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上第十章短篇信息 目录: 历代志上第十章精华(漆立平) 国度的小影(十至十二章)(王国显) 不懂放手的王(代上10章) (香港读经会) 扫罗之死(代上十1~14) (台北灵粮堂) 扫罗之死(代上十章1~14节)(台北基督之家) 历代志上第十章精华(漆立平) 第二讲、 扫罗殉国至大卫建都耶路撒冷 《历代志》从第十章开始,记录以色列君王的事略。扫罗是以色列建国以来的第一任君王,并且是由神所选,由神所膏,被以色列子民所认同者(撒上9:1-10:27)。以色列自古以来,历代的领袖,不论是士师,或是君王,都是这样产生的。不像世界上,各民各族各国,都是由强人自我主张,自立为王,自立为主的。 第十章要义 壹、扫罗与三个儿子殉国 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扫罗,被神所选所膏,然后由百姓认同的过程,在《撒母耳记》已有详细记载,《历代志》没有重复。对于他作王四十年的作为,初期他与儿子约拿单在对外敌时的英勇(撒上10:1-15:9),后来他对神的不忠与背逆,对撒母耳的不诚与不顺,对大卫的迫逼、背信、与追杀,对大祭司的滥杀与残害,对于臣民的不义与伤害,…除了《撒母耳记》之外(撒上15:10-28:25),从史料中可见的记载,是乏善可陈。因此,《历代志》的作者也不再细数,仅简要的记载他和他儿子,率领以色列军兵与非利士人最后的争战,他们父子均殉国的过程,以示对他担任第一任君王的尊重。扫罗父子都是在沙场战死,这可说是扫罗一家对以色列的功绩,仍值得以色列人记念。 在对非利士人的争战中,扫罗的三个儿子先被杀(代上10:1-2)。 接着扫罗受了重伤,扫罗不愿被掳受辱,要他身边拿兵器的(护卫兵)杀他。护卫兵当然不忍,因此他自已伏在刀上死了,他的护卫兵也随他伏刃而死,这是何等惨烈感人的英勇殉国故事(代上10:3-7)。 次日,非利士人清理战场,发现扫罗和他的儿子尸体,竟剥了他们的军装,割下他们的首级,通报非利士四境的人,争相庆祝,并将他们的首级挂在大衮庙中。这是对以色列人何等的羞辱。倒是基列雅比的便雅悯勇士,漏夜将扫罗和他儿子的尸身偷回去,送到雅比埋葬,结束了扫罗王一家的壮烈悲剧(代上10:8-12)。 但是,《历代志》的作者,在最后评论这一段的悲剧时说: 「这样,扫罗死了。因为他干犯耶和华,没有遵守耶和华的命,又因他求问交鬼的妇人,没有求问耶和华,所以耶和华使他被杀,把国归于耶西的儿子大卫。」(代上10:13-14) 在《历代志》作者的史笔中,扫罗的殉国,乃因他背弃耶和华 神所致。换言之,若是他不背逆神,离弃了神的保守,他与儿子们何至于死在非利士人手中,且叫耶和华神的名受到外邦人的亵渎。他的殉国与士师参孙一样,并非可取的榜样。但是,无论如何,因为他最后的殉国,以色列人还是尊敬他的,尤其是便雅悯支派,更以他为支派中的英雄人物,许多后人都为子孙,起他的名。新约的使徒保罗,原来就是以扫罗为名。 贰、大卫王 扫罗王死后,以色列人想起大卫,他是士师撒母耳去逝之前,奉耶和华之命,暗暗地去犹大的伯利恒所预先膏的人(撒上16:1-13)。先有犹大与西缅南方二支派的人,膏他为犹大王,大卫在希伯仑作犹大王七年半。那时,原来以色列的元帅押尼珥,挟制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作以色列王,统治其余十支派。直至押尼珥和伊斯波设都相继被杀后,以色列十支派的人,才去希伯仑敦请大卫也作他们的王。前面那一段犹大与以色列相互斗争的事,都已记载在《撒母耳记》中(撒下2-4章),《历代志》也不予重复。 ── 漆立平《历代志上精华》 国度的小影(十至十二章)(王国显) 06国度的小影(十至十二章) 从第十章开始,弟兄姊妹们很容易就看见,神的记录就从过去他所数算的转到一个国度的建立的这个事实里,我想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要先和弟兄姊妹题出一个事实,我们读过列王纪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现在我们读历代志。如果从历史的事实来说,这两卷书里边所记录的都是相同的事,但是你很显然就看见,神的灵并没有把两卷书并为一卷。他是留下列王纪,同时也留下历代志。它们的区别在甚么地方呢?现在我们来看我们就看到比较清楚了。 历代志与列王纪的异同 当然从表面上来说,列王纪是以以色列为历史的主流,我说的以色列乃是指着北方那十个支派来说,而历代志是南方的那两个支派的国,犹大国为历史的主流。但是这个只是表面上你所看到的重点不一样,但是当我们看进这两卷书的里面去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发觉,它们不同的地方太多了,那也因为是这不同的地方太多,才显出这两卷书的那一个不同的表达,比方说,我们看历史的表面的过程,在列王纪里记载的蛮详细的,但是在历代志里轻轻一代就过去了。 那比方说,现在大卫要出来做王,那弟兄姊妹你留意,大卫要做王的这一件事情几乎是用了整个的撒母耳记上来记录,并且大卫做王以后的事情又用了撒母耳记下这整卷的书来做记录,然后在列王纪里边也是稍微用了一点篇幅来记录大卫的事情,都是属于那个历史的内容的。但是等到历代志的时候,你就看见在撒母耳记,列王纪里是记载的非常详细的那些事情呢,就是那么轻轻一代,甚至连题都不题。而历代志里面所题的呢,在撒母耳记或列王纪的里几乎找不到。但是我们都能知道许许多多的不同都是在同一个历史里的阶段里的。 历代志说明历史发生的原因 你说为甚么会有这样呢?我们感谢主!现在我们来到第十章的时候,我们看神的那个记录转到国度的建立的时候,我们很清楚的看到那个区别了,在撒母耳记和历代志是记载历史的本身,而历代志呢,是记载历史的原因,列王纪跟撒母耳记是记载一些我们眼睛看得见的事情。历代志里是记录一些我们眼睛不能直接看到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却是在那里影响着历史的发展。现在我们来到第十章。第十章很简单的就把整个以色列建国的过程都放在那里了。但是在撒母耳跟列王纪上就用了差不多两卷书的篇幅来述说。 扫罗王朝结束,大卫坐上宝座 弟兄姊妹们,你留意到第十章一开始就说到扫罗战死了,扫罗的事情一点都不题。接下去就说到大卫就坐上宝座了。但是大卫上宝座的那个经历也题都不题。就是把两个结果就放出来,你在历代志里面只是看见历史的结果。但是你读进去的时候,你就不但是看见那个结果,我们也看见那个原因,所以弟兄姊妹你看到,一开始就说,扫罗战死了,整个扫罗家族他最小的儿子以外,但是在这里字句就给我们说,整个扫罗家族都死了。简单的来说就是说扫罗的王朝已经结束了。那这样就引我们去注意了,扫罗的王朝是怎么出来的?扫罗的王朝是人把它拥出来的。不是神把它带出来的,这个我们读撒母耳记和读列王纪的时候都能体会的到,但是感谢我们的神!一题到大卫建立以色列的时候,弟兄姊妹很清楚的看见,神做工的手,“是耶和华把国归于耶西的儿子大卫。” 扫罗的开始与结局 弟兄姊妹,这里就很清楚在那里把两个不同历史的原因和结果都带出来。从表面上来看,扫罗是坐在王位上,大卫也是坐在王位上。但是你看到里面去的时候,扫罗是出于人,虽然神也接受人的这一个拥戴,但是究竟那个源头不是从神那里来的。而大卫呢?虽然这里就轻轻两句话,“神就把国归于耶西的儿子大卫。”但是我们晓得那个过程,当大卫还是少年人的时候,神就已经差派撒母耳去膏他了。这一个膏,乃是根据神的定意。这样我们就看到一个问题来了,如果不是出于神的,尽管神允许,但是那个结果就是不对。因为神为甚么不做那一个安排呢?因为神就是知道扫罗这个人就是没有办法跟得上,在安排里面就没有选中他。 但是人要跑在神的前头,把扫罗推出来,把他推出来的结局就是他自己本身也不好,以色列国也不好。所以你看到这里一题到这一位扫罗的王朝结束的时候,就是那么简单的就说了,而不像在撒母耳记说他找交鬼的妇人来求问,也说了他在征战的里面的光景是如何。这里没有,就是说了在那一次的战争里面,他和他的全家都死了。特别留下一件事情,关于他的死,就是当他受了重伤的时候,他就给他拿兵器的少年人说,你把我刺死罢,免得甚么?免得别人说我是被未受割礼的人所杀的。你看到扫罗到死还是维持着他的特点,甚么特点?顾念己,就是体贴肉体,所以我们中间读撒母耳记的时候,我们把扫罗看作一个肉体的表明,那完全是根据整个的他的性情的表现。 他死了,事情就告一段落,但是神要说的话没有停止,所以,在第十章的重点乃是指出扫罗为甚么会在那一种光景死亡。所以弟兄姊妹你注意十三节:这样,扫罗死了。为甚么呢?因为他干犯耶和华,没有遵守耶和华的命。这是头一件。又因他求问交鬼的妇人。这是第二件。头一件事情:不服权柄,第二件事情:不以神为神。两个问题都是非常严肃的直接顶撞了神,因此,主的话就说得很清楚:“所以耶和华使他被杀,然后就把国归于耶西的儿子大卫。”这就给我们看到一件事情,现在以色列国的建立的起头,在他们起头的时候,有人跑在神的前头,但是没有成全神的旨意,结果还是神自己把神的旨意带出来。 神亲手把大卫送上宝座 我们感谢我们的主!所以当大卫坐上宝座的这一件事情。我们很清楚的看见,他是在神的手里开始,也就像我们刚才题到的这个扫罗,从人的手里开始,好像人做到了一个计划,拿到神的面前逼神签字承认。但是大卫不是,大卫是开始就是神自己的定意。从神拣选他一直到他坐上宝座,虽然当中经过很多很多的困扰,但是历代志都不叫我们看那一些。历代志只是带我们去看一件事情。神所定规的事情,神自己去负责把它完成。所以大卫就坐上宝座了。他坐上宝座,神的记录里面就说:是耶和华使扫罗被杀,把国归于耶西的儿子大卫。 然后到了十一章呢?这里弟兄姊妹你就看到了,要是你回到列王纪或者是撒母耳记去看的时候,当然大部份这一段的历史都记载在列王纪,你就看见,那边的记载,那个经过是很曲折的。但是在历代志的里面,神没有叫我们去看那些曲折。神只是叫我们看他做工的结果。他做工的结果就是大卫坐在宝座上。那大卫怎么去做在宝座上的呢?如果我们读列王纪,我们就读出这样的一段历史。 大卫先是在希伯伦做王,只是单单做犹大支派的王,然后大卫家还有很激烈的征战,然后才有,以色列家来让大卫也做以色列其他十一个支派的王。而所以在列王纪里面用到好多的篇幅来说到那一段的时候。但是在历代志,弟兄姊妹你看到,神根本就不在乎,不题那些曲折的事。神一题大卫坐宝座,也不题他坐犹大支派王的那一段。大卫一显明出来就是以色列宝座上的那一位王。 神管理神子民的历史 所以弟兄姊妹,第十一章一开始就说:“以色列众人聚集到希伯仑见大卫说:“我们原是你的骨肉。第三节:于是,以色列的长老都来到希伯仑见大卫王,大卫在希伯仑耶和华面前与他们立约。他们就膏大卫作以色列的王。”这个是历史。但是重要的一句话在底下:“是照耶和华藉撒母耳所说的话。”弟兄姊妹你看,列王纪记下的那一大段历史在这里就是那么几句。但是却是有着很清楚的交待,这一件事情是照着神藉撒母耳所说的。 那就是说应验了神藉撒母耳所说的,我们感谢主!这是简单的记录,你要是看历史,没有多少历史给你看,神记载这些做甚么呢?很清楚的要我们去领会,神子民的历史是神自己在那里掌管,是神在那里给他们安排,也是神自己在那里给他们成全。现在我们看到,大卫的宝座显明了,那也就是说,神在地上所要的国度,那个基础已经显明了。有大卫坐在这一个国度的宝座上了。 国度的小影 我们接下去看的时候,你立刻就看到一件事情,不仅这一位大卫坐上以色列的宝座,这个不是单单只是一个历史的问题,这个是神在永远的计划里的执行的过程问题。因为马上接下去你就看到了,如果说一个国度显明在那里,那有几件事情你不能缺少,不然的话你就没办法看见那个国度。那是甚么呢?第一个当然就是王在宝座里,第二个,已经成了。第三,就是百姓。弟兄姊妹你看在这里,神很自然的就把这三个事情都带出来,先是以色列的百姓来到希伯伦。 然后你就看到,大卫的宝座显出来,那大卫的宝座显出来以后,你接着马上就看到耶路撒冷也出来,弟兄姊妹们,如果我们不留意神从前所说的话,也不留心神在以后所说的话,你不会觉得这里有甚么特别的,做王就做王,耶路撒冷拿下来也是应该的嘛,因为这个耶路撒冷是在迦南地,迦南地是神要把它赏给以色列的,但弟兄姊妹,当你知道耶路撒冷在神计划里面的地位,也就知道这个事情不简单,当王一显出来的时候,耶路撒冷的问题就必须要解决。 为甚么我说耶路撒冷的问题要解决呢?那要回到过去的历史上面去看以色列进了迦南以后,我们在约书亚记里面就可以了解了,他们是占领了许多地方,但是在许多地方里面总是有一点一些重点的地方,他们没有办法拿下来。他们拿不下来的地点其中一个就是耶路撒冷。我们读撒母耳记的时候我们能读到,或者在读列王纪的时候也读到,以色列人办法能把耶路撒冷从耶布斯人的手里接过来。 以至于耶布斯人在那里有一些话,惟有跛腿的、惭愧的人才能让耶布斯这个地方有改变。那个意思是说,以色列人根本不可能拿到耶布斯(就是耶路撒冷),除非耶布斯的人。那里的话很有意思,你可以这样的领会,除非等到耶布斯里面的人都成了瘸腿的,残废的,瞎眼的,你就有机会把它拿下来。所以弟兄姊妹你注意到士师记里面所记载的,便雅悯支派把他的地业都攻取了,就是剩下耶布斯,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作国度行政中心的耶路撒冷 但是感谢主!当我们来到历代志的时候,我们立刻可以看到一件事,当以色列的宝座让大卫一坐上去,耶路撒冷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过去以色列人没有办法来解决,而当大卫坐上宝座以后,耶路撒冷也落到以色列人的手里,弟兄姊妹,现在我们就要来注意了,为甚么在这里,特别的就题到耶路撒冷?因为耶路撒冷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地点。也是神在申命记里面所指出的立为他名的城。也是在神的永远的计划里神特别选中将来来做将来国度的那个京城的那一个城。 而也就是说,那是神的政权在地上执行的时候那一个行政的中心。那么这些事情在以后我们都可以看到神的计划就是沿着这条线发展。不光是以色列耶路撒冷作为那个京城。我们也看到以后我们的主回来真的把国度在地上带出来时,那个国度的中心仍旧在耶路撒冷,如果你跑到永远里面去看,你看到将来的那个中心仍然在耶路撒冷,甚至加个新字,叫新耶路撒冷。但是那个要表达的就是耶路撒冷。 促成国度显现的人物 我们感谢我们的主!当大卫坐上以色列的宝座的时候,神就在这里把国度的那一个小影很明确的摆出来了,这一个国度有百姓,有王,有京城。现在我们看到国度的雏形出来了。这个仍然是在预表里面去看。现在国度已经显出来了,这个国度显出来的过程,在神面前给数算的是甚么呢?弟兄姊妹们如果我们一抓牢了这一位神做工的记录这一个特点来看历代志,你就很清楚的看到,当国度的雏形显出来的时候,神立刻记下来的乃是促成这一个国度的那一位关键的人物,这是个甚么人物呢?所以从第十节,弟兄姊妹你看到:“以下记录跟随大卫勇士的首领,就是奋勇帮助他得国、照着耶和华吩咐以色列人的话、与以色列人一同立他作王的。” 这么一些人,神特别把他们记下来,而记下来的目的在那里呢?记录下让大卫照着神的旨意做王的一个很关键的事实又在那里?因为大卫能坐上以色列的宝座那是神的旨意的完成。在神的旨意的完成的里面,神很清楚的在那里记录下来,因为神让大卫得着一批与他完全配搭在一起,去执行神旨意的人。因为这里的话是说得那么清楚,“帮助他得国,与以色列人一同立他做王。”弟兄姊妹就很清楚的记出这一批人在神这一个计划完成的时候他们所起的作用。 当然,当我们读这一段话的时候,我们就不单单看过去的这一段历史。不是看以色列建国的历史。因为我们很清楚的能领会以色列建国的那个历史的过程。特别是大卫和他的宝座。他所建立的国度,是在神计划的里面有一个非常非常明确的预表的作用,乃是预表将来神儿子的国在地上显明的那个过程的原则。其实严格说起来这里既然说是神做工的记录,那在他的记录里面所表达的很自然的那也不是神做工的法则。因此我们从当中我们就看到一些问题来了。 包括以色列人和外邦人 我们先来看这一批人有甚么特点。这里是题到大卫有三位勇士,另外又有三位勇士。一共有六位很特别的勇士。前面三位勇士,后面三位勇士,这些勇士是大卫的勇士们的首领。如果你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你就可以说前三者种,后三种。的确我们看到这里,然后在那里就题到有一大堆的勇士。我先和弟兄姊妹把他们综合起来来看,你看到他军中的勇士,他们组成的成份是很复杂的。不完全是以色列人和各个支派的人。也有外邦人,而外邦人当中呢,有一些是本来是在神咒诅底下的人,也就是说以色列人在进迦南的时候需要除掉的那一些人。也有一些是律法的底下,神给他们有特别的限制的人。 搭配建造的原则 举几个例子,弟兄姊妹你就看到了,第一位很特殊的人,弟兄姊妹一定知道,那就是赫人乌利亚,就是拔示巴原来的丈夫。这个是七族里面的人。然后那里你又看到有亚扪人,有摩押人,弟兄姊们你注意到这一点,这些人在以色列人的眼中来看是外邦人,这些外邦人有些是神不要的,有些是神给他们有限制的。亚扪和摩押他们过了三代,过了十代也不能入耶和华的会。但是很稀奇,大卫建国的行列的里面,这些人在其中,如果你要用以色列人的观念来看,扶持大卫坐上宝座的其中有不少的外邦人。如果我们笼统的来看呢,你就可以说,大卫坐上宝座是因为以色列人和外邦人他们配搭起来所带出的结果。 弟兄姊妹我为甚么要先题这一个故事?弟兄姊妹很清楚的看到,当年以色列国的建立,是神自己做的工。但是,你很清楚的看到,神是借着人,以色列的选民和外邦人他们配搭在一起来做成这件事。弟兄姊妹,这不就是今天教会建造的同样的一个事实吗?我们读以弗所书的时候我们就留意到,按照神做工的阶段来说,在旧约的日子里面,外邦人是无份无关的。但是等到神的救赎借着他的儿子显明出来的时候,神就说清楚了,救赎的目的乃是为要建立基督的身体,而建立基督身体的这一个事实乃是叫以色列人和外邦人两下合为一。我们感谢我们的神!现在我们看大卫在那里把国度显明出来的时候,很清楚的,你就看到以色列人和外邦人,他们一同在那里显明神这一个安排。这是一点。 永远在神的纪念里 另外一点,当神记录这一批人的时候,不是他们活着的时候。因为按照历代志的记录成文字一般说来那是文士以斯拉的手笔。那就是好多年以后的事。是以色列人建国又亡国,犹大给掳到巴比伦然后从巴比伦再回来,是这么长久,才在文字上面显出来,但是我们感谢主!虽然在人的中间,那个文字显出来是好像晚了很多很多年。但是你很清楚的领会一件事,没有这些文字记录显出来以前,这些人都在神的心意里蒙纪念。 等到这个文字显出来的时候,当然全部都死掉了,但是我们要留意,当大卫坐上宝座的时候,当中有部份的人也死掉了,这明显的就是亚撒黑,就是约押的兄弟亚撒黑,就是二十六节那里所说的。他是当大卫还没有坐上以色列宝座的时候,因为跟扫罗家征战就死掉了。里面又有一个人是大卫还没有坐上以色列宝座的时候他就给约押战胜他就杀了他。这是历史的过程。神在这里不管那一位。神给我们看到,这一批人他们在把以色列这一个国度建立的这一个事实的里面,他们所做的是神所纪念的,他们活着也好,没有活着也好,都在神的数算的里面蒙纪念。 得胜者的蒙纪念 我们这样大体上看过了这一批人。我们就回过来,又来看,神在这里把这一批人,特别是说到前头那三个,后面那三个,甚么意思呢?我们感谢主!如果我们能感悟到新约里面那些属灵的法则,我们要领会神这样的一个数算那是非常有容易的,尤其是当我们能看到这一个建国历史和将来国度的显现来连接下来的时候,大卫是预表我们的主,他坐在宝座上是说出我们的主在国度是坐在宝座上的。大卫的宝座是借着这样的一批人来显明出来,将来主的宝座显明出来又凭借着甚么人呢? 如果我们对新约的事情有掌握,弟兄姊妹你就看到,得胜者就出来。以色列人大卫做王,整个以色列都没有不同的意见,只有那一个时刻。但是尽管他们对大卫坐在宝座上没有意见,但是并不等于整个以色列人都在大卫做王的那一个过程的里面有作用,特别是圣经给我们看到这一批人是有作用的人。但是这一批人在以色列中间是极其少数,虽然他们是少数,但是却是让大卫坐上宝座的一个不能忽略的原因。弟兄姊妹就和将来我们的主的宝座在地上显明出来的这个事实来说,那和现今教会的得胜者就有很直接的关系。 靠主站住 我们感谢主!我们留意到启示录七封书信里面不住的在那里显明得胜者的呼招。为甚么?一个很根本的事实乃是神要得着一批得胜者把基督的荣耀和丰富接过来又显出来。这样就把一个国度的规模摆出来,我们感谢我们的神!当我们看到这一批大卫建国的得胜者的时候,我们要留意他们的那一个被数算的特点在那里,这里没有记载每一个人有甚么特殊的事,但是却是有几个人,神特别的点出有代表性的事。虽然只是点出其中的几个人有一些事情,但是他们这些特点正是这一批勇士的特点。我们要留意的是这个。 十四节就说到其中一位勇士一次就痛打非力士人,当时非力士人很强大,很多以色列人都在非力士人面前逃跑,但是这里有一位勇士,他就站住在那里,把非力士人挡住,就扭转了整个的战局,叫以色利人大获全胜。弟兄姊妹这件事情突出了这批勇士里面的一个特点。或者我们用属灵的话来说就是得胜者的性格,甚么性格呢?明确的为了神来站住。我们感谢主! 这里说他是一个人,但是有很多非利士人,但是他不因为只有他一个人,所以他就不再站住,虽然他只有一个人,他知道他必须要站住,他不能在那里退下来。神让他站在那里,他就站住在那里,我们感谢主!这是当时大卫勇士里的一个特点,这也是一位得胜者的性格,我们读七封书信的时候,你读到得胜者的性格,当整个外面的环境都背向神的时候,甚至那个连叫作教会的组织也背弃神的时候,他们仍然站住在神的里面。弟兄姊妹们,历世历代以来得胜者的性格,无论他是在那一个时刻表达出来的,一定有这一点。因为神实在是需要得着一批这样的人来做完祂所要做的。这个是头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我们要留意的,这个事情在列王纪和撒母耳记都没有记载,大卫的勇士他不晓得怎么样,他会想起伯利恒城门旁有一口水井的水他很喜欢喝,他只是那么说一下:如果有人到伯利恒城门旁那个水井拿一点水来我喝,那我就很开心了。但是就有几个勇士,他们就去到水旁,就把水就打上来就拿回来。当然那个过程我们不说了,因为他们把水拿回来,大卫就不要喝。他说:他们是冒死去把这个水拿回来,这个水就如同他们的血,我怎么可以喝它呢?所以在事实上,大卫没有喝这个水。 弟兄姊妹你很能看见一件事情,大卫的心里确是把这些水喝了。这一句话说,他虽然没有从嘴巴喝那个水,但是他喝得满足比嘴巴喝那个水还要满足,因为他得着了一批人。他们对他是一心一意为了满足他而活,弟兄姊妹这是得胜者的那一个性格,一心一意只是为了满足主,而不想到自己。他们只想到我们的主要得满足。我们的就付代价让他得满足。 弟兄姊妹你看七封书信里面,能作为得胜者,没有一个教会的得胜者不要承担一个很大的冒险。也许非拉铁非教会的得胜者会稍微的好一点,但是其他几个教会的得胜者,弟兄姊妹你很清楚的看见,他们真的是要把命赔上去。士每拿教会就不必说了,因为他是得胜者,已经把命赔上去了。如果是得胜者的话,你命赔上去了,那是绝对不会意外的。如果你是在别迦摩,或者是在推雅推喇,弟兄姊妹你很清楚的了解,如果你要做得胜者,你不给耶洗别弄掉,那就是很稀奇了,你不给坐在撒但的座位上的那一个人弄掉,那很稀奇。 所以起初你要看,启示录七个教会里面的得胜者,你都看到他们是冒生命得危险而让神的心意得着满足,历世历代以来弟兄姊妹你看到,所有站在主面前追求做得胜者的神的儿女们,他们都是如此付代价来走上他们的路。他们只有一个心意,就是为了满足主。这是第二个性格的特点。 轻看眼见的凶险 第三个呢?这里你要看到一件事,那是在22节,22节那里面题到几个人呢?下雪的时候,下坑里杀了一只狮子,他又杀了一位埃及的敌人,是巨人。另外又有一个人只是拿着棍子就对付了很强大的埃及人,弟兄姊妹们你留意,这个是从当时他们那个征战的环境里面来说的,我们怎么把他们所做的总结出一个标题来呢?那你就看到得胜者的第三个性格特点,乃是不受环境来影响他们的斗志。他们知道他们征战的目的是甚么,环境可以怎么凶险,但是他们却没有给环境或者说给眼见的事物来影响他们的忠心。 我们感谢我们的主!当大卫的国建立起来的时候,我们看到神的工作的日记的里面,所记录下来的事物,我们看到一件事情,神很看重那些为着神的旨意而摆上他们自己的人。是因着他们的摆上,神就说他们是,奋勇帮助他得国、照着耶和华吩咐以色列人的话、与以色列人一同立他作王的。弟兄姊妹你看到他们的功劳,透过他们在神面前的蒙纪念,你得留意到神,我们的主在这一个称为教会的时代的里面,不住地向教会发出教会得胜者的呼招那一个目的在那里,我们实在感谢我们的主! 跟随大卫的军队 好了,数点了这些勇士的首领以后,弟兄姊妹你就注意来,来到十二章了,十二章说甚么呢?是跟随大卫的军队。刚才那一个是军队的首领,接下来就说到大卫的军队。弟兄姊妹你注意神做工的那个日记里面所记载的事情,你不要单单只是看到那里有一件这样的事,这样的事。我们要留意神怎么写他的日记。到了十二章,弟兄姊妹你注意,第一句:“大卫因怕基士的儿子扫罗,躲在洗革拉的时候,有勇士到他那里帮助他打仗。他们善于拉弓,能用左右两手甩石射箭。” 弟兄姊妹们,如果我们只是看到这里,你只是看到这一批人很有本事,但是你要看下去的时候,你看到这个特点,他们特别在那里呢?“都是便雅悯人扫罗的族弟兄。”看到那个特点了没有?上帝就说:“大卫因怕基士的儿子扫罗,”扫罗就是他的死对头。那扫罗是谁呢?扫罗是便雅悯人,是当时的以色列王。现在你来看帮助大卫的是甚么人,当然整个十二章里面都是说到帮助大卫的人,但是在神的意志的里面,首先记录下来的,甚么人?便雅悯人。扫罗的族弟兄。 弟兄姊妹们,这里你看到一件甚么事情?按照一般人情上面来看,按照一般的情况来说,这一批人应当是帮助扫罗的,因为他不单从政权那一方面来说,他们是扫罗底下的百姓,更重要的,他们在血缘上面是和扫罗方面更亲近的。因为他们是同一个便雅悯支派的人,弟兄姊妹如果你记得,便雅悯支派在士师记的时候,他们支派只是剩下三百个人,所以这个支派不是一个很大的支派,所以看到那个基甸的时候他们说到,我是便雅悯支派里面最小的,以色列当中最小的一个支派。他们人数不是很多的支派,所以在亲族当中的那一份感情应该是比较更亲密一点。 但稀奇,这一批人没有帮助扫罗,他们倒跑来帮助大卫,而大卫在这一个时候正是朝着扫罗的时候,不是大卫得势的时候,而大卫在这个时候是逃亡的时候,他是漂流的居无定所的时候,但是这批人就特别跑来帮助大卫,他们当中,在这里特别题到他们的一些人,如果他们有这样的本事,如果他们投在扫罗的手下,他们一定从扫罗那里得重用。而他们没有站在扫罗那里,他们就跑到大卫这里,弟兄姊妹你看到了一件甚么事?你明明看到这是神的手在那里做的事,一面是叫大卫得坚固,一面是让大卫得安慰。 弟兄姊妹们你留意到,在大卫手下的跟随大卫的那些人,他们是按照神自己的管理而进到大卫队伍里面来。如果我们这样一个支派一个支派的看下去,弟兄姊妹你很清楚的看到,是神让每一个支派的那些精英都跑到大卫那里去,去帮助大卫,我们实在感谢我们的主!弟兄姊妹你注意,当这些人来帮助大卫的时候,神在那里,历代志的上面,他是怎么说呢?你留意第22节:“那时,天天有人来帮助大卫,以致成了大军,如神的军一样。”我们感谢我们的主!神把这许许多多的,从各个支派里面的人招来,一共有多少人呢?如果我们把他们加起来的话,你看到好多人,但是这些人来归向大卫做甚么呢?留意38节:“以上都是能守行伍的战士。他们都诚心来到希伯仑,要立大卫作以色列的王。”以色列其余的人也都一心要立大卫作王。我们感谢神! 预示教会成长带进国度 我们看到神所记下来的这些事。神就是把他在以色列人中怎么调转以色列人的心思让他们归向大卫,我们感谢主!他从前怎么叫大卫得国,以后我们主回来的时候也同样的显明我们的主得着国度,弟兄姊妹你看到,当神的国度在地上显明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一件事情,这个国度的显现是根据一个甚么事实呢?这是我们常常会题到的,那是根据教会的长成,我们感谢主!教会长成了,她就要同主一同得国,但是教会怎么能长成呢?这是常常许多时候常困惑着神儿女的心思,因为你没有办法能在一个时间的里面看到一个教会有成熟的表现,但是感谢神!我们一再题过,教会的成熟不是看一时一地,教会的成熟是看整个教会的时期里面那一个累计起来的总合的。 现在在这里也给我们看到,那个小影。现在看十二章,我们看到整个以色列,我们可以这样体会,将来主得着国度的时候,那是全教会和我们的主在一起,全教会就是所有得救的人,但是促成国度的显明的不是全教会的人,你要听清楚,让国度得以显明的乃是全教会,但是促成国度显明的却不是全教会。促成国度显明的是甚么?是教会里面那一批得胜者。历世历代的得胜者,他们那个属灵的成份的累积。就叫教会给带到成熟的地步。 如果我们来看大卫得国的那些神所记载的事情,我们好像看到一点的眉目,我再重复题这一点,在历代志里面你没有看到详细的记录,但它确实在那里记下了结果和原因。正因为是这样我们才留意到,它的结果和原因所表达出来的那个属灵的原则,我们感谢主!历代志是带我们去看到我们怎么来跟随主。在其他的历史书神怎么按人来执行他的计划但是历代志却是叫我们看见我们该如何做一位跟随主的人,到了十二节末了你就看到这样的一句话,以色列人甚是欢乐,这是国度的光景。 到了十三章,弟兄姊妹你看到又转到另外的一个方面去了,那就跟圣殿的建造有关的,几乎从十三章到历代志上的末了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因为到了十二章的时候,弟兄姊妹你看到国度的小影完全的显明了。这里所记载君王这一部份的事情已经完毕了,现在就转到敬拜的部份,就是圣殿作为那个中心,我们感谢主!下次我们从十三章开始看的时候我们就看到这一个中心点的转移,但是无论怎么样转移,都是为着神那永远的旨意在执行的完成,我们感谢主!我们祷告。 不懂放手的王(代上10章) (香港读经会) 祈祷: 求神教导我明白你的心意,过顺服遵从你的生活。 圣经中记录了不少属灵伟人及成功之士的事𤂌,但同时也坦率地记下其中一些失败史,目的乃作为后世人的鉴戒。扫罗王就是其中我们应引以为鉴的例子。 1.悲惨下场(1~6):扫罗早年是一位贤君,既勇猛又尊荣,受民众拥戴,可是因为他嫉妒大卫,心理变得不平衡,性情大变,生命逐渐走下坡至一败涂地之地步,甚为可惜!本段便记叙了他在基利波山上被敌人非利士所征服、因不甘被敌人凌辱而自行了断的事𤂌,从此他的帝国和家庭就随之而衰落!好一位叱卂风云、英勇善战之战士,最终的命运何等悲惨!一个信徒无论曾如何登人生高㶴,倘若他在某些事上不懂得「放手」,性情固执,也可使他变成盲目之人,至终可能自毁前程,我们应该为此谨慎自己! 2.尊荣尽丧(7~12):扫罗所剩下的军队见王已死,就纷纷从耶斯列谷逃亡。非利士人寻找到扫罗的尸首,便将其首级割下来,钉在他们所敬奉的神庙。非利士人高奏凯歌之余,他们对待扫罗尸首的方法是要大大羞辱以色列人,使他们的尊荣尽丧,但更严重的是,他们也轻藐了耶和华神。 3.神的评价(13~14):历代志编年史家从神的角度来评价扫罗,指出扫罗失败之三个原因:1没遵神命,即不等候撒母耳就自行献祭(参撒上13章),以及没有把亚玛力人全部消灭(参撒上15章);2求问交鬼妇人(参撒上28章);以不适当的方法求问指引;3没有求问神,表现出一种「自以为是」的态度,终为神所弃,失去作王的资格! 扫罗既被弃,耶和华就拣选「合祂心意的人」--大卫,接续承继扫罗王权。 扫罗的失败不单是个人的失败,更影响了整个民族的尊荣,甚至叫神的名受损!今天信徒若有败坏之事,同样不单止使教会的名声受损,神的名也必受到羞辱,大失见证!为此,我们在生活各方面的层面上,都应谨慎自守,凡事按神的心意而行,荣耀主名! 我的反省 ……………………………………………………………………… …………………………………………………………………………………… 扫罗之死(代上十1~14) (台北灵粮堂) 《历代志》的前九章都是家谱,除了被掳前,也记载了归回后的家谱。九章最后一段再述一次第一位君王扫罗的家谱(35-44),因为前面已经论过,不再赘论,其目的只是为了衔接十章之后的列王历史。 一、非利士人的争战 扫罗作为以色列的第一个君王,却败在非利士人手中。非利士人居住在迦萨沿海一带,是以色列人的宿敌,从士师时代就不断骚扰他们,几个士师的兴起,也是为了对付非利士人,却无法完全制服。撒母耳时代因为全国归向神,而制服他们一段时间(参撒上七13)。神兴起便雅悯支派的扫罗,也是为了就近制服非利士人。然而扫罗却嫉妒大卫打败非利士人的功绩,而不断追杀大卫,完全没有尽到君王的职责,最后「以色列人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在基利波山有被杀仆倒的。非利士人紧追扫罗和他儿子们,就杀了扫罗的儿子…势派甚大。」这是扫罗最后之战。 二、扫罗死了 扫罗虽然曾被神膏抹,但是「他干犯耶和华,没有遵守耶和华的命;又因他求问交鬼的妇人。」扫罗数度背逆神,在最后之战前夕,他知道神离他远去,他不惜交鬼寻求答案。因此扫罗在最后一战中「被弓箭手追上,射伤甚重,吩咐拿他兵器的人说:你拔出刀来,将我刺死,免得那些未受割礼的人来凌辱我。但拿兵器的人甚惧怕,不肯刺他;扫罗就自己伏在刀上死了。」扫罗不但自杀身亡,非利士人又「将扫罗的军装放在他们神的庙里,将他的首级钉在大衮庙中。」扫罗死在国家败亡与自己的羞辱之中。 三、国归于大卫 大卫虽然被神膏立为王,却逃躲扫罗的追杀多年。他不肯轻易下手杀害扫罗,因为他认为扫罗也是神的受膏者。因此他的手没有流无辜之人的血,他只等候耶和华。终于在扫罗死后,神对大卫的应许成就「国归于耶西的儿子大卫。」所有的熬炼都是神的工作,所有的等候都是为等候神的时间。 《历代志》至此,开始进入以色列历史最辉煌的一页,作者花了最多篇幅的记载,从十一章直到二九章,余下的《历代志》上,都是以大卫作为主角。 默想 我是否经历过主的恩典,却失足失去恩典?我要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我是否在苦难中仍然持守敬虔的生活,深信主的应许必然成就? 回应 亲爱的主,你的应许是确实的,帮助我们持守信心,活出敬虔的生活。在困境中默然等候,专心倚靠,不致因作恶的心怀不平,自己也落入罪中。直到你的时候满足,你的应许成就。阿们! 扫罗之死(代上十章1~14节)(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历代志上一进入叙事,就立刻提到扫罗与他儿子战死基利波山,而且只有短短的十四节经文,就把扫罗这位以色列国的第一位君王交代过去了,这显然表明其与撒母耳记上的处理手法大异其趣(撒母耳记上叙述扫罗的故事超过二十三章的篇幅),凸显历代志的旨趣与关注集中在大卫王朝。 虽然如此,经文却也没有忽略,要交代扫罗的功过得失、成败因果。第五节经文叙述扫罗的死因是:扫罗就自己伏在刀上死了;第十四节却说了另一个死因:耶和华使他被杀。究竟扫罗是自杀呢?还是神杀呢?其实都是,只不过,扫罗的自杀并非导因于基利波山的战败,而是「因为他干犯耶和华,没有遵守耶和华的命;又因他求问交鬼的妇人,没有求问耶和华,所以耶和华使他被杀。」(代上十13~14) 经文说扫罗「干犯」耶和华,「干犯」这个字也可以翻译成「不信、或不忠」,是一个严重的字眼,旧约使用这字,多半是强调罪的严重性,而不是特别指哪一种罪。那么扫罗的不忠不信反映在哪些行为上呢?经文说:第一,他没有遵守耶和华的命,这是积极的顶撞;第二,他没有求问耶和华,这是消极的逃避。事实上,这两种行为的心态却是相同的,就是不愿意跟神合作。但是请注意,对神而言,不与祂合作就是抵挡祂,二者并无不同。耶稣说:「不与我相合的,就是敌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太十二30)因此,人对神的态度,若不是「听从」或「求问」神,便是不信或不忠的「干犯」,是没有「中立」这回事的。 亲爱的弟兄姊妹,有些基督徒一生都以为自己是游走在「爱神」与「不爱神」之间的灰色地带,选择了「顺服」与「悖逆」间的「中立路线」,还庆幸自己智慧的中庸决定,到末了才发现那是一个愚蠢的选择、是一条死亡路线。扫罗的例子应该是我们很好的警诫,让我们常常彼此劝勉、提醒:「要竭力爱神」。 回应祷告: 亲爱的天父,感谢祢将扫罗的警诫放在我面前。主耶稣!求祢帮助我用行动表明全心爱祢,也帮助所有的基督徒不自作聪明的摇摆于「顺服」与「悖逆」之间,单单选择学习「绝对顺服祢」,阿们! 祷读:约翰壹书二章5~6节 5 凡遵守主道的,爱 神的心在他里面实在是完全的。从此,我们知道我们是在主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