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约伯记第二十六章拾穗

 

【伯二十六1「约伯回答说:」

         约伯的答复语带讥讽。1~4节全用“你”字,显然只针对比勒达个人发言。其余二友的话已说完。――《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本文以长达6章的篇幅记录了约伯最后的辩论,很难认为这是约伯的一次性辩辞,因为271291表明此答辩似乎曾中断过。本文的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亦即①约伯对比勒达的反驳(26);②约伯对三个朋友之辞的最后答辩(2);③约伯对智慧的洞察(28);④约伯的自我辩护(29~31)。尤其是29~31章有条不紊地描述了对辉煌往昔的回顾(29),现在所经历的百般痛苦(30),对自身纯正的辩护及对恢复的渴望(31) ――《圣经精读本》

 

【伯二十六1~4约伯语带讽刺地指责比勒达脑袋中并没有原创的思想!――《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约伯讥讽比勒达的话空洞无用,根本不能帮助他。――《串珠圣经注释》

                  ●是因为朋友们自认是神的代言人,所以约伯质问朋友是否有神的能力?

                  ◎这一段是讽刺性的语言,是说比勒达所说的对约伯一点帮助都没有。──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六1~14约伯驳斥了比勒达的老一套,而肤浅的辩论(2~4),之后说明自己对神的权能与威严也认识得很清楚(5~14)。约伯的朋友们以神的公义、主权、圣洁、权能作为责难约伯的根据,事实上对约伯而言正是神的这种属性才是测不透的奥秘,同时也是盼望的唯一根据。这就是约伯的矛盾。在整本圣经中,5~14节以描写宇宙著称,论及了天、地、水、云等十几个内容。――《圣经精读本》

 

【伯二十六2「“无能的人,蒙你何等的帮助!膀臂无力的人,蒙你何等的拯救!」

 

【伯二十六2~4这首小诗中的文字设计有非常精致的讲究。代名词是单数的,约伯是在对一个人说话,大概就是比勒达。约伯对于比勒达以他自己为无能的人、无力的人、无智慧的人这种态度感到愤慨347。因为诗歌体经常省略介系词,而膀臂(2b)总是属拯救者的,这问句就是:「你怎么以你的膀臂去拯救那些无力的人呢348?」因为以利户在卅三4说到「全能者的气」,约伯在廿六4可能是在说:比勒达所发出的言语,没有神的默示。——《丁道尔圣经注释》

         比勒达的结束语虽然简单,但却伤人(二十六6)。他说约伯只是「如虫的人,如蛆的世人」(二十五6),所以约伯立刻反击,用一连串辛辣刻薄的讽刺,挖苦比勒达人云亦云的高论对「无能的人」(2)、「膀臂无力的人」(2)和「无智慧的人」(3)毫无帮助。2~4节充满了「你」字,这个很爱伤人的「你」,把约伯刚刚藏起来的「我」引了出来。──《圣经综合解读》

                  252~6 中比勒达强调神对高处的治理权,约伯在 265~6 就补充说神的治理权也到达深处的阴间。──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六3「无智慧的人,蒙你何等的指教!你向他多显大知识。」

 

【伯二十六4「你向谁发出言语来?谁的灵从你而出?」

         「你向谁发出言语来」:也可译作「你靠谁发出言语」。

         按前一种译法,约伯认为比勒达的言论他早已晓得,毋须多说。

         后一种译法则表示比勒达的话毫无权威与深度(与下半节相应)――《串珠圣经注释》

         你向谁发出言语来:约伯在反问比勒达在对谁说话,反讽比勒达的辩论与约伯本人无关。谁的灵从你而出:意指“谁刺激你说话”。 ――《圣经精读本》

         「你向谁发出言语来」(4),也可译为「你在谁的帮助下发出言语」(英文ESV译本)。「谁的灵从你而出」(4),可能是讽刺比勒达自封神的代言人。──《圣经综合解读》

 

【伯二十六5「在大水和水族以下的阴魂战兢。」

         神的权能达至阴间。――《串珠圣经注释》

         在大水和水族以下的阴魂战兢:“阴魂”一般指使者,据说他们生活在“阴间”(8811;箴218;赛1492614)。在上文,比勒达曾描述神是“在高处施行和平”的君(252),约伯却讴歌神的权能不仅掌管诸天,甚至在阴间也行使支配力。圣徒可以在任何势力面前都坦然无惧(1618;启118201314),因为我们的救主拥有死亡与阴间的钥匙。 ――《圣经精读本》

         「阴魂」一字(rephaim)有两用途:a、指住迦南地的巨人(参申二10~1120~21;撒下二十一16~19;代上二十468),他们称利乏音人(参申三11,书十二14,十三12)b、指死去的人(参赛149;诗8810;箴2189182116),这是腓尼基及迦南人称死人的名字。后者意义较配合二十六章五至六节的主旨注5。阴魂住在阴间(sheol),此地在地下深处(118),在大水之下(265),幽暗异常(1713),不能再返人世(79),因灭亡(abaddon,亚巴顿,参启911)是他们的归宿。

「水族」(shokenehem,意「居住者」,inhabitants)非指海产,而是指与阴魂在一起的其他阴间亡魂,因rephaim常用来指「死人中的贵族」(elite among the dead)6;全句可译作「阴魂和其他居住者均战兢在大水之下」。──马有藻《揭开痛苦的面纱──约伯记诠释》

                  ●「阴魂」:有其他文献显示出这个字与特殊的种族有关,不过这里应该就是指在阴间的阴魂,以与比勒达的「高处」对照。──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六5~14承认至高的神有权管辖宇宙的各个层面。――《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本节至14节为约伯颂赞神全能的诗歌,用词瑰丽,描写出色。其中“神…将大地悬在虚空”一语(7),证明作者对宇宙的看法已超出他的时代:地为球体,在太空中运行。――《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描写神创造的奇工,赞美祂的威能。――《串珠圣经注释》

         既然比勒达对于神与祂的道路愚昧无知到了极点,约伯应该要指教他乃是恰当的;他们的角色颠倒过来了,受教者知道的比施教者还多!它忽然就过渡到下面这首诗来了,以下界(5~6)开始,扩充到探查整个宇宙。

这是整本圣经中最有魅力的宇宙论经文之一。列举了超过一打的要素:大地、水、云、天空等,有时候使用它们在古代神话中的名字,如「洋」(大海)、拉哈伯,尤其是快蛇。有些字汇来自创世记,如虚空(7a)这个字就是在创世记一2译作「空虚」的;但却没有使用创世记中的创造动词,似乎是有不只一个的古老的创造故事,提供了这不同的图像。将光与暗分开在创世记中也有记载,但建筑学的图像天的柱子(11a),以及用宇宙测径器画出「一圆圈」(10a节,思高、RSV;吕译「圆的天涯」)以展开计划,则不能在创世记找到。第7a节提到「撒彭」(Sapon,北极;参赛十四13),将我们带回到迦南人(可能与──在其背后的──埃及或苏美人)的创造故事之太古世界山;「洋」/拉哈伯的征服从迦南人文献中可以获知,与巴比伦人创造史诗有较远的关联,在这史诗中,玛杜克(Marduk;译注:陆神)征服了提亚玛(Tiamat;译注:海神),究竟快蛇(13b)是这个海怪的另一个名字呢?或是有另一个关于飞龙的故事?那可就不得而知了。——《丁道尔圣经注释》

         5~14节这些壮丽的诗句,证明约伯对神奇妙作为的了解,比比勒达深刻得多。约伯的心思迷失在神无限的创造和奇妙的作为之中,把恶人的结局与义人的苦难统统抛诸脑后;他在兴奋之中,得出了一个伟大的结论:「这不过是神工作的些微」(14),有关神的大能,人只能了解一点。约伯的认识完全正确,「祂大能的雷声谁能明透呢」(14)这句话,几乎就是神所说的「你能像祂发雷声吗」(四十9)。其实约伯早就承认神「行大事,不可测度,行奇事,不可胜数」(10),既然他这么明白,刚才为什么还要对恶人的结局提出疑问呢(二十四1~25)?难道他是顾左右而言他、「揣着明白装胡涂」吗?很快,神就将借着「雷声」来回应他(三十六2933;三十七2~5)──《圣经综合解读》

                  ◎这段中约伯承认神造物的奇妙,人仅能了解少许,无法全面明了神的作为。──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六6「在神面前阴间显露,灭亡也不得遮掩。」

         “灭亡”。希伯来文是Abaddon,灭亡之地,是阴间的同义词。――《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灭亡」(6)原文就是「亚巴顿 Abaddon(启九11),意思是「毁坏之地」。──《圣经综合解读》

         比勒达说神「在高处施行和平」(二十五2),约伯反过来说:「在神面前,阴间显露;灭亡也不得遮掩」(6)。意思是比勒达所说的约伯都知道,谁都知道神有权管辖整个宇宙。──《圣经综合解读》

 

二十六6 亚巴顿】这个和合本译作「灭亡」的字眼(abaddon),在本节中与「阴间」(Sheol)相对,指出它是地名不是人名。这字所衍自的希伯来语字根亦进一步确定它是一个灭亡之地。二十八章22节把它和死亡(希伯来语作 mot)一同拟人化,后者亦是迦南冥界神祇的名字。启示录九11将希伯来语的亚巴顿用作人名,并把它等同于希腊语中的亚玻伦。按照希腊神话,亚波罗是瘟疫和灭亡的神祇。亚喀得文献将冥界形容为黑暗的居所,但不是灭亡之地。──《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二十六6~11 宇宙观】宇宙在此分为三层:天、地,和地底下死人的境界(6节中的阴间和灭亡)。按照现有数据,这种三层式的宇宙观与美索不达米亚的看法大致相同,亦与乌加列文献中的相仿。本段的描绘是古代近东普遍的宇宙观。大地呈圆盘状,座落在原始海洋的上面,天则是个架在地上的圆圈(或圆拱?见二十二14的注释)。冥界在原始海洋之下,基本上是地上空间的倒影。如此,整个宇宙是个巨大的圆球体,地在中间把它一分为二。──《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伯二十六7「神将北极铺在空中,将大地悬在虚空;」

         这种对地球的描述在当时是极不寻常的,而我们知道今天在科学上已经证实是准确的。――《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北极」:古人认为这是天空的最高处,内有北极星和围绕它的一切星座。――《串珠圣经注释》

         约伯不像其他文明的古人认为大地被安在某个根基上,却说神将「大地悬在虚空」(7),表明他的智慧超群。──《圣经综合解读》

                  ●「北极」:古人认为这是天空的最高处,内有北极星和围绕北极星的各星座。──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二十六7 北极】希伯来语「撒分」一词所以解作「北方」,不过是因为它是北方一座山的名字而已(学者一般考证为叙利亚境内,海拔5807呎的卡西乌斯山〔Mt. Casius〕,阿拉伯语称阿克拉山〔Jebel al~Aqra)。它在此的功用不是标明方位,而是解作「圣山」(诗四十八2「锡安山、大君王的城、在撒分居高华美」),诸神集会的高天,以及乌加列文学中巴力的居所。──《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二十六7 悬在虚空】广袤无际,荒凉不毛的原始大水,在此形容为大地座落的「虚空」。这里形容北极铺张之所在的字眼(和合本译作「空中」),与创世记一2形容大水般的宇宙性混沌的用语相同,也是与此相合的证据。巴比伦文学称颂沙马士神为在天上悬挂陆地大圈的那位。本节所反映的是初民对宇宙的认知,不是暗指现代科学的理解。请参看:诗篇二十四2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伯二十六8「将水包在密云中,云却不破裂。」

         这里所指的状况可能跟创世记一章7节相同。――《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将水包在密云中:描述了在神的护理之下呈现的自然现象。古人常以诗句描述对自然护理的认识。本节说明了地的出产之源——水或水份存在于肉眼所能见到的云雾中。云却不破裂:古人以水袋携带水,此比喻就是由此诞生的。在作者看来,水就是水袋,从这种表达方式中我们可以窥视出当时的朴素自然观。当时根本就没有科学说明可言,在作者看来,水的根源——云不破裂是令人惊叹不已的现象。 ――《圣经精读本》

         「将水包在密云中,云却不破裂」(8),这个比喻源于中东人装水的皮袋。如果水太沉,盛水的皮袋就可能破裂。──《圣经综合解读》

 

【伯二十六9「遮蔽他的宝座,将云铺在其上。」

         “宝座”。意思是神用云遮盖诸天。――《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遮蔽祂的宝座」(9),也可译为「祂遮蔽满月」(英文ESVNASBNIV译本)──《圣经综合解读》

  即用云彩遮蔽祂的宝座。本句可能是指神不让人看见。神认为祂与人的交往最好保持属灵的,而不是属肉体的水平上。虽然云彩可能遮掩了祂的宝座(见王上812;诗1811972),但祂的宝座依然存在,而且赎民终将看见(221~4)

 

【伯二十六10「在水面的周围划出界限,直到光明、黑暗的交界。」

         当时人以为地球四面环水,水与天接连,而太阳在水平线上升下降。――《串珠圣经注释》

 

二十六10 水面的周围为界限】按照古代近东的世界观,日、月、星辰、云彩,都需要经过门户才能进入天空,地平线(和合本:「水面的周围」)就是门户所在的界限。因此日出日落之际,太阳就是穿过这些门户出入冥界。他们相信太阳在夜间横越冥界,在天的彼端出来。本节将这界限形容为「光明黑暗的交界」。──《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伯二十六11「天的柱子因他的斥责震动惊奇。」

         “天的柱子”乃指群山,诗人想象穹苍覆盖大地,为群山托住。神若斥责,山也震颤。――《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柱子」:指高山,昔人认为天空靠它们支撑。――《串珠圣经注释》

         天的柱子:用诗的语言比喻了山峦,古人认为天是由众山支撑着,并且还认为当神降临之时,众山会在暴风雨中聆听神的声音。作者借着这种想象来表明了对神的敬畏之心。 ――《圣经精读本》

         「天的柱子」(11),可能指高山。──《圣经综合解读》

 

【伯二十六12「他以能力搅动大海(“搅动”或作“平静”);他藉知识打伤拉哈伯。」

         “拉哈伯”:看九13注。神赢的得胜利不只用力量,也用智能和知识。《耶利米书》说:神“用能力创造天地,用智慧建立世界,用聪明铺张穹苍”(12)――《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神的能力克服大海和其中的海怪。――《串珠圣经注释》

         拉哈伯:这一名字见于旧约圣经中的诗文与预言(913;诗8910;赛30751910),具有“自傲 ”、“无礼”或“煽动”等含意。本节的拉哈伯是指传说中的海怪,象征抵挡神的敌基督。 ――《圣经精读本》

         「拉哈伯」(12)、「快蛇」(13),都是古代中东神话中的海怪(赛二十七1;三十7)。在古代中东的文化中,「大海」(12)和海怪都代表混沌的势力,必须被打败,世界才能恢复正常的秩序。圣经中的诗歌有时引用古代神话中的事物作为比喻,就像中国的诗词使用典故,只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并非证实这些事物的真实性。──《圣经综合解读》

                  ●「拉哈伯」:是「混乱的海怪」,巴比伦神话中的怪物。──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廿六12神以能力搅动抑平静大海?何意?】

         答:在这一节经文的上半句:「他以能力搅动大海」,下有小字「搅动或作平静」。何以会有这两个相对的词意?按古时解经者的解释,指此句的背景为以色列人当初出埃及时,神以他的权柄能力搅动了红海,使海水左右分开,使他的子民能够步行过去,如行平地一样。因为在下半句:「他藉知识打伤拉哈伯」,这拉哈伯--是骄横轻慢、暴动的意思,在诗歌中是埃及的另一名称,亦即是埃及的别名(诗八七4)。所以从这节经文全句的意思看来,就是描写神以他的大能大力,使以色列人出埃及过红海的事,这搅动与平静之动词,在原文字音是Ragal,可解作脚,如人在洗脚时,先搅动了盆水,而后平静之。在此可让我们想到耶稣基督曾经「斥责风和海,风和海就大大的平静了」(太八26)。这样,让我们更明白,无论搅动或平静,岂不都是出于神的大能和神的作为么.――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二十六12 搅动大海】这里所描述的是典型的神话场面:宇宙性的海洋搅动,惊醒代表混沌和没有秩序之势力的生物(通常是海怪)。天神亚奴在《埃努玛埃利什》史诗中创造四风,惊醒深水及其女神查马特。本节又令人联想到乌加列神话中,巴力击败海神雅姆的故事。──《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二十六12 拉哈伯】拉哈伯是被神所杀的海怪之一。勇士神祇(在巴比伦是玛尔杜克,在乌加列是巴力)在巴比伦和乌加列的创世神话中,与海怪和牠的党羽作战,把牠杀死,其方式与耶和华相似。在其他经文中,拉哈伯是埃及的象征式称号(诗八十七4;赛三十7)。但拉哈伯一名尚未在任何经外史料中有出现的例证。──《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伯二十六13「藉他的灵使天有妆饰;他的手刺杀快蛇。」

         “借他的灵”。即风把雨云吹走,以至“天有妆饰”(直译作:转晴)――《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快蛇”或指海怪,例如《以赛亚书》所说的“鳄鱼,就是那快行的蛇”(二十七1)。参三8注。有人因上半节讲到天,故认为“快蛇”可指名为“鳄鱼”或“龙”的星座。――《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藉他的灵使天有妆饰」:或译作「藉他的气使天晴朗」,指神吹气()赶散密云,使天空一片晴朗。

          「快蛇」:或许是传说中的海怪(38)――《串珠圣经注释》

         「借祂的灵使天有妆饰」(13),可译为「借祂的风使天转晴」(英文ESV译本)──《圣经综合解读》

         「这不过是神工作的些微」(13),原文也可译为「这不过是神道路的些微」(英文ESV译本)──《圣经综合解读》

                  ●「快蛇」:原文是「逃难的蛇」。「蛇」是指神话中的大蛇,是阳性单数。

                  ●「妆饰」:「晴朗」。──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二十六13 快蛇】本节最有可能是再一次暗指海怪及其爪牙被击败的故事。玛尔杜克用烈风击败查马特,并用网把她捕捉。以赛亚书二十七1亦有提及这快蛇(见该处经文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伯二十六14「看哪,这不过是神工作的些微,我们所听于他的是何等细微的声音,他大能的雷声谁能明透呢?”」

         约伯卓越不凡的结论是:有关神的知识,我们看不见和听不见的还有很多。――《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来自神秘古老诗歌的片断,营造了一个惊异的气氛;心思迷失在神无限量的世界中,以及其背后更无限量的能力中。但是约伯说,这只不过是稍为一瞥、细微响声、零碎片断而已:「这些不过是祂领土之边际」(参吕译)349,我们不应该给这陈述灌上太多的隐喻意义;约伯可能是在暗示:虽然它是这么广大,可见的宇宙只不过是神「真正的」──超越物质世界而相当隐藏的──领土最外面的界线罢了。——《丁道尔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25~27)

 1 如比勒达所言,神有权能和圣洁,而人却卑微和不洁,那么人怎能在神面前称义呢?参罗322

 2 古人虽然对天文地理的知识有限,解释大自然的运作时往往加上幻想的色彩,但他们都承认神在背后掌管。这与今人有何不同?

 3 约伯在277~23中论恶人的结局,与先前在27章的言论是否有矛盾的地方呢?有人说约伯并不否认神的公义,乃是否认自己的苦难与罪有关,你同意么?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