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约伯记第四章拾穗

 

【伯四1「提幔人以利法回答说:」

         “以利法”。约伯三位朋友中最有同情心的一位,他首先发言,而其言论是以经验为权威。他大概是年纪最大的(一五10)。――《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本章至27章记约伯与三友的对话。他们对发生在天上的事毫无所知,都是根据自己的看法发言。他们本来肯定约伯受苦罪有应得,听过他的独白,十分诧异,打破沉默,一一说话。

本章至14章为四人第一回合的对话,发言的次序似依年龄的长幼。

45两章是以利法的谈话,深思熟虑,处处流露年长者的智慧和深度。他可能是三人中年纪最大的。他的短处是很少站在受苦的一方设身处地想,言词难免冷酷。他认为恶人难免祸,人受神惩罚必为犯罪的结果。他责备约伯毫不留情。

以利法的发言分三部分:1,赏善罚恶的原则(四2~11);2,所得默示和信息(四12~7);3,对约伯的劝勉(五8~27)。――《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提幔人以利法:提幔人居住在以东(乌斯)地或以东附近,以智者如云著称(497) ――《圣经精读本》

         朋友们同情的沉默,现在被同情的讲论所打破了。约伯绝望的言语虽然不是对朋友们说的,却要求某种解释。以利法放胆发表一个答复,其态度是老练的,其内容则是不客观的。他尚未责怪约伯任何过错,但在他的言词中,却已有温和的非难语调,如果那不是责备。——《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利法」(1节)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我的神是精金」。以利法是约伯三位朋友中最温柔的一位,他可能年纪最大(十五10),所以首先发言。四至五章是以利法的讲论,他以人生经验和神秘经历为权威,四平八稳,处处流露出长者的智能和深度,但却不能对症下药。──《圣经综合解读》

                  ●以利法首先发言,他可能是最年长或者最受尊敬的。

                  ●「回答」:应该翻译为「说话」,因为以利法并不想要回答什么。──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四1~6约伯从前怎样教导和扶助人,这种纯正行为神必顾念。――《串珠圣经注释》

 

【伯四1~27以利法展开了第一轮辩论。在三个朋友中,以利法是最年长的一位,据其辩论内容来看,似乎他有渊博的学识。他的主要论点是苦难必定是犯罪的结果(478)。以利法一口咬定约伯的患难是其罪行所致。以利法以周全的礼仪、谨慎的言词开始了辩论,然而他千篇一律的宗教语言和道德常识却令约伯深感不快。由此造成的反目愈演愈烈,以利法的尖刻论断越加辛辣(151~35221~30),而这就促使约伯坚持自己的纯全与无罪。以利法的辩论之所以伤及约伯的心,其原因如下:①信仰知识的有限:可以说以利法的信仰反映了当时希伯来人的普遍信仰。他虽然拥有渊博的知识却未能走出因果报应式信仰的羁绊;②缺乏真实的经历:偏重抽象的理论,标榜独断而主观性的原理,却未曾体谅他人的困境;③以训诫者、忠告者甚至是以定罪者(225)的姿态对待了约伯。本文所记录以利法的辩论由序言、劝告、神的旨意、结语等部分组成,在结构上秩序井然。――《圣经精读本》

 

【伯四2「“人若想与你说话,你就厌烦吗?但谁能忍住不说呢?」

         「你就厌烦吗」:或译作「你能忍受吗」,表示以利法为自己以下的发言致歉,恐怕约伯厌烦,显示他同情约伯的境况。――《串珠圣经注释》

         他很有礼貌地开始。释经学者对于困难的文法问题,众说纷纭,我们不需钻进其中,可以接受和合本与修订标准的译法,因为已够接近一般的观念了149。——《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就厌烦吗」(2节),可译为「你会不耐烦吗」(英文ESV译本),可能是为自己接下来的发言预先致歉,恐怕约伯厌烦。──《圣经综合解读》

                  ●「你就厌烦吗?」:也可以译为「你能忍受吗?」,如果是这样翻译,有可能是以利法要为以下的发言致歉。不然就是以利法责备约伯无法听别人的发言。──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四3「你素来教导许多的人,又坚固软弱的手。」

                  ●「教导」:「管教」、「训诫」、「纠正」、「教育」。

                  ●「许多」:「众多」。

                  ◎此处以利法责备约伯软弱,没有办法以身作则,实践他自己以前的教导。这样指责也对,不过约伯目前遭遇的,跟他以前教导的人所遭遇的并不相同,所以不太能直接模拟。──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四3~4你素来……坚固:在序言中,以利法赞许约伯昔日所行善举和对他人的勉励。然而,这句话隐含着一种指责,就是约伯曾教导别人要忍耐,如今自己竟然遭到挫折。 ――《圣经精读本》

         以利法以令人喜悦的赞词开始,称赞约伯的名望,尤其是他帮助在困难中人的能力150。教导是「教育」的专门术语,在智慧圈中用来指借着操练所作的生活训练。——《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四4「你的言语曾扶助那将要跌倒的人,你又使软弱的膝稳固。」

         4节的意思是说:「你曾帮助他人,现在却不能帮助自己」,就像祭司长和文士讥诮被钉十字架的主耶稣:「祂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可十五31)。我们若用别人「素来」(3节)的刚强去衬托「现在」(5节)的软弱,纵然道理再正确,也会把劝勉变成讽刺、安慰变成挖苦;不但不能造就人,反而把人越推越远。──《圣经综合解读》

 

【伯四5「但现在祸患临到你,你就昏迷;挨近你,你便惊惶。」

         「昏迷」:或译作「厌烦」。――《串珠圣经注释》

         有人视本节与犹太领袖讥诮耶稣时所说的非难之词—“他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2742)如出一辙。然而,以利法不可能从开始就采用了这种态度。看到身陷绝望中的约伯,出于怜惜之情,他似乎有意要令约伯回顾起往日作为抚慰者,救济者的言行(34)。在这里,我们得到以下教训:①说易行难。我们有必要正确树立并持守神学理论,然而,更重要的是躬身实践所学之道(2334);②要谨守自醒,不致在传福音给别人之后,自己反被弃绝(林前927) ――《圣经精读本》

         这里已经暗暗地提示了约伯不能把他对别人传讲的应用在自己身上。摩法特以身体的姿势来解释「耐不住」(吕译、RSV;和合本:昏迷)与惊惶这两个字(「你垂头丧气」,「你崩溃倒地」),但情绪上的痛苦却是较难被原谅的。彭马文译作「吃惊的」来形容约伯震惊的情形。作者既然没有告诉我们以利法在作这些陈述时是用什么语调的,释经学者们遂找出它们是自以为是的、辛辣的、假冒为善的。我毋宁给予以利法怀疑的权益,发现他的言词并非嘲弄的,而是仁慈地提醒约伯过去的敬虔生活,给他资源去面对现在的危机。——《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利法首先肯定约伯曾经教导、坚固、扶助过许多软弱者(3~4节),但马上就责备他不能以身作则、实践自己的教导(5~6节),结果在约伯的耳中,句句都成了风凉话。我们若要说造就人的话,就要避免这个很不真诚的「但」(5节)字;因为别人很清楚,「但」字前面往往只是客套,「但」字后面才是言归正传。──《圣经综合解读》

                  ●「昏迷」:「厌烦」、「焦急」、「耐不住」。──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四6「你的倚靠,不是在你敬畏神吗?你的盼望,不是在你行事纯正吗?」

         以利去指出约伯并非无望,因为他一向行为纯正,他现在所受的是神的管教(参517~27)。――《串珠圣经注释》

          敬畏神──健全之敬虔的标准用语(摩法特译作「宗教」,现中作「敬虔」)──是约伯的印记(一189等)151。它必须有的结果──行为152\cs9纯正,这是基于一1及二9用来形容约伯的相同字根──使一个敬虔之人的品格成为完整的,它应该赋予约伯以倚靠与盼望的基础。以利法绝不是在指控约伯的罪;他是称赞他的信心,试着要使他的灵振奋起来,遂提醒约伯过去一生是建立在这个信仰上:神帮助好人,阻挡坏人。——《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利法并没有设身处地体谅约伯的痛苦,而是置身事外地发表了一些「正确的废话」、「冰冷的真理」,不但不能劝勉、安慰约伯,反而给他的伤口撒了一把盐。真理是有温度的,是可以柔软人心的,但我们若缺乏同理心,只会把真理变成坚冰。我们若置身事外地指责别人的软弱(3~6节),将来自己身临其境的时候,也会被同样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太七2)。──《圣经综合解读》

 

【伯四7「请你追想,无辜的人有谁灭亡?正直的人在何处剪除?」

         无辜的人有谁灭亡:这句话表达了以利法辩论的核心。他似乎不知道关于义人亚伯之血的故事(48;太2335)。一切咒诅皆源于犯罪的思想是圣经的真理 (38)。以利法的错误和局限性在于:①仅从表面现象去理解祝福与咒诅;②把关于原罪的普通原理原封不动地应用在特殊的罪上。 ――《圣经精读本》

          以利法的问题暗示出一个普世性的原则,急速促进这个问题的探讨。借着使用极端的字眼灭亡与剪除,他暗示说:约伯既是一个义人,就能够指望迅速获得慰藉。他并不是如此天真,甚至假装义人永远不会有苦难。就像他在他的讲论末了将要说的一样(五17~26),耶和华拯救义人脱离他们的苦难。——《丁道尔圣经注释》

         「请你追想」(7节),意思是请约伯正确面对自己的问题。

         「无辜的人有谁灭亡?正直的人在何处剪除」(7节),这句话既不符合历史,也没有真理的根据。──《圣经综合解读》

                  ●「无辜」:「干净的」、「无罪的」。──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四7~8这几句话可说是约伯三友对苦难的核心思想:义人不会受苦。种罪孽才收罪孽,苦难乃犯罪的结果。约伯受此大苦,可见罪孽之深。――《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以利法所说的有些是对的,有些是错的。那些犯罪惹事的人最终将受到惩罚是不错的,但清白的好人会免受苦难就不对了。

         圣经中记载和引用的数据都出于神的选择。但有些记载只是叙述人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并不是要人去仿效。圣经中提及的罪恶,失败,邪恶的思想和对神错误的观念都是神圣经话语中的一部分。但我们不要因为它们是圣经中的记载,便去遵循那些错误的例子.圣经给我们教导和学习的榜样,教我们知道哪些是该做及不该做的事情。以利法的言论便是我们要努力避免的,因他只凭个人经验对别人妄下推断。――《雷建生约伯记解读》

 

7~8 好人必亨通,恶人必灭亡,以利法的立论是否正确?】

         以利法所说的有些是对的,有些是错的。那些犯罪惹事的人最终将受到惩罚是不错的,但清白的好人会免受苦难就不对了。

  圣经中记载和引用的数据都出于神的选择。但有些记载只是叙述人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并不是要人去仿效。圣经中提及的罪恶、失败、邪恶的思想和对神错误的观念都是神圣经话语中的一部分。但我们不要因为它们是圣经中的记载,便去遵循那些错误的例子。圣经给我们教导和学习的榜样,教我们知道哪些是该做及不该做的事情。以利法的言论便是我们要努力避免的,因他只凭个人经验对别人妄下推断。──《灵修版圣经注释》

 

【伯四7~9以利法断言灭亡的是恶人,而不是无辜的人。但事实不一定如此。――《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伯四7~11◎以利法的逻辑就是「因果报应」、「怎么种就怎么收」。有如诗 3725 中的观念。这样的原则本来是没错,不过以利法将之扩张到「没有例外」 47~8 ,就出了问题,因为约伯正好是个例外。而且,这样的说法就暗指约伯犯罪,甚至是强暴的恶人,对于约伯来说,更是进一步的伤害。──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四8「按我所见,耕罪孽、种毒害的人都照样收割。」

         「照样收割」:收割他们邪恶的果子。――《串珠圣经注释》

          但以利法失之太过了。对一个具有道德意识之人的心灵诉诸一个似乎是毋庸证明的抽象原则,是一回事;把它应用在约伯的特例上,却是另一回事。以利法宣称他从未看见这个规律有例外的:「你所收的,正是你所种的。」就像那个诗人可以如此自信满满地说:「我从前年幼,现在年老,却未见过义人被弃,也未见过他的后裔讨饭。」(诗卅七25)以利法应该得到这种反击:「你看得不多!」153这教义不是基于观察到的事实,约伯的例子并不适合它,他的信心现在必须航经一个与事实矛盾的风暴154。——《丁道尔圣经注释》

         「按我所见」(8节),意思是以利法的人生经验。他的人生经验就是因果报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暗示约伯就是那「耕罪孽、种毒害的人」(8节),所以「照样收割」(8节)自己犯罪的结果。而神是赏善罚恶的神,祂必击打恶人(9~11节)。──《圣经综合解读》

                  ●「毒害」:「患难」、「劳苦」。──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四9「神一出气,他们就灭亡;神一发怒,他们就消没。」

 

【伯9一出气他们就灭亡】在约伯记,神的气息代表沙漠的风,能够摧毁草木(何十三15;赛四十7)。这词通常是指神活力的作为(见:创二7)。──《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伯四9~11以利法的论证在实质上所缺少的,他以修词学来补足了。他以一个精心设计的图画来证明他的论点155。攫食的野兽可以暂时不受抑制地惊吓世界,但神发怒的气轻而易举地就把牠们消灭了。——《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四10「狮子的吼叫和猛狮的声音尽都止息,少壮狮子的牙齿也都敲掉。」

 

【伯四10~11这里的意思是,虽然恶人可能很有力,但他们至终不能昌盛。――《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恶人纵然强壮,但至终必如狮子一样不得善终。

          「老狮子」:应作「壮狮」(参箴3030)。

          「绝食」:应作「缺食」。――《串珠圣经注释》

         在圣经中狮子一般象征暴虐的人或压迫人的人(721712;结193;番33)。自幼狮到老狮子,本节都有论及,这表明无论是男女老少,还是贫富贵贱,任何人都不能逃避罪恶的报应。以利法想要借着比喻来暗指约伯犯了罪,这却加重了约伯的愤怒与苦恼。 ――《圣经精读本》

         以利法无中生有地暗示约伯有罪,论据不足、修辞来补。他指出,再强大的恶人至终都将毁灭,就像一窝残暴的狮子(10~11节)。但这在约伯的耳中,那群狮子就是他遭难的儿女;这样的「劝勉」,是对约伯更深的伤害。──《圣经综合解读》

 

【伯四11「老狮子因绝食而死,母狮之子也都离散。」

         约伯和三位朋友都相信因果报应,而撒但也把因果报应当作挑战神的悖论:神若施行因果报应,人的善行就成了交换赏赐,怎么会有真正的敬畏和爱?神若不施行因果报应,又怎么能公正地赏善罚恶?人生如果只是在等待被另一块多米诺骨牌所击倒,道德、敬虔又有什么意义呢?但因果报应在约伯身上却颠倒了,他「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一1),却受尽苦难。三位朋友要约伯胡乱认罪,藉以安抚神的怒气、重获赐福;而撒但就等着约伯屈服于三位朋友不断增加的压力,好证实「约伯敬畏神,岂是无故呢」(一9)。但约伯却拒绝妥协,因为他所要的不是恢复正常的生活,而是恢复与神之间的「密友之情」(二十九4)。──《圣经综合解读》

                  ●「狮子」:常常用来比拟强暴的恶人。

                  ●「老狮子」:原文没有「老」字,就是「壮狮」的意思。

                  ●「绝食」:「缺少食物」。──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四12「“我暗暗地得了默示,我耳朵也听其细微的声音。」

    以利法怎么知道这些呢?他诉诸于经验。但是他彷佛怀疑他的立场是有弱点的,故以自称对神的奥秘有较直接的认识为据点。他之所以了解恶人的命运,是梦之启示的结果。以利法的经历,不像那些以他们所有敏锐的机能来听神话语的正统先知们,反倒比较像巴兰的经历(民廿四15~16)。作者成功地创造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气氛。——《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四12~13以利法讲述所见到一个异象,令他“毫毛直立”。他认为梦中所得的神秘经验乃神所启示,因此自己的观点正确。他的论点:天使在造他的主面前尚且不完全,何况人呢!人只是尘土、蛀虫、微不足道,连明天如何都不知道。――《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以利法虽然声称他的异象来自属天的启示,但这很值得怀疑,因为后来神批评以利法误解了祂(参427)。不管这异象来自何方,在417节中已作了总结。表面上,这句话完全正确:一个人无法与神相比,也不应该试图询问神的动机和行为。然而以利法持着这个观点,在后面加以发挥,加入了自己的见解。他的结论(参56~7)表明他对约伯的痛苦理解得很肤浅。这种情况也很容易发生在教师、辅导员和好心的朋友身上,他们的话以部分神的真理开头,然后却偏离了。我们不应以个人的观点及片面的生活经验去理解、限制神的作为。――《雷建生约伯记解读》

 

【伯四12~21以利法试图提出他曾经看见的异象(1516节)来支持自己的论点。他问道:“倘若天使都不能信赖,人类又怎信得过呢?”(1819节)。“被蠹虫所毁坏的人”。或译作:比毒虫更早死的人。“帐棚的绳索”。死亡比作绳索拔出,帐棚便倒塌。――《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以利法以个人在梦中所经验的异象道出世人的卑微。――《串珠圣经注释》

         在这里,以利法记录了耶和华在异象中所说的话。在启示尚不完全的时代,神常用异梦、异像、声音等方法来传达自己的旨意(1262721;申54;赛6)。本文的话语昭然若揭地显明了人的本相:①罪性(败坏;17)。本文越过简单的伦理层面,从“与神的关系”这一角度启示了人的罪恶本性。即,之所以说人是罪人,不是因人犯了特定的罪,而是因人从根本上达不到神所要求的标准(413;彼后14);②软弱性(19):土房比喻用泥所造的肉体。保罗曾将圣徒与耶稣基督之间的关系比作“放在瓦器中的宝贝”(林后47);③愚昧性(18):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林前125)。因此,当我们遇到难以理解的困难时,就当顺服到底,不怀疑神;④有限性(20):从永恒的观点来看,人的一生实在只是瞬间。因此,圣徒当将终极的盼望寄托在天上,以客旅的心态面对现在的生活(1113) ――《圣经精读本》

 

【伯四13「在思念夜中异象之间,世人沉睡的时候,」

         「在思念夜中、异象之间」(13节),可译为「在夜间异象的思想之间」(英文ESV译本)。──《圣经综合解读》

                  ●「在思念夜中、异象之间,世人沉睡的时候」:直译为「在思念中、夜间的异象里,世人沉睡的时候」。

                  ●「思念」:「分裂」、「矛盾的思想」,也有人翻译为「恶梦」。──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四13~14没有必要称以利法为奥秘派,也没有任何必要质疑他,说他的宣称好像是颇有道理时的诚意。沈睡与亚当(创二21)、亚伯拉罕(创十五12)和扫罗(撒上廿六12)的经历一样──全都是神所造成的──听见那些话语,不是在人为的恍惚里,而是在一个梦中。译作思念的这个字,只有出现在这里与约伯记二十2,暗示出在超然事物面前的激动,在第14节则以比较普通的方式来形容这个超然的事物。——《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13~15 带来梦境的灵】神使人沉睡,好接受异梦的主题贯穿全本圣经。例如神在立约典礼时使亚伯拉罕沉睡(创十五12~21)。美索不达米亚的神明亦然。大甘神(相等于圣经的大衮)经常借着异梦,向来到叙利亚西北部之马里和特尔卡崇拜的人说话。这些崇拜者往往在庙宇中留宿,希望能够领受异梦。《吉加墨斯史诗》描述一阵轻柔的西风使人安眠作梦。按照美索不达米亚的思想,札基库(Zaqiqu)是梦之神,他名字是源自代表灵魂的字眼。这灵或轻风穿过门的裂缝,夜间来到人那里。史诗《奥德赛》和《埃利奥特》都反映了相同的观念。──《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伯四14「恐惧、战兢临到我身,使我百骨打战。」

 

【伯四15「有灵从我面前经过,我身上的毫毛直立。」

         「灵」:或作「风」。――《串珠圣经注释》

         梦中异象的描写,毋宁是激情的,而不是影像的。有明确的形状(四16),却无法辨识。那说话的灵是另一个存在;然而,由于希伯来文的模棱两可,这个字在希伯来文的意义也可以是「风」(参吕译、现中「微风」;思高「寒风」),我们就不清楚这究竟是「空气中的寒气」(罗利 p.34)(使我身上的毫毛直立),或者是一个有理解能力的幽灵(神自己的灵)使他的头发因着惊骇而耸起156。——《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利法理性不够、异象来凑,用一个无法证实的异象来支持他的观点(15节),让约伯无从反驳。异象中的那灵说话似是而非(17~21节),并不能把人领到神面前,只会让人越来越迷惑。──《圣经综合解读》

                  ●「灵」:也有可能是「风」的意义。──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四16「那灵停住,我却不能辨其形状;有影像在我眼前。我在静默中听见有声音说:」

         这里接着描写这种阴森森的印象──一个看得见但不能辨识的形状,以及一个听得见但却是静默的声音。保留这个作梦的气氛会比较好些,这赋予他的报告真实的口气,多于使它变得比较清楚;但却是比较平凡的,说到一个蒙眬可认出的形状,以及跟着发言的静默。(作梦的人能够察觉到听得见的发言,但据他们所知却是没有发出声音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们不知道这是否真的是启示。以利法显然相信是的。但圣经没有说他有先知的恩赐。──《SDA圣经注释》

 

【伯四17「‘必死的人岂能比神公义吗?人岂能比造他的主洁净吗?」

         「比神」:或作「在神面前」;

          「比造他的主」:或作「在造他的面前」。

          整节指人在神面前不能自义,不能称为洁净。――《串珠圣经注释》

 

【伯四18「主不信靠他的臣仆,并且指他的使者为愚昧;」

         臣仆:指在天上直接服侍神的众天使。 ――《圣经精读本》

         「祂的臣仆」(18节)、「祂的使者」(18节)指天使。那灵宣称,天使比人尊贵,尚且得不到神的信任,更何况是卑微的人呢(19~21节)?事实恰恰相反,「天使岂不都是服役的灵、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吗」(来一14)。神是全知的,祂若不是信任约伯,怎么能放心地把约伯交在撒但的手中(一12;二6),让他承受撒但这么彻底的对付呢?──《圣经综合解读》

                  ●「他的臣仆」、「他的使者」:指「天使」。──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18 指天使犯错】彼得后书也提及犯罪天使所受的刑罚。但这信念在旧约却没有清楚的证据(四18NIV:「指祂的使者犯错」)。在乌加列神话中,神明的属下(婢女)经常都不顺服、不可靠。本节译作「犯错」(和合本:「愚昧」)的字眼,全本圣经只在此处出现,因此含义无法肯定。──《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伯四18~19天使是愚昧的吗?我们要记住这是以利法的话而不是神的话。我们要小心地考查以利法的意见,来建立我们对属灵世界的认识。再者,愚昧一词的原文只在这里出现过,它的意思并不明确。我们可理解为这里是指堕落了的天使,来维护以利法的话的可信度。这一段经文并不是要论述天使,以利法说的是罪人远在神和天使之下。不过他并不理解神降苦难的更深远的目的。――《雷建生约伯记解读》

 

【伯四18~19  主的臣仆、使者就是天使了?怎么……】天使是愚昧的吗?我们要记住这是以利法的话而不是神的话。我们要小心地考查以利法的意见,来建立我们对属灵世界的认识。再者,愚昧一词的原文只在这里出现过,它的意思并不明确。我们可理解为这里是指堕落了的天使,来维护以利法的话的可信度。这一段经文并不是要论述天使,以利法说的是罪人远在神和天使之下。不过他并不理解神降苦难的更深远的目的。――灵修版圣经注释

 

【伯四18~21本段可能是神的默示或以利法对默示的解释。神的天使比人尊贵,尚且得不到神的信任(不能在神面前完全称义),更何况是人。――《串珠圣经注释》

 

【伯四19「何况那住在土房、根基在尘土里被蠹虫所毁坏的人呢?」

         「被蠹虫所毁坏的人」:如译作「像蠹虫一样被毁坏的人」,意思更贴切,指人生命的脆弱。

          「蠹虫」:蛀虫。――《串珠圣经注释》

                  ●「被蠹虫所毁坏的人」:也可以译为「像蠹虫一样被毁坏的人」。指的是人生命的脆弱。

                  ●「 蠹虫」:「蛾」、「蛀虫」。──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伯19 土房】次经的《所罗门智慧书》九章15节,以及哥林多后书五1;彼得后书一14都尝试过以房屋比喻人身。但灵在其身体中居住的观念也是旧约其他地方没有提及的。土和尘象征人身体的软弱和必死的命运。──《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伯四19~21人的生命脆弱和短暂。――《串珠圣经注释》

 

【伯四20「早晚之间就被毁灭,永归无有,无人理会。」

 

【伯四21「他帐棚的绳索岂不从中抽出来呢?他死,且是无智慧而死。’”」

         人的身体象“帐棚”,只是世间临时的居所,把绳索一抽,帐棚便倒塌,人一停止呼吸也便死寂。“无智能”是说没有价值,无人理会(参20节)。

以利法要求约伯视自己为一个普通人,人生的道路与他人无异。――《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帐棚的绳索,岂不从中抽出来呢」:喻死亡。(参赛3320 3812――《串珠圣经注释》

         帐棚的绳索:意味着造物主赐给人的生命与环境。抽出帐棚的绳索意指生命的终结。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神对人生命的绝对主权和人生的变化无常。 ――《圣经精读本》

         「帐棚的绳索」(21节)原文是单数。仅有的一根绳索若被拔出,帐棚就会失去固定之物而倒塌,比喻死亡。──《圣经综合解读》

         「无智慧而死」(21节),指人生短暂,还来不及积累足够的智慧,就已经死亡,所以人不可能比神更加「公义、洁净」(17节)。──《圣经综合解读》

         以利法高举无法证实的异象,认为人不可能比神更加公义、超越(17节),所以受苦一定是因为犯罪,结果把约伯推向了更加痛苦的深渊。虽然他的某些前提是正确的,但结论却是错误的,因为正确不等于准确,经验不代表真理,灵异不等于灵恩,灵恩不代表灵命。人若追求感觉,就会丧失「辨别诸灵」(林前十二10)的能力;人若夸口经验,就会倚老卖老;人若被感觉和经验捆绑,就会用有限的人生经验和神秘经历去代替真理,结果是越走越偏。──《圣经综合解读》

                  ●「帐棚」:比喻「生命」或「肉身」。

                  ●「帐棚....抽出来」:比喻「死亡」。

                  ●「无智慧」:因为时间短暂,还来不及累积智慧就死亡。

                  ◎这个异象对以利法来说一定是印象深刻的,其实对别人来说,也应该是印象深刻的。今天如果谁能直接听到神的声音,岂不是被当成先知,其教训被当成是不会错误的。说起来以利法在异象中听到的也没有错,只是他太高举这个经历,认为这个正确的教训以及其推论可以用在每一个地方:「人不可能比造物者超越、公义,所以人受苦一定是因为犯罪」。以致失去了成长与反省的空间,更把约伯推向更痛苦的深渊。

                  ◎神迹不等于信仰、直接默示不代表处处正确、灵恩不代表灵命、恩赐不等于生命成熟、经验不等于真理。这些我们都知道,但人好像很难跳脱经验的冲击与影响。──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思想问题(第3~5章)】

 1 死亡对在痛苦煎熬下的约伯有何意义?见第3章。你对死亡有什么看法?参罗147~9。你若处于约伯的环境,会有何反应?

 2 以利法责备约伯的话(43~5)对今日从事辅导、牧养工作的基督徒有何提醒?

 3 以利法的言词中,有那些见解是正确的呢?这为什么不能帮助或安慰约伯呢?问题出在那里?

 4 以利法将他的属灵知识当作唯一、完全的知识,并以此判断约伯,这种做法在今日仍可见么?你有否犯这毛病?

    ──《串珠圣经注释》

 

【伯四章】以利法的言论「无辜的人,有谁灭亡?」(伯四7)他夜中的异象甚为庄严(伯四12~19),他规劝约伯归向神(伯五8),以为约伯如肯忏悔,祸患必会消逝(伯五17~27) ――《雷建生约伯记解读》

 

【伯四至五章】以利法声称他有来自神启示的秘密知识(412~16),以及丰富的个人体验(48)。他提出,苦难是犯罪的直接后果,如果约伯认罪,他的苦难便会中止。以利法把苦难看成是神的惩罚,而这惩罚是有益的,因为它可以把人带回到神那里。以利法的观点可能是对的(参加67~8),却不适用于约伯的身上。虽然以利法有许多真切有益的建议,但他作了三个错误的推断:(1)清白的好人不会受苦;(2)那些受苦的人是为他们过去的罪受罚;(3)约伯因为做了在神眼中看为错的事而受苦。有关以利法,请参28章的附表。提幔是以东的一个贸易城市,此地以智慧闻名(参耶497)。――《雷建生约伯记解读》

 

【四1~27  祸患与恶行】首先是以利法发言。在约伯三位朋友中,可能他最年长(参1510),他的论点是以经验作根据,指出凡事必有因,而约伯祸患的「因」就是恶行。――《串珠圣经注释》

         以利法的整篇讲论是一个对称的结构,12~21节灵的启示是他论证的中心,劝勉的话放在前后两边:

o A. 开头的陈述(四2);

o  B. 劝勉(四3~6);

o   C. 因果报应的法则(四7~11);

o    D. 灵的启示(四12~21);

o   C1. 因果报应的法则(五1~7);

o  B1. 劝勉(五8~26);

o A1. 结束的陈述(五27)。──《圣经综合解读》

 

【伯4~5  所有的苦难都是人犯罪的结果吗?】以利法声称他有来自神启示的秘密知识(伯四12~16),以及丰富的个人体验(伯四8)。他提出,苦难是犯罪的直接后果,如果约伯认罪,他的苦难便会中止。以利法把苦难看成是神的惩罚,而这惩罚是有益的,因为它可以把人带回到神那里。以利法的观点可能是对的(参加67~8),却不适用于约伯的身上。虽然以利法有许多真切有益的建议,但他作了三个错误的推断:(1)清白的好人不会受苦;(2)那些受苦的人是为他们过去的罪受罚;(3)约伯因为做了在神眼中看为错的事而受苦。有关以利法,请参27章的附表。提幔是以东的一个贸易城市,此地以智慧闻名(参耶497)。――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