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约伯记第七章拾穗

 

【伯七1「“人在世上岂无争战吗?他的日子不像雇工人的日子吗?」

         约伯回答了以利法之后,接上向神申诉。他相信他的苦难来自神,但不明白神何以如此折磨他,以致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争战」:指兵役或苦工。――《串珠圣经注释》

         岂无争战吗:争战亦可译为“事奉”。根据上下文脉,本节也可以译成“人在世上岂不有事奉之时吗?”。意思是说,人人都有自己所当行的事,并且也不都得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吗? ――《圣经精读本》

         约伯讲论的其余部分此较像是从自言自语转向对神发出抗议。他再次以人在世上「艰苦的工作」(RSV)为主题,这个字可以意味着服义务役(争战,现中「被迫当兵」),所以雇工人可能是外籍佣兵,也有可能是比较一般性的意义。争战(=「劳役」)也就是被迫去服劳役。一个人的一生(直译:日子;参一5)是一段粗重工作的时期。这两种处境下,难担的重担乃是在于这些苦工既不是一个人自己选择的,也不是为了自己的益处。第一章显明约伯并不在意艰苦的工作,令他愤慨的是他现在的光景是可羞耻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人在世上岂无争战吗」(1),可译为「人在世上岂不服苦役吗」(英文ESV译本)。「争战」(1)原文是「战争、服役」,指人生在世,就像服兵役或劳役一样劳苦。──《圣经综合解读》

         「雇工人」(1),指没有自己产业的受雇劳工,每天要到傍晚收工的时候才能领到报酬(利十九13)──《圣经综合解读》

                  ●「争战」:「军队」、「战争」。这里的意思是人生在世如同服兵役(被迫服兵役)。此字也可以作「服劳役」解释。

                  ●「雇工人」:按日计工资的工人,每天工作后就可以领工资。──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1 争战和雇工人】译作「争战」的字眼是指兵役,有时亦指徭役,所罗门强征到腓尼基砍伐树木的工人就是一例(王上五13~14)。雇工也是有军事上(耶四十六21「雇勇」)和家务上(利二十五40)的用途。这些人被视作贫民,必须每日发薪水(利十九13)。在巴比伦的创世史诗中,人类是专为执行神明所不愿做的卑贱工作(建筑神明的居所,以及供应神明食物)而被造的。──《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伯七1~6约伯把他的存在比作(1)服兵役(1)(2)“雇工人”(12)(3)“奴仆”(2)那样艰苦劳累。――《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感喟人生多劳苦,而自己正是在困苦中。――《串珠圣经注释》

         1~6节是约伯的自言自语,表达他的痛苦和绝望。──《圣经综合解读》

         约伯认为,人生就像服役者盼望退役回家(1)、奴仆盼望天黑休息(2)、雇工盼望收工领工价(2),没有多少喜乐,只是辛劳糊口,只想放下重担。而他不但经过了「困苦的日月」(3),而且终夜失眠(4节;申二十八68)、一身病痛(5),日子飞快地「消耗在无指望之中」(6),不得安息。──《圣经综合解读》

         ◎约伯渐渐的认定神把他当敌人对待,因此他陈述人生就好像雇工的生涯般痛苦,辛苦了一天就等着休息领工钱。但他比一般人还惨,辛苦了一天,晚上却无法休息,肉体也损坏,看不见任何希望。他求神考虑一下他的生命本质只是一口气,经不起摧残,不久就会死亡。这样说,当然是希望神放过他,让他不要再受苦了。──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七2「像奴仆切慕黑影,像雇工人盼望工价;」

 

【伯七2~3以色列人因为贫穷而被迫成为雇工人,失去了他的自尊,彷佛已经变成一个奴仆(现中「奴隶」,思高「奴工」)一样,但约伯在他一天的工作完毕之后,甚至无法获得休息或工价\cs8的满足。第3节的观念与第2节的是交错排列的。非但没有工价,反倒只有困苦;非但没有安息,反倒只有夜间的疲乏。约伯就像传道者(Koheleth)一样(传一1),现实地将人类的存在估算为徒劳无益的。但他却以不屈不挠的态度,不断质问,务求获得答案,也因而蒙保守脱离传道者的酸味。——《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七2~4奴仆白天工作不息,只有日落后才可得歇息,雇工则到天晚才得工价,故这些人都渴望黑夜的来临,可是约伯在晚上仍不能安歇,长夜漫漫,苦不堪言。――《串珠圣经注释》

 

【伯七3「我也照样经过困苦的日月,夜间的疲乏为我而定。」

                  ●「困苦的」:「空虚的」、「虚妄的」。

                  ●「定」:「计算」、「指定」、「派定」。──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七4「我躺卧的时候便说,我何时起来,黑夜就过去呢?我尽是反来复去,直到天亮。」

         我尽是反来复去,直到天亮:睡眠可解除一天的疲劳,并且给人安息。然而肉体的极度痛苦反而使约伯觉得黑夜漫漫,故一心盼望日出之际(2867);而当黎明到来时,他又厌恶自己毕露在外的丑态,故又等待夜晚。因此,约伯认为自己已彻底生活在神的咒诅之下。素来施与人的约伯(434),如今却成为毫无价值的人,甚至沦为万人的毁谤之靶,我们可以想象那是多么的痛苦。我们可以透过约伯的苦难来认识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他全然无罪却为了我们的罪而受到咒诅(310~13) ――《圣经精读本》

         约伯一下子埋怨那无尽的「困苦的日月」(3),一会儿却又埋怨生命的「快速」消逝(6),这些话并没有一点模棱两可之处。这样冲突的思想在一个说自己尽早反来覆去(思高「整夜辗转反侧」)的人内心中交织震荡着。这一节经文的一般意义又是很清楚的,虽然其细节给学者带来难以解决的问题。约伯希望在睡眠中得到释放,但夜晚对于那忽遭剥夺的冲击而心情低沉的人而言,是最糟的时候了212。一方面,会失眠;但睡着了更糟(13~15)。——《丁道尔圣经注释》

                  7描述失眠的状况。──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七5「我的肉体以虫子和尘土为衣,我的皮肤才收了口又重新破裂。」

         生动地描绘了约伯所患的恶疾。满身的虫子表明疮已相当恶化了。 尘土:比喻如同大象的皮肤一般粗糙浮肿的皮肤。 ――《圣经精读本》

         心理的痛苦与身体的疼痛是分不开的,并且由他对逐渐恶化的疾病所作之冷淡的描述来加强了:「我的肉身穿上蛆虫为衣,我的皮肤与尘土结成硬块,浑身长满疙瘩而流脓」213。——《丁道尔圣经注释》

                  7破裂之后有一个字中文没有翻译,该字的意思是「流动」。在这里应该是形容血液或者是浓液又由皮肤的破裂处流出。──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七6「我的日子比梭更快,都消耗在无指望之中。」

         约伯用“梭”来比喻生命消失之速。有似我国将人生比作如“白驹之过隙”(从大门的缝中看飞驰的快马,稍纵即逝)7节更用“一口气”来形容,使我们想起《雅各书》所说人生有若一片云雾(14)。约伯在九25~26更把人的一生比作“跑信”的人、“快船”和“抓食的鹰”,都是哀伤生命的短促。――《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梭」:以梭在织布机上的快速移动比喻生命的短暂。

          「指望」:原文有相关含意,或作纱线。

          整节可解作:约伯之生命如梭下用尽了的纱线,生命到了尽头,就没有希望。――《串珠圣经注释》

         梭:比喻人生的无常,其逝去之快以人的肉眼都不足以识别。 ――《圣经精读本》

         关于人生苦短的另一个比喻,请见十四1~2。这里将之比拟成梭,曾经受到质疑,因为这个字很少见,意义也不清楚。有许多变通的方法曾经被提出来,平行体支持将下半节的无指望解释成从织梭之例证的另一部分,所以新英语圣经译作「我的日子……到了尽头,有如断线」,这个提议早在伊斯拉(Ibn Ezra)时代就已出现。——《丁道尔圣经注释》

         「梭」(6)是织布机上带动线的工具,动作迅速,比喻约伯的日子过得很快。「指望」(6)原文也被译为「绳子」(书二18),是双关语。第6节的意思是「比梭更快的日子因为希望之线断了,所以不得不停止」。──《圣经综合解读》

                  ●「梭」:织布机上带动线的工具,约伯用来表示自己生命的消耗比梭的动作更快。

                  ●消耗在无「指望」:有「希望」跟「线」的意思,这里就变成相关语,一方面说自己失去指望,也暗指自己终将如线终于被快速移动的梭扯断般的死亡。──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6 梭】本节的语言有些需要澄清。在此译作「梭」的字眼在其他地方一贯译作「织布机」。译作「快」之字眼的基本意义是「轻」,甚至「飘渺」。最后译作「指望」的字眼又是「纱线」的意思(如:喇合的「朱红线绳」,书二18)。当时的平台式织布机是四根柱子照长方形排列,钉在地上。经线按一定的间隔系在两边的长棒上,长棒则在柱子之间把纱线绷紧。长棒扣在柱后之时,纱线应是拉紧与地平行,以待纺织。纬线则系于梭上,并以横杆交替分开经线,使梭可以拉着纬线在其中穿过。纬线就位之后便可以用橛子钉住,使之紧贴前面的纱线。布织成后,经纱就从织布机上割下,只余下少许纱线系在长棒上。本节的象喻可以如此翻译:「我的日子比织布机更飘渺,因它在没有指望/纱线之中结束。」──《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伯七6~10他在痛苦中度日如年,觉得人生已经短促,为何仍要充满悲痛?――《串珠圣经注释》

 

【伯七7「“求你想念,我的生命不过是一口气,我的眼睛必不再见福乐。」

         约伯的长篇哀叹──是以对朋友们抗议开始的──已经为更直接对神陈述铺好了道路。约伯并未祈求恩赐,他也绝不采纳朋友们推荐的方法。事实上约伯根本不知道该祈求什么,那正是他一大部分的折磨。一方面,他只是希望神注意到他而已;不然的话,他一无所有地生下来,也将一无所有地死去(7~10),神是如此彻底地满足约伯的愿望。所以,他感伤地呼求:求𣿫想念,我的生命不过是一口气;但是,在另一方面,就像第11~19节所显明的,他一切所求的就是要神别管他,对约伯而言,神已经变得如此可怕了。他最深所切慕的仍然是死,因为我的眼睛必不再见福乐。他生命的织线已经断了(6b),该是神把它剪断的时候了(9)。——《丁道尔圣经注释》

         「求祢想念」(7),原文是「求祢纪念」。这是约伯在与三位朋友的辩论中第一次向神祷告。约伯从朋友那里得不着满足,就不再对人有什么奢求,而是把目光和心思转向了神,求神顾念他的「生命不过是一口气」(7),转瞬即逝,所以求神放过他、赦免他(21)──《圣经综合解读》

         「我的眼睛必不再见福乐」(7),表明约伯并没有打算照着以利法「认罪~赦免~蒙福」的「属灵公式」(17~20),恢复正常的生活(21~26)──《圣经综合解读》

                  ●「求你想念」:这是约伯在对话中第一次向神祷告。「想念」是「记念」的意思。

                  ◎这里可能让当代的基督徒觉得惊讶的,是约伯在「不确定有没有永生」(约伯当时对永生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的状况下居然还是信造物者。这或许能让我们思考信仰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太用天堂与地狱来威胁利诱人信福音了?──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七7~8对于可以再见“福乐”(如以利法应许他的;五17~26),约伯感到绝望;他只希望自己快快死去。――《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伯七8「观看我的人,他的眼必不再见我;你的眼目要看我,我却不在了。」

         你的眼目……我却不在了:约伯的叹息一方面表明他对神的盼望,另一方面表明他极度绝望。约伯相信神依然鉴察自己的苦难,这是约伯的盼望;然而,约伯的信仰却对眼前的苦难毫无帮助。约伯不能否认神的存在,但却陷入绝望中。 ――《圣经精读本》

         「祢的眼目要看我,我却不在了」(8),表明约伯盼望神的眼目再次转向他,只是恐怕那时他已经死了。──《圣经综合解读》

                  ●「我却不在了」:指「死亡」、「离开人世」。──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七8~10七十士译本缺了伯第8节,许多现代译本也将它删掉;这一节的问题有部分可以获得解决。对约伯的需要而言,希望能看见神乃是最重要的,他在十九27清楚地说明了,并且终于在四十二5得了满足。但是神必须先看看约伯;同样地──与五1的顺序相反神必须在约伯能够回答之前呼叫他(参十四15──我们不可能过分夸大这节经文对整卷书的重要性)。既然第910节是强调死亡的结束性──没有人从那里回来,节8节似乎是暗示说神自己、以及认识约伯的人,可能很快就会发现太迟了214。——《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七9「云彩消散而过;照样,人下阴间也不再上来。」

 

【伯七9~10这里的意思是,人死后便不再返回地上熟悉的地方。――《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阴间”在此指坟墓(参诗六5),约伯说:“下阴间也不再上来”,不是否定复活(他可能未曾想到此事),只是依一般的经验,说明死亡将人和现世隔开,人与神的关系必须趁有生命时建立。――《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人下阴间也不再上来」(9),并不是说约伯不相信复活(十四14;十九25~26),而是强调今生的一切死后都将成为虚空(9~10)──《圣经综合解读》

 

【伯七10「他不再回自己的家,故土也不再认识他。」

                  ●「故土」:「以往居住的地方」。──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七11「“我不禁止我口;我灵愁苦,要发出言语;我心苦恼,要吐露哀情。」

         约伯深深地感到痛苦和困扰,并老老实实地向神说出自己的感受,以宣泄他失意的情绪。我们若要向神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像约伯那样,不发过激的言语,不做冲动的举动,因为这可能伤害他人和自己。当激动的情感淹没我们时,可以在祷告中公开向神表达。这会有助于你从永恒的角度理解你的处境,并给你更大的能力去积极面对。――《雷建生约伯记解读》

                  711 中约伯是觉得自己很痛苦,而且快死了,因此就不希望继续保持缄默,而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全盘说出。──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七11~12对一些人来说,接受这个可悲的事实──死亡是一切的尽头──然后对自己短暂而徒劳的人生作最好的利用,乃是达观的。但约伯并不是这样。他已经很丰富地经历到:在与神有正确的关系时,生命可以是有意义的,这关系不是灵魂与神之间一种隐藏的、全然属灵的关联,而是明确地存在于受造之物的身分上,在家庭、工作与身体健康的实存细节上。只有神能够维持这个关系,就像只有神能够赐下一样。以利法提议(8)说一个人可以确保这个关系,无论是借着他的义或他的信;以利法错了。——《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七11~21向神提出质询:人何等渺小,神何必牢牢监视?神若不肯赦罪,等他死了,神会后悔莫及。――《串珠圣经注释》

         11~16节每一句都充满了「我」,这是约伯里面的「我」与神之间的对话。约伯并没有「禁止我口」(11)、靠肉体撑下去,而是尽情向神倾诉灵里的「愁苦」、心中的「苦恼」(11)。这并不是「以口犯罪」(10),而是向神「吐露哀情」(11),他始终敬畏神,始终把神当作唯一的祷告对象,恰恰是真正的属灵。「父亲怎样怜恤他的儿女,耶和华也怎样怜恤敬畏祂的人!因为祂知道我们的本体,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诗一百零三13~14),神完全了解约伯的敬虔(8),也体恤人的软弱有限,所以从来都没有因此定罪他。我们都常常犯罪,神却用「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罗二4)来领我们悔改,「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诗一百零三10);但我们却常常自以为比神更加公义,看见别人的一点错误就要定罪、一点软弱就要论断。凡是想作「正义斗士」的人,都要预备「也必怎样被论断」(太七2),因为「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太七2)──《圣经综合解读》

 

【伯七12「我对 神说:我岂是洋海,岂是大鱼,你竟防守我呢?」

         约伯抱怨神限制他的活动,好象惟恐他会扰乱宇宙的稳定。――《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神管辖海洋(参诗899);本节的意思是:神为何要使约伯受困如洋海,严严对付他,惟恐他如大鱼一般扰乱宇宙安宁?――《串珠圣经注释》

         约伯停止和以利法的对话,直接向神说话。虽然约伯在生活上无可指责,但他开始怀疑生存的价值。从他的观点可引伸出神不看顾他,即神是不公正的。后来神再次指责了约伯的这种态度(382)。撒但总是利用这些想法让我们背弃神。像约伯一样,我们受苦也许并不是我们犯罪的结果,但我们必须小心,不要使犯罪成为受苦的后果。――《雷建生约伯记解读》

         你竟防守我呢:这句叹息中有以下三种含意:①约伯陷入对自己存在的意义深深怀疑(17)。约伯充满绝望的怀疑就是为何要承受如此巨大的痛苦,不论这是对罪的报应还是为了成就更高的目的而进行的锤炼;②即便是在这种疑惑中,约伯依然没有失去对神的敬畏之心。对约伯而言,神仍旧是守护并掌管其生命的那一位;③可以说约伯是在以恳切的心来求告神恢复他的生命。 ――《圣经精读本》

         「大鱼」(12),原文指传说中的海怪。「防守」(12),原文是「看守、囚禁」。在古代中东的文化中,「洋海」(12)和「大鱼」都代表混沌的势力,必须被打败和囚禁,世界才能恢复正常的秩序。约伯在诗歌中使用这比喻(诗七十四13;八十九9~10;一百零四7~9),并不是证实海怪的存在,而是比喻自己只是渺小的普通人,并不是扰害世界的「大鱼」(12),何必被神严加「防守」呢?此时他还不了解,他里面的肉体的确与「洋海」和「大鱼」没有两样,的确需要被神「防守」、对付!──《圣经综合解读》

                  ●「洋海....大鱼」:在迦南神话中是代表「混乱」的神明。「大鱼」是「海怪」的意思,又名拉哈伯诗 8910 

                  ●「防守」:「看守」、「监禁」。约伯认为神用苦难与疾病来监禁他。──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12 大鱼被看守】在古代近东传统中,海洋和住在其中的海怪是混沌势力的代表,必须被击败且镇压,秩序才能来到世上。巴比伦创世神话中的神圣勇士玛尔杜克捉拿了查马特神,把她囚在牢中,上闩监禁,派兵守卫。乌加列神话中的海怪雅姆则被巴力逮捕,由卫兵囚禁。这种象喻在旧约的诗歌部分亦有使用(诗七十四13,八十九9~10,一○四7~9)。──《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伯七13「若说,我的床必安慰我,我的榻必解释我的苦情;」

 

【伯七13~14约伯埋怨神不让他有安甜的睡眠。――《串珠圣经注释》

         「解释」(13),原文是「释放、减轻」。13~14节是比喻即使好不容易睡着(13),也会受到恶梦的惊吓(14)──《圣经综合解读》

 

【伯七14「你就用梦惊骇我,用异象恐吓我。」

         以利法自称在「异象」(13)中得着启示,约伯却说自己在「异象」(14)中被惊吓,与以利法针锋相对。──《圣经综合解读》

                  ●「恐吓」:「突然的惊吓」、「突然的惊慌」。由此看来约伯即使睡觉也遭受撒但的攻击,让他无法安睡。──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14 被梦所惊吓】噩梦的来源在古代近东和古典世界中,传统上被视为邪灵或不友善的神祇。此外古典作者奥维德(Ovid)和普卢塔克的著作,也提及邪灵所导致的夜间恐怖。然而在约伯记七14,导致这些惊吓的却是神。巴比伦也有故事谈到一个受苦不知何故的人(《卢鲁彼勒南默基》),他也是被可怕的凶兆和恐怖的梦境所折磨。──《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伯七15「甚至我宁肯噎死,宁肯死亡,胜似留我这一身的骨头。」

         骨头:意指约伯的身体因疾病而骨瘦如柴。 ――《圣经精读本》

    在这里所提及的噎死,此较像是梦中的感觉,而不是与约伯肉身疾病有关的窒息感。修订标准本的译法,虽然比较是逐字翻译的,却是不连贯的,它假设约伯已经在说(就像他将会在第16节说的一样);他宁可死也不愿再继续受苦。新英语圣经以相当大的自由更清楚地表达出这个想法(思高、现中同)。——《丁道尔圣经注释》

         「噎死」(15),指窒息而死。──《圣经综合解读》

                  ●「噎死」:「掐死」、「窒息而死」。──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15~16 古代近东智慧文学中宁可死亡】美索不达米亚独特的《悲观对话》,是一篇描述两主仆对话的讽刺文学。讨论结束时,主人问什么是好的。奴隶回答说最好是他们二人被打断颈项,一同丢进河里。但这些愤世嫉俗的话。并不足以证实美索不达米亚的人受苦之时是抱宁愿死亡的态度。──《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伯七16「我厌弃性命,不愿永活。你任凭我吧!因我的日子都是虚空。」

    这一节经文的每个部分都太长了,无法成为一个单一的诗行,尤其是每一部分都有两个动词。四个简短的断音行代表在韵律上突然的改变。(我的)性命在希伯来文中是没有的(注意和合本字旁小点)16a节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而不是一个愿望,就像在译文中所表达的一样。既然他的人生是那么脆弱而短暂的(「仅是一口气」,思高;和合本:都是虚空;现中「毫无意义」),既然神正在惊吓他(13~15),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要神任凭他(16b),任凭他咽下唾沫(19)。——《丁道尔圣经注释》

         「祢任凭我吧」(16),指求神不要再理会自己,不要赐福,不要拯救,也不要「鉴察、试验」(18),由着他去死。这是人类在痛苦之中,对神所说最鲁莽的话。──《圣经综合解读》

         「我厌弃性命,不愿永活」(16),表明约伯敬畏神,并不是为了永远活着,更不是撒但所指控的交换利益(9~11)。「永活」(16)和「永生」(申三十二40)原文并不相同,「永活」只是「永远活着」,而「永生」不只是「永远活着」,不只是说到时间,更是说到生命的性质。「永生」就是在基督里面神的生命,不仅在时间上是永久的,在性质上也是圣洁、完美的:「认识祢——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祢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十七3)。因此,我们都应当反省自己的信仰:我们所寻求的是「永生」,还是「永活」?是害怕地狱,还是害怕与神隔绝?是向往天堂,还是向往与神永远同在?──《圣经综合解读》

                  ●「你任凭我吧」:要求神不要理会他(不用赐福、拯救),就让他死吧。──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七17「人算什么,你竟看他为大,将他放在心上,」

         这与诗841443;来26~8的内容相同。然而,就其动机和意图而言,约伯的告白却不同于诗篇与希伯来书。约伯是在埋怨神惩戒如此微不足道的人;而诗篇与希伯来书则颂赞神竟施恩典眷顾卑贱之人。 ――《圣经精读本》

 

【伯七17~1917节的语句与诗篇八篇太类似了,不可能是个巧合,至于哪一个在先,学者们有分歧的看法。许多人认为约伯是在扭曲一首诗歌,将它改编成讽刺的诗文。他非但没有因为人类是神在世界上最佳的杰作,这种尊贵的身分而欢喜快乐,他反倒感觉神对人的看顾是造成他们痛苦的真正原因。他只希望神能够给他一刻钟的隐私权(19)。约伯非但没有感觉与神隔离,他反倒敏锐地察觉出自己处在祂不断的鉴察之下。在旧约圣经其他地方,信靠的人在「神是他的鉴察者」(诗一二一4)这个思想中找到安全感;但是对约伯来说,神持续不断的察看218却有着不吉利的结果,就是拿他当一个讨厌的人与障碍物来对待(20)。——《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伯在痛苦之中,认为自己的「生命不过是一口气」(7),「人算什么,祢竟看他为大,将他放在心上」(17~18),把他当作攻击的「箭靶子」(20),甚至让他无法喘息片刻、「咽下唾沫」(19)。但约伯所不知道的是,虽然人确实渺小,但灵魂在神眼中却是何等宝贵:「人算什么,祢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祢竟眷顾他!祢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诗八4~5)──《圣经综合解读》

 

【伯七18「每早晨鉴察他,时刻试验他。」

                  ◎约伯认为自己不是什么大怪兽,神用不着这样对待他,也不用时刻试验监督他,让自己甚至无法松一口气。就算是自己犯了罪好了,其实也不影响神的存在,何必这样严格的处罚呢?何不赦免也就算了?──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七19「你到何时才转眼不看我,才任凭我咽下唾沫呢?」

         “咽下唾沫”。这用语的意思是“只此一刻”。――《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任凭我咽下唾沫”:为亚拉伯俗语,等于我们说:“让我透一口气”或“给我片刻”。――《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任凭我咽下唾沫」:即让我有片刻喘息的机会。――《串珠圣经注释》

         「祢到何时才转眼不看我」(19),意思是盼望神不再把他「当仇敌」(十三24)。约伯承认神是「鉴察人的主」(20),盼望神的眼目看顾自己(821),但不想被神当作「仇敌」来「鉴察、试验」(18),而是当作「密友」(二十九4)来「寻找」(21)──《圣经综合解读》

                  ●「任凭我咽下唾沫」:这是阿拉伯俗语,意思是「喘一口气」,而不是「死亡」。约伯是求神暂时不要关注他,让他至少可以喘口气。──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七20「鉴察人的主啊,我若有罪,于你何妨?为何以我当你的箭靶子,使我厌弃自己的性命?」

         约伯把神当成高高在上的旁观者。他感到神像是他的敌人,毫无怜悯地看着他在痛苦中挣扎。我们知道,神确实在察看我们身上发生的一切。但我们不该忘记,神绝不仅仅用挑剔的眼光鉴察我们,神是怀着深情在看着我们,祂的目光充满慈爱。――《雷建生约伯记解读》

         我若有罪,与你何妨:约伯的此番告白有两种含意:①作为微不足道的被造物,约伯自身的罪丝毫也不会影响至大至高的神(1453)。可以说,约伯的这种告白极其犀利地洞察了造物主和被造物的本质,却没能认识到罪的严重性。神全然无罪且恨恶罪;②约伯叹息神对自己的要求是他无法企及的。然而,约伯的这种想法带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这世上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310),惟有耶稣基督的恩典才能成就义(310)。这就是圣经的大主题< 绪论,有关因信称义的理解>――《圣经精读本》

         「我若有罪,于祢何妨」(20),意思是即使自己犯了罪,反正很快会死(21),不会妨碍神的荣耀(20节;诗一百四十五3)──《圣经综合解读》

         「使我厌弃自己的性命」(20),也可译为「为何我已成为祢的重担」(英文ESV译本)──《圣经综合解读》

                  ◎约伯和他的朋友们似乎都太过高举神的伟大高超,以致没想过神其实很可能关注一个人的存在与生活。有时其实不是地位差距的问题,有爱在其中状况就不一样了。──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20 鉴察人的】按照古代近东的用法,神明观看世人通常是作为保护者。最接近的对应例证大概是文献不时提及,作为观看者的上古七哲。圣经也是通常将耶和华形容为以色列的看顾保护者(申三十二10;诗十二7,二十五20,三十一23,四十11,六十一7)。但约伯在本节之中,却视神为人类的监视者而非保佑者。──《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伯七20~21约伯承认自己是个罪人,但质疑神为何不饶恕他,在他逝世(“躺卧在尘土中”)前尽快饶恕他。――《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伯七21「为何不赦免我的过犯,除掉我的罪孽?我现今要躺卧在尘土中,你要殷勤地寻找我,我却不在了。”」

         本节反映约伯仍深深相信神的慈爱──神会为因对约伯的苛刻要求而后悔(但恐怕到时会太迟了)――《串珠圣经注释》

         「为何不赦免我的过犯,除掉我的罪孽」(21),并不是约伯承认犯罪,否则他早已按照以利法的「认罪~赦免~蒙福」公式(17~20)重获祝福(21~26)。约伯承认自己是个罪人,所以经常为已知之罪和未知之罪献祭(5)。但他却不知道这次到底犯了什么罪,甚至连献祭也不管用,神竟然始终不肯赦免,以致他遭受如此沉重的苦难。──《圣经综合解读》

         「现今要躺卧在尘土中」(21),比喻即将死亡。「祢要殷勤地寻找我,我却不在了」(21),原文是「祢要寻找我,我却不在了」(英文ESV译本)。约伯觉得自己快要死了,神若不赶快赦免他,恐怕就来不及了。约伯已经「厌弃性命,不愿永活」(16),所以并不是在临死之前求神医治,而是盼望临死之前得蒙赦免过犯、除掉罪孽(21),与神恢复正常的关系。约伯在苦难中所关注的,始终是他与神之间的「密友之情」(二十九4);这并不是因为他的坚韧和刚强,而是因为「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传三11)。认识神、与神同在,乃是按着神的形象被造的人灵魂深处最大的需要,因此,寒风越发凛冽,人就会把大衣裹得更紧!──《圣经综合解读》

         约伯对以利法的第一次响应结束了。虽然以利法的说教并不能正面地帮助约伯,反而成了对约伯的论断(8;五17)。但以利法这个工具在神手中的用途,却是让约伯自忖「没有违弃那圣者的言语,就仍以此为安慰,在不止息的痛苦中还可踊跃」(10)。就是这一点「安慰」和「踊跃」,把约伯从绝望求死的自怜中(371121)带了出来,激发起向神述说的勇气(11),使他在痛苦消沉之中(11~13),仍有勇气不断地转向神(17~21)。但神并没有到此为止,祂还要使用第二个工具,启发约伯进一步思考。三位朋友一次又一次地把约伯催逼到神面前更深地思考,一步一步地接近神的心意。神也会在我们的生命中安排各种工具,催逼我们不断与神对话,在祷告中领会祂要在我们身上做成的工作。当我们抱怨别人的空乏教条时,有没有想过那就是神打发来激发我们的「以利法」呢?──《圣经综合解读》

                  ●「殷勤地寻找」:原文是「恳切的寻找」的意思。

                  ◎约伯可能根据以前的经验认为神跟他的关系特殊,所以神未来会「恳切的寻找」或「殷勤的寻找」约伯。我们跟神之间有这样明确的关系吗?我们有这样的自信吗?──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思想问题(7)

 1 那些人会受「白日不能睡,晚上不能眠」的痛苦(1~6)呢?教会应如何关心他们呢?

 2 朋友对约伯的误会只加深他的痛苦,他虽向神发牢骚(12~21),但心中对神是否还有一丝希望?由此看来,人在痛苦中如何才能紧紧靠神?

 3 约伯在17节的话与诗84有什么不同重点?神的公义和慈爱对你产生什么影响?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