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以斯拉记第三章拾穗

 

【拉三1到了七月,以色列人住在各城;那时他们如同一人,聚集在耶路撒冷。

       从巴比伦到巴勒斯坦的旅程要走九百英里(或1,448公里),以斯拉后来走最短的路线(530英里或852公里)也起码需要四个月(比较七8,9)。──《雷氏研读本》

         “七月”:犹太人宗教历的七月相当于阳历九、十月间,时为主前537年。犹太人的几个重要节期都在七月,很可能当日决定启程日期时,是以七月可以恢复祭祀为目标来安排的。

    照犹太人的规矩,献祭应在建殿之后,可是现在殿还未建成,他们便建坛献祭,可见悔罪和祈求神赦免的心甚切。在列王时代,献祭的事大都十分随便,有时根本不理。现在饱历被掳生涯,明白离弃神的不当,所以回国后第一件事是解决罪的问题。──《启导本圣经》

         七月:提斯利月,民间历为1,宗教历为7,对犹太人而言1年中最圣洁的月。这个月的第一天是吹号聚集到圣会的吹号节(23:24),10日是赎救日(23:27;29:7)。而且15日是3大节日之一的住棚节,22日才结束。迎接这圣洁的月,所罗巴伯和耶书亚决定先恢复祭坛。 如同一人,聚集在耶路撒冷:指所有百姓同心合意地聚集。 ──《圣经精读本》

 

【拉三1他们如同一人,聚集在耶路撒冷】在他们归回第一年的七月(主前五三七年九月十月之间),他们遵守出埃及记廿三章十六节里上帝的律法。(这里所说的『收割节』就是4节所说的『住棚节』;参照利廿三34-36。)在单纯的服从命令之外,他们又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他们表示他们的合一。他们一年三次,从全国各处,集合一起(参阅出廿三14),以平衡经年累月分成小组,散居各处。『被掳归国之人』的信仰,犹如现代的基督徒,依凭在每个个体或小组属于一体的观念上,在共同崇拜中,共同认信,共同表达信仰和合一。

         第二件,在住棚节中,他们特别记念他们的祖先,从埃及获得拯救(利廿三42-43)。这件事,对于新近从统治他们的帝国手中获得释放的社体很合时宜。因此一同前往,主要是在上帝的恩典中同乐。在这七月里的一切活动后面,都存有这种动机。祭坛重建起来(23节),不只是为实时所需,也是为日常崇拜,如每日的献祭及各种节期(25节;参照出廿九38-42;利廿三)。数月以后,在圣殿奠基的时候,彼此唱和(11节),表明他们清楚确实知道他们的存在,完全依赖上帝的『永发慈爱』。──《每日研经丛书》

 

【拉三1 七月】七月称为提斯利月,时值秋季(约等于公历九至十月)。它和住棚节的关系亦可见于尼希米记七73∼八2中,以斯拉的盟约更新典礼。──《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拉三1~7筑坛献祭:回到故土的以色列百姓,过了约3个月的“到了七月”开始为神筑坛。在圣殿门口的院子立的坛(王下16:14;代下4:1),可能随着耶路撒冷沦陷而被毁(代下36:17-19) ──《圣经精读本》

 

【拉三2约萨达的儿子耶书亚和他的弟兄众祭司,并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与他的弟兄,都起来建筑以色列上帝的坛,要照神人摩西律法书上所写的,在坛上献燔祭。

         祭坛是豫表十字架的救赎。―― 郑天福《末时见证的恢复》

         “神的坛”在七月初一日(6节)立起来,当时是吹角节的开始(民二九16),正好预示以色列人最后的重聚。参看利未记二十三章24节的脚注。“燔祭”。关于燔祭的意义,参看利未记一章3节的脚注。燔祭要在早上和晚上献上(3节)。参看出埃及记二十九章3841节的脚注。──《雷氏研读本》

         所罗巴伯和耶书亚是回国人中的两位领袖(二2)。所罗巴伯为犹大支派的首领,是大卫王室合法继承人(代上三1719),受波斯王委派为省长(该一1)。耶稣的养父约瑟就是所罗巴伯的后人(太一1316)。神在大卫之约中的应许,从所罗巴伯的回国和以后的发展,一一奇妙应验。

    耶书亚又“耶和华拯救”之意,为“约书亚”的另一写法。他是当时的大祭司(该一1),父亲名约萨答,是犹大被掳前最后一位大祭司(代上六14;该一1,12,14)。──《启导本圣经》

         耶书亚:(2:2)在所罗巴伯的前面记录,这表明一般行政负责人比祭司的职位更高。摩西律法:恢复此律法不是单纯的行为上的恢复,而是再确认那期间也未中断的立约关系。 ──《圣经精读本》

 

【拉三2 耶书亚】耶书亚是被掳归回时代初期的大祭司。他祖父西莱雅在巴比伦攻取耶路撒冷时,被尼布甲尼撒所处决(王下二十五1821;留意以斯拉也是西莱雅一系的人,见七1)。犹大王位的继承人所罗巴伯(见下一条注释)充任省长一职。由于犹大仍在波斯的权下,他的权力是有限制的(不得与波斯王竞争)。故此统治社群的责任由省长、大祭司二人分担,祭司的角色变得更为重要。现今对他所知不多,只知他是有份重建圣殿的领袖之一,没有同时代的经外文献提到他。──《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拉三2 所罗巴伯】所罗巴伯是大卫王位的继承人(他是约雅斤的孙子,见:王下二十四的注释),在波斯王大利乌一世手下任犹大省长。当时人对他的期望颇大,这些期待更富有弥赛亚的色彩。无疑有些人期待他建立应许中的王国,将自由带给为奴的他们(波斯人的奴隶)。他的职责虽以俗务为主,以斯拉记则把他和大祭司耶书亚,形容为重建耶路撒冷圣殿幕后的动力。他在波斯王准许之下统治,维持法纪和收税是他的责任。所罗巴伯是大卫家作省长的最后一人,但考古学家却发现了示罗密(代上三19将她列为所罗巴伯的女儿)的一个印章,把她标明为以利拿单的妻子之一或属下官员。以利拿单相信就是所罗巴伯后继任为省长的人。──《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拉三2 燔祭】修建圣殿和正式开始崇拜耶和华的第一步,是建筑祭坛,恢复燔祭(见:申二十七67的先例)。值得留意的一点是,按照伊里芬丁蒲草纸的记载,当地的犹大社群希望能够重建被毁的圣殿,但立誓不在坛上献上燔祭,以保全耶路撒冷的优越性。有关燔祭的概论,可参看:利未记一章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拉三3他们在原有的根基上筑坛,因惧怕邻国的民,又在其上向耶和华早晚献燔祭,

         归回的人,有一种危危乎的感觉,可从『惧怕邻国的民』一事上见之。这句话不太清楚,他们的惧怕究竟与建造祭坛有甚么关连。很清楚的,这一种惧怕,不是宗教的惧怕,不是『敬畏上主』(如果是,在希伯来文里要用另外一个字);而是归国的人对仇敌的恐惧。──《每日研经丛书》

         祭坛建在旧坛的根基上,不只方便,也有承先启后之意。这批回国的人虽是奉波斯王之命恢复敬拜耶和华,但对传统的敌人如以东人、亚扪人等,心中仍存畏惧。可是他们相信神的保护,联合起来如同一人,严格遵依摩西律法所规定的在传统的地方筑坛,每天献上早晚燔祭。从七月的第一天开始(6节)。

    本节可译为“他们不理对邻国的民的恐惧,在原有的根基上筑坛…”。──《启导本圣经》

         对还未形成安定社会的归乡百姓而言,邻国的民;即周围的外邦人,理所当然地成为恐惧的对象。曾自高自傲的民族,如今沦落为悲惨的境地,但他们先在原有的根基上筑坛,表明他们在恐惧战兢中更加坚固对耶和华神的信心。 ──《圣经精读本》

 

【拉三3 根基】为了保持与被掳之前耶路撒冷圣殿崇拜的延续性,把坛筑在原有地基上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类似的重建过程,见:代下二十四1213)。如此圣洁空间就得以复苏为祭祀耶和华的惟一正确地点。古代神庙或庙宇地点的选择是永不轻率从事的。早至主前二○○○年古德的泥版已经记载一个复杂的异梦。他在梦中得到关于庙宇之地点、大小、方位的详细指示。因此,重建之时一找到正确的地方,就必须设法寻找原有的建筑设计和地点。巴比伦的末代君王拿波尼度在一个碑文中,记载他在差不多一个世纪之前撒珥根王建筑的地基上重建西帕尔的庙宇,一吋的偏差也没有。美索不达米亚一些考古学遗址,发现在同一地点上多次重建庙宇,文化层有十几个之多。──《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拉三3 早晚献燔祭】能够维持在每日晨昏不断献祭,是完全遵守圣殿体制的标记。按照出埃及记二十九3842和民数记二十八38(进一步资料,见这两处经文的注释),这祭是每早晨黄昏各献一只一岁的羊羔,和细面、油、酒。这制度曾经两次在停息一段时期之后恢复(主持者是代下二十四14的约阿施,和代下二十九72729的希西家)。停息的理由包括疏怠和亚述压力的抑制。──《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拉三4又照律法书上所写的守住棚节,按数照例献每日所当献的燔祭;

         “住棚节”。从七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九、十月间)。参看利未记二十三章3443节的脚注。──《雷氏研读本》

         住棚节在犹太人宗教历七月十五至二十二日间举行(阳历九至十月间)。这是一个欢乐的大节期。(参《利未记》二十三3336,3943)。若按《民数记》二十九1238规定,在此节期献每日的燔祭,七天应献公牛犊71只,公绵羊15只,公羊羔105和公山羊7只,和所罗门献殿时所献的公牛22000,羊120000比较,实在是很小的数目,但从归国的人数和财力来看,这已是很可观的奉献了。──《启导本圣经》

 

【拉三4 住棚节】有关这个主要宗教节期的资料,可参看:出埃及记二十三16b;利未记二十三3343;申命记十六1317的注释。这个节期的庆祝与所罗门圣殿的奉献(代下五3),和以斯拉的盟约更新典礼(尼八1318)也有关联。三个案例都象征百姓有新的开始,而庆典包括筵席则必定是使缔结盟约或条约正式化的步骤(见:创三十一54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拉三5其后献常献的燔祭,并在月朔与耶和华的一切圣节献祭,又向耶和华献各人的甘心祭。

         “月朔”。参看阿摩司书八章5节和民数记二十八章1115节的脚注。──《雷氏研读本》

         “月朔”:每月的初一(民二十八1115)。“耶和华的一切圣节”:看《利未记》二十三2以后。“甘心祭”:参《利未记》二十二23。为表示感谢而自动献上的祭,不必按通常献祭的严格规例,但也有例外(参申十六10)。──《启导本圣经》

         常献的燔祭:指每天朝夕常献的燔祭(29:42;28:3-6)。而且要注意的一点是,比用于圣殿建筑的“甘心祭”,先献了祭司仪式上使用的礼物。 ──《圣经精读本》

 

【拉三5 月朔与一切圣节】有关这些以色列宗教历上之节期的背景,可参看:民数记二十八130的注释(又留意撒上二十5)。他们很明显是决意恢复所有昔日之宗教礼仪,使宗教活动正规化。──《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拉三6从七月初一日起,他们就向耶和华献燔祭。但耶和华殿的根基尚未立定。

 

【拉三7他们又将银子给石匠、木匠,把粮食、酒、油给西顿人、推罗人,使他们将香柏树从黎巴嫩运到海里,浮海运到约帕,是照波斯王古列所允准的。

         这模式是仿照所罗门建圣殿的时候(王上五712)。古列诏命的细节记载在第六章35节。──《雷氏研读本》

         重建圣殿用的香柏木,也象所罗门当年造殿一样,从推罗和西顿运来,约帕是今特拉维夫北的一个地中海港口。他们用银子付工人的工钱,用粮食等换取名贵的香柏木作柱和梁。──《启导本圣经》

         与约450年前所罗门当时的规模进行比较(代下2:16) 西顿人、推罗人:黎巴嫩地方因地窄,总是缺乏粮食。建筑第一圣殿时,希兰受了小麦、大麦、酒、油后给所罗门提供了建殿材料(代下2:15) 居鲁士所允准的:就如现今为建筑某一工程,需要当局的允许,当时施大工程时也需要王的允许。如果没有王的认可,就无法得到圣殿建筑需要的材料。 将香柏树……:黎巴嫩人在山上砍伐树木之后先运到河边扎成筏子(代下2:16),随着水流到达约帕。从约帕到耶路撒冷约56km左右。 ──《圣经精读本》

 

【拉三7 粮食、酒、油】劳工的标准薪酬一定包括每日粮食、酒、油的分配(见:代下二10所列的各项)。巴比伦、马里,和美索不达米亚很多其他城市,都发现了粮食配给总目(包括自由身之工人和奴隶所得的分量),作为这一点的左证。──《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拉三7 浮海运输香柏树】主前十一世纪埃及祭司温纳蒙向叙利亚的统治者订购的香柏树,也是浮海送货。本节安排将重建圣殿所用的树木运往海港约帕,也是根据类似的安排(有关此举的进一步例子,见:代下二16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拉三8百姓到了耶路撒冷神殿的地方。第二年二月,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约萨达的儿子耶书亚和其余的弟兄,就是祭司、利未人,并一切被掳归回耶路撒冷的人,都兴工建造;又派利未人,从二十岁以外的,督理建造耶和华殿的工作。

         “二十岁”。参看民数记四章3节和历代志上二十三章24节的脚注。根基在主前535年立下,结束从主前605年开始的七十年被掳生涯。“二十岁以外”。原本是三十岁,后来减为二十五岁,这时是二十岁,可能是由于利未人的人数不足。参看历代志上二十三章24节的脚注。──《雷氏研读本》

         犹太人回到耶路撒冷若在主前537年春,则重建圣殿的时间应为主前536年阳历四、五月间(宗教历二月分)。这也是所罗门当年开始建殿的月分。春雨已过,麻和大麦都已收割。不过,建殿的努力受阻(四15),真正开始的时间是主前520年,因为到大利乌王第二年(主前520年),先知哈该仍在说:“这殿仍然荒凉”(该一4)。──《启导本圣经》

         第二年:指一次被掳归回(B.C.538)之后的第二年,B.C.537。二十岁:利未人担当会幕事工的最小年龄是25(8:24)。当时,由于具备资格的人太少,所以把年龄的下限降到20(代上23:24,27) ──《圣经精读本》

 

【拉三8 年代小注】第二圣殿和所罗门的圣殿一样,也是在春季第二个月,即西弗月,动工建筑(王上六137)。工程说是在所罗巴伯来到圣殿原址的第二年开始,问题是经文没有清楚说明他是几时来的。他从来没有被形容为与设巴萨或古列同一时代(但四15或者可以如此解释),但却时常和大利乌有关。以斯拉记二章往往被视作另一次的回归,大概发生在第一章所述的回归之后十五年。故此,本节的第二年是指哪一年并不容易鉴定。──《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拉三8~13圣殿根基的完成:完成圣殿根基的时期是归回到以色列地之后的第二年第二个月,相当于现今的5,与所罗门建圣殿时打根基的月份一样(王上6:1)。概括圣殿的意义如下:圣经中的圣殿包括会幕(25:9;撒上1:9)、所罗门圣殿和所罗巴伯圣殿(2:15),以及希律圣殿等。对以色列百姓而言在没有完全启示圣经的时代,圣殿是神对选民以色列民族启示的途径。同时,在政治上象征相互行自治权的以色列支派间的统一。这也是将来在属灵上,耶稣用宝血重价买来的教会的模型。遵照神的旨意以基督和教会的模型建立的会幕,随结束旷野生活进入定居生活,建立了权威的象征圣殿。但会幕、院、圣所和至圣所,约柜、香坛、灯台等圣所的基本构造,则同样适于圣殿建筑。根据王上6:1;所罗门统治第4(B.C.966)开始建筑圣殿,76个月才竣工(王上6:38)B.C.586,从被巴比伦毁灭圣殿,以色列百姓分散居住开始,他们以一定的地区为单位设立了会堂(synagogue),以会堂为中心作礼拜。其后,会堂越来越增多,到了1世纪在耶路撒冷就有4,080多个。后来波斯王居鲁士时,由所罗巴伯带领俘虏归回耶路撒冷,并且于B.C.537开始重建圣殿工程。虽然,中间受阻中断,B.C.520重新开始,B.C.516312日竣工。第二圣殿,即所罗巴伯圣殿,没有充满神的荣耀,只是具有等待弥赛亚降临的性质(43:1-5)。此圣殿一直保留到B.C.20,B.C.20左右,希律王为确保自己的政治基础,建立了第三圣殿,A.D.70随耶路撒冷的灭亡完全被毁,现在只剩下地基。

 

【拉三8-13「……并一切被掳回耶路撒冷的人,都兴工建造」】

{命题3}开始重建圣殿是在波斯王古列年间,为何以斯拉记四章24节却说是波斯王大利乌年间?

〔难题〕根据以斯拉记三章8-13节,重建圣殿开始于古列年间(拉五16),古列王统治波斯期间是主前 559-530年间。然而以斯拉记四章24节却记载重建圣殿是开始于波斯王大利乌年间,大约主前520年。而且哈该书一章15节也提示圣殿的重修到主前520年时才开始的。这两处经文所记载的不同,如何解释?

【解答】

    以斯拉记三章10节和五章16节所记载的是有关立圣殿的根基;而以斯拉记四章24节和哈该书一章 15节所记载的是有关停工一段长时间后重新开始兴建圣殿。以斯拉记四章4节提到当有些人听到重建圣殿的计划,就来扰乱他们企图挫折败坏他们的计划 (这是在古列王统治的年间),以致使重建的事工停顿了十六年之久。在这个时刻,神晓谕哈该向耶路撒冷的子民激励开始重建的事工。这就是以斯拉记四章 24节所记载的。因此重建圣殿在主前520年开始,也就是在大利乌年间在主前516年时完成重建的工作。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以斯拉记三8~15及五13~17指出,第二所圣殿于波斯王古列统治期间开始兴建;以斯拉记四24则记载大利乌一世第二年才开始建殿;而哈该书二15则暗示建殿工程要待五三O年才展开。上述三个关于建圣殿的日期,如何能和谐一致?】

     以斯拉记三1011所描述的,只是立圣殿根基的情境。那时候正是五千个归回者抵达耶路撒冷那一年的七月,他们在所罗门圣殿的遗址献祭崇拜神。这年可能是主前五三七或五三六年。但以斯拉记四4清楚指出,当地的撒玛利亚人及其他邻邦妒忌犹大人,上告于波斯王古列的宫廷,于是波斯政府下令犹大人停止建殿工程。

    以斯拉记四24告诉我们,因为周围的异族群起反对,所以建殿工程就停止了,直至大利乌一世的第二年,即主前五二O或五一九年。在犹大省内,富有的犹太人都忙于为自己建造漂亮舒适的房子,没有为重建圣殿花丝毫力量,根本不热衷于这项工作(该一3-4)。

    到了主前五二O或五一九年,哈该先知受神差派,要挑起犹大省及耶路撒冷居民的热心,在十六年前所立根基上重建圣殿。犹太的领袖所罗巴伯及大祭司约书亚响应哈该的挑战,全心全意投身于为神建殿的工作里,犹大人亦上下一心,参与建殿工程(该一14):根据哈该书的记载,重新建第二所圣殿的工作,开始于同年六月二十四日(一15)。

    七月二十一日,即是差不多一个月之后(该二1),哈该发出令人鼓舞的讯息,预言第二所圣殿的荣耀将会盖过第一所圣殿(9节)。两个月后(10节),哈该更提醒犹太人说,自从他们在十六年前荒废圣殿根基时开始(「追想到立耶和华殿根基的日子。」(18节),农作物的收成都不理想,谷物枯萎,受霉病及冰雹伤害。

    虽然河西(幼发拉底河以西)总督达乃和示他波斯乃,并他们的同党,上本控告犹太人建殿,但大利乌王在亚马他城的宫内,找到一卷由古列于五三七年所颁布的召旨,于是大利乌便降旨命令乃等人不得阴扰犹太人建圣殿(拉六3-12)。第二所圣殿终于在五一六年建成了,那是「大利乌五第六年,亚达月初三日」15节)

    由上文的陈述看来,这几段经文是互相补足的,当然没有冲突之处。──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拉三9于是犹大(在二章四十节作何达威雅)的后裔,就是耶书亚和他的子孙与弟兄,甲篾和他的子孙,利未人希拿达的子孙与弟兄,都一同起来,督理那在神殿做工的人。

         耶书亚(不是约萨达的儿子达祭司耶书亚)和甲篾,看二40。希拿达的子孙不见二40,但在《尼希米记》三18,24;十9的名单中。──《启导本圣经》

         犹大:好像读错了2:40中的“何达威雅”之名,而尼希米记录为“何达威”(7:43) ──《圣经精读本》

 

【拉三10匠人立耶和华殿根基的时候,祭司皆穿礼服吹号,亚萨的子孙利未人敲钹,照以色列王大卫所定的例,都站着赞美耶和华。

         所罗门王所造的圣殿虽毁,但根基甚固,巴比伦人很难连根拔起(基址用的大石长的达十几公尺)。造殿的人所进行的不是重新立根基,而是恢复,修整旧有殿基(原文“立”殿的根基为“恢复”、“修整”之意)。──《启导本圣经》

         本节描述了圣殿开工仪式的情况。 礼服:按照律法的要求,是为了荣耀祭司而制作(28:40) 吹号:是祭司的固有任务(10:8;31:6;6:4;代上15:24;代下5:12) :用这乐器来赞美神是利未人的任务(代上15:16,19;代下5:12,13)。照以色列王大卫所定的例:其实,在所罗巴伯领导下展开的赞美,不如大卫当时的壮观。然而,超越外在规模,对脱离灾难,重新恢复祭司的以色列民族而言,这真是令人激动的事。 ──《圣经精读本》

 

【拉三10 根基的重要性】有关地基立在圣洁空间的意义,可参看第三章3节的讨论。此外按照美索不达米亚的惯例,需要献上奠基的祭,并将记述君王奠基的版片、圆柱或圆锥埋于当地(正如现代也有将时代文物密藏器安置在公共建筑之基石的习惯)。例如主前十九世纪马里王雅顿林的地基碑文,不但描述沙马士庙的建筑,更描述远征香柏山脉(Cedar Mountains)和地中海的战役。主前五二五年刚比西斯亲自参与埃及内特女神(Neith)庙宇奠基的庆典,足证波斯人十分注重在神殿的传统地点奠基。──《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拉三10 号和钹】号、钹、琴、瑟等乐器,经常在宗教礼仪中宣告开始,或在游行中使用(见:代上十六56;代下二十五1113)。敲钹可能象征雷声,或在游行之时数节拍。号声则是战场上或重要场合中的发信工具。──《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拉三11他们彼此唱和,赞美称谢耶和华说:他本为善,他向以色列人永发慈爱。他们赞美耶和华的时候,众民大声呼喊,因耶和华殿的根基已经立定。

         “他们彼此唱和”。即轮流吟唱,然而,可能只需要译作“他们吟唱”。参看诗篇第一百三十六篇的脚注。──《雷氏研读本》

         彼此唱和:意味着一个赞美队分两个组来歌颂。 ──《圣经精读本》

 

【拉三12然而有许多祭司、利未人、族长,就是见过旧殿的老年人,现在亲眼看见立这殿的根基,便大声哭号,也有许多人大声欢呼,

         许多想起(五十年前被毁的)所罗门圣殿何其宏伟的老人都哭起来,因为这圣殿细小得多,也不及被拆毁之圣殿那么庄严。十五年后建殿工程重新开始的时候,人们也有相同的反应。参看哈该书二章3节的脚注。──《雷氏研读本》

         许多……大声哭号:纪念约50年前被毁的旧圣殿的辉煌荣耀的老年人,沉浸在无限悲痛中,以色列最繁荣的时候建立的圣殿,显然源超过被掳归回之后,在最穷乏的情况中建的圣殿。所以,把圣殿当作象征信仰的犹太人而言,在悲痛而焦急中目睹了寒酸的圣殿根基。把以圣殿象征的信仰当作人生最重要的一部分的犹太人而言,显然是不可抑制的悲痛。 ──《圣经精读本》

 

【拉三12 第一和第二圣殿的比较】古代庙宇的富丽程度,是基于几个因素。大小虽有影响,建材的质素和工匠的手艺却更加重要。被掳归回的社群纵有波斯政府的援助,所能动用作为材料的资源依然远逊于所罗门。金子的分量,石块的质量和大小,石匠和金工的技巧,都是第二圣殿无望与第一圣殿匹敌的。老一辈之人的失望不一定反映他们是注重外表而已。当时和出埃及时代的看法,都同样认为殿宇和陈设的豪华和壮观,是向住在圣所之中的神表示尊崇的合理方法。百姓因为无能提供与神荣耀相称的富丽环境而感到悲哀。──《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拉三13甚至百姓不能分辨欢呼的声音和哭号的声音;因为众人大声呼喊,声音听到远处

         回国的人见圣殿恢复有望,内心欢欣雀跃,难以形容,但回想被掳受苦在外多年,圣殿荒凉无人照料,又不禁悲从中来。特别是那些曾见过圣殿辉煌时代的老年人,触景生情,不免大哭。悔悟的眼泪和感恩的欢欣交织。──《启导本圣经》

 

【思想问题(第3章)】

 1 作者描写百姓开始建筑圣殿时,特别强调他们先建造祭坛。究竟「祭坛」在以色列民心目中有什么意思呢?

  你信仰生活中是否也以「献祭」为你的中心?

 2 「甘心祭」是否列入额外的献祭?

  百姓献甘心祭给我们什么属灵启迪?

  你的信仰生活是否已突破诫命所定的十一奉献,进到「超额」的付出?参申16:17; 林后8:1-3

 3 以色列人对重建圣殿一事除了特别显出热心之外,对建造的过程还显出什么态度?参8, 9节。

 4 所罗门时代献殿的情况(代下5:13; 7:3),和本章所记的情况有什么相似之处?参11节。

  年老的祭司、利未人和族长当时为什么大声哭号?参12; 2:3

  他们的表现和许多年老人对事物的态度有何类似之处?

  这种心态往往带来什么影响?参腓3:13, 14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