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结书第二十五章拾穗 【结二十五1】「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结二十五1 主前六世纪初亚扪的状况】耶路撒冷被围毁灭时,亚扪虽然出言讥笑(见:结二十一28),尼布甲尼撒终于将大军指向这个外约但的王国。按照希罗多德的记载,攻打亚扪的战役在主前五八二年开始,导致全区广泛被蹂躏。至于其百姓到底有没有被大规模外迁,如今却遭受学者质疑。原因是出土的波斯时代图章戳印,显示亚扪的文化和政权直到主前四世纪依然存在。请参看:耶利米书四十九2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五1~7】论亚扪人:亚扪位于犹大国东北,首府为拉巴。政治方面与以色列有「时敌时友」的关系。 先知的宣讲指责他们对以色列的灭亡抱幸灾乐祸的态度(参番2:8, 10),所以他们也要遭受亡国之祸。──《串珠圣经注释》 本文再次确定了21:28以下所记录关于亚扪的预言,其内容就是亚扪人的罪行及其代价。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五1~26】本文是审判外邦的前半部分,论到神将要审判曾敌对神的神政王权,为以色列的没落喝彩的列邦。除本节之外,圣经多次记录了将要审判他们的预言(赛13:1-23:18;耶46:1-26;摩1:3-2:3)。他们的名字已从历史中销声匿迹,可知神的预言已如实地得以成就(赛55:11)。本文教导我们,藐视神的国度和选民的人,必无法永远站立(王下19:4,35;徒13:8-11)。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五1~32】耶路撒冷的沦陷成就了以西结对耶路撒冷和犹大所发的预言(1-24章),自听到耶路撒冷已灭亡的消息之时,以西结就预言以色列将要得到恢复(33-48章)。在以色列复兴之前,首先须剪除以色列周边的外邦势力。神便借着以西结预言,将要依次审判促使以色列和犹大灭亡的七国。在本文中,我们须注意以下内容:①宣告预言的时期:在耶路撒冷因巴比伦的围攻而被沦陷的几个月前(26:1);②内容的架构:分为两大部分: i.审判将要临到.直接抵挡神国度(25-28章);ii.审判将要临到充满虚情假意、自高自大,骄傲狂妄的埃及(29-32章);③审判目的: i.报应曾讥诮神百姓遭灭亡的外邦人 ;ii.要恢复以色列的前兆;iii.使外邦人承认耶和华神和其主权(亚14:17)。我们可以借着外邦人的灭亡认识末世论性的审判,神必除灭一切起来抵挡圣徒的邪恶势力。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五2】「“人子啊,你要面向亚扪人说预言攻击他们,」 “亚扪人”。参看阿摩司书一章13节的脚注。──《雷氏研读本》 【结二十五2-3】亚扪人是罗得的后裔,罗得既为亚伯拉罕的侄儿,就与以色列人甚有关联(创十九38)。他们已经转入铁器时代,而他们疆界之中心为拉巴(结廿一25)。在士师时代及列王时代,亚扪人常成为以色列的威胁,尤其在雅博南部之基列地区(士十17起,十一1起;撒上11)。大卫与亚扪人曾有交往(撒下十二26起)。──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亚扪人说……“阿哈”: 亚扪人是罗得的后裔,以约但河东的拉巴为中心建立了国家(B.C.13世纪),他们不断抵挡以色列,事奉摩洛神(创19:38;申23:3,4;撒下10:9以下;王上11:5)。当犹大被巴比伦侵略时,他们讥诮犹大。这不只是对犹大民族的讥讽,乃是亵渎神的行为。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国与国之间的争战就是守护那国的神明在对峙,犹大败在巴比伦手下,就意味着耶和华败给外邦神。如此一来,亚扪无异于是在嘲笑耶和华的失败。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五3】「说:你们当听主耶和华的话。主耶和华如此说:我的圣所被亵渎,以色列地变荒凉,犹大家被掳掠;那时,你便因这些事说:‘啊哈!’」 亚扪人因巴比伦得胜犹大而得益,他们尽其所能在城中掠夺。──《雷氏研读本》 「以色列地」:这里指南国犹大的领土。 「阿哈」:讥笑的声音。──《串珠圣经注释》 当巴比伦人攻陷犹大时,亚扪人乘机抢掠。──《启导本注释》 阿哈(he'ach)。这是感叹词,指他们因耶路撒冷的倾覆而幸灾乐祸。──《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五4】「所以我必将你的地交给东方人为业,他们必在你的地上安营居住,吃你的果子,喝你的奶。」 东方人大概是亚兰人,来自大马色的东南部,这是依据考古的碑文(Safatenite inscriptions)。约伯大概是那地方的人(伯一3)。──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东方人”。约但河东的游牧民族,也可能是掠夺亚扪的巴比伦人。──《雷氏研读本》 「东方人」:指约但河东的沙漠游牧民族。──《串珠圣经注释》 “东方人”:可能是指在沙漠的亚拉伯游牧民族;也可能是指毁灭亚扪的巴比伦人。──《启导本注释》 交给东方人为业: 东方人是指阿拉伯人。当巴比伦统治亚扪时,亚扪人得到巴比伦的允许,在亚扪人的地畜牧(耶49:28,29)。倘若圣徒也像亚扪人那样,对他人的困苦幸灾乐祸,断不能免遭这种刑罚(箴24:17,18)。 ──《圣经精读本》 东方人(bene-qedem)。直译是“东方之子”, 指亚扪和摩押东部旷野的各个部落(见创29:1士6:3,33;7:12;8:10;王上4:30;伯1:3)。 安营(tiroth)。指四周有石墙的营地(见创25:16;民31:10;诗69:25)。七十士译本为“他们带着东西住到你那里,在你那里支搭帐棚”。──《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五4 东方人】正如耶利米书四十九28所述的东方人一样,这些人也是来自米甸沙漠地区的游牧民族(见:士六3)。他们的商队运送外约但和巴勒斯坦各国货品,因此是侵略军队掳掠的对象(赛十一14)。然而这些部落的人如今会住在亚扪人的地。本节令人联想到埃及《奈费尔蒂的异象》,这著作提到「沙漠的牧人」会在本来有人聚居之处定居。──《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五4 果子和奶】得以享用自己劳碌或葡萄园的果子是标准的祝福语(诗一二八2;赛三10)。但如今辛苦工作的成果却成为了侵略者的财产(参较:结二十三29)。农、牧的出产都被夺取,整个经济都彻底破坏。──《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五5】「我必使拉巴为骆驼场,使亚扪人的地为羊群躺卧之处。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拉巴为亚扪人的首都,可参考廿一章二十节。但「拉巴」也可译作「伟大」或「尊贵」。那些骄傲高贵的亚扪人的住处,现在只成为眷养牛羊之地。他们已被降卑且受轻视了。 这些东方人原来只是旷野中的流寇,大多在掳掠之后仍归去他们原来的住处。但是亚扪人之地必极丰饶,以致东方人都会留连忘返,就将亚扪人全然赶逐出去,他们就在那里停居了。 拉巴亚扪即为亚扪,此处将二者相提,为强调他们的高傲,但终受羞辱。──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拉巴”。亚扪的主要城市(非拉铁非)。参看第二十一章19、20节的脚注。──《雷氏研读本》 「骆驼场」:亚扪的首都不再有人居住,而是成了养骆驼的地方。──《串珠圣经注释》 “拉巴”:亚扪的首邑(比较二十一20)。──《启导本注释》 拉巴: 位于雅博河上流约但河东约37公里处,是亚扪的首都。B.C.6世纪左右,亚扪遭到了灭亡,拉巴也就销声匿迹,后来被称为“亚缦”。因此,与被掳时代之后的犹大历史相关的旧约圣经,再没有提到拉巴。神断不许自己的荣耀和自己的百姓,永远受蔑视和苦待(26:2;28:2-10;29:3-5)。 ──《圣经精读本》 拉巴是亚扪的首都。──《灵修版圣经注释》 拉巴。就是亚扪首都拉巴亚扪(撒下12:26;结21:20),位于约旦河东靠近雅博源头36.8公里处。托勒密·非拉铁法斯(Philadelphus)后来在拉巴的遗址上建造了非拉铁非城。这个非拉铁非不要与小亚细亚的非拉铁非混淆(启1:11)。拉巴现名安曼(`Ammân)。──《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五6】「主耶和华如此说:因你拍手顿足,以满心的恨恶,向以色列地欢喜,」 本节再以传信者的方式,先冠以连接词,这连接词并未在第八、十二、十五节,中译本也省略了。神要刑罚他们,因为他们对以色列的败亡幸灾乐祸,有恶毒的态度。在表情上拍手顿足。「拍手」是亚兰文,圣经中只有在诗篇九十八篇八节唱诗的表情,以赛亚书五十五章十二节也指欢喜的情绪。这样的表情也在六章十一节及廿一章十九、廿二节描述。──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拍手顿足」:幸灾乐祸的动作。──《串珠圣经注释》 【结二十五7】「所以我伸手攻击你,将你交给列国作为掳物。我必从万民中剪除你,使你从万国中败亡。我必除灭你,你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神伸手,是采取刑罚的行动。这在本章十三、十六节再出现,在十三章九节曾提及。神曾将他们交给东方人,现在又交给列国,他们被掳掠,终被剪除,永远败亡,这是神的目的,使世人都认识祂,「你就知道我是耶和华。」这是以西结书常有的「认识的方式」,在信息的末端作结。──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将你交给列国……败亡: 这里的列国指巴比伦。据历史学家约瑟夫记载,巴比伦和亚扪是在黎巴嫩谷争战的(21:28)。根据考古学家的发现,约但河东的人口是在B.C.6世纪中叶骤减的黎巴嫩谷由此看来,约瑟夫的主张是可信的。 ──《圣经精读本》 知道我是耶和华。这是他们以前所不愿意承认的事实。神希望对祂大能的认识会引导人寻求祂的拯救。──《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五8】「主耶和华如此说:“因摩押和西珥人说:‘看哪,犹大家与列国无异。’」 摩押与亚扪一样在六○五年完全受制于巴比伦王。在约雅斤叛逆时,摩押与亚扪军队共同协助巴比伦来镇压(王下廿四2),在耶利米书廿七章三节记载,摩押与亚扪又与耶路撒冷议和,合力叛巴比伦。在耶路撒冷陷落后,他们站在胜利国立场,非难犹大人。此事除本节外,还在西番雅书二章八节及耶利米书四十八章廿七节。 亚扪对犹大之败亡幸灾乐祸,在三、六节。但此处摩押对待犹大更加轻视;犹大家是耶和华的子民,他们与列国一样的兴衰败亡,是耶和华憎恶他们的缘故。──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摩押”。参看阿摩司书二章1节的脚注。“西珥”。以东,其审判在第12至14节描述。摩押人不认为犹大跟真神有任何特殊的关系。──《雷氏研读本》 「西珥」:位于摩押南部。──《串珠圣经注释》 摩押和亚扪都是亚伯拉罕之侄罗得的后裔。西珥即以东,是雅各之兄以扫的后裔,他们全都是以色列人的亲属。──《启导本注释》 摩押和西珥: 摩押是罗得的后裔,西珥是以东族类,之所以一起论到这两个族类,是因为他们一唱一和地讥诮犹大。犹大家与列国无异: 这句话既讽刺犹大民族的灭亡,又隐含着对选民以色列的妒忌,以及对耶和华神的轻蔑和敌视。当圣徒未能持守纯洁信仰时,不信之人就会侮辱神的圣名,神的荣耀也就会被遮掩(罗2:24)。 ──《圣经精读本》 摩押和西珥人。针对摩押的其他预言,见赛15;赛16;耶48;番2:8,9。这两个民族一起提到,可能是因为他们犯同样的罪。后来摩押(结25:8-11)和西珥(或以东,结25:12-14)是分别处理的。西珥是以东的另一个名字。七十士译本在这里只提到摩押。 摩押人是罗得从长女而繁衍的后裔。他们和亚扪人一样,与以色列人有血缘关系(见第2节注释)。摩押和亚扪人的历史和命运密切相关,所以警告他们的厄运是相似的。 在圣经的历史经常提到摩押(见民22;24;25;士3:12-31;撒上14:47;撒下8:2;王下3:5;24:2;代下20)。有时以色列人服事摩押人,如在伊矶伦王治下(士3:12-31),有时摩押人服事以色列王,如在大卫治下(撒下8:2)。 1868年在底本废墟所发现的摩押石,述说了以色列王暗利压迫摩押人,以及摩押人在其国王米沙率领下起事。米沙把他战胜以色列归功于他的神──基抹。 与列国无异。犹大的居民宣称他们的神胜过异教的神,一定会拯救他们。现在犹大所遭遇的不幸似乎否定了这种说法。摩押人对他们西部邻居的困境幸灾乐祸。──《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五8 主前六世纪初摩押的状况】摩押是主前五九七年有份参与西底家的战略性会议的国家之一(耶二十七3)。它虽然似乎得以幸存,主前五八七年为逃避尼布甲尼撒毁灭耶路撒冷的犹大人提供庇护。它有可能在当地惹是生非的角色却未被忘记。约瑟夫记载巴比伦王在五八二至五八一年发动战事,目的是将摩押和亚扪都置于统治之下。现时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他的战役究竟有多成功。但摩押大概和亚扪一样,都得以继续存在,于主前六世纪末成为波斯帝国的一部分。──《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五8~11】论摩押人:摩押位于约但河东、亚扪以南。摩押人也是因为向神的百姓过高傲自夸而受罚 (参赛16:6; 耶48:26-30;
番2:8, 10) 。 他们讥笑犹大国与其他国家无异,其实是嘲讽以色列的神与列国的神无异,不能保护自己的国族,他们看不出犹大国的灭亡是耶和华自己的审判,所以他们同样要遭亡国之祸。──《串珠圣经注释》 是关于摩押人的预言,记载了他们所犯的罪和其代价。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五9】「所以我要破开摩押边界上的城邑,就是摩押人看为本国之荣耀的伯耶西末、巴力免、基列亭,」 「摩押边界上的城邑」是与犹大相对的,神的刑罚是要破开,使敌人可以任意攻入,毫无防御。这三座城是摩押国之荣耀,认为最可自豪的,却将败亡。「摩押」是高原的盆地,可从耶利哥平原向北望见,在约但河与死海之交接处,向东北约三哩为伯耶西末。(参民卅三49;书十二3,十三20,为流便的毗邻。)「巴力免」应为死海之东九哩,座落在东南。「基列亭」是在西北。「巴力免」实际为摩押平原之高处,是高原,不是平原。约书亚记十三章十七节全名为「伯巴力勉」。「基列亭」在民数记卅二章卅七节与约书亚记十三章十九节应属流便的地业。这三个城实在是摩押主要的通衢,从约但河流域经基列亭上高处的平原巴力免。这三城一直在以色列与摩押所争的地界。在圣经的记载,却从未为以色列收复。(参四十七13至四十八29)──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伯耶西末、巴力免、基列亭」:是摩押的三座城堡,它们环绕着死海,是防守摩押领土的重要保障。──《串珠圣经注释》 伯耶西未……基列亭: 这些城邑是摩押的边防城市,位于肥沃的畜牧地带。以色列在出埃及,进入迦南地的途中,驱逐了亚摩利王,将此地分给了流便支派(民21:21-32;书13:23)。后来,当约但河东的支派被亚述掳去时,摩押就重新得到了此地。本节意指神要摧毁这些城池而毁灭摩押。耶路撒冷沦陷过了五年之后,巴比伦征服了摩押,此预言便得成就(耶48:1-47)。 ──《圣经精读本》 这些城巿是在摩押的北部边界上。──《灵修版圣经注释》 破开摩押边界。就是为敌人敞开摩押的侧面。摩押位于高原陡峭之处,敌人难以攻入。但如果边界城市倾覆了,其他地方很快就会失陷。 伯耶西末。位于约旦河至死海入口以东4公里的苏威玛(Sweimé,Suweima)。现名(Tell el-Azeimeh)。 巴力免。约在死海北端东面15.2公里处,现名马因(Ma`în)。 基列亭。约在巴力免以南16公里,现名基列亚特(el-Qereiât)。 上述城市都属于几个世纪以前西宏和噩从摩押人手中所夺取的地区。以色列人进入以后,又从亚摩利人手里夺取了这个地区,并长期占领。本节提到这些城市,可能因为它们曾经归属以色列。──《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五9 城镇】本节所列的城镇都是摩押西部防线的一部分。伯耶西末(阿泽默遗址〔Tell 'Azeimeh〕)座落于死海以北的什亭谷。曾经在米沙石碑中提及的巴力免一般考证为马达巴西南四哩,伯耶西末东南十三哩的马因废墟。基列亭亦名列于米沙石碑,相信位于摩押高原(书十三19)。学者提出的地点包括克雷雅特和贾卢珥(Jalul),但没有一致的意见。──《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五9~11】耶路撒冷沦陷后第五年,巴比伦王又毁灭了摩押和亚扪。其后,这两个民族的土地被住在沙漠的亚拉伯人侵占。──《启导本注释》 【结二十五10】「好使东方人来攻击亚扪人。我必将亚扪人之地交给他们为业,使亚扪人在列国中不再被纪念。」 这里再重复提及亚扪人,仍是东方人,为刑罚以色列的工具。摩押当时在亚扪的荫庇之下。照约西弗(Josephus)所说,在尼希甲尼撒攻取耶路撒冷后五年,即五八二年,为他在位第二十三年,他就征服亚扪与摩押,正是这里所预言的。 亚扪人在列国中不再被纪念,可参考本书廿一章卅七节。──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摩押将连同亚扪一起被东方人攻击。──《串珠圣经注释》 东方人。见第4节注释。 使亚扪人在列国中不再被纪念。 本节的划分使意义模糊。这句话应归入第11节(见英RSV版)──《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五11】「我必向摩押施行审判,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在耶路撒冷毁灭之后第五年,摩押和亚扪都被尼布甲尼撒征服了,其后又被游牧的贝度因人(Bedouins)所占据。──《雷氏研读本》 【结二十五12】「主耶和华如此说:“因为以东报仇雪恨,攻击犹大家,向他们报仇,大大有罪。」 如果论亚扪与论摩押二者相连,那么论以东与论非利士也可说是双重的言词。这两个言词都是以传信者的形式开始,以后必有「所以」的结论。两者都有「报仇雪恨」的字样,都有神伸手攻击、施报。──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以东”。参看俄巴底亚书的简介。“报仇雪恨”。参看俄巴底亚书11至14节的脚注。──《雷氏研读本》 【结二十五12 主前六世纪初以东的状况】在导致耶路撒冷被毁的战事中,以东显然保持中立,或采取亲巴比伦的姿态(诗一三七7)。耶利米书四十11表示以东在主前五八七年之后便不再收容犹大的难民。尼布甲尼撒五八二年发动的外约但战役显然没有到达以东。但他的继承人拿波尼度,却在年鉴中记载主前五五二年围攻以东的波斯拉。 考古学家在布塞拉和克莱费遗址的挖掘,找到了这个时代的毁灭层。但沿着王道南段的地带又有迅速重建,以及经济活动恢复的迹象。──《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五12~13】以东……有罪: 以东是以扫之后裔,居住在从死海到红海东部的山地(创32:3)。他们常常侵扰以色列民族(民20:18-20;撒上14:47;代下20:10),讥诮了耶路撒冷的沦陷(诗137:7),长期伺机侵略以色列(摩1:11;伯1:11)。神把他们对自己的子民所行的恶,当作对自己的毁谤和抵挡,定他们为罪人。 从提缦……直到底但: 指从以东北部到南部的全局。在B.C.164年玛加比革命时,犹太人占领了以东,从而成就了此预言。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五12~14】论以东:以东位于摩押以南。以东的罪过是在犹大国惨遭巴比伦灭亡之际趁机攻击犹大(参诗137:7; 俄10-14)。──《串珠圣经注释》 【结二十五13】「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伸手攻击以东,剪除人与牲畜,使以东从提幔起,人必倒在刀下,地要变为荒凉,直到底但。」 耶和华再伸手施罚(十四13、17、19),使刀剑临到,自提幔到底但。底但与提幔一同提说,可在耶利米书四十九章八节找到,指以东而言。底但在创世记十章七节为示巴的兄弟,属亚拉伯族,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与彼士拉生的,所以这名字可指种族也可指地方绿洲。底但通常不属以东,而在以东南边疆界之外。 「从提幔起……直到底但」是指以东之中部,到南部的边界之外,这与以色列「从但直到别是巴」(撒上三20)不同。埃及地从色弗尼塔直到古实境界(结廿九10,卅6)也不相同。以色列与埃及的地理确是由北到南,而以东只是中部而已,至多到西北地区。──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以东因所犯的罪而被毁灭,从北面的“提幔”至南面的“底但”(比较耶二五23)。──《雷氏研读本》 「提幔」、「底但」:分别为以东极北部和极南部的地区,代表以东全地。──《串珠圣经注释》 提幔和底但都是在以东地(比较耶二十五23)。以东要遭受彻底的毁灭。──《启导本注释》 提幔。位置尚未确定。有人认为可能是彼特拉(Petra)西北约3英里的塔威兰(Tawilan)。提幔的居民以智慧著称(耶49:7;俄8,9)。 底但。是住在阿拉伯西部奥拉(el-`Ola )绿洲附近的部落。──《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五13-14 以东人和以色列人的关系有何历史渊源?】以东人同犹大人有血缘关系,双方都是以撒的后代(参创25:19-26)。以东与以色列在北部接壤,两国经常发生冲突。以东人恨恶以色列人。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被毁的时候,以东人非常高兴。提幔在以东的北部;底但在以东的南部。以西结是说整个国家都要遭毁灭。──《灵修版圣经注释》 【结二十五14】「我必藉我民以色列的手报复以东,以色列民必照我的怒气,按我的忿怒在以东施报,以东人就知道是我施报。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耶和华要招以色列民,来参予审判以东。这确是非常特出的宣告。在以色列被掳之前,他们与以东的争执已经存在,以东对以色列始终有仇恨,无法化解。──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藉我民以色列的手报复以东」:一直到两约之间玛加比时期,以色列人才真正征服以东人。──《串珠圣经注释》 【结二十五15】「主耶和华如此说:“因非利士人向犹大人报仇,就是以恨恶的心报仇雪恨,永怀仇恨,要毁灭他们。」 非利士人自爱琴海移居巴勒士坦,可谓沿海之居民。在士师时代末期及列王时代之开始,非利士人给予以色列人很多麻烦。这些扰乱却促成以色列建国的力量。他们有五大城邦,组成联合王国。在大卫王的时代,大卫击败他们之后,他们无法再恢复旧时的力量(参阅撒下五)。他们以后仍陆续与犹大、以色列有争战,直至亚述强权兴起。非利士的城邑不住联合,背叛亚述,与犹大敌对。──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非利士人”。含的儿子麦西的后裔(创一○14;代上一12),他们一直是以色列人身边的一根刺(比较出一三17;士三2,3;一○6,7;一三~一六;撒上四;一三19~22, 一七;一八;代下一七11;二八18;亚九1~8)。他们拜大衮(掌管五谷的闪族神;比较撒上五)和其它的神明,他们最后于主前第二世纪被马加比王朝的统治者歼灭。──《雷氏研读本》 【结二十五15 主前六世纪初非利士的状况】主前五九七年西底家会议的出席者名单上,略掉了非利士城邦的代表(耶二十七3),显出当时这地区已经完全落入巴比伦掌握之中。主前七世纪末亚述失去控制之后,法老森美忒库一世的战事严重削弱了本区的实力(见:耶二十五20;番二4)。主前五九二年巴比伦的食物配给名单已经包括了亚实基伦王众子,证明他们的人质身分。主前五八八年非利士城邦与犹大合作叛变后,尼布甲尼撒把他们外迁。所迁往的地点显然是尼普尔一带。到了波斯时代,非利士地的非利士人已经所余无几。──《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五15~17】论非利士人:非利士位于犹大国西南,是地中海沿岸的国家,以色列人的传统劲敌。他们的罪行大致与以东的相同,即乘犹大之危攻击她。──《串珠圣经注释》 【结二十五16】「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伸手攻击非利士人,剪除基利提人,灭绝沿海剩下的居民。」 耶和华再伸手施行审判,伸手攻击(7、13节),并且剪除。「剪除」与「基利提人」有谐音,为作者特有的用意。基利提与非利士为同义字。大卫王的属下有基列提人与比利提人,都是非利士人(撒下八18,十五18,廿7、23;王上一38、44)。──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基利提人”。与非利士人同义。参看西番雅书二章5节的脚注。──《雷氏研读本》 「基利提人」:即革哩底人,大概是「非利士人」的同义字(见撒下8:18注), 原文与「剪除」同字根,是先知故意使用的相关语。──《串珠圣经注释》 非利士人在新约和旧约之间的马加比时期,完全被消灭。 “基利提人”:是非利士人的另一个名字(番二5)。──《启导本注释》 非利士: 是迦斯路希支派,其祖先就是含的儿子麦西的祖先(创10:14)。他们原生活在克里特岛,后移居到西南巴勒斯坦沿岸(创10:13,14;耶47:4)。非利士人恨恶以色列,常常侵略以色列,事奉大衮(士10:6,7;撒上4:1-11)。 剪除基利提人: 基利提人是非利士人的一个支派,曾居住在迦南的西南地区,后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抢去了所有城邑,并从那地被驱逐(耶47:2-7)。这些事告诉我们,即便不信之人轻看苦待圣徒,神却必看顾圣徒,最终会除去一切羞愧(诗89:19;赛50:7)。 ──《圣经精读本》 基利提人。可能住在非利士南岸的部族(见撒上30:14注释;参番2:5)。 灭绝沿海剩下的居民。非利士人已经消灭了,但以色列人中至少有一部分剩下的人幸存了下来(见赛1:9)。──《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五16 基利提人】以西结在诗句中把非利士人和基利提人对偶。但这两族人在人种上和历史上究竟有什么关系,却仍未清楚。学者最常见的看法认为基利提人来自克里特岛。这民族在非利士海岸南部迦萨一带定居之后不久,似乎成为了雇佣兵(见:撒上三十14;撒下八18)。──《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五16 基利提人与非利士人有关系吗?】基利提人起源于克里特岛,并从那里得到了这个名字。他们可能是非利士人的一支,也可能是从爱琴海移民到巴勒斯坦的另外一个独立民族。基利提人和非利士人已经同化了,并且常常被相提并论。──《灵修版圣经注释》 【结二十五17】「我向他们大施报应,发怒斥责他们。我报复他们的时候,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报应」与「报复」,可谓本段与上段的主要用词,这是为显明神公义的行为,神为使人们认识祂的公义,必须施行审判。在新约书信中,保罗也强调神有权施行报应,他引用旧约申命记卅二章卅五节:「伸冤报应在我。」(罗十二19)。──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思想问题(第24-27章)】 1 只有神才能够洁净罪人,但这是否表示人完全是被动的呢?参24:13。我们在自己蒙神洁净的过程上应扮演什么的角色? 2 神禁止先知为爱妻举丧、哭泣(24:12-24),这是否有不近人情之嫌?参路12:48。 3 在25章中,有一句话重复了很多次,是那一句?(见7, 11, 17)。这句话与神审判这些国家的理由有什么关系?对一班被掳在巴比伦的以色列人,这句话又有什么意义?参24:24。 4 当我们见其他基督徒软弱倒退,受到神管教时,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看等待他们?是幸灾乐祸,还是惋惜哀叹,为他们祈祷? 5 昔日富庶繁荣的推罗城(27)竟逃不过灭亡的厄运。同样,历史上无数辉煌的古邦、帝国也已湮灭或衰落。今天,你向往的是世间的繁华,还是神永恒的国度? ──《串珠圣经注释》 【结二十五章 犹大周围的国家为甚么受到神的审判?】第25至32章是神对犹大周围的七国说的话。这些章节中的审判不单单是犹大人对敌人复仇的话,更是神对他们的审判。因为他们不知道神是惟一的真神,没有达到神为他们规划的美好意图。亚扪人受审判是因为他们对圣殿遭毁灭幸灾乐祸(25:1-7);摩押人受审判是因为他们以犹大人的恶行为乐(25:8-11);以东人受审判是因为他们对犹大人的种族仇恨(25:12-14);非利士人受审判是因为他们向犹大人复仇,在战争中击败了他们(25:15-17)。──《灵修版圣经注释》 【结二十五1~三十二32】预言列国受审判:先知故意把本段预言插在耶京开始被围困(参24:1)与传出陷落消息(参33:21) 的记载之间 , 即把有关审判的预言与复兴的预言划开,成一对比,以达到戏剧性的效果。 先知发出列国受审判的预言可能是由于两种因素: 1 基于独一真神的观念,先知传讲时不只针对以色列而言,更声称列国在这独一真神的掌管下也要受审判; 2 基于弥赛亚国度的观念,先知指出举世列国必要受审判,蒙洁净,以促使弥赛亚国度的来临。 本段针对七个国家,可能提示受审判的列国是普世性的。巴比伦不列在内,可能是因为巴比伦算是神审判以色列国的政治、军事工具。这七国计有 1 亚扪(25:1-7)、 2 摩押(25:8-11)、 3 以东(25:12-14)、 4 非利士(25:15-17)、 5 推罗(26:1-28:19)、 6 西顿(28:20-23)、 7 埃及(29:1-32:32)。──《串珠圣经注释》 这八章为有关犹大邻邦的预言,象其他先知所说的预言一样,神不只审判以民,也审判其他国家,因为别的民若犯罪,同样难逃神的刑罚。这里记下的一共有七个预言,每个都以“耶和华的话临到我”开始,所针对的七个国家为亚扪(二十五1~7)、摩押(二十五8~11)、以东(二十五12~14)、非利士(二十五15~17)、推罗(二十六1~二十八19)、西顿(二十八20~23)、埃及(二十九1~三十二32)。──《启导本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