣,军事力量却相对薄弱。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七10~25】这段描述从多国而来的许多货物都运载在推罗的船上。──《雷氏研读本》 贸易四通八达,商品琳琅满目:原先象征推罗的「商船」现在直接描写推罗成功的贸易事业。──《串珠圣经注释》 【结二十七11】「亚发人和你的军队都在你四围的墙上,你的望楼也有勇士,他们悬挂盾牌,成全你的美丽。」 「军队」一词(Helech),有认为小亚西亚之西西拉(Celicia),原名为 Hilakku。「四围」一词在七十士译本是省略的。「勇士」有人也认为是地名,是主前第八世纪小亚西亚好战之部落(Gamad作 Gomer)。──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亚发”。参看第8节。──《雷氏研读本》 「你的军队」:原文是地名,即基利家(参徒15:23)。 「勇士」:亦可能是地名。──《串珠圣经注释》 勇士。英KJV版为“迦玛提姆人”。这个名词只出现在这里。迦玛提姆人可能是库米提(Kumidi )的居民。这是亚马拿信函中提到的一座腓尼基城市。迦玛(Gamad)可能是叙利亚北部的一个腓尼基城邦。 悬挂盾牌。参歌4:4。──《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七11 亚发、你的军队、勇士】第8节已经讨论过亚发城。赫勒克(Helech;这是 NIV 的译法;希伯来原文以及和合本皆作「你的军队」)一名,在旧约的其他地方并没有用作地名的左证。但亚述年表则显示这地即是希拉库(Hilakku;即土耳其南部的基利家)。加玛德(Gammad;这是 NIV 的译法;和合本:「勇士」)的地点不明,但可能是亚马拿泥版中的库米迪(Qumidi),其位置大概是地中海岸的推罗北面。──《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七12】「他施人因你多有各类的财物,就作你的客商,拿银、铁、锡、铅兑换你的货物。」 他施出产矿物,甚为驰名,故有矿产可与他施交换货物。耶利米书十章九节:「有银子打成片,是从他施带来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他施”。西班牙南岸。参看约拿书一章3节的脚注。──《雷氏研读本》 「他施」:位于地中海极西,南西班牙一带。──《串珠圣经注释》 “他施”:西班牙南面一个港口。──《启导本注释》 他施: 位于西端的贸易港口,属于西班牙。 ──《圣经精读本》 他施。据认为是希腊的塔特苏斯(Tartessus),为西班牙南岸的腓尼基人殖民地。 货物('izbonim)。“商品”。──《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七12 他施】他施的主要工业是五金。亚述王以撒哈顿的年表提到塞浦路斯等岛屿有一个称为他西西(Tarsisi)的地方。此外古典文献中又提到一个位于西班牙西部的腓尼基殖民地,他特苏斯(Tartessus)。──《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七12~25】本文详细列出了与推罗有商业往来的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和那些国家的商品目录。推罗进口贸易对象有巴勒斯坦最西部的他施,希腊及小亚西亚东部的以东、大马士、亚拉伯,米所波大米等国。本文如此详细记载推罗的贸易对象国及其交易品,是为了更加有力地证实当年推罗的繁荣与辉煌。这就清楚地证明,当年的推罗是以地中海为舞台的海、陆贸易中心地。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七13】「雅完人、土巴人、米设人都与你交易;他们用人口和铜器兑换你的货物。」 雅完在创世记十章二节(代上一5)原为雅弗他的后裔,在十章四节(代上一7)他为以利沙他施之父。雅完为希腊,这名字是希伯来文,因为旧约以「雅完」作为希腊之统称(Ianians 亚甲文为 Jamanu, Ja{wanu)。另两个地名:土巴与米设,原也是雅弗他之后裔的名字,土巴移民在西西里,而米设在弗吕家。──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雅完”。希腊。“土巴”和“米设”。同位于小亚细亚。──《雷氏研读本》 「雅完」:是小亚细亚西部的希腊城邦, 「土巴」、「米设」则是小亚细亚东部的古国。──《串珠圣经注释》 “雅完”:在今希腊。“土巴、米设”:都在今小亚细亚(三十二26;三十八2~3)。──《启导本注释》 雅完: 在希腊地区。 土巴和米设: 是居住在黑海和斯比海中间的高山民族。 ──《圣经精读本》 雅完人。见创10:2注释。 土巴人。古代Tibarenians 人,即亚述楔形文献中所提到的Tabalaeans 人(见创10:2注释)。 米设人。古代Moshians(Moschoi)人,即亚述碑文中的Mushku 人(见创10:2注释)。──《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七13 雅完、土巴、米设】雅完(爱奥尼亚)是圣经对希腊世界的统称。土巴(塔巴卢〔Taballu〕)是亚述对安那托利亚中部一个王国的称呼。米设(穆什库)和土巴一样,在亚述年表中也被形容为安那托利亚中部的王国。这两个国家和亚述的关系都不好。──《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七14】「陀迦玛族用马和战马并骡子,兑换你的货物。」 照创世记十章三节(代上一6),陀迦玛为雅完的兄弟,是歌篾的儿子。──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陀迦玛族”。土耳其东部。──《雷氏研读本》 「陀迦玛」:大概即亚美尼亚。──《串珠圣经注释》 “陀迦玛”:在今小亚细亚。──《启导本注释》 陀迦玛: 以饲养马著名的亚美尼亚。 ──《圣经精读本》 陀迦玛族。就是北方的亚美尼亚人。一面是雅弗的后裔(见创10:3注释)。他们自称为“陀迦(Torgom )之家”。自古就经营马和驴,住在高加索南边的崇山峻岭中。──《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七14 陀迦玛族】「陀迦玛族」(新国际本:「伯陀迦玛」),最有可能是安那托利亚中部王国坎玛努(Kammanu)的首都。赫人史料称之为特迦拉玛拉(Tegaramara),亚述史料则作提珥迦林穆(Til-Garimmu)。──《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七15】「底但人与你交易;许多海岛作你的码头,他们拿象牙、乌木与你兑换(“兑换”或作“进贡”)。 」 底但在七十士译本为罗得岛,是爱琴海一个大岛,为贸易的中心,尤其是来自东方的贸易。根据创世记十章四节,与以利沙他施等同列为雅完之后裔。根据叙利亚与巴勒士坦的考古发现,许多古物在该地发掘。象牙乌木运到推罗,不是原料,已是成品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底但”。亚拉伯。──《雷氏研读本》 「底但」:古译本作「罗底」(参徒21:1),是小亚细亚南面的海岛,于腓利基港口与欧洲贸易的主要航线上。──《串珠圣经注释》 “底但”:希腊文《七十士译本》作“罗底“,为欧洲爱琴海一大岛,是东西航道上一个商业中心。──《启导本注释》 底但人: 他们是贸易中间商,属于古实人(创10:7)。圣经称这些人为亚拉伯人。他们通过波斯湾海路和商队的陆路进行贸易,给推罗提供象牙和黑檀木。 ──《圣经精读本》 底但人。是以东南面的一个阿拉伯部落(见创10:7;结25:13注释)。──《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七15 底但】新国际本作「罗德斯岛」(Rhodes),但这读法按旧约最早的抄本是有问题的(和合本照希伯来原文作「底但」)。又有人认为这字当读作达努纳(Danuna)。按照亚马拿书函,这是推罗以北的一个地区。──《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七16】「亚兰人因你的工作很多,就作你的客商;他们用绿宝石、紫色布绣货、细麻布、珊瑚、红宝石兑换你的货物。」 「亚兰人」为以东人。在居比路出蓝色的宝石、紫色布是以东的特产绣货大概是埃及出的,可见这些来自不同的出产,都在推罗找到巿场,可见在此处贸易的重要。──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亚兰」:有古卷作「以东」。──《串珠圣经注释》 “亚兰“:今叙利亚。──《启导本注释》 亚兰人。一些希伯来语手稿,亚居拉译本和亚兰语圣经均为“以东人”(见结16:57注释)。亚兰人后来称为“大马士革人”(结27:18)。 绿宝石(nophek)。可能是绿松石。圣经所提到的许多宝石很难确定。随着应用化学的发展,尤其是结晶学的发展,现在可以通过分析考古所发现的样品,来辨认一些古代的宝石。古人往往把颜色相同的不同的宝石划归为一类,尽管其化学成分不同。 红宝石(kadkod)。或红色的碧玉。──《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七17】「犹大和以色列地的人都与你交易;他们用米匿的麦子、饼、蜜、油、乳香兑换你的货物。」 这是指以色列全地,并未着重南北二地的地理或政治环境。「米匿」是在约旦河东(士十一33),但约西弗认为这是在亚扪人的境界。米匿可能不是地名,而是指船只(参阅王上廿二49),那么这是他施的船只,航行在红海。 「蜜」可能指葡萄酿成的,「饼」也可能指葡萄饼,「乳香」出自基列(创卅七25,四十三11及耶八22,四十六11)。这些特产都来推罗交换。──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米匿。一座亚扪人的城市,据认为在希实本附近(士11:33)。 饼。该词只在这里出现。如果是一个专有名词,其含义现已失传。塔古姆和七十士译本译为“油膏”;在武加大译本为“香油”。相似的古阿卡德语词pannigu,意为一盘面粉或面团。英RSV版把希伯来原文的pannag改为paggag ,译成“早熟的无花果树”。──《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七17 米匿】米匿位于外约但,是亚扪的一区,曾在士师记十一33提及。按照主后四世纪的教会史家优西比乌的考证,这是希实本东面四哩的城镇玛匿(Maanith)。──《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七18】「大马士革人因你的工作很多,又因你多有各类的财物,就拿黑本酒和白羊毛与你交易。」 大马色当然指叙利亚。波斯种葡萄酿酒的地方称为黑本(h]elbun),距大马色之北约十八公里。创世记十四章十五节的何把(Helbon),音极为相似,有人甚至认为那是在也门(Yeman)。14这些只是猜测,甚难证实。白羊毛的「白」可能为Sahar,为大马色之西北地区。──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黑本」:在大马色的西北,盛产葡萄酒。──《串珠圣经注释》 “黑本“:今叙利亚大马士革西北一个地方。以酿酒著名。──《启导本注释》 说明了推罗和叙利亚(大马色)之间的交易。 黑本: 是以盛产葡萄而闻名的亚兰城邑,位于大马色北部21公里处。 ──《圣经精读本》 大马士革。一个重要的叙利亚人王国以前的首都。 黑本酒。在尼布甲尼撒的铭文中有提到。现在的哈本(Halbûn )位于大马士革色以西约20.8公里处。该地区目前依然种植葡萄。──《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七18 黑本酒、白羊毛】黑本按考证是亚述的希珥比努(Hilbinu),即现代的黑珥本(Helbun),位于大马色北面十哩。札哈尔(Zahar 或 Sahar;这是 NIV 的译法;和合本作「白」羊毛)大概是大马色西北面的萨拉(es-Sahra)旷野。──《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七19】「威但人和雅完人拿纺成的线、亮铁、桂皮、菖蒲兑换你的货物。」 威但即为但,但与雅完却为两个地名,故更改为「乌萨的酒」。乌萨(Uzal)在创世记十章廿七节为约坦的家族。可能在也门的地区,盛产铁矿。桂皮菖蒲可能是亚非出产,运到推罗转口。──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雅完人,拿纺成的线,亮铁 ...... 」:原文或作「从乌萨来的雅完(即希腊)人拿亮铁 ...... 」。 乌萨是地名(参创10:27; 代上1:21),即现今也门的首都。──《串珠圣经注释》 “威但“:在以东地(参二十五13注)。──《启导本注释》 威但: 可能是亚拉伯的某一地区,似乎有希腊人居住在此地。为了获得药材与香料,他们给推罗提供桂皮和菖蒲。 ──《圣经精读本》 威但。提到这个微不足道的小镇,似乎没有令人满意的解释。七十士译本没有这个地名,所以英RSV版也省略了。 雅完(yawan)。或yayin,意为“酒”(见七十士译本和英RSV版)。 拿(me'uzzal)。改动元音,可译为“来自乌萨(Uzal)”。它位于阿拉伯。具体地点不明(见创10:27)。 桂皮、菖蒲。是祭司圣油的组分(出30:23,24)。──《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七19 雅完人拿纺成的线】新国际本「乌札珥(Uzal)来的希腊人」,和合本作「雅完人拿纺成的线」。乌札珥大概就是位于安那托利亚,基利家山麓丘陵地区的伊札拉(Izalla)。雅完人(爱奥尼亚人)与这城镇可能有邦交,但这一点并无左证。──《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七19 桂皮、菖蒲】大马色城所售卖的货品包括「基杜」(qiddu,大概就是桂皮)是原产自东亚的昂贵香料。菖蒲是一种香草,可以用来制造膏油、化妆品、调味料、医药。这种菖蒲大概来自印度。──《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七20】「底但人用高贵的毯子、鞍、屉与你交易。」 底但: 与15节中的底但不同的城邑,但也位于亚拉伯地区。这城邑的人以马鞍上的布与推罗交易。 ──《圣经精读本》 高贵的毯子。指鞍褥。──《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七20 底但】底但是阿拉伯半岛中部的绿洲,推罗的独特鞍辔来自此地。按考证此地是现代的乌拉,位于也门通往巴勒斯坦的乳香商道之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七21】「阿拉伯人和基达的一切首领都作你的客商,用羊羔、公绵羊、公山羊与你交易。」 亚拉伯与基达都是在旷野的畜牧人,在东部是半游牧民族(参赛四十二11,六十7以及耶四十九28起)。他们大多将羊毛运至大马色,那里是他们的贸易中心。由大马色再运转至推罗,分发到各处。所以推罗仍是他们贸易上十分重要的地方。──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基达」:位于亚拉伯的北部。──《串珠圣经注释》 “基达“:在亚拉伯。──《启导本注释》 基达: 以实玛利的后裔,是居住在亚拉伯和巴比伦之间沙漠地带的游牧民(创25:13),用家畜与推罗交易。 ──《圣经精读本》 阿拉伯。这里用于狭义,和圣经别处一样(代下9:14;赛21:13;耶25:24),指游牧部落所占据的北方荒凉地带。 基达。一个游牧部落,是以实玛利的后裔(创25:13;参赛60:7)。──《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七22】「示巴和拉玛的商人与你交易,他们用各类上好的香料、各类的宝石,和黄金兑换你的货物。」 “示巴和拉玛”。同位于亚拉伯。──《雷氏研读本》 「示巴」、「拉玛」:位于亚拉伯南部。──《串珠圣经注释》 “示巴“:在沙地亚拉伯南的也门。“拉玛”:也在南亚拉伯。──《启导本注释》 示巴和拉玛: 是拥有古实血统的亚拉伯人,居住在亚拉伯东南部的波斯湾(创10:7)。 ──《圣经精读本》 示巴。含的儿子古实的后裔(见创10:7)。他们的领土在阿拉伯西南部,包括也门,是属于拜访过所罗门的示巴女王的国土,当时就以香料和黄金著称(王上10:1,2,10;诗72:10,15;赛60:6;耶6:20;见创10:7注释)。 拉玛。据认为是阿拉伯南部的一个部落(见创10:7注释)。──《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七22 示巴和拉玛】有关示巴的讨论,可参看:以赛亚书六十6的注释。在旧约圣经之中,拉玛(ra'ma;不是便雅悯地的拉玛〔rama〕)只与示巴一同出现。这地可能是阿拉伯半岛中部纳吉兰(Najran)地区的城市「尔格姆特」(Rgmt;这个古名的元音无法确定)。──《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七23】「哈兰人、干尼人、伊甸人、示巴的商人,和亚述人、基抹人与你交易。」 哈兰(创十一31起,十二5,廿七43),是贸易的通衢,正如其涵意为「路」(亚甲文 h]arranu{)。干尼在北叙利亚,阿摩司书六章二节及以赛亚书十章九节中,名为迦勒挪,是亚述省分 Kullani
的省会。伊甸与哈兰常一起提及(王下十九12;赛卅七12)。基抹人应为玛代人,因为拉丁文译本作「玛代」,可能较为正确。──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这些城市都在米所波大米。──《雷氏研读本》 「干尼」:地点不详。 「伊甸」:在哈兰南方:──《串珠圣经注释》 “哈兰”:今幼发拉底河上游一个古时重要商业大城。“干尼”:也在米所波大米一带。“伊甸”:在哈兰以南。──《启导本注释》 哈兰: 位于米所波大米西北部,连接迦南和米所波大米大的商道,是重要的商业城市。干尼: 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商业城市。 伊甸: 并不是推罗的城而是米所波大米的城邑(王下19:12;赛37:12),似乎位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三角地带。 亚述: 并非指亚述全局,而是指其商业中心基抹: 似乎是位于幼发拉底河流域,而与亚述交易的推罗城邑。 ──《圣经精读本》 哈兰。先知从阿拉伯转到美索不达米亚。亚伯拉罕曾住在哈兰。它位于美索不达米亚西北,巴利赫河边,两条商路的十字路口(创12:4)。 干尼。位置不明,可能在哈兰附近。 伊甸。位于哈兰以南幼发拉底河沿岸(见王下19:12;赛37:12)。 示巴。就是第22节的示巴。放在这里也许位置不妥。七十士译本中没有示巴。 亚述。由于在本节与其他城市并列,有些学者认为它就是现在的谢夸特堡(Qal`ât Sherqât),位于底格里斯河西岸,在尼尼微以南约50英里。 基抹。位置不明。可能离亚述不远。──《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七23 哈兰、干尼、伊甸、示巴、亚述、基抹】这些地区全部都位于推罗的东北面。哈兰位于上美索不达米亚的巴利克河畔。干尼大概是亚述的坎努(Kannu),位置不明。伊甸是叙利亚巴利克河以西的亚兰邦国比特阿迪尼。亚述是亚述帝国的旧都,也是亚述国主神的名字。其他文献并没有基抹的资料。──《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七24】「这些商人以美好的货物包在绣花蓝色包袱内,又有华丽的衣服装在香柏木的箱子里,用绳捆着与你交易。」 从这北叙利亚有绣花的衣料及华丽的衣服,这些衣服是指外衣,参阅廿三章十二节。用绳捆着,固然指包装得着实,容易装运。但照亚兰文译本,译作地毯,绳织结完美坚固,可能更加正确。──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蓝色包袱: 希伯来语中指斗蓬或肥大的衣服。本节暗示推罗是交易世界珍品的城市。 ──《圣经精读本》 美好的货物(maklulim)。可能指“华丽的衣服”。 香柏木的。或“牢固的”(英RSV版)。──《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七24 货品】本节所列的货品十分罕见珍奇,并且很多都是全本圣经只在此出现一次的字眼(希腊语称为 hapax legomena,意思是「只说一次」)。亚喀得语的同源字对于解释其含义多少有点帮助。「美好的衣物」(NIV;和合本:「美好的货物」)是某种特制的衣物。此外,还有昂贵的紫蓝色和绣花的外袍(NIV;和合本:「绣花蓝色包袱」),最后是外衣或披肩、毛衣以及彩色衣服。──《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七25】「他施的船只接连成帮为你运货,你便在海中丰富极其荣华。」 本节为桥梁,使经文再转回哀歌。现在再回到船只。推罗本身装满了货物,再在海中航行搬运。他施的船只只是描述大船(参阅12节),下半节,描写船中货物众多,负荷极大,以后终究因风浪而船破,一切荣华就都消失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他施的船只」:可能是指运载精炼金属的船只。(参王上10:22) 「丰富极其荣华」:或作「载满沉重的货物」。──《串珠圣经注释》 “他施”:看12节注。“他施的船只”可指远航的大船(比较二十七12)。──《启导本注释》 【结二十七25 他施的船只】第12节虽然指明他施是某个地区(西班牙),「他施的船只」一语似乎暗示腓尼基的起源类似以赛亚书二十三1~18的描述。换言之,所指的是开往他施的船只。──《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七26】「荡桨的已经把你荡到大水之处,东风在海中将你打破。」 「大水」原意是众水。虽然有人解释为神话的「深渊」(Cosmic primeval ocean),但不必作此解,因为原意指深海之中,当巨风来到已无法逃避了。 「东风」是一种炙热的干风,来自沙漠(Hamsin)就是耶利米书所说的热风(四11,十三24),使生物枯萎死亡(参阅伯一19)。这种热风暴对海上的行舟,也是极大的威胁。这东风可象征巴比伦王,虽然巴比伦常形容从北方来的暴力(廿六7)。──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东风」:东来的风大都是可畏的,具毁坏性的。(参出14:21; 诗48:7; 耶18:7)──《串珠圣经注释》 荡到大水之处: 比喻推罗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地位已达到顶峰。东风: 5月和10月刮的龙卷风,象征将要毁灭推罗的巴比伦国家(17:10)。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七26~36】这段描述推罗的“沉”船致使航海的人感到震惊。──《雷氏研读本》 本文与5-25节所讲述推罗的富丽堂皇形成鲜明地对比,叙述了推罗的骤然没落,及周边国家的悲痛。这事件教训我们:①人类的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无法阻挡神的审判;②倘若富足的国家或个人离开了神,其最后的结局比不富足的国家或个人更悲惨(36节)。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七27】「你的资财、物件、货物、水手、掌舵的、补缝的、经营交易的,并你中间的战士和人民,在你破坏的日子必都沉在海中。」 先是物质方面,有赀财、对象与货物。然后是人力方面有六种,在物质方面的加倍,包括水手、商人、战士、众人,如果补缝的是妇女,那么可说包括所有的人。──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沉在海中: 推罗所依赖的经济力量,无法拯救他们,就像埃及军队曾因无视神的警告,笃信自己的军事力量而在追赶以色列的途中,葬身于红海(出14:23-31)。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七28】「你掌舵的呼号之声一发,郊野都必震动。」 「郊野」:原意不详,可能是指邻近的海岸地区,在那里可听见水手的呼救。──《串珠圣经注释》 郊野震动: 以文学的语言描述推罗将会面对极其悲惨的灭亡。郊野指推罗全地。这表明推罗的灭亡会使周边国家也恐怖战兢。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七29】「凡荡桨的和水手,并一切泛海掌舵的,都必下船登岸。」 上节似指那些淹没海中将死之船员的呼声,但本节是指那些生还的人。他们虽然逃生,幸免海难的,但并无庆贺的心,相反地在悲痛中下船登岸。也许船破以后,他们无法再从船上下来。船既破损,他们必弃船自行逃生。他们纵能上岸,却疲乏伤损,而且十分沮丧,失望非常。──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凡荡浆的 ...... 登岸」:不是指沉没的海员,而是指目击这事件的海员都会为之震惊,不愿再从事航海事业。──《串珠圣经注释》 【结二十七29~36】当曾经富极一时的经济城市推罗没落的时候,所有与之建立关系的人,都弃船而去,以悲伤哀痛的心为之举哀。现代人认为物质就是幸福的保障,本文却警告现代人物质万能主义只能带来堕落和毁灭。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七30】「他们必为你放声痛哭,把尘土撒在头上,在灰中打滚。」 【结二十七30~31】普遍哀恸的仪式。──《串珠圣经注释》 为推罗之亡而哀悼,这是当人去世时,为了表达心中的悲伤所行的行为(7:18;26:16)。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七31】「又为你使头上光秃,用麻布束腰,号啕痛哭,苦苦悲哀。」 【结二十七32】「他们哀号的时候,为你作起哀歌哀哭,说:‘有何城如推罗?有何城如她在海中成为寂寞的呢?’」 「成为寂寞」:指被毁灭,化为乌有。 ──《串珠圣经注释》 有何城如他在海中成为寂寞的呢: 用反问句强调推罗因神的震怒所遭到的灭亡,这与昔日的富丽堂皇形成极大的反差。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七33】「你由海上运出货物,就使许多国民充足;你以许多资财、货物使地上的君王丰富。」 这样丰足的供应,使各地继续定货,各地的物质享受,也仰仗推罗的供给。这些都在灾难之前,一片升平的气象,只是好景不常。──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二十七34】「你在深水中被海浪打破的时候,你的货物和你中间的一切人民,就都沉下去了。」 【结二十七35】「海岛的居民为你惊奇,他们的君王都甚恐慌,面带愁容。」 「愁容」原意为雷轰,暴风雨即将来到。撒母耳记上一章六节作「激动生气」。这也作「卑下」或失望与沮丧。他们真正感到无限的畏惧。──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都甚恐慌,面带愁容: 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和国家目睹推罗的没落之后,作出如此反应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四点:①因强大的推罗突然遭到灭亡而感到困惑;②担心自己也会如推罗被神毁灭 ;③因失去经济,政治上的伙伴而感到悲哀;④畏惧神借着审判推罗而彰显出来的主权。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七36】「各国民中的客商都向你发咝声。你令人惊恐,不再存留于世,直到永远。”」 「𨯩声」:惊恐声。 ──《串珠圣经注释》 各国民中的客商都 向你……发咝声: 对与推罗进行交易的国家而言,推罗的灭亡无疑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但是,对与推罗争竟的国家而言推罗的灭亡则是喜讯。推罗曾经讥诮过耶路撒冷的灭亡,如今却重蹈了耶路撒冷的覆辙。对他人的嘲笑与藐视必然会落到自己身上。 不再存留于世: 表面上指推罗将永远灭亡,其属灵涵义则是宣告恶人(或撒但)将永远灭亡。恶人看似会永远亨通、繁荣,但他的成功只是昙花一现,最终必将灭亡(诗37:16,35,36)。 ──《圣经精读本》 【思想问题(第24-27章)】 1 只有神才能够洁净罪人,但这是否表示人完全是被动的呢?参24:13。我们在自己蒙神洁净的过程上应扮演什么的角色? 2 神禁止先知为爱妻举丧、哭泣(24:12-24),这是否有不近人情之嫌?参路12:48。 3 在25章中,有一句话重复了很多次,是那一句?(见7, 11, 17)。这句话与神审判这些国家的理由有什么关系?对一班被掳在巴比伦的以色列人,这句话又有什么意义?参24:24。 4 当我们见其他基督徒软弱倒退,受到神管教时,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看等待他们?是幸灾乐祸,还是惋惜哀叹,为他们祈祷? 5 昔日富庶繁荣的推罗城(27)竟逃不过灭亡的厄运。同样,历史上无数辉煌的古邦、帝国也已湮灭或衰落。今天,你向往的是世间的繁华,还是神永恒的国度? ──《串珠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