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伯记第六章短篇信息
目录:
约伯记笺记(六章)(于中旻)
约伯第一次答辩以利法(一)(台北基督之家)
人际关系:苦水上的小桥(圣经姊妹版注释)
约伯记第六章(康来昌)
约伯记第六章(黄登煌)
约伯的自辩(6章1至13节)(香港读经会)
约伯对友人的期望(6章14至30节)(香港读经会)
约伯记笺记(六章)(于中旻)
患难中的安慰
我因没有违弃那圣者的言语,就仍以此为安慰(伯六:10)
世上的患难之交,很是难得。当遭遇困苦的时候,也是最需要朋友的时候;但朋友见你可利用的价值过去了,也离开你了。四围看看,不但没有人帮助,连安慰的人也没有。
这时,应当自己省察,是否违背了神的话,得罪了神,才有这样的遭遇?这正是约伯所作的。
他并不是盲目狂傲,自以为义。约伯说:
“我因没有违弃那圣者的言语,就仍以此为安慰;
在不止息的痛苦中,还可踊跃。…
那将要灰心,离弃全能者,不敬畏神的人,
他的朋友当以慈爱待他…
但你们责备,是责备甚么呢?”(伯六:10,14,25)
约伯持守神的道,这是他确定的盼望,是在痛苦中支持他的力量。他的朋友原是为了安慰他而来(伯二:11),但现在更有兴趣支持个人对患难的理论,过于支持患难中的朋友,变成了努力拆毁约伯的支持,建立自己的理论,无形中增加了约伯的痛苦。这也是一般人常犯的毛病,为了要证明自己有理,忘了其目的是为甚么。圣经说:“我们坚固的人应该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不求自己的喜悦。我们各人务要叫邻舍喜悦,使他得益处,建立德行。”(罗一五:1-2)其实,胜过一个软弱的人,并算不得甚么可夸口的事,惟有爱心能造就人。
约伯在濒临灰心的边缘,心中渴望朋友会以爱心安慰他,坚固他的心。一般好天气时的朋友,好像季节性的河流,到炎热的夏日,行旅口渴,正需要清流解渴涤暑,他却干涸了,多么使人失望!其实,约伯虽然处在贫病交困,并没有期求他们物质上的帮助;所期望的,只是他们慷慨的同情,也许只要肯听听他的心声,知道他的需要,比不对症而下药好得多。
责备人的时候,要针对他的错误;诚实正直的言语,是好的品德,但不是帮助人的充分条件,必须要真实正确。否则不论如何正直,只是如刀连连刺人,并没有医治的作用。如果不知道该责备的而责备,会使人有含冤莫白的感觉,变成了诬告妄控,出卖朋友,使人痛苦加上愤怒。
持守神的话,是痛苦中的倚靠和安慰。有热心而缺乏爱心的话,不能有医治的功效。我们当如何善用智慧的话呢!
约伯第一次答辩以利法(一)(台北基督之家)
经文:伯六章
这章经文我们看见约伯对以利法「苦口婆心」的劝戒有极为强烈的反弹。第6、7节提到──他认为以利法的劝言如同没有加盐的食物、也如同蛋清一样,没有滋味,吃不下去,甚至像可厌的食物一样让他「不敢领教」。第15-20节他提到──真正的友谊好比溪水之于沙漠中的客旅,不仅解人干渴,且能使人振作,再奔前面艰难的路程;但以利法的友情却像一条诡诈的溪水,平时「结冰发黑,有雪藏在其中」,像是水量丰富得很,但是到了天气炎热,客旅干渴需要的时候,顺着它的河道去找,结果有去无回,反而渴死在荒野之中,使得在大道上等候的伴侣,在长久焦虑的等待之后,不仅失望,并且加添了因朋友死亡的悲哀。约伯认为他的情况就是如此。第22-23节他提到──他并没有请求朋友来帮助他,是他们「不请自来」,他本以为他们的来到如同溪水一样,可以带给他同情和安慰,没想到他得到的是更大的羞辱和痛苦!因此第24-30节约伯直接要求他的朋友们指出他到底「何罪之有」,他极力地争辩自己是「无辜受苦」的!面对落在苦难中的人,我们如何不会成为「诡诈的溪水」,而是成为真正的安慰者呢?第8-13节给了我们一些亮光!这段经文我们看见约伯仍然坚持「求死」,且是求神将他杀死,而接着他说出了他求死的两个原因:
第一、第11节他说:「我有什么力气使我等候呢」?第13节约伯说:「智慧岂不是从我心中赶出净尽么」?约伯求死的原因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忍受苦难的「气力」和「智慧」已用到极限了。因此当我们面对苦难中的人,我们当为他们祷告,求主赐下面对苦难的「能力」与「智慧」来托住他们。而如果你正在苦难当中,也觉得自己忍受苦难的气力和智慧已经没有了,你可以向神求,因为主应许──祂的恩典是够我们用的。神允许加在我们身上的苦难,绝对不会大过祂的恩典,神给我们的试炼绝对不是我们所不能忍受的。这是神的应许,我们可以凭信心来支取这样的应许,神必定赐力量和智慧给我们,正如他赐力量和智慧给耶稣和保罗一样。
第二、第11节约伯又说:「我有什么结局使我忍耐呢」?他看不见苦难之后有什么结局,以致于他忍耐不下去。因此当我们面对受苦的人,我们可以鼓励他们看约伯记,好像雅各安慰那些受苦的人说:「弟兄们!你们要把那先前奉主名说话的众先知当作能受苦能忍耐的榜样。那先前忍耐的人,我们称他们是有福的。你们听见过约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给他的结局,明显主是满心怜悯,大有慈悲」(雅五10-11)!主借着约伯的故事就是要让那些受苦的人知道,主是大有怜悯、大有慈悲的神,忍耐到底的人是有福的,神必定给他「美好的结局」!愿神借着约伯的忍耐帮助更多在苦难中的人!
人际关系:苦水上的小桥(圣经姊妹版注释)
(6:1-30)
当人心碎伤痛的时候,总希望有朋友相随,正如一首歌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s所诉说,当你困乏疲累,意志消沉……让我替你拭掉眼泪。歌里的主人翁说会化身为汹涌海面上的一道桥,让他的朋友安然走过。
约伯在苦痛中当然也渴望有朋友支持,但他的朋友给他的,并非情感的支持,而是头脑的辩证。因此约伯按捺不住指摘他的朋友无情,就像是旱谷中的溪水,瞬间被蒸发,令旅途上的人失望而回。
我们明白朋友的需要吗?举例说,我们买礼物送给朋友,多按自己的喜好购买,而没有着眼对方的需要。同理,朋友伤痛时,我们会热切提供解决办法,希望自己的建议能奏效,令朋友觉得我们有睿见。然而,朋友的真正需要,我们却可能视若无睹。
没错,我们都希望给朋友最实际真正的帮助。我们的脑袋不停转动,要想出解决办法。约伯却道出他需要的是朋友以慈爱待他,慈爱就是不息的怜悯和忠诚,不催迫,不争辩;安静温柔地守候,永远体谅和支持。
默想
「那将要灰心、离弃全能者、不敬畏神的人,他的朋友当以慈爱待他。」(伯6:14)
心灵的镜子
在伤心的人面前,我们可以热情的安慰取代冰冷的思辨。
约伯记第六章(康来昌)
第一轮对话:约伯回答以利法(一)
约伯自承言语急躁
六1-3 1约伯回答说:2惟愿我的烦恼称一称,我一切的灾害放在天平里;3现今都比海沙更重,所以我的言语急躁。
海沙为什么会重?我想因为有了水就很重。「烦恼称一称」你们知不知道有多重?约伯说这话是不是也在说:不大公平?一方面讲很重,一方面就是这件事不公平,所以我的言语急躁。你看在这里约伯还讲得蛮好的,他承认他前面讲的话急躁;当然这叫以利法更急躁了。而这急躁是因为第4节:
约伯开始述说自己的冤苦
六4 因全能者的箭射入我身;其毒,我的灵喝尽了;神的惊吓摆阵攻击我。
因为是神的攻击
约伯报后面也不断的讲:这是神在攻击我。我说这也是正确的神学,不是只有撒旦再攻击他,撒旦后面是神的允许。但不管是撒旦,是神(当然神都在负责),就让我们有信心吧。我们也不要忘记神责备约伯的三个朋友:「你们议论我,不如我的仆人约伯说的是。」我想约伯在这里讲的也就很对:我是被惊吓。当然他还是不够对,所以还是被神责备了。
六5 野驴有草岂能叫唤?牛有料岂能吼叫?
韩愈讲过:「大凡物不平则鸣」。约伯的意思是:我讲,就是因为我没有得到满足、我有冤。
六6-7 6物淡而无盐岂可吃吗?蛋青有什么滋味呢?7看为可厌的食物,我心不肯挨近。
我现在很痛苦、吃不下饭,所以我有话要讲。
六8-9 8惟愿我得着所求的,愿神赐我所切望的;9就是愿神把我压碎,伸手将我剪除。
这又回到他前面讲的:就把我剪除、压碎、让我死吧,不要让我活着受苦。他前面第一个说:我最好没有生。这是不对的,没有生是更大的虚空。第二个:赶快死吧。你这是对神不满意、是在抱怨神在生活中给你很多的艰难。其实神叫你经历这么大的艰难,还会叫你经历、也一定让你承受更大的福气、祝福。
六10 我因没有违弃那圣者的言语,就仍以此为安慰,在不止息的痛苦中还可踊跃。
虽不解,但相信神不会错
约伯说他没有「违弃那圣者的言语,就仍以此为安慰,在不止息的痛苦中还可踊跃。」我们看到这话很高兴,这也是神后来在议论约伯对的地方,因为他实在还是把他的艰难带到神那里去,没有违反那圣者的言语。这话常出现在利未记、以赛亚书:圣、耶和华是圣的、以色列的圣者。是,那圣者是独特的,祂的智慧、作法,我们实在不知道为什么这样,但我们相信祂做的是对的。
六11 我有什么气力使我等候?我有什么结局使我忍耐?
盼望、力量都来自神
这说得太对了,我们力气从哪里来?从神而来。我们为什么能忍耐?祂因摆在前头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这是希伯来书十二章2节讲到我们的主耶稣。我们能忍耐,就是因为有前面的盼望、有过去的恩典、有过去神奇妙的作为;有现在的恩典、有将来的盼望,我们可以忍耐。约伯有什么结局吗?有的。在这里,可以说又是约伯的一个错误(他有对的,也有错的)。我们绝对有好的结局;义人一定有好的结局,恶人一定有恶的结局。
六12 我的气力岂是石头的气力?我的肉身岂是铜的呢?
铁打的身体也会坏掉:就算海枯,石也可以烂,何况我现在实在受不了。我想这就是很好、很诚实的话:我实在太累了,求神帮助我。
六13 在我岂不是毫无帮助吗?智慧岂不是从我心中赶出净尽吗?
我没有办法!这话就是也对,也错。「毫无帮助」,是,人间没有,但神是你的帮助。「我心中没有智慧」你在抱怨神,越抱怨就越没有;但你也可以对:继续敬畏神。
约伯责备这些朋友没有善待他
六14 那将要灰心、离弃全能者、不敬畏神的人,他的朋友当以慈爱待他。
这一节是我觉得每个去关怀人的人都需要看到的。实在灰心、要离弃神了,他的朋友要以慈爱待他。我想,责备、提醒也还是需要的,但希望都有爱。
六15 我的弟兄诡诈,好像溪水,又像溪水流干的河道。
而你们对我「诡诈,好像溪水,又像溪水流干的河道」。这是什么意思?这一段经文一起看:
六16-18 16这河因结冰发黑,有雪藏在其中;17天气渐暖就随时消化,日头炎热便从原处干涸。18结伴的客旅离弃大道,顺河偏行,到荒野之地死亡。
这我们好像不大懂,在沙漠里或旷野地的水,是很诡诈的。我想到台湾外双溪有一次,有学生在那里烤肉、玩,后来上游开闸放水,他们不知道,就被水冲走了。这跟我们讲的一样,不过那可能是人为的疏失。本来是干的,上游水坝大水冲下来。在旷野或沙漠地的河道,可能你现在走的这个河道非常的干,而上游可能因为天热,雪化了;也可能上游下雨而这里没有下雨;这里干得不得了。这在很多的故事都看过,你不要走在这种看起来干得不得了的干涸河道上,好像几十年都没有下过雨。你可不知道,上游一旦下雨、或雪融化、或山洪爆发,那大水一来,你被骗了不走大道而走河边干干河道,就会被突然来的洪水吞灭。那就叫诡诈;就是你看起来是很平安,结果不平安。看起来我弟兄是来安慰我,结果是伤害我,这个叫做诡诈,也就是约伯很生气。这个时候你看到双方对得越来越强烈,其实都是有爱心、都是神的儿女,但因为血气,就越来越被激动了。我们求主让我们能够避免这样的情形。
六19 提玛结伴的客旅瞻望;示巴同伙的人等候。
「瞻望;同伙的人等候」就是怎么一直没来?被那洪水冲走了。
六20 他们因失了盼望就抱愧,来到那里便蒙羞。
「失了盼望」该来的没有来,失望就抱愧、难过。这里说「蒙羞」就是他的同伴因河道诡诈,受骗而死了。是难过,圣经喜欢用羞辱来形容。
六21 现在你们正是这样,看见惊吓的事便惧怕。
约伯说他们是怕这事临到自己,而这样来说他
「你们正是这样」我想不是说那些同伙的人没等到其他人而蒙羞,而倒是像约伯一样:约伯希望能等到人来,结果没有人来,等到的是洪水把他们冲去。「看见惊吓的事便惧怕」。就是你们看到我受这样大的打击,这是一个惊吓,你们惧怕。惧怕什么?我想是指惧怕神,所以你们就在拍神的马屁,不要这样的事临到你们,你们就拼命的在责备我,好像是神的狗腿一样。对不起我用这样的字,不过我想约伯是这样的心:你们因为怕神,就失去公正;看神给我这么残忍的对待,你们就怕自己也经历这样的事,就对我更凶、更残忍,而不是体恤我。
六22-23 22我岂说:请你们供给我,从你们的财物中送礼物给我?23岂说:拯救我脱离敌人的手吗?救赎我脱离强暴人的手吗?
意思就是:我没有对你们有什么要求,但不要伤害我。我没有求你们替我祷告,或求神对我手松一点;我对你们没有什么要求,但你们最起码不要伤害我。
六24-26 24请你们教导我,我便不作声;使我明白在何事上有错。25正直的言语力量何其大!但你们责备是责备什么呢?26绝望人的讲论既然如风,你们还想要驳正言语吗?
你教我,让我知道我错了。我想约伯这里有一点讽刺:你真的讲的对;是对的,但你的责备是不对的。约伯也清楚他讲话有时会因绝望而有一些放肆,但,能不能同情我一点?我想我们应该同情;可以责备,但还是要有同情。
六27 你们想为孤儿拈阄,以朋友当货物。
约伯重责他们卖友
又言重了:你们现在欺负我,好像欺负孤儿一样。「孤儿拈阄」可能是卖孤儿;「以朋友当货物」可能是卖朋友。你们现在对我就是这样,就是简直在伤害我。
六28-30 28现在请你们看看我,我决不当面说谎。29请你们转意,不要不公;请再转意,我的事有理。30我的舌上岂有不义吗?我的口里岂不辨奸恶吗?
我应该受这些伤害吗?受从神来的伤害,又受从你们来的这些伤害吗?
约伯记第六章(黄登煌)
第三课约伯对以利法第一次咨商的回应
(伯六~七章)
以利法虽「苦□婆心」的劝告约伯悔改,但约伯却深感 委屈、受伤,以致作出长长的答辩。他的答辩可分二部分:(一) 回应朋友的偏见和伪善(伯六章);(二)转向耶和华发出哀: 叹(伯七章)。
一、回应朋友的偏见和伪善(伯六章)
约伯认为以利法的话充满偏见和伪善,因而提出四项答辩:(一)个人言语急躁的原因(伯六1〜7 ) ; (二)个人微声的盼望(伯六8~13 );(三)质疑友情的真伪(伯六14〜27 ); (四)呼吁朋友公正看待受苦的问题(伯六28〜30)。
1.个人言语急躁的原因(伯六1〜7)
约伯承认他在伯三章的话过于急躁(伯六3b),同时暗示接下来的答辩可能也会重蹈覆辙。「言语急躁」指既冒失开 □且言语激动。为什么约伯在第三章的话和接下来的答辩,都会失之急躁呢?这是因为下列原因:(一)烦恼太重;(二)无辜却受苦;(三)朋友没有安慰他,反倒定他的罪。
A.他的烦恼太重
压在他身心的烦恼比极沉重的海沙还重(伯六3a),这么沉重的痛苦使他的心理失去平衡,以至说话既冒失又激动。
B.他自认无辜,但神却使他受苦
这苦如同抹在箭尖的毒汁射入他体内(伯六4),使他身心痛苦得言语急躁。
C.朋友没有安慰他,反倒定他的罪
约伯在伯六5~7指出,他在受苦中,需要有滋味的食物,也就是需要能滋润人心的安慰,但朋友却让他失望。因此他的答辩难免言语急躁。
首先,他借着「野驴有草,岂能叫唤;牛有料,岂能吼叫」(伯六5)暗示以利法的话没有「安慰」的成分。
其次,他又以「物淡而无塩,岂可吃么?蛋青有什么滋味呢?」(伯六6)暗讽以利法的话「淡而无味」,痛苦的人得不着一丝安慰。
末了,他指出:「看为可厌的食物,我心不肯挨近」(伯 六7)。「可厌的食物」指变了味、有害健康的食物,暗指以利法以罪罚观认定约伯受苦是犯罪被神刑罚,这样的定罪 使约伯的心灵深受委屈,又苦恼又忿怒,而无法把以利法的话听进去。
2.个人微声的盼望(伯六 8~13)
约伯在本段提到他的盼望。兹分二方面来讨论:(一)盼望的内容;(二)盼望的原因。
A.盼望的内容
约伯在伯六8〜10提出他的盼望:「惟愿我得着所求的, 愿神赐我所切望的;就是愿神把我压碎,伸手将我剪除。 我因没有违弃那圣者的言语,就仍以此为安慰,在不止息的痛舍中还可踊跃。」
「压碎」:人既是尘土,压碎毁坏预表死亡;「剪除」:剪断帐棚的绳索,比喻身体死亡。可见他的盼望就是求神让他死去。他在伯六10强调他离开世界,心中毫不惧怕,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违弃那圣者的言语,也就是没有犯罪。
B.盼望的原因
约伯为什么盼望离开世界?他在伯六11~13提出三个原 因:(一)他的体力已经耗尽(伯六11a) ; (二)他看不到盼望(伯六Ub);(三)他承担苦难的智慧也耗尽了(伯六13)。
a.他的体力已经耗尽(伯六11a)
他在伯六11a指出,「我有甚么气力使我等候?」约伯指 出,他那被毒疮蚕食的病体连等候复原的体力都没有了。
他在伯六12又说,「我的气力岂是石头的气力?我的肉 身岂是铜的昵?」「石头」和「铜」一方面是没有痛苦情感的 物质,约伯藉此表明他是血肉之身,对痛苦有反应,且有一定的忍受程度;「石头」和「铜」另方面则预表力气坚强,可 以忍受再深的痛苦;但我约伯的身体,只是被毒疮蚕食的病 体,已经没有活下去的体力了。
b.他看不到盼望(伯六l1b)
约伯在伯六l1b说,「我有甚么结局使我忍耐?」
「结局」指盼望,代表心力;「忍耐」指「保持斗志,决不气馁。」人在苦难中若能体悟到苦难的价值及意义,便能 在心中产生勇气与力量而使他努力活下去,但约伯在极大痛苦下却看不到苦难的价值,也看不到神仍与他同在,所以他 悲观绝望,失去活下去的意志。
c.他承担苦难的智慧也耗尽了(伯六13)
约伯在伯六13又说,「在我岂不是毫无帮助吗?智慧岂 不是从我心中赶出净尽吗?」
「帮助」与「智慧」同义对称,指「有力的支持」。「赶出净尽」(nadach)指「终止切断」。约伯指出,他需要内在 或外在的支持,但所有的支持好像绳索被割断,支持的力量完全消失。在这绝境下,真是生不如死。
C.小结
约伯在伯六11~13诉说他生命的三大能力——气力(体 力,六11a)、心力(结局,盼望,六l1b)、智力(智慧,六13)——完全耗尽,因此,他向神求死。约伯虽以「求死」这迂回的方式却明确表达他需要帮助,从往后三友与他的对话,却看不到三友伸出扶持的手,反而责备他。
可见三友在咨商过程中,没有真正的聆听:没有聚焦于约伯迂回的表达,好明白约伯的思想与感受。若三友在咨商过程中,把握下列聆听的原则,以他们本来具有的爱心和同理心,必能汇成一股力量,支持自叹生不如死的约伯振作起 来,重拾生命的意义和勇气。三友应把握的聆听原则包括:
a.学习聆听对方整个讯息
不只听约伯的诉苦,也注意约伯的肢体语言,如此,必能听明白约伯的心声。
b.认同感受
三友可以不赞同约伯的求死和怨言,但应认同约伯的感 受,而不是一味的责难。
c.不存先入为主的偏见
三友存着「受苦就是受罚,约伯受苦就是犯罪被罚」这先入为主的偏见,以致无法敞开心灵聆听约伯的分辩和肢体语言。
d.不存驳斥对方观点的思想
三友总是一面听,一面盘算要说什么或是怎样更正约伯的错误论点,此举使约伯误解三友不明白他、也不关心他。
3.质疑友情的真伪(伯六14~27)
约伯在伯六14~27质疑友情的真伪,可分三小段来讨论;(一)责问朋友为何以诡诈来对待他(伯六14~20); (二) 责问朋友为何看见惊吓的事就惊退(伯六21~25);(三)责 问朋友为何将他当货物来拈阄(伯六 26~27)。
A.责问朋友为何以诡诈来对待他(伯六14~20)
约伯在伯六14向朋友提出第一个问题是:「那将要灰 心、离弃全能者、不敬畏神的人,他的朋友当怎么对待他」? 「灰心」(lammas):瓦解,约伯自嘲自己是即将溶化的人;「不敬畏神的人」,以利法责备他不敬畏神,约伯以此自嘲。
约伯质问朋友,你们当怎么对待一个这样的人?是不是 当以「慈爱」(伯六14b)对待他呢?但你们却以「诡诈」(伯六15a)待他,令他大失所望。因而以流干的河道来比喻诡诈的友情,表示对友情完全失望。
a.约伯以流干的河道来比喻诡诈的友情
约伯说:「我的弟兄诡诈,好像溪水,又像溪水流干的河道。」(伯六15)
「好像溪水」:在冬天雨雪多,河道充满河水,但冬日既无旅人也无畜群,供水没有必要,藉此讽刺友人:在他平安与盛时,对他锦上添花;「又像流干的河道」:在盛暑炎夏,旅人群畜来往频繁,干渴难耐,虽找到河道,却没有水,藉此讽刺友人:在他患难病痛,极需安慰,友人却没有雪中送 炭。不需要时,友谊泛滥;急需要时,友谊枯干。诡诈的友情就是如此。
b.约伯对友情完全失望
约伯接着在伯六16说:「这河因结冰发黑,有雪藏在其 中」。这河因结冰「发黑」:指结冰深厚,冰好似遮盖着这河。「有雪藏在其中」:冰下藏有雪水。约伯在本节暗示:他起初对三友七天七夜同坐,充满希望,希望他们像水源一样,带 来滋润人心的安慰。
谁知,「天气渐暖就随时消化,曰头炎热便从原处干涸。」(伯六17)「日头炎热」亚兰本译作「在祂的忿怒中」,指「神的刑罚」;约伯以「日头炎热便从原处干涸」,自嘲且讽刺友人:在看到我身受痛苦而认定我被神刑罚时,水(友情)竟在原处消失。
约伯接着说,「结伴的客旅离弃大道,顺河偏行,到荒野之地死亡。」(伯六18)在旷野的旅行者,不敢单独行动, 大多结伴同行。他们必在干渴中到处找水,以致走偏了路,在迷路中只想寻觅河道,但河道是干涸的,他们仍顺着河道走,盼望找着水。结果愈走愈远,甚至走到毫无人迹的「荒野」;荒废无路之地;终于干渴而死。约伯藉此生动描述对友情的渴望和失望。
约伯又说,「提玛结伴的客旅瞻望;示巴同伙的人等候。」 (伯六19)「提玛」位在阿拉伯西北;「示巴」位在西南;中间则是旷野。因此这二贸易大城的客旅都结队而行。「瞻望」:远远观望;「等候」:目的是结伴同行,一起找水,彼此有照应,才能渡过旷野路。约伯借着「提玛和示巴结伴的客旅」、 渴望友情来渡过旷野路,表明他也渴望友情来扶持他渡过目前的痛苦。
但结果如何呢?「他们因失了盼望就抱愧,来到那里便蒙羞。」 (伯六20)这些横度旷野路的旅行者结伴同行,一 起找水,结果却是来到干涸的河道,完全失望。约伯藉此讽刺三友虽连袂走过旷野路来探望他,但他们的友情却像干涸 的河道,让他完全失望。
B.责问朋友为何看见惊吓的事就惊退(伯六21~25)
约伯在伯六21向朋友提出第二个问题:「现在你们为什么看见惊吓的事便惧怕」?「惊吓的事」指约伯受苦的情形, 包括财产被掠一空,儿女一夕全亡,全身长满毒疮;「惧怕」 指害怕类似的苦难也会临到他们,便急忙站在神的一边来定 他的罪,而视他为「种毒害、耕罪孽」的人(伯四8) ,怀疑他是「不敬畏神」的人(伯四6),藉此与他切割。约伯因而质疑,这样的友情有什么意义呢!
约伯接着在伯六22~25质问朋友的友情为何如此虚假? 首先,他质问朋友:「我岂说:请你们供给我,从你们的 财物中送礼物给我?岂说 :拯救我脱离敌人的手吗?救赎我脱离强暴人的手吗?」(伯六22〜23 )约伯的意思是:我既没开□向你们借贷,又没求你们援助或搭救,你们为何惧怕呢? 为什么急忙站在神的一边来定我的罪呢?
其次,他请求朋友不要以旁敲侧击的方式责备他。他说:「请你们教导我,我便不作声;使我明白在何事上有错。正直的言语力量何其大!但你们责备是责备甚么呢?」(伯六24〜25 )
「请你们教导我」,约伯认为以利法在言谈中,处处暗示约伯有罪,又要约伯认罪,却没有提出我犯罪的具体事实。 真正的友情哪里是如此地令受苦者因难以服气而苦上加苦 呢?真正的友情,应该是向受苦者说出「正直的言语」,也就是以诚恳的心态具体指出我约伯所犯的罪,好叫我心悦诚服,俯首认罪,走出苦难。
C.责问朋友为何将他当货物来拈阄(伯六26~27)
约伯在伯六27向朋友提出第三个问题:「把朋友当货物出卖,算是友情吗?」约伯先问朋友:「绝望人的讲论既然如 风,你们还想要驳正言语吗?」(伯六26)约伯为他曾经求; 死而自嘲自己是个绝望的人,他的话不受朋友重视,好似风 一般,很快就消逝,你们又为何那么认真来驳斥呢?约伯既 表明他的无奈,也说出他蒙受冤屈中的愤慨。
约伯接着问朋友那么认真来驳斥他的观点,是不是「你们想为孤儿拈阄,以朋友当货物」(伯六27) ?
「孤儿」是可怜的无助者,对自己的命运没有表达意见的机会,即使有,也不被尊重。他的命运完全掌握在债主手中。债主将孤儿当作商品,以拈阄的方式来决定他究竟归属谁作奴仆这悲惨的命运。
孤苦无助的约伯以「孤儿」自拟,他的求死正是他对自身命运所表达的意见。但朋友一开□就很认真来驳斥他的观 点,认定他受苦就是犯罪的结果,认罪悔改是他唯一的出路。约伯认为朋友这样对待他,就好像债主完全掌握孤儿的命运一样,约伯这孤儿对自己的命运所表达的意见,既不被朋友尊重,也不被朋友所接纳。这使约伯感到难堪又愤慨,不禁质疑友情的真伪。
D.小结
约伯在伯六14~27以三个问题来质疑友情的真伪,表露了他对朋友的愤慨,因为朋友在咨商过程中犯了下列错误:
a.以利法不明白约伯的感受
朋友目睹约伯受苦至深,可是以利法在伯四、五两章那么长的劝言里却没有一句安慰的话,基本原因在于以利法不 赞同约伯的求死与埋怨,却也因此忽略了约伯的感受。这使约伯觉得友情只不过像干涸的河道,让他完全失望。
b.以利法对约伯受苦的问题下了草率的评断
以利法不了解约伯受苦的来龙去脉,在没有事实作根据下却指责约伯犯罪,且权威式地要约伯认罪。难怪自觉受冤枉又愤慨的约伯,禁不住反唇相讥地发出质问:「你们责备是责备甚么呢?」(伯六25)
c.以利法没有尊重也没有接纳约伯这个人
约伯以求死说出他受苦至深的感受,以利法随即批评他不敬畏神,认定他受苦就是犯罪的结果。这使约伯感受到既不被尊重也不被接纳。
咨商者切忌重蹈以利法的覆彻。
4.呼吁朋友公正看待受苦的问题(伯六28〜30)
约伯在伯六14~27虽然对三友提出友情真伪的质疑,但这三友毕竟是他受苦中仅有的朋友,也算是患难之交。因此 他在伯六28~30要求三友对他受苦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还他清白。兹分二方面来讨论:(—)约伯的请求(伯六28〜29 );(二)约伯的期待(伯六30)。
A.约伯的请求(伯六28~29a)
约伯虽然对虚假的友情深感失望(在六14〜27 );但他并不因此放弃连袂相探的三友,因此转而请求他们对他当以真诚相待。约伯在伯六28说:「现在请你们看看我,我决不当面说谎。」
「现在请你们看看我」:三友认为约伯因受苦而成了一位离弃神的人(伯四6 ;参考伯六14 ),现在约伯请求他们收回这种观点,看看「我是否在你们面前说谎」(六28b的原文直 译)。约伯这请求的意思是:如果我说谎,你们尽可转脸,尽 可认定我是一位离弃神的人。
约伯继续请求他们,说:「请你们转意,不要不公;请再转意。」(伯六29)「请你们转意」:请你们回心转意;「不要不公」:不要继续持守不公正的立场。
可见约伯请求朋友不要不分是非地认定他是离弃神的人,而应用心了解他,持守公正的观点。
B.约伯的期待(伯六29b~30)
约伯为什么请求朋友对他的受苦持守公正的观点呢?约伯对朋友有什么期待呢?这可从他在伯六29b~30的话来探 讨。他说:「我的事有理。我的舌上岂有不义吗?我的□里岂不辨奸恶吗?」
「我的事有理」:我没有失去正直公义,我仍然持守我的纯正;我的舌上岂有「不义」吗?「不义」指过犯;我的口 里岂不辨「奸恶」吗?「奸恶」指诡诈,敌对真理。约伯在 伯六30以二个问句,表明他虽受苦至深,他并不以□犯罪(伯 —22 ,二 10) 。
从以上的讨论,司以看出约伯期望朋友以公正的立场用心了解他,必能明白他在受苦中仍然持守他的纯正(参考伯二 3、9) ,也不以□犯罪(伯一 22,二 10);他并不是朋友□中那种「耕罪孽」「种毒害」(伯五8)的人。
C.小结
从约伯请求朋友以公正的立场用心了解他受苦的问题,提醒一个咨商者应该用心学习下列三样功课:
a.学习聆听对方整个讯息
约伯在此向朋友表明,受苦的是他,受苦中仍然持守纯 他。他们虽与约伯同坐七天七夜,也听到约伯的求死埋怨,却没有从约伯的眼神、姿态、手势、语调……等等语言去接收整个讯息,去领会约伯的感受,反而以先入为主的偏见断定约伯受苦是犯罪的结果。
约伯在受苦中,期待了解与安慰,但所得到的却是一味 的责备,令他更加痛苦。一个咨商者若要真正帮助个案,就当用心学习聆听对方整个讯息。
b.学习专注且诚挚的怜听
当约伯三友七天七夜与约伯同坐却不说话,未曾导致他们与约伯关系的疏离;但不去聆听以接收整个讯息,则破坏 了彼此间的情谊。咨商者专注且诚挚的聆听比长篇大论更能有效达成沟通,因为透过聆听,可以(一)了解对方的心声; (二)可传达对方所需的了解和关怀,(三)可协助个案发展 出受教、学习、和成长的意愿。
c.学习仰望圣灵奇妙的带领
从约伯的自辩,可见年长的以利法虽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也会对人遭遇的困难做出错误的判断,而使人陷于更大 的苦境中。所以一个咨商者务需仰望圣灵的带领与启迪,才能以合适的话来帮助受苦的人走出困境。
约伯的自辩(6章1至13节)(香港读经会)
祈祷: 父神,人的安慰是有限的,求你教导我如何正确地寻求你的安慰。
约伯如何回应以利法的指教呢?首先,他为自己的景况自辩(1∼7),然后提及他的盼望(8∼13)。
约伯自言心中的苦恼比海沙还多(1∼3),一方面是因着苦难重重,如今还加上以利法的一番话,实在增加了他的苦楚。他进一步解释,全能的神实在是重重的攻击他,有如毒箭射入他的心灵,他在惊恐中招架不住(4)。约伯又用比喻,说明自己并非无病呻吟,这就如动物一样,如果有足够的食物,它们又那会胡乱吼叫(5)?以利法根本不明白他的处境,所以在教训中缺乏了同情心。以利法的教导有如没有调味的食物,味同嚼蜡(6),又有如对身体有害的食物,使人却步(7)。
约伯表明他的盼望便是神的怜悯,他盼能结束其一生,了结痛苦。原因有二:1在人生的日子中,他信靠神且遵行祂的圣言(10),可说是问心无愧,所以死后必得神的安慰。2他已失去生存的力量,无论是体力,或是心力都极度疲倦;「智慧」亦已失去(13),此字可解作成效或支持。如今的约伯已没有任何实际的支持,可说是油尽灯枯,生不如死。
从约伯的自白中,我们看到他并非不赞成以利法的劝戒,只是后者的劝戒缺乏同情和谅解。诚然,约伯的惨况及他心境的消沉,只有他才能真正明白,正是有苦自己知。不过,作为朋友,以利法亦应该尽可能去明白他如今的心境,表示同情,如此,约伯才能感受到他的关爱,从而接受他出于爱心的劝戒。否则,尽管以利法所言甚是,约伯亦难以心悦诚服地接受,因为爱心才是真正的心灵良药。
约伯对友人的期望(6章14至30节)(香港读经会)
祈祷: 主啊,人生总会有结束之时,求你帮助我多遵行你的话,好使我到那日见你面的时候,能得着你的悦纳。
约伯继续向朋友们说话,他自言是快要「灰心」的人,此字又可解作「病人」,他实在是身患重病,只是他仍然没有离弃神。约伯表示,尽管他真的离弃神,不再敬畏神,作为他的好友,他们仍然应该以「慈爱」待他,好使他回转,归向神(14)。「慈爱」常用作形容耶和华对其子民的爱,是一种守约的爱。约伯言下之意,是他未能感受到以利法对他的爱心。继而,他用沙漠中的水源作为比喻(15∼20),当冬天来到时,沙漠中存着充分的水,不过,却没有人需要这些水,因为没有旅行者。到了夏天,旅客结伴游行,可是沙漠的水却干了,以致人因缺水而死亡(16∼18)。「提玛」和「示巴」(19)是两个位于阿拉伯的城市,城中的人常有远行,他们以为河床有河水,满怀希望而来,却只发现干涸的河床,盼望完全落空,好像被人愚弄了似的,何等羞愧。以利法等人便是这沙漠中的河床,约伯并不需要义正词严的指摘,而是需要他们的慈悲怜悯。
约伯当面质询三位朋友(22∼27),尽管他在落难中已一无所有,也没有向他们要求物质上的帮助 (22∼23),如今以利法却对他诸般责难,这并不是正直的言语。既然约伯已经活在绝望中,朋友们都以他的话如风,丝毫没有分量,不被重视,那又何必要认真的驳斥他,甚至说他在言语上犯罪呢(26∼27、30)?最后,约伯要求以利法等人回心转意,认真地了解他的处境,不要以他为不义的人(29)。
约伯几位朋友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受苦者不是他们,而是约伯本人。朋友们根本没有法子了解他真正的感受,正因为这样,他们才会认为约伯的说话极其愚昧,并且得罪神。所以,要能够有效地帮助别人,自己有亲身的经验是重要的,一如保罗在哥林多后书1:4所说,在患难中我们得着了神的安慰,以致我们可以用这安慰去帮助在患难中的人。按此了解,神容许患难临到我们,是有着祂美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