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希米记第八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耶路撒冷复兴大会】 一、众民聚集水门前听文士以斯拉宣讲律法书(1~8节) 1.从清早到晌午,以斯拉读律法书给能明白的人听(1~3节) 2.以斯拉站在木台上,助讲者分立两旁(4节) 3.以斯拉念诵律法书,助讲者清楚讲解意思(5~8节) 二、众民听讲律法书后的反应(9~12节) 1.先是悲哀哭泣,经劝导后守圣日、分享食物(9~10节) 2.因明白教训的话而静默,吃喝快乐(11~12节) 三、众民遵行律法,守住棚节(13~18节) 1.从以斯拉听见律法书上载明住棚节(13~15节) 2.众民遵话出去砍树枝,在宽阔处搭棚,守住棚节七日(16~18节) 贰、逐节详解 【尼八1】「到了七月,以色列人住在自己的城里。那时,他们如同一人聚集在水门前的宽阔处,请文士以斯拉将耶和华藉摩西传给以色列人的律法书带来。」 〔吕振中译〕「那时众民如同一人聚集在水门前的广场上,请经学士以斯拉将摩西的律法书带来:那律法是永恒主吩咐以色列人遵守的。」 〔原文字义〕「如同一人」一,一个;「聚集」被招聚,招聚自己;「宽阔处」广场,开奉的空间;「请」发言,命令;「文士」饱学之士,经学家;「以斯拉」帮助。 〔文意注解〕「七月」:指希伯来历制的第七个月,共有吹角节、赎罪日、住棚节等三大节期(参利二十三24,27,34~36)。 「以色列人住在自己的城里」:指重建城墙完工后,各回到巴勒斯坦的原居地;英本钦订本没有本句。 「他们如同一人聚集」:意指带着热情与兴奋之情,同心合意地聚集。注意,他们此次并非被招聚,而是自动自发地聚集。 「水门前的宽阔处」:水门是通往耶城主要水源基训泉的城门,城门前有较大广场,容纳群众聚集。 「请文士以斯拉」:意指众民主动请教以斯拉,「请」字的原文含有命令的意思,在此可译作「坚请」或「固请」。 「耶和华藉摩西传给以色列人的律法书」:即指日后以斯拉所编订的旧约圣经中的「摩西五经」。 〔话中之光〕(一)学生自动自发向教师请教的精神,乃是该有的学习态度;今日圣经教师们最怕遇到的是,有些学生好像被迫不得不参与学习。 (二)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华,我仍要寻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瞻仰祂的荣美,在祂的殿里求问(诗二十七4)。 【尼八2】「七月初一日,祭司以斯拉将律法书带到听了能明白的男女会众面前。」 〔吕振中译〕「七月一日、祭司以斯拉将律法书带到一切听了能明白的男女大众面前。」 〔原文字义〕「明白」分辨,理解,洞察;「会众」集会,群体。 〔文意注解〕「七月初一日」:即吹角节(参利二十三24)。 「祭司以斯拉」:以斯拉是文士,又是祭司(参拉七6,11)。 「听了能明白的男女会众」:意指年龄和智能达到可以施教之程度的男女。 〔话中之光〕(一)凡是年岁达到可以决定信仰的人,都应接受圣经教育(儿童、青少年或成人主日学);对于尚未信主的成年人,也可以加入慕道班学习。 (二)有些人被油蒙了心,以致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参太十三14~15);我们若是被一些自认为上好的东西(油)所蒙蔽,以致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恐怕听了也不明白。 【尼八3】「在水门前的宽阔处,从清早到晌午,在众男女一切听了能明白的人面前,读这律法书。众民侧耳而听。」 〔吕振中译〕「他在水门前的广场前面、从天亮到中午、在男女和能明白的人面前一直诵读;众民都侧耳倾听这律法书。」 〔原文字义〕「晌午」(双字)白日的一半;「读」朗读,宣告;「侧耳」开的耳朵。 〔文意注解〕「从清早到晌午」:即指半天的时间。 「读这律法书」:指朗读『摩西五经』中精选的部分,而最适宜朗读的当推《申命记》。 「众民侧耳而听」:意指身心专注地听讲。 〔话中之光〕(一)本节提示学习三要项:(1)肯摆上时间——从清早到晌午;(2)具基本学习能力——一切听了能明白的人;(3)身心专注——侧耳而听。 (二)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参启二7等)。 (三)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罗十17);我们若要明白神属灵的事,就当在教会中侧耳而听,倾听圣灵藉圣徒所说的话。 【尼八4】「文士以斯拉站在为这事特备的木台上。玛他提雅、示玛、亚奈雅、乌利亚、希勒家,和玛西雅站在他的右边;毗大雅、米沙利、玛基雅、哈顺、哈拔大拿、撒迦利亚,和米书兰站在他的左边。」 〔吕振中译〕「经学士以斯拉站在为这事特制的木台上;在他身旁有玛他提雅、示玛、亚奈雅、乌利亚、希勒家,和玛西雅、站在他右边;有毘大雅、米沙利、玛基雅、哈顺、哈拔大拿、撒迦利亚、和米书兰、站在他左边。」 〔原文字义〕「特备」制造,作;「台」高台,讲坛;「玛他提雅」耶和华的礼物;「示玛」听闻;「亚奈雅」耶和华已回应;「乌利亚」耶和华是我的亮光;「希勒家」耶和华是我的分;「玛西雅」耶和华所作的;「毗大雅」耶和华已赎回;「米沙利」有谁是像神那样的;「玛基雅」我的王是耶和华;「哈顺」丰富;「哈拔大拿」考虑周全的审判;「撒迦利亚」耶和华记念;「米书兰」朋友。 〔文意注解〕「站在为这事特备的木台上」:指站在木制的高台上,即所谓讲台或讲坛。 「玛他提雅、示玛、亚奈雅、…」:共有十三人;这些人的确实身份不明,可能是众民的族长、祭司和利未人(参13节)。 「站在他的右边,…站在他的左边」:分立主讲者的两旁,一如教会初期五旬节时,彼得主讲,其余十一位使徒和他一同站立(参徒二14~36)。他们分立两旁的目的可能如下:(1)以行动向听众表明尊敬和支持讲员;(2)可能因为时间太长,遇讲者喉咙沙哑时,需轮流接替朗读;(3)可能因为听众太多(估计超过万人以上),需多人一起朗声复诵讲员所读的经句,才能清楚听到。 〔话中之光〕(一)为神说话,不能只靠一个人单枪匹马,而须多人同工配搭,互相支持。 (二)在教会中,若没有肢体同心的站立和支持,就宁可不说教训人的话;历世历代许多伟大的传道人,都是在台下和台后,有许多的祷告在那里扶持的。 【尼八5】「以斯拉站在众民以上,在众民眼前展开这书。他一展开,众民就都站起来。」 〔吕振中译〕「经学士以斯拉在高过众民以上的地方、当着众民眼前把书卷展开;他一展开了,众民就都站起来。」 〔原文字义〕「以上」(原文无此字);「展开」开,使松开。 〔背景注解〕「众民就都站起来」据拉比的传说,从摩西的时候起,以色列人在宣读律法时都要站起来听的。 〔文意注解〕「在众民以上」:原文虽未明文形容他高高站立在上,但根据4节所述,站在木制台上,即表示高出众人,远近皆可看到。 「在众民眼前展开这书」:古时的经文是写在羊皮卷轴上,须要展开才能阅读其上的经文。 「他一展开,众民就都站起来」:表示对圣经和讲员的尊敬与谦卑的态度。 〔话中之光〕(一)传道人所传讲的必须根据圣经,所以需要在听众面前展开圣经或将经文投影在大银幕上,先朗读后讲解。 (二)信徒应恭敬听讲圣经,主耶稣也教训门徒说,文士和法利赛人坐在摩西的位上,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参太二十三2~3)。 【尼八6】「以斯拉称颂耶和华至大的神;众民都举手应声说:『阿们!阿们!』就低头,面伏于地,敬拜耶和华。」 〔吕振中译〕「以斯拉祝颂了永恒主至大的神;众民都举手应声地说:『阿们〔即:诚心所愿〕!阿们〔即:诚心所愿〕!』又俯身,面伏于地、敬拜永恒主。」 〔原文字义〕「称颂」祝福,屈膝;「至大」伟大,巨大的;「应声」回应,回答;「阿们」真正地,确实地;「敬拜」下拜,俯伏。 〔文意注解〕「称颂耶和华至大的神」:后来犹太人公会中,每逢开始读律法书之前,必有此惯例,向神献上称颂和祷告。 「众民都举手」:此乃同心祷告的姿态(参提前二8)。 「应声说:阿们!阿们!」:犹太人惯常以重复词句表达强烈的感情(参王下十一14;路二十三21),此处重复「阿们」以强调完全认同以斯拉的祷告。 「低头,面伏于地」:原文直译『低下头使鼻子朝地』,表示谦卑、恭敬之状。 「敬拜耶和华」:原文直译『向耶和华俯伏下拜』,表示极度谦卑敬拜神。 〔话中之光〕(一)讲道之前,最好先在私下有充分的祷告,又在讲台上开口前,先向神献上感谢和称颂,并仰望神施恩释放话语,求神倾倒祝福。 (二)讲道成功与否,讲员和听众都有责任,不能单单错怪讲者无能;有功效的讲道,乃是讲者和听众同心合意,谦卑仰望神的祝福。 【尼八7】「耶书亚、巴尼、示利比、雅悯、亚谷、沙比太、荷第雅、玛西雅、基利他、亚撒利雅、约撒拔、哈难、毗莱雅,和利未人使百姓明白律法;百姓都站在自己的地方。」 〔吕振中译〕「耶书亚、巴尼、示利比、雅悯、亚谷、沙比太、荷第雅、玛西雅、基利他、亚撒利雅、约撒拔、哈难、毘莱雅,这些利未人〔原文:和利未人们〕帮助人民明白律法;人民始终站着。」 〔原文字义〕「耶书亚—耶和华是被拯救;「巴尼」建立;「示利比」耶和华已使成焦土;「雅悯」右手;「亚谷」险恶的;「沙比太」安息的;「荷第雅」我的最高权威是耶和华;「玛西雅」耶和华所作的;「基利他」残废的;「亚撒利雅」耶和华已帮助;「约撒拔」耶和华已赐与;「哈难」他是仁慈的;「毗莱雅」耶和华成就奇事;「明白」分辨,理解,洞察;「站在自己的地方」所站立的地方。 〔文意注解〕「耶书亚、巴尼、…,和利未人」:具名的有十四位,以及未具名的利未人多位,他们与本章第四节所列十三位有别,所站立的位置也不是在台上。 「使百姓明白律法」:本节所列这些人的任务,是向身旁的百姓,讲解台上所宣读律法书片段的意义,使他们都能明白。 「百姓都站在自己的地方」:这表示本节这些人乃是分别进入不同的百姓群组中,各自在所属群组的所在地,向百姓解说律法。 〔话中之光〕(一)大规模的聚会,最好能安排一些助讲员,各别分担特定的听众团体,使他们就近照料,使所有的听众都能理解信息内容。 (二)教会中需要培训一班人,使他们装备圣经知识,帮助传道人,以深化传讲果效。 【尼八8】「他们清清楚楚地念神的律法书,讲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 〔吕振中译〕「以斯拉清清楚楚地念那书卷,诵读神的律法,讲明意义,使人民明白所诵读的〔经文残缺,意难确定〕。」 〔原文字义〕「清清楚楚地」弄清楚,宣告;「讲明」设立,建立,赋予;「意思」睿智,洞见;「明白」分辨,理解,洞察。 〔文意注解〕「他们清清楚楚地念神的律法书」:有二意:(1)第8节是4~7节的总结,即指第4节的十三位台上助读员清楚朗读律法书;(2)第8节是第7节的接续,即指台下助讲员,清楚复诵律法书。 「讲明意思」:指台下助讲员,向所属分组的百姓讲解所念律法的意思。 「使百姓明白所念的」:指使所属分组的百姓都明白所念律法的意思。 〔话中之光〕(一)一篇成功的讲道,有三项要求:(1)清清楚楚地念神的话;(2)清清楚楚地讲解神话中的意思;(3)使听众都能清清楚楚地明白而接受。 (二)传道人一厢情愿地在讲台上只顾宣泄自己心里的负担,而不讲究声音的大小和话语的技巧,也不计较听众是否能明白而接受,便是失败的讲道。 【尼八9】「省长尼希米和作祭司的文士以斯拉,并教训百姓的利未人,对众民说:“今日是耶和华你们神的圣日,不要悲哀哭泣。”这是因为众民听见律法书上的话都哭了。」 〔吕振中译〕「做省长的尼希米、和祭司的经学士以斯拉、跟教导人民的利未人、对众民说:『今天是永恒主你们的神的圣日;你们不要悲哀哭泣』;这是因为众民听见律法书上的话、都哭了。」 〔原文字义〕「教训」分辨,理解,洞察;「圣日」神圣的,圣洁的;「悲哀」哀哭的;「哭泣」哀号,大哭;「哭了」(原文和「哭泣」同一字)。 〔文意注解〕「教训百姓的利未人」:由本句可以推知,协助以斯拉朗读并讲解律法书的那些人(参4,7节),泰半是利未人。 「今日是耶和华你们神的圣日」:当日即七月初一日(参2节),乃是神在律法书中所颁定的吹角节,又是安息日(参利二十三24),故是圣日。 「不要悲哀哭泣」:圣安息日乃是可喜乐又可尊重的日子(参赛五十八13),故不可悲哀哭泣。 「众民听见律法书上的话都哭了」:意指众民听而明白律法书上的话,认识自己已往因无知而干犯律法、得罪神,从心底深觉愧疚,甚至流泪痛哭。 〔话中之光〕(一)信徒能因神的话受感而有所反应本是一件好事,但若反应过当,以致趋于另一个极端,便违背了神话语的本意。 (二)这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我们在其中要高兴欢喜(诗一百十八24)!也要趁着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记念造你的主(参传十二1)。 【尼八10】「又对他们说:『你们去吃肥美的,喝甘甜的,有不能预备的就分给他,因为今日是我们主的圣日。你们不要忧愁,因靠耶和华而得的喜乐是你们的力量。』」 〔吕振中译〕「他又对他们说:『你们去吃肥美的,喝甘甜的,将祭肉分儿送给那不能豫备的;因为今天是我们的主的圣日;你们不要忧愁,因为靠永恒主而得的喜乐、就是你们的力量〔传统:“逃难所”或“保障”〕。』」 〔原文字义〕「肥美的」肥的部位,珍品;「甘甜的」有甜味的东西;「不能预备」不坚定,不牢固;「主」主神,普天下的主;「忧愁」伤害,使苦恼;「力量」安全之地,保护。 〔文意注解〕「你们去吃肥美的,喝甘甜的」:意指尽情享受为节期所预备的上好食物和佳酿。 「有不能预备的就分给他」:指那些孤苦鳏寡的贫穷人,以及远离家门的旅客,要与他们分享。 「因为今日是我们主的圣日」:律法书规定,在节日要与孤儿寡妇并寄居的,在神面前一同欢乐(参申十六11)。 「靠耶和华而得的喜乐是你们的力量」:本句按原文直译应为:『耶和华的喜乐是你们的力量(或保障)』,意指凡事讨神喜悦,能为自己带来心灵的益处。 〔话中之光〕(一)「你们去吃肥美的,喝甘甜的」:基督乃是节期的实际(参西二16~17),吃喝享受主(参约六55)乃是过节期的真正意义。 (二)真实在灵里享受过基督的人,都承认说,祂是最肥美的,也是最甘甜的。 (三)与别人分享基督,乃是信徒喜乐的原因;传福音将基督分给罪人,作见证给缺乏经历基督的人,交通分享灵里的看见与心得,都会给我们带来喜乐。 (四)喜乐的秘诀就是:J─O─Y,依着英文字母的次序,是把耶稣(Jesus)放在第一,把别人(Others)放在第二,你自己(Yourself)放在最末后。 (五)基督徒得着坚固的秘诀,就是凡事讨神喜悦——神对我们的满足和喜乐,会成为我们行走天路的力量和保障。 【尼八11】「于是利未人使众民静默,说:“今日是圣日;不要作声,也不要忧愁。”」 〔吕振中译〕「于是利未人使众民安静下来,说:『今天是圣日;你们要安然自在,不要忧愁。』」 〔原文字义〕「静默」安静,沉默;「不要作声」嘘!安静。 〔文意注解〕「利未人使众民静默」:本句再一次证明,协助以斯拉朗读并讲解律法书的那些人(参4,7节),泰半是利未人(请参阅9节注解)。「静默」意指不再悲哀哭泣(参9节)。 「不要作声,也不要忧愁」:指既不可哭出声流露于外表,也不可隐忍于内心。 〔话中之光〕(一)基督徒应当里外一致,不可口是心非。 【尼八12】「众民都去吃喝,也分给人,大大快乐,因为他们明白所教训他们的话。」 〔吕振中译〕「众民都去吃喝,也将祭肉分儿送给人,大大欢喜作乐,因为他们明白所教训他们的话。」 〔原文字义〕「分给」(双字)打发,送走;部分,一份;「大大」巨大的,大的(指强度);「快乐」喜悦,欢乐,高兴;「教训」使知道,使认识。 〔文意注解〕「大大快乐,因为他们明白所教训他们的话」:意指他们因为真实明白神的话,而从里面涌出极度非凡的喜乐。 〔话中之光〕(一)神的话是信徒喜乐的原由(参诗十九8);信徒因神的话而得的喜乐,乃是满足的喜乐(参约壹一4;约贰12)。 (二)我们要留意听祂的话,就能吃那美物,得享肥甘,心中喜乐(参赛五十五2)。 【尼八13】「次日,众民的族长、祭司和利未人都聚集到文士以斯拉那里,要留心听律法上的话。」 〔吕振中译〕「第二天众民的父系族长、祭司和利未人、都聚集到经学士以斯拉那里,要留心听律法上的话。」 〔原文字义〕「族」家族;「聚集」招聚;「留心」谨慎的,慎重的。 〔文意注解〕「次日」:就是七月二日(参2节)。 「众民的族长、祭司和利未人」:他们就是协助以斯拉教导百姓的人(参4,7,9,11节)。 「都聚集到文士以斯拉那里,要留心听律法上的话」:他们自己身为教导别人的人,觉得有必要更进一步认识律法书上的话,所以来请教于文士以斯拉。 〔话中之光〕(一)追求认识神的话永无止境,当一个人觉得自己甚么都懂了时,就是停止进步,在神面前变成毫无用处的时候。 (二)主的话说:虚心(原文「灵里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惟有谦卑、觉得自己灵里贫穷的人,才会追求更多得着基督,也才配进入天国。 【尼八14】「他们见律法上写着,耶和华藉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要在七月节住棚,」 〔吕振中译〕「他们见律法上写着;就是永恒主由摩西经手所吩咐,叫以色列人要在七月节上住在树枝棚里;」 〔原文字义〕「见」找到,发现;「写着」书写,记录;「吩咐」命令;「住」居住;「棚」树丛,亭子。 〔文意注解〕「他们见律法上写着」:意指他们自己在律法书上发现。 「要在七月节住棚」:七月节指七月份的节期,共有吹角节、赎罪日、住棚节三个节期(请参阅1节注解),其中最大的是住棚节(参利二十三33~43),长达七日,是从七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而第八日又是圣安息日,故七月二十二日也须守节。住棚节要求以色列人住在树枝所搭的棚内。 〔话中之光〕(一)先是起意留心律法书上的话(参13节),然后就发现书上切合当时的话(指七月节);我们只要立志藉考查圣经以明白神的旨意,就必会得到神的引导。 (二)当日神如何藉摩西吩咐以色列人,今日神也如何藉圣经和传道人的口向我们说话,问题是我们是否像他们一样有心寻求而得着了呢? 【尼八15】「并要在各城和耶路撒冷宣传报告说:“你们当上山,将橄榄树、野橄榄树、番石榴树、棕树和各样茂密树的枝子取来,照着所写的搭棚。”」 〔吕振中译〕「叫他们要在各城市和耶路撒冷宣告,将布告传播出去,说:『你们要出去到山上,将橄榄树的枝叶、多脂柏树的枝叶、桃金娘树的枝叶、棕树的枝叶、和茂密树的枝叶取来,照经上所写的来搭树枝棚子。』」 〔原文字义〕「宣传」被听见;「报告」经过,穿越;「野橄榄」多油脂的;「番石榴」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各样茂密」叶子茂密。 〔背景注解〕「将… 各样茂密树的枝子取来,…搭棚」:住棚节又名收藏节(参出三十四22),正值庄稼成熟收割完毕,将谷粒收藏起来后,就上山砍取各种叶子茂密的树枝,拿来在圣殿外空旷处搭棚,住在棚内守节七日,以记念以色列人的祖先出埃及过红海后,在旷野流荡四十年的生活。 〔文意注解〕「并要在各城和耶路撒冷宣传报告说」:律法书上并未明载要派人到各处宣传报告,故本句是指众民的族长、祭司和利未人(参13节),所采取的行动。 「你们当上山」:因为山上生长着各类树木。 「将橄榄树、野橄榄树、番石榴树、棕树和各样茂密树的枝子取来」:即指取来各种叶子茂密的树枝,作为搭棚的材料,所搭之棚可以遮阳蔽雨。 〔话中之光〕(一)「宣传报告」之后,结果是「照着所写的搭棚」;主不要我们作个「能说不能行」(参太二十三3)的人。 (二)信徒今天在地上,如同在旷野中生活的客旅,暂时搭棚而住(参来十一9);这里不是我们永远的家,所以不要太过留恋地上的一切。 【尼八16】「于是百姓出去,取了树枝来,各人在自己的房顶上,或院内,或神殿的院内,或水门的宽阔处,或以法莲门的宽阔处搭棚。」 〔吕振中译〕「于是人民出去取来,各人在自己的房顶上搭了树枝棚子,或是在自己的院子里,或是在神的院中,或是在水门广场上,或是以法莲门广场上。」 〔原文字义〕「取」带来,引进;「以法莲」双倍果子,两堆灰尘。 〔文意注解〕「各人在自己的房顶上」:古时犹太人的民房是平顶,有台阶可以供人上下(参徒十9),房顶上可以搭棚。 「神殿的院内」:指圣殿的外院。 「水门的宽阔处」:就是众民聚集听讲律法书的地方(参1,3节)。 「以法莲门的宽阔处」:以法莲门是古时通往以法莲支派所得之地的城门,位于耶路撒冷城墙西面的宽墙和古门之间(参十二38~39),在本书第三章并未记载此门的修建,因此有两个可能性:(1)当时以法莲门并未被破坏,所以不需修建;(2)以法莲门和角门曾经被以色列王约阿施拆毁(参代下二十五23),其后未再修建,仅剩遗址位于城墙之内,作为路标之用。 【尼八17】「从掳到之地归回的全会众就搭棚,住在棚里。从嫩的儿子约书亚的时候直到这日,以色列人没有这样行。于是众人大大喜乐。」 〔吕振中译〕「从被掳中返回的全体大众、就搭了树枝棚子,住在树枝棚子里;从嫩的儿子约书亚的日子、直到今日、以色列人都没有这样行过的;众人都大大欢喜,非常快乐。」 〔原文字义〕「掳到之地」被掳之地;「归回」转回,被带回;「嫩」鱼,后裔;「约书亚」耶和华是被拯救;「以色列」神胜过;「大大」(双字)极度地,非常地;巨大的,强度大的;「喜乐」喜悦,欢乐,高兴。 〔文意注解〕「从嫩的儿子约书亚的时候直到这日」:指从摩西制定住棚节之后,约书亚率领以色列民进占迦南美地,直到尼希米修建耶路撒冷城墙完工之年七月。 「以色列人没有这样行」:本句并不表示以色列人从未守过住棚节(参拉三4),乃是说他们从前没有像今日这样大规模的守住棚节,从被掳之地归回的犹太人「全会众」都搭棚参与,且天天守节(参18节)。 【尼八18】「从头一天直到末一天,以斯拉每日念神的律法书。众人守节七日,第八日照例有严肃会。」 〔吕振中译〕「从头一天直到末一天、以斯拉天天诵读着神的律法书。众人都过了节七天;第八天照典章有圣节会。」 〔原文字义〕「念」朗读,宣告;「照例」律例,审判,公义;「严肃会」聚会(分别为圣的或节期的聚会)。 〔文意注解〕「从头一天直到末一天」:指整个住棚节节期。 「第八日照例有严肃会」:第八日是圣安息日,按照律法所订的条例,严守圣会,甚么劳碌的工都不作。 叁、灵训要义 【如何藉传讲神的话造就圣徒】 一、传讲神话的人 1.文士兼祭司以斯拉(1~2节)——通达神的话律法书(参拉七6,10~11) 2.尚有族长、祭司、利未人助讲(4,7节) 二、传讲神话的安排 1.七月初一日是主的圣日(2,10节) 2.聚集众人到水门前的宽阔处(1节) 3.主讲员站在木台上,助讲员分立两旁(4节) 三、传讲神话的要领 1.讲给听了能明白的人听(2~3节) 2.在众人面前展开神的话——律法书(1~2,5节) 3.藉称颂、敬拜将众人带到神面前(6节) 4.清清楚楚的念神的话,并讲明意思(8节) 5.导正听众,使其对神的话有正确的心态与反应(9~11节) 6.教训众人,使其明白而遵行神的话(14~17节) 【如何领受神的话】 一、同心合意——如同一人聚集(1节) 二、专心一意——众民侧耳而听(3节) 三、衷心诚意——他一展开,众民就都站起来(5节) 四、虔心敬意——众民都举手应声说,阿们,阿们,就低头俯伏敬拜(6节) 五、忧心悔意——众民听见律法书上的话都哭了(9节) 六、喜心乐意——众民都去吃喝,也分给人,大大快乐(12节) 七、留心顺意——留心听律法书上的话,…于是百姓出去(13,16~17节) 【信徒得力的秘诀】 一、明白神的话——明白所教训他们的话(2~3,8,12节) 二、被神的话感动——听见律法书上的话都哭了(9节) 三、享受并分享神的话——吃肥美的,喝甘甜的,…也分给人(10,12节) 四、倚靠神的话——靠耶和华而得的喜乐是你们的力量(10节) 五、遵行神的话——就搭棚,住在棚里,…于是众人大大喜乐(16~17节)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尼希米记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尼希米记提要」末尾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