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约伯记第二十三章拾穗

 

【伯二十三1「约伯回答说:」

         本章和次章为约伯的答复,为自己的无辜受苦再度申诉。他虽害怕神,仍渴求能与神辩论。他历数世间的不平现象,强凌弱,众暴寡,神却袖手旁观。――《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伯二十三1~7约伯表明他渴望神,而且再一次坚称自己是无辜的。――《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以法庭为背景,重申渴想见神,与祂辩明自己的无辜。――《串珠圣经注释》

 

【伯二十三2「“如今我的哀告还算为悖逆;我的责罚比我的唉哼还重。」

         在旷野中寻找饮用水的问题,使以色列人变得顽固。字义为悖逆与「痛苦」(思高;参吕译)的希伯来文发音近似,以一个流行双关语提供了这个传统。这种双关语的用法似乎就用在这里,从古时候开始,译经者都在两种可能性之中作选择,就如「大胆的」(哥笛斯),或「愤慨的」(NEB);既然约伯在这一章中的心态多少是受压抑的,他可能是在否认他是「悖逆的」(RV),但承认是「沈痛」的(吕译、RSV),这个字的意义与拿俄米所赋予它的完全相同(得一20),理由也是类似。——《丁道尔圣经注释》

         「悖逆 מְרִי/mer·e’」(2)原文与「苦 מָרַר/mä·rar’」(出十五23;得一20)谐音,在这里是一个双关语。──《圣经综合解读》

                  ●「我的责罚」:原文是「我的手」,七十士译本翻译为「神的手」。──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三3「惟愿我能知道在哪里可以寻见神,能到他的台前;」

         惟愿我能知道在哪里可以寻见神:表现出约伯即便在极度肉体的痛苦、朋友们的诽谤及精神上的彷徨之中,也依靠神直到最后的信心。对他而言,神是最后的信靠对象,也是可以替自己伸冤的唯一审判官。若说对约伯有一些遗憾,就是约伯的“操之过急”。在苦难当中相信神的主权和神的美善而静静地寻求神旨意,这是何等美好的信仰态度!因为:①神完全知道我们的所有需求,并且在最适宜之时,满足我们的需求(2820;约225;腓419);②我们的信仰是基于神的恩典而非基于我们的知识(28) ――《圣经精读本》

         约伯并没有祷告病得医治,也没有祷告生活恢复正常,而是「惟愿我能知道在哪里可以寻见神,能到祂的台前」(3)。他不想再与人争辩,也不想应付差事地认罪悔改,而是急于来到神面前寻求「公断」(十九7)──《圣经综合解读》

                  ●「台前」:「座位前」。──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三3~7约伯在这里勇敢的诚实,被认为是一件美事。他强烈的愿望,是要与神面对面(3),不是像以利法所推荐的、借着应付性的补赎行为,而是在合理的审讯中(4)。约伯已经放弃了他早先的迟疑与对自己的疑惑(14~2032,十三18);他现在确信自己一定能够很有说服力地陈明他的案件(4)338,有把握能够无罪开释(7);他准备要回答指控(5节;参十三22)。——《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二十三3~9约伯依然相信神的主权、公义和信实(4~7)。然而,约伯的信心很快就被现实所笼罩。超越者神具有远超现实的能力,他是我们灵魂的锚,所以我们才能在现实的逆流中站立得稳(619) ――《圣经精读本》

         约伯对以利法的最后一次响应与前两次不同,这次完全是独白,而不是反驳,本章几乎每句都充满了「我」(除了13)。以利法的漂亮话(二十二21~30)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却帮助约伯厘清了思路,并以一篇独白表达出来。约伯根本不会用违心认罪来交换「平安、福气」(二十二21);相反,他一定要「在祂面前将我的案件陈明,满口辩白」(4),因为他越来越确信「在祂那里正直人可以与祂辩论」(7),因此不住地鼓励自己:「不要怕、不要怕、不要怕」——他不再害怕无法与神对话(14~2032),而且确信自己「必知道祂回答我的言语,明白祂向我所说的话」(5);他也不再害怕神会用「惊惶威吓」(34;十三21)自己,而是相信「祂岂用大能与我争辩吗」(6);他更不害怕自己会被定罪,因为他始终坚信自己「没有违弃那圣者的言语」(10),确信「必永远脱离那审判我的」(7)──《圣经综合解读》

 

【伯二十三4「我就在他面前将我的案件陈明,满口辩白。」

         「陈明」、「辩白」(4),原文都是法律用语。──《圣经综合解读》

                  ●「陈明」:法律术语,「依次序说明」的意思。──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三5「我必知道他回答我的言语,明白他向我所说的话。」

 

【伯二十三6「他岂用大能与我争辩吗?必不这样!他必理会我。」

         「他岂用大能与我争辩吗」:神不会采用高压手段,只会按公平审判约伯。――《串珠圣经注释》

                  ●「理会」:原文是「安置」、「放置」省略了「心」。意思是「留心」、「存心」的意思。──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三6~12约伯曾说过不敢与神争辩(14~20),现在他有了信心,如果神给他陈述的机会,他的案件必得直。但是他找不到神,尽管如此,他仍谨守神的道,视之比饮食还重要。他现在明白神在考验他,变成火炼的精金。――《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伯二十三7「在他那里,正直人可以与他辩论;这样,我必永远脱离那审判我的。」

         「我必永远脱离那审判我的」:约伯确信神必宣判他无罪。――《串珠圣经注释》

         我必永远脱离那审判我的:在这里,审判者指神。这句话表明约伯对自己的无罪充满确信,并为了得到公正的裁判,渴望直接与神相见。 ――《圣经精读本》

                  ●「审判我的」:指「审判者」,原文是单数,是把神的审判拟人化的用词。

                  ◎约伯在此似乎又获得了自信,认为神一定能够了解他的清白,不会无故的用权势压迫他,只要能到神的宝座前,他的无辜一定会被确立。──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三8「“只是我往前行,他不在那里;往后退,也不能见他。」

  本节开始了新的一段。第8和第9节形象地描述约伯找不到神。约伯四处寻找神,却是徒然。东方地理学家认为自己是朝东,而不是像我们那样朝北的。西方在他们的身后。南方在右面,北方在左面。──《SDA圣经注释》

 

【伯二十三8~9约伯无论往何处去,都找不到神,因而不能把他的案情向神表述。――《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往前行」(8),原文是「往东行」。古代中东人以东方为前,西方为后,南方在右,北方在左。8~9节比喻神好像隐藏了,并没有与约伯同行。──《圣经综合解读》

         约伯不像以利法自称「有灵从我面前经过,我身上的毫毛直立」(15),而是承认自己并不能凭肉体感受到神(8~9),但却能凭信心相信「祂知道我所行的路」(10),神始终在带领他。人若倚靠肉体的感觉来追求圣灵的同在,一旦感觉没了,信心也就垮了;而真正的信心「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林后四18)──《圣经综合解读》

         以利法老生常谈地劝告约伯,要丢弃「俄斐的黄金」(二十二24),「全能者就必为你的珍宝」(二十二25)。但约伯却从苦难中发现,他才是神所宝贵的「精金」,因为只有贵重的金银,才需要经过火的「试炼」!──《圣经综合解读》

 

【伯二十三8~12看见这一切,并不就是达成它了。约伯无力来安排他所期望的对质,他向每个方向探索:往前、往后、左边、右边339。但甚至是在彷佛没有神而独行时(8~9),约伯仍勤勉地追随神的步履(11~12)。这是个大胆的声称,即使不是在自我消灭。在这首小诗的结构中,关键的思想(10)解决了围绕着它的两个单元(每个单元各有一首四行诗)的矛盾。约伯的信心结合了这些不相容的点──借着顺服衪的道,敏锐地意识到个人与神有亲密的关系340,以及同样敏锐地察觉出被弃绝了与神的交通。后者完全是神所作的:「耶和华赏赐,耶和华收取」(参一21),约伯并没有作任何事以丧失神的恩宠;所以他看出他的经历是为了什么:不是为刑罚,不是为惩戒,而是为了试炼。衪知道……路(10a),路这个字,在希伯来文中既没有定冠词,又没有人称接尾词,传统上都是以之为约伯的行为,古代的译本已经读作「我的路」;——《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利法陈词滥调地劝告约伯,「当领受祂口中的教训,将祂的言语存在心里」(二十二22)。但约伯却从苦难中发现,即便神好像没有与自己同行的时候(8~9),自己的脚仍然在「追随祂的步履」(11),「祂嘴唇的命令,我未曾背弃;我看重祂口中的言语,过于我需用的饮食」(12)──《圣经综合解读》

         8~12节是一首前后对称的诗歌,中心是「然而祂知道我所行的路;祂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10)。这一节所表达出来的信心,把神的隐藏(8~9)和人的顺服(11~12)完美地结合了起来,表明约伯敬畏神既不是因为属世的物质利益(9~10),也不是因为「属灵」的神秘经历,而是因为他与神之间的亲密关系。这关系是约伯里面的生命与神的生命之间无法抗拒的吸引与响应,完全不能用因果律来解释。──《圣经综合解读》

 

【伯二十三8~17虽然神不可捉摸,但约伯自问未曾偏离神的道,确信神必证明他纯全无疵。然而当约伯想到神行事的大能和专横时,心里不禁惊惶。――《串珠圣经注释》

         但是,这道亮光却使约伯感到惧怕,「所以我在祂面前惊惶;我思念这事便惧怕祂」(15) 约伯的信心里始终带着「惧怕」(十三11),但他到底惧怕什么呢?是惧怕神的威严吗?约伯已经确信「祂必理会我」(7);是惧怕被定罪吗?约伯已经确信「我必永远脱离那审判我的」(7);是惧怕苦难吗?约伯已经确信「祂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10);是惧怕神的心意难测吗?约伯已经确信「祂心志已定,谁能使祂转意呢」(13)。难道约伯是惧怕「祂向我所定的」?实际上连他自己都说不清(16~17)。人最大的恐惧,就是不知为什么恐惧;约伯最大的「恐惧」(17),就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惧怕祂」(15)──《圣经综合解读》

         但我们却知道:「神从万世以前,在我们主基督耶稣里所定的旨意」(弗三11),是要我们领受神儿子的生命,领受不再惧怕的「儿子的心」(罗八15),好让我们「因信耶稣,就在祂里面放胆无惧,笃信不疑地来到神面前」(弗三12)。「祂向我所定的」,不但要全盘否定过去的「我」,也要全然拒绝现在的「我」,叫我们「柔软」(16节「丧胆」原文)下来。因此,约伯里面的那个「我」(15)才感到寝食难安,「每逢思想,心就惊惶,浑身战兢」(二十一6)!这个「我」突然发现,自己出头太多了,因为本章几乎每句都充满了「我」(除了13)。所以一进入下一章,这个「我」立刻隐藏起来、转移话题,几乎每句都回避了「我」(除了二十四25)──《圣经综合解读》

                  ◎约伯在此又陷入失望与自我矛盾中,他觉得神定意让约伯找不到,使得约伯无法伸冤。──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三9「他在左边行事,我却不能看见;在右边隐藏,我也不能见他。」

 

【伯二十三10「然而他知道我所行的路,他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

         “我所行的路”。直译作:在我里面的路;即我的行为。本节下半并非指受苦的炼净效果,而是指他的无辜。当“试金者”试炼他的时候,祂找到的不是约伯灵巧地在人前隐藏起来的渣滓(正如他朋友所指控的),而是金子。――《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本节指出虽然约伯寻不见神 (8~9) 但神知道他的一切行为,把他试炼后,必找不着他有任何隐藏的罪,只发现他纯如精金。――《串珠圣经注释》

         他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苦难的目的在于试炼(126;赛125;耶62997)。约伯决不能赞同朋友们“苦难来自对罪行的惩罚”这一呆板主张,如今却终于认识到了如此成熟的苦难观。苦难的意义或目的更加生动地启示给圣徒。因此,我们不必惧怕或回避苦难,乃是要积极地在自己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27,关于苦难> ――《圣经精读本》

         「祂知道我所行的路」(10),原文是「祂知道路」,也可译为「祂知道要带我行的路」。这「路」是约伯所行的路,但更是神所安排的「道」(11)。约伯的信心已经来到一个地步,即使神从未解释苦难,他也相信神知道在做什么,苦难一定包括在人与神之间的正确关系里。──《圣经综合解读》

         「祂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10),原文是「祂试炼我之后,我必出现如精金」(英文ESV译本)。古人提炼金子时,把金子与铅放在坩埚中一同熔化,空气在熔化的金属表面吹过,把杂质凝结为浮渣,撇去浮渣之后,就出现纯净的金属。「试炼」原文与「试验」(18)是同一个词,意思是炼金时的「检查、试验、证明」。之前,约伯无法忍受神「每早鉴察他,时刻试验他」(18)。但现在,约伯却坦然愿意接受「试炼」,相信神让他经历苦难,不是为了惩罚,也不是为了「管教」(17),而是为了鉴定自己;也相信经历苦难的「试炼」之后,神会发现他「必如精金」,没有任何隐藏的罪。约伯对「试炼」的感受是对的,但是,神并不需要靠「试炼」来鉴定他的光景;神在他身上工作的目的,不是要借着「试炼」发现他「纯如精金」,而是要借着「试炼」把他「炼成精金」!──《圣经综合解读》

                  ●「他试炼我之后」:这里是约伯第一次想到他的遭遇可能是上帝试炼他。──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二十三10 试炼之后必如精金】本节所用的模拟与提炼金子的过程有关。金子提炼净化的过程称为灰吹法。金子与铅一同安放在坩埚中熔化,空气在融化后的金属表面吹过后,其中杂质集结为浮渣,余下的只有纯净的金属。约伯在经历过「净化过程」(即患难)之后,也会和经过净化的金子一样,恢复原有的荣誉。──《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伯二十三11「我脚追随他的步履,我谨守他的道,并不偏离。」

 

【伯二十三11~12约伯声称自己一直遵守神的律法(跟以利法的指控相反,二二22)――《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伯二十三12「他嘴唇的命令我未曾背弃;我看重他口中的言语,过于我需用的饮食。」

         我看重他口中的言语过于我需用的饮食:以利法曾断言约伯已“废弃了敬畏”(154),约伯却吐露他尽自己的力事奉了神。约伯的此番主张并非毫无根据,神也曾亲自肯定过这一点(118)。约伯的告白令我们联想到诗篇119篇的作者。为了使自己的一切言行举止都合乎神的典章(119105),他趁天未亮就呼求仰望神的话语(119147),并因切慕主的命令而张口喘气(119131) ――《圣经精读本》

 

【伯二十三13「只是他心志已定,谁能使他转意呢?他心里所愿的,就行出来。」

         他心志已定:论到了神的不变性。不变性是神的属性:①神的计划及对宇宙的护理是不变的(110);②神依然恨恶罪(2516;诗54;箴159;路1515)。神对罪永远怀有震怒;③神的拯救之旨意也是永远不变的。神欲拯救人类的护理在亘古之前就已在耶稣基督里被预定,并且得以成就(149) ――《圣经精读本》

         「祂心志已定」(13),原文是「祂是独一的」(英文NASBNIV译本),也就是神的选民最高的信仰宣告:「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申六4)──《圣经综合解读》

                  ●「他心志已定」:原文是「他是独一的」。──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三13~14以色列人至高的信仰告白是:耶和华是独一的(申六4);一旦介系词确认为 beth essentiae341,那么约伯在这里所说的显然就是同一件事;不需要将它解释为「永恒不变」(现中;参 RSV),或加上「心意」(AV;参吕译注)这个词;许多现代译本(如吕译、思高、ABNEB )受到平行句的影响,采纳了修正的经文(我认为这么作是错的),译成「祂抉择了」或「祂决定了」。「祂是独一的」这陈述带有肯定神独一的权能之含义,衪心里所愿的,就行出来(和合本、吕译、思高、NEB),神的计划是多方面的,过于人类所能理解(14b节,参现中);约伯已经接近了他在故事结局所要到达的点,他的神与他朋友们驯良的神是多么不同啊!但约伯的神并未迷失在祂自己的广大中,约伯不能测度「那不合道理而三裂的神」之高度342;但他知道神的计划是集中在他个人身上(14a)。——《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伯早就意识到,「祢待我的这些事早已藏在祢心里」(13),并且盼望「祢手所做的,祢必羡慕」(十四15)。现在,这道烛光忽然变得明亮起来,使约伯大声宣告:「祂心志已定,谁能使祂转意呢」(13)。这位独一的神是「永不改变」(诗一百零二27;来一12)的,祂对万有的护理永不改变(弗一10),祂对罪的恨恶永不改变(诗五4),祂的救赎计划也永远不变(弗一49)。这位独一的神拥有独一的权能,「祂心里所愿的,就行出来」(13),不是围着人的理论转。因此,约伯相信神绝不会喜怒无常、前后不一,而是在自己身上有一个特别的计划:祂不但「久有此意」(13),而且「祂向我所定的,就必做成」(14)──《圣经综合解读》

 

【伯二十三14「他向我所定的,就必作成;这类的事他还有许多。」

         下半节可指神会继续在约伯或其他人身上降下更多的祸患。――《串珠圣经注释》

 

【伯二十三14~16约伯承认他受苦是出于神的旨意,纵然这种想法令他很困扰。――《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伯二十三15「所以我在他面前惊惶,我思念这事,便惧怕他。」

 

【伯二十三15~17根据我们在早先几章经常看见的结构看来,我们不应该只因为这些话较晚出现,就认为它们代表着第10~14节之信心的失落,彷佛是「他的恐惧又回来了」(罗利,p.203)。如果认真地看待所以这个字,他的惧怕是他的信心重要的一部分(见十三11的注释)。「被黑暗包围」(RSV)的感受与第8~9节描写的经历有关;但鉴于希伯来经文几乎是无法了解,第17节不应该作太多的解释。——《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二十三16「神使我丧胆,全能者使我惊惶。」

         「神使我丧胆」(16),原文直译是「神使我柔软」或「神使我脆弱」。──《圣经综合解读》

 

【伯二十三17「我的恐惧,不是因为黑暗,也不是因为幽暗蒙蔽我的脸。”」

         本节颇难解释,和合本的翻译为其中一解释,表明约伯的恐惧不是因为他所遭遇的苦难,而是由于神的举动令人难以捉摸。

          本节也可指约伯为黑暗包围,被幽暗蒙蔽。――《串珠圣经注释》

         这是约伯对神的怨言,埋怨神没有在灾难临到他之前就拿走其性命,却使他目睹了灾难与痛苦现实。在对神的信仰与现实的痛苦中,约伯不断地争扎,这是因为他尚未完全领悟神允许苦难临到他的目的与满有慈悲的恩典。 ――《圣经精读本》

         「我的恐惧不是因为黑暗」(17),原文也可译为「我被灭绝不是因为黑暗」。──《圣经综合解读》

 

【思想问题(23)

 约伯说:「我看重他口中的言语,过于我需用的饮食」(12)。有什么基本的需要是你缺乏的呢?你认为这比神的话更重要么?

    ──《串珠圣经注释》

 

【伯二十三1~二十四25必见我如精金:23章为一首哀歌。约伯再次强调他的清白,哀叹神与他互有隔阂。――《串珠圣经注释》

         对朋友们浅显的诽谤,约伯曾详细地展开过辩论(21)。但是,如同空转的轮子一样以利法又原地踏步地提出原先的论点(22)。约伯就放弃与朋友们进行辩论,独自吐露了心中的隐情:①约伯不再抱怨和埋怨继续沉默的神,似乎要以忍耐与顺服的心进到神面前。这种态度反映了想要信靠神的主权与良善的意志;②对罪恶猖獗的世界他表示出深深的厌恶,表明了自己决非庇恶护罪的伪君子(241~17);③在一定程度上恶人的亨通的确是事实,这与他迫切的心愿相反,然而,他主张这一切背后,必有神的护理(2418~25)――《圣经精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