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以西结书第十五章拾穗

 

【结十五1「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结十五1~8无用的葡萄枝:以色列与神的关系通常可用葡萄园与园丁作比喻,这里不但以毫无用的野葡萄枝比喻耶路撒冷,更要表明耶路撒冷有如被烧过的树枝,除用作起火柴料之外,再无其他用途。──《串珠圣经注释》

         本文把以色列民族比作山上长的无用的葡萄树。以色列民族沉湎于选民的优越意识中,却没有承担与自己的身份相称的使命。因此,神通过野葡萄树的比喻,指出以色列百姓已沦为毫无用处的存在,预告神将要用烈火来焚烧他们。人应当知道自己的轻重。当人靠着神的恩典而略有成就的时候,就会以为那是自己的努力所结出的果子,是自己的血汗所积累的财富(8:17)。因此以为自己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当以谦卑束腰(林前10:12) ──《圣经精读本》

 

【结十五2「“人子啊,葡萄树比别样树有什么强处?葡萄枝比众树枝有什么好处?」

葡萄树常喻为神丰富的福分,在弥赛亚时代实现出来(创四十九11)。葡萄树喻为以色列在神的栽植下成长,耶和华是园主,葡萄树不可辜负主人的好意(赛五1)。葡萄树甚至成为爱的象征(歌七13,八11),可见这比喻涵义之深。

葡萄树枝比众树枝有甚么好处?这答复是否定的。葡萄树的确不会比别样树有强处。但是耶和华看重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在列国确没有甚么超,但耶和华选择以色列,所以若不为神多结果子,就无价值可言。事实上,葡萄树若在葡萄园中是适得其所,若在树林中,在众树枝之间,就不显著,也谈不到甚么价值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这里把犹大比作野生的葡萄(不象旧约在别处所提到、在葡萄园里培植的葡萄),神从它们身上找不到任何有用的东西(3节),这葡萄在审判的时候已经有部分被当作柴烧(4节),而不久它们要在审判中被彻底烧毁(6节)。──《雷氏研读本》

         问这葡萄枝比其他树枝有什么好处,暗示以色列在列邦中并不比人强,反而更无用。──《串珠圣经注释》

         以西结用葡萄树比喻未犯罪的以色列人。葡萄树的木材扭曲而坚硬,不能用来制造器具。葡萄枝只宜作柴烧,恰当地比喻犯罪之人,顽梗而执拗,只适宜接受神的审判之火。

十五章(及《以赛亚书》五章葡萄树比喻审判。但在《约翰福音》十五章,基督所讲葡萄树,比喻的是祂和信徒之间生命的连系:葡萄枝的价值是能结果子。──《启导本注释》

         葡萄树……有什么好处:这一反问是为了要使他们认识到,以色列百姓并不比其它树木即其它民族优越。葡萄树因为多结果子而蒙人喜悦,但树本身却比较小又嫩又无风采。神通过这一反问,使以色列百姓认识到若不是神看顾他们,他们没有一处可强似其它民族(80:8;5:1,2;2:21),从而折断以色列的狂傲。他们之所以能够繁荣昌盛,并非因他们的先天资质比人卓越,乃是靠着神所赐的恩典。本文告诉我们:①圣徒本为可怒之子,是与神为敌(2:3;西1:21);②“我今日成了何等人”,今日能成为圣徒是神的莫大恩典(林前15:10) ──《圣经精读本》

 

【结十五27 葡萄树的比喻和暗喻】和以赛亚的「葡萄园之歌」(赛五17)一样,以西结也是以葡萄树暗喻犹大(又见:结十七510)。两个案例都是以葡萄树之无用,对比根基稳固的树木或树枝,作为它当被毁灭的原因。埃及智慧文学《阿曼尼摩比的教训》中也有类似的意象,以植物暗喻不加思索便说话的愚昧人。这些人将被连根拔出,焚烧毁灭;因为它们迅速枯萎,一旦拔出便变得没有价值。《埃拉与伊舜神话》(现存抄本来自主前八世纪)也有将城市比作不结果子之植物的暗喻。在这篇著作中,玛尔杜克为巴比伦哀悼说,他使这城好像松球般充满果子,这城却不出果子。他如果园般种植它,但却从未尝过其中的果子。──《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十五3「其上可以取木料作什么功用?可以取来作钉子挂什么器皿吗?」

葡萄木不够坚硬,不能作任何工具,连作钉子也挂不住器皿。「钉子」原是为搭帐篷之用,以赛亚书廿二章廿三、廿五节,钉子要钉在坚固处才可以安稳。撒迦利亚书十章四节,钉子与房角石、弓那么重要。但是葡萄树枝都用不上。这种树枝根本无法作为木料,因为葡萄树的价值在于果实,不在树枝。──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十五4「看哪,已经抛在火中当作柴烧,火既烧了两头,中间也被烧了,还有益于功用吗?」

         「当作柴烧 ...... 还有益于工用吗?」:暗示耶京被烧毁外,一无是处。──《串珠圣经注释》

         火……还有益于功用吗:当树枝因无用而扔进火里的时候,只要轻轻一碰,那从火中拿出来的树枝就会被折断。这表示犹大民族已成为毫无用处的百姓。 ──《圣经精读本》

 

【结十五5「完全的时候尚且不合乎什么功用,何况被火烧坏,还能合乎什么功用吗?”」

葡萄树枝在完整的时候,已谈不到有甚么功用,现在已放在火中,更没有用途可言。枝子两头都点燃着火焚毁,可能有历史的背境;因为北国那一头已经被亚述焚毁,南国这一头正被巴比伦焚烧,那么还剩中间焦灼的部分仍有功用么?这中间的一段可能算是余剩的人在耶路撒冷正苟延残喘之中。──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十五6「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众树以内的葡萄树,我怎样使它在火中当柴,也必照样待耶路撒冷的居民。」

这个比喻所说明的,不是一段的真理,而是一项宣告,宣告耶和华的审判。神怎样处置一个无用的国家,也同样处置以色列。以色列拒绝神的工作,不愿放在神这巧匠手中加工制造(参阅耶18章),那就完全无用。以色列向以葡萄树自居,引以为荣,现在只看自身的枝条,应自感羞辱。──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撒玛利亚和犹大是因无用而被拔出原地的葡萄树枝,他们的城邑已受到了审判。不久之后,耶路撒冷亦会被巴比伦军队所摧毁。神的百姓竟然遭到了这种咒诅,沦为被人恨恶的一群,这是因为:①他们背弃神的旨意,抢夺别人的财产、谋害无辜,而使不义横行于社会(5:4-7);②他们恣意妄行的膜拜了偶像(2:20-28)。忘记神的恩典而堕落,必会落到参孙的下场(16:20,21)。因此,我们不可忘记神的恩典(18:14,19),不可心存骄傲(4:6;彼前5:5),乃要在生活中结出圣灵的丰盛果子(5:22,23) ──《圣经精读本》

 

【结十五7「我必向他们变脸,他们虽从火中出来,火却要烧灭他们,我向他们变脸的时候,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这里似乎指余民,他们已经逃脱烈火的审判,但是他们如果仍不悔改,仍必遭受毁坏。怎样的人仍被火烧灭呢?耶利米书廿三章廿九节耶和华说,我的话岂不像火,又像能打碎盘石的大钟么?凡不遵守神的话,就让这话如火一般烧毁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虽从火中出来”。耶路撒冷在主前597年被围攻,当时以西结被带到巴比伦去。另一个“火”。主前586年的彻底毁灭。──《雷氏研读本》

         耶京几年前(主前五九七年)已遭到火一样的审判,约雅斤王被掳(参王下24:10-16), 全城好像烧焦的葡萄树,现在神要用火审判他们,彻底弃绝百姓。──《串珠圣经注释》

 

【结十五7~8耶路撒冷居民如同那两头被烧的葡萄树。如今,他们面临了连中间也将被烧毁的危险。神的审判打开了百姓被罪所蒙蔽的双眼,使他们看到了神的怒颜和自己赤身裸体的羞愧真相(3:7)。背弃神的人,必使自己的灵魂与身体变成荒场。 ──《圣经精读本》

 

【结十五8「我必使地土荒凉,因为他们行事干犯我。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耶和华宣告的审判是很彻底的,不仅耶路撒冷城遭火焚毁,而且地土也荒凉,是最严重的宣告。地土荒凉,是本书中的重复话,可参考六章十四节。都是因为他们行事干犯我耶和华。这是十四章十三节的话。──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干犯我」:见14:13注。──《串珠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15, 16章)】

 1 神在15; 16 分别用两个比喻来描绘耶路撒冷,这两个比喻的重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2 这两章经文有否加深你对神的认识?试列出这两章中对神本性的提示。

 3 试找出犹大四周邻邦的宗教特色。为何犹大人那么容易受这些宗教所吸引?今日,会否因着同样的原因,有其他事物比我们的信仰更吸引我们,甚至取代我们的神,成为我们「委身」的对象?16章在这方面对我们出了什警告?

 4 以色列人从神那里得到如此丰厚的恩典(16:6-14),经历过神拯救的大能,为何竟「宁肯接外人不接丈夫」,遇危难时,只懂向外邦求助(参26注),而不求助于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我们今天会否犯上同样的毛病?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