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约伯记第二十一章拾穗

 

【伯二十一1「约伯回答说:」

         约伯用亲身的体验说明三人道理的不充分。正直人享快乐、罪人遭苦难似属常理,但何以恶人总是“享大寿数,势力强盛”(7)?可见这道理并不周全。――《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恶人尽享安泰:约伯指出朋友的说法不正确,其实恶人一生昌盛,连葬礼也极隆重,而且这种情况,比比皆是。――《串珠圣经注释》

         本章既是约伯对琐法的第二辩作出的抗辩,也是对三个朋友的答辩。此辩论在本书所记录的约伯的所有辩论中占有独特的位置:①约伯专注于驳倒朋友的辩论,并没有祷告;②本文具备论辩的格式。约伯逐一指出朋友们的错误论证,从客观的角度进行驳斥。约伯在本文中的强烈主张如下:①“这世界充斥着各样矛盾”。在今生,恶人不但没有困境,反而常常得享繁荣、亨通(18),从呱呱落地之日到进入坟墓之时都得享荣耀与尊贵(31~33)。然而,圣徒不应当随从世上的风俗,而应当走在信仰的正道上。因为我们确信神的公义必然会得到实现(335;赛308;徒1731;提后414);②“对任何人而言,人生都是无意义的”。不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少,最终,所有人都必归到坟墓。既然人生是如此可怜,就不必因富贵安逸而欣喜,也不必因贫寒困苦而苦恼(23~26)。面临如此虚妄的人生,圣徒决不应陷入悲观主义或逃避主义或享乐主义里面。作为心怀永恒盼望的人,在这世上应行走不属这世界的窄路(8231836)――《圣经精读本》

 

【伯二十一1~6约伯主动要求指控者细听他的话。――《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要求朋友聆听他的话。――《串珠圣经注释》

 

【伯二十一2「“你们要细听我的言语,就算是你们安慰我。」

         「安慰我」:回应以利法的话(1511)――《串珠圣经注释》

         以利法曾把自己的话说成是「神用温和的话安慰你」(十五11),但约伯实在不想再听他们空洞的说教了。如果三位朋友能一直沉默倾听(13),可能是对约伯最大的「安慰」(2)。我们和三位朋友一样有限,都应该学习「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雅一19),因为用心聆听比用口说教更能安慰肢体,安静思考比急躁争论更能进入真理。要操练「彼此相爱」(约十三34),肢体之间最需要的是「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加六2),而不是置身事外、「仿佛神逼迫」(十八22)他们。每个人都必须自己顺着圣灵而行,在神的面前,「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加六5)──《圣经综合解读》

                  ◎这是约伯唯一把说话的对象限定在自己的朋友身上,没有变成独白或者变成一篇对神的祷告。整个形式很像正式的辩论,约伯专心推翻朋友们的立论。──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一2~6约伯为了朋友们缺乏设身处地为他着想而生气。更适合这类事情的反应是惊奇(5)与默不作声(5b),像他们最初的时候一样(13)。只要细听(2a)就是你们安慰我(2b),也就是:「你们给我的安慰」(思高、NEB)。他们不了解他浑身战兢的真正原因(6)。虽然第4a节不是完全很清楚326,它似乎是暗示神是人类患难的肇因,而不是人;但朋友们在处置这个问题上一直假定神是约伯患难的肇因,琐法甚至大胆地说:「神追讨你,比你罪孽该得的还少」(十一6);或许约伯是在说:即使朋友们可以巧妙地表达某种安慰,仍然无法应付他的需要。他请求怜悯(十九21),却被琐法当作是个「羞辱」(二十3)。在临别一击(廿一34)中,约伯说他们的话既空又假;如果他们喜欢,尽可继续嗤笑(3b),因为那就等于是他们的安慰327。——《丁道尔圣经注释》

         本章很特别。在第二回合的辩论中,三位朋友都围绕着约伯所说的「强盗的帐棚兴旺,惹神的人稳固」(十二6)大作文章(十五34;十八61415;二十26),因此,约伯在本章逐一引用了他们的说法,详细指出了他们「错谬」(34)的谎言(十三4)。表面上,约伯始终在反驳三位朋友,并没有转向神;但约伯「岂是向人诉冤」(4)呢?本章实际上是他在神面前理清思路,一面确认自己并非因罪受罚,一面也思考自己为什么需要「救赎主」(十九25)──《圣经综合解读》

 

【伯二十一3「请宽容我,我又要说话。说了以后,任凭你们嗤笑吧!」

         说了以后,任凭你们嗤笑吧:约伯的口吻无比坚定、断然,本节含有以下内容。①约伯再也不想说服朋友们。虽然如此,约伯却认为有些部分必须要交待清楚,就想明确地表达出来;②约伯悖论性地要求朋友们节制,不必一味地嘲讽讥笑他;③约伯已厌倦了与朋友们继续争论,只求向神倾诉(4) ――《圣经精读本》

         「请宽容我」(3),意思是「请忍受一下」。──《圣经综合解读》

         「说了以后,任凭你们嗤笑吧」(3),意思是约伯知道自己无法说服三位朋友,他们还会继续用「嗤笑」来代替「安慰」。因此,本章与其说是约伯驳斥三位朋友,不如说是约伯向神陈明自己思考的结果(47)──《圣经综合解读》

                  ●「宽容」:「赦免」、「忍受」的意思,这里应该是取「忍受」的意义。──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一4「我岂是向人诉冤,为何不焦急呢?」

         「我岂是向人诉冤?为何不焦急呢」(4),可能是说约伯相信神是他一切苦难的源头,所以必须从神身上找答案。实际上,三位朋友也相信约伯的苦难是出于神,但却大胆地替神回答:「神追讨你比你罪孽该得的还少」(十一6)──《圣经综合解读》

                  ●「诉冤」:「诉苦」的意思。

                  ●「我岂是向人诉冤?为何不焦急呢?」:意思是「我因为是向神诉苦,所以无需保留,不免显得焦急」。──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一5「你们要看着我而惊奇,用手捂口。」

         约伯视朋友的“安慰”为重负,请他们最好“捂口”不言。从1节开始用“你们”,可见约伯乃向三友发言。――《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用手捂口」:即不作声(299 404)――《串珠圣经注释》

         用手捂口:意指不可随意开口说话,要求朋友们静静聆听约伯的话。 ――《圣经精读本》

         「你们要看着我而惊奇,用手捂口」(5),原文是命令句。约伯请朋友们仔细看看他,他的苦难值得他们因惊奇而「用手捂口」(5)、安静聆听。──《圣经综合解读》

                  ●「你们要看着我」:原文是「命令句」,意思是约伯要朋友转过头来仔细看他焦急诉苦的样子,然后为约伯的遭遇觉得惊奇而缄默不再发言(用手摀口)

                  ◎约伯在此要求朋友们重新注意约伯的现况,不要只陷入言词的辩论中。约伯认为自己目前的言论焦急,是因为他正在向神诉苦,而他的苦难,值得朋友惊讶而缄默,就像当初他们看到他的反应一样。而约伯每次想到自己的遭遇与人世间恶人的状况,就惊慌害怕。──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一6「我每逢思想,心就惊惶,浑身战兢。」

         每当约伯思想下面的事实,「心就惊惶,浑身战兢」(6),因为这些事实与传统的理论完全相反。三位朋友认为:罪必导致苦难,苦难证明有罪;但约伯却诚实地观察到,许多现实完全不同,这些思考将带出他更深层次的惧怕——「所以我在祂面前惊惶;我思念这事便惧怕祂」(二十三15)──《圣经综合解读》

 

【伯二十一7「恶人为何存活,享大寿数,势力强盛呢?」

         琐法曾强辩说恶人在用尽强壮之力之前就遭灭亡(2011)。对此,约伯反驳说很多时候都会长久地享受繁荣。强盛:意思接近“勇士”,与天使长“迦百列”同义。在这里,则包含着身体的强健与事业上的昌达。借着亲身经历的困境,约伯更加看到了现实中的矛盾,并因此看破今世虚无与对来世的期待。 ――《圣经精读本》

         琐法刚刚断言恶人过早就死了(二十11);约伯的主张恰恰相反:他们享大寿数,甚至身体健康。译作势力的希伯来字,可以同时指身体上的强壮、经营上的效率,与物质的丰盛。在诗歌内向性的结构中,第713节相当,那里的他们度日意味着「度尽他们的寿数」。——《丁道尔圣经注释》

         「势力」(7),原文的意思是「力量、效率、财富」。──《圣经综合解读》

         琐法曾断言恶人将壮年而亡(二十11),但约伯却看到恶人「享大寿数,势力强盛」(7)──《圣经综合解读》

                  ●「势力强盛」:也可以指「身体强壮」、「财富丰盛」,这里应该是「身体强壮」的意思。──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一7~13提出质疑──恶人为甚么享福?他们的后裔及家产岂不是繁多?家宅岂不是平安?――《串珠圣经注释》

         7~13节是一首交错平行的诗歌,前后对称(7节对13节,8~9节对11~12),中心是恶人的繁荣兴旺(10)。这首诗对恶人逍遥生活的勾画,与以利法对义人蒙福生活的描绘类似(23~27)。约伯一开始所问的「为何」(7),可以应用在每一个事实上。约伯诚实地说出了这些事实,但却不明白神为什么允许恶人也能和义人一样兴旺。──《圣经综合解读》

 

【伯二十一7~16跟琐法的理论(二○12~19)相反的是,恶人往往都会兴旺。第13节的意思是,恶人有时会一生都亨通,并且安然死去。约伯在第16节承认,就是恶人的“亨通”,也同样来自那统管全人类的主。――《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朋友们的论点是:罪产生苦难;他们的推论是:苦难证明罪。约伯同时否认这两者。他对恶人逍遥自在的生活之勾画相当有魅力,与以利法稍早对好人的描绘类似(17~27)。——《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伯举出实例来说明拒绝认识神的恶人还是享有三友所说的「只属于义人」的各项福分。但即使恶人不一定遭遇患难,约伯还是陈明自己拒绝恶人的筹算,坚守义人的立场。──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一8「他们眼见儿孙和他们一同坚立。」

         约伯说,恶人既不理神的道,也不祷告、侍奉、却事事亨通,发生在约伯身上的事一点也未曾落到他们身上(14~15);他们不但自己长寿,家宅平安,连儿孙也沾不到神的怒气(7~9),和三友所说的(十八19;二十11)刚好相反。――《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比勒达曾经断言恶人无子无孙而死,这时的约伯看起来就是如此(十八19)。约伯反驳这一点,恶人儿孙满堂、家庭幸福,就跟其他任何人一样。这里又是内向性的排列。第10节提及家畜,环绕在前后的,是第8~9节与11~12节对欢笑嬉戏之孩子(用了四个不同的希伯来字)的描写。——《丁道尔圣经注释》

         比勒达曾断言恶人「在本民中必无子无孙」(十八19),但约伯却看到「他们眼见儿孙,和他们一同坚立」(8),「他们打发小孩子出去,多如羊群;他们的儿女踊跃跳舞」(11)──《圣经综合解读》

 

【伯二十一9「他们的家宅平安无惧,神的杖也不加在他们身上。」

         神的杖没有加在恶人身上、却加在约伯身上(934)――《串珠圣经注释》

         以利法断言约伯的「帐棚」一定会平安无事(24),约伯否认这一点。恶人的家宅(其意义可以是家庭或房产)平安无事;神的杖──这是约伯正在感受到的(34)也不落在他们身上。——《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利法曾断言义人「必知道你帐棚平安」(24),但约伯却看到恶人也是「家宅平安无惧;神的杖也不加在他们身上」(9),但这杖却始终不离开约伯(34)──《圣经综合解读》

 

【伯二十一10「他们的公牛孳生而不断绝,母牛下犊而不掉胎。」

         牛羊众多,表明蒙神赐福。――《串珠圣经注释》

         畜牧业是古代近东地区的主要生计来源,故以牛羊之数计算财富的多少。圣经多处应许敬畏耶和华之人将会拥有成群的子孙和不可胜数的牛羊(28418;诗14412~15)。神将这些应许赐给以色列百姓的终极目的,是为要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永恒救赎计划,而并不只是为要保障现世的祝福。约伯的朋友们未认识到这一点,一味地坚持敬虔人必得现世祝福的因果报应逻辑。与此相反,约伯则根据自己的经历,为混乱迷茫的世界秩序叹息。 ――《圣经精读本》

    朋友们似乎并没有指名说多产的公牛与生殖力强的母牛为神给祂所宠爱之人的恩赐,而将不孕与流产的兽群赐给恶人;但这观念却是很平常的(申廿四418),以耶和华为神的人,也蒙应许有意想不到多的羊浛、与生产力强的母牛(诗一四四12~15);约伯认为处在这种福乐状态的,乃是恶人,不是义人。这节经文很令人好奇地读作「他的公牛」与「他的母牛」(参吕译字旁小点),大部分的译本,包括昆兰他尔根在内,都改为复数。董姆(Dhorme p.311)正确地解释说单数代名词是受单数名词的影响。这一切都可以撇下不谈,只要把它们看作是集合用法就可以了。——《丁道尔圣经注释》

         琐法曾断言恶人的「家产必然过去;神发怒的日子,他的货物都要消灭」(二十28),但约伯却看到「他们的公牛孳生而不断绝;母牛下犊而不掉胎」(10),享受经济的繁荣。──《圣经综合解读》

 

【伯二十一11「他们打发小孩子出去,多如羊群,他们的儿女踊跃跳舞。」

 

【伯二十一12「他们随着琴鼓歌唱,又因箫声欢喜。」

         琐法曾断言「恶人夸胜是暂时的」(二十5),但约伯却看到「他们随着琴鼓歌唱,又因箫声欢喜」(12)──《圣经综合解读》

 

二十一12 琴、鼓、箫】这几样都是当时典型的乐器,主前第三千年纪以降,已经在古代近东的文献、浮雕、绘画中出现。琴是木制的弦乐器,手提式的。按照古代的浮雕,鼓是圆框蒙皮的手鼓,不如现代的铃鼓般,会叮当作响。箫则是青铜或芦杆制造的双管乐器。──《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伯二十一13「他们度日诸事亨通,转眼下入阴间。」

         以利法曾断言「恶人一生之日劬劳痛苦」(十五20),但约伯却看到「他们度日诸事亨通」(13)──《圣经综合解读》

         「转眼下入阴间」(13),也可译为「平安下入阴间」(英文ESV译本)──《圣经综合解读》

 

【伯二十一14「他们对神说:‘离开我们吧!我们不愿晓得你的道。」

 

【伯二十一14~15恶人享受这一切,正是在他们作出最放肆之亵渎行为时。他们不要与神有任何瓜葛;在他们的经历中,祷告是在浪费时间。——《丁道尔圣经注释》

         既然这些恶人无忧无虑,繁荣兴旺,生前没有长期患病,死时也没有痛苦挣扎,所以「他们对神说:离开我们吧!我们不愿晓得祢的道」(14)。既然有神没神都一样,事奉和祷告就是白费功夫,根据因果律,「我们何必事奉祂呢?求告祂有什么益处呢」(15)?这从来都是世人的普遍观点,他们不觉得需要神,不想知道神的旨意,不愿承认神的权柄:既然倚靠自己就能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与一位处处限制自己的神有瓜葛呢?为什么不自由自在地活出你自己呢?──《圣经综合解读》

 

【伯二十一14~16恶人藐视神和自恃。――《串珠圣经注释》

 

【伯二十一15「全能者是谁,我们何必侍奉他呢?求告他有什么益处呢?’」

         全能者是谁?我们何必事奉他呢:这与埃及法老对摩西所说的话相仿(52)。古往今来,那些将神视为满足属世需求的对象或将人高举在至高、绝对之位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这样的话。并且,对这些天性不愿认识神的不信之人而言,信仰或敬虔生活都只是无意义的时间浪费(128)  ――《圣经精读本》

 

【伯二十一16「看哪,他们亨通不在乎自己,恶人所谋定的离我好远。」

         上半节似暗示神有分使恶人昌盛。

          「恶人所谋定的离我好远」:约伯不会因为羡慕恶人而行恶。――《串珠圣经注释》

         恶人所享受现世的富贵荣华并不是他们自身的能力或努力所结的果子,乃是因着神的护理。然而,恶人却认为自己的通达靠的是自己的努力,约伯主张恶人的价值观异于自己的价值观。“离我好远”这句也含有“距离甚远”的意思。不认识神的人认为自己很富饶,约伯却主张,自己虽身陷苦难,仍不同于他们。 ――《圣经精读本》

    这节经文的意义并不清楚,它在这篇讲论中的地位也不明确。新英语圣经在这里开始一个新的段落,但中文译本与修订标准本则将第16节依附在前面一段,修订本脚注加上「你们说」,使它成为一个引句,而约伯将之归于朋友们。它听起来有点像是约伯在十二6所说的,给人的印象是:恶人以他们自己的「手」为他们的神。——《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们亨通不在乎自己」(16),意思是这些事的主权都在于神,因为神也会「光照恶人的计谋」(3)。但既然这样,神为什么要造恶人呢?这是一个深刻的问题,最终只能由神自己来回答,祂将问约伯:「你且观看河马;我造你也造它」(四十15)──《圣经综合解读》

         约伯清楚地知道,拒绝神的恶人也可能兴旺(10),但他却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恶人所谋定的离我好远」(16)。实际上,恶人所拥有的牲畜(10),也是约伯原来的主要财富(3)。约伯从来「没有违弃那圣者的言语」(10),但所蒙的福(创三十30;申二十八4)却与恶人没有太大的区别(10),在撒但看来是很不划算的。但是,约伯的心里却没有任何不平衡,因为他敬畏神并非为了财富,与撒但所指控的因果报应、利益交换(9~10)毫无关系。而这种「无故」(9)的敬畏,并非约伯缜密思考、权衡利弊的结果,不但撒但无法理解,连约伯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圣经综合解读》

                  2116 上半部「看哪,他们亨通不在乎自己」暗示神对恶人的昌盛有其责任。──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一17「“恶人的灯何尝熄灭?患难何尝临到他们呢?神何尝发怒,向他们分散灾祸呢?」

         本节是一个怀疑问句。约伯怀疑这事真的发生过多少次。――《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何尝」:「在哪里」、「用什么」、「在何处」。──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一17~22神根本没有使恶人败亡,人若为神的作为辩护,说恶人的儿女会担当上一代的惩罚,也不是不合理的,因恶人应自己受报应。――《串珠圣经注释》

         当朋友们说恶人不会亨通时,约伯回答说:「他们的确亨通!」朋友们对此的回答是:「但不会太久!」约伯反驳:……何尝……呢?比勒达曾经宣称「恶人的灯」必熄灭(十八5),诗人曾经说恶人就像糠秕被风吹散(诗一4);约伯问:……何尝……呢?如果刑罚延迟了,朋友们可能会换个说法,说儿女会为他们父亲的罪恶受报(4,二十10);约伯认为这是畸型的,鼓励更多的邪恶:「我们可以犯罪,我们的儿女会受报!」约伯愤怒地问:「他们在乎什么呢?」(RSV)朋友们的这个理论──神为恶人的儿女积蓄罪孽(19a)──是个露骨的借口,在彰显神的公平上毫无用处(22)329。只有当恶人亲身经历自己败亡作他们的受报,才能看见施行公平。——《丁道尔圣经注释》

         三位朋友说恶人不会亨通;而约伯则反驳:他们「诸事亨通」(13)。朋友们回答:亨通也不会太久,「恶人的亮光必要熄灭」(十八5);而约伯则反驳:「恶人的灯何尝熄灭」(17)?朋友们可能换个说法,说恶人的后代会遭报应(4;二十10);而约伯则认为这会鼓励犯罪,因为恶人根本不会在乎后代遭报(21),所以「不如本人受报,好使他亲自知道」(19),才算公义的审判(20)。而神也说:「各人必因自己的罪死亡;凡吃酸葡萄的,自己的牙必酸倒」(耶三十一30;结十八2)──《圣经综合解读》

 

【伯二十一17~262117~26约伯也不是说「恶人获得好处、好人会遭遇患难」。他看清楚了人生的复杂性,他是说「有人得享福气,有人一生遭遇患难」,跟善恶并无直接关系 2123~25 ,到最后只有死亡是公平的临到各人。

         17~26节并不是说好人总是受苦、恶人总是亨通,而是说「不一定」。三位朋友认为义人总是亨通,而恶人总是失败,但约伯却看到人生比这更复杂。人的祸福与善恶没有直接的关系,恶人可能「至死身体强壮,尽得平靖安逸」(23),义人也可能「至死心中痛苦,终身未尝福乐的滋味」(25);而义人和恶人最后又同样难逃一死,死亡对每个人的判决都是一样的(26):「智慧人和愚昧人一样,永远无人纪念,因为日后都被忘记;可叹智慧人死亡,与愚昧人无异」(传二16)。因此,现实告诉我们:当人活着的时候,善恶并不能解释人生不同的命运;而当人死亡的时候,道德也不能解释人生共同的结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圣经综合解读》

 

【伯二十一18「他们何尝像风前的碎秸,如暴风刮去的糠秕呢?」

 

【伯二十一19「你们说:神为恶人的儿女积蓄罪孽。我说:不如本人受报,好使他亲自知道。」

         有人认为恶人亨通,子孙应该遭报应。但约伯认为,要是世间真有道德制裁这回事,刑罚子孙解决不了问题,应刑罚恶人本身(20~21)。人也不可以强要神如何对待人(22)――《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神为恶人的儿女积蓄罪孽:在本章,为了暴露朋友们的主张是何等虚妄,约伯从多种角度提出反论。①当他们主张“恶人绝不能繁荣昌达,象风前的碎秸一样败亡”时, 约伯以普遍而客观的实例来陈述相反的意见(9~12);②当朋友们提出“恶人夸胜只是暂时”时(205),约伯就辩驳说有些恶人即便是在坟墓中也得享安逸和富饶(3233);③于是朋友们就强辩“本人所未受到的刑罚会报应在儿女身上”,约伯在本节就是驳斥了这种主张。在出205;申59等处神曾说过“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然而,我们不能按照字面意义来理解这些话语。神警告人不可犯罪,意指父辈的错误行经会给子孙带去不好的影响,促使子孙也犯罪而受到惩罚。因为对罪的责任决不会转嫁于子孙身上,本人的罪行所带来的刑罚必须由本人来承担(182~4) ――《圣经精读本》

         「你们说:神为恶人的儿女积蓄罪孽」(19),原文是「神为恶人的儿女积蓄罪孽」。这句话根据上下文,应该是引用三位朋友的话(28)。他们认为「神为恶人的儿女积蓄罪孽」,那些恶人虽然寿终正寝,但他们的罪孽必将报应在儿女身上。──《圣经综合解读》

                  ●「你们说:」神为恶人:原文没有「你们说」乃是译者加入的,不过这也的确是约伯引用朋友的说法, 2122 也是性质类似的引用,亦即 2122 应该是约伯三友的立论,约伯用 2123~26 来加以反驳。──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一19~21约伯指出,人不能以恶人的子女承受惩罚来解释恶人的兴旺。人死后,他就不管有什么会发生在子孙身上了。――《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伯二十一19~36●「你们说:」神为恶人:原文没有「你们说」乃是译者加入的,不过这也的确是约伯引用朋友的说法, 2122 也是性质类似的引用,亦即 2122 应该是约伯三友的立论,约伯用 2123~26 来加以反驳。──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一20「愿他亲眼看见自己败亡,亲自饮全能者的忿怒。」

 

【伯二十一21「他的岁月既尽,他还顾他本家吗?」

         恶人死后,并不理会自己的后代会否遭受报应。――《串珠圣经注释》

         「他的岁月既尽,他还顾他本家吗」(21),意思是恶人死后,根本不会理会自己的后代是否遭报。──《圣经综合解读》

 

【伯二十一22「神既审判那在高位的,谁能将知识教训他呢?」

         本节的意思可能是:神的智慧高深莫测,人若用道德因果律来解释神的作为,实属不智。――《串珠圣经注释》

         「神既审判那在高位的,谁能将知识教训祂呢」(22),意思是人不能用「神为恶人的儿女积蓄罪孽」这样拙劣的说法来替神解释。──《圣经综合解读》

 

【伯二十一23「有人至死身体强壮,尽得平靖安逸。」

         约伯指出有的人死于安乐,有的人死于苦难,但身体进了坟墓,都一样腐烂。在生时,恶人、好人命运不同,无是非标准能作解释;死后同被虫遮盖,同一命运,同样不能解释。――《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伯二十一23~26朋友认为死亡是恶人所得的最大刑罚,但在约伯看来,这观点也不对,因为善人恶人都同样难逃一死。――《串珠圣经注释》

         吐露死亡之虚无:基于对朋友之见的强烈反叛,约伯竟主张恶人常亨通,义人常受苦。然而,约伯的这种主张也是另一个极端。人生过于复杂微妙,难以用如此简单的逻辑来进行说明。虽然生活是如此千姿百态而难以解释,但“世人都必归于尘土”这一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这里,约伯吐露了传道书的作者曾感悟到的对必死人生的虚无感(214) ――《圣经精读本》

         约伯的论点不是好人总是受苦,而恶人总享安逸;事实上,这种通则不比他朋友们的公式(义人总是亨通,而恶人总是失败)更真实。生命比这复杂多了,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模式来,死亡总是最后的判决,而它给每个人的判决都是一样的。在这个阶段,约伯很现实的观察越来越接近传道者的了(传二14)。罗利(Rowley)总结得好:「在生命中,没有道德差异可以解释他们命运的分歧;在死亡时,它们同样无法解释他们共同的命运」(p.189)。——《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伯也不是说「恶人获得好处、好人会遭遇患难」。他看清楚了人生的复杂性,他是说「有人得享福气,有人一生遭遇患难」,跟善恶并无直接关系 2123~25 ,到最后只有死亡是公平的临到各人。

                  ◎约伯的朋友们认为死亡是恶人所得的最大惩罚,这在约伯看来是错误的观念。因为义人与恶人都难逃一死,死后都是一样的(约伯的看法就是这样),死前的状况又与善恶没有直接关系。──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一24「他的奶桶充满,他的骨髓滋润。」

         “奶桶”。这词只出现在这里,可能指盛牛奶的桶,或象征身体的肥胖。――《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他的奶桶充满」:指他的身体满有气力。――《串珠圣经注释》

                  ●「奶桶」:不确定是指哪一个器官,有说是腰部,有说是性器官。──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一25「有人至死心中痛苦,终身未尝福乐的滋味。」

       ◎约伯的朋友们认为死亡是恶人所得的最大惩罚,这在约伯看来是错误的观念。因为义人与恶人都难逃一死,死后都是一样的(约伯的看法就是这样),死前的状况又与善恶没有直接关系。──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一26「他们一样躺卧在尘土中,都被虫子遮盖。」

  在死亡时,二者是没有区别的(见伯320注释)──《SDA圣经注释》

 

【伯二十一27「“我知道你们的意思,并诬害我的计谋。」

         「诬害」(27)原文是「错误对待」。「我知道你们的意思,并诬害我的计谋」(27),指约伯知道三位朋友的想法并不诚实,他们的逻辑简单而肤浅:恶人才会受苦;既然约伯受苦,所以约伯必定是恶人。所有的论证、修辞,其实都是装腔作势,只是为了自圆其说。──《圣经综合解读》

                  ●「诬害我的计谋」:约伯知道朋友由他的遭遇推论他是恶人,这对他就是一种「诬害」(原文是「错误对待」)──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一27~29预期指控者会质问他兴旺的恶人在那里,约伯于是叫他们询问过路的人(29)――《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约伯发现朋友们的想法是如此不诚实,一定是出于恶意的330;虽然很少在他们的指控中公然表露出来,他们的逻辑却很明显:恶人受苦,约伯受苦,所以约伯是恶人。——《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二十一27~34恶人死后仍得厚葬,这一切都显出朋友的话空洞无稽,与事实不符。――《串珠圣经注释》

 

【伯二十一28「你们说:‘霸者的房屋在哪里?恶人住过的帐棚在哪里?’」

         「霸者的房屋」(28)、「恶人住过的帐棚」(28),都是三位朋友以前提到过的(22;十五34;十八61415;二十26)。琐法说「亘古以来,自从人生在地」(二十4),恶有恶报就是一个常识。但约伯却认为那根本不是常识,因为任何一个不带偏见的「过路的人」(29)都可以证明,事情恰恰相反:「霸者的房屋」、「恶人住过的帐棚」都还存留得好好的,默默地见证「恶人在祸患的日子得存留,在发怒的日子得逃脱」(30)──《圣经综合解读》

 

【伯二十一29「你们岂没有询问过路的人吗?不知道他们所引的证据吗?」

         “证据”。出于他们自己经历的证据。――《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凭经验便可推翻朋友的论点。――《串珠圣经注释》

         你们岂没有询问过路的人么:过路的行人因没有个人的利害关系,就可以不带偏见地进行判断,因此可向他们询问真情。这句话既指出三个朋友因果报应观的虚妄性,同时也劝告他们不可被固定的观念所束缚,乃要直面现实和人所处的情境。 ――《圣经精读本》

    琐法曾装模作样地诉诸于普通的常识(二十4);约伯反驳说他没有太多常识,任何一个旅行的人都可以告诉他:事情恰恰与他所说的相反。——《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二十一30「就是恶人在祸患的日子得存留,在发怒的日子得逃脱。」

         第二回合对话过后,约伯看出他的三友的道理不容有例外,也不能说明例外,可是世间有的是这种例外,包括他的遭际在内。《传道书》探讨同一问题,得出了一个神不关心人间苦难的结论(1~12)

耶稣基督对此作了解释(太五44~45)。神是既忍耐又恩慈的,正直的人终必得到祝福,人不可依自己短暂且局限的经验来作判断。――《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伯二十一30~3331节是困难的,但新英语圣经可能是对的──将质问的谁确认为否定的「没有人」(旧约圣经中充斥着其他的例子)。恶人没有曝光(31a)、没受报应(31b);相反地,他们事实上却在祸患的日子得以存留与获救,这似乎是指神所作的。本诗剩余的部分评论说:众人都喜欢谄媚富人(32~33),遮眼不看他们的罪孽。恶人非但没有羞愧而死、无人记念(比勒达在第十八章、琐法在第二十章所主张的),反倒备极哀荣地结束他的一生:奢华的葬礼、浩浩荡荡的送殡行列、豪华的坟墓,这一切全都代表着荣誉与尊崇。——《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二十一31「“他所行的,有谁当面给他说明?他所作的,有谁报应他呢?」

         「他所行的,有谁当面给他说明?他所做的,有谁报应他呢」(31),指那些恶人生前并没有遭到报应,而这显然是神允许发生的。这又是为什么呢?──《圣经综合解读》

 

【伯二十一32「然而他要被抬到茔地,并有人看守坟墓。」

         恶人死后有隆重的丧礼为他举行,他的坟墓也受到保卫。

          「茔地」:坟场。――《串珠圣经注释》

         比勒达断言恶人的纪念「在地上必然灭亡;他的名字在街上也不存留」(十八17),但约伯却看见恶人「要被抬到茔地;并有人看守坟墓」(32),死后备极哀荣,送殡行列浩浩荡荡。──《圣经综合解读》

 

【伯二十一32~33昌盛的恶人,即使对死亡也不是那么排斥。――《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伯二十一33「他要以谷中的土块为甘甜,在他以先去的无数,在他以后去的更多。」

         下半节指送终的人无数,或指如恶人般的人先后无数(恶人的遭遇鼓励更多人效法他)――《串珠圣经注释》

         在他以后去的更多:有人认为这句话说明了追悼有权势之人的送葬行列。这似乎是在讽刺甘愿重蹈恶人覆辙的愚蠢之举。世人的钦慕对象是借着人的权术手腕而赚取富饶的人,并且趋之若鹜地追随其后。 ――《圣经精读本》

         「以谷中的土块为甘甜」(33),比喻安然去世。──《圣经综合解读》

         「在他以先去的无数,在他以后去的更多」(33),指恶人的善终鼓励更多人的效法,使人更加谄媚恶人,遮眼不看他们的罪孽。──《圣经综合解读》

                  ●「谷中的土块」:形容精选的坟地。──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二十一34「你们对答的话中既都错谬,怎么徒然安慰我呢?”」

    约伯所得的安慰都是 hebel,传道者最爱用这个字来指「虚空」(RSV:「空无一物」)或人生每一件事的徒劳无益(徒然)。——《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伯的结论是:三位朋友的话「都错谬」(34)。这不是因为他们的知识不够,而是因为他们的偏见,使他们成了「编造谎言的,都是无用的医生」(十三4)──《圣经综合解读》

         「徒然」(34)原文又被译为「虚无」(申三十二21)、「虚空」(传一2)。如果我们与神没有生命的关系,真理只是没有生命的标准答案,教条只是生搬硬套的「错谬」(34),脱离现实、空洞无物的说教怎么能「徒然安慰」(34)人呢?──《圣经综合解读》

         神使用第三个工具的横加指责,引发了约伯的深刻思考,使他越来越确信因果报应的「错谬」。既然恶人不一定都受罚,义人也不一定都亨通,约伯也不一定是因罪受罚。但是,虽然约伯已经看出了传统理论的「错谬」,但却不明白神为什么允许善恶结局颠倒(162231)。既然恶人和义人「一样躺卧在尘土中,都被虫子遮盖」(26),自己为什么还需要「救赎主」(十九25)呢?难道仅仅是为了洗刷罪名、追求一个「公断」(十九7)吗?──《圣经综合解读》

         约伯与三位朋友第二回合的辩论到此结束了。在这个回合里,神使用第一个工具以利法,激起约伯心中不死的「指望」(十七15);神又使用第二个工具比勒达,引导约伯看清这个「指望」的内容:神不止是他的「密友」(二十九4),而且是他的「救赎主」(十九25);神也使用第三个工具琐法,引导约伯思考自己到底为什么需要「救赎主」?虽然约伯已经成功地指出了三位朋友的「错谬」(34节;四十二7),但还不明白什么才是「正确」;虽然约伯已经否定了过去的自己(十二3;十三2;十六4),但还没有拒绝现在的自己。因此,神还要第三次使用这些工具,让约伯直面内心真正的惧怕(6)──《圣经综合解读》

                  ◎约伯最后的指控很真实,如果我们的立论都只是一些陈腐的教条,又怎能安慰那些已经看穿事实真相的人呢?我们的信仰真的建立在稳固的根基上吗?──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思想问题(21)

 1 试比较琐法(20)与约伯有关恶人命运的言论,你同意谁的说法呢?约伯声称恶人至死兴旺,是否说神不存在呢?参22节。

 2 约伯对恶人的观察在今日仍是真实么?你羡慕恶人的际遇么?他们至终的结局如何?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