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伯记导论拾穗 约伯记提要 壹 诗歌书的第一卷 一 约伯记是诗歌书的第一卷。圣经中被称为诗歌书的有约伯记、诗篇、箴言、传道书、雅歌等五卷。耶利米哀歌本来也是一卷诗歌,可是它被算为耶利米书的附录,也有古卷称之为‘耶利米书卷二,’所以不列在诗歌书中。 二 诗歌书的内容是神的子民在生活中所得的各种属灵经历,受圣灵的感动,借着诗句,向外倾吐。所以圣经中的诗歌并不是抽象的、空想的、不切实际的。 三 约伯记不全是诗歌体裁。一章、二章和末章七至十七节都是散文。 贰 希伯来诗歌的结构 希伯来诗歌是非常特别的,它的结构并不注重在音韵、音节或音调等,乃是特别注重在意义的并行、重复和重迭。例如: 一 同一个意义从正面和反面的诗句并行的说出来: 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 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箴三5。) 二 同一个意义从类似的诗句重复的说出来: 耶和华又要给受欺压的人作高台, 在患难的时候作高台。(诗九9。) 使智能人听见,增长学问; 使聪明人得着智谋。(箴一5。) 三 相对的意义从相对的诗句并行的说出来。 义人的纪念被称赞; 恶人的名字必朽烂。(箴十7。) 四 不同的意义从并行的诗句像砌砖一般重迭起来,进展到最终最高的意义: 戏笑父亲, 藐视而不听从母亲的, 他的眼睛,必为谷中的乌鸦啄出来, 为鹰雏所吃。(箴三十17。) 所有在地上的, 大鱼和一切深洋, 火与冰雹, 雪和雾气,成就祂命的狂风, 大山和小山, 结果的树木,和一切香柏树, 野兽和一切牲畜, 昆虫和飞鸟, 世上的君王和万民, 首领和世上一切审判官, 少年人和处女, 老年人和孩童, 都当赞美耶和华!(诗一四八7~12。) 五 此外,有的诗歌是上述几种的结构方式所合成的,极为错综复杂,尤其在译文中很难看出它诗的结构: 我求你两件事, 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赐给我; 求你使虚假和谎言远离我; 使我也不贫穷, 也不富足, 赐给我需用的饮食; 恐怕我饱足不认你, 说,耶和华是谁呢? 又恐怕我贫穷就偷窃, 以致亵渎我神的名。(箴三十7~9。) 也有的诗歌是以一句特出的诗句一再作诗歌中的重复句: 你们都要赞美祂!(诗一四八。) 祂的慈爱永远长存!(诗一三六。) 也有的诗歌是以希伯来文的二十二个字母,顺着次序,作诗歌中每节首字的第一个字母。耶利米哀歌一章首节首字的第一个字母是‘奥拉夫’(A),二节首字的第一个字母是‘培史’(B),三节首字的第一个字母是‘祈梅耳’(G)…以下类推。 参 书名和著者 一 本书中的主要人物当然是约伯,所以名之为‘约伯记。’ 二 ‘约伯’的原意即‘遭痛恨’或‘受逼迫。’因为他是‘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所以他遭受了撒但的痛恨和逼迫。 三 有不信者不信约伯真有其人,真有其事。可是神自己两次证实约伯确有其人:‘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其中虽有挪亚、但以理、约伯…虽有挪亚、但以理、约伯在其中…。’(结十四12,14,20。)圣灵也证实约伯记中的记载是正确的,祂借着雅各说,‘你们听见过约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给他的结局,明显主是满心怜悯,大有慈悲。’(雅五11。) 四 本书著者是谁,解经家对此意见各异。有的说是先知以赛亚,有的说是神人摩西,有的说是约伯自己。但根据三十二章十五至二十二节的语气看来,本书著者极可能是以利户,因为在那记事的情形中,他自称是‘我。’ 肆 时代时间和地点 一 约伯所处的时代,解经家一致认为很早,极可能是在亚伯拉罕、以撒或是雅各的时候,而最迟也绝不能在摩西之后。因为: (一)他在他的族中好像是一位祭司,向神献祭,为人赎罪,(一5,)这种事如果在神赐律法之后是不可能的。他所献的是燔祭,这是在律法时代之前早有的一种祭,(比较创八20,二二13,三一54。) (二)他与几位朋友辩论时,从没有题到出埃及时的神迹,又论到罪的问题时,也从没有引用神的律法。 (三)他的年龄可能是二百一十岁,因为他在受试炼之后,又活了一百四十岁,而这是‘耶和华赐给他的,比他从前所有的加倍。。’(伯四二10,16。)这样的高龄,是在列祖的时期里才有的。 (四)他有大群的牛、羊、骆驼、驴以及仆婢,(一3,)这正是列祖时期的情形。(比较创十二16,十三5,二四35,二六14,三十43。) (五)他在本书三十一章二十六、二十七节中题起拜日、月的事,这是最早、最原始的拜偶像的形式。 二 本书内容所包括的时间大约不到一年。 三 约伯所住之地是乌斯,在以东的南部,亚拉伯旷野之西,与迦勒底相连。乌斯是属以东。(哀四21。) 伍 几处可注意之点 一 ‘耶和华问撒但说,你曾用心察看我的仆人约伯没有?在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伯一8。)神的儿女的生活和神的荣耀有关。像约伯那样的正直、敬虔、圣洁,正是神在撒但面前的无上荣耀。 二 撒但在神面前昼夜控告信徒,(一9,二4,启十二10,)他过去如此,今天亦然,直等到有一天他‘被摔下去。’他对于那些冷淡的和退后的信徒们,认为在神面前根本不值一题;惟独对于那些爱主的和追求的信徒们,他从不肯放松,昼夜控告。神为要证实祂的儿女们的忠诚,有时许可撒但攻击他们,只是加以限制。(伯一12,二6。)所以,一个跟随主走十字架窄路的信徒遭遇了歧视、患难和逼迫,本不是希奇的事。正当受试炼的时候,他应当一面注意隐藏在人、事、物背后的仇敌-撒但,一面从中寻找‘效力’和‘益处。’(罗八28。) 三神的目的是要约伯经过试炼,信心更坚固、更宝贵。撒但的目的是要约伯遭受患难而弃绝神。神终于得到胜利,因为约伯经过试炼和教育以后更认识神。(伯四二5。)撒但从始至终是失败的,因为约伯虽然经过剥夺和击打,加上他妻子的催逼,他仍守住纯正,没有弃绝神。(一21~22,二10。)他曾明确的表示:‘祂虽杀我,我仍信祂。’(十三15,直译。)这是约伯一生中最可贵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的。 四 可是约伯在他学习功课的过程中,也有他失败的一段。当他的朋友来了,为他悲伤,放声大哭,想给他安慰,他却开始可怜自己,并且觉得他受苦是冤枉的,因此就厌世而咒诅自己。当他们坚持约伯是一个伪善者,受苦是因着隐藏的罪,需要悔改,他却开始辩护自己是无罪的,并且自义,因此还以为神无故的苦待了他。 ‘与哀哭的人要同哭’是应该的,可是出乎肉体的温情和天然的体贴,反使人生出自怜和自怨。给人劝慰和帮助是应该的,可是若不依照神的心意而一味坚持自己的见解,反使人自高和自义。多少的时候,我们对人作了约伯的朋友,不只没有解决人的难处,反而使他增添错误。 五 约伯的朋友的话语,可以说动机都是好的,也是有道理的,可是不能应用在约伯的事上,所以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也不能解决他的难处。 以利法所说的话是根据于他超然的、非常的经历。(四12~16。)他以为别人(特别是约伯)没有遇见灵,身上毫毛没有直立起来,没有得到默示,那只有低头领受像他那样有经历的人的断案和指示。当他断定约伯受苦的原因时,他认为约伯理应谦卑折服。今天我们也会看见,有的人往往有了一次属灵的经历,就看自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能够凭他那次所学的解决一切的事。这样的人多半是主观的、武断的、忍心的、刚硬的,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的。 比勒达的话语是根据于一些普通的遗传和古谚。(八8~10。)他以为前人所说的智慧和敬虔的话都是天经地义,能够解决一切的事。诚然,他所说的都是真理,但那是人所共知的,并没有什么特出的亮光,也没有什么医治的安慰。(参读九1~2,十三2,4。)今天我们也会看见,有的人往往熟悉了一些‘教’的遗传和圣经的知识,就看自己是一位超越的拉比,可以随便教导人。这样的人多半是重知识过于生命,重道理过于属灵的实际。 琐法的话语是相当粗暴的,(十一2~3,)也是带着咒诅的,(5~6,)并且也是高压的。(7~12。)他说了这种话,可能使一些无知识的、浮浅的人折服,无言可答,但是对于像约伯那样明理的人并无半点功效。今天我们也会看见,有的人往往想以属灵的地位、无礼的态度、责备的话语、甚至以‘神的旨意’来压倒人,要人接受他的帮助。(参读三三7。)这样的人多半是满有成见和属灵的骄傲,并且自命为认识神的,以属灵的权威自居。 以利户比约伯的前三个朋友好得多。他的话语是比较公正的,因为他认识神远胜过他们。(三三12~30,三四10~30,三五5~8,三六1~16。)他虽然像那三个朋友一样,说到约伯的遭遇与罪有关;(三四11,37,三六9;)但他更能说明神的恩典,(三三29~30,三六16,)和神在约伯身上教育的目的。(10,15,22。)所以神不把他列在前三个朋友中。(参读四二7,9。)可是他的话语仍带着年轻人急躁和自满的态度,(三二5~9,12,14,)而且也没有说得完全,因此并不能说明约伯什么,需要神亲自来说话。 六神好像在这里一直静默,只让人讲话,自己却不作声。可是等到人无结果的辩论不能解决问题时,‘那时’(三八一)祂才出来说话。祂问约伯的问题是很清楚的,叫约伯认识祂是谁,又叫他知道他是和谁面对面。当约伯清楚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他的自义和受冤枉的感觉全都消除了。他说,‘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四二5~6。)当人看见神的圣洁和公义,便觉得自义是愚昧的;当人看见神的恩典和慈爱,便觉得抱冤是多余的。属灵经历中最宝贵的就是与主面对面,就在那一刹那间,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七 约伯记是诗歌,其中也有预言。例如: (一)关于基督是救赎主,永远活着。(十九25。) (二)关于基督是中保。(十六19。) (三)关于基督是救赎的赎价。(三三24。) (四)关于信徒离世与主同在。(十九26~27。) 八 约伯记是诗歌,其中也有高深的科学;虽然本书的著者和书中的人未必知道。例如: (一)地球是悬在空中的。(二六7。) (二)空气是有重量可称的。(二八25。) (三)地面的水本应向四周冲出,但有地心吸力将它关闭。(三八8。) (四)‘因地自转如泥上印印。’(三八14,另译。)亚述人和迦勒底人的印是一根圆的辊筒,(很像油印机的圆辊筒,)上面刻着人物的图样,本着中心的轴,辊在湿泥上,就印出辊筒上的图样。‘地自转如泥上印印,’这就是说明地球是凭着地轴自转。 九 九章十三节的‘拉哈伯’在圣经中一共题过六次。(九13,二六12,诗八七4,八九10,赛三十7,五一9。)它的字义是‘骄傲者’或‘夸大者。’它是埃及的别名,(三十7,)特别用在诗歌和预言中。 陆 信息 神的美意许可敬虔的人受撒但的攻击,目的是要使他得到更深的造就。许多的事,我们一时不明白,但是深信万事都互相效力,只要我们爱神,必定能得到益处。(罗八28。) 柒 钥节 一 ‘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伯一21。) 二 ‘神所惩治的人是有福的;所以你不可轻看全能者的管教。’(五17。) 三 ‘神行事有高大的能力;教训人的,有谁像祂呢?’(三六22。) 四 ‘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四二5~6。) 捌 分析 本书根据内容可以分作五大段:导言、约伯与三友、约伯与以利户、约伯与神面对面、约伯的结局。 1 导言(一章一节至二章十节) 一 约伯其人。(一1~5。) 二 撒但两次的控告。(一6~11,二1~5。) 三神两次的许可和限制。(一12,二6。) 四 约伯两次遭受撒但的攻击和两次站住。(一13~22,二7~10。) 2 约伯与三友(二章十一节至三十一章) 一 三友的同情。(二11~13。) 二 约伯开口说话(三)-怀怨及诉苦。 三 以利法第一次的辩论(四~五)-根据自己奇异的经历断约伯有罪。 四 约伯第一次的答辩(六~七)-诉苦并要求慈爱。 五 比勒达第一次的辩论(八)-根据前人所说的断约伯有罪。 六 约伯第二次的答辩(九~十)-善恶无分别,愿神示以受苦之因。 七 琐法第一次的辩论(十一)-断约伯为犯罪者,且为说谎者。(‘夸大的话’可译作‘谎言。’) 八 约伯第三次的答辩(十二~十四)-三友之言极为平常,不能折服。 九 以利法第二次的辩论(十五)-仍根据奇异的经历(8)责约伯有罪。 十 约伯第四次的答辩(十六~十七)-空言无益,徒增愁苦。 十一 比勒达第二次的辩论(十八)-恶人必遭恶报。 十二 约伯第五次的答辩(十九)-责友夸己谴人;他所坚持的信心。 十三 琐法第二次的辩论(二十)-恶人暂时兴旺,终必败亡。 十四 约伯第六次的答辩(二一)-恶人反享平康,证己受苦非因有罪。 十五 以利法第三次的辩论(二二)-历指约伯之罪。 十六 约伯第七次的答辩(二三~二四)-指望于神。 十七 比勒达第三次的辩论(二五)-人在神面前难以称义。 十八 约伯第八次的答辩(二六~三一)-比勒达之言徒然引人至失望,但约伯仍信靠神。 3 约伯与以利户(三十二至三十七章) 一 以利户加入辩论的动机。(三二。) 二 以利户的辩论(三三~三七)-责约伯自义,并谓神是公义的,祂使人受苦是为管教。开通人的耳朵,要救其生命。 4 约伯与神面对面(三十八章至四十二章九节) 一神第一次的话,使约伯认识祂是谁。(三八1~四十2。) 二 约伯第一次的回答。(四十3~5。) 三神第二次的话,使约伯认识他自己。(四十6~四一34。) 四 约伯第二次的回答,自恨自责。(四二1~6。) 五神第三次的话,对约伯三友的指示。(四二7~8。) 六 约伯遵命。(四二9。) 5 约伯的结局(四十二章十至十七节) 一 约伯的祈祷蒙悦纳。(10。) 二 约伯从苦境转回,神加倍的赐福给他。(10~17。) —— 倪柝声《圣经提要》 【写
在 前 面】 神的仆人约伯是一个在属灵上有追求的人,他有美好的灵性,有美好的家庭和财产,而且敬畏神。“乌斯地有一个人名叫约伯,那人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这句话神说了好几次。美丽如花的约伯真是叫人羡慕。然而神允许撒但来攻击他,将苦难临到他身上,就显出约伯是活在魂中的人,在他口中说了大约六百次“我”,当他魂里平静的时候,灵里听见神的声音,苦难才得到解释,原来神要使约伯从完全被带到更完全的地步,从成熟被带到更成熟的光景。更叫我们这一班信徒更深地认识神在我们身上的工作,也认识自己的可怜。但愿我们魂里平静,能听见神的声音。 同时在约伯三个朋友的对话中,让我们看见虽然这些话用在约伯身上不恰当,但他们的话句句是真理,对于不遵行神话语的人、犯罪的人来说是正好用的,我们要敬畏神,以致生命达到丰盛地步。 只因讲者生命幼稚,属灵经历肤浅,讲章中不免有错误之处,望主内长者加以指正,同时这些零碎数据仅供内部使用。 徐大年讲于苍南沪山圣经学习班 ―― 徐大年《约伯记提纲》 【本书的作者】以利户(伯32:4-6节,15-22节,36:1节,37:14节)自称是“我”。 1、名字意思:神是主。 2、他是“布西人”、“兰族”、“巴拉迦”的儿子:“巴拉迦”意思是“神所赐福的”。表明以利户有属灵的上辈带领,继承祖宗之信仰,满有能力且被圣灵感动而写成这卷约伯记。── 徐大年《约伯记提纲》 【写作时地】 1、时间极早:极可能在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时候,最迟也不会在摩西之后。 ①因书中主角约伯是乌斯人,而这“乌斯”是亚伯拉罕的侄儿(拿鹤之子——创22:20-21节)。作者以利户是布西人,这布西人是亚兰人的一个部族,而亚兰则是乌斯兄弟“基母利之子”(创22:21节)。并且提到三个朋友都是先祖时代的信仰哲士。 ②约伯在本族中好像是一位祭司(1:5节),是神赐律法以前的事。 ③约伯的三位朋友没有提到埃及的事,也没有引用律法及圣殿。 ④约伯的年龄210岁(42:16节)这样的年龄在列祖时代才有。 ⑤他有大批的牛羊、仆婢、骆驼,这是列祖时代的事。 ⑥书中提到拜日、月的事,这是原始拜偶像的事(31:26-27)。 2、书中包括时间可能不到一年。 ── 徐大年《约伯记提纲》 【中心信息】(中心节:23:10节,他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 神借着苦难来把我们从完全被带到更完全的地步,所以信徒在苦境中要认识神,看见神在我们身上的工作。── 徐大年《约伯记提纲》 【本书的特点】 1、圣经中最早的一卷书:没有时代色彩,讲到人生在世的苦难(生、老、病、死),也讲到人生的命运,并面临的苦难,讲出神如何爱地上属于他的人。 2、文学体裁和结构是以诗和散文混合在一起的一卷书,前面的序和后面的跋是散文,中间是诗。表明神在约伯身上有诗一般的工作。弗2:10节,“工作”——“诗”。 3、本书以苦难作为出发点:叫我们看见神的工作,所以这个约伯并不是初信者,他在神面前已具有很高的地位,属灵生命已达到相当水平。 4、圣经用字丰富: ①狮子:4:10-11节 用五个形容词(狮子、猛狮、少壮狮子、老狮子、母狮) ②陷阱:18:8-11节 用六种形容词(网、网罗、圈套、机关、活扣、羁伴) ③黑暗:用六种词 ④人生的短暂:“梭”7:6节,“一口气”7:7节,“云彩”7:9节,“影子”8:9节,14:2节,“跑信的”9:25节,“如花割下”14:2节,“快船”9:26节,“急落抓食之鹰”39:27-30节,“递信的”9:25节(共享九个形容词)。 ⑤病的苦境:“满身毒疮”2:7节,“不住溃烂”7:5节,“流浓不止”2:7节,“遍满蛆虫”7:5节,“皮肤变黑”30:28节,“骨头极痛”30:17节,“全身发热”30:30节,“呼吸困难”9:18节,“口臭牙烂”19:17、20节,“不能睡眠”7:14节,“视觉衰退”16:16节,“全身消瘦”19:20节,“奇痒难当”2:8节。── 徐大年《约伯记提纲》 【约伯记等五卷智慧书的灵训】序言:约伯记是智慧书的第一卷,智慧书共有五卷,即约伯记、诗篇、箴言、传道书、雅歌。这五卷书与历史书不同,专论个人灵性之经历,由圣灵的感动写出个人对神的认识。因神是一切智慧的源头(箴1:7节,9:10节)。这五卷智慧书是紧紧连在一起的。人生往往会遇见苦难(约伯记),就去热切的祷告(诗篇),因着祷告,得着智慧(箴言),人得着智慧,就看透了世界(传道书),只有看透了世界的人,才能与主有亲密地交通(雅歌)。── 徐大年《约伯记提纲》 【分 段】 1、神工作的开始:1-2章 神以苦难作为他工作的起点,也就是神以他许可的旨意来达到他永远的旨意,把完全的约伯被带到更完全的地步。 2、约伯魂中的光景:3-31章 神藉他与三个朋友的辨论显明约伯是一个以“我”为中心的人。(3-31章约伯说“我”六百次左右)。甚至约伯最后在第29章中有42次“我”,30章中有54次“我”,31章中有63次“我”,他的自己完全显露出来。 3、约伯灵里的一个声音:32-37章:只有“约伯的话说完了”,他最后一次的回答用了159次“我”之后,他安静下来,再也没有办法解释苦难来由的时候,灵里就有声音出来向他解释。 4、约伯在神的光中:38-41章 只有神向他显现,才能得着约伯的心,使他悔改在神的面前。 5、约伯的儿子名分:约伯的生命被带到更完全的地位,得着儿子的名分。42章,神工作的结果,约伯仆倒在神面前,并且为三位朋友代祷,生命达到成熟的地步,而得着双倍的福分。── 徐大年《约伯记提纲》 【何谓约伯记?作者是谁? (
伯一 1)】 答:1 约伯记Book
Of Job是旧约圣经中所谓诗歌书的第一卷,其余为诗篇,箴言,传道书,雅歌等。诗歌书亦可称为智慧书,大部分是用诗的体裁写的,着于希伯来历史中的黄金时期,即大卫与所罗门的时期。而本书是认为着于较早的时期,且不全是诗歌的体裁,其第一、二章和末章7—17节都是散文体。因内中所记皆述历史的事实,故有史诗之称。马丁路得谓约伯记为「最伟大最崇高的,圣经其他各卷无出其右者」。泰尼逊Ten-nyson称它为「古今最伟大的诗歌」。 2 希伯来诗与中国诗的结构不同,它并不注重音韵,而注重对偶,或者说是思想的韵律。他们用重复和重迭的话,来表达同一个意义。有第二句与第一句成为对比,或者以第二句来阐扬第一句,使其意义格外明朗。例如「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依靠自己的聪明」,(箴三5)。「耶和华又要给受欺压的人作高台,在患难的时候作高台,」(诗九9)。「义人的纪念被称赞,恶人的名字必朽烂,」(箴十7)。由此观之,可知其梗概矣。 3 本书系记述约伯的生平财富,遭受苦难的试炼,所遇友人的讥讽与争辩,以及最后的颤悔,蒙神的赐福。他经历内外煎迫,患难迭起,祸不单行,仍然始终不渝,视死如归,持守善道。其信心忍耐和毅力,诚如在火中熬炼的精金,为信徒留下了古今不可磨灭的榜样。 4 约伯Job的名字愿意是「遭痛恨」,或「受逼迫」,实有此人(伯一1;结十四20;雅五11)。他是本书中主要的人物,且因多是记述他的受苦经历,所以名之为约伯记。约伯乃是乌斯地人,是在以东的南部。阿拉伯旷野之西,属于以东之地,(伯一1;哀四21)。据古时传说,约伯本家是在加利利海的东区,叫做浩兰Huran。且以为他是以东地的第二个王约巴Jobab(意呼叫,创卅六 33),亦即当时沙漠之地游牧民族的族长。其财产丰富,势力雄厚,尤以为人正直,敬虔,慈善而著称。 5 本书作者为谁,解经家意见不一,难以断定。惟据古犹太人之传说,以及名圣经学者戈德Mr.Mason
Good之审慎考证,认为是摩西所写,(生平参一题),或者于五经之前。他曾住于以东毗邻之米甸旷野,可能是由约伯至近的后人得闻其故事,或者约伯当时还活着,摩西亲自从他那里取得家族资料参考而写成者。雨果Victor
Hugo说,本书是「历代以来人类心思最伟大的产物」。在所有的文学名著里,惟有本书是最富戏剧性意味的诗,而给予历世以来被愁苦压伤的人,得着极大的安慰和勇气。 6 约伯所处的时代,解经家一致认为很早。可能是在亚伯拉罕,以撒,或是雅各的时候,有四点理由可资左证。一、是他从未题到出埃及时的神迹来辩论。二、是他在本族中像是一位祭司,向神献祭,为人赎罪,非为神赐律法以后的事。(一5)。三、是他享高寿,且有大群牛羊牧畜,以及婢仆(一3;四二10,16),显然是在列祖时期的情形。四、是约伯友人,以利法是以扫的后裔(创卅六 10,11)。比勒违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创廿五2)。以利户是亚伯拉罕的兄弟拿鹤的后裔,(创廿二21)。从上面的情形推想看来,可知出书的年代久远,约为主前十六世纪之文献,其内容所包括的时间大约不到一年。——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是否确有约伯其人,抑或约伯只是小说里的英雄?】 在约伯记中共有三十九章经文以诗体写成;此外在约怕受苦遭灾,以及他后来回复身份、地位与财富的过程中,都牵涉有超自然力量。基于上述原因,有些圣经学者便质疑约伯记所载事迹的真确性。是否真有约伯其人呢?若有,他又是何时何地的人物?有某些学者推测约怕只不过是小说里的人物,代表被掳至巴比伦期间,陷入极度痛苦里的希伯来民。约伯记所载那五个人(假如包括耶和华就是六个)的对话,包括有大量从亚兰语借过来的词汇,以及对话间所显示的极度一神主义,都反映出约伯记的写成日期乃在被掳之后。 学者们抱着怀疑态度而推想出来的理论,认为约伯只是小说里的人物,并将约伯记的写作日期推迟至被掳之后。为回答这些怀疑论者的疑问,我们必须提出强而有力的证据,以证明约伯其人及生平事迹,确是历史事实。首先,我们要指出约伯记一1是一句极肯定的说话:「乌斯地有一个人名叫约伯。」圣经其余部分也有类似的说话,例如撒母耳记上一1:「以法莲山地的拉玛琐非,有一个以法莲人,名叫以利加拿,是……耶罗罕的儿子。」此外,路加福音一5记载:「当犹太王希律的时候……有一个祭司,名叫撒迦利亚。」约伯记是圣经里的一卷书,假如撒母耳记上及路加福音被认为是真确的,其开卷的一段经文被视为真确。那么,约伯记应受相同待遇——里面所载的人物,确有其人;所载的事情,也属真确。 第二点证据是圣经的其他书卷有提及约伯。以西结书十四14,约伯与但以理及挪亚同被视为敬畏者的典范,所言有力,在神面前为以色列人求情:「其中虽有挪亚、但以理、约伯这三人,他们只能因他们的义救自己的性命,这是主耶和华说的。」从以西结书十四14可知,神自己肯定约伯是真有其人,就如挪亚及但以理一样,是历史里的人物。假如没有约伯其人,那么挪亚及但以理的真实性也成疑问;另一方面,神就会被视为欺骗人类,而需要现代的怀疑论者为秘改正。在此必须一提奥伯莱(W.F.Albright),他倾向于接受约伯记乃后期作品之说,但他没有怀疑约伯的真实性。奥伯莱曾在其文章「旧约与考古学」(“The
Old Testament and Archeology”,H.C.Alleman and E.E.Flack,ed,Old
Testamentary Commentary, [Philadelphia:[Fotress,1954])中,认为约伯可能与摩西以前的族长同时期,他用'Iyyob这个主前工千年的名字,来支持约占的真确性。(在此要指出,于柏林的咒诅文献[Berlin
Execration texts]中,'lyyob是一个亚兰王子的名字,这王子住在大马士革附近。在马里出土的主前十八世纪的文献,亦有提及Ayyabum。此外,主前十四世纪的特勒亚玛拿信扎,提及Ayab是比拉的王子叫奥伯莱亦指证真有比勒达其人(是约伯的「安慰者」之一),这名字是Yabil-Dadum的撮写方式,可见于主前二千年前的楔形文字的文件中。 怀疑论者的第三点反对理由,是约伯记第—、二章记载耶和华神与撒但面对面地说话。他们这种意见是没有根据的,正如否定基督曾在旷野受魔鬼试探一样,亦是根基薄弱的(参马太四;路加四)。假如在这些记载上,圣经也不能被接受为真确无讹,那么,我们更难相信圣经是圣灵默示而写成的文件,充满权威而完全可靠。 怀疑论者所持的第四点理由,是约伯记内的亚兰词汇比希伯来文的还要多。他们这点理由其实不能成立。长期以来,阿拉伯北部地区的居民,都懂亚兰语;主前一千年阿拉伯北部的拿巴天国的刻文,都是用亚兰语写成的。与说亚兰语的民族通商贸易,可能在主前二千年已开始了。雅各的外父拉班,肯定是说亚兰语的(参创三十一47)。远在主前二千四百年开始,阿拉伯北部地区与亚兰的大城市伊蒲拉已有商业往还(虽然伊浦拉人自己说亚摩利语,而不是亚兰语)。 而且,怀疑论者认为约伯记内充满亚兰语调;但他们的估计似乎太高了。高洛明(A.Guillaume,“The
Unity of the Book Of Job,”Annual of Leeds University,Oriental Sec.14[1962-63]:26、27)曾提出极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以利户的说话里没有亚兰语调(伯三十二-三十七)。高洛明指出,以利户所用的词汇,都是阿拉伯地区内通行的,而只不过说亚兰语的地区亦使用这些词汇罢了。他提及不少于二十五个例子,指出这些词汇乃起源于阿拉伯。约伯记的背境是乌斯,此地位于阿拉伯北部,因此,约伯记里面挟杂阿拉伯与亚兰语调,是理所当然的。无论这书卷最初以希伯来文写成(似乎不大可能),抑或使用摩西以前在北阿拉伯盛行的言语;都极可能带有亚兰文和亚拉伯文的混合字汇。 基于上述理由,我们可以作出结论:认为约伯记乃小说人物这论调,是没有支持基础的。因此,当使徒雅各要援引古人的经历作为例子,以提醒基督徒在受苦时仍要忍耐到底,雅各所援引的,正是族长约伯。雅各书五11指出:「……你们听见过约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给他的结局,明显主是满心怜悯,大有慈悲。」使徒雅各所提及的,正是约伯至终得以康复,财产加倍,重获儿女,全家人都敬畏神。毋须指明,也知道神绝不会向一个虚构的人物施恩怜悯。──
艾基斯《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约伯的故事】约伯记所述说的,是一个善良的人遭受极度苦难的故事。他的财富、他的家庭、他的健康,全都被夺去;他不明白神为什么如此对待他,只有读者才知道神是要向魔鬼证明约伯的信心是纯全的。在他遭受这些不幸时,有三个朋友来安慰他;四个人进行了一场漫长的讨论。朋友们尝试解释所发生的事,将约伯的受苦与他的罪连在一起。约伯驳斥他们的理论,非但不接受他们的劝告──悔改而与神和好,反倒坚持自己是无辜的,并且质问神如此对待他是否公平。 这个时候,一个新的人物──以利户登场了,发表了四篇讲论,认为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但这似乎与前面的情况没有两样。最后,耶和华亲自向约伯说话,祂所说的这些话改变了约伯的态度,因而以懊悔的降服来响应。至终,神宣称约伯是对的,并且恢复了他的繁盛与快乐。 在这样简单的情节上,一位不知名、但有极高天赋的作者创作出一本永垂不朽的杰作,用诗句对最具永存性的问题──人与神的关系──作出非常有力的神学探讨,这些诗句的壮丽与其感动力,是任何文学作品(无论是古代或现代的)所无法超越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伯记的日期与作者】数据所提议的日期范围极广,从摩西时代直延伸到希利尼时期。前面的讨论业已指出这个问题是何等令人灰心,如果我们可以把本书的语文放在希伯来文发展历史的适当时期上,可选择的就会窄得多了。另一方面,它大量的古文体,以及与古迦南作品许多的模拟,暗示它是早期的作品,相当于所罗门时代,但可能是最早期的作品。但是,如果将这类的特征解释为经由与腓尼基人的接触而在后来注入的,那么所谓的亚兰文色彩就可以用来支持一个晚期的、甚至是被掳之后的日期。然而,根据我们的看法,傅理曼(D. N. Freedman)对拼字法的研究现在已经使人难持任何晚于(主前)第七世纪的日期。 处理约伯记日期的另一个方法,是找出它的观念适合于希伯来人思想发展历史中的哪个时期。在此若没有许多先验的(a priori)假设,就难以找到我们的支点。约伯记没有提及任何历史事件,甚至没有提及那些经常浮现在以色列人心头上的历史大事──亚伯兰的蒙召、出埃及、征服迦南、被掳。那种对自己是活在与耶和华(祂引导祂的百姓经过这段漫长的岁月)立约的关系上的意识,如此强烈地集中在一个人的经历上,以致所有的历史背景都变为阴暗。约伯记也没有提及任何一个以色列人熟悉的制度──君主政体、圣殿、祭司;这本书何等脱离这一切的事,是十分令人惊奇的事。有人假设:就是因为约伯与他的朋友们不是以色列人,所以作者刻意把这个国家的背景删除掉,在外邦世界中赋予他的作品一个中性的,或更为普世性的背景。但是,他的人物并非异教徒,也可以同样中肯地辩称:作者模拟了摩西以前的列祖世界,并且成功地避免提出自己时代的特征隐匿了他自己的日子与时代。 既然无法探求具体之历史事件或可确认之制度的线索,我们就只剩下本书较抽象的神学理念──它的神观、罪恶观、伦理观等。有人根据它在思想上属于所谓之「先进的」阶段,而推论本书是晚期的;尤其是,他们宣称,只有在以色列思想家认真地思考被掳时期国家所遭遇的空前灾难的情形下,这本书才会以如此特殊的方式处理苦难的问题(见导论:「Ⅹ 约伯记中的苦难问题」),所以本书是在那段时期之间或之后写成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之可凭】批评圣经者,或以此书为荒诞不经。殊不知除本书以外,新旧约圣经中,各有明言论及本书事迹之可凭:如以西结书一连三次把约伯、挪亚、但以理并称,且称他们为义人(结十四14~20)。新约中亦有雅各书称述约伯之忍耐,说:“你们听见过约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给他的结局,明显主是满心怜悯,大有慈悲”(雅五11)。至于约伯究为何许人,论者亦不一其说:或谓为亚伯拉罕之兄拿鹤的子嗣,以约伯是住在乌斯地(一1)。拿鹤之长子名乌斯(创廿二21),其后该地即以其名为名。拿鹤原亦热心事神,耶和华神亦称为拿鹤的神(创卅一53)。果如此,约伯之信仰心:“敬畏神,远离恶事,”就有本有源了。 亦有人称约伯是雅各之孙以萨迦之子(创四六13)。果如此,他必是曾与雅各全家同下埃及。据考‘盼仰’圣经年录表所载,以萨迦下埃及时,年已40岁,若约伯为其第三子,时约20岁,其诞生之年,亦即约瑟被卖之年。因经过试炼以后,又活了140年,耶和华赐福给他,比先前更加倍,他以后又活了140年。可知他遇试炼时,必是年已70岁,在世共活了210岁。约瑟去世时他已91岁,于约瑟去世以后又活了119年。照此推论,约伯死时,摩西已55岁,已在旷野牧羊15年,距出埃及尚有25年。他几时离开埃及到了乌斯地居住,圣经没有记载,谅必于70岁之前,即早已迁居了。 其友以利法,或即以扫之子,“以扫的妻子亚大生以利法……以利法的儿子是提幔……”(创卅六10~11)按提幔人原是哲士(耶四九7),所以约伯记中多有智慧之言。圣经称提幔人每与以东人并称(摩一11~12),且皆与乌斯相连,因为他们是弟兄(创廿二21)。比勒达是书亚人(二11),书亚是亚伯拉罕妾基土拉所生之子(创廿五2)。琐法是拿玛人,拿玛在犹太之南。或有以琐法与以扫子洗玻原文语音相同(创卅六11),即以琐法就是洗玻。这样说来,约伯记内所记事迹、人物等,于圣经他处亦各有记载,何得谓为荒渺无凭呢?或有人以本书乃戏剧式的诗歌,是以戏剧法表演人生的究竟,未必可据为事实为确论。此亦不信圣经者自愚而愚人之语,读者切勿为其所愚。——贾玉铭《约伯记圣经要义》 【书之要旨】约伯记的要旨,即表现苦难之由来与价值。宗教家、哲学家与科学家,对苦难之由来问题,尤其是对义人遭遇苦难之原因多方讨论,终不能得适宜的答案。我们看约伯记对于义人在神眷顾之下,何以仍有苦难,且义人比不义的人何以遇难更多,即可显有清楚的答案了。书内称神为大能或全能的神逾30次;圣经中只有两卷,即本书与启示录,多用此称呼,为要表明信徒在苦难中,正是需要一位全能神的护理。且“全能”神,亦是表明神是我们生命的源头并养育者;神所以加苦难于人,正如葡萄树被修理,为的是使其多结果子。——贾玉铭《约伯记圣经要义》 【书之要意】全书所论,即苦难的利益。讲论本书的,多偏重撒但的作为;实际说来,当以神的爱为约伯遇苦难的原因,撒但只是神的工具。 一、未经试炼的约伯——约伯未经试炼之先,本是“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 二、经过试炼还未到神面前的约伯——约伯未经试炼之前,他的信仰与品格,是未经考验的,故未显出自己的失败; 三、经试炼后带到神前的约伯——即认识了神,亦认识了自己,坐在灰尘里,深深懊悔。 总观全书所论:先述所遇的苦难,再述对于苦难的讨论,终述苦难的结果。约伯在苦难中,给我们留了最好的榜样。凡留意诵读的人,莫不从其中得着最深的教益。——贾玉铭《约伯记圣经要义》 【书之著者】著作本书者,或以为即约伯自己,或以为是以利户;也有人以为是出自以赛亚的手笔,或其以后的先知,亦多有人以为是着自摩西,即当摩西在米甸牧羊时,写此书寄与在埃及遇难的同胞,藉此安慰并坚固他们的信心。且以约伯出世时必与亚伯拉罕相去不远,在那世代中,尚有少数人仍能保存信仰敬畏神,如麦基洗德之为至高神的祭司。书中既未言及摩西的律例等事,可知此书必是出现于摩西五经之先,可为圣经中最早之书。或有人主张约伯生于亚伯拉罕之先。此书以年代论,应列于创世记十一章与十二章之间,虽不能确定本书究系何人所写,但观其所用之希伯来文甚妙,且屡以耶和华为神之名称,可知作是书者必为希伯来人。且关于物理学天文学等,皆能通晓,其文体或为诗歌,或为历史,或由历史演为诗歌,各国文字中,实罕有其匹。——贾玉铭《约伯记圣经要义》 【书之地位】 或以本书在圣经中是独立的。其出世最早,与他书不相关涉,所以订圣经者,有人将约伯书置于诗篇以后,且有人置于箴言以后。殊不知本书虽出世甚早,按其体裁论,当为诗歌中之一卷,且适为诗歌之第一本,恰好在诗篇以前,表明信徒遭遇苦难——约伯,即必祷求神——诗篇。或以本书为圣殿的廊子,可由此进入神的殿中。——贾玉铭《约伯记圣经要义》 【写作背景】本书书名取自主角约伯,作者则不详。由于书中没有提到任何国家历史或世界大事,也没有论及以色列民族制度的数据,所以学者对本书的写作日期颇多推测。某些学者认为本书是以色列民族的早期作品;故事的发生远在列祖时代
(见伯一5注),初稿可能是在那时候完成,至于最终完成阶段则可能是在所罗门时代,因书中体裁接近当时盛行之智慧文学。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学者以本书为犹太人被掳后的作品。——《串珠圣经注释》 【主题特色】虽然有关受苦的争论占了本书大部分的篇幅,但从神向约伯显现、答复他的疑问与约伯的响应看来,本书的宗旨乃是道出:人在苦难中,任何理性上对苦难来由的解释实在不能安慰受苦者,惟有与神面对面相交,人才能寻得平安满足,可以不为苦痛所困。换句话说,本书的重点不在神学问题的讨论,而是强调信仰的体验。——《串珠圣经注释》 【简介】 作者:不详 写作日期:不详 作者 虽然本书以其主角约伯来命名,而且约伯是一个历史人物(结一四14,20;雅五11),但我们不能确定作者实际是谁。目前的建议包括:约伯自己、以利户、摩西和所罗门。 日期 书中事件的日期和本书写作的日期是两件不同的事。书中的事件可能发生在主前两千多年前,在以色列族长时期的社会里,大约在亚伯拉罕的日子。有好几件事支持这种说法:(1)约伯活了一百四十多岁(四二16),这种长寿在列祖时期并不罕见;(2)约伯当时的经济模式——人的财富以牲畜的数目来衡量(一3)——是存在于列祖时期的模式;(3)约伯象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一样,是自己家里的祭司(一5);(4)书中没有提及以色列民或摩西律法,可见故事发生在摩西时期之前(主前1500年之前)。 有关写作的日期,目前有三种主要的看法:(1)在列祖时代,即事件发生后不久;(2)在所罗门时代(主前950年);(3)在被掳时期或其后,但约伯出现在以西结书的事实(结一四14),否定这个较晚的写作日期。约伯及其友人之发言的详细记录,似乎支持本书的写作是在事件发生后不久。另一方面,本书跟其它所罗门时期的智能文学(如诗八八;八九)有相同的特色,应被视为一首描写真实事件的戏剧诗,而不是逐字的记录。 主题 本书所讨论的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倘若神是一位慈爱和怜悯人的神,义人又为何要受苦呢?本书清楚指出神的主权,以及人承认其主权的需要。约伯三个朋友所提供的答案本质上是相同的:所有受苦都是由于罪。以利户却主张,受苦往往是洁净义人的方法。所以,神的目的是除去约伯一切的自义,引导他完全彻底地信靠神。 内容 本书对撒但的工作提出一些重要的看法(一6~二10)。书中最著名的经节是第十九章25、26节。――《约伯记雷氏研读本》 【参考数据】 一、 本书书名 本书象《约书亚记》、《路得记》一样,以书中主角的名字为书名。“约伯”的希伯来原文为()。有人从字根yb引出“被恨的人”或“受迫害者”的意思。英文书名job(应读为())乃取自希腊文()。中文依原文译音。 二、 本书作者及写作时期 本书为旧约“诗歌书”的第一卷,其他有《诗篇》、《箴言》、《传道书》和《雅歌》。“诗歌书”中,有一部分为“智慧书”,因其中涉及智慧部分用的也是诗歌体裁。 由于诗歌书大部分在以色列人历史的黄金时代(即大卫与所罗门时期)写成,传统主张本书也成于此一时代的早期;但近代评鉴者对本书的一贯性提出疑问,认为有若干部分为后来增补。这包括前面的引子(1,2章)和书末的记事(42章)、智慧篇(28章)、以利户的发言(32~37章)以及耶和华神的回答(38~41章)。作者为谁因此益难决定。 其实本书的结构十分完整,各部分紧密相连,浑圆一体,无衣无缝。如无第1、2章的引子和末章的记载提供背景,约伯与三友对话何从了解?以利户的谈论不时触及约伯及三友对话中的论点,针对受苦的主题发言提出新的解答,可补对话的不足。而全书若无耶和华神的响应,指出神的道路奇妙难测,整个架构失去凝聚力,必至涣散一片。 本书作者受圣灵感动写书,但这位作者究竟是谁,迄无定论。可肯定的是:此人必为以色列人,相信独一真神耶和华,以巴勒斯坦为家,但游踪甚广,去过埃及。他熟悉希伯来和近东其他民族的文学与传统。作者经常用“耶和华”的名字来称呼神,这是以色列人对神的独有称呼。 作者搜集的口头和文字材料甚丰,其中所记天上景象,若非神亲自默示,人何能知道?神藉作者出众文学才华,将人类最古老也最普遍的一个问题,以诗的形式深入且严密地加以探索。其结果是这部卓越难匹的文学瑰宝。 写作时期也象作者一样难加确定。不过故事发生的时期是一件事,将这个故事写成书是另一回事,二者不必在同一时间。关于约伯这个人,我们知道他是一位贤人,不属以色列民族,但象以色列的先祖一样长寿(四十二16),拥有难数牛羊,是当日地位的主要象征。他敬畏神,且常为家人献燔祭赎罪(一5)。从这些特征来看,约伯当属主前二千年间的人。这还可从另外两方面得到左证:1,示巴人的侵袭(一15);2,迦勒底人的掳掠(一17)。这两个都是主前2000至1000年间的近东游牧民族。我们因此可以说,约伯当为以色列亚伯拉罕列祖时代的人物。 现在要找出的是,约伯的事迹究竟经过多久才传到作者,由他把传统口述的故事,参考文字数据,写成这本旧约经典。 许多学者认为本书为所罗门所写,因为所罗门王时代为旧约智慧文学鼎盛之期,写于所罗门王时代的《诗篇》88、89两篇,其内容与本书所记的约伯立场极为相似。但也有少数学者把时间推后到犹大人被掳甚至被掳以后复国的时期。他们认为《约伯记》和《以西结书》记《耶利米书》这两本先知书有若干观念相似处,故写作时期应迟于此二书。最激烈的主张,把写作时间推到主前二世纪。可是死海发现的古卷中有《约伯记》的希伯来文抄本;而《约伯记》的《他尔根译本》的发现,更完全推翻此说。因为《他尔根译本》为希伯来文旧约最早的亚兰文意译本,成书于犹大人被掳回国时期(主前五世纪)。 希伯来文在犹大人回国后受亚兰语影响甚大,本书文句中常夹有亚兰字,也是本书写于犹太人被掳回国后的一个证据。 三、 本事 全书最初两章用散文写作,记约伯其人正直敬畏神,家道富裕,财产难数。然后记述天上景象,专喜寻瑕诋隙的撒但在众天使中出现,神问他能否找到约伯的瑕疵。撒但说约伯为人之所以正直敬神,其动机至为自私,无非图讨神喜悦。但神深信约伯,答应撒但尽毁其所有。约伯的儿女和财产,转眼之间全失,悲痛逾恒,但丝毫未减对神的信靠。 天上的景象再现,神责备撒但,因事实证明他对约伯的攻击全属毁谤。撒但作出更恶毒的指摘,说约伯自私到了一种程度,只要不伤及自己,毫不在乎他人的死活。神答应撒但进一步试炼约伯,使他全身生出痛苦难忍的毒疮,但一样不能叫约伯犯罪。这时有他的三个朋友远道来访,陪伴安慰他,大家相对无言七日七夜。 三1~四十二6为本书的诗歌部分,由约伯先说话,为自己的不幸哀恸(3章)。接上是三个回合的谈话记录(4~27章)。前两回合(4~14,15~21章)由约伯的三友轮流发言,一个人说完,约伯跟着回答。第三回合(22~27章),只有二友发言,约伯分别响应,然后继之以自白(27章)。 约伯三友以利法、比勒达和琐法轮流依此顺序说话,很可能以年龄为序。约伯的回答不只针对刚说完话的友人,也常常把另外两位已经说过的话提出来讨论。三位友人的论点综合起来,不外都是传统的道理,指出人生的福乐系于一己的德行,祸福无不自己求来。约伯的苦难乃因果报应。三组对话议论约伯之非,一组比一组深入。三人中,以利法的话如和风细雨,琐法则有若急浪狂潮,发言极其尖锐。比勒达立场比较保守,带有中年人的稳健。 约伯的立场是:他所受到的极大难比的痛苦并不是因为他犯了极大难恕的罪;他象三友一样,相信苦痛为神的刑罚,也相信神赏善罚恶,而且希望世间真能做到公平。但他的际遇适得其反,因善而受罚。在对话中,三友屡责他说话激烈不当,而约伯对这些责备不断申辩。在约伯心中似乎神先后判若两人,他所熟悉的照顾正直人的神,现在成了不辨是非、横施痛苦的神。他不只一次向他熟悉的神呼求主持公道,以抗此不讲是非的神。 三回合对话过后,继以第28章绚丽无比的智慧之篇,叙述智慧的奥妙与根源。接着是约伯的独白,请求神回答他的询问(29~31章)。 然后出现了一位年轻人以利户。书中未说明他何以在此时露面,他发表了四篇议论,约伯都未回答(32~37章)。在他的谈话中,不时提到约伯与三友讨论过的事,辩论过的观点。言谈中对约伯和他的三友颇多责难。 神这才从旋风中先后二次回答约伯(三十八1~四十2;四十6~四十一34),中间插有约伯谦卑顺服的回答(四十3~5),和神第二次说话完毕后,约伯接上而作的认罪自责(四十二1~6)。神第一次的回答,内容光华四射,迸发超越智慧,但没有对约伯和他三友的询问提出解答,既未解释约伯何以受苦,也没为世人的责难自辩。祂叫约伯注意充满宇宙间无数奇妙难解的现象。第二次的回答以大半篇幅继39章讲禽兽奇妙生态之后,描述河马与鳄鱼。重点在指出人应认识神的安排和设计何等奥妙难测。懂得这便是受苦问题的解答。约伯谦卑接受了神的说明,默然无语。 最后是用散文体裁写的结局(四十二7~17)。神责备约伯三友,并要约伯为他们祷告,但未提以利户。神接纳了他的祈祷,约伯也从苦境转回。神加倍赐他财富,重建幸福家庭。他最后得到了为人正直的奖赏。 四、 本书信息 本书主要在说明人受苦并不全由于神对人的不悦。约伯的三友坚持受苦为罪的结果,约伯力证其非。 圣经告诉我们:一个民族的福与祸乃神对其行为的赏与罚(申三十11~19)。这个原则到《约伯记》作者的时代,已从一国一族应用到个人的身上,成为约伯三友对人生苦乐的基本观念;可是这并不代表旧约对苦难的全部看法。先知耶利米虽然说:“各人必因自己的罪死亡”(耶三十一30),但也象古往今来的人一样发问:“恶人的前路为何亨通呢?大行诡诈的为何得安逸呢?”(耶十二1)。人生变化万千,似乎不是一条原则能完全概括!苦难来临确有并非自作自受的。新约里说:“人种的是甚么,收的也是甚么”(加六7),但也告诉信徒,“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彼前三18)。赏善罚恶的道理并不能解释世间一切受苦的经验。 本书藉约伯三友的谈论,淋漓尽致发挥了咎由自取,福有攸归的传统信念;然后从约伯的回答中,提出一个新的声音:这个原则虽然对,有果必有因,任何不幸的遭遇里头总可以找到人的过失、人的错误和人的罪的因素。任何灾难发生的原因,其中总有人的过错。可是把这一切因素和原因都放进去,仍旧不能解释何以正直敬畏神的人所得到的反而是苦难、是刑罚。 本书无意为苦难的问题提供解释。以利户的独白虽为苦难说出了若干因由:正直的人所以受苦,是为他无意中犯的罪付出的代价,并且防止他犯更大的罪,阻止他的骄傲(32~37章)。以利户的答案仍在有罪才有苦难的讨论中兜圈子,并不能解释义人约伯何以受苦。 本书虽在开头已点出了约伯受苦乃撒但所害,但那是发生在天上的事,约伯和他的三友靠人的经验和智慧,毕竟推究不出;神也没有在回答中透露。要是神说出来,本书只解答了约伯一人的问题,对千万不明白自己何以会受苦的人,便价值不大。本书的目的因此不在为无辜受苦或为人间的苦难提出解答,也无意为神的公义辩解。作者要人明白,任何为神辩解的努力,都是把自己看得高过神,是一种狂傲。 本书要传达的是比这些更深入且基本得多的信息。 对受苦的人来说,神学的讨论空泛而不着边际,他们需要的是心灵与神的接触。本书用诗歌形像的手法,写出了人灵性深刻的呼喊:神为何远离人?约伯的朋友认为是因为他犯了罪。约伯明知自己无辜,但不能不相信受苦确与神的离弃有关,只是不明白神何以这样对待他。他不断恳求恢复与神的亲密来往。他感到孤独,因他已被排除在神的看顾之外。他迫切需要心灵的温暖与安慰,他的朋友贫乏且空泛的论辩,对他一点益处也没有。 约伯明白自己是无辜受苦,但不知道这种苦难对他的价值,要到最后关头才明白:受苦的人若是无辜,神怎会离弃他?“眼目清洁不看奸恶”的神,对凡诚心求告祂的人必与他相近,听他的呼求,保护一切爱祂的人;而“正直人必住在神面前”(诗140,145篇)。受苦所包含的深刻卓绝意义,要用心灵去体会才能得到。 神在旋风中向约伯说话,没有解答他何以受苦,也没有和他争辩;只提醒约伯宇宙中有的是他不能了解的奥秘,苦难正是这万千奥秘里的一种。祂要约伯清楚知道的一个最重要的信息是:在苦难中有神与他同在。信靠祂的虽陷在暴风雨里,为黑暗所围绕,一点光也见不到,但神在暴风雨与黑暗中看顾他。苦难不能将他和神隔开。神来到他身边,不是和他争辩,而是向他证明:人最需要神的时刻,神必与他在一起,给人力量,能以无比勇气去面对。患难来时抗得住,而且能够胜利克服,甚至可以把苦难化成荣耀的皇冠。 本书诗歌部分的结语才是作者要我们攀登的极峰:“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因此我厌恶自己(“自己”或作“我的言语”),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四十二5~6)。他不是为带给他苦难的任何过犯懊悔,因为本书开头已说明,他正直且敬畏神,又远离恶事。他所懊悔的是他不应在与友人争辩和自白中说出何等愚昧无知的言语。 约伯若等到神加倍祝福他之后才找到神,本书的价值会大大减色。《约伯记》所以具永恒价值,是因为约伯在他受苦的顶峰找到神,并在苦难里头得到安慰和喜乐。神因此比过去任何时刻对约伯更宝贵,更为不可少。他过去所接触、所“风闻”的神,现在才成为真实。人虽然不知道何以受苦,苦难本身能成为一种福分,凡是行为正直、敬畏神而又心灵谦卑的人,无论境遇顺逆,都有神与他同在,得享富实的人生(参赛五十七15)。 保罗象约伯一样深受肉体的痛苦,曾为那一根刺哀求主为他移去。也象约伯有了主与他同在的甜蜜体验,所以他能说:“祂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后十二9)。 对古往今来一切受苦的人,本书的教训是:与其浪费时间追求知识上的满足,探索只有神才知道的受苦的奥秘,何如致力亲近天父,得到心灵里的甘甜和富足。人的智慧不能了解的事,应凭信心去接受;这样,虽在苦难中也可象保罗一样欢歌(徒十六25)。保罗所以能欢歌,因为知道在这场人生的奋斗中,他并不孤单,受苦正是神与他同在的证明(罗八18;西一24)。 五、 撒但——人的对头 本书所记的撒但,为与天使同列但专揭人弱点短处的灵。《撒加利亚书》描写他站在人的右边,在神面前与人作对。撒但可以不用证据随意诬陷人;又激动人心行恶(代上二十一1)。 因此在人与神的和谐关系中,撒但随时准备介入。他无时不想打乱宇宙的秩序,和人神间的和睦关系。他长于引诱,骗人怀疑神,偏离正路(创3章;太四1);他擅于捏造罪状,在神面前控告人,让神疏远人(1~2章;亚三1;启十二9)。信徒的正直与敬虔因此不断受到考验。本书描写撒但在地上走来走去,破坏的工作异常忙碌。这是一场永无休止的战斗。 六、 本书体裁 前面说过,本书绝大部分用诗歌的体裁写出,希伯来诗重对偶和思想韵律,但不重音律,藉重复的话来表达同一个意思。第二句与第一句对比;或用第二句来加强第一句,使意思更为明朗。对偶也用相反的两句来构成,第一行的思想藉相似或相反在第二行里得到共鸣。(例如“祸患原不是从土中出来,患难也不是从地里发生”(五6,相似的对偶);“敬畏主就是智慧,远离恶便是聪明”(二十八28,相反的对偶)。)这种偶句有二行体、三行体、六行体,甚至多至八行体,诗因而有了变化。不过本书文字的出色,读原文才能欣赏。当年翻译为中文时,译者在对仗与声韵方面所下功夫极深,读来仍可见到原文的光泽。历代文学家对本书在文学上的价值也多赞扬。 七、 生命的难题和神的救赎 本书提出了不少涉及人生的根本问题:1,人为什么要来到世上(三3;十18)?2,人为什么要敬畏神(一9)?3,人在神面前能成为义吗?(九2)?4,人能测透神的奥秘吗(十一7)?5,人能使神得益吗(二十二2)?6,人若正直能叫神喜悦吗(二十二3)?7,人若死了能再活吗?(十四14)。 最后一个问题可说是人内心最深切的盼望,也是人活着能有盼望的基础,树木斫断尚可再生,人死了神当然也能叫他再活(十四7),因为神造树也造人。不过人可以复活的盼望直到有了基督的复活才得到肯定,也因着祂的复活,人的复活才成为事实(林前十五20)。到神所定的日期,约伯会象一切信靠神的人一样,得到一个新的身体(十四15;参帖前四16~17)。约伯还不明白神后来在新约才完全启示的救赎计划,但他已能见到几许,并且非常接近,只是不知道在神的计划中,为了达到除罪的目的,必须有一位既是神又是无罪的人献上作赎罪祭,以替代罪人受死的刑罚,完成神公义的要求。 神圣洁且公义,不能容忍罪,要求人完全的归属(创二十二12),只有基督耶稣才承担得住神的忿怒,也只有祂能借着自己的死而救赎世人脱罪,成为全人类的救主。――《启导本约伯记注释》 【约伯记简介】 写作背景 本书书名取自主角约伯,作者则不详。 由于书中没有提到任何国家历史或世界大事,也没有论及以色列民族制度的数据,所以学者对本书的写作日期颇多推测。某些学者认为本书是以色列民族的早期作品;故事的发生远在列祖时代
(见1:5注),初稿可能是在那时候完成,至于最终完成阶段则可能是在所罗门时代,因书中体裁接近当时盛行之智慧文学。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学者以本书为犹太人被掳后的作品。 主题特色 虽然有关受苦的争论占了本书大部分的篇幅,但从神向约伯显现、答复他的疑问与约伯的响应看来,本书的宗旨乃是道出:人在苦难中,任何理性上对苦难来由的解释实在不能安慰受苦者,惟有与神面对面相交,人才能寻得平安满足,可以不为苦痛所困。换句话说,本书的重点不在神学问题的讨论,而是强调信仰的体验。 本书的体裁有其独特之处:序(1-2)与跋(42:7-17)为散文
,
其余皆为诗体。全书结构有若干对称地方,如神与撒但有两次对话,撒但两次攻击约伯,耶和华与约伯两次对话。 本书所用的希伯来字汇非常丰富,其中许多鲜见于其他圣经书卷。书中也采用了亚拉伯和亚兰文字汇,有部分是补充希伯来文的缺乏,而部分则为同义字。风格方面,本书变化多端:有独白、对话、祈祷、颂赞 ...... 等,气势磅 、且简洁文雅。 虽然本书有若干艰深晦涩地方,并偶有残缺经节,但仍不失其优美,文学水平极高。――《串珠圣经注释》 【本书的背景】「乌斯地」(伯一1),有认为系在巴勒斯坦与亚拉伯两地之交界地带,由北展至以东地(Edom),向东展至幼发拉底河,又沿沙漠旅行队所经之公路,即与巴比伦至埃及的公路平行。据遗传说:乌斯地的约伯本家是在加利利海的东区,叫做「浩兰」(Hauran)。这地土壤肥沃,五谷丰登,过去以人口稠密而著名,但现在祗有三百个城邑的废墟,点缀其间而已。约伯其人 【本书作者】本书书名取自主角约伯,作者则不详。由于书中没有提到任何国家历史或世界大事,也没有论及以色列民族制度的数据,所以学者对本书的写作日期颇多推测。某些学者认为本书是以色列民族的早期作品;故事的发生远在列祖时代(见一5注),初稿可能是在那时候完成,至于最终完成阶段则可能是在所罗门时代,因书中体裁接近当时盛行之智慧文学。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学者以本书为犹太人被掳后的作品。 【本书主题】本书对于人类受苦问题,用绝妙的诗词作哲理的探讨。从古以来,人类都因这问题而感困扰;为什么人生会有许多不公道的事?善良的神为什么要造这样一个世界,充满痛苦;而许多痛苦偏临到不该受的人身上。老实说,到今天我们对于这问题的了解,并未比约伯的时期懂得更多。我们出世,光身的来到世界,睁开眼睛,环顾四围,就会发出一个极大的问号:「究竟这是甚么意思呢?」当年龄与阅历俱增,看到世界不公道的事愈多,这个问号也就越发加大了。究竟慈爱的神,为什么要造这样的一个世界呢?不过我们对于这问题的了解,虽未必比约伯的人清楚;但我们更有理由,信从天命,安于患难。因为神自己临凡,与我们一同受苦,衪不是造了这个充满痛苦的世界,就袖手旁观,任凭人类去忍受,死活不管。从耶稣的故事我们知道衪是世上最完全的义人,但也是一个受苦最多的人。由衪来证明神与世界一同受苦。我们现在虽然不明白;但不难相信,此中一切,总有神的美意。
【重要数据】
【重要主题 】
――《灵修版圣经注释》
约伯其人七十士译本在附注里,依据古时传说,以为约伯即系以东地第二个王约巴(创卅六33)。本书所提之人名与地名(参下第二章注释)似乎其背景与以扫的后裔有关。如这个假定是对的,浩兰(Hauran)也真是约伯的住处;那末以东族初期的王,从以东人的高崖绝壁的本乡,有时向北迁至更肥沃的浩兰平原寄居了。无论如何,本书具有浓厚的上古时代的气氛,人物似为亚伯拉罕早期的后裔,地点则沿亚拉伯之北境,时代约与以色列人旅居埃及时相同。── 雷建生《约伯记解读》
古犹太人传说,认为摩西系本书之作者。摩西曾住于以东地毗邻之米甸旷野,他很可能由约伯至近的后人,听到约伯的故事;或者约伯当时还活着,摩西可以从他本人听到他的故事,约伯可能将他家族的一份案卷,送给摩西作参考。约伯既为亚伯拉罕的后裔,摩西就会很自然地认约伯是在神圈子里的人。 ── 雷建生《约伯记解读》
虽然有关受苦的争论占了本书大部份的篇幅,但从神向约伯显现、答复他的疑问与约伯的响应看来,本书的宗旨乃是道出:人在苦难中,任何理性上对苦难来由的解释实在不能安慰受苦者,惟有与神面对面相交,人才能寻得平安满足可以不为苦痛所困。换句话说,本书的重点不在神学问题的讨论,而是强调信仰的体验。── 雷建生《约伯记解读》 【约 伯 记 简 介】 壹、书名 本书取名自主角约伯,《七十士译本》及拉丁文《武加大译本》都采用这名,中英译本也依这传统称本书为“约伯记”。 贰、作者与日期 作者:不详。写作日期:不详。 叁、内容剖析 一、义人为何受苦? 很多人认为本书的主题是“义人为何受苦?”但细读全书后,或许会发现这主题不是最贴切的,因为: 1. 作者开始时(1~2章)已清楚交代,约伯受苦是因撒但攻击,跟约伯的罪没关系。其实,撒但是要藉约伯受苦一事,试验 神的智慧。约伯记若是解释“义人为何受苦?”,在第二章末就应结束。 2. 本书结束时(38~41章), 神在旋风中向约伯显现,完全没有解答“义人受苦”的原因,更没有提及他受苦一事。最后,他仍不知道他为何会受苦。 3. 紧接约伯和三友的辩论(4~27章),是一篇智慧诗(28章),主题为“寻找智能”(28:12、20),也是完全没讨论义人受苦的问题。 二、 神的智慧和人的智慧 今天学者开始从智慧( 神的智慧和人的智慧)的角度研读本书,因为: 1. 本书的体裁属于智慧文学,作者更把约伯塑造为智者的完美典范。 2. 学者指出第二十八章的智慧诗不但是全书的中枢,更是解释全书的钥匙。该诗强调智慧的两方面: (1)人没有智慧── 这诗指出智慧不是属于人的,而是属于 神的(28:13、21~23)。因此这主张否定了约伯和三友的看法(4~27章),因为他们是倚靠人的推论。他们要明白义人(如约伯)为何会受苦,必然找不着答案。 (2) 神的智慧和人的经历同是奥秘,所以人需要凭信心来过活──这首诗的大前提是智慧只能在 神那里找到(28:23~27),从人那里是没法找到的(28:1~22)。因此,“义人为何受苦”这问题是人不能明白的,因为他们缺乏 神独有的智慧。所以,这诗无形中警告那些企图解答这问题的人,叫他们知道自己必然找不着答案。 因此,本书可视为一场论争,主题是“ 神的智慧和人的智慧”;而不是一篇学术论文,主题为“义人为何受苦?”。约伯和三友的辩论表面上是关于受苦(4~27章)。三友认为约伯受苦是因为他犯罪(4:7~11,8:4,11:5~6,22:4~11),所以一味劝他悔改(11:13~20,22:21~30)。约伯则认为自己没犯罪(6:24,9:21,10:7,13:18~19,16:17,23:11~12)。但仔细分析,就会越来越清楚发现这些讨论背后的主题,其实是谁真正有智慧(11:12,12:1~3、12,13:12,15:1~13)。“受苦”这主题只是陪衬,约伯和三友其实是辩论谁更有智慧。所以,紧接他们的辩论,就是一篇智慧诗(28章)。作者直接指出,人纵使有技术和非常的研究本领,仍无法寻到智慧(28:1~12);人纵使财富无边,仍买不到智慧(28:13~22)。换言之,智慧只在 神那里找到(28:23~28,参12:13)。跟着的以利户再复述这点: 神大有智慧(36:5、24~33,37:1~22);他仿似 神的先锋,预备 神稍后显现(38~41章)。最后, 神向约伯显现,但没回答约伯的问题,反而向他发出连串问题,使约伯不得不承认自己一无所知(42:3)。 问题最后的答案是:唯独 神才有智慧。在这位至高无上、全能全知的 神面前,约伯在尘土和灰烬中懊悔(42:6)。他即使仍然不明白为何受苦,但已心满意足。他把自己安然交托给 神,而且学会敬畏主就是智慧,远离邪恶就是聪明(28:28)。 肆、与新约的关系 一、人常常自以为有智慧,以致轻视 神的智慧。这情况不是旧约时代独有,新约时代也是司空见惯;以哥林多教会为例,他们口才、知识丰富,恩赐一无所缺,但他们以人的智慧为荣,以人夸口,分党分派,不明白 神的智慧(参林前1:5~31)。 二、本书指出敬畏 神就是智慧,敬畏 神的表现是远离邪恶,保罗也提醒信徒,敬畏 神是要除去身体一切污秽(林后7:1)。 三、雅各引用约伯作为受苦忍耐的榜样(雅5:11)。 ──《约伯记圣经新译本》 《约伯记》背景 《约伯记》的希伯来名是「约伯 אִיּוֹב / Iyyôbh」,记叙了约伯受苦的经历,但所启示的真理远比苦难深刻得多。本书属于智慧文学(《箴言》、《约伯记》、《传道书》),可能是圣经中最古老的一卷书,风格与摩西五经相近,犹太传统认为是摩西所写。虽然并不能确定作者和成书年代,但内证却表明,故事背景是从亚伯拉罕到摩西之前的族长时代,比如:父亲作家庭的祭司(一5),财富以牲畜计算(一3;四十二12),人的寿命很长(四十二16),使用银块和金环(四十二11),经常使用「全能者」来称呼神(五17),但却没有提到出埃及、西奈之约和律法。 在希伯来圣经《塔纳赫》(תנ״ך / Tanakh)中,《约伯记》是《诗歌》的最后一卷,位于《箴言》之后。《塔纳赫》的名字Tanakh由三个单词的开头字母组成,代表以下三部分、24卷书: 《妥拉》(Torah / תורה):意思是「指导、教导」,共5卷。顺序是: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 《先知书》(Navim / נביאים):意思是「先知们」,共8卷。现代顺序是:早期先知书(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纪)、后期先知书(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十二先知书)。 《圣卷》(Ketuvim / כתובים):意思是「作品集」,共11卷。现代顺序是:诗歌(诗篇、箴言、约伯记),五小卷(雅歌、路得记、耶利米哀歌、传道书、以斯帖记),历史书(但以理书、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历代志)。 由于《约伯记》太古老了,所以比其他旧约圣经有更多的艰深晦涩、难以理解之处。但这些不确定性,却让我们更加尊重圣经的真实性;因为几千年来,文士们宁可虔敬、准确地抄录那些暗昧难明的经文,也不愿通过修改而使它变为明晰。一些肤浅的批判学者遇到疑难经文时,不肯承认自己的有限,反而轻率地断定经文有错,然后大胆地猜测改写。这种傲慢自大的态度,其实是打着「学术」的名义反科学,结果不断地被考古发现所推翻。今天的研究成果,已经使我们越来越了解《约伯记》中稀有字的意义、文法的构造、文学的类型,以及当时的文化与社会背景。 《约伯记》虽然是在三千多年前写成的,但那些辉煌壮丽、气势磅礴的语句,却足以和荷马、莎士比亚最伟大的作品媲美;虽然大部分是诗歌(三1-四十二6),但几乎包括了旧约的每一种文学类型,堪称希伯来文学的最高成就;虽然是在谈论苦难,但却没有停留在肤浅的解释上,而是时时峰回路转、处处高潮迭起,令人叹为观止。虽然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都有不少谈论苦难的智慧文学,但在深刻程度、涉及范围、冲击力量和文学技巧上,之前没有一本书堪与比拟,之后也没有一本书能出其右,任何比较只会使《约伯记》显得更加鹤立鸡群。因此,英国桂冠诗人丁尼生(Alfred Tennyson)称本书为「古今最佳诗篇 The
greatest poem of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法国文学家雨果(Victor Marie Hugo)则说:「约伯记是人类心灵中所产生出来最伟大的杰作。The book of Job is perhaps the Greatest Masterpiece of the Human Mind.」。在旧约圣经中,可能没有一卷书比《约伯记》对西方文坛的影响力更大。在但丁的《神曲》、弥尔顿的《失乐园》、歌德的《浮士德》、雨果的《悲惨世界》和莎士比亚的《李尔王》里,都能找到约伯的痕迹。 善恶有报、因果有律,这是约伯和三位朋友对于人生苦乐的基本观念。人们观察到:万事万物有「果」是因为有「因」,有「因」就必然有「果」,而「果」又成为新的「因」。宇宙是一个巨大的因果链(enormous causal chain),并没有真正的随机性或不确定性;旧的状态产生新的状态,任何状态都是之前状态累积的结果,一切都在因果变化之中,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事物。而为了解释道德责任,人们又把善恶报应加在因果关系之上,甚至用这个假设来循环论证:「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因果关系(causality)是人类思考得最久的一个哲学问题,虽然因果律已经成为许多人判断公平、合理的依据,但生活经验又告诉我们,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因此,释迦牟尼(主前6-5世纪)和亚里斯多德(主前384-322年)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探讨因果和报应,但一直到今天还在困扰着现代的哲学家和物理学家们: 决定论(Determinism)认为,宇宙完全由因果律支配,一切「果」都由先前的「因」导致,根据现在的「因」也可以预测未来的「果」。决定论从18世纪起基本统治了科学界(如牛顿、爱因斯坦、拉普拉斯妖 Laplace’s
demon理论),但是,人的道德责任却因此失去了意义。既然所有的因果关系都是确定的,该发生的总会发生,我们就不必称赞好人,也不必指责坏人,因为他们的决定和行动只是因为不可改变的「因」,自由意志只是一种幻觉。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哲学家们有三种主要回应: 1.自由论(Metaphysical Libertarianism)认为,人有自由意志,并把人分为非物理和物理两个部分,非物理的部分被排除在自然的因果链之外,而物理的部分则与自然界保持一致(如勒内·笛卡尔、乔治·贝克莱、伊曼努尔·康德、托马斯·里德、Robert Kane)。例如: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596-1650年)的心物二元论(Mind-body
dualism)认为,意识是自由的,但物质则遵循决定论。 2.兼容论(Compatibilism)认为,人没有自由意志,但决定论与道德责任可以共存(如大卫·休谟、托马斯·霍布斯、Harry Frankfurt、Peter
Strawson)。例如: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年)把自由定义为「没有受到外界阻碍的状态」,因此,即使人的能力和意向受到因果律的限制,但只要他的决定没有受到外界的阻碍,仍然负有道德责任。 3.强决定论(Hard determinism)则认为,人没有自由意志,所以也没有道德责任;除非人可以自由选择,否则就不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Galen Strawson)。 休谟(David Hume,1711-1776年)对传统的因果律产生了质疑,认为人只能观察到某些事物总是彼此有联系,但并不能看透这些联系之后的原因。因此,人所认为的因果关系,只是人的「联想」,并不是真正的客观规律,因为有限的人永远都无法确定自己所获得的就是真理。而离开因果、谈何报应,人所猜想的报应律也需要被重新审视。而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年)对休谟的回应是:在现象世界之外,存在着人类无法认识的「自在之物」(Thing-in-itself),它是现象世界的基础。人的知识受到时空的限制,认识的只是现象世界,并不是「自在之物」本身。因此,我们可以谈论现象世界的因果关系,但因果律只适用于现象世界,并不涉及「自在之物」。康德认为,人类的科学探索可以把客观规律转化为知识,但这种知识只能被证伪,不能被证为正确。因为「自在之物」是不可认知的,人类可以建造通天之塔,但终点却永远都无法抵达。 传统的因果律认为有「果」必有「因」,物质并没有自由意志,某一时刻的状态只能由先前的状态决定。现代量子力学实验所提出的「自由意志定理」(The free will theorem of John H. Conway and Simon B. Kochen,2006年发表)却发现,如果实验者有选择的自由,那么粒子现在的状态就不是由过去的状态决定的。也就是说:如果人有自由意志,那么基本粒子也是自由的;反过来说,如果基本粒子没有自由,那么人也不存在自由意志。这就颠覆了二元论,非决定论(Indeterminism)重新抬头。 传统的因果律认为有「因」才有「果」,过去决定现在、现在决定未来,时间之箭(Arrow
of time)永远向前。但现代量子力学的惠勒延迟选择实验(Wheeler’s delayed-choice experiment,1979年提出,90年代初被验证)却发现,现在的测量可以决定光子在过去所走的路径。换句话说,现在的行为似乎可以改变历史,「果」可以没有「因」,「无」可以生「有」。这个事实提示我们,过去并没有过去,未来也不是还没存在,它们之间相互影响,我们必须从全新的时间跨度来思考因果关系。 然而,《约伯记》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深刻地回答了哲学家和物理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的这些问题。神就是那「自在之物」,自有永有的神不需要有「因」,反而是万物之「因」,所以祂超越时空,在一切因果关系之上。因果关系并不局限在时空之中,过去不会消失、未来早已预定,并将延续到永恒(弗一4-12)。人连受造之物都不可能完全认识(三十八3-6),更不可能认识神(三十八2)。但这位「自在之物」是有位格的神,祂乐意向人启示自己(三十八1);人只有认识神(四十二6)、得着神的生命(约十七3),才能超越因果律,得着真正的自由。 因此,人的「生死祸福」(申三十19)在于自己在神面前的拣选,但因果报应并不是解释一切苦难的简单公式。先知耶利米虽然说:「各人必因自己的罪死亡」(耶三十一30),但也与神争辩:「恶人的道路为何亨通呢?大行诡诈的为何得安逸呢」(耶十二1)?使徒保罗虽然说:「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六7),但使徒彼得也告诉我们:「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彼前三18)。神赏善罚恶的原则并不局限于今生有限的时间尺度,我们要从永恒的角度,才能看到「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后四17)。而在因果律之上,还有生命律,「因为赐生命圣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我,使我脱离罪和死的律了」(罗八2);在报应律之上,还有恩典律:「祂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诗一百零三10)。 本书故事的背景可能在主前21-16世纪的族长时代,中国正处于夏朝到商朝时期。虽然那才是人类文明的曙光乍现的时候,但约伯却已经从各种角度深刻思考了人类的终极问题。本书虽然通篇都在谈论「为什么义人会受苦」,但主题却不是苦难神学,因为神并没有直接解释苦难;虽然通篇都涉及报应的原则,但却不是寻求一个合理的「神义论 Theodicy」,因为神始终都没向约伯透露天上的事。如果本书的目的只是为了解释义人受苦,建立一个属灵争战、胜过苦难和信心忍耐(雅五11;结十四17)的榜样,前两章就足够了,最多再加最后一章的大团圆。但神却让约伯在黑暗之中经历了漫长的痛苦摸索,把忍耐的约伯变成了焦躁的约伯,被朋友「联络言语攻击」(十六4),反复破碎对付,抽丝剥茧地揭开他真实的属灵光景,直到他接受神的拆毁和破碎,承认「我厌恶自己」(四十二6),最后才能进入「主给他的结局」(雅五1)。实际上,本书整体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对称结构,中间那篇约伯的独白,揭示出神所要对付的真正目标,乃是隐藏在约伯内心深处的那个「我」(二十九1-三十一40)。 · A. 神给约伯的福气(一1-5); · B. 神与撒但的两次对话(一6-二13); · C. 约伯与三友辩论(三1-二十八28); · D. 约伯的独白(二十九1-三十一40); · C1. 以利户的讲论(三十二1-三十七24); · B1. 神与约伯的两次对话(三十八1-四十二6); · A1. 神给约伯的结局(四十二7-17)。 「约伯」这个名字的意思可能是「被恨恶的」,这个书名合宜地道出了本书的主题:神最恨恶的是人的「我」,也就是肉体。祂允许义人受苦,正是要「借着困苦救拔困苦人,趁他们受欺压开通他们的耳朵」(三十六15),把一个不「明白在何事上有错」(六24」的约伯,拆毁到「厌恶自己」的地步。在神的眼中,罪人不是犯过罪的人,而是会犯罪的人。人靠着自己,最多只能暂时不犯罪,却不能永远不犯罪;即使一万年犯一次罪,一亿年也有一万次罪,在永恒里就有无数次罪。神的创造和救赎所要得着的,不是没有犯罪的旧人,而是不会犯罪的新人。一个一生行善、没有犯罪的人,还不能承受永生(约三5);只有一个不会犯罪的人,才适合活在永恒里。因此,虽然约伯没有犯过罪,但神仍然要把他带到「厌恶自己」的地步,不再欣赏里面那个早晚会犯罪的「我」,然后才能「进入宽阔不狭窄之地」(三十六16),不再风闻有神、而是亲眼看见神(四十二5)。正如加尔文所说的:「没有对自己的认识,就没有对神的认识;没有对神的认识,就没有对自己的认识」。 神称赞约伯:「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一8),实在没人有资格代替神来论断约伯。他与神有「密友之情」(二十九4),始终相信神是一切的源头,即使在无法忍受的时候,也是带着悲愤和焦躁直接来到神面前,他的信心和忍耐是历代信徒的榜样(结十四14、20;雅五11)。但是,神却不满足于得着这样一位坚韧的义人,而是使用各种工具,一定要挖出隐藏在深处的肉体。约伯三个朋友在辩论中所说的话,大部分都很属灵、很正确,但神却不满足于一些不能帮助人、不能滋润生命的「正确的废话」和「属灵的空话」。神让我们站在天上的视角,透过这些属灵舞台上的角色来认识自己:我们常常像那位约伯一样「自以为义」(六24;十三18;二十七6;三十二2),里面却隐藏着生命中的死角;也常常像那些朋友一样「属灵正确」,说出来的话却是「安慰人,反叫人愁烦」(十六2)。 无论是约伯的「完全正直」,还是他所承受的痛苦,只能被一个人超越;无论是约伯的疑惑,还是三位朋友的误解,只能由一个人来回答,那就是耶稣基督。祂完全无罪,却承受了人类最大的痛苦,「好叫我们在祂里面成为神的义」(林后五21);祂成为我们的「中保」(提前二5),天天背负我们的重担,让我们在受苦中仍有足够的恩典和安慰;而在「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林前二2)的福音里,约伯和我们所有人的问题,都得到了最完美的回答: 1.「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约壹四19),真正的敬虔,并不是因为因果律和报应律,而是因着生命律和恩典律。撒但说:「约伯敬畏神,岂是无故呢」(一9),暗示利益乃是敬畏之「因」,福气乃是敬畏之「果」。但在神的旨意里,生命律超越了因果律,先有生命、后有敬畏,生命才是善行之「因」,善行乃是生命之「果」,「凡好树都结好果子」(太七17);恩典律也超越了报应律,神「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诗一百零三10),反而用恩典「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十10)。 2.这生命是神儿子的生命(约壹五12),所以会被神所吸引、渴望与神相交(约壹一2-3),无条件地爱祂、敬畏祂。这生命是神永远的生命(约壹五11),所以「永不改变」(诗一百零二27)、超越因果,「凡从神生的,必不犯罪」(约壹五18)。 3.我们都是神「所做成,所造作的」(赛四十三7)。《约伯记》启示我们,神把各种工作做在义人的身上,最终是要让人「厌恶自己」,转而接受祂儿子基督作「我们的生命」(西三4),真正「认识祢——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祢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十七3)。因为神的救赎计划,不是要在地上得着一些义人,而是「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来二10);人的里面有了神儿子的生命,才能在永恒里始终「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1节)。──《圣经综合解读》
【约伯记背景】 一、时间: (一)约伯记中没有论及以色列的宗教文化制度,所以很可能约伯是在摩西之前。并且 创 12~50 中描述列祖的生活与态度和约伯记的记载很像,因此许多人相信约伯是在列祖时期的人物。 (二)传统认为约伯记也是摩西的著作,当然有人认为这是后期的作品。但以西结书提到约伯,公元前180年的便西拉智训更直接提到约伯记,因此约伯记绝对不可能比公元前180年更晚。不过确定的著作日期相当难以决定。 (三)死海古卷的第四穴有约伯记的片断,第十一穴有约伯记的亚兰文意译本(他尔根译本),年代大约是公元前200年(原著一定早于这个年代),译文与希伯来原文相当近似。 (四)约伯的年代应该是在公元前两千年的列祖时代,但一开始约伯记可能以口传或雏型记录的方式存在,真正成书的时间应该在比较晚期,亚兰文已经影响以色列人的时代了。 二、作者: (一)有许多人争论约伯是否是一个历史上的人,不过以西结书将约伯、但以理和挪亚相提并论 结 14:20 ,显出以西结认为约伯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 雅 5:11 也显示出雅各认为约伯是实存的人。 (二)公元前2000-1800年的马里列王表中就出现过「约伯」这个名字,公元前1400年的亚马拿时期也出现过这个名字。 (三)作者不明,有许多人有不同的推测,不过都没有明确的证据。作者希伯来文造诣深厚,熟悉外地(尤其是以东地)的地理,因此可能来自希伯来的上流阶层。 三、信息: (一)本书讨论义人受苦的问题,也讨论神的公义与神的属性。 (二)强调耶和华是造物者,也是普世的主。 (三)约伯记挑战一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信仰,陈明苦难的原因不一定是「罪恶」,造物者不必然必须服膺因果律。约伯三友的信息,如今还常出现在许多正式的教导中,但约伯记的思想,却仍不断的提出控诉,控诉这种把复杂的人间事与造物者奥秘的存在简化成「赏善罚恶」的因果律。 四、特点: (一)约伯记属于旧约智慧文学的一部分,约伯记、箴言、传道书组成旧约的 智慧文学。 (二)约伯记大部份是用诗歌的文体写成,整个故事的序言跟最后,是用散文 的形式。 (三)历代以来有许多人质疑过约伯记的统一性,例如有人认定「撒旦」是被 掳归回以后形成的观念,因此是后来加的。但是如果没有这段幕后的记录,如果展 开约伯的苦难呢?类似这些质疑常常都是用既有的成见套在约伯记上,并没有任何 证据说约伯记是依赖任何其他的文件而发展出来的。整体而论,约伯记应该是具有 统一性的著作,虽然形成著作的时间可能不短。 (四)本书有许多独特的用字,是没有出现在其他经卷的。 (五)本书使用了许多讥讽的表达方式。 ── 蔡哲民等《约伯记研经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