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拉记第三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开始重建圣殿】 一、重建祭坛,恢复日常献祭(1~6节) 二、指派工匠和督工,订购建殿材料(7~9节) 三、立定新殿根基(10~13节) 贰、逐节详解 【拉三1】「到了七月,以色列人住在各城;那时他们如同一人,聚集在耶路撒冷。」 〔吕振中译〕「到了七月、以色列人各在自己的市镇里:那时众民如同一人聚集在耶路撒冷。」 〔文意注解〕「七月」:指犹太宗教历的七月,相当于阳历的九、十月间。在这一个月里,他们有三个节期要守:吹角节(利廿三23~25)、赎罪日(利廿三26~32)、住棚节(利廿三33~36)。 「如同一人」:意指同心合意。 「聚集在耶路撒冷」:这是为了守住棚节(参4节)。 【拉三2】「约萨达的儿子耶书亚和他的弟兄众祭司,并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与他的弟兄,都起来建筑以色列神的坛,要照神人摩西律法书上所写的,在坛上献燔祭。」 〔吕振中译〕「约萨达的儿子耶书亚同作祭司的弟兄、跟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和他的族弟兄、都起来、筑了以色列神的祭坛,要照神人摩西律法书上所写的、在祭坛上献上燔祭。」 〔原文字义〕「燔祭」上升(形容祭物焚烧,化为烟气上升)。 〔文意注解〕「约萨达的儿子耶书亚」:约萨达是被掳前的最后一位大祭司(参代上六14~15又名「约萨答」);耶书亚则是当时的大祭司(参该一1又名「约书亚」)。 「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撒拉铁是大卫王室的后裔(参代上三17);所罗巴伯大概过继给撒拉铁当儿子(参代上三18~19),所以是当时犹太人的民间首领,如果他和设巴萨是同一人的话,那么他就是当时的犹大省长(参五14),否则,他就是在设巴萨死后继任为省长(参该一1)。 「建筑以色列神的坛」:指建筑祭坛。通常是先建圣殿,后建祭坛;此刻则是先建祭坛,后建圣殿,因建造圣殿须要一段年日。 「神人摩西」:按原文直译:属神的人摩西。 「在坛上献燔祭」:燔祭重在满足神的要求、讨神喜悦(参利一章)。 【拉三3】「他们在原有的根基上筑坛,因惧怕邻国的民,又在其上向耶和华早晚献燔祭,」 〔吕振中译〕「因为为了四围各地的族民而起了恐怖的心,他们就在殿的基地上建设了祭坛,早晚在祭坛上向永恒主献上燔祭。」 〔文意注解〕「在原有的根基上筑坛」:旧的圣殿虽被拆毁,但根基仍在,因此就在原被拆毁祭坛的地方,修筑新的祭坛。 「邻国的民」:指传统上与犹太人为敌的以东人、亚扪人、摩押人等。 「因惧怕邻国的民」:『因』字也可译作『虽然』或『不理会』。 〔灵意注解〕「在原有的根基上筑坛」:含有「从原来失败的地方开始」的意味。 「又在其上向耶和华早晚献燔祭」:含有藉遵守律法勤献燔祭,求神保护的意思。 〔话中之光〕(一)在甚么地方跌倒,就在甚么地方站起来重新往前。 (二)我们是否也能够不理会惧怕,坚持去作该作的事呢? 【拉三4】「又照律法书上所写的守住棚节,按数照例献每日所当献的燔祭;」 〔吕振中译〕「他们又照上记载的守住棚之节;按数照例献上日日该献的燔祭,按日日的本分献;」 〔文意注解〕「守住棚节」:这是犹太人每年三大节期之一,家家户户都要上耶路撒冷搭棚过节,以记念他们的先祖在出埃及时曾在帐棚里度过四十年。 「按数照例献每日所当献的燔祭」:住棚节共有七天,每天都要按照规定的数目献上燔祭牲(参民廿九12~38)。 〔话中之光〕(一)「守住棚节」提醒神的子民:(1)应当记念我们在地上不过是寄居的客旅;(2)应当不从人的情欲,只从神的旨意,在世度余下的光阴(参彼前二11;四2)。 【拉三5】「其后献常献的燔祭,并在月朔与耶和华的一切圣节献祭,又向耶和华献各人的甘心祭。」 〔吕振中译〕「其后又献上不断献的燔祭、月初祭、分别为圣的永恒主一切制定节期的祭、和各人自愿献与永恒主的祭。」 〔文意注解〕「常献的燔祭」:指每天早晚都要献的燔祭(参3节)。 「月朔」:指阴历每月初一。 「耶和华的一切圣节」:指当时每年七大节日,它们是:逾越节、无酵节、初熟节、七七节、吹角节、赎罪日和住棚节(参利廿三5~43),加上每周必守的安息日(参利廿三3)。 「甘心祭」:指为了向神表示感谢而自愿额外献上的燔祭(参利廿二18)或平安祭(参利廿二21)。 【拉三6】「从七月初一日起,他们就向耶和华献燔祭。但耶和华殿的根基尚未立定。」 〔吕振中译〕「从七月一日起、他们开始向永恒主献上了燔祭。那时永恒主的殿堂还没有立下根基。」 〔原文字义〕「立定」设立,建立,奠基。 〔文意注解〕「从七月初一日起」:指他们从被掳之地回到耶路撒冷那一年(约为主前537年)的七月初一日,即吹角节。 「殿的根基尚未立定」:指旧殿的根基虽在(参3节),但仍须经过整修,方能在其上建殿。 【拉三7】「他们又将银子给石匠、木匠,把粮食、酒、油给西顿人、推罗人,使他们将香柏树从黎巴嫩运到海里,浮海运到约帕,是照波斯王古列所允准的。」 〔吕振中译〕「他们又将银子给了凿石人和匠人,把食物、饮料、和油给了西顿人推罗人,叫他们将香柏木从利巴嫩运到海里、到约帕来,照波斯王古列所准给他们运的。」 〔原文字义〕「约帕」美丽。 〔文意注解〕「将银子给石匠、木匠」:指与建殿的工匠协议,交付所需费用。 「粮食、酒、油」根据古时以物易物的办法,这些物品用来交换建殿用的香柏木材。 「西顿人、推罗人」:古时腓尼基人;西顿和推罗是黎巴嫩的两大海港,黎巴嫩所盛产的香柏木由这两地出口,所缺的粮食则由这两地进口。 「浮海运到约帕」:山区所伐木头,经溪流运到海口后,札成木筏,再漂浮过海到目的地的港口。约帕是当时巴勒斯坦地的主要海口,即今日之「海法」。 【拉三8】「百姓到了耶路撒冷神殿的地方。第二年二月,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约萨达的儿子耶书亚和其余的弟兄,就是祭司、利未人,并一切被掳归回耶路撒冷的人,都兴工建造;又派利未人,从二十岁以外的,督理建造耶和华殿的工作。」 〔吕振中译〕「他们来到耶路撒冷神之殿的地址第二年、第二月、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约萨达的儿子耶书亚、和其余的族弟兄、就是祭司和利未人、跟一切被掳中回到耶路撒冷的人、就开了工;都兴工建造;又派立了利未人、从二十岁和以上的、来监管永恒主之殿的工程。」 〔原文字义〕「督理」监督,管理,指挥。 〔文意注解〕「第二年二月」:距离他们回到耶路撒冷开始献祭之后大约半年。旧的所罗门圣殿也是在二月开始建造(参王上六1)。 「一切被掳归回耶路撒冷的人,都兴工建造」:指不分贵冑、平民,全都参与其事。 「派利未人,从二十岁以外的,督理建造耶和华殿的工作」:利未人乃专门处理殿中日常事物的人,按规定须二十岁以上才正式服事(参代上廿三24),他们回归的人数既少(参二40),故被分派作督理建造的工作。 【拉三9】「于是犹大(在二章四十节作何达威雅)的后裔,就是耶书亚和他的子孙与弟兄,甲篾和他的子孙,利未人希拿达的子孙与弟兄,都一同起来,督理那在神殿做工的人。」 〔吕振中译〕「于是耶书亚的子孙和族弟兄、甲篾和他的子孙、犹大〔拉二40作「何达威雅」〕的子孙、都站起来,一同负责监管在神殿里作工的人:利未人希拿达的子孙和族弟兄、也都这样作。」 〔原文字义〕「甲篾」神是始祖;「希拿达」哈大的好意,恩惠。 〔文意注解〕「犹大」:指利未人何达威雅(参二40)。 「耶书亚」:指利未人耶书亚,而不是大祭司耶书亚(参2节) 「甲篾」:后来曾带领全民公开忏悔的领袖之一(参尼九4)。 「希拿达的子孙」:他们曾参与修建城墙(参尼三18,24)。 【拉三10】「匠人立耶和华殿根基的时候,祭司皆穿礼服吹号,亚萨的子孙利未人敲钹,照以色列王大卫所定的例,都站着赞美耶和华。」 〔吕振中译〕「建筑的人立永恒主殿堂根基的时候、祭司穿着礼服、拿着号筒,亚萨的子孙利未人拿着响钹,都站着,赞美永恒主,照以色列王大卫所手定的。」 〔原文字义〕「立」建造,重建,恢复,整修。 〔文意注解〕「匠人立耶和华殿根基的时候」:指举行圣殿奠基礼之时,仪式相当隆重。 「祭司皆穿礼服吹号」:祭司的礼服在回归时已经有人甘心献上,共达一百件(参二69);吹号是祭司的职责(参民十8;卅一6;书六4;代上十五24;十六6;代下五12)。 「利未人敲钹」:敲钹是利未人的职责(参代上十五16,19;十六5;代下五12,13;廿九25)。 「照以色列王大卫所定的例」:大卫王在迎接约柜时,曾定下吹号和敲钹的惯例(参代上十五16~24;十六4~6)。本书作者刻意把立圣殿根基所行的仪式,跟以色列人被掳前的定例串连起来,使之前后一致。 【拉三11】「他们彼此唱和,赞美称谢耶和华说:他本为善,他向以色列人永发慈爱。他们赞美耶和华的时候,众民大声呼喊,因耶和华殿的根基已经立定。」 〔吕振中译〕「他们彼此唱和、赞美称谢永恒主、说:『因为他至善;他向以色列人所施的坚爱永远长存。』他们赞美永恒主的时候、众民都大声欢呼、庆祝永恒主之殿的根基已经立定。」 〔原文字义〕「立定」设立,建立,奠基。 〔文意注解〕「彼此唱和」:指分组轮流对唱。 「他本为善,他向以色列人永发慈爱」:此颂词类似大卫安放约柜时的歌颂(代上十六34;参诗一百卅六1),和耶利米的预言(耶卅三11)。 「众民大声呼喊」:表示异常喜乐。 【拉三12】「然而有许多祭司、利未人、族长,就是见过旧殿的老年人,现在亲眼看见立这殿的根基,便大声哭号,也有许多人大声欢呼,」 〔吕振中译〕「但是有许多祭司中的人和利未人、以及父系的族长、那些曾经见过先前的殿奠基的、老年人、如今看见这样的殿在眼前,便大声哭号;不过也有许多人提高了声音、欢喜快乐地呼喊;」 〔文意注解〕「见过旧殿的老年人」:此时距离第一次被掳已达七十年之久,即便稍后才被掳的人,也已有五、六十年,故仅有老年人见过旧殿。 「大声哭号」:他们哭号的原因有三:(1)有感于在异国历经亡国之痛;(2)圣殿代表神的同在,因此觉得光明在望;(3)新殿的规模不能与旧殿相比拟(参该二3)。 「大声欢呼」:他们单纯受到鼓舞,欢喜快乐地高声呼喊。 〔话中之光〕(一)「大声呼喊」(11节)、「大声哭号」、「大声欢呼」,表示他们毫无保留地宣泄内心的感触,在神面前倾心吐意;当神借着人事物感动我们时,我们也当向神有所回应。 (二)同一件事,有的人触景生情,因缅怀过去而伤心悲泣;有的人历尽沧桑,因眼前成就喜极而泣;有的人则从未见此恢宏气象,因满怀希望而大声欢呼。人们往往因为经历不同,而对于事物的反应也就不一样。在教会中如遇有不同的看法时,应当设身处地,多为别人着想,彼此包容。 【拉三13】「甚至百姓不能分辨欢呼的声音和哭号的声音;因为众人大声呼喊,声音听到远处」。 〔吕振中译〕「以致众民竟不能分辨欢乐呼喊的声音、和哭号的声音,因为众民都大声呼喊,声音听到远处。」 〔文意注解〕「不能分辨」:因为欢呼与哭号仅能从动机和表情加以分别,却不能从声音来分辨。 「声音听到远处」:这是一种文学上的伏笔,暗示远处的敌人因为闻到巨大的声音,引起他们注目而起意阻挠建殿的工程(参四章)。 叁、灵训要义 【建造教会当有的存心】 一、同心──如同一人聚集(1节) 二、热心──都起来建筑(2节) 三、信心──照律法书上所写的献祭(2~5节) 四、甘心──向耶和华献各人的甘心祭(5节) 【重建圣殿的第一步】 一、必须回到神所定的地方──聚集在耶路撒冷(1节) 二、必须彼此同心合意──他们如同一人,…弟兄都起来建筑(1~2节) 三、必须遵照神的话──照律法书上所写的(2,4节) 四、必须在正确的根基上──在原有的根基上(3节) 五、必须满足神公义的要求,蒙神喜悦──献燔祭…甘心祭(2~6节) 六、必须付出代价──将银子给,…把粮食、酒、油给(7节) 七、必须分工合作,互相配搭──兴工建造,…督理建造(8~9节) 八、必须先立定根基──匠人立耶和华殿的根基(10~11节) 九、必须归荣耀给神──穿礼服、吹号、敲钹、唱和、赞美称谢(10~11节) 十、必须全心投入──大声哭号,大声欢呼,大声呼喊(12~13节)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以斯拉记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以斯拉记提要」末尾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