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书第一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凡事都是虚空】 一、引题(1~3节) 1.传道者自我简介(1节) 2.传道主题:凡事都是虚空(2~3节) 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4~11节) 1.大自然循环不息,历久不变(4~7节) 2.人文历史旧事重演,令人厌烦(8~11节) 三、经历验证,天下一切事都是虚空(12~18节) 1.用智慧寻求查究,一切事都是捕风(11~15节) 2.又察明智能和知识,也是捕风(16~18节) 贰、逐节详解 【传一1】「在耶路撒冷作王,大卫的儿子,传道者的言语。」 〔吕振中译〕「在耶路撒冷的王、大卫的儿子、传道人的话。」 〔原文字义〕「传道者」召集者,聚会中的讲演者;「言语」言论,说话。 〔文意注解〕「在耶路撒冷作王」:指本书的作者是以色列国的君王,因耶路撒冷是未分裂之前全以色列的首都(参代下九30),分裂后仍是南国的首府(参代下十二13)。 「大卫的儿子」:本句可解作『大卫的儿子』和『大卫的子孙』,前者指所罗门王,后者则指罗波安以次共十二位君王。然而,符合作者在本章中的自述(参12~16节)者,非所罗门王莫属。 「传道者的言语」:意指本书的全部内容,乃作者以对大众传道人的身份,所释放出来的信息。 【传一2】「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吕振中译〕「传道人说:虚空之虚空!虚空之虚空!万事都虚空!」 〔原文字义〕「虚空」蒸气,呼吸,白费地。 〔文意注解〕「传道者说」:一般相信,本书是出于所罗门王的信息,乃是根据他的智慧和经验,所传讲的。 「虚空的虚空」:这是希伯来文的表达法,意指在程度上,虚空到极点。 「凡事都是虚空」:意指在范围上,没有一件例外,全都虚空。 〔话中之光〕(一)一般人往往出于酸葡萄的心态,将自己所未曾经历过的世事和世物,说成「虚空的虚空」,很难说服众人。 (二)通常,一个人的经验之谈,更胜于道理上的推论;而若经验和道理兼具,则更值得听者信赖。 (三)许多事物,在当事人眼中犹如肥皂泡,在阳光下五彩缤纷,非常吸引人,一旦破裂成泡沫,顿成空泛,无迹可寻,在经历者眼中,真是虚空的虚空。 (四)没有神的人,凡他所作的一切,尽都是虚空;但有神的人,神就是他所作一切的实际,都具有永恒的价值。 【传一3】「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 〔吕振中译〕「人的一切劳碌、他在日光之下所劳碌的、有甚么益处?」 〔原文字义〕「劳碌」辛劳,劳苦,患难(本节首字);劳动,劳力(本节次字);「日光」太阳,耀眼;「益处」好处,优点,利润。 〔文意注解〕「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意指人在神之外所有的劳心(参诗二十五17)和劳力(参诗一百二十七1),所带给人的收获。 「有什么益处呢?」:『益处』乃商业用语,指『利润』或『利息』。 〔话中之光〕(一)万物都服在虚空之下(参罗八20),人不可能单从这样的资源寻得利益或满足。 (二)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甚么益处呢?人还能能拿甚么换生命呢(太十六26)? 【传一4】「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 〔吕振中译〕「一代在过去,一代又到来,地却永远存立。」 〔原文字义〕「代」年代,世代,时代;「永远」一直,永久的;「长存」存立,坚立,站立。 〔文意注解〕「一代过去,一代又来」:意指时间飞逝,转瞬即过,何等短暂;又指人在地上营营扰扰,一代过一代,时间何等短促。 「地却永远长存」:这里的『永远长存』,并不是指时间上绝对的永存,因为有一天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参彼后三10);这里乃是指时间上相对的长存,亦即和人的生命作比较,显得好像永远长存一样。 〔话中之光〕(一)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九十10)。 (二)在神所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里,人的生命显得虚无缥缈,无影无踪;但人若得着了神的生命,便能在新天新地(启二十一1)里,真正永远长存。 【传一5】「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 〔吕振中译〕「日出,日落,喘嘘嘘地跑回它所由出之地。」 〔原文字义〕「急」切望,渴望;「所出」上升,出现。 〔文意注解〕「日头出来,日头落下」:从地球上的观点来看,日子过得很快。 「急归所出之地」:『急归』在原文含有『抓住,喘息,以鼻吸气』等意,意指太阳运转有如赛跑的选手气喘吁吁地显得疲累的样子,这是形容人的日子过得相当艰难。 〔话中之光〕(一)一日复一日,生活就是这么的单调,而又劳累。 【传一6】「风往南刮,又向北转,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道。」 〔吕振中译〕「风往南刮,又向北转;不住地旋转,又循其旋转道返回原处。」 〔原文字义〕「刮」行走,进行;「转」转向,回转;「旋转」(原文与「刮」同字);「返回」转回,归还,归回;「转行」(原文无此字);「原道」四围,周围。 〔文意注解〕「风往南刮,又向北转」:本句有两个解释:(1)此句在原文没有『风』字,故可视为第5节的一部分,即太阳向南行进到南回归线,又转向北至北回归线;(2)原文在本节后半有『风』字,故此句可指风的运行,风一会儿向南刮,一会儿又向北刮,似乎没有定向。 「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道」:指风以旋转方式运行(如旋风、台风等),似乎无常,却又有一定的轨迹可循。 【传一7】「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还何处。」 〔吕振中译〕「溪河都往海里流,海却没有满溢;溪河流到哪一个地方,还再流到那里。」 〔原文字义〕「江河」水流;「流」行走,进行;「满」充满,盛满;「归还」返回,转回,归回。 〔文意注解〕「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指江河的水往低处流,一直不断流到海里,却永远不会注满。 「江河从何处流,仍归还何处」:意指大自然的循环现象:海水蒸发成水气,水气凝结成雨水,雨水下降成河水,河水流入海里,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息。 【传一8】「万事令人厌烦(或作“万物满有困乏”),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 〔吕振中译〕「万物〔或译:万事都有〕都疲劳困乏;人也不能说得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 〔原文字义〕「万事」言语,言论;「厌烦」使疲乏的;「饱」饱足,满足;「足」充满,满了。 〔文意注解〕「万事令人厌烦,人不能说尽」:本句也有二意:(1)人世间所有的事物都不能满足人心,人无法尽述其厌烦的程度;(2)人世间所有的哲理言论,无穷无尽,却都不能赋与人真实的价值。 「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意指人世间一切事物和所有言语,都无法使人藉眼目观看和耳朵听闻,得到精神上的饱足。 〔话中之光〕(一)世事和言论,从来不会填满人心的空处,反而越追求越觉虚空;惟有属灵的事物,和属神的话语,能叫人得着满足。 (二)惟有来到主耶稣基督面前,才能叫疲乏困倦的人,得到心灵的满足(参太十一28~30),因为主自己就是生命的粮(参约六48)。 【传一9】「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吕振中译〕「必有的事、是曾经有的;必行的事、是曾经行过的: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原文字义〕「新事」新的。 〔文意注解〕「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按原文仅『有,有;行,行』四个字。意指自然界已经有的现象,以后还会再有;人世间已经行过的事,以后还会再行。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指世上的一切,都是旧事重演,虽然外表花样翻新,但是本质照旧未变。 〔话中之光〕(一)自然与历史,环境与人为,不断地重复发生,循环不息,毫无新奇。 (二)惟有万有的创造主,祂才是一切新事物的起源。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一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五17)。 【传一10】「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吕振中译〕「哪里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看哪,这是新的』?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原文字义〕「岂有」存在;「世代」古代,古时。 〔文意注解〕「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本句是对第9节『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持异议者的反问;持异议者可能争辩说,前述观点不仅与人类历史并科学创新有矛盾,甚至与别处圣经所说神要『作一件新事』(参赛四十三19;耶三十一22)有抵触。但是,作者在本书中所谓的『新事』,乃是专指令人满足的世事世物(参8节)。 「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意指现代人所认为是「新事」的,其实古人早就经历过了。 【传一11】「已过的世代,无人纪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纪念。」 〔吕振中译〕「先前的世代无人怀念着;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原文:他们〕也不怀念。」 〔原文字义〕「已过的世代」先前的,第一的;「纪念」记忆,记念物;「将来的」后面,后续;「后来的」(原文与「将来的」同字)。 〔文意注解〕「已过的世代,无人纪念」:意指上一代人所经历过的事,下一代的人并未记住。 「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纪念」:意指下一代人所将经历的事,后来的人也不会记住。 〔话中之光〕(一)历史证明,从前的人所犯的错误,后来的人仍会重蹈覆辙。事实上,连神的选民和基督徒,也常犯和前人同样的毛病,并未从历史学取教训。 (二)有些传道人顶会煽动跟从者,喊着:「新人走新路,新人作新事」的口号,其实,他们所谓的「新路和新事」,不过是「旧路和旧事」翻新个花样罢了。 【传一12】「我传道者在耶路撒冷作过以色列的王。」 〔吕振中译〕「我传道人、我曾在耶路撒冷作过王管理以色列。」 〔原文字义〕「传道者」召集者,聚会中的讲演者。 〔文意注解〕「我传道者在耶路撒冷作过以色列的王」:请参阅1节注解。 【传一13】「我专心用智慧寻求查究天下所作的一切事,乃知神叫世人所经练的是极重的劳苦。」 〔吕振中译〕「我专心一志用智慧去寻求窥探天下所发生过的一切事,就知道神给世人所劳碌的是多么吃力的劳苦。」 〔原文字义〕「专心(原文双字)」使用,委身(首字);心思,思想(次字);「智慧」精明,睿智;「寻求」寻找,调查;「查究」搜寻,探索;「神」造物主;「世人」亚当,人类;「经练」苦待,压迫;「极重的」苦难,恶的,坏的;「劳苦」工作。 〔文意注解〕「我专心用智慧寻求查究」:『专心』指竭尽心力于一件事;『智慧』指世上的智慧(参林前二6);『寻求』指深入探索;『查究』指广泛地彻底追查。 「天下所作的一切事」:指已过和现在人类一切的活动和作为。 「乃知神叫世人所经练的」:指神所分派给各人在生命中承担的任务。 「是极重的劳苦」:指沉重的折磨。 〔话中之光〕(一)世上的智慧,仅能让人知道事物的现象,并不能使人解决事物的原由,因为这些事物都是神所派定叫人历练的。 (二)日光之下一切的劳碌,都是虚空的虚空(参3节),而这种虚空对人是一种沉重的折磨;不幸的是,大多数人一生默默地承受着虚空的沉重折磨,却不知幡然醒悟,转而追求「真实的神」(或谓「神的真实」)。 【传一14】「我见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吕振中译〕「我见过日光之下所发生过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原文字义〕「捕」渴望,努力奋斗;「风」风,气,灵。 〔文意注解〕「我见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指人类一切出于自我的活动和作为。 「都是虚空」:指不能给人满足。 「都是捕风」:指徒劳无功。 〔话中之光〕(一)离开神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出于神或靠着神所作的一切事,都是实际,都有功效。 【传一15】「弯曲的不能变直,缺少的不能足数。」 〔吕振中译〕「弯曲的不能变直;缺少的不能足数。」 〔原文字义〕「弯曲」扭曲;「变直」使曲变直,安排整齐;「缺少」不足;「足数」计算,数算。 〔文意注解〕「弯曲的不能变直」:指人凭自己的聪明才智所扭曲的事,自己无力改正。 「缺少的不能足数」:指人凭自己所作的成果总有缺失,无论如何努力,总不能叫它臻于完美。 〔话中之光〕(一)人的思想和能力都有限度,生命中也都有反常和缺陷的现象,没有神的人生,决不能改正和补满,唯有信靠神才是正路。 (二)神不是改正我们「所作的」,神乃是从根本改造我们「所是的」。 【传一16】「我心里议论说,我得了大智慧,胜过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而且我心中多经历智能和知识的事。」 〔吕振中译〕「我、我心里自己说:『我得了大智慧,胜过我以前所有管理耶路撒冷的人;我的心也经验了许多有智能有知识的事。』」 〔原文字义〕「议论」说话,讲论;「经历」看见,觉察;「知识」洞察力,理解。 〔文意注解〕「我心里议论说」:意指我自己在心中思量。 「我得了大智慧」:意指我在学习和经验中增加了许多智慧。 「胜过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耶路撒冷』是当时智慧人群集的地方;作者自认为他的智慧胜过众人。 「智能和知识」:在圣经诗歌智能书卷里,『智能和知识』常是同义词,二词常可通用。不过,『智慧』较偏重于里面所发出一种识透事实真相的能力;『知识』则较偏重于从外面收集资料后借着悟性领会并分辨,将事实真相有系统地转化成生活行为的导向。 「而且我心中多经历智能和知识的事」:意指我所得的智能和知识,并不局限于客观道理方面,乃由于对这类的事多有经历,所以在心中累积了不少主观经历上的智能和知识。 【传一17】「我又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这也是捕风。」 〔吕振中译〕「我专心一志要明白智慧,要明白狂妄、和愚昧,就知道这也是捕风。」 〔原文字义〕「察明」认识,熟识;「狂妄」疯狂;「愚昧」愚蠢,愚笨。 〔文意注解〕「我又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专心』指竭尽心力于一件事;『察明』指收集、分析后对事物的认识;作者在此有意分辨甚么是智慧的,甚么是外表看似智慧、实际却是疯狂的(如希特勒所作的),甚么是愚昧的,将它们一一归类。 「乃知这也是捕风」:意指经过努力察明后,结果却是徒劳无功,因为智慧、狂妄和愚昧三者之事的结局都是一样,都是虚空。 备注:关于本节的上半,有的圣经译本如NAB和Berkeley翻译成:『我又专心察明,甚么是智能和知识,甚么是狂妄和愚昧。』将它们分成两大类,这样,就可以和下面第18节连结起来,表示智能和知识并未给人带来好处。 【传一18】「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 〔吕振中译〕「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苦;增加知识,就增加痛苦。」 〔原文字义〕「愁烦」恼怒,悲伤,挫折;「加增」增加,增长,;「忧伤」痛苦。 〔文意注解〕「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在前述三者(智慧、狂妄和愚昧)中,虽然智慧乃是世人所梦寐以求的,不意,徒增困扰,因为智慧越多,就越多苦恼。 「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与前句同样的结论,知识越多,相对的也就越多精神和肉体的痛苦。 〔话中之光〕(一)敬畏神是智能和知识的开端(参诗一百十一10;箴九10;一7);离开神的智能和知识,反而会导致愁烦和忧伤。 (二)单单具有知识,不能给人带来智慧;真正的智慧,是以敬畏神为基础,加上所累积正确的知识,在人生的道路上,发挥正确的指引。 叁、灵训要义 【虚空的原因】 一、劳碌没有益处(3节) 二、万事令人厌烦(8节) 三、日光之下并无新事(9节) 四、神叫世人所经练的,是极重的劳苦(13节) 五、多有智慧,多有愁烦(18节) 六、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18节) 【一切事】 一、凡事都是虚空(2节) 二、万事令人厌烦(8节) 三、日光之下并无新事(9节) 四、天下所作的一切事,是极重的劳苦(13节) 五、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14节) 【万事令人厌烦】 一、口说,说不尽(8节) 二、眼看,看不饱(8节) 三、耳听,听不足(8节) 四、手作,作不完(15节) 五、心想,想不透(17节)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传道书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传道书提要」末尾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