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以西结书第二十一章拾穗

 

【结二十一1「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结二十一1~7刀剑的比喻:由于百姓怀疑先知预言的真实性,故先知在此作进一步的解释。──《串珠圣经注释》

         本文详细解释了南方树林所著之火的比喻。这是指巴比伦将攻打犹大全地。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一2「“人子啊,你要面向耶路撒冷和圣所滴下预言,攻击以色列地。」

         “圣所”。圣殿及其管辖区域。──《雷氏研读本》

         「面向耶路撒冷」:证实20:46所提到的「南方」是指以色列地。

          「以色列地」:指20:47的「南方的树林」。──《串珠圣经注释》

 

【结二十一3「对以色列地说,耶和华如此说:我与你为敌,并要拔刀出鞘,从你中间将义人和恶人一并剪除。」

神对选民整体施行杀戳,是包括所有的人,甚至将义人和恶人一并剪除。──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刀」:指20:47的「火焰」。

          「义人」、「恶人」:是与20:47的「青树」、「枯树」呼应。──《串珠圣经注释》

         将义人和恶人一并剪除:恶人受审判是理所当然的,但义人受审判就很难接受。但是,正如在本文中看到的那样,义人受审判是因为未能以真正的耶和华信仰教导以色列。无论是新约或旧约,圣经均重视共同体。旧约的以色列是由12支派组成的耶和华信仰共同体,新约的教会则是相信耶稣的共同体(林前12:12-27)。每一个个体必须彼此负责,若将责任推卸给别人就会瓦解共同体。每一个个体均要竭尽全力追求,同时也要为实现社会的正义而付出努力。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一3 视敌军为神明的惩罚】从主前第三千年纪末以降,侵略的军队已经被诠释为被百姓言行激怒之守护神祇刻意作出的行为(《亚甲德的咒诅》形容这是亚甲德帝国亡于古提〔Guti〕族的侵略者手下的原因)。古列的话是这种传统神学观念在美索不达米亚的例证。他宣称巴比伦城陷,是因为玛尔杜克恼怒拿波尼度之故。──《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一4「我既要从你中间剪除义人和恶人,所以我的刀要出鞘,自南至北攻击一切有血气的。」

         犹大全地将要接受审判,“自南至北”(另见二○47)。──《雷氏研读本》

 

【结二十一4-5此处是重复上述的话,但以强调神审判是多么普遍的事,自南至北,无处无人可以幸免。在这两节都重复「一切有血气的」,既指所有的人,审判已遍及全世界。但审判仍先集中在圣地,无人可以使神收回祂的刀剑,祂必有所行动。

「一切有血气的就知道……」与二十章四十八节相同,都是认识的方式。──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二十一5「一切有血气的就知道我耶和华已经拔刀出鞘,必不再入鞘。」

         「必不再入鞘」:即一直到全部覆没为止。──《串珠圣经注释》

 

【结二十一6「人子啊,你要叹息,在他们眼前弯着腰,苦苦地叹息。」

         「弯着腰」:原文作「断腰」,是哀痛欲绝的表现,与耶1:17的「束腰」(表示刚强自信)刚好相反。──《串珠圣经注释》

         在他们眼前……苦苦的叹息:弯着腰苦苦地叹息表明犹大将要遭受极其可怕的灾殃。以西结并不是为了发出预言而迫不得已地哭泣,乃是为祖国的灭亡而痛心疾首,止不住泪水。当代的基督徒也当为日益衰败而远离神的祖国感到哀恸。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一6~7弯腰表明身体的力量已经失去。腰间原是佩刀的,是力量所在(伯四十16;鸿二1)。膝弱也有类似的描述,如双膝相碰(鸿10)。现在膝弱而腰疼(参阅赛廿一3),就会𥳾弱无力。他们感到没有气力,事实上心也弱,精神衰败,因为在惊惧中,知道灾祸即将来临。这必是耶和华的日子必有的现像。──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以西结的行为被用作一个实物教材,说明国民将要面临的灾难。“弯腰”。即极力地。──《雷氏研读本》

         先知明显感到审判的残酷,因而哀声叹息,耶和华则要他当众表露他的心情,以强调耶和华的灾祸必定实现。──《串珠圣经注释》

 

【结二十一7「他们问你说:‘为何叹息呢?’你就说:‘因为有风声、灾祸要来。人心都必消化,手都发软,精神衰败,膝弱如水。看哪,这灾祸临近,必然成就。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因为有风声」:指先知如同听到圣城被毁的消息;因而颤抖叹息。

          「人心都必消化」:即绝望沮丧;这是因为圣城已毁,回归的希望更难实现。──《串珠圣经注释》

         有风声:指犹大将要灭亡的预言。 人心都必消化……膝弱如水:巴比伦的攻击,使犹大百姓感到恐怖而惊慌失措。这光景使人联想到主再来时不信之人和抵挡神的人,所要面对的恐慌(6:14-17)。背道的人所结的果子,就是燃烧的阴间的恐惧。但是,圣徒却不必惧怕主的再来。因为到那时圣徒不是被定罪,乃是得荣耀(30:19)。因此,圣徒每天的生活中,都当告白说“主耶稣啊,我愿你来”(22:20)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一8「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结二十一8~10这刀剑之歌共分两节,第一节描述刀剑的锋利,第二节描述刀剑杀戳的凶猛。论刀剑,因为耶和华是战士,是早期先知所强调的。阿摩司就描述耶和华用刀剑施行审判(四10,七9,九1)。耶和华命刀剑来执行审判,也在先知书中(如摩九4;耶四十七7,九15,四十九37)。刀剑会消除(赛一20;耶十二12,四十六10;鸿二14等),刀剑会吞吃(赛卅四5及耶四十六10)。

刀剑磨亮之后特别锋利,杀戳尤其有力。在刀剑之下,树木都被削除,木杖是被藐视的,因为刀剑可将木杖削去。那就是说,人在刀剑之下,完全无能为力,失去任何抵御的方法。──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二十一8~17巴比伦复仇之刀的颂歌。──《雷氏研读本》

         先知引用当时流传的一首歌谣来传讲神的审判:有的学者认为这段经文描写剑舞,先知利用歌谣及刀光剑影的庄严舞蹈表达审判的方式。以色列民一直以来都称耶和华为子民的战士(参出15:3; 24:8),但现在这战士却向自己的子民开战。──《串珠圣经注释》

 

【结二十一8~23本文用已拔出来的杀戮之刀比喻说明了已迫在眉睫神的审判。“刀”暗示神对耶路撒冷的审判,既猛烈又迅速。本文栩栩如生地说明耶路撒冷所要遭受的毁灭,将何等可怕。因此,圣徒要铭记神是充满慈爱的神,又是公义之神,从而过敬畏神的生活(3:7;2:13)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一9「“人子啊,你要预言,耶和华吩咐我如此说:有刀、有刀,是磨快擦亮的;」

 

【结二十一10「磨快为要行杀戮,擦亮为要像闪电。我们岂可快乐吗?罚我子的杖藐视各树。」

         「我们岂可快乐吗?罚我子的杖藐视各树」:此句原意不详,可能是一对一答“罚我子的杖藐视各树”。经文内容意思不明确,但可能指那些(对即将来临的入侵)找到虚假安全感的人,他们抓住创世记四十九章910节的应许说,犹大的杖必胜过其它的杖。──《雷氏研读本》

         「我们岂可快乐吗?罚我子的杖藐视各树」:此句原意不详,可能是一对一答的句子。以色列民目睹剑影,心中以为耶和华向诸国开战,因此十分雀跃;但歌谣快就指出审判将临,而且是来到子民身上。此节末句或可译作「我的儿子藐视(管教的)杖和一切的劝告」。在圣经里杖经常代表管教和惩罚。(参撒下7:14; 13:24; 22:15)──《串珠圣经注释》

         罚我子的杖藐视各树:这可解释为两方面:①犹大王心存骄傲而轻看和无视列国诸王。“我子”指犹大();(希伯来语)指王权(49:10);“各树”象征所有世俗政权(9:15)。因此,这是指西底家王违背神的旨意,自高自大地背叛巴比伦的事件 ;②犹大盲信“杖必不离开他的圣约”(49:10),而没有惧怕神的审判。两种解释均可采用。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一10-13神要先知哀号,因为审判的事已经临到他们,他们在神刑罚的刀下不能存活。这刀是神的刑罚,却落尼布甲尼撒施行杀戳的事,神已将刀交给巴比伦的军队,放在那首领手中。参阅以西结书廿八章九节,已在杀害的人手中,不能逃脱。

「试验的事」是指被掳的苦楚,所谓犹大当权的杖,只是木杖而已,为刀剑所藐视,因为刀砍下来,木杖怎可无碍,必归无有。──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二十一11「这刀已经交给人擦亮,为要应手使用;这刀已经磨快擦亮,好交在行杀戮的人手中。」

刀磨快擦亮,为杀戳牲畜,可以肉食(创四十三16;出廿一37;申廿八31;撒上廿五11)。宰杀牲畜为祭祀之用,也需磨亮,使刀刃锋快(可参阅耶廿五34,五十一40)。在以赛亚书卅四章二节,是指耶和华在忿怒之日用刀剑来审判。──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行杀戮的人。指巴比伦王(见第19节)。──《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一12「人子啊,你要呼喊哀号,因为这刀临到我的百姓和以色列一切的首领,他们和我的百姓都交在刀下,所以你要拍腿叹息。」

         “所以你要拍腿叹息”。作为一种绝望的表示(比较耶三一19)。──《雷氏研读本》

         「拍腿」:表示悲伤痛悔(参耶31:19)。──《串珠圣经注释》

         “拍腿叹息”:表示悲哀(耶三十一19)。──《启导本注释》

         你要拍腿叹息:描绘了犹大百姓因恐惧战兢而哀恸不已的光景。圣徒不应该在受到神的审判之后才痛悔,乃是要在神还没有施行审判的时候悔改认罪(约壹1:9) ──《圣经精读本》

         捶胸是悲哀的表示。──《灵修版圣经注释》

         拍腿叹息。表示极其羞愧或伤心(见耶31:19)。这个姿势是要吸引人注意并提出问题(见结4:1注释)。──《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一13「有试验的事,若那藐视的杖归于无有,怎么样呢?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藐视”。轻视。本节的意思是:犹大若没有统治者,她将会怎样呢?──《雷氏研读本》

         「有试验的事」:或作「这是一个试验」,或「考验必要来到」。

          「若那藐视 ...... 怎么样呢」:原文意思不详,或译作「你为何要藐视(管教的)杖呢?这事必不得成功」。──《串珠圣经注释》

         “藐视的杖”:指犹大的君王。本节的意思是,如果犹大国没有了领袖,会怎么样呢?──《启导本注释》

         虽然百姓屡次犯罪,但神还是不忍摧毁犹大,本节突出了神的大爱。“杖”指犹大支派,或弥赛亚。因此,本节指神不愿废掉大卫王权的永恒性和关于弥赛亚的应许,而不是说神姑息罪人。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一14「“人子啊,你要拍掌预言。我耶和华要使这刀,就是致死伤的刀,一连三次加倍刺人,进入他们的内屋,使大人受死伤的就是这刀。」

这里描写凶暴的情形,将刀加倍刺入,甚至三次之多,可说是十分彻底,刀下无情,真是以赛亚书廿七章一节所说的:刚硬有力的大刀。其实这里所说的,与其是战争的刀,不如说是审判的刀。这刀为执行公正,使人们被刀剑所困,无法逃脱。──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拍掌」:在此可能是表示审判所带来的震惊;(参结6:11; 21:13)亦可能表示神的审判是适当的(参17)。

          「一连三次加倍刺人」:接二连三斩下。

          「进入他们的内屋」:或作「将他们围困」。

          「使大人受死伤的就是这刀」:或作「这是导致极大死伤的刀」。──《串珠圣经注释》

         一连三次加倍刺人:意指神将极其严厉而彻底的施行审判,而不是指巴比伦军队一连三次攻击耶路撒冷。进入……内屋:可以理解为(刀剑)“围绕他们”。 ──《圣经精读本》

         你要拍掌。表达激情,这里显然指惊恐(见结21:17;参民24:10)。

         三次。可能指刀不但击杀一两次,而且有第三次。

         内屋。直译是“包围他们”,不让他们逃跑。──《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一15「我设立这恐吓人的刀,攻击他们的一切城门,使他们的心消化,加增他们跌倒的事。哎!这刀造得像闪电,磨得尖利,要行杀戮。」

这刀尖利,挥动起来好像闪电,在刀光之闪动下,多人必遭杀灭。所以他们的心怕得好像液体一般都溶化了。他们都倒在城门口,不得逃脱。这就是本节的意义,刀剑攻击他们的一切城门,也就是在各街道,有谁可以幸免呢?他们都将倒在刀下。──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恐吓」:原意不详,可能解作「杀戮」。

          「加增他们跌倒的事」:使死伤仆倒的人增加。──《串珠圣经注释》

         这恐吓人的ibchah)。该词只出现在这里。有人认为'ibchah 可能是tibcah 的误拼。tibcah在撒上25:11;诗44:22;耶12:3中意为“肉”,或“宰”。如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为宰杀戮而设立这刀”。──《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一16「刀啊,你归在右边,摆在左边,你面向哪方,就向那方杀戮。」

现在向刀说话,要刀剑左右挥动,发挥它的威力。刀剑好似武士,在战场上奔驰,向左,左方多人倒下,向右,右方的人们倒下。有时迎面应敌,也必大为杀戳,因为刀剑下受限制,肆无忌惮,恣意行动,凶猛非常,实在使人惊怕万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攻击犹大的巴比伦军队将一丝不乱地向前进,表明神的审判即将临到犹大。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一17「我也要拍掌,并要使我的忿怒止息。这是我耶和华说的。”」

耶和华是罚恶的审判主,祂使先知再拍掌,好似祂本来命令的(14节)。祂为使先知有力地传出这审判的信息,表明神公义的治权,也显露祂得胜罪恶的大能,这是祂更大的忿怒,一定要完全执行,彻底作成祂公义的审判,才可止息。──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拍掌」:在此可能是指神觉得刀剑的刑罚应当临到以色列,因它能满足神公义的要求。──《串珠圣经注释》

         神借着拟人手法,表达了自己的心意。神的这种举动,表明他对犹大的义愤已达到极点。──《圣经精读本》

         我也要拍掌。这里的修辞手法,赋予神以人类的行为和情感,把耶和华命令先知所做的事情,说成是神做的(见第14节注释)。

         我的忿怒止息。见结16:42注释。──《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一18「耶和华的话又临到我说:」

 

【结二十一18~19神命令先知又作一番表像的动作。先要定出两条路,「定」原为「安置」(sim),在本书有四十一次之多。他必须将两条路画分出来,这两条路必须从一地分出来。这一地是四章一节的一块砖,是一座耶路撒冷城。

这两条路,在开端必有路标树立起来。

「手」是路标,好似纪念碑(撒上十五12),和石柱一般(撒下十八18)。可见这是指路的石碑。方向明确地列出,不会有差错误认的事。巴比伦王的刀,是神的工具,用来审判祂选民以色列人。──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二十一1820 前往拉巴和耶路撒冷的道路】这个在沙上画地图之命令所讨论的,是巴比伦军队的动向。以西结描绘大军开到一个岔路之处──这地方最有可能是大马色──要在当地决定是兵分两路,还是一起行进。某种兆头会指导他们取王道(民二十17)南行,前往亚扪首都拉巴(位于约但河东面二十三哩外)。所得的若是另一组预兆,他们会转往西行,穿越加利利海以北的戈兰地区。此后军队可以南行到伯珊,然后往西穿过耶斯列谷到达米吉多,再循沿海大道南行。又或采取直接的路线,从伯珊沿约但河继续南行,到达耶利哥才转西进入犹大山地围攻耶路撒冷。──《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syncBible ref=21:18-23>

结二十一18-23  犹大与亚扪联盟反抗巴比伦,结果如何?】在犹大王西底家反抗巴比伦的时候,显然亚扪也在反抗巴比伦。公元前589年,犹大国和亚扪都在谋反巴比伦(参耶27:3)。被掳到巴比伦的犹大人听到这消息再次燃起返回家园的希望。而以西结说,巴比伦王一定会发兵前往那些地区平息叛乱。他会从北边出发,在两条路的岔路口上停下来,一条路通往亚扪的首都拉巴,另一条路通向犹大的首都耶路撒冷。巴比伦王要决定去毁灭哪一座城巿。事实上尼布甲尼撒王果真像以西结预言的那样开赴并攻占了耶路撒冷。──《灵修版圣经注释》

 

【结二十一18~27巴比伦侵略耶路撒冷的事实:主前五八九年间,犹大国与亚扪人联盟,希望藉此对抗巴比伦。现在巴比伦王正站在通住两国的岔路口,以占卜决定进军方向。掳民都希望巴比伦王选择通往亚扪之路,以保犹大不受侵略,那知耶和华已命定耶京必灭,巴比伦王的刀必临到犹大。──《串珠圣经注释》

 

【结二十一19「“人子啊,你要定出两条路,好使巴比伦王的刀来。这两条路必从一地分出来。又要在通城的路口上画出一只手来,」

         「巴比伦王的刀」:这里指出前文所提到的刀实是巴比伦王的军队,耶和华是借着巴比伦王的刀来消灭耶京。

          「一双手」:或作「一个路标」。──《串珠圣经注释》

         两条路。这里描写巴比伦王站在十字路口,不知先要前往耶路撒冷呢,还是前往亚扪的首都(第20节)。

         画出一只手来。即竖一个路标。放在巴比伦以西数百公里处,可能在达莫(见王上9:18注释)或奥龙特斯河谷。──《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一19~20以西结画出两条路,而两条路都从巴比伦开始,一条通往“拉巴”(非拉铁非或安曼),另一条通往“耶路撒冷”。──《雷氏研读本》

         以西结画出的两条道路,都从巴比伦出发,一条引到亚扪的拉巴,一条引到耶路撒冷。拉巴是亚扪的首邑。──《启导本注释》

 

【结二十一20「你要定出一条路,使刀来到亚扪人的拉巴;又要定出一条路,使刀来到犹大的坚固城耶路撒冷。」

         「拉巴」:是亚扪的首都。──《串珠圣经注释》

 

【结二十一20-21现在共有两条路,一条路是通往亚扪人的拉巴,那是在左边,就是新约时代的非拉铁非城,在约但河东二十三哩,雅博河的边界。另一条是在右边,通往犹大的坚固城耶路撒冷。坚固城就是有军事设防之保障。那时亚扪人与邻邦联盟,来对敌尼布甲尼撒,犹大也加入这个联盟。

现在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必须作决定,先攻打耶路撒冷,还是先对付亚扪的拉巴。根据列王纪下廿五章六节,尼布甲尼撒在第伯拉他驻防。时在五八九至五八七年。他终于决定先去夺取耶路撒冷,所以由大马色前进,向南沿非利士城邑,再到约但河流域。──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二十一21「因为巴比伦王站在岔路那里,在两条路口上要占卜。他摇签(原文作“箭”)求问神像,察看牺牲的肝。」

         我们由此看见尼布甲尼撒利用“摇”的“占卜”术来确定要走那条路。他借观看献祭之绵羊“肝”上的颜色和纹路来做出决定。──《雷氏研读本》

         当尼布甲尼撒来到岔路时,他借着摇签,求问神像,察看祭牲的肝这三种巴比伦人占卜用的方式,来决定先攻耶京还是拉巴。这种做法是当代人用来决定战策的常见方式。

          「签」:原文作「箭」,当时摇签的方法大概是将地名或人名写在箭上,然放在箭筒里,摇出其中一枝。──《串珠圣经注释》

         “察看牺牲的肝”:巴比伦人凭祭牲肝脏的颜色来判断吉凶,是当日一种占卜方式。──《启导本注释》

         摇签:这是一种占卜,是外邦人给即将展开的军事行动求得一个吉兆的风俗。他们在箭头系上写好名的签条,把箭放入箭筒中上下摇动,认为先掉下来的就是好卦,之后就按照上面的指点去行。 求问神像:神像是指“家中的神像”或“家庭守护神”。人们崇拜家中的神像,是因为认为神像可以在战场上给人带来胜利和幸运。 察看牺牲的肝:给偶像献上祭物之后,他们就察看牺牲的肝色,预测战争的胜败<23:1-30,关于咒术> ──《圣经精读本》

         (原文作箭)。巴比伦人所的方法可能与后来阿拉伯人所用的相似。把几支标有相关信息的无头箭放在箭囊或其他的容器中摇晃,然后抽出一支;或者转动容器,选择最先落下的那一支,把其中的标记作为神的旨意。

         神像teraphim)。指小人像(见创31:19注释)。不知如何用于占卜。

         察看牺牲的肝。这种占卜的方式称为脏卜学(见但1:20注释),在巴比伦人中比较普遍。现已发掘出显然用于占卜的羊肝泥模,上面刻着文字记号。──《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一21 路向的兆头】这决定事关重大,很容易理解尼布甲尼撒为什么向神明寻求带领。他所站的地方是岔路口,这是神明活动的重要所在(见:耶六16),又使用各种的占卜方法,决定应该首先攻打哪个敌方城市(拉巴或耶路撒冷)。每个技巧都是特为断定神祇旨意而执行的。马里文献有一个值得重视的对应段落,描述有人需要决定三条路走哪一条时,所作出的求问。──《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一21 箭和肝的兆头】尼布甲尼撒执行箭卜术──即摇动一束箭枝,在其中挑选一支(和合本:「摇签」)──并且求问随军的家神偶像。经文所用的字眼是「特拉芬」,如今学者已大致公认是指祖先的像,不是神祇的偶像(见:创三十一19的注释)。最后,他又下令占卜的祭司检验羊肝(肝卜术)。这作法十分普遍,他们甚至用泥制造肝脏的模型,用来教导祭司学徒。──《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廿一21巴比伦王摇签抑摇箭求问神像?】

答:「因为巴比伦王站在岔路那里,在两条路口上要占卜,他摇签求问神像,察看牺牲的肝」。「摇签」一词下有小字:「原文作箭」。摇签是中文的成语;摇箭乃当时以箭作签的事实。在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箭袋中,有二箭上面分别写明了犹大坚固城耶路撒冷,和亚扪人的拉巴(20)。文理译本直译此下半节为:「故卜以矢问偶像,察牲肝以决从违」(21)。吕振中译本作「他摇箭签求问神像」。可知这箭就是王用作挂签的工具,神像就是具有人形的小偶像(参撒上十九)。肝与血有关系,及被视为生命的宝座;从一头牺牲的羊肝色泽和记号上,便提供了有关前途的征兆,结果是决定了先攻耶路撒冷(22),五年之后再攻亚扪(28)。「直等到那应得的人来到」(27),其意思即指西底家王死亡时,大卫家的王国即告结束(2527),直等到弥赛亚来临的时候(结卅四2324,卅七24,耶廿三56,罗一3,十五12)。――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syncBible ref=21:21>

结二十一21  巴比伦王真的如先知预言的那样求问前路吗?】尼布甲尼撒用三种方式求问将来。一个是摇箭,类似抽签,摇出来看怎么做最好。第二种是向偶像询求,看是否有灵可以引导他。第三种是让祭司查看献祭用的动物的肝,看其形状和尺寸是否指示出该作出哪一项决定。──《灵修版圣经注释》

 

【结二十一22「在右手中拿着为耶路撒冷占卜的签,使他安设撞城锤,张口叫杀,扬声呐喊,筑垒造台,以撞城锤,攻打城门。」

占卜结果,落在右手,所以尼布甲尼撒可以确定向耶路撒冷进取。这里他们以撞城锤要叩开城门,军队已重重围困这城,并且在攻击中发出战争的吶喊,随时准备攻入夺取。

战争的吶喊,是战士为壮士气。同一个字也可用于宣布耶和华的日子而有的大声呼喊(番一14)。有时指战争中垂死者的呼叫(耶四31)。──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右手抽到的签才算是正确的指示。──《串珠圣经注释》

         撞城锤:是古人用以攻击的武器,相当于今天的坦克,主要用来破坏城墙或城门。撞城锤的前端尖利如仓,且附有车轮。最近所发掘的亚述宫廷壁画上,刻有撞城锤的形状。台:在战事中,用以围攻城池的高梯。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一23「据那些曾起誓的犹大人看来,这是虚假的占卜,但巴比伦王要使他们想起罪孽,以致将他们捉住。”」

但是那些曾起誓的犹太人就是十七章十三、十四节所说的那些以为有圣约安全的人,他们认为耶路撒冷永不沦亡,所以巴比伦王的占卜不正确、不足信。其实这是神许可巴比伦来攻击以色列的,使他们从灾祸中明白罪孽的刑罚使他们无法逃脱,他们在犯罪时就被捉住了(参考这用字在王上十三4,十八40,二十18;王下十14;耶廿六8,卅七13起)。──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对于那些效忠尼布甲尼撒的犹太人来说,占卜的结果似是虚假的,因为他们认为攻击耶路撒冷的事是不可能的。──《雷氏研读本》

         「那些曾起誓的」:原意不详。

         这里可能指耶京的居民藐视巴比伦王的占卜,甚至发誓说这占卜不可能应验。另一解释是指这些人曾起誓效忠巴比伦王。

          「捉住」:或作「掳掠」。──《串珠圣经注释》

         曾经与巴比伦王立约的犹大人,不会相信占卜的决定,因为他们不信尼布甲尼撒王真的会攻打耶路撒冷。──《启导本注释》

         虚假的占卜:犹大百姓听到巴比伦已根据占卜的内容,决定攻打耶路撒冷,就断然否定,说那是谎言。过去犹大人曾臣服于巴比伦王,藉此保障了安全(代下36:13)。为攻击耶路撒冷而抽的签,只不过是虚假的占卜而已。因为犹大与巴比伦王立约,以服从为条件得到了安全的保障。但是巴比伦王认为犹大是立约的废弃者,不但背叛自己,还与埃及结盟,因此他要攻击耶路撒冷(35:5;39:1) 想起罪孽……捉住:在这里“罪孽”就是指西底家背叛与巴比伦王所立的约的事件。其实,这约是符合神旨意的立约(17:16,19)。因此,西底家背叛这约等于背叛神。尼布甲尼撒的攻打耶路撒冷,除为军事行动外,在信仰上,是神对西底家废弃立约的惩罚。神对废弃与自己立约的人,必用烈怒来招待。 ──《圣经精读本》

         这是虚假的占卜。即在耶路撒冷的百姓看来。

         曾起誓的。可能还是指犹太人。他们曾发誓忠于巴比伦人(代下36:13;结17:18,19)。后来却违背了诺言。这可能就是本节最明确的意义。

         巴比伦王要使他们想起罪孽。主语可能是神。“罪孽”可能指百姓普遍的罪。主语也可能是尼布甲尼撒。他提醒和惩罚他们违背誓约的罪(代下36:10,13;耶52:3;结17:15-19)。──《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一24「主耶和华如此说:“因你们的过犯显露,使你们的罪孽被纪念,以致你们的罪恶在行为上都彰显出来。又因你们被纪念,就被捉住。」

         使你们的罪孽被纪念:指神将纪念罪人的过错,并要施行惩罚。由此可知:①神必忘记悔改的义人所犯的罪(10:17);②但是,必以公义惩罚恶人的罪孽。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一24~27西底家的悲惨结局:在这里我们先查看末世时恶人将面临的结局的前兆(19:19-20:10)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一25「你这受死伤行恶的以色列王啊,罪孽的尽头到了,受报的日子已到。」

这里以色列王大概是指西底家王,他因背叛巴比伦,不仅受尽侮辱,成为垂死的人一般,所以他罪孽的尽头到了,受了死伤。他恶贯满盈,受报的日子已到(参七27,十二10,七12)。「死伤」是罪的尽头,耶和华的烈怒在他身上(本章29节再重复)。──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以色列王”。即西底家。──《雷氏研读本》

         「受死伤」:或作「将被杀」。

          「以色列王」:可能指西底家,他要承担背弃盟约誓言的报应(参17:15)。──《串珠圣经注释》

         这位以色列王是西底家。──《启导本注释》

         行恶的以色列王。指西底家。──《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一26「主耶和华如此说:当除掉冠,摘下冕,景况必不再像先前。要使卑者升为高,使高者降为卑。」

君王首领的尊荣必须除去,冠冕是君王佩戴的,但最早是大祭司的头饰(出廿八43739,廿九6,卅九2831;利八9,十六4)。君王的冠冕是金的,且镶有宝石(可参考诗廿一4;撒下十二30以及亚六1114)。冠冕被摘除,王权就此失去。──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除掉冠,摘下冕:指犹大王西底家将被废黜,同时也意味着大卫王朝的末落。犹大被巴比伦所灭的事件,成就了此预言。 ──《圣经精读本》

       misnepheth)。在出28:4,37,3929:639:28,31;利8:916:4指大祭司的“冠冕”。misnepheth 源于sanaph(“缠住”),所以可能指头巾。这里显然指国王的头巾,作为一种王室的标志。

         景况必不再像先前。形势会发生完全的变化。──《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一26 王的冠冕】按照美索不达米亚文献和亚述王宫壁画艺术的形容,王所戴的「冠冕」其实比较像缠头巾。这头巾是缠头数匝的布条,其上遍布珠宝和金饰,并且精工绣上代表君王权威的标志。以西结呼吁西底家摘下冠冕,就是命令他交出他权力的主要象征,因为他已不配穿戴此物。──《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一27「我要将这国倾覆,倾覆,而又倾覆,这国也必不再有,直等到那应得的人来到,我就赐给他。”」

「倾覆」三次指完全彻底的倾覆。倾覆原意为「扭曲」,「侵扰」,完全失去常态,以色列民族必须败亡,耶路撒冷不再有尊荣,倾覆之后面目皆非,几乎完全失去复兴的盼望。

「直等到那应得的人来到。」许多人根据七十士译本的词法,作为弥赛亚预言,反映创世记四十九章十节:「直到细罗来到,万民都必归顺。」但是此处是指耶和华将祂的审判藉世人来实现,甚至是外邦的侵略者尼布甲尼撒。这在以色列人是很难想象的,感到无限之困惑。但这却是神在历史中的作为。──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在弥赛亚来到之前,以色列再没有王(创四九10)。──《雷氏研读本》

         「倾覆」:重复了三次,强调西底家的国位从此被推翻。

          「直等到那应得的人来到」:可引自创49:10「直等到细罗来到」,指复兴时大卫家的统治者。──《串珠圣经注释》

         弥赛亚降临之前,以色列人不会再有君王统治。耶稣基督就是这里所说的“那应得的人”。祂登上自己的宝座,统治世界。──《启导本注释》

         那应得的人:象征将要到来的弥赛亚,即基督。因为唯有基督才能背负希底家所象征之人类的罪,并且配戴君王的冠冕(26)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一28「“人子啊,要发预言说:主耶和华论到亚扪人和他们的凌辱,吩咐我如此说:有刀,有拔出来的刀,已经擦亮,为行杀戮,使他像闪电以行吞灭。」

         他们的凌辱:亚扪人看到巴比伦摇签决定攻打犹大的耶路撒冷,就在旁嘲笑,为犹大的灭亡感到高兴(25:2,3)。当仇敌遭受苦难的时候,圣徒不可幸灾乐祸,乃要以良善和怜爱感化他(12:20,21)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一28 亚扪人】亚扪人和犹大一同从事反巴比伦的活动,他们大概是受了埃及人的怂恿。二十一章20节的预兆指示尼布甲尼撒首先攻打耶路撒冷,不攻打亚扪人的首都拉巴。拉巴是现代的卡珥阿山,其遗址是在今日约旦的首都安曼市内,考古学家已经勘测过,部分遗址已被挖掘。人类在这地点及其邻近地区定居,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亚扪虽然好几次受到以色列人的统治(见:撒下十二2631),主前六世纪耶路撒冷被毁之后,却试图向北扩张统治范围。按照约瑟夫的记述,耶路撒冷被毁五年之后,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于在位第二十三年(主前582581年)在外约旦发动战事,使摩押和亚扪都归在他统治之下。由于主前五九四年之后的《巴比伦年鉴》已经残缺不堪,这一点现今无法证实。──《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一28~32虽然当时尼布甲尼撒离开亚扪转向耶路撒冷,但几年之后,他也把亚扪征服了。──《雷氏研读本》

         神的公义促使 审判一切不义:巴比伦王原来选定先攻犹大,但亚扪人也不得沾沾自喜,他们也要因着自己的罪恶被审判,成为巴比伦下一个攻击的对象。亚扪人因在耶京陷落时讥笑选民而遭报(参25:3, 6)。有的学者认为30-32节是针对尼布甲尼撒而言,当他完成神施罚的计划后,他的帝国也要承受神的审判。──《串珠圣经注释》

         尼布甲尼撒王虽然先灭耶路撒冷(二十一1823),但亚扪也不能幸免;而且亚扪的命运将会更坏,因为毁灭之后,没有复兴的应许。──《启导本注释》

         预言亚扪人必将灭亡。但是,亚扪人的命运与犹大的命运有根本上的不同。犹大虽然受到了审判,但先知预言她必得恢复,而亚扪却没有得到关于恢复的应许。由此可知:①神虽审判蒙拣选的人,但终必恢复他。②神对被离弃(在本文中是亚扪)之人的最后举措就是审判。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一29「人为你见虚假的异象,行谎诈的占卜,使你倒在受死伤之恶人的颈项上。他们罪孽到了尽头,受报的日子已到。」

         「为你见虚假的异象」:可能指亚扪人以占卜及虚假的异象误导以色列人。另外可能是指亚扪人虽然有了关于亚扪命运的虚假占卜,最终还是被杀灭。──《串珠圣经注释》

         「为你见虚假的异象」:可能指亚扪人以占卜及虚假的异象误导以色列人。另外可能是指亚扪人虽然有了关于亚扪命运的虚假占卜,最终还是被杀灭。──《串珠圣经注释》

         见虚假的:亚扪的假先知,传讲不必惧怕巴比伦军队的假神谕。就像犹大一样,亚扪也有许多假占星家。 ──《圣经精读本》

         chazah)。常常用来指先知的话。这里无疑指亚扪人中的占卜者。

         使你倒。就是第28节所描述的刀。──《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一30「你将刀收入鞘吧!在你受造之处、生长之地,我必刑罚你。」

   〔暂编注解〕这个是命令是发给亚扪人(见第28节)。他们的冒险将一无收获。他们在自己的国家中,将会因他们的罪行而受到惩罚。

 

【结二十一31「我必将我的恼恨倒在你身上,将我烈怒的火喷在你身上,又将你交在善于杀灭的畜类人手中。」

         「善于杀灭的畜类人」:指东方人(见25:4)。──《串珠圣经注释》

         畜类人:指残忍无度的巴比伦军队。 ──《圣经精读本》

         畜类bo`arim)。源于be`ir(“畜牲”,“牛”,见诗49:1092:6)。结25:4,10提到这些畜类般的人。──《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一31-32恼恨倾倒(参七8,九8,十四19,二十81321)。烈怒的火可参廿二章廿一、卅一节,卅八章十九节。可见这些都是以西结书中信息所着重的。

「畜类人」在七十士译本是「化外人」,他们野蛮凶暴,指巴比伦人,也可指以后的波斯人。以色列人被交在他们手里,但以后神的刑罚必在他们身上。流血的事在个人(十八13,卅三4),也在城中(廿二13,廿四7)。他们甚至被遗忘。──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二十一32「你必当柴被火焚烧,你的血必流在国中,你必不再被纪念,因为这是我耶和华说的。”」

         「你必不再被记念」:亚们最后的收场比以色列还凄惨,完全没有复兴的希望。──《串珠圣经注释》

         不再被纪念:指亚扪人将永远被剪除。事实上,自玛加比时代开始,亚扪人就彻底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在历史的末了,当神施行审判的时候,亦会发生同样的事。亦即,随着末日的临近,撒但就会“如同吼叫的狮子”(彼前5:8),作最后的挣扎,但神公义的审判必将他扔进永恒的“火湖”(20:14) ──《圣经精读本》

 

【思想问题(第21-23章)】

 1 是谁燃起审判的火(20:47),是谁拔出审判的刀(21:3)?神使用的审判工具不是什么超然现象,而是外邦的侵略(21:19);你觉得这对今日充满罪恶的世界有什么意义?近年发现的「艾滋病」会否是神审判的工具之一?

 2 谁是那「应得的人」(21:27)?为什么他是应得的?参腓2:5-11; 5:9-14

 3 22:6-13列举了神选民的恶行;你有否犯上同样的罪?有否令神叹息?

 4 在这个充满痛苦和罪恶的世界里;你是否觉得自己很渺小,自问不能做些什么?22:30-31可否给你一些安慰和提醒?

 5 在23:1-20里,不计「行淫」之类的说法,出现得最多的一个字眼是什么?见5, 11-12, 16, 20节。由此看来,以色列人是为了什么而离弃耶和华?犹大在以色列跌倒的事上学不到功课(11),你在他们身上又是否学到功课?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