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诗篇第七十八篇拾穗

 

【诗七十八篇题注】「亚萨的训诲诗。」

         亚萨忆述以色列的早期历史,为要提醒后代不要再次对神不忠。他邀请(1~11)百姓回想他们昔日在旷野怎样激怒神(12~39),他们在出埃及期间怎样忘恩负义(40~55),以及在士师年代怎样对神不忠(56~72)。“训诲诗”。参看诗篇第三十二篇的脚注。――《诗篇雷氏研读本》

         本篇初读很像述史诗,但从全诗来看,则是一篇智慧诗,用赞美诗的体裁综述以民的历史,借古喻今,教导人不要重蹈覆撤,应纪念神不改变的恩惠,信守与祂立的约。

此诗很可能写于南、北国时代,故有责备以法莲的不忠(9)和应以锡安山而非示罗为敬拜中心(60)的话,藉以告诫耶城的百姓,不可随从北国走背弃神的道路。诗中特别纪念神在大卫时代施行的拯救。

全诗72节可分为七段:1,说明本诗为智慧的教导,引入正文(1~3)2,神的拯救和律法是历代信仰的基础(4~8)3,北国不纪念神昔日大能的作为,毁弃与神立的约(9~16)4,以色列旷野生活和神的供应(17~ 31)5,追述以色列人如何不断离弃神(32~39)6,复述神拯救以民出埃及,经过大海和旷野,在迦南安居(40~64)7,犹大族蒙拣选成为众支派之首(创四十九8~12);而以锡安为神居所,大卫为神牧羊其子民(65~72)――《启导本诗篇注释》

         这是一篇智慧诗:诗人透过复述历史来鼓励听众缅怀神过去的恩典,提醒他们应该赞美神,也把前人的不忠作为监戒,使会众有所警惕。――《串珠圣经注释》

         神不顾百姓的不信,依然施行救恩。是圣殿唱诗班吟颂的特殊诗,为“默想、教训诗”。本史诗陈述以色列的历史,从摩西直到大卫时代,教训百姓从历史中领受属灵智慧。篇幅较长,蕴含以下两点明确的事实 :①神向他所拣选的以色列百姓,施行过何等伟大、惊人的恩典及永不更改的慈爱;②以色列虽然蒙神如此眷爱,却顽梗悖逆、背叛神、继续犯罪。诗人回顾以色列羞愧的历史,教训以色列的后裔,借鉴祖先的教训,不再犯罪。尤其不能忘却神不纪念人所犯的诸般罪孽,拣选大卫,借他引领以色列的慈爱。由以下三个诗段组成:①为不再步列祖悖逆后尘,以色列当吸取历史教训,并将此传给后人(1~8);②神并没有中止对以色列的无限慈爱与恩典,以色列却藐视神,惹动神的震怒(9~64);③虽然如此,神却拣选大卫,借着他将以色列养育成神圣洁的百姓(65~72) ――《圣经精读本》

         本诗回顾了从摩西带领百姓出埃及、到大卫在锡安作王的以色列历史,证明人的本相是善变、忘恩的,百姓一直在重蹈历史的覆辙,不断「忘记神的作为」(7)。因此,人不可能倚靠自己的努力来「遵守神的约」(10),只能倚靠神所拣选的牧人「牧养自己的百姓雅各和自己的产业以色列」(71)──《圣经综合解读》

         今天信徒的各种软弱,在历史上早已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过了,证明亚当的后裔不可能不重蹈覆辙。但是,我们也可以放心,我们的好牧人基督必然会「按心中的纯正牧养」我们、「用手中的巧妙引导」我们(72),「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来二10)──《圣经综合解读》

         本篇是第二长的诗篇,仅次于诗一百一十九。太十三35引用了第2节。──《圣经综合解读》

         因为 789~10 责备以法莲的不忠,所以一般认为本诗是写于南北两国分立的时候。

         这一篇在圣经文件中,算是独特的一种表现方式。使用诗歌体,以历史事件来教导人。──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序言——本诗是最长的以色列民族赞歌(见诗105106)。全篇纵览以色列的历史,从出埃及到在大卫的建国。诗人叙述过去一再重演的历史事件,悖逆,以及随之而来的苦难和惩罚,是为了警告以色列人在现在和将来要忠于神。本诗基本上是训诲诗,目的是指教人过正直的生活。它并没有严格地按照时间的顺序。诗人按照自己的意图安排历史的素材,以证明在以色列悖逆的情况下,神依然是的慈爱的。本诗没有进行规则的分段。主要段落呈散文体。诗歌中充满精辟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作为诗体,本诗可以与《旧约》中纯粹叙史的篇章媲美。──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1「我的民哪,你们要留心听我的训诲,侧耳听我口中的话。」

         我的训诲:诗人站在教师的立场教训众人。诗人过着符合神教导的生活,能充满自信地对百姓说“我的教训”(216) ――《圣经精读本》

  我的民1~8节宣布了本诗的宗旨。叙述以色列的历史,是对当时的警告和对未来的劝勉。

  训诲(torah)。见箴31注释。──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1~212节是智慧书的形式;例如,译为比喻的字(ma{s%a{l),就是箴言的卷名。基本上这字是比较之意,即以一事说明人生之另一事。马太福音十三35引用第2节,作为耶稣将如何教导的预言;不过他的方式比此处想象力更丰富,亦不那么容易一目了然。本诗从过去选取题材,说明它的要点(如司提反在使徒行传第七章的作法),让其中的教训能铭刻人心。我们的主根据历史说比喻时(太二十一33以下),乃是用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以浓缩(就如拿单在撒母耳记下十二章所行),而让听众自己去下结论。这两种方式都是以过去为现在的借镜,而使其谜语能解明──因为历史真正的模式,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1~8教训的特点与目的。本诗的序论部分。以色列的信仰并非来自某一宗教天才的抽象冥想,乃是借着造物主——永生之神的启示得以产生。对他们而言,信仰与每天的生活紧密相关,现在与未来的真实生活是信仰的体验。 ――《圣经精读本》

 

【诗七十八1~11引言:诗人指出他述史之目的,是希望听众监古而知今。――《串珠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2「我要开口说比喻,我要说出古时的谜语,」

         关于“比喻”和“谜语”的意思,参看以西结书十七章2节的脚注。马太福音十三章35节引述本节来形容耶稣教导人的方法。――《诗篇雷氏研读本》

         “比喻”有助教导,“谜语”可测智慧。相同的话见《诗篇》四十九4和《以西结书》十七2。本节使智慧诗带上先知预言的色彩。《马太福音》十三35引用这里的话,指出耶稣用比喻教训人是祂为弥赛亚(基督)的证明。“古时的谜语”指可作殷鉴的古代史事。――《启导本诗篇注释》

         「说出古时的谜语」:即表明神在古时如何奇妙和出人意外的为选民成就大事。――《串珠圣经注释》

         比喻:类似意味深长的格言、金句、警句等。 ――《圣经精读本》

         「比喻」:SH 4912,「箴言」、「格言」、「比喻」。

         「谜语」:SH 2420,「寓言」、「费解的言语或问题」。──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比喻(mashal)。见诗494注释;参太133435。比喻需要关注和思考,以便充分理解。──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2 比喻】本节译作「比喻」的字眼(mashal)的意思十分广泛:「比喻」(结十七2)、「诗歌」(民二十一27)、「神谕」(民二十三7;和合本:「诗歌」)。它在本节和在箴言十1一样,都是「教训」的意思(和合本:「箴言」);指神对百姓的教训,一方面用以色列人为警告的对象,另一方面运用常见的智慧文学体裁,使「万民」──不单以色列人──都能听懂。这话又或可以和哈巴谷书二6的「黑暗话语」相提并论。迦勒底的侵略者丧失不义之财,遭受讥刺。──《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七十八3「是我们所听见、所知道的,也是我们的祖宗告诉我们的。」

         是我们所听见……告诉我们的:诗人传授的教训并不是新创的,乃是代代相传的神之话语。日光之下无新事,惟有神的话语亘古长存(19) ――《圣经精读本》

 

【诗七十八4「我们不将这些事向他们的子孙隐瞒,要将耶和华的美德和他的能力,并他奇妙的作为,述说给后代听。」

         向他们的子孙……述说给后代听:惟有直接体验过的人,才能有这样的告白。这是基督徒的使命。若没有神的话语,人必然堕落。我们当以神的话语教育儿女,优于属世的知识。 ――《圣经精读本》

    奇妙的作为一字的用法(亦见11)──《丁道尔圣经注释》

         「美德」:SH 8416,「赞美」、「应得的赞美」。

         「奇妙的」作为:SH 6381,「卓越的」、「非凡的」、「特出的」。──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指传授历史的课程。把神施恩的故事一代一代传下来,乃是神圣的托付。──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5「因为,他在雅各中立法度,在以色列中设律法,是他吩咐我们祖宗要传给子孙的,」

         「法度」:SH 5715,「见证」。──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神的旨意是让的律法代代相传,成为以色列人生活中活的动力(见出10213814;申496720)──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5~6法度与律法,这双重的表达法刻意强调,神所赐给我们的,是确定的、清楚的;参,十九7~10及一一九12的注释。要将信仰教导自己的子孙;则是早有古训,见申命记六6~9:圣经绝不让父母袖手旁观。──《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6「使将要生的后代子孙可以晓得,他们也要起来告诉他们的子孙,」

 

【诗七十八7「好叫他们仰望神,不忘记神的作为,惟要守他的命令。」

         扼要神启示的目的,为使我们拥有纯全的信仰。内容如下:①全人对神的信靠;②认识神的知识;③意志上的顺服。 ――《圣经精读本》

         「仰望神」:SH 7760+SH 4300+SH 3689,「盼望寄于神」、「信心放在神上」。──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七十八7~87节的三句话,显出信心的三股绳索,即个人的信靠、受教而谦卑的思想,以及愿意顺服的心志。这些特性看来似平凡无奇,相对之下,第8节形容背约的话则将其原形毕露,这些人绝非英雄人物,乃是变节不贞之辈:具叛逆性、意志不坚、毫不可靠。以下几节将这思想进一步推演。──《丁道尔圣经注释》

         神起初创造人的心意、今天恢复人的目的,都是要我们「仰望神,不忘记神的作为,惟要守祂的命令」(7)。但是,神百姓的本相和不信的世人并没有任何不同,都是「顽梗悖逆、居心不正之辈,向着神,心不诚实」(8)。因此,神拣选他们,并不是因为他们比世人更好,「只因耶和华爱你们,又因要守祂向你们列祖所起的誓,就用大能的手领你们出来,从为奴之家救赎你们脱离埃及王法老的手」(申七8)──《圣经综合解读》

 

【诗七十八8「不要像他们的祖宗,是顽梗悖逆、居心不正之辈,向着神心不诚实。」

         「心不诚实」:即不忠贞到底。――《串珠圣经注释》

          居心不「正」:SH 3559,「建立」、「设立」、「固定」。

         心不「诚实」:SH 5399,「确认」、「确立」、「确信」。──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七十八9「以法莲的子孙带着兵器,拿着弓,临阵之日,转身退后。」

         “转身退后”。不是指在某次战役当中懦弱的行为,而是他们象懦弱的人一样,放弃遵从神的律法(1011)。――《诗篇雷氏研读本》

         以法连的子孙:从约书亚到扫罗王,作以色列领袖的支派。这里,“以法莲”代表整个以色列(4817~19) ――《圣经精读本》

    以法莲人在第67节再度提及,他们未被选作领导者。在王国分裂时,他们是离开的支派中最大的一支,而以后的悲剧使他们的名字几乎成为背道、叛逆的代表(参何四至十三章,到处可见),在此亦为同样的用法。至于他们懦弱的表现,并没有任何历史记录(其实他们倒是个性刚烈之人:士八1以下,十二1以下),因此临阵逃跑的说法可能只是隐喻,是表达下一节之事实的强烈笔法,亦显示这种态度将蒙受的羞辱,而全国都在此种羞辱之下。──《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法莲的子孙」(9)指以法莲支派。雅各长子的名分归了约瑟(代上五1),约瑟长子的名分又归了以法莲(创四十八20),带领百姓进迦南的约书亚就属于以法莲支派,士师时代的会幕也在以法莲境内的示罗。因此,从出埃及到士师时代,以法莲支派一直自认为是十二支派中的领导者,骄傲自大(士八1;十二1),代表人肉体的努力。──《圣经综合解读》

         「临阵之日转身退后」(9),可能指以色列人在以便以谢被非利士打败,丢失约柜(撒上四10~11),示罗也从此被毁(60)──《圣经综合解读》

         「临阵之日」:「打仗的时候」。──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提到这个支派可能是因为当时他们的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约书亚就是这个支派的人(13816)。不知道这里指的是哪一个特殊事件。本节的以法莲可能代表整个国家。──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9 以法莲被击败】这里没有提供足够的资料,来鉴定所指的是哪一场战争。圣经经常用以法莲作为整个北国以色列的代号。然而在此所指的,可能是以色列历史中颇为早期的事件,即被非利士打败,而丧失约柜的那场战争。支持本节是指这场战争的证据,包括本诗列举以色列人所遭遇的问题,数到这一件事为止(60~64)。又有人远走历史的另一端,认为本节是指主前七二二年北国被亚述所灭的事。──《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七十八9~10“以法莲的子孙”:以法莲支派为北国的领袖,此处用以代表北国的背约齐义(“临阵之日,转身退后”)――《启导本诗篇注释》

 

【诗七十八9~11以法莲曾经忽视历史的教训(11),导致临阵退缩。――《串珠圣经注释》

         9~11节总结了神百姓的三个本相:软弱(9)、悖逆(10)和健忘(11),不信的世人也是如此。因此,神的百姓和世人都是同样的罪人,没有任何优越之处。──《圣经综合解读》

         这一段的背景不详,不知道是指那一次的战役以法莲支派临阵脱逃。──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七十八9~64以色列的罪。多次出现有关“神的震怒”的词语(213138495058)。不是毫无缘由的震怒,乃是针对以色列持续不断的罪孽。以色列激怒神的罪孽有:①忘记神向他们显明的奥秘作为(9~16);②在经历神的能力之后仍不相信神,而且试探神(17~31);③虚假的悔改(32~39);④未曾称谢神在埃及所施的神迹(40~53);⑤在神所赐的迦南地拜偶像(54~64)。由此看到,背叛神无限慈爱的结果极其悲惨。 ――《圣经精读本》

 

【诗七十八10「他们不遵守神的约,不肯照他的律法行,」

 

【诗七十八11「又忘记他所行的,和他显给他们奇妙的作为。」

         忘记:他们若忘记12~16节所记录的伟大事件,还能纪念什么呢?他们忘记神的奇迹的原因:①不看重神为他们施行的救恩;②对神的不信,促使他们努力摆脱神的治理,这是重大的罪孽。 ――《圣经精读本》

         虽然诗人苦口婆心,「不将这些事向他们的子孙隐瞒」(4),但百姓还是不断地「忘记祂所行的和祂显给他们奇妙的作为」(11),不断地重演失败的历史。最后,这个蒙拣选的族类在蒙拣选的锡安山弃绝了神所赐的王——耶稣基督,证明亚当的后裔已经全然败坏。然而,正如神过去在审判中仍有恩典存留,今天,神向大卫所立的约也不是倚靠人的「不忘记」,而是神自己「亲口应许,亲手成就」(王上八24),我们才可能有「得救的盼望」(帖前五8)──《圣经综合解读》

  见诗10613;参诗787──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12「他在埃及地、在琐安田、在他们祖宗的眼前施行奇事。」

         本节至16节讲神如何在埃及行奇事,在红海和旷野行神迹,拯救以色列人,但他们仍背弃神。17~39节和40~64节为神领他们出埃及进迦南事迹的复述,但一次比一次详细,而责备的话也一次比一次严厉。

“琐安”在尼罗河三角洲东北歌珊地;43节再提到此城(看民十三22),曾为喜克索王朝的首邑,也是兰塞二世的王城,可能就是《出埃及记》一11所记的积货城兰塞。――《启导本诗篇注释》

         「琐安」:位于尼罗河三角洲东北,距歌珊地不远。――《串珠圣经注释》

    琐安另一较为人知的名字为坦尼斯(Tanis),位于尼罗河三角洲东北,这城或许即为兰塞二世(Rameses II)的首都(兰塞,就是以色列人协助建造的:出一11),或许离该城不远。田译为「郊区」或「区域」较好。──《丁道尔圣经注释》

         「琐安」(12)位于尼罗河三角洲东北的泰尼斯(Tanis),在歌珊地附近,可能就是积货城兰塞(出一11),在主前十二至十世纪成为埃及的首都。「琐安田」(12),指琐安的郊区。──《圣经综合解读》

         「琐安」:字义是「启程之地」,位于尼罗河三角洲最北部。在公元前1176931年间成为埃及首都,那时以色列的君主制度也开始成形。埃及首都在公元前873年迁至扎伊尔斯与拿帕塔。

         琐安「田」:SH 7704,「开阔的田野或乡间」。

         「奇事」:SH 6382,「神对百姓施行的超凡, 难以了解的作为」。──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琐安。埃及的一座储备城,位于尼罗河塔尼斯支流的岸边。这座城又被称为塔尼斯,在出111称为兰塞。──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12 琐安】锁安是埃及的贾内特,希腊人称之为泰尼斯。这城在第二十一王朝(主前十二世纪)时,成为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首都。在摩西时代,以色列人就是定居在埃及的这个区域。──《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七十八12~16“琐安”。埃及东北面之歌珊的省会。简述神在拯救以色列人时,于埃及施行的、与水有关的灾难,以及与水有关的神迹。――《诗篇雷氏研读本》

         神施救恩与引领的历史。借着纪念神过去的拯救、引领,持守信心。以色列历史中,习惯性地不断重复堕落→惩罚→悔改→拯救的循环,是多么卑劣可憎之事! ――《圣经精读本》

         12~16节是回顾神带领百姓出埃及、过红海,用云柱火柱引导百姓,在旷野使盘石出水的历史。但百姓却「忘记祂所行的和祂显给他们奇妙的作为」(11),并且「不遵守神的约,不肯照祂的律法行」(10),以致在争战中软弱、「临阵之日转身退后」(9)──《圣经综合解读》

 

【诗七十八12~53出埃及和在旷野漂流的历史:神虽多次施恩,选民仍多次背叛,怀疑神的能力。――《串珠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13「他将海分裂,使他们过去,又叫水立起如垒。」

         「垒」:SH 5067,「堆」。

         7813 1416 158 的事迹。──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分裂。见出141613~16节列举了他们所遗忘的事例,如过红海,云柱和火柱在旷野的引导,以及在干旱之地有水喝。

  如垒。见出158──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14「他白日用云彩,终夜用火光引导他们。」

         描述云柱火柱引路的情景。――《串珠圣经注释》

         7814 1321 的事迹。──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见出1321;诗10539──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15「他在旷野分裂盘石,多多地给他们水喝,如从深渊而出。」

         7815~16 176 2011 的事迹。──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见出176;民2011──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16「他使水从盘石涌出,叫水如江河下流。」

 

【诗七十八17「他们却仍旧得罪他,在干燥之地悖逆至高者。」

         恩典并不能改变罪人的本相。恩典越多,百姓越不懂得感恩,反而以为恩典是理所当然的,仍旧「得罪祂、悖逆至高者」(17)──《圣经综合解读》

  悖逆。见申922;来316节。17~31节描写以色列人埋怨没有酒肉,从而受到惩罚。

  干燥之地(siyyah)。指干旱无水之地。──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17~18显然神所赐的愈多,我们愈不懂得感激。神赐下一连串神迹,百姓却以恶劣态度响应,就像主喂饱五千人之后,那些人竟要求祂显出更多、更好的凭据来(约六263031)。在旷野不信的历史,印证了主将被拒绝,也告诉我们,人会不断要求更好的证据。当年与耶稣辩论的人以本篇作根据(24节;参,约六31),他们的武器实在太过锋利,以致自伤己身了。──《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17~31试探神的罪。以色列在旷野试探神,使神震怒。他们对神的试探:①出于私欲(182930);②基于不信(192022);③属世(17) ――《圣经精读本》

 

【诗七十八17~39概述以色列人在旷野飘流期间的反叛,以及神向他们所发的忿怒。――《诗篇雷氏研读本》

 

【诗七十八18「他们心中试探神,随自己所欲的求食物,」

         随自己所欲的:他们不是因饥饿求神,乃是为满足肉体的欲望。 ――《圣经精读本》

         「随自己所欲的」:SH 5315,「灵魂」、「自我」、「欲望」。──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试探(nasah)。或“试验”。

  随自己所欲的求。就是为他们自己(见诗1610注释)。怨语表达了内心的情绪。

  食物('okel) KJV版为“肉”。──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19「并且妄论神说:“神在旷野岂能摆设筵席吗?」

         妄论:与赞美相反。我们用心灵相信神,便会赞美神;相反,不信便会产生反抗之心。因此,总要持守信心。 ――《圣经精读本》

         「妄论」:SH 1696,「讲论」。──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见诗235。第1920节的问句,用诗歌的语言表达了怨言,使叙述历史更显生动。他们发怨言“妄论神”。其实神已经赐给他们充分的理由信靠──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19~20摆设筵席一词,与二十三5相同,但那里的平静却与这里成了强烈的对比。「神……岂能……?祂还能……?」若有人提出这类问题,或许该受斥责(如:创十八14;可九23),然而神知道信心的挣扎与因藐视而不信之间的不同(22节,不信服)。──《丁道尔圣经注释》

         百姓一面承认神曾经在旷野使盘石出水(20),一面「妄论」(19)神不能在旷野「摆设筵席」(19)。他们不是不承认恩典,而是不认识恩典本是人不配得的,所以才「心中试探神,随自己所欲的求食物」(18);他们也不是不相信神的能力,而是不肯接受神的权柄,所以才想用激将法让神「为祂的百姓预备肉」(20)──《圣经综合解读》

 

【诗七十八20「他曾击打盘石,使水涌出,成了江河。他还能赐粮食吗?还能为他的百姓预备肉吗?”」

         “赐粮食”、“预备肉”指百姓发怨言,没有粮食也没有肉(看出十六2~3;民十一4)――《启导本诗篇注释》

         还能……预备:以色列亲眼目睹神惊人的奇迹,却不信其大能。他们遭受神的震怒是基于不信。仅凭神的话语就应该相信他。 ――《圣经精读本》

         百姓试探神,质疑「祂还能赐粮食吗?还能为祂的百姓预备肉吗」(20),以致惹神发怒(21)。但神并没有简单地斥责他们,而是先赐下吗哪(24节;出十六4)和鹌鹑(26~28节;民十一31),让百姓「随了他们所欲的」(29),证明神有能力「赐粮食、为祂的百姓预备肉」(20)。当百姓「吃了,而且饱足」(29)以后,神才让百姓的「贪而无厌」(30节;民十一32)成为自作自受的刑罚,「杀了他们内中的肥壮人,打倒以色列的少年人」(31节;民十一33)──《圣经综合解读》

         7820 大大显出以色列人的荒谬,这一节中以色列人承认神行过盘石出水的神迹,但居然是用挑战、怀疑的语气来处理粮食的问题。如果不是不信神有能力,就是用一种看好戏的心态挑衅等着神表演,把祂当傻瓜用激将法来骗。──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还能赐粮食么。历史记录上这些奇迹在顺序正好相反(见出16812176;民113132208~11)。诗人没有严格按年代顺序。

  (she'er)。见第18节注释。──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21「所以耶和华听见就发怒。有烈火向雅各烧起,有怒气向以色列上腾。」

         听见:有两种情况用“听见”形容神,第一,神以恩典、慈悲垂听自己百姓的要求;第二,神听到人所行的,对罪施行审判。有烈火……烧起:以色列根深蒂固的不信,超越了不轻易发怒的神之忍耐(346) ――《圣经精读本》

         7821 是指 111~3 的事迹。──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烈火。见民111;诗10618──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21~2221~31节是根据民数记第十一章,那里告诉我们,第21节的烈火不只是比喻而已(参,民十一1~3)。对第1920节的挑战,神的答复为:对其苛求的态度报以烈火般的「不!」,而对其实质的要求则报以宽大的「是!」。以色列人所受的审判,来自这两方面,而方式各有不同。后者则摘记于一○六15。──《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22「因为他们不信服神,不倚赖他的救恩。」

 

【诗七十八23「他却吩咐天空,又敞开天上的门,」

  参王下7219;玛31023~25节细腻地描述了神所赐的吗哪。──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23~25鹌鹑(26节以下)是最能使他们饱足之粮食(25),但吗哪却是察验人心的恩惠。有关拾取它的一些规定,使它成为是否顺服的小测验(出十六4),而它的不寻常、不易见(加上拾取之前的饥饿),亦成了训练优先级及谦卑(申八3)的简便方法。

  耶稣指出,在某个范围内它可以被称为天上的粮食(约六3132),尽管它很奇妙,却也只不过是让人预尝那真正伟大实体的滋味而已。这种粮食降自天上,祂──生命的粮──则从父而来;这种粮食能暂时供应身体的需要,祂却能满足人最深的饥渴,而成为永生的粮食(约六30~4047~51)。我们或许还可以找到一个相似之处,即这两样天赐的礼物,虽然都奇妙非凡,与人恩惠良多,但却没有激起多少感恩的心。──《丁道尔圣经注释》

         7823~25 1614~31 的事迹。──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七十八24「降吗哪像雨给他们吃,将天上的粮食赐给他们。」

         天上的粮食:神不纪念以色列百姓的悖逆,在旷野给他们赐下鹌鹑和吗哪。新约时代,赐下属灵的粮食——神的话语。圣徒当求神的国和义,视为生命之粮,不应仅迷恋“吃、喝、穿”之事。 ――《圣经精读本》

         约六31引用了第24节。──《圣经综合解读》

  像雨。见出164。全诗的记载与历史记录的用语是一致的。

  粮食(dagan)(见出164;诗10540;参约631)。吗哪像“芫荽子”(1631)──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24~25“天上的粮食”、“大能者的食物”都是指吗哪。“大能者”亦作“天使”。――《启导本诗篇注释》

 

【诗七十八25「各人吃大能者的食物。他赐下粮食,使他们饱足。」

         “大能者的食物”。从天而降的食物,配得给天使食用的食物。――《诗篇雷氏研读本》

         大能者:指天使。吗哪被称为天使的粮食,因为从天使的居所降落。 ――《圣经精读本》

  神的大能者就是天使(10320)。七十士译本为“天使的食物”。我们不必推断出天使吃吗哪。这里只是说“由天使提供食物”。──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26「他领东风起在天空,又用能力引了南风来。」

         领东风……引了南风:神驾御诸风移动远处的鹌鹑。以此堵住以色列抱怨的嘴(1613;民1131) ――《圣经精读本》

 

【诗七十八26~31如果说,吗哪的供应不太具刺激性,而成为一种测验,那么突然大量出现的鹌鹑则完全是另一回事。许久未显的贪欲之情扑向它们(那地后来以此为名,称作「贪欲之人的坟墓」,民十一34小字;参此处29b30a),这个动作陈明了他们对行天路的呼召十分厌烦,也讨厌顺从的精神。第3031节讲到审判随即临到,不是神的动作太快了一些,而是显明这种行为透露病象,这种态度有传染力,而这个时刻乃是危机关头。──《丁道尔圣经注释》

         7826~31 1613 1131~35 的事迹。

         7826~31 说明神先证明自己可以供应以色列人满足的食物,然后再惩罚这些看不起祂的悖逆者。──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26~31节用诗歌的语言形象地描写鹌鹑的奇迹及其结果。──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27「他降肉像雨在他们当中,多如尘土,又将飞鸟,多如海沙,」

         “降肉”指鹌鹑。“尘土”和“海沙”极言其多。――《启导本诗篇注释》

         「降肉」:指赐下鹌鹑。――《串珠圣经注释》

  见出1613;民1131──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28「落在他们的营中,在他们住处的四面。」

 

【诗七十八29「他们吃了,而且饱足。这样,就随了他们所欲的。」

         「他们所欲的」:SH 8378,「渴望」、「被渴望的事物」。──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见民1120;参诗10615──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30「他们贪而无厌,食物还在他们口中的时候,」

         他们贪而无厌:虽然神所赐的足以填饱肚腹,以色列百姓却贪而无厌、拼命搜刮粮食。 ――《圣经精读本》

         「他们贪而无厌」:原文是「他们尚未对所欲的生厌」,亦即「还没有享受到厌烦」、「还没有完全满足」。──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七十八31「神的怒气就向他们上腾,杀了他们内中的肥壮人,打倒以色列的少年人。」

         今天,当信徒「厌弃住在你们中间的耶和华」(民十一20)、贪爱世界的时候,神也常常会先「随了他们所欲的」的,然后「怒气就向他们上腾」(31),让他们自食其果。──《圣经综合解读》

 

【诗七十八32「虽是这样,他们仍旧犯罪,不信他奇妙的作为。」

         不信:对神完全关闭心门的状态,圣经称为刚硬的心(313) ――《圣经精读本》

         「虽是这样」:「虽然经历了这一切」。

         「不信他奇妙的作为」:「不相信是奇妙的」。──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见来426。诗7832~55继续描写尚学会的教训,在42节重述出埃及的记录。──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32~39虚假悔改的罪。在神的震怒面前,以色列看似悔改,神却不承认他们的悔改。因为他们的悔改:①充满诌媚与虚假(36);②心藏不义,不忠实神所立的约(37) ――《圣经精读本》

         何西阿书五15~6可以和这段并列来读,那里说以色列人对神的管教有响应,好像这里所记,表面看来充满热忱(34),而且说词动听(何六1~3),连读者都被欺蒙,然而后来神的答复却为:「你们的爱(和合:良善)如同早晨的云雾,又如速散的甘露。」本段第36节的谄媚与说谎很可能属于这一类:这种欺骗是以空言自欺;在这方面,以色列人所犯的罪与雅各所斥基督徒之罪,竟大同小异(如:雅一22以下,二14以下)。其实,此处以及何西阿书中如此轻易忏悔的罪,乃是一项重大的罪,即对神(向祂)以及祂的约(37节:参以上8b)不忠心。这种背道等于婚姻中的不贞,由此看来,神的怜悯与自我约束(3839)令人希奇不已。在这方面,本段也让人想起何西阿的话:「以法莲哪,我可向你怎样行呢?」(何六4),「我怎能舍弃你?」(十一8)。──《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里说明以色列人怎样顽劣,但神体谅人只是血肉之躯,所以多次赦免人的过犯。──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七十八33「因此,他叫他们的日子全归虚空,叫他们的年岁尽属惊恐。」

         “虚空”。指他们在旷野飘流的四十年。――《诗篇雷氏研读本》

         “日子全归虚空”是说出埃及时20岁以上的一代全死在旷野,不得见迦南(看民十四22~35)――《启导本诗篇注释》

         叫……全归虚空:以色列因不信在旷野流浪40年。向神关闭心门,会遭到神的离弃。 ――《圣经精读本》

         「日子全归虚空、年岁尽属惊恐」(33),指当时被数点过的以色列人全部死在旷野中,无法进入迦南的安息(民十四35)──《圣经综合解读》

         「惊恐」:SH 9288,「突如其来的恐惧或毁灭」。──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七十八34「他杀他们的时候,他们才求问他,回心转意,切切地寻求神。」

         切切地寻求:他们如此做,并非担心与神隔绝,乃因所遭遇的可怕事情。事实上,因他们对神漠不关心,神才不承认他们的行为。我们当将神尊为全人敬拜的对象,而不是暂时祈福的工具。 ――《圣经精读本》

         才「求问」他:SH 1875,「寻求」、「寻找」。──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七十八34~37神刑罚临到以民时,未被杀的人才来寻求祂;可是他们说的话不算数,说谎欺骗神。――《启导本诗篇注释》

         当百姓经历管教的时候,他们的悔改不是因为痛恨罪恶,而是因为害怕惩罚(33~34),所以「才求问祂,回心转意,切切地寻求神」(34)。虽然他们「也追念神是他们的盘石,至高的神是他们的救赎主」(35),但神很清楚,百姓只是「用口谄媚祂,用舌向祂说谎」(36),他们的悔改只是表面的。然而,神却「有怜悯,赦免他们的罪孽,不灭绝他们」(38),因为神知道亚当后裔的本相就是如此:「祂想到他们不过是血气,是一阵去而不返的风」(39),若不「从他们肉体中除掉石心,赐给他们肉心」(结十一19),人永远「心向祂不正,在祂的约上也不忠心」(37)──《圣经综合解读》

  34~39节是一幅惊人的画面,描写人的犯罪和惩罚,他短暂地回归神,以及神对犯错的儿女无限的怜悯。──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35「他们也追念神是他们的盘石,至高的神是他们的救赎主。」

 

【诗七十八36「他们却用口谄媚他,用舌向他说谎。」

         「谄媚」:在这里指存心欺骗。――《串珠圣经注释》

         今天,神的救恩也不是倚靠信徒的属灵光景来成就的,因为我们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心是真心悔改,还是向神「谄媚、说谎」(36)。人已经全然败坏,我们的「心向祂不正,在祂的约上也不忠心」;因此,不管我们有多么属灵、多么热心,神都说:「你们的良善如同早晨的云雾,又如速散的甘露」(何六4),不能长久。我们之所以能得救,并不是因为我们能「仰望神,不忘记神的作为,惟要守祂的命令」(7),完全是因信称义,白白接受神不离不弃的救恩,正如神向旧约的百姓所说的:「以法莲哪,我怎能舍弃你?以色列啊,我怎能弃绝你」(何十一8)──《圣经综合解读》

  他们的忏悔不是因痛恨罪恶,而是因害怕惩罚(见诗326注释)──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37「因他们的心向他不正,在他的约上也不忠心。」

         在他的约上也不忠心:以色列与神所立之约,内容为 :以色列成为神的子民,作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国民(196),但以色列对此全不关心。我们要思慕、忠实神的约,谨记神救赎我们的目的,使我们与神圣洁的性情有分(彼后14) ――《圣经精读本》

         不「正」:SH 3559,「建立」、「设立」、「固定」。

         不「忠心」:SH 5399,「确认」、「确立」、「确信」。

         「正」、「忠心」:与 788 「正」、「诚实」同字。──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七十八38「但他有怜悯,赦免他们的罪孽,不灭绝他们;而且屡次消他的怒气,不发尽他的忿怒。」

         屡次消他的怒气:彰显神不轻易发怒的属性。神的慈悲总是体现具体。我们也当在生活中彰显神的慈爱(539) ――《圣经精读本》

         「赦免」他们:SH 3722,「遮盖」、「平息」、「赎罪 」。

         「消」他的怒气:SH 7725,「转回」、「撤回」。──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七十八39「他想到他们不过是血气,是一阵去而不返的风。」

         「想到」:有纪念的意思。――《串珠圣经注释》

         血气:表现人的软弱。神怜悯他们,并非没有看到他们的罪孽,乃因神深知人不过是去而不返的一阵风。 ――《圣经精读本》

         「血气」:SH 1320,「血肉之体」。──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七十八40「他们在旷野悖逆他,在荒地叫他担忧,何其多呢!」

         「荒地」:指沙漠。――《串珠圣经注释》

         「荒地」:SH 3452,「荒野」、「旷野」。

         「叫他担忧」:SH 6087,「使痛苦」。──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见第17节注释。──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40~41何其多呢!与再三两个词汇,指出第3031节突临之审判的另一面,也显示了第3435节虔诚祷告的背景。这里的动词对以色列和神都有深入的刻划:在以色列方面,是刚硬(悖逆;参,申二十一18)加上带藐视的怀疑(试探;参出十七7;诗九十五\cs1689);在神方面,则是担忧与痛心。第41b节所用的动词很少见,可能意为受伤或惹动(为七十士译本及大多数现代译本采用),而不是 AV所译的「限制」,虽然后者也可配合文意。──《丁道尔圣经注释》

         百姓经历了那么多神迹,但对神带领他们出埃及却不知感恩,所以「不追念祂的能力,和赎他们脱离敌人的日子」(42),反而「悖逆祂、叫祂担忧」(40),「再三试探神,惹动以色列的圣者」(41),证明他们暂时的悔改只是「用口谄媚祂,用舌向祂说谎」(36)。这是罪人的本相,我们若是出于自己的理性、情感和意志来跟随主,也会很快忘记十字架的救赎,对神的爱心和热心也不能持续多久。──《圣经综合解读》

         7840~41 说明以色列人的背叛,是伤害神,让神痛苦的。我们能想象自己的不忠,能让神痛苦吗?只有爱才会因为背叛而痛苦。──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七十八40~53不知感恩的罪。诗人列举神在埃及所行的奇迹。指出以色列不知感恩的罪之严重,表明神发怒的正当性。诗人哀痛,虽然埃及的灾祸见证了神的大能,以色列人却无视这些奇迹。诗人更关心灾祸的属灵意义,与原来的事件顺序稍有出入。 ――《圣经精读本》

 

【诗七十八41「他们再三试探神,惹动以色列的圣者。」

         「惹动」:SH 8428,「使痛苦」、「伤害」。圣经中仅出现于此。──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试探。见对第18节的注释。

  惹动。或“限制”无限全能者的大能。

  以色列的圣者。参诗7122──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42「他们不追念他的能力,和赎他们脱离敌人的日子。」

         赎他们……日子:对以色列人而言,是出埃及的那日,对我们而言,是主在十字架复活的那天。圣徒对基督的十字架不存感恩,如同以色列人,信心与爱不能得以持续(16~8;弗178) ――《圣经精读本》

    这乃是问题的关键点(参,7),因为一旦忘记救赎之事(对以色列是出埃及;对我们是十架与复活),信和爱也不会持续多久。──《丁道尔圣经注释》

  见诗1055──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43「他怎样在埃及地显神迹,在琐安田显为奇事,」

         「神迹」:SH 2266,「记号」。──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显神迹。重述12节的灾难。诗人似乎只提到十大灾中的七灾。从第一灾开始,接着描写第四,第二,第八和第七灾,最后是第十灾。本篇不是科学论文,而是灵感的诗歌,只是在历史中选择必要的事实,造成所希望的效果。

  琐安。见第12节。──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43~53这里以自由的笔法综述「在琐安田……()奇事」(43节;见12节的注释),提到十个灾中的六或七个,所用的词汇不仅展示神的大能,也声明了以色列所享受的特别待遇。他们难道忘了,那向他们约束着的怒气(38),曾施在他们的压迫者身上(4050)?或他们得到牧养,别人却遭灭绝(5253)?──《丁道尔圣经注释》

         43~53节回顾了神带领百姓出埃及(43~51)、过红海(53)、越旷野(52)的过程,提到了出埃及十灾中的七个:第一灾(44节;出七20)、第二灾(45节;出八6)、第四灾(45节;出八24)、第五灾(49节;出九6)、第七灾(47~48节;出九25)、第八灾(46节;出十15)和第十灾(50~51节;出十二29)。提醒百姓,神向埃及施行了十灾,却对悖逆的百姓「有怜悯,赦免他们的罪孽,不灭绝他们」(38);神淹没他们的仇敌(53),「却领出自己的民如羊,在旷野引他们如羊群」(52)。这都不是百姓配得的,而是神的信实和应许。──《圣经综合解读》

 

【诗七十八44「把他们的江河并河汊的水都变为血,使他们不能喝。」

  指第一灾(717~21)。江河的复数指尼罗河及其沟渠。──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44~51复述神在埃及所降十灾其中之七灾。――《串珠圣经注释》

         本节至51节追述神降的灾(7~12),十灾中提到六灾,未及第三、五、六及第九灾。――《启导本诗篇注释》

         7844~51 中提到十灾 78~1236 中的六或七灾。没有提及第三、六、九灾。主要的差异在 7848 有两种抄本,一种解释成冰雹灾祸导致牲畜死亡,就与 7847 重复。另一种作「牛疫」,就可以解释为畜疫之灾。──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七十八45「他叫苍蝇成群落在他们当中,嘬尽他们,又叫青蛙灭了他们,」

         「嘬尽」:SH 3988,「吞噬」。

         「灭了」:SH 7843,「毁坏」、「败坏」。──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指第四灾和第二灾(820~241~6)──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46「把他们的土产交给蚂蚱,把他们辛苦得来的交给蝗虫。」

         蝗虫:蚂蚱科昆虫,身长约5cm,成群飞移,所落的地方,眨眼之间不剩片草。约翰在启示录中认为蝗虫带来末日的大患难(93) ――《圣经精读本》

  指第八灾(104~15;参诗10534;珥14)──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47「他降冰雹打坏他们的葡萄树,下严霜打坏他们的桑树,」

         「严霜」:SH 2602,「霜」,圣经中仅出现于此。

         「桑树」:SH 8256,「西克莫无花果树」。──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冰雹。指第七灾(918~26)。冰雹毁掉了地上的作物和牲口。

  严霜(chanamal)。只出现在这里。含义不明。有人根据一个类似的阿拉伯语词根,解释为“洪灾”。七十士译本里也是“霜”。──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48「又把他们的牲畜交给冰雹,把他们的群畜交给闪电。」

  闪电(reshaphim)。“火焰”(见出924)──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49「他使猛烈的怒气和忿怒、恼恨、苦难,成了一群降灾的使者,临到他们。」

         “苦难”亦作“命令”。神使用猛烈的怒气,又命令忿怒和恼恨。这些好像降灾的天使,供神差遣。――《启导本诗篇注释》

         猛烈的怒气……苦难:诗人重复同样的内容,是为强调最后灾祸的严重性、必然性。 ――《圣经精读本》

  猛烈49~51节描写第十灾(122930)

  降灾的使者。即“降灾的天使。──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50「他为自己的怒气修平了路,将他们交给瘟疫,使他们死亡。」

 

【诗七十八51「在埃及击杀一切长子,在含的帐棚中,击杀他们强壮时头生的。」

         “含的帐棚”指含的后裔居住之地,即“埃及”。含为埃及人的祖先(创十6)――《启导本诗篇注释》

         「含的帐棚」:即埃及地;含是埃及人的祖先。――《串珠圣经注释》

         「含的帐棚」(51)指埃及,因为古埃及人是含的子孙「麦西」(创十6)的后裔。──《圣经综合解读》

         「含的帐棚」:圣经 106 认为埃及是含的子孙(「麦西」就是「埃及」)──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他们强壮时头生的。在文学结构和含义上与“长子”平行(见第24)

  在含的帐棚中。含是埃及人的祖先麦西的父亲(见创106注释;参诗1052327)──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51  出埃及记的第十灾,你可记得?这就是其一……】这是在出埃及记122930节中记载的逾越节,那时埃及人所有头生的都被杀尽了。“含的帐棚”说的是埃及人的祖先。“含”有时用作埃及的别称。――《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52「他却领出自己的民如羊,在旷野引他们如羊群。」

         羊群:神与以色列的关系常被比作牧者与羊群的关系(4011536;亚103;约102~5)。巴勒斯坦地区变化多端的降雨,形成很不规则的草地。根据牧人的经验多寡,羊群或被引到青草地,或被领到贫瘠地。 ――《圣经精读本》

  本节描写以色列的牧人引领的羊群在旷野走过一个又一个草场(见诗231注释;参诗7720)──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53「他领他们稳稳妥妥地,使他们不至害怕。海却淹没他们的仇敌。」

         「稳稳妥妥地」:SH 9833,「平安」、「安稳」、「安然」。

         7853 指的是 14 以色列人过红海的事迹。──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简单回顾红海的拯救,把以色列人的信心和埃及人的恐惧进行适当的对比(141325)──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54「他带他们到自己圣地的边界,到他右手所得的这山地。」

         「边界」:可作「地域」。――《串珠圣经注释》

         圣地的边界:不是指“圣所所在的地方”,乃指圣洁之地迦南。右手……山地:指锡安山。神以大能的右手将圣徒引至高处。 ――《圣经精读本》

  诗人运用诗歌飞跃的技巧,在本节中跨越了从过红海和即将进入迦南的经历。以色列人站在应许之土的边界。──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54~57外邦人被赶逐(55),这份恩情更突显出他们该受斥责;因为以色列依然旧态不改,此处以试探悖逆等字(56节,参,4041),以及在战场上无用的弓之比喻(57节,参,9),提纲挈领地道出这种态度。──《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54~64攻占迦南的历史:神像牧人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把该地赐给他们作产业,但是,他们又同样背叛,对神不忠。――《串珠圣经注释》

         拜偶像的罪。诗人再次阐明以色列被引至迦南,再次遭受神的震怒,是因他们拜偶像。何西阿先知将此罪比作与其他男子行淫的妇人(31)。因此,神对以色列的震怒合乎情理。拜偶像的根源在人的内心。 ――《圣经精读本》

         神带领百姓进入迦南(54~55),但百姓却对进入应许之地不知感恩,「仍旧试探、悖逆至高的神,不守祂的法度,反倒退后,行诡诈」(56~57),并且进一步用偶像来得罪神(58),以致惹神发怒,让「荣耀离开以色列,因为神的约柜被掳去了」(59~64节;撒上四22)──《圣经综合解读》

 

【诗七十八55「他在他们面前赶出外邦人,用绳子将外邦的地量给他们为业,叫以色列支派的人住在他们的帐棚里。」

         本节追述以色列人在约书亚率领下进迦南地的事。他们到了应许之地,仍是悖逆如故(56~64)――《启导本诗篇注释》

  见民342;书234──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56「他们仍旧试探悖逆至高的神,不守他的法度,」

         仍旧:神引领以色列远离埃及,以色列却顽梗悖逆。试探悖逆:一语道破以色列的罪恶历史。以色列所以如此持继敌挡神,原因在于人本质的罪性。人若不借着耶稣基督,就不能得救。 ――《圣经精读本》

         「法度」:SH 5713,「见证」。──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参第171841节。第56~64节重述叛逆和惩罚的不幸故事。──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57「反倒退后,行诡诈,像他们的祖宗一样。他们改变,如同翻背的弓。」

         “翻背的弓”指以民的乖张邪僻,好像松弛无用的弓。――《启导本诗篇注释》

         57  他们像一把松弛的弓不可靠。――《串珠圣经注释》

         翻背的弓:指偏离的箭,比喻以色列所犯的罪。以色列的罪在于他们无视神的标准,私自定立标准。如同偏离靶的弓箭,以罪孽为基础设计的人生道路,越来越接近灭亡。 ――《圣经精读本》

         「翻背的弓」(57)原文是「诡诈的弓、松弛的弓」,指会射偏靶的弓。──《圣经综合解读》

         「行诡诈」:SH 8988,「行事诡诈」、「待人处事不忠实」、「背信」。

         「改变」:SH 2015,「被改变」、「反复」。

         「翻背的」弓:SH 7423,「松散」、「诡诈」。

         「翻背的弓」:这里的弓是反曲弓,反曲弓在松弛状态与上弦状态中,弓臂弯曲的方向是相反的,因此当弓松弛时,弓臂会翻向另一面,犹如翻背。──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没有射向目标,使弓箭手失望(见何716)──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58「因他们的邱坛惹了他的怒气;因他们雕刻的偶像触动他的愤恨。」

         “邱坛”看《撒上》九12注。――《启导本诗篇注释》

         他们的丘坛:神在十诫中明示敬拜对象,也指示具体方法。以色列却按己意而行。这是藐视神、高举自己的骄傲行为。 ――《圣经精读本》

    不过这段时期最明显的罪,不再是不满(那是旷野岁月中的矛盾现象:神迹天天发生!),而是拜偶像──这是入主迦南地时期的矛盾现象:神当初使用以色列人,正是去审判那地拜偶像的原住民!──《丁道尔圣经注释》

  邱坛。偶像崇拜的中心。

  愤恨。见出2053414节。神要我们全心全意地事奉(见申61320~25;太410)──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59「神听见就发怒,极其憎恶以色列人,」

         「憎恶」:原文是「抛弃」。――《串珠圣经注释》

         「极其憎恶」:「完全弃绝」。──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憎恶。或“拒绝”。──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59~64这几节的背景记在撒母耳记上第四章,以迦博一字及「你的荣耀离开」之语,都出现于该章。这里荣耀(61)是指神的约柜,它被非利士人掳去,而它的离境代表神也抽身而去(6061)。这件事后来再度发生。耶利米曾以示罗(60)为训,向圣殿发出警告(耶七11以下),以西结也看到神的荣耀离开耶路撒冷(结十一23)。耶稣亦说过类似的话,并且不仅是向犹太人的教会提说而已(参,启二5,三16)。──《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60「甚至他离弃示罗的帐幕,就是他在人间所搭的帐棚。」

         约书亚时代开始,以民曾以示罗为敬拜中心(看书十八1~8;士十八31),此城在伯特利与示剑之间,后为非利士人所毁,约柜被掳走(撒上四5~11)――《启导本诗篇注释》

         「示罗」:位于耶路撒冷以北四十公里(25英里),属以法莲支派(67)――《串珠圣经注释》

         示罗:是约书亚第一次为会众建立帐幕的地方,士师时代将约柜放置于此,以色列却因罪使非利士人夺去约柜(撒上411)。离弃:圣经中,神与人的隔绝意味死亡与刑罚。因人离开神,必然不能存活。 ――《圣经精读本》

         在士师时代,神的会幕和约柜在「示罗」(60节;书十八1;士十八31;撒上四4),后来非利士人摧毁了示罗、掳走了约柜(60~61节;撒上四10~11)──《圣经综合解读》

         7860~61 的事迹是:约书亚时代的敬拜中心位于示罗 181~8 1831 。后来被非利士人所毁,约柜被掳走 撒上 45~11 ──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帐幕和约柜放在示罗大约有300年。,示罗在伯特利以北16公里(见书1810;士1831;撒上43)。约柜被非利士人掳走又归还以后(撒上4),就再也没有回到示罗,而是最后运到了耶路撒冷(参耶71214)──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60 离弃示罗位于以法莲山地之心脏的示罗(现代之塞农废墟),是以色列人在改用耶路撒冷之前,召集圣会的所在。在此的挖掘证明到了主前十一世纪之时,此地已经有大规模的建筑。在整个铁器时代这地都有人定居,但供圣用的建筑物却成了遭神审判之神殿的榜样。学者相信非利士人在亚弗之役大胜之后,乘胜蹂躏了这个地区(撒上四)──《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七十八61「又将他的约柜交与人掳去,将他的荣耀交在敌人手中。」

         “将他的约柜交与人掳去”。指非利士人把约柜掳去的事迹(撒上四1~1)。――《诗篇雷氏研读本》

         「交与人掳去」:指约柜为非利士人掳走一事(撒上411)――《串珠圣经注释》

  见撒上4321;诗1328──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62「并将他的百姓交与刀剑,向他的产业发怒。」

         「产业」:指以色列人。――《串珠圣经注释》

         「祂的产业」(62)指以色列人。──《圣经综合解读》

  见撒上4210──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62~64此处和71节的“产业”都是指以色列人(看申九29)

         “火”与“刀”象征“毁灭”,因二者为古代破坏用的手段,以民受战火打击之重,连新娘的喜歌和寡妇的哀哭都听不到了。“祭司倒在刀下”当指以利的二子死在非利士人手里(撒上四11)――《启导本诗篇注释》

 

【诗七十八63「少年人被火烧灭,处女也无喜歌;」

         「火」:比喻战争。

          「喜歌」:婚礼时所唱出的乐歌。――《串珠圣经注释》

         「火」(63)比喻战争。「喜歌」(63)指婚礼中所唱的颂歌。──《圣经综合解读》

         「喜歌」:SH 1984,「被赞美」、「值得赞美」。此处应该是指「婚姻颂歌」。──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一幅凄凉的景象:年轻人被杀死在战场,处女嫁不出去,祭司被杀(见撒上411),死人没有人哀悼(见伯2715)。全地荒凉,没有婚礼,也没有葬礼。──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64「祭司倒在刀下,寡妇却不哀哭。」

         「祭司倒在刀下」:大概是指以利及两个儿子的惨死。――《串珠圣经注释》

         祭司:指何弗尼和非尼哈。倒在刀下:是离开神保护之人的悲惨下场。如同离开牧者的羊。寡妇:指何弗尼与非尼哈的妻子(撒上419~22) ――《圣经精读本》

         「祭司倒在刀下」(64),可能指以利的两个儿子在战场上被杀(撒上四11)。「寡妇却不哀哭」(64)指被杀祭司的寡妇没有哀哭(撒上四19~22)──《圣经综合解读》

         「寡妇」:原文是「他的寡妇」,指「被杀祭司的寡妇」。──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七十八65「那时,主像世人睡醒,像勇士饮酒呼喊。」

         像勇士饮酒呼喊:神如饮葡萄酒得力的勇士,起来为以色列争战(4213;亚107) ――《圣经精读本》

         「主像世人睡醒,像勇士饮酒呼喊」(65),是比喻神好像刚刚醒过来;而之前百姓悖逆、偏离、拜偶像的时候,神好像睡着了、喝醉了,任凭百姓落在失败和黑暗中。实际上,神的手始终在那里管理,祂的宽容和忍耐不是不闻不问,是要让人彻底认识自己的全然败坏,然后才能甘心接受神所拣选的牧人「牧养自己的百姓雅各和自己的产业以色列」(71)──《圣经综合解读》

  诗人用这个形象的比喻,说神起先似乎不关心的子民,然后又起来为他们行动。这个异常的比喻,以及说勇士从醉酒中醒来呼喊,对于现代的西方人来说,好象难以理解,但在东方人的思维中却是很正常的。──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65~66事实上,以色列早期历史中这最黑暗的一刻,紧接下来的,便是神能力的彰显,引起极大的震撼。6566节的喧闹情形,丝毫没有夸张当日在亚实突悲惨闹剧的状况(撒上五章),而接下来的半个世纪中,以色列亦发展到颠峰状态。按本诗内容的发展来看,历史竟然会进展到这一个地步,实在令人惊讶,而这里对神不变之爱的描写,笔法亦极威勇,并不属多愁善感型。──《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65~72诗人将神在大卫时代为祂子民作的事和以前的时代相比。神打退敌人,坚固以色列的疆土,又建立耶路撒冷为京城,并膏大卫牧羊其民。――《启导本诗篇注释》

         新的开始:正当选民被压逼得透不过气时,神又再怜悯他们,替他们打败敌人,而且拣选了犹大支派和大卫为选民的领导者。――《串珠圣经注释》

         恢复的恩典。慈爱的神重新建立将要败亡的以色列,以惊人的权能在悖逆世界扩张自己的国度。 ――《圣经精读本》

 

【诗七十八66「他就打退了他的敌人,叫他们永蒙羞辱。」

         打退了他的敌人:指以色列大胜非利士。其中,大卫杀死歌利亚是获胜的决定性转折点,显明神丢弃骄傲人,高举谦卑人,成就所立之约的旨意。 ――《圣经精读本》

 

【诗七十八67「并且他弃掉约瑟的帐棚,不拣选以法莲支派,」

         “约瑟的帐棚”指以法莲地示罗的帐幕。因为示罗(临时的圣所)位于以法莲地,而以法莲为约瑟的两支派之一。约柜被掳走后,未再回到示罗,后由大卫迎入圣城(撒上七1~2)――《启导本诗篇注释》

         「约瑟的帐棚」:指在示罗的帐幕(60),示罗本属以法莲支派。――《串珠圣经注释》

         约瑟的帐棚:示罗的圣所,在以法莲支派边界内。不拣选:当人不好好担当神所赐的使命,神会收回赐予的恩赐、才华,从原处挪去灯台(25)。圣徒当谦卑地尽力完成所担的使命,不步以法莲的后尘。 ――《圣经精读本》

         「约瑟的帐棚」(67),可能指以法莲地示罗的帐幕,以法莲支派是约瑟的后代。约柜被掳走后,就再也没有回到示罗,后来被大卫迎入耶路撒冷(撒上六12)──《圣经综合解读》

  圣所留在约瑟的领地多年(见第60)。后来犹大的领地耶路撒冷成为约柜安放之处(撒下61~18)──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67~72现在最让人注意的,是神拣选的主权。尽管约瑟有好名声,他的儿子以法莲地位重要,权柄卓著,神却选上犹大,这支派在士师时代并没有特殊的光荣。在犹大中,他又选上锡安山,那时是仍在仇敌手中的坚固保障(撒下五67);为了征服它,在那里掌权,他从羊圈中呼召了一位牧人。在这一切行动中,只有一处提及动机,即「祂所喜爱的锡安山」一语。被弃绝的以法莲(67),诚然在第9节被斥为叛徒,不过后来所有以色列人都被划入同一范畴。这里要强调的,不是人的功过,而是神「自己的旨意和……恩典」(提后一9)。锡安之所以能坚立(69),神的子民所以能得着大卫──一位巧妙的牧者──为礼物,全赖于此。倘若以色列的历史全是她可?的表现,那么,神永不断绝的恩情就成为她(及我们)的盼望──故事还会继续下去。──《丁道尔圣经注释》

         神借着以法莲的失败(9)显明,人靠着自己的努力,无论如何也不能专心顺从神;所以神就「弃掉约瑟的帐棚」(67),显明了祂救赎的原则:救恩并不是根据人的努力,完全是神自己的作为;神百姓的盼望不在于自己的行为,而在于神的选择。因此,无论人的本相怎样善变忘恩、全然败坏,也不能阻挡神救赎的旨意成就。既然人已经「死在过犯罪恶之中」(弗二1),不能凭着自己的自由意志来「拣选生命」(申三十19),神就主动来拣选人,一面「拣选犹大支派——祂所喜爱的锡安山;盖造祂的圣所」(68),显明祂与百姓的同在;一面「又拣选祂的仆人大卫」(70),「为要牧养自己的百姓雅各和自己的产业以色列」(71),一步一步地引导悖逆的百姓走正路。──《圣经综合解读》

         过去,神借着大卫牧养自己的百姓;如今,「大卫的子孙,耶稣基督」(太一1)亲自作我们的「好牧人」(约十11)。无论我们在行走天路的历程上遭遇怎样的环境际遇、陷入怎样的软弱跌倒,都有我们的大牧者在「按心中的纯正牧养」我们、「用手中的巧妙引导」我们。我们得救的确据并不是根据自己的属灵光景,因为「神救了我们,以圣召召我们,不是按我们的行为,乃是按祂的旨意和恩典;这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提后一9)。只要是神所拣选的人,谁也不能从圣父和圣子的「手里把他们夺去」(约十28~29)──《圣经综合解读》

 

【诗七十八68「却拣选犹大支派,他所喜爱的锡安山。」

         「锡安山」(68)指耶路撒冷。──《圣经综合解读》

 

【诗七十八68~72以色列民的盼望就在于神的新选择:“犹大”(代替以法莲),“锡安”(当时在敌人手中)和“大卫”(一个牧羊童)。――《诗篇雷氏研读本》

 

【诗七十八69「盖造他的圣所,好像高峰,又像他建立永存之地。」

 

【诗七十八70「又拣选他的仆人大卫,从羊圈中将他召来。」

         「羊圈」:大卫本是一个牧人(撒上1611)――《串珠圣经注释》

         羊圈:大卫度过年幼时光的地方。大卫在那里并未抱怨,反而赞美神、尽心尽力完成使命(撒下78)。神拣选一个牧童,立为以色列的牧人、执政者,显明神的主权护理。 ――《圣经精读本》

         「从羊圈中将他召来」(70),指大卫王本来是放羊的牧童(撒上十六11)──《圣经综合解读》

  诗歌的最后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描绘羊群的牧者,蒙神拣选,成为以色列的牧者(见撒上1611~13;撒下318758)──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71「叫他不再跟从那些带奶的母羊,为要牧羊自己的百姓雅各和自己的产业以色列。」

         为要牧养:显明神借着大卫一个人,引领整个以色列,是满有慈爱的护理。大卫预表永远的牧长耶稣基督(彼前54) ――《圣经精读本》

  忠心的牧者不但要引领羊群,还要跟随母羊,在必要时抱起刚出生的羔羊。── SDA圣经注释

 

【诗七十八72「于是,他按心中的纯正牧羊他们,用手中的巧妙引导他们。」

         “他”指大卫。――《启导本诗篇注释》

         暗示大卫心地正直,足智多谋。――《串珠圣经注释》

         心中的纯正:意指大卫的心合神心意(1322),与以色列充满贪婪、骄傲的心截然相反。 ――《圣经精读本》

         「纯正」(72),原文是「正直、完全、纯真」。「巧妙」(72)原文是「理解力、技能」。──《圣经综合解读》

         「纯正」:SH 8537,「纯真」、「单纯」、「完整」。

         「巧妙」:SH 8394,「理解力」、「智能」。── 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本节赞美以色列的牧人君王:他以正直和智慧进行统治(见王上94)── SDA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78)

 1 本篇开首(3~8)强调要将神的作为传给下代,这是否你所关心的事?你对低辈的关心是否止于物质的供应与知识的传递?

 2 这智慧诗对以色列人很有帮助,对今日的基督徒又如何?本篇所述的历史中,以色列人的那些表现是你可以引以为监的?

 3 神在以色列的历史中如何彰显 的属性及作为?按以色列人的表现,他们实在不配领受神的恩典和眷顾,但神却怎样待他们呢?你若自觉软弱,不配领受神的恩典时,本篇给你什么激励或提醒呢?

 4 试数算神过去给你的恩典,你会怎样响应祂的慈爱呢?你还记得你过往的软弱或失败么?这一切是否可以作你迈步往前的监戒?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