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约伯记第十一章拾穗

 

【伯十一1「拿玛人琐法回答说:」

         这是琐法第一次发言,他不满约伯力辩无辜,说约伯根本不知道自己有罪,要全知的神用苦难来唤醒约伯觉悟前愆。琐法的谈话分三部分:1,斥责约伯自义(2~6)2,神的智慧难测(7~12)3,唯有悔悟,苦难才会过去(13~20)

琐法是个独断主义者,把事物分成不是“是”便是“非”,不是“黑”便是“白”,而判断是非黑白的标准则是他自己,只有他明白神的心意,知道神行事的法则。

他不像以利法,不讲宗教经验(参四1~11);也不象比勒达,不从古人的智慧里找道理(参八1~8),他只讲自己的权威和绝对的是非,因而嘲笑约伯为自义。――《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拿玛人琐法:琐法与比勒达一样,并没有出现在其它圣经中。犹大南部有一名叫“拿玛”的地区(1541),有人推测那地就是琐法的居住地。 ――《圣经精读本》

         「琐法」(1)这个名字的意思是「麻雀」,他是三位朋友中最无礼的一位,别人在过招之前还要先铺垫几句场面话、讲究招式礼数,他却是劈头就砍。比勒达说了一句话(1~22),约伯却回了两句半(1~22),所以琐法已经憋了很久,一张口就指责说约伯说了「许多的言语」、「多嘴多舌」(2)──《圣经综合解读》

 

【伯十一1~3“琐法”。比另外两位友人更坦率和严厉,他同样认为约伯受苦是由于自己的罪。他指出神加诸约伯的,只是他当受之惩罚的小部分(6)。根据他这种简单的想法,约伯需要做的只有悔改,这样一切都会改变(13~15)。琐法的权威并不是宗教经验或传统,而是直觉或常识。所以,他最终的权威其实是他自己;他看来是对的,便认为真是对的。这种人认为所有的问题非黑即白。琐法没有兴趣去探讨神之作为的奇妙。他不但称约伯为罪人,而且因约伯尝试了解神的作为而责备和侮辱他(12)――《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伯十一1~6无论约伯如何据理力争,一旦到神面前,他所犯的罪便显露无遗,而且,他的刑罚其实算轻。――《串珠圣经注释》

 

【伯十一1~20从轻发落:第三位朋友琐法比先前两位更率直和苛刻地斥责约伯。他也认为约伯犯了罪,而且约伯所受的刑罚比应得的为轻。――《串珠圣经注释》

         这是约伯的三个朋友之一琐法的第一次辩论。据推测,在三个朋友之中琐法年纪最小,言论比以利法和比勒达少(请注意他的第三次辩论被省略了)。琐法是强调正统的人:①他标榜自己认同正统的教义,断然指斥约伯的痛苦叹息,一口咬定他不敬虔(1~6);②琐法主要论及了关于神的正统教义(7~11)。然而,琐法极为概论性的辩论却丝毫也未能对约伯所面对的具体患难有何益处;③琐法的劝勉部分似乎给约伯带去恢复和拯救的希望(12~20),然而,也令人感到他是急于阐明自己的观点。――《圣经精读本》

                  ◎约伯三友的言论,不一定针对约伯的言论一一响应,但琐法比较是辩论型的发言,针对约伯的言论响应。──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十一2「“这许多的言语岂不该回答吗?多嘴多舌的人岂可称为义吗?」

         「多嘴多舌」:暗示约伯未经思索便随口说话。――《串珠圣经注释》

                  ●「多嘴多舌的人岂可称为义」:琐法认为多言已经是犯罪的行为了。当然这样说不免武断,但圣经中的确多处警戒人不要多言。箴 1019  5──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十一2~4说明了琐法对约伯之辩论的感受。琐法也指责约伯的抱怨,指出约伯夸大了自己的公义。――《圣经精读本》

         「多嘴多舌的人岂可称为义」(2),意思是话多就是犯罪,所以不需要再有什么理由了。但是,约伯虽然坚持自己无罪,但并没有琐法所指责的「夸大」(3)、「戏笑」(3),也没有说过「我的道理纯全;我在祢眼前洁净」(4)。约伯向朋友们表达过失望(14~21),但语气却是伤心、而不是嘲笑。──《圣经综合解读》

 

【伯十一3「你夸大的话,岂能使人不作声吗?你戏笑的时候岂没有人叫你害羞吗?」

         就像在以赛亚书十六6与耶利米书四十八30的用法一样,夸大的话这个字是指摩押的自夸,摩押素有虚假恶名,这特别指约伯自称无罪。但是,称约伯为多嘴多舌的人(2),琐法似乎是在暗示:如果约伯原先的行为是完全没有瑕疵的,他近来的讲论却是应受斥责的。他控告约伯戏笑,也就是嘲笑。约伯交替地对朋友们与对神说话,我们无法分辩出那段必须认为是在嘲蔑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戏笑」:「嘲笑」、「嘲弄」。──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十一4「你说:‘我的道理纯全,我在你眼前洁净。’」

         琐法十分直截了当,「他把所有只是暗示与提示的话语丢在一边,其他人只是指指点点、挥舞兵器,他却一刀见血。」253琐法在指控约伯自称纯全与洁净时,并没有引用约伯任何现有的话语;道理这个字,在申命记卅二2、以赛亚书廿九24与箴言中用来指贤哲教导性的谈话。洁净这个字虽然罕见,在其他地方用来形容「手」或「心」,这里暗示着道德上的纯洁。——《丁道尔圣经注释》

                  ●「道理」:「教导」、「立论」、「教训」。

                  ●「纯全」:「纯粹」、「纯净」、「无瑕疵」。──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十一5「惟愿神说话,愿他开口攻击你,」

          琐法接着表达一个愿望,这愿望当然是约伯也共有的:惟愿神能发表意见,但愿祂开口!但琐法已经认为自己知道神会说什么,所以他大大埋怨约伯是傲慢自大!——《丁道尔圣经注释》

         「惟愿」(5)原文是模仿约伯的口气(8)。约伯说「惟愿我得着所求的」(8),琐法就说「惟愿神说话;愿祂开口攻击你」(5)。琐法自己想攻击约伯,却以为是替神说话,这也许是我们常有的错误:借神之名,行血气之事。──《圣经综合解读》

                  ●「惟愿」:这在 6中是约伯的口吻。──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十一6「并将智慧的奥秘指示你;他有诸般的智识。所以当知道神追讨你,比你罪孽该得的还少。」

         “诸般的智识”。诸般或译作:两面。神的智慧有两面:一面是人所看见的,另一面则只有神才知道。――《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他有诸般的智识」:大概指人测不透神的智慧。――《串珠圣经注释》

         神追讨你,比你罪孽该得的还少:琐法判断约伯的苦难背后隐藏着鲜为人知的罪恶,仿佛认为揭露那秘密就是自己的义务(5178201114)。在他看来约伯不仅是因陷入骄傲和伪善而隐藏自己的罪恶,甚至还是将其合理化的可憎之辈。琐法之所以要指出约伯的罪:①是为要守护自认为所谓真理的思想(21920);②倘若事实果真如约伯所言,苦难亦会临到完全人,那么有朝一日,他们也可能会遭遇比约伯所面对的更可怕灾难。这令我们想起耶稣时代的犹太教领袖为了守护自己的权力而将“亵渎神圣”的罪名加在耶稣身上(2665)。结果,琐法竟成为控诉者、诽谤者而非抚慰者,这与他起初的意图相差十万八千里。 ――《圣经精读本》

         需要从神那里来的一句话,因为只有祂丰富的智识(这个罕用字在五12译作「成就」)能指示智慧的奥秘。很不幸地,学者们作了许多的尝试,要减低译作诸般的(较直译为「双倍」,参吕译注,可能是暗示在格言谈话中两种层次的意义)这个字的困难,但并没有一致的看法。琐法对于他严酷的结论──约伯所受的刑罚已经到了人类耐力的极限,但事实上却还比他的罪孽该得的还少──并未作任何的解释。——《丁道尔圣经注释》

         「将智慧的奥秘指示你」(6),意思可能是将约伯暗中所犯的罪、隐而未现的罪都揭露出来。──《圣经综合解读》

         「祂有诸般的智识」(6),原文是「因为智慧是两面的」。──《圣经综合解读》

         「当知道神追讨你比你罪孽该得的还少」(6),这句话本来是有道理的,但约伯所受的苦已经是撒但竭尽全力了,琐法却认为约伯所受的还不够重;我们若凭私意随便替神解释,也会和琐法一样毫无怜悯,把真理变成残忍的钝刀。──《圣经综合解读》

                  ●「诸般的智识」:原文是「双倍的智慧」。

                  11似乎认为约伯受的苦还不够重,不过这已经是撒但的「全力施为」了,所以看起来琐法自认为站在真理这边时,未免失于太过残忍,无法体会、体谅约伯受的痛苦。琐法的意见似乎也跟许多知识分子的见解类似,就是把神的能力想象成人的能力作无限的扩大,以致于认为神可以让人「无限的痛苦」。这样的观念就会导致「神能不能造出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这种自我矛盾的问题。──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十一7「你考察,就能测透神吗?你岂能尽情测透全能者吗?」

         琐法明白神的超绝与全知(7~9)。据此,他推论出:人受苦一定是犯罪的结果。约伯象所有的世人一样极其无知,无法改变,就象野驴生下的仍是小野驴,不 变成人(12)――《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你考察,就能测透神吗:字面意思是“你能测透神的奥妙吗?”。在关于神的知识上,琐法以浓厚的不可知论态度驳斥了约伯。然而,他却自告奋勇地解释约伯与神之间的关系,这是自相矛盾的行为。若进一步发展琐法的态度,便会产生随己意解释圣经的异端和将圣经解释权局限于特殊阶层等。 ――《圣经精读本》

 

【伯十一7~12神智慧无边,人不能测透。――《串珠圣经注释》

         充分体现了琐法的神观。琐法以约伯为对象,说明了神的伟大、尊荣与人的软弱、虚妄。琐法在本文中的神观是没有错误的。问题在于和其它朋友一样,琐法并没有正确认识到约伯的问题是什么。 ――《圣经精读本》

         这首诗详细述说了第6a节的陈述。和合本与钦订本这个熟悉的译法──你考察,就能测透神么?──曾经在神学上有相当可观的用处,宣告人「探究神」是徒劳无益的;现代译本正确地强调了「上帝的奥秘(RSV「深奥的事」)(现中、思高、NEB)是平行于「全能者之无极(思高的「完美」更好)(吕译),是越过了人类心智的极限。它超越了宇宙的四个主要范围的边界──天空、下界、陆地、与海洋(8~9)254。——《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伯已经说神「不可测度」(10),自己并「不知觉」(11),从来不敢说自己能测透神的心意。但琐法既没有倾听约伯的心声,也没有兴趣探讨神的作为,却责备约伯「毫无知识」(12),断言说:「你考察就能测透神吗?你岂能尽情测透全能者吗?」(7)。殊不知这话恰好是驳斥了以利法所说的 「这理,我们已经考察,本是如此」(27),也驳斥了比勒达所倚赖的古人传统(8~10)──《圣经综合解读》

                  ◎其实 117~10 说的相当正确,约伯其实无法完全了解全能者。这跟约伯记最后,神的立论相近。不过 11611~12 暗示约伯可能犯罪而不自知, 1113~20 又要约伯悔改,很明显的就是认为约伯的苦难是根源于犯罪。琐法认为约伯不能完全了解神,自己却又认定自己能掌握神的做为,这真是一个矛盾的地方。 11──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十一8「他的智慧高于天,你还能作什么?深于阴间,你还能知道什么?」

 

【伯十一9「其量,比地长,比海宽。」

 

【伯十一10「他若经过,将人拘禁,招人受审,谁能阻挡他呢?」

         论到主宰万物的神之主权。并且强调人与世界微弱得不足以对抗或干涉其主权。招人受审:是法庭用语,意味着审判的开始,然而在这里则表明审判权。在末后的日子,神会审判一切人,且是完全公平的判断(2012). ――《圣经精读本》

 

【伯十一11「他本知道虚妄的人;人的罪孽,他虽不留意,还是无所不见。」

         「他虽不留意」:他根本不用研究。――《串珠圣经注释》

         虚妄的人:有诸多特征,若连接12节来看,则意指并不真正认识神的人(17) ――《圣经精读本》

         「祂本知道虚妄的人;人的罪孽,祂虽不留意,还是无所不见」(11),意思是神的定罪必然是准确,所以约伯一定是犯了罪。琐法从来不去想一想,约伯的苦难是不是神的定罪。──《圣经综合解读》

 

【伯十一12「空虚的人却毫无知识,人生在世好像野驴的驹子。」

         琐法用极度讽刺的话语指出,象约伯那样虚妄的人要变得有智慧,实际上比驴子生出一个人的可能性还低。――《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本节或译作「当驴驹子生为人的时候,傻人可得着智慧了」,即傻子不可能有知识,正如驴驹不能生为人。琐法以此指责约伯愚不可及。――《串珠圣经注释》

         野驴的驹子:固执而难以驯养的野生动物。琐法以野驴为喻,强调有些人的愚妄,他们因顽梗不化而不能真正认识神的,委婉地暗示了约伯的固执。 ――《圣经精读本》

         「空虚的人却毫无知识;人生在世好像野驴的驹子」(12),也可译为「当驴驹子生而为人的时候,愚人也将得着智慧」(英文ESV译本),这是针对约伯所说的「野驴有草岂能叫唤」(5),讽刺他就像那野驴一样愚不可及。──《圣经综合解读》

                  ●「野驴的驹子」:指「只有野性、没有头脑的人」、「又笨又顽固」,正好也回应 6约伯用来指自己的比喻。──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十一13「“你若将心安正,又向主举手。」

         琐法可能忘记了他自己也是人,人的判断不能永无错误。他对约伯的看法既不正确,而说话的态度一味嘲讽,难令人心折。象苦难这个千丝万缕般复杂的人生问题,岂是如此简单的分析所能完全说明!――《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将心安正」(13),意思是认罪悔改,把心思摆正。──《圣经综合解读》

         「向主举手」(13),原文是「向主张开手」,意思是求神赐福。──《圣经综合解读》

                  ●「将心安正」:「坚固你的心」。──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十一13 向主举手】按照古代近东图像的典型模式,举手是普遍的祈祷姿势。举起双手,手心向外,两手相近,在面部的高度的姿态,被视为谦卑的表示。──《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伯十一13~20琐法也呼吁约伯悔改,并保证他必得到丰富的赏赐。“日子”(17)指生命。――《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劝约伯悔改归正,如此,神便会使他复兴。――《串珠圣经注释》

         琐法的说教到此为止,现在他在讲道。他的疗法很简单:常见的长串虔诚的劝告,「你若存心正直,向神祷告」等等;这不是虚伪的话。我们且假设琐法是想要以他莽撞的方法来帮助约伯。先知相当有果效地说同样的话(参赛一15);但这太过能说善道了,也毫无根据,因为它假设了约伯的问题在于他的罪。琐法落进了一般福音派常见的错误中,将罪孽与赦免的范畴用在每一个人类问题上;这不是约伯所需要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7~12节的道理本来都是对的(罗十一33~35),约伯也承认自己无法完全明白神的作为。但琐法却自相矛盾,一方面高举神超越的智慧,指出人不能完全了解神(7~8);另一方面却忘了自己也是人,自以为可以解释约伯与神之间的关系,认定约伯应当认罪悔改(13~20)。人若撇开圣经、体贴肉体,就会这样自相矛盾、自说自话,总认为别人没理、自己有理,别人有盲点、自己没盲点;结果不是陷入不可知论,就是随己意解经,或者自任解释圣经的权威。所以主耶稣说:「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太七5)──《圣经综合解读》

         13~20节的话表面上是正面的劝勉,实际上却绵里藏针,原文每节都引用了约伯的用词。这表明琐法并非没有听约伯的话,而是没有体会约伯的心声,只顾如何反驳,所以处处针锋相对。他虽然无礼,文采却不差,但这文采却使他显得更为无礼:

   1.「将『心』安正」(13),是针对「将他放在『心』上」(17)

   2.「不容『非义』住在你帐棚之中」(14),是针对「我的舌上岂有『不义』吗」(30)

   3.「你必『仰起』脸来」(15),是针对「不敢『抬』头」(15)

   4.「你必忘记你的『苦楚』」(16),是针对「夜间的『疲乏』为我而定」(3)

   5.「虽有黑暗仍像『早晨』」(17),是针对「每『早』鉴察他」(22)

   6.「你因有『指望』就必稳固」(18),是针对「消耗在无『指望』之中」(6)

   7.「坦然『安息』」(18),是针对「『躺卧』在尘土中」(21)

   8.「四围『巡查』」(18),是针对「『求』死」(21)

   9..「『无人』惊吓」(19),是针对「并『没有』能救我脱离你手的」(7)

   10.「恶人的眼目必要『失明』」(20),是针对「 云彩『消散』而过」(21)──《圣经综合解读》

                  ◎这段论述基本上和其他两个朋友的立论相当,就是要悔改才能得福气,继续作恶就会遭灭绝。──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十一14「你手里若有罪孽,就当远远地除掉,也不容非义住在你帐棚之中。」

 

【伯十一14~15意指神恨恶用罪孽之手所献上的祷告,只要帐棚中存留着不义,神的震怒便不会挪去(110~17;太524)。在原则上,这种见解是无可挑剔的。然而,约伯想要过的是比任何人都敬虔的生活,对他而言琐法的主张如同笑里藏刀般狠毒。 ――《圣经精读本》

 

【伯十一15「那时,你必仰起脸来,毫无斑点;你也必坚固,无所惧怕。」

         「斑点」:指罪疚痕迹。

         约伯若无罪疚,便可仰起面来。(1015)――《串珠圣经注释》

 

【伯十一16「你必忘记你的苦楚,就是想起也如流过去的水一样。」

 

【伯十一17「你在世的日子要比正午更明,虽有黑暗,仍像早晨。」

         「虽有黑暗,仍像早晨」:回应约伯以幽暗阴间为归宿的说法。(1022)――《串珠圣经注释》

         约伯曾说自己的结局是一片「幽暗」(22),琐法却说只要悔改,「虽有黑暗仍像早晨」(17),再一次劝诱照着撒但所指控的、用敬虔来交换祝福(9~11)。但神从来都没有应许信徒「在世的日子要比正午更明」(17),相反,「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徒十四22)──《圣经综合解读》

 

【伯十一17~18你在世的日子要比正午更明:琐法的逻辑极其公式化,他认为只要约伯离开罪孽,黑暗便会立刻云消雾散,灿烂的光明随之而来。这里的“盼望”令人感觉似乎偏重于恢复财产和子女等现世的财物。然而,约伯所面对的悲惨现实很难允许他盼望找回往日的荣华,因此,他只是渴望能够走出现在的痛苦。后来,约伯在隐隐约约间陈述了对复活与来世的盼望(1925~27),这实在是从困苦中锤炼出的宝贵认识。 ――《圣经精读本》

 

【伯十一18「你因有指望,就必稳固,也必四围巡查,坦然安息。」

         「也必四围巡查」:或作「也必受保护」。――《串珠圣经注释》

         「四围巡查」(18),意思是「四围巡查,发现平安无事」。──《圣经综合解读》

 

【伯十一19「你躺卧无人惊吓,且有许多人向你求恩。」

 

【伯十一20「但恶人的眼目必要失明,他们无路可逃,他们的指望就是气绝。”」

         读时若能和四7比较,可发现琐法态度的独断和言词的无礼。以利法和琐法都认定约伯有罪,以利法说话何等婉转,但琐法则断定约伯必是恶人,若不悔改,他最光明的前途就是死亡。――《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警告约伯若不悔改,便是死路一条。――《串珠圣经注释》

         琐法是神用来对付约伯、造作约伯的第三个工具,他的立论不需要任何根据,既不是经验,也不是传统,而是自己的直觉。他的权威就是他自己,他认为对的就是对的,所以武断地定罪约伯(5)。虽然他的话最短,但却和「麻雀」一样叽叽喳喳,毫无意义。琐法所描绘的美好生活(15~19),与以利法(17~26)和比勒达(20~22)所勾画的相似,都是同一个「认罪~赦免~蒙福」的「属灵公式」。──《圣经综合解读》

         三位朋友都认定约伯有罪,但以利法说话比较婉转,只是说:「请你追想:无辜的人有谁灭亡?正直的人在何处剪除」(7),而琐法的话根本就是定罪:「但恶人的眼目必要失明。他们无路可逃;他们的指望就是气绝」(20)。这三位朋友都是好心人,但对神的认识都不够全面,所以说话既有正确的成分,也有不准确的成分。他们虽然有出于肉体的「好心」,但却坚持自己的盲点和偏见,连仅有的正确也会失去劝勉人、安慰人的功效。我们若认同所谓的「成功神学」、「恩典福音」,也会和三位朋友一样由果溯因,把受苦者当作信心不足、不够敬虔的人,使劝勉变成了定罪、安慰变成了控诉。──《圣经综合解读》

 

【思想问题(11)

         琐法为何率直地指责约伯的不是?参4节。他接纳约伯的答辩么?他所关注的是约伯本人还是他的神学立场呢?你对那些神学立场与你不同的人该抱什么态度?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