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書第三十二章短篇信息
目錄:
以賽亞書箋記(三十二章)(于中旻)
公義的君王(三十二章)(賈玉銘)
公義的王(賽32章1至20節) (香港讀經會)
完全領到神面前(賽三十二章1〜8節)
(台北基督之家)
警醒(賽三十二章9〜20節)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第卅二章査讀(謝家樹)
以賽亞書箋記(三十二章)(于中旻)
等聖靈澆灌
等到聖靈從上澆灌我們(賽三二:15)
人與聖靈的想法不同,而且常常相反;這不僅是智商高低的差別,而是來源高下的不同。
“從天上來的,是在萬有之上;從地上來的,是屬乎地,他所說的,也是屬乎地。”(約三:31)
屬地的人,只看地下,想地下,不會謀算高尚的事。人就算有最好的動機,用最好的方法,仍然是屬地的,作不成屬天的工作。因此,必須仰望屬天的賜福。
等到聖靈從上澆灌我們。
曠野就變為肥田,肥田看如樹林。
那時,公平要居在曠野,公義要居在肥田。
公義的果效必是平安,
公義的效驗必是平穩,直到永遠。
(賽三二:15-17)
天時枯旱,田地乾裂,無論人如何努力,總不能有甚麼出產,必須知道自己的無力,無望,在肉體中毫無良善,轉而仰望主,等候主施恩,從天降下甘霖。教會的事工,也是如此。多少時候,人想自己的策略,勞力經營,作得夠辛苦,卻是結不出永存的果子。必須等候聖靈從上澆灌,恩雨沛然降下,用不著人的方法,自然會有極大的改變;荒涼,冷漠,剛硬,貧瘠的景況,都完全消失了,代之一片豐綠,何等不同!
神要我們知道自己的缺乏,無力,仰望祂,等候祂。開墾荒地,等祂的聖靈在人的心田作工。原來如同曠野,只有野獸居住的地方,成為能出土產的肥田,而且能結出豐滿又美好的果實。這就是聖靈的果子。
聖靈是神給教會的恩惠。聖靈領我們進入真理,不再是沒有標準,各人隨從己意而行;而且給我們聖經,使我們能夠把主的話應用在生活上。聖靈感動人的心,使我們能認罪悔改,成為基督徒;是聖靈的工作,才有教會存在世界上。
聖靈保惠師,不僅是我們信仰上的引導,更能成為我們心中的力量,使我們實踐信仰,結出生活的果子,使有公義的生活,榮耀主的聖名;而且內心有平安,有喜樂。聖靈也是聖徒見證的能力,使教會能攻破人心堅固的營壘,拆平人心中的高傲,除去社會中的邪惡不義,潔淨文化中的邪惡成分,使人都歸向基督,成為主的百姓,安居樂業。(賽三二:18-20)
公義的君王(三十二章)(賈玉銘)
此章仍與上章接連,以上言國家危殆,由於長官淫迷無道,仗恃虛空的依賴,陷國家於危亡。本章是反過來說到那些因困苦無依的百姓,必將有一君王興起,秉公行義,以為全國的幸福。是虛空的依賴,固不足恃,而真實的依賴,實為全國的大盼望。
一、論治化時的改化(1~8節)
此章分兩段,第一即論到那公義的王興起之時,他的政德治化,有如何的效力,令困苦無依的百姓,有如何的改化。但此處所說的公義王是誰呢?自然是先指希西家的德化,再後則試驗於彌賽亞的政治。
1、治化(1~2節)
(1)行公義的王(1節);百姓所宜歸服依賴的,乃將來公義的王,主治的國,決不可順服埃及。此處所言公義的王:a、乃一在位行政的王,b、乃以公平掌權的王。此王既存心公義,且已在位,足有權柄施行他的公義,國民的真幸福,即在於此。
(2)有德蔭的人(2節);假若此王過於自尊,與人不相接近,不知國民的急需與困難,雖然他滿心願意,秉公行義,恐亦不能深洽民心,使百姓神得他的福佑。但所說的那王,也是國中的一人,如言必有「一人……」云云。a、此一人呢乃為國民的庇所。此人既有權位,秉公行義,且甚體民心,求百姓的利益,百姓在他的蔭下,無異到了避難所,足可以躲避狂風暴雨,無論遇何患難,皆可在他的蔭下藏身。b、此一人可蘇國民的困憊。此尊貴而謙卑的公義王,不但使人得他的庇佑,躲避艱苦,更是使人得他的眷愛,蘇醒人心,使行路客人深受慰藉,因而心靈蘇醒,齊力頓增。此中的要義,固然可說希西家王的中興,使國民得了莫大幸福;但更是指著天國的君王彌賽亞,他不但是仁義的王(賽十一3~5;來七2),他也是生在律法下的人,而為以馬內利基督。假若耶穌不誕降為人,世人如何能得他的蔭庇,蒙他的拯救,又如何可以蘇醒人的心靈,使困憊憂苦的罪人,大得安慰快樂呢?假若耶穌不也是人,如何可以于我們罪人接近,使我們在他裡面,躲避了罪惡的怒氣呢?如讀神聖詩有雲:
主啊你為避難所,容我投你懷中躲,波濤滾滾浩無涯;
風雷一片破空來,求主藏我在此際,等過今生惡天氣;
引我平安入天門,至終接納我靈魂。
進而言之,此神而入的基督,實行其公義政治,而為世人避難所的時候,按靈意而論,于此福音時代,固已驗于信徒身上,但以實際而言,卻更驗於彌賽亞為王的時代。萬國萬民都被他的德化,受了他的蔭庇,在他慈愛而公義的政治一下,真如到了躲避狂風暴雨的庇所,凡一切困憊受患人的心靈,莫不活潑蘇醒,歡欣快樂,看一下數節所論,更可知此言之的確。
2、改化(3~8節)
(1)耳目一新(3節);此時百姓不似前日的悖逆,不明主旨,不聽主言,乃毅然目明耳聰深明主旨,樂聽主訓,目不再昏迷,耳不再發沉,對於主的真理,教義,無不欣然樂從。
(2)心靈改變(4節);此時他們必喲清明的頭腦,活潑的心性,一切「冒失人的心」,亦深明知識,此乃由主特別的開導,如耶穌復活以後,即開了門徒的心竅,使他們都明白聖經(路二十四24)。愚蒙者既心悟道,口呐者亦不再鈍於辭,此時亦必能樂宣主的真理了。
(3)是非昭著(5~7節);耳目不聰慧,心靈不清明者,作事必昏迷,此時則真理昭彰,是非顯明,不再稱愚頑人為高明,稱吝嗇為樂施,是則是,非則非,是是非非之間,再無不明不白之弊了。
由是以言,人在彌賽亞的治化之下,被基督的德力所感,未有不潛移默化的,故此改化,實由治化而來,於以賽亞第十一章,不也曾說到基督的國內,將來萬物都要復興,直至連豺狼獅子,都變化如羔羊牛犢嗎?
二、退化中的進化
1、退化(9~14節)
(1)勸告婦女(9~10節);先知在初行其職業時,曾痛斥婦女之穢德,以國家危亡,亦大有關於婦女之狂傲奢侈啦。今先知以屬靈的眼光,看到將來的和平政治,又看到當時敗亡的境況,兩兩相形,不免悲從中來,故勸告婦女,細聽教言。須知當時雖安逸娛樂,未及禍患即臨到,再過一年,必受災禍,無葡萄可摘,無果子可收了。按此再過一年之後,其說不一:或言指先知說預言時,以後再逾一年,禍患已到;或言再過一年,指歲序已超,一無收成,不免無所需要;亦或言指敵兵入境,至耶路撒冷敗亡,適為一年有零。無論如何說法,即患難已及於門,總須趁早悔悟為要。
(2)為罪傷痛(11~12節);禍患已降至,須及時悔改,棄其逸樂,披上麻衣,否則主怒已臨,悔之及了。
(3)審判將到(13~14節);迦南雖如主的園囿為流奶與蜜之美地,但主的刑罰一到,必為荊棘蒺藜業生之處,山崗望樓,變為野驢樂居之所,如此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無非是罪孽的結果。
宗言此段所論,乃雙關預言:就近處而論,乃指國家將要遇的患難,即西拿基立的侵伐;就遠處而言,乃指著主的日子,將要施行審判(賽二12~22)。此災難以後,主的國度,即顯然成立。
2、進化(13~20節);上段言先知從樂觀當中,想到悲觀,本段乃先知複自悲觀當中,看到樂觀。此悲觀以後的樂觀,是極有滋味,最有價值的一番屬靈的經歷,讀經者,不可不特別注意。
(1)進化的原因(15節);所言進化的原因,乃由於聖靈的作為,是上帝不但對於我們有預定的美意,更是在於我們有實行的善工,就是將他的靈澆灌在我們身上。此處論聖靈所用的字,須當注意的:a、即澆灌。神賜靈恩給人,是豐厚的,全在各人儘量而受之,所說的澆灌,即充充滿滿的臨到我們,人非受聖靈特別的充滿,即受聖靈的洗,他的靈性絕不能有非常的變化與長進。b、即等待。人欲得靈恩,不可燥妄,須要「等候,——等候於神前」。使徒等當日于五旬節所得豐滿的靈恩,也是尊主命靜候於神前(路二十四49;徒一4),果得充溢的靈恩,自然就必有非常的進步了。
(2)進化的程式;a、曠野變肥田(15節)。因人犯罪,肥田變曠野,也能因人蒙恩,曠野變佳園,可見田地,固然如此,即人的心田,更是如此。未得靈恩之先,他的心真是如同荒蕪的曠野,決無善義的佳果,產生其間,但人一被靈感,他那荒廢的心田,立刻改化,如同預備好的園囿,各等善德的佳種,具可隨時栽種了。b、肥田變樹林。不但曠野變佳園而已,此佳園亦變為容茂的樹林,各種樹木生長在其中,是往昔僅能生長荊棘蒺藜之地,今則毅然變為茂盛的樹林,以今擬昔,奚帝天壤。c、樹林結公義果實(8節)。肥田既變為樹林,樹林必自然結果。此曠野的改變,既在審判以後,經過懲責審判的國族,產生善義的結果,也是自然的事。d、公義生平安效驗(17節)。(a)心靈的平安。此平安有公義而生,即宗教屬靈的經驗。(b)外表的平安(18節)。國人既各行公義,國家即自然太平,這國族真是有福的,「必要住在平安居所,安穩宅房,平靜的安歇處」。如此的住處,亦可指屬靈的一方面說,即住在基督以內的平安,愉樂。e、此平安不怕擾害(19節)。果能得此屬靈的平安,決不怕外事的擾害,雖有冰雹降下,也是無足憂慮的。按此節解釋不一:(a)有人指敵國而言。樹木指敵人的權榮,必有審判臨到敵人,將他的城邑拆平。(b)有人指選民將遇之災禍而言。即國民必經大災難以後,才有平安效果。(c)有人指平安居所,不怕擾害而言。因「冰雹要打倒樹林,城必全然拆平」,也可翻作「但冰雹將降于樹林,其城將卑下於卑下之處」。是言耶路撒冷四圍有山環繞,在於卑下之處,並非驕傲的城邑可比,所以所有風雨飄搖,也不足憂慮,信徒住在基督以內,正是有如此平安的景狀。f、終則有福樂的生活(20節)。所播的種,皆在水邊的田地,自然必有美好的收成,甚至連牛驢也一同享受地的沒產。按靈意而言,即謂在靈性上,果有如此經歷的,他必作工有效,所播道種,易於收成,甚至連牛與驢不能用他同負一軛的,即指猶太與異邦(或信徒與外人),不可交混的(申二十二10;林後六14),此時也將種種障礙除掉,於基督內皆成一體了。如此說來,此等由治化而改化,由退化而進化的光景,無非由於一位公義的王,此黃金時代,即彌賽亞為王之時,不同異邦各國,莫不傳說其已過的全盛時代,此時代乃在將來,即基督的救恩,在於此世界的結果,我們可拭目以待。
注意本章講經佳題1、2節。2、15~16節。3、17節。4、18節。5、15~20節。
公義的王(賽32章1至20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惟有讓你在我的生命中居首位,我的人生才有平安!
1. 應許的王(1 - 8):神選民的盼望乃在於一位將要來臨的公義王(1)。這位「彌賽亞」式的領袖要帶來美好的生活。在這位公義王的帶領底下,百姓得以在危難中受到保護,在欠缺時得到供應,在勞累時得享歇息(2)。百姓對真理不再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相反地,他們懂得誠心述說主恩。
至於那些抗拒神的愚頑人,以及那些只懂得招搖撞騙的吝嗇人(5),將不會再有人認同他們。他們試圖叫人遠離神,破壞別人的生活,但最終只會自討苦吃。只有那些具有上好品格的「高明人」(8),他們的德行才會長久延展,成為典範。
2. 安逸婦女(9 - 14):「女子」(9、10、11)一詞可能是指那些貪財的惡人之妻;有時也泛指耶路撒冷的百姓,以至神的選民。先知在經文中發出示警,反映出百姓在當時毫無危機意識。然而,過不多時,禍患就會臨到,到時百姓的家園以至王室的宮殿將要被毀壞荒廢;人民生計困難,甚至衣不蔽體(11)。
3. 聖靈澆灌(15 - 20):百姓並非要永遠活在禍患之中,因為神的靈能夠扭轉人心,因而帶來一個新時代。祂要除滅邪惡的權勢,在這新時代化腐朽為神奇,使沒有生命氣息的曠野變成良田茂林(15)。到時人會接受「公義王」的治理,社會將變得「公平」、「平安」、「平穩」、「安穩」、「平靜」,是百姓的「安歇所」。這時,他們可以真正享受到神所應許的福樂人生(20)。
「安逸」(9)是一種自滿的表現,與此相對的是被聖靈充滿的生命。自滿的心態帶來自滿的人生,有這種特質的人,一切都靠自己,一切都為自己,一切都自以為是。惟願我們都能被聖靈澆灌,以致能活出倚靠神、為神而活,和以神為是的生命。
完全領到神面前(賽三十二章1〜8節)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三十二章1〜8節
本段經文,進一步描述三十一章7節「到那日」的景況,到神成就應許的日子,將會有一位完美的王管理統治這地(1節),這位不只是高高在上的君王,祂能真實地成為祂子民的幫助(2a節),祂也深知祂子民的需要,在困苦、患難的日子祂的幫助就像「河流在乾旱之地,大磐石的影子在疲乏之地。」(2b節)
不只是如此,當祂掌權時,屬祂的子民將有四方面的改變,他們心裡的眼睛將能看見神的作為,屬靈封閉的耳朵,將被開通能聽見神的真理(3節),人的心將被轉換,能夠領略神的道,口也不再封閉,能發出對神的讚美(4節),這些情況都將在神應許成就的日子發生,就是主耶穌來到的日子。
但在三十二章5〜7節卻提到一個負面的情況,提到兩種人:一為愚頑人、一為吝嗇人,這兩種人都有共通的特點,就是所做的不只得罪神(6節),更是在帶領他人的事上,因圖利而害人,他們說錯謬的話攻擊神,不只是如此,「錯謬」更包含著──使人轉離正路,使人分心,令人對方向沒有把握的意義,因此因他們錯謬的話,人轉離神,靈裡饑餓的,無法得飽足,心理乾渴的,無法解渴(6節),甚至謙卑人被毀滅,窮乏人得不到應有的公理(7節)。但最後一段話說到「高明人卻謀高明事,在高明事上也必永存。」這高明人是指認識神的人,唯有認識神的人在行事上才能亨通,才能領受「到那日」神要給的恩典。
今天我們服事神的人,我們是否將人帶到神的面前,讓他們真正認識神,進而得著神賜給他們新生的生命呢?還是我們像那些愚頑人,讓人只看見我們自己,而沒有看見神的恩惠呢?
唯有神能滿足人一切的需要,但我們的服事、見證,是否是引人到神面前,還是只是讓人看見我們這個人呢?
回應:
主!讓我們認清我們只不過是禰的器皿,讓我們在教會中的服事,甚至生活中的見證,都讓人看見是榮耀主的作為,讓我們所行的一切,是為了領人渴慕認識禰、更深倚靠禰,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禱讀:歌羅西書一章28節
28 我們傳揚祂,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地引到 神面前。
警醒(賽三十二章9〜20節) (台北基督之家)
以賽亞書三十二章9〜20節
先知再次警告耶路撒冷,這次先知的物件雖然指向耶路撒冷的婦女,但是更是代表著全耶路撒冷的心態──「安逸」、「無慮」。「安逸」表明「安舒的環境」,本是好的,但是這些耶路撒冷的居民卻認為這是理所當然、他們應得永遠不變的權利;「無慮」──表明著他們心中認為將來不會有令他們擔心的事情發生。
這本都是好的,但實際的狀況是:因著自己的悖逆,神的審判將臨到他們當中,他們表現出的「安逸」、「無慮」代表的是:他們對於神借著先知警告的話語全不理會(9節),但亞述的來到將會擊潰他們認為理所當然的「安舒」,哀哭與絕望將充滿在當中(11〜12節)。
神今天也常常借著祂的話語提醒我們「要警醒」、「要謹慎」。我們常常有意或無意地認為,現在所享有的平安是理所當然的,而認為我們不需要神。
但神常常提醒我們,「主的日子來到,好像夜間的賊一樣。」(帖前五2),這不只是指著主將要再來的日子,在我們生命中,常常也有一些「突發」狀況,像賊一樣臨到我們,讓我們措手不及,甚至像「耶路撒冷的安逸婦女」一樣哀哭絕望,但神要我們常常警醒的目的,是要我們在生命中每一時刻都與祂連結,讓祂帶領,當我們如此行時,我們面對生命中的「突發」狀況,才能夠緊緊抓住神,更能夠察覺神的心,讓聖靈調整我們的心思意念,看見神的心意(15節)。
能「平安度日」是神的恩典,但求神幫助我們不視為理所當然,而是更加謹守警醒,與主同行,讓主來帶領我們人生的每一個「突發狀況」。
「警醒禱告」能讓我們察覺「主的手」,讓我們在肉眼看不見主時,信心的眼看見主的手。但在平安無事時,我們是否仍像那些「安逸的婦女」一樣,對主的話語全無反應,對倚靠主的心完全麻痹呢?
回應:
主!求禰幫助我們,不要將禰所賜的平安視為理所當然,讓我們看見若不是禰,我們毫無所有。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能回應禰在這末後世代給我們的呼召──「警醒禱告」。以至於我們能跟著禰的腳步走,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禱讀:以賽亞書三十二章15節
15 等到聖靈從上澆灌我們,曠野就變為肥田,肥田看如樹林。
以賽亞書第卅二章査讀(謝家樹)
本章可說是第廿八至卅一章的總論,言神如何可靠,必有一位公義的君王,祂秉政之前,刑罰不義的百姓,並且賜聖靈變化人心,使他們復興,全章就如此分成兩大段:
壹、第1〜8節 言神應許賜下一位公義的君王,祂必秉公義行政。
“看哪!”必有一王一這王就是彌賽亞。這是神的應許,彌賽亞的工作,一為治事(第1〜2節);一為改變祂的民(第3 〜8節)。
一、第1~2節 ^ 君王的治事和德蔭。
A.君王的治事。
1、憑公義行政(詩七二1〜4)。
2、藉公平掌權(賽九了)。
B.君王的德蔭。
1、像避風所(王上十八4)^。
2、像避暴雨的隱密處(詩五五8)。
3、像河流㈣旱之地(詩一〇七35)。
4、像大磐石的影子在疲乏之地(詩十八2)。
二、第3〜8節 在這公義之君統治之下的人,祂的政治能改變人——作新人,不再作罪的奴隸(結十一 19)(林後五17)
A.第3〜4節 器官功能的改變。
在肉體器官的使用上,不再糊塗犯罪,都用來讚美神,見證神的榮耀一一讀本小段應先對比(賽六9〜10)(賽九9〜10), 再讀(賽卅五5〜6),然後再讀(太十一4〜5)。
1、能看的人,眼不再昏迷(箴十五30)。
2、能聽的人,耳必得聽聞(箴廿12)。
3、冒失人的心,必明白知識(詩四十18)。
4、結巴的人,必說話通快(詩十九14)。
B.第5〜7節 思想和行為上的改變。
在思想和行為上,因他們敬畏神,他們的謀算高明(原文可譯“高尙”)的事,秉公行義,這些高尙的義行,必將永存。
1、愚頑人不擁為高明(箴十九3)。
原因:
a.愚頑人必說愚頑話(傳十12)(伯冊七19)。
b.愚頑人心裡想作罪孽(詩十四1)(箴廿四2)。
c.愚頑人慣行褻瀆的事(詩七四18)(賽九17)。
d.愚頑人常纖謬的話(但十一36)(伯廿一34)
e.愚頑人攻擊耶和華(詩三6)(徒五39)。
f.愚頑人使饑餓的人無物可食(申廿八48)(箴十九15)。
g.愚頑人使口渴的人無水可喝(:彼後二 17)(賽廿九容)。
2、吝嗇的人不麗為大方(箴十一24)
原因:
a.吝嗇人所用的法子是惡的(耶五26)。
b.吝嗇人圇謀惡計(彌七3)。
c.吝嗇人用謊言毀滅謙卑人(詩五6)。
d.吝嗇人學窮乏人講公理(賽廿九21)
C.第8節 高明人謀高明事。
在義君之國的百姓,即蒙恩得救的人,在思想上謀算高明的事,在高明的事上必有義行,活出基督,這些事也必永存(代
上廿九9)。
貳、第9〜20節 言這位義君在秉政之時必施罰,但在淸理祂的百姓之後,祂必大施恩典,聖靈變化人心,使他們復興。
一、第9〜14節 審判耶路撒冷的婦女”
婦女預表教會一一讀本小段宜先對照讀(賽三16〜四1)。
A.第9〜12節 對自以為安逸的和無慮的婦女之勸言一“安逸的”“無慮的”這些用詞,希伯來文含義都屬善意之詞 (三摩六1)。
1、安逸的婦女啊!
a.
起來聽我的聲音(賽廿八23)。
b.
要戰兢(詩二 11) ‘
2、無慮的女子啊!
a. 側耳聽我的言語(箴五1)。
b. 再過一年多,必受騒擾(何七1)。
c. 要脫去夜服,赤著身體,腰束麻布(鴻三5)。
3、他們必為因無禾稼可收,而為田地和葡萄樹槌胸哀哭
(鴻二7)。
B.第13〜14節 審判臨到,預表教會受罰(彼前四17), 荊棘蒺藜暹滿各處——指咒詛。
1、環境上的。
a. 荊棘蒺藜必長在我百姓的地上(賽五6)。
b. 荊棘蒺藜又長在歡樂的城中(賽廿四11)。
c. 荊棘蒺藜長在一切快樂的房屋上(何十8)。
2、發生的後果。
a. 宮殿碰撤下——君王垮臺(賽十三22)。
b. 多民的城必被雜棄——人民被擄(賽六11)。
c. 山岡望樓永為洞穴——保障拆毀(賽廿七10)。
d. 作野驢所喜樂的——成為荒涼(伯廿四5)。
e. 成為羊群的羊群——無人管理(賽五17)。
二、第15〜16節 聖靈帶下極大的傳機。
等到聖靈從上澆灌下來(詩一〇四30 )(珥二29),當年先知以賽亞蒙召之時,聖靈如何澆灌他(賽六4):從此,這些人都改變了(結卅七9)。
1、曠野就變為肥田(詩一〇七35)。
2、肥田看如樹林(賽廿九7)。
從此:
a、公平要居在曠野(賽九7)。
b、公義要居掘巴田(箴十二28)。
永遠的果效:
a、公義的果效必是平安(詩八五10)。
b、公義效驗必是平穩(雅三18)。
與主同住:
a、神的百姓必住在平安的居所(書一13)。
b、神的百姓必住在安穩的賊(伯十―18)。
c、神的百姓必住在平靜的安歇所(摩九14)。
一一以上當用傳福音,及蒙拯救後蒙福的角度,加入思考。
三、第19〜20節 總結語。
1、第19節 有幾種解釋:
a. 意謂既得靨靈的平安,不怕外面的擾害,冰雹擊打樹林,城必全然拆平。(可譯作這城將在卑下於卑下之處。)
b. “樹林”指敵人的權柄榮耀,必有審判臨到敵人,將他的城邑拆平。
c. 意謂選民將經災害,而後平安。
d. 平安的居所不受災害,驕傲的城拆平,有基督在內。
2、第20節 最後言倚靠神和神的話行事的,必有福樂的生活。
a. 在各水邊不是在一處水邊,水邊就是神的話和聖靈(詩一2〜3)(耶十七7〜8)。
b. 撒種——指傳福音,這是主耶穌升天前一再的囑咐 (太十八19)(徒二8)。保羅也特別強調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提後四2)。
c. 牧放牛驢的有福一按牛與驢,不能同負一軛(申 廿二
10)。這顯然指出猶太人與外邦人都一同事奉主,啟示教 會的弟兄姊妹,借著神的話,聖靈的帶領不分彼此,不分宗派,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在基督裡成為一體,大家一同服事主,撒布福音,這樣就有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