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书第十章拾穗 【传十1】「死苍蝇使作香的膏油发出臭气。这样,一点愚昧,也能败坏智慧和尊荣。」 “作香的”即香料调配者。──《传道书雷氏研读本》 「死苍蝇」:或译作「引至死亡的苍蝇」。──《串珠圣经注释》 本节为上章主题的继续,但侧重个人的行为。一个人出诸愚昧的小错失,可以使智慧的努力全盘失败。《王下》二十12~19所记希西家因一点骄傲而招来一族被掳的结局,是个好教训。──《启导本注释》 尽管此节被列入下一章,但其主题仍继续前面的经文,谈到个人的层面。上下两句互作比较,可以译成「正如死苍蝇……因此一点愚昧……」,此箴言强调智慧人的品格所散发的馨香之气(作香的膏油……智慧和尊荣)。——《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十1 膏油中的苍蝇】这句话和「一个烂桃坏满筐」的意思大致相同。有时微不足道的苍蝇也能令最好的香膏变坏到必须全瓶倒掉的地步。 十2 左右右边无疑被视为尊荣之处和最受保护的所在,然而无论是古代近东还是以色列,左边都没有任何负面意义,或视为具有软弱邪恶本性的迹象。它只有低一等的荣誉,此外,它又是一般人预期不到会被攻击的方向。愚昧人所选择的,是易受攻击和次要的地位。──《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传十1~4】智慧虽然卓越,但若以影响力而论,愚昧则有大不相称的影响:一点点愚昧的酵就可以污秽全国的智慧。然而,人不要被外在的现象欺骗,智慧总是对人有益,而愚昧终显得无用。──《串珠圣经注释》 【传十1~20】智慧人和愚昧人工作果效的对比。──《串珠圣经注释》 【传十2】「智慧人的心居右,愚昧人的心居左。」 更可作:智慧人的心指引他向右,愚昧人的心却指引他向左。“右”是保护和有力的地方。“左”是无力和得不到保护的地方。──《传道书雷氏研读本》 「右」、「左」:非指好运或厄运;在某人的「右」边是指作随时的帮助及保护。 (参诗16:8; 109:31; 121:5)。 智慧能助人渡过危难。──《串珠圣经注释》 右边与左边可以是地位高低的表征。右边高,左边低(参创四十八13~20);也可以是力量强弱的代表,例如右手代表力量、保障,左手则是软弱、失势的象征(参太二十五33,41)。若依较近的犹太人著作,左和右各代表恶和善。──《启导本注释》 追根究柢,愚昧乃源自人心的错误,人内在无形的生命与脸(七3)、手(七26)以及身体(十一10)等外在有形的部份形成对比(参撒上十六7)。它包含了心思意念,因为「专心」即考察研究(一13、17,八9、16)。因心的本质产生的问题,正是传道者所面对的难题。——《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十2智慧人的心居右何意?】 答:圣经上常以左右之分别,来作一种寓意的喻训,如善与恶,义与不义,正与反等两方面。一般而言,右是代表善而正的一方面,左是表示恶而偏的一面,如主曾论到审判的日子时,以分别绵山羊之比喻。把绵羊安置在右边——代表顺服的义人,蒙神赐福,进入永生。山羊安置在左边——代表偏行己路的恶人,被神咒诅,进入永刑,(太廿五33,34,41,46)。又如耶稣坐在父神的右边,(诗一一○1;徒二34;西三1;来一3,13;八1)。大卫以神在祂的右边不至动摇得蒙庇护,(诗十六8;一二一5);以他在神的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诗十六11)。以色列伸出右手按在以法莲头上,却以左手按在玛拿西头上(本是长子),立以法莲在玛拿西之上,(创四八14,19,20)。雅各,矶法,约翰曾向保罗和巴拿巴用右手行相交之礼(加二9)。以上类此等等,皆以右是属于好的,正的这一方面。传道书说,「智慧人的心居右,愚昧人的心居左,」(十2),同理可知右左之分,就是意指好坏之别了。——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传十2 左右】右边无疑被视为尊荣之处和最受保护的所在,然而无论是古代近东还是以色列,左边都没有任何负面意义,或视为具有软弱邪恶本性的迹象。它只有低一等的荣誉,此外,它又是一般人预期不到会被攻击的方向。愚昧人所选择的,是易受攻击和次要的地位。──《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传十2~3】心: 心灵早已决定了智慧人与愚昧人的根本差距。人所说的是心里所充满的,行动取决于思想(太12:34;15:18)。因此,心怀意念左右着不同的生活样式。圣经对此指出极其明确的答案,就是要以基督的心为心(腓2:5)。智慧人保守心灵,胜过保守一切(箴4:23;11:32;腓4:7)。右……左: (诗16:8;赛41:13;太25:31-46)。 ──《圣经精读本》 【传十2~8】7:1-12:14传道书的后半部,大都是简短的教训,本文尤甚,主要由精炼的格言组成。每一个教训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均否定性地论到了日光之下诸般世事的矛盾与虚无。 ──《圣经精读本》 【传十2~20】这一段集中讲愚昧。愚昧发自心,肉眼看不见。传道者说过,神曾将永生放在人心中,因此人对世界的局限和世事的短暂难满足(三11)。但人心因罪而变得邪恶(八11;九3)。──《启导本注释》 【传十3】「并且愚昧人行路显出无知,对众人说,他是愚昧人。」 “对众人说”。即用言语来表明。──《传道书雷氏研读本》 行路: 人的言行举止暴露人的愚昧。 ──《圣经精读本》 此节更具体说明了这一点。愚昧人喜爱喧嚷的歌唱(七5)、吵杂肤浅的笑声(七6);他懒惰成性(四5),喜爱饶舌(五3,十12),脾气暴躁(七9),不接受谏言(九17),目无道德(二14),心无药可救(十2),神不喜悦(五4)。他可能出现在社会各个阶层中,甚至在神的殿中(五1)或君王宝座上(四13)。——《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十4】「掌权者的心若向你发怒,不要离开你的本位,因为柔和能免大过。」 “心”。脾气,性情。“柔和”。平静;即阻止怒气。──《传道书雷氏研读本》 在论愚昧与智能的全段之中,祇有本节和十20有命令语气。在本节中命令之后随即解释必须如此行的原因。掌权者若发怒313,必须以冷静的坚忍化戾气为祥和,不要因害怕而恐慌,也不要怀怨在心而离弃他。士师记八3出现同样的字汇「怒气……消了」,可以说明这一点。——《丁道尔圣经注释》 心(ruach)。 见民5:14注释。指人的脾气或心情。ruach在士8:3节中译为“怒气”。 【传十4~7】指出因罪所引发出的一个社会矛盾,那就是邪恶而不敬虔之徒竟立在高位,智慧人却卑贱地遭受践踏。这种社会矛盾与黑暗,表明整个社会已全然腐败。传道者指出,唯有柔和是贤达的圣徒面对这些社会矛盾的态度。若与5:8及绪论中的神政论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本文教导不可轻举妄 动或失去理性而感到挫折,乃要以更加渴慕神的义而找回平静。 ──《圣经精读本》 【传十5】「我见日光之下有一件祸患,似乎出于掌权的错误,」 「似乎」:或作「类似」。──《串珠圣经注释》 本节经文指出第4节警告的背景,是作者曾观察到的一件祸患(我见)。有些译本将语气软化(NIV 译为 sort of;RSV 译为\cs16 as it were,和合本「似乎」),但是希伯来文的口气比较肯定(「确实地」,「真实地」),不太像是比较语气(「似乎」、「可谓」)314。——《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十5~7】愚昧人窃据高位的错误是出于执政者的偏心、独裁及苛政,以致仁者湮没。──《串珠圣经注释》 【传十6】「就是愚昧人立在高位,富足人坐在低位。」 「时间与机会」(九11)可能造成古怪不合理的现象,智慧的功效因此受到限制。拥有丰富资源的人(富足人),可能缺乏机会;拥有机会的人(高位),则可能缺乏属灵的资产。——《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十6~7】时机和际遇常引致不应出现的奇怪现象,有才智的人(“富足人”与“愚昧人”相对,故指富于才能的人)偏偏没有机会(“低位”),而获得机会的人(“立在高位”),却是没有本领或才德都缺乏的人。作者以骑马为例作生动说明。──《启导本注释》 【传十7】「我见过仆人骑马,王子像仆人在地上步行。」 「仆人」:或作「奴隶」。──《串珠圣经注释》 传道者提出一个反常的例证。马与王权和财富有关,对古代的人是非常生动的说明(参申十七16)。 313 希伯来文为 ru^@h](灵),但此处是指怒气,参赛廿五4(强暴人的怒气)及箴廿九11。——《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十8】「挖陷坑的,自己必掉在其中;拆墙垣的,必为蛇所咬。」 报复的本质亦包含对自己的惩罚。这个比喻和耶利米书十八18~22相像。力图行恶的人通常任意而行,且不惜各种麻烦(挖陷坑……拆墙垣),他们的回报则恰如其计(自己……必掉在其中),无法意料(8节下),且是致命的(为蛇所咬)。哈曼正是如此,他被挂在自己所作的木架上(斯七9、10)。——《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十8~9】欲施害于他人之徒无异于在自掘坟墓。那些计谋或许会取得暂时的成功,却使自己的灵魂陷于不安,最后将必受到神的审判。石头: 是指与邻舍的地界石(创31:46-48;申19:14)。劈开木头: 则指砍伐果树,当时果树是生活来源之一(申20:19,20)。 ──《圣经精读本》 【传十8~9 所列各种作业的危险】(一)挖陷坑的目的是诱捕大型的动物,因此必须加以隐匿。但这样一来,自己就有掉在其中的可能。(二)墙垣拆卸或在其上开洞装门时,农夫可能在无意间打扰了因石块清凉便在其中居住的蛇。(三)在此凿石之人大概不是专业的石矿工人,因为其他的都是正常的农村活动。译作「凿开」的动词可以解作采石,但也有比较广义的用法,指连根拔起或取出某些东西。因此,这句经文的另一个翻译,可以是指农夫清除田中的石头。被石头砸伤、疝脱、手臂擦伤都是可能导致的危险。(四)最后,劈木头的危险是显而易见的。斧子的头部可能飞脱,木头或能使之转向,以致造成严重伤害。──《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传十8~10】若考虑到潜在的危险,智慧人可以执行这五项日常的任务。──《传道书雷氏研读本》 【传十8~11】智者与愚者虽同是作工,但分别则在于一成一败。每一行动均隐藏着危机(「必」字可译作「可能」),故智者在作事前必先计算清楚及未雨绸缪,而愚者则在事败后才补救。──《串珠圣经注释》 这几节都是讲愚昧的后果。8节说明做恶事必自食其果。9节讲任何工作都有其本身的危险。10~11节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事应有周详考虑。──《启导本注释》 【传十9】「凿开(或作“挪移”)石头的,必受损伤;劈开木头的,必遭危险。」 也许有人认为,凿石头、劈木头等建设性的活动,比第8节的行恶安全。这里另有两句箴言对此错误的假设提出警告:人生各种活动均有与生俱来的危险。——《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十10】「铁器钝了,若不将刃磨快,就必多费气力,但得智慧指教,便有益处。」 “得智慧指教,便有益处”。更可作:给与成功的是智慧;即智慧使真正的成功变得有可能。──《传道书雷氏研读本》 「磨快」:即「磨得锐利」。──《串珠圣经注释》 在别处,传道者和智慧传统通常描绘愚昧人的特色为肤浅和匆忙。此处则刻划出智慧人的工夫:智能人将工具预备好。深思能带来成功,远胜过暴力。——《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十10~11】讲述了预先预备的智慧。在使用铁器之前,当磨砺器刃;在行法术之前,当驯蛇。若人一心向往甜蜜的结果,而不注重过程与顺序,就是愚昧、邪恶之徒。 ──《圣经精读本》 【传十11】「未行法术以先,蛇若咬人,后行法术也是无益。」 此处正视一个相对的危险:一个人虽可以处理困难之事(行法术者),若缺乏机敏,仍会失败(未行法术以先,蛇若咬人)。懈怠可能抵销与生俱来的技巧。——《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十11 弄蛇者】初民对蛇极度畏惧,一方面是因为相信牠具有法力,另一方面是因为牠有毒。弄蛇是古代近东到处都有的技巧。弄蛇的人似乎更常出现在古埃及的圣甲虫护身符之上(见:出七11~12的注释)。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之中,都有针对毒蛇及蛇咬之咒语的例证。因此,「弄蛇」一词不应该令人联想到毒蛇受吹笛法师催眠,翩翩起舞的漫画形象。本节所描述的是不受咒语控制的蛇。亚喀得文献亦有提到某些蛇是「不被法术影响」的。──《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传十12】「智慧人的口说出恩言;愚昧人的嘴吞灭自己。」 “吞灭自己”。即毁灭自己。──《传道书雷氏研读本》 所有智能作品迟早都会论及舌头,因为谈吐是智慧的试金石,「小小的舵」可以指挥全船(雅三4、5)。智慧的言语是恩言;希伯来文说它们是「恩典」,是一切恩惠或仁慈具体而微的表现(参诗四十五2;箴廿二11用到同样的话): ),是一种颠倒是非的不讲理。——《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十12~14】言语是智慧文学讨论得最多的一个题目,可能因为言语乃有无智慧的试金石。──《启导本注释》 【传十12~15】智者的言语能医治人心,愚者的言语则自取灭亡,因愚者乃痴人说梦话,对自己所说所行的均迷糊不清,还要为未知的将来夸口。──《串珠圣经注释》 古代智能文学中的基本模式就是,通过比较“智慧人”与“愚昧人”,促使听众决志要作一个智能人,而圣经的智能文学也频频使用这一模式(箴8:1-9:18)。关于圣经所说的智慧,请见<箴 绪论,智慧文学>。 ──《圣经精读本》 【传十13】「他口中的言语起头是愚昧;他话的末尾是奸恶的狂妄。」 【传十14】「愚昧人多有言语,人却不知将来有什么事;他身后的事谁能告诉他呢?」 传道者现在指出愚昧人自大的言论。也冗辞赘言,但其中毫无深奥的智能或知识。他对眼前的事都欠认识,更遑论未来了。没有人能提供他未来的知识,然而他却大言不惭。——《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十15】「凡愚昧人,他的劳碌使自己困乏,因为连进城的路,他也不知道。」 愚昧人漫步,看不见那达成目标的道路。──《传道书雷氏研读本》 「进城的路」:大概是出自家传户晓的谚语,指最简单的事。──《串珠圣经注释》 “连进城的路他也不知道”很可能是一句俗谚,极言人的愚蠢。但愚昧人既是骄傲而不肯听教导的人,作者引用这话一定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启导本注释》 连进城的路他也不知道: 描绘了愚昧人丧失生命的方向与目标而彷徨的悲惨光景。与此相反, 圣徒比喻为单单仰望天国的赏赐而默默奔跑的运动员(林前9:24-26)。 ──《圣经精读本》 【传十16】「邦国啊,你的王若是孩童,你的群臣早晨宴乐,你就有祸了!」 “早晨宴乐”。以狂欢而不是专注于公务来开始一天的情景,正是放荡生活的缩影。──《传道书雷氏研读本》 「孩童」:或作「奴仆」。──《串珠圣经注释》 “孩童”亦作奴仆。奴仆作王,小人当道,只有促一国的速亡。“早晨宴乐”为生活糜烂、荒淫的结果。──《启导本注释》 孩童: 是指年龄,指尚未具备君王气质和内涵的未成熟状态。 ──《圣经精读本》 邦国第一优先的需要是一位成熟的领袖。RSV 译为\cs9是孩童,并非指年龄,而是泛指成熟度。这个名词常指「仆人」(参 NIV;但「is」和「was」都有可能;参士七10、11,十九3等)。在列王记三7,所罗门认为自己是「幼童」,承认他的不成熟是很大的缺陷,需要神赐智慧才能弥补。——《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十16~20】当奢侈荏弱之风吹遍朝廷之日,就是邦国厄运当头之时。饮食必须适当地享用,才能带来真正的福乐。──《串珠圣经注释》 比较蒙福之国与祸患之邦:①领袖无能而愚昧;②群臣铺张浪费;③掌权者懒惰;④百姓怨声载道(6,18,20节)。 ──《圣经精读本》 【传十17】「邦国啊,你的王若是贵胄之子,你的群臣按时吃喝,为要补力,不为酒醉,你就有福了!」 “按时”。在适当时候。──《传道书雷氏研读本》 「贵胄之子」:「 ...... 之子」按希伯来用语表示某人的品格和行为与他出生的身分相称。──《串珠圣经注释》 本节描写在朝者成熟而又能自制,乃国家之福。──《启导本注释》 贵胄之子: 身份智慧合乎君王之道的人。按时: 放荡奢侈的对立面不是禁欲,乃是节制。错误的禁欲主义如只顾吃喝的快乐主义(提前4:1-5)。 ──《圣经精读本》 「贵胄之子」是在社会上地位较高的人,有充份的自主权。所以,这两节的对照,重点不在年龄,而在生活的态度,一种为成熟、大胆,另一种则为不成熟、无主见。邦国的智慧另一项标准是节制。早晨宴乐标明放荡、懒惰的生活态度,强调其奢侈与放纵。——《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十18】「因人懒惰,房顶塌下;因人手懒,房屋滴漏。」 古时的房顶以草和泥搭成,需要经常维修。──《串珠圣经注释》 持家立业不可一曝十寒,应该恒常勤俭。──《启导本注释》 房屋: 将国家比喻为“房屋”。 ──《圣经精读本》 赫兹柏认为房子比喻国家,如此这段经文便有连续性。这个看法其实并无必要。这里的衔接并不复杂,乃是继续谈愚昧人的主题。愚昧人懒惰的结果不是遭致神闪电似的审判,他所受的审判更微妙,乃是逐渐的衰退。如果不注意每天生活的细节,结果就会失去生存的战斗力。RSV,NIV 的滴漏可以意指「崩溃」,是乌加列文同语根动辞之意,适用于本处及诗篇一一九28316。——《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十19】「设摆筵席,是为喜笑。酒能使人快活,钱能叫万事应心。」 本节说明爱宴乐之首领(16节)的态度。“叫万事应心”。即满足各项需要,无论人渴望什么都赐给他。──《传道书雷氏研读本》 本节下半有好几个解释:1,人生的价值不在酒肉、钱财;2,人应努力工作,不可贪求作乐;3,金钱可作各种用处,看人如何使用。一般认为全句在戒放荡生活。愚昧人目光如豆,以为酒食征逐便是人生!──《启导本注释》 钱能叫万事应心: “钱是万事的答案”,讽刺挖苦了懒惰的执政者奢侈浪费的腐败。──《圣经精读本》 【传十20】「你不可咒诅君王,也不可心怀此念,在你卧房也不可咒诅富户,因为空中的鸟必传扬这声音;有翅膀的也必述说这事。」 “空中的鸟”。这句谚语指一些从不知名的来源得到的报告或被揭发的事实。轻视权威的态度不会不显露出来。──《传道书雷氏研读本》 在面对腐败的政府时,人仍要对君王存尊敬之心,防避不在意的带有煽动及反叛意味的思想,免招惹莫须有的危险。──《串珠圣经注释》 墙壁有耳,人当慎言。尤其奸邪当道之时,更应小心言语。传道者的忠告是:人应正视生活,享用神给人的生命,平安度日。──《启导本注释》 不可心怀此念,在你卧房: 教导我们,世上没有绝对的秘密,故当彻底谨慎:①不可对领袖或其它社会不义轻举妄动(10:4),乃要慎思明辩地去面对;②彻底无视了日光之下的世界,督促人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将盼望单单寄托在天国。──《圣经精读本》 这部份以一段实际的警诫作结束。智慧人在生活中不应该对国家的君王和领袖(富户)产生愚昧的愤怒。本节提出挑战,要我们在全国都懒惰、不成熟、放纵之时,仍然保持镇静,对主政当局要柔顺;这里对顺服举出一个合宜的理由。译为思想的这个字,曾被译为「休息」或「卧房」,但这个最普遍的译法非常有道理317。——《丁道尔圣经注释》 【传十20 蜚短流长的雀鸟】阿里斯多芬尼斯(Aristophanes)所著的古典希腊喜剧《群鸟》(The Birds)和赫人故事埃珥库希萨(Elkuhirsa),都有「小鸟」泄露秘密的故事。阿希卡尔的箴言又说字就好像鸟一样,把它放走的人没有判断能力。──《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思想问题(第10-11章)】 1 试从本章中找出智慧人与愚昧人的分别?人如何才可得着真智慧?得真智慧有什么益处呢? ──《串珠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