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拉记第二章短篇信息 目录 顺服的喜乐(二68~三13)(鲍会园) 以斯拉记第二章释义(林献羔) 以斯拉记第二章灵训(Edward Dannett) 群然赋归(二1~70)(贾玉铭) 以斯拉记笺记(二章)(于中旻) 以斯拉记文字释经证道(二章)(张策) 顺服的喜乐(二68~三13)(鲍会园) 经文:以斯拉记二章六十八节至三章十三节 以斯拉记第二章是篇很难读的经文,全是人名数字,但细心阅读时便看出一个重要的真理。百姓之所以能回到耶路撒冷,重新建造,再次为神作见证;这不是单属于所罗巴伯、或耶书亚、省长设巴萨某一个人的功劳,乃是全体百姓合作起来的工作。所有属神的人一齐被神感动,蒙神呼召,顺服为神工作;也许他们中间有许多是不知名的人物,但因着同一的事奉便把工作做完了。 「以色列人彼此唱和赞美称谢耶和华。」当百姓归回时,他们也想不到迅速间能在神前发出赞美的声音,何时只要人肯遵神旨意而行,他的生命便不能不发出赞美。 (一)赞美的因由 (1)如同一人的事奉 在第三章里有三处经文原文里,用不同的文字表达同一个意思。「如同一人」(一节),「他们都一同起来为神工作。」(九节),「众民都大声呼喊」(十节),因着他们同心合意,便发出赞美,他们同心合意走向耶路撒冷。在敬拜的事上,有同一心志,目的,敬拜与事奉的过程中没有凢心斗角。如此的敬拜使人心里充满快乐,便同心向神发出赞美。 (2)同心建造圣殿的根基 圣殿的根基代表与神的交通,重建圣殿便是恢复与神的交通。这交通是建立在同一的根基上,这就是主耶稣基督(林前三),这名以外再没有根基,我们也不能靠任何人得救。圣殿的根基建好了,代表人心中有耶稣的地立,因为有这根基,人才能在其上建造敬拜神的生活。为着整个根基,主耶稣已建好了而赞美神的名。 (3)祭坛建好 他们建造以色列的祭坛,在坛上献燔祭,这燔祭被焚烧,香气达到神前,神的心得到满足。因为神悦纳百姓的敬拜事奉,为此百姓向神献上赞美。我们向神的赞美不该是追求自己的生活满足,乃要追求满足神的心,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若以别的事为目标,只要稍遇困难拦阻便失去快乐。耶稣曾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约十四)又将「喜乐赐给你们。」(约十五),当耶稣说这些话时,是在最后晚餐后。按人来说那时他要面对死亡,还有甚么喜乐平安可以赐给我们呢?但因着他所行的是神的旨意,所以任何环境却不能叫他失去喜乐,他整个喜乐平安,是建造在追求神旨意之上。百姓献上燔祭,虽然殿未建成,仍有许多困难在他们面前;但他们仍高声赞美神,因为他们的喜乐是建在神所悦纳的事上。 (二)赞美的性质 「……他们赞美耶和华的时候,众民大声呼喊,因耶和华殿的根基已经立定;然而有许多祭司利未人、族长、就是见过旧殿的老年人;现在亲眼看见立这殿的根基,便大声哭号,也有许多人大声欢呼。」(拉三11-12) 这喜乐不是完全的,乃是混杂的,因为那些没有见过旧圣殿的人,他们在外邦地过了七十年的生活,曾听闻敬拜神殿的荣耀,他们便产生渴慕之心;如今眼看殿的根基已立好了,可以敬拜神,因此便大声呼喊。但年老的一辈,曾亲眼见过所罗门时代所建的圣殿,在相比之下,觉得这殿太微小,太穷乏了!他们便大声哭叫,换言之,他们有一个思想,就是因圣殿外表不够美观而心中忧伤。 有一件事是百姓未能领会的,神曾借着先知哈该预言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过不多时我必再一次震动天地、沧海、与旱地,我必震动万国,万国的珍宝必都运来。(意即万国所羡慕的必来到),我就使这殿充满了荣耀……这殿后来的荣耀,必大过先前的荣耀……。」神曾亲自应许过,要赐福与后来的殿,殿的外型虽小,但主耶稣自己要进到里面,属灵的真实进到殿中,使其中充满荣耀。 部份的百姓只看外面的微小,只追求外表的表现,因外表不够美观,便大声哭号,心里难过!他们忽略了灵里的真实,而追求人看得见的表现;只求殿外表的伟大而忽略了神居住在里面的宝贵,这是多么可怜的现象。只要伟大的外壳,而失去最重要的实质。另一部份的人,不是回忆过去圣殿外表的伟大,他们只知道一件事,就是现在可以敬拜耶和华,因为已经有一个敬拜神的根基,在里面可以亲近神,便心满意足了,毫不介意外表之美观与否?所以他们虽然只有一所微小的圣殿仍能大声赞美,他们已得到了属灵的真实。 (三)赞美的重要性 (1)这是信心的见证 这时虽然圣殿仍未建妥,但因着亲眼看见殿的根基,认为这根基已是足够的保证,知道神的应许必然成就;所以当根基建好后,马上便发出赞美,此乃信心的赞美。 「信心」是什么?不信的人如此嘲笑着说:「信心是半夜里在暗室中,找一只黑猫。」意思是表明信心是一个不实际的东西,但圣经告诉我们信心是需要有证据的。使在(约二十36,31)表明,耶稣一生行了许多神迹,但没有完全记在福音书内;只把某些记载下来,为要使看见的人,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因信他的名,而得生命。以神迹本身而言,耶稣并没有利用它,直接地说我就是神的儿子。但当这些神迹合在一起时,我们就晓得耶稣不能不是神的儿子了。这些证据与耶稣是神的儿子,有密切的关系。我们若凭着信心接受,信耶稣是基督,因这些证据而发出信心来,凭信心接受见证的价值。 照样百姓看见圣殿的根基建好了,虽然这事表面上与神没有什么关系;但因着殿的根基被建,按照神的应许得以应验。他们更知道神是信实慈爱的一位,因着这见证更认识神自己,这就是信心。凭着自己经验过的事,更能信得过神,凭着自己所明白的真理,更相信神的话的可靠。以色列人就是因着这一个圣殿根基,被建的证据而信神,又赞美神。 (2)这是顺服的见证 祭坛被建立,百姓便赞美耶和华。祭坛是顺服的见证,过去百姓七十年在巴比伦过活,没有祭坛的设立,也没有机会献祭。在巴比伦外邦地只能用口敬拜耶和华,因为没有敬拜耶和华的坛,所以生活上便没有特别的表现。「建立祭坛」这是敬拜耶和华的记号,这是生活上、动作上的记号;表示敬拜神的人,按神的方式生活。我们追求敬拜神,不单凭口来过复兴敬拜的生活,乃是要在生活上敬拜记号;显出我们是真基督徒,生活与别人不一样。── 鲍会园《以斯拉记信息》 以斯拉记第二章释义(林献羔) 第二章 被掳归回的名单 归回的人先后有3次,每次分几批,约5万人。这里是第一次。 这份名单可追溯到基督的出身。 引言(1-2节) 考古证明,许多城邑已遭废弃,只有部分城邑的人归回,其它在别的地方建家园。 第2节有11人,还有拿哈玛尼(尼7:7),共12人,即12支派都有归回的。 耶书亚(拉2:2):是约书亚的亚兰文(该1:1),父亲是被掳的撒答。耶书亚是大祭司。以斯拉记2:2所说的尼希米与末底改,尼希米不是尼希米记的尼希米;末底改不是以斯帖记的末底改。 归回的分5类。 一、以色列人民的数目(3-19节) 1.是家族不是个人 有些人与所罗巴伯同回,有些人后来与以斯拉同回。 2.十七个家族(子孙) 20节应归下一段,因为没有提子孙。 (1)巴录的子孙(3节): 这些是被掳归回常见的族名。 (2)示法提雅(4节)。 (3)亚拉(5节): 是公牛的意思,他是亚设的后代。 (4)巴哈摩押的后裔,就是耶书亚(这族最多)和约押(是分支)。 (5)以拦(7节): 不是波斯的,而是住在耶路撒冷的便雅悯人……。 二、各城居民名单(20-35节) 1.犹大城的(21-22节) (1)伯利恒: 伯利恒是在耶路撒冷南面。伯利恒本城南面就没有人归回。这应验了耶利米书13:19。 (2)尼陀法:在耶路撒冷南面。 2.在便雅悯支派的(拉2:23-35) (1)亚拿突(23节): 是利未的城邑,是耶利米的故乡。 (2)西拿人(35节): 就是哈西拿(尼3:3),数目最大。 3.四个族名(拉2:29-32) 不是城名。但这些城及时投降巴比伦,以免被杀。 三、祭司和利未人(拉2:36-42) 1.祭司(36-39节) (1)四组: 历代志上24:1-19分24班。 归回的4组:耶大雅(代上24:7)、音麦(14节)、巴施户珥(是玛基雅的曾孙, 9:12)、哈琳(24:8)。 (2)人数最多: 共4289人,占总数1/10,因为在巴比伦受压最大。 2.利未人(拉2:40-42) (1)人数不多: 可能被掳期间部分转业,不愿在圣殿作辅助祭司做粗重的工作。 (2)“歌唱的”(41节): 指在圣殿里供职的,只限于男性。 “亚萨的子孙”:亚萨是3个利未人中的一个。他是音乐家。诗篇50篇,73-83篇是他的作品。他的子孙是圣殿音乐家(拉2:41)。 (3)“守门的”(拉2:42): 由利未人担任。 四、殿役与所罗门仆人的后裔 (43-58节) 1.殿役(43-54节) 尼提宁(就是殿役,43节小字):他们是基遍的后裔、在圣殿作工的奴仆。在被掳前,战败的迦南人聚居在尼提宁的房屋俄斐勒:“尼提宁却住在俄斐勒”(尼11:21)。 这些名字大部分是外邦人。 2.“所罗门仆人的后裔”(拉2:55-57) 他们是迦南人的后裔,是战俘或受制的外邦人;他们是在圣殿里作奴仆的。 以上两等人“共三百九十二名”(58节),比利未人多些(40-42节)。 五、族谱不明等(59-70节) 1.族谱不明的(59-63节) 他们在巴比伦城。那里人烟稀少,巴比伦人使他们开垦。 2.三家不洁的祭司(61-63节) “这三家的人,在族谱之中寻查自己的谱系,却寻不着,因此算为不洁,不准供祭司的职任。省长对他们说:‘不可吃至圣的物,直到有用乌陵和土明决疑的祭司兴起来。’”(62-63节)。 “乌陵和土明”是大祭司胸牌内的两颗宝石,用以寻求神旨。后来失传了。 3.仆婢等(64-67节) 犹太人对仆人很仁慈。他们有许多仆婢:“七千三百三十七名”(65节),可见归回的人生活水平比较高。 “又有歌唱的男女二百名”(65节下):他们是娱乐的歌唱者,又是婚丧的歌唱者。 “他们有马……骡……骆驼……驴……”(66-67节):“马”,是古列给贵族的礼物;骡,是皇室及富人坐的;驴,是载运货物及妇儒的。 4.献礼物(68-69节) “他们量力捐入工程库的金子六万一千达利克、银子五千弥拿,并祭司的礼服一百件。”(69节)“达利克”,每枚重8.424公斤,合计500公斤;“弥拿”,一弥拿等于一个工人5年的工资,合共3公吨。祭司礼服,是由精绣细丝布制成的。 5.“各住在自己的城里”(70节) 归回的人多,耶路撒冷容不下。可能祭司利未人和首领等住在耶路撒冷。其它各归各城。 ── 林献羔《以斯拉记释义》 以斯拉记第二章灵训(Edward Dannett) 第二章 本章是记载返回耶路撒冷之人的姓名表:「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从前掳到巴比伦之犹大省的人,现在他们的子孙从被掳到之地,回耶路撒冷和犹大地,各归本城。」(二1) 在所罗巴伯、以斯拉和尼希米领导之下归回耶路撒冷的人,大概各支派的人都有。但按广义来说:分散的十支派(以法莲──以色列)仍在分散之中,现在无从确定是属于何支派。本章有几点应当注意的: 第一,神的恩典临到那些被掳的人,他们就愿意返回建造圣殿。神看这事是何等的宝贵!虽他们的能力不及,然无论如何,要去建造神的殿。神见祂的工作有一些效果,祂就喜乐,所以神将那些被掳返回的人作一名单。记录祂百姓的姓名,是要鼓励他们行在神的道路上,证明他们参加神的工作,表示他们在这邪恶败坏的时代中,忠心服事神(参路十二8;启三5)。第二节经文是记载领袖的姓名,以下是接着他们的家谱分族。 详细阅读本章的姓名表,那是分为四层:第三节至四十三节,记载返回耶路撒冷的以色列人,犹大人、便雅悯人、和利未人(末后是歌唱的和守门的)。第四十三节至五十八节,有两族人,就是尼提宁族和所罗门的仆人。第一这里要发生一个问题说:尼提宁族是否为犹太人的后嗣?按「尼提宁」三个字的意义,即「那些是被送给别人的;」从那名字的意义,就可断论他们是别族人,但起初神将他们赐给利未人,作服事他们的工作。利未人──神命他们站立在以色列人长子的地位上──亚伦承受会幕中服事耶和华的职分(参民数记第八章)。 有两节经文可帮助我们更明白尼提宁族的地位,民数记第三十一章四十七节记着说:「无论是人口、是牲畜,摩西每五十取一,交给看守耶和华帐幕的利未人;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他们从米甸人所得来的;摩西每五十取一交给利未人。 约书亚记第九章二十三节是约书亚基遍人说:「现在你们是被咒诅的;你们中间的人,必断不了作奴仆,为我神的殿,作劈柴挑水的人。」(本节与斯八20比较之) 从前面的经文,我们可以推测尼宁族的来历──他们已免去神公义的审判,他们虽在奴仆的地位,还是得蒙神的慈爱,使他们为神的殿服役,他们所受的咒诅,却成为他们的福泽了;万军之耶和华的刀要杀灭他们,他们反倒蒙了拯救;现在他们已经过了几百年,与耶和华的子民为同伴,也和他们同心为神的殿发热心。因此,这时他们和被掳的子民由巴比伦同返耶路撒冷;他们返回耶路撒冷,同享神恩,然决不是预表他们将来也要蒙恩的凭证。 第二,论到所罗门的仆人,圣经上没有十分清楚记载他们的来历,列王纪上第九章第十九至二十一节记着说:「至于国中剩下不属以色列人的亚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就是以色列人不能灭尽的,所罗门挑取他们的后嗣,作服苦的奴仆,直到今日。」或者所罗门的仆人,是那些族的后嗣;如果是的,那又得了重要的教训;他们在奴仆的地位上,必与耶和华的子民来往,且在神的事工上有分,这便是他们的福──虽未必是属于灵里的福(必不是的),不过是今世的福;然因他们的罪和不信,今世的福也是有限;他们在世的日子,享受今世的安慰。所罗门的仆人和尼提宁族,得了更大的福,他们藉主恩返回耶路撒冷,愿意相助建造神的殿。这两族的人数,计三百九十二人。 自第五十九节至六十二节,记载特异的两族人。这些人都处在困苦忧伤的地位上,他们是──第来雅的子孙、多比雅的子孙、尼哥大的子孙,共六百五十二名--不能指明他们的宗族谱系,是不是以色列人。除他们以外,还有祭司哈巴雅的子孙、哈哥斯的子孙、巴西莱的子孙,这三家的人,在族谱之中,寻查自己的谱系,却寻不着,因此,算为不洁,不准供祭司的职任。 他们在被掳之地,不礼拜神,但他们的地位和权利,是不更改的。「巴比伦」三个字,是表示「败坏」之意。神的子民因罪被囚于巴比伦,神不看顾他们;他们在他们的神手下受苦,这是他们的被掳时代,仍是混乱无秩序的时期,他们没有圣殿、没有耶和华的宝座、没有献祭的事,如今神的慈爱临到他们,使他们返回耶路撒冷──只有一部分的人民返回,但他们却是同心合意如同一人,这是圣灵的工作。如今耶和华的殿又成为他们敬拜神中心的地方,他们要特别清查凡从巴比伦返回之人的地位。 凡不能指明他们家谱的人,就在建造耶和华殿的工作上没有分,祭司的地位,更是严重,这些人──不能指明他们的家谱──就算为不洁,不准供祭司的职分,并不是说他们不是祭司,乃是不能清楚证明他们的地位,或将来可以证明,由是「省长对他们说:不可吃至圣的物,直到有用乌陵和土明决疑的祭司兴起来。」到那时,全智全能的神,将祂的智慧和祂的识别力(乌陵和土明)赐给那祭司,他可以判明他们确是祭司。这时他们却没有那权利,凡在律法时代所失去的权利,在恩典时代都可以恢复,他们既有这个希望,就必要忍耐等候。 前世纪时,发觉同样要紧的事;犹大人被掳至巴比伦,即神的全家完全被这世界的权力管辖,是在奴仆的地位,各地有几个忠心事奉神的人,查读圣经,教导神的子民,使他们行在神的道路上。自返回耶路撒冷的命令发出,神在各地感动祂的子民,人心奋兴了,返回耶路撒冷的运动开始,全国各地神的子民,都起来响应这运动。 他们从被掳之地能得归回,乃是借着神的话。他们日夜查考神的真道,又得了生命和光,定了自己的罪和所行的错道,知道他们被掳的原因,又得了神的指示,知道将来的事。他们诚诚实实地排列于耶和华的桌子前,领受教训;他们知道神灵要住在祂的殿中,且知道主曾应许祂必快来,接祂的子民与祂同在,于是立刻在他们中间发生一个问题──吃至圣之物的资格和地位。往日凡是好国民都可以到主前,并且勉励众人来到主前,凡欲信主为信徒的总不拒绝,但许多人的行为和他们所承认的道,毫不相称,教会竟不顾问,在主爱中劝戒他们,这样的惯例,怎么可以让它继续下去呢? 谁能吃至圣的物呢?照经文记载的回答说:就是凡能指明他们的宗族或谱系的,就可以站立在耶和华的桌子前,吃那至圣的物。换一句话说:除了我们有儿子的心,呼叫阿爸父,我们既知道我们是神的儿女,我们已与神和好,这样,圣灵证明我们是神家中的人,是神的后嗣,可以站立在神前,享受神给我们的地位。 人单以言语表明信主,那不足为凭,应有通道的经历,因为我们聚集在主前,如同犹太人由巴比伦返回耶路撒冷聚集在神前一样;那日,这生命的活道,要作我们所承认神道的凭证,如使徒保罗说:「我们所祝福的杯,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血吗?我们所擘开的饼,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身体吗?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一个身体,因为我们都是分受这一个饼。」(林前十16-17) 但有人以为享受神给我们的地位,不必有通道的经历,他说:你是否以你自己的经历测度别人呢?决不是这样的,本章记载省长对祭司说了有权力的话语,不准他们供祭司的职分,他说:「或你们果真是祭司,但你们不能查明你们的谱系,直到有乌陵和土明的祭司兴起来──他能照神的智慧判明。」 如是,现在那要来站立在耶和华桌子前吃圣物的人,负了重担,因不能达到他的希望──和神的子民一同享受神赐给他们的地位和权利;他不能享受那地位和权利,并不是他左右的人拒绝他,乃是因他不能指明他的谱系。原来一个信徒,如果他真是基督的身体上的一个肢体,他所得的那地位是本乎恩,将来有一日,主基督自己要完全承认他的地位,这主要的真理,必须明白而有实际的经历。 现在要再述说关于祭司的问题,我们已知道不准这些祭司们供他们的职分,即事奉神和训诲百姓之职(利十9-11;申十8;玛二5-7)。他们不能指明他们的家谱,也被禁止吃圣物(与利二十二1-16比较之)。历代的基督教,都承认这是何等一件严厉的事!许多真实的信徒,不明白真理或轻看真理,他们却是担当了祭司的职分(彼前二章);他们筹谋方法作祭司──听从人的任命,担任圣职,这样,他们各人僭占了那独享与神接近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基督教否认这些惯例,还算是一件小事──他们有更重的罪,就是不信基督所行的神迹奇事,否认祂的权能和圣灵的能力。神独自封立祭司之职,凡在基督十字架下被祂的宝血洗净的,他已被水洗身(指「重生」)又以膏油膏他(指受圣灵),把他分别为圣,担当这圣工(出二十九章,来十章)。 凡要担当这圣职的,只要他能指明他的家谱,「我们既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是借着祂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从幔子经过;这幔子就是祂的身体。」(来十19-20)藉神的恩典,得以在至圣所吃至圣的物──是表示基督各方的美德──在神前与祂相交。 经上告诉我们说:会众共有四万二千三百六十名,此外还有他们的仆婢七千三百三十七名,又有歌唱的男女二百名,他们还有马七百三十六匹,骡二百四十五匹,骆驼四百三十五匹,驴六千七百二十匹(二65-67)。 这大群的圣民,由巴比伦步行返回耶路撒冷,遵从神的呼召,去进行神的圣工。也把这聚集的群众,详细查点一遍,他们确是腐败凋落时代的先锋队。这些旅客们返回本地,有甚么事可以去作呢?例如他们中间歌唱的男女,有甚么歌可唱呢?因他们的地已荒凉,他们的圣所已被焚尽,成了一方荒凉的地土,他们是力量薄弱的余民,刚才从压制中得自由;处在这种境遇之下,怎能发出欢乐和歌唱的声音呢?(诗一三七篇) 唉!圣灵的工作要复兴祂圣民的心,但人充满了自己的心思和意志,以致拦阻祂所要成就的工作。那第一次受神感化而被祂大能召集返回耶路撒冷的人,以后因他们的失败,岂不是败坏了神的工作么?正如士师记内所记载的情况,历代教会都有这样的光景! 这大群圣民,已抵达他们的目的地。我们读经上的话说:有些族长,到了耶路撒冷耶和华殿的地方,便为神的殿甘心献上礼物,要重新建造。他们量力捐入工程库的金子六万一千达利克,银子五千弥拿,并祭司的礼服一百件(二68-69)。 使人乐意注意的,那经文:「有些族长,到了耶路撒冷耶和华殿的地方」,表示神看那块荒凉的殿基,如同圣殿仍然存在一样。如是,自所罗门王至主再临时,其间建造圣殿有三次,殿的材料和工程各不相同,在神的意念中,却无分别,为这缘故先知哈该说:「这殿后来的荣耀,必大过先前的荣耀。」(该二9)从那节经文还有一个可注意的理由,神藉那荒凉的圣所,感动那些族长们的心;他们来到耶和华殿的地方──看见了那种情形──心中受感,乐意把财物献给神,这是神的灵感化了他们,神悦纳了他们的捐输,「他们量力捐入。」他们捐输的情况,确是作了各时代事奉耶和华人的模型,量力捐助神事工的用费,和补助贫穷圣徒的缺乏。 本章的结语说:「于是祭司利未人,民中一些人,歌唱的,尼提宁,并以色列众人,各住在自己的城里。」这节经文使属灵的读者,要发生疑问──尤其是在哈该书第一章所述他们的境地──是不是他们初次复兴中腐败的征兆?或者是显示他们在建造耶和华的殿以前而顾念他们自己的事,各人要为自己建造房屋。 所罗门王为自己建造宫室,十三年方才造成,建殿的工夫只有七年。这样,可以知道人总是先顾自己的事,余民返回先顾念他们自己的事,这有甚么希奇呢?但若余民果是这样,然在下一章可以看见神的道在他们心中仍是生发能力:他们就彼此唱和赞美耶和华,因祂拯救他们从被掳之地归回,神把祂自己的意念存在他们心中,他们就为耶路撒冷神的殿大发热心。 群然赋归(二1~70)(贾玉铭)
以斯拉记笺记(二章)(于中旻) 谨慎的决定
寻查察自己的谱系却寻不着,因此算为不洁(拉二:62) 有些事可以不必太认真计较,有些事却必须要认真。对于今世的事,只是短暂的,不必过分注意;对于属神的事,是关于生命敬虔的事,不能不认真,因为是永恒的事。对于能以价格估算的事,可以不必太看重;对于只能以价值衡量的,则不能不看重。 这三家的人,在族谱中寻查自己的谱系,却寻不着,因此,算为不洁,不准供祭司的职任。省长对他们说:“不可吃至圣的物,直到有用乌陵和土明决疑的祭司兴起来。”(拉二:62-63) 这些人,长途跋涉,从巴比伦回来,却受到这样的冷遇!如果看他们的劳苦牺牲,奉献的精神,真不该拒绝给他们服事的机会。这岂不给有心奉献的人失望? 以斯拉记文字释经证道(二章)(张策) 第03讲 回归名录 读经:拉2章 内容: 一、领袖人物 2:1 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从前掳到巴比伦之犹大省的人,现在他们的子孙从被掳到之地回耶路撒冷和犹大,各归本城。 2:2 他们是同着所罗巴伯、耶书亚、尼希米、西莱雅、利来雅、末底改、必珊、米斯拔、比革瓦伊、利宏、巴拿回来的。 本章记下回归耶城的犹太人的名单,同样的内容见《尼希米记》7:6-73。这份名单包括不同支派的人,而且回国先后有三次(每次可能又分成若干批):1、主前538年,由所罗巴伯、耶书亚率领(1-6章,《哈该书》,《撒迦利亚书》);2、主前458年,由以斯拉率领(7-10章);3、主前445年,由尼希米率领(尼1-6章)。 2节提到的名单可能是族长或者领袖人物。与《尼希米记》7:7相比,相同的有:所罗巴伯、耶书亚、尼希米、末底改、必珊、比革瓦伊、巴拿;相近的有:米斯拔——米斯毗列,利宏——尼宏;剩余的就是不同的,这里有西莱雅、利来雅,那里有亚撒利雅、拉米、拿哈玛尼。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尼希米、末底改”都是当时很普通的名字,不是《尼希米记》和《以斯帖记》中那两位犹太人领袖。 二、百姓名录 2:3 以色列人民的数目记在下面:巴录的子孙二千一百七十二名; 2:4 示法提雅的子孙三百七十二名; 2:5 亚拉的子孙七百七十五名; 2:6 巴哈摩押的后裔,就是耶书亚和约押的子孙二千八百一十二名; 2:7 以拦的子孙一千二百五十四名; 2:8 萨土的子孙九百四十五名; 2:9 萨改的子孙七百六十名; 2:10 巴尼的子孙六百四十二名; 2:11 比拜的子孙六百二十三名; 2:12 押甲的子孙一千二百二十二名; 2:13 亚多尼干的子孙六百六十六名; 2:14 比革瓦伊的子孙二千零五十六名; 2:15 亚丁的子孙四百五十四名; 2:16 亚特的后裔,就是希西家的子孙九十八名; 2:17 比赛的子孙三百二十三名; 2:18 约拉的子孙一百一十二名; 2:19 哈顺的子孙二百二十三名; 2:20 吉罢珥人九十五名; 2:21 伯利恒人一百二十三名; 2:22 尼陀法人五十六名; 2:23 亚拿突人一百二十八名; 2:24 亚斯玛弗人四十二名; 2:25 基列耶琳人、基非拉人、比录人共七百四十三名; 2:26 拉玛人、迦巴人共六百二十一名; 2:27 默玛人一百二十二名; 2:28 伯特利人、艾人共二百二十三名; 2:29 尼波人五十二名; 2:30 末必人一百五十六名; 2:31 别的以拦子孙一千二百五十四名; 2:32 哈琳的子孙三百二十名; 2:33 罗德人、哈第人、阿挪人共七百二十五名; 2:34 耶利哥人三百四十五名; 2:35 西拿人三千六百三十名。 这里记下了回国的平民的名单,3-19节记的是家族名单,不是指个人;20-35节则是各城居民的名单。这些城大都在耶路撒冷15公里以内。伯利恒以南的城市一个也没有,应验了先知耶利米的预言:“南方的城,尽都关闭”(耶13:19)。主前598年,尼布甲尼撒曾破坏南方各城。 这里与《尼希米记》7章所记人数一致的有:巴录(3节)、示法提雅(4节)、以拦(7节)、萨改(9节)、巴尼(10节,尼7:15记为“宾内”)、亚特的后裔(16节)、约拉(18节,尼7:24记为“哈拉”)、吉罢珥人(20节,尼7:25记为“基遍人”)、亚拿突人(23节)、亚斯玛弗人(24节,尼7:28记为“伯亚斯玛弗人”)、基列耶琳等三城人(25节)、拉玛等二城人(26节)、默玛人(27节)、尼波人(29节,尼7:33记为“别的尼波人”)、别的以拦子孙(31节)、哈琳(32节)和耶利哥人(34节);不一致的有:亚拉(5节)、巴哈摩押(6节)、萨土(8节)、比拜(11节)、押甲(12节)、亚多尼干(13节)、比革瓦伊(14节)、亚丁(15节)、比赛(17节)、哈顺(19节)、伯利恒人(21节)、尼陀法人(22节)、伯特利等二城人(28节)、罗德等三城人(33节)和西拿人(35节)。这里的30节提到的“末必人”,《尼希米记》7章那里没有提到。 3节提到的“巴录”是被掳回国后常见的族名(8:3;10:25;尼3:25;10:14),意思是“蚤”。以民喜欢用动物和昆虫为名。 5节提到的“亚拉”,《历代志上》7:39记有此名,是亚设的后代。 6节提到的“巴哈摩押”,意思是“摩押的省长”。摩押在大卫时代由犹大管治,此族回国的人数极多,其祖先或是当日的一名官长。此族也有一批人随以斯拉返国(8:4)。族人中有娶外族女子为妻的(10:30)。耶书亚和约押当是其分支。 7节提到的“以拦”不是波斯王古列发迹的那个以拦,而是《历代志上》8:24所记住在耶路撒冷的便雅悯族人。此族的示迦尼支持以斯拉所宣布与异族通婚无效的决定(10:2)。 12节提到的“押甲”,意思是“时运之神”(赛65:11)。此族在被掳前已经存在,属约旦河东迦得支派的子孙。 20-35节所记是各城的人,但29-32节的四个名字应属族名,而非城名。这几节提到的城市,除了伯利恒和尼陀法在犹大境内,其余都在便雅悯。可能这些城市在巴比伦人于主前589年来攻之时,及时投降,因而未遭屠城之祸;而犹大的城市在被掳期间已经被以东侵占。这些返回的伯利恒人中可能有耶稣的先祖在内。 23节提到的“亚拿突”是一个利未城(书21:13,18,先知耶利米的故乡(耶1:1),位于耶城东北3公里。 35节提到的“西拿人”数目最多,但圣经中很少提到此族。有人认为他们很可能是耶路撒冷的贫民阶层,不属于任何一族。《尼希米记》3:3记有“哈西拿的子孙”建造鱼门。哈西拿就是西拿,有“被藐视”的意思。 三、圣殿侍奉人员名录 1、祭司 2:36 祭司耶书亚家耶大雅的子孙九百七十三名; 2:37 音麦的子孙一千零五十二名; 2:38 巴施户珥的子孙一千二百四十七名; 2:39 哈琳的子孙一千零一十七名。 这里记下了回国的圣殿侍奉人员名单。先记下的是祭司名单,与《尼希米记》7:39-42相同。总数达4,289人,占回国人数一成。鉴于回国的主要目的是重建圣殿,恢复敬拜,因而祭司人数多不足为奇。 2、利未人 2:40 利未人:何达威雅的后裔,就是耶书亚和甲篾的子孙七十四名。 这里记下的是利未人名单,与《尼希米记》7:43相同。他们没有特定的工作,不同于诗班和守门的。回国的只有74人,人数极少(大卫时代统计30岁以上的利未人有38,000人,见代上23:3)。从以斯拉的回忆录(8:15)中可以知道,利未人有兴趣回国的人不多。也许是因为他们在圣殿中做的都是体力活,而在被掳期间因无事可做,多改成了俗业。剩下懂得圣殿工作的利未人已经不多,形成人手短缺的现象。 3、诗班 2:41 歌唱的:亚萨的子孙一百二十八名。 这里记下的是诗班名单,与《尼希米记》7:44数字上有出入。亚萨是大卫指派担任圣殿歌唱侍奉的三个利未人中的一个(代上25:1),他们的工作见《历代志上》15:16-24。 4、守门 2:42 守门的:沙龙的子孙、亚特的子孙、达们的子孙、亚谷的子孙、哈底大的子孙、朔拜的子孙共一百三十九名。 这里记下的是守门名单,与《尼希米记》7:45数字上有出入。守门通常由利未人担任(代上9:26-32),负责看守殿门及其他的劳役。《历代志》和本书多次提到。 5、殿役 2:43 尼提宁(注:就是“殿役”):西哈的子孙、哈苏巴的子孙、答巴俄的子孙、 2:44 基绿的子孙、西亚的子孙、巴顿的子孙、 2:45 利巴拿的子孙、哈迦巴的子孙、亚谷的子孙、 2:46 哈甲的子孙、萨买的子孙、哈难的子孙、 2:47 基德的子孙、迦哈的子孙、利亚雅的子孙、 2:48 利汛的子孙、尼哥大的子孙、迦散的子孙、 2:49 乌撒的子孙、巴西亚的子孙、比赛的子孙、 2:50 押拿的子孙、米乌宁的子孙、尼普心的子孙、 2:51 巴卜的子孙、哈古巴的子孙、哈忽的子孙、 2:52 巴洗律的子孙、米希大的子孙、哈沙的子孙、 2:53 巴柯的子孙、西西拉的子孙、答玛的子孙、 2:54 尼细亚的子孙、哈提法的子孙。 这里记下的是殿役名单,与《尼希米记》7:46-56比,多出三个家族:亚谷(45节)、哈甲(46节)和押拿(50节)。尼提宁是基遍人后裔(书9:21,27),在大卫时代已经被安排在圣殿担任殿役(8:20)。 6、所罗门仆人的后裔 2:55 所罗门仆人的后裔,就是琐太的子孙、琐斐列的子孙、比路大的子孙、 2:56 雅拉的子孙、达昆的子孙、基德的子孙、 2:57 示法提雅的子孙、哈替的子孙、玻黑列哈斯巴音的子孙、亚米的子孙。 2:58 尼提宁和所罗门仆人的后裔共三百九十二名。 这里记下的是所罗门仆人名单,与《尼希米记》7:57-60相同。他们原是迦南人,所罗门派服苦役(王上9:20;代下8:7),像尼提宁一样,在殿中做粗重工作。 四、谱系不明之人 2:59 从特米拉、特哈萨、基绿、押但、音麦上来的,不能指明他们的宗族谱系是以色列人不是。 2:60 他们是第来雅的子孙、多比雅的子孙、尼哥大的子孙,共六百五十二名。 2:61 祭司中哈巴雅的子孙、哈哥斯的子孙、巴西莱的子孙,因为他们的先祖娶了基列人巴西莱的女儿为妻,所以起名叫巴西莱。 2:62 这三家的人,在族谱之中寻查自己的谱系,却寻不着,因此算为不洁,不准供祭司的职任。 2:63 省长对他们说:“不可吃至圣的物,直到有用乌陵和土明决疑的祭司兴起来。” 2:64 会众共有四万二千三百六十名。 这里记下了谱系不明的名单,与《尼希米记》7:61-66相同。这些人都是祭司,但因为谱系不明,因此不准供祭司的职任(62节),也不准吃至圣的物(63节;献于祭坛上只分给祭司的那一份祭肉,见利7:6,8-10,32-33)。 59节提到的“特米拉”等都是(59节)犹太人在巴比伦居住的城邑,原无人烟,巴比伦人将掳来的人迁居于此从事开垦。 61节提到的娶巴西莱的女儿为妻,便算为把巴西莱的子孙。这是个例外,因为犹太人社会中都是女子嫁到男家,成为夫家的人。 63节提到的“乌陵和土明”是置于大祭司胸牌内的两块宝石,用来询问神的旨意(出28:30),但后来失传。“省长”指设巴萨或者所罗巴伯(1:8),这是波斯的官职,主要的职责是征收赋税,所以省长有钱捐出来建造圣殿(尼7:70)。尼希米后来也被任命为省长(尼8:9;10:1)。 64节列出了这次返回的总人数42,360,远远大于个别所记人数的总和(只有29,818人,依《尼希米记》7章也只有31,089人)。 五、仆婢及牲畜 2:65 此外,还有他们的仆婢七千三百三十七名,又有歌唱的男女二百名。 2:66 他们有马七百三十六匹,骡子二百四十五匹, 2:67 骆驼四百三十五只,驴六千七百二十匹。 这里记下了仆婢、歌唱的及牲口的数量,与《尼希米记》7:67-69基本相同(歌唱的人数有出入)。所记的仆婢人数之多(7,337人,65节),反映回国的犹太人生活水平较高;这也可以从“歌唱的男女”有200人看出,这些人不是圣殿的诗班,而是民间的乐师。至于牛、骡子等牲畜,可以供载人及行李之用。 六、建殿奉献 2:68 有些族长到了耶路撒冷耶和华殿的地方,便为 神的殿甘心献上礼物,要重新建造。 2:69 他们量力捐入工程库的金子六万一千达利克,银子五千弥拿并祭司的礼服一百件。 从巴比伦到耶路撒冷全程约1,350公里,返回耶城要四个月的时间(比较7:9)。这里记下了在顺利到达耶城之后,有些族长为建殿甘心献上礼物。《尼希米记》7:70-72提到奉献的人还有省长、百姓,而且数目与这里有出入。他们虽然满腔热诚,但日后所建起的与所罗门圣殿的富丽堂皇相比,仍逊色很多。当年大卫用来兴建所罗门圣殿的费用,比此时的要多出一千倍(参代上22:13)。难怪有人追忆被毁的圣殿,想起昔日的辉煌时,禁不住号啕大哭(参3:12)。 69节提到的“达利克”是金币名,每枚重8.424克;“六万一千达利克”约重500千克。“弥拿”是重量单位,一弥拿约重570克,“五千弥拿”约等于3吨。“祭司的礼服”是由精绣的麻丝布制成(出28:5;39:27)。 七、各住各城 2:70 于是,祭司、利未人民中的一些人、歌唱的、守门的、尼提宁并以色列众人,各住在自己的城里。 本章最后记下的是回归的人居住情况,与《尼希米记》7:73相同。耶路撒冷是一片废墟(尼7:4),容不下这么多回国的人。可能祭司、利未人和行政领袖,因献祭的事情和政务急待处理,就住在耶城;其余的则回到犹大各城。 八、反省反思 1、回归耶城的有哪些人? 2、为什么回归的祭司很多,利未人却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