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书第十一章短篇信息
目录:
观察的效感(贾玉铭)
最后之规劝(贾玉铭)
传道书讲解──善事与人生虚空(彭福)
传道书笺记(十一章)(于中旻)
传道书(十一章)(康来昌)
传道书第十一章文字释经证道(张策)
殷勤行善(十一1~6)(台北灵粮堂)
喜乐平衡的人生(十一7~10)(台北灵粮堂)
靠主行善(十一章1〜8节)(台北基督之家)
解决虚空的办法:「敬畏神」(十一章9节〜十二章14节)(台北基督之家)
谁知道生命(三)?(10章16至11至6节)(香港读经会)
面对美好虚空的人生(11章7至12章14节)(香港读经会)
观察的效感(贾玉铭) (9:1-11: 8)
“我将这一切事放在心上,详细考究,就知道……”(9:1)
照以上所言,著者本于个人的经历,已觉万事皆空。以后又专心用智慧考查天下一切的事,如三至八章所论者,其考查的效果,与所受的感力如何呢?按他本处所说:“我将这一切事放在心上,详细考究,就知道……”是说他观察的结果,即得了一种特别的智能和知识;于九章一节至十一章八节,即略记他因观察所知道的。
一、智慧的眼光(9:l-l7) 所罗门原是有智慧的,及至专心考查天下的万事、万物,自然必更从其中得了智慧。在本处所论固然可说是以旧约的眼光,且是带着哲学色彩的眼光,但圣经都是神所启示的,所以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是由圣灵的启示,形容人世哲学眼光所见万事万物的情形。
(一)对于神权掌握的观念(9:1) 我“详细考究,就知道义人和智慧人,并他们的作为都在神手中;或是爱,或是恨,都在他们的前面,人不能知道”。是的,我们的事,当然是在神掌握之中,尤其是神所爱的“义人和智慧人”,他们的作为,不能不在神的洞鉴之中、旨意之中,且是在神的手中;一切皆出于神,由于神,亦归于神。神就是我们万事的策动者,成功者。我们是属神的,一切作为皆是出于神,也是为了神。
(二)对于人生遭遇的观念(9:2-6) 按普通观察的眼光看好像“凡临到众人的的事都是一样:义人和恶人都遭遇一样的事……好人如何,罪人也如何……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有一件祸患,就是众人所遭遇的都是一样……与一切活人相连的,那人还有指望,因为活着的狗比死了的狮子更强。……死了的人毫无所知,也不再得赏赐……他们的爱,他们的恨,他们的嫉妒,早都消灭了。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们永不再有份了。”这是按着普通观察的眼光而言,因为按平常看来,义人与恶人所遭遇的往往相同,有时义人比恶人,或更多遭遇苦难。人死了以后也就毫无所知,也不再得赏赐。这也正像约伯对于苦难人生的观念。但义人和恶人遭遇或相同,其遭遇之原因与结果,却大不同;因为信徒虽遇苦难,莫非由于神爱,纵然在今生无赏赐,但他们永远的赏赐,却是决不能失掉的。
(三)对于工作时间的观念(9:9-l0) “在你一生虚空的年日,就是神赐你在日光之下虚空的年日,当同你所爱的妻快乐度日……因为在你所必去的阴间,没有工作,没有谋算,没有知识,也没有智能。”此言今生即人工作之时,且要在此工作之时,享受劳碌所得的份,及至死后,于日光之下所行的事上,就“永不再有份了”。这也是著者特为形容世人的哲学眼光,凭人自己的智慧而有的来生观。人藉自己的哲学眼光,对于来生观,未免有不明确之处,我们若参阅圣经他处,对于来生观就清楚了。(赛14:9-11;太22:32;可9:43-48;路16:l9-3l;约11:26;林后5:6-8;腓1:2l-23;启6:9-l1)
(四)对于人以智慧进取的观念(9:11-l2) “又见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读者要注意:此处不是说快跑的不得嬴,力战的不得胜;乃是说“未必得胜”;快跑的得赢,力战的得胜,是人事之常;快跑的不得赢,力战的不得胜,是言人事之变,且是有神权之运用。快跑的未必得赢,力战的未必得胜,虽是有人事,亦有神权;因为在神权治理之下,常有时“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神”(罗9:16)。不过在普通的事看来,“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原来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定期;鱼被恶网圈住,鸟被网罗捉住,祸患忽然临到的时候,世人陷在其中,也是如此。”所幸者是独有神是可靠的。
(五)对智慧效用的观念(9:l3-l8) 智慧的效用广大,能力奇妙。“城中有一个贫穷的智慧人,他用智慧救了那城……智慧胜过勇力。”也“胜过打仗的兵器”。“宁可在安静之中听智慧人的言语,不听掌管愚昧人的喊声。”“然而那贫穷人的智慧被人藐视,他的话也无人听从。”此虽表现人性的刻薄,但人工作的真价值,究不在今生的报偿。
二、智慧的申明(10:l-20) 本章好像著者集合的箴言,不像他的讲论,在这集合的箴言中,多是说智慧的行事:
(一)居心谨慎(10:l-3) “死苍蝇使作香的膏油发出臭气。这样,一点愚昧,也能败坏智慧和尊荣。智慧人的心居右,愚昧人的心居左。并且愚昧人行路显出无知,对众人说,他是愚昧人。”“智慧人的心居右”,自然是存心正当,不敢偏于左道了。
(二)态度柔和 “掌权者的心若向你发怒,不要离开你的本位,因为柔和能免大过。”(10:4)
(三)处事小心 “挖陷坑的,自己必掉在其中;拆墙垣的,必为蛇所咬。凿开石头的,必受损伤;劈开木头的,必遭危险。铁器钝了,若不将刃磨快,就必多费气力,但得智慧指教,便有益处。……”(10:8-l1)
(四)出言有益 “智慧人的口说出恩言。”不像“愚昧人的嘴吞灭自己”。愚昧人“口中的言语起头是愚昧;他话的末尾是奸恶的狂妄。……”(10:l2-15)但智慧人的口不但出言有益,且是十分谨守,不出咒诅之言。“你不可咒诅君王……在你卧房也不可咒诅富户。因为空中的鸟必传扬这声音;有翅膀的也必述说这事。”(10:20)
(五)尊敬君长 尊重执政者,是人民的本分。假若掌权者有错误(10:5-7),君王不称职(10:l6-20),固当反对他们的错行,但仍“不可咒诅君王”,乃要为他们祷告(提前2:l-2)。此言智慧人在居心、说话、行事、以及态度上,无处不显出智慧来。
三、智慧的施济(11:l-8) 著者曾说道:“我知道世人,莫强如终身喜乐行善。”(3:12)今则肯定地说:当如何行所当行的善事。本处是以播种为喻,说明他的意思。
(一)向何人施济——“当将你的粮食撒在水面……你要分给七人,或分给八人……”“粮食”原文是馒头,“水”圣经常指人群说,将粮食撒在水面,意即要将你的馒头,分给有需要的人。且是要多多分给人,要分给七人或八人。圣经用七、八是表明多数的意思(弥5:5)。分给七人或八人,不但是说多人,也是指多次,要多多施济与人,且要多次施济与人。
(二)为何施济——这当然是人的本分,人生最喜乐有福的事,且是人的赏赐,“因为日久必能得着。”施舍与人,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所以,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只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这人不能不得赏赐。”
(三)何时施济——“看风的必不撒种,望云的必不收割。……早晨要撒你的种,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为你不知道哪一样发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两样都好。”(11:4,6)如能随时撒种,也必随时收成。人生在世为时无多,行善的时机也不多,“人活多年,就当快乐多年;然而也当想到黑暗的日子。因为这日子必多,所要来的都是虚空。”若不趁有机会“喜乐行善”,黑暗一到,就再无时日了。而且若不趁有机会撒种,怎能盼望于黑暗一到时,有所收成,得着赏赐呢?
本段固然是论智慧的施济,更是论智慧的播种,可为传道人最要的训诲与勉励。人能趁机播种,不但是人生最乐的事,将来也有收成,这是智慧中的智慧。万事万物,既皆虚空,惟有随时撒种,终有收成,这就是于虚空的虚空当中,求得不虚不空的要道了。
最后之规劝(贾玉铭)(11:9-12:14)
传道者既在本书,反复说明万事万物虚空的真相,最后即对听众,有一番剀切的忠告。且是大声疾呼地说:少年人哪,你们要听。正如以利亚在迦密山顶对会众大声说:“你们心持两意要到几时呢?”(王上18:21)亦好像米该雅指着亚哈王对会众说:“众民哪,你们都要听!”(王上22:28)或像主耶稣于被卖之夜,在客西马尼园,对门徒说:“现在你们仍然睡觉安歇吧?”(太26:45)著者在此大声所讲的话,自然为本书最重要的话:
一、警告(11:8-12:8)“人活多年,就当快乐多年;然而也当想到黑暗的日子。……”
(一)当于幼年快乐中想到事情的结局(11:9-10) “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时当快乐。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欢畅,行你心所愿行的,看你眼所爱看的,却要知道,为这一切的事,神必审问你。……”哦!神必审问你,神必为这一切事审问你。人生固当求乐,但不可任凭在快乐中犯罪。“所以你当从心中除掉愁烦,从肉体克去邪恶,因为一生的开端和幼年之时,都是虚空的。”欲求其不虚空,即当在一切快乐中,常常想到事情的结局,知道神必为这一切事审问我,我当如何时刻行在神面前;时时,事事,先经过神的审问,就不至将来为这一切的事,被审定罪了。
(二)当于少年心清时纪念造你的主(12:l-2) “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纪念造你的主。……”人当幼年时,在他毫无喜乐的那些日子未到之前,心灵是极柔嫩,最易受教的。且是心灵纯洁,他的爱尚未被俗物所夺,即最易专诚爱主。当幼年时,也是立根基之时,若此时的信仰根基立好了,一生即不至于失败。所以著者特别规劝少年说:你趁着年幼——就是人生最美最要之时,在你心灵未被世俗濡染之前——当纪念造你的主,这是最重要的事。此处所用造物主,是用多数字,表明造物主,即三位一体之神,是于各人密切有关的。人若能纪念三一真神,并与三位一体之神发生关系,他一生的作人,就不至跌倒了。
(三)当于幼年强壮时注意老年的悲观(12:2-6) 人到老年,就是“日头、光明、月亮、星宿、变为黑暗”的时候。此时“看守房屋的发颤”:房屋,圣经常指人的身体说(赛38:12;伯4:l9;林后5:1-2;彼后1;13)。看守房子的比如人的两臂,因人的两臂,常常伸出来保护全身。人到老年,四肢无力,未免手臂发颤。“有力的屈身”:有力的或指人的两腿,至老年时,有力的腿亦弯曲。“推磨的稀少”:推磨的稀少,当然是指着人的牙齿,慢慢都掉了。“从窗户往外看的都昏暗”:是说老年人眼目昏花。“街门关闭”:是指人的口门,或耳门等,渐渐失去效用。“推磨的响声微小”:可怜哪,老人无牙了,靠着牙肉嚼饭,推磨的声音怎能不微小呢?“雀鸟一叫,人就起来”:是指老年人不能多睡觉,一点动静就醒起来。“唱歌的女子,也都衰微”:表明老年人多存悲观,无心于歌唱快乐的事。“人怕高处,路上有惊慌”:是言老年步履不稳,不敢行险。“杏树开花”:老人发白,有如满树杏花。“蚱蜢成为重担”:是言老年不能负重。或言蚱蜢即蚂蚱蝗虫之类,先锋约翰,曾吃蝗虫;老年人食量大减,其肠胃连蚱蜢微物,亦不易容受。“银链折断”:是指人的生气;亦有指人的脊柱或脊椎,人一到暮年腰即弯曲。“金罐破裂”:金罐或指人的头颅。“瓶子在泉旁损坏”:瓶子或指人的心说。“水轮在井口破烂”:水轮是指人的身体或心灵之发动机,如心肺等,一到老年即皆不适用了。
(四)当趁有光阴时想到永远的归宿(12:7-8) “尘土仍归于地,灵仍归于赐灵的神”:是人于无盼望中的永远盼望。“尘土仍归于地”,这不是“虚空的虚空”吗?但“灵仍归于赐灵的神”,这就是人生的归宿,是人最大的盼望,是即万事尽虚空当中的不虚空。人如果能于银链折断,金罐破裂时能撒手归天,不是人极荣幸的事吗?少年人哪!“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之前,注意及此否?如果能注意到这一层,你就必在“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纪念造你的主”了。
二、叮咛(12:9-l2) 传道者在此声明,他的话如何有价值,而且反复叮咛,使阅者不得不牢记于心,并见于实行。
(一)论其言语之紧要(12:9)
1.他的话是有智慧的——传道者因有智能,仍将知识教训众人。他自己是有智慧的,他所说的话,都是令人有知识和智能的。
2.他的话是有阅历的——“又默想,又考查”,他所说世事皆是虚空之言,并非凭空理论,乃是他的经历,他也曾用了许多默想,考查。
3.他的话是可喜悦的——“传道者专心寻求可喜悦的言语。”
4.他的话皆是真理——“是凭正直写的诚实话。”“诚实”二字宜译真理。是的,传道者所发之言,是真理,都是真理,非讲真理不配作传道人。他所讲的也是正直话,是直言真理并非有什么弯曲不实之处。传道者所讲,既是用智慧阅历,又默思,又考查,并正直。所写的真理,所陈说的箴言,当然是极有价值的。
(二)论其言语之效感(12:11-l2)
1.“智慧人的言语好像刺棍”(12:11)
这是用耕牛作比喻,耕牛因刺棍使之走正路尽力量;智慧的言语,也可使听众的心灵被刺激,作事为人按照箴言行在正直的真理中。
2.“会中之师的话又象钉稳的钉”——将钉子钉于板或钉于墙,可以牢稳不动。有时且将钉子曲上一个钩,即极不易拔出了。会中之师的话,到人的心里,不但可以使人心如刀扎(徒2:37),且可以牢记于心,如钉子钉稳。
3.“是一个牧人所赐的”——智慧的言语,或像“刺棍”,或像“钉稳之钉”,皆不是出于自己,“乃是一个牧人所赐的。”最注重者:即牧人所赐智慧之言,和会中之师的话;此外多著书,或多读书,令身体疲乏,亦属无益。
三、结语(12:l3-l4) 究竟人“在天下一生当行何事为美”呢?(2:3)这些事我们都听见了,其总意是什么呢?到底何为“人所当尽的本分”呢?著者特于书之结尾清楚的、简括的、恳切的说明:即“敬畏神,谨守他的诫命。……因为人所作的事,……无论是善是恶,神都必审问。”
(一)言明宗教的根本是敬畏神——对神无敬畏,根本谈不到宗教。人的宗教信仰,全在其敬畏神的心如何。
(二)宗教的理法即守神的诫命——宗教生活,对于神说,即存敬畏的心;对于为人说,即遵守神的诫命。在神前有敬畏,不能不谨守神诫;能谨守神诫,不能不在神前有敬畏。
(三)宗教的归结即听神的审判——“因为人所作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神都必审问。”世上万事虽皆虚空,惟有一事不虚空,即:敬畏神,谨守神诫,求永远的生命。终有一日天地都要废去,我们在神前所成事功,却不能废去,因为神要审问我们的一切事,“连一切隐藏的事,神都必审问。”我们可不在神前存心敬畏,时时敞开心怀,让神鉴察,再不度虚浮的人生,惟求在凡事上,蒙神喜悦,作一个真有智慧的智慧人吗?
“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究竟什么不虚空呢?传道者说:“总意就是敬畏神,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这是虚空中的不虚空。本书总结,即从万事皆空当中,求得不虚空,述到虚空中的不虚空,使一切虚空的虚空,皆化为不虚空的不虚空;使虚浮人生化为胜利人生;把自利的人生,化为利他的人生;果如此这虚空之虚空的万事万物,即必显出它的实际效用,即从虚空中看明其虚空的原因何在,虚空的究竟为何;即于虚空的虚空当中从而求得虚空中的不虚空;消极的人生,遽然即化为积极的人生了。
传道书讲解──善事与人生虚空(彭福)
六、善事与人生虚空
传道书十一.十二章
上帝的恩典是够我用的,感谢神的恩典,培植我们这个会直到今日,有许多都是凝成厌世病,但这都是圣经说的,日光之下,一切都是虚空。劝勉我们抬头仰望日光之上的永远的主,藉凓日光之下的虚空,使我们仰观天上的神。
今天我要讲到最后的两章书,十一章我定名为善事虚空章。即是说,世上万事都是虚空的,世界上的善恶是日光之下的工作,是人类应做的工作,我们应顺服神的意旨,多做神的事工。可惜人远离神的意旨,作反对神的事,行善事好似撒种在水面上一样,这是很胡涂的事,但这理有一句话,「日子久了,必有收成」,应将救人的福音种子,撒在世界一样,我们传福音时,亦有人会说,与我无关无益,但主的重生能力,到了我们心里,会使我们重生过来,行善事不必太小心,或疑惑。
请看十一章四节,「看风者必不撒种,望云的必不收割,这个是耕种者的道理。种田的人,如遇有大风时,是不去撒种的,有云雨时一定不敢收割,这是自然的道理。
信主的人,受了圣灵的感动,一定有改变的,且有果子结出来,有时也有神的奥妙,我们不能明白,作者说:你不可批评及疑惑。神是全能的,科学虽是万能,但仍有限制,全能的神是无限制的。全能的神是无所不能的,若你不信上帝的全能,则不相信科学的万能,我们做事,不必太过疑惑,因为日光之下一切的事,都是虚空的,抬头看看我们的主所做的事,一切都是无所不能的,若是好事,我们应赶快去做,圣经说,要趁凓白日快些做事,圣经有两个大日子,一个是拯救的日子,一个是未兑现的,审判日子。
我们人亦有两个日子,一个是生日,一个是死日,这都是日光之下肉欲的日子,关于灵魂亦有两个日子,一是得救的日子,一个是审判后沉沦的日子,本章说日光之下,善事也是虚空的。
请看十一章十节,「所以你当从心中除愁烦,从肉体除去邪恶,因为一生的开端,和幼年之时,都是虚空的」,各位!这不是我说的,是作者说的,在日光之下,一切都是虚空,我们在日光之下所受到肉体的辛苦,但是我们一定可以藉凓耶稣的恩典,成为神的儿女。
世界纸业最盛的国家,是芬兰,他唯一的原料是白皮树,人受神的改造也是这样,是在日光之下的善事,变为改造我们,一直成为神的儿女。在日光之下领受福音的,就不虚空。
第十二章名为人生虚空章。
人生在世,一切都是虚空,虚空,虚空……,时日过去了,便归到神那里去,请看十二章七节,「尘土归于地,灵仍归于赐灵的上帝,这里所说的,就是十二章一至六节的虚空。
日光之下一切的东西都要破坏,但人是用坭土造成,便归回坭土,「人」、有一件比任何物更宝贵的,就是人的「灵」,因为人有一种「灵」,是高于一切,就是因为我们的身体里有「灵」,故世界上,一切的肉体都是虚空的,但我们有一个宝贵的灵,请看十二章一节:「你趁凓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记念造你的主」,年幼是说话在日光之下的时候,我们要记念造我们的主,要信靠他,传扬他的福音,我们信耶稣,传他的福音不是徒然的,请看末后两节,「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上帝,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份,因为人所作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上帝都必审问」。这里清楚指导我们要敬畏上帝,谨守他的诫命,是应尽的本份。
讲完书之后,散会回家,请看看哥罗西书三章一至四节,因为这都是上面的事,求主多多勉励我们,仰望日光之上的事。── 彭福《传道书讲解》
传道书笺记(十一章)(于中旻)
及时撒种
早晨要撒你的种,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传一一:6)
自然界有些奇妙的规律,如果我们留意观察,可以得着智慧。其中如:失去才可得着,死才可得生,表面看是矛盾的,却是实在的。
在贸易上,农事上,都是如此。运粮到远方的贸易,是有冒险成分的。本来可以作为食物的粮食,装在船上,从水面运往别的地方,可能不再看见了,却可以得利(箴三一:14)。撒下种子是失去了,不见了。不了解的人,宁愿囤积粮食在自家仓里,可能就霉烂了。所以不要积存在仓,讨个眼前欢;“耕种的当存着指望去耕种”(林前九:10),勿吝惜不下种。“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这话是真的”(林后九:6)。所以,要慷慨的肯分给人,分得越多,收成也越多。(传一一:1-2)
撒种要及时,要争取时间,因为撒种的季节不是永久的,会很快过去。“看哪,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林后六:2)将来不知甚么时候,恩典时代就过去,神的公义审判就临到地上,像云积满了雨,就降在地面上。而且不知甚么时候,人的生命要终止,像树倒下去;那时,永生永死已成定局,“树倒在何处,就存在何处”(传一一:3)。现在人挽悼常用“乔木其摧”的话,真的无论甚么大树乔木,可以荫蔽像山一样,仍然不能免于倒下。
“看风的必不撒种,望云的必不收割。”(传一一:4)不要看环境,保罗劝勉提摩太:“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提后四:2)。又告诉加拉太教会:“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加六:9)。因此,要持续殷勤工作:“早晨要撒你的种,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为你不知道哪一样发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两样都好。”(传一一:6)神要祂的工人殷勤工作,总不让他们先知道哪里的事工,会收成最大的果效。手掌的一片云,初时微小,后来却满布天空,成滋润全地的大雨。顺从神的引导,带领一个平常人信主,会成为神重用的器皿,改变一个时代。
神的仆人,要忠心凭信事奉,不夸口自己;对于神所安排的“田地”(林前三:9),不能有所偏爱,选择,不可朝三暮四,见异思迁,也不可急功好利,拔苗助长;更不把希望寄托在甚么人的身上,只仰望交托庄稼的主。我们恩赐或有不同,但都要照主的旨意,忠于所托,殷勤工作。
传道书(十一章)(康来昌)
第十一章
传道者的劝告
论施济(1-8节)
十一1 当将你的粮食撒在水面,因为日久必能得着。
靠着主,忠心去做
这是什么意思,我们不大清楚,一般解释就是要有冒险的精神。「粮食撒在水面」可能会觉得说是做航海的工作。当然以色列是非常怕航海的民族;而且航海在以前(像莎士比亚写的威尼斯商人)是很危险的。是不是说我们要有这种勇敢的投资?不大清楚,可以这样解释吧。「日久必能得着」如果这跟路加福音十九章20节分银给仆人的比喻(要仆人去做生意、赚钱、且要积极的赚),倒是有一点像。也就是说那被责备的仆人他是不做事,因为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其实刚好相反,如果不做不错的话,他就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他什么正确的事都没有做。我们基督徒当然也谨慎小心,不过,去靠着主给我们足够的恩赐、能力,又有清楚的方向,我们就应当忠心去做。整个圣经(包括传道书、箴言)都讲一个基督徒、神的儿女是很勤快的。「粮食撒在水面」也许是一种冒险、航海的工作;就照字面来讲,不是在喂鱼,是不是讲有时我们在做投资这一类事情时,真的好像把钱丢在水里、好像没什么结果,但如果是尽心的去做,「日久必能得着」。如果看下文:
十一2 你要分给七人,或分给八人,因为你不知道将来有什么灾祸临到地上。
要信靠上帝、对人良善
是不是说把你的粮食给七、八个人(不是少数),就是你行善。行善跟把「粮食撒在水面」是一样,就是好像血本无归;丢在水上、分给别人,自己就没有了。但这里是不是说这世界这么危险,你要对人善良、而且对多人善良(最少七、八个),以致于像「战国策齐策」里冯谖找狡兔三窟:我在危险的时候要帮你预备三个可以逃亡的地方,而经文这里,要有七、八个可以逃亡的地方。或者像那不义的管家把欠主人钱的免了债,好叫他以后可以去那里吃饭。这里分给七、八个人的意思是不是就是:到以后你有灾祸、没有钱、都没有的时候,你能到他们那里去吃饭。我想圣经里是有这样的教训,我虽然把这跟不义的管家、春秋战国的事情连在一起,但我想最重要的,圣经并不是要我们只是会谨慎行事、要很小心、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以致于要对人厚道一点,有一天人家能够回报我们。如果是这样,只是一种权谋、老谋深算,这并不是对上帝的信靠、也不是对人真正的良善。我想圣经并不鼓励我们这样做;事实上圣经恐怕禁止我们这样做。圣经要我们的对人良善,不是那种工于心计,而是建立在对上帝的信靠、和对人的良善上。所以把「粮食撒在水面」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作风、而且有些冒险、也有对人善良;我们知道今天也许神把钱放在我们这里、明天神把钱放在那里;今天神叫我们富贵、明天叫我们贫穷。也像雅各书讲的一样:富裕的人有一天也许非常需要穷人为他祷告;不是也许有一天,应该天天都是,你不知道有什么灾祸。所以我们不是只是谨慎,是要更对上帝有信心,知道自己真的像尘土一样什么都没有、我们需要倚靠上帝。
十一3 云若满了雨,就必倾倒在地上。树若向南倒,或向北倒,树倒在何处,就存在何处。
人种什么,收什么
这跟上面也可以连在一起,就是在讲到说:「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你把「粮食撒在水面」种的是善良也好、勤快工作也好,收的就会是丰富、就会是有一天你什么都可以得的到、可以救急。你现在如果不断的储蓄了雨水,有一天会有很多的雨;如果你天天向南这边倾向的话,最后就会倒在南边;如果向北倾向,就会倒在北边。大概这里的话的意思是: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因此你要积极的种,就有积极的收获:种的是良善、公义,收的就是良善、公义;不要自欺,种的是什么,收的就是什么。当然这不是说我们做什么,就立刻在物质上得到什么,但若是信靠上帝,一定得到上帝给我们的祝福;若不信靠上帝,就算物质丰富,也一定会有因为远离上帝而来的咒诅。所以我们要积极。
十一4 看风的,必不撒种;望云的,必不收割。
勿谨慎过度成了懒惰的借口
这意思我想还是种什么收什么,只是再用一个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什么叫「看风的,必不撒种」?各位知道在以前,甚至在耶稣那个时候,撒种的比喻让我们看到那个种子撒在哪里完全看风、风吹到哪里就到哪里。然后收割的时候不可以有雨水,若有大量的雨水,那收来的东西都发芽了;所以要干旱的时候才收割。因此在工作的时候(包括撒种、收割)从头到尾如果只是在看天气,不敢冒险(像第1节讲的);或借着一些外在的理由,不敢积极的来做事,那永远不能做。也就是说:「今天的风太大了,一撒种就不知道吹到哪里去」、看起来风很大,就不去撒种了。或者说:「今天一点风都没有,种子一定不能到该到的地方」、今天风太小了,不能撒种。你如果天天找理由:风太大或风太小就都不能撒种;天天在看风,希望有一个风是刚刚好的,那么那风永远不会来、永远有理由说这风还不够好,所以就不撒种了。我们谨慎是要谨慎,但谨慎过了度,变成懒惰的借口,那就不好。「望云的,必不收割」也是,今天会下雨、不能收割,那你永远都不能;有巴掌片大的云你也会觉得会有倾盆大雨,所以不要去收割。你要积极、合理的去工作!我当然不是说你完全不要看风、也完全不要望云、完全不要估计一下我现在要做的这事,气候环境是有利还是没有利;我们要考虑、要思想,但你要面面俱到、完全周到的话,很可能那是一个懒惰的借口,什么事都做不成了。
十一5 风从何道来,骨头在怀孕妇人的胎中如何长成,你尚且不得知道;这样,行万事之神的作为,你更不得知道。
当然我们今天科学发达了,我们知道「风从何道来」;风是怎么吹的、怎么形成的,地球的自转、气压等等。「骨头在怀孕妇人的胎中如何长成」,以前人不知道,我们现在知道了。但这重点当然不是说我们今天的科学比以前发达、我们知道了,而是我们总有不知道的事情,我们总不知道上帝的细节要怎么样。所以我们越相信上帝就越不是宿命论、越不会说:「上帝都预定好了,就不用做什么」,因为我们不知道上帝怎么预定的。甚至我们就算知道了一个大方向,也不知道要怎么实现。耶稣、弥赛亚的降生和生平,大家都知道;甚至降生的地点也知道,但祂来的时候就没有人迎接、也很少人相信祂。就是祂实在是这些都讲了,但因为我们的偏见、小信、知识的不足,非常可能我们还是不知道。我们知道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就像我们每个基督徒绝对知道上帝是用厚恩待我们,但我们不知道在这厚恩中间会经过多少死荫幽谷、多少的艰难。我们不知道,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就不要去猜那些神如何预定等等这些事,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神已经启示出来的好好的去做。申命记廿九章29节「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神的;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显明的事就是上帝告诉我们的律法、圣经、福音,我们照着上帝启示出来的去做;至于神要怎么样借着我们遵行祂的话,要成就什么样的事,那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知道主的作为一定是最美好的。我们就有这样的信心、就很积极的去把粮食撒在水上、就不会一天到晚看风不撒种、望云不收割。很多事我们不知道,但知道上帝在预定、计划一切;而且上帝是勤快的,我们也应当勤快就好了。
十一6 早晨要撒你的种,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为你不知道哪一样发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两样都好。
总是在神面前积极、勤劳
你该做的就做,早晨到晚上。这也不是说我们不要休息,而是我们在神面前总是积极、总不消极、总是有盼望的。我们「不知道哪一样发旺」,有时早撒的早发旺、有时晚撒的可能早发旺,我们不知道,我们就做我们该做的事。这也不是说要我们没有判断。有些人也许我们应该多花力气、时间在他身上;有的人也许少花,但我们总是照着神告诉我们的去做,不是懒惰、不是视而不见、不是故意不遵行上帝的话。这里我们也想到葡萄园的比喻:有人很早就进去工作、有人是很晚才进去工作。结果是很早进去的,主对他说:「拿你的走吧」、做了一天的他有抱怨,结果是得不到什么;最后进去的反而好。可能两样都好,不管早撒、晚撒,我还是再一次说:我们知道神做的都好,我们应该信靠、顺服祂、积极生活就好了。至于今天、现实会产生什么结果,这不是我们能知道的;就算知道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信靠神,现在、过去、将来都是一样。
十一7-8 7光本是佳美的,眼见日光也是可悦的。8人活多年,就当快乐多年;然而也当想到黑暗的日子。因为这日子必多,所要来的都是虚空。
积极的活好神给的日子
所以我们看到,生活并不是没有意义;没有上帝就没有意义,有上帝就有意义。即使在堕落的世界,你愿意信靠上帝,我们能多活就多活。「离世见主,好得无比」,那是最好的;但如果神叫我们活在世界上,我们也是尽量希望活得长、活得好。我们不贪生、不怕死;甚至就是因为知道最好的是离世见主,我们根本不眷恋这世界上的一切。但我们想到这世界上的一切是上帝造的,而且上帝要我们在这痛苦的人生里面因信靠祂而能享受、能发出光来,我们就愿意活下去,而且活得喜乐;即便有很多的辛苦和艰难,身体上、肉体上。下面我们会看到有好多逐渐逐渐衰老的痛苦,我们也会想到将来有很多黑暗的日子(我这已经在为下面要讲的铺路了)这些都是虚空,但我们就是很积极的把神给我们的日子活好、做好。
神必审问(9-10节)
十一9 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时当快乐。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欢畅,行你心所愿行的,看你眼所爱看的;却要知道,为这一切的事,神必审问你。
看到这里,我们的年轻人会喜欢振振有词的说:「这样,我们可以随便了。」我们不要随便,真是要看到神的确给我们年少、年幼的时候,特别多的享受。小说家Agatha Christie说最幸福的是有个快乐的童年,我想她讲的不对,任何一个时候(包括晚年)的快乐都是好的、任何一个时候痛苦都不好;当然我们希望是越来越好才好。在信靠神的日子里会越来越好,在不信靠神的日子里就越来越坏。少年人,你在幼年的时候要快乐,这是神给你的;当然欢欢喜喜的,年轻的时候就有那么多的忧愁吗?「使你的心欢畅」这所罗门传道书前面就有讲的。「行你心所愿行的,看你眼所爱看的」,心所愿的、眼爱看的,你可以做,那前题是要知道上帝会审问你的,所以你必须在顺服上帝的情形下做这些事、遵行上帝的旨意。否则你这照着自己想做的去做,那就是体贴肉体;就是顺着眼目的情欲、肉体的情欲、今生的骄傲去做,那就是以弗所书第二章说的「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去行」,那是被大大的审判、是非常不当的。在这一切的事上,神会审问我们。我们常常就是去行却忘记了神会审问。而且不但审问,神还会很公平的刑罚、处置那些没有照祂旨意去做的。在罗马书二章6-11节「他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就以永生报应他们;惟有结党、不顺从真理、反顺从不义的,就以忿怒、恼恨报应他们。将患难、困苦加给一切作恶的人,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却将荣耀、尊贵、平安加给一切行善的人,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因为神不偏待人。」神会审判的。我们应当很快乐,因为神是要我们很快乐,但我们的快乐是不是建立在神的话里?
十一10 所以,你当从心中除掉愁烦,从肉体克去邪恶;因为一生的开端和幼年之时,都是虚空的。
不敬畏上帝,都是虚空
前面说幼年要快乐,这里又说「一生的开端和幼年之时,都是虚空的」?这都是指如果你不敬畏上帝的话那就都虚空。但如果你把神摆在右边(我将你摆在右边,免得我得罪你)、是尊主为大,我们就可以快快乐乐的做、不要愁烦。不要愁烦,另一个就是要把邪恶去掉。邪恶一定带来愁烦,我深深感觉到人越在恶当中,不一定要杀人放火,就像我们今天一般看到的,不管是中、老、青年,越来越多邪恶;东西越来越多、越贪婪、越忘记上帝,结果就是越多的愁烦。但如果我们「从肉体克去邪恶」、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我们就也能够去掉那些愁烦了。如果不去克服那些邪恶、肉体的情欲的话,就是虚空而且愁烦。诗篇卅九篇5节「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我一生的年数,在你面前如同无有。各人最稳妥的时候,真是全然虚幻」。
传道书第十一章文字释经证道(张策)
第12讲
尽上本分
读经:传11章
内容:
一、格言汇编
1、尽上本分
11:1 当将你的粮食撒在水面,因为日久必能得着。
11:2 你要分给七人,或分给八人,因为你不知道将来有什么灾祸临到地上。
11:3 云若满了雨,就必倾倒在地上;树若向南倒,或向北倒,树倒在何处,就存在何处。
11:4 看风的必不撒种;望云的必不收割。
11:5 风从何道来,骨头在怀孕妇人的胎中如何长成,你尚且不得知道,这样,行万事之 神的作为,你更不得知道。
11:6 早晨要撒你的种,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为你不知道哪一样发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两样都好。
11:7 光本是佳美的,眼见日光也是可悦的。
11:8 人活多年,就当快乐多年;然而也当想到黑暗的日子。因为这日子必多,所要来的都是虚空。
本章作者继续教导。开头这里说要有长远的眼光。就像投资经商,不一定短期之内就见到效益。信靠神也是这样,日后的人生之路神会怎么带领,终极归宿到底是怎样的,这些都不是一下子就能知道的。就好比农民把粮食撒在水面上,明显是没有收获的。但是,只要坚定仰望神,神必定祝福(1节)。要好善乐施。表面上是把钱财分出去了,是冒傻气。但是,这样做恰恰是最有眼光的投资,因为神必定偿还(2节;比较箴19:17)。云若充满了雨水,就必定会倾泻下来;树倒了下来,倒在哪里,就在哪里。这一切都在神的预定之中(比较3:1)。人是有限的,不要期望能够完全了解神的作为。风运行的轨迹,胎儿成长的过程,人尚且不能完全了解,何况是掌管宇宙万物的神的作为呢(3,5节)!要尽上本分,尽力而为,不要总是等到条件成熟了才行动。等到条件熟了才采取行动,就意味着永远不会采取行动。如果我们等待有了充分的时间、安适的环境才去灵修或研读圣经,就永远不会开始;如果我们等待一间完美的教会出现,就永远不会加入教会;如果我们等待一个完全事奉的机会出现,就永远不会去事奉。我们应该现在采取步骤追求灵命上的长进,不要空等绝不会出现的条件(4,6节)。能够健健康康的活着是幸福的。一旦死去,就毫无指望(7节;比较9:4-6)。因此应当敬畏神,欢喜度日。不过也要居安思危(8节)。
2、发出忠告
11:9 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时当快乐。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欢畅,行你心所愿行的,看你眼所爱看的;却要知道,为这一切的事, 神必审问你。
11:10 所以你当从心中除掉愁烦,从肉体克去邪恶,因为一生的开端和幼年之时,都是虚空的。
本章最后对年轻人发出忠告。叫他们趁着年轻力壮的大好时光要敬畏顺服神,珍惜光阴,欢喜度日。但也要谨慎自己所作的一切,因为神必定会审判。要在青年这个重要时期趁早作出抉择,认识神,顺服神,靠着神胜过愁烦和邪恶。因为青春易逝,也最容易被挥霍,做很多不该做的事情。
二、反省反思
1、 本章作了哪些教导?
2、 你从本章得到哪些启发或教训?
殷勤行善(十一1~6)(台北灵粮堂)
十一章开始是传道书的结尾。前文传道者讨论了人生各种虚空的现象及原因,以及人生必遇见的艰难缺憾;他曾五次建言,虽然人生是如此不完满,若信靠神,享受神的赏赐仍可喜乐满足(二24;三12;五18;八15;九7)。本段他则以强烈坚定的语气,再次重申神儿女当有的生活态度,信靠神殷勤行善。
一、当凭信心行善。
因为日久必有结果(v.1)。保罗也有类似的教导:「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加六9)行善指行一切讨神喜悦的事,包含圣洁的生活,关怀有需要的人,作好公民,传扬福音,服事肢体等,这是神儿女荣耀神的本份。即或是受苦,也要坚忍的行善(彼前三17)。在虚空黑暗的世上,基督徒的使命是去发光,积极的献上自己过委身的生活。行善的人不可图利即得成果或回报,如此必要灰心,怯步。或许眼前豪无果效,但要相信「日久必能得着」;「你们的劳苦在主面不是徒然的」(林前十五58) 。
二、当尽力行善(v.2)。
「要分给七人或八人」,意思是尽量将你所有的与人分享,而且是主动的去找分享的对象。基督徒可与人分享的是什么呢?是一切神所赐的恩典、金钱、经验、恩赐、神的爱,凡是神给的都当与人分享,不可扣留神的恩典。因为凡我们所有都是神的赏赐,神的目的不是给我个人独享,而是使我们成为别人的祝福。愈分享,将愈得恩典,「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路六38)。
三、当实时行善(v.3〜5)。
因为「你不知道将来有什么灾祸临到地上」,那时就没有机会行善了。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找到行善的机会,「凡你手所当作的事要尽力去做」(九10),「善」不分大小,倒一杯水给一个小孩,都是做在主身上,蒙主纪念(太十42)。有人常以没有机会或有困难,作为不去行善的借口,传道者说「不要想风会来把种子吹走你就不撒种,也不要看雨快要下了不去收割」(v.4)。不管得时不得时都要传福音,作主的工。因为人不能知道神如何工作(v.5),人以为不是时候,说不定正是时候,若借口困难,恐怕就误了神的时候。时候不在人的手中,而在神的手中,我们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时候,所以「人莫强如终身…行善」(三12),人的本份是「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
四、要殷勤不懈的行善(v.6)。
早晨要撒种,晚上也不可歇手。只要有机会,有能力,就要凭信心去行善。不要等候最好的时机来临,你无法断定那一时机最好。不要以果效作为抉择的标准,那一项行动会带来什么成果,或何时有成果,人无法预测,因为那位任凭自己旨意成就万事的神,将如何使用你所行的,你不得而知。
我们可感受到传道者是那样急切的要求他的读者,不要等待,不要犹疑,不要懈怠,要赶紧「趁着白日,我们必须作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作工了」(约九4),这是所罗门悔恨一生荒唐后,所发出的心声,他希望人们勿再蹈其覆辙、浪费生命。
默想
1.今天的经文可如何应用于我个人的生活?反省过去曾否错过了行善的时机,或将时间作了不当的使用?
2.对于传福音及慈善工作,从今天经文可获得什么原则?
回应
亲爱的主,帮助我不浪费、不扣留你赐给我的一切恩典,开我的眼睛使我看见周围人的需要,及你赐给我的行善机会,除去我的冷漠、恐惧,使我随时随地都能把握机会向人行善,从爱我的家人开始,及于周围与我有关的每一个人。
喜乐平衡的人生(十一7~10)(台北灵粮堂)
v.9「少年人」指青年人;
「幼年时」指少年时期;
「幼年的日子」指青年时期。
v.10「一生的开端」指少年期;
「幼年之时」指童年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段劝人在虚空不定的人生中,不可因艰难而退缩,要坚忍不懈的奋力行善。传道者想到人生固然应行善,但也勿需因此丢弃喜乐,哭丧着脸过日子。他一贯主张人生当喜乐,因为这是在灰暗人生中神给人的赏赐。而喜乐要有节制,才不致变成纵乐。他对成年人及青年人都提出同样的劝告,要过一个喜乐敬虔的生活。
对成年人他提醒,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是值得享受的(v.7)。人能活多久谁知道呢?能活多久就要快乐多久,不要有一天是灰暗的。「衣服当时常洁白,头上也不要缺少膏油」,「在一生虚空的年日,当同你所爱的妻快活度日」,「凡你所当作的事要尽力去作」。每天都要活得认真,也活得开心。传道者不赞成人活得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仿佛神亏欠我们似的。但人在严肃中勿忘喜乐,喜乐中也勿忘严肃。智慧人的生活是平衡不偏的。人生要喜乐,但「也当想到黑暗的日子」(v.8),为人生不测及终点早日有所准备,早日思想,如何迎见神?如何向主交账?同时不可忘记,虚空世界的王撒旦尚未倒下,还不能高忱无忧,还要儆醒度日,因仇敌随时都在窥伺着要吞吃那不儆醒的人。
基督徒如同身处战地的人,战争未结束前,不可歌舞升平,不可有丝毫松懈,但也不必整日紧张、担心、不吃不眠。如何能活出这种敬虔喜乐平衡的生活?唯有一秘诀,受圣灵的管理,过节制的生活。如何生活才算节制?这是个人要在神面前负责的。
对于青年人他的劝告也类似。青年本是人生最灿烂,最有活力的时期,青年人奔放、颠覆、痛快的展现他们心中的悸动与吶喊,争取人生抉择的自由。传道者说这些都无可厚非,他们尽可随心所欲,展现生命力,也应开始学习运用自由,但要注意不逾距,不要超过神设的界线,「要知道为这一切的事,神必审问你」(V.9)。「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人若能遵守此原则,就能过真正自由、喜乐、平衡的生活了。父母对青少年最佳的教养方法是,培养他们敬畏神的态度,而不是防堵或禁止。
要避免青少年期的放纵荒诞,不使人生的黄金时期成为虚空、颓癈,传道者劝戒二项要点:
一、除掉心中的悲愤(愁烦)(v.10)。
青年人易对家庭、社会、一切的制度、传统、朿缚、感到不满。这些情绪若不节制,就导致破坏性的行为。颠覆性的思想模式,可以激发出积极的创意,也能产生负面的叛逆,全视心是否被圣灵管理。
二、克制肉体的败坏。
保罗也曾同样劝戒年青人,要「脱离卑贱的事」,「作贵重的器皿」,「逃避少年的私欲」(提后二21〜22)。青年人血气方刚,当对情欲的危险性有警惕心,珍惜自重,方能成大器。
人生不必是黑白色,也可以是彩色的,传道者呼吁人在有限的生涯不可懈怠行善,也不要拒绝神喜乐的恩赐,要让生命尽情的发出光彩。神创造人,赐给人在伊甸园中的生活,原是喜乐的工作,自由的享受神恩。但真正的自由唯有在顺服敬畏神之下才能享有,人若跨越了这界限就失去了真正的自由及喜乐了。
默想
1.喜乐平衡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本段教导基督徒对工作及休闲应当注意什么?
2.节制,与放纵及禁止,有何不同?什么是节制?为何基督徒要注意节制?如何能节制?
回应
亲爱的主,我的肉体欲望时常不愿受圣灵的约束,我的心也常充满不敬虔的情绪及意念,感谢你拯救我,使我靠着圣灵,就能不放纵肉体情欲了。帮助我,使我更多顺服圣灵的管理,享受你所赐的自由,在你的管理下享受喜乐的生活。
靠主行善(十一章1〜8节)(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施比受更为有福」,是熟悉的俗话,也是耶稣讲过的话(徒二十35),而传道书的作者也在这一段勉励我们要行善。当我们施予恩惠时,不见得能立即看到报酬,恐怕看到的是损失。这些损失可能是金钱、时间、体力…等等,就好像「粮食撒在水面上」(1节),有去无回。不过,作者提醒我们,即使在看起来没有回报的情况下,仍然要慷慨施予有需要的人,倘若哪天自己遇上困难,可能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帮助(1〜2节)。圣经并非教导我们要老谋深算,现在对人厚道点,以至于别人有一天要回报我们。圣经要我们对人良善,不是工于心计,而是建立在对神的信靠上;且因着信靠神,愿意把握每一个机会,尽力活出良善的生命。
信靠神而行善,即使看不出益处为何,益处却终究是存在的。云如果积得厚,终究会下雨;如果不断把树往某个方向牵引,这棵树终究会往那个方向倒(3节)。我们不一定知道神会怎么使用我们的服事造福某人,也不一定明白自己如何在服事中得福(6〜7节),只要靠着神的恩典,不灰心地在这世上服事人就是了。
对人有益的事情要积极去做,也当谨慎计划、考虑,但若每样事情都要考虑得面面俱到才去行,可能永远没有行出来的一天。就像当时的以色列人,如果农耕时一天到晚在看风向,每天一定有借口说今天不适合撒种;收割的时侯一直在看云,怕下雨,永远都有理由说今天会下大雨不适合收割(4节)。求神帮助,让我们行善没有任何借口,靠着主,任何时候都能行。
我们在信靠、顺服主当中行各样善事,也在其中享受我们有限的人生(7〜8节)。有神就能够活得有意义,即便在信靠神时,像许多去传福音而殉道的宣教士,没有看到立即或今生的益处,但是有主同在最美好,我们也因此能继续信、继续行,也继续喜乐,向世人发光。
回应:
亲爱的主,我们承认自己软弱,常常用积功德或敷衍了事的心行善;也不懂得信靠祢、享受祢自己。求主怜悯,给我们从祢而来的爱与喜乐,叫我们在这罪恶、充满苦难的世界,享受有祢同在的生命,也同时成为世界的光,向世人见证祢。奉耶稣的名祷告,阿们!
祷读:传道书十一章6节
6 早晨要撒你的种,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为你不知道哪一样发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两样都好。
解决虚空的办法:「敬畏神」(十一章9节〜十二章14节)(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时下的广告,不论是旅游、食物、音乐、护肤…等各样购物消费,几乎都在告诉消费者,要「放纵」、「奢华」、「满足欲望」。圣经并没有阻止我们享受、快乐,但是必须在信靠、顺服神的原则下做这些事情,而不是随从自己肉体的情欲与喜好去做。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审判的那一天都要向主交账;并且放纵私欲的结果是产生许多罪恶,也叫人愁烦(十一9〜10)。作者在这一段提醒年轻人要趁年轻纪念主(十二1),不要等到老,甚至到死,都没有纪念、享受神,人生就真的枉然与虚空了(十一8节)。从十二章2节始,作者用一连串生动的比喻描绘生命的老化、衰败:手发颤、牙齿松动、眼睛昏花(十二3节)、听觉逐渐失灵、睡觉容易醒、喉咙发不出响亮的声音(十二4节);此外,老人也因步履不稳而怕爬高、容易受惊吓、头发变白、体力不好、食欲衰退,然后看着同伴一个个死去(十二5节),自己的生命也走向不可逆转的衰弱,最后到达死亡(十二6节)。
一般来说年轻人比老年人有更长的生命,因此年轻认识主是很有福的,因为接下来大半的人生会非常好、非常喜乐,但这也不代表老年人就没有机会,或不需要享受神。不管一个人年迈到什么地步,只要我们有气息的一天,都可以因着敬畏神而享受人生。传道书的作者看书、考察、默想、经历,然后描绘人生的诸般虚空(十二9节),目的就是希望人能够敬畏神(十二13节)。
如果离了神,活在世上真的很虚空,传道书的作者,对世界、对人生的虚空有很大的体会。如果我们觉得离了神,人生仍可以有意义,我们就是没有看透人生。然而,基督徒面对虚空的世界并不是消极的,也不像佛教追求超越虚空的涅盘,反而因着日光之下的虚空,叫我们的眼目转向日光之上的神。因祂的创造、拯救,以及新天新地美好的盼望,我们就可以靠着祂喜乐、积极地度日。
回应:
亲爱的天父,我们相信万有都因祢而有,因祢而立,倘若离了祢一切都是虚空、枉然。求祢的圣灵在我们心中不间断地工作、保守,好叫我们一生紧紧跟随祢,并且让我们天天存着信心、盼望倚靠祢而喜乐度日。奉耶稣的名祷告,阿们!
祷读:传道书十二章13节
13 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 神,谨守祂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
谁知道生命(三)?(10章16至11至6节)(香港读经会)
祈祷: 主啊,人生中满是不可知及不可测的情况,不敬畏你的人既不可取,但敬畏你的也常经忧患,愿你今天向我说话。
我们应该做的是(10:16~11:2):
1. 一个国家若是由一个无知的人(孩童)管治,而国中的大臣又只会吃喝宴乐,这国就必然有祸。相反,如管治者是有资历(贵冑之子),而大臣又懂得按时吃喝(适当行事),则这国就有福了(10:16~17)。其实设宴原是为了欢笑,喝酒原是为了快活,本身没有是非对错,但在不同的处境下却会使国家遭祸或蒙福。
2. 由于人的懒惰,财主建造房屋时没有造好应有的梁柱屋顶,所以常会有房顶塌下或滴漏的事(10:18)。房屋要怎样才建造得好,其实建造房屋的财主是知道的,他大可以用钱解决这些问题。
明乎此,人应该做的是:
1. 不要暗地里(在意念中)咒骂君王或是(在卧房中)咒诅财主,因为你的咒骂可能会「不胫而走」,传到他们的耳中(10:20)。
2. 有水的地方,你就可以撒种,不要只是计较得失;短时间内也许无收成,但日久你必能有收获的,所以尽管把你的种子「分为七份,或分为八份」,撒往不同的地方,「因为你不知道将来会有甚么灾祸在地上发生。」(11:1~2)
谁知道生命(11:3~6)?──传道者的结论是:
1. 生命有其必然性,就如当云充满水气时,就会下雨。一棵树不管甚么原因倒下,当它倒下时,是向南就始终向南,若向北就始终向北。(3)
2. 但不要单以这种必然性来看待人生,否则我们将会一事无成,因为生命所遇上的,不都是这么简单的。天有不测风云,农夫不应该也不可能等到最有利的时候才去撒种、收割,犹疑不决者不能享受人生的喜乐及神所赐他的分(4)。
3. 正如人不知道灵是怎样进入孕妇的胎中,照样人也不知道创造万物之神的作为(5),所以当你可以努力作工时,就去做神为你安排的工作,直到时间不再,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所作的哪一样最终会成功或是失败(6)。
我们该认定神所赐给我们的一切,努力去干,好好享用神所赐的生命及我们的分,不要再以成败来衡量我们今天的生命。
面对美好虚空的人生(11章7至12章14节)(香港读经会)
祈祷: 主啊,感谢你,是你把生命从空虚化作美好。
1. 美好虚空的人生(11:7~8):甚么是美好?人查不出来(参7:1~8:17);但因神造万物都是美好,人可以活在其中也是美好的(11:7,参创1:1~2:3),即使人不知道生命(参9:1~11:6),即使前面仍有很多虚空的日子(参1:1~6:9论述)。因为有神,虚空的人生都可以是美好的。
2. 享受神赐的生命(11:9~10):不要再让心中的烦恼或是肉体的疾苦困扰你;在有生之年要快乐地生活,按着神的心意和教导去行(神必审问)。不要再筹算去等待甚么时机了(参11:3~6),因为若以人的角度去筹算,都是虚空的(10)。
3. 应该把握现在(12:1~7):传道者在结束讲论前,以一幅风烛残年、满目萧条的景象来作出最后的呼吁:「人应当尽早纪念我们的创造主。」
.不要等到衰败的日子来到──当人再没有喜乐的时候。
.不要等到日月星宿变暗,雨后乌云再现的时候──当人老体衰,双脚无力、腰不能再伸直、无力推磨、老眼昏花、口难合拢、牙齿无力、夜半无眠、说话无声的时候,又或是当人怕高处、怕路远难行、头发由灰变白、行路迟缓、性欲全消的时候,那时恐怕人已逝,只得让人为他哭丧而已。
.不要等到人去楼空、庭园荒凉的时候。
请紧记:尘土要归回原来之地,灵要归回赐灵的神。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12:8)
4. 进入超然生命的邀请(12:9~14):随着标题语的再响起,传道者的讲论已完结,接下来传道书对传道者的身分作了补充:「传道者不但有智能,将知识教训众人,而且更仔细衡量、查考及修正了许多箴言(9~10)。传道者的言语像刺棒,为要使我们好好牢记他的教导,因为那都是来自神的教导。」
传道书最后邀请每一个人作出决定:「青年人,你要留心任何越出以上教导的事情,人的知识没有穷尽,但人生有限。这一切你都听到了,总而言之,人的本分是:应当敬畏神,应当谨守神的诫命,因为人所作的每一件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神都必审问。」
面对着这样的人生,这样一位神,你会作何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