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传道书第七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智慧人生的探索】

   一、愚昧人只顾活着享受虚空的快乐,智慧人关心死亡和死者家属的感受(1~6)

   二、分别智慧和愚昧的四种测试(7~10)

   三、敬畏神乃是智慧的开端(11~18)

   四、追寻智慧的轨迹,结果找到神自己才是真智慧(19~29)

 

贰、逐节详解

 

【传七1「名誉强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胜过人生的日子。」

  〔吕振中译〕好名誉强于好膏油;死的日子胜过生的日子。

  〔原文字义〕名誉」名字,名望,荣耀;「强如」好的,令人愉悦的;「美好的」(原文与「强如」同字);「胜过」(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名誉强如美好的膏油」:『名誉』与『膏油』原文谐音,『名誉』指众人对一个人所是的评价,『美好的膏油』指珍贵的香膏,涂抹在人身上能散发出悦人的香气;全句意指美好的声望,胜过珍贵的香膏,因为前者的影响深远,后者仅能维持暂时的芬芳。

         「人死的日子胜过人生的日子」:本句须与前句连在一起看,即所谓『盖棺论定』,一个人的名誉如何,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就在他死的时候定案;而美好的膏油仅能生前暂时散发芳香,因此,美好的声望胜过珍贵的香膏。

  〔话中之光〕()名誉强如美好的膏油」:内在的品质胜过外在的芬芳。

         ()人死的日子胜过人生的日子」:人的死亡是进入永恒的开始,而人的出生乃开始短暂且苦难的人生,两者相较,优劣显然。

         ()问题乃在于人活着的时候,是专注于享用美好的膏油呢?或是在意赢得好名誉呢?前者单顾自己的享受,后者顾到别人的感受。

         ()凡在今世追求安逸,让自己的魂满足的,必要在来世叫魂痛苦,失去魂的享受;凡在今世为着主的缘故,使魂受苦的,必要在来世得着魂的满足(参太十六25)

 

【传七2「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

  〔吕振中译〕往有丧事的家去,比往宴饮的家去好;因为死是一切人的终局;活人必须将这事放在心上。

  〔原文字义〕「遭丧」哀悼;宴乐」筵席,宴会;结局」结束,结论。

  〔文意注解〕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前者意指与悲伤的人同悲,后者意指与喜乐的人同乐;同情安慰人胜过与人一同享乐。

         「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因为』说出理由:死亡是人人仅此一次的结束,其余还活着的人(特别是死者的家人)对此事相当的重视。

  〔话中之光〕()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在丧葬的场合比在宴乐的场合更容易见证出来;同情安慰比一起吃喝快乐,更能表达我们的感受。

         ()死亡与丧事,促使人人思考生命,特别是死者的家属,更容易打开心门倾听救恩的事,所以是传福音的良机。

 

【传七3「忧愁强如喜笑,因为面带愁容,终必使心喜乐。」

  〔吕振中译〕愁苦比喜笑好,因为由于愁容、心就好些。

  〔原文字义〕「忧愁」愁烦,悲商,愤怒;喜笑」笑,嘲笑,戏弄;愁容」悲伤,恶劣;喜乐」美好,喜乐,高兴。

  〔文意注解〕忧愁强如喜笑」:意指暂时的忧愁,胜过轻浮的喜笑;这里的『忧愁』与『遭丧之家』相连,而『喜笑』则与『宴乐之家』相连(2)

         「因为面带愁容,终必使心喜乐」:『面带愁容』意指表显于外的忧愁,只是暂时的,最终仍会调适心情,以乐观面对人生,乃至从心底发出喜乐。

  〔话中之光〕()忧愁与悲痛往往是化装的福气,因为它容易使人心软化,正视人生的问题,从而寻找人生问题的答案,为余生带来契机。

         ()受苦有益(参来二10;十二1~11),苦难的火焰能净化信心(参彼前一6~7),终久要给人带来荣耀的喜乐(参彼前四12~13)

 

【传七4「智慧人的心,在遭丧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乐之家。」

  〔吕振中译〕智慧人的心在于有丧事的家;愚顽人的心在于快乐的家。

  〔原文字义〕「智慧人」精明的,博学的;遭丧」哀悼;「愚昧人」傻瓜,笨蛋;「快乐」喜悦,欢乐。

  〔文意注解〕智慧人的心,在遭丧之家」:意指智慧人的心思放在人生的结局和未来的事情上(2)

         「愚昧人的心在快乐之家」:意指愚昧人的心思放在享受宴乐和眼前的事情上。

  〔话中之光〕()智慧人的心思放在人生的正事上,从其中领悟人生的道理和属灵教训;愚昧人的心则专注于人生轻浮的一面,追求声色之乐,对来世漠不关心。

     ()人一生转瞬即过,我们应当善用此生,预备迎见神(参摩四12),而不可醉生梦死。

 

【传七5「听智慧人的责备,强如听愚昧人的歌唱。」

  〔吕振中译〕听智慧人的叱责,比听愚顽人的歌曲好。

  〔原文字义〕「听—听到,听从;责备」谴责;歌唱」歌。

  〔文意注解〕听智慧人的责备」:意指在丧事场合上,学习人生的大道理;此处的责备应不是指责备死者的不是,而是指奔丧者之间经由彼此的交谈和见证,而领悟到人生的大道理。

         「强如听愚昧人的歌唱」:意指胜过在宴乐场合上,欣赏靡靡之音或称赞恭维之话。

  〔话中之光〕()一般人在丧事场合上,为着让丧家有面子,都在那里歌功颂德,有时甚至言过其实;但最能让听者受益的话,还是要推见证福音和人生警戒。

         ()愚昧人的称赞和歌唱,是虚空和令人厌烦的(参摩六5~6);智慧人的责备,虽然忠言逆耳,却能产生正面的果效(参撒下十二1~12)

         ()智慧人的责备,」能加增智慧(参箴二十九15);「愚昧人的歌唱,」空洞无意义。

 

【传七6「愚昧人的笑声,好像锅下烧荆棘的爆声,这也是虚空。」

  〔吕振中译〕锅底下荆棘的爆裂声怎么样,愚顽人的笑声也怎么样:这也是虚空。

  〔原文字义〕笑声」笑,嘲笑,戏弄;「锅」锅,荆棘;「荆棘」(原文与「锅」同字);「爆声」响声,噪音。

  〔文意注解〕愚昧人的笑声,好像锅下烧荆棘的爆声」:这是一句古谚,『锅』和『荆棘』原文是谐音,故说起来饶富意义又有趣味;荆棘不耐烧,迅即熄灭,而燃烧时又容易发出爆声和冒出火花,但转瞬即逝,不是很适合当柴火的材料(参诗五十八9)。全句意指愚昧人的笑声和掌声(称赞),只会引人注目,没有实用的价值。

         「这也是虚空」:意指愚昧人的生命肤浅空洞;有的解经家认为本句宜放在第7节。

  〔话中之光〕()不合时宜的笑声和赞美,反而显出自己的愚昧。

 

【传七7「勒索使智慧人变为愚妄,贿赂能败坏人的慧心。」

  〔吕振中译〕勒索之利使智慧人变为狂妄;贿赂礼能毁灭人的心。

  〔原文字义〕勒索」压迫,夺取;「变为愚妄」愚弄人,行动疯狂;「贿赂」礼物;「败坏」破坏,消灭;「慧心」心,心智。

  〔文意注解〕勒索使智慧人变为愚妄」:『勒索』意指用欺压手段占人的便宜,『愚妄』意指疯狂不可理喻;本句有两种解释:(1)主动的勒索别人,这是不正常的行为,不是智慧人该有的表现;(2)被人勒索或看见人勒索别人,这种情形会使智慧人愤怒,因而失去理性。

         「贿赂能败坏人的慧心」:『贿赂』意指收买有权力的人,使之扭曲判断,变成有利于己的行为;『败坏人的慧心』意指使人的理智失效、道德腐败。

  〔话中之光〕()「勒索」和「贿赂」彼此相反,前者野蛮的抢夺,后者文明的巧取,但都是愚蠢的行为,决不是出于明智和良知。

         ()我们断案不可屈枉正直;不可看人的外貌。也不可受贿赂;因为贿赂能叫智慧人的眼变瞎了,又能颠倒义人的话(参申十六19)

 

【传七8「事情的终局强如事情的起头;存心忍耐的,胜过居心骄傲的。」

  〔吕振中译〕事情的结局、比事情的起头好;心〔原文:灵〕忍耐的,比心〔原文:灵〕骄傲的好。

  〔原文字义〕事情」言论,言语,事件;「终局」尽头,结尾;「起头」起初,首先;「存心」灵,空气,气息;「忍耐」长的,慢慢发怒的;「胜过」好的,令人愉悦的;「居心」(原文与「存心」同字);「骄傲」高的,高傲的。

  〔文意注解〕事情的终局强如事情的起头」:意指事情的开头顺利,不如事情的结局成功。

         「存心忍耐的,胜过居心骄傲的」:意指因为情势一帆风顺而存心骄傲,以致疏于继续努力的,不如因为情势不太顺畅而存心忍耐,终致获得成功。

  〔话中之光〕()凡事起头难,但好的开始并不代表成功,俗语说,「行百里半九十,」必须不断地忍耐,持之以恒,直至有好的结局。

         ()「存心忍耐」和「居心骄傲」不能并存,骄傲的人没有耐心,不能等候神;忍耐乃是谦卑的一种特质,愿意等候神的时间来到。

 

【传七9「你不要心里急躁恼怒,因为恼怒存在愚昧人的怀中。」

  〔吕振中译〕你不要心〔原文:灵〕里急躁而恼怒,因为恼怒是存在愚顽人心怀中的。

  〔原文字义〕「心里」灵,空气,气息;急躁」急促,加速;「恼怒(首字)」苦恼,生气;「恼怒(次字)」愤怒,愁烦;「存在」休息,安顿下来;「怀中」胸怀。

  〔文意注解〕你不要心里急躁恼怒」:『心里急躁恼怒』,表示失去自我控制,于事无补,反而伤害自己。

         「因为恼怒存在愚昧人的怀中」:『怀中』指人里面最深处;全句意指愚昧人的里面最深处接待恼怒,随时都会暴发出来。

  〔话中之光〕()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雅一20)

         ()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箴十五1)

         ()聪明人处事成功的秘诀,就是心平气和,克己节制,而节制乃是圣灵所结的果子之一(参加五22~23)

 

【传七10「不要说,先前的日子强过如今的日子,是什么缘故呢?你这样问,不是出于智慧。」

  〔吕振中译〕你不要说:『为甚么先前的日子比如今这些日子好呢?』因为你问到这事、并不是出于智慧。

  〔原文字义〕先前的」第一的,在前的;「强过」好的,令人愉悦的;「如今的日子」(原文无此词);「智慧」精明,睿智。

  〔文意注解〕不要说,先前的日子强过如今的日子」:意指对现状不满足,而对过去念念不忘。

         「是什么缘故呢?你这样问,不是出于智慧」:意指对上句持怀疑的态度,便不是智者所该有的。

  〔话中之光〕()缅怀过去,怨尤今日,不是基督徒该有的态度;我们应该把握现在,追求更好的未来。

         ()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三13~14)

 

【传七11「智慧和产业并好,而且见天日的人,得智慧更为有益。」

  〔吕振中译〕智慧附加产业是好的,对那得见天日的人都有益处。

  〔原文字义〕产业」财产,基业;「并好」好的,令人愉悦的;「天日」太阳;「得智慧」(原文无此字);「更为有益」额外的,更好的。

  〔文意注解〕智慧和产业并好」:意指智慧加上产业两者兼得,甚为美好;有人说,智慧是内在的财产,产业是外在的财产,两者兼具,当然好上加好。

       「而且见天日的人,得智慧更为有益」:见天日的人指活着的人;人在日光之下生活,需要智慧的指引,所以得智慧更为有益。

  〔话中之光〕()有产业而无智慧,所得产业最终可能荡然无存;有智慧而无产业,可能难于发挥所长,贫穷人的悲哀,就在于此。

         ()人生在世,最要紧的乃是属灵的智慧和产业;感谢神,祂使基督成为我们的智慧(参林前一30),并要从主那里得着基业为赏赐(西三24)

 

【传七12「因为智慧护庇人,好像银钱护庇人一样。惟独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这就是知识的益处。」

  〔吕振中译〕因为人在智慧之荫庇下,像在银钱之荫庇下一样;但智慧能使得智慧的人晓得怎样生活:这便是认识智慧的益处。

  〔原文字义〕护庇」阴影,荫庇;「保全」(原文无此字);「生命」活着,生存;「知识」洞察力,理解;「益处」好处,利润。

  〔文意注解〕因为智慧护庇人,好像银钱护庇人一样」:本句更好翻作:『因为人在智慧的荫庇下,好像在银钱的荫庇下一样。』意指人生的艰难,有如暴露在烈日曝晒之下,需要遮蔽物才能感到舒适,并免受害。

         惟独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意指属世的钱财有时反叫拥有者受到恶人的觊觎,惟独智慧才能保护智慧人的生命;然而,真正的智慧乃是引领人寻得救恩,获得永生的保障。

         「这就是知识的益处」:此处的知识和智能应视作同义词,意指智慧比钱财更有益处。

  〔话中之光〕()智能的好处,除了人遇逆境可像钱财一样护卫人,此外又能助人认识神,得到生命。真智慧来自认识神及敬畏神(参箴一7;九10)

         ()财富有时能救人的性命(参箴十三8);智慧则可能救一座城(参传九15)

         ()财富不能购买永远的拯救(参诗四十九6~7),带给心灵真正的平安(参路十二15);真智慧则能使人与神建立正确的关系(参诗一百十一10)

 

【传七13「你要察看神的作为,因神使为曲的,谁能变为直呢?」

  〔吕振中译〕你要察看神的作为:他所使弯曲的、谁能使它变直呢?

  〔原文字义〕察看」看见,觉察;「作为」行为,工作;「使为曲」弯曲,扭曲;「谁能」有权力,有能力;「变为直」变直;安排整齐。

  〔文意注解〕你要察看神的作为」:意指藉圣经明文所记,以及教会历史,和生活环境等,观察神对人的作为,从中学取教训。

         「因神使为曲的,谁能变为直呢?」:意指凡是神所定规的事,人不能加以改变。

  〔话中之光〕()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三16~17)

         ()神向着人的作为有一定的轨迹,可以藉观察、揣摩而得知;其实祂离我们各人不远,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祂(参徒十七27~28)

 

【传七14「遇亨通的日子,你当喜乐;遭患难的日子,你当思想。因为神使这两样并列,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后有什么事。」

  〔吕振中译〕在境遇好的日子你要喜乐;在境遇不好的日子你要用心看;因为神这样安排,也那样安排,是要叫人查不出身后的任何事。

  〔原文字义〕亨通」好的,令人愉悦的;「喜乐」(原文与「亨通」同字);「患难」坏的,恶的;「思想」看见,觉察;「并列」并置,对应地;「身后」在之后,背后。

  〔文意注解〕遇亨通的日子,你当喜乐」:『亨通』意指凡事顺利,原文的『亨通』与『喜乐』同一字根;当生活环境顺畅的时候,应当欢乐着献上感谢。

         「遭患难的日子,你当思想」:『患难』与『思想』原文谐音;当生活环境遇到艰难困苦时,应当思想并仰望神,一面明白神的心意和带领,一面求神加力和帮助。

         「因为神使这两样并列,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后有什么事」:两样并列指交互发生,『身后事』指今后或未来所将发生的事;全句意指神使我们时而遇见顺境、时而碰到逆境,为的是叫我们不至于太过自信,惟有全心信靠神。

  〔话中之光〕()「成功神学」的人认为敬虔的基督徒必蒙神祝福,一生繁荣兴盛,以为患难与挫折必是自己召来的,这种信仰非常危险,我们千万不可学效。

         ()正常的基督徒,遭遇顺境,要常常喜乐;遭遇逆境,要不住的祷告;无论顺境或逆境,凡事谢恩(参帖前五16~18)

 

【传七15「有义人行义,反致灭亡;有恶人行恶,倒享长寿。这都是我在虚度之日中所见过的。」

  〔吕振中译〕在我虚幻的日子里、我都见过以下的事:有义人在行义,反而早死;有恶人在行恶,倒享长寿。

  〔原文字义〕义人」公正的,公义的;「行义」公正,正直;「灭亡」消灭,死亡;「恶人」邪恶的,犯法的;「行恶」坏的,恶的;「长寿」变长;「虚度」蒸气,呼吸,白费地。

  〔文意注解〕有义人行义,反致灭亡;有恶人行恶,倒享长寿」:意指这种情形似乎违反了神公义的法则,不但在现实生活中俯拾皆是,在圣经记载里也屡见不鲜,例如:义人亚伯被杀身亡,恶人该隐倒享长寿(参创四815);又如:拿伯被人误告见杀,恶人耶洗别则活了不短年日(参王上二十一13;王下九章)

         「这都是我在虚度之日中所见过的」:意指本书作者所罗门就曾亲眼见过这种不公的事例。

  〔话中之光〕()人生善恶报应无常,并非表示神不公义,只因神公义审判的日子还没有来到(参罗二4~6)

         ()神是公义的(参帖后一6),到末日祂必为义人伸冤,也必惩罚恶人;我们只管照神的旨意受苦,一心为善,将自己灵魂交与那信实的造化之主(参彼前四19)

 

【传七16「不要行义过分,也不要过于自逞智慧,何必自取败亡呢?」

  〔吕振中译〕你行义不要过度;显智慧不要过分;为甚么要自取败亡呢?

  〔原文字义〕过分」为大,许多;「过于」额外的,超过;「自逞智慧」有智慧;表现智慧;「败亡」使自己凄凉,使自己毁灭。

  〔文意注解〕不要行义过分」:本来作对的事是不会过分的,问题乃在于人们对是非、对错、义不义的看法,并不是神对事物的看法,有时人自以为是行义,其实在神看来并不是行义,所以行义过分是指自以为义而不顾一切。

         「也不要过于自逞智慧」:本来追求智慧是对的,但追求智慧并不等于已经拥有智慧;过于自逞智慧就是过度表现出自以为有智慧,这是骄傲之人的行径,而智慧的人并不居心骄傲(8)

         「何必自取败亡呢?」:由于上述两种情形过度自以为是,反而错了还不自知,结果就是自取败亡。

  〔话中之光〕()法利赛人专注行为上的义,也过度自信,以至于被神弃绝(参路十八9~14),他们就是本节圣经所说毁了自己的实例。他们因为不知道神的义、想要立自己的义、就不服神的义了(罗十3)

         ()中国俗语说,「大智若愚。」真正有智慧的人,绝不会自逞智慧。

 

【传七17「不要行恶过分,也不要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

  〔吕振中译〕你不要一味行恶;不要做愚昧人;为甚么要到末时呢?

  〔原文字义〕行恶」行事邪恶,行事不正;过分」为大,许多;「为人愚昧」愚昧人;「到期」命运,时刻。

  〔文意注解〕不要行恶过分」:本来不应该行恶,而行恶过分更不应该。这里的『行恶过分』是指故意犯罪,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也不要为人愚昧」:意指不但故意犯罪,还自欺欺人地以为神不会介意,这就是为人愚昧。

         「何必不到期而死呢?」:意指行恶过分和为人愚昧,会导致神死亡的审判。

  〔话中之光〕()作恶多端的人,目中无神,十足愚顽;愚顽人心里说,没有神(诗五十三1)

         ()敬畏耶和华使人日子加多,但恶人的年岁必被减少(箴十27)

 

【传七18「你持守这个为美,那个也不要松手;因为敬畏神的人,必从这两样出来。」

  〔吕振中译〕顶好要掌握着这个;那个也不要松手;因为敬畏神的人必须把两样都掌握得对。

  〔原文字义〕持守」抓牢,握住;「为美」好的,另人愉悦的;「松手」休息,遗弃;「敬畏」令人害怕的。

  〔文意注解〕你持守这个为美,那个也不要松手」:这个指不要行义过分(16),亦即不要自以为义;那个指不要行恶过分(17),亦即不要目中无神。全句意指这两个「不要」要坚持到底,千万不可放弃。

         「因为敬畏神的人,必从这两样出来」:意指上述两个『不要』造就敬畏神的人。

  〔话中之光〕()敬畏神的人,就是害怕得罪神的人;既不敢相信自己(不行义过分),也绝不放纵自己(不行恶过分)

         ()敬畏神的人一无所缺(参诗三十四9);耶和华的使者在敬畏祂的人四围安营,搭救他们(诗三十四7)

 

【传七19「智慧使有智慧的人比城中十个官长更有能力。」

  〔吕振中译〕智慧使智慧人有能力,比城中十个咨议员更有权势。

  〔原文字义〕官长」主掌的,统治者;「能力」刚强,战胜。

  〔文意注解〕智慧使有智慧的人有能力」:意指智慧使人能发挥能力。

         「比城中十个官长更有能力」:『十』象征今世属地的完全;全句意指智慧能力的影响,远胜过地上的权力。

  〔话中之光〕()以权力治理,倒不如以智慧治理;权力仅能使人身服,智慧却能使人心服。

         ()有智慧的,必能得人(箴十一30);得人心者,才能掌权作王。

 

【传七20「时常行善而不犯罪的义人,世上实在没有。」

  〔吕振中译〕地上实在没有一个义人、时常行善而未尝犯罪的。

  〔原文字义〕善」好的,另人愉悦的;「犯罪」错过目标,不中的;「实在没有」(原文无此词)

  〔文意注解〕时常行善而不犯罪的义人」:『行善』与『犯罪』对立,『行善』就是『不犯罪』;『时常行善而不犯罪』乃是形容义人,这里将三样连在一起提说,含有强调的意思。

         「世上实在没有」:意指世上没有这样的人。

  〔话中之光〕()世上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参罗三10),也没有一个人行善(参诗十四1~3;五十三1~3)

         ()在神的眼中看来,我们都像不洁净的人,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参赛六十四6)

 

【传七21「人所说的一切话,你不要放在心上,恐怕听见你的仆人咒诅你。」

  〔吕振中译〕人所说的话、你不要都放在心上,恐怕你听见你仆人在咒骂你;

  〔原文字义〕一切话」言论,言语,事件;「咒诅」藐视,小看。

  〔文意注解〕人所说的一切话,你不要放在心上」:这里的「一切话」应与下一句的「咒诅你」连在一起解释,故不是指别人所说的建言、忠告等类积极的好话,而是指批评、论断、咒诅等类消极无用的闲话,也就是不要把别人说的一切坏话都放在心上,特别是第三者的传言,不要刻意去查个水落石出。

         「恐怕听见你的仆人咒诅你」要知道你自己不是完全人(20),总有一些让别人说话的把柄。

  〔话中之光〕()我们不要太在意别人对我们的评论,使徒保罗说,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林前四3)

         ()所以,时候未到,甚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祂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那时,各人要从神那里得着称赞(林前四5)

 

【传七22「因为你心里知道,自己也曾屡次咒诅别人。」

  〔吕振中译〕因为你心里也知道、许多次你自己也咒骂过别人。

  〔原文字义〕「知道」认识,察觉;屡次」次数,时而;「咒诅」藐视,小看。

  〔文意注解〕因为你心里知道」:意指我们应当扪心自问。

         「自己也曾屡次咒诅别人」:自己也曾常常批评、论断别人,说别人的坏话。

  〔话中之光〕()你们不要论断人,就不被论断;你们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们要饶恕人,就必蒙饶恕(路六37)

         ()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因为要凭你的话,定你为义;也要凭你的话,定你有罪(太十二36~37)

 

【传七23「我曾用智慧试验这一切事,我说:要得智慧,智慧却离我远。」

  〔吕振中译〕这一切我都用智慧试验过;我说:『我可有智慧了』;事实上还差得远呢。

  〔原文字义〕试验」测验,分析,证明;「离我远」距离,遥远。

  〔文意注解〕我曾用智慧试验这一切事」:试验指探索、考察。这一切事可分成广义与狭义两种:(1)广义指人生的大道理(参传一至七章),也就是下面所提的万事之理(24~25)(2)狭义指行为和言语(1~22),或指说话和听话(21~22)

         「我说:要得智慧,智慧却离我远」:意指属世的智慧,无法察明人生的奥秘。

  〔话中之光〕()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无法认识神(参林前一21),也无法参透人里面的事(参林前二11)

         ()感谢神,将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赏给我们,使我们真知道祂(参弗一17),也使我们具有看透万事的能力(参林前二15)

 

【传七24「万事之理,离我甚远,而且最深,谁能测透呢?」

  〔吕振中译〕现在的事实离我很远,又很深,真深!谁能查出呢?

  〔原文字义〕万事之理」(原文无此词);「离我甚远」距离,遥远;「最深」深的,无从搜寻的;「测透」找到,到达。

  〔文意注解〕万事之理,离我甚远」:『万事之理』指一切受造之物(包括人和万物)存立的法则;『离我甚远』指我无法参透。

         「而且最深,谁能测透呢?」:『最深』意指极为深奥;『谁能测透』意指无人能参透。

  〔话中之光〕()深哉,神丰富的智能和知识!祂的判断何其难测!祂的踪迹何其难寻(罗十一33)

         ()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神的;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申二十九29);许多时候,圣经里没有明说的事,但人们却喜欢因着好奇而胡乱猜猜测,例如主何日将再来,结果害人害己。

 

【传七25「我转念,一心要知道,要考察,要寻求智慧和万事的理由,又要知道邪恶为愚昧,愚昧为狂妄。」

  〔吕振中译〕我心里转来转去〔传统:我转来转去,并且我的心〕要知道、要窥探、要寻求智慧和万事的总和,要知道邪恶是愚顽,愚昧是狂妄。

  〔原文字义〕「转念」转动,转而;考察」寻找,搜寻;寻求」渴求,坚求;「万事的理由」计算;「愚昧」愚蠢,愚笨;「狂妄」疯狂。

  〔文意注解〕我转念,一心要知道,要考察,要寻求」意指作者被难于参透的情况(24)所激发,于是反复思考,一心一意要找出答案。这里三个同义词(要知道、要考察、要寻求)并列,表明他下定决心,非得出结论不可。

         「智慧和万事的理由」指他思考的对象有二:一是智慧(23),一是万事之理(24)

         「又要知道邪恶为愚昧,愚昧为狂妄」在反复思考上述两个对象之余,结果发现人行恶乃出于愚昧,过度行恶乃出于疯狂(17)

  〔话中之光〕()作恶的人自以为聪明,其实一切的坏事都是由于人的良知停工,在愚昧无知的状态下作出来的。

         ()当一个人沦于为非作歹,不受控制的情况下,那就表示他并不是一个正常的人,而是狂人一个。今天常有人借口精神不正常来逃避刑责,其实所有犯罪的事都是在不正常的情况下作出来的。

 

【传七26「我得知有等妇人,比死还苦:她的心是网罗,手是锁链。凡蒙神喜悦的人,必能躲避她;有罪的人,却被她缠住了。」

  〔吕振中译〕我查出一宗比死还苦的事:就是有一种妇人是网罗;她的心是网子,她的手是锁炼:那使神喜悦的人能躲避她;爱犯罪的人却被她缠住了。

  〔原文字义〕「苦」痛苦的;网罗」网子,围捕工具;「锁链」捆绑物;「躲避」溜出,逃跑;「缠住」捕捉,抓住。

  〔文意注解〕我得知有等妇人,比死还苦」:这里是以拟人法借用一个(或一种)妇人来描述愚昧和罪恶,指活在愚昧和罪恶之下的人,生不如死。

         她的心是网罗,手是锁链」:指愚昧和罪恶乃是捆绑人的圈套和陷阱,人一旦陷入其中,便不易逃脱。

         「凡蒙神喜悦的人,必能躲避她」:只有属神又讨神喜悦的人,才能免受其害。

         「有罪的人,却被她缠住了」:有罪的人指活在肉体中的人,都要被愚昧和罪恶缠住。

  〔话中之光〕()若欲躲避罪的网罗和锁链,惟有亲近神、蒙神喜悦;因为我们亲近神,神就必亲近我们,魔鬼就必离开我们逃跑了(参雅四7~8)

         ()罪住在我们的肉体之中(参罗七1417),所以若随从肉体的邪情私欲而活,就必被罪缠住了。

 

【传七27~28「传道者说:“看哪,一千男子中,我找到一个正直人;但众女子中,没有找到一个。”我将这事一一比较,要寻求其理,我心仍要寻找,却未曾找到。」

  〔吕振中译〕传道人说〔仿传十二8参七十子及平民希腊文译本调整字母位置翻译的〕:看哪,这一点我查出了;我一一地计算,要寻得一个总和:就是我心里屡次寻找着,而未曾找到的:在一千人中我找到了一个正直的男人,但女人呢,在一千人之中、我却找不到一个正直的。

  〔原文字义〕正直人」人,人类;「比较」(原文无此字);「理」计算。

  〔文意注解〕看哪,一千男子中,我找到一个正直人」:在圣经中,往往以男人表征客观的真理;本书作者在众多(一千男子)的所谓道理之中寻找,结果找到了惟一正确的真理,就是神自己。

         「但众女子中,没有找到一个」:相对的,圣经以女人表征主观的经历;作者在自己的许多经历(众女子)中,寻找正道,结果还没能找到。

         「我将这事一一比较,要寻求其理,我心仍要寻找,却未曾找到」:意指直到如今,仍未能发现可供证实客观真理的主观经历,因为世人都有罪,人凭着自己的努力不能讨神的喜悦——人是因信在神面前称义,不是因行为称义(参罗三28)

  〔问题改正〕看哪,一千男子中,我找到一个正直人;但众女子中,没有找到一个」:圣经并不提倡『重男轻女』的观念,所以按字面解释这两节经文是绝对行不通的,越解释越叫人胡涂,最后归咎于古代的陋习,但圣经教训是千古不变的。

  〔话中之光〕()人间的哲理,貌似正直,实际上都是引人入邪;越讲求哲理,就越远离神。惟有耶稣基督,祂才是道路、真理、生命(参约十四6)

         ()主是我们的良人,白而且红,超乎万人之上(歌五10)

         ()一般基督徒都有一个困惑,就是领受了客观称义和成圣的真理(一千男子中找到一个),但在经历上达不到主观的称义和成圣(众女子中没有找到一个),难到圣经的教导错了吗?不,圣经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自己,没有真实履行圣经教训。

 

【传七29「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们寻出许多巧计。」

  〔吕振中译〕看哪,只有这一件我查出了:神造人原是正直的,但人却想法子制作许多巧设的事物来。

  〔原文字义〕正直」笔直的,正确的,正直的;「巧计」设计,发明。

  〔文意注解〕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意指找到了一个答案。

         「就是神造人原是正直」:因为神是照着祂自己的形像造人(参创一27),所以人有神的正直和公义,只是后来人犯了罪,原先正直的灵死了(参二17),意即失去了功用,救恩就是使我们重新有正直的灵(参诗五十一10)

         「但他们寻出许多巧计」:意指堕落败坏的人,中了撒但诡诈的计谋,以致他们的心偏于邪(参林后十5;十一3)

  〔话中之光〕()人的心思是神与撒但的战场,必须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顺服基督(参林后十4~5),才能恢复人受造时正直的光景。

         ()已经蒙恩得救的信徒有一个危险,就是被魔鬼用诡诈诱惑,以致心偏于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纯一清洁的心(参林后十一3),也就是失去了正直。

 

叁、灵训要义

 

【智慧人与愚昧人有别】

   一、智慧人看重内在实际,愚昧人看重外在享乐(1~6)

   二、智慧人看重名誉,愚昧人看重眼前利益(17)

   三、智慧人看重事情的终局,愚昧人看重事情的起头(8)

   四、智慧人存心忍耐,愚昧人急躁恼怒(9)

   五、智慧人面对现今,愚昧人留恋过去(10)

   六、智慧人看重智力,愚昧人看重财力(11~12)

   七、智慧人思考事物背后神的作为,愚昧人单顾事物表面的现象(13~14)

   八、智慧人因敬畏神而行事中庸适度,愚昧人偏于极端(15~18)

   九、智慧人因寻求智慧而找到神,愚昧人因狂妄邪恶而被罪缠住(19~29)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传道书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传道书提要」末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