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结书第十四章拾穗 【结十四1】「有几个以色列长老到我这里来,坐在我面前。」 参8:1注。──《串珠圣经注释》 【结十四1~3 长老来求问】这些长老是被掳群体的领袖。他们以恳求者的身分来见以西结,寻求指导与默示。坐在他面前(在他脚前)之举,表示以西结是以师傅和神之代言人的身分与他们说话。但他们究竟是诚心接受他的权柄,或只不过是好奇他会提出什么信息作为神的话语,却仍未能确定。──《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十四1~5】“长老”。大概是被掳到外邦的属灵领袖,他们十分忧虑耶路撒冷将来的景况,因而向以西结查询。神知道他们存心拜偶像,于是表明祂以审判来响应他们;这审判要临到耶路撒冷。──《雷氏研读本》 【结十四1~11】崇拜假神的求问者:不仅在犹大和耶路撒冷有假先知,即使在被掳之地也有人附从巴比伦的偶像。这些长老一面心里信服假神,一面却又向先知以西结求问上帝的话,先知得到的话是:神要亲自以刑罚来答复他们。──《串珠圣经注释》 在本文中,众长老的假冒信仰被定了罪。被掳的以色列长老想要向神询问耶路撒冷的将来,而探访了以西结。但他们并没有想真心认识神的话语,顺服神的话语回转归向神。他们只是对那件事感到好奇。神并没有回答他们,反而痛斥他们表面上信神,实则更加信靠偶像的可憎之举。他们有信靠神的外貌,却没有信靠神的实意。神断不会容忍他们不顺服固执已见表里不一的信仰。 ──《圣经精读本》 【结十四2】「耶和华的话就临到我说:」 【结十四3】「“人子啊,这些人已将他们的假神接到心里,把陷于罪的绊脚石放在面前,我岂能丝毫被他们求问吗?」 这些长老已经将假神举起来,放在心中。这是原有的涵义。二十章卅二节有类似的论述,所起的心意。在动词的方式(Hiphil:Causative idea ),表明他们故意存心去事奉假神。 这里的假神,就是六章四节的偶像(Gillulim)是污秽如粪土一样(Gelaeim: dung pellets,
dung-idol)。他们的心既充满偶像的污秽,若不彻底离开,怎能接受神的话语呢? 「陷于罪的绊脚石」,又可参阅七章十九节,在那里特别提出「金银」,是制偶像的金属。──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接到心里」:指主动的行为。 「陷于罪的绊脚石」,指所拜的偶像(参7:19; 44:12)。 「我岂能 ...... 求问吗」:拜假神的人不可同时又求问耶和华,也不会答复他们的询问。──《串珠圣经注释》 将他们的假神接到心里: 众长老为了试问神的旨意而来到以西结那里,但是却心藏虚假。他们拥有双重人格,为了私欲而求问神的旨意(赛29:13),对偶像的信赖多于信赖神。然而,他们却厚颜无耻地乔装自己,装成那真心跟从牧人且聆听牧人声音的纯洁羔羊(太7:15)。他们的内心是发出恶臭的腐烂尸体,外表是粉饰的坟墓。神拒绝回答这些表里不一者的求问。有些时候,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雅4:6),心怀恶意(诗66:18)而向神祷告,丝毫也不肯顺服神的话语(箴28:9)。对这些人的疑问和哀求,神保持沉默。因为这并不是他所喜悦的心态(路18:10-14)。 ──《圣经精读本》 【结十四4】「所以你要告诉他们,主耶和华如此说:以色列家的人中,凡将他的假神接到心里,把陷于罪的绊脚石放在面前,又就了先知来的,我耶和华在他所求的事上,必按他众多的假神回答他(或作“必按他拜许多假神的罪报应他”),」 「必按他众多的假神回答他」中译词将「回答」作「报应」,确是十分清楚的解释。或者可作:根据他那么众多的假神,我可针对这情形作这样的宣判。 这是神十分忿怒的警语,可用惊叹号来表明。「按他众多的神」,或可照其他译词「有关」他众多的神。七十士译词,是以「众多」指他们的心思,有关他们众多的心思在假神方面,我要对他们说审判的话。 「我耶和华」,「我」是十分着重的语气,没有比这更严正的语气,这使先知也在惊惧中向长老们传话,因为这样的事态是十分严重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必按他众多的假神回答他: 他们原想寻求神的旨意,神却根据他们更加信靠偶像的作为来审判他们。神不看外貌,而只看内心(撒上16:9;王上8:39;伯34:19)。 【结14:5】这并不是应许而是审判。心怀二意的人(雅1:8),随从自己的情欲,就掉进自己所设下的陷井。 ──《圣经精读本》 【结十四5】「好在以色列家的心事上捉住他们,因为他们都借着假神与我生疏。」 「心事」必含有他们隐密的罪,正如民数记五章十三节严密的事想瞒过人的。「捉住」也有「抓紧」的意思,好似用暴力紧紧抓住罪犯(撒上十五8;王上十三4。在结十二13,十七20被带走掳去),也常指城巿的掳掠(申二十19;书八8;赛卅六1)。这里耶和华抓住他们,盼待他们回转,不再随流失去,因为他们已经远离神,与神生疏。 「与我生疏」是远离神,「生疏」是一个不常用的动词,在以赛亚书一章四节,以色列人藐视以色列的圣者,与祂生疏,往后退步。──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好在以色列家的心事上捉住他们」:应作「好夺回以色列家的心」(参11)。──《串珠圣经注释》 【结十四6】「“所以你要告诉以色列家说,主耶和华如此说:回头吧!离开你们的偶像,转脸莫从你们一切可憎的事。」 上文表明神的失望与忿怒,但是本节是耶和华藉祂先知发出悔改的呼召,呼召以色列速即回头与转脸。「悔改」的原意是转变方向,完全转变或改变。这是先知们共同的重点。 「离开」一词,在原文中重复,尤其两次中,一次以另一种动词方式(Hiphil)表达,可见其语气加重的用意,可加上「切实」,你们要切实离开偶像!──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转脸莫从你们一切可憎的事: 他们因拜偶像而离弃了神,神就劝告他们要切断一切可憎之物而归向自己。神劝勉他们首先使内心回转,而后改变信仰行为。真正的悔改就是痛悔,图谋罪孽的污秽之心(珥2:13),结出与悔改相称的果子(太3:8;徒26:20)。 ──《圣经精读本》 【结十四7】「因为以色列家的人,或在以色列中寄居的外人,凡与我隔绝,将他的假神接到心里,把陷于罪的绊脚石放在面前,又就了先知来要为自己的事求问我的,我耶和华必亲自回答他。」 这里不仅是以色列人,也包括在以色列中寄居的外人(正如利十七8、10、13,二十2,廿二18)。又可比较以赛亚书五十六章三节:与耶和华联合的外邦人,那是指外邦人在以色列中寄居,因此归耶和华,愿意敬奉真神。此处是他们随从以色列人拜偶像,与真神隔绝。原意是与五节「生疏」相同,与我隔绝,即为与我生疏。──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以西结在警告中特别包括那些“在以色列中寄居的外人”。──《雷氏研读本》 「在以色列中寄居的外人」:在被掳之地并没有这种「寄居的外人」;神在此使用律法书中的词句(见利十七8, 10, 13),为了显示这里所说的是故有的条例,不容轻忽。人若干犯这条例,所受的刑罚也和旧有的规定一样:「我要将他从我民中剪除(8, 参利十七10; 二十3,
6)」。──《串珠圣经注释》 【结十四8】「我必向那人变脸,使他作了警戒、笑谈,令人惊骇,并且我要将他从我民中剪除。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笑谈在先知著作中有不同的用字,却可作为同义字,如「羞辱」(赛五十6),辱我吐我二者意义也相同,辱萡(赛四十三28)与咒诅二者意义相同。──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警戒」:作其他人的监戒。 「笑谈」:即「笑柄」。──《串珠圣经注释》 笑谈: 指要使悖逆的以色列和受割礼归入以色列共同体的外邦人,遭受极大的羞辱。这与神曾对所罗门所说的一脉相通,亦即倘若百姓不顺服,神就会使圣殿在外邦人中作笑谈,被讥诮(代下7:20)。这些愚顽之人不光彩的作为是后人的借鉴(林前10:6,11)。圣徒当过分别为圣的生活(罗6:19),以避免被后人指责、讥笑(罗6:19)。──《圣经精读本》 【结十四9】「先知若被迷惑说一句预言,是我耶和华任那先知受迷惑,我也必向他伸手,将他从我民以色列中除灭。」 这里所提的原不是假先知,他原是真先知,但却受诱听从假先知,说一句预言,不是出于神的启示,就是随从自己的心意,他是故意犯罪叛逆神的。神必向他施以刑罚。──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任那先知受迷惑」:原作「迷惑那先知」。(参王上22:23; 耶3:10) 神任先知受迷惑,以致引诱百姓随假神,目的是要试验百姓是否尽心尽性爱神(参申13:3)。──《串珠圣经注释》 假先知的假预言并不传讲从神而来的真理,乃是传讲被邪灵所迷惑的谎言。本节虽然看似矛盾,实际上是教导我们一个深奥的真理,恶人的邪恶行径也是在神的主权之下,个人均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换言之,人在赐人自由意志的神面前要负起责任。我们必须铭记,神的主权和人的自由并不互相矛盾或排斥。 ──《圣经精读本》 【结十四9~10】这里是意思是:神可能“迷惑”一个假先知去说假预言,但无论是先知还是听他的人,他们都因此而有罪(比较王上二二19~23)。──《雷氏研读本》 【结十四10】「他们必担当自己的罪孽,先知的罪孽和求问之人的罪孽都是一样,」 这是归纳的话,求问的人带着一种迷信的虚妄,是一种叛逆的行为,神不能算他们为无罪。先知如随从己意,或妄称神的名,当然更是极大的罪孽,所以他们的罪孽都是一样。他们要承受同样的后果。──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受迷惑的先知也要担当自己的罪,因他们自己的良心早已败坏了;否则他们应能看出求问者假意,并给予正确的答复。──《串珠圣经注释》 【结十四11】「好使以色列家不再走迷离开我,不再因各样的罪过玷污自己,只要作我的子民,我作他们的 神。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本节更明显的指出整段经文是与不遵守约之要求有关。──《串珠圣经注释》 对圣徒而言,神的审判绝非是灭亡,乃是为了洁净和重建人生(耶33:8)。真正的基督徒,通过这种审判而离开罪孽,归向神,而依靠神(路15:21)。 ──《圣经精读本》 【结十四12】「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结十四12~23】耶路撒冷无可避免的灾难:这段经文显示公义的神不容怠慢,即使有像挪亚、但以理、约伯这样的义人(参创6:9; 伯1:1)为百姓代求,也无法挽救耶路撒冷脱离神忿怒的审判。当日百姓可能援引亚伯拉罕为所多玛祈求 (创18:22-33)一事,作为义人救回恶人的先例,但这里要强调,以色列的罪过实在太大,神的审判无可避免。况且昔日挪亚也只能救回自己的家人,而约伯更不能叫自己的儿女得免遭害(伯1:18-19)。──《串珠圣经注释》 在本文,神将耶路撒冷就要灭亡的警告晓喻了以西结。任何一位父母都不会坐视儿女脱离正道而陷进罪的泥潭,使生命日渐荒废。同样,当选民以谎言,偶像及血玷污自己,践踏神的圣名时,神不得不惩罚他们(耶26:27-33)。饥荒和猛兽,战争和疾病将席卷耶路撒冷,从而导致人亡,兽死。那些恶人当中夹杂着敬畏神的信实子民,但是救恩单单临到他们个人,他们无法拯救别人甚至是自己的儿女。很多人或许会以此为据,说神太残忍。但是,倘若看到受审判的耶路撒冷居民所行的丑恶之事,就会承认神的审判是对的。由此可知:①神掌管万物:战争、疾病、饥荒等所有灾难,并非是偶发性事件,乃是在神主权之下的审判工具(出9:3,9;民16:46;21:5,6);②得救在乎基督:在这种审判中,唯一的出路就是悔改归向神。与此相同,今日的圣徒只有紧紧抓住基督,才能逃避末后的大患难(启19:19-21) ;③救恩临到个人:救恩具有个体性,在乎神与我之间的个人关系(13-20节)。 ──《圣经精读本》 【结十四13】「“人子啊,若有一国犯罪干犯我,我也向他伸手折断他们的杖,就是断绝他们的粮,使饥荒临到那地,将人与牲畜从其中剪除。」 「干犯」是本书中多次提及的(十五8,十七20,十八24,二十27,卅九23、26)。这是祭司的用词,指破坏圣洁之物或圣洁之神。──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有一个」:或作「有一地」,指任何地方。 「干犯我」:指向神悖逆不忠。──《串珠圣经注释》 【结十四13~14】只能因他们的义救自己的性命: 人的救恩来自神。本文并不是说人的救恩在乎人自己的义,而是指明了唯有不犯罪的诚实信心之人才会免遭刑罚的真理。所谓的诚实信仰之人是指因信而生的义人(创15:6;哈2:4;罗1:17;加3:11)<雅 绪论,行为与信心>。 ──《圣经精读本》 【结十四13~19】描写在神的公义下的四种审判: 1 饥荒(13); 2 恶兽的威胁(15, 参王下17:25-26); 3 刀剑(17); 4 瘟疫(19)。──《串珠圣经注释》 【结十四14】「其中虽有挪亚、但以理、约伯这三人,他们只能因他们的义救自己的性命。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即使当时巴勒斯坦有义人如“挪亚、但以理、约伯”,当地长时间的罪仍使它不能逃避审判。这里的但以理显然指写但以理书的但以理,即与以西结同时期的先知,他确实逃过了审判。有些人认为那是指族长之一的但以理(拉斯珊拉 [Ras Shamra] 泥版曾提及一个但以理,约主前1400年)。然而,第二个解释似乎不太可能,因为族长但以理(虽然泥版把他描述为一个公义和有智慧的人)是拜巴力的,他决不会跟挪亚和约伯那样被称为义人。──《雷氏研读本》 「但以理」:传统认为这里是指与以西结同时的以色列掳民,即但以理书的主角。但根掳考古的发现,主前十四世纪的拉斯珊拉泥版中、也有一个族长名叫但以理,他是一个义人、哲士,曾为孤儿寡妇伸冤。这一位更有可能是此处的「但以理」,因挪亚、约伯皆为上古时代的贤人,而且此处的「但以理」原文拼法与但以理书的「但以理」并不同。──《串珠圣经注释》 【结十四14 挪亚、但以理、约伯】挪亚和约伯不难看出是上古公义的哲人。但不少解经家都觉得以西结不太可能会将同时代的先知但以理与他们同归一组。可是,本章大概发生在主前五九○年代。那时但以理来到巴比伦已经差不多十五年,年纪也约在三十岁上下了。他少年得志(见:但二1的注释),在朝廷中身处高位已有十载。但无论如何,但以理总是和另外两人有很大的分别。首先他们两个都不是以色列人。挪亚活在洪水之先,亚伯拉罕之前。约伯则来自乌斯,学者一般认为在以东一带。内中有类似约伯记之受苦论证的巴比伦智能文学,显示这人物的背后有悠久的传统。 部分学者试图在远古历史中另找一位名声卓著的人物,他们提出本节中的但以理其实可能是达尼珥。达尼珥是古乌加列的明智君王,英雄阿赫特的父亲。他和底波拉一样(士四5),也是坐在树下听断百姓的案件,为孤儿寡妇伸张正义。然而,达尼珥并不是耶和华的崇拜者,很难想象以西结怎么会如此提升他的地位。和以西结书九章受记号的无辜者一样,这三位以本身公义著称的伟大哲人,在将临的灾难中也是只能自救而已。一定数目的义人能够挽救城市免除神之忿怒的不成文规定(见:创十八23~32;耶五1),如今因犹大叛盟而被取消。──《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十四15】「我若使恶兽经过,糟践那地,使地荒凉,以致因这些兽,人都不得经过,」 野兽成灾,是在列王纪下十四章十九节;以西结书卅五章五、八节,卅九章四、十七节及何西阿书十三章八节等。但是恶兽可能是指狐狸与狮子,尽破坏之能事,恶兽为患,实在是可怕的事。5利未记廿六章廿二至廿六节特别有说明。──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恶兽”。即野兽。──《雷氏研读本》 【结十四15 恶兽为审判】在第15~20节中,神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惩罚犹大百姓的罪行,洗洁地的一切不洁。有关以恶兽作为神震怒之工具的讨论,可参看五章17节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十四16】「虽有这三人在其中,主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他们连儿带女都不能得救,只能自己得救,那地仍然荒凉。」 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 常用于表达神必要成就某事。第一,在积极意义上是指神的祝福和保守(创22:16;出32:13;申28:9),第二,在消极意义上是宣告神的审判和惩戒(民14:23;申2:4;士2:15;耶49:13)。 ──《圣经精读本》 【结十四17】「或者我使刀剑临到那地,说:‘刀剑哪,要经过那地’,以致我将人与牲畜从其中剪除。」 刀剑临到: 一般人们易把战争视为强盛国家为自已的利益而挑起的暴力行为。然而,圣经却说战争属乎神的主权(撒上17:47;代下20:15),神通过战争在这地上剪除不义之人(王下17:1-6;25:1-7)。因此,我们应该晓得战争是神的审判工具,从而对战争有新的认识<书 绪论,圣战>。──《圣经精读本》 【结十四18】「虽有这三人在其中,主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他们连儿带女都不能得救,只能自己得救。」 【结十四19】「或者我叫瘟疫流行那地,使我灭命(原文作“带血”)的忿怒倾在其上,好将人与牲畜从其中剪除,」 「使我灭命的忿怒」:即「使我那叫人流血灭亡的烈怒」。──《串珠圣经注释》 【结十四19-20】「灭命的忿怒」是有流血的死亡。在五章十七节,「瘟疫和流血的事,也必盛行在你那里。」可见瘟疫与流血的事二者相连,在廿八章廿三节及卅八章廿二节也提及。流血可能仍与刀剑连在一起的。瘟疫与刀剑都是十分残暴的,人在无望中都相继灭亡。这里也再提起人与牲畜都一同除灭,神公义的忿怒已十足地表明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十四20】「虽有挪亚、但以理、约伯在其中,主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他们连儿带女都不能救,只能因他们的义救自己的性命。”」 挪亚和约伯的家人因家长的义而得救,但这种义在被掳时期却没有帮助。──《雷氏研读本》 虽有挪亚、但以理、约伯: 即使有义人的中保祷告和呼求,神也不会撤回对堕落民族的审判。──《圣经精读本》 【结十四21】「主耶和华如此说:“我将这四样大灾,就是刀剑、饥荒、恶兽、瘟疫降在耶路撒冷,将人与牲畜从其中剪除,岂不更重吗?」 上述四种审判的任何一种已足够剪除地上一切生命,但在耶京神却把四祸一并降下,充分显示审判的严厉。──《串珠圣经注释》 【结十四22】「然而其中必有剩下的人,他们连儿带女必带到你们这里来,你们看见他们所行所为的,要因我降给耶路撒冷的一切灾祸,便得了安慰。」 这里的话可说是一个十分突然的转变,上节论耶路撒冷经历四样灾祸之后,人与牲畜全都被剪除。但是这里却指着仍有剩下的人,是黑暗中的亮光,给予人们希望。这是神恩惠的应许,在审判之后仍有余数,余下的民不致灭亡。──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剩下的人”。将要被掳到巴比伦的恶人,他们的行为确实证明神审判耶路撒冷是公义的。──《雷氏研读本》 神却不至叫他们全民覆灭,仍给他们留下少数的生还者。──《串珠圣经注释》 然而……有剩下的人: 这句话如透过层层乌云而照耀四方的希望之光。在上文,神一直强调咒诅和审判,要完全毁灭以色列。在本文,神却使用“然而”,暗示在可怕的审判中还有一线希望。此词告诉我们,神施行审判并不单单是为了惩戒人(来12:6),其目的乃是为了洁净人的罪恶而使之归向神(来12:10,11)。 你们看见……得了安慰: 因为耶路撒冷居民的行为过于邪恶那城必被消亡,而被掳的百姓则看到那光景就颔首表示他们理当受到审判。不知道耶路撒冷居民多么堕落的时候,已经被掳的人或许会认为神的审判过于残忍。但是看到他们的可憎作为之后,已经被掳的人就会承认神所降给耶路撒冷的震怒是正当的。当自己或别人遭受痛苦和患难时,人通常会抱怨神(民14:27;王上18:7)。因此,也就容易误以为自己是义人,而神却莫名其妙地虐待自己(伯13:23,24)。当我们象约伯(伯13:23,24)和诗篇作者一样(赛73:1-16),拿着我们的困惑进到神面前的时候,神就会彻底告诉我们痛苦的原因是什么(王上18:18;诗72:17-19;伯42:1-6)。 ──《圣经精读本》 【结十四22~23】从那些在耶京沦陷后,死里逃生而被掳到巴比伦的以色列人仍然行恶这件事,可以见到神降给耶路撒冷的刑罚是公义的。──《启导本注释》 【结十四23】「你们看见他们所行所为的,得了安慰,就知道我在耶路撒冷中所行的并非无故。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得了安慰」是因看见神的罚恶的公义。得安慰不仅因看见神的公义,也看到祂的慈爱。神在除灭人畜之中,仍留下一些余数。 「就知道」这又是一种「认识的方式」,不但认识耶和华,也认识祂的作为。祂审判的作为并非无故,无人可以否认或埋怨。神的公义必须维护,因为神是绝对公正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得了安慰」:这里指在苦困惑中得到新的体验。 本节可有两种解释: 1 当被掳的人看见耶京劫后的余生者,听见他们悲惨的遭遇,便会庆幸自己早先被掳; 2 「所行所为」指百姓的恶行,他们能「连儿带女」获救,并非因为自己的义,乃是要使被掳的人明白,神所赐下的刑罚原是合理的(见23)。──《串珠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14章)】 1 一个平日品行甚差、对自己的信仰毫不着紧的基督徒、若在某件事上坚持某种做法,声称这是他从神领受的旨意,你可以怎样回答他?从本章看来,一个活在神旨意中的基督徒应是怎样的人? 2 以色列人罪大恶极,要受刑罚,纵使有三位义人代求,也无济于事,这对你有何警惕? 3 9-10节对身为领袖的基督徒有何意义? ──《串珠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