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箴言第十五章短篇信息

 

目錄:

從舌頭入手的生命建造(十五1~4)(張慕皚)

從家庭入手的社會重建(十五5~6)(張慕皚)

從生命入手的教會更新(十五7~11)(張慕皚)

三種浪費生命的人(十五12~14)(張慕皚)

人生價值觀的再思(十五15~17)(張慕皚)

重建和諧的社會(十五18~20)(張慕皚)

困境中的人生抉擇(十五21~24)(張慕皚)

社會重建的道德根基(十五25~27)(張慕皚)

充滿感染力的生命(十五28~30)(張慕皚)

生命的雕塑(十五31~33)(張慕皚)

建立生命從舌始(十五1~4)(莊漢夫)

社會重塑家重建(十五5~6)(莊漢夫)

生命入手教會新(十五7~11)(莊漢夫)

三種浪費生命人(十五12~14)(莊漢夫)

省思人生價值觀(十五15~17)(莊漢夫)

構建和諧的社會(十五18~20)(莊漢夫)

困境中人生抉擇(十五21~24)(莊漢夫)

道德根基需重建(十五25~27)(莊漢夫)

充滿感染力生命(十五28~30)(莊漢夫)

人生生命之雕塑(十五31~33)(莊漢夫)

 

 

從舌頭入手的生命建造

 

【經文 箴 15:1-4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周婉玲姊妹

今天的經文選自於箴言十五章第一至四節,在箴言十四章結束時,特別是卅四節說到:「公義使邦國高舉,罪惡是人民的羞辱。」神教導我們如何建立一個社會,又給予香港眾市民一個重要的提醒。自九七之後,一連串的打擊,令香港經濟低沉,人心惶惶,而疫症到訪後更加雪上加霜,使港人生活百上加斤。香港如今成了一個百廢待舉的城市,需要得著振興。因此我們應該思想到如何重建香港整體社會;重建社會並非單靠引入先進科技、改善教育、發展經濟,便可以振興過來。最主要關鍵在於第卅四節所告訴我們:要有公義邦國才得著高舉。聖經和歷史讓我們看見過去的事實,我們不應再走回頭路,加上疫症的到訪,提醒教會,基督徒要重建香港,必先重建教會。香港要得著復興,教會先要復興;香港社會要重建,基督徒的生命先要得著重建,才能進入社會作光作鹽,帶領人到神的面前。港人按照神的旨意而行,然後再加上科技、教育和經濟發展,這個社會才有盼望。在座每位的弟兄姊妹,每一個信徒,每一間教會都要盡自己的責任重建生命,香港才得著振興。所羅門教導我們一套簡單直接重建生命的方式就是從舌頭入手,從語言去操練我們的生命,提升我們的生命。雅各書告訴我們許多事情皆不免有失,若於語言上沒有錯失的話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初期教會屬靈生命的操練模式是要刻苦己身,後來又要避世登山,安靜修道,又要讀經、祈禱、默想。而近代更有說可從神蹟入手操練生命,追求講方言,但更實在的莫過於所羅門這位智慧君王所教導的從舌頭入手這個最佳方法。經文第一節說明舌頭與人際關係重建的關係,第二節說明舌頭與個人品格重建的關係,第三節說明舌頭與神人關係重建的關係,而第四節則是總結。若果我們與別人的關係良好,又可以建立自己的生命,與神的關係又不錯之時,我們就能成為一個充滿豐盛生命的人,就像生命樹一般,當別人品嘗我們的果子之時,就能得著滿足。現在讓我們思想以下四個從舌頭入手之操練方法。

()舌頭與人際關係的建立(1)

當人發怒之時,彼此以怒氣辱罵回應,則形成以暴亦暴,若以溫柔語調回應,則能怒氣全消。舌頭可以幫助我們與別人建立良好關係,耶穌給予我們很好的榜樣,正如彼得前書二章告訴我們:耶穌並沒有犯罪,口裡也沒有詭詐,祂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彼得前書又告訴我們這個世代很多人詆毀我們的信仰、批評、挑剔、敵對我們,但是彼得教導我們不要害怕別人的威嚇,也不要驚慌,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人們問你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當別人辱罵詆毀我們之時,我們就應該:1.心裡存敬畏神的心,尊基督為聖,意思是我們是代表基督,代表神的國度,所說的話是配上作為耶穌的代表。2.心溫柔敬畏的心,亦可翻譯為溫柔尊重人的心。哥林多後書說我們是基督的使者,神差派我們到世上來,代表神、見證神,所以說話必須得體。

第一節下半段又提醒我們言語可以溫柔,可以暴戾,一句傷害的話,就會觸動人的怒氣,因此,每一個字,每一句話均為重要,求主幫助我們善用舌頭。

()舌頭與個人品格的建立(2)

智慧人是敬畏神的人,並且按照神的話而活,塑造生命,成為有智慧品格的人。而愚昧人則遠離神,照自己的意思而活,自私自利,所以品格的建立與我們的言語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如何透過舌頭的運用建立我們的生命,建立我們的品格呢?經文告訴我們,智慧人善發知識,善發的意思就是指善於溝通,但並非口才了得,雄辯滔滔,而是說話很有分寸,在適當的場合說適合之話。就如耶穌講道之時,起初向群眾說了很多道理,但當祂感到群眾吸收能力未達時,祂就引用很多比喻來教導他們,私底下又用更深入的道理向門徒講解。馬太福音告訴我們在一個固執人的面前說太多道理,猶如將聖物丟給狗隻,將珍珠棄在豬面前一般,浪費資源。

第二節下半段說到愚昧人遠離神,沒有神的道理,且自私自利,炫耀自己,而真正智慧人所說的是造就人,關心人和鼓勵人的話。特別港人在今天無數的打擊下,很多人意志消沉,看不見出路,需要別人鼓勵和安慰,求主興起我們,建立一個造就人的生命。

()舌頭與神人關係的建立(3)

不要以為神日理萬機,沒有時間理會你的祈禱、你的行為。因為我們的神之眼目是無處不在,無論好人、壞人祂都鑒察,我們一言一行祂都知道。馬太福音十二章警告我們:「毒蛇的種類,你們既是惡人,怎能說出好話來呢?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所以言語和生命的建造是何等的密切呢!善人從他的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作者告訴我們,凡人所說的閒話,當審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來,因為要憑你的話,定你為義,也要憑你的話,定你有罪。從一個人所說的話就能看出他與神的關係。若一個經歷神同在的人就會時常發出感謝神,讚美神之聲,並且常說造就人的話,求神幫助我們,讓神居住在我們心裡,與神建立良好的關係。

()舌頭與豐盛生命的建立(4節)

若果我們能夠達成第一節至第三節所教導的,就能夠成為一個有溫良舌頭的人,這樣的人必得豐盛的生命。其生命就如生命樹一樣,可以結出果子來,叫人得到滿足。所以成熟的人處處為人設想,祇有不成熟愚昧的人一天到晚都為了自己,所以生命樹的果子是為別人而結的。生命樹象徵主耶穌基督,就如約翰福音第一章告訴我們生命在主裡面,而十四章也清楚說明祂自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所以有主耶穌就有生命。當我們活出基督之樣式時,就活出耶穌的生命。第六章耶穌又說祂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之糧,有主耶穌在其生命裡,就永遠不餓,永遠不渴,所以祂對當時的人說,祂的肉可以吃,祂的血可以飲;意思是祂的說話,祂的道理,就是靈、就是生命。如果我們遵從祂的話而活,生命就能得著改變,生命豐盛,就能結出果子來,成為生命樹。當我們傳講耶穌的話語之時,而別人又領受到,就知道其道是何等有效的,我們就能成為一棵真正的生命樹。

各位弟兄姊妹,透過言語,可以產生巨大的能力、言語的能力比美國的軍事能力更加強大,因為沒有任何強大的軍事力量能叫一個人上天堂,但當我們將福音傳開,就能幫助一個人得著永生,影響他的一生。言語的能力比武器的能力還要強大,所以乖謬的說話,就是彎曲錯誤的話,令人心靈破碎,因此言語能建立人的生命也能破壞人的生命。求主教導我們說合宜的、造就別人的話。歌羅西書四章六節教導我們說話要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如何在社會造鹽呢?透過我們的言語。如何作光呢?活出基督的生命。香港要振興,就需要基督徒生命得到重建,進入社會造光造鹽,改變別人的生命,改變道德的文化,香港才有盼望,求主藉著疫症復興其教會,復興其信徒。

 

 

從家庭入手的社會重建

 

【經文 箴 15:5-6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祝麗儀姊妹

今天要領受的經文談到從家庭入手有兩方面的建立,一是家庭紀律的建立,二是家庭價值觀的建立。香港經過疫症重重打擊之後,社會正處於一個百廢待舉的時候,所謂「公義使邦國高舉,罪惡使人民羞辱。」香港要得到重建,要從香港的道德與靈性的根基入手。香港的重建工作中,我們擔任最重要的角色,基督徒要求主復興我們屬靈的生命,讓我們成為社會中真正的光與鹽,香港社會才有盼望。香港社會的重建亦有賴於家庭的重建。家庭的質素怎樣,社會的質素也怎樣,家庭有問題,社會也會有問題,家庭的重建要從基督徒家庭先入手。

()家庭紀律的重建(5)

小孩子生下來就帶著罪性、反叛性,所謂學壞容易學好難,因此對孩子要有紀律的操練。有一個對現代社會很有觀察力的作家說:「家庭是最基本的管治單位,家庭是社會的縮影,人所依附的第一社群,亦是人學習順服權柄的第一關,家庭防線失手,整個社會也隨之而崩潰。」有一個作家的著作〈第三波〉說到人類社會有三個時代,第一波是農業社會,是大家庭的時代。第二波是家庭社會,是核心家庭的時代,即謂一個家庭有丈夫、妻子和兒女。第三波是資訊時代,即指以資訊為中心的現代社會。有幾方面的現象:貧窮和富有的差距越來越大,中產階級越來越委縮。這情況下,價值觀遭到嚴重衝擊,混亂是這時代的表徵。家庭與教會在資訊時代各種改變的衝擊下,傳統家庭的定義──一夫一妻和兒女的模式在這時代只適合7%的家庭,其餘大部分都是破碎、單親、同性戀的家庭。當見到家庭制度崩潰時,求主恩待我們,基督徒要同心合意建立基督化家庭,最重要是紀律的重建。資訊時代是一多元化時代,道德失守的時代,更要在家庭建立紀律制度。

第二方面關於紀律的重建要注意的是,要從小開始重建,若兒女長大,就很難管教。就像植樹,當樹枝幼嫩時,若生長傾斜了,很易拗直,樹枝若長得粗大了就很難扶正。「孩子六歲時有全世界的問題,十六歲則有全世界的答案」,所以在孩子六歲時要給他們適切的教導。

第三方面,孩子紀律的管教是父母的責任,經文提到父親,因父親是一家之主,母親與父親配合,一齊做好對兒女紀律的操練,神將操練兒女的責任加給他們,父母領受了代表神去約束兒女的權柄,所以我們不能胡作非為,因為將來要向神交代,但凡根據神的原則和神的真理教導兒女的,兒女才接受,任意莽為的父母是很難得到兒女的尊重。聖經提醒我們,權柄的約束與愛心是分不開的,我們需要嚴亦需要愛。保羅在帖撒羅尼迦教會管教信徒時,給我們的提醒:「只在你們中間存心溫柔,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我們既是這樣愛你們,不但願意將神的福音給你們,連自己的性命也願意給你們。」父母亦應該像保羅,以犧牲性命的愛去愛兒女。保羅亦說:「你們也曉得我們怎樣勸勉你們,安慰你們,囑咐你們各人,好像父親待自己的兒女一樣。」父母需要勸勉、安慰、囑咐兒女。當父母嚴而無愛會產生反叛的孩子,像歷史上反對基督教很有力的人物Ingersoll,因受到當牧師的父親,冷酷而無愛心的管教,便造成這樣反叛的兒子。但愛而無嚴,亦會造成不良後果。父母希望兒女長大後喜歡自己,兒女從小喜歡甚麼就給他甚麼,很多研究指出結果會剛相反。另有一個現象亦有研究支持,就是基督徒父母與子女的關係,較諸非基督徒父母與子女關係,來得不親密。當中很可能是因為大部份基督徒父母擔心兒女離開信仰,就拼命督促子女,子女不能感受父母嚴中的愛。非基督徒父母,任由子女幹他們喜歡幹的,又是一種過份。父母不但要協助年青人尋找人生的理想,還須幫助他們認識並怎樣愛耶穌,讓他們走人生道路時,有基督成為他們隨時幫助,有耶穌的愛在心中,叫他們做耶穌喜歡他們做的事情。

第四方面,紀律的操練不但是父母的責任,同時亦是兒女的責任,兒女有責任好好接受父母的管教。第五節嚴重警告作為兒女的,若藐視、咒罵父母就是犯了嚴重的罪。在舊約到一地步要將他們處死,可見在紀律操練方面,兒女的責任是何等的大。為甚麼兒女不能接受父母的管教?相信有以下幾方面原因:(1)很多年青人覺得父母的學歷不夠好,不及自己受的教育高。沒錯,父母的學術水平可能不及子女高,但在做人的知識方面則不然,父母主要是教養子女怎樣做人,以及關於神真理的知識,在這方面父母絕對有資格管教子女。(2)因為年青人覺得時代不同了,覺得父母老套,但他們須知道,父母所教導關於神的真理,以及道德的原則是永遠不會改變的。(3)年青人看見自己的父母,也好不到那裡去,覺得他們沒有根據聖經的原則過生活。若然認為父母犯錯就不聽從父母的話,那麼連聖經都不要看了,因為一些寫聖經的人,例如大衛、摩西、保羅也犯過罪,所以,認為父母不夠完美就不順從,這是很錯的觀念。我們要知道年青人在家反叛父母,在學校反叛老師,進到社會就會反叛上司、政府,這是必然的事情。

父母的管教應該是正面的,包括提醒和教導。當兒女犯錯才責備他們,這做法比較消極;更重要的是給子女正面在道德及聖經真理的教導。若子女根據平時父母所教導的原則過生活,就不會犯錯,亦不須要責備。今天很多子女常被父母責備,是因為父母平時沒有時間對他們作正面的教導。

在這裡想介紹一位在對子女的紀律操練上做得很出色的母親。就是約翰衛斯理的母親,她的功勞就連很多成功的總統、偉大的政治家也比不上她。她十九個兒女中有兩個被神大大使用,有寫聖詩的,有做傳福音工作的。叫當時黑暗、低沉的英國社會,因他們兄弟倆而改變復興過來。這位母親每天用一小時為她的兒女禱告,每星期用一小時向兒女逐一教導屬靈的事情,她覺得最重要的是有屬靈的操練,做一個真正重生得救的人。她認為當孩子懂得說話,第一件要教他的是祈禱。當他哭著要甚麼就不要給他,只給他認為對他有益處的東西,並要在他有禮貌地請求下才給他,不要讓孩子說謊,當他有好行為時要讚賞他,對他許下的承諾,一定要辦得到。

()家庭價值觀的重建(6)

家庭價值觀的重建亦要從小開始建立。第六節經文中有兩種價值觀提醒我們。「義人」是敬畏神、按神的原則過生活,讓基督居首位的人,他們會操練兒女同樣成為義人。義人的價值觀是著重屬靈的事物。「財寶」可譯得廣闊些,神的恩典也可算是一種財寶。「得利」可解作金錢的獲得,惡人只顧金錢利益,反受擾害。第一種父母教導子女的價值觀,會把屬靈的事物放在物質的需要之上。第二種父母用很多錢供養子女讀書,希望他們長大後亦可以賺到很多錢。他們不認為子女返教會敬拜神,學習神話語重要,反而認為上補習班、讀好書才重要。「義人家中,多有財寶」一句中,講到神會賜福這些家庭,其中一樣可是物質的豐富,但父母要教導子女知道物質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親近神,以及與神同在。

大衛說:「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份。」耶穌說:「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的豐富。」擁有溫馨的家庭,能一家事奉神才是最珍貴。像約書亞一家──「我和我一家都事奉耶和華」,像戴德生,幾代都在中國事奉神。第六節經文中「惡人」沒提到有家,他們離開神,按自己的方法過生活,自私自利,只尋求物質的享受,他們的兒女也會這樣。他們為了利益的事,根本無親情可言。「擾害」可能會是心靈空虛,家庭不和,遭受謀財害命的危機;所擁有的物質,就會成為我們的綑綁。耶穌吩咐青年的官,要他放下一切跟隨主,青年的官就憂憂愁愁地走了,所以說擁有財富就容易教人遠離神。有一個調查指出:現代人認為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依序是:汽車、電燈、電視、亞士匹羅、微波爐、風筒和個人電腦。以上的東西都是青年的官所沒有的,所以甚麼才是最重要的呢?我們應教導兒女清楚自己的人生價值觀,知道最重要的是追求神和神的事情。

 

 

從生命入手的教會更新

 

【經文 箴 15:7-11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萬愛碧姊妹

今天我們要領受的經文是箴言第十五章七至十一節,經文的中心思想提及內心和生命的問題。能夠應用在教會的更新上,主要有三方面:依次為(1)我們是播揚真理的群體(第7節),(2)我們是敬拜的群體(8)(3)我們是追求公義的群體(9-11)。這正好是今日社會必須的元素,因為如經上所說:「公義使邦國高舉,罪惡是人民的羞辱。」香港要得著更新和重建,就要讓神的公義重臨,透過教會將公義彰顯。現在讓我們一同思想這幾節經文,解釋如何可從生命入手,使教會更新;香港疫後得以重建。

()生命與真理的傳播(7)

智慧人就是敬畏神,有神的真理存在心中,按真理而活的人。愚昧人則相反,不但沒有智慧活出神的真理,也沒有神的真理可以播揚,只會播揚害人的知識。在「智慧人播揚真理」的前題下,聖經視知識和智慧為一樣的;就是說智慧人播揚自己的生命,透過生命活出神的真理;使生命傳播生命;智慧人那種生命的事奉,也就是今日教會更新所迫切需要的。透過讀經祈禱,參加成長班和祟拜,得著神的真理,以塑造我們的生命,從而認識並完成神所交付我們的使命。智慧人願意捨棄生命,燃燒自己去播揚真理;像蠟燭一樣,何時燃燒,何時就會發出亮光,彰顯生命。當我們願意被神的真理塑造,去燃點生命的時候,就開始活出神的生命來。一個成熟的生命,是肯付出的生命,就像基督捨己背起十字架那樣。耶穌基督親口對我們說:「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和福音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可835)疫潮中的香港,很多人開始思想生命終結的問題,因為他們害怕喪失生命;但基督徒卻不應該害怕生命有終結,反倒該害怕生命還沒有開始。若我們仍是只求擁有,不肯付出的話;那麼正好說明:基督徒的生命還沒有真正開始。社會上需要神的真理,需要我們付出,願意像光一樣發揮作用;那處有黑暗,那處就有光明。

我們不可小看自己,神要求我們不是能付出多少,而是我們願意付出多少。像聖經中只有「五餅二魚」的小孩那樣,願意付出他僅有的五塊餅、兩條魚;他的行為感動了後世的人,也願意效法他:獻上自己被神使用。弟兄姊妹,神給了我們甚麼呢?一個微笑,能改變人的生命;一句鼓勵的說話,能提升人的生命。積財於天是耶穌基督賜給我們的智慧。我們不一定需要作出偉大的貢獻,只要願意付出生命,就能夠在這個時代中播揚真理。

()生命與敬拜(8)

教會不僅是一個傳播真理的群體,更是一個敬拜的群體。經文中所言的「獻祭」和「祈禱」,都是昔日敬拜神主要的活動。「獻祭」乃是贖罪、除罪或獻禮物給神的意思。神要求我們獻祭,是為著人的好處,讓我們知道生命不再是為自己而活,神要用我們的生命去祝福他人,這就是新約時代所指的敬拜。我們要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看自己是死的,向神是活著的,這樣的敬拜,便能討神的喜悅了。每一次敬拜,都是一次更新的奉獻,能使我們繼續為神而活,成為別人的祝福。如果我們只注重奉獻的數目,而沒有擺上聖潔和正直的生命,那麼敬拜就變得沒有意義了。神看重我們出於內心的敬拜,而不是一些外在的禮儀。我們來到神的面前敬拜,為要得著神所賜的福氣。敬拜是敬畏神的一種表現,朝拜者應當存著一顆敬畏神的心。要知道有怎樣的生命,就有怎樣的敬拜,正如彌迦書第六章所說:「只要你們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們的神同行。」神要我們用敬拜的生命,去發出生命的敬拜,這才是真正的敬拜。何時我們的生命像光一樣發出,何時就能真正討神的喜悅。敬拜還有「分別為聖」的意思,今日教會的敬拜可以現代化,卻不可世俗化。保羅在以弗所書第五章說,基督徒要合乎聖徒的體統,有共同的標準和原則。求主幫助我們,賜我們一種有生命的、分別為聖的敬拜,這才是經歷神的敬拜。今日我們生命若沒有改變,就在社會上失去影響力;這是因為我們還沒有遇見神,經歷祂的同在。要經歷神,就必須每日讀經祈禱,在崇拜和成長班中領受祂的話語,經歷祂的同在,這樣,我們便能走出教會,進入世界裡頭,使之成為神的教會。

()生命與文化的更新(9-11)

九至十一節提及兩種生活方式,一是惡人的道路,道路指人生的方向和整個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為神所憎惡(神卻愛罪人),這種生活方式是自私和遠離神的,故此不是正路,必蒙神的嚴刑,神乃以責備帶領他走回正路,但惡人恨惡責備,結果必致死亡。另一種生活方式是追求公義(9節下),這追求有迫切之意,這些追求公義者就是追求按神的心意過聖潔生活的人。這些人正是社會所要的,因為「公義使邦國高舉」(1434)這種「追求公義」的生活方式是社會振興不可或缺的。

神要求屬祂的人竭力追求公義、聖潔,如光如鹽的生命;當生命得著改變,我們便得進入社會,為鹽,為光;將神的真理,用生命傳播開去。有時候,我們以為別人看不見自己的內心,於是便只追求表面的工夫,但神卻能看透人的內心,無論他如何隱蔽,仍逃不過神的目光。社會的道德文化,是從教會和基督徒的身上彰顯出來的。因此,基督徒要進入社會群體中成為「鹽」,去提升社會群體的生命,使社會得著更新和醫治。但鹽有它的一些特質,就是必須完全傾倒出來,才能發揮它的作用;若只放在瓶裡,鹽就失去了功用。同樣,基督徒要成為「鹽」,灑在水中,灑在地上,香港才能得著醫治。此外,由於鹽的濃度十分高,故此不需要太多,只要適量,便能影響周圍的人。神用我們作「鹽」,喻意我們要追求一種高質素的生命;願意捨己,背起十字架,投身社會中,救治社會上腐敗的風氣,除掉污穢的陋習。弟兄姊妹,今日我們所作的工,在社會上可能不被認同,那可能因我們欠缺了一種高質素的生命。故此,我們必需要學習追求公義聖潔的生命,在社會上做鹽做光;藉著我們的生命質素,去改變社會的道德文化;以致能夠影響整個社會,得到真正的重建。求主恩待我們。

 

 

三種浪費生命的人

 

【經文 箴 15:12-14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周安息姊妹

疫症使人思想到人生的問題,思想到生命的寶貴及人生的價值觀。在生命未受到威脅時,人們覺得生命是必然的,從未想到過生命的終結……疫症令到人人自危:不知這無形的病毒何時吞噬自己的生命!疫症令人感到生命是何等的無把握,是何等的脆弱,原來生與死只是一線之差!有一次,英國的安妮公主往美國參觀太空站裡的太空設備,她摸著一件真正的大空衣問道:「太空衣這樣薄,保得住生命麼,會不會裂開呢?」岩士唐上校回答說:「太空中穿著這件太空衣,生與死只不過是百分之一吋的橡膠的距離哩!」

在這患難愈來愈多,生命遭到挑戰的時刻,我們對生命會作出重新的評估:美國有一位很出色的女性名海倫凱勒──可說是世界歷史中少有的一個難以想像的生命。她生下來就又聾又啞又盲,幸好神賜她一位恩師,自小教她靠手背的感覺來認字,又教會她讀書,講話……最後她畢業於哈佛大學,成為一位著名的作家、著名的演講家!她說:「我不會單單地活一生,也不會單單地耗盡我一生,我會用我的生命來投資。」當我們認識到生命的寶貴時,就不會浪費生命,浪費神給我們的時間!時間是生命的量,是世上我們擁有的東西中唯一不可開源節流的。生命的奇妙在於:過去的不再屬於你、我,現在這一秒屬於我們,而下一秒則屬於神!求神教我們愛惜光陰,珍惜神給我們的每分每秒,為主而活!

()關閉的生命(第12節)

褻慢人自以為是,集挑剔、批評於一身;不愛責備他的人,也不愛受責備;可說是非不分,遠離智慧;不想得智慧人指示,不想與智慧人作朋友。這樣的人不但關閉了自己的生命,更是頑固自恃,不求進步;他們不但浪費自己的生命,追不上時代,更是神不能使用的人!褻慢人心高氣傲,破壞群體生活,關閉自己的頭腦,不能與時並進,不能接受新事物。在現今的資訊時代,科學進步,一日千里,所以教科書(特別是大學的)要年年修訂。連政府也鼓勵大家要終身學習,這是好的。在教會屬靈的工作上,我們更加不能自滿,不能關閉自己的生命!無論任何環境下,只有聖經──神的話語是永恆不變的,應用聖經真理卻應該是與時並進的。

當一個基督徒固步自封時,他的事奉、個人成長也可說「到此止步」。如果在事奉中我們不肯放下自己的主見,墨守成規,不學習與時並進時,將會為教會和自己帶來許多問題。時代不同了,在事奉模式上如果我們仍然與幾十年前那樣一成不變,那麼,就是說不能隨著聖靈的風,聖靈的帶領來迎合時代的需要,肯定是失敗的。聖經教導我們必須做牧養和關顧的工作,這是無論任何環境,任何文化都不可否定的真理,但具體的方式方法是可以因應時代而改變的。例如說:以前教會定期為初生嬰兒舉行生日會,旨在聯繫牧養其家長;但過了一段期間,只見家長差遣傭人帶嬰孩來參加生日會,我們的牧養策略便要有所改變。又例如說:以前同工和義工每週定期探訪會友,本來是好的。但到了某個時期,大家都很忙;家訪時找不到人,只能放下留言咭;那便浪費了時間,不得不改變探訪的方式了。在這資訊發達的時代,發一個傳真或一個電郵,不是更好嗎──這是另一種形式的探訪。再說,以前我們有主日學,助道會……現在隨著環境的需要與時並進,有成長班,求主幫助教會可以在牧養方面做得更加好。

我們的真理不變,事奉的模式卻應隨著需要不斷更新,每個時代的教會都應該為她的時代寫一套合時代需要的神學。聖經真理永恆不變,但神學卻是因應時代不同而改變著的。否則,我們就會變成昔日的法利賽人,熟讀聖經,但卻思想閉塞。新時代來臨──神的羔羊已經來到了,惜他們接受不了,改變不了,結果將耶穌基督釘死在十字架上。感謝神!異象臨到彼得,保羅,他們開始向外邦人傳福音;然而,法利賽人卻聲言要打死這班不照傳統做事的人……像法利賽人這樣關閉生命的人,神不能使用。基督徒要隨著時代改變,本著聖經原則,有不斷更新的生命,我們不要世俗化,但要現代化,正如保羅所言:「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121-2

()沒有生氣的生命(第13節)

一個人若有情緒上的問題,不但破壞整個生命,甚至會影響人一生之久。喜怒哀樂若控制得不好,也會教人喪掉生命。如果情緒處理得不好,憂鬱過度,會使人吃不下,睡不著,工作做不好;整個人困在負面的情緒裡,動彈不得,甚至有癱瘓的感覺。

聖經中講到世間上的憂愁有世俗和屬靈兩種分別:世俗的憂愁令我們過一種行屍走肉的生活,而屬靈的憂愁則是按照神的意思去憂愁,就像保羅所說的一樣:「因為依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林後710)。聖靈光照一個人,讓他看到自己的罪,他為自己的罪心中懊悔而歸向神,於是,神為他預備一個滿有喜樂的生命。當大衛犯了罪,神藉著先知的勸勉光照他,他於是寫了詩篇五十一篇。大所呈獻的正是神所要的祭,憂傷痛悔的心神必不輕看;這是按神的意思,對我們有好處的憂愁,這種情緒不會把我們弄癱瘓了;我們在憂傷中靠神的恩典站立起來,這反而是一種美德。當人們在罪惡中頂撞神,不肯接受神的啟示時,耶穌是多麼悲傷,祂為整個耶路撒冷難過,也被稱為「憂患之子」。昔日耶利米先知看到時代的罪惡,為此哀哭,並化悲憤為力量,起來事奉神,這樣的憂傷是蒙神悅納的。

在這末世時代,患難愈來愈加深,問題愈來愈多,人會被情緒壓制,生命了無生氣。今日人心充滿了憂鬱,如何勝過負面情緒呢?1.將憂愁作為一種情緒改為一種態度;多想一些積極樂觀的東西,環境雖然改善不了,但可靠主的恩典改變態度。2.在無憂無慮的日子媕雪篿瑍m自己每天經歷神同在,一個每天經歷神同在的人懂得在任何情況下都依靠神。3.情緒低落時找一個情況比自己差的人去幫助,這反而從中幫到自己。4.正確面對成功與失敗,現在為甚麼人們每有困難就情緒低落,想到自殺呢?這是社會性的問題,社會教人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但世界愈來愈艱難,困難一來到,人不懂面對,精神就會崩潰下去。聖經中舉出許多人物失敗的例子:如摩西,大衛……以此教導我們今天怎樣面對失敗,聖經確是一本很實用的書。

()虛空的生命(第14節)

追求神的話語,用聖經的原則過生活,大衛在詩篇一百一十九篇講得好,他教導兒子所羅門向神求智慧,成了蒙福的人。聰明人咀嚼神的話語,愚昧人只求今生物慾情慾的滿足,心靈空虛,好像參孫一樣,神呼召他時給他很大能力,但他浪費了神給他的恩典!生命不在乎長短,而在乎我們追求的是甚麼。有一對夫婦,丈夫在兩所大學拿到最高學位,還未畢業就已是個世界知名的物理學家,他們夫婦兩人清楚神的帶領,畢業後願意到婆羅洲當宣教士,許多人認為他們選擇到那荒蕪之地真是浪費所學,但這是世俗人的眼光,他們在乎的是神怎樣看!

凡是為主而作的,都能叫人得到豐盛的生命;耶穌基督在世三十三年,祂的生命對後世人有多大影響?抗炎戰鬥中去世的謝婉雯醫生不過三十五歲,許多人都替她不值,但神知道,她已完成神要她做的工作,安返天家去見主,所以,她生命是豐盛而寶貴的!

求主教導我們不要做容讓自己有上述三種生命;只要把我們寶貴的生命交給主,任憑主使用;就能脫離失敗,不做浪費生命的人。

 

 

人生價值觀的再思

 

【經文 箴 15:15-17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林蘊詩姊妹

上星期我們思想到在這受疫症威脅期間,困境如何刺激香港人思想生命的寶貴;重新檢討個別的人生價值觀。當人經歷困難,困難會激發人去思想自己的人生價值,其價值觀清晰與否對於作出人生的決定真是非常重要的。基督徒的人生價值觀應以敬畏神為首要;有著這樣清晰的一個價值觀,那人是不容易向環境妥協的。經歷患難,能改變人的價值觀。無怪乎鐵達尼號郵輪上的老婦,在生死關頭之際,寧攫取三只橙而放棄那些金銀財寶。求主幫助我們,在現今的日子裡,重整我們的價值觀。以下三方面值得我們仔細再三思想。

()態度比環境重要(15)

艱難的環境叫人每天都活在患難痛苦裡,迫使人努力尋求方法去改變逆境。但聖經提醒我們若是環境改不變了,我們就要改變面對逆境的態度。保羅三次求神挪去他那根「刺」,但神卻沒有照他的意願去做,反而把他的態度改變過來。神說:「我的恩典夠你用,我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保羅就算坐監被人鞭打,也沒有自怨自艾,更不會埋怨神,反而在那裡唱歌讚美神,這就是態度的問題。約瑟被兄長們賣到埃及為奴,經歷無數患難,但他積極樂觀面對的態度,使他看見逆境裡有神的作為在其中。這洞見讓他不介懷兄長們的所作所為。這看法多麼積極,要不然,所有的仇恨都會在那兄弟重遇的一刻裡爆發出來。暗室之后蔡蘇娟女士多年前患了眼疾不能見光,餘生都在漆黑的房間裡渡過。她並沒因此而放棄生命,反而更積極努力以禱告來事奉神,帶領了多人信主。連美國總統也致函以表達對她的欣賞。最近離世的台灣女作家劉俠女士(杏林子),年少時便患上類風濕關節炎,天天受疼痛的煎熬。在逆境裡,神改變她的態度,叫她積極努力滿有喜樂的把那殘缺的人生奉獻給神,她透過文字幫助了很多人,她一直推動著台灣傷殘人士的關顧工作,得到很多社會服務獎。今天我們的健康狀況遠勝她們,我們又是否願意被神更大的使用?

基督徒在逆境裡喜歡求神行神蹟改變環境,但我認為改變人的態度是神更大的神蹟。在艱難的日子裡,我們當靠著神的恩典改變態度,學習:(1)常提醒自己神是愛,會把最好的賜給我們,所以無論禍福,都是神許可的才會臨到。(2)神的旨意高過我們的意願,故此必須降伏在祂的旨意之下。(3)神應許我們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當我們明白上述的道理時,就能像哈巴谷先知一樣,即使在絕境裡卻仍能因耶和華而歡呼,因神是我們的盼望,是我們的力量,足能幫助我們勝過困難和逆境。

()屬靈的福份比物質的豐富更寶貴(16)

一個敬畏神的人雖然物質生活貧乏,仍可快快樂樂的過日子;但一個物質豐富的人,卻因遠離神而煩亂不安。耶穌基督所講的拉撒路與財主的故事正說明這情況。但意思並非指敬畏神就會貧窮,因為聖經中不少人物如亞伯拉罕、大、所羅門王等都是享有豐富物質生活的人。

神不賜予基督徒豐富的物質,是因為物質的誘惑實在太大,不是太多人能承擔得起。所以,神給我們多少就享用多少,不要埋怨神;因為物質實在是導致人遠離神,又遠離人的。

今天在美國和很多西方國家的潮流文化裡,人們的價值觀都在改變,他們看重工作的滿足感多於擁有財富或賦閒在家享清福。現在是由一個「擁有」的文化進入一個「享受工作」的文化裡。那些富有的人承繼父親的財富後,並不一定承襲其衣砵,乃是投資在一些認為合乎他興趣的事情上,又或捐款贊助一些社會服務性質的工作。據悉,美國一家名為Funding Exchange的機構,擁有四千會員,而每名會員平均一年捐獻五百萬美金,為的是爭取政治、社會、經濟上的公義,為受政治逼迫的人打官司,他們以此工作為榮為樂。

基督徒有清晰的人生價值觀,換言之就是敬畏神,透過工作事奉神,榮耀神。這樣,我們才能對這一世代有良好的影響。

()恩情比物質的享受更寶貴(17)

神予我們兩條大誡命,就是愛神愛人,這也是基督徒應有的價值觀。昔日神創造人類,賦予人類生存的本質──愛。祂希望人在伊甸園的日子能永遠享受祂同在的愛。惟因人軟弱犯罪,神遂差祂兒子捨身十架流血來買贖我們,叫我們復能享受祂的愛。二千年前,神興起教會積極傳揚福音,叫人回轉歸向神,享受神愛的恩情。可惜今天,我們所看重的只是物質的東西,恩情則擱在一旁。也許我們都愛自己的家人,但愛的方式卻往往用金錢、物質來代替。調查研究告訴我們,一個人缺乏父母同在的愛,他的成長是有缺憾的。

母親節到了,一位年青人到花店請店員為他以電郵方式送一束玫瑰花給他那位在二百里外的母親,後來因見小女孩凶獻花給墓中的母親而醒悟過來。於是立刻改變初衷,帶著鮮花親自駕車往二百里外的母親家裡去表達孝心,這是因為他珍惜與母親同在的機會。

今天港人經歷困境,開始看見恩情的重要。在這兩個多月來,多少個家庭開始感覺到維繫家人彼此關係的重要,特別是那些曾感染病毒康復出院的,差不多所有人都見證說與家人的關係改善了,很珍惜再和家人一起的生活。不錯,愛是同在,以前忙於工作賺錢,但自從經過死亡的威脅,領悟到原來恩情比物質享受重要。所以,弟兄姊妹,當趁父母還健在時好好孝敬他們。請記住,家並不是一個居住的地方;那裡應該有愛;那裡能互相接納,那裡才是真正的家。

沒有經歷患難痛苦,我們就不懂得調整自己的價值觀。話說有位母親偕妹子帶著她那十個月大的嬰兒去購物,不以為意的把嬰兒並車匙鎖在車內。在99度高溫下,赫見嬰兒開始面部發青,口吐白沫,把兩女士弄得驚惶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幸好千鈞一髮之際,一健碩男子從車廂取出大鎚擊碎車窗,救出嬰兒。詎料那母親竟然破口大罵,怨那男子毀了她的車,險些要把他送官究治。世上倒有很多人似那母親,只重金錢過於人命,他們日以繼夜拼命工作,就算生命耗盡也不以為然。

過去,大眾的對立,派系的抨擊,冷眼的對待,令香港這個城市呈現一片冷酷無情。近日更有人借疫情攻擊這攻擊那,說到底,這是多麼可悲的光景。然而在這可憐的景況裡,屯門醫院謝婉雯醫生的事蹟卻為我們帶來一絲絲的溫馨。謝醫生信靠主自動請纓到SARS病房照顧病人,她寧願自己經歷危險,也不願意同僚像她一樣身犯險境,所以她的犧牲、她的愛震撼了整個香港。這件事讓我們看到人性的光輝,香港人正需要這樣犧牲、豁出去的愛。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擁有耶穌基督的愛,你願否背起十架;豁出去與人分享這大愛。

杏林子所付出了她生命的全部和她的愛,她的遺願真教人動容。她要把她的愛留給她的家人,把她的祝福給天下的人,把她的眼角膜捐給有需要的人,把她的軀殼捐給醫院作病理解剖,把剩下的軀殼殘渣燒成灰燼撒在屋後的小蘭溪,叫周圍的花草也得幫助。連生命的殘渣也要惠澤花草,這才是一個愛的生命。我們看見她生命的震撼力不是在於她擁有多少金錢,乃是在於她把僅有的愛付出去。

弟兄姊妹,上述三方面正是今天這末世時代,香港處於艱難日子所期待的,是我們須有清晰的人生價值觀,願意追求從神而來的愛,持守那份愛,然後豁出去,服事身邊有需要的人。

 

 

重建和諧的社會

 

【經文 箴 15:18-20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陳向欣姊妹

箴言十五章十八至廿節提醒我們,要重建香港社會,必先重建香港社會的和諧,要達到目的有三方面須加以注意:

()互相忍讓(18)

這種美德是現今香港最需要的。「暴怒人挑啟爭端,忍怒人止息紛爭。」香港現在正處於一個百廢待舉的時候,迫切需要找出爭端的根源。但我們有時愈迫切卻愈發找錯了問題的根源。如有人被槍殺,警方除了找尋那根槍,更重要的還是追捕持槍者。其實,經濟低迷、政治不穩,加上疫症肆虐,所以很多人都會不安、惶恐和不滿。偶被觸碰,一眾怒吼,就會引起抗爭。若要消弭爭端,首先要平息怒氣,正如聖經所言,暴怒難以解決問題。香港人喜用暴力解決問題,這點在文字上也表露出來,連電台上也出現言語的暴力。在末世時代,國際間濫用暴力解決問題,就正如耶穌所形容:民攻打民,國攻打國,人類彼此踐踏、陷害。主耶穌卻教導我們以犧牲、忍讓的愛去解決問題。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解決了神和人、人和人之間不和的問題。印度立國之初,國父甘地雖非基督徒,卻深受主耶穌和祂十字架的影響,學效祂的方法而把問題解決了。馬丁路德.甘,學效主耶穌那種非暴力抗爭的態度,解決了美國在種族歧視上的難題。為何香港人在社會、國際層面上不懂以耶穌基督的愛去勸服人,也不曉得以變通的方法去處理事情?聖經卻提醒基督徒,處理社會、國際問題不單只有支持或反對兩個立場,還有第三個立場,就是要站在神真理的一方。政府也許有錯,反對者也許有其道理,但不管怎樣,基督徒應站在神的一方,肩負起時代先知的角色,說到底,還是要具備「忍讓」二字。否則,社會就好像一部缺乏煞掣系統的車子一樣,衝向山坡而沒法制止。對人要忍讓,對環境要忍耐。聖經教導我們,若有人得罪了自己,要把那人交到神手中,並不是等待神去懲罰那人,而是在主內愛仇敵,為逼迫我們的人禱告,希望神恩待他,使他改過,這就是聖經中所說的對人忍讓。有很多我們不情願的環境要我們去面對,求神教我們對環境忍耐,忍耐就是信靠。聖經常說神能把糟糕的事變為美好。話說有位女士不小心把手帕弄污了,手帕上留下一滴不褪色的顏料,教她難過極了,一位藝術家於是利用手帕上這點污漬從新為她的手帕繪上一幅全新的圖案,美麗極了,手帕重現眼前,不禁令她大悅。我們的神也是一樣,一件我們以為很悲哀的事,只要忍耐和信靠神,終有一天,神要把那不如意的事改變過來,使之成為我們生命中,一幅更美麗的圖畫。香港需要和諧,基督徒必先學會忍讓,這樣方能影響社會。

()共同努力(19)

「懶惰人的道,像荊棘的籬笆。」懶惰帶來人生諸多阻滯,像荊棘的籬笆一樣防礙人的發展。聖經把一個懶惰人定義為沒有人生目標或目標是錯誤的。人縱有才幹,事事勝任;若目標錯誤,同樣可稱為懶惰人。何謂懶惰人的道?道是道路,可帶領人到目的地,可惜懶惰人走的是自己的路;縱然努力走上自己的道路,結果卻是徒然。從來沒有人會認為一個嗜賭的人是勤力的,但賭徒會強詞說他並非懶惰,只是日以繼夜,不休不眠地賭博而已;有一天終因透支而倒下來,還稱得上是勤力嗎?人們仍視之為懶惰人。若基督徒離開神為我們預備的道路,沒有對準神為我們預備的人生目標,即使盡力去實踐也是枉然。所以懶惰人的道就是錯對了目標。

懶惰人是一種避重就輕、捨難取易的人,其路就像荊棘的籬笆。換言之,他只做其愛做的事,又大又難的事卻避之則吉。若一個人只顧事奉而忽略處理婚姻、家庭的問題,神會視此行徑為懶惰。若不回應神要我們處理的「荊棘」,只管拖延,荊棘就在路途上堆積成籬笆,至終教人難以跨越過去。問題剛產生時便要即時處理,問題愈大,困難就愈大。有人說:「小賭可怡情」這實非聖經的根據。賭博不合聖經真理,不論是小賭或大賭都是不對的。

懶惰人不肯付代價,總愛站在原地不動或投聞置散。路是用來走的,懶惰人不肯付代價,雖有目標卻不肯踏上一步實現目標。馬丁路德不只有堅定的立場,更以生命的代價去達到目的,所以他是一個偉大的改教家。一些只會想、只懂說而不做的人,聖經稱之為懶惰人。

懶惰是靈性、道德的問題。懶惰與正直相對,懶惰人也可說是不正直、不誠實和存心欺騙的人。例如靈修是每天必須做的,但若只在閒時才靈修,遇上困難時便會難於倚靠神,終至失敗。平時藉詞忙碌而逃避靈修操練,這是屬靈的懶惰。懶惰是嚴重的過犯。那領一千銀子的僕人之所以被主人責備為又懶又惡,皆因他埋藏一千銀子之後,可能利用時間做其他事情而沒有做主人所吩咐的事情。今天有很多基督徒照樣只顧拚命做其他事情而沒有做神所交付的事。懶惰不只是個人問題,也是一個群體的道德問題。香港社會現在面對那麼多的問題,可以說香港正陷入懶惰的層面中。政治前途充滿荊棘,因香港人集體懶惰,九七前有殖民地政府的管理,市民有很多時間去拚命賺錢,政治問題連提也不提,也不曾學習政治。九七來臨,要港人治港,直到現在連一個受過政治操練的人來執權也沒有,遂導致此刻問題叢生。歷史告訴我們要建立民主,必先要建立人民的民主個性,民主個性有很多,例如公德心便是其中一項,香港人正缺乏這方面的修養。香港市民沒有自小培養民主品格,所以難於承擔民主的責任。民主又必須有民主的文化,民主文化的其中一樣是社會要有大多數中產階級人士,少數人極富或極貧。香港現處嚴重貧富懸殊之地,直逼第一貧富懸殊國家。缺乏以上種種,無怪乎今天香港難以處理排山倒海的社會問題,更遑論是實行民主制度。

()彼此尊重(20)

「智慧兒子使父親喜樂。」彼此尊重是一項屬靈的美德。年青人若懂得敬畏神,也必然曉得尊重父母和別人。「愚昧人藐視母親」,這裡指出家庭、社會問題,雖然父母有責,但箴言一再強調年青人也是要負上責任的。父母只管盡力照顧兒女,又把他們交託給神,若子女有錯,為人父母者也不應過分自責,因為兒女是神給為人父母者所託管的,神會負責。能敬畏神的兒女,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師、服從上司、尊重政府。「智慧子」是敬畏神的人。敬畏是懼怕加上愛。懼怕叫人不犯罪,愛神的人樂於做神所吩咐的事情。敬畏神才會建立一個彼此尊重的家庭和社會。藐視父母者大都是好高鶩遠、虛榮心重的人,嫌父母沒有學識,又因家庭環境比別人差、看不起父母等,這樣的兒女是沒有前途的。

香港要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必先要互諒互讓,同心協力,除去一切的懶惰,又要彼此互相尊重,求主先賜下基督徒上述三方面的追求,然後,香港才會有盼望。

 

 

困境中的人生抉擇

 

【經文 箴 15:21-24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陳 姿姊妹

常言道,人生是一連串的大小決定組合而成,有時,我們每天作了很多的決定,可惜是「不經意」的決定,有的對,有的錯。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錯誤的決定不單影響自己,更影響周圍的人,甚至影響整個社會……。亞當、夏娃在伊甸園中,很遺憾,作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不僅影響他們自己,而且影響了歷世歷代的人類。由此可見,我們何等需要求神給我們有智慧,作聰明的決定。

而今天,這種人生決定越來越不容易,因為世界的艱難與複雜日趨嚴重……許多突發事件,需要我們面對。

曾記載,以前中東有位將軍,將捉到的間諜執刑時,給犯人兩個選擇,一邊是槍決,一邊是進入黑色大門。犯人幾乎都選擇了槍決。後來,此將軍透露,其實黑色大門後面乃是逃生,乃是自由。可是對於犯人來說,無法估計黑色大門後面是甚麼?是否比槍決更殘酷的刑罰?無從知道,也就無法選擇。求主教導我們,在今天這幾節經文的提醒之下,操練自己凡事作聰明的抉擇。

()人生路向的抉擇(21)

本節經文教導我們首先要抉擇人生的路向,當人生路向立定之後,人生其他大小的抉擇俱受它的影響。經文告訴我們,人生路向只有兩條,一是作無知的人,以愚妄為樂;另一條是作聰明人,按神正直的道而行。無知的人按自己的喜好與情慾行事。從人類的開始,神就給我們兩條路的抉擇,但亞當、夏娃在蛇的引誘之下,選擇了無知、自私自利的路,致使整個人類都陷於罪惡之中。所以,這兩條路,一是自私的路;一是神的路。順著聖靈而行的,就得生命的平安;體貼肉體的,便是死亡。保羅在加拉太書第五章講得很清楚:「情慾的事,都是顯而易見的,就如姦淫,污穢,邪蕩,拜偶像,邪術,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紛爭,異端,嫉妒,醉酒,荒宴等類,我從前告訴你們,現在又告訴你們,行這樣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國。」(519-21 )

弟兄姊妹,求主幫助我們,人生就只有這兩條路,並無第三條路可走。有人說,我們可以選擇愛神又愛世界,但聖經清楚告訴我們,愛世界的,愛神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當我們選擇了神的道路之後,又如何辨別每一件事的對與錯?凡是符合神的旨意就是對的。因此,基督徒的生活,每天都要尋求神的旨意,陶恕博士關於領會神的旨意的三個基本原則,值得一提,(1)聖經清楚指示我們做的,我們定要做。聖經教我們傳福音,我們就要去傳福音,不論得時不得時,求神幫助我們,傳福音能傳得更好。(2)聖經清楚反對與禁止的,我們切不可做。 (3)聖經上未有清楚講明的事,只要我們存著愛神愛人的心去抉擇就是對的。

在尋求神的旨意時,要用基督的平安放在我們心裡面作主,以順服耶穌基督來作決定。而非以自己所想要的為依歸,那只不過是自己的感覺「平安」罷了。例如,有位姊妹,不願長途跋涉而捨棄原先應聘的那份教職,她這毀約的抉擇令校方增添麻煩,人與人之間失去了基督的平安。聖經所教訓的是這樣:「……他發了誓,雖然自己喫虧,也不更改。」(154 )這才是基督的平安,在我們心裡作主。求神幫助我們,需要做人生路向的抉擇時,走神的路而不是自己的路。

()尋求幫助的抉擇(22)

我們何等需要謙卑自己,尋求幫助。當我們有困難時,要告訴別人,身邊的人可以給我們提點和幫助;但當我們不能謙卑接受別人的提點時,結果所作的決定既傷害自己又傷害了別人,有時效果是很嚴重的。一個年僅三十五的女人,曾經夜以繼日地侍候患癌症的母親。母親過世後,她自己也不慎病了,經醫治未見好轉,就自以為也患了癌症;頓感無助無能,無法再照顧兩個未成年的孩子……;瘋狂地槍殺了兩個孩子之後,再吞槍自盡。但經法醫驗屍後,證明此女子根本沒有患上癌症。惜這女子因不肯尋求幫助,不能從困境中走出來,終致造成悲慘的結局。聖經教導我們,好多時候,作人生決定時要先與人商量。「謀士眾多,所謀乃成」,經文中的「謀士」所指乃我們的長輩;屬靈長輩的幫助;同輩的建議;還有後輩的意見。經過祈禱,再作決定,我們相信,這是人生最好的決定。我們還需留意一點,「所謀乃成」意謂任何人生的重要決定,大大小小的決定,都要個人自己去面對。因此,我們必需多讀聖經,多吸收資訊,讓我們所作的決定,真正能幫助自己,又能榮耀神的名。

 

在今天困難的經濟環境裡,許多弟兄姊妹有各種各樣實際的困難。教會把有各樣專業知識的弟兄姊妹組織起來,通過傳道人的配合,幫助大家面對困難。我們了解到這些有困難的弟兄姊妹,當他們肯出來接受幫助的時候,好多問題都得到了解決。關鍵在於肯不肯謙卑自己,在屬靈方面,在實際專業知識方面接受別人的幫助。

()幫助別人做抉擇(23)

我們要幫助別人解決困難,因為神幫助我們,就是為著我們能幫助別人;叫其他人幫助我們,為著我們能更好地幫助其他人。而當我們幫助別人時,我們自己的困難,也就容易解決了,我們越是懂幫助別人,也就越幫到了自己。因此,人生決定要做得好,另一方面,是操練自己常常幫助有需要的人,「施比受更為有福」,求主幫助我們樂意給別人援手。

經文教導我們,如何幫助別人?首先注意有「合宜的話語」和「口善應對」,但這並不容易做到。「合宜的話語」有時不單幫到別人,幫到自己,甚而改變了整個環境。以前,美國西部開發的時候,不少人舉家遷移,遷移的路途,難以想像的艱辛,考驗十分嚴峻。大隊人馬經歷了千辛萬苦,其中有一支隊伍需要稍作停頓,因為怨氣太大了……需要讓大家抒發一下。有一弟兄在聚會的開始,先為聚會祈禱,他說:「我們要感謝神,第一,感謝神一路看顧,至今我們沒有一人躺下與發生意外;第二,感謝神的庇護,在路途中,我們始終沒有受到印第安人的襲擊與騷擾;第三,感謝神慈愛與恩典,讓我們還有力量去完成餘下的路程。」 此時整個會場鴉雀無聲,再也沒有埋怨的聲音。「合宜的話語」改變了處境。我們何等需要有這樣智慧的人。

「合宜的話語」還需要「合宜的時候」。有一個一直未能接受主的醫生,當他失去敬虔的母親,悲痛欲絕之時,收到一張單張,上面寫著:「你是否在天上有個家,是天使與你摯愛母親所在之處。」一句合宜的話出現在合宜的時候,使醫生異常感動,他悔改信了主。求主給我們有這樣的智慧。

經文教導,合時合宜,還要表達得好。以前有位西班牙的君王,是個非常愛神的虔誠基督徒。可是,在他的皇宮裡,侍應們飯前從不謝恩。君王焦慮之際,並非簡單的訓話;他安排了豐富的宴席,讓一個乞丐狼吞虎嚥後,大模大樣逕自離去。侍應們面面相覷,此時,君王開口了,我們要感謝天父,給我們空氣、陽光和雨水,給我們每天有豐富的飲食。感謝神!這個君王在合宜的時候,講合宜的話語,又有合宜的表達。侍應自此,誠心誠意飯前感恩。求主給我們有這樣的智慧。

()人生抉擇的深遠影響(24)

大大小小人生的事,對我們的影響是深遠的,選擇神的道路,是走生命的道路,是在生命的道上上升。生命的道是豐盛生命的道。當我們離開無知人的道路,離開自私自利去愛神去愛人,走這條生命之道的時候,我們就能認識神認識人。

杏林子的道路就不受環境惡劣的影響,在最大的痛苦之中,她仍然決定要愛神愛人。她選擇走這條豐盛人生向上的道路,而不是那條離開神,向下走到陰間的路。

地獄充滿仇恨,因為神的愛不在那裡。那裡有仇恨,有互相攻擊,那裡就是人間的地獄;那裡有神的愛,有彼此關心,那裡就是真正的天堂。

求主幫我助們,根據以上的原則,作聰明的人生抉擇,讓我們每個決定,都榮耀神的名。

 

 

社會重建的道德根基

 

【經文 箴 15:25-27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劉玉清姊妹

藉著今天這三節經文,讓我們來思想社會重建的道德根基問題。聖經的真理明確告訴我們:個人生命的建立、社會整體的建立,有著一個共通點,就是必須從靈性道德的基礎入手。耶穌的登山寶訓,揭示出神的真理,我們聽了神的話語又遵行的,就好像人將房屋建在磐石上,非常穩固。否則,就如人將房屋建在沙土上,必然倒塌。由此可見,道德及靈性的根基何等重要。經文從三方面論述社會可怎樣建立道德的根基。

()公平的社會(25)

「耶和華必拆毀驕傲人的家,卻要立定寡婦的地界。」(1525)追求公平的社會為的是榮耀神的名。經文提到有兩種人:驕傲人和寡婦。驕傲人是指社會上極少數有權、勢、錢財的人。寡婦是指受人欺負的弱勢群體。首先,我們思想為何神要拆毀驕傲人的家?這裡的「家」指著有財勢的人而言,他們以惡勢力去建立物質豐盛的家。神要將之拆毀,有三個主要的原因。(1)這種人遠離神,作神不喜歡的事,並將自己視作與神同等。 (2)他們以財富為偶像,心中只有「己」,沒有神,是拜金主義者。 (3)他們自私自利,建立財富勢力,忽略「孤兒寡婦」的需要。

在歷世歷代社會中,我們察見因剝削而導致貧富、強弱懸殊的情況,這可以解釋,為何很多人深恐全球經濟一體化運動的達成,因為這運動勢將造成富有國家的大企業,對落後國家作進一步的剝削。從聖經中,我們認識到神是恨惡不公不義之事的。例如舊約時代的尼布甲尼撒王,自建立巴比倫王朝後,心中滿懷驕傲,所作所為,盡顯個人的威榮,就在他誇口狂傲之際,神的審判便臨到,打倒他的傲心,刑罰他在野地吃草如牛。當人自以為是的時候,神便將其貶降至牲畜禽獸一般的低下。神的子民在這個王朝統治下,受盡磨難。哈巴谷先知把巴比倫人形容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且增添不屬自己的財物。聖經甚至形容他們以人血建城,以罪孽立邑。這樣的一個國度,怎能討神的喜悅!神必拆毀。「卻要立定寡婦的地界」,表明神關心和保護弱勢群體。申命記第十章論到:「因為耶和華你的神他是萬神之神,萬主之主、至大的神、大有能力、大而可畏、不以貌取人、也不受賄賂。他為孤兒寡婦伸冤、又憐愛寄居的、賜給他衣食。所以你們要憐愛寄居的,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 弟兄姊妹,神憐憫關心他們,特別是那些受盡欺壓的寄居者。詩篇經常提到神關心貧窮和有需要的人。神在他們的聖所作孤兒的父、作寡婦的伸冤者。神叫孤獨的有家,使被囚的出來享福。惟有悖逆的住在乾燥之地「耶和華保護寄居的,扶持孤兒和寡婦,卻使惡人的道路彎曲。」(1469)

神宣稱並實行自己的真理。耶穌到世上來;聖經形容他是「道成肉身」。耶穌第一篇的講道,在路加福音四章記載他引用以賽亞書宣稱到世上來的工作。「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祂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 主來是要服侍弱勢的群體,將福音傳給他們。然而,我們也要知道,有財勢的人,若肯謙卑到主面前,就如尼哥底母、撒該一樣,都蒙悅納和教導,神是不會偏待人的。耶穌經歷人的痛苦與患難,因此祂了解明白我們的需要。歷代的教會,都遵行基督的旨意,效法祂的榜樣。宣教士所到之處,必做的三件事,就是(1)建教堂傳福音。 (2)辦學校教真理。 (3)開診所醫病人。全人的關懷乃為要成就神在世上設立教會的使命。我們要遵行基督的榜樣,成為真正「耶穌的門徒」。

從歷史中,我們知道很多受基督十字架大愛感動的人,進到弱勢群體中,做人所不願意做的事情。就如以往在歐洲,很多病人得不到照顧,基督徒便起來照顧他們,這是護士制度的開始。奴隸制度盛行時,基督徒進到奴隸中間傳福音,向國會爭取廢除奴隸制度。當麻瘋病人被人孤立時,基督徒踏足孤島去照顧他們。我們肯這樣讓神使用嗎?神會使用我們的五餅二魚成就祂的工作,求主恩待!

()和諧的社會(26)

「惡謀為耶和華所憎惡,良言乃為純淨。」(箴1526)罪惡的計謀,使別人受傷害,破壞人的生命。人際關係的破滅令社會失去和諧。神起初造人之時,人與神、與人、與大自然之間都能和諧共存,神所造的乃是一個和諧的宇宙。自從罪進入世界以來,便有紛爭,疏離和分隔。罪亦帶來婚姻和家庭問題;亞當與夏娃受神審問時,彼此推卸責任;長子該隱又謀殺親弟亞伯。由此可見,家庭的紛爭和疏離都因人的惡謀而起。大衛敬虔愛神,卻懷有惡謀,真是非常可惜。他殺死了將軍烏利亞,又奪去他的妻子,以惡謀破壞別人的家庭。神豈會輕易放過他,神的懲罰臨到,結果,大衛終其一生都要承受家庭爭鬥所帶來的傷痛。

末世社會紛爭不斷,人以惡謀彼此對待,如經上所載:「那時人要把你們陷在患難裡,也要殺害你們,你們又要為我的名,被萬民恨惡。」(太249) 有人統計,自有人類歷史記載以來,只有百分之八的時間是太平的日子,其他日子就充斥著大大小小的戰爭。人的罪使世界充滿禍患和敵對,有何解決的方法?這節經文告訴我們「良言乃為純正」,良言代表令人舒暢的說話。神的話,神的福音能改變人生命。罪得赦免,人與神和好,與人和好,又與大自然和好,神的話能改變世界。但世人常自以為強勢可令世界改變,就如美國出兵發動戰爭,中東的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向以暴力解決問題,結果仍是一籌莫展。神的話語足可改變生命,解決人的紛爭和疏離;我們要在主內維持完整的生命。預防勝於治療,家庭的和睦也是如此,從婚約開始夫妻便要保持合一和諧,以防避魔鬼的工作和人的軟弱。猶太人的婚禮和我們稍有不同。猶太拉比在婚禮儀式中,會將一個玻璃杯丟在地上粉碎它。然後告訴一對新人,婚姻最重要的是,維持合一,婚姻破裂,就像那杯碎一樣,殘局難以收拾和彌補。

我們需要神的話語塑造生命:「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西4)我們得到神話語的造就,便能彼此和氣相待,維持合一。宣教士Nathatus Stach到歐洲格林蘭島宣教二十年,一直受敵對和嘲諷的對待,沒有人喜歡他,一天,他在茅舍般的家靈修時,朗讀約翰福音第三章,讀完了,一位最敵對他的社群領袖衝進來,請求他再讀一遍,讀畢,這人深受感動,流淚悔改歸信耶穌。連該處一帶的人也開始歸信基督。是神的話語改變人心,而這位忍耐等候的宣教士,亦蒙神恩待使用。

()廉潔的社會(27)

「貪戀財利的,擾害己家。恨惡賄賂的,必得存活。」(箴1527)經文上半節描述個人操守廉潔,下半節述及事上的廉潔。經文提醒我們,貪愛錢財是嚴重的罪,貪財乃萬惡之根,唯有積財於天為神所喜悅。環顧四周,貪愛錢財的,傷害自己,亦禍及家人。三藩市一份報章這樣描述一個小人物:那人有次在街上拾到一張伍圓紙幣,心裡非常興奮,立志從今以後只望地下,不望別處,經過多年,他自己統計因此而獲得的東西有:29,516粒鈕,54,172支針和12仙美金,更可恨的是釀成了彎曲的背脊和憎的性格。從這個故事,讓我們想到,人貪戀錢財真是毫無益處,更害己害人。經文提到「恨惡賄賂」,原文是指恨惡「禮物」。禮物是不應隨便收取的,特別在公事上,各行各業都有其規矩詳細列明。不義之財會影響人的判斷能力、公正和廉潔。求主幫助我們,作一個恨惡賄賂的人,得著聖經的應許;必定存活。我們在財物上持守廉潔,神便恩待和賜福。舊約中有亞伯拉罕,他的侄兒羅得貪戀錢財,不斷向東遷移至所多瑪。在那裡的四王與五王的爭戰中,羅得與其財產同被擄掠。亞伯拉罕救出羅得,為他奪回家財。最後,所多瑪王要賄賂亞伯拉罕,但遭其拒絕。亞伯拉罕斷然對他說:「凡是你的東西,就是一根線,一根鞋帶,我都不拿,免得你說:「我使亞伯蘭富足。」(1423)他不收受賄賂,為神悅納。彼得也有美好的見證,他在撒瑪利亞城為初信者祈禱時,有行邪術的初信者西門,因見他祈禱便有聖靈降臨在人身上,便拿出銀錢,要求將這種能力給予他。彼得便斥責他說「你和你的錢一同滅亡。」 彼得遵行神的教導,不肯收受賄賂。

今天,社會如此腐敗,在於人貪戀錢財,忽略社會責任。大企業是否要有社會責任,是備受爭議的問題。一位當今具知名度的經濟專家費利文,在他著作「資本主義與自由」中提到:「企業的唯一社會責任,就是利用自己的資源,在遊戲規則之內,不用欺詐訛騙的手法,去從事增加利潤的各種活動。」 即是說企業唯一的責任是賺錢,毋須理會社會責任。國內一個大城市的電視台熱線電話節目,邀請政府官員回答觀眾有關城市問題的查詢,有觀眾表示街道上的沙井蓋經常被人偷去,他擔憂有人不小心踩進沙井會受傷害,感到非常危險,並詢問責任誰負。那位官員回答他,由偷蓋者負責。為官者不承認責任,卻指示人追究偷蓋的人。若果政府不負責任,有權勢的商家又不負責任,那麼社會責任由誰來負?豈不都是落在弱勢群體身上,任由他們繼續被剝削!

廠商在落後地設廠,廠房、宿舍設施落後,遇上火警,員工便因此喪命。這是由於廠家著眼金錢的收益,付最少的代價要得最大的利益。在「聯合炭化」事件中,很多人被毒死,就是因為妄顧員工的需要和生命。我們也要感謝神,有些大企業開始意識其社會責任。例如一間做牛仔褲的跨國企業,便不考慮在人權紀錄差劣的發展中國家設廠。亦有一間造運動鞋的跨國企業,更設立人權獎,邀請員工出任人權主任,協助公司檢視對員工各方面是否有不公平的情況。

求主幫助我們,在這末世時代,基督徒需要在以上這三方面有美好的見證。讓我們在自己的專業、家庭、生意業務上,為神作見證。去改變和影響這個社會,我們要追求成為有正義感、公正、廉潔、負責任並與人和睦的人,共同建立一個和睦的社會。

 

 

充滿感染力的生命

 

【經文 箴 15:28-30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顧淑君姊妹

神的教會建立在屬靈的根基上,而今天香港正需要一群基督徒成為道德、靈性的根基,像光和鹽一樣具有感染的能力。因為當光進入黑暗中會將之變成白晝,所以光有改變黑暗的能力。同樣地鹽能保守物件不至腐朽,亦可作調味之用。求主復興我們,讓我們追求像光和鹽一樣,成為一個滿有感染力的生命,在家庭及工作的場合感染所接觸的人,叫他們歸向主,成為社會的屬靈、道德的根基。求主幫助我們有以下三方面的追求:

()造就人的生命(28)    

「義人的心,思量如何回答;惡人的口,吐出惡言。」義人的生命是有感染力的生命,包括內在及外顯的生命。聖經說:「人一生的果效是從心發出。」是指內在的生命,一種敬虔愛神,被神的道所塑造的生命。義人的心,思量如何回答,思量是指所想的盡都是不自私,只思量關心和建立造就別人的事。思量亦指小心謹慎言詞,以致口所出的能夠榮神益人。而外顯的生命,是指義人思量如何回答及建立別人的生命。惡人則不同,他們遠離神、犯罪作惡、自私自利。他們的口,吐出惡言,是因為他們不需要想到如何榮耀神,說話衝口而出,不用思量,容易傷害別人。      

   再者,義人生命成熟、不自私,一生只尋求榮神益人;是個充滿感染力的人。義人受著耶穌基督的大愛拯救和感染,生命是充滿耶穌基督的愛,一生只尋求關心人,造就人,透過口所傳說的建立別人的生命。

   葛培理在證道中曾說:「如果你有愛,不單不會思想罪惡的事情,更會將舌頭釘在十字架上,以致只會祝福,不會咒詛。」求主教導我們成為這樣有愛的生命,一個具有感染力的生命,去影響周圍的人。今天,在這缺乏愛的世代,到處的人飢渴地等待有人將愛給他們。很多人有個錯誤的觀念,常以為將物質給兒女或年老的父母作為愛的表達已經足夠,且是正確的做法。但聖經教導我們沒有任何物質可以代替同在的愛,因為愛就是同在、溝通,並不單依靠物質的供應。西諺有云:「一個知道自己被愛的人,就算他只有一片麵包,已經心滿意足,沒有別的渴求。」相反,就算擁有世間奢侈的物質也不能滿足一個孤單、飢渴的心靈。若要獲得別人的關心和愛,其實條件很簡單,就是首先懂得成為一個能愛又可愛的人,那麼很自然地能夠領受愛;因為愛的生命是最有感染力的。

在一個冷酷無情的社會教人何等渴慕得著耶穌基督的愛。祂是神,可以彰顯祂的能力,但祂的感染力卻將神的愛具體地散發出來;祂到處去尋找有需要的人、醫治患病、受傷的心靈。祂受到世人的敬重,生命充滿愛,並到處在人身上施展神的愛。求主幫助我們明白耶穌基督的愛,祂的生命裡有最具感染力的愛;教我們懂得如何關愛別人,讓自己也成為一個有感染力的基督徒。

美國有位的士司機獲出租汽車公司及的士公會選為全美國最傑出的司機,因為有創意地幫助了有需要的人。他的車子掛有很多寫上有關聖經問題的卡片,若乘客能答中卡片上的問題或是前往敬拜神的地方,他都會免費接載他們。同時他也願意免費接載殘疾人士,並願將一半的收入送給有需要的人。他不單有創意地幫助有需要的人,更能將神的愛彰顯出來。今天香港也同樣需要更多有創意的基督徒,在各行各業中將神的愛表達出來。

()祈禱的生命(29)

「耶和華遠離惡人,卻聽義人的禱告」。耶和華遠離惡人,不是說神不愛惡人,而是說神不愛惡人所犯的罪,因祂恨罪惡;並且惡人遠離神,又敵擋神和真理,這又怎能討神喜悅呢?但當罪人悔改時,神仍然愛他們。耶和華卻聽義人的禱告,因為他們親近神,追求照神的心意過生活並活在神的旨意裡。那何謂神的旨意?就是尋求明白聖經的教導,願意按照聖經教導過生活的人。一個蒙福的義人,神垂聽他們的禱告,因為他們所求的都是按神心意而不是為自己求。義人樂意親近神,所以神必親近他們:「凡求告耶和華的,就是誠心求告他的,耶和華便與他們相近。」(詩145:18)「敬畏他的,他必成就他們的心願,也必聽他們的呼求,拯救他們。」(詩145:19)神聽義人的祈禱,因為他們只尋求明白神的心意,故所求的都蒙神喜悅。

今天有很多基督徒都不喜歡祈禱,因為他們不明白禱告及其重要性。其實禱告不單是基督徒的權利、責任,更是成長的途徑。若沒有禱告就像沒有根的樹一樣,很容易枯乾。正如馬丁路德所說:「裁縫的工作是縫紉,鞋匠的工作是補鞋,而基督徒的工作就是禱告。」很多基督徒覺得禱告是件苦差事,勉L應付過去便算了。為何他們不能在禱告生活中流露有感染力的生命,原因主要有三個:

(1)不明白祈禱的真理

他們認為祈禱就是「向神求」,於是拼命錯誤地向神求,要神按自己的心意去成就。但真正的祈禱卻是離不開聆聽和默想的。成熟的祈禱生活需要花時間安靜等候在神面前,聽祂向自己說話。首先默想神的說話,然後作出回應。只管去求的禱告,往往因為得不到回應,便教人傷心難過。這樣戀戀不捨的祈求下去,人逐漸與神的地位對換了;人變成了主人,神變成了僕役;受差派去成就人的要求。但真正的禱告是尋求明白神的心意,好像耶穌在客西馬尼那樣禱告說:「父啊,願你的旨意成就!」MalcomMuggeridge認為人向神發出連串確切、指定式的要求是不對且荒謬的。他在禱告中向神只有一個表達,就是願主的旨意成就。所以他相信只要愛神,尋求自己的心意與神的心意吻合,才是正確的祈禱。這正好說明了保羅的心意:「萬事都互相隊O,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8:28

(2)不明白神的愛

很多基督徒認為神愛他就會聽他的祈禱,這是何等不成熟的看法。這正如一個小孩子向母親求一把槍或刀作玩具,但遭母親拒絕,便以為母親不愛他,不理睬他一樣,這是何等不成熟的生命表現。同樣,基督徒不斷向神求,但一直得不到應允,就認為神不再愛他了。事實上,縱使神不答允我們的祈禱,我們也要感恩,因為這是出於神的愛。原因是我們所求的東西未必一定適合我們,對我們甚至有損,所以神不答允。若我們仍存感恩的心繼續禱告,我們的禱告必定充滿能力,因為一切都是出於神的愛。

(3)不明白神的主權

有些基督徒深信自己所求的都是好的,例如求神叫SARS早日遠離我們,但神卻遲遲沒有成就。又例如求事業亨通,使家人得到舒適的生活,又可在工作上榮耀神的名,但為何神總不答應。這是因為我們並未明白何謂神的主權。神是無所不知,無處不在的,祂知道我們的現在與未來。祂是看整體的計劃,而我們只看到計劃的一部分,所以我們求目前的需要。但在神的計劃裡,可能稍後實現對我們會更好,因此我們便當順服在神的主權和計劃下。成熟的基督徒不應灰心,倒要繼續禱告謝恩,因為神回應我們的禱告比我們的禱告更有智慧。在神的主權下,我們蒙允與否也是出於神的愛,為我們的好處著想。當我們明白此道理,禱告必定有力,愈尋求活在神的旨意裡,生命愈發充滿感染力。馬丁路德就是我們的好榜樣,他一生活在神的旨意裡,凡合神的心意就依去做;他完全順服神,所以他的祈禱充滿能力。

1540年,Myconius,馬丁路德的得力助手患了重病,覺得自己快要離世,在臨死前寫給馬丁一張字條。馬丁立刻回信說:「我奉主的名,命令你繼續活下去,因我需要你助我改革教會,主一定不會叫我聽到你的死訊,也讓你比我活得長命,這是我的意願,也是我為你的禱告。願我的意思成就,因為我單單尋求神的名得著榮耀。」馬丁的祈禱充滿震撼力,只因為他的生命完全順服在神旨意下。結果,Myconius收到他的信,不久逐漸康復並多活了六年,比馬丁路德多活兩個月。馬丁路德因為擁有義人的生命,一生只尋求神的名得著榮耀,所以他的祈禱充滿震撼力。現今香港正需要這樣的基督徒,願意活在神的旨意中,付出任何代價,為著要成就神在我們身上的旨意。神要求我們成為「光」和「鹽」,若我們願意付代價成為「光」和「鹽」,我們的禱告必定滿有能力,生命就像馬丁路德一樣有震撼力,能感染別人的生命。

現今香港的教會最弱的就是祈禱會,難怪教會缺乏能力改變社會,亦缺乏傳福音的能力。我們應學像馬丁路德一樣,先追求成為一個活在神旨意裡面的人,然後一起禱告,我們的禱告就必定震撼整個香港。願弟兄姊妹一起來參與祈禱會,因為這是教會得力的源頭,讓教會先得著復興,然後再去影響整個香港。

美國前FBI總裁J.EdgarHoover是個熱心愛主的人,他曾說:「一個國家全人一起祈禱的景象,比原子彈爆炸更具震撼力。可見祈禱的能力比任何人類聯合起來的能力更大,因為祈禱是人類支取神無限資源最有效的方法。」因為今天我們所依靠的是萬軍的耶和華。撒旦最懼怕祈禱的教會,不信的人也一樣。撒旦最喜歡我們在禱告上灰心失望,放棄祈禱,敷衍失責地祈禱,成為一個沒有能力和感染力的基督徒。

()傳福音的生命(30)

「眼有光,使心喜樂;好信息,使骨滋潤。」傳福音可從兩方面,第一是用生命傳福音;第二是用口傳好信息。意即用生命傳福音以同時配合口傳好信息。我們需要向此學習,因為這是真正傳福音的方法,能夠成為一傳福音的生命去感染周圍的人。

「眼有光」令面容有光彩,有光彩的人反影他內在有光彩的生命,因為眼光代表整個面容和生命。同時眼光亦反影我們的內心,例如目怒兇光的人代表有兇惡的生命、目光呆滯的人代表生活擔子很重,在壓力下過著一個呆滯的生命。相反眼有光的人,代表生命有光彩、喜樂和平安的生命,能夠使人心裡喜樂,具有感染力的生命,因為眼光是生命自然的流露。報章中有一篇的報道教導我們如何補救一個話梅一樣的面容,女仕們花很多金錢在化菻~上,但這只可延遲衰老或皺紋的出現,他卻建議另一個方法,就是參加詩班,因為唱歌能給與更多面部肌肉的運動,皮膚不容易出現皺紋,可見一個人的面容與生命有著一個很密切的關係。

有一次林肯總統的顧問想介紹一個內閣成員給他,但遭林肯總統拒絕,因他不喜歡那人的面容。他的顧問認為他是以貌取人,外表是天生的,他自己也沒有權去選擇。但林肯卻回答說,他認為一個人活過了四十歲,便應為自己的面容負責任,為何四十年仍未建立一個令人喜歡的面容。所以甚麼的生命就有怎樣的面容表達出來,不能假裝。耶穌基督雖然面容枯槁,但祂滿有喜樂、平安的生命流露,不是虛假的,所以祂的生命充滿感染力。我們不但需要學習耶穌基督有感染力的生命,更需要有好的信息,能夠鼓勵人、改變人的生命。

有甚麼信息比耶穌基督的福音更大。在新約而言,好信息是指耶穌基督的福音,當耶穌基督的福音傳開時能「使骨滋潤」代表豐盛、快樂的意思。當有傳福音的生命又有好信息傳給人時,就能夠改變及震撼人的生命,以致他的生命豐盛、又快樂。求主助我們有傳福音的生命,能夠到處將人帶到神的面前,改變人的生命。

一個有感染力的生命應具備兩大特點,第一是有喜樂、慈愛生命的流露,所以眼有光。第二是能夠將耶穌基督的好信息很有效地帶給人、進入人生命之中,這種生命滿有感染力、滿有說服力。求主恩待,叫我們去追求一個滿有感染力的生命:造就人的生命、祈禱的生命、傳福音的生命。當我們有此三種特點時,我們就真正能夠作光和鹽,定能改變周圍的人。

 

 

生命的雕塑

 

【經文 箴 15:31-33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陳麗英姊妹

這段經文教導我們如何追求成為一個滿有感染力,好像光和鹽般能夠影響別人的生命的人。

基督徒生命的成長是一個艱苦的過程,由一個以自我中心的不成熟生命,被神雕琢、塑造成一個榮神益人,不再自私,凡事為他人著想,合乎主用的生命,雖然這都是神的思典,但過程之中是要付代價的。

義大利著名藝術家米高.安哲奴Michaelangelo,有一天辛苦地擁著一塊又醜又粗糙的大石頭上斜坡到他的工作坊,鄰居感到非常詫異,他隨口對鄰居說:「有一位天使想從這塊石媕Y出來!」意謂這塊又醜又粗糙的大石頭經他精心的雕琢後便能雕出一位美的天使來。同樣屬靈的生命也需經過雕琢才能茁壯成長。人一出生便帶有罪性,罪能滲透人的整個生命,影響我們的生活,因此雕琢生命越早越好,最好在六歲之前,六歲之後才雕琢便會倍加困難。有調查顯示大部分基督徒都在十八歲之前決志信主,如果要一個十八歲以上的人改變生命需要更多神的恩典和更多的力量。

()棄惡從善的雕塑藍圖 (31)

雕塑生命的藍圖有兩步:1.消極地除罪。2.積極地向善。「棄惡從善」是神雕塑我們生命的重要藍圖。許多時,我們自己生命失敗或教導年輕一代失敗,都是因為沒有根據這個藍圖或缺失了信仰藍圖的某一個環節。慕迪先生信主之初,以?受浸加入教會便很欣慰,屬靈爭戰似覺完畢,冠冕在望。豈料,三個月後,他發現悔改信主只不過等如一位士兵登記入伍,準備上戰場作戰,真正艱難的日子還在前面呢!基督徒不是信了主便等待上天堂,還需要不斷地接受聖靈的操練。倘若你信主之後,從來沒有經歷過聖靈艱苦操練的日子,那就很難有震撼力的生命去感染周圍的人。

罪是可怕的,能侵蝕我們的生命。犯罪的人既使神傷心難過,又攔阻自己生命成長。因此我們要不斷地對付罪,除去內心的污穢,讓神雕琢我們;這堜珒ㄙ滿u雕琢」是指生命的責備。這生命的責備是指當我們接觸神的話語,便好像照鏡子,看出自己內心的污穢。有時是聖靈責備我們,叫我們知罪。耶穌基督來到世上,差遣聖靈叫世人為罪、?義、?審判,自己責備自己。未信主的人不知罪,而信主的人卻透過聖靈知罪,這是神給我們的恩典。聖靈不單止叫基督徒知罪,舊約時代,也曾叫不信主的人知罪,所以生命的責備乃是神特別的恩典。

非基督徒的宗教生活和道德生活是分開的,他們在偶像面前不必提到自己的罪,甚至作奸犯科也膽敢求神明庇佑。雖然如此,我們看到聖靈仍然在世界各處工作,透過患難痛苦叫不信的人知罪悔改。「律法的功用刻在他們心堙A他們是非之心同作見證。」(羅215)最好的例證是約拿在前往他施的船上,海上突然風浪大作,那些不信主的水手也知罪,向他們的神呼求要找出誰得罪了他們的神明。那時,聖靈動工,叫他們找出罪魁禍首就是約拿,船上的水手便大大的敬畏耶和華,向耶和華獻祭並且許願。

神有時透過敬虔愛主的父母、兄姊、教會的屬靈長者和導師帶來我們生命的責備。生命的導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把?人帶到主前叫人認識主愛主。一個真正屬靈的導師不會將人帶到自己面前,或用自己的說話當作道理教訓人,因這樣很容易走上極端。我們生命受了責備就要棄惡從善,棄惡而不從善將會帶來嚴重的後果。正如耶穌所打的比方,說到汙鬼離了人身,就在無水之地過來過去,尋求安歇之處,卻尋不著,最後決定要回到原處。不料堶悸顫m,並打掃乾淨,於是回去帶了七個比自己更惡的鬼來,都進去住在那堙A那人來後的境況比以前更不好了。棄惡之後要以善來填補空間,並且常與智慧人交往,用神的話語塑造自己的生命。基督徒信主之後要常在智慧人中,與他們一同研討神的話語,追求屬靈的長進,這樣生命才有改變。這正如街頭行乞的小乞丐被帶進皇宮冊封?王子一樣,他做王子前先要除去從前做乞丐的壞習慣並學習宮廷的禮儀;相信要改造成功的話,辦法就是與其他王子一同生活。神為我們設計的生命藍圖同樣?叫我們脫離以前的壞習慣;活在神的話語堙A與罪分隔;常在智慧人中,過分別?聖的生活。我們若一味阻止年輕人聽世俗音樂、看色情暴力的電影和漫畫、禁止他們吸煙、飲酒,而缺乏正面教材的話,這樣只會惹年輕人反感,以?基督教是一個痛苦、捆綁、沒有意義的宗教。他們即使信了主,日後也會逐漸遠離,原因在於我們只教他「棄惡」而沒有教他們「從善」,這樣,豈不對年輕一代做成很大的虧欠?

()紀律操練的生命雕塑(32)

有人以為遵守聖經的教訓太多限制,生命很受約束,因此棄絕管教,過著放縱自由的生活,結果反被罪惡捆綁,深受其害。

棄惡之後要不斷有紀律的生活來操練自己,才能踏上成功的道路,好比運動員和軍隊都要付上操練的代價,過嚴謹的紀律生活才能成功。基督徒同樣需要經過刻苦的屬靈操練才能如「光」如「鹽」,滿有感染的力量,合乎主用。保羅同樣也在艱苦的紀律和操練之下事奉神,他比弟兄姊妹更多受勞苦,多下監牢,為教會挂心的事,天天壓在他身上。Oswald Chambers說:「若有任何事物令我們不能專一愛神的,就得留心,而愛神最大的障礙乃?事奉。」他的說話乃像一言驚醒夢中人般,事奉竟成?我們愛神的一大障礙,這話怎?說呢?許多人喜愛某種事奉到一程度,恰似馬大那樣,令他無暇親近神,便是說他愛事奉過於一切。另一位神仆P.T. Forsyth這樣說:「我們可以很積極事奉神而忘記愛神。神毋須我們去事奉,他所要得的是你,當他得你,他便得你的事奉。」教會很多時會議緊密,特別是浸信會的會友,會議排得密麻麻的;顧得開會議事,便懶得禱告讀經,靈修也就日益疏懶了。所以,只有真正愛神的人,他的事奉才能滿足神的心意。

()敬畏神的生命雕塑(33)

智慧人的訓誨教人敬畏耶和華。不信主的人敬畏神明乃出於畏懼,信主的人敬畏神是出於愛神。好比我們怕責備我們的父母,但仍然愛他們,擁抱他們。因?我們愛主所以便積極追求雕琢自己的生命更像恩主。耶穌說:「你們要完全,好像天父完全一樣。」保羅說:「因為你們已經脫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就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西39 )有耶穌和他的道在我們心埵荍畯怳S敬虔愛主,生命自然興奮快樂地走向前面的道路,不會棄了「惡」而沒有新的目標來取代所棄的「惡」。

愛神先要認識神,越深入認識神的越愛神,越知道甚麼是神所喜悅的,甚麼是神所恨惡的,就越能明白神的旨意而做個合神心意的人。在屬靈的操練上要愛神的聖潔。美國一位偉大神學家愛德華茲曾說:「愛神是從愛他的聖潔開始,人若不聖潔,就算擁有其他的屬性也不見得怎麼可愛。」他說得很有道理,愛神便想知道神如何聖潔?神的聖潔當排除些甚麼?願意做合神心意的事情。神要求我們不受世事攔阻專一地愛他。有時愛神最大的障礙反而是事奉神。有些弟兄姊妹積極事奉神卻忘記愛神,太過投入工作而沒有時間親近神;好像馬大一樣愛她的工作事奉過於愛神。馬大雖然專心樂意為耶穌打點一切,可是耶穌卻對她說:馬利亞得了那上好的福份。由此可見,事奉神要先愛神,在禱告奡M求認識神;明白神的心意才開始去事奉,這樣就能滿足神的心意。神要先得著我們,後得我們的事奉,因?那種沒有愛的事奉是沒有價值的。神要雕琢我們的生命,像耶穌基督的生命一樣,使我們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們,乃是基督在我們堶惇△菄漱@樣。

「尊榮之前必有謙卑」,不認識神,不愛神的人總是驕傲自恃,不懂謙卑。愛神、敬畏神的人看見自己的卑微、污穢和無能,自然會謙卑,而謙卑之後定有尊榮。以賽亞看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其上有撒拉弗彼此呼喊說:「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以賽亞的回應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咀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咀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與神接觸自然覺得自己卑微,生命像以賽亞般成長,並有尊榮臨到他。

求主幫助我們在這末世需要「鹽」和「光」的時代堙A根據聖經給我們的路為藍圖和方式操練自己的生命,叫我們成為一個有神和他的真理在我們心堛煽撮z人,叫我們活出基督,生命滿有震撼力和感染力。讓我們所到之處都能影響為人歸信主耶穌,教導我們根據今天這幾節聖經來更多的操練自己。―― 張慕皚《箴言查經信息》

 

 

建立生命從舌始

 

箴言1514

經文:

15:1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箴15:2智慧人的舌善發知識;愚昧人的口吐出愚昧。箴15:3耶和華的眼目無處不在;惡人善人,他都鑒察。箴15:4溫良的舌是生命樹;乖謬的嘴使人心碎。

 

我們應該思想到如何重建整體社會;重建社會並非單靠引入先進科技、改善教育、發展經濟,便可以振興過來。最主要關鍵在於第卅四節所告訴我們:要有公義邦國才得著高舉。聖經和歷史讓我們看見過去的事實,我們不應再走回頭路,提醒教會,基督徒要重建社會,必先重建教會。中國要得著復興,教會先要復興;中國社會要重建,基督徒的生命先要得著重建,才能進入社會作光作鹽,帶領人到神的面前。中國人按照神的旨意而行,然後再加上科技、教育和經濟發展,這個社會才有盼望。在座每位的弟兄姊妹,每一個信徒,每一間教會都要盡自己的責任重建生命,中國才得著振興。所羅門教導我們一套簡單直接重建生命的方式就是從舌頭入手,從語言去操練我們的生命,提升我們的生命。雅各書告訴我們許多事情皆不免有失,若於語言上沒有錯失的話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初期教會屬靈生命的操練模式是要刻苦己身,後來又要避世登山,安靜修道,又要讀經、祈禱、默想。而近代更有說可從神跡入手操練生命,追求講方言,但更實在的莫過於所羅門這位智慧君王所教導的從舌頭入手這個最佳方法。經文第一節說明舌頭與人際關係重建的關係,第二節說明舌頭與個人品格重建的關係,第三節說明舌頭與神人關係重建的關係,而第四節則是總結。若果我們與別人的關係良好,又可以建立自己的生命,與神的關係又不錯之時,我們就能成為一個充滿豐盛生命的人,就像生命樹一般,當別人品嘗我們的果子之時,就能得著滿足。現在讓我們思想以下四個從舌頭入手之操練方法。

一、舌頭與人際關係的建立

15:1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

回答柔和。這個論點千真萬確,即使一個欺騙者一旦有技巧,使用了柔和方式的回答,也可以控制他們的犧牲者,並誘騙他們喪失更多。男人和女人的本性是傾向於以憤怒答覆憤怒,乃至困境越來越深,傷痕越來越大。只有在靈魂深處裝滿對於別人的慈愛才能流露出一種正確方式的柔和性回答。即便如此,只要有愛,就常常會引導一個人保持沉默,一直到另一方憤怒的氣憤得到發洩。但是沉默應該是一個滿有慈愛、滿有同情心的沉默,而不是緊緊關閉的嘴唇和苦澀的眼睛。《服》第四十一章;《教》第十二章。

5:39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

當人發怒之時,彼此以怒氣辱駡回應,則形成以暴亦暴,若以溫柔語調回應,則能怒氣全消。舌頭可以幫助我們與別人建立良好關係,耶穌給予我們很好的榜樣,彼前2:22他並沒有犯罪,口裡也沒有詭詐。彼前2:23他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托那按公義審判人的(..)

彼得前書又告訴我們這個世代很多人詆毀我們的信仰、批評、挑剔、敵對我們,但是彼得教導我們不要害怕別人的威嚇,也不要驚慌,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人們問你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當別人辱駡詆毀我們之時,我們就應該:1、心裡存敬畏神的心,尊基督為聖,意思是我們是代表基督,代表神的國度,所說的話是配上作為耶穌的代表。2、心溫柔敬畏的心,亦可翻譯為溫柔尊重人的心。哥林多後書說我們是基督的使者,神差派我們到世上來,代表神、見證神,所以說話必須得體。

第一節下半段又提醒我們言語可以溫柔,可以暴戾,一句傷害的話,就會觸動人的怒氣,因此,每一個字,每一句話均為重要,求主幫助我們善用舌頭。

二、舌頭與個人品格的建立

15:2智慧人的舌善發知識;愚昧人的口吐出愚昧。

善發知識。在過去的150年裡,知識得到了極大的增長,並且認可實事求是的比率似乎也一直增長。然而,人們即使獲得了那麼多的知識,也並非因此而比他們的祖先更聰明,其實還不如起初的真智慧。因為他們對於敬畏神不屑一顧,所以連開端的真智慧也沒有(箴9:10),只好被捲入自身填加的知識,走向可怕的未來(見《教》第二十五章;《善》第三十二章)。

智慧人是敬畏神的人,並且按照神的話而活,塑造生命,成為有智慧品格的人。而愚昧人則遠離神,照自己的意思而活,自私自利,所以品格的建立與我們的言語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如何透過舌頭的運用建立我們的生命,建立我們的品格呢?經文告訴我們,智慧人善發知識,善發的意思就是指善於溝通,但並非口才了得,雄辯滔滔,而是說話很有分寸,在適當的場合說適合之話。就如耶穌講道之時,起初向群眾說了很多道理,但當祂感到群眾吸收能力未達時,祂就引用很多比喻來教導他們,私底下又用更深入的道理向門徒講解。馬太福音告訴我們在一個固執人的面前說太多道理,猶如將聖物丟給狗只,將珍珠棄在豬面前一般,浪費資源。

第二節下半段說到愚昧人遠離神,沒有神的道理,且自私自利,炫耀自己,而真正智慧人所說的是造就人,關心人和鼓勵人的話。特別港人在今天無數的打擊下,很多人意志消沉,看不見出路,需要別人鼓勵和安慰,求主興起我們,建立一個造就人的生命。

三、舌頭與神人關係的建立

15:3耶和華的眼目無處不在;惡人善人,他都鑒察。

鑒察。更好的譯文是“密切注意”。孩子們平時得到的印象是神監察他們,知道怎樣批評指責;其實我們的天父以憐憫和慈愛的眼光看顧著我們,因為他知道我們本性的脆弱。來4:13並且被造的沒有一樣在他面前不顯然的;原來萬物在那與我們有關係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

33:13耶和華從天上觀看;他看見一切的世人。

不要以為神日理萬機,沒有時間理會你的祈禱、你的行為。因為我們的神之眼目是無處不在,無論好人、壞人祂都鑒察,我們一言一行祂都知道。太12:34毒蛇的種類!你們既是惡人,怎能說出好話來呢?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

所以言語和生命的建造是何等的密切呢!善人從他的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作者告訴我們,凡人所說的閒話,當審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來,因為要憑你的話,定你為義,也要憑你的話,定你有罪。從一個人所說的話就能看出他與神的關係。若一個經歷神同在的人就會時常發出感謝神,讚美神之聲,並且常說造就人的話,求神幫助我們,讓神居住在我們心裡,與神建立良好的關係。

四、舌頭與豐盛生命的建立

15:4溫良的舌是生命樹;乖謬的嘴使人心碎。

溫良的舌。直譯是“治療傷痕的舌”。溫良的舌所能做到的治療能力可以憑藉“使人心碎”這個對照詞去理解。乖張的舌所造成的傷痕會存留在心靈中,有倒刺的言辭常常是多年的冤仇,汲取肉體和精神的能量,打亂靈性生活。由於溫良的舌可以安慰這些傷痕並停止損傷,它被描述為一顆生命樹乃是很恰當的(見雅3:1-10;《服》第四十一章;《證》第四冊原文第256頁;《助》第四章)。

若果我們能夠達成第一節至第三節所教導的,就能夠成為一個有溫良舌頭的人,這樣的人必得豐盛的生命。其生命就如生命樹一樣,可以結出果子來,叫人得到滿足。所以成熟的人處處為人設想,祇有不成熟愚昧的人一天到晚都為了自己,所以生命樹的果子是為別人而結的。生命樹象徵主耶穌基督,就如約翰福音第一章告訴我們生命在主裡面,而十四章也清楚說明祂自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所以有主耶穌就有生命。當我們活出基督之樣式時,就活出耶穌的生命。第六章耶穌又說祂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之糧,有主耶穌在其生命裡,就永遠不餓,永遠不渴,所以祂對當時的人說,祂的肉可以吃,祂的血可以飲;意思是祂的說話,祂的道理,就是靈、就是生命。如果我們遵從祂的話而活,生命就能得著改變,生命豐盛,就能結出果子來,成為生命樹。當我們傳講耶穌的話語之時,而別人又領受到,就知道其道是何等有效的,我們就能成為一棵真正的生命樹。

各位弟兄姊妹,透過言語,可以產生巨大的能力、言語的能力比美國的軍事能力更加強大,因為沒有任何強大的軍事力量能叫一個人上天堂,但當我們將福音傳開,就能幫助一個人得著永生,影響他的一生。言語的能力比武器的能力還要強大,所以乖謬的說話,就是彎曲錯誤的話,令人心靈破碎,因此言語能建立人的生命也能破壞人的生命。求主教導我們說合宜的、造就別人的話。歌羅西書四章六節教導我們說話要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如何在社會造鹽呢?透過我們的言語。如何作光呢?活出基督的生命。中國要振興,就需要基督徒生命得到重建,進入社會造光造鹽,改變別人的生命,改變道德的文化,中國才有盼望,求主借著疫症復興其教會,復興其信徒。

 

 

社會重塑家重建

 

箴言1556

經文:箴15:5愚妄人藐視父親的管教;領受責備的,得著見識。箴15:6義人家中多有財寶;惡人得利反受擾害。

 

今天要領受的經文談到從家庭入手有兩方面的建立,一是家庭紀律的建立,二是家庭價值觀的建立。所謂「公義使邦國高舉,罪惡使人民羞辱。」社會要得到重建,要從道德與靈性的根基入手。社會的重建工作中,我們擔任最重要的角色,基督徒要求主復興我們屬靈的生命,讓我們成為社會中真正的光與鹽,中國社會才有盼望。社會的重建亦有賴於家庭的重建。家庭的質素怎樣,社會的質素也怎樣,家庭有問題,社會也會有問題,家庭的重建要從基督徒家庭先入手。

一、家庭紀律的重建

15:5愚妄人藐視父親的管教;領受責備的,得著見識。

   領受責備。比較箴6:23因為誡命是燈,法則((或作:指教))是光,訓誨的責備是生命的道,箴19:25鞭打褻慢人,愚蒙人必長見識;責備明哲人,他就明白知識。

小孩子生下來就帶著罪性、反叛性,所謂學壞容易學好難,因此對孩子要有紀律的操練。有一個對現代社會很有觀察力的作家說:「家庭是最基本的管治單位,家庭是社會的縮影,人所依附的第一社群,亦是人學習順服權柄的第一關,家庭防線失手,整個社會也隨之而崩潰。」有一個作家的著作〈第三波〉說到人類社會有三個時代,第一波是農業社會,是大家庭的時代。第二波是家庭社會,是核心家庭的時代,即謂一個家庭有丈夫、妻子和兒女。第三波是信息時代,即指以信息為中心的現代社會。有幾方面的現象:貧窮和富有的差距越來越大,中產階級越來越委縮。這情況下,價值觀遭到嚴重衝擊,混亂是這時代的表徵。家庭與教會在信息時代各種改變的衝擊下,傳統家庭的定義——一夫一妻和兒女的模式在這時代只適合7%的家庭,其餘大部分都是破碎、單親、同性戀的家庭。當見到家庭制度崩潰時,求主恩待我們,基督徒要同心合意建立基督化家庭,最重要是紀律的重建。信息時代是一多元化時代,道德失守的時代,更要在家庭建立紀律制度。

第二方面關於紀律的重建要注意的是,要從小開始重建,若兒女長大,就很難管教。就像植樹,當樹枝幼嫩時,若生長傾斜了,很易拗直,樹枝若長得粗大了就很難扶正。「孩子六歲時有全世界的問題,十六歲則有全世界的答案」,所以在孩子六歲時要給他們適切的教導。

協力廠商面,孩子紀律的管教是父母的責任,經文提到父親,因父親是一家之主,母親與父親配合,一齊做好對兒女紀律的操練,神將操練兒女的責任加給他們,父母領受了代表神去約束兒女的權柄,所以我們不能胡作非為,因為將來要向神交代,但凡根據神的原則和神的真理教導兒女的,兒女才接受,任意莽為的父母是很難得到兒女的尊重。聖經提醒我們,權柄的約束與愛心是分不開的,我們需要嚴亦需要愛。保羅在帖撒羅尼迦教會管教信徒時,給我們的提醒:「只在你們中間存心溫柔,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我們既是這樣愛你們,不但願意將神的福音給你們,連自己的性命也願意給你們。」父母亦應該像保羅,以犧牲性命的愛去愛兒女。保羅亦說:「你們也曉得我們怎樣勸勉你們,安慰你們,囑咐你們各人,好像父親待自己的兒女一樣。」父母需要勸勉、安慰、囑咐兒女。當父母嚴而無愛會產生反叛的孩子,像歷史上反對基督教很有力的人物Ingersoll英格索爾(姓氏; Robert Green, 1833-1899,美國法學家,雄辯家,講演家,律師,不可知論的宣導者),因受到當牧師的父親,冷酷而無愛心的管教,便造成這樣反叛的兒子。但愛而無嚴,亦會造成不良後果。父母希望兒女長大後喜歡自己,兒女從小喜歡甚麼就給他甚麼,很多研究指出結果會剛相反。另有一個現象亦有研究支持,就是基督徒父母與子女的關係,較諸非基督徒父母與子女關係,來得不親密。當中很可能是因為大部份基督徒父母擔心兒女離開信仰,就拼命督促子女,子女不能感受父母嚴中的愛。非基督徒父母,任由子女幹他們喜歡幹的,又是一種過份。父母不但要協助年青人尋找人生的理想,還須説明他們認識並怎樣愛耶穌,讓他們走人生道路時,有基督成為他們隨時幫助,有耶穌的愛在心中,叫他們做耶穌喜歡他們做的事情。

第四方面,紀律的操練不但是父母的責任,同時亦是兒女的責任,兒女有責任好好接受父母的管教。第五節嚴重警告作為兒女的,若藐視、咒駡父母就是犯了嚴重的罪。在舊約到一地步要將他們處死,可見在紀律操練方面,兒女的責任是何等的大。為甚麼兒女不能接受父母的管教?相信有以下幾方面原因:(1)很多年青人覺得父母的學歷不夠好,不及自己受的教育高。沒錯,父母的學術水準可能不及子女高,但在做人的知識方面則不然,父母主要是教養子女怎樣做人,以及關於神真理的知識,在這方面父母絕對有資格管教子女。(2)因為年青人覺得時代不同了,覺得父母老套,但他們須知道,父母所教導關於神的真理,以及道德的原則是永遠不會改變的。(3)年青人看見自己的父母,也好不到那裡去,覺得他們沒有根據聖經的原則過生活。若然認為父母犯錯就不聽從父母的話,那麼連聖經都不要看了,因為一些寫聖經的人,例如大衛、摩西、保羅也犯過罪,所以,認為父母不夠完美就不順從,這是很錯的觀念。我們要知道年青人在家反叛父母,在學校反叛老師,進到社會就會反叛上司、政府,這是必然的事情。

父母的管教應該是正面的,包括提醒和教導。當兒女犯錯才責備他們,這做法比較消極;更重要的是給子女正面在道德及聖經真理的教導。若子女根據平時父母所教導的原則過生活,就不會犯錯,亦不須要責備。今天很多子女常被父母責備,是因為父母平時沒有時間對他們作正面的教導。

在這裡想介紹一位在對子女的紀律操練上做得很出色的母親。就是約翰衛斯理的母親,她的功勞就連很多成功的總統、偉大的政治家也比不上她。她十九個兒女中有兩個被神大大使用,有寫聖詩的,有做傳福音工作的。叫當時黑暗、低沉的英國社會,因他們兄弟倆而改變復興過來。這位母親每天用一小時為她的兒女禱告,每星期用一小時向兒女逐一教導屬靈的事情,她覺得最重要的是有屬靈的操練,做一個真正重生得救的人。她認為當孩子懂得說話,第一件要教他的是祈禱。當他哭著要甚麼就不要給他,只給他認為對他有益處的東西,並要在他有禮貌地請求下才給他,不要讓孩子說謊,當他有好行為時要讚賞他,對他許下的承諾,一定要辦得到。

二、家庭價值觀重建

15:6義人家中多有財寶;惡人得利反受擾害。

得利。或者,“收益”,這裡的含義幾乎相等於“財產”。良善人獲利並存儲自己的財寶,可是惡劣人發現自己的收入所帶來的是更多的痛苦,而不是祝福。

家庭價值觀的重建亦要從小開始建立。第六節經文中有兩種價值觀提醒我們。「義人」是敬畏神、按神的原則過生活,讓基督居首位的人,他們會操練兒女同樣成為義人。義人的價值觀是著重屬靈的事物。「財寶」可譯得廣闊些,神的恩典也可算是一種財寶。「得利」可解作金錢的獲得,惡人只顧金錢利益,反受擾害。第一種父母教導子女的價值觀,會把屬靈的事物放在物質的需要之上。第二種父母用很多錢供養子女讀書,希望他們長大後亦可以賺到很多錢。他們不認為子女返教會敬拜神,學習神話語重要,反而認為上補習班、讀好書才重要。「義人家中,多有財寶」一句中,講到神會賜福這些家庭,其中一樣可是物質的豐富,但父母要教導子女知道物質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親近神,以及與神同在。

大衛說:「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份。」耶穌說:「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的豐富。」擁有溫馨的家庭,能一家事奉神才是最珍貴。像約書亞一家──「我和我一家都事奉耶和華」,像戴德生,幾代都在中國事奉神。第六節經文中「惡人」沒提到有家,他們離開神,按自己的方法過生活,自私自利,只尋求物質的享受,他們的兒女也會這樣。他們為了利益的事,根本無親情可言。「擾害」可能會是心靈空虛,家庭不和,遭受謀財害命的危機;所擁有的物質,就會成為我們的捆綁。耶穌吩咐青年的官,要他放下一切跟隨主,青年的官就憂憂愁愁地走了,所以說擁有財富就容易教人遠離神。有一個調查指出:現代人認為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依序是:汽車、電燈、電視、亞士匹羅、微波爐、風筒和個人電腦。以上的東西都是青年的官所沒有的,所以甚麼才是最重要的呢?我們應教導兒女清楚自己的人生價值觀,知道最重要的是追求神和神的事情。

 

 

生命入手教會新

 

箴言15711

經文:

15:7智慧人的嘴播揚知識;愚昧人的心並不如此。箴15:8惡人獻祭,為耶和華所憎惡;正直人祈禱,為他所喜悅。箴15:9惡人的道路,為耶和華所憎惡;追求公義的,為他所喜愛。箴15:10捨棄正路的,必受嚴刑;恨惡責備的,必致死亡。箴15:11陰間和滅亡尚在耶和華眼前,何況世人的心呢?

 

經文的中心思想提及內心和生命的問題。能夠應用在教會的更新上,主要有三方面:依次為(1)我們是播揚真理的群體(第7節),(2)我們是敬拜的群體(8)(3)我們是追求公義的群體(9-11)。這正好是今日社會必須的元素,因為如經上所說:「公義使邦國高舉,罪惡是人民的羞辱。」社會要得著更新和重建,就要讓神的公義重臨,透過教會將公義彰顯。現在讓我們一同思想這幾節經文,解釋如何可從生命入手,使教會更新;社會得以重建。

一、生命與真理的傳播

15:7智慧人的嘴播揚知識;愚昧人的心並不如此。

智慧人就是敬畏神,有神的真理存在心中,按真理而活的人。愚昧人則相反,不但沒有智慧活出神的真理,也沒有神的真理可以播揚,只會播揚害人的知識。在「智慧人播揚真理」的前題下,聖經視知識和智慧為一樣的;就是說智慧人播揚自己的生命,透過生命活出神的真理;使生命傳播生命;智慧人那種生命的事奉,也就是今日教會更新所迫切需要的。透過讀經祈禱,參加成長班和祟拜,得著神的真理,以塑造我們的生命,從而認識並完成神所交付我們的使命。智慧人願意捨棄生命,燃燒自己去播揚真理;像蠟燭一樣,何時燃燒,何時就會發出亮光,彰顯生命。當我們願意被神的真理塑造,去燃點生命的時候,就開始活出神的生命來。一個成熟的生命,是肯付出的生命,就像基督捨己背起十字架那樣。耶穌基督親口對我們說:可8:35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或作:靈魂;下同))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和福音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很多人開始思想生命終結的問題,因為他們害怕喪失生命;但基督徒卻不應該害怕生命有終結,反倒該害怕生命還沒有開始。若我們仍是只求擁有,不肯付出的話;那麼正好說明:基督徒的生命還沒有真正開始。社會上需要神的真理,需要我們付出,願意像光一樣發揮作用;那處有黑暗,那處就有光明。

我們不可小看自己,神要求我們不是能付出多少,而是我們願意付出多少。像聖經中只有「五餅二魚」的小孩那樣,願意付出他僅有的五塊餅、兩條魚;他的行為感動了後世的人,也願意效法他:獻上自己被神使用。弟兄姊妹,神給了我們甚麼呢?一個微笑,能改變人的生命;一句鼓勵的說話,能提升人的生命。積財於天是耶穌基督賜給我們的智慧。我們不一定需要作出偉大的貢獻,只要願意付出生命,就能夠在這個時代中播揚真理。

二、生命與敬拜之更新

15:8惡人獻祭,為耶和華所憎惡;正直人祈禱,為他所喜悅。

憎惡。這裡是做一個比較,一方面,罪人之所以獻祭是期望買到偏愛,以便能夠繼續可以不受懲罰地繼續作孽;另一方面,義人單純的祈禱是向神呈現自己降伏的心,以便當作贖罪祭。神的赦免並非是有任何價格的買賣,乃是永恆的禮物,一切拋棄自己之罪孽的人是都可以得到的。

撒上15:22撒母耳說: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

1:11耶和華說:你們所獻的許多祭物與我何益呢?公綿羊的燔祭和肥畜的脂油,我已經夠了;公牛的血,羊羔的血,公山羊的血,我都不喜悅。

6:20從示巴出的乳香,從遠方出的菖蒲((或作:甘蔗))奉來給我有何益呢?你們的燔祭不蒙悅納;你們的(.平安.)祭,我也不喜悅。

教會不僅是一個傳播真理的群體,更是一個敬拜的群體。經文中所言的「獻祭」和「祈禱」,都是昔日敬拜神主要的活動。「獻祭」乃是贖罪、除罪或獻禮物給神的意思。神要求我們獻祭,是為著人的好處,讓我們知道生命不再是為自己而活,神要用我們的生命去祝福他人,這就是新約時代所指的敬拜。我們要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看自己是死的,向神是活著的,這樣的敬拜,便能討神的喜悅了。每一次敬拜,都是一次更新的奉獻,能使我們繼續為神而活,成為別人的祝福。如果我們只注重奉獻的數目,而沒有擺上聖潔和正直的生命,那麼敬拜就變得沒有意義了。神看重我們出於內心的敬拜,而不是一些外在的禮儀。我們來到神的面前敬拜,為要得著神所賜的福氣。敬拜是敬畏神的一種表現,朝拜者應當存著一顆敬畏神的心。要知道有怎樣的生命,就有怎樣的敬拜,彌6:8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神要我們用敬拜的生命,去發出生命的敬拜,這才是真正的敬拜。何時我們的生命像光一樣發出,何時就能真正討神的喜悅。敬拜還有「分別為聖」的意思,今日教會的敬拜可以現代化,卻不可世俗化。保羅在以弗所書第五章說,基督徒要合乎聖徒的體統,有共同的標準和原則。求主幫助我們,賜我們一種有生命的、分別為聖的敬拜,這才是經歷神的敬拜。今日我們生命若沒有改變,就在社會上失去影響力;這是因為我們還沒有遇見神,經歷祂的同在。要經歷神,就必須每日讀經祈禱,在崇拜和成長班中領受祂的話語,經歷祂的同在,這樣,我們便能走出教會,進入世界裡頭,使之成為神的教會。

三、生命與文化的更新

15:9惡人的道路,為耶和華所憎惡;追求公義的,為他所喜愛。

惡人的道路。神憎惡惡人的道路,但是愛義人。良善人不僅遵守公義,而且熱心地去追求公義,所以在這一節使用了“喜悅”這個動詞表達了其強調含義。提前6:11但你這屬神的人要逃避這些事,追求公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溫柔。

15:10捨棄正路的,必受嚴刑;恨惡責備的,必致死亡。

必受嚴刑。更好的譯文是“對於捨棄正路的人必有一個嚴重的懲罰”。

必致死亡。惡人或許遭遇突然的、損失慘重的結局。他還面臨更加嚴重的懲罰,那就是在一千年結尾時得到第二次死亡(啟20:5-15)。

15:11陰間和滅亡尚在耶和華眼前,何況世人的心呢?

陰間。希伯來語是she'ol。這個措辭的來歷不清楚。有些人認為這個措辭詞根的含義可能是“問詢”;也有些人認為這個措辭的含義是“空虛”;還有其他人因其詞源而回避肯定性的定論。在英文KJVshe'ol被翻譯為陰間(grave墳墓)31次,陰間(hell地獄)31次,“坑”6次。如果研究she'o l所出現的章節,就會發現she'ol 乃是修辭性含義,暗示死亡之後去的場所(創37:35;撒上2:6;伯7:914:13;詩49:14,15)。如果完全按照文學修辭角度,she'ol或許可以先後、相當於“墳墓”,但是聖經作者們把she'ol 的修辭意義描寫為一個死者們共用睡眠的場所(見對撒下12:23節的注釋)。在那裡沒有意識的狀態,除非有修辭性含義的描寫(見結32:21)。she'ol被描寫為有門閂(伯17:16)、門(賽38:10)。被描述為極深,這對照於被描述為高高在上的天國(申32:22;伯11:8;詩86:13139:8)。she'ol在經文中沒有一處被描繪為死亡後懲罰的場所。這個理念的措辭後來使用了gehenna(可9:43-48),而不是hades[譯者注:希臘神話──哈得斯,冥間、地府;聖經──某些英譯本裡死者歇息地],這個希臘詞語適當解釋了she'ol,只有一處是例外(路16:23)。

  死亡。希伯來語是'abaddon,其詞根是'abad,詞義是“迷路”、“喪生”。另見,伯26:6節的注釋把'abbadon解釋為死亡的含義。這一節的含義似乎清楚。神知道那些已經死亡的人之品行和所作所為,他更加關懷活著的人心靈(見詩33:13-1590:8139:1-16;來4:12,13)。

九至十一節提及兩種生活方式,一是惡人的道路,道路指人生的方向和整個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為神所憎惡(神卻愛罪人),這種生活方式是自私和遠離神的,故此不是正路,必蒙神的嚴刑,神乃以責備帶領他走回正路,但惡人恨惡責備,結果必致死亡。另一種生活方式是追求公義(9節下),這追求有迫切之意,這些追求公義者就是追求按神的心意過聖潔生活的人。這些人正是社會所要的,因為「公義使邦國高舉」(1434)這種「追求公義」的生活方式是社會振興不可或缺的。

神要求屬祂的人竭力追求公義、聖潔,如光如鹽的生命;當生命得著改變,我們便得進入社會,為鹽,為光;將神的真理,用生命傳播開去。有時候,我們以為別人看不見自己的內心,於是便只追求表面的工夫,但神卻能看透人的內心,無論他如何隱蔽,仍逃不過神的目光。社會的道德文化,是從教會和基督徒的身上彰顯出來的。因此,基督徒要進入社會群體中成為「鹽」,去提升社會群體的生命,使社會得著更新和醫治。但鹽有它的一些特質,就是必須完全傾倒出來,才能發揮它的作用;若只放在瓶裡,鹽就失去了功用。同樣,基督徒要成為「鹽」,灑在水中,灑在地上,社會才能得著醫治。此外,由於鹽的濃度十分高,故此不需要太多,只要適量,便能影響周圍的人。神用我們作「鹽」,喻意我們要追求一種高質素的生命;願意捨己,背起十字架,投身社會中,救治社會上腐敗的風氣,除掉污穢的陋習。弟兄姊妹,今日我們所作的工,在社會上可能不被認同,那可能因我們欠缺了一種高質素的生命。故此,我們必需要學習追求公義聖潔的生命,在社會上做鹽做光;借著我們的生命質素,去改變社會的道德文化;以致能夠影響整個社會,得到真正的重建。求主恩待我們。

 

 

三種浪費生命人

 

箴言151214

經文:

15:12褻慢人不愛受責備;他也不就近智慧人。箴15:13心中喜樂,面帶笑容;心裡憂愁,靈被損傷。箴15:14聰明人心求知識;愚昧人口吃愚昧。

 

災難使人思想到人生的問題,思想到生命的寶貴及人生的價值觀。在生命未受到威脅時,人們覺得生命是必然的,從未想到過生命的終結……埃博拉令到人人自危:不知這無形的病毒何時吞噬自己的生命!疫症令人感到生命是何等的無把握,是何等的脆弱,原來生與死只是一線之差!有一次,英國的安妮公主往美國參觀太空站裡的太空設備,她摸著一件真正的大空衣問道:「太空衣這樣薄,保得住生命麼,會不會裂開呢?」岩士唐上校回答說:「太空中穿著這件太空衣,生與死只不過是百分之一吋的橡膠的距離哩!」

在這患難愈來愈多,生命遭到挑戰的時刻,我們對生命會作出重新的評估:美國有一位很出色的女性名海倫凱勒——可說是世界歷史中少有的一個難以想像的生命。她生下來就又聾又啞又盲,幸好神賜她一位恩師,自小教她靠手背的感覺來認字,又教會她讀書,講話……最後她畢業于哈佛大學,成為一位著名的作家、著名的演講家!她說:「我不會單單地活一生,也不會單單地耗盡我一生,我會用我的生命來投資。」當我們認識到生命的寶貴時,就不會浪費生命,浪費神給我們的時間!時間是生命的量,是世上我們擁有的東西中唯一不可開源節流的。生命的奇妙在於:過去的不再屬於你、我,現在這一秒屬於我們,而下一秒則屬於神!求神教我們愛惜光陰,珍惜神給我們的每分每秒,為主而活!

一、褻慢關閉的生命

15:12褻慢人不愛受責備;他也不就近智慧人。

褻慢人。褻慢人跟隨罪孽深重的罪人,拒絕教導和勸告。賽29:20因為,強暴人已歸無有,褻慢人已經滅絕,一切找機會作孽的都被剪除。賽29:21他們在爭訟的事上定(.無罪的.)為有罪,為城門口責備人的設下網羅,用虛無的事屈枉義人。

褻慢人自以為是,集挑剔、批評於一身;不愛責備他的人,也不愛受責備;可說是非不分,遠離智慧;不想得智慧人指示,不想與智慧人作朋友。這樣的人不但關閉了自己的生命,更是頑固自恃,不求進步;他們不但浪費自己的生命,追不上時代,更是神不能使用的人!褻慢人心高氣傲,破壞群體生活,關閉自己的頭腦,不能與時並進,不能接受新事物。在現今的信息時代,科學進步,一日千里,所以教科書(特別是大學的)要年年修訂。連政府也鼓勵大家要終身學習,這是好的。在教會屬靈的工作上,我們更加不能自滿,不能關閉自己的生命!無論任何環境下,只有聖經——神的話語是永恆不變的,應用聖經真理卻應該是與時並進的。

當一個基督徒固步自封時,他的事奉、個人成長也可說「到此止步」。如果在事奉中我們不肯放下自己的主見,墨守成規,不學習與時並進時,將會為教會和自己帶來許多問題。時代不同了,在事奉模式上如果我們仍然與幾十年前那樣一成不變,那麼,就是說不能隨著聖靈的風,聖靈的帶領來迎合時代的需要,肯定是失敗的。聖經教導我們必須做牧養和關顧的工作,這是無論任何環境,任何文化都不可否定的真理,但具體的方式方法是可以因應時代而改變的。例如說:以前教會定期為初生嬰兒舉行生日會,旨在聯繫牧養其家長;但過了一段期間,只見家長差遣傭人帶嬰孩來參加生日會,我們的牧養策略便要有所改變。又例如說:以前同工和義工每週定期探訪會友,本來是好的。但到了某個時期,大家都很忙;家訪時找不到人,只能放下留言咭;那便浪費了時間,不得不改變探訪的方式了。在這信息發達的時代,發一個傳真或一個電郵,不是更好嗎——這是另一種形式的探訪。再說,以前我們有主日學,助道會……現在隨著環境的需要與時並進,有成長班,求主幫助教會可以在牧養方面做得更加好。

我們的真理不變,事奉的模式卻應隨著需要不斷更新,每個時代的教會都應該為她的時代寫一套合時代需要的神學。聖經真理永恆不變,但神學卻是因應時代不同而改變著的。否則,我們就會變成昔日的法利賽人,熟讀聖經,但卻思想閉塞。新時代來臨──神的羔羊已經來到了,惜他們接受不了,改變不了,結果將耶穌基督釘死在十字架上。感謝神!異象臨到彼得,保羅,他們開始向外邦人傳福音;然而,法利賽人卻聲言要打死這班不照傳統做事的人……像法利賽人這樣關閉生命的人,神不能使用。基督徒要隨著時代改變,本著聖經原則,有不斷更新的生命,我們不要世俗化,但要現代化,正如保羅所言:羅12:1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12:2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二、沒有生氣的生命

15:13心中喜樂,面帶笑容;心裡憂愁,靈被損傷。

心中喜樂。經文中“喜樂”這個詞語在不同的譯文中從1611年開始一直有更改。原先的含義不是熱騰騰的喜樂。“神安置你快樂,有教養的人”意思是“神使你平安,有教養的人”。當心中充滿著亮光和平安的時候,臉上洋溢歡喜。但是心中如果有持續不斷的悲傷,就會使精神破碎。當焦慮掌握著統治權的時候,恢復力就漸漸衰竭,最終信念的抵抗力可能被破碎。心靈的病患在肉體自然狀態中有反映(見箴17:22;《懷傳》原文第255-258頁;《路》第十四章)。

一個人若有情緒上的問題,不但破壞整個生命,甚至會影響人一生之久。喜怒哀樂若控制得不好,也會教人喪掉生命。如果情緒處理得不好,憂鬱過度,會使人吃不下,睡不著,工作做不好;整個人困在負面的情緒裡,動彈不得,甚至有癱瘓的感覺。

聖經中講到世間上的憂愁有世俗和屬靈兩種分別:世俗的憂愁令我們過一種行屍走肉的生活,而屬靈的憂愁則是按照神的意思去憂愁,就像保羅所說的一樣:林後7:10因為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

聖靈光照一個人,讓他看到自己的罪,他為自己的罪心中懊悔而歸向神,於是,神為他預備一個滿有喜樂的生命。當大衛犯了罪,神借著先知的勸勉光照他,他於是寫了詩篇五十一篇。大衛所呈獻的正是神所要的祭,憂傷痛悔的心神必不輕看;這是按神的意思,對我們有好處的憂愁,這種情緒不會把我們弄癱瘓了;我們在憂傷中靠神的恩典站立起來,這反而是一種美德。當人們在罪惡中頂撞神,不肯接受神的啟示時,耶穌是多麼悲傷,祂為整個耶路撒冷難過,也被稱為「憂患之子」。昔日耶利米知看到時代的罪惡,為此哀哭,並化悲憤為力量,起來事奉神,這樣的憂傷是蒙神悅納的。

在這末世時代,患難愈來愈加深,問題愈來愈多,人會被情緒壓制,生命了無生氣。今日人心充滿了憂鬱,如何勝過負面情緒呢?1、將憂愁作為一種情緒改為一種態度;多想一些積極樂觀的東西,環境雖然改善不了,但可靠主的恩典改變態度。2、在無憂無慮的日子裡應當操練自己每天經歷神同在,一個每天經歷神同在的人懂得在任何情況下都依靠神。3、情緒低落時找一個情況比自己差的人去幫助,這反而從中幫到自己。4、正確面對成功與失敗,現在為甚麼人們每有困難就情緒低落,想到自殺呢?這是社會性的問題,社會教人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但世界愈來愈艱難,困難一來到,人不懂面對,精神就會崩潰下去。聖經中舉出許多人物失敗的例子:如摩西,大衛……以此教導我們今天怎樣面對失敗,聖經確是一本很實用的書。

三、愚昧虛空的生命

15:14聰明人心求知識;愚昧人口吃愚昧。

追求神的話語,用聖經的原則過生活,大衛在詩篇一百一十九篇講得好,他教導兒子所羅門向神求智慧,成了蒙福的人。聰明人咀嚼神的話語,愚昧人只求今生物欲情欲的滿足,心靈空虛,好像參孫一樣,神呼召他時給他很大能力,但他浪費了神給他的恩典!生命不在乎長短,而在乎我們追求的是甚麼。有一對夫婦,丈夫在兩所大學拿到最高學位,還未畢業就已是個世界知名的物理學家,他們夫婦兩人清楚神的帶領,畢業後願意到婆羅洲當宣教士,許多人認為他們選擇到那荒蕪之地真是浪費所學,但這是世俗人的眼光,他們在乎的是神怎樣看!

凡是為主而作的,都能叫人得到豐盛的生命;耶穌基督在世三十三年,祂的生命對後世人有多大影響?抗炎戰鬥中去世的謝婉雯醫生不過三十五歲,許多人都替她不值,但神知道,她已完成神要她做的工作,安返天家去見主,所以,她生命是豐盛而寶貴的!

求主教導我們不要做容讓自己有上述三種生命;只要把我們寶貴的生命交給主,任憑主使用;就能脫離失敗,不做浪費生命的人。

 

 

省思人生價值觀

 

箴言151517

經文:

15:15困苦人的日子都是愁苦;心中歡暢的,常享豐筵。箴15:16少有財寶,敬畏耶和華,強如多有財寶,煩亂不安。箴15:17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

 

上課我們思想到在這受災難威脅期間,困境如何刺激國人思想生命的寶貴;重新檢討個別的人生價值觀。當人經歷困難,困難會激發人去思想自己的人生價值,其價值觀清晰與否對於作出人生的決定真是非常重要的。基督徒的人生價值觀應以敬畏神為首要;有著這樣清晰的一個價值觀,那人是不容易向環境妥協的。經歷患難,能改變人的價值觀。無怪乎鐵達尼號郵輪上的老婦,在生死關頭之際,寧攫取三隻橙而放棄那些金銀財寶。求主幫助我們,在現今的日子裡,重整我們的價值觀。以下三方面值得我們仔細再三思想。

一、態度比環境重要

15:15困苦人的日子都是愁苦;心中歡暢的,常享豐筵。

困苦人。根據後半句的含義,可以理解為由於精神上的痛苦或許使每天的日子都是不幸。悲觀主義者對於過去太過於擔憂,而且他自己又不能改變過去,以至於未來,他心中無數,對於眼前也力不從心,孤立無援。這種灰暗的姿態使他的前景變色,這也起作用於其他的人。懷抱著愉快而知足的心靈的人,在天父慈愛的關照之下,即使是微小的數量也感恩地接受為一個宴席,忘卻過去的困苦,並且快樂而自信地展望未來。

12:22耶穌又對門徒說:“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麽,為身體憂慮穿什麽;路12:23因為生命勝於飲食,身體勝於衣裳。路12:24你想烏鴉,也不種也不收,又沒有倉又沒有庫,神尚且養活他。你們比飛鳥是何等的貴重呢!路12:25你們那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或作:使身量多加一肘呢.))?路12:26這最小的事,你們尚且不能做,為什麽還憂慮其餘的事呢?路12:27你想百合花怎麽長起來;他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路12:28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神還給他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路12:29你們不要求吃什麽,喝什麽,也不要掛心;路12:30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必須用這些東西,你們的父是知道的。路12:31你們只要求他的國,這些東西就必加給你們了。路12:32你們這小群,不要懼怕,因為你們的父樂意把國賜給你們。

艱難的環境叫人每天都活在患難痛苦裡,迫使人努力尋求方法去改變逆境。但聖經提醒我們若是環境改不變了,我們就要改變面對逆境的態度。保羅三次求神挪去他那根「刺」,但神卻沒有照他的意願去做,反而把他的態度改變過來。神說:「我的恩典夠你用,我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保羅就算坐監被人鞭打,也沒有自怨自艾,更不會埋怨神,反而在那裡唱歌讚美神,這就是態度的問題。約瑟被兄長們賣到埃及為奴,經歷無數患難,但他積極樂觀面對的態度,使他看見逆境裡有神的作為在其中。這洞見讓他不介懷兄長們的所作所為。這看法多麼積極,要不然,所有的仇恨都會在那兄弟重遇的一刻裡爆發出來。暗室之後蔡蘇娟女士多年前患了眼疾不能見光,餘生都在漆黑的房間裡渡過。她並沒因此而放棄生命,反而更積極努力以禱告來事奉神,帶領了多人信主。連美國總統也致函以表達對她的欣賞。最近離世的臺灣女作家劉俠女士(杏林子),年少時便患上類風濕關節炎,天天受疼痛的煎熬。在逆境裡,神改變她的態度,叫她積極努力滿有喜樂的把那殘缺的人生奉獻給神,她透過文字説明了很多人,她一直推動著臺灣傷殘人士的關顧工作,得到很多社會服務獎。今天我們的健康狀況遠勝她們,我們又是否願意被神更大的使用?

基督徒在逆境裡喜歡求神行神跡改變環境,但我認為改變人的態度是神更大的神跡。在艱難的日子裡,我們當靠著神的恩典改變態度,學習:(1)常提醒自己神是愛,會把最好的賜給我們,所以無論禍福,都是神許可的才會臨到。(2)神的旨意高過我們的意願,故此必須降伏在祂的旨意之下。(3)神應許我們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當我們明白上述的道理時,就能像哈巴谷先知一樣,即使在絕境裡卻仍能因耶和華而歡呼,因神是我們的盼望,是我們的力量,足能幫助我們勝過困難和逆境。

二、敬神比財寶寶貴

15:16少有財寶,敬畏耶和華,強如多有財寶,煩亂不安。

少有財寶,……強。這一節強調第15節陳述的真理。面對巨大的財富,值得被信靠的人是罕見的,因為有強大的誘惑力使人喜愛財富,輕視為來生做準備。在完美無暇的世界裡,將有無限的財富傾倒在所有那些品行上達到完美的人。

提前6:6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前6:7因為我們沒有帶什麽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麽去。提前6:8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前6:9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欲裡,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提前6:10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提前6:17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提前6:18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或作:體貼))人,提前6:19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預備將來,叫他們持定那真正的生命。

一個敬畏神的人雖然物質生活貧乏,仍可快快樂樂的過日子;但一個物質豐富的人,卻因遠離神而煩亂不安。耶穌基督所講的拉撒路與財主的故事正說明這情況。但意思並非指敬畏神就會貧窮,因為聖經中不少人物如亞伯拉罕、大衛、所羅門王等都是享有豐富物質生活的人。

神不賜予基督徒豐富的物質,是因為物質的誘惑實在太大,不是太多人能承擔得起。所以,神給我們多少就享用多少,不要埋怨神;因為物質實在是導致人遠離神,又遠離人的。

今天在美國和很多西方國家的潮流文化裡,人們的價值觀都在改變,他們看重工作的滿足感多於擁有財富或賦閑在家享清福。現在是由一個「擁有」的文化進入一個「享受工作」的文化裡。那些富有的人承繼父親的財富後,並不一定承襲其衣砵,乃是投資在一些認為合乎他興趣的事情上,又或捐款贊助一些社會服務性質的工作。據悉,美國一家名為Funding Exchange資金的交換的機構,擁有四千會員,而每名會員平均一年捐獻五百萬美金,為的是爭取政治、社會、經濟上的公義,為受政治逼迫的人打官司,他們以此工作為榮為樂。

基督徒有清晰的人生價值觀,換言之就是敬畏神,透過工作事奉神,榮耀神。這樣,我們才能對這一世代有良好的影響。

三、恩情比物質珍貴

15:17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

神予我們兩條大誡命,就是愛神愛人,這也是基督徒應有的價值觀。昔日神創造人類,賦予人類生存的本質——愛。祂希望人在伊甸園的日子能永遠享受祂同在的愛。惟因人軟弱犯罪,神遂差祂兒子捨身十架流血來買贖我們,叫我們複能享受祂的愛。二千年前,神興起教會積極傳揚福音,叫人回轉歸向神,享受神愛的恩情。可惜今天,我們所看重的只是物質的東西,恩情則擱在一旁。也許我們都愛自己的家人,但愛的方式卻往往用金錢、物質來代替。調查研究告訴我們,一個人缺乏父母同在的愛,他的成長是有缺憾的。

在一個母親節,一位年青人到花店請店員為他以電郵方式送一束玫瑰花給他那位在二百裡外的母親,後來因見小女孩獻花給墓中的母親而醒悟過來。於是立刻改變初衷,帶著鮮花親自駕車往二百裡外的母親家裡去表達孝心,這是因為他珍惜與母親同在的機會。

今天世人經歷困境,開始看見恩情的重要。在這兩個多月來,多少個家庭開始感覺到維繫家人彼此關係的重要,特別是那些經歷患難的人們,很珍惜再和家人一起的生活。不錯,愛是同在,以前忙於工作賺錢,但自從經過死亡的威脅,領悟到原來恩情比物質享受重要。所以,弟兄姊妹,當趁父母還健在時好好孝敬他們。請記住,家並不是一個居住的地方;那裡應該有愛;那裡能互相接納,那裡才是真正的家。

沒有經歷患難痛苦,我們就不懂得調整自己的價值觀。話說有位母親偕妹子帶著她那十個月大的嬰兒去購物,不以為意的把嬰兒並車匙鎖在車內。在高溫下,赫見嬰兒開始面部發青,口吐白沫,把兩女士弄得驚惶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幸好千鈞一髮之際,一健碩男子從車廂取出大錘擊碎車窗,救出嬰兒。詎料那母親竟然破口大駡,怨那男子毀了她的車,險些要把他送官究治。世上倒有很多人似那母親,只重金錢過於人命,他們日以繼夜拼命工作,就算生命耗盡也不以為然。

過去,大眾的對立,派系的抨擊,冷眼的對待,令世界呈現一片冷酷無情。這是多麼可悲的光景。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擁有耶穌基督的愛,你願否背起十架;豁出去與人分享這大愛。

杏林子所付出了她生命的全部和她的愛,她的遺願真教人動容。她要把她的愛留給她的家人,把她的祝福給天下的人,把她的眼角膜捐給有需要的人,把她的軀殼捐給醫院作病理解剖,把剩下的軀殼殘渣燒成灰燼撒在屋後的小蘭溪,叫周圍的花草也得幫助。連生命的殘渣也要惠澤花草,這才是一個愛的生命。我們看見她生命的震撼力不是在於她擁有多少金錢,乃是在於她把僅有的愛付出去。

弟兄姊妹,上述三方面正是今天這末世時代,香港處於艱難日子所期待的,是我們須有清晰的人生價值觀,願意追求從神而來的愛,持守那份愛,然後豁出去,服事身邊有需要的人。

 

 

構建和諧的社會

 

箴言151820

經文:

15:18暴怒的人挑啟爭端;忍怒的人止息分爭。箴15:19懶惰人的道像荊棘的籬笆;正直人的路是平坦的大道。箴15:20智慧子使父親喜樂;愚昧人藐視母親。

聖經提醒我們,要重建美好的社會,必先重建社會的和諧,要達到目的有三方面須加以注意:

 

一、學會互相忍讓

15:18暴怒的人挑啟爭端;忍怒的人止息分爭。

挑啟爭端。易怒的人不僅使自己心煩意亂,而且容易使所見到的人煩惱。箴15:1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比較來12:14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

這種美德是現今中國最需要的。「暴怒人挑啟爭端,忍怒人止息紛爭。」中國現在正處於一個百廢待舉的時候,迫切需要找出爭端的根源。但我們有時愈迫切卻愈發找錯了問題的根源。如有人被槍殺,警方除了找尋那根槍,更重要的還是追捕持槍者。其實,經濟低迷、政治不穩,加上疫症肆虐,所以很多人都會不安、惶恐和不滿。偶被觸碰,一眾怒吼,就會引起抗爭。若要消弭爭端,首先要平息怒氣,正如聖經所言,暴怒難以解決問題。國人人喜用暴力解決問題,這點在文字上也表露出來,連電臺上也出現言語的暴力。在末世時代,國際間濫用暴力解決問題,就正如耶穌所形容:民攻打民,國攻打國,人類彼此踐踏、陷害。主耶穌卻教導我們以犧牲、忍讓的愛去解決問題。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解決了神和人、人和人之間不和的問題。印度立國之初,國父甘地雖非基督徒,卻深受主耶穌和祂十字架的影響,學效祂的方法而把問題解決了。馬丁路德.甘地,學效主耶穌那種非暴力抗爭的態度,解決了美國在種族歧視上的難題。為何國人在社會、國際層面上不懂以耶穌基督的愛去勸服人,也不曉得以變通的方法去處理事情?聖經卻提醒基督徒,處理社會、國際問題不單只有支持或反對兩個立場,還有第三個立場,就是要站在神真理的一方。政府也許有錯,反對者也許有其道理,但不管怎樣,基督徒應站在神的一方,肩負起時代先知的角色,說到底,還是要具備「忍讓」二字。否則,社會就好像一部缺乏制動系統的車子一樣,沖向山坡而沒法制止。對人要忍讓,對環境要忍耐。聖經教導我們,若有人得罪了自己,要把那人交到神手中,並不是等待神去懲罰那人,而是在主內愛仇敵,為逼迫我們的人禱告,希望神恩待他,使他改過,這就是聖經中所說的對人忍讓。有很多我們不情願的環境要我們去面對,求神教我們對環境忍耐,忍耐就是信靠。聖經常說神能把糟糕的事變為美好。話說有位女士不小心把手帕弄汙了,手帕上留下一滴不褪色的顏料,使她難過極了,一位藝術家於是利用手帕上這點污漬從新為她的手帕繪上一幅全新的圖案,美麗極了,手帕重現眼前,不禁令她大悅。我們的神也是一樣,一件我們以為很悲哀的事,只要忍耐和信靠神,終有一天,神要把那不如意的事改變過來,使之成為我們生命中,一幅更美麗的圖畫。中國需要和諧,基督徒必先學會忍讓,這樣方能影響社會。

二、需要共同努力

15:19懶惰人的道像荊棘的籬笆;正直人的路是平坦的大道。

是平坦的大道。換句話說,如同公路一樣又高又平。其內涵有影響於整體的週邊。懶惰人心願回避一切造成困苦的自然因素,但是對於困苦想像得越多,他所見到的困苦也就越多。然而義人堅持不懈地邁步在天國的道上,他面前的困難會消失,由於他信賴神,受到神的幫助,他一步一步地沿著平坦的大道行走,那條路乃是高高地築在這世界之上。

「懶惰人的道,像荊棘的籬笆。」懶惰帶來人生諸多阻滯,像荊棘的籬笆一樣防礙人的發展。聖經把一個懶惰人定義為沒有人生目標或目標是錯誤的。人縱有才幹,事事勝任;若目標錯誤,同樣可稱為懶惰人。何謂懶惰人的道?道是道路,可帶領人到目的地,可惜懶惰人走的是自己的路;縱然努力走上自己的道路,結果卻是徒然。從來沒有人會認為一個嗜賭的人是勤力的,但賭徒會強詞說他並非懶惰,只是日以繼夜,不休不眠地賭博而已;有一天終因透支而倒下來,還稱得上是勤力嗎?人們仍視之為懶惰人。若基督徒離開神為我們預備的道路,沒有對準神為我們預備的人生目標,即使盡力去實踐也是枉然。所以懶惰人的道就是錯對了目標。

懶惰人是一種避重就輕、舍難取易的人,其路就像荊棘的籬笆。換言之,他只做其愛做的事,又大又難的事卻避之則吉。若一個人只顧事奉而忽略處理婚姻、家庭的問題,神會視此行徑為懶惰。若不回應神要我們處理的「荊棘」,只管拖延,荊棘就在路途上堆積成籬笆,至終教人難以跨越過去。問題剛產生時便要即時處理,問題愈大,困難就愈大。有人說:「小賭可怡情」這實非聖經的根據。賭博不合聖經真理,不論是小賭或大賭都是不對的。

懶惰人不肯付代價,總愛站在原地不動或投聞置散。路是用來走的,懶惰人不肯付代價,雖有目標卻不肯踏上一步實現目標。馬丁路德不只有堅定的立場,更以生命的代價去達到目的,所以他是一個偉大的改教家。一些隻會想、只懂說而不做的人,聖經稱之為懶惰人。

懶惰是靈性、道德的問題。懶惰與正直相對,懶惰人也可說是不正直、不誠實和存心欺騙的人。例如靈修是每天必須做的,但若只在閒時才靈修,遇上困難時便會難於倚靠神,終至失敗。平時藉詞忙碌而逃避靈修操練,這是屬靈的懶惰。懶惰是嚴重的過犯。那領一千銀子的僕人之所以被主人責備為又懶又惡,皆因他埋藏一千銀子之後,可能利用時間做其他事情而沒有做主人所吩咐的事情。今天有很多基督徒照樣只顧拚命做其他事情而沒有做神所交付的事。懶惰不只是個人問題,也是一個群體的道德問題。中國社會現在面對那麼多的問題,可以說中國正陷入懶惰的層面中。政治前途充滿荊棘,因國人集體懶惰,歷史告訴我們要建立民主,必先要建立人民的民主個性,民主個性有很多,例如公德心便是其中一項,國人正缺乏這方面的修養。市民沒有自小培養民主品格,所以難於承擔民主的責任。民主又必須有民主的文化,民主文化的其中一樣是社會要有大多數中產階級人士,少數人極富或極貧。中國現處嚴重貧富懸殊之地,是貧富懸殊國家。缺乏以上種種,無怪乎今天中國難以處理排山倒海的社會問題,更遑論是實行民主制度。

三、珍惜彼此尊重

15:20智慧子使父親喜樂;愚昧人藐視母親。

藐視母親。即使一個孩子長大成熟之後意識到自己的母親乃是凡人,並且如同其他的人一樣易於犯錯,曾經造成的緊密關係也有可能成為對於自己的母親健全有益的尊重。只有一個丟棄教養的人才能如此摧毀早年的記憶,以至藐視自己的母親。《服》第三十一章。箴10:1所羅門的箴言: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叫母親擔憂。

    「智慧兒子使父親喜樂。」彼此尊重是一項屬靈的美德。年青人若懂得敬畏神,也必然曉得尊重父母和別人。「愚昧人藐視母親」,這裡指出家庭、社會問題,雖然父母有責,但箴言一再強調年青人也是要負上責任的。父母只管盡力照顧兒女,又把他們交托給神,若子女有錯,為人父母者也不應過分自責,因為兒女是神給為人父母者所託管的,神會負責。能敬畏神的兒女,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師、服從上司、尊重政府。「智慧子」是敬畏神的人。敬畏是懼怕加上愛。懼怕叫人不犯罪,愛神的人樂於做神所吩咐的事情。敬畏神才會建立一個彼此尊重的家庭和社會。藐視父母者大都是好高鶩遠、虛榮心重的人,嫌父母沒有學識,又因家庭環境比別人差、看不起父母等,這樣的兒女是沒有前途的。

中國要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必先要互諒互讓,同心協力,除去一切的懶惰,又要彼此互相尊重,求主先賜下基督徒上述三方面的追求,然後,中國才會有盼望。

 

 

困境中人生抉擇

 

箴言152124

經文:

15:21無知的人以愚妄為樂;聰明的人按正直而行。箴15:22不先商議,所謀無效;謀士眾多,所謀乃成。箴15:23口善應對,自覺喜樂;話合其時,何等美好。箴15:24智慧人從生命的道上升,使他遠離在下的陰間。

 

常言道,人生是一連串的大小決定組合而成,有時,我們每天作了很多的決定,可惜是「不經意」的決定,有的對,有的錯。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錯誤的決定不單影響自己,更影響周圍的人,甚至影響整個社會……。亞當、夏娃在伊甸園中,很遺憾,作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不僅影響他們自己,而且影響了曆世歷代的人類。由此可見,我們何等需要求神給我們有智慧,作聰明的決定。

而今天,這種人生決定越來越不容易,因為世界的艱難與複雜日趨嚴重……許多突發事件,需要我們面對。

曾記載,以前中東有位元將軍,將捉到的間諜執刑時,給犯人兩個選擇,一邊是槍決,一邊是進入黑色大門。犯人幾乎都選擇了槍決。後來,此將軍透露,其實黑色大門後面乃是逃生,乃是自由。可是對於犯人來說,無法估計黑色大門後面是甚麼?是否比槍決更殘酷的刑罰?無從知道,也就無法選擇。求主教導我們,在今天這幾節經文的提醒之下,操練自己凡事作聰明的抉擇。

一、人生方向之抉擇

15:21無知的人以愚妄為樂;聰明的人按正直而行。

無知的人。“愚妄人以行使陰謀詭計為戲耍(喜樂),明哲人以實踐智慧為喜樂”。愚妄人的一種標記就是喜歡作惡。他們知道正確與錯誤的區別點,但是他們對於道德上的純正沒有很深的感情,從而不克制自己感情上惡作劇的衝動。他們良心頑固不化,乃至似乎不在乎自己造成任何損害,不理會自己導致任何痛苦。

  在與他們有直接的對照下,有悟性的人接受神的聖靈在自己的心中自由的工作,從而他的良心變得靈敏和溫柔。他非常敏銳地意識到自己行為所帶來的結局如何,而且欣喜於看見他們都傾向於為他人的益處行事。加6:2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

本節經文教導我們首先要抉擇人生的路向,當人生路向立定之後,人生其他大小的抉擇俱受它的影響。經文告訴我們,人生路向只有兩條,一是作無知的人,以愚妄為樂;另一條是作聰明人,按神正直的道而行。無知的人按自己的喜好與情欲行事。從人類的開始,神就給我們兩條路的抉擇,但亞當、夏娃在蛇的引誘之下,選擇了無知、自私自利的路,致使整個人類都陷於罪惡之中。所以,這兩條路,一是自私的路;一是神的路。順著聖靈而行的,就得生命的平安;體貼肉體的,便是死亡。保羅在加拉太書第五章講得很清楚:加5:19情欲的事都是顯而易見的,就如姦淫、污穢、邪蕩、加5:20拜偶像、邪術、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分爭、異端、加5:21嫉妒((有古卷加:兇殺二字))、醉酒、荒宴等類。我從前告訴你們,現在又告訴你們,行這樣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國。

弟兄姊妹,求主幫助我們,人生就只有這兩條路,並無第三條路可走。有人說,我們可以選擇愛神又愛世界,但聖經清楚告訴我們,愛世界的,愛神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當我們選擇了神的道路之後,又如何辨別每一件事的對與錯?凡是符合神的旨意就是對的。因此,基督徒的生活,每天都要尋求神的旨意,陶恕博士關於領會神的旨意的三個基本原則,值得一提,(1)聖經清楚指示我們做的,我們定要做。聖經教我們傳福音,我們就要去傳福音,不論得時不得時,求神幫助我們,傳福音能傳得更好。(2)聖經清楚反對與禁止的,我們切不可做。 (3)聖經上未有清楚講明的事,只要我們存著愛神愛人的心去抉擇就是對的。

在尋求神的旨意時,要用基督的平安放在我們心裡面作主,以順服耶穌基督來作決定。而非以自己所想要的為依歸,那只不過是自己的感覺「平安」罷了。例如,有位姊妹,不願長途跋涉而捨棄原先應聘的那份教職,她這毀約的抉擇令校方增添麻煩,人與人之間失去了基督的平安。聖經所教訓的是這樣:詩15:4他眼中藐視匪類,卻尊重那敬畏耶和華的人。他發了誓,雖然自己吃虧也不更改。

這才是基督的平安,在我們心裡作主。求神説明我們,需要做人生路向的抉擇時,走神的路而不是自己的路。

二、尋求幫助的抉擇

15:22不先商議,所謀無效;謀士眾多,所謀乃成。

    不先商議。比較箴11:14無智謀,民就敗落;謀士多,人便安居。

我們何等需要謙卑自己,尋求説明。當我們有困難時,要告訴別人,身邊的人可以給我們提點和幫助;但當我們不能謙卑接受別人的提點時,結果所作的決定既傷害自己又傷害了別人,有時效果是很嚴重的。一個年僅三十五的女人,曾經夜以繼日地侍候患癌症的母親。母親過世後,她自己也不慎病了,經醫治未見好轉,就自以為也患了癌症;頓感無助無能,無法再照顧兩個未成年的孩子……;瘋狂地槍殺了兩個孩子之後,再吞槍自盡。但經法醫驗屍後,證明此女子根本沒有患上癌症。惜這女子因不肯尋求幫助,不能從困境中走出來,終致造成悲慘的結局。聖經教導我們,好多時候,作人生決定時要先與人商量。「謀士眾多,所謀乃成」,經文中的「謀士」所指乃我們的長輩;屬靈長輩的幫助;同輩的建議;還有後輩的意見。經過祈禱,再作決定,我們相信,這是人生最好的決定。我們還需留意一點,「所謀乃成」意謂任何人生的重要決定,大大小小的決定,都要個人自己去面對。因此,我們必需多讀聖經,多吸收信息,讓我們所作的決定,真正能幫助自己,又能榮耀神的名。

在今天困難的經濟環境裡,許多弟兄姊妹有各種各樣實際的困難。教會把有各樣專業知識的弟兄姊妹組織起來,通過傳道人的配合,幫助大家面對困難。我們瞭解到這些有困難的弟兄姊妹,當他們肯出來接受幫助的時候,好多問題都得到了解決。關鍵在於肯不肯謙卑自己,在屬靈方面,在實際專業知識方面接受別人的幫助。

三、幫助別人做抉擇

15:23口善應對,自覺喜樂;話合其時,何等美好。

自覺喜樂。當一個人做出合適的答覆或聰明的勸告的時候,他覺得有喜樂,因為他有能力做了好事。箴10:31義人的口滋生智慧;乖謬的舌必被割斷。箴10:32義人的嘴能令人喜悅;惡人的口(..)乖謬的話。箴25:11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

我們要幫助別人解決困難,因為神幫助我們,就是為著我們能幫助別人;叫其他人幫助我們,為著我們能更好地幫助其他人。而當我們幫助別人時,我們自己的困難,也就容易解決了,我們越是懂幫助別人,也就越幫到了自己。因此,人生決定要做得好,另一方面,是操練自己常常説明有需要的人,「施比受更為有福」,求主幫助我們樂意給別人援手。

經文教導我們,如何幫助別人?首先注意有「合宜的話語」和「口善應對」,但這並不容易做到。「合宜的話語」有時不單幫到別人,幫到自己,甚而改變了整個環境。以前,美國西部開發的時候,不少人舉家遷移,遷移的路途,難以想像的艱辛,考驗十分嚴峻。大隊人馬經歷了千辛萬苦,其中有一支隊伍需要稍作停頓,因為怨氣太大了……需要讓大家抒發一下。有一弟兄在聚會的開始,先為聚會祈禱,他說:「我們要感謝神,第一,感謝神一路看顧,至今我們沒有一人躺下與發生意外;第二,感謝神的庇護,在路途中,我們始終沒有受到印第安人的襲擊與騷擾;第三,感謝神慈愛與恩典,讓我們還有力量去完成餘下的路程。」 此時整個會場鴉雀無聲,再也沒有埋怨的聲音。「合宜的話語」改變了處境。我們何等需要有這樣智慧的人。

「合宜的話語」還需要「合宜的時候」。有一個一直未能接受主的醫生,當他失去敬虔的母親,悲痛欲絕之時,收到一張單張,上面寫著:「你是否在天上有個家,是天使與你摯愛母親所在之處。」一句合宜的話出現在合宜的時候,使醫生異常感動,他悔改信了主。求主給我們有這樣的智慧。

經文教導,合時合宜,還要表達得好。以前有位西班牙的君王,是個非常愛神的虔誠基督徒。可是,在他的皇宮裡,侍應們飯前從不謝恩。君王焦慮之際,並非簡單的訓話;他安排了豐富的宴席,讓一個乞丐狼吞虎嚥後,大模大樣逕自離去。侍應們面面相覷,此時,君王開口了,我們要感謝天父,給我們空氣、陽光和雨水,給我們每天有豐富的飲食。感謝神!這個君王在合宜的時候,講合宜的話語,又有合宜的表達。侍應自此,誠心誠意飯前感恩。求主給我們有這樣的智慧。

四、抉擇的深遠影響

15:24智慧人從生命的道上升,使他遠離在下的陰間。

    上升。生命的道引導智慧人上行,儘管陡峭艱難,但是有報酬。

大大小小人生的事,對我們的影響是深遠的,選擇神的道路,是走生命的道路,是在生命的道上上升。生命的道是豐盛生命的道。當我們離開無知人的道路,離開自私自利去愛神去愛人,走這條生命之道的時候,我們就能認識神認識人。

杏林子的道路就不受環境惡劣的影響,在最大的痛苦之中,她仍然決定要愛神愛人。她選擇走這條豐盛人生向上的道路,而不是那條離開神,向下走到陰間的路。

地獄充滿仇恨,因為神的愛不在那裡。那裡有仇恨,有互相攻擊,那裡就是人間的地獄;那裡有神的愛,有彼此關心,那裡就是真正的天堂。

求主幫我助們,根據以上的原則,作聰明的人生抉擇,讓我們每個決定,都榮耀神的名。

 

 

道德根基需重建

 

箴言152527

經文:

15:25耶和華必拆毀驕傲人的家,卻要立定寡婦的地界。箴15:26惡謀為耶和華所憎惡;良言乃為純淨。箴15:27貪戀財利的,擾害己家;恨惡賄賂的,必得存活。

 

借著今天這三節經文,讓我們來思想社會重建的道德根基問題。聖經的真理明確告訴我們:個人生命的建立、社會整體的建立,有著一個共通點,就是必須從靈性道德的基礎入手。耶穌的登山寶訓,揭示出神的真理,我們聽了神的話語又遵行的,就好像人將房屋建在磐石上,非常穩固。否則,就如人將房屋建在沙土上,必然倒塌。由此可見,道德及靈性的根基何等重要。經文從三方面論述社會可怎樣建立道德的根基。

一、公平之社會

15:25耶和華必拆毀驕傲人的家,卻要立定寡婦的地界。

地界。至於地界的律法,箴22:28你先祖所立的地界,你不可挪移。

  寡婦的。神特別關照寡婦和孤兒。儘管這些不幸的人或許在這個人生之路上受苦,並常常成為貪婪者的犧牲品,然而神必將使一切都對他們有利,只要他們完全相信他。增加油的奇跡是神能夠,也必將做的例證,儘管通常是在不十分顯眼的方式,但畢竟是説明這些失去親人的人。《福山》第五章;《服》第十三章。詩68:5神在他的聖所作孤兒的父,作寡婦的伸冤者。耶49:11你撇下孤兒,我必保全他們的命;你的寡婦可以倚靠我。

「耶和華必拆毀驕傲人的家,卻要立定寡婦的地界。」(1525)追求公平的社會為的是榮耀神的名。經文提到有兩種人:驕傲人和寡婦。驕傲人是指社會上極少數有權、勢、錢財的人。寡婦是指受人欺負的弱勢群體。首先,我們思想為何神要拆毀驕傲人的家?這裡的「家」指著有財勢的人而言,他們以惡勢力去建立物質豐盛的家。神要將之拆毀,有三個主要的原因。(1)這種人遠離神,作神不喜歡的事,並將自己視作與神同等。 (2)他們以財富為偶像,心中只有「己」,沒有神,是拜金主義者。 (3)他們自私自利,建立財富勢力,忽略「孤兒寡婦」的需要。

在曆世歷代社會中,我們察見因剝削而導致貧富、強弱懸殊的情況,這可以解釋,為何很多人深恐全球經濟一體化運動的達成,因為這運動勢將造成富有國家的大企業,對落後國家作進一步的剝削。從聖經中,我們認識到神是恨惡不公不義之事的。例如舊約時代的尼布甲尼撒王,自建立巴比倫王朝後,心中滿懷驕傲,所作所為,盡顯個人的威榮,就在他誇口狂傲之際,神的審判便臨到,打倒他的傲心,刑罰他在野地吃草如牛。當人自以為是的時候,神便將其貶降至牲畜禽獸一般的低下。神的子民在這個王朝統治下,受盡磨難。哈巴谷先知把巴比倫人形容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且增添不屬自己的財物。聖經甚至形容他們以人血建城,以罪孽立邑。這樣的一個國度,怎能討神的喜悅!神必拆毀。「卻要立定寡婦的地界」,表明神關心和保護弱勢群體。

10:17因為耶和華你們的神他是萬神之神,萬主之主,至大的神,大有能力,大而可畏,不以貌取人,也不受賄賂。申10:18他為孤兒寡婦伸冤,又憐愛寄居的,賜給他衣食。申10:19所以你們要憐愛寄居的,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

弟兄姊妹,神憐憫關心他們,特別是那些受盡欺壓的寄居者。詩篇經常提到神關心貧窮和有需要的人。神在他們的聖所作孤兒的父、作寡婦的伸冤者。神叫孤獨的有家,使被囚的出來享福。惟有悖逆的住在乾燥之地。詩146:9耶和華保護寄居的,扶持孤兒和寡婦,卻使惡人的道路彎曲。

神宣稱並實行自己的真理。耶穌到世上來;聖經形容他是「道成肉身」。耶穌第一篇的講道,在路加福音四章記載他引用以賽亞書宣稱到世上來的工作。路4:18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路4:19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

主來是要服侍弱勢的群體,將福音傳給他們。然而,我們也要知道,有財勢的人,若肯謙卑到主面前,就如尼哥底母、撒該一樣,都蒙悅納和教導,神是不會偏待人的。耶穌經歷人的痛苦與患難,因此祂瞭解明白我們的需要。歷代的教會,都遵行基督的旨意,效法祂的榜樣。宣教士所到之處,必做的三件事,就是(1)建教堂傳福音。 (2)辦學校教真理。 (3)開診所醫病人。全人的關懷乃為要成就神在世上設立教會的使命。我們要遵行基督的榜樣,成為真正「耶穌的門徒」。

從歷史中,我們知道很多受基督十字架大愛感動的人,進到弱勢群體中,做人所不願意做的事情。就如以往在歐洲,很多病人得不到照顧,基督徒便起來照顧他們,這是護士制度的開始。奴隸制度盛行時,基督徒進到奴隸中間傳福音,向國會爭取廢除奴隸制度。當麻瘋病人被人孤立時,基督徒踏足孤島去照顧他們。我們肯這樣讓神使用嗎?神會使用我們的五餅二魚成就祂的工作,求主恩待!

二、和諧之社會

15:26惡謀為耶和華所憎惡;良言乃為純淨。

惡謀。意念是行為的發源地。箴23:7因為他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他雖對你說,請吃,請喝,他的心卻與你相背。可7:21因為從裡面,就是從人心裡,發出惡念、苟合、

僅僅受到外部條件的限制而沒有行出所圖謀的邪惡者,並不能說其靈魂無罪。

「惡謀為耶和華所憎惡,良言乃為純淨。」(箴1526)罪惡的計謀,使別人受傷害,破壞人的生命。人際關係的破滅令社會失去和諧。神起初造人之時,人與神、與人、與大自然之間都能和諧共存,神所造的乃是一個和諧的宇宙。自從罪進入世界以來,便有紛爭,疏離和分隔。罪亦帶來婚姻和家庭問題;亞當與夏娃受神審問時,彼此推卸責任;長子該隱又謀殺親弟亞伯。由此可見,家庭的紛爭和疏離都因人的惡謀而起。大衛敬虔愛神,卻懷有惡謀,真是非常可惜。他殺死了將軍烏利亞,又奪去他的妻子,以惡謀破壞別人的家庭。神豈會輕易放過他,神的懲罰臨到,結果,大衛終其一生都要承受家庭爭鬥所帶來的傷痛。

末世社會紛爭不斷,人以惡謀彼此對待,如經上所載:太24:9那時,人要把你們陷在患難裡,也要殺害你們;你們又要為我的名被萬民恨惡。

有人統計,自有人類歷史記載以來,只有百分之八的時間是太平的日子,其他日子就充斥著大大小小的戰爭。人的罪使世界充滿禍患和敵對,有何解決的方法?這節經文告訴我們「良言乃為純正」,良言代表令人舒暢的說話。神的話,神的福音能改變人生命。罪得赦免,人與神和好,與人和好,又與大自然和好,神的話能改變世界。但世人常自以為強勢可令世界改變,就如美國出兵發動戰爭,中東的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向以暴力解決問題,結果仍是一籌莫展。神的話語足可改變生命,解決人的紛爭和疏離;我們要在主內維持完整的生命。預防勝於治療,家庭的和睦也是如此,從婚約開始夫妻便要保持合一和諧,以防避魔鬼的工作和人的軟弱。猶太人的婚禮和我們稍有不同。猶太拉比在婚禮儀式中,會將一個玻璃杯丟在地上粉碎它。然後告訴一對新人,婚姻最重要的是,維持合一,婚姻破裂,就像那杯碎一樣,殘局難以收拾和彌補。

我們需要神的話語塑造生命:西4:6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

我們得到神話語的造就,便能彼此和氣相待,維持合一。宣教士Nathatus Stach到歐洲格林蘭島宣教二十年,一直受敵對和嘲諷的對待,沒有人喜歡他,一天,他在茅舍般的家靈修時,朗讀約翰福音第三章,讀完了,一位最敵對他的社群領袖沖進來,請求他再讀一遍,讀畢,這人深受感動,流淚悔改歸信耶穌。連該處一帶的人也開始歸信基督。是神的話語改變人心,而這位忍耐等候的宣教士,亦蒙神恩待使用。

三、廉潔之社會

15:27貪戀財利的,擾害己家;恨惡賄賂的,必得存活。

恨惡賄賂。這一節的主題似乎主要是指收取賄賂濫用審判權。申16:19不可屈枉正直;不可看人的外貌。也不可受賄賂;因為賄賂能叫智慧人的眼變瞎了,又能顛倒義人的話。

1:23你的官長居心悖逆,與盜賊作伴,各都喜愛賄賂,追求贓私。他們不為孤兒伸冤;寡婦的案件也不得呈到他們面前。

22:12在你中間有為流人血受賄賂的;有向借錢的(.弟兄.)取利,向借糧的(.弟兄.)多要的。且因貪得無厭,欺壓鄰舍奪取財物,竟忘了我。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滿心貪婪於得利的人出售自己名譽,不會得到琱[的財富。在不久的將來,眾所周知他的所作所為,他原先不勞而獲的家庭生活,會變得貧窮、家破人亡。

「貪戀財利的,擾害己家。恨惡賄賂的,必得存活。」(箴1527)經文上半節描述個人操守廉潔,下半節述及事上的廉潔。經文提醒我們,貪愛錢財是嚴重的罪,貪財乃萬惡之根,唯有積財於天為神所喜悅。環顧四周,貪愛錢財的,傷害自己,亦禍及家人。三藩市一份報章這樣描述一個小人物:那人有次在街上拾到一張伍圓紙幣,心裡非常興奮,立志從今以後只望地下,不望別處,經過多年,他自己統計因此而獲得的東西有:29,516粒鈕,54,172支針和12仙美金,更可恨的是釀成了彎曲的背脊和可憎的性格。從這個故事,讓我們想到,人貪戀錢財真是毫無益處,更害己害人。經文提到「恨惡賄賂」,原文是指恨惡「禮物」。禮物是不應隨便收取的,特別在公事上,各行各業都有其規矩詳細列明。不義之財會影響人的判斷能力、公正和廉潔。求主幫助我們,作一個恨惡賄賂的人,得著聖經的應許;必定存活。我們在財物上持守廉潔,神便恩待和賜福。舊約中有亞伯拉罕,他的侄兒羅得貪戀錢財,不斷向東遷移至所多瑪。在那裡的四王與五王的爭戰中,羅得與其財產同被擄掠。亞伯拉罕救出羅得,為他奪回家財。最後,所多瑪王要賄賂亞伯拉罕,但遭其拒絕。亞伯拉罕斷然對他說:創14:23凡是你的東西,就是一根線、一根鞋帶,我都不拿,免得你說:‘我使亞伯蘭富足!’他不收受賄賂,為神悅納。彼得也有美好的見證,他在撒瑪利亞城為初信者祈禱時,有行邪術的初信者西門,因見他祈禱便有聖靈降臨在人身上,便拿出銀錢,要求將這種能力給予他。彼得便斥責他說「你和你的錢一同滅亡。」 彼得遵行神的教導,不肯收受賄賂。

今天,社會如此腐敗,在於人貪戀錢財,忽略社會責任。大企業是否要有社會責任,是備受爭議的問題。一位當今具知名度的經濟專家費利文,在他著作「資本主義與自由」中提到:「企業的唯一社會責任,就是利用自己的資源,在遊戲規則之內,不用欺詐訛騙的手法,去從事增加利潤的各種活動。」 即是說企業唯一的責任是賺錢,毋須理會社會責任。國內一個大城市的電視臺熱線電話節目,邀請政府官員回答觀眾有關城市問題的查詢,有觀眾表示街道上的沙井蓋經常被人偷去,他擔憂有人不小心踩進沙井會受傷害,感到非常危險,並詢問責任誰負。那位官員回答他,由偷蓋者負責。為官者不承認責任,卻指示人追究偷蓋的人。若果政府不負責任,有權勢的商家又不負責任,那麼社會責任由誰來負?豈不都是落在弱勢群體身上,任由他們繼續被剝削!

廠商在落後地設廠,廠房、宿舍設施落後,遇上火警,員工便因此喪命。這是由於廠家著眼金錢的收益,付最少的代價要得最大的利益。在「聯合炭化」事件中,很多人被毒死,就是因為妄顧員工的需要和生命。我們也要感謝神,有些大企業開始意識其社會責任。例如一間做牛仔褲的跨國企業,便不考慮在人權紀錄差劣的發展中國家設廠。亦有一間造運動鞋的跨國企業,更設立人權獎,邀請員工出任人權主任,協助公司檢視對員工各方面是否有不公平的情況。

求主幫助我們,在這末世時代,基督徒需要在以上這三方面有美好的見證。讓我們在自己的專業、家庭、生意業務上,為神作見證。去改變和影響這個社會,我們要追求成為有正義感、公正、廉潔、負責任並與人和睦的人,共同建立一個和睦的社會。

 

 

充滿感染力生命

 

箴言152830

經文:

15:28義人的心,思量如何回答;惡人的口吐出惡言。箴15:29耶和華遠離惡人,卻聽義人的禱告。箴15:30眼有光,使心喜樂;好信息,使骨滋潤。

 

神的教會建立在屬靈的根基上,而今天中國正需要一群基督徒成為道德、靈性的根基,像光和鹽一樣具有感染的能力。因為當光進入黑暗中會將之變成白晝,所以光有改變黑暗的能力。同樣地鹽能保守物件不至腐朽,亦可作調味之用。求主復興我們,讓我們追求像光和鹽一樣,成為一個滿有感染力的生命,在家庭及工作的場合感染所接觸的人,叫他們歸向主,成為社會的屬靈、道德的根基。求主幫助我們有以下三方面的追求:

一、造就人的生命

15:28義人的心,思量如何回答;惡人的口吐出惡言。

思量如何回答。良善人提前考慮好自己要說什麼,這不僅是為了更好地助人,而且也預防急衝衝地說出害人的話語。箴15:2智慧人的舌善發知識;愚昧人的口吐出愚昧。太12:35善人從他(.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太12:36我又告訴你們,凡人所說的閒話,當審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來;

    「義人的心,思量如何回答;惡人的口,吐出惡言。」義人的生命是有感染力的生命,包括內在及外顯的生命。聖經說:「人一生的果效是從心發出。」是指內在的生命,一種敬虔愛神,被神的道所塑造的生命。義人的心,思量如何回答,思量是指所想的盡都是不自私,只思量關心和建立造就別人的事。思量亦指小心謹慎言詞,以致口所出的能夠榮神益人。而外顯的生命,是指義人思量如何回答及建立別人的生命。惡人則不同,他們遠離神、犯罪作惡、自私自利。他們的口,吐出惡言,是因為他們不需要想到如何榮耀神,說話衝口而出,不用思量,容易傷害別人。      

    再者,義人生命成熟、不自私,一生只尋求榮神益人;是個充滿感染力的人。義人受著耶穌基督的大愛拯救和感染,生命是充滿耶穌基督的愛,一生只尋求關心人,造就人,透過口所傳說的建立別人的生命。

葛培理在證道中曾說:「如果你有愛,不單不會思想罪惡的事情,更會將舌頭釘在十字架上,以致只會祝福,不會咒詛。」求主教導我們成為這樣有愛的生命,一個具有感染力的生命,去影響周圍的人。今天,在這缺乏愛的世代,到處的人饑渴地等待有人將愛給他們。很多人有個錯誤的觀念,常以為將物質給兒女或年老的父母作為愛的表達已經足夠,且是正確的做法。但聖經教導我們沒有任何物質可以代替同在的愛,因為愛就是同在、溝通,並不單依靠物質的供應。西諺有雲:「一個知道自己被愛的人,就算他只有一片麵包,已經心滿意足,沒有別的渴求。」相反,就算擁有世間奢侈的物質也不能滿足一個孤單、饑渴的心靈。若要獲得別人的關心和愛,其實條件很簡單,就是首先懂得成為一個能愛又可愛的人,那麼很自然地能夠領受愛;因為愛的生命是最有感染力的。

在一個冷酷無情的社會教人何等渴慕得著耶穌基督的愛。祂是神,可以彰顯祂的能力,但祂的感染力卻將神的愛具體地散發出來;祂到處去尋找有需要的人、醫治患病、受傷的心靈。祂受到世人的敬重,生命充滿愛,並到處在人身上施展神的愛。求主幫助我們明白耶穌基督的愛,祂的生命裡有最具感染力的愛;教我們懂得如何關愛別人,讓自己也成為一個有感染力的基督徒。

美國有位的士司機獲計程車公司及的士公會選為全美國最傑出的司機,因為有創意地説明了有需要的人。他的車子掛有很多寫上有關聖經問題的卡片,若乘客能答中卡片上的問題或是前往敬拜神的地方,他都會免費接載他們。同時他也願意免費接載殘疾人士,並願將一半的收入送給有需要的人。他不單有創意地説明有需要的人,更能將神的愛彰顯出來。今天香港也同樣需要更多有創意的基督徒,在各行各業中將神的愛表達出來。

二、禱告祈求生命

15:29耶和華遠離惡人,卻聽義人的禱告。

耶和華遠離惡人。神並不離人很遠,除非拒絕尋求他。那些在順從於神之前先選擇自己的欲望的人,會發現自己因自身的罪孽隔離了神。箴15:8惡人獻祭,為耶和華所憎惡;正直人祈禱,為他所喜悅。

59:1耶和華的膀臂並非縮短,不能拯救,耳朵並非發沉,不能聽見,賽59:2但你們的罪孽使你們與神隔絕;你們的罪惡使他掩面不聽你們。賽59:3因你們的手被血沾染,你們的指頭被罪孽沾汙,你們的嘴唇說謊言,你們的舌頭出惡語。賽59:4無一人按公義告狀,無一人憑誠實辨白;都倚靠虛妄,說謊言。所懷的是毒害;所生的是罪孽。

「耶和華遠離惡人,卻聽義人的禱告」。耶和華遠離惡人,不是說神不愛惡人,而是說神不愛惡人所犯的罪,因祂恨罪惡;並且惡人遠離神,又敵擋神和真理,這又怎能討神喜悅呢?但當罪人悔改時,神仍然愛他們。耶和華卻聽義人的禱告,因為他們親近神,追求照神的心意過生活並活在神的旨意裡。那何謂神的旨意?就是尋求明白聖經的教導,願意按照聖經教導過生活的人。一個蒙福的義人,神垂聽他們的禱告,因為他們所求的都是按神心意而不是為自己求。義人樂意親近神,所以神必親近他們:詩145:18凡求告耶和華的,就是誠心求告他的,耶和華便與他們相近。詩145:19敬畏他的,他必成就他們的心願,也必聽他們的呼求,拯救他們。神聽義人的祈禱,因為他們只尋求明白神的心意,故所求的都蒙神喜悅。

今天有很多基督徒都不喜歡祈禱,因為他們不明白禱告及其重要性。其實禱告不單是基督徒的權利、責任,更是成長的途徑。若沒有禱告就像沒有根的樹一樣,很容易枯乾。正如馬丁路德所說:「裁縫的工作是縫紉,鞋匠的工作是補鞋,而基督徒的工作就是禱告。」很多基督徒覺得禱告是件苦差事,勉L應付過去便算了。為何他們不能在禱告生活中流露有感染力的生命,原因主要有三個:

(一)不明白祈禱真理

他們認為祈禱就是「向神求」,於是拼命錯誤地向神求,要神按自己的心意去成就。但真正的祈禱卻是離不開聆聽和默想的。成熟的祈禱生活需要花時間安靜等候在神面前,聽祂向自己說話。首先默想神的說話,然後作出回應。只管去求的禱告,往往因為得不到回應,便教人傷心難過。這樣戀戀不捨的祈求下去,人逐漸與神的地位對換了;人變成了主人,神變成了僕役;受差派去成就人的要求。但真正的禱告是尋求明白神的心意,好像耶穌在客西馬尼那樣禱告說:「父啊,願你的旨意成就!」MalcomMuggeridge認為人向神發出連串確切、指定式的要求是不對且荒謬的。他在禱告中向神只有一個表達,就是願主的旨意成就。所以他相信只要愛神,尋求自己的心意與神的心意吻合,才是正確的祈禱。這正好說明了保羅的心意:羅8:28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二)不明白神的愛

很多基督徒認為神愛他就會聽他的祈禱,這是何等不成熟的看法。這正如一個小孩子向母親求一把槍或刀作玩具,但遭母親拒絕,便以為母親不愛他,不理睬他一樣,這是何等不成熟的生命表現。同樣,基督徒不斷向神求,但一直得不到應允,就認為神不再愛他了。事實上,縱使神不答允我們的祈禱,我們也要感恩,因為這是出於神的愛。原因是我們所求的東西未必一定適合我們,對我們甚至有損,所以神不答允。若我們仍存感恩的心繼續禱告,我們的禱告必定充滿能力,因為一切都是出於神的愛。

(三)不明白神的主權

有些基督徒深信自己所求的都是好的,例如求神叫SARS早日遠離我們,但神卻遲遲沒有成就。又例如求事業亨通,使家人得到舒適的生活,又可在工作上榮耀神的名,但為何神總不答應。這是因為我們並未明白何謂神的主權。神是無所不知,無處不在的,祂知道我們的現在與未來。祂是看整體的計畫,而我們只看到計畫的一部分,所以我們求目前的需要。但在神的計畫裡,可能稍後實現對我們會更好,因此我們便當順服在神的主權和計畫下。成熟的基督徒不應灰心,倒要繼續禱告謝恩,因為神回應我們的禱告比我們的禱告更有智慧。在神的主權下,我們蒙允與否也是出於神的愛,為我們的好處著想。當我們明白此道理,禱告必定有力,愈尋求活在神的旨意裡,生命愈發充滿感染力。馬丁路德就是我們的好榜樣,他一生活在神的旨意裡,凡合神的心意就依茈h做;他完全順服神,所以他的祈禱充滿能力。

1540年,Myconius,馬丁路德的得力助手患了重病,覺得自己快要離世,在臨死前寫給馬丁一張字條。馬丁立刻回信說:「我奉主的名,命令你繼續活下去,因我需要你助我改革教會,主一定不會叫我聽到你的死訊,也讓你比我活得長命,這是我的意願,也是我為你的禱告。願我的意思成就,因為我單單尋求神的名得著榮耀。」馬丁的祈禱充滿震撼力,只因為他的生命完全順服在神旨意下。結果,Myconius收到他的信,不久逐漸康復並多活了六年,比馬丁路德多活兩個月。馬丁路德因為擁有義人的生命,一生只尋求神的名得著榮耀,所以他的祈禱充滿震撼力。現今香港正需要這樣的基督徒,願意活在神的旨意中,付出任何代價,為著要成就神在我們身上的旨意。神要求我們成為「光」和「鹽」,若我們願意付代價成為「光」和「鹽」,我們的禱告必定滿有能力,生命就像馬丁路德一樣有震撼力,能感染別人的生命。

現今中國的教會最弱的就是我們教會,難怪教會缺乏能力改變社會,亦缺乏傳福音的能力。我們應學像馬丁路德一樣,先追求成為一個活在神旨意裡面的人,然後一起禱告,我們的禱告就必定震撼整個中國。願弟兄姊妹一起來參與祈禱會,因為這是教會得力的源頭,讓教會先得著復興,然後再去影響整個中國。

美國前FBI總裁J.EdgarHoover是個熱心愛主的人,他曾說:「一個國家全人一起祈禱的景象,比原子彈爆炸更具震撼力。可見祈禱的能力比任何人類聯合起來的能力更大,因為祈禱是人類支取神無限資源最有效的方法。」因為今天我們所依靠的是萬軍的耶和華。撒旦最懼怕祈禱的教會,不信的人也一樣。撒旦最喜歡我們在禱告上灰心失望,放棄祈禱,敷衍失責地祈禱,成為一個沒有能力和感染力的基督徒。

三、傳福音的生命

15:30眼有光,使心喜樂;好信息,使骨滋潤。

   好信息。所羅門指出兩方面的緊密關係,一方面是心中的意念,或所沉溺的情緒,以及肉體的健康狀況。箴16:24良言如(..)蜂房,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

眼有光,使心喜樂;好信息,使骨滋潤。」傳福音可從兩方面,第一是用生命傳福音;第二是用口傳好信息。意即用生命傳福音以同時配合口傳好信息。我們需要向此學習,因為這是真正傳福音的方法,能夠成為一傳福音的生命去感染周圍的人。

「眼有光」令面容有光彩,有光彩的人反影他內在有光彩的生命,因為眼光代表整個面容和生命。同時眼光亦反影我們的內心,例如目怒凶光的人代表有兇惡的生命、目光呆滯的人代表生活擔子很重,在壓力下過著一個呆滯的生命。相反眼有光的人,代表生命有光彩、喜樂和平安的生命,能夠使人心裡喜樂,具有感染力的生命,因為眼光是生命自然的流露。報章中有一篇的報導教導我們如何補救一個話梅一樣的面容,女仕們花很多金錢在化妝品上,但這只可延遲衰老或皺紋的出現,他卻建議另一個方法,就是參加詩班,因為唱歌能給與更多面部肌肉的運動,皮膚不容易出現皺紋,可見一個人的面容與生命有著一個很密切的關係。

有一次林肯總統的顧問想介紹一個內閣成員給他,但遭林肯總統拒絕,因他不喜歡那人的面容。他的顧問認為他是以貌取人,外表是天生的,他自己也沒有權去選擇。但林肯卻回答說,他認為一個人活過了四十歲,便應為自己的面容負責任,為何四十年仍未建立一個令人喜歡的面容。所以甚麼的生命就有怎樣的面容表達出來,不能假裝。耶穌基督雖然面容枯槁,但祂滿有喜樂、平安的生命流露,不是虛假的,所以祂的生命充滿感染力。我們不但需要學習耶穌基督有感染力的生命,更需要有好的信息,能夠鼓勵人、改變人的生命。

有甚麼信息比耶穌基督的福音更大。在新約而言,好信息是指耶穌基督的福音,當耶穌基督的福音傳開時能「使骨滋潤」代表豐盛、快樂的意思。當有傳福音的生命又有好信息傳給人時,就能夠改變及震撼人的生命,以致他的生命豐盛、又快樂。求主助我們有傳福音的生命,能夠到處將人帶到神的面前,改變人的生命。

一個有感染力的生命應具備兩大特點,第一是有喜樂、慈愛生命的流露,所以眼有光。第二是能夠將耶穌基督的好信息很有效地帶給人、進入人生命之中,這種生命滿有感染力、滿有說服力。求主恩待,叫我們去追求一個滿有感染力的生命:造就人的生命、祈禱的生命、傳福音的生命。當我們有此三種特點時,我們就真正能夠作光和鹽,定能改變周圍的人。

 

 

人生生命之雕塑

 

箴言153133

經文:

15:31聽從生命責備的,必常在智慧人中。箴15:32棄絕管教的,輕看自己的生命;聽從責備的,卻得智慧。箴15:33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訓誨;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這段經文教導我們如何追求成為一個滿有感染力,好像光和鹽般能夠影響別人的生命的人。

基督徒生命的成長是一個艱苦的過程,由一個以自我中心的不成熟生命,被神雕琢、塑造成一個榮神益人,不再自私,凡事為他人著想,合乎主用的生命,雖然這都是神的思典,但過程之中是要付代價的。

義大利著名藝術家米高.安哲奴Michaelangelo,有一天辛苦地擁著一塊又醜又粗糙的大石頭上斜坡到他的工作坊,鄰居感到非常詫異,他隨口對鄰居說:「有一位天使想從這塊石裡頭出來!」意謂這塊又醜又粗糙的大石頭經他精心的雕琢後便能雕出一位美的天使來。同樣屬靈的生命也需經過雕琢才能茁壯成長。人一出生便帶有罪性,罪能滲透人的整個生命,影響我們的生活,因此雕琢生命越早越好,最好在六歲之前,六歲之後才雕琢便會倍加困難。有調查顯示大部分基督徒都在十八歲之前決志信主,如果要一個十八歲以上的人改變生命需要更多神的恩典和更多的力量。

一、棄惡從善雕塑藍圖

15:31聽從生命責備的,必常在智慧人中。

生命責備。換句話說,引導人走在永生之路的勸勉(見第5,10,32節)。

雕塑生命的藍圖有兩步:1、消極地除罪。2、積極地向善。「棄惡從善」是神雕塑我們生命的重要藍圖。許多時,我們自己生命失敗或教導年輕一代失敗,都是因為沒有根據這個藍圖或缺失了信仰藍圖的某一個環節。慕迪先生信主之初,以?受浸加入教會便很欣慰,屬靈爭戰似覺完畢,冠冕在望。豈料,三個月後,他發現悔改信主只不過等如一位士兵登記入伍,準備上戰場作戰,真正艱難的日子還在前面呢!基督徒不是信了主便等待上天堂,還需要不斷地接受聖靈的操練。倘若你信主之後,從來沒有經歷過聖靈艱苦操練的日子,那就很難有震撼力的生命去感染周圍的人。

罪是可怕的,能侵蝕我們的生命。犯罪的人既使神傷心難過,又攔阻自己生命成長。因此我們要不斷地對付罪,除去內心的污穢,讓神雕琢我們;這裡所提的「雕琢」是指生命的責備。這生命的責備是指當我們接觸神的話語,便好像照鏡子,看出自己內心的污穢。有時是聖靈責備我們,叫我們知罪。耶穌基督來到世上,差遣聖靈叫世人為罪、?義、?審判,自己責備自己。未信主的人不知罪,而信主的人卻透過聖靈知罪,這是神給我們的恩典。聖靈不單止叫基督徒知罪,舊約時代,也曾叫不信主的人知罪,所以生命的責備乃是神特別的恩典。

非基督徒的宗教生活和道德生活是分開的,他們在偶像面前不必提到自己的罪,甚至作奸犯科也膽敢求神明庇佑。雖然如此,我們看到聖靈仍然在世界各處工作,透過患難痛苦叫不信的人知罪悔改。羅2:15這是顯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們心裡,他們是非之心同作見證,並且他們的思念互相較量,或以為是,或以為非。)

最好的例證是約拿在前往他施的船上,海上突然風浪大作,那些不信主的水手也知罪,向他們的神呼求要找出誰得罪了他們的神明。那時,聖靈動工,叫他們找出罪魁禍首就是約拿,船上的水手便大大的敬畏耶和華,向耶和華獻祭並且許願。

神有時透過敬虔愛主的父母、兄姊、教會的屬靈長者和導師帶來我們生命的責備。生命的導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把?人帶到主前叫人認識主愛主。一個真正屬靈的導師不會將人帶到自己面前,或用自己的說話當作道理教訓人,因這樣很容易走上極端。我們生命受了責備就要棄惡從善,棄惡而不從善將會帶來嚴重的後果。正如耶穌所打的比方,說到汙鬼離了人身,就在無水之地過來過去,尋求安歇之處,卻尋不著,最後決定要回到原處。不料裡面空置,並打掃乾淨,於是回去帶了七個比自己更惡的鬼來,都進去住在那裡,那人來後的境況比以前更不好了。棄惡之後要以善來填補空間,並且常與智慧人交往,用神的話語塑造自己的生命。基督徒信主之後要常在智慧人中,與他們一同研討神的話語,追求屬靈的長進,這樣生命才有改變。這正如街頭行乞的小乞丐被帶進皇宮冊封?王子一樣,他做王子前先要除去從前做乞丐的壞習慣並學習宮廷的禮儀;相信要改造成功的話,辦法就是與其他王子一同生活。神為我們設計的生命藍圖同樣?叫我們脫離以前的壞習慣;活在神的話語裡,與罪分隔;常在智慧人中,過分別?聖的生活。我們若一味阻止年輕人聽世俗音樂、看色情暴力的電影和漫畫、禁止他們吸煙、飲酒,而缺乏正面教材的話,這樣只會惹年輕人反感,以?基督教是一個痛苦、捆綁、沒有意義的宗教。他們即使信了主,日後也會逐漸遠離,原因在於我們只教他「棄惡」而沒有教他們「從善」,這樣,豈不對年輕一代做成很大的虧欠?

二、自律操練生命雕塑

15:32棄絕管教的,輕看自己的生命;聽從責備的,卻得智慧。

輕看。拒絕訓誡的人乃是粗心於自身的生命。面臨的爭端在表面上微小,但是每個決定都有關於永恆的命運。箴8:36得罪我的,卻害了自己的性命;恨惡我的,都喜愛死亡。

有人以為遵守聖經的教訓太多限制,生命很受約束,因此棄絕管教,過著放縱自由的生活,結果反被罪惡捆綁,深受其害。

棄惡之後要不斷有紀律的生活來操練自己,才能踏上成功的道路,好比運動員和軍隊都要付上操練的代價,過嚴謹的紀律生活才能成功。基督徒同樣需要經過刻苦的屬靈操練才能如「光」如「鹽」,滿有感染的力量,合乎主用。保羅同樣也在艱苦的紀律和操練之下事奉神,他比弟兄姊妹更多受勞苦,多下監牢,為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他身上。Oswald Chambers說:「若有任何事物令我們不能專一愛神的,就得留心,而愛神最大的障礙乃?事奉。」他的說話乃像一言驚醒夢中人般,事奉竟成?我們愛神的一大障礙,這話怎?說呢?許多人喜愛某種事奉到一程度,恰似馬大那樣,令他無暇親近神,便是說他愛事奉過於一切。另一位神僕P.T. Forsyth這樣說:「我們可以很積極事奉神而忘記愛神。神毋須我們去事奉,他所要得的是你,當他得你,他便得你的事奉。」教會很多時會議緊密,特別是浸信會的會友,會議排得密麻麻的;顧得開會議事,便懶得禱告讀經,靈修也就日益疏懶了。所以,只有真正愛神的人,他的事奉才能滿足神的心意。

三、畏神神生命雕塑

15:33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訓誨;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尊榮以前。敬畏神才是真實的謙卑。這是萬萬有必要的,這樣才能曉得使人聰明的訓誡和教誨。這依然完全符合人情世故,有口皆碑的尊榮歸給那些具備著足夠的謙卑,以便於從那些走在前面的人學習怎樣攀登成功階梯的人。箴18:12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以前,必有謙卑。太23:12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雅4:6但他賜更多的恩典,所以(.經上.)說: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

以耶穌為典範,謙卑和受苦乃是光臨在得到偉大的提升之前。腓2:5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2:6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腓2:7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腓2:8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9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腓2:10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腓2:11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

12:2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或作:仰望那將真道創始成終的耶穌))。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

彼前1:11就是考察在他們心裡基督的靈,預先證明基督受苦難,後來得榮耀,是指著什麽時候,並怎樣的時候。

智慧人的訓誨教人敬畏耶和華。不信主的人敬畏神明乃出於畏懼,信主的人敬畏神是出於愛神。好比我們怕責備我們的父母,但仍然愛他們,擁抱他們。因為我們愛主所以便積極追求雕琢自己的生命更像恩主。耶穌說:太5:48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保羅說:西3:9不要彼此說謊;因你們已經脫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西3:10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

有耶穌和他的道在我們心裡而我們又敬虔愛主,生命自然興奮快樂地走向前面的道路,不會棄了「惡」而沒有新的目標來取代所棄的「惡」。

愛神先要認識神,越深入認識神的越愛神,越知道甚麼是神所喜悅的,甚麼是神所恨惡的,就越能明白神的旨意而做個合神心意的人。在屬靈的操練上要愛神的聖潔。美國一位偉大神學家愛德華茲曾說:「愛神是從愛他的聖潔開始,人若不聖潔,就算擁有其他的屬性也不見得怎麼可愛。」他說得很有道理,愛神便想知道神如何聖潔?神的聖潔當排除些甚麼?願意做合神心意的事情。神要求我們不受世事攔阻專一地愛他。有時愛神最大的障礙反而是事奉神。有些弟兄姊妹積極事奉神卻忘記愛神,太過投入工作而沒有時間親近神;好像馬大一樣愛她的工作事奉過於愛神。馬大雖然專心樂意為耶穌打點一切,可是耶穌卻對她說:馬利亞得了那上好的福份。由此可見,事奉神要先愛神,在禱告裡尋求認識神;明白神的心意才開始去事奉,這樣就能滿足神的心意。神要先得著我們,後得我們的事奉,因?那種沒有愛的事奉是沒有價值的。神要雕琢我們的生命,像耶穌基督的生命一樣,使我們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們,乃是基督在我們裡面活著的一樣。

「尊榮之前必有謙卑」,不認識神,不愛神的人總是驕傲自恃,不懂謙卑。愛神、敬畏神的人看見自己的卑微、污穢和無能,自然會謙卑,而謙卑之後定有尊榮。以賽亞看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其上有撒拉弗彼此呼喊說:「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以賽亞的回應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咀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咀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與神接觸自然覺得自己卑微,生命像以賽亞般成長,並有尊榮臨到他。

求主説明我們在這末世需要「鹽」和「光」的時代裡,根據聖經給我們的路為藍圖和方式操練自己的生命,叫我們成為一個有神和他的真理在我們心裡的智慧人,叫我們活出基督,生命滿有震撼力和感染力。讓我們所到之處都能影響為人歸信主耶穌,教導我們根據今天這幾節聖經來更多的操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