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结书第二十章拾穗 【结二十1】「第七年五月初十日,有以色列的几个长老来求问耶和华,坐在我面前。」 这是约雅敬王被掳后第七年,应为五九一年。五月该在夏天,照巴比伦的历法计算,应为八月十四日。长老来求问的,是有关约雅敬被掳以后的情形以及被掳的前途。(参八1,十四1,)──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第七年”:时为主前591年(比较一2)。──《启导本注释》 第七年五月初十日: 是约雅斤被掳第7年。被掳的犹大长老们似乎是为了听关于以色列将来的充满希望的启示,而求问以西结。 ──《圣经精读本》 第七年。指约雅斤被掳第七年(见结1:2注释),即公元前591或590年。适用于结20:1-23:49(见结24:1)。三次重复“你要审问”(结20:4;22:2;23:36)说明这一系列信息的统一性。 来求问。没有说他们来问什么。他们无疑想知道神在当前的危机中有什么信息给他们。──《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1 年代小注】从约雅斤及其王室被掳到巴比伦的那年起算,本节的日期当是主前五九一年八月十五日。若是从约雅斤在耶路撒冷登基当年的开头起算,这日期则可以是指主前五九三年。──《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1 藉先知求问神】人在乱世会寻求默示。按照巴比伦的宗教习惯,看见兆头出现就要向先知或祭司求取解释。在其他情况下,历史事件的发生时,若能求到神的话也很理想。这些长老也有可能是希望能够藉此表明他们对耶和华的信任。可是,耶利米书也有证据显示王的代表来找先知,基本上是要命令他宣讲一个耶路撒冷得拯救的默示(耶二十一1~2)。但本段经文并没有表示他们来见先知有什么动机。然而鉴于以西结在宣讲中回顾旷野的境况,又一再提到以色列早年与埃及的历史,引起众长老关注的,可能是埃及法老森美忒库二世和犹大王西底家之间,可能会成立的协议。学者相信森美忒库是在主前五九二年首度与西底家接触。──《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1~27】本文宣告了一直所预言神对犹大的审判。神首先说明了自己与以色列昔日的关系,也叙述了未来之事,藉此道出了自己对耶路撒冷的惩戒。本文的内容可以分为六个部分:①回顾以色列与神昔日的关系(20:1-32):重点刻画了犹大民族的罪;②应许被掳归回(20:33-44);③神将借着巴比伦将震怒倾倒在耶路撒冷(20:45-21:32):以“刀”和“火”象征的审判已逼近他们;④耶路撒冷居民的种种罪孽(22:1-31);⑤暴露撒玛利亚和犹大的罪(23:1-24:14);⑥以西结妻子之死(24:15-27):神藉此比喻默示了耶路撒冷的灭亡。本文描述了当时耶路撒冷所犯的诸多罪孽,揭示了神必定审判他们。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1~32】以西结回顾以色列不同时期的历史,以及百姓因耶和华的名而得以保存,纵使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悖逆。他们在埃及悖逆神(5~9节),在离开埃及往加低斯巴尼亚的路上悖逆神(10~17节),在旷野(18~26节),甚至来到迦南地(27~29节)也悖逆神。以西结时代的人同样是不忠于神(30~32节)。──《雷氏研读本》 本文可分为两个部分:①神的救赎事工:神在指出以色列的罪行之前,首先说明了自己的救赎事工。这一部分根据时间的推移记录了: i.拣选以色列(5节);ii.与之立约(12,20节);iii.出埃及(6,9,14节);iv.领进迦南地(6,28节)等;②以色列所犯的罪: i.玷污律例(13,16,24节);ii.干犯安息日(13,21节);iii.拜偶像(16,24,26,28-32节)。神的救赎事工和恒久忍耐,与以色列悖逆形成鲜明的对比。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1~44】以色列人悖逆的历史:主前五九○年八月,尼布甲尼撒获悉西底家王背叛巴比伦的意图,决定进犯耶路撒冷,大卫王朝倾覆在即。透过几个长老的求问,先知追述以色列背叛神的历史,指出百姓从出埃及直到如今,一直都是是悖逆的,虽然神在忿怒中击打以色列,然而神却为自己名的缘故,仍保存以色列的命脉,将来仍必从被掳之地领他们归回。──《串珠圣经注释》 【结二十2】「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结二十2-3】从神启示的方式(2节),引入神对长老来求问先知的反应。神必完全拒绝他们,甚至以誓言(3节)来加强这语气,祂决不被他们求问。 这些长老可能是受假先知哈拿尼雅的复兴预言所影响(参阅耶廿八3起),甚至巴比伦很快就会衰败,但是要折断巴比伦王的轭,真是谈何容易!──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二十3】「“人子啊,你要告诉以色列的长老说,主耶和华如此说:你们来是求问我吗?主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我必不被你们求问。」 他们得不到神的回复,因为以色列一向行那些可憎的事。(参4, 31)──《串珠圣经注释》 我必不被你们求问: 神之所以拒绝长老们的问题,是因为:①神不会应允恶贯满盈者的祷告(13:10;太23:27);②神早已知道他们即使明白神的真意,也会心里刚硬而不肯顺服(14:3)。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4】「人子啊,你要审问审问他们吗?你当使他们知道他们列祖那些可憎的事。」 「审问」一词在廿二章二节及廿三章卅六节会再重复,原意为宣判罪状。亚兰文译词作「责备」,他们是应受谴责的。他们受责的不只列祖的罪,而是从列祖起一直到现今,他们自古至今,并未切实离开罪。──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你要审问审问他们: 强调百姓的顽梗。这句话是指,因为以色列长老们是伪君子,故无须回答他们或与之争辩。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5】「对他们说,主耶和华如此说:当日我拣选以色列,向雅各家的后裔起誓,在埃及地将自己向他们显现,说:我是耶和华你们的 神。」 耶和华拣选以色列人,是祂与他们建立特殊的关系,这是申命记一书中之要旨。这个用词「拣选」(bah]ar),在本书唯一出现的,为避免以色列人的错觉,而在恩典中堕落了。申命记对以色列的劝导(七7起,九4起),现在显然是失败了。这里「起誓」原意为举手,却未说明起誓的内容,只表示神严正的态度。──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当日」:指神在何烈山向摩西显现的时候(见出3)。──《串珠圣经注释》 埃及地: 不仅指具体的地理场所,也是指压迫和痛苦,以及被神所遗弃的象征。因此,以色列百姓理当时常纪念神从埃及地救赎他们的大爱。与此相同,今天的圣徒亦要纪念神从属灵的埃及地救赎我们的恩典。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5 举手起誓】(和合本:向雅各家的后裔「起誓」,原文:「举手」,新国际本:「举手起誓」。)圣经中多次提到向天举手来起誓的作法(见:申三十二40;但十二7)。以西结用这词组十次之多,形容神举手起誓。描述这动作的经外例证,包括了马里文献中「触摸喉咙」,以及主前八世纪帕南穆一世(Panammu I)的亚兰文碑文中,命令被告人向神举起双手起誓的话。──《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6】「那日我向他们起誓,必领他们出埃及地,到我为他们察看的流奶与蜜之地,那地在万国中是有荣耀的。」 「察看」原意为「窥探」,就是民数记十三、十四章所记述的。七十士译本为避免这个用词,就用「预备」一词。「察看」在民数记十章卅三节为「寻找」。 「那日」就是在五节的「当日」,都是历史的回顾。耶和华神拣选至引导,都有具体的作为。以西结虽未提到圣约,却以圣约为基本的信念,使以色列人看见神的恩惠,应有感恩的心。──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察看」:有「探索」之意。 「流奶与蜜之地」:即应许之地 , 在出6:8这地是应许给列祖,但这里为了加强对以色列的控诉,把它写成是应许许给各家的后裔。 「有荣耀」:即「最荣美」。──《串珠圣经注释》 【结二十6 流奶与蜜之地】这形容可以上溯到出埃及记的叙述。对以畜牧维生的人而言,这话是描绘应许之地土产的丰盛;但对农务来说却不尽然。奶来自羊群,蜜(大概是指枣的果浆,不是指蜂蜜)是自然的出产。早至《辛奴亥的故事》的埃及文献,都描述迦南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农产又丰盛。──《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7】「我对他们说:‘你们各人要抛弃眼所喜爱那可憎之物,不可因埃及的偶像玷污自己。我是耶和华你们的 神。’」 耶和华拣选以色列人,不只是向他们赐福,也给予他们责任必须承担。耶和华对他们有律法的要求,并且是对每个「各人」。十诫中没有指明各人,但利未记十九章三节却指明「你们各人」。 他们必须弃丢那可憎之物,是「偶像」的同义字,所以必须弃绝。这里的偶像可能专指埃及的,因为他们刚从埃及出来,受埃及的影响极深。──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埃及的偶像」:参书24:14。这里神在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前已警告他们要摒弃偶像。──《串珠圣经注释》 不可……玷污自己: 神应许要把迦南地赐给百姓,吩咐他们不可拜偶像而玷污自己。这也教导我们,作为神的百姓,圣徒:①斩除昔日的恶习(弗4:22)。②作为光明的子女,过诚实而圣洁的生活(弗4:24;5:9;彼前1:15)。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8】「他们却悖逆我,不肯听从我,不抛弃他们眼所喜爱那可憎之物,不离弃埃及的偶像。“我就说:我要将我的忿怒倾在他们身上,在埃及地向他们成就我怒中所定的。」 有关他们在埃及的叛逆,先是他们对摩西的拒绝(出五21),不一定是拜偶像的罪。拜偶像、敬奉金牛犊的罪是在出埃及记卅二章,以后约书亚也特别提出他们在埃及事的神(书廿四14)。耶和华对他们的怒气早就发作了,甚至在他们没有出离埃及,已经成就祂怒中所定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不离弃埃及的偶像: 指以色列百姓出埃及之后,在西乃山下拜偶像(出32章)的事件。在埃及地……所定的:圣经并没有记录,以色列百姓因在埃及地拜偶像而受到神震怒的惩罚。圣经所记载的只是他们在西乃山拜偶像,而这可能是他们受到了埃及偶像崇拜的影响。本节显明神因以色列百姓不肯丢弃在埃及所拜的偶像崇拜而怀的烈怒(出32:10)。由此可知,当脱去日益朽坏的旧人,穿上新人(弗4:22-24)。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9】「我却为我名的缘故没有这样行,免得我名在他们所住的列国人眼前被亵渎,我领他们出埃及地,在这列国人的眼前将自己向他们显现。」 「免得我名 ...... 被亵渎」:耶和华既然许诺了要使以色列得自由,就不能出尔反尔,免得 的威名受损。──《串珠圣经注释》 为我名的缘故: 指出出埃及事件,及整个救赎事工均是为了神的荣耀。世上的所有被造物和历史,都是为神的荣耀而存在和发生。因此,“或死或活”(罗14:8),“或吃或喝”(林前10:31),圣徒均当为了荣耀神(罗11:36)。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10】「这样,我就使他们出埃及地,领他们到旷野。」 【结二十10~11】先知追述摩西时代以色列人出埃及,在西奈山下领受神的律法。──《启导本注释》 【结二十10~17】第一代以色列人在旷野的悖逆:神为保持自己的名声,仍然没有把他们灭绝(13),只是不容许他们入应许之地(15)。──《串珠圣经注释》 【结二十11】「将我的律例赐给他们,将我的典章指示他们。人若遵行,就必因此活着。」 「活着」:包括得到属灵和物质上的福分和丰盛。──《串珠圣经注释》 人若遵行,就必因此活着: 指神在西乃山上借着摩西赐给以色列的律法(出20:1-17)。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12】「又将我的安息日赐给他们,好在我与他们中间为证据,使他们知道我耶和华是叫他们成为圣的。」 「叫他们为圣的」:把他们从异邦分别出来。──《串珠圣经注释》 【结二十12 安息日为证据】割礼是个人参与盟约的记号(和合本:「证据」)。同样,以色列集体参与盟约的记号就是守安息日。它和割礼一样,都是每一代都必须奉行的责任。守安息日和割礼的分别,则在于前者不是只一次的行为,而是必须恒常保持,并且定期藉行动表彰的态度。安息日所纪念的是神的创世,而非覆述十诫的理由,本节指出「众安息日」(原文直译;复数可能表示包括以色列所有称圣的节期)是提醒百姓他们是选民。除他们以外,这记号没有授与任何民族。因此,安息日和律法一样,同时成为立约社群一份子的礼物兼标志。这社群是在出埃及记三十一13成立的。──《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12~13】干犯我的安息日: 安息日:①标志着神已使以色列百姓分别为圣,使他们预尝日后所要得享的安息(出20:11,12);②标志着是永恒之约(出31:13,16);③使以色列纪念出埃及事件(申5:15)。因此,守安息日是以色列必须履行的信仰行为,也是一种义务(赛58:13,14)。然而,以色列百姓却忘记了安息日的律例,在安息日劳作(民15:32,35;耶17:27)贸易(尼13:15)干犯了安息日。这启发我们,今天的圣徒当用心体会主日的真正含义,更加认真地去守主日<出31:12-17,守安息日的属灵意义;路6:5,安息日和耶稣的关系>。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13】「以色列家却在旷野悖逆我,不顺从我的律例,厌弃我的典章(人若遵行,就必因此活着),大大干犯我的安息日。“我就说:‘要在旷野将我的忿怒倾在他们身上,灭绝他们。」 【结二十14】「我却为我名的缘故没有这样行,免得我的名在我领他们出埃及的列国人眼前被亵渎。」 神对待人类事务的原则,是“为了祂(我)名的缘故”。人对神的命不重视,但这名对神自己来说,却是极其宝贵。参三十六20,耶和华说,不忠的以色列,“使我的圣名被亵渎”;在三十六21,神又说:“我却顾惜我的圣名”。神一定要使他的名得着尊荣,正如他要维持他的圣洁一样。──《启导本注释》 【结二十15】「并且我在旷野向他们起誓,必不领他们进入我所赐给他们流奶与蜜之地,那地在万国中是有荣耀的,」 【结二十16】「因为他们厌弃我的典章,不顺从我的律例,干犯我的安息日,他们的心随从自己的偶像。」 【结二十16-17】厌弃、不顺从与干犯都成为同义字,律法包括典章与律例,二者包括绝对与相对的命令,在命令中尤其以安息日为主要的原则,作为生活的准绳,因为安息日必需分别出来,成为敬拜的日子,而且专一的事奉神。──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二十17】「虽然如此,我眼仍顾惜他们,不毁灭他们,不在旷野将他们灭绝净尽。’」 在出埃及的路途中,以色列百姓曾在旷野犯了可憎之罪(出15:22-27;16:1-36;17:1-7;32:1-10),神却饶恕他们,依然带领他们进入埃及。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18】「“我在旷野对他们的儿女说:‘不要遵行你们父亲的律例,不要谨守他们的恶规,也不要因他们的偶像玷污自己。」 【结二十18~20】这样的警告不见于五经中,但在历史书及其他先知书则常见。──《串珠圣经注释》 【结二十18~26】这样的警告不见于五经中,但在历史书及其他先知书则常见。──《串珠圣经注释第二代以色列人在旷野的悖逆:结果神要将他们分散在列邦(参诗106:27),并任凭他们随从异邦的恶俗自招亏损。──《串珠圣经注释》 出埃及的第二代以色列百姓,重蹈祖先的覆辙,继续抵挡神。他们的行为,焦点主要是集中在偶像崇拜上。因此,他们必受到被“分散在列国,四散在列邦”的审判(23节)。被掳巴比伦事件和A.D.70耶路撒冷的沦陷。成就了此预言。因此,圣徒当从中得到教训,在信仰生活中时时刻刻谨慎,免得跌倒(林前10:12)。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19】「我是耶和华你们的 神,你们要顺从我的律例,谨守遵行我的典章,」 【结二十20】「且以我的安息日为圣。这日在我与你们中间为证据,使你们知道我是耶和华你们的 神。’」 【结二十21】「只是他们的儿女悖逆我,不顺从我的律例,也不谨守遵行我的典章(人若遵行,就必因此活着),干犯我的安息日。“我就说:‘要将我的忿怒倾在他们身上,在旷野向他们成就我怒中所定的。’」 【结二十22】「虽然如此,我却为我名的缘故缩手没有这样行,免得我的名在我领他们出埃及的列国人眼前被亵渎。」 缩手没有这样行: 暗喻神恒久忍耐以色列,并没有在旷野中全然歼灭他们。倘若论罪,以色列百姓本应在旷野中尽都灭亡(出32:10)。与此相同,今天的圣徒亦本当被剪除,却因着神的主权性拣选,而成为光明的子女。因此,信徒应当像使徒保罗一样告白“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林前15:10),过一个感恩的生活(诗103:10-14)。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23】「并且我在旷野向他们起誓,必将他们分散在列国,四散在列邦;」 指以色列将被掳到巴比伦,过悲惨的奴隶生活。24-26节昭示了受审判的原因,那就是拜偶像。倘若今天的圣徒离弃神的话语,追求“世俗荒渺之事”(提前4:7;彼后2:18),就会沦为撒但的俘虏。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24】「因为他们不遵行我的典章,竟厌弃我的律例,干犯我的安息日,眼目仰望他们父亲的偶像。」 【结二十25】「我也任他们遵行不美的律例,谨守不能使人活着的恶规。」 以色列子孙靠着自己的聪明,无视神的典章,走向了悖逆之路(王下21:2-9)。神就任凭他们随从邪欲而陷进网罗饱受痛苦。心里刚硬而抵挡神的人,必得不到神的看顾而遭到遗弃,被丢在罪孽中(出11:10;12:31;撒上2:22-25;4:17)。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25 不美的律例和恶规】这里所用的希伯来语字眼,对于正确理解以西结这句争议甚多的话极为重要。本节所指的不是西乃山所颁布的律法,也没有用上「妥拉」一语。译作「律例」的字眼和第24节中的「命定」(NIV;和合本:「律例」)是同一个字,惟一不同,是这字在该节(照常)是阴性,而不是(本节的)阳性。本节译作恶「规」之字,一般是指神在法律上之判决。如此,以色列人不忠的结果,就是神的命定对他们不利,其判决对他们的存活构成危害。神使用战争、饥荒、瘟疫、外邦军队等力量,使以色列遭受蹂躏。──《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26】「因他们将一切头生的经火,我就任凭他们在这供献的事上玷污自己,好叫他们凄凉,使他们知道我是耶和华。」 「将一切头生的经火」:指他们将儿女献给亚扪人的神摩洛。(参利19:21; 王下23:10; 耶32:35)──《串珠圣经注释》 将一切头生的经火: 指他们膜拜摩洛(Molech)。在这仪式中,他们使孩童经火,以人为祭物。亚哈斯(代下28:31)和玛拿西(代下33:6)治理犹大时,恣行此恶。据西番雅书的记载(1:5)这种献祭仪式似乎一直残留到约西亚时代。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26 将一切头生的经火】以西结的主题是神有毋庸置疑的权力,向万物发号施令。本节将头生子献为祭物的作法,是响应出埃及记十三2所有头生的人畜都属乎神的说话。第十灾是这一点的明证(出十三14~16),但头生子亦可以藉献祭(出三十四20)和割礼的奉献行动(创十七9~14;出二十二29)「赎回」。然而在腓尼基和迦南的宗教中,献头生子为祭却十分常见(见:申十八10的注释中,有关「使儿女经火」作为摩洛崇拜一部分的讨论)。在比较接近以西结的时代中,亚哈斯和玛拿西二王都被指控犯了献儿童为祭的罪(王下十六3,二十一6)。由于这二人身为大卫的子孙,是与耶和华立「永远的约」之一员(撒下二十三5),他们是律法的维护者,以及神圣与民政命令的执行者。他们的可憎行为很容易便符合了以西结书二十25「恶规」的形容。──《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27】「“人子啊,你要告诉以色列家说,主耶和华如此说:你们的列祖在得罪我的事上亵渎我,」 【结二十27-28】馨香的祭牲是指燔祭,完全献上火祭。奠祭原为素祭。这在七十士译本并未提说。馨香的供物献给耶和华,必蒙悦纳,但献给巴力,只有遭神发怒。这是他们亵渎耶和华的举动。这原是他们列祖干犯的罪,但以后以色列人仍旧效法这恶俗。──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二十27-29】在应许之地的悖逆:他们随从异邦敬拜假神。──《串珠圣经注释》 【结二十27-32】本文记录了以色列在定居迦南之后,继续犯罪的事实。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28】「因为我领他们到了我起誓应许赐给他们的地,他们看见各高山、各茂密树,就在那里献祭,奉上惹我发怒的供物,也在那里焚烧馨香的祭牲,并浇上奠祭。」 「各高山、各茂密树」:是迦南人敬拜偶像的地方。(参结6:13; 何4:13)。──《串珠圣经注释》 高山: 高山是巴勒斯坦土著的膜拜对象。以色列定居迦南之后,也随从他们的风俗,在高山上修筑丘坛而顶礼膜拜(王下16:4;17:10;代下28:4)。茂密树: 拜外邦之偶像的场所。因此,神严禁他们在这里拜偶像(12:2)。但是,自出埃及之后,以色列百姓仍然祭拜偶像,王国分裂之后就更加疯狂地拜了偶像(王上14:23;王下16:4;17:10;代下28:4;赛57:5;耶2:20;3:6,13;结6:13)<王上14:23,偶像论>。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28~29 非法崇拜】以西结继续对比履行赐他们「土地、儿女」之立约应许的神,和滥用这些赏赐的以色列人。在此所列的四个崇拜礼仪,可能除了浇奠以外,都是反映崇拜耶和华的仪式。这些行动所以被视为非法,是因为它十分明显是按照美索不达米亚和迦南的惯例,为「喂养」其他神祇而执行的。献上这些祭物不能构成「馨香的供物」(见:创八21),显出是以正确的行动事奉神。反之,这些饮食是根据神明需要定期用膳的信念(见:洪水史诗《吉加墨斯史诗》中饥肠辘辘的神明)。有关其他针对对祭偶行为,以及邱坛和圣树林之使用的谴责,可参看:以西结书六13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29】「我就对他们说:‘你们所上的那高处叫什么呢?那高处的名字叫巴麻,直到今日。’」 「巴麻」即高处,中译词为邱坛。「巴」是走上去,「麻」是甚么。你上去作甚么呢?拜偶像真是毫无意义的事。──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巴麻」:原文即「高处」,但这里用作双关语;「巴麻」这名字于原文包含「去」和「什么」二字,而上句的问题直译是「你们去了什么高处?」──《串珠圣经注释》 “巴麻”意为“高处”。此字原文由“去”与“什么”二字组成。──《启导本注释》 名字叫巴麻,直到今日: 希伯来语“巴麻”是指“你们去哪里?”具有嘲讽之意,意指“丘坛”。显然,以色列百姓非常清楚自己的祖先正是因为在这里膜拜偶像才受到了神的咒诅(代上14:22-28)。尽管如此,他们却没有除去此丘坛,而留到现在。这一事实昭然若揭地证明他们并没有彻底悔改。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30】「所以你要对以色列家说,主耶和华如此说:你们仍照你们列祖所行的玷污自己吗?仍照他们可憎的事行邪淫吗?」 【结二十31】「你们奉上供物使你们儿子经火的时候,仍将一切偶像玷污自己,直到今日吗?以色列家啊,我岂被你们求问吗?主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我必不被你们求问。」 说明了神拒绝回答长老们的理由。那是因为百姓疯狂地拜偶像,甚至堕落到使子女经火的地步(耶19:5)。这也同样可以应用在现今圣徒的信仰生活。倘若以圣徒自诩,却仍行在罪恶之中,神就不会赐给他们祝福和恩典。因为,神必不与不义之人一同坐席。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32】「“你们说:‘我们要像外邦人和列国的宗族一样,去侍奉木头与石头。’你们所起的这心意万不能成就。”」
木头与石头的偶像,在申命记(四28,廿六36、64,廿九16)曾经提说,大概是指迦南的自然神教,在耶利米书二章廿七节也曾提说。这大概是他们失望的心态。但有的却认为是以色列故意叛逆的态度,为引起耶和华的忿怒。但是先知警告他们,他们这样的想法,根本不会成就。──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我们要……事奉木头与石头: 以色列百姓拒绝听从神的声音,反而更加积极地去犯罪。但是神坚定地说他们将无法实现自己的痴心妄想。因为以色列百姓是神所拣选的子民,神必惩戒他们的罪恶。撒但亦会如此积极地图谋罪恶。但是,神绝不会让任何一种罪恶永远横行于世(约5:29;提前5:24;启19:2)。在信仰历程中,有时圣徒也会受到诱惑,他们希望像世人一样不会感到罪恶感,而尽情享受生活(彼后2:18)。但是,圣徒必须铭记神绝不会任由圣徒走上罪恶之路(来12:5,6),当学会节制,攻克已身,叫身服己(林前9:25,27;西3:5-10)。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32 事奉木头与石头】圣经中的先知经常耻笑事奉用金属、木头,或石头制造之神祇的外邦人和以色列人(见:耶五十一17~18;何八4)。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石制铸模,可供倒进熔化了的金属,大规模铸制偶像。祭偶者以为执行过巴比伦宗教文献中的「开口」咒语等仪式之后,这些偶像便会负起所代表之神祇的临在。──《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33】「主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我总要作王,用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并倾出来的忿怒,治理你们。」 手与膀臂在申命记是神拯救的能力,在此处是审判的动作。耶和华是审判者。祂是治理者,因为祂是公义的君王。 但是提到耶和华的治理,宣告祂是君王,是带有盼望的语气。在以色列民族的命运最危急的时机中,掳掠已成铁一般的事实。然而先知秉承神的旨意,向以色列讲出拯救的恩典。审判不在以色列,而在外邦,正如昔日神刑罚埃及人一样。以色列怎样从埃及出来,也照样从被掳之地归回。所以这是一种展望,等候神的应许可以实现,是新「出埃及」的经验。──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二十33~39】悖逆的形罚:神要用那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34),将以色列人赶散到列国。这里是以另一次旷野的经历来描写以色列人被掳。──《串珠圣经注释》 【结二十33~44】这段描述灾难时期结束、基督返回地上的时候,活的犹太人所接受的审判。大牧人(基督)将会审查祂的羊群(“从杖下经过”;比较利二七32),“除净叛逆”,并带领忠心的人进入国度之新“约”的祝福里。同时,灾难时期幸存的外邦人也要受审判,以致所有经过那段可怕时期的人,最后或是以未复活的身体进入神的国度,或被扔进地狱里。这样,在千禧年一开始的时候,所有以地上的身躯进去的人,都透过这两次审判证明他们是得赎的。参看马太福音二十五章32节的脚注。──《雷氏研读本》 以色列被掳到外邦作奴隶。对此神并没有袖手旁观。在本文,神应许说他将引领他们重新回到故土,且重新立定被毁的约。本文所应许的新约,预示了在新约时代,所有外邦民族均将因着基督的“新约”而成为一体,这一点尤为引人注目。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34】「我必用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并倾出来的忿怒,将你们从万民中领出来,从分散的列国内聚集你们。」 从万民中领出来: 本文联系了从巴比伦归回的事件和出埃及的事件。对以色列百姓而言,从巴比伦归回的事件和出埃及的事件是相同的经历。因此,用以描述这些经历的词汇和口吻极为相似。从启示的渐进性角度而言,从巴比伦归回的事件所体现的神学和信仰,比摩西时代的出埃及事件所体现出的神学及信仰有所发展。两者的相同之处是,他们均将耶和华视作拯救者和创造主,而且他们的得救预表了将要在耶稣基督里所要成就的末世性救恩。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35】「我必带你们到外邦人的旷野,在那里当面刑罚你们。」 「外邦人的旷野」:叙利亚及亚拉伯一带的沙漠,四面为列国国土环绕。──《串珠圣经注释》 外邦人的旷野……当面刑罚你们: 有几位学者从地理学上解释“外邦人的旷野”将它视为位于巴比伦与巴勒斯坦之间的亚拉伯旷野。因此,本文就可以解释为“神在阿拉伯旷野,追讨以色列的罪”。但是,更具说服力的解释是正如神使以色列出埃及之后,曾经在旷野惩戒他们的过犯(民14:20)一样,将要在列邦面前公开地、清清楚楚地、无一遗漏地审判他们的罪。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35-36】外邦人的旷野必是巴比伦与巴勒士坦之间的旷野,确实在地点无法确定,但这里与其指地点,不如说是一种用词,也出现在古兰(Qumran )的战事志古卷(War Scroll,1:3)。──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二十35-36 “外邦人的旷野”是指哪里?】当以色列人第一次拒绝进入应许之地的时候,神为了洁净百姓,让他们在旷野中飘流,直到整个一代人都死光为止(参民14:26-35)。在百姓通过“大旷野”从巴比伦回来的时候,神要再次清除反抗的人。只有那些忠心地跟随神的人才得以重返家园。这样的审判目的是要清除所有拜偶像的人,保留对神忠心的人。──《灵修版圣经注释》 【结二十36】「我怎样在埃及地的旷野刑罚你们的列祖,也必照样刑罚你们。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结二十37】「我必使你们从杖下经过,使你们被约拘束。」 「使你们从杖下经过」:神好比牧羊人拿着杖一一数算 的羊,使羊群得以进入羊栏中,凡不属羊群的就被排拒于外。 「使你们被约拘束」:即领你们遵守约的条款;神有如牧羊人拣选羊群中的羊,被拣选的必须守立约的条款,如出埃及后要遵守摩西的律例与典章一样。──《串珠圣经注释》 「使你们从杖下经过」:神好比牧羊人拿着杖一一数算 的羊,使羊群得以进入羊栏中,凡不属羊群的就被排拒于外。 「使你们被约拘束」:即领你们遵守约的条款;神有如牧羊人拣选羊群中的羊,被拣选的必须守立约的条款,如出埃及后要遵守摩西的律例与典章一样。──《串珠圣经注释》 使你们从杖下经过: 这是牧人数算羊群,观察羊是否健康的行为,意指神要格外对待和保护以色列百姓。 被约拘束: 意指神绝不离弃自己的百姓,必保护到底。“约”具有双重性毁约则受惩戒,履约则蒙祝福。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37-38】「被约束」原指他们在圣约之约束内,这当然指神恩惠的旨意。有的学者译为「管教」。也有译为「炼净」。更有译为「数点」,尤其是根据历代志上九章廿八节「按着数目」。牧羊人在领羊浛进入羊圈时,作确实的数点。 在数点时,祂不能容叛逆者进入以色列地。「除净」在七十士译本作「拣选」,是将字根看错(wbrwty 误作 wbhrty)。他们虽从被掳之地出来,却不得归回故土。──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二十38】「我必从你们中间除净叛逆和得罪我的人,将他们从所寄居的地方领出来,他们却不得入以色列地,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当神使以色列百姓回到故土时,将除去曾悖逆神的人。属神的共同体是清洁而公义之人的聚会。此真理依然适用今天的信仰生活中。污秽和悖逆之人,不得加入共同体(加5:21),唯有靠着基督的宝血得洁净的人才能进入(启21:27)。圣徒当成为与神的国度相称的人,而不效法那“因不穿礼服就参加宴席而被逐出”的人(太22:11-13)。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39】「“以色列家啊,至于你们,主耶和华如此说:从此以后若不听从我,就任凭你们去侍奉偶像,只是不可再因你们的供物和偶像亵渎我的圣名。”」 或译作:「以色列家啊!至于你们,主耶和华如此说:你们即管去吧!各人去事奉自己的偶像吧!只是将来你们必要听从我,不再以供物和偶像来亵渎我的圣名。」──《串珠圣经注释》 就任凭你们去事奉偶像: 神向那些不愿听从神话语的人宣告,可随心所欲地尽情事奉偶像。其实,这是在强烈地督促他们快快悔改归向神。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40】「主耶和华说:“在我的圣山,就是以色列高处的山,所有以色列的全家都要侍奉我,我要在那里悦纳你们,向你们要供物和初熟的土产,并一切的圣物。」 「我的圣山」这一用词在本书出现,有特别的用意,因为在圣山上悦纳他们,是先知特有的信念。这是以色列高处的山(参阅十七23),必指圣殿的所在地。以色列人应在圣山的圣所敬拜。关于这山,「圣山」是以赛亚书特别强调的(如十一9,五十六7,五十七13,六十五11、25,六十六20),也在其他书卷出现(如诗二6;珥二1,四17;俄16节)。 「初熟的土产」也包括头生的牲畜,这两者兼顾,是七十士译本及叙利亚译本的译词。 「一切的圣物」是指敬拜者的献祭归给神,不再算为属世的,所以这就表明敬拜者的心态。──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圣山」:即锡安山(参结17:22-23)。──《串珠圣经注释》 我要……悦纳他们: 意指神只悦纳与罪恶决裂之人所献的祭。神所首先要求的并不是钱财,祂更加喜悦的是更新的心灵。当代基督徒虽然能够献上丰富的物质,其内在的信仰却尚未走出贫乏。本节的话语对我们而言无疑是一个警钟(罗12:1)。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40~44】本文记录了被掳归回的人将:①恢复了真正的礼拜(40,41节),②悔改认罪(42-44节)。圣徒也像犹大一样,从撒但的权势回到天父的怀抱(约5:24;约壹3:14)。因此,圣徒当以心灵和诚实敬拜神,时刻警醒,过认罪悔改的生活<路13:1-9,关于悔改>。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41】「我从万民中领你们出来,从分散的列国内聚集你们,那时我必悦纳你们好像馨香之祭,要在外邦人眼前在你们身上显为圣。」 「馨香之祭」:代表神的悦纳(参创八21),这里与以色列人献与偶像的祭成一强烈对比(参结六13; 十六19; 本章28)。 「在你们身上显为圣」:耶和华先前不因以色列的妄作胡为消灭他们,免得祂的威名受损,但祂带领子民回归本土显出祂的荣耀和权柄。──《串珠圣经注释》 从万民中领你们出来: 指70年之后,以色列百姓将要从巴比伦俘虏生活中得到解放,而回到故土。同时,此预言亦象征基督所要成就的属灵恢复,蕴含着末世论性救恩的含意。预示基督将一视同仁地邀请所有人接受福音。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42】「我领你们进入以色列地,就是我起誓应许赐给你们列祖之地,那时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结二十43】「你们在那里要追念玷污自己的行动作为,又要因所作的一切恶事厌恶自己。」 「追念」厌恶与知道,是三个步骤在过程中是必有的。这是以色列人在历史的经历中体认。六章八至十节也有类似的内容。过去的失败在现今追念时应该承认并且悔改。厌恶是悔改的举步。若不是耶和华施行怜悯,为祂自己的名(9、14、22节),并没有灭绝他们,神报应的公义始终没有在以色列人身上。。──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追念……厌恶自己: “厌恶”这一词具有“感到可憎”之意,意指他们自己承认那些令人羞愧的作为,告白自己的罪,并与罪决裂。只有切身地感到神完全无私的爱时,人们才能够告白自己是罪人,且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徒2:37,38)。使徒保罗也是在遇见耶稣之后,才能告白自己是罪魁(提前1:15)。因此,圣徒每一天都要在与主的深交中彻底认识自己的罪,且要与罪恶相争,甚至抵挡到流血的地(来12:4)。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44】「主耶和华说:以色列家啊,我为我名的缘故,不照着你们的恶行和你们的坏事待你们,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救恩从来就不是依靠人的功劳。我们犯罪的结果只能是死亡。罪人无论积累多少“行为”,都不能为自己赢得进入天国的资格。在另一方面,无论人罪有多大,都能借着真诚的悔改而得到豁免。当义人接受赏赐时,他以前所犯的一切罪都不再提说了(见结18:22注释)。──《SDA圣经注释》 【结二十45】「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结二十45~46】先知传耶和华的话,是滴下的预言。滴下好似雨水从云中掉落(士五4),又以象征的说法指嘴唇所滴出的话(伯廿九22;箴五3;歌四11)。这是指先知的预言,也可在阿摩司书(七16)及弥迦书(二6、11)中出现。 如果南方是指地理的环境,那么耶路撒冷是在巴勒士坦的中部。但通常称利巴嫩为南方的森林,而本书十七章三节,利巴嫩是指耶路撒冷。可见南方不只是地理的方向,只是一个通称而已,可能指犹大。──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二十45-47 “南方”原来是指──】“向南方”说的是耶路撒冷和犹大。“南方”是指被比作要像火烧毁的森林一样的南地。──《灵修版圣经注释》 【结二十45~49】“南方”。巴勒斯坦,她在攻击者的南方。──《雷氏研读本》 描写「南方」将面临的火灾 , 指出青葱的树木连同枯木一起被焚烧,好的及坏的都要一并被剪除,21:1-7套用同样的观点 , 指出耶京灭亡时,刀剑之祸必临到全民,无论是义人或罪人都必受害。──《串珠圣经注释》 神借着以色列继续指出了犹大的罪孽,预言他们将要成为亡国奴(4,5,16节),如今,预言即将要得以成就。在这种张力中,神用“树林”比作巴比伦的入侵,象征性地记录了预言:①预言的历史性:意指神的预言在历史中如实地得到成就。本文所描述为“树林”的巴比伦,自B.C.605起,曾先后三次攻打犹大最后终于摧毁了犹大(代上17:21;但1:1-3)。圣徒可以确信,末世所要成就事情,均将照着基督耶稣的话而成为事实。②神所施行审判的猛烈性:本文用“猛烈的火焰”描述了神的审判。这表明巴比伦的侵略余波将波及犹大全城(47节),在末世论的角度上,则象征神将全面地,猛烈地审判撒但。启示录以淫妇巴比伦被扔进火湖来描写了撒但的结局,两者遥相呼应(启19:20)。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46】「“人子啊,你要面向南方,向南滴下预言攻击南方田野的树林。」 「南方」:当时先知身在巴比伦,「巴比伦以南」是指以色列地(见21:2)。 「滴下」:降下之意。降下预言指将神的话宣讲出去。 「南方田野」:原指以色列以南沙漠之地,亦称「南地」(如申34:3),这里是指巴比伦以南的以色列地。──《串珠圣经注释》 “南方”:指巴勒斯坦地。──《启导本注释》 要面向南方: 在地理上,以色列位于巴比伦的南部,所以神才如此命令。指神的审判将从北方的巴比伦临到南方的犹大(1:4)。南方的树林: “南方”本意就是“贫瘠”或“荒芜”的土地。因此,这句话表明耶路撒冷和犹大将如荒场一样荒凉、困苦(4:16)。这就犹如离神而去的浪子。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46 南方田野的树林】「尼革」(和合本在本节译作「南方」,但一般则作「南地」)一词通常是指犹大以南广大的沙漠地带。但以西结在此似乎只是用它来表示方向而已(这作法的其他例子,见:结四十2,四十六9)。尼革并没有树木,因此认为本节的「树林」是指耶路撒冷的说法很有道理。──《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二十47】「对南方的树林说:要听耶和华的话。主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使火在你中间着起,烧灭你中间的一切青树和枯树,猛烈的火焰必不熄灭。从南到北,人的脸面都被烧焦。」 「南方」必指耶路撒冷和圣所,包括以色列全地。火是耶和华的刀剑,具毁灭的力量,是神所施行的审判。林中的火似乎不如刀剑那么具体,刀剑似更可怕。 先是向南方的树林宣告审判的信息,然后火将无情地焚毁一切,枯树与青树都将烧灭,这也是十七章廿四节所说的,只是在那里不是焚烧,而是改变。 「人的脸面都被烧焦」好似利未记十三章廿三、廿八节的用字「火斑」,成为不洁净的毒病。──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必不熄灭」:任何解救方式都不能阻止这场浩劫。──《串珠圣经注释》 火: 指神的审判工具迦勒底侵略者。从南到北: 指昔日以色列从但到别是巴(士20:1;撒上3:20)的国境。 ──《圣经精读本》 【结二十48】「凡有血气的,都必知道是我耶和华使火着起,这火必不熄灭。”」 「凡有血气的」:整个世界。──《串珠圣经注释》 【结二十49】「于是我说:“哎!主耶和华啊,人都指着我说:‘他岂不是说比喻的吗?’”」 先知埋怨说神透过他所说的话都是难懂的比喻,以致听众认为他所传讲的信息只是故作虚玄。──《串珠圣经注释》 他岂不是说比喻的吗: 过去,被掳的犹大人曾经听过以西结所说的各种比喻,见过以西结所作的各种怪异行为(4,5,15,16章)。然而,他们却抱怨以西结所说的比喻,无法领会其真意。即便是领悟了,也没有相信那些事情真会发生。因此,以西结就反问神。他们岂会相信此预言。由此可知,若不像孩童般的谦卑,就不会明白神的用意(赛6:9,10;太11:25)。 ──《圣经精读本》 【思想问题(第19,20章)】 1 令犹大王族及整个国家遭殃的是谁(19:14)?一国的领袖可以如何影响国家的命运?你当如何为教会和政府的领袖代求?参提前2:1-4。 2 试分析以下四组经文:a 20:5-9, b 10-14,
c 15-17,d 18-22。这四组经文有一重复的格式、试找出这个格式。每一次,神都有些东西吩咐以色列人,他们的反应如何?神又如何回应?在你的生命中,有没有经历过神的管教?你有否及时回转,抑或容让灵性每况愈下? 3 试数一数「安息日」在20:1-26里所出现的次数。神为何如此重视安息日?安息日如何能够让以色列人知道「我耶和华是叫你们成圣的」(12)及「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20)?安息日对我们今日仍有意义吗?你如何可以在神面前得「安息」? 4 以色列的长老为何不能求得旨意(20:3, 31)?他们是否真的不知道神的心意?参20:7; 11, 18。另参14章思想问题1。 5 本章有多少次提到以色列人因拜偶像玷污自己?你有否重蹈他们的覆辙? ──《串珠圣经注释》 【结二十45~二十一32】火和刀剑的比喻:希伯来文圣经将20:45-49划归在21章 , 整段的主题是有关神对耶路撒冷的审判。先知有关火灾与刀剑之祸的信息表明了审判的终极性── 人的生存意志会因这两种灾祸而消失,另外清楚指出降祸的是耶和华自己。 【结二十章 以西结回顾以色列的历史,他的着眼点放在哪里?】以西结对以色列人反抗神的历史作了一次“全面回顾”。其重点放在神要将民族带回来的努力,和神对百姓不断的反抗和不顺服的怜悯上。以西结的信息是,百姓要为自己找的麻烦和审判负责。神要“除尽”那些坚持反抗神的人(20:38)。神要将有信心的人带入“以色列地,就是我起誓应许赐给你们列祖之地”。其原因是:“你们就会知道我是耶和华”(20:42)。──《灵修版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