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诗篇第一百三十七篇短篇信息

 

目录:

被掳者的哀歌(杨震宇)

被掳者难忘锡安仇恨而哭泣(吴主光)

主那与别不同的歌(陈家强)

我们怎能…(一三七1~9)(台北灵粮堂)

耶路撒冷──我的最爱(一百三十七篇19)(台北基督之家)

心之所系(13719)(香港读经会)

 

 

被掳者的哀歌(杨震宇)

 

钥句:怎能在外邦唱耶和华的歌呢?

背景:《诗篇》一百三十七篇是一首爱恨交织、伤心剌骨的哀歌。从巴比伦被掳之地回来的诗人回顾他们从锡安被掳那种痛苦的情景,而生动的描写了亡国之恨。一九四八年四月,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区处于被围攻的状态。粮食供应几乎用尽了。后来传出一个消息说,一队护送粮食的货车将要从特拉维夫载着补给品到来。数以百计的人跑出来迎接这队货车。他们永不忘记第一眼看见那车队的情景。在蓝色福特汽车车前的防撞杠上,涂上了以下几个字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祢《诗篇》一百三十七篇5节这几个字,在犹太人被掳和被分散的历史里,一直是个叫他们重新振作的呼喊。

提要:第一百三十七篇被掳者的哀歌。在这首被掳之歌中,诗人为了作俘虏之犹太人的苦况而哀哭(14),表达了他对耶路撒冷的爱慕(56),并咒诅以色列的仇敌(79)。全诗分为三段:

()追想锡安就哀哭(14)──我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一追想锡安就哭了;

()不忘记耶路撒冷(56)──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

()咒诅仇敌的残酷(79)──耶路撒冷遭难的日子,以东人说:「拆毁,拆毁,直拆到根基!」耶和华啊,求你纪念这仇。

注解:「巴比伦的河」(1)──当指一系列运河,包括幼发拉底、底格里斯等河及其支流(结一1)被掳至巴比伦之以色列人经常到这些河岸边,去遥望耶路撒冷。

「拿你的婴孩摔在盘石上」(9)──巴比伦人残忍异常,围城之战中妇孺难逃被杀命运。鉴于巴比伦人的这种暴行(耶五十一24),诗人祈求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所以这里对婴孩的词句很残酷。至于这些咒诅的经文是适合一个活在摩西律法下之人的行为和态度,但不适合一个活在恩典之下的基督徒。

钥节:【诗一百三十七46】「我们怎能在外邦唱耶和华的歌呢?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祢,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我若不纪念祢,若不看耶路撒冷过于我所最喜乐的,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

钥点:本篇我们看到,诗人首先因心里的创伤,向神倾诉苦情,因为他们被掳到巴比伦后,受到外邦人的戏笑和折磨(14)。接着,他表示他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乡,就是耶和华所拣选的耶路撒冷(56)。然后,他求神严惩祸首巴比伦和帮凶以东人(摩一11;结二十五1214),因为他们毁灭了耶路撒冷(79)

今日的钥节提到「我们怎能在外邦唱耶和华的歌呢?」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在外邦之地,唱耶和华的歌是完全不协调的。诗人回顾了耶路撒冷圣城的遭难,回想当年被掳的情景(主前587),使他们离乡别井,而不觉无限的伤感,便禁不住哭了。令诗人更加痛苦的是来自外邦人,强迫他们要唱锡安的歌。因为这些「耶和华的歌只适合在圣殿歌唱,因而他们没有有心情在拜偶像的人面前唱歌作乐。因此,诗人在此处断然决志,情愿即使「右手忘记技巧」「舌头贴于上膛」,也不愿神的名再受羞辱,故他只有保持静默。这表明他是如何爱神,爱神的圣城和圣殿,直到他从巴比伦归回,才继续拾起赞美的琴瑟,向神献上敬拜、赞美。亲爱的,让我们的心也不忘记神的家,而在教会中唱「耶和华的歌」

此外,若我们将「耶路撒冷」改为「主耶稣」,将发现这是对主再来的深情爱慕。亲爱的,反复思想诗人的心情,让我们一起唱【自伯大尼你与我们分手后】(《圣徒诗歌》第156首第17)

自伯大尼你与我们分手后,我心有个真空无可补满,

我坐河滨将琴挂在柳枝头,你不在此我怎有心鼓弹?

当我深夜孤独安静的时候,(此时我无忍受,我也无享受)

不禁叹息,我想着你是多远,我想着你应许已久的归旋。

当我回想,我已等候多长久,不禁叹息,低头独自流泪;

求你别再迟延不听我要求,现今就来接我与你相会。

来罢,我主,这是教会的求呼!来罢,我主,请听圣徒的催促!

来罢,历世历代累积的共呜,我主,能否求你今天一起听?

「从巴比伦归回,必须是多人生命的经历。神应允我们的祷告,使我们转回,好似河水向南流,从外邦之地得着拯救,我们再拾起赞美的琴瑟,耶和华的歌往往在心中,而不是紧在口舌上。」──迈尔

默想:亲爱的,你唱歌时的对象是否正确?你唱歌时的时机和地点是否合适呢?

祷告:主阿,祢的歌在心中,我爱祢,祢是我心爱的良人。我若不记念祢和祢的家,我的心必有所失,怎有心发出歌唱的声音呢?我们渴望祢的再来,愿和历世历代的圣徒一起等候祢。阿们!

── 杨震宇《让我们在诗篇中遇见神》

 

 

被掳者难忘锡安仇恨而哭泣(吴主光)

 

第一百三十七篇大纲:

一、追想被掳时的光景(137.1-137.4

1.巴比伦河边追想锡安而哭

2.我们拒绝在外邦唱锡安歌

二、不忘耶路撒冷(137.5-137.6

1.发誓永不忘记耶路撒冷

2.发誓看耶路撒冷为最喜乐的

三、牢记要向以东人报仇(137.7

1.不忘以东人幸灾乐祸

2.求神纪念这仇

四、为报复巴比伦的人祝福(137.8-137.9

1.预言巴比伦将亡

2.为报复巴比伦的祝福

 

导论:

 

1.本诗在一百五十篇诗之中,可能是最特别的一篇诗.因为它是被编者用来做「反面教材」──将一般被掳的以色列人、充满仇恨和报复的心态描写出来;目的不是为教导,而是为要借着以后的诗篇来纠正普遍以色列人不应该有的心态。所以本诗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证明诗篇是串起来解释的;有一些诗甚至不能独立来解释,像本诗一样。编者的意思是、本诗的作者只不过是刚刚被掳,心情上一时难以平服;神要以色列人耐心等候,直到他们在神的话语上学到信心,专心仰望神的救恩,像接续的「八篇大卫信心诗」一样;大卫落在越来越困逼的苦难中,信心却越来越大,等到「黑夜」过去,「清晨」来临,主基督就降临,拯救他们.那时,他们就要大大的赞美神。

2.我们说、本诗是「反面教材」,因为内容显示作者心中充满仇恨、伤痛、无奈、忿怒、报复…等不良心理;甚至要「以恶报恶」──巴比伦曾将以色列人的婴孩摔在盘石上,杀了;作者就认为、将来有机会,能照样将他们的婴孩摔死,就有福了。作者处理不公义的事,不是让神伸冤;作者也没有想到犹太人亡国的原因,是以色列人犯了大罪,长期叛逆神,不肯听从神差来的众先知,多方的警告他们。其实作者这种忿恨和以恶报恶的心态,正是一般以色列人的心态.神的儿女不应该有这样的心态。读者千万不要以为,这篇诗放在《圣经》里,我们就可以同样效尤,以恶报恶。不!这只不过是「反面教材」而已;以后「八篇大卫的信心诗」才是我们应有的心态。

 

释经:

一、追想被掳时的光景(137.1-137.4

137.1我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一追想锡安就哭了。137.2我们把琴挂在那里的柳树上;137.3因为在那里,掳掠我们的要我们唱歌,抢夺我们的要我们作乐,说:给我们唱一首锡安歌吧!137.4我们怎能在外邦唱耶和华的歌呢?

1.前两篇诗,是「回想」以色列出埃及,入迦南之时,神显出他的大作为;本诗「回想」犹大亡国,以色列人被掳至巴比伦之时的感受。虽然都是「回想」,但前两篇的心境充满赞美;本诗则充满眼泪、痛苦和仇恨。编者这样编排,目的是要指出、本诗代表一般以色列人,被掳初时忿恨和想要报复的感受;所以编者以接续的「八篇大卫的信心诗」来教导他们,应该像大卫在苦难中,仍有信心才对.这样,最后就可以向神发出大赞美了。

2.本诗开宗明义就说明、作者回想被掳到敌国首都「巴比伦」河边之时、一追想本国首都「锡安」经已荒凉,成了废墟,就哭了。所以本诗内容的「重心」在于「难忘锡安的仇恨」。诗人怀念祖国的京都「锡安」──城墙和圣殿被拆毁净尽,人民若不是被杀、就是被掳;神的选民竟然要来投靠巴比伦河,在异邦栖身!

3.可惜作者没有想到亡国被掳的原因。他怀念锡安,为「政治」因素,多于为「信仰」因素。到底「锡安」值得他难忘的地方是甚么?他没有指出.但表达出自己内心对外邦人充满仇恨。其实「坐在巴比伦河边」这句话,是形容他们来到这里休息、喝水;甚至在这里重建家园(拉8:15, 21, 1:1, 3:15)。这样看来,巴比伦人待色列人倒算不错──敌人没有监禁他们、虐待他们、劳役他们;作者拒绝唱锡安歌之时,敌人也没有强逼他们,或惩罚他们。作者之所以哭起来,是因为面对「巴比伦河」而想起「约但河」;面对「巴比伦城」而想起「耶路撒冷城」.相对之下、内心有非常的感触而已.因为感到亡国被掳,失去家园;如今在异邦之地栖身,感到非常羞耻、嫉妒、无奈、痛苦、忿怒、莫明…;又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见到约但河和耶路撒冷!

4.其实以色列亡国,神早就差派众先知警戒他们;正如耶利米先知所说:「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所降与耶路撒冷和犹大各城的一切灾祸你们都看见了。那些城邑今日荒凉,无人居住;这是因居民所行的恶,去烧香事奉别神…惹我发怒。我从早起来差遣我的仆人众先知去说,你们切不要行我所厌恶这可憎之事。他们却不听从…。因此,我的怒气和忿怒都倒出来,在犹大城邑中和耶路撒冷的街市上,如火着起…正如今日一样。现在耶和华─万军之神、以色列的神如此说:你们为何作这大恶自害己命,使你们的男人、妇女、婴孩,和吃奶的,都从犹大中剪除、不留一人呢﹖就是因你们手所做的,…在天下万国中令人咒诅羞辱。」(耶44:2-4

5.神要他们被掳到巴比伦,是为要使他们存活,不至被灭绝。正如耶利米劝告西底家王、说:「耶和华─万军之神、以色列的神如此说:你若出去归降巴比伦王的首领,你的命就必存活,这城也不致被火焚烧,你和你的全家都必存活。你若不出去归降巴比伦王的首领,这城必交在迦勒底人手中。他们必用火焚烧,你也不得脱离他们的手。……求你听从我对你所说耶和华的话,这样你必得好处,你的命也必存活。你若不肯出去,耶和华指示我的话乃是这样:犹大王宫里所剩的妇女必都带到巴比伦王的首领那里。…你的后妃和你的儿女带到迦勒底人那里;你也不得脱离他们的手,…你也必使这城被火焚烧。」(耶37:17-28

6.敌人强逼他门「作乐」和「唱锡安歌」;作者感到难以启齿.因为不能开开心心地在自己祖国唱「锡安歌」;要在敌人的京都「巴比伦」,为娱乐敌人而唱「锡安歌」,这是极大羞辱和讽剌.所以作者把琴挂在柳树上,不肯唱。或问、作者以后不再唱歌吗?然则他为甚么要写本诗呢?为甚么要将琴挂在柳树上,而不是把它毁掉呢?说清楚一点,他只是不愿意唱歌给敌人听而已.心中含恨,要唱也唱不出来。

 

二、不忘耶路撒冷(137.5-137.6

137.5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137.6我若不纪念你,若不看耶路撒冷过于我所最喜乐的,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

1.作者解释他为甚么不唱锡安歌,指出因为无法忘记耶路撒冷──一想到耶路撒冷的光景就哭了。他说:「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情愿我的右手忘记弹琴的技巧。」意思是、要我有心情唱歌,就等于要我忘记耶路撒冷;但我可以忘记弹琴技巧(无法弹、也法无唱),却无法忘记耶路撒冷!

2.又说:「我若不纪念你,若不看耶路撒冷过于我所最喜乐的,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这句话的意思是「诅咒」自己──我若忘记了你而起来唱歌、我若以为有甚么喜乐的事使我开心而唱歌、而不再以耶路撒冷为我所最喜乐的,但愿神惩罚我,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唱不出歌来!

3.以上两点的总意是「难忘耶路撒冷的仇恨」。因为耶路撒冷成了荒场和废墟,就再没有任何别的事物会使我开心,能以唱歌.到底作者认为耶路撒冷有甚么东西、叫他难以忘记,和叫他失去喜乐呢?就是下文所叙述的「仇恨」。

 

三、牢记要向以东人报仇(137.7

137.7耶路撒冷遭难的日子,以东人说:拆毁!拆毁!直拆到根基!耶和华啊,求你纪念这仇!

1.第一个仇恨,就是「以东人幸灾乐祸」──当犹大亡国,耶路撒冷失陷的日子,以东人在旁边看见,竟然火上加油,说:「拆毁!拆毁!直拆到根基!」作者认为这一点「仇恨」,难以忘记,难以下气。以东人岂不是以扫的子孙吗?以色列人岂不是雅各的后裔吗?以扫和雅各既是弟兄,为甚么纪念这点情,而同情一下犹大的遭遇呢?从前以色列人出埃,来到以东地之时,岂不是因为考虑到以东是弟兄,就绕过他们的地,没有干扰他们吗。何竟犹大亡国,以东人要如此幸灾乐祸呢?

2.是的、以东人这样对待弟兄,实在不应该。所以《俄巴底亚书》以整本书都为责备以东人而写,说:「…起来吧,一同起来与以东争战!我使你─以东在列国中为最小的,被人大大藐视。住在山穴中、居所在高处的啊,你因狂傲自欺,心里说:谁能将我拉下地去呢﹖你虽如大鹰高飞,在星宿之间搭窝,我必从那里拉下你来。这是耶和华说的。…以扫的隐密处何竟被搜寻﹖他隐藏的宝物何竟被查出﹖与你结盟的都…欺骗你,且胜过你。…到那日,我岂不从以东除灭智慧人﹖…因你向兄弟雅各行强暴,羞愧必遮盖你…。当外人掳掠雅各的财物…,为耶路撒冷拈阄的日子,你竟站在一旁,像与他们同伙。你兄弟遭难的日子,你不当瞪眼看着;…你不当因此欢乐;…你不当说狂傲的话;…你不当进他们的城门;…你不当瞪眼看着他们受苦;…你不当伸手抢他们的财物;你不当站在岔路口剪除他们中间逃脱的;…你不当将他们剩下的人交付仇敌。耶和华降罚的日子临近万国。你怎样行,他也必照样向你行;你的报应必归到你头上。…在锡安山必有逃脱的人,那山也必成圣;雅各家必得原有的产业。雅各家必成为大火…;以扫家必如碎秸;火必将他烧着吞灭。…必有拯救者上到锡安山,审判以扫山;国度就归耶和华了。」(俄底底亚全书)

3.先知以西结也预言,说:「我必藉我民以色列的手报复以东;以色列民必照我的怒气,按我的忿怒在以东施报,以东人就知道是我施报。这是主耶和华说的。」(25:14

4.其实、巴比伦攻击犹大,使犹大亡国被掳;后来以东人也不得幸免,都被巴比伦大军征服,一同掳到北方去。但七十年后,以色列人却蒙恩,得以归回,重建圣殿城墙;以东人却不能。正如玛拉基先知预言说:「以东人说:我们现在虽被毁坏,却要重建荒废之处。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任他们建造,我必拆毁;人必称他们的地为罪恶之境;称他们的民为耶和华永远恼怒之民。」(1:4

5.神知道以东人的恶行,亦要报应他们。但以色列人也不应该因为牢记这仇,以致失去平衡、失去信心、失去喜乐、连仰望神怜悯的心也失去。

 

四、为报复巴比伦的人祝福(137.8-137.9

137.8将要被灭的巴比伦城啊(城:原文是女子),报复你像你待我们的,那人便为有福!137.9拿你的婴孩摔在盘石上的,那人便为有福!

1.这里说的是第二个仇恨──巴比伦曾将以色列人的婴孩摔在盘石上,所以要照样报复他们。婴孩是无辜的,也是全无抵抗力的,巴比伦人竟然这么残忍,从母亲的怀中将婴孩抢过来,然后摔在盘石上,杀了!但是、如果照样报复他们,那人岂不也是恶人吗?何故说:「这人便为有福」?以恶报恶的,不知不觉自己也变成恶人。所以主耶稣说:

「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太5:38-45

2.但我们可以让神来为我们伸冤,神就会借着恶人来对付恶人。正如《圣经》说:「他们向我以恶报善,以恨报爱。愿你派一个恶人辖制他,派一个对头站在他右边!」(109:6)又说:「耶和华所造的,各适其用;就是恶人也为祸患的日子所造。」(16:4)又说:「恶必害死恶人;恨恶义人的,必被定罪。」(34:21

3.果然、巴比伦很快就灭亡了。巴比伦从兴起至灭亡,只不过是八十年而已.因为耶和华兴起玛代和波斯联盟来对付他。正如耶利米先知的预言(耶51章),说:

「耶和华定意攻击巴比伦,将他毁灭,所以激动了玛代君王的心;因这是耶和华报仇,就是为自己的殿报仇。

「我必在你们眼前报复巴比伦人和迦勒底居民在锡安所行的诸恶。

「因耶和华向巴比伦所定的旨意成立了,使巴比伦之地荒凉,无人居住。

「锡安的居民要说:巴比伦以强暴待我,损害我的身体,愿这罪归给他。耶路撒冷人要说:愿流我们血的罪归到迦勒底的居民。

「所以,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为你伸冤,为你报仇;我必使巴比伦的海枯竭,使他的泉源干涸。巴比伦必成为乱堆,为野狗的住处,令人惊骇、嗤笑,并且无人居住。

「巴比伦怎样使以色列被杀的人仆倒,照样他全地被杀的人也必在巴比伦仆倒。

最后神又对耶利米先知说:

「你念完了这书,就把一块石头拴在书上,扔在伯拉河中,说:巴比伦因耶和华所要降与他的灾祸,必如此沉下去,不再兴起,人民也必困乏。」

4.从预言的度角来看,「以东人」就是今天一部份的阿拉伯人;「巴比伦」就是正史上杀害众多圣徒的罗马天主教梵蒂岗(参拙著《启示录研经亮光》一书)。神都要分别报复他们。

5.对于报复以东,《以赛亚书》有预言指着他们说:「列国啊,要近前来听!…地和其上所充满的,世界和其中一切所出的都应当听!因为耶和华向万国发忿恨,向他们的全军发烈怒,将他们灭尽…。尸首臭气上腾;诸山被他们的血融化。天上的万象都要消没;天被卷起,好像书卷。其上的万象要残败,像葡萄树的叶子残败…一样。因为我的刀…必临到以东和我所咒诅的民,要施行审判。…因为耶和华在波斯拉有献祭的事,在以东地大行杀戮。…因耶和华有报仇之日,为锡安的争辩有报应之年。以东的河水要变为石油,尘埃要变为硫磺;地土成为烧着的石油,昼夜总不熄灭,烟气永远上腾,必世世代代成为荒废,永永远远无人经过。…耶和华必将空虚的准绳,混沌的线铊,拉在其上。…以东的宫殿要长荆棘;保障要长蒺藜和刺草;要作野狗的住处…。你们要查考宣读耶和华的书。这都无一缺少…。」(赛34章全)

6.读者必定会注意到,以上的预言,并没有在过往的历史上应验过;只有在末世大灾难的「哈米吉多顿大战」之后,才会有「万国…全军发…灭尽…;尸首臭气上腾」、「天上万象…消没…卷起,好像书卷」、「耶和华有报仇之日」、「以东的河水要变为石油,…地土成为烧着的石油,昼夜总不熄灭,烟气永远上腾」、「以东宫殿要长荆棘…要作野狗的住处」等现象。更清楚的是《约珥书》预言末世大战,主驾云从天降临,说:「耶和华啊,求你使你的大能者降临。万民都当兴起,上到约沙法谷;因为我必坐在那里,审判四围的列国。开镰吧!因为庄稼熟了;践踏吧!因为酒醡满了。酒池盈溢;他们的罪恶甚大。许多许多的人在断定谷,因为耶和华的日子临近断定谷。日月昏暗,星宿无光。耶和华必从锡安吼叫,从耶路撒冷发声,天地就震动。耶和华却要作他百姓的避难所,作以色列人的保障。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且又住在锡安─我的圣山。那时,耶路撒冷必成为圣…。埃及必然荒凉,以东变为凄凉的旷野,都因向犹大人所行的强暴,又因在本地流无辜人的血。但犹大必存到永远;耶路撒冷必存到万代。」(珥3:11-20

6.对于报复巴比伦,《启示录》预言说:「此后,我看见另有一位有大权柄的天使从天降下…他大声喊着说:巴比伦大城倾倒了!倾倒了!成了鬼魔的住处和各样污秽之灵的巢穴…。因为列国都被他邪淫大怒的酒(指天主教的教义)倾倒了。地上的君王与他行淫(指天主教的政教合一主义,曾组织「神圣罗马帝国」);地上的客商因他奢华太过就发了财(指天主教梵蒂岗向来极度奢侈)。我又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我的民哪,你们要从那城出来(呼吁所有得救的圣徒都应该从天主教出来),免得与他一同有罪,受他所受的灾殃;因他的罪恶滔天;他的不义神已经想起来了。他怎样待人,也要怎样待他,按他所行的加倍的报应他;用他调酒的杯加倍的调给他喝。他怎样荣耀自己,怎样奢华,也当叫他照样痛苦悲哀(形容足足的报应她),因他心里说:我坐了皇后的位,并不是寡妇,决不至于悲哀(指天主教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体系所选出来的国王结合,共同统治整个欧洲)。所以在一天之内,他的灾殃要一齐来到,就是死亡、悲哀、饥荒。他又要被火烧尽了(指敌基督在哈米吉多顿大战中,突然转过来,以核子弹消灭梵蒂岗),因为审判他的主神大有能力。地上的君王,素来与他行淫…为他哭泣哀号。因怕他的痛苦,就远远的站着说:哀哉!哀哉!巴比伦大城,坚固的城啊,一时之间你的刑罚就来到了(形容核子弹爆炸,所以远远站着,不敢近前)地上的客商也都为他哭泣悲哀,因为没有人再买他们的货物了…借着他发了财的客商,因怕他的痛苦,就远远的站着哭泣悲哀,说:哀哉!哀哉!这大城啊…。一时之间,这么大的富厚就归于无有了。凡船主和坐船往各处去的…都远远的站着,看见烧他的烟,就喊着说:有何城能比这大城呢﹖…哀哉!哀哉!这大城啊!(经文形容各地和海中凡坐船的,都远远看见烧他的烟,证明她就是伸出地中海的意大利半岛,中间的梵蒂岗大城)。…天哪,众圣徒、众使徒、众先知啊,你们都要因他欢喜,因为神已经在他身上伸了你们的冤。有一位大力的天使举起一块石头,好像大磨石,扔在海里,说:巴比伦大城也必这样猛力的被扔下去,决不能再见了(模仿耶利米先知所做的)。…你的客商原来是地上的尊贵人;万国也被你的邪术迷惑了(只有天主教的教义,迷住地上的万国)。先知和圣徒,并地上一切被杀之人的血,都在这城里看见了(只有天主教曾在历史上杀尽极多圣徒,流他们的血)。」(启18章全)

7.从以上的预言来看,接续的「八篇大卫的信心诗」,也是预言末世悔改归主的以色列人,在大灾难中信心受到考验;这样可以看到,文士以斯拉这样编排这些诗,接合得非常奇妙和有意义。

―― 吴主光《诗篇精选研经亮光》

 

 

主那与别不同的歌(陈家强)

 

由于13节的时态最自然的理解是过去时态,而这3节都有「在那里」(和合本12节略去此字词),因此,诗人此刻应该正是回想往事发生的情景。他是被掳归回的一分子,此诗是忆述他昔日的被掳。

 

1-4 未唱出的歌

对满怀哀伤的被掳者来说,记忆是痛苦的(7),喜乐已成为过去(2),因为掳掠的人要他们唱歌和作乐(3)。但主的歌是用来陈说真理和用以敬拜,而非音乐会的一个节目。而且,这正是应该哭泣的时间。人生并无永无止境的喜乐。此外,邀请他们去唱歌的背后动机其实是想他们落地生根──你们如今是巴比伦人了!但他们不能忘记,也不愿归附。他们是在「外邦」(4)

5-6

家是心所属的地方如今,事情变得个人化。每一个人都要抉择本身所属的国籍,然后按此决定而生活──在思想上(「忘记……纪念」),在行为上(「手」)和在心灵上(「喜乐」)。他住在巴比伦,家却在耶路撒冷(腓三20)

7-9 主那与别不同的歌

然而,他们会唱一首歌,而且,当他们离开那丝毫无损的巴比伦,回到一片颓垣败瓦的耶路撒冷时,他们还会再唱它。1.将以东人留给主(7),直译是「纪念以东人」(参一三二1:「纪念大卫」),这是一个向法官申诉的法定语句。当耶路撒冷饱受摧毁的时候(10-14),以东人故意参与破坏和幸灾乐祸。诗人并没有提出任何具体要求;亦没有构思或策划任何报复行动。一切都交在作为审判者的神面前。2.89节,巴比伦亦面对公正的裁决,同时。从圣经的启示看,巴比伦「将要被灭」(耶五十一563个动词与8-9节的相同)。出现在第89节的「有福」,必须按照上文下理来理解:它在大部分情况应解作「有福的/神所赐福的」(三十二1);它亦经常被用来表示「快乐/个人的满足」(1);有时,从它的基本含意「正直」引伸出来,它可以解释为「公义/行义」(箴十四21;诗一○六3)

诗人并没有求神如何对付巴比伦,却指出(有谁能够反驳他?),当巴比伦照他所待耶路撒冷的方式同样遭报,那就是公义。那位全地的审判者(创十八25)将会成就此事(罗二5-6)。第8节这节认为巴比伦照它所待耶路撒冷的行为遭报就是公义(「你待我们的」)。他们看见的毁灭,便是证明这世界是由一位圣洁的神凭公义掌管的证据;公义审判将会是巴比伦所得的分。第9节这节记录了巴比伦人残酷的「公义」(参王下八12;赛十三16),他们所做的,将会照样报应在他们身上。诗人是否表示他想这样成就呢?不,他只是把一定发生的事讲出来。这是我们在神所管治的世界的运作方式。

―― 陈家强《诗篇研究讲义》

 

 

我们怎能…(一三七1~9)(台北灵粮堂)

 

诗人在本篇非常生动的描写了以色列人亡国的痛苦,这个苦不是外在生活上的,乃是内在心里的,而这心里的苦乃因远离神,与敬拜中心远离。不单如此,在异域却要被要求唱颂赞神的歌曲,当作外邦人作乐的乐曲,这种难过、伤痛是笔墨难以形容的,这种痛是深入内心的,难怪诗人说他情愿忘记技巧,情愿舌头贴在上膛不能再歌唱。原来是颂赞神的歌,却要被当作取悦人的音乐时,歌者当然难为,因为对象不对。今天卡拉OK也进到了基督徒的生活圈子里,笔者并不是反对卡拉OK,乃是要说,我们是否也将敬拜神的音乐用来取悦人?恶者常常让我们弄错了对象,弄错了时机,这样它就能在我们的心里放下罪疚的种子,而这种子就会生出死的毒钩。

基督教最让人羡慕及想要学习的就是我们的音乐,神把创造音乐的天份赐给要用音乐来荣耀祂的人,虽然恶者在未堕落之前,在天上是掌管鼓笛的(结廿八13),表示它不乏音乐的技巧,某日,笔者在电视上听见佛教的音乐,初闻之时,以为是基督教的音乐,因为太像了,但是其实不是。恶者可以拥有技巧,但是它没有敬拜神的灵感。今天感动我们的音乐,不单只有技巧而已,乃是有灵感的音乐,是与居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产生共鸣的灵感,感动我们向神奉献敬拜、赞美或向神支取恩典。

回应

主阿,我愿让敬拜你的音乐留在敬拜你的地方(场所及心灵)

 

 

耶路撒冷──我的最爱(一百三十七篇19)(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这篇诗篇描写诗人和他的同胞,在一天工作之后,坐在巴比伦的河边,想起故国河山就悲从中来。诗人可能是一个以前在圣殿中弹琴歌唱的利未人,如今被掳到巴比伦,他们受到敌人的侮辱,只有呻吟叹息,怎能唱出快乐的诗歌呢?又怎能在外邦唱耶和华的歌呢?我们从诗篇中看见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对锡安、对耶路撒冷的热爱,其实就是因为对神的热爱。是的,弟兄姊妹们!你是否也因为热爱神的缘故,以至于你也深爱神的国,深爱神的教会呢?但愿我们也如同诗人一样因着爱我们的神以致深深爱教会!我们从这篇诗篇来看诗人如何爱神及爱神的家:

第一、第56节我们看见──诗人认为他一切的才华都是为了神和耶路撒冷的。诗人有弹琴的技巧,也有美妙的歌声,因此可能这些外邦人也很喜欢听他唱歌弹琴,甚至我们可以想象,当他愿意更多为外邦人献唱时,也许他可以得到更好的待遇!然而诗人却有一个心志──他说:我若忘记了神和耶路撒冷,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以至于我无法歌唱。」诗人的心志真是让我们何等感动!是的,弟兄姊妹们!你是否知道,我们一切的恩赐、才华──包括我们的金钱,都是从神而来的?我们是否也把这一切献给神呢?还是我们仍然只是自私地为着追求更享受的人生而使用这些呢?甚至当我们以我们的恩赐在教会中服事时,我们是否也是在彰显自己的荣耀?但愿我们能像诗人一样,一心想着的是让神得荣耀,让教会更荣耀!

第二、我们看见诗人的喜怒哀乐与耶路撒冷紧紧的连结在一起。他为锡安的灭亡而痛哭。而第6节他也提到──他以耶路撒冷为他生命中「最喜乐的。」而我们从第79节我们更看见诗人痛恨的不是自己的仇敌,而是耶路撒冷的仇敌;他最痛心的不是自己的苦难,而是耶路撒冷的苦难!是的,弟兄姊妹们!但愿我们也像诗人一样,因着爱神而爱神的家。我们不再单顾己事,不再只注意自己的问题和需要,我们也能为着神国的荒凉而心里焦急如同火烧,为着神教会的荣耀而喜乐,甚至胜过世上一切。常常祈求「愿神兴起使祂的仇敌四散。」神正在寻找这样的百姓!
回应:主啊!愿我一生一世爱祢的教会,把我的生命献给教会,以关心教会为我生命中最重要事!

祷读:诗篇一百三十七篇56

5 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
6 我若不纪念你,若不看耶路撒冷过于我所最喜乐的,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

 

 

心之所系(13719)(香港读经会)

 

祈祷:   主啊,求你给我一颗宽广悲悯的心,对人间疾苦,能感同身受。

 

本诗是诗人在追忆被掳的日子时,所抒写的一首沉痛的哀歌。

1. 耶路撒冷──一想起妳就哭了(1~4):被掳到巴比伦的犹太人经常被欺凌,过着屈辱的日子,他们甚至被那些掳掠他们的人要求唱一首「锡安之歌」作乐助庆。然而,在异地唱「锡安之歌」会挑起他们的乡愁,而且耶和华的歌绝不是用来娱乐助庆的。既是如此,他们又怎能在异邦漂泊之地唱耶和华的歌呢?他们把琴挂在柳树上,拒绝歌唱;又坐下祷告、哭泣。他们把对故乡的思念,以及过去远离神的痛悔,化成为今日满带屈辱的泪水。

2. 耶路撒冷──心之所系(5~6):诗人用了两个假设性的事例,来表达他对耶路撒冷强烈而沉重的思念。他指出,若要他把耶城忘记:1他情愿右手忘记弹琴的技巧;2他情愿「舌头贴于上膛」,意即不能再说话。

其实,诗人对耶城的思念,亦即代表了他对神的思慕,因为耶城是神的居所,象征神的同在。这一群被掳的子民,何等切切的思念与神同在的日子,而且,耶城是他们盼望的所在,喜乐之所系。

最后,在悲愤屈辱和怀念故土的感情下,诗人求神为祂的子民伸冤,又赐福给那些能歼灭巴比伦的势力(7~9)。虽然这部分的经文有咒诅成分,但诗人在屈辱之下期望雪耻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更何况,诗人在这里并非无理的发出咒诅,而是在祷告中求神伸冤,伸张公义。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教会经历了严峻的考验,神的家像花果雕零。在河南,有一位主的老使女,她心系教会的复兴,每次祷告时总说:「主啊!求你使我在复兴你的圣工上有分!」她整整祷告呼求了十年,复兴的火花终于在四人帮倒台后出现。

亲爱的读者,你有没有把神家的需要放在心上,尝试关心你的教会,以及普世教会的需要?让我们一同成为复兴神家的祷告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