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以西结书第十二章拾穗

 

【结十二1「耶和华的话又临到我说:」

         这次预言的目的是要强调,如果相信犹大王国和耶路撒冷会继续存在,巴比伦的囚掳很快要会结束,那是何等的愚妄。 ──《SDA圣经注释

 

【结十二1~7神吩咐以西结收拾简单的行装,只带备一些必需品就在白天离开自己的家。到了黄昏,他也要这样做,并且要在墙上挖洞爬出去,好象逃亡一样。──《雷氏研读本》

         以西结的行为,即预备被掳去时使用的对象且移到别处,象征了以色列将被掳。神之所以命令他作出如此怪异的事:①是为了督促他们悔改(3)。②为逼近的震怒作预兆(6)。由此可知,神在施行任何审判之前,必定会作出警告和预兆。每当听到神警告的话语,圣徒均不可硬着颈项,乃要回转(4:7) ──《圣经精读本》

 

【结十二1~16卷席离家:先知的动作不仅象征百姓被掳,更指出有人企图在黑夜荫庇下逃离敌军。──《串珠圣经注释》

 

【结十二1~20首先描写先知两个象征性的动作,以表明神审判的真实性。──《串珠圣经注释》

 

【结十二1~27本文最后一次预言了将要临到犹大的审判,借着比喻表现出了神将要降给堕落以色列的审判。本文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①审判和咒诅假预言家和拜偶像的长老(12:1-14:23);②用比喻手法说明神赐给以色列的丰盛恩典,指出咒诅将临到背叛神而堕落的耶路撒冷(15:1-19:14);③借着以西结之妻的死亡,指出了将要临到耶路撒冷的最后审判和恢复(20:1-24;27)。本文展现了神的审判是何等实际地临到了背道的以色列。神对善恶的审判,不会有丝毫误差。当圣徒信靠神的时候,就能够刚强壮胆胜过罪恶日益狂獗的世代。 ──《圣经精读本》

 

【结十二2「“人子啊,你住在悖逆的家中,他们有眼睛看不见,有耳朵听不见,因为他们是悖逆之家。」

         「有眼睛看不见,有耳朵听不见」:以西结传递信息虽已有一年多,但百姓听若不闻,视如不见,始终深信耶京不毁,想法毫无改变。──《串珠圣经注释》

         顽梗的百姓,看到了征兆也不肯相信, 听到了真相亦不肯接受。这表明他们极其骄傲、放肆,常常违背了神的旨意(31:27;5:6)。如此无视耶和华话语的人,必不能免遭毁灭(13:15) ──《圣经精读本》

 

【结十二3「所以,人子啊,你要预备掳去使用的对象,在白日当他们眼前从你所住的地方移到别处去,他们虽是悖逆之家,或者可以揣摩思想。」

         「当他们眼前」:即「在他们的注视中」。

         这段经文里共提到七次之多,强调先知必把动作做得非常明显,使百姓日后无言以对。

          「或者可以揣摩思想」:即「或者他们会了解」。──《串珠圣经注释》

         以西结准备对象而预演被掳的凄惨情形,他们或许会受到刺激而认罪悔改。神迫切地希望自己的百姓能够认罪回转(彼后3:9),而且为了促使百姓回转而使用各种方法(22:28-30;撒上12:17,18) ──《圣经精读本》

 

【结十二4「你要在白日当他们眼前带出你的对象去,好像预备掳去使用的对象。到了晚上,你要在他们眼前亲自出去,像被掳的人出去一样。」

被掳时应携带最重要的对象,据说是皮袋、草席与饭碗。皮袋是为装着粉,也可装水。又可权充枕头。草席可以躺坐之用,饭碗可为饮食所需的器皿。着被掳之行装,在白天出去,为引起人们注意,大家在光天化日之下,众目昭彰,真正出去逃脱应在晚上。

在晚上走,也表明一种怯弱的姿态,很羞耻不敢见人,以色列人被掳,也有这样卑贱的经验。晚上也表征着灾难与祸患,只有白天仍带着希望。──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十二5「你要在他们眼前挖通了墙,从其中将对象带出去。」

如果晚间仍有人在看先知的动作,他就在他们面前挖墙,将那些对象带出去。这墙是指房屋,而不是指城墙。在巴比伦的房屋墙垣用泥版造成,就是将泥砖成块在阳光下晒干,所以要挖穿,十分简易,因为泥砖不是石头或瓦片,很脆弱。巴勒士坦的砖石坚硬,所以挖起来也比较困难。──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十二5 挖通了墙】亚述浮雕显示,围城时攻破城防有好几个法子。其中之一是掘松地基或挖穿城墙。以西结从外面挖通己墙,是扮演巴比伦人的角色。巴比伦人在神的命令下,正在设法攻入这城。──《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十二6「到天黑时,你要当他们眼前搭在肩头上带出去,并要蒙住脸看不见地,因为我立你作以色列家的预兆。”」

他们要逃离,在白天已经将行李整理好,等到晚上才可离去,因为这样就可避开多人的眼目。在逃离时,十分羞耻的感觉,甚至蒙住脸,好似妓女一般(参阅创卅八15;又赛四十七2起;鸿三5起),又是举哀的动作(参阅撒下十五30;耶十四4及斯六12,七8)。从此他们有失国之苦。他们蒙住脸看不见地,表明他们不得再看见故土,是他们自己放弃这佳美之地。耶利米书廿二章十二节,论约西亚王的儿子沙龙,将来死在被掳之地方,必不得再见这地。──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蒙住脸看不见地」:预表将来君王看不见被掳之地。(13, 12注)──《串珠圣经注释》

 

【结十二6 蒙住脸】蒙脸在某些情况下是哀悼和受辱的表示,但所用的动词与本节不同。蒙脸在此很可能是象征所代表之王的命运(1213节)。──《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十二6 作以色列家的预兆】以西结扮演出来的预言,为耶路撒冷被毁,百姓被掳即将临到,提供了神的征兆。以西结演出这套行动,自己就成了信息。象征性的行动则更进一步,使先知的生命变为征兆(见:赛八18;耶十六2;何一)。──《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十二7「我就照着所吩咐的去行,白日带出我的对象,好像预备掳去使用的对象。到了晚上,我用手挖通了墙。天黑的时候,就当他们眼前搭在肩头上带出去。」

在晚上,先知用手挖墙,好像那时连工具都没有了,可见因战事将一切成为兵器,甚至连逃命的机会都缺少,在紧急慌乱之下,用手挖通城墙,为求急速逃离。

此处不再提到蒙头的事,是作者的用意否?甚难猜测,可见重点不在此处。这里神的命令其不再加上新的意思。这些事是当着他们眼前,众目昭彰,是公然的,为促大家警觉事态的严重,正视神公义的审判,无可避免。──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用手挖通」:不用凿器挖墙,暗示百姓日后逃离时物质上的缺乏。──《串珠圣经注释》

 

【结十二8「次日早晨,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结十二8~16以西结的行动说明很多逃亡离开耶路撒冷之人的景况,尤其是西底家王,他试图在夜间潜行,但被捉住,并且眼被弄瞎,被带到巴比伦去(12,13节;王下二五4,7)。──《雷氏研读本》

         本文解释了以西结的象征性行为,即犹大王希底家和百姓将会被掳到巴比伦(王下25:4-7)。神曾经借着耶利米劝告西底家王当服侍巴比伦王(27:6,8,11;38:17,18)。然而,西底家却拒绝听从这些话语,反而投靠了埃及(37:5)。结果,西底家受到了巴比伦的入侵,夜间逃难亚拉巴,在路上被擒送到巴比伦(39:4,7;王下25:4,6)。由此可知:①积极地响应神的话语就是克服信仰危机的捷径(1:8 ;119:105) ;②不顺服会给自己,甚至是给周围的人带来极大的不幸(32:25-29;王下18:11,12) ──《圣经精读本》

 

【结十二9「“人子啊,以色列家,就是那悖逆之家,岂不是问你说:‘你作什么呢?’」

 

【结十二10「你要对他们说:‘主耶和华如此说:这是关乎耶路撒冷的君王和他周围以色列全家的预表(原文作“担子”)。’」

神要先知向以色列人具体地说明,这是关乎耶路撒冷的事,尤其是君王,指西底家而言。本节之外,还有十二至十四节,十九至二十节。

「预表」原意为「担子」,是指预备被掳去使用的对象(7节),是君王首领与逃难的人必须负荷的。

「和他周围以色列全家」中译词「周围」也有商榷的余地。原文为「在中间」,或指在耶路撒冷中间,或指在以色列中间。在耶路撒冷中间,是说这城败亡,以色列全家也随之沦亡了。如果是在以色列中间,是指首领君王,他们是全民的代表,君王败落,是国家沦亡的现象。君王与国家共存亡。──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预表」:原文作担子,指以西结破墙而出时所带的担子,即上文「掳去使用的对象」。这担子预表以色列的君王及子民。──《串珠圣经注释》

 

【结十二10 耶路撒冷的君王】以西结宣讲时耶路撒冷的统治者是西底家。约西亚儿子之中,他是坐上王位的第三个人,但他的权力却在尼布甲尼撒的监视之下大为削减(见:王下二十四1517)。以西结称西底家为「君」(希伯来语 nasi'),不称他为王(希伯来语 melek),是表示他不将西底家视作大卫的真正继承人。──《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syncBible ref=12:10-12>

十二10-12  当时作犹大王的是谁?论到他的结局──】西底家是犹大最后一个国王(公元前597-586年)。他在以西结奉神的旨意传达信息的时候在耶路撒冷作王。以西结告诉百姓要发生在西底家身上的事情:耶路撒冷要再度被攻,西底家要加入被掳至巴比伦的行列中。尼布甲尼撒要将西底家的双眼剜出来,使他瞎了(参王下25:3-7;耶52:10-11)。──《灵修版圣经注释》

 

【结十二11「你要说:‘我作你们的预兆:我怎样行,他们所遭遇的也必怎样,他们必被掳去。’」

「他们」是指君王与百姓,他们也必有同样的动作,只是不再作为表征,却成为实际的行动。那些被掳者必要离开本地,到外邦去,是少数的余民。以西结是对被掳者所说的,但是他是做给耶路撒冷的人看,让他们明白,被掳是必然的,遗留在本地的,所遭遇的未必比离去的人好。──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就是作被掳之人的预兆。他们不要指望耶路撒冷能够幸存下来。 ──《SDA圣经注释

 

【结十二12「他们中间的君王,也必在天黑的时候将对象搭在肩头上带出去。他们要挖通了墙,从其中带出去。他必蒙住脸,眼看不见地。」

君王是在以色列人中间,「其中」是指耶路撒冷城中间。七十士译本稍有不同,但涵义仍是一样的。他们挖通了墙,只说是他们从城墙的破处突围而出。这是说明西底家王率领少数的军队从耶路撒冷逃离(可参阅十一79)。他的脸蒙住,不是看不见地,而是别人看不出是他,这样他的身分就不显明。──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君王」:可能指西底家王(参串),他在耶京陷落时,于夜间出城逃亡,但被巴比伦军队追上,将他带到巴比伦王面前,剜了他的眼睛,结果他客死巴比伦。──《串珠圣经注释》

         蒙住脸:暗示西底家王的悲惨结局。根据记录,巴比伦一入侵,西底家就通过王园旁边的小门逃到耶利哥(王下25:4;39:4,5)。但他终于还是被抓,双眼被剜出来之后带到巴比伦。 ──《圣经精读本》

 

【结十二13「我必将我的网撒在他身上,他必在我的网罗中缠住。我必带他到迦勒底人之地的巴比伦,他虽死在那里,却看不见那地。」

撒网将他缠住,这是捕捉鸟兽的方法(参阅七何12及结十九8)。他看不见那地,此处指迦勒底地。在六节是指故土的地方。

这里是指他一无所见,他不再有任何生活的动作,已成为废物,在那里等死。这里还预言他必将死在那里,只有此处预先提到他死在巴比伦,外邦之地是污秽之处,他死在污秽中,也是极大的羞辱。──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52:11记录了这个预言的应验。在西底家被带到巴比伦以前,他的眼睛在利比拉被剜掉,所以看不见迦勒底人的土地。约瑟弗斯记录了一段有趣的逸闻:西底家相信了耶利米关于被掳的警告,但他的谋士们说服他不听先知的忠告。当以西结关于西底家看不见迦勒底人土地的预言传到耶路撒冷的时候,国王认定这二个预言是互相矛盾的,所以都不相信。 ──《SDA圣经注释

 

【结十二13 网、罗】神明用网罗捉拿敌人的形像在古代近东艺术中十分常见,鹫碑是最生动的几个之一。这碑描绘苏美神祇宁吉尔苏左手拿着芦苇织成的网。被困在网中的是攻打拉加什王埃安纳通(Eannatum)的乌玛士兵。尼哥二世年间的埃及艺术描绘这位法老用巨大的网擒获敌人(见:哈一1415)。──《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十二13 迦勒底人之地】美索不达米亚史料中首次提及迦勒底人,是在主前九世纪。他们在种族上虽与巴比伦南部的其他亚兰部落相同,其部落结构却是与众不同的。亚述帝国开始衰弱时,迦勒底人的首领拿布波拉撒、尼布甲尼撒等,终于争取到独立,在主前六二五年之后建立了新巴比伦王朝。他们所控制的领土从美索不达米亚南部,一直延伸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哈兰以西的地区,他们也是在这个地区安置掳来的犹大居民。──《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十二13 他虽死在那里,却看不见那地】尼布甲尼撒的军队攻取耶路撒冷之后,捉拿了西底家,使他失明,这句话就此应验。西底家虽然被俘掳,终生为囚,他却在被逼目睹儿女被处死之后眼睛被毁(见:王下二十五7)。主前九世纪亚述纳瑟帕二世和主前八世纪撒珥根二世的亚述年表,都提到过剜出囚犯眼睛的作法。这不过是恫吓侮辱敌人的恐怖手段之一。──《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十二13~15详细描述了弃绝神话语的西底家和其羽翼的最后结局。西底家被剜去了眼睛,在囚室里度过了余生(39:7),他的大臣则各自纷纷逃亡或惨遭杀戮(王下25:5),人的自由可以选择遵守神的话语,亦可以选顺着从自己的心思意念,这两种选择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前者将带来平安(55:2),后者则将带来苦难(40:1-3)。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圣徒当甘心听从耶和华的声音(23:22;55:2;26:13)。──《圣经精读本》

 

【结十二14「周围一切帮助他的和他所有的军队,我必分散四方(“方”原文作“风”),也要拔刀追赶他们。」

一切帮助他的,可能是指守着与侍从,以及保护他的军队,都被分散四方,好似被风吹散,这也是指被掳的情况,记载在列王纪下廿五章五节,耶利米书五十二章八节。他们被追赶被刀杀,又一幅战争的图画,在本书(以西结书)卅七章一至二节战场的画面。──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国王的被俘导致残兵的逃散。 ──《SDA圣经注释

 

【结十二15「我将他们四散在列国、分散在列邦的时候,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本节与十七章廿一节相似,都是对西底家王与百姓们被掳的事而说的。这里提到分散,不仅是西底家的军队,更是整个的民族,不仅到巴比伦,更是到列国万邦。──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按语法结构,这个句子既可指外邦人,也可指以色列人。但由于“你们(或“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结5:136:7等)在预言中经常指以色列人,所以在本节也可能是指他们。 ──《SDA圣经注释

 

【结十二16「我却要留下他们几个人得免刀剑、饥荒、瘟疫,使他们在所到的各国中述说他们一切可憎的事。人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犹大亡国是因为神审判他们的罪恶,神留下小部分人为此作见证。免得有人以为这灾难之到来是因为神不能保守他们。──《串珠圣经注释》

         百姓过迟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换言之,他们因为没有接受神出于父爱的美意,就受到审判而灭亡。 ──《圣经精读本》

 

【结十二17「耶和华的话又临到我说:」

 

【结十二17-18胆战、惊惶及忧虑,在三章十二、十三节以及卅七章七节,卅八章十九节,常与地震有关。有时是描述战马,有胆战与惊惶。胆战有时含有猛烈的怒气(伯卅九24)、悲哀(撒下十九1)、怒气(哈三2)。──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十二17~20以西结在恐惧和战兢中吃饭,藉以警告百姓被掳之日即将来到。──《雷氏研读本》

         惊惶中吃喝:本段与4:9-17 相对应,当耶京被困,居民眼看家园将成焦土,不禁惊惶焦急。这段经文更警告子民,除耶京之外,其他犹大地的城市都要面临同一命运。──《串珠圣经注释》

         象征城中的以色列百姓,因巴比伦军队的包围,而在恐惧和战兢中用餐。他们受苦是因为他们行了恶事(7:23),苦难使他们正确地认识了自己所曾事奉过的神。由此可知:①人种什么就会收什么(7:12;6:8);②苦难说明我们更加正确地认识耶和华神(42:4,5) ──《圣经精读本》

 

【结十二18「“人子啊,你吃饭必胆战,喝水必惶惶忧虑。」

         以西结曾预言(结4:16)可怕的粮食短缺。现在他要说明迫近的围城所带来的恐惧和困苦。 ──《SDA圣经注释

 

【结十二18 焦虑不安地饮食】由于饮食是日常生活最基本的活动,吃饭时的气氛经常反映当时的局势。以色列人在逾越节必须「赶紧地吃」,来反映他们已经预备好要出发了。本节的焦虑显出他们外在的威胁。──《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十二19「你要对这地的百姓说,主耶和华论耶路撒冷和以色列地的居民如此说:他们吃饭必忧虑,喝水必惊惶,因其中居住的众人所行强暴的事,这地必然荒废,一无所存。」

他对这地的百姓说,这百姓是指平民,与统治阶级有别。当灾难真的来到的时候,必会有惊慌的现象。其实归纳起来,以色列的败落,是与道德有关,强暴的事遭致地土的荒废。

本节又与四章十六节有密切的关系,是描述同一种情况。「这地」指犹大地,是超过耶路撒冷城之范围。──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这地的百姓」:指被掳的群体。──《串珠圣经注释》

         巴比伦军队的突然袭击,导致百姓不能安心进食。并且,军队已夺走了城中的一切东西,百姓只能忍饥受饿。这教导我们,只有圣徒稳固地建造在神的话语之上,才能在经济上稳定下来。 ──《圣经精读本》

 

【结十二20「有居民的城邑必变为荒场,地也必变为荒废。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有居民的城邑,特别指在城中拥有房产的人们,如果变为荒场,就完全丧失了财产。先知从他自己胆战与惊惶的经验中,明白神的旨意。人们从先知的表现,逐渐明白神公义的刑罚,这必会影响他们,使他们看见神启示的真理。他们因此就认识公义的神。──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十二21「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结十二21~23先知说了预言,但毁灭仍没有来到;于是,假先知们极力怂恿、诱惑,叫以色列百姓不相信先知的预言。有一点我们必须谨记,以西结说预言时是在巴比伦,但他说话的语气,却如同身在巴勒斯坦地。这些预言是在犹大国两次被掳之间那11年里说的(主前597586年)。──《启导本注释》

 

【结十二21~25由于以西结(和耶利米)说预言已经一段时间,但仍未有被掳的事发生,所以百姓在假先知的煽动下(24节),对他们越发怀疑(22节)。──《雷氏研读本》

 

【结十二21~26两个俗语:先知耶利米四十年来在耶京传讲审判的信息,惟许多预言尚未应验,于是有两种说法在民间流传:

 1 「异象落空了」(参22),或

 2 「异像是指着将来极远的时候说的」(参27)。

先知的回答是:

  「异象都必应验」(23)、

  「没有一句再耽延的」(28)。──《串珠圣经注释》

 

【结十二21~28长久以来,先知不断地督促耶路撒冷居民悔改,警告他们审判已逼近(7:27,28;20:11-14;27:8)。但是,百姓却被假先知所迷惑,否认审判即将到来,反而讥讽和无视真先知的警告(28:10,11;35:16)。神终于向这些百姓,发了烈怒,宣告他必成就自己的审判(28)。因此,圣徒必须具有犀利的属灵洞察力,分辨神的话语和撒但的诡计。 ──《圣经精读本》

 

【结十二22「“人子啊,在你们以色列地怎么有这俗语说:‘日子迟延,一切异象都落了空’呢?」

「俗语」有时译为「格言」,是简单的短句。他们说先知的话不算数,因为都没有应验,不足重视。

「日子迟延」原意为时间过了很久,已令人感到厌烦,但是先知的信息并未实现。「异象」原意为「看见」,是先知属灵的见解,也是他卓见,所以与「信息」是同一的。这里专指以西结预言灾祸来到,是耶和华审判的信息。──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日子迟延」: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但是先知所预言的话一点也没有实现。──《串珠圣经注释》

         神并没有立即施行审判,以色列百姓不仅没有把这一时间当作悔改的机会,反而不信和讥讽神的警告。神必用权能惩诫这些人,使他们比以前更加敬畏神(代上20:29;2:8-11;15:4)。所以,我们不能因神没有立即惩戒我们的罪而心存骄傲,乃要认识到那是神的恒久忍耐,而心存畏惧(林后7:1;2:12) ──《圣经精读本》

 

【结十二23「你要告诉他们说:‘主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使这俗语止息,以色列中不再用这俗语。’你却要对他们说:‘日子临近,一切的异象必都应验。’」

神要阻止这种俗语,因为这是没有根据的流言。七十士译词与原意有出入,因为译词:我要收回这俗语,「收回」与「止息」的意义不同。

上节「日子迟延」,在本节改为「日子临近」,有的在「一切异象」再加上「事件」,在中文译词中没有,却可译为「话语」,因为先知的话语十分重要,必须应验。其实「应验」原意为「说话」,是「话语」的动词形式。异象仍指先知的信息,而这信息必须说出来,成为有力的话语。──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日子临近」:通常这词句是用在判决的宣告上,这里指预言中所说的审判一定会来临,而且必定在不远的将来成就。──《串珠圣经注释》

 

【结十二24「从此,在以色列家中必不再有虚假的异象和奉承的占卜。」

         假先知们教导神的审判并不严厉(28:2),苦难即将结束,平安随即到来(28:3)。于是百姓就受惑于假预言,反而逼迫和藐视了真先知(38:6)。然而,神必立即施行审判,揭露他们的想法和预言均是虚假的(29:23)。只要时候一到,关于神审判的预言就必得成就(17:31;14:7),从而分辨出真假是非(25:31-33;16:7) ──《圣经精读本》

 

【结十二24 奉承的占卜】卜者的责任是透过各种仪式性的行动──检验羊只的肠脏、求问死人(撒上二十八8)、研究天象的排列──测定神祇或诸神的旨意。因着与假神和假宗教的关系,这一切行为都是以色列律法所严禁的(见:申十八1013的注释)。卜者自然希望能够取悦付钱的主顾,因此,可能会在举止或言语中奉承或迷惑他们(参较:箴二十六2426)。这种讨人喜欢的预测是不当的,必须被视作与耶利米所谴责的行径相等(见:耶二十七910)。──《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十二25「我耶和华说话,所说的必定成就,不再耽延。你们这悖逆之家,我所说的话,必趁你们在世的日子成就。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耶和华的话不会再迟延,必定成就。在原意可直译为:「我所说的,就是我说的。」这是确切的话,不能更改。本节与廿八节相同。

在趁你们在世的日子,表明不久的将来。事实上先知以西结开始传道是在主前五九三年,在五八七年就开始应验了,可见并没有迟延甚久。──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不远的将来其实就是「趁你们在世的日子」,所以「虚假的异象和奉承的占卜」(24)必定要消除,因为耶和华的话不会落空。──《串珠圣经注释》

 

【结十二26「耶和华的话又临到我说:」

 

【结十二26~28就是那些相信以西结之信息的人也说,审判仍未逼近。──《雷氏研读本》

 

【结十二27「“人子啊,以色列家的人说:‘他所见的异像是关乎后来许多的日子;所说的预言是指着极远的时候。’」

         「以色列家的人」:指掳民。

          「他」:指先知以西结。──《串珠圣经注释》

         异像是关乎后来许多的日子:以色列百姓在虚假的平安中安慰自己说“审判甚远,无须多虑”,他们在神面前没有悔改被玷污的心,反而继续行在淫乱当中。他们就像当代口吐“主何时再来”(彼后3:4,5)的狂言,无视耶稣将会再来的不信之徒。然而,在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时候,主必像贼一样突然再来(帖前5:2)。因此,圣徒当像智慧的五个童女一样预备主的再来(25:1-15),以“阿们!主耶稣啊,我愿你来!”的信仰态度面对每一天(22:20) ──《圣经精读本》

 

【结十二28「所以你要对他们说:‘主耶和华如此说:我的话没有一句再耽延的,我所说的必定成就。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这句话是为重复廿五节上,可能是对待留在本地的那些缺少信心的人们,也可能包括被掳到外地的人们,他们仍需确实的保证。──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思想问题(第12章)】

 以色列人对先知预言的两种反应(22, 27),与彼后3:9所描述的态度是否相同?面对今日这个充满罪恶和苦难的世界,你是否感到神好像不存在或只是冷眼看众生?本章与彼后3:1-15给你什么提醒?

 ──《串珠圣经注释》

 

 【结十二1~二十四27以色列及耶京的审判:这一段尝试解答子民对审判的疑问,消除他们的不服:百姓当中,有的认为神审判的预言光说而不执行,总不见到来;有的先知们则预言平安稳安;有的却恃着「耶和华决不会遗弃 子民」的观念,对审判的预言听若不闻,视如不见。──《串珠圣经注释》

         百姓见到先知预告的审判迟迟未见来到,添上一些假先知反预言耶城可保平安,因而对神是否执行刑罚起了疑问。这几章为先知替百姓解惑。──《启导本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