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以西结书第七章拾穗

 

【结七1「耶和华的话又临到我说:」

       耶和华的话。这个词语(见结6:1注释)的重复,说明已有一个停顿,接着是新的预言启示。本章的主题是以前所预言的惩罚必然很快降临。本章比以前的信息更具诗意,可与哀歌相比。 ──《SDA圣经注释

 

【结七1~2以色列地是信息的对象,这是指以色列整个的民族。以色列人蒙耶和华拣选,成为特殊的百姓,是「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出二十12;申四40起)。他们既特蒙耶和华的恩惠,就应负特别的责任。

这里论结局到地的四极,不仅是北国,尤其是南国,甚至是全地。可见这里所提说的末事是双重的,地理是全地,地的四极;时间是那日子,即耶和华的日子。六节的结局就是指那日子。──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七1~27结局近了:本章可说是4-6章的总结,强调以色列的结局已逼近了!

 先知急逼的语气令人感受到审判就在门口。当敌人进犯时,民间的财富、尊荣都荡然无存;在灾祸临到的日子、祭司、长老、君王、百姓都束手待毙。这段经文除指出百姓犯了上述离弃神拜偶像的罪外,更类似八世纪的先知,控诉百姓「流血的罪」及强暴,无法无天的罪行(23, 参赛1:15)。──《串珠圣经注释》

         本章是前一章所讲述拜偶像的结果,预示犹大将因战争和瘟疫受苦难,最终将会被掳到巴比伦。本章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①宣布灭亡已逼近犹大(1-22);②关于俘虏生活的预言(23-27)。本文向圣徒展现了末世论性的审判思想,亦即神严格公平地判断善恶,且按照各人的行为来报应各人。 ──《圣经精读本》

 

【结七2「“人子啊,主耶和华对以色列地如此说:结局到了,结局到了地的四境。」

         “地的四境”。神即将透过巴比伦所施行的审判临到以色列全境。──《雷氏研读本》

         「地的四境」:或作「地的四角」,表示整个地球。──《串珠圣经注释》

         意指以色列民族最终的灭亡。他们虽然多次受到惩戒,却没有悔改,反而更加猖狂地犯罪(1:5)。因此,神重复强调最后的审判已逼近了他们,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这表明神虽会恒久忍耐,但会审判至死不回头的人(9:7;8:2;2:4,5;彼后3:9) ──《圣经精读本》

 

【结2 地的四境】「地的四角」的意思是整个地面(和合本:「地的四境」)。另一个类似的用语可见于玛拉基书一11,和在卡拉特珀出土,阿齐塔瓦达王(主前730710年在位)的腓尼基碑文。这两处文字用「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处」一语,来表达神普世性的统治和权能。亚述王撒缦以色三世的年表说「万国的全体」都已交在他的手中。这句话在以西结书的本节和在其他亚述文献中一样,都是将地的四角形容为君王的领土。──《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七3「现在你的结局已经临到,我必使我的怒气归与你,也必按你的行为审判你,照你一切可憎的事刑罚你。」

神不再控制祂的怒气,必会发作出来,不留余地。这是以色列人无法经受的,是多么可怕的经验,但是神的怒气并非任意发作的,因为祂的公义必按他们的行为来审判与刑罚。

「行为」与「可憎」的事二者是同义的。可憎的事在原意是十分强烈的用语,指那种罪行令人震惊,令人发指。在宗教方面指存心的叛逆与迷信的虚妄。在道德方面指强暴与抢劫。──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我的怒气归与你」:或作「我的怒气向你而发」。──《串珠圣经注释》

         按你的行为审判你,照你一切可憎的事刑罚你:若不深究,这句话似乎与慈爱之神的属性相违背。其实不然。神是绝对公义的,与罪恶和不义全然无关,也必审判罪恶。同时,神借着圣约明确说过他将祝福遵行律法的人,咒诅不遵行律法的人(28:1-68)。以色列既然违背了律法,痴迷地拜了偶像,遭遇灾祸是必然的。 ──《圣经精读本》

 

【结七4「我眼必不顾惜你,也不可怜你,却要按你所行的报应你,照你中间可憎的事刑罚你。你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耶和华的眼目原是顾惜的,但现在完全不顾,「眼目」在此处是多数,表明耶和华原是全能地看顾他们的。这样的恩典无疑是失去了。他们应该是在欢乐中,但失去神的看顾,欢乐变为悲哀。──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照你中间可憎的事刑罚你」:或作「你可憎的事必在你心中蔓延」,即这些可憎的事是不可磨灭的恶证,使刑罚无可避免。──《串珠圣经注释》

 

【结七5「主耶和华如此说:“有一灾,独有一灾,看哪,临近了!」

「有一灾,独有一灾。」一灾可指独特的灾。这是犹太拉比的解释。但照原文之文法也可译作,「一灾过去,另一灾又来。」灾祸接踵而至,不住地来到,毫无中止。这样的译法可能较为准确。──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独有一灾」:可能指前所未见之灾难。有古卷则作「一灾接一灾」。──《串珠圣经注释》

         “有一灾”:指巴比伦人来彻底毁灭耶路撒冷,为空前大灾。──《启导本注释》

 

【结七5~9描绘了可怕的灾殃。这空前绝后的灾祸将会彻底毁灭以色列,神所定的时候既然已到,也就会开始审判罪恶,揭露一切隐藏的罪(10:26;12:2)。这是痛哭流涕和哀痛欲绝的日子,哭声震动天地的日子,也是神以智慧和公义惩罚可憎罪人的日子(4:18;25:31-33)。这就如同世界末了的最后审判,世人均会站在神的审判台前坦白自己的罪行,且按各自的行为受审判(14:10-12)<摩 绪论,耶和华的日子>。因此,我们当像等候新郎的新妇一样,一心等待主的再临而敬虔度日(25:13;24:42;22:20) ──《圣经精读本》

 

【结七6「结局来了,结局来了!向你兴起。看哪,来到了!」

结局来了,向你兴起,「兴起」在解释方面有些困难。多数学者认为「兴起」应改为「临到」,临到你们,可能较为准确。

结局就是耶和华的日子将要来临了,十分紧急,甚至有威胁性的,因为这已经十分临近了,刻不容缓,应如何应付,使人慌乱。但在被掳之前,的确是犹大耶路撒冷的实况。──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兴起」:于原文与「结局一字非常接近。──《串珠圣经注释》

 

【结七7「境内的居民哪,所定的灾临到你,时候到了,日子近了,乃是哄嚷,并非在山上欢呼的日子。」

「所定的灾」(Tsphr)是难解的字,在以赛亚书廿八章五节为「冠冕」,当然不适用在此处。有人以为这字与阿拉伯字日落(Safar)极为相近,表明「衰落」,指结局日近。拉丁文意译为「悲哀」(Contritio),是根据亚兰文(Tspr~)。但七十士译本省略这字。亚甲文作「毁坏」,译作「灾」大概离原意不致太远。──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山上欢呼的日子」:指收割时喜庆的日子。日子将到,喧闹的声音将不是收割时期的欢呼声,而是面对审判时惊慌的哄嚷。──《串珠圣经注释》

         所定的灾临到你:以色列对罪已麻木不仁,对审判也毫不关心。然而神却说,审判必如穿过黑暗的黎明一样,迅速临到他们(帖前5:2;22:20)。并非在山上欢呼的日子:神施行审判的日子并不是收获葡萄或唱凯歌的欢喜之日(24:9),而是撕心裂肺的悲凄痛苦之日(48:5;4:4)。与此相同,我主再临的时候,不信之人的急切呼求之声,将会震动天地。 ──《圣经精读本》

 

【结七8「我快要将我的忿怒倾在你身上,向你成就我怒中所定的,按你的行为审判你,照你一切可憎的事刑罚你。」

         神的眼目如同火焰,以色列百姓无法隐藏任何罪恶。我们隐藏的罪或许可以躲人耳目,但必暴露在神的公义面前(139) ──《圣经精读本》

 

【结七9「我眼必不顾惜你,也不可怜你,必按你所行的报应你,照你中间可憎的事刑罚你。你就知道击打你的是我耶和华。」

「你就知道击打你的是我耶和华」这又是所谓「认识的方式」,可与以前所提说的相同,只是有附加的话。「你就知道我是耶和华」,再附加一句:「就是那个击打你的。」在附句的文法原为分词(Predicate Participle),在认识的方式中很少这样表达。──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七10「看哪,看哪,日子快到了,所定的灾已经发出。杖已经开花,骄傲已经发芽。」

「杖」是指「压迫」,这两个字原为同一字源(hmth),这杖也是击打的杖,是神借着外邦的压迫,来击打以色列人,为要施行审判。

「开花」表明已经显明出来,成为众目昭彰的事了。如果「杖」译为「压迫」,也可与「骄傲」对此。「杖」也有译为「不义」。

「发芽」指长成谷粒,渐臻成熟,不久即可结果。──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杖”。指巴比伦,神要使用她来惩罚犹大(赛一○5)。──《雷氏研读本》

         「杖」:本来指掌权者的统治(参十九1114),但这里与「骄傲」平行,可解为「不公义的统治」,整句指不公义骄傲的行为已如花盛开,恶贯满盈。──《串珠圣经注释》

         :指将入侵以色列的巴比伦军队。开花:指神一直忍耐了犹大百姓的罪恶(15:15)。骄傲已发芽:指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将要掌权施行统治。神以怜悯和慈爱,长久等待人认罪悔改,归向神(15:20)。但是,一旦到了无法再坐视不管时,就会动员世界的权势,施行自己公义的审判(26:6,7;13:1-7) ──《圣经精读本》

 

【结七11「强暴兴起,成了罚恶的杖。以色列人,或是他们的群众,或是他们的财宝,无一存留,他们中间也没有得尊荣的。」

这里又是以植物的比喻,将强暴形容成树枝,会逐渐地成长,成为一根杖,为责打不法之徒。强暴本身就是罪,又怎可罚恶呢?可见神用外邦人的强暴,成为祂击打以色列的杖。──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罚恶的杖”:指巴比伦(赛十5)。神用这个国家来惩罚其他犯罪的国家。──《启导本注释》

 

【结七12「时候到了,日子近了,买主不可欢喜,卖主不可愁烦,因为烈怒已经临到他们众人身上。」

候到了,耶路撒冷城在围困之中,商人趁着非常时期,奇货可居,高价出售,使买主感到困难,卖主不必愁烦,果有厚利可图。或者在另一种情况之下,吉甲在节期的结局,许多人要离去,未经出售的货物只有降低价格,怎会不愁呢?但买主是否找到便宜低廉的价格呢?其实不必欢喜,因为审判来到,甚么都归于乌有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被掳在即,各人生死未卜,买卖交易行为不再具有意义,不久买卖双方都要失去权益,所以买主毋须因物美价廉而沾沾自喜,卖主也毋须垂头丧气,好像卖出去的货物就是失掉的财物一样。──《串珠圣经注释》

         买主不可欢喜,卖主不可愁烦,暗示将要临到犹大的审判全面的,最终的性质。这种描述与末后要施行的审判很相似(13:14-17)。因此,圣徒不应迷恋将要朽败的世界,而当求上面的事(林前7:29-31;西3:1-4) ──《圣经精读本》

 

【结七12~13这里的意思是:由于被掳的事件已经临近,买方不必因廉价购得产业而欢喜,卖方也不必愁烦。──《雷氏研读本》

         这两句话意即被掳在即,买卖之事将成过去。现在的人不需要为成交了的买卖而高兴或是忧愁。──《启导本注释》

 

【结七13「卖主虽然存活,却不能归回再得所卖的,因为这异象关乎他们众人。谁都不得归回,也没有人在他的罪孽中坚立自己。”」

买卖原为社会兴盛的现象,而现在将有荒凉的情事,所以就失去欢乐与兴奋,只有悲哀与愁烦。神的审判一来,一切都归于虚空。多人都在罪孽中存活,却不能坚立,因为神的咒诅临到他们,是神对他们所发的烈怒。──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因为这异象 ...... 坚立自己」:或作「因为关乎众人的异象(指审判)必不撒销。因罪孽的缘故,没有人能保存自己的性命」。──《串珠圣经注释》

         不能归回再得所卖的:巴比伦的侵略,将会使犹大百姓成为俘虏,即使到了禧年,他们也无从收回所卖的土地(25:23-28)。没有人在他的罪孽中坚立自己:人或许可以靠着不义的恶行享受一时的物质财富,但其灵性却依然贫瘠如故,而且,那些物质的富裕终有一日会烟消云散。因此,圣徒要在生活中预备主的再来(帖前5:2,3;彼后3:12),如同那蒙神指示未见之事的挪亚一样(11:7) ──《圣经精读本》

 

【结13 卖主不能再得所卖的】宣告临到全国的灾难严重到禧年不会奉行(见:利二十五855的注释)。在正常情况下,出售来还债的土地到了禧年便得赎回,使土地分配可以恢复到征服之后的情形(汉摩拉比法典对于赎地亦有类似的条例)。如今「神的租约」已经撤销,在即将临到的毁灭中,买主卖主都不会得到任何经济利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七14「“他们已经吹角,预备齐全,却无一人出战,因为我的烈怒临到他们众人身上。」

在原文中,前两句是命令词:吹角吧!预备齐全!然而人们却无法抵当迦勒底人的侵略,因为神的烈怒临到他们众人身上。

吹角可能也在节期的开始与结束。这里是指耶和华的日子,必须宣布,必须准备,我们都必须迎见这位公义的神。

无人出战,因为无人愿意出战,明知战争必然失败。无人敢出战,因为必被战死。耶和华的烈怒既在他们身上,他们已受战乱之害,神的眼目不再顾念他们。──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本节指犹大人虽预备好抗敌,但不能逃避要来临的大灾祸。──《启导本注释》

         这是神所计划的震怒,即便他们做好一切准备来对付巴比伦的侵略,也无济于事(127:1,2)。是他们的罪招来了巴比伦的入侵,但是他们非但没有认罪悔改,反而想用人的方法来阻止,实可谓盲目的螳臂当车之计。 ──《圣经精读本》

 

【结七15「在外有刀剑,在内有瘟疫、饥荒;在田野的必遭刀剑而死,在城中的必有饥荒、瘟疫吞灭他。」

刀剑、瘟疫、饥荒是以西结描述审判的实情,显明神公义的刑罚。在内与在外,也作尖锐的对比。当时城被敌人围困,想逃离饥荒的,到城外野地,必遭围城之敌军杀戳。在城内为饥仅所困,实在无法生存。在饥荒中再被瘟疫所侵,一定更加无法忍受(参阅的经文为六1112以及五1617)。──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三大灾祸,见6:11注。──《串珠圣经注释》

 

【结七15~18许多人都会因巴比伦的入侵,或扑倒在地或逃往山上或灰心丧胆,悲伤与惧怕将会笼罩他们的脸面和全地(39:4-9)。不肯谦卑地顺服神的话语,硬着颈项而心存骄傲的人,势必会饱尝审判的凄苦(帖后1:8,9;3:15-19) ──《圣经精读本》

 

【结七16「其中所逃脱的,就必逃脱,各人因自己的罪孽,在山上发出悲声,好像谷中的鸽子哀鸣。」

那些逃脱的,是逃往山地,正如以赛亚书所描述的(卅八14,五十九11)。他们发出悲声,好像谷中的鸽子哀呜。这句话在七十士译本是阙如的,叙利亚译本将「哀呜」改成「垂死」。有的译作:「他们都必死亡,因为他们都因罪孽而灭亡。」鸽子的哀呜,如同惊弓之鸟最后仍不能免于一死。这样,逃脱者仍必灭亡,表明神的刑罚是多么彻底。──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就好象家在山谷的“鸽子”飞往“山上”一样,百姓中一部分人也会逃脱,但他们始终因自己的罪而“哀鸣”。──《雷氏研读本》

         好像谷中的鸽子哀鸣:指百姓将逃到鸽子所栖息的洞穴和山谷而藏身,且在那里哀号如鸽。 ──《圣经精读本》

 

【结七17「手都发软,膝弱如水。」

手软」表明因惊惧无力。「如水」的「如」并不在原文中,膝都成为水,「水」原意为河流、水流,或可译成「涌流成水」。照七十士译本直译出来:「膝盖为尿溺所污。」「水」指便溺。有人认为这是指人因体弱病痛而失控,以致便溺。──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比喻难民软弱而无助。本应强壮,可以拿起武器或修筑工事的手,竟没有动作。本应有力,在战争上坚立,或逃避刀剑的膝盖,竟没有反应。 ──《SDA圣经注释

 

【结七18「要用麻布束腰,被战兢所盖,各人脸上羞愧,头上光秃。」

腰束麻布,是举哀的动作,脸上带羞愧的表情,而且剃头,使头光秃,也是在举哀的礼仪所有的(可参阅赛十五23,廿二12)。──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麻布……光秃”。面对死亡的灾难时表示悲哀的记号(比较赛一五2,3;耶一六6)。──《雷氏研读本》

         这些是悲哀的表现。──《串珠圣经注释》

         这些是悲哀的表现。──《启导本注释》

         麻布……光秃:指他们撕心裂肺的悲伤和叹息,以色列百姓将穿着麻布(撒下3:31,32;15:3),剃成光头(22:12;8:10)。本节象征神的审判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悲哀。 ──《圣经精读本》

 

【结18 麻布束腰】腰束麻布是哀悼和悔改的传统象征之一。这些所谓麻布其实是用山羊或骆驼毛织造,十分粗糙,穿着起来很不舒服。很多时候这麻布仅是腰布而已。这习俗不但将人从日常生活中分别出来,由于麻布刺激皮肤,它更能不断提醒人丧失的痛苦。──《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18 头上光秃】剃头虽然受到申命记十四1所谴责(大概是祭祖活动之一──见:申十四12的注释),它却是十分普遍的志哀方法(见:伯一20;耶四十八37)。死人的净化仪式(利十四8\cs169)和拿细耳人的律法(民六9)都包括了这个步骤。在美索不达米亚剃除一半的头发是惩罚的方式之一,目的是使这人公开蒙羞。──《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七19「他们要将银子抛在街上,金子看如污秽之物。当耶和华发怒的日子,他们的金银不能救他们,不能使心里知足,也不能使肚腹饱满,因为这金银作了他们罪孽的绊脚石。」

「污秽」一词在利未记十五章十九节起以及十八章十九节指身体的排泄,如果不处理,甚至应受刑罚(参阅结廿二10)。也许金银不仅成为他们原来所用于物质的享受,更成为塑造偶像之用,以赛亚书三十章廿二节:「你雕刻偶像所包的银子和铸造偶像所镀的金子,你要玷污,要抛弃,好像污秽之物。对偶像说,去吧!」这里所说,即以西结书七章十九节下,金银作了他们罪孽的绊脚石,必指偶像而论。──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金子比食物还要多。比较以赛亚书十三章12节,其中神说找到金子比找到人更容易。──《雷氏研读本》

         金银毫无用处,因在敌军围困下,城中再没有食物,有钱也买不到。──《串珠圣经注释》

         城被围困,人民饥荒绝食,金银财宝成为废物。饥荒时期,食物比黄金还罕有,更昂贵。──《启导本注释》

         当神的审判临到以色列时,物质不再是他们的安慰和喜乐(11:4;提前6:10)。此思想同样适用于今天物质万能的社会。人类的被赎、幸福和真诚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任何事物和任何人都无法躲避和阻拦神所将要施行的审判(25:32-46;彼后3:3-10)。因此,我们必须清楚生存终极目标并非满足物欲,乃是“归荣耀给神”(林前6:20;10:31),过以神为中心的生活。 ──《圣经精读本》

 

【结七20「论到耶和华妆饰华美的殿,他建立得威严,他们却在其中制造可憎可厌的偶像,所以这殿我使他们看如污秽之物。」

耶和华的殿应以金银来妆饰,使其华美与威严,但结果取圣殿的装饰,用来制造偶像。另一种解释,是以金银来装饰圣殿,引为骄傲,以为可以任意犯罪,因为他们已经在圣殿中奉献了。其实这是可憎的,制造偶像是可憎的,行恶也是可憎的。圣殿在外表无论怎样华贵、有价值(金银的),仍必成为污秽的物。

圣殿的污秽可能是受外邦侵略者来侵犯而玷污的,也是他们的罪行而沾染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妆饰华美的”。圣殿,遭百姓滥用来拜偶像。──《雷氏研读本》

         可译作「他们以华美的饰物为荣,以此制造可憎可厌的偶像,所以我使他们看这些如污秽之物」。──《串珠圣经注释》

 

【结七20~21这里所描写的「妆饰华美」的对象意思相当模糊,可能指圣殿或19节的金银,或装饰。──《串珠圣经注释》

 

【结七20~22当人富足的时候,就容易心存骄傲,遗忘昔日所蒙的恩典,走信仰的下坡路(8:11-20)。以色列百姓亦然。当他们因着神的恩典而蒙祝福的时候,就开始骄傲(16:15),神自然不会放纵他们,先借着先知予以警告,当他们无视神惩罚的警告时(代下36:14-16)就高举巴比伦而粉碎了他们的骄傲(代下36:17-21;39:4-9)。在神面前骄傲是可憎的,是忘却恩典的行为(101:5;18:12;29:1;13:6)。并且物质属于神,我们只是忠心管家(25:23;2:8;12:42;彼前4:10)。作为管家,我们当忠心地管理钱财(彼前4:10),常存感恩的心,过谦卑的生活(4:6) ──《圣经精读本》

 

【结七21「我必将这殿交付外邦人为掠物,交付地上的恶人为掳物,他们也必亵渎这殿。」

神并非将这殿交付外邦人,而是放弃丢掉,任凭外邦的侵略者来侵犯或蹧践了。外邦的侵略者所以要取圣殿为掠物,是着眼在金银的妆饰,金银的器皿。他们是地上的恶人,以抢夺与掳掠为能事,所以恣意作恶,毫无惧怕真神的心,是多么可憎恶的事。但是耶和华己经转脸不顾。──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七22「我必转脸不顾以色列人,他们亵渎我隐密之所,强盗也必进去亵渎。」

耶和华转脸,就是拒绝的态度,祂不会再顾念以色列人,以致任凭外邦人进入圣殿。「隐密之所」是至圣所,连以色列的大祭司只可每年一次进入,先为自己赎罪,才可为众百姓赎罪,如此圣洁之所在,外邦人竟任意进入,是极大的亵渎。他们是强盗,为掠取圣所之器皿圣物,他们目的为抢劫金银,毫无忌惮,亵渎圣所,亵渎圣名,是对圣民最大的污辱。──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我隐密之所”。圣殿。──《雷氏研读本》

         「隐密之所」:或作「珍惜之地」,可能指圣殿。(参结24:21, 25)──《串珠圣经注释》

         “我隐密之所”:指圣殿。──《启导本注释》

         亵渎我隐密之所:指外邦人攻进神所临格的至圣所而进行毁坏,且要掳去内中的所有器具(王下25:13-17;1:7-11)。尼布甲尼撒摧毁了耶路撒冷,并且将圣殿器具掠到了巴比伦,使预言如实地得到成就(1:1-3) ──《圣经精读本》

 

【结七23「要制造锁链;因为这地遍满流血的罪,城邑充满强暴的事。」

他们制造锁炼,是为行强暴。七十士译本作:「他们制造混乱。」

「锁炼」是巴比伦的侵略者,来将犹大的被掳者带去充为战犯,作奴工。这也是强盗的行为。流血的罪是战争的罪恶,如果是指犹大家的罪孽,是因律法冤屈而造成流血的事(九9)。

城邑充满强暴的事终于成为荒凉之地。这里的强暴多半是指官方的罪,不是人们一般的罪恶,那是知法犯法的行为。他们有权,所以可以消遥法外。──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要制造锁链”领百姓进入被掳之地。──《雷氏研读本》

         「制造锁链」:原因不详;有古译本作「他们使之荒凉」。(连接22

          「流血的罪」:违背法律,谋财害命的罪行。──《串珠圣经注释》

 

【结23 锁炼】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艺术经常都描绘俘虏被锁炼捆绑。埃及底比斯的兰默塞昂(Ramesseum;兰塞二世的殡葬庙)就有这样一幅浮雕,刻着来自亚洲、衣索匹亚、中非洲的俘虏在兰塞二世面前游行而过。兰塞三世位于梅迪内哈布之殡葬庙墙上的雕刻也有一幅类似的场面,但俘虏是迦南人和非利士人的囚犯。──《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七23~27以色列地将会沦为外邦人的天地,他们将掠夺,破坏(代下36:19)和烧毁城邑。因此,百姓再也无处寻找和平。那时,假先知的预言将会暴露在大众之前,遗忘神已久的百姓也会因此事而重新纪念耶和华。神的审判会破碎人类虚妄的骄傲(彼前5:5),揭露谎言(2:14;林后5:10),并使人重新纪念忘却已久的耶和华(10:9) ──《圣经精读本》

 

【结七24「所以我必使列国中最恶的人来占据他们的房屋,我必使强暴人的骄傲止息,他们的圣所都要被亵渎。」

「列国中最恶的人」是指巴比伦的侵略者。他们来占据地土,这是圣约的咒诅,因为地土是耶和华所赐的。

提到强暴人的骄傲,正如诗篇五十九篇四节所说的愿望,那些万邦的恶人必被惩治。这里神也使先知将这愿望成为预言。但是这里的恶人,是指犹大的,不是外邦的。这是本国的恶人,导致列国的恶人。神用列国的恶人来对付犹大的恶人,当然列国的恶人终被灭没。

「圣所」是多数字,是指圣所的华美,以多数字来表明(Majestic plural),或指圣殿中不同的部分,都逐一被外邦的侵略者玷污了,神的圣所被亵渎,祂的圣地被亵渎,祂的圣名也被亵渎。──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列国中最恶的人”。巴比伦,以其残忍而知名。──《雷氏研读本》

         「他们的圣所」:指各地的邱坛(参摩7:9)。──《串珠圣经注释》

 

【结24 圣所被亵渎】耶路撒冷的圣殿被污秽(诗七十四7),以及约西亚王有系统地摧毁他领土内和伯特利邱坛(王下二十四815)的记载,都证实了在有意复仇或励志改革的君王手下,即使是圣所也不能幸免。旧巴比伦的马里文献和波斯时代的古列圆柱,都有庙宇被毁,圣像被掳为质的记述。在以西结的异象中,以色列人所建筑的假神祭坛和神庙,如今会被作为复仇者的神冲走毁灭。──《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七25「毁灭临近了,他们要求平安,却无平安可得。」

这里不再提到日子时期,只说毁坏与祸患:毁灭的情况使人在拯救的盼望都已消失了。灾祸的事连续而且接踵而至(参阅耶五十一46及结廿一12)。

「平安」原意是完全或完整,可指身体的健康、经济的亨通、社会的团结。这也可指人与神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美。但是这些是不复存在的奢望。

「毁灭」一词有的译为「惊恐」或「恐惧」,原意为痛楚,好似皮肤因死惧的情绪感到枯干而抽缩。──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毁灭qephadah)。只出现在这里。源于动词“滚在一起”。所以qephadah可能指因恐惧而失色,无疑表示由于严厉的惩罚而惊骇沮丧,正如我们的主所生动描述的:“人想起那将要临到世界的事,就都吓得魂不附体”(路21:26)。 ──《SDA圣经注释

 

【结七26「灾害加上灾害,风声接连风声。他们必向先知求异象,但祭司讲的律法,长老设的谋略,都必断绝。」

异象也断绝了,表明耶和华的憎恨(撇上十四37起,廿八6)。但是如果有异象,也是威胁性的,内容是必有的审判(摩八4)。这也是悲叹的话在耶利米哀歌二章九节:先知不得见耶和华的异象。没有异象,民就灭亡(箴廿九18)。以色列遭受的,没有比这个更悲惨。──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他们必向先知求异象:在极其严重的灾祸中,作为最后的出路,以色列想求得神的方法,但却是徒劳之举。因为神将收回先知的预言恩赐。律法……断绝:他们将失去正确的行动规范,象征犹大将面临极大的绝望和挫折。谋略……断绝:巨大的危机将会使众民的领袖失去方寸,他们无从克服和解决眼前的灾祸陷入迷惘状态。 ──《圣经精读本》

 

【结26 异象、律法、谋略作为得救途径】先知的异象能够提供神的信息,有时能够鼓励人,给他们拯救的盼望。本节中祭司的律法大概是礼仪上的指示,指点人消除神怒火的方法。长老的谋略则被视作传达神智能的媒介,使人能够作出正确的决定。但在动荡毁灭的时代,全地却没有了从神而来或关乎神的指引。所有提供指引的传统方法若非不复存在,就是失去效力(有关这些谋士的作为,见:耶二十六717)。主前二十世纪埃及的一名先见如何在《奈费尔蒂的异象》中,说「官员不再治理地」,「能够说话的都已被逐」。如今犹大亦同样需要面对一个无人能够提供指引,以求作出策画和决定的将来(参较:撒上二十八6扫罗所面对的难题)。──《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七27「君要悲哀,王要披凄凉为衣,国民的手都发颤。我必照他们的行为待他们,按他们应得的审判他们。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国中分成三个阶层:君王,官长及百姓。照耶利米书四十四章廿一节(也包括卅七2),有这三种人。首领有时也称王,其实是贵胄或贵族的名称。在本书常提到民与王,王实际是官长(如四十五1622,四十六2起、8节起)。他们都在悲哀与恐惧之中,因为神的审判已经来到。

他们在悲哀中,衣服是外表的,决定他外面的身分,从他们的外表看,只有凄楚的失望,手是代表力量的,但是他们因惊惧也失去力量,发无力,甚至呈瘫痪的状态,这也是十七节所描述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君」:指君王。

          「王」:身分难辨,可能亦指君王,或君王以下,国民以上的领袖。

          「照他们的行为待他们」:他们既背神、神亦要厌弃他们。──《串珠圣经注释》

         公义是神给人的见证。神要败坏的以色列人领袖受到惩罚,要叫他们知道,耶和华是神(“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神对恶人的审判,是要叫人认识神的真实和公义。──《启导本注释》

 

【思想问题(第6, 7章)】

 1 在6章中,神特别针对那一种罪行?这一种罪在今日会以什么形式在我们的教会里出现?

 2 在6, 7两章中,有一句话不断重复的,是那一句?神为何要重复这句话?与先知说这些预言的目的有什么关系?参4章的思想问题1及12:22

 3 神审判 的百姓,为要成就什么目的?参6:8-10; 7:16-19

 4 在7:47:9神重复说同一句话,你觉得这句话是否与103:10, 12有矛盾?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种不同的结果?参箴1:24, 29-31; 林后6:1-2

 5 7:14-27就我们对金钱的态度有什么提示?金钱如会成为基督徒的「绊脚石」?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