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耶利米哀歌第三章拾穗

 

【哀三1「我是因耶和华忿怒的杖,遭遇困苦的人。」

         神忿怒的管教,使我遭遇苦难,众民不听从我的传话,我在各各他山下一个洞中,眼见巴比伦军队毁灭耶路撒冷。──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忿怒的杖」:指以色列的敌人;他们是神审判的工具,藉以刑罚惹 发怒的选民(赛10:5-6)。──《串珠圣经注释》

         本章为哀歌第三首,共66节,依希伯来字母顺序,每3节用同一字母,这是与其他各章不同的地方。作者以个人身分替受难的民族哀叹。全章大半用“我”字,但22,4047节也用“我们”。

“耶和华忿怒的杖”:指巴比伦,为神刑罚的工具。──《启导本注释》

         1-18节描述了神的惩戒,本节则是它的序论,阐明了2-17节所记录的所有灾难均来自“耶和华忿怒的杖”。 我是……遭遇困苦的人:我”在1-18节之间共出现了27,这暗示了作者已痛彻地认识到苦难的主要对象就是自己和自己的民族。若同时查考耶利米书和本书,就可以知道,作为先知,作者虽然预见了神的惩戒,但真正承受痛苦的时候,他依然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圣经精读本》

 

【哀三1~18自述遭神忿怒:作者自叹他是神忿怒下遭殃的人,终日身心备受攻击,而攻击者竟是神自己。──《串珠圣经注释》

 

【埃三1~21困苦人的哀喊】

  耶利米把犹大国受的苦楚,看为自己的苦楚。他以第一身的笔法形容神怎样将困苦加在他身上,所以本段可以说是「个人的哀歌」。神忿怒的杖,以不同形式(反手、苦楚、石头、熊、狮子、当箭靶、茵蔯、沙尘)攻击先知,使他全无力量招架(18)。但在2021节,先知突然恍然大悟,在绝望中,他似瞥见曙光,心中顿起新的希望。先知这种激情,有如昔日约伯在绝望中存的盼望(参伯十三15,十六1819及伯十九25)。──《新旧约辅读》

 

【哀三1~39每早晨这都是新的】

  第三首哀歌乃是每字母三节的「离合诗体」,是耶利米哀歌的核心,有承先启后的作用。本章开始的「我」应该是指作者耶利米。亦有人认为2229节与以赛亚书五十三章及诗篇二十二章论及基督的经文相似。

祈祷 求使我紧记每一天都是新赐给我的,因此我更懂得向感恩,更新自己。──《新旧约辅读》

 

【哀三1~66第三首哀歌:本章除了在每节头一个字母的排列上与别章稍异外(参简介),内容尤具个人性,类似诗22, 69「个人的哀歌」性质。这「个人」 传统认为是耶利米,另外也可视为集合名词(参40-47   以个人代表整个受苦的以色列民族或锡安百姓。──《串珠圣经注释》

         耶利米发出悲叹且求告神施行拯救:除了本章之外,其它四章均由22节组成,本章共有66,是其它章节的三倍。但是每一个诗节都是按照字母的顺序排列的。本章的音韵简洁优美,在本书中诗的韵味是最突出的部分。在本文中,耶利米更加清晰地出现在整篇诗境中,倾吐了自己的主观心境。此处的“我”是代词,既指作者耶利米,亦指苦难中的整个民族。作为成熟的信心之人,作者将民族的痛苦视作自己的痛苦。并且,此处的“我”亦指今日因神的惩戒或试炼而身陷苦难的圣徒。以41节为分水岭。本章可分为前后两半部分,而前、后半部分又各自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①描绘了犹大百姓的惨状(1-18);②表现出了指向未来的信心,亦即在绝望中也依然仰望神的怜悯且心怀盼望(19-41)。后半部分:①为当前的痛苦而呼求(42-54);②祈求神除去仇敌而拯救百姓(55-66)。这首诗具备了悲叹诗的诸要素,越是深切地感受到悲惨现实当中的痛苦,就越是强烈地求告神施行拯救,而且他具有不可动摇的耶和华惟一信仰意识。自犯罪之后,人类就有了要不断堕落的罪性,而苦难却是使圣徒觉醒的好机会(8:5-10;彼前1:7) ──《圣经精读本》

 

【哀三2「他引导我,使我行在黑暗中,不行在光明里。」

         神引导我在无光黑暗中,离开祂的面光。──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他引导我”亦作“他赶我出去”。──《启导本注释》

         行在黑暗中:光明和黑暗通常用以象征繁荣和灾难(12:25;5:18-20)。本文则用以描述犹大民族的处境,不论是内在的灵性还是外在的环境均暗淡无光。 ──《圣经精读本》

 

【哀三3「他真是终日再三反手攻击我!」

在出埃及时和之后神慈爱的带领,与今日反手攻击他们,恰成强烈的对比。神的出手攻击,让他们恐慌至极。──《丁道尔圣经注释》

         再三攻击我,不得喘息。──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哀三4「他使我的皮肉枯干,他折断(或作“压伤”)我的骨头。」

虽然我的皮肉一词,明显是诗词的表现手法,但这段富于象征的经文,却也清楚地表明临到犹大的苦难,范围有多么的深广。──《丁道尔圣经注释》

         疾病攻击我,皮干骨痛。──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枯干」:原指衰老。──《串珠圣经注释》

         表明作者已陷进极度的痛苦和愁苦之中,其身体和灵性均处于低谷。这就象征性地描述了犹大已极度衰残的光景。 ──《圣经精读本》

 

【哀三5「他筑垒攻击我,用苦楚(原文作“苦胆”)和艰难围困我。」

浩劫在此被形容为苦楚,马索拉经文作 ro^s%,即苦胆,是一种罕为人知的植物及其果子。这种果子常让人联想起苦艾(参申二十九18),它的味道非常的苦,故而被用以比喻极不愉快的经验。──《丁道尔圣经注释》

         筑垒使我无法逃脱,前无进路,后无退路,落在苦难中无法解脱,谁也无法帮助我。──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苦楚」:原文为植物名;这种植物所结的果实带有苦味,在诗人的笔下常象征痛苦的经历(参15, 19)。──《串珠圣经注释》

         苦楚:指苦涩的痛苦或是困难。本节的字面意义是困难和愁苦如城墙一般重重包围的状态,暗喻了犹大无处可逃的悲剧。 ──《圣经精读本》

 

【哀三6「他使我住在幽暗之处像死了许久的人一样。」

作者提到「死了许久的人」,似乎意指他所认为的死后景况十分痛苦(参赛十四9及下),而且这当然和被钉十架的基督,给其中一个与祂同钉的人的应许迥然不同(路二十三43)。──《丁道尔圣经注释》

         使我在黑暗中无法读经、祷告,如同死人不能自理生活。──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作者的悲痛已达到极点,故将自己比作死人(88:5)。他所感到的幽暗是不再有盼望可言的墓中黑暗。作者说自己“像死了许久的人一样”,由此可知,他已跌进了绝望的深渊。19-41节表现出指向未来的信仰,除去了这一切暗淡的光景而给作者带来了希望,这使我们看到何谓信仰以及信仰的大能。 ──《圣经精读本》

 

【哀三7「他用篱笆围住我,使我不能出去,他使我的铜链沉重。」

用篱笆将犯人们囚禁在狭隘的空间,使他们迅速死亡,是从亚述人才开始风行的凌虐方式。锁炼(n#h]os%ti^)应是铜所制的(希伯来:n#h]o^s%etLXXchalkos)。──《丁道尔圣经注释》

         用篱笆围住我,使我不能脱离困境,铜炼更重,捆绑更紧。──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用篱笆围住我”亦作“用墙围住我”。亚述人刑罚罪犯,将他们囚困在极狭下的空间内,龌龊紧逼,令生命衰竭而死。──《启导本注释》

         用篱笆围住我,使我不能出去:古代亚洲人,将罪犯关在四面封闭的房间里。作者或许也曾被关在这种囚室中,至少他感觉到自己正陷于那种困境。现今的圣徒,时而也会在精神上感到自己处于四面楚歌的、令人窒息的困境中。在这种意义上,圣徒应该感同身受地理解犹大民族的痛苦。 使我的铜链沉重:  作者感到自己如同囚犯一样,而且压力亦越来越重。铜链是指所有人所背负的重担和轭,只有进到耶稣面前的时候,这铜链才会脱落(11:28-30) ──《圣经精读本》

 

【哀三7~9作者以被囚禁的遭遇形容当时的困境。──《串珠圣经注释》

 

【哀三8「我哀号求救,他使我的祷告不得上达。」

监狱给人的局促感如此之大,使得祷告都不能上达于神。但造成如此后果的原因,以及犯人之所以被禁锢,都是因他咎由自取。──《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哀号求救,日夜跪地,汗流满身,泪如泉水,求祂恢复我使正常,祂掩面不顾我的呼声。──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哀三8~9作者叹息道,自己为了克服患难而求告了神,却没有得到应允。神虽然垂听圣徒的祷告(7:7-11)。但有时却为了惩戒或试炼我们而迟迟不予应允。 凿过的石头:指磨光的石头。用这种石头所砌的墙,十分坚固不轻易坍塌。神天网恢恢地阻断了罪人所有的道路。 ──《圣经精读本》

 

【哀三9「他用凿过的石头挡住我的道,他使我的路弯曲。」

凿过的石头延续7节令人窒息的比喻。即使是在最佳的景况下,被强制囚禁都是令人不快的经历,尤其对于游牧民族而言,更是一大痛恶。──《丁道尔圣经注释》

         用人手控制我,使我无法行走直路,日夜兜圈子。──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凿过的石头”:指体积巨大,如所罗门造殿基所用的石头(看王上五17)。“使我的路弯曲”:“弯曲”有毁坏、翻转的意思,喻无路可走(参伯三十13)。──《启导本注释》

 

【哀三10「他向我如熊埋伏,如狮子在隐密处。」

作者随后改变了修辞,将神描绘成野兽,随时准备要把行经身旁的人撕成碎片。──《丁道尔圣经注释》

         祂对我如同埋伏的熊,狮子,时时会冲出来吞吃我,使我惊恐不安。──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哀三10~13“熊”、“狮子”都是凶残的吃人野兽,喻攻击犹大土地仇敌的凶狠。“使我转离正路”亦作“把我从路径上拖走”,野兽把猎物拖到一旁,撕碎吞食。“使我凄凉”:即任由宰割。张弓的为猎人,仇敌把他当箭靶子。全段描写犹大受敌人攻击的苦况。──《启导本注释》

         审判主神:本文中的神是重创犹大的神。如同猛兽的利爪和勇士的弓箭一般,他给百姓带去了致命的创伤。世上的猛兽都会使人胆战心惊,如今创造宇宙的主竟然施行惩戒,这是何等令人恐惧战兢的事情。倘若在世界的末了站在施行审判的神面前,那又是何等惊惧不已的事情。 肺腑:意指致命的要害。 ──《圣经精读本》

 

【哀三11「他使我转离正路,将我撕碎,使我凄凉。」

         祂使我转离正路,另找出路,却又撕碎我的心,使我凄凉度日如年,失去生存的希望。──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使 ...... 转离正路」:原指野兽捕捉猎物后将它拖走的做法。──《串珠圣经注释》

 

【哀三12「他张弓将我当作箭靶子。」

在另一个戏剧性的暗喻中,神被形容为高明的猎人,把致命的箭射向猎物。──《丁道尔圣经注释》

         祂张了箭射中我的心,心如破裂,日夜不安。──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哀三13「他把箭袋中的箭射入我的肺腑。」

这些箭的目标是易受伤的器官如肾脏等(马索拉:k#la{yo^t[AVRV)。在摩西五经的献祭制度中,动物的肾脏被认为是掌管生命的处所之一,而人类的肾脏亦被认为有相同的作用。另外,快乐(箴二十三16)和悲伤(伯十九27;诗七十三21)等感情的特质,亦出于此。──《丁道尔圣经注释》

         射入我的肺腑,打伤我的灵,使我失去平安。──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哀三14「我成了众民的笑话,他们终日以我为歌曲。」

作者在节提到他成了笑话,这当然反映了耶利米相同的经历。但耶利米只是同胞嘲弄的对象,而耶路撒冷如今却成了整个古时近东的笑柄。──《丁道尔圣经注释》

         众民笑话我的疯态,以我为笑料谈论,找来精神病医生,使我痛苦更甚。──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陈述了上述苦难所带来的结果。他已陷入极度的痛苦,不但没有人安慰他,却只有同胞的蔑视(1:21) ──《圣经精读本》

 

【哀三15「他用苦楚充满我,使我饱用茵蔯。」

         祂使我痛苦更甚,如刀插在心上,双钩拉我的心肺。──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茵」:见耶9:15注。──《串珠圣经注释》

 

【哀三15 苦楚和茵蔯】茵蔯是一种味苦的药用灌木,有时也可以用来泡制一种浓郁的饮料。本节译作「苦楚」的字眼在其他经文中惟一出现于逾越节的记载。这字与亚喀得语「莴苣」一字同源,但由于这字的字根不过是「苦」的意思,它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哀三15他用苦楚充满我,使我饱用茵陈,有何意义?】

答:先知耶利米在本章l18节中自叹,描述他遭主忿怒,多受苦难,力量衰败,毫无指望的景况。在这一节说到「他用苦楚充满我,使我饱用茵陈」(15)。首句中的「苦楚」,在5节中有小字「原文作苦胆」,有如诗篇所说:「他们拿苦胆给我当食物」(诗六九21)。此为基督受苦之豫言,与先知在哀歌中的话语涵意类同(参赛五三章,诗廿二篇)。至于「茵陈」,是一种恶臭与含有胆汁之植物,其汁极苦,有毒不可入口(申廿九18,启八11)。由此可知,苦胆与茵陈,都是在形容先知自己当时所受的困苦与害迫之情况(19);如在本节的前后文说得更为厉害,就是把神比作猎人,用箭射入他的肺腑(13),又用沙石碜断他的牙(16)。这些经节所描写的,显然是为他百姓典型代表的身分,说出所要经历的一切痛苦与患难,也正是基督为他的子民、为世界人类受苦受难的预示(太廿七34,诗廿二16,六九21)。――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哀三16「他又用沙石碜断我的牙,用灰尘将我蒙蔽。」

节描述了一种刑罚的方式,即在食物中掺进杂质而后食用(参:出三十二20)。许多埃及的木乃伊牙齿均已严重磨损,由此看来,古时人类似乎误食了大量的沙或其他物质。然而,犹大的牙齿之所以断裂磨损,乃是因为神给祂的子民食用石头,以惩罚他们拜偶像巴力。──《丁道尔圣经注释》

         用沙石碜断我的牙,酸痛难忍,无法进食,灰尘蒙我,遭众人唾弃谩骂,看我如肮脏的罪人,说我是被鬼附的人,日夜无安宁,靠安眠药度日。──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此处可能是指碎沙或灰尘加入食物中,作为对人的刑罚。(参出32:20

          「用灰尘将我蒙蔽」:原文「将我践踏在尘土中」,或「使我在尘土中抖缩」。──《串珠圣经注释》

         用沙石碜断我的牙:是指掺有石子的食物弄伤了他的牙齿,亦象征绝望。 灰尘:多用以象征悲伤(撒下13:19;2:8) ──《圣经精读本》

 

【哀三17「你使我远离平安,我忘记好处。」

节亦可译为你使我远离健康!我已忘却快乐。作者的悲伤如此之苦,而痛苦的重担又如此之令人窒息,它们在他的脑海中盘桓不去。只有发现到早就应有的悔改如今总算出现,才让作者对未来燃起希望。──《丁道尔圣经注释》

         无平安可言,终日恐慌不安如同惊弓之鸟被追赶,忘记以往的乐境,多人曾称赞我的属灵生命丰富,滔滔不绝的讲道。──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平安」:或作「健康」、「幸福」。

          「好处」:或作「快乐」、「昌盛」。──《串珠圣经注释》

 

【哀三18「我就说:“我的力量衰败,我在耶和华那里毫无指望!”」

         平静即刻我就说:「我力量衰败,我在神面前无指望,祂置我于死地,再无复原的日子。」──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哀三19「耶和华啊,求你纪念我如茵陈和苦胆的困苦窘迫。」

         求神记念我的苦难,无正常人的生活。──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耶和华啊,求你记念我」:或作「我记念自己。」

          「苦胆」:原文即5节的「苦楚」(参5及耶8:14注)。

          「窘迫」:参1:7注。──《串珠圣经注释》

         概括了上文所提及的所有痛苦。 ──《圣经精读本》

 

【哀三19~39倚靠神的怜悯:这段是本书最独特的信息,作者虽在最黯淡的日子,心里仍充满希望,相信慈爱怜悯的神不随意使人受苦, 管教以色列的目的是为救赎选民,并且 是信实守约的神,决不会永远离弃以色列。这个信念支持着神的百姓,使他们忍受苦难,等候神施恩。──《串珠圣经注释》

 

【哀三19~41悔改所带来的盼望:在本文中,极度的绝望化为对未来的灿烂希望和信心,从而形成了戏剧性的转折。作者进到神面前,倾心吐露自己深深的悲怆之情,且纪念神昔日带领他们且为他们施行慈悲的恩典(21),从而重新得力。他开始盼望神的拯救(22),并承认这些痛苦并非神所喜悦的本意(33),乃是皆由他们的罪所使然(39)。本文用事实证明了悔改具有使绝望变成盼望的能力,是本书的精萃。 ──《圣经精读本》

 

【哀三20「我心想念这些,就在里面忧闷。」

苦难叫人忧闷,但受苦者知道苦难的真义,因此他叫道我想起这些事,心里就有指望。── 巴斯德《耶利米哀歌》

         想起这一切,内心忧闷。──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哀三21「我想起这事,心里就有指望。

         想起神掌管一切,万有都是本于祂,依靠祂,归于祂(罗十一36),心中有了指望。──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这事」:指下文所提有关神的信实之信念。──《串珠圣经注释》

 

【哀三21~22想起这事:暗示耶利米深入思想了自己生命中的所有问题。 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怜悯:正因为这一点,作者才能够确信神的救恩(3:10-12)。不至断绝: 1-18节的痛苦虽然令人绝望,但决不是永远的痛苦。神虽然会惩戒所拣选的人,但不会剪除他们,而是会再赐下悔改的机会。 ──《圣经精读本》

 

【哀三21~26这一段写出了本书的主题,即令受刑罚,也是出乎神的慈爱,受神管教的人仍有盼望。黑夜过去,等在前面的是全新的早晨(23节)。读这几节经文,仿佛在深沉黑暗中看见黎明的曙光,恢复信心和盼望。先知和他的民族所受痛苦虽深,因知神慈爱、怜悯且信实,愿意等候寻求,并相信受苦对他们灵性的成长有益(“人在幼年负轭,这原是好的”)。──《启导本注释》

 

【哀三22「我们不至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他的怜悯不至断绝。」

用来表示「怜悯」的希伯来文 h]esed[,基本意义乃是忠实或专一,特别是指对约的态度,以及指约的作者──神──而言。

在这节经文的第一个子句之后,马索拉经文作「我们未至灭亡」(RV我们不被消灭),意指这是神对祂子民不变的爱所造成的结果。至于马索拉经文的 ta{mnu^RSV 依照古叙利亚文新旧约合订译本和旧约亚兰文译本,将 ta{mnu^ h]asde^ YHWH 读在一起作为主词,整句译出便是耶和华不变的爱永不止息,如此将意思表达得更完全。──《丁道尔圣经注释》

         神的刑罚有限度,以怜悯为怀。──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有古卷作「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永不止息, 的怜悯永不断绝」。──《串珠圣经注释》

 

【哀三22~39神爱常新】

  在盼望中,先知深刻地认识神的爱和怜悯。神有诸般的慈爱,祂的怜悯永不断绝(22),「每早晨,这都是新的」(23)。故此,耶利米要仰望祂(24)。先知在2639节中更将自己的个人经历生活化地表现出来,藉此勉励我们:在苦难中应当存忍耐,安静等候,因为神是公义的主,也是至高者,可以将灾祸变为祝福。所以倚靠祂的人必然得福,时刻都能经历祂的慈爱和怜悯。──《新旧约辅读》

 

【哀三23「每早晨这都是新的。你的诚实极其广大!」

         神是新鲜永活的,每早晨有新的亮光启示,难以测度的诚实。──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诚实」:即「信实」。──《串珠圣经注释》

         每早晨:意指每一天每一刻。作者时时刻刻感受到了神的慈爱和信实。诚实:神的慈爱既无比浩大且又诚实可信。 ──《圣经精读本》

 

【哀三24「我心里说:“耶和华是我的份,因此,我要仰望他。”」

         神属于我,我要仰望祂,不依靠任何人,依靠祂强似依赖王子,人只有一口气(诗1189)。──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分」:原作「产业」;丧失家园的犹大人如利未人一样,单以耶和华为他们的保障(参民18:20; 10:9)。──《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是我的份”:耶利米出身利未人的家庭,自己也是祭司,神就是他的产业和他份(民十八20)。──《启导本注释》

 

【哀三24~26本文根据22,23节的客观事实作出了主观的信仰告白。 耶和华是我的份:意指以色列和神是相互立约的关系(32:9;10:16) 静默等候:生动地绘出了在极度的痛苦中叹息呼求之人的疲惫心灵。如今,他已平稳安静地单单仰望神。在激情过后的静寂中,作者回味神的话语所蕴含之关于盼望的信息。 ──《圣经精读本》

 

【哀三25「凡等候耶和华、心里寻求他的,耶和华必施恩给他。」

         专心寻求祂就必寻见,神赏赐寻求祂的人,等候祂必重新得力。(太七7;申四29;耶廿九13;来十一6;赛四十31)──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哀三26「人仰望耶和华,静默等候他的救恩,这原是好的。」

他的救恩,真好阿!

因为耶和华是犹大的分,任何复兴的盼望均需全然植基于祂。等候神的旨意在旧约时代(参:诗三十七9;何十二6;番三8,)和新约时代(参:罗八25;加五5,)都一样重要。基督徒拥有活泼的盼望,因为我们信靠的是永活的真神,祂的应许和祂的审判一样实在(参:林后一20)。──《丁道尔圣经注释》

         仰望主,安静默默无声等候祂的拯救,我的遭遇出于你,使我默然不语(诗卅九9)。──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哀三27「人在幼年负轭,这原是好的。」

里提到负轭,反映出犹太贤哲以及箴言的教导。这种担子最好在少年人活力充沛时担负,因为他的个性在此时较年长时更需受管教。静默顺从神的旨意,在诗篇中亦常见到(诗三十九2,九十四17)。──《丁道尔圣经注释》

         幼年时因受苦难学习顺服,受神杖的管教,到老也不会忘记(箴廿二6)。──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在年青力壮及需要管教的时候接受神的责罚本是好事。──《串珠圣经注释》

         超越绝望之后,作者积极地评价了苦难的意义。苦难可以使人走向成熟。作者认为苦难是成全良善目的的过程。这就是圣经中的苦难观(13:9;彼前1:7) ──《圣经精读本》

 

【哀三27<syncBible ref=3:27-33>“负轭”在这里喻指甚么?】

    “负轭”是指愿意接受神的训诲,并且学习祂所教导的话。这包括一些重要的方面:(1)沉思神所要的是甚么;(2)有谦卑忏悔之心;(3)在逆境中克己;(4)存着信心,耐心地倚靠圣灵来教导我们在生活中爱的功课。神为你安排了几个短期和长期的课程,你是否正在跟着学习呢?──《灵修版圣经注释》

 

【哀三28「他当独坐无言,因为这是耶和华加在他身上的。」

         一切从宝座上下来,当独坐无言不求任何人帮助。──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哀三28~30人应当完接纳和降服神所施予的审判。──《串珠圣经注释》

         如何面对神的操练:那就是:①安静地顺服(28);②完全降卑(29);③不要对抗被神所使用的仇敌(30;1:5;2:16)。口贴尘埃:意指要弯腰低头以至于口贴地上的尘埃,表明须完全服从命令。 ──《圣经精读本》

 

【哀三29「他当口贴尘埃,或者有指望。」

         口贴尘埃,披麻蒙灰悔改认罪,指望神的拯救。──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口贴尘埃”:在仇敌面前完全降服。──《启导本注释》

 

【哀三30「他当由人打他的腮颊,要满受凌辱。」

         由人打骂受凌辱,是出于神(林前四13)。──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由人打他的腮颊”:无条件忍受凌辱(看太五39)。──《启导本注释》

 

【哀三31「因为主必不永远丢弃人。」

         主必不永远丢弃我,玛拉(苦水)不是终点,前面有以琳(活泉)。──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哀三31~32当忍耐神所允许的苦难:这是因为:①满有慈爱与恩慈的神之所以施行惩戒,是因为我的滔天大罪迫使神举起了鞭子(44:4-6);②神的惩戒是暂时的,且是为了使我更加成熟(12:11-13);③惩戒越重,怜悯亦越丰盛。 ──《圣经精读本》

 

【哀三31~33这是信靠主的人极大的安慰,审判刑罚人的神也是世人得福的神(看伯五18;四十二10)。祂击伤的,祂也医治。──《启导本注释》

 

【哀三32「主虽使人忧愁,还要照他诸般的慈爱发怜悯。」

         「诸般」:原文作「丰盛」。──《串珠圣经注释》

 

【哀三32~33主不甘心使人受苦,人受管教与训练觉得愁苦,熬炼工作完成,苦难过去(来十二11)。──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哀三33「因他并不甘心使人受苦,使人忧愁。」

 

【哀三33~36神对人的良善心意:神实实在在喜悦人享受亨通而蒙福的生活(1:28-31)。神绝不喜悦世人受到凌辱、疏远和创伤。正因神的这种公义和慈爱,我们才能够坦然进到神面前。 ──《圣经精读本》

 

【哀三34「人将世上被囚的踹(原文作“压”)在脚下,」

 

【哀三34~36神是受欺压人的高台,公义与公平是神宝座的根基(诗九9,八十九14)。──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哀三35「或在至高者面前屈枉人,」

 

【哀三35~36作为战败国的百姓,犹大难免遭遇不公正的裁判和冤狱等悲惨的事情。 ──《圣经精读本》

 

【哀三36「或在人的讼事上颠倒是非,这都是主看不上的。」

         「这都是主看不上的」:或作「难道主看不见么」;作恶的终必受罚。──《串珠圣经注释》

         先知有此信心,因他知道神正直无私,人若能回转,可以避祸得福(40节)。──《启导本注释》

 

【哀三37「除非主命定,谁能说成就成呢?」

 

【哀三37~38一切由神命定,神的权柄统管万有(10319;徒廿七25)。──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哀三37~39掌管祸福的:33-36,作者说明了神甘愿赐福给人的良善心意。而在本文,作者则指明神不仅掌管福份,而且也掌管痛苦和患难(37,38)。这是因为神既是慈爱之神,同时也是公义之神(32:4;30:18;9:9)。这并不意味着神善变如人,而是指神本意是施行慈爱,但因人的罪违背了神的圣洁,故必然施行惩戒。 ──《圣经精读本》

 

【哀三38「祸福不都出于至高者的口吗?」

 

【哀三39「活人因自己的罪受罚,为何发怨言呢?」

         追根究底苦难来自罪。人若认识到这一点,就不应埋怨神。只有悔改转离自己的罪,才能解决问题(约壹1:9) ──《圣经精读本》

 

【哀三39~41人因罪受罚,神所疼爱的祂必管教,毁灭旧人,拯救人脱离罪的权势,人受罚当悔改认罪,向神祷告求赦免(来十二6)。──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哀三40「我们当深深考察自己的行为,再归向耶和华。」

         「深深考察」:作「鉴察和试验」。

 

【哀三40~41呼吁悔改:以色列因罪受罚,惟有深切省察、回转,才能得神赦免之恩。──《串珠圣经注释》

         人若能仔细省察,从心底里悔改,向神恳求,可得赦免。──《启导本注释》

         在本文,作者根据上述的认识,督促犹大百姓认罪悔改。 考察自己的行为:教导我们应该悔改。 归向耶和华:这是悔改的根本精神。所谓悔改就是指人转离自己的道路而归向神。 ──《圣经精读本》

 

【哀三4042省察悔改】

  当耶利米体会到神的怜恤必然临到时,他更觉得自己民族对神的背叛是罪孽深重。于是他发出呼唤,要求人民(包括自己)省察自己的行为,向神举手(表示诚恳)祷告,心灵和行为都要更新。否则,神必不赦免。

祈祷 神啊,多谢过去的垂顾,一次又一次的赦免我,让我仍能称为父亲及享受的慈爱和恩惠。──《新旧约辅读》

 

【哀三41「我们当诚心向天上的 神举手祷告。」

多数英译本节一开始作:我们当举起我们的心和手。马索拉经文的子音 ~l 在七个字中出现三次,第一次通常被译为「以」(后接「我们的手」),第二次是「向」(后接「神」),第三次则是对神祇的总称 ~el。马索拉经文此处可能有传递上的错误。如果这子音第一次出现时被视为通常用以表示禁止的否定强调语气 ~al,那么根据动词「举起」的意思,本节应读作:让我们举起我们的心,而非我们的手NEB 便作此译。此译绝对比累赘且少见的译文「我们的心和我们的手」,要合乎前后文得多。──《丁道尔圣经注释》

         原文或作「我们向天上的神不是举起双手(参珥2:13),而是举起我们的心(即仰望神;参诗25; 143:8)」。──《串珠圣经注释》

 

【哀三42「我们犯罪背逆,你并不赦免。」

         本节至54节一段,是紧接前段而说的,人若犯罪背逆而不悔悟,神的刑罚必速速临到。──《启导本注释》

 

【哀三42~44神断不以有罪的为无罪,罪使人与神隔绝(出卅四7;弗四18)。──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哀三42~47这是整卷书不断重复的内容,再一次描绘了犹大因神的忿怒而遭受的痛苦。当我们置身平安稳妥的环境时,或许会觉得这些不断重复的内容有些繁琐,但是亲身体会曾遭遇那苦难之人的心情,反而会觉得不断诉说是合乎情理的举动。 并不赦免:指倘若不悔改自己所犯的罪,神就不会赦免。 渣滓:指被丢弃的东西和尘埃(林前4:13) ──《圣经精读本》

 

【哀三42~54罪的愁苦:当以色列人硬着心不悔改时,神忿怒的审判就接踵而来。──《串珠圣经注释》

 

【哀三43「你自被怒气遮蔽,追赶我们,你施行杀戮,并不顾惜。」

马索拉经文在节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男性形式(你……遮蔽自己),这里的不及物动词具有反身的作用,就像 RSV 所译的你……隐蔽自己怒气指的是神的义怒,这怒气要惩罚那些刚硬的罪人(参:耶二1;罗一18)。此处的绝望以及觉醒到与神阻隔,都代表了真正灵命改变的前奏曲。──《丁道尔圣经注释》

 

【哀三43~54罪带来的痛苦】

  犹大百姓因犯罪而惹神惩治,在本段有详细的记录。这些罪的痛苦包括:百姓遭杀戮;人的祷告不能达到神前;百姓被万国看为渣滓及到处皆带来恐惧和种种苦难(4347),但当人真心悔改,安静等候神的垂顾,神必怜恤眷顾。5254节更是作者亲身的经历(参耶三十八6)。──《新旧约辅读》

 

【哀三44「你以黑云遮蔽自己,以致祷告不得透入。」

居住在众云之上的那不可知的神,不会受罪人的恳求和哀哭所影响,除非他们已将导致神不听他们的那些罪(参:赛五十九2),全数诚心地认清。──《丁道尔圣经注释》

 

【哀三45「你使我们在万民中成为污秽和渣滓。」

以色列承认自己是污秽(多数英译本均作此译),这里用了一个希伯来文圣经仅见的形容词\cs22 s#h]i,而依照前后文,此字意指因不合用而被弃置的东西。此字在新约亦同样罕见(林前四13),用以形容使徒所受的苦难。──《丁道尔圣经注释》

 

【哀三45~47罪使仇敌得胜追杀。──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哀三46「我们的仇敌都向我们大大张口。」

         “大大张口”:仇敌要把他吞灭。──《启导本注释》

 

【哀三47「恐惧和陷坑,残害和毁灭,都临近我们。」

节的现代译文,如恐慌和陷阱,都无法表达马索拉经文 pah]ad[ wa{p{ah]at[ 的类韵,按字面解应作「恐惧和陷坑」。后面这个 wa{p{ah]at[(裂缝、坑洞)是完全毁灭的委婉说法。残害和毁灭又是另一个类韵的词组,马索拉经文作 has%s%e{~t w#has%s%ab[er,译文无法译出原文齿擦音的效果。──《丁道尔圣经注释》

         「陷坑」:象征完全的毁灭。──《串珠圣经注释》

 

【哀三48「因我众民遭的毁灭,我就眼泪下流如河。」

毁灭此一名词是一希伯来动词的同语根词,该动词意即「打碎」、「撕碎」、「破灭」,意指犹大国内井然有序之生活完全终止。──《丁道尔圣经注释》

 

【哀三48~50通过苦难悔改:42-47,先知再次描绘了耶路撒冷的惨状,本文则又一次为同胞所受的苦难流泪。之所以重复这一点是为了强调,可怕的苦难使作者觉醒起来,为他提供了悔改的机会。本书的基本模式是:①遭到毁坏的惨状;②对此悲剧的第一个反应——悲伤;③深痛的觉醒带来第二个反应——悔改和更加成熟的信仰。 ──《圣经精读本》

 

【哀三48~51为众民伤痛代求,主是我们与神的中保,天天为我们代求的大祭司。──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哀三48~54作者为百姓遭毁灭而泪流不止,他的感情已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面对民族巨大的灾难,他几乎感到绝望。──《串珠圣经注释》

 

【哀三49「我的眼多多流泪,总不止息,」

在神复兴祂子民的命运之前,他们悔改的诚心必须是有目共睹的。他们不可以像那些被人雇用在丧礼中哀哭的人一样,只是哭泣而已(参太九23);而是要以生活来表现,他们的眼泪象征着感情和属灵生命的重大改变。──《丁道尔圣经注释》

 

【哀三50「直等耶和华垂顾,从天观看。」

节所表现的广大空间,意在强调分隔神和人的鸿沟,同时指出当悔改和认罪叫罪人得蒙赦免时,鸿沟的两端便可重新衔接。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悔改的罪人一切的不义(约壹一8),且神绝不会拒绝那些真心寻求祂的人。所以,一旦全民真心悔改,神必然会看顾他们的困境。──《丁道尔圣经注释》

 

【哀三51「因我本城的众民,我的眼,使我的心伤痛。」

         本城众妇人:妇人”的希伯来语是指童女。犹大的众童女,甚至没有进入婚姻就饱经苦难,这令作者心痛不已。这句话指犹大的众城。 ──《圣经精读本》

 

【哀三52「无故与我为仇的追逼我,像追雀鸟一样。」

作者在从节开始的一小段,将全民的痛苦拟人化。作者难以相信犹大遭遇的浩劫竟惨重至此,并且这浩劫竟然给犹大的世仇这样恶意的快乐。──《丁道尔圣经注释》

 

【哀三52~54仇敌趁机灭我的命。──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耶利米所遭遇的苦难:陈述了作者所经历的苦难。53节似乎是讲述自己被囚在西底家王护卫兵院内时的悲惨经历(38:5,6) ──《圣经精读本》

 

【哀三53「他们使我的命在牢狱中断绝,并将一块石头抛在我身上。」

作者在此提及牢狱,令人想起耶利米书三十八6。原文\cs22 Bo^r 通常解作「坑洞」、「蓄水池」、或是「井」,但偶尔亦指「坟墓」。这里的意思可能是说犹大事实上已被埋葬了,且埋葬之处已立起了一座纪念碑。作者接着改变暗喻,把犹大形容为被完全卷入毁灭的巨浪之中(参:拿二3及下),且对未来的希望似乎全已幻灭。有关在困境中极端愁苦的类似比喻,参:诗篇六十九2。──《丁道尔圣经注释》

         此节以耶利米被囚为背景(参串),但「牢狱」原文亦可解作「坟墓」。

          「一块石头」大概是指墓碑,意思是仇敌要先知死在狱中。──《串珠圣经注释》

         “将一块石头抛在我身上”:用石头打死乃为极刑(看利二十27),也有为人弃绝的意思(王上十二18)。“牢狱”亦作“深坑”,抛落深坑,再加上大石,喻死亡的彻底。──《启导本注释》

 

【哀三54「众水流过我头,我说:“我命断绝了!”」

         「流过」:即「淹没」。──《串珠圣经注释》

         “流过”即淹没(看诗四十二7的“漫过”)。──《启导本注释》

 

【哀三55「耶和华啊,我从深牢中求告你的名。」

         本节至末节一段说明作者深信神必垂听忧伤痛悔者的祈求,也会报应那些行恶的人。──《启导本注释》

         深牢中:意指无法自救的严重灾难或灵魂的深深苦恼。 ──《圣经精读本》

 

【哀三55~58这是作者信心的表白:他深信神已应允他的呼求。──《串珠圣经注释》

 

【哀三55~63呼求神施行拯救:作者代表犹大民族,再一次迫切地呼求神施行拯救。在这里他告白说,神已垂听了他的祷告(56),已救赎了他的生命(58),已看见了他所处的光景(60)。这些句式均是过去式,突出了作者将未来所要发生的事情视作已经成就之事的信心。 ──《圣经精读本》

 

【哀三55~66在仇敌的辖制中求神伸冤,拯救(罗十二19)。亲近神包括一切的事奉,无论境遇中亲近神是唯一出路,向神求救是恒常的事。亲近神,神也必亲近我们,顺服神是从亲近神而来,且能抵挡魔鬼(雅四78)。──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哀三55~66眷顾与报应】

  悔改者的祷告终必达到主前而得到主的安慰和应许,这是耶利米的体验(5558)。当先知继续向神祈求时,他更希望神惩罚那可恶的敌人。表面看来,先知要求神降于敌人的咒诅似是残暴,可能他是在激忿填胸之时说的,但我们要认识到神是施报的神,他不会容许恶人逃脱。所以,5966节可以被视为一段对神公义属性的响应。──《新旧约辅读》

 

【哀三56「你曾听见我的声音,我求你解救,你不要掩耳不听。」

马索拉经文的节下意思颇为含糊。l#rawh]a{t[i 来自 r#wa{h]a{h 一字,意即「休息」、「安慰」,表示受苦之人在向神呼求,切勿在他苦难中拒不伸出援手。此字之后接着是 l#s%aw`a{t[i^,衍生自 s%a{w`a{h 一字,即「求救」之意。RSV 将这两者合译为不要掩耳不听我求救的呼声。马索拉经文的含义似乎是「不要掩耳不听我求救的呼声,好教我得到救助」,但这并不十分确定。──《丁道尔圣经注释》

         56下:应作「求你不要掩耳不听我求救的呼声」。──《串珠圣经注释》

 

【哀三57「我求告你的日子,你临近我,说:“不要惧怕!”」

 

【哀三57~58当置身苦难中的人献上悔改的祷告时,本文中的神以安慰和拯救应允了那人。此内容是出现在整卷书中的主题。 ──《圣经精读本》

 

【哀三58「主啊,你伸明了我的冤,你救赎了我的命。」

神就是那位 go^~e{l,亦即亲人/帮助者,祂来是要救助被罪捆绑的子民并买赎他们(参:利二十五25及下、4754;得四112)。基督徒的救赎是借着十架的宝血重价买回的。基督已成就的工作已买赎了世人,但每个人仍须凭着对基督的信心,亲自地经历这救恩。──《丁道尔圣经注释》

 

【哀三59「耶和华啊,你见了我受的委屈,求你为我伸冤。」

犹大虽了解到它的苦难乃因其顽梗的罪而起,但它仍旧觉得有点不公。也许犹太人身为神的选民,一向对外界加诸的苛待和伤害十分敏感,不论它们从何而来。所以他们很难忽视外人对他们充满敌意之举,结果就是他们诅咒敌人。虽然这里的诅咒在近东颇为常见,但它们似乎还带有格外不寻常的报复意味(参:诗一三七9)。──《丁道尔圣经注释》

 

【哀三59~66呼吁神向仇敌施报:虽然以色列受苦是起于自己顽梗的罪,仇敌只是神用来审判选民的工具,但他们也得对自己的恶行负责任(参1:21-22)。──《串珠圣经注释》

         求告神报应外邦人:本文陈述了审判犹大的外邦人所犯的罪,呼求神以公义进行报应。外邦人原只是审判工具,但他们却站在审判者的位置而残酷地逼迫犹大,在施行审判的过程中犯了罪,从而沦为了审判的物件。诗人揭露了他们的罪行,呼求神在拯救自己百姓的时候,追讨外邦人的罪责,从而为其伸冤。此番求告深深地训诫我们:①在被神所使用的时候,若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而不遵行神的旨意,那就是在犯罪;②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报仇要以神的公义为标准,且应以神的方法进行(31:1-3;32:35;20:22) ──《圣经精读本》

 

【哀三60「他们仇恨我,谋害我,你都看见了。」

多数英译本提到以色列的仇敌时用仇恨一词,但「报复」一词当更适合上下文。在古时近东,这种行为是全面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丁道尔圣经注释》

 

【哀三61「耶和华啊,你听见他们辱骂我的话,知道他们向我所设的计,」

嘲弄和辱骂的歌经常被用来表达对仇敌的嘲笑和轻蔑。旧约中有关这些辱骂歌的例子见:民数记二十一2730;以赛亚书四十七115;哈巴谷书二619。作者在此祈求神降罚给那些被神用来审判以色列的国家,不是因为他们带来毁灭,而是他们在执行任务时幸灾乐祸,并将以色列作其辱骂的对象。──《丁道尔圣经注释》

 

【哀三62「并那些起来攻击我的人口中所说的话,以及终日向我所设的计谋。」

         「所设的计谋」:原文或作「抱怨」。──《串珠圣经注释》

 

【哀三63「求你观看,他们坐下、起来,都以我为歌曲。」

         “坐下起来”:仇敌毫不停止用各种方法辱骂和讪笑先知。──《启导本注释》

 

【哀三64「耶和华啊,你要按着他们手所作的,向他们施行报应。」

 

【哀三65「你要使他们心里刚硬,使你的咒诅临到他们。」

RSV 心里迟钝(和合:心里刚硬),其实就是「心被蒙蔽」,与心不敏锐或是意志顽梗有关。既然在此是以色列的仇敌被咒诅,应以后者较为恰当。在作者的心目中,那些早先作为惩罚犹大工具的国家若心里顽梗,必然导致神的报应。就像旧约其他地方一样,选民在这里被刻划成特殊的一群,他们是神恩典最为显著的受惠者。──《丁道尔圣经注释》

         “使他们心里刚硬”:心上如蒙有帕子,不肯悔改。──《启导本注释》

 

【哀三66「你要发怒追赶他们,从耶和华的天下除灭他们。」

节七十士译本作「耶和华啊!在天之下」,和马索拉经文的「耶和华的天」有所出入,而古叙利亚文译本则作「耶和华啊!在祢的天下」,RSVNEB 均采用此译。──《丁道尔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3章)】

 1 20-21节里两次的「想」内容有可不同?为何引来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情?这对你有何提醒?

 2 从22-38节里,你认识了多少有关神的属性?这认识对你有何影响与帮助?你对神有什么回应?

 3 一个犯罪的人要怎样归向神?参39-41节。

  ──《串珠圣经注释》

 

哀三  希伯来文的字母诗是──在希伯来原文中,耶利米哀歌的前四章是字母诗,每句诗的第一个字母都是按希伯来文二十二个字母的顺序排列的。这章有六十六节,是一首三层的字母诗:诗的头三句是以希伯来文第一个字母开始,然后三句是以第二个字母开始,如此类推。这是一首典型的希伯来文诗歌,其他字母诗的例子有诗篇37篇、119篇、145篇、和箴言311031节等。──《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