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书导论纲目 壹、内容大纲 【虚空人生的出路】 一、引题: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一1~11) 二、经历的验证(一12~二26) 1.财富、声色、享乐都是虚空(一12~二11) 2.智慧和愚昧同样虚空(二12~26) 三、观察的证实(三1~五20) 1.万事都有定时,人兽结局相同(三1~22) 2.人生际遇虽有差别,结局仍是虚空(四1~16) 3.宗教心和物欲虽有差别,结局仍是虚空(五1~20) 四、真理的探索(六1~八17) 1.多财、多子、多寿、多劳,不一定给人益处(六1~12) 2.名声、活着、智愚、善恶,不一定叫人得福(七1~29) 3.敬畏神的人,终久必得福乐(八1~17) 五、果效的剖析(九1~十一8) 1.真智慧乃在于能把握神所赐的人生机会(九1~18) 2.真智慧乃在于能避免愚昧人所犯的错误(十1~20) 3.真智慧乃在于能充分利用活着的时候(十一1~8) 六、劝勉和忠告(十一9~十二8) 1.当趁着年幼知道如何过不虚空的日子(十一9~10) 2.当趁着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前记念造你的神(十二1~8) 七、结论:惟有敬畏神,才有真实且满足的人生(十二9~14)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传道书注解》 贰、其他纲目 【概 论】 一、 本书的作者:所罗门 1、大卫的儿子 1:1节(撒下12:24-25节、代上3:5节) 2、在耶路撒冷作王:(原文意思并非“传道书”乃是一个“召集聚会者”或“召集人”)又是传道者。所罗门是“平安之王”意思。但他犯罪之后失去与神交通,心中失去了平安,国家失去了平安,所以他以为不配称为“所罗门”。 3、有大智慧胜过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1:16节、王上3:12节 4、他曾动大工程,建造房屋:
2:4节、王上7:1-2节 5、有许多妃嫔:2:8节、王上11:1-3节 6、为自己积蓄金银和君王的财宝:2:8节、王上9:28节10:10-11节、14:24节 7、又陈说许多箴言:12:9节、王上4:32节 二、中心信息:人在日光之下的劳碌尽都是虚空(“虚空”37次,“日光之下”29次) 1、证实人在日光之下纵然得了全世界的学问、金钱、财富、名声、地位,如果没有神仍是虚空。1:2-3节(虚空——“吹气泡”的意思)。 2、本书里面悲观的论调都是人的道理,而不是神的真理,都是人所作的,而不是神所要求的,都是人远离神失败中的见解,而不是神在人正常的情形中所给予的启示,乃都是要求人去看那些论调是错误的,而不是要人去误会那些论调是正确的。 三、时间和目的: 1、时间:大约主前930年,写于耶路撒冷(是他悔改以后写成的:王上11:41节“…和他的智慧”,他悔改后仍有智慧。代下11:17节:罗波安遵行大卫和所罗门的道。) 2、目的:论世界事物之虚空,劝勉并唤醒世上众人,既然日光之下的劳苦尽都虚空,此虚空乃是世人离开了天上的真神,所以不必追求虚浮的名利,要看到日光之上的不虚空。(“神”40次,“人”47次,表明人离开神,何等虚空。) 四、分 段: 1、虚空的虚空 1:1节-12:8节(从虚空开始,又以虚空作结束) 2、敬畏神谨守祂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得本分 12:9-14节 ── 徐大年《传道书提纲》 【大纲】 一、悲观主义:问题所在与解决之道(一1~三22) 1、标题(一1) 2、悲观者的问题(一2~二23) (1)世俗主义的失败(一2~11) (2)智慧无法满足世上生命(一12~18) (3)欢乐无法满足世上生命(二1~11) (4)生命终极的事实(二12~23) 3、取代悲观主义的生活:对神的信心(二24~三22) (1)信心生活(二24~26) (2)神的护理(三1~15) (3)神的审判(三16~22) 二、「日光之下」的生活(四1~十20) 1、人生的艰苦与人生的伴侣(四1~五7) (1)无人安慰的欺压(四1~3) (2)寂寞的胜利者与另一种选择(四4~6) (3)没有家的人(四7~8) (4)得友伴之福(四9~12) (5)孤立造成愚昧(四13~16) (6)亲近神之道(五1~7) 2、贫穷与富有(五8~六12) (1)穷人受官僚欺压(五8~9) (2)钱财与其缺失(五10~12) (3)财富──贪爱与损失(五13~17) (4)重述解决之道(五18~20) (5)财富缺乏保障(六1~6) (6)贪得无厌的渴望(六7~9) (7)僵局(六10~12) 3、苦难与罪恶(七1~八1) (1)苦难的教训(七1~6) (2)四种危险(七7~10) (3)智慧的必要(七11~12) (4)生命在神手中(七13~14) (5)沿途的危险(七15~18) (6)智慧的必要(七19~22) (7)智慧难求(七23~24) (8)人的罪恶(七25~29) (9)谁是真智者?(八1) 4、权威、不公平和信心生活(八2~九10) (1)君王的权威(八2~8) (2)人生的不公平(八9~11) (3)信心的答案(八12~13) (4)重述问题(八14) (5)重提解决之法(八15) (6)生命之谜(八16~九1) (7)死亡的毒凢(九2~3) (8)有生命,就有希望(九4~6) (9)信仰的药方(九7~10) 5、智慧与愚昧(九11~十20) (1)时间与机会(九11~12) (2)受重视的智慧(九13~16) (3)智慧的阻碍(九17~十1) (4)愚昧人(十2~3) (5)愚昧人居高位(十4~7) (6)愚昧人的行动(十8~11) (7)愚昧人的言论(十12~14) (8)愚昧人的无能(十15) (9)邦国的愚昧(十16~20) 三、抉择的呼召(十一1~十二8) 1、信心的冒险(十一1~6) 2、喜乐的人生(十一7~10) 3、「今日,当你听见祂的声音……」(十二1~8) 四、结语(十二9~14) ——《丁道尔圣经注释》 【分段】 一、一种分法 1、引端(一1) 2、日光下究无最美之事(一2至六9) 3、日光下何为最美之事(六10至十二12) 4、结论(十二13~14) 二、二种分法 1、要题(一1~11) 2、证明(一12至八) (l)个人之阅历(一12至二) (2)万事之观察(三至八) 3、效感(九至十一8) (1)智慧之可贵(九1~16) (2)智慧之申明(九17至十一8) 4、规劝(十一9至十二) (1)劝勉(十一9~10) (2)激励(十二1~12) (3)总结(十二13~14) 三、三种分法 1、标题——万事皆空(一1~3) 2、万事虚空之征验(一4至三22) 3、万事虚空之显然(四l至十20) 4、世人愚昧之眼光(一1至十二12)最美之事已在世人眼前隐藏 5、神民最要之观念(十二13~14)在律法下之人以何事为美 ——贾玉铭《传道书要义》 【要训】本书内有四个紧要的短句,包括了全书的教训,即: 一、日光之下——是全书内最注重的一种说法,也可说是全书的要义,皆在“日光之下”四字显出来 二、虚空——所论一切,既是日光之下的事,当然凡日光之下的事,皆“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三、我见——无奈日光之下的人,总看不出其中虚空的原因,都是无目的的劳劳苦苦,一生在日光之下,闭着眼睛,费尽了精神力量,去奔波寻求 四、我心里说——既是看出万物的虚空,真看见了就有彻底的觉悟,因而“我心里说:这也是虚空”,“我转念……都是捕风” ——贾玉铭《传道书要义》 【大纲】
──《灵修版圣经注释》 【传道书大纲】 第一章 一1~18 一、传道者的言语(一1) 二、传道书的主题(一2) 三、引论──人生的意义(一3~11) 四、以智慧探求查究人生(一12~18) 第二章 二1~26 一、试验喜乐与福祉(二1~11) 二、衡量智能的价值(二12~17) 三、评定工作的成果(二18~23) 四、人莫强如吃与喝(二24~26) 第三章 三1~22 一、万事均有定期定时(三1~8) 二、上帝作为不能参透(三9~11) 三、享乐乃上帝的恩赐(三12~15) 四、人的遭遇与兽无异(三16~22) 第四章、四1~16 一、人世间的欺压暴行(四1~3) 二、同辈间的嫉妒竞争(四4~6) 三、「孤单无二」与「二比一好」(四7~12) 四、「那第二位」的遭遇(四13~16) 第五章至第六章 五1~六12 一、宗教与敬虔之事(五1~7) 二、欺压、不足、得失无常(五8~17) 三、享用所得的乃上帝之恩(五18~六6) 四、人的命运不能改、不可知(六7~12) 第七章至第八章 七1~八17 一、以智慧慎思生死(七1~14) 二、以中庸面对善恶(七15~22) 三、智慧不能测透万物(七23~29) 四、智慧的功效与限制(八1~17) 第九章至第十章 九1~十20 一、智愚善恶皆遭死亡(九1~6) 二、享受人生、尽力作工(九7~10) 三、定期与命运不可预知(九11~16) 四、智慧人与愚昧人之言(九17~十20) 第十一章一至第十二章(十一1~十二14) 一、智者敢作冒险的抉择(十一1~6) 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十一7~十二7) 三、传道书的主题(十二8) 四、后记──编辑与总结(十二9~14) ──《中文圣经注释》 【大纲】 一、人间智慧的无益(一1~二23) 二、人生问题的应付之道(二24~三22) 三、从人的眼光看人生(四1~十20) 四、传道者的呼声:及时作抉择(十一1~十二8) 五、最后的话(十二9~十二14) ──《启导本圣经注释》 【传道书大纲】 壹.序言:作者与论题(一1~3) 贰.所证明的论题(一4~二26) 一.生命循环的虚空(一4~11) 二.人类智慧的虚空(一12~18) 三.享乐与财富的虚空(二1~11) 四.惟物主义的虚空(二12~23) 五.结论:要享受神的供应并因而满足(二24~26) .神在生命中的计划(三1~22) 一.祂安排世事的次序(三1~11) 二.祂赐下生命作为美好的礼物(三12,13) 三.祂定下将来审判的远景(三14~21) 四.结论(三22) 肆.生命中各种虚空(四1~五20) 一.欺压(四1~3) 二.工作(四4~12) 三.政治上的成功(四13~16) 四.虚假的敬拜(五1~7) 五.囤积的钱财(五8~17) 六.结论(五18~20) 伍.财富的空虚(六1~12) 陆.生活方面的忠告(七1~一二8) 一.鉴于人之邪恶的忠告(七1~29) 二.鉴于神难以预测之旨意的忠告(八1~九18) 三.鉴于生活种种不确定之事物的忠告(一○1~20) 四.鉴于生命之衰老的忠告(一一1~一二8) 柒.结论(一二9~14) ──《雷氏圣经研读本》 【本书大纲】 Ⅰ 标题:本书作者及论题(1:1-2) Ⅱ 作者经验之谈(1:3-2:26) 1引言:显示生命的厌烦(1:3-11) 2以智慧享乐探讨人生(1:12-2:23) 3结论:人生的满足乃在乎神(2:24-26) Ⅲ 明白神全盘的计划(3:1-5:20) 1认识神掌管万有的原则(3:1-15) 2现实矛盾的探研(3:16-4:16) 3对现实矛盾的响应(5:1-17) 4结论:人生的满足乃神所赐(5:18-20) Ⅳ 正确地检讨人生表面的现象(6:1-8:15) 1顺境不一定是好(6:1-12) 2困境不一定是不好(7:1-14) 3善恶的报应并非行为之可靠准则(7:15-8:14) 4结论:人生仍可欢乐(8:15) Ⅴ 现实生活中的积极应用(8:16-12:8) 1不让未悉的奥秘削弱人的喜乐(8:16-9:10) 2不让未悉的奥秘拦阻人全力以赴(9:11-11:6) 3要思想将来的光景和纪念审判的主(11:7-12:8) Ⅵ 结语:本书目的及总结(12:9-14) ──《串珠圣经注释》 【传道书大纲】 一1至三22 探求 一1 标题 一2至二23 悲观主义者的问题:虚空 二24至三22 取代悲观主义的另一个选择:归向神 四1至十20 面对现实 四1至五7 人生的困苦和人生的良伴 五8至六12 贫穷与富足 七1至八1 受苦和犯罪 八2至九10 权力和公义 九11至十20 智慧与愚昧 十一1至十二8 抉择的呼召 十一1-6 信心的历程 十一7-10 喜乐的人生 十二1-8 抉择的逼切性 十二9-14 结语 ── 谢老师《诗歌智慧书讲义──传道书》 【传道书大纲】 壹.序言:作者与论题(一1~3) 贰.所证明的论题(一4~二26) 一.生命循环的虚空(一4~11) 二.人类智慧的虚空(一12~18) 三.享乐与财富的虚空(二1~11) 四.惟物主义的虚空(二12~23) 五.结论:要享受神的供应并因而满足(二24~26) .神在生命中的计划(三1~22) 一.祂安排世事的次序(三1~11) 二.祂赐下生命作为美好的礼物(三12,13) 三.祂定下将来审判的远景(三14~21) 四.结论(三22) 肆.生命中各种虚空(四1~五20) 一.欺压(四1~3) 二.工作(四4~12) 三.政治上的成功(四13~16) 四.虚假的敬拜(五1~7) 五.囤积的钱财(五8~17) 六.结论(五18~20) 伍.财富的空虚(六1~12) 陆.生活方面的忠告(七1~一二8) 一.鉴于人之邪恶的忠告(七1~29) 二.鉴于神难以预测之旨意的忠告(八1~九18) 三.鉴于生活种种不确定之事物的忠告(一○1~20) 四.鉴于生命之衰老的忠告(一一1~一二8) 柒.结论(一二9~14) ──《传道书雷氏研读本》
【第一讲:导论】 一、引言:内容散乱,有些地方看似与真理有冲突之处。 二、内容 1. 诗歌书中的第四卷,伯诗箴传歌,诗歌书中许多地方不能按字面意。 2. 传1:12-11:8 是作者未悔改前错误的人生观,故与真理有冲突。11:9 以后才是正确的人生观。 3. 追求“日光之下”的事,包括唯物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定命论、仪式宗教等,都不能满足人心。 4. 特点 4.1. 传道=宣讲之人,向圣殿外院之人述说真理,智慧的话。 4.2. 作者 4.2.1. 大卫之子,在耶城作王(1:1) 4.2.2. 大智慧(1:16) 4.2.3. 富足(2:4、8-9) 4.2.4. 妃嫔多(2:8) 结论可说是所罗门王,他晚年失节,人生痛苦而虚空,故作此书以警世人。 4.3. 要训 4.3.1. “日光之下”29 次,一切都无把握都是虚空。 4.3.2. “虚空”37 次,如吹肥皂泡。 4.3.3. “智能”不等箴言的智能,不是因敬畏神而有的智能,只是人的小聪明小学问而已。 4.3.4. 钥节是12:13 5. 分段 5.1. 引言(1:1-11) 5.2. 第一大段:惨痛的回忆(1:12-2:26) 5.3. 第二大段:事物的观察(3:1-5:20) 5.4. 第三大段:真理探索(6:1-8:17) 5.5. 第四大段:观察的果效(9:1-11:8) 5.6. 第五大段:劝勉和忠告(11:9-12:8) 5.7. 总结(12:9-14) 三、问题 1. 为什么所罗门有这“虚空”的观念? 2. 人该怎样才可回复积极的人生? —— 良友圣经学院《真道分解——传道书讲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