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传道书第一章纲目

 

壹、内容纲要

 

【凡事都是虚空】

   一、引题(1~3)

         1.传道者自我简介(1)

         2.传道主题:凡事都是虚空(2~3)

   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4~11)

         1.大自然循环不息,历久不变(4~7)

         2.人文历史旧事重演,令人厌烦(8~11)

   三、经历验证,天下一切事都是虚空(12~18)

         1.用智慧寻求查究,一切事都是捕风(11~15)

         2.又察明智能和知识,也是捕风(16~18)

 

贰、灵训要义

 

【虚空的原因】

   一、劳碌没有益处(3)

   二、万事令人厌烦(8)

   三、日光之下并无新事(9)

   四、神叫世人所经练的,是极重的劳苦(13)

   五、多有智慧,多有愁烦(18)

   六、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18)

 

【一切事】

   一、凡事都是虚空(2)

   二、万事令人厌烦(8)

   三、日光之下并无新事(9)

   四、天下所作的一切事,是极重的劳苦(13)

   五、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14)

 

【万事令人厌烦】

   一、口说,说不尽(8)

   二、眼看,看不饱(8)

   三、耳听,听不足(8)

   四、手作,作不完(15)

   五、心想,想不透(17)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以斯帖记注解》

 

叁、其他纲目

 

【日光下凡事都是虚空】

经文:1:1-11

  一、劳碌没有益处 1-3

         1.传道者的言语 1

“传道者”:召集会众,解释教训的人。他向一群智慧的人讲疾,是神藉以向人传达真理的中介人。(耶18:18)。

         2.凡事都是虚空 2

               “虚空”:有以下几种含意:(1)短暂和空泛。(2)不可靠、脆弱。(3)徒劳无益的。(4)虚假。而传道书涵盖了以上所有的含意,表达了一切都是不值得信任、不实在,也是没有意义的。

               什么是虚空?还有一种含义:(1)凡不能永远长存的。(2)凡不能使人永远满足的。(3)凡不能永远被纪念的。

         3、人一切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3

“劳碌”指体力劳动(诗127:1),也可指心力的操劳(诗25:18)。人的一切努力,如果方向错误了,偏离了神造人的目标,结果无非就是失望、苦恼,毫无益处!耶稣对此有很精辟的说明(可8:36-37)。

“有什么益处”。人的努力并不保证有正面的利益。在太阳之下人一生的劳碌,并不会带来永久的利益(太16:26)。如果全地都服在虚空之下,要单从它的资源中寻求利益或满足,是不可能的。

在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目前是得到一些价值和利益。但是,往往都是前人建造,后人拆毁,徒劳无益。(太16:26;约6:27;路17:28-30)。

  二、万物并无新事 4-10

         1.世上活动多姿多彩,但究其实际,并没有新的发展——比喻人生的循环复始。4-7

         2.不息的循环,只带来厌倦,叫人看不完、听不尽。8

“眼看,看不饱。”外表的感受不能满足内心的渴望。万事即物质的福分,不能满足有思想的人。真正靠近神不是通过外面的感觉,而是凭着内心的感受。神是个灵(约4:24),所以必须以心灵接近祂。同样,肉耳听到的,无济于永久的利益;除非传到属灵内在的耳朵,才能听到神的声音。

         3.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真的吗?9-10

当然人类有很多新的发明,并且神也作出许多新的事物。但是,这并非所罗门在这句经文所意指的,而是人在日光下如何能得到满足(传1:8 )。作者试着用醇酒、财富、智慧和工作得着喜乐(传二章)但是仍然归于虚空。

  三、世代无人纪念 11

有关人类过往和将来努力取得宝贵之成就的回忆,不久也被忘记。

         1.已过的世代。指所有的人和事(10节),都会消失遗忘。

         2.无人纪念。看上去是新的,这是由于人们忘却了过去。同样,上一代人的事,下一代会忘却。名望也是这样。今天的名人,似乎是不可缺少的,到明天却会被替代和忘却。

         3.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纪念。只有耶稣才是永恒的,才是永远被人纪念的。(启1:8

── 毛南春阳

 

【追求人间智慧的虚空】

经文:1:12-18

  一、要查究天下事 12-13

         1.传道者是王,他有资格查究天下事。12

         2.我有能力“查究天下所作的一切事”。13

所罗门殷勤地耕耘自己的心田,专心研究博物学、哲学、诗歌,和其他有用的知识。

“乃知神叫世人所经练的。”即神在人的心中种下了学习和研究的愿望。这是一件艰辛的任务,需要在肉体上和精神上付出很大的代价——极重的劳苦。(箴2:2-4;提前4:15)。

  二、我得了大智慧 14-16

         1.得了大智慧,才知道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14,(诗39:5-6)。

         2.人生充满矛盾,而不能解决的事情。15

         3.我想我已经得了大智慧,胜过众人,且经历智能和知识的事。16

“我心里议论”,通过个人的思考,而不是别人的议论。(传1:13我得了大智慧。指他的才能在工作和学习中得到培养,从而在知识和经验上长进了。

  三、还是虚空捕风 17-18

         1.即使是大智慧也不能减少生活上的挫折,那只能让他对虚空看得更清楚。17,(帖前5:21-22)。

         2.学习过度会造成失眠、紧张、愁烦,有时甚至生病,加增忧伤。18,(传7:1612:12-13)。

── 毛南春阳

 

【从虚空到满足】

经文:传1:1-11

引言:
  传道书是一个饱经事故,大有智慧的传道人,对当代沉迷于物质生活的人的警语,传道书原意为召集聚会并向他们演讲之意。所以传道书实在是为传道人,奉神的命而召集人向他们讲解信息的一本书。本书是人生的警语。

        一.本书为智慧文学
  传道书在犹太人中本书列为智慧文学,原文用诗的体裁写的,有对话,押韵,比喻,寓言,典故等,这是当代最善于教导的人所用的教导法,这些教导是有启发性,令人觉悟深思,所以在我们思想这本书的时候,当多用思想,启发我们的悟性,明白真理。

        二.物质界的虚空
  用属灵的启示,领悟物质界的虚空,日光之下(1:2-3,12)即指空间与时间之下的事,这也表明人知识的范围,按理性所能知道的只日光之下的物质,及从感官所及的范围,故是有限,在有限的物质之中,无新鲜感,无永恒的满足性能,所以感到虚空。

        三.放纵的人生是虚空的
  日光之下道德观念,若不以神的标准,那必放纵情欲(5:1-7)。所以进入圣殿,以活在神面前为人生的伦理的标准。放纵的人生是虚空的(5:6-7),不实际,无实益的,所以是虚空的,只有敬畏神的生活是实益的。

        四.人生不能明白的和不能解决的事甚多(8:17; 11:5)
  这表明人知能的有限,而人所有的知识是片段的,不是全面的,所以尽管穷一生的努力只能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且增加知识也增加忧伤(1:18; 12:12)。但如用悟性去明白神的启示,那才是实际,永远有益而不虚空(12:13; 2:14),智慧人的眼目在他头上(2:14),即注意上面的事。

        五.劝人当努力求永生的实际(3:11-15)
  不应汲于今世的虚华(2:18-23,10-11)。虚华由劳苦得来,但所谓成功结果,仍是虚空和捕风。

        六.凡事适可而止
  中庸之道,不可过分(7:16-18),过分即走极端,极端会令人间产生对立,这里所谓行义过分,乃指礼仪的义,即太过于礼仪,太过虚伪,当诚实为人,待人以诚。

        七.凡事当想到后果
  因为神必审问(12:14; 11:9),所以三思而后行,其后果常是因人智的有限而无法想到的。

结论:
  让我们达到传道者对我劝告的目的。

── 黄彼得《简明查经讲章大纲》

 

【第一章、凡事都是虚空】

:本书是所罗门所写的,对虚空之人生的描写,圣灵将这些话告诉我们,要我们去寻求有意义的人生。

分段: 1、虚空的人生:1-11

2、查究察看得知人生的虚空:12-18

   一、虚空的人生:1-11节(是传道书的“序”言,是开场白。)

     1、传道者的身份:1

 ①在耶路撒冷作王:王上2:10-12

  ②大卫的儿子:王上2:1

③传道者的身份:他以一个召集者的身份出现,表明他悔改后仍将智慧告诉人。

     2、传道者的信息:2-3  人一切的劳碌,就是在日光之下的劳碌,都是虚空。

     3、虚空的原因:4-7

①人生短:4 

彼前1:24:“因为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荣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干,花必凋谢,惟有神的道是永存的。

4:14: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

90:10: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

38:14:我像燕子呢喃,像白鹤鸣叫,又像鸽子哀鸣。

②光阴快:5 

90:10: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

7:6-10:我的日子比梭更快……不过是一口气……云彩消散……

8:9:好像影儿

14:2:飞去如影

9:25-26:我的日子比跑信的更快,急速过去,不见福乐。我的日子过去如快船,如急落抓食的鹰。

③会改变:6

39:4-7:耶和华阿,求你叫我晓得我身之终,我的寿数几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长。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我一生的年数,在你面前,如同无有。各人最稳妥的时候,真是全然虚幻。世人行动实系幻影。他们忙乱,真是枉然。积蓄财宝,不知将来有谁收取。主阿,如今我等什么呢?我的指望在乎你。

27:24:因为资财不能永有,冠冕岂能存到万代?

④要归回:7

12:7:尘土仍归于地,灵仍归于赐灵的神。

     4、万事令人厌烦:8-11

①日光之下并无新事:8-10

表明世界上的事情乃是不息的循环,只能给人带来厌烦。叫人说不尽,看不饱,听不足,因为世上没有新事,现今的事早已有了。

3:15:现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将来的事早已也有了,并且神使已过的事重新再来。

7:15:耶和华说,我要把奇事显给他们看,好像出埃及地的时候一样。

②已过的世代无人纪念:11

1:6-10:有不认识约瑟的新王起来,治理埃及,就无情地逼迫以色列百姓。

   二、查究察看得知人生的虚空:12-18节(从12节开始是从各个角度看见人生的虚空)

     1、世人极重的痛苦:12-13

3:17:……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

90:10:……劳苦愁烦……。

11:28: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2、缺陷的不能弥补:14-15

表明世代的邪恶,社会的不公,人心的败坏都无法改变。

7:13:你要察看……神使为曲的,谁能变为直呢?

     3、多有智慧也是捕风:16-18

所罗门是大有智慧的人,但觉得智慧反叫人增添愁烦和忧伤。

12:12: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

── 徐大年《传道书提纲》

 

【第一章  循环不息的人生】

本章311节是写循环不息的人生。(第1节交代作者;第2节写全书的论题);1218节写传道者追求智慧的经历。没有一个题目能包括全章。

   一、作者

我们在传道书总论已谈过作者是所罗门。

         1.“在耶路撒冷作王”(11

他得了神许多的恩典,但他失败了,他在耶路撒冷离弃了神。注意,耶路撒冷是圣地、有圣殿。

         2.“大卫的儿子”(11

大卫的儿子所罗门是在耶路撒冷作王,他预表世上最大的传道者(基督)。所罗门是大卫的儿子,这是所罗门的荣耀,但因他犯罪,心里就惭愧;后来他悔改了,使他不因自己犯罪而失望(诗893034)。

         3.所罗门的名是“平安”的意思

传道书不提“所罗门”,因为他犯罪失去了心中的平安、失去了与神之间的平安,也使以色列国失去了平安。他正好象拿俄米一样(得120)。

         4.所罗门年老时写传道书

箴言和雅歌是他年轻时写的,那时,他在各方面都比较好。到他年老的时候,他的灵性退后了(传28),离弃了活水的泉源,为自己挖个漏水池(耶213)。后来他悔改了,才写出传道书来。

         5.传道者Qoheleth

他将他的经历与跟从他的人分享。Ecclesiastes源于七十士译本,但希伯来文Qahel是指“召集”,因此,Qoheleth可译“教师”或传道者。

               1       他是个实行悔改者:他受过神的鞭打后就悔改了(撒下71415),正如他的父亲大卫一样(诗51篇)。

               2       他是一个劝人的悔改者:这时他召集一大会,如同奉献圣殿的时候一样(王上82223是一篇长祷),但这时他奉献自己(他只是发言)。

彼得悔改后,才能坚固弟兄(路2232)。

   二、全书的论题(2节)

这是人生一个基本的结论。

         1.虚空hevel ,中文说“空虚”

本书提了33次,原文的意思是“雾气”或“气息”,就是无常与短暂的意思。这是虚空、毫无意义的。

         2.“虚空”这词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意思

814的“虚空”,指“毫无意义的事”,1110的“虚空”可译作“短暂”。我们要留意上下文。

         3.虽然我们还可以“享受生命”,但如果我们沉迷满足任何欲望,都是会有不良的后果的。

         4.重复“虚空的虚空”

希伯来文要强调完全虚空的时候,就会说“虚空的虚空”,正如“歌中的雅歌”(歌11)、“圣所和至圣所”(出263334),可译“圣洁中的圣洁”,英译holiness of  holinesses,希伯来文是Kodesh .

重复说“虚空”,因为实在是太虚空了。

               1)是万事虚空;

               2)是虚空的虚空或空中的虚空;

               3)凡事都是虚空。

   三、循环不息的人生(311节)

这段是该论题的说明,显示生命的厌烦。

         1.“日光之下”(3节),出现共34

日光之下的事都是虚空的(1214)。

               1)日下:希伯来文是“太阳之下”,英译under the sun,没有说“光”。如果能在太阳光照中,把万事分明、不瞎眼就好了。“在祢的光中,我们必得见光。”(诗369

               2)太阳下就是世上:传道书多次提世上或地上的事(52814161071123)。

3)日下的劳碌是徒然的(13):

                     ①“劳碌”:人类犯罪前是劳动,不是劳苦(创215),但犯罪后就劳苦了(创319)。在基督里,劳动却不劳苦,因为我们放下劳苦的重担,得到安息了。

                     ②“有什么‘益处’呢”:yitron,可译利益、好处、余剩。神创造一切都是好的(创131)。任何事情没有神的同在就会变为虚空和短暂了。

         2.短暂与长久(4节)

太阳之下时间迅速易逝(1411612,诗909)。

               1)“一代过去,一代又来”:一天过去,一天又来;今年过去,明年又来。

一代比一代好:爱迪生发现了电力;林肯释放黑奴,对人类减轻了痛苦,但始终是“一代过去,一代又来”。

               2)“地却永远长存”:“地”是地球the earth  .

虽然将来天地都要废去(诗10226,太2435,彼后310),但更新了,更新后还是这个地球(新地)。一代又一代过去,但地球却是永存的。

         3.三个大自然现象的比喻(57节)

               1       日头(5节):日头东西移动:

日头单调重演,似乎不是虚空。这是长久不变的循环模式。

“急归”,喘不过气来,意思是没有休息。

               2       风(6节):南北转动:

日头从东向西移动,风就南北转动,不息循环。好比人的生命短促。

               3       江河(7节):流向海洋:

海水却不满:海水是永远不会满的。海水亦归回江河的起点,蒸发上升,成雨降下,循环不息。但人生却是短暂无常。

         4.“日光之下并无新事”(810节)

               1)“万事令人厌烦”(8节):注意小字,“万物满有困乏”:

“眼看”:看电视、看万物,犯罪多半是由眼看而引起的;

“耳听”:听音乐、听是非。人心不知足,结果还是令人厌烦。读书厌烦、管理家务也厌烦。

               2)“并无新事”(9节):

有人说,以前没有原子弹,后来发明了。

其实,亚伯拉罕已见过原子爆炸(创1928),所多玛的毁灭成了今日的死海。有科学家到日本广岛,验出原子弹所爆出的石块,与死海一些石块极其相似。

当日神以原子爆炸来毁灭所多玛、蛾摩拉;今日人是自己毁灭自己。

世人所经历的,“已有的事,后必再有……。”

生活平淡的人日日如此:起床、吃饭、办公、休息。

常吃的不觉得好,要吃新的,但又买不到。

有一间汽车厂,只需30分钟就能制一辆新车,但到第二年,人就不觉得新了。

衣服改新款,但改来改去仍是旧样子:露胸坦臂。这只是服装设计者赚钱的方法罢了。

其实这里不是讨论新发明。这里着重的是生命不断打转。在这循环不息的生命里,所谓新,其实早就已经有了。

               3)为什么在太阳之下,神不创造新事呢:

因为人犯罪,受到极重的劳苦,所以在日光之下,人就厌烦陈旧的生活(传113)。

如果我们圣洁,神就会作新事。神曾对亚伯拉罕行过新的事(创181014)。

         5.人的记忆短暂(11节)

人生短暂,但大自然是不息循环的。

“无人纪念”,不是指科学的发明、历史的记载,而是指人过着犯罪的人生、虚空的人生。

   四、单单追求智慧(1218节)

从第三人称(11)转向第一人称(112)。

其中一种欲望是智能。竭力求智慧却是叫人失望的(113)。

         1.“都是捕风”(1215节)

               1       寻求世事“是极重的劳苦”(1213节):

                      所罗门“作过以色列的王”,这里虽是完成时态,但圣经多处说:“我曾经是,现在仍是。”

以色列在所罗门作王的时候是世上的大国(王上421),南方女王也来朝见所罗门。

“作过”,他看一切如过去,但今日是传道者。

                     ②“专心用智慧寻求”(传113):

“寻求”,指往深入去探讨。

“查究”,指往各处去观察。

                     ③“神叫世人所经炼的”(13节):

“经炼”与“劳苦”,原文是同一字根,可译“事务”(53)。

“极重”,原文作“祸患”(221)。

               2       在太阳之下“都是捕风”(14节):

所罗门知道以色列国要分为南北(王上111113),他曾想杀害耶罗波安(王上113940),这都是虚空。

天路历程这本书有一处记载基督徒在房子里见有一人只顾着耙粪,而没有注意头上的冠冕。

“捕风”,即“扑空”,指徒劳无功。

               3       什么都不改变(15节):

人的努力无法改变神的安排。

“缺少的不能足数”,或译“不存在的,不能去数算。”

         2.追求世上智慧也是捕风(1618节)

               1       所罗门的经历(116):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得了大智慧”,原文作“增加智慧”。

“胜过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众人”包括列王记上431所说的智士。

“多经历智能和知识的事”:智能是从内心发出的,知识是从外面积累的,但在诗歌里,二者常常是可以通用的。智慧有属天与属地之分,真智慧是从神来的(箴17)。属世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的(罗122)。箴言所讲的智慧是属天的;传道书所讲的智慧多半是世界的。

               2)“我又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17节):

这都没有办法得生命,也是捕风。

“察明”,日月为明,人一切的聪明也是捕风。

               3)“多有愁烦”(18节):

有人太有智慧,就生出更多的愁烦。因为传道书所讲的智慧多半是世界的,所以多有愁烦。

似乎愚昧比起智慧还少些忧伤。

*  *  *  *  *  *  *  *  *  *  *  *  *

 

日下无新事,都是循环不息。人有聪明、智能和丰富的知识,不过是虚空、是捕风。

神是人和万物的主宰。

我们在日光之上看万事就不觉虚空:保罗到过第三层天,所以看万事如粪土。如果我们到过天城的外院,我们就会惭愧自己贪爱世界;如果我们能回到世上,为主死千次也是愿意的。我们从梦中醒来,就不再去捕风了。

── 林献羔《传道书概要》

 

【传一218;二1122虚空的虚空】

  壹、人生虚空

         一、传道书是所罗门年老时写的。当他经历了人生一切享受后,归结一句话说:『虚空的虚空』!

  贰、虚空的光景

         一、智能、知识虚空。他说,多智慧,就多愁烦;加增知识,就加增忧伤。事实是今天无知无识的人,倒可以浑浑噩噩的混下去;反而头脑聪明搞知识的人,最是多愁善感,不满现实,郁闷烦结。有人甚且走上自杀之路。

         二、劳碌虚空。有人终年劳碌不息,贪得无厌,心里背负着忧虑,愁烦重担,睡不安席,结果把身体搞坏。眼看劳碌积蓄的,尽都归于别人,空忙一场,虚空的虚空!

         三、有人有好身体,也能享受,但命穷没有钱,感觉虚空;有人积财多多,但身体弄坏,美肴当前,难以下咽 ,也是虚空。

         四、名位虚空。有人醉心名位,一生奋斗追求。但人居尊位,却不能久长(诗四十九12「旧六九二下」)。一旦衰老来到,就得撒手交卸,权、位都空!

         五、正常人也虚空。就是人生一切都正常称心,当雨后云彩返回(传十二2「旧八〇四上」),一切绚烂归于静寂时,常感若有所失。所谓「乘兴而来,败兴而返」,正是人生心态的写照。

  叁、虚空的原因

         一、日光之下,人眼所见的一切,都是必朽坏的。这些的作用,仅是象征性的。神为人另预留了一套实体而永远的,是不能朽坏的(来十一1516「新三二三上」)。人不明白,拼命的以暂时,必朽坏的事物来填充它。难怪人会感觉到「欲壑难填,」越填越空!这种光景,除非人得着那实体的东西,否则永难满足。

  肆、充实之道

         一、一切都是影儿,那实体乃是基督(西二17原文「新二八五上」)。如基督是「真活水」、「真食物」、「真生命」…等。

         二、主在世时曾宣告说:『凡喝这水(指世事、世物、)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四13「新一三〇上;十10」)

         三、人对今世物质的享受,在于身体好;而身体的好,又在于心满足。俗云:「心宽体胖」。心舒畅了,身体跟着就好了。心如何能满足呢?据前面所述,物质的东西既不能应付它,就只有神才能 应付它。因为神造人时是如此安排的 ,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神。所以人相信接受耶稣,(耶稣就是救赎人的神,)才是得着满足的惟一途径。

         四、所以所罗门在讲完了人生虚空之理后,就劝青年人要趁着年幼,纪念造你的主 。意即如要你的人生不虚空,只有趁早就抓牢人生的真谛。因为只有造物主有非受造而永远的生命;也只有祂能填满你人生的虚空。因此充满神,就是人生的真谛。也就是神造人时赋与人生的基本意义。——薛道荣《圣经阐要(旧约卷三)》

 

【说、看、听(传18)】

   一、口——说不尽

         主耶稣(123415111718)

   二、眼——看不饱(眼目情欲)

         主耶稣(189)

   三:耳——听不足

         肉体听──人情、肉体、世界

         属灵听──属主的、主的话、属天的事

         主耶稣(1115)

── 王永悦

 

【导言(一1)】

   一、言语  ——表明本书所载是他的言语,“传道者的言语”不是他的理论

     1、是特别的言语

     2、是智慧的言语

     3、是阅历的言语

     4、是心腹的言语

   二、传道者——此处发言的是谁呢?是一个“传道者”,要传讲他灵里的经验:

     1、他是一个实行悔改者

     2、他是一个劝人悔改者

   三、大卫的儿子——这个传道者,是“大卫的儿子”

     1、是他的荣耀

     2、是他的惭愧

     3、是他的勉励    

   四、耶路撒冷王——这个发言的传道者,是大卫的儿子,是“在耶路撒冷作王”的

     1、更感觉犯罪的影响

     2、更显出发言的能力

——贾玉铭《传道书要义》

 

【万事尽空虚(一111)】

   一、人的劳碌(34

   二、日头、风、江河(57

   三、万事令人厌烦(811

   四、不能满足(8

——《新旧约辅读》

 

【虚空的虚空(一211)】

   一、虚空的原因

     1、因在日光之下不在日光之上

     2、因属世界而不属天界    

     3、因为皆是劳苦没有安息

     4、因皆是暂时不能长久

     5、因皆虚无不能令人满足

     6、因皆有定限不能越其范围    

     7、因皆是旧的没有新的

   二、虚空的觉悟

     1、看万事虚空是箴言以后的眼光

     2、看万事虚空是悔改以后的眼光

     3、看万事虚空是经验以后的眼光

     4、看万事虚空是日光以上的眼光

     5、看万事皆空是觉醒以后的眼光

——贾玉铭《传道书要义》

 

【都是捕风(一1218)】

   一、极重的劳苦(1214

   二、多有愁烦(1518

   三、肉体的快乐

——《新旧约辅读》

 

【传道书一章】

   一、一个人及其主题歌(12

   二、要点何在?(311

   三、智慧奇异的副产物(1218

——《每日研经丛书》

 

【第二讲:追求智能与知识(1:12-18)】

   一、引言:作者引用“太阳升落”、“江河循流”、“人生虚空”问人生目的何在?有何益处?结果只是惨痛的回忆。

   二、本论

         1. 智能和知识

               1.1. 世间的智慧、学问与箴言的智慧不同,前者是地上事物的,后者是属灵的真智慧,是对神的认识。

               1.2. 地上事物的知识是表面的,唯有属灵的知识参透万事。

               1.3. 地上事物的知识是日光之下的,全然虚幻。

         2. 王的智慧

               2.1. 王有大智慧(16-17 节)

               2.2. 并不能满足他的心

               2.3. 因为他的智慧只用在日光之下,没更深入认识神。

               2.4. 地上智慧不是坏事,但若不用在认识神则一切虚空。例:原子弹的知识。

         3. 虚空的原因

               3.1. 多智慧多愁烦

               3.2. 真智慧是敬畏主,远离恶(伯28:28

               3.3. 地上知识不能使人满足

         4. 真智慧

               4.1. 敬畏神

               4.2. 敬畏神有真满足

               4.3. 一切满足来自神

   三、问题

         1. 人为什么要追求智能和知识?

         2. 真智慧是什么?

—— 良友圣经学院《真道分解——传道书讲义》

 

【明白虚空的实际  传道书1章】

   一丶人生的劳碌不能带去1:1-3

   二丶人生的短暂不能留下1:4

   三丶人生的规律不能改变1:5-6

   四丶人生的欲望不能满足1:7-8

   五丶人生的复行不能新艳1:9-11

   六丶人生的劳苦不能免去1:12-13

   七丶人生的弯曲不能变直1:14-15

   八丶人生的加知不能无忧1:16-18

── 作者不详《圣经查经题目大纲》

 

【传道书第1凡事虚空】

一代过去

一代又来

一、传道者的言语

二、万事令人厌烦

三、查究天下的事

1.劳碌无益

2.不住旋转

3.归回原处

1.眼看耳闻

2.并无新事

3.无人记念

1.极重劳苦

2.于事无补

3.愁烦忧伤

── 张志新《查经分章大要》

 

【第一章  凡事虚空】

1) 智慧尊荣所罗门、1

2) 暮年要做传道人、1/2

3) 世人劳碌无穷尽、3

4) 代代交替地常存、4/6

5) 眼看不饱听不足、7/8

6) 日光之下无新事、9/11

7) 经练劳苦是捕风、12/14

8) 智能知识尽虚空!15/18

── 郭提多《读经讲道辅导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