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以西结书第三章拾穗

 

【结三1】「他对我说:“人子啊,要吃你所得的,要吃这书卷,好去对以色列家讲说。”」

吃书卷,是彻底吸收所领受的,就是神的话,向以色列人所说的话。「吃你所得的」,先知的传讲是毫无选择的余地,他自己没有话可说,完全是从神所得着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1~3本文记录了以西结遵照神的吩咐而吃下书卷的事件。此事件教导我们:①书卷等于是今天的圣经。因此,今天的圣徒要把神的话语——圣经当作灵粮(55:2;彼前2:2);②我们不仅要在生活中应用神的话语,也要传给他人。因为神命令以西结吃了书卷“去对以色列家讲说”(1) ──《圣经精读本》

 

【结1~3 食卷】以西结吃下神赐书卷的意象,是他蒙召及接受使命之记载的一部分。卷上的字句必须内在化。它又赋予能力,彷佛神伸手按耶利米的口,使他有能力宣讲预言一样(耶一9)。古代近东并没有直接的对应案例。吃下写了咒语或神祇名字的羊皮纸或蒲草纸,可能是某种埃及或美索不达米亚仪式的一部分。在马里书简和其他旧巴比伦文献之中,「分别为圣归给诸神」或「忌讳」一字(asakku),是用来描述属于神明之物是「不可吃」的。──《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三2「于是我开口,他就使我吃这书卷。」

         「吃这书卷」、「听神的话」、「灵进到他里面」,是一样的意思。只是这里用一个他需要更深刻的领受神的话,而且对他肉体来讲是一个艰难;他领受,因为要把那书卷嚼下去真的很不容易。

         开口吃之前,他就看到了这么多「哀号、叹息、悲痛的话」,那就是整个以西结书的内容:以色列人的悖逆、神对他们有很多的痛。你不要说、不要顶嘴;你现在就领受、就吃下去。

         我们在神面前的态度,总是先领受;你到神面前,不要急躁开口,先听祂的;总是先听、先领受。这话你领受了,而且是确实的领受了、吃了,甚至充满了他的腹中。── 康来昌

 

【结三3「又对我说:“人子啊,要吃我所赐给你的这书卷,充满你的肚腹。”我就吃了,口中觉得其甜如蜜。」

在这节,有命令之外,另有解释,说明这书卷要充满先知的肚腹,使他有饱足与满意的感受(参阅七19)。神的话必须完全充满,不然必无法表达与传扬出来,这是先知应有的经验。──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消化神的信息之后,以西结发觉顺服神的旨意是甘甜的(比较14节和约翰在启一○811的经历)。──《雷氏研读本》

         比较二10;《启示录》十9。信息无论是什么,只要是从神而来的,对信神的人都是甜蜜的。

“吃书卷”是真正接受而且彻底领悟,好似食物吃下去,并且消化。──《启导本注释》

         其甜如蜜:在表面上,神的命令似乎艰难如苦役,但是,当我们顺服遵从那命令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安慰和喜乐临到自己(19:8;119:92)。与此相同,临到我们的所有苦难,虽然当时是苦涩而难以承受的伤痛,最终会使我们拥有比金子更宝贵的信心(23:10;彼前1:7),进而将我们雕琢成圣洁而毫无瑕疵的人(帖前5:23) ──《圣经精读本》

 

【结三4「他对我说:“人子啊,你往以色列家那里去,将我的话对他们讲说。」

         “以色列家”。主要指被掳的人(11节),但并不限于他们。──《雷氏研读本》

 

【结三4~6以西结传讲神话语的对象,不是外国人,乃是自己的同胞。他们虽然是选民,却骄傲而顽梗,因此向他们发出预言是极其困难的事。不仅如此,正如耶稣所说没有先知在家乡被人悦纳一样(4:24),同胞发出预言时必忍受百般嘲笑和逼迫。 ──《圣经精读本》

 

【结三4~11重申使命:但重点在先知自身的准备。──《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4~27神叫以西结吃了书卷之后,赐予他能够克服困难的能力,并将他任命为守望者,要求他必须担负起责任来完成使命。本文告诉我们:①虽然传福音苦难伴随,但主必赐下力量给工人,使其能够担当使命(10:1;4:13);②圣徒是基督的工人,有责任传讲生命和审判的道(林后5:20,21) ──《圣经精读本》

 

【结三5「你奉差遣不是往那说话深奥、言语难懂的民那里去,乃是往以色列家去。」

         “话深奥,言语难懂的民”指外邦民族。──《启导本注释》

 

【结三6「不是往那说话深奥、言语难懂的多国去,他们的话语是你不懂得的,我若差你往他们那里去,他们必听从你。」

「我若」虽是假定的,但在文法上是一种肯定的说法,所以中译词在以下加上「必」字。在誓言中也表明肯定的申明(Affirmative Oath)。在以西结书这样的用法也不少(卅四8,卅六5,卅八19),可译为「必」、或「真的」这样的语句。──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此节意思是:「如果我真的差遣你往语言深奥难懂的任何一个外邦国家,他们(比起以色列人)听从我话的可能性会大很多。」这里显示以色列人不像外邦国家,不应觉得以西结的信息很难明白,因此他们的反应是不可原谅的。──《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7「以色列家却不肯听从你,因为他们不肯听从我。原来以色列全家是额坚心硬的人。」

前额坚硬表征着铁石心肠,亚兰文译本作「眉宇眼角之间」(原意为「两眼之间」),表明十分狂妄与傲慢。内里的顽梗已经表露在脸部的表情,完全拒绝的态度,必使先知十分难堪,但是传道人必有勇敢面对这样的反应,而不可感到挫折而失望。他必须坚持下去,决不气馁,决不放弃,再接再厉,一定不可放弃。──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三7~9神使以西结坚强不屈地传达神的信息,因为百姓将会顽梗不屈地不接受这信息。──《雷氏研读本》

         神告诉以西结说以色列百姓极其刚硬 ,然后鼓励他要刚强壮胆。正如保罗的告白那样,圣徒虽然四面受敌(林后4:8),却不至受挫,而可以继续为主作工。这是因为神借着话语赐下了安慰和勇气(1:8;27:24) ──《圣经精读本》

 

【结三8「看哪,我使你的脸硬过他们的脸,使你的额硬过他们的额。」

         “硬”的词根和以西结名字前半部分的词根相同,可能与之相关。针对罪人的顽固,先知可能提出自己的软弱。神在这里应许说,以色列人的心地虽然刚硬,但是先知将比他们更坚强,定能胜过他们。这个应许并没有暗示强迫人接受信息。在神的政权中,接受都是出于自愿的。 ──《SDA圣经注释

 

【结三9「我使你的额像金钢钻,比火石更硬。他们虽是悖逆之家,你不要怕他们,也不要因他们的脸色惊惶。”」

金钢钻十分坚硬,比火石更硬。火石是为割礼所用(出四25;书五2起)。耶利米书中是用坚城、铁柱、钢墙来描写,表明神的保护。以西结有神的能力,坚硬到无法对抗。他传出的信息是最不留情,毫不留丝毫余地,使人无能有缓冲之处,比耶利米更加利害。──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金钢钻”。非常坚硬的石头。──《雷氏研读本》

 

【结9 使额坚硬的意象】参较同一用语在亚喀得语中的用法,显示以西结的额头被比作最坚硬的石头。但本节不太可能是指金钢钻,因为要到以西结之后一个世纪,古代近东才有钻石的左证。──《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三10「他又对我说:“人子啊,我对你所说的一切话,要心里领会,耳中听闻。」

       我对你所说的一切话。不可拒绝接受和宣扬神的全部指示(见第11节)。

       要心里领会。这里解释了第1节中吃书卷的异像。本节后半句显然颠倒了顺序,先是心,再是耳,这种倒装现象在希伯来文中是常见的。 ──《SDA圣经注释

 

【结三11「你往你本国被掳的子民那里去,他们或听,或不听,你要对他们讲说,告诉他们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本国被掳的子民」:指明先知宣讲的对象。──《串珠圣经注释》

         往你本国被掳的子民:在本文,神以“你”这一词表明,以色列民族是怎样背叛和遗弃了神,是怎样伤害了神(14:21-23)。圣徒不可消灭圣灵的感动(帖前5:19),乃要谦卑地顺服神的话语,从而避免神不愿意圣徒人生道路的悲剧发生(3:15;4:6) ──《圣经精读本》

 

【结三12「那时,灵将我举起,我就听见在我身后有震动轰轰的声音,说:“从耶和华的所在显出来的荣耀是该称颂的!”」

先知所听到的声音,是称颂耶和华的荣耀,着重神的显现。这声音不是说话,而是地震的。所以在本节下可译作:「当耶和华的荣耀在祂的居所显现。」这是没有称颂的话。「称颂」是在希伯来文,但该字(brwm)改成「上升」(brwk),是若干学者对经文评鉴的见解。「当耶和华的荣耀在原处上升,就有轰轰地震的声音。」──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原意不甚明朗。

          「该称颂的」于原文与「升起」只差一个字母。故有学者认为12下可解作:「当耶和华的荣耀由它的位置升起时 ...... 」──《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12~15呼召的结语:耶和华离开 呼召先知之地,以西结则回到他被掳的同胞当中。──《串珠圣经注释》

         以西结对以色列民族所犯的罪孽,感到极其愤怒,当时他居住在被掳之地提勒亚毕。他以恐惧战兢的心回顾所听到的话语和所见到的异象,安静地在家里度过了七天。本文向我们指出了两个事实:①对不义的义愤:以西结是为以色列的罪行感到了愤怒(14)。现今的圣徒也当为罪感到愤怒,为自己里面的罪,为漫延于社会,及国家中的罪恶。②准备的态度:以西结在提勒亚毕停留了7,在这段时间他默想神所赐给他的话语,并准备了即将要展开的事工。今天的圣徒也当在为主作工之前,首先在神的话语上有所预备(119:15,23,28) ──《圣经精读本》

 

【结三13「我又听见那活物翅膀相碰,与活物旁边轮子旋转震动轰轰的响声。」

         是解释12节的「震动轰轰的声音」。──《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14「于是灵将我举起带我而去。我心中甚苦,灵性忿激,并且耶和华的灵(原文作“手”)在我身上大有能力。」

「灵性忿激」希伯来文原意为「玛拉」(m-r),与「悖逆」(m-r-y)一词(9节),有谐音之用意。但是七十士译本的亚历山太钞本(Alexandrian Codex)作「超越」(meteores: aloft),似乎将希伯来经文加以修改(由 m-r改为r-m)。这样灵性忿激是指心灵的泪动甚至高昂,都是神的灵在以西结身上而大感能力。心灵不是在忿恨中激动,而因神的灵加力有兴奋亢进的情绪。──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心中甚苦」:这是传统的译法,苦的原因很复杂,可能因为身负重任而自觉能力不足。但「苦」这里大概应作「坚强」(参传七26注),「我心中甚苦、灵性忿激」可作「我里面激烈的心灵使我坚强」。──《串珠圣经注释》

         以西结“心中甚苦”,因为百姓的顽固将要令他的任务变得更为艰巨(比较太一一2124;路四2427)。──《雷氏研读本》

         「心中甚苦」:这是传统的译法,苦的原因很复杂,可能因为身负重任而自觉能力不足。但「苦」这里大概应作「坚强」(参传7:26注),「我心中甚苦、灵性忿激」可作「我里面激烈的心灵使我坚强」。──《串珠圣经注释》

         灵将我举起:意指魂游象外的状态(8:3;11:1,24)。当神的灵掌管圣徒时,我们就能正确分辨神的旨意(林前2:13),从而更有效地推动主的事工(2:14-37,41)。心中甚苦,灵性忿激:以西结为自己将来的事工感到忧虑,为自己的同胞所犯的罪恶感到强烈的愤怒。因为以色列的罪极其严重,他们不断拒绝神的宽容、慈爱、怜悯(17:16;彼后2:8)。我们生活在混乱而充满不义、不信的世界,就当恨恶不义(6:8;30:18;2:13-17) ──《圣经精读本》

 

【结14 灵将我举起,带我而去】希伯来语的「灵」字亦可解作「风」。早在苏美时代,风/灵一字已经和异梦、异象有关。梦神被名为「众风」。在亚喀得语中,带来梦境的神名叫札基库,这名字也是源自风/灵一字。此外,他们亦相信在梦或异象之中,人的「灵」是能够升起四处移动的。在后期文学中,《以诺一书》形容这位洪水之前的族长被天使送到伊甸园,在那里作为人类的「守望者」,将他们的所作所为录在书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三15「我就来到提勒亚毕,住在迦巴鲁河边被掳的人那里,到他们所住的地方,在他们中间忧忧闷闷地坐了七日。」

先知到那被掳的人那里,是在提勒亚毕。在以斯拉记(二59)及尼希米记(七61)是特米拉与特哈萨。特米拉可能是亚甲文的「水手山」或可称为「盐山」。14提勒亚毕照希伯来文的字意,可译为「穗山」。但照罕莫拉比钞本(十七卷七十九行起)以及提革勒比拉撒三世的年册(Annual of Tiglath-pileser III,第二○八行起)。是十六地区之一,早经洪水所毁,成为荒废之地,久无人群。──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忧忧闷闷:希伯来语,意味在惊讶中保持沉默。以西结之所以如此过一个星期,是为了默想神所给予的话语,从而以新的觉悟去事奉,同时,也为悖逆的以色列之堕落而担心。安静默想主的话语,会使圣徒的生活更加敬虔丰盛(1:2) ──《圣经精读本》

 

【结15 提勒亚毕】严格一点来说,「提勒亚毕」(巴比伦语 til abubi)一名是指洪水冲来的废物所造成的地方。「提勒」一字是指城市的废墟(一般译作「遗址」)。如此,从犹大掳来的家庭,可能是被安置在一个被战火或洪水摧毁了的地方。巴比伦人可能是要他们重建此地,使迦巴鲁运河畔的尼普尔地区,可以恢复出产。这话更是极好的双关语:因为犹大人是被巴比伦人胜利的洪水冲到这地来的。──《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syncBible ref=3:15>

15  七日的静坐,暗喻了先知所表达的是甚么信息?】以西结在百姓中间静静地坐了七天。这是为死人治丧的习俗(参创50:10;撒上31:13;伯2:13)。以西结是在为那些灵性死亡的人悲伤。提勒亚毕是被掳的犹大人在巴比伦定居的地方。──《灵修版圣经注释》

 

【结三16「过了七日,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以西结看见异象和接受差遣之后,需要“七日”的时间去重组一下。──《雷氏研读本》

 

【结三16~21守望者的职责:本段的意思在33:1-9大致上重复: 倘若守望者失职未警戒百姓,他个人要肩负灾难的后果;倘若守望者警戒了,听见的百姓便要自己担负责任,犯罪者受罚,悔改者得生。这样,预言的信息更显逼切。──《串珠圣经注释》

         度过沉默的7天之后,以西结被立为守望者,担负了警戒百姓不可背道的责任。我们可发现以下事实:①神按照自己的主权,设立真理的工人(9:15);②传讲神话语的人所担当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揭露罪人的罪,并使他们从罪恶的道路回转归向神(撒下12:7-12;1:1,2) ──《圣经精读本》

 

【结三17「“人子啊,我立你作以色列家守望的人,所以你要听我口中的话,替我警戒他们。」

         正如“守望的人”的任务是把即将发生的危险警告全城,以西结也要把即将临到耶路撒冷的破坏警告他的同胞。──《雷氏研读本》

         “守望的人”有责任将会遇到的危险,告诉城内的人。先知是守望者,有责任告诉百姓,耶路撒冷将会遭受毁灭;唯一得救的途径是离开恶行。──《启导本注释》

         守望者:旧约时代的守望者,要在夜间看守城池或禾场,或是警戒敌军的入侵(王下9:17,18),若有形迹可疑的人就要向王汇报。但是在旧约中,此词常常用以描述先知,他把将神之审判和拯救传讲给百姓(33:2)。今天的每一位圣徒都是神的守望者,在生活中理应对罪宣告神的审判,对公义和良善则要宣告祝福(141:3;2:1) ──《圣经精读本》

 

【结三18「我何时指着恶人说:‘他必要死’,你若不警戒他,也不劝戒他,使他离开恶行,拯救他的性命,这恶人必死在罪孽之中,我却要向你讨他丧命的罪(原文作“血”)。」

         「我却要向你讨他丧命的罪」:即「我必要你对他的死亡负责」。──《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18~21以西结有责任警告本节所提到的四种人,但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对警告的响应负上个人的责任。──《雷氏研读本》

 

【结三19「倘若你警戒恶人,他仍不转离罪恶,也不离开恶行,他必死在罪孽之中,你却救自己脱离了罪。」

         发出充分的警告以后,守望者的职责就结束了。但守望者很可能问:“能不能最有效地发出警告,并提供充足的时间?”

  受到警告的人有权选择听还是不听。每一个人的沦丧都是咎由自取的。责任不在神,因为神已经给所有的人提供了充分的机会。

  人或生或死,都在于自己的选择。以西结所强调的是个人的责任,而不是民族的责任。以色列人不要因为国家遭到了惩罚,就认为自己不可救药了。在另一方面,他们也不要因为有亚伯拉罕作为他们的祖宗,就觉得无须悔改了(太3:9)。 ──《SDA圣经注释

 

【结三20「再者,义人何时离义而犯罪,我将绊脚石放在他面前,他就必死。因你没有警戒他,他必死在罪中,他素来所行的义不被纪念,我却要向你讨他丧命的罪(原文作“血”)。」

此处的义人表明他有外表的虔敬,他的行为似遵守神的律法。其实他的义只是一时的。以后他仍露出真面目来。这可用新约中保罗致加拉太书信的话:那靠律法称义的,却没有真与神有关系,是从恩典中堕落了(五4)。──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绊脚石」:指神所降的灾祸。这节经文的大意是:若有义人离弃了正义而犯罪的话,他必遭受神的灾祸,甚至于死。──《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21「倘若你警戒义人,使他不犯罪,他就不犯罪,他因受警戒就必存活,你也救自己脱离了罪。”」

这里指义人与恶人不同。恶人不肯受警戒,先知无法为他担罪。但义人总应受警戒,真的不犯罪。神仍愿意他活。他可以存活,先知尽了责,恶人死亡不再是他的过错,义人的生死也不是他需担当的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神的旨意是要救人而非降祸于人。──《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22「耶和华的灵(原文作“手”)在那里降在我身上。他对我说:“你起来往平原去,我要在那里和你说话。”」

         先知必须到耶和华指示的地方,虽然还不知所示何物。(参徒8:26

          「平原」:原文作「谷」,可能与枯骨复生之地(37:1)为同一个地点。──《串珠圣经注释》

         神吩咐以西结往平原区,让耶和华在那里向他显现,正如在迦巴鲁河边时一样。这些话是在以西结完成了三1721的任务之后说的。那时百姓与先知处于对立态度。后来,神使以西结口哑不能说话(三26),强迫他用手语与人沟通;除非神有特别信息给他,才能够说话(三27)。这情形一直维持下去,直到他对耶路撒冷的预言应验(二十四2527;三十三2122)。──《启导本注释》

 

【结2226 耶和华手的果效(哑口)】部分学者提出以西结的问题,是如失语症、精神分裂等疾病的结果。又有几位解经家提出以西结可能是自我约束,对自己在百姓和神之间作为媒介的角色加以限制,又可能是神主动限制其言语(两者都是根据神的命令)。亚喀得的咒语文献描述「被神明触摸」而变得不能说话;以西结的经历可与之参较。这些材料先知应该很熟悉,亦能解释他所有的是先知特有的状态,与健康状况无关。瘫痪感(参四8)和无法说话在古代世界,人所共知是承受猛不可当的超自然力量之后的症状。咒语希望能够产生这种状况,这也是受邪灵压制的结果。在一篇巴比伦智慧文学(《卢鲁彼勒南默基》)中,不知自己为何受苦的人形容自己嘴唇不能言语,手脚僵直瘫痪。他的苦难全都归因于「玛尔杜克的重手」。──《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三22~27神以权能临在以西结面前,吩咐他在家安静等候。并且,只有当神允许时,才能开口说话。我们的行动应遵照神的时间(撒上16:26,7;16:6-10) ──《圣经精读本》

 

【结三23「于是我起来往平原去。不料,耶和华的荣耀,正如我在迦巴鲁河边所见的一样,停在那里,我就俯伏于地。」

         以西结想起了他所原先看到的印象深刻的异象(结1章)。神荣耀的展示,鼓舞他接受了任务。现在无疑要给他新的保证。他接受了对于他保持沉默的责备。从今以后,以西结要做一个谦卑顺服的仆人。 ──《SDA圣经注释

 

【结三24「灵就进入我里面,使我站起来。耶和华对我说:“你进房屋去,将门关上。」

         耶和华命令先知把自己关在屋里,可能指以后几项象征性动作都是在屋内进行,并预表耶路撒冷的困境。──《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25「人子啊,人必用绳索捆绑你,你就不能出去在他们中间来往。」

         “绳索”。不是实际的捆绑,而是以西结受限制不能公开传道。然而,他却在自己屋里说预言(八1)。──《雷氏研读本》

         人必用绳索捆绑你:意指当以西结执行事工时,会遭受百姓的毁谤和逼迫。撒但的侍从常在传讲话语的路口加以妨碍和逼迫。(4:1-3;16:19-23;林后11:23-33)。因此,圣徒要穿戴神的全副军装,以大能击败撒但一切的诡诈(6:10-19;4:7,8)。──《圣经精读本》

 

【结三25~26预示先知的行动要受被掳之人的限制,而他的言论则要遭到神的管制,只在特定场合,神才让他发言。这样的限制大概不是要阻碍先知履行他的使命,而是要向被掳之民表明他们是悖逆的人(见26-27)。

          「哑口」:并非表示先知完全不能言语,而是指他发表言语的自由完全受到神的管制(见27),直至耶京沦陷之后为止。(参24:27; 29:21; 33:21-22)──《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26「我必使你的舌头贴住上膛,以致你哑口,不能作责备他们的人,他们原是悖逆之家。」

         惟有神吩咐他的时候,以西结才能开口讲话。──《雷氏研读本》

         “舌头贴住上膛”:表示不能说话(诗一三七6)。这里是指先知只能说神所指示他的话,并不是他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因他在此期间也讲过话(二十13;比较八1;十四1)。六年之后,当耶路撒冷沦陷的消息向被掳者宣告后,先知恢复说话(三十三2122)。──《启导本注释》

 

【结三26~27哑口:是为了不让以西结冲动地传讲神的话语。人不可靠着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传讲神话语(20:10-13),乃要唯靠圣灵的能力和引导(2:37-47;林前2:4,5)。听的……不听的:你们要悔改归向我的神话语,会引发两种结果。听而归向神的就能得救(6:8;37:31,32;23:3;9:27),听而固执己见的终必灭亡(18:6;20:26) ──《圣经精读本》

 

【结三27「但我对你说话的时候,必使你开口,你就要对他们说:‘主耶和华如此说。’听的可以听,不听的任他不听,因为他们是悖逆之家。”」

       听的可以听。参耶稣在太11:15和太13:9所说的话。七十士译本为“不顺从的任他不顺从”,参启22:11的回应。

   悖逆之家。神过去称以色列人是“硬着颈项的百姓”(出32:9)。导致他们在旷野流浪了四十年的精神,现在造成他们的被掳。 ──《SDA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2, 3章)】

 1 试比较以西结、以赛亚(赛1章)、耶利米(耶1章)及摩西(出3章)等人蒙召经历的异同。这对神行事的方法有何提示?

 2 以西结在蒙召的经历中,两次见到同一个异象(1, 3:23)。这一个异象有何重要性?

 3 你今日也有使命要向周围的人传福音,你所处的环境与先知的是否有相似之处?你在2; 3章中,可以找到什么提醒、警告和安慰?

 ──《串珠圣经注释》

 

【结三22~17象征的动作:在一连串象征性动作中,神透过先知的动作将 的话语表达出来。首先以西结被差遣到「平原」去接受神的指示,然后象征的动作陆续展开:

  1 人必用绳索捆缚先知,象征先知的言语行动将受限制,只有在神的逼使下先知才有发言的能力(3:22-27);

 2 先知摆设堡垒,然后作围困堡垒状,象征耶路撒冷将被围困(4:1-3);

 3 先知分别左右侧卧多日,象征先知宣告并担当以色列家的罪孽(4:4-8);

 4 先知要按时按量吃喝,并以粪便作燃料烤饼,象征京城被围困时粮食缺乏,人心惶惶的情形,并预告百姓被掳后亦要吃不洁净之物(4:9-17);

 5 先知用刀剃须发,象征京城被围困多日后,百姓必被掳走。(5:1-4)透过象征性动作传达信息:固然是一种十分奇特的表达方式,但也明显的表现:神的话语必定在行动上成就;而先知在其中必须承担传递神话语以及背负百姓罪孽的双重责任。──《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