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约伯记第二十四章拾穗

 

【伯二十四1「“全能者既定期罚恶,为何不使认识他的人看见那日子呢?」

         约伯抱怨神没有设定惩罚行恶之人的时间,叫世人看见祂确实会惩罚行恶者(比较12)――《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约伯询问:神为何不订定一个时间来审问一切恃强凌弱的人,刑罚罪人,为正直的人伸冤?神一定已经定了这个审判的日子,但为什么不让正直人知道?――《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那日子」:恶人遭报的日子。――《串珠圣经注释》

         全能者既定期……为何:“期”是指神施行公义审判的日子,众先知(212;珥1152111)常以“耶和华的日子”来指这一天。在这非人道而残酷的时代(2节以下),约伯抱怨神竟然使这种现实得以持续。但是,约伯也并没有一味地抱怨,他的怨言之中蕴含着对将要临到的神之公义审判的强烈期待(2420)。有人认为神的应许耽延了,但这只是因神以怜恤来恒久忍耐罪人(彼后39~13)。因此,圣徒都当常常仰望等待主的日子,并以预备的心时刻警醒(2511333) ――《圣经精读本》

         「那日子」(1),是回应以利法所说的「黑暗的日子」(十五23)、琐法所说的「神发怒的日子」(二十28)──《圣经综合解读》

         「全能者既定期罚恶,为何不使认识祂的人看见那日子呢」(1),意思是既然神「心志已定」(二十三13),定意要刑罚罪恶,为什么不让敬畏祂的人知道日子呢?约伯的感受是正确的,神确实「不使认识祂的人看见那日子」。人若因清楚地「看见那日子」而敬畏神,岂不正是撒但所指控的「约伯敬畏神岂是无故」(9)吗?──《圣经综合解读》

                  ●「定期罚恶」:原文中只有「定期」,不过由后文可以看出这里的确是指「定期罚恶」、「定期审判」的意思。

                  ●「既定期」:原文是「不储存或珍藏时间」。──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四1~12约伯看见穷苦人遭遇压迫,暴力猖獗,他就心怀不平,质问神为何不理会。――《串珠圣经注释》

 

【伯二十四2「有人挪移地界,抢夺群畜而牧养。」

         “挪移地界”去偷取别人的产业。参看申命记十九章14节的脚注。――《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约伯描述的世间不平现象(2~12)的确触目惊心:赤身无衣的人在寒夜战栗,为人醡酒的人自己口渴。这些现象到今天仍存在。他的朋友讲的道理解释不了这些不平现象。――《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挪移地界:意指滥用权力和力量而夺取他人之地。强者压榨,掠夺弱者是神最恨恶的罪行,是惹动神的咒诅与审判的直接原因(2717;士56)  ――《圣经精读本》

         「挪移地界」(2),指非法挪移界石,侵犯别人的产业,这是古代严重的罪行(箴二十三10),也是神赐给以色列人的律法中严令禁止的(申十九14)。既然如此,神为什么不立刻施行报应呢(1)──《圣经综合解读》

 

二十四2 挪移地界】非法挪移界石(地界的标志)被视作极严重的罪行(申十九14;箴二十三10)。地界的作用是保护家庭的物业(通常为土地)。美索不达米亚的界石刻有地界的描述,和对侵犯界石罪犯的厉害咒诅。咒诅所形容的,通常是针对犯者身体的病症。讽刺的一点是,这些界石咒诅在美索不达米亚人对疾病的看法上,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数据。──《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伯二十四2~24约伯描述世上邪恶的猖獗,而那情况显然是神所容许的。――《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伯二十四3「他们拉去孤儿的驴,强取寡妇的牛为当头。」

 

【伯二十四4「他们使穷人离开正道;世上的贫民尽都隐藏。」

         「正道」:或许指公民权利。

          「隐藏」:即被逼逃亡,乏人照顾。――《串珠圣经注释》

         我们不清楚「推着穷人离开大路」(吕译)为什么那么严重,以至于必须提起它;这里需要有比「推挤」(NEB)更该受谴责的原因,它或许是比喻拒绝了公民权。——《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们使穷人离开正道」(4),可能指恶人强迫穷人让开大路,先让他们过去,代表社会的不公。──《圣经综合解读》

                  ●「世上」:「地上」。──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四5「这些贫穷人如同野驴出到旷野,殷勤寻找食物。他们靠着野地给儿女糊口,」

         如同野驴出到旷野:表明了贫穷人的困苦。在当时社会中,野驴提供重要的劳动力,必须早出晚归。同样,贫穷的人每日虽然辛苦劳作,却依然深陷穷苦当中。靠着旷野:与所作的劳动相比,收获甚少。因此他们很难摆脱贫富分化的恶性循环。 ――《圣经精读本》

 

【伯二十四5~7约伯描写社会上无助之人可怜的光景,遭受无情的牺牲,任何亲切的人都会因这类的伤害而感到愤慨,而约伯自己的同情心也表现在他自己的抗议中。——《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二十四6「收割别人田间的禾稼,摘取恶人余剩的葡萄;」

         穷人要偷取富人(恶者)的农作物以补不足。――《串珠圣经注释》

 

【伯二十四7「终夜赤身无衣,天气寒冷毫无遮盖,」

 

【伯二十四8「在山上被大雨淋湿,因没有避身之处就挨近盘石。」

 

【伯二十四8~11在某个点上,整个的叙述是从被抢夺之人的光景,转变到劳力过度之工人的悲惨:受低工资的剥削、衣衫褴褛、为着营养充足的主人收割庄稼却忍着饥饿、踹葡萄却忍受干渴。(不需要把第6节往前挪到第2节,使田间接近地界石,也不需要把第9节挪到第3节与第4节之间,以一起处理贫穷问题。令人惊讶的是:批评者认为这首诗是杂乱无章的,因为它不是以仓管人员写货单的方式写成的。这可不是开列整齐清单的时候。)——《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二十四9「又有人从母怀中抢夺孤儿,强取穷人的衣服为当头,」

         恶人把寡妇的婴儿抢来,养大后逼使他终身为奴。

          「衣服」:或作「儿女」。――《串珠圣经注释》

         从母怀中抢夺孤儿:2~8节,约伯暴露了时代的黑暗,亦即那些连最基本的衣食住问题都没有得到保障的穷乏软弱之人,不但没有受到保护,反而遭到凌虐与剥削。本节则描绘了无比凄惨、暗淡的光景。母怀:  意指母亲的乳房,这句话是指从母亲的怀抱中抢夺尚未断奶的婴孩卖为奴隶(王下41;尼55)。无论以前还是现在,社会中总有一群受凌辱的人们,教会应当格外关心这些人<1014,救济的对象和方法>。因为具体体现基督大爱的途径就是给饥饿的人食物,给饥渴的人水喝(543~48) ――《圣经精读本》

         「从母怀中抢夺孤儿」(9),可能指把儿女当作抵押品,或以儿女为奴偿还债务。──《圣经综合解读》

 

二十四9 抢夺婴儿还债】在美索不达米亚,婴儿有时被用作贷款的抵押,有时更被债主在欠债者无力还债时强夺。但债主这种行为是算为不法的。又请参看:约伯记十七3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伯二十四10「使人赤身无衣,到处流行,且因饥饿扛抬禾捆。」

         这些赤身捱饿工作的可能是奴仆,他们只有工作而没有报酬。――《串珠圣经注释》

 

【伯二十四11「在那些人的围墙内造油、榨酒,自己还口渴。」

         「围墙」(11),可能指梯田的围墙。古代的农夫修筑梯田,在山坡上种植橄榄树。──《圣经综合解读》

 

二十四11 梯田上的橄榄树】本节译作「围墙」的字眼「舒尔」(shur),很可能是指梯田的围墙。这些梯田使人能够在山坡上种植橄榄树。又有解经家相信这词是指处理橄榄油的装置。玛利沙洞穴(Maresha Caves)中的二十二个橄榄油工厂,为橄榄油的制造过程提供了详细数据。橄榄首先在石盆上用凸镜状石头的侧面,辊在橄榄上压榨。第二阶段则是将盛满了橄榄果浆的芦苇篮子放在石上凿出来的榨床,然后用悬挂在梁子上的石块,将剩余的油榨取出来。亚喀得语中可以解作篮子的字眼,有一个是舒鲁(shuru)。──《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二十四11 酒醡】本节描述酿酒的最后一个步骤。葡萄在酒醡中用脚踩压,汁液则从此流入酿盆中。考古学家在巴勒斯坦发现了好些酒醡。这些酒醡通常呈正方形或圆形,开凿自岩床或泥土之中,表面墁以灰泥或铺以石块。造酒时将葡萄放在酒醡之中踩压,压出来的汁液引入较低的容器(酿盆)。发酵是在这个容器之中进行。──《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伯二十四12「在多民的城内有人唉哼,受伤的人哀号;神却不理会那恶人的愚妄。」

         「那恶人的愚妄」:应作「那些人的祈求」。――《串珠圣经注释》

         2~12节与13~17节罗列了恶人的罪名与罪状,本节则指出了约伯罗列这些的目的。神却不理会那恶人的愚妄:为了辩护自己的立场,约伯列举了恶人猖獗、罪恶横流,无罪之人遭受痛苦的现实。就现实而言,神并不眷顾被苦待之人的困苦(2~11),也并不阻止邪恶的行为(13~17)。然而,我们也可以说约伯强烈盼望神的公义得以实现(242024)。若亲身经历了恶人横行称霸而敬虔人却遭到逼迫与嘲笑的事,我们亦会发出“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为什么远离不救我?”的叹息(221)。然而,神以火焰般的眼睛一一鉴察着世界的每一角落(2824;诗3313;帖前24;来412;启114),必照各人所行的报应他(提后414) ――《圣经精读本》

         这里以垂死的呻吟到达悲伤感的高峰。但希伯来文读作人(和合本同;参 NIV 边注),新英语圣经把暗示转成明喻。提及受伤的人可能是预示第14节。——《丁道尔圣经注释》

         2~12节描述了恶人当道、社会不公、穷人受欺的悲惨光景。但「神却不理会那恶人的愚妄」(12),难道那些受苦的人都是罪有应得、正如琐法所说的:「神追讨你比你罪孽该得的还少」(十一6)吗?──《圣经综合解读》

 

【伯二十四13「“又有人背弃光明,不认识光明的道,不住在光明的路上。」

         又有人背弃光明:意指拒绝理性、良心、律法等神的光而专行恶事之徒 。他们与真理全然没有关系,且没有领悟到世上有真光(19~11)。因此,他们不仅厌恶神,而且存心喜悦不义之事,并以肚腹为自己的神。 ――《圣经精读本》

 

【伯二十四13~17神好像纵容作奸犯科者,没有惩罚他们。――《串珠圣经注释》

         神的默默无语反让本节至17节所说的恶人可以横行。――《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约伯挑选了谋杀人的、奸夫与盗贼,因为他们所犯的罪是在黑暗掩护之下进行的,结果,他们就喜爱黑暗、恨恶光明,这点在这首诗中出现数次,就像以赛亚书五20的恶人一样,他们的价值观是倒反了的,黑暗的来临是他们的早晨(17a),必须起床工作;那令别人惊骇的乃是他们的同党(17b);最糟的是:他们认为那使人无法察觉他们的黑暗,也把他们隐藏起来,使神看不见他们,他们就像以利法(廿二17)所描写之不敬虔的人一样,认为「必无眼能见我」(15),包括神在内。事实看似如此。这与以利法的信念相反,他认为显露他们的恶行会在公众面前带给义人满足(廿二19)。——《丁道尔圣经注释》

         13~17节描述了「杀人的」(14)、「奸夫」(15)和「盗贼」(16),他们的罪行都在黑暗的掩护下进行,所以并没有「义人看见他们的结局就欢喜,无辜的人嗤笑他们」(二十二19)。这些都是神赐给以色列人的律法所严令禁止的。既然如此,神为什么不立刻施行报应呢(1)──《圣经综合解读》

 

【伯二十四14「杀人的黎明起来,杀害困苦穷乏人,夜间又作盗贼。」

         「困苦穷乏人」:指无力反抗的人。――《串珠圣经注释》

                  ●「黎明」起来:原文是「光」起来,应该是指「白天起来」。──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四15「奸夫等候黄昏,说:‘必无眼能见我’,就把脸蒙蔽。」

 

【伯二十四16「盗贼黑夜挖窟窿,白日躲藏,并不认识光明。」

         盗贼黑夜挖窟窿:古代巴勒斯坦人一般生活在帐棚或简单的房子,房子的窗户很小,大都以门闩牢牢地别住。相反,墙壁则以泥砖砌成,由太阳光晒干(419)。因此,当时的夜贼主要采用挖窟窿的方法来偷窃。 ――《圣经精读本》

 

【伯二十四17「他们看早晨如幽暗,因为他们晓得幽暗的惊骇。」

         「因为他们晓得幽暗的惊骇」:原指他们以幽暗为友。――《串珠圣经注释》

         他们看早晨如幽暗:直译原文就是“因为对他们而言幽暗犹如早晨”。亦即,白昼很难盗取,而黑夜则易于活动,如同白昼一般。故本节暴露了所有恶人的内心。耶稣基督的真理之光光照人的良心。然而,恶人却因自己的邪恶行为而拒斥耶稣的光(31920) ――《圣经精读本》

         「他们看早晨如幽暗,因为他们晓得幽暗的惊骇」(17),意思是黑暗就是盗贼开始工作的早晨,他们在「幽暗的惊骇」(17)掩护下偷盗。──《圣经综合解读》

                  ●「晓得幽暗的惊骇」:「认识黑暗的惊吓」。表示这些作奸犯科很了解怎样运用黑暗的特质。

                  ◎约伯在此详细的描述当时代作奸犯科、欺压贫穷的人的罪行,也清晰的描绘出被压迫者走投无路的悲惨。这些描述,都做为24他对神提问的支持:「为什么不让我们看见恶人被惩罚?」。──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二十四17 幽暗的惊骇】十八章14节中「惊吓的王」一语,和这字词在以西结书二十七36,二十八19的背景,都显示「惊骇」(或「惊吓」)可以解作死人的灵魂,即被安置在冥界的人。──《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伯二十四18「“这些恶人犹如浮萍快快飘去,他们所得的份在世上被咒诅;他们不得再走葡萄园的路。」

         「快快飘去」:恶人好像被洪水冲走,很快消失。

          「不得再走葡萄园的路」:指恶人的葡萄园没有收成。――《串珠圣经注释》

         「快快飘去 קַל/kal(18)原文与「咒诅 קָלַל/kä·lal’」(18)谐音。──《圣经综合解读》

         「不得再走葡萄园的路」(18),指恶人的葡萄园没有收成。──《圣经综合解读》

                  ●「浮萍」:与「咒诅」谐音。──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四18~21这里约伯似乎突然站在他朋友的一边在争论。因此一些解经家认为,这段是约伯朋友中的一位说的话。不过我们不该指望约伯提出的论点能保持一致。他也被弄胡涂了。他并不是争辩神在任何情况下都奖励恶人惩罚义人,他只是宣称在这样的情况下义人正在受苦。──《灵修版圣经注释》

                   2418~21 可以视为约伯对这些恶人的咒诅,他对他们深恶痛绝。也由此显示出 2422~23 是约伯对神的深刻抗议。──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四18~25有人认为本节至24节所记是后来编辑所加,但无佐。有的人认为乃琐法所说,因为第三回合对话中他没有说话。这也只属猜测。也有解经家认为这是约伯引用他朋友的话。这可能,因此有的译文在本节前加有“你们说”数字。

最可能的解释,是这几节为约伯的呼唤,求神让恶人飘去,虫子吃他,不被人纪念,…与众人一样被除灭。唯有这样,才能证明约伯说谎(25)――《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本段内容与约伯朋友的观点类同:恶人虽兴旺,但神会绳之于法。有学者认为这证明约伯并非完全反对朋友的观点,他只是坚持善人亦会受苦。――《串珠圣经注释》

         依附着这一小段的问题,已经在导论:「Ⅶ 约伯记的编成」中第六阶段及本部分第三段中提过了。我们不应该太匆促把这些话从约伯口中挪走,只是因着它们听起来不大像是我们认为他应该说的话。这可以三种方式来处理:把它们整个拿走,看作是一个虔诚的注解,使约伯听起来比他实际的更正统;把它们移交给朋友们之一,或是比勒达(NAB),或是琐法(现中、彭马文;思高将之挪到廿七13节与14节之间,将之与廿七13~廿八28一起归于琐法);把它们当作是约伯所引的话,是他朋友们所说的(RSV,加了「你们说」,并以第21~24节为约伯的答辩,或哥笛斯,他把第18~24节整个看作是引文)。——《丁道尔圣经注释》

         18~20节可能是约伯总结三位朋友对恶人下场的讲论,所以也可译为:「你们说,这些恶人犹如浮萍快快飘去……」(英文ESV译本)21~23节则是约伯所看到的另外一面:许多恶人本来应该「性命难保」,但神却不但「用能力保全」(22)他们,还让他们「仍然兴起」(22)。第24节又进一步说:恶人「被高举,不过片时就没有了」(24),最后「与众人一样」(24)都死了。神到底有什么美意呢?为什么在神面前「善恶无分,都是一样」(22)呢?对于这些问题,约伯百思不得其解,陷入僵局。一切似乎都已准备就绪,可以开始约伯最后的申述(二十九~三十一章)和神的回答(三十八~四十一章)了。但是,神却不肯就这样放过约伯,本书才刚刚来到中场!──《圣经综合解读》

                  ◎约伯并不是说恶人一定享福,他只是觉得神好像没有特别去严惩恶人,虽然他觉得恶人该死,不过他没看到神立即毁灭恶人,恶人跟其他人一样,终究是死亡。这样的话,朋友们所说的「报应」又在哪里?

 

【伯二十四19「干旱炎热消没雪水,阴间也如此消没犯罪之辈。」

 

【伯二十四20「怀他的母(原文作“胎”)要忘记他,虫子要吃他,觉得甘甜。他不再被人纪念;不义的人必如树折断。」

         (怀他的母)要忘记他:有人认为“胎”就是指“地”,但大多数解经家认为这是指“怀他的母亲”。母亲对子女的爱强烈得近于盲目。虽然如此,恶人甚至被母亲所遗忘。 ――《圣经精读本》

 

【伯二十四21「“他恶待(或作“他吞灭”)不怀孕、不生养的妇人,不善待寡妇。」

 

【伯二十四22「然而神用能力保全有势力的人,那性命难保的人仍然兴起。」

         「有势力的人」(22)、「性命难保的人」(22),都是指恶人。──《圣经综合解读》

                  ●「保全」:有「延续」、「延长」的意思。

                  ●「性命难保的人」:也是指「恶人」。 2418~21 提起这些恶人应该被毁灭,所以他们理应性命难保。──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四22~24本文表明恶人发旺也只有在神的认可和主权之下才有可能成为事实,强调了神对人类历史的绝对主权。恶人的亨通取决于神的护理,这句话决不意味着神积极地认可或帮助恶人的行为,而是强调了在遭遇苦难与得享亨通的这一点上,恶人与义人毫无区别。――《圣经精读本》

 

【伯二十四23「神使他们安稳,他们就有所倚靠;神的眼目也看顾他们的道路。」

                  ●「眼目也看顾他们的道路」:原文仅是「眼目也在他们的道路上」,不一定是看顾,有可能是鉴察。──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四24「他们被高举,不过片时就没有了。他们降为卑,被除灭,与众人一样,又如谷穗被割。」

                  ●「降为卑」:原文是「带到低处」,可能也是指「死亡」而非「地位降卑」。──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四25「若不是这样,谁能证实我是说谎的,将我的言语驳为虚空呢?”」

         约伯叫他的朋友即管去反驳他。――《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上一章几乎每句都充满了「我」(除了二十三13),而本章却几乎每句都回避了「我」(除了25)。这个明显的对比提醒我们,约伯的「我」刻意把自己隐藏起来了,所以本章提到的都是与「我」无关的恶人。当约伯发现自己内心的「惧怕」(二十三15~17)以后,就开始不断质疑神为何不报应恶人(11222),装作一切都与自己无关。因此,本章虽然修辞流畅,其实是重复前文(二十一7~14);虽然理直气壮(25),其实是回避「惧怕」。我们若把自己归入义人的行列,当然会对恶人没有立刻遭报而愤愤不平(1)。但若我们知道自己就是那恶人,恐怕就会感谢神「不理会那恶人的愚妄」(12),也感谢「神用能力保全有势力的人」(22),允许「那性命难保的人仍然兴起」(22)了。「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三23),我们都是恶人的后代;即使我们现在还不是那恶人,有了机会也必会成为恶人。若不是神用祂「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罗二4)领我们悔改,今天地上连一个活人也不会存留。因此,神在从旋风中回答之前,还要借着比勒达挖下最后一锹,把藏在约伯内心深处的那个「自以为义」(三十二1)的「我」挖出来,大声地告诉他:「你就是那人」(撒下十二7)──《圣经综合解读》

 

【思想问题(24)

 约伯发出的一连串问题是否信靠神的人也会提出的?本章的结语(22~25)却肯定什么事实?你相信这个事实么?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