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約伯記第十八章拾穗

 

【伯十八1「書亞人比勒達回答說:」

         比勒達第二次發言,言詞遠不若以利法含蓄,曆述惡人遭逢苦難,不幸乃行惡的證據(5~21)

在這場對話中,約伯因敢於探索,逐漸見到新的亮光,是前人所未發現的。――《啟導本約伯記註釋》

 

【伯十八1~4“算為畜生”。比勒達恨約伯以強烈的話語批評他和另外兩個朋友。參看第十二章79節的腳註。――《約伯記雷氏研讀本》

         比勒達斥責約伯喋喋不休,而且自視過高。――《串珠聖經註釋》

 

【伯十八1~21比勒達的第二輪辯論: 在第一次辯論中,比勒達想要揭露隱秘罪狀的態度,也講述了因著悔改而來的恢復之盼望,給約伯帶去安慰與同情之言(821)。然而,論辯激化了他們彼此間的矛盾。尤其是,約伯不僅責難朋友們為“安慰人,反叫人愁煩”(162)、“戲笑我的”(172)、“心不明理”(174)。並且積極地為自己的無罪而辯護,比勒達就操之過急而不由分說地論斷約伯是惡人。若說,以利法第二次辯論的強調點是惡人內在的困境,比勒達則冗長地描述了將要臨到惡人身上的外在困境,並以約伯為例子。――《聖經精讀本》

 

【伯十八2「“你尋索言語要到幾時呢?你可以揣摩思想,然後我們就說話。」

         「尋索言語」:即胡亂說話。――《串珠聖經註釋》

         對約伯說話時是用複數的「你們」(呂譯)。昆蘭第十一洞穴的約伯記他爾根讀作單數(和合、思高、現中),但馬所拉經文有一複數代名詞在你們(呂譯)眼中(3b),把比勒達是在對他兩個同伴、而不是對約伯說話的可能性排除了。七十士譯本與武加大譯本(Vulg.)神祕的「停止」在思高、欽訂本留下它們的痕跡,「你們要多久才會停止講話呢?」現代以尋索(和合、RSV;參呂譯「搜剔」)、「抑制」(NEB)、「阻撓」(董姆)、「網羅」(紀勞、彭馬文)等取代「停止」,是想要瞭解僅見一次的字 qnsy 的嘗試。——《丁道爾聖經注釋》

         「你尋索言語要到幾時呢」(2),是回應約伯所說的「虛空的言語有窮盡嗎」(十六3)。約伯在掙扎和思考之中,情緒時起時伏,有時看見指望(十六19),有時陷入幽暗(十七16);但比勒達卻指責他是在「尋索言語」,為自己開脫、辯解。──《聖經綜合解讀》

         「你可以揣摩思想」(2),是挖苦約伯說話沒有經過思考(十六2;十七4)──《聖經綜合解讀》

                  ●「尋索」:「以言語設立陷阱」的意思,原文是複數,比勒達把約伯當成「一類人」(可能是玩弄語言的惡人)看待。──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伯十八3「我們為何算為畜生,在你眼中看作污穢呢?」

         “汙穢”即愚蠢。――《約伯記雷氏研讀本》

         「污穢」:或作「愚蠢」。――《串珠聖經註釋》

         比勒達關心自己的名譽過於滿足約伯的需要;當然,約伯曾經鄙視地作這樣的陳述(如:十二2,十七10),理當提出答覆;但是比勒達卻繼續作約伯恰當地抱怨的事,落井下石(1421,十二4,十三4,十六2)。——《丁道爾聖經注釋》

          約伯視朋友為汙穢的畜生(「汙穢」taman,意「愚蠢」;「畜生」behemath,意「牛群」,可包括其他家畜,如豬豕,象俗語:「蠢如豬」)。──馬有藻《揭開痛苦的面紗──約伯記詮釋》

         「我們為何算為畜生」(3),是因為約伯說「你且問走獸,走獸必指教你;又問空中的飛鳥,飛鳥必告訴你」(十二7),所以比勒達還在耿耿於懷。──《聖經綜合解讀》

         「在你眼中看作污穢」(3),也可譯為「在你眼中看作無知」(英文ESV譯本)──《聖經綜合解讀》

                  ●「污穢」:「被禁止」。──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伯十八4「你這惱怒將自己撕裂的,難道大地為你見棄,磐石挪開原處嗎?」

         比勒達質問約伯:是不是他認為自己非常特殊,連人有罪必受罰這條自然律一樣可以放諸天下而皆准的法則,也會因約伯的緣故而改變?――《啟導本約伯記註釋》

         難道宇宙的秩序會因約伯的憤怒而變更麽?――《串珠聖經註釋》

         將自己撕裂的: 這與以利法“你自己的嘴見證你的不是”的非難類似(156)。比勒達認為關於神之公義的真理是亙古不變的(下半節),非難約伯因陷入驕傲而自取滅亡。比勒達仿佛是唯一的真理守護人一般,單方面地責斥約伯,從而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地步。 ――《聖經精讀本》

         一個沒有概念的發言人總是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沒有一個牧者會嘲弄一個受苦的人,以對方的話來回敬他;然而,這正是比勒達所作的。在十六9,約伯曾經說神是那折磨他的、將他撕裂;比勒達卻回答說:那以不必要之惱怒將自己撕裂的,正是約伯自己(假設這些話是呼格的,這是大部分解釋者所接受的)。在十四18,約伯可憐地說到最堅固的峭壁被磨耗了;比勒達嘲弄說:「難道整個宇宙都得改造來滿足你嗎?」316——《丁道爾聖經注釋》

         「你這惱怒將自己撕裂的」(4),是回應約伯所說的「主發怒撕裂我」(十六9)。比勒達認為撕裂約伯的不是神,而是約伯自己「惱怒」的言語(十五6),挖苦約伯才是沒有理性的畜生(3)──《聖經綜合解讀》

         「難道大地為你見棄、磐石挪開原處嗎」(4),是指責約伯狂妄自大,以為世界應該圍著他轉,連因果報應的宇宙法則也要為他而改(4)。而這句話反過來也適用,比勒達其實是以自我為中心,自封真理和傳統的守護者。──《聖經綜合解讀》

                  ●「你這惱怒將自己撕裂的」:意思是「撕裂約伯的不是神,乃是約伯的忿怒」。也暗示約伯如同沒有理性的野獸一般,甚至會撕裂自己。

                  ◎比勒達大概很不滿意約伯對他們的「不夠尊重」,所以強而有力的回擊。我們會在乎我們的自尊過於別人的苦難嗎?

                  ◎比勒達責備約伯太過自我為中心,希望宇宙為他改變。這一點的確是約伯的問題,雖然情有可原。我們會不會也很自我為中心,常常希望神顯出超自然的神蹟,只是我們了我們個人的理由?──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伯十八5「“惡人的亮光必要熄滅,他的火焰必不照耀。」

         「亮光」:象徵昌盛與快樂。――《串珠聖經註釋》

         「亮光、火焰、燈」(5~6),都是代表生命。──《聖經綜合解讀》

 

【伯十八5~6“亮光”和“燈”象徵義人在神面前所享有的生命與繁榮。古代希伯來人的基本原理認為亨通與榮譽是片時的,轉瞬即逝。比勒達就是根據這些舊約原理,駁斥約伯受苦難正是因他不義。然而,比勒達並未能正確地認識到因循守舊的知識所產生的判斷,有時不能成就神的公義,反而遭到論斷與分裂。 ――《聖經精讀本》

 

【伯十八5~7這個黑暗不是陰間的幽暗(像約伯記中經常出現的)而是日常生活中房屋裏面亮光的熄滅。第7節可能含有一個不同的比喻,描繪的是惡人被自己的計謀絆倒,這是更膚淺之「智慧」商販的陳腔濫調。從「把他推倒」(AV;參 RSV,呂譯註)變成將他絆倒(和合、呂譯、現中、NEB;參 LXX),需要重新排列希伯來文子音,第7a節較好的譯法是:「他運動員的步調變成慢吞吞地走」(參思高、現中),預示出第11節及下的疾病。——《丁道爾聖經注釋》

 

【伯十八5~10惡人的道路暗淡無光,陷入自設的網羅。――《串珠聖經註釋》

 

【伯十八5~21比勒達形容“邪惡”之約伯的結局為:被“死亡的長子”(13節;即致命的疾病)吞吃,被世人遺忘(16~19),被神咒詛(硫磺,15節,象徵被神咒詛;比較創一九24;申二九23)。――《約伯記雷氏研讀本》

         以惡人的禍患來描述約伯的命運。――《串珠聖經註釋》

         根據比勒達的看法,道德次序──這是約伯正在推翻的──就像大地與山嶺一樣屹立不搖;惡人的滅亡也一樣是根據嚴密的法律。比勒達吟誦了一篇長詩,是關於災難追上惡人的。有點奢華的格調,凡是論證在內容上所缺少的,它全都以修辭學補足了。也極諷刺的是:約伯最後將會默察神在大自然中的工作,重新發現祂的公平。這裏有一大堆不調和的圖像被彙集在五或六首不同的詩歌中:黑暗:(5節及下)、狩獵(8節及下)、疾病(11節及下)、搶劫(14)、乾旱(16)、無兒無女(17節及下)。——《丁道爾聖經注釋》

 

【伯十八6「他帳棚中的亮光要變為黑暗,他以上的燈也必熄滅。」

         約伯觀察到「強盜的帳棚興旺,惹神的人穩固」(十二6),比勒達卻反駁說:「他帳棚中的亮光要變為黑暗」(6),「他要從所倚靠的帳棚被拔出來」(14),「不屬他的必住在他的帳棚裡;硫磺必撒在他所住之處」(15)──《聖經綜合解讀》

 

【伯十八7「他堅強的腳步必見狹窄;自己的計謀必將他絆倒。」

         惡人的路多「困難」(yeseru,字根sarar,意「抽筋」,喻「多難多災」,中譯「狹窄」),甚多計謀作繭自縛(187),或中了他人的詭計(188~10),使他驚恐非常,生活在四面楚歌、杯弓蛇影之中,至終引至「驚嚇的王」(喻死亡)那裡去(1811~14)。──馬有藻《揭開痛苦的面紗──約伯記詮釋》

         「自己的計謀必將他絆倒」(7),是影射約伯自作自受、罪有應得,並非神對他不公平。──《聖經綜合解讀》

 

【伯十八7~10本文羅列了為了擒獲禽獸而設下的網羅、圈套、機關、活扣、羈絆等多種工具。比勒達將約伯比喻為自己跳進網羅的愚蠢、兇惡的畜牲,事實上,本文恰如其分地比喻了譭謗基督福音者的命運。他們①好象沒有靈性,生來就是畜類,以備捉拿宰殺的。他們譭謗所不曉得的事,正在敗壞人的時候,自己必遭遇敗壞。②動用一切計謀策略構築自己的營壘,最終卻在神的審判之下遭到滅絕(646~8;彼後29) ――《聖經精讀本》

 

【伯十八8「因為他被自己的腳陷入網中,走在纏人的網羅上。」

 

【伯十八8~10這幾節經文中用了六個不同名字的狩獵裝置,想要明確地辨認這些裝置的全部項目仍然是不可能的,稍為比較一下通行的譯本很快就會知道了。——《丁道爾聖經注釋》

         「網羅、圈套、機關、活扣、羈絆」(8~10),都是捕獸的裝置。這是諷刺約伯是自投羅網的禽獸(3)──《聖經綜合解讀》

 

【伯十八9「圈套必抓住他的腳跟,機關必擒獲他。」

                  ●「圈套」、「機關」:都是「陷阱」、「網羅」的意思。──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伯十八10「活扣為他藏在土內,羈絆為他藏在路上。」

                  ●「活扣」:陷阱的一部分。

                  ●「羈絆」:也是「陷阱」、「機關」的意思。──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伯十八11「四面的驚嚇要使他害怕,並且追趕他的腳跟。」

         本節逼真地描繪了必會臨到惡人的困境。①多行不義者懼怕罪惡所帶來的懲罰與審判,即使沒人追趕他,但他的內心卻如同被人趕逐一樣(281);②惡人即使是脫離了報復,內心的罪咎即良心的譴責卻依然存留而紮其內心。良心被熱鐵烙慣了的人沒有自責感,這反映人頻臨滅亡的境況(提前42) ――《聖經精讀本》

         如果這一節是接續狩獵的比喻,我們不需要因為一個已經被六種不同陷阱捕獲的人竟然還在奔跑而驚慌。如果驚嚇是外面的仇敵,他們可能是動物、人或鬼魔;如果是裏面的懼怕,比勒達就是在重複以利法在十五20及下的論點。雖然這首詩是以複數開始的(5a),它在這裏卻變成了單數;但是,如果他是集合用語,或總稱,字面的意義「分散」(AV 邊註)就可以成立;不然追趕就是完全正確的。一個異想天開的比喻是由艾立克(Ehrlich)在他馳名的 Randglossen 所提出的,說它的意思是「在他的腳上撒尿」,雖然被董姆所輕視(p.263),卻又因德萊維317而再度流行,並且,很遺憾地,它溜進新英語聖經中。——《丁道爾聖經注釋》

 

【伯十八11~21惡人遭遇恐懼(11)、疾病(12~13)、死亡(14)、絕嗣(15~19)的結局。――《串珠聖經註釋》――《串珠聖經註釋》

 

【伯十八12「他的力量必因饑餓衰敗,禍患要在他旁邊等候。」

         「他的力量必因饑餓衰敗」:可意譯作「苦難急切地要降在他身上」。――《串珠聖經註釋》

 

【伯十八13「他本身的肢體要被吞吃,死亡的長子要吞吃他的肢體。」

         「死亡的長子」:指致死的疾病。――《串珠聖經註釋》

         死亡的長子: 意指致命而慘烈的疾病,有些阿拉伯地區,今天也稱惡性虐疾為死亡之子或命運之女。比勒達就是用此來影射臨到約伯的可怕疾病。並認為肉體疾病是罪的必然結果,這起源於屬靈的不成熟和知識上的曲解,亦即尚未正確認識人的實際存在與神的護理。 ――《聖經精讀本》

         「死亡的長子」(13),可能是比喻致死的疾病。──《聖經綜合解讀》

                  ●「長子」、「王」:都是「最高的身分」之意。

                  ●「死亡的長子」:可能是指陰間的使者,或者是一種疾病的名稱。──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十八13 死亡的長子】盛行的看法認為約伯所描述的是個致命的病症。烏加列文獻提到一個名叫「死亡」(摩特)的神祇,是陰間的統治者;但卻沒說他有長子。這長子按邏輯應該是瘟神雷謝夫;他有時被等同于美索不達米亞的冥界的統治者匿甲。可惜文獻沒有表示雷謝夫世系如何。──《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伯十八14「他要從所倚靠的帳棚被拔出來,帶到驚嚇的王那裡。」

         「驚嚇的王」:指「死亡」。――《串珠聖經註釋》

         驚嚇的王: 指死亡。人通常認為死亡是最為可怕的,其原因是:①死亡與生命完全背道而馳。因此,所有人都出於本能地懼怕死亡;②死亡是不可抗拒的;③人不認識死後的世界;④死亡意味著要與所有存在分離(林後 緒論,聖徒對死亡的態度) ――《聖經精讀本》

         如果身體是個帳棚,它的倒塌意味著死亡,見四21的註釋。驚嚇的王,這個無從比較的片語是死亡的另一個暗示;重複使用相同的希伯來字驚嚇,將第11~14節標示為一個單元。——《丁道爾聖經注釋》

         「驚嚇的王」(14),可能指古代中東神話中的冥王,代表死亡。──《聖經綜合解讀》

                  ●「驚嚇的王」:應該是指「死亡」。──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十八14 驚嚇的王】摩特在烏加列神話中是驚嚇的王(NIV:「恐怖的王」)。「驚嚇」最有可能是摩特所差遣來打擊世人的邪靈群。美索不達米亞和希臘都視邪靈群為針對活人的恐怖事物。──《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伯十八15「不屬他的,必住在他的帳棚裡,硫磺必撒在他所住之處。」

         「不屬他的」:或作夜間的怪物」(參賽3414)。――《串珠聖經註釋》

         既然這是說到強迫住在一個外國人的帳棚中,這與第14節可能暗示著被盜賊所囚禁,而第15b節或許是暗示由入侵者所造成的蹂躪,或者他是開始描繪繼續發生的自然災害,就像在創十九章的那樣。——《丁道爾聖經注釋》

 

十八15 硫磺】硫磺產於有火山活動的地區(如:死海一帶),燃燒時產生有毒氣體二氧化硫。硫磺經常與神的忿怒相連(見:賽三十33;結三十八22的注釋)。土地經硫磺燒過便寸草不生(見:申二十九23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伯十八16「下邊,他的根本要枯乾;上邊,他的枝子要剪除。」

         比勒達以“根本要枯乾,枝子要剪除”來比喻將要臨到惡人的徹底毀滅。①樹根是支持樹之生長的根源。樹根的枯乾意味著整個樹的枯萎。我們的根本是耶穌基督,基督之外的人無異於行走的屍體(822;約151);②樹枝會結出豐盛的果子,長出茂盛的葉子。惡人的生活看似繁榮,實則自私而貪婪,不僅全然不能結出對他人行善的果子,而且其生命也將會消亡,如同枝子被剪除。 ――《聖經精讀本》

         「下邊,他的根本要枯乾;上邊,他的枝子要剪除」(16),這個比喻與約伯所說的「樹若被砍下,還可指望發芽」(十四7)針鋒相對,是要徹底斷絕約伯的指望。──《聖經綜合解讀》

 

【伯十八16~20比勒達一再地使用這陳腔濫調,將壞人比擬成一棵枯萎的樹(參八11及下),講了一個淺顯易懂的諷喻,這方法約伯(十四7及下)與以利法(十五30)也用過,明顯地暗示約伯的喪亡,這種殘忍是不可思議的。最後的光景──「沒有苗裔、沒有後代……也沒有殘存的人」(呂譯)──是最糟的。比勒達列舉了以色列人對於生與死最害怕的一些事情,作為被神棄絕的表徵;這類的事情將不敬虔的人與好人分別出來,並且警告其餘的人(20)。論及「西方人」與「東方人」(思高、現中;參呂譯註)的可能同樣適合於老年人與年輕人(AV)。——《丁道爾聖經注釋》

 

【伯十八17「他的紀念在地上必然滅亡;他的名字在街上也不存留。」

                  ●「記念」:「回憶」、「記憶」。

                  ●「他的記念」:「對他的記憶」、「關於他的回憶」。──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伯十八17~21不僅是猶太人(10913),幾乎所有人都會認為沒有子孫可繼後是淒慘的悲劇。比勒達在本文強調後嗣會被剪除,是惡毒地指約伯失去兒女的災難(119) ――《聖經精讀本》

 

【伯十八18「他必從光明中被攆到黑暗裡,必被趕出世界。」

 

【伯十八19「在本民中必無子無孫;在寄居之地也無一人存留。」

 

【伯十八20「以後來的,要驚奇他的日子,好像以前去的,受了驚駭。」

         「以後來的 ...... 以前去的」:應譯作「西方來的 ...... 東方來的」,因為上文提到惡人再無人紀念,自然不會有後來的人驚奇他的結局。這些西方人和東方人都與惡人屬同一時代,代表世上的人。――《串珠聖經註釋》

         他的日子: 是惡人敗亡之日,是審判其行為的日子(3713)。當突然而恐怖的敗亡臨到惡人時,不僅是當事人,連跟隨他的人,也會使後人恐懼驚奇。比勒達認為,罪孽越深重,招來的審判也就越可怕,並且那審判將會被萬人所知( 緒論,耶和華的日子) ――《聖經精讀本》

         「以後來的」(20),原文是「西方的人」;「以前去的」(20),原文是「東方的人」。──《聖經綜合解讀》

                  ●「以後來的」:指「西方」。

                  ●「以前去的」:指「東方」。

                  ●「以後來的....以前去的」:「東方的....西方的」,表示與約伯同時代世上的人。──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伯十八21「不義之人的住處總是這樣;此乃不認識神之人的地步。”」

         「地步」:收場。――《串珠聖經註釋》

         比勒達對不義之人的住處之描寫,證明他多麼專注在外在的事物上。所列舉的事與約伯記一章、二章太類似了,不會被人忽視。但這篇講章擊不中目標。對一個具有壞真心的人而言,它可能會奏效;但是他們盡一切的努力想揭露出來的,約伯卻是一樣也沒有。——《丁道爾聖經注釋》

         比勒達根據因果報應的傳統理論,由果溯因(3~4),自信地指責約伯是「不認識神之人」(21),但後來神卻說:「你們議論我不如我的僕人約伯說的是」(四十二8)。唯有神自己的話語才能讓我們認識祂;我們如果不肯在聖經上花功夫,卻人云亦云、好為人師,倚靠傳統教條或憑空臆想來教訓別人,豈不是「瞎子領瞎子,兩個人都要掉在坑裡」(太十五14)嗎?──《聖經綜合解讀》

         比勒達的第二次發言與第一次一樣膚淺,毫無新意,只是發洩情緒(2~4),用修辭代替論證,描述惡人的報應(5~21),卻不再有安慰和鼓勵(20~22)。這些話刻薄地影射約伯的遭遇(11~19),言下之意,約伯就是那毫無指望的惡人。比勒達就像一位庸醫,明明號錯了脈、開錯了方,卻固執地認為是藥力不夠。但神卻第二次使用這個工具,借著他亂開的重藥,把約伯心中的「指望」(十七16)從「陰間的門閂」(十七16)那裡帶出來,用一道奇妙的亮光使這「指望」驟然清晰起來(十九25~27)──《聖經綜合解讀》

                  ●「地步」:「立足之地」、「地方」。

                  ◎這裡講的災禍跟約伯遭遇的相當類似,可能暗示約伯就是惡人,所以遭此惡人應得之報應。

                  ◎比勒達在此也不再提起悔改可以得救的事,大概是已經對約伯失望了。──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思想問題(18)

          比勒達這次發言與上次(8)的在語氣上有什麽分別?他不留情、不體諒的斥責有否收到正面的效果?他的失敗可否作為教師或輔導員的監戒呢?

──《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