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上第二十一章拾穗 【代上二十一1】「撒但起来攻击以色列人,激动大卫数点他们。」 大卫核点民数的事,可参《撒下》24章注解。这是本书所记大卫唯一的过犯。 二书虽同记此事,但《撒下》的重点放在神的怒气和刑罚上,本书的重点则放在大卫购地筑坛上。28~31节的材料为《撒下》所无,而接上二十二1便提到大卫准备建殿。――《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撒但」:名字的意思是「控告者」,蒙神允许对人类作有限度的攻击(参伯2:1~8)。 「以色列人」:原文作「以色列」。――《串珠圣经注释》 撒但起来……激动大卫: 重要的是谁诱使大卫犯了调查人口的罪。撒下24:1记录说是耶和华激动大卫使他计以色列百姓之数,然而,本节则记录说是撒但起来攻击以色列而激动了大卫。控诉、欺骗、毁灭来源于撒但,神使用撒但的这些活动成为神审判的工具或磨练百姓的工具。这种思想强烈地暗示了被掳之后犹太教思想的影响。我们可以从约伯记关于撒但的记录中(伯1:6~12)看到这种后期犹太教思想。正如大卫被撒但所诱惑,有时我们亦会被撒但所诱惑,想要夸耀自己的能力与智慧(赛47:10)。但是若我们承认神的主权并深刻地认识到作为管家的使命,便能克服这种诱惑(路12:42)。 ――《圣经精读本》 撒但在旧约很少出现,正当大卫不断得胜的时候(十八至二十章),牠却突然登场了。撒但的目的是「攻击以色列人」(1节),破坏神的工作;但神的意念却高过仇敌的诡计,祂借着撒但「激动大卫」(1节),启示了建造圣殿的地点。──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神曾经应许亚伯拉罕,要使他的后裔像天上的星星那样数不过来(创十五5;二十二17;二十六4)。只有神才能「数点星宿的数目,一一称它的名」(诗一百四十七4),所以只有神才能数点以色列人(二十七23~24);只有主人才有权数点自己的羊群(耶三十三13),所以只有神才有权数点祂的百姓。大卫并不是「耶和华的产业」(撒下二十一3)的主人,因此,任何不是神所吩咐的数点,不但影响了人的信心,也抢夺了神的主权。──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神曾经吩咐摩西两次数点以色列人,第一次是为了准备争战(民一1~3),第二次是为了进迦南分地业(民二十六1~2)。但以色列此时没有征战,也不必分地业。大卫「数点以色列人,」(2节),动机可能是为了炫耀国力、自我欣赏(箴十四28);也可能因为在平定押沙龙叛乱以后,增加了「亚多兰掌管服苦的人」(撒下二十24),要统计有多大实力来从事建设;因为后来「所罗门仿照他父亲大卫数点住在以色列地所有寄居的外邦人」(代下二17),就是为了给他们分派劳役(代下二18)。──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大卫数点百姓,希西家炫耀宝库(王下二十13),结果都跌得很惨。当事奉神的人开始沾沾自喜地数点成就、计算功劳的时候,往往也是跌倒的前奏。因此,「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林前一31),我们只有数算自己的软弱、数算神的恩典,才能单单归荣耀于神。──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撒但」:SH
7854,「超凡的敌人」、专有名词「撒但」。此处到底是一 般性的「灵界敌人」,还是专有名词「撒但」,则学者们有不同的意见。 ●「激动」大卫:SH
5496,「煽动」、「引诱」、「唆使」。 ◎根据约伯记的观念,很可能是神因为以色列人的罪恶,容许撒但煽动大卫数 点百姓。至于神是要惩罚以色列人的哪项罪恶,圣经并没有说明。―― 蔡哲民等《历 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二十一1神或撒但激动大却呢?(参撒下廿四1)】 问:撒母耳记下二十四章和历代志上二十一章同记一件事,而撒母耳记说神激动大却数点百姓,而历代志则说撒但为之;且二书所言,能拿刀之人的数目不同;怎样解释? 答:加伯林博士(Dr.
Gaebelein)说:撒母耳记上二十四章首节在原文里,可译作:「耶和华父向以色列人发怒,就允大却受激动……」这样,则历代志是直说撒但激动大却,撒母耳记是说神对这次大却受激动所处的地位──祂不过允准撒但去激动大却而已;故二者并无反对。所以,这故事是:神向以色列人发怒,撒但就乘机起来激动大却犯罪,而神允准牠。至于神为何向以色列人发怒,则不详。 再者,二卷书对于能拿刀的人记载如下:撒母耳记下说:「以色列拿刀的勇士有八十万,犹大有五十万。」历代志上说:「以色列人拿刀的有一百一十万,犹太人拿刀的有四十七万。」撒母耳记下和历代志上所记的不是相同的:撒母耳记下是说拿刀的勇士有多少,而历代志上是说拿刀的人有多少。司各弗博士说:存留至今希伯来圣经的古卷里,诚有数目上不同的记载;这是很天然的,因为希伯来人是以字母代替数目,自「苛」(字母的音,下同)至「头」,代表数百到四百。有五个希伯来字母用别体来写,代表数百至九百,在「帖」字上,加上二小点就代表几千。这「帖」字上没有二小点就代表九,有了二小点就代表九千。所以,抄写希伯来数目时,很易错误,保守数目上的准确是很难的。 我们应当知道,神并不负抄写上错误的责任。譬如:官话和合本串珠圣经第二○五七页,在马太福音二十四章三十一节将「聚」误作「娶」,在民数记三章三十五节将「米」误作「木」;这样校对的错误,神是不负责任的。我们能否因此就说圣经错了呢?愿神祝福你、引导你离开那个地方,不信那荒谬高等批评学的不信论调。―― 倪柝声《圣经问答》 【代上二十一1根据历代志上二十一章的记载,大卫是受撒但控制去核民数,结果,神用瘟疫杀死七万以色列人。神为大卫所犯的罪惩罚以色列人,公平吗?(D*)】 从人的角度看来,最合理的方法是将犯罪的苦果规限在犯罪者身上。但家庭成员及构成社会的各项元素,是互相影响的,所以上述规限很难达成。正如在纳粹时代,世上千万人因一个人一一希特拉而受苦。至于大卫核点民数,这事情背后当时没有狂暴或破坏性的动机。其实,大卫是因着国家在自己领导下走向富强,疆土拓展,人民生活富裕,便骄傲起来。这才是他核民数的真正动机。 然而,若我们假设那时候的国民没有和大卫一样地骄傲,就陷于错误了。撒母耳下二十四1记载:「耶和华又向以色列人发怒,就激动大卫,使他吩咐人去数点以色列人和犹大人。」由这节经文看来,极可能是大卫身旁的谋士献策,提议大卫数点民数,以了解国家军力及提供准确数据作征税之用。那时候,以色列国内必定涌现着高度自傲的情绪,而神那充满恩典及权能的主权,就渐渐在他们脑海中褪色了。以色列人在战场上的辉煌成果,使疆界扩展,南至埃及边境,东至幼发拉底河,北达亚兰的南界;以色列人没有体会到这一些骄人的战绩都是神赐与的成就。这一切现象,在在都显出,为警诫而惩治这个国家的时候到了,若非如此,圣经也不会指出「耶和华又向以色列人发怒」。 我们从历代志下二十一1得知,撒但如何利用当时的环境:「撒但起来,攻击以色列人,激动大卫数点他们」。撒但的作风古今如一,当他发觉时机成熟了,是它攻击以色列人的时间,便激动大卫,使他进行核民数这项充满自我中心的行动。纵使元帅约押极力阻止,大卫都一意孤行(参二十一3)。因此,我们不要奇怪,当十二支派繁衍众多,以色列军力达到高峰的时候,神提醒他们,使以色列强盛而战胜外敌的,并非他们数目众多,而是出自神的无限恩慈。──
艾基斯《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代上二十一1 同是数点人数,神怎么降罚于大卫呢?原来……】大卫数点人数带来重大灾祸,因为这有别于民数记所记载的那次(参民1~2),那次是神吩咐摩西统计人口的;而这次的数点,却起因于大卫想夸耀强大的军力。他既想清楚掌握自己的军事实力,就已经开始倚靠兵力胜于倚靠神了。倚靠神的大能满有信心,跟蒙神使用成就了大事而沾沾自喜,这两者之间实有微妙的区别。――《灵修版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一1~4】实际上是神容许撒但激动大卫去数点民数,而大卫也不顾约押的忠告,坚持这样做。参看撒母耳记下二十四章1节的脚注。虽然这事件在本质上不是错误的,但大卫的行动表明他依赖勇士的人数,过于依靠神。这次人口普查花了十个月才完成(撒下二四5~8)。――《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代上二十一1~7】大卫数点民数:大卫这样做的动机圣经没有说明。旧约内,通常数点民数的目的有: 1 统计军队预备作战(例如民1~2); 2 征收捐税(例如出30:11~16); 3 挑选苦工(例如王上5:13~17)。 上述三个理由都不适用于这里,显然大卫是要了解自己治权的大小,因而下令进行这次人口普查。――《串珠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一1~8】大卫的人口调查: 神之所以视此调查为邪恶之罪,原因如下:1)这是以色列忘却何为胜利之源的忘恩负义之举。大卫因骄傲而遗忘了神的全能;2)这是杞人忧天之举。虽然以色列的周边民族现已合并在大卫帝国之内,却不知他们何时再谋反,故大卫不能全然放心而急于准备出于人意的对策。 ――《圣经精读本》 【代上二十一1~31】购买殿址:本章记载大卫因子点民数而招致刑罚的前因后果,内容与撒下24大同小异。主要的分别有上面两点: 1 在撒下,这件事发生在大卫的晚年,是列在一连串不幸的事件中,在代上,这事给摆在大卫的宗教贡献之中,标志着他事业的高峰;前者强调的是大卫的失败,后者则着重大卫如何购买基址好作建筑圣殿之用;作者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相信大卫是完美无瑕的人,而是因为当他编写本书时,王国历史──撒母耳记上、下与列王纪上、下早已是犹太人所认识的了。 2 有关事情的起源,代上声明是出于撒但的攻击(21:1),
撒下则按照犹太人的习惯,认为这事最终是出于耶和华(24:1),有 的准许才可发生;另一方面,历代志作者的用意是要保存大卫完美的形像(见本书简介)。――《串珠圣经注释》 因骄傲而犯的罪: 叙述了大卫因陶醉于胜利而陷入撒但的诱惑并犯了罪,在受神惩罚之后,重新与神恢复关系的过程。本书作者对大卫王个人伦理上的罪过(杀害乌利亚而与拔示巴犯奸淫的罪)没有着重记述、描写,但决不能默认大卫在神面前所犯的罪。通过本文的事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种教训:①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10:12):直到建立统一王国之前,大卫度过了艰难的岁月,越是艰难之时,他越以火热的信心全然依靠了神的帮助(诗7,34,52,54,56,57,59,142篇)。然而如今,无论他走到哪里胜利都伴随其右,他也建立了帝国,忘记了依靠神,因此施行了以数点兵力为目的的人口调查;②神使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8:28):公义之神会彻底地惩罚罪恶,然而,其惩诫背后总会伴随着慈爱与宽恕。虽然七万百姓因大卫的罪孽而横遭死亡,然而,大卫却因此事而悔改了自己的骄傲与愚蠢,得以出色地担当全以色列牧人之责;③我们当铭记圣徒的终极仇敌是撒但(弗6:12),为了打好属灵战争而要穿上神的全副军装(弗6:13~18)。 ――《圣经精读本》 【代上二十一2】「大卫就吩咐约押和民中的首领说:“你们去数点以色列人,从别是巴直到但,回来告诉我,我好知道他们的数目。”」 从别是巴直到但: 这是指以色列全境的惯用语。“但”是以色列北部边界附近,“别是巴”是犹大南部边界附近。 ――《圣经精读本》 「从别是巴直到但」(2节),代指以色列全境。──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从别是巴直到但」:表示以色列国的南界到北界。意思就是「以色列全国」。 ●「百姓」:「国民」。不过由 21:5 看来,约押只有数点能够当兵的人,可 能约押自己不太赞同大卫的意见,就用狭义的方式来解释大卫的命令。 ◎「数点百姓」:当地早在公元前2500年的埃卜拉版片的时代,就有可能实 施过人口普查,公元前2000年就有明显证据显示当时的政府实施人口普查。普查的 结果,通常是赋税、征兵、徭役的增加。当时人的观念认为人口统计是不幸之源, 或神明不悦的因由。公元前18世纪的马里文献中就描述有人逃入深山,以逃避人口 普查。――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二十一3】「约押说:“愿耶和华使他的百姓比现在加增百倍。我主我王啊,他们不都是你的仆人吗?我主为何吩咐行这事,为何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呢?”」 约押亦反对此次行动,劝谏大卫不要限制神的祝福。――《串珠圣经注释》 作为大卫的勇将约押有其冷酷的一面,因此曾与大卫产生过矛盾(撒下3:27~29;王上11:15,16)。然而,本节中的约押则是合乎神心意的忠心的谏臣。约押: ①从大卫身上看到了与以往在神面前信实的行为相左的形象;②正视了大卫的新政策对神与百姓皆为巨大罪恶;③他深知昔日微弱的以色列成为今日的强国靠的都是神的恩典,因此,作为共同建立新王国的勇士,为了国家的安宁而毅然将实情告知君王。 ――《圣经精读本》 【代上二十一4】「但王的命令胜过约押。约押就出去,走遍以色列地,回到耶路撒冷,」 大卫对约押的谏言表现出了过激的反应,并想要贯彻自己的心意。他的强迫性命令抹杀了约押的忠言。置身于撒但诱惑之下的人,失去甘愿受教的心,再有益的忠告也不会接受。在这一点上,撒但为了使神的教会发生混乱的最狡诘方法之一就是使教会的领袖骄傲起来<耶43:2,谦卑与骄傲>。 ――《圣经精读本》 约押可能发现大卫因为国力日强,变得日益骄傲,不再那么谦卑了,所以大胆谏言。但属灵的大卫一旦骄傲的本相被引动起来,也会固执己见,和体贴肉体的人没有两样,结果「王的命令胜过约押」(4节),没有虚心纳谏。──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胜过」:SH
2388,「坚固」、「坚定」。意思是大卫坚持己见。―― 蔡 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二十一5】「将百姓的总数奏告大卫:以色列人拿刀的有一百一十万;犹大人拿刀的有四十七万。」 撒母耳记下二十四章9节那八十万的以色列人数,可能不包括历代志上第二十七章的三十万,这样总数便有一百一十万(如这里)。犹大的四十七万可能没有包括撒母耳记下六章1节的三万,这样总数便是五十万。又或者历代志所提供的是一个约数。――《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此处所记以色列人拿刀的为110万人,犹大人拿刀的为47万;但《撒下》二十四9则各记为80万和50万。何以有此出入殊难解释,但和当日核点人数的方法必有关系(6节;参二十七23~24)。有的译本将犹大人拿刀的47万包括入总数110万内,在“一百一十万”之后,加上“包括”二字。有的则根据二十七1~15所记,将周年按月轮流服务王的人(每月24000)加起来共有288000人,加在《撒下》拿刀的80万人中,构成110万的概数。――《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这里人口的数目与撒下24:9的记载稍有出入。――《串珠圣经注释》 本节记录以色列共有110万士兵。犹大则有47万士兵,这与撒母耳书以色列为80万,犹大为50万(撒下24:9)的数字有很大差距。对此差距有以下两种解释:①历代志作者将外邦人也算在以色列士兵之内,犹大士兵的数量有所减少则是因为没有包括利未支派和便雅悯支派;②(撒下24:9)的80万没有包括(27章)的30万,而犹大支派的47万则没有包括(撒下6:1)的3万。 ――《圣经精读本》 在以色列人进入迦南之前,「从二十岁以外、能出去打仗的」(民二十六2),犹大支派「共有七万六千五百名」(民二十六22),北方十个支派合计五十四万八千四百八十名(民二十六51)。现在经过了四百年,犹大支派增长了554%,北方十个支派却只增长了46%。──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此处所记以色列人拿刀的为110万人,犹大人拿刀的为47万;但撒下二十四9则各记为80万和50万。可能这80万以色列人没有包括代上二十七的28.8万常备军,而47万的概数就是50万。──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一百一十万....四十七万」:「一千一百千....四百七十千」,那个「千」也 可能只是军队单位,不是精确的1000人。此处的数字与撒下 24:9 的数字不同。由 于旧约的数字是用希伯来文字母记录,常常会有精确数字难以保存(容易抄写错误) 的困难。 ◎ 撒下 24:8 说约押花了九个月又二十天来数点人数。 这里的总数与撒下24:9的总数有些不同。现分列如下:
《历代志》 《撒母耳记》 以色列 1,100,000 800,000 犹大 470,000 500,000 总数 1,570,000 1,300,000 ―― 蔡哲民等《历代 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二十一5若与撒母耳记及列王纪相比,历代志通常都记载较大的数值;纵使三者所记载的数值不协调,也是如此。为什么?】 历代志所记录的事件,有很多与撒母耳记及列王纪重复了,但在这些重复的记述中,历代志所记的数值都大于其余两段经文的数值,这情况出现了十八至二十次。有某些学者认为上述情况是一种证据,证明历代志编者惯于荣耀以色列过去的历史,倾向于夸大其词。但在此要指出,历代志的数字与统计数据,绝大部份都与列王纪及撒母耳记相符。由此看来,学者所指称的——历代志编者倾向于将记录修饰,并夸大以色列人以往的荣耀——纵然编者有这种倾向,也是温和的。 若细察那十八或二十处真正有冲突的经文(因为经过详细考究后,发觉那些表面上有明显冲突的经文,其实分别都是指不同的人物及时间,并非同时发生,或属不同组合类型)便得出一个令人讶异的结果,在上述有冲突的经文中,有三分一是历代志的数值较低于撒母耳记及列王纪下。例子有:代上十一11与撒下二十三8;代上二十一5下与撒下二十四9下;代下三16下与王上七20下(亦参第42节);代下八10与王上九23;代下三十六9与王下二十四8。还有两个更显著的例子:历代志下九25记载所罗门王有套车的马四千棚,而列王纪下四26却说有四万棚。此外,历代志上十一11记载,大卫的其中一个战士雅朔班,在一次战役中杀死了三百人,但撒母耳记下二十三8则指出杀了八百人。还有另一个使人感兴趣的例子,撒母耳记上六19记载有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值(可惜历代志没有与此段相对应的经文);伯示麦居民擅观约柜,耶和华因此击杀他们五万零七十人(译按:参和合本小字)——这个数字有可能多过伯示麦全部居民,虽然我们不能确定有多少人住在伯示麦。 我们相信历代志上所记载的数值与列王纪及撒母耳记有差异,主要是在经文流传过程中起了讹误。在解释这些讹误之前,必须要了解专有名词及数字较易出现手民之误(尤其是并非源于希伯来文的专有名词)。差不多所有启人疑窦的数字都是整数,以「千」为单位。在经文流传过程的后期(但早于文士用读音记录),是应用字母记录数字。「千」的写法是在个位数字之上加横向的点。因此,若经卷被虫蛀了,又或受了涂污,就很难决定在个位数字之上有没有横向的点。纵使是较早时的记法,约主前五世纪埃及伊里芬丁蒲草纸的记数法,也容易因经文的破损涂污而使抄写员抄错。仿照古代埃及一种比象形文字更简单的书写体,犹太人用尾部有钩的横线(像鱼钩状)来代表十。但这种记法也有缺点,容易因经卷遭涂污而影响数字的准确,正如列王纪下八13,原稿应是「二十四」,但文士照一卷被涂污了的经卷抄录后,就变成「十四」。(有关这例子的详细资料,可参尼希米记七章及以斯拉记二章,从巴比伦归回的人数的讨论。) 现在,我们返回本条题目所讨论的问题。前两段已指出,在十八至二十处数值不符的经文中,其实有七处历代志的数值较撒母耳记及列王纪为低。因此,大约只有十二处经文成为支持历代志编者倾向于夸大其词的证据。然而,若考虑经文包括了大量数字的数据,而只有十二处不和谐,也属难能可贵了。而且,经文所记载的数字乃取自不同的数据,有某些误差实属无可避免;另一方面,历代志所记载的度量衡单位读者可参看下文关于历代志下二十二14的讨论。(欲详细研究历代志数字数据的读者,可参考J.B.Payne,“The
Validity of Nummbersin Chronicles”Bulletin of the Near EasArcheaological’Society,n.s.ll[1978]:5、58。] ──
艾基斯《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代上二十一6】「惟有利未人和便雅悯人没有数在其中,因为约押厌恶王的这命令。」 「利未人和便雅悯人」:以色列人口的总数向来不包括利未人(参民1:49, 2:33)。这次没有数算便雅悯人,大概是因为会幕停留在这支派范围内的缘故。――《串珠圣经注释》 撒母耳记并没有记录此内容。作为元帅约押当如实执行大卫的命令,却向他进行虚假的报告。对于利未支派,可以按照神对摩西的吩咐应用“惟独利未支派你不可数点”(民1:49)的话语,对便雅悯支派则找不出任何理由。因此,这可以视为约押对大卫偏向己私之命令表现出了不满。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发现,当为民而立的领袖掉进自私欲望时,共同体的秩序便很难维续。 ――《圣经精读本》 利未支派不包括在军事统计之中(民一47~49),而便雅悯支派可能还没有来得及数算,所以「惟有利未人和便雅悯人没有数在其中」(6节)。──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 代上 21:6 提到「约押厌恶王的这命令」。由约押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大卫 是想知道自己统治多少百姓,这现出大卫骄傲的动机。事实上单纯的「数点百姓」 并不一定犯罪, 民 1:2~3 神就吩咐摩西要数点百姓。 ◎ 21:6 的信息并没有记载于撒母耳记中。利未人一向被分开统计,便雅悯人 就不知道是因为什么缘故特别没有被计算。――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二十一7】「不喜悦这数点百姓的事,便降灾给以色列人。」 「降灾」:指的是14节的瘟疫。――《串珠圣经注释》 ●「不喜悦」:原文是「眼中看为恶」。 ●「降灾给」:SH
5221,「击打」、「打击」。――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 经资料》 【代上二十一8】「大卫祷告神说:“我行这事大有罪了!现在求你除掉仆人的罪孽,因我所行的甚是愚昧。”」 大有罪了: 正如大卫在拔示巴事件时所作的忏悔(撒下12:13),认识到自己的罪恶之后,大卫便在神面前坦白自己的所有罪孽并痛悔前非。这体现了大卫能够蒙神所爱的真实性情,他一句也未曾替自己辩白,也没有将责任转嫁给其它人,而是心甘情愿地承担了责任。事实上,罪孽所带来最严重的弊病就是断绝与神之间的属灵相交。然而,大卫克服了撒但的试探,承认了自己的过错,随即努力恢复与神之间的关系<路13:1~9,关于悔改>。 ――《圣经精读本》 大卫数点百姓,既是人出于骄傲、偷窃神的荣耀,也是神要管教悖逆的百姓(撒下二十1~2;二十四1)。因此,圣灵很快在大卫里面做工,让他认清自己「所行的甚是愚昧」(8节),因此「祷告神」(8节),主动向神认罪。大卫主动认罪以后,神才差遣先知迦得来宣告刑罚(11节)。──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 撒下 24:10~15 记录大卫做完这事,就自己觉得不妥。此处记载神降灾之 后,大卫发现不妥。不过实际上这两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可能很近,而且不一定有因 果关系。 ●「大有罪了」:「极度犯罪」。――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二十一8~14】大卫选择刑罚:参撒上24:10~15注。――《串珠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一9】「耶和华吩咐大卫的先见迦得说:」 大卫的先知迦得: 记录了先知指出王的罪行并宣告神之审判的内容。先知是从分裂王国时代开始正式,先知迦得的事奉表明,政教一体大卫王国开始渐渐地出现了分裂。 ――《圣经精读本》 ●「迦得」:字义是「军队」。――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二十一9~17】大卫的悔改: 大卫彻底地悔改了自己的罪行,并恳求神的赦免。虽然如此,神却借着自己的仆人迦得向大卫宣告审判,强有力地刻画了神的公义,神虽然饶恕悔改的人,却会彻底惩罚罪恶(传7:5)。大卫谦卑地接受了此责备,流着眼泪呼求神免去百姓因自己的罪所受的痛苦(17节),最终经历到了神的怜恤(15节)。 ――《圣经精读本》 【代上二十一10】「“你去告诉大卫说,耶和华如此说:我有三样灾,随你选择一样,我好降与你。”」 神让大卫选择的「三样灾」(10节),每样都是不谨守遵行神的诫命所当受到的咒诅(申二十八15~23),每样都足以打掉人肉体的骄傲。但大卫并没有直接从中选择一样,而是情愿「落在耶和华的手里」(13节),请神来决定惩罚的方法。因为他知道神是「有丰盛的怜悯」(13节)的神,知道「祂的怒气不过是转眼之间;祂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虽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欢呼」(诗三十5)。但实际上,大卫是选择了第三样灾,也就是与百姓一同受罚。因为作王的大卫在「饥荒」(12节)中也能优先得着食物的供应,在「被敌人的刀追杀」(12节)中也会优先得着保护,惟独「瘟疫」(12节)能使王和百姓同样「落在耶和华的手里」。──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有三样灾」:原文是「摊开三样敌对你」。――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 经资料》 【代上二十一11】「于是迦得来见大卫,对他说:“耶和华如此说:‘你可以随意选择:」 你可以随意选择: 神所赐给人的自由是在神里面的自由而并非在神外面的放纵。就本节而言,事实上不论给大卫降下何种刑罚都在乎神的主权。然而,神却指出三种方法让大卫随意选择,这可以说是试验大卫是否真心悔改并依靠神到<出9:12,人的自由意志>。 ――《圣经精读本》 【代上二十一11~17】关于这些事件,参看撒母耳记下二十四章13、14、16节的脚注。――《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代上二十一12】「或三年的饥荒;或败在你敌人面前,被敌人的刀追杀三个月;或在你国中有耶和华的刀,就是三日的瘟疫,耶和华的使者在以色列的四境施行毁灭。’现在你要想一想,我好回复那差我来的。”」 ●「三年」:七十士译本作「三年」, 撒下 24:13 的马索拉经文作「七年」, 该处七十士译本也作「三年」。 ◎ 申 28:15~23 记载,当以色列人背约时,神的惩罚也包括「饥荒」、「战败」 和「瘟疫」。――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二十一13】「大卫对迦得说:“我甚为难,我愿落在耶和华的手里,因为 他有丰盛的怜悯;我不愿落在人的手里。”」 大卫坚信神的无限仁爱与慈悲。因此,在三种刑罚中,他选择了可以瘟疫之刑。他之所以作出此番选择是因为:①希望惟有独一的全能之神耶和华来治理他,而不愿由人来责罚自己。他深知神的手慈悲于人的手,并且知道当由神来解决自己的罪孽时,会结出更加令人满意而蒙福的果子;②希望问题能在短时日内得到解决。他希望迅速清除这令人羞愧的事,在与神的崭新关系中推动国事。 ――《圣经精读本》 【代上二十一14】「于是耶和华降瘟疫与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就死了七万。」 罪的后果往往也影响其它人。――《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有的圣经学者认为瘟疫所杀死的人可能和大卫的儿子押沙龙(撒下17章)及匪徒示巴的叛乱(撒下二十章)有关,在此受到刑罚。――《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这是一场非常大的瘟疫,不到一天,「以色列人就死了七万」(14节),减少了5%的人口。大卫越想数算自己的实力(2节),神就越发减少百姓的数目;我们的肉体越是容易在什么地方出头,神就越会允许一根刺加在什么地方,免得我们「过于自高」(林后十二7)。──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瘟疫可能从北方开始,到了便雅悯支派和犹大支派之间的耶路撒冷结束(撒下二十四15~16)。因此,瘟疫影响的范围可能在北方的支派,神是公义的,祂绝不会滥杀无辜,因瘟疫而死的人很可能都属于押沙龙叛乱之后、继续参加示巴叛乱的北方支派(撒下二十1~2)。──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代上二十一14 一人犯罪,竟有七万人被杀,为甚么会这样严重?】 大卫犯罪为甚么叫七万人遭殃?首先,在撒母耳记下二十四章对同一件事的记载中提到,耶和华神是要藉这件事审判以色列人(参撒下二十四1)。另一方面,圣经强调神的子民是一个整体,领袖犯罪是会祸及所有神的子民的,在撒母耳记下21章1节提到神因为扫罗杀死基遍人而降三年饥荒一事,所以祭司犯罪等同全会众犯罪,官长犯罪也比一般老百姓犯罪更为严重(参利4章对赎罪祭的处理)。今日教会的领袖们要小心啊!神的子民作为一个整体,彼此也会互相影响,正如保罗指出的“一点面酵能使全团发起来”(参林前五6)。神使我们互相凭倚,在一起工作,不管我们觉得那是否公平,我们的行为总是常常影响别人。我们不能完全明白神施行这样严厉的处罚的用意,我们也不知道当时的先知、各支派的首领以及王的谋士身在何处,有否追随大卫的罪恶,赞同他行事。但是我们确实知道,单单信靠军事力量,这种心态就是拜偶像。容许任何事取代神的地位皆是犯罪,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灵修版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一15】「神差遣使者去灭耶路撒冷,刚要灭的时候,耶和华看见后悔,就不降这灾了,吩咐灭城的天使说:“够了,住手吧!”那时,耶和华的使者站在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场那里。」 “阿珥楠”即撒母耳记下二十四章16节的亚劳拿。――《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耶布斯人阿珥楠」:
撒下24:16作「亚劳拿」,
有学者认为他是耶布斯的废王(参11:4~7)。――《串珠圣经注释》 阿珥楠: 亦被称为耶布斯人亚劳拿。 ――《圣经精读本》 「后悔」(15节)原文是「怜悯、后悔」,是用拟人的方式来表达神的怜悯:祂「断不喜悦恶人死亡,惟喜悦恶人转离所行的道而活」(结三十三11),所以用恩典的赦免遮盖了公义的刑罚。神所降的本来是「三日的瘟疫」(12节),现在只是「自早晨到所定的时候」(撒下二十四15),显明「祂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诗一百零三10)。而神宣告「够了!住手吧」(15节)的地方,正是神公义的审判和恩典的怜悯相会的地方,这地方是在「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场」(15节),也是在旁边各各山的十字架上。──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 21:15 所提到的「灭城使者」在圣经中出现不少次: 创 18:2 创 19:15~17 出 11:4 12:12~13,23 ●「后悔」:SH
5162,「怜悯」、「遗憾」、「极度忧伤」。 ●「阿珥楠」:SH
7711,字义是「不熄之光:
他们的枞树」。撒下 24:18 作「亚 劳拿」。――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二十一15~27】瘟疫止息:本段是整章的中心,目的是要表明圣殿是赎罪的地方,是存心悔改的人与施恩的神相会的地方。――《串珠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一16】「大卫举目,看见耶和华的使者站在天地间,手里有拔出来的刀,伸在耶路撒冷以上。大卫和长老都身穿麻衣,面伏于地。」 「耶和华的使者站在天地间,手里有拔出来的刀」:这是圣经中一幅刻划神审判的典型图画(见创3:24;
民22:31;
申32:41;书5:13;
赛34:5~6;
启14:14~20)。――《串珠圣经注释》 麻衣: 象征大卫谦卑地接受神之严厉审判的悔改(赛50:3;启6:12)。 ――《圣经精读本》 「耶布斯人」(15节)是原来住在耶路撒冷的迦南人,大卫攻占了耶路撒冷以后,并没有赶走这里的原住民。「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场」位于大卫城北面的摩利亚山头,所以大卫从王宫里就可以「看见耶和华的使者站在天地间」(16节)。──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麻衣」:是用山羊毛编织成的粗糙黑色的布料做成的衣服,通常是悔改、 守丧,或祈求时穿的。通常这种粗糙的布料是用来作袋子的。―― 蔡哲民等《历代 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二十一17】「大卫祷告神说:“吩咐数点百姓的不是我吗?我犯了罪、行了恶,但这群羊作了什么呢?愿耶和华我神的手攻击我和我的父家,不要攻击你的民,降瘟疫与他们。”」 「我犯了罪」:可作「我这作牧人的犯了罪」。――《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在接受神的惩罚时不仅悔改了自己的罪,还表现出了将民之痛视为己之痛的真正领袖之风范。这一场面令人联想起将自己的生命交托给耶和华而被挂在十字架上的基督。恳求神惩罚自己的大卫,预表着“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约10:11)的耶稣基督。 ――《圣经精读本》 在大卫祷告(17节)之前,神已经怜悯百姓、「不降这灾了」(15节)。但大卫「看见耶和华的使者站在天地间」,并没有听到神吩咐天使「够了!住手吧」,所以继续祷告。──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大卫在祷告中不但再次认罪,更求神把刑罚加在自己身上,好让百姓能得着释放。大卫作为神的百姓「以色列的君」(十七7),知道自己的职责是服事神的百姓,所以他愿意为了百姓而牺牲自己。但神允许撒但「激动大卫」(1节)数点百姓,也是因为「对以色列人发怒」(撒下二十四1)。所以神「降瘟疫与以色列人」(14节),而不是大卫和他的父家(17节),也没有指示大卫为自己的罪献上赎罪祭(利四2~3)。因此,这个祷告实际上是一个中保的祷告,大卫的代求实际上是预表弥赛亚君王的中保。──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大卫在以色列人遭遇这重大祸患时,表现得非常有领袖风范,他宁自己与家 人为百姓受苦,也不希望百姓承受苦难。我们中间当领袖的,会有大卫的这种想法 吗? 【代上二十一18】「耶和华的使者吩咐迦得去告诉大卫,叫他上去,在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场上,为耶和华筑一座坛。」 「禾场」:根据古代近东的习俗,除了在收割的季节外,禾场可用作献祭的场所;另外,在原文,这个字可以指「(圣所的)地址」(参15:1)。――《串珠圣经注释》 神选定外邦民族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场为将来的圣殿之所的事实,明确地暗示了福音的普世性。 ――《圣经精读本》 「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场」(18节)位于大卫城后面略高一点的摩利亚山(代下三1),所以说大卫「上去了」(19节)。这个禾场是天使要执行公义、准备灭城的地方(15节),也是神主动施恩、停止降灾的地方(15节)。而摩利亚山更是神指示亚伯拉罕献以撒的地方(创二十二2),这里既有亚伯拉罕的信心和顺服,又有神的代赎和恩典的预备,所以亚伯拉罕给这里起名叫「耶和华以勒」(创二十二14),意思是「在耶和华的山上必有预备」(创二十二14)。现在,神再次指示大卫在「耶和华以勒」筑坛献祭(18节),作为自己赦免和施恩典的记号。后来,所罗门在这里建了圣殿(代下三1)。──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神亲自指示大卫在摩利亚山筑坛献祭(18节),表明祂在对付罪的同时,早已预备好了人与祂和好的方法。人没有办法靠着自己与神和好,也不可能倚靠自己的觉醒或爱心主动认罪悔改,而是神主动预备了恩典和救赎。这就是「耶和华以勒」:神为我们预备救恩、为我们预备新的生命,引导我们求祂「为我造清洁的心,使我里面重新有正直的灵」(诗五十一10)。──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代上二十一18~30】在阿珥楠的禾场所献燔祭的意义:本文记录了两件事实:①圣约得以恢复:神与大卫所立的王国之约是出于神主权性旨意的永恒之约,任何人的毁谤都不能废除此约(17:1~27)。因此,无论运用何种方法,神都能使此约得到恢复。当然,历史的大卫王朝随着耶路撒冷的被陷而消踪匿迹(王下25:8~12),然而永恒的王国却借着大卫的后裔耶稣基督重新建立(路1:27;约18:36)。我们可以用谦卑、顺服与委身来扼要大卫的信仰同时也教导我们今日的圣徒何为真正的悔改;②作为将来建造圣殿之所,为耶和华而筑祭坛之阿珥楠的禾场具有重大的意义。自(22章)之后,大卫开始正式关注圣殿与事奉职分等。 ――《圣经精读本》 【代上二十一19】「大卫就照着迦得奉耶和华名所说的话上去了。」 【代上二十一20】「那时,阿珥楠正打麦子,回头看见天使,就和他四个儿子都藏起来了。」 「 ...... 和他四个儿子」:作者特别提及他们,以强调事情的真确性。――《串珠圣经注释》 天使: ①为了将神的命令传达给人(士6:11);②为了预告特殊的事情(创16:11);③为了保护义人,降刑罚给仇敌(王下19:35;赛37:36)。阿珥楠的家人之所以看到天使就躲避,是因为他们惧怕降瘟疫之刑会临到全以色列。 ――《圣经精读本》 「阿珥楠」(20节)又名「亚劳拿」(撒下二十四16),原文「亚劳拿 אֲרַוְנָה」的拼法由「阿珥楠 אָרְנָן」变化而来。──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那时阿珥楠正打麦子,回头看见天使,就和他四个儿子都藏起来了」(20节),原文是「那时阿珥楠正打麦子,回头看见天使,跟他一起的四个儿子都藏起来了。」──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 21:20 原文的意思是「阿珥楠看到天使没有藏起来,但是跟他一起的四个儿 子跑去藏起来」。 ◎ 21:20~25 记载了许多 撒下 24:18~25 没有记载的细节。―― 蔡哲民等《历 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二十一21】「大卫到了阿珥楠那里,阿珥楠看见大卫,就从禾场上出去,脸伏于地,向他下拜。 脸伏于地,向他下拜: 旧约颁繁论及的敬拜姿势是跪拜(王上8:54;亚9:5;赛45:23)。而弓身使额头着地的姿势,则表示对上级的绝对服从(撒上25:23;王下4:37;斯8:3)。由此可知,阿珥楠的伏拜并非迫不得已的屈辱性服从,而是将自己完全交托在大卫手中。 ――《圣经精读本》 【代上二十一22】「大卫对阿珥楠说:“你将这禾场与相连之地卖给我,我必给你足价,我好在其上为耶和华筑一座坛,使民间的瘟疫止住。”」 大卫所购建圣殿之“地”(希伯来文作magon)比《撒下》二十四21所记的“禾场”(希伯来文作goren)为大,因为本节说他所购的为“禾场与相连之地”,且所付的代价是六百舍客勒金子,而不只是《撒下》所记的“五十舍客勒银子”(二十四24)。圣殿后来造在这块地上(代下三1)。――《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大卫先是用「五十舍客勒银子买了那禾场与牛」(撒下二十四24),用来筑坛献祭。一个禾场已经足够筑一座坛了,但大卫又付了「六百舍客勒金子」(25节),买了整个山头,使「这禾场与相连之地」(22节)成为大卫家的产业。因为大卫此时心中明亮,知道神指定在这里建造圣殿(二十二1)。──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代上二十一22~24】大卫向阿珥楠买地的讨价还价活像亚伯拉罕的经历(参创23章)。――《串珠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一23】「阿珥楠对大卫说:“你可以用这禾场,愿我主我王照你所喜悦的去行。我也将牛给你作燔祭,把打粮的器具当柴烧,拿麦子作素祭;这些我都送给你。”」 【代上二十一24】「大卫王对阿珥楠说:“不然,我必要用足价向你买,我不用你的物献给耶和华,也不用白得之物献为燔祭。”」 我必用足价向你买: 大卫虽然可以随意拥有被征服民耶布斯人所有的一切,却坚持支付价钱。原因还是由于大卫进到神面前的诚实信仰与敬拜态度。他不愿用他人之物来向神献祭,而是甘愿尽自己的力量来献给神。 ――《圣经精读本》 大卫说:「我不用你的物献给耶和华,也不用白得之物献为燔祭」(24节),因为他知道,神不在乎我们为祂做了什么,也不在乎我们向祂献了什么,而是在乎我们这个人:「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祂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上十五22)。只有「基督的宝血」(彼前一19)才能除去人的罪,但蒙恩、爱主的人必然会付出代价回应救恩。「白得之物」不必付出顺服的代价,祭物献上了,人的心还留着,所以在神的眼里毫无价值。在网络时代,我们若不肯付上真实的代价,而是满足于用社交媒体里的属灵套话来代替膝盖上的代祷,用转发别人的属灵文章来代替生命对生命的影响,也是用「白得之物」来献祭,只能自我满足、自我安慰,在神面前并不蒙悦纳。──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代上二十一25】「于是,大卫为那块地平了六百舍客勒金子给阿珥楠。」 总额约为二百四十安士(15磅或6.8千克)金子,是即将用来建圣殿之整块土地的地价。撒母耳记下二十四章24节只记载禾场与牛的购入。――《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阿珥楠即亚劳拿(撒下二十四16)。这两个名字在希伯来文只相差一二个字母。――《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六百舍客勒金子」:是购买整座山的价钱,当然比禾场本身的地价(见撒下24:24)为高。――《串珠圣经注释》 舍客勒: 是重量单位,11.4克(约3吨)为一舍客勒(撒下14:26)。后用来作货币单位,一舍客勒是普通工人的四日工钱。 ――《圣经精读本》 ●「六百舍客勒」:重约6.8公斤。 ◎「六百舍客勒金子」: 撒下 24:24 说是「五十舍客勒银子」。不过该处的 记载是「禾场与牛」,此处记载的是整块地,可能包括禾场外围的土地,因此价格 不同。其实可以想象,大卫既然不用「征收」的手法取得土地,他一定会付出合理 的价格才是。――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二十一26】「大卫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献燔祭和平安祭,求告耶和华,耶和华就应允他,使火从天降在燔祭坛上。」 应允他,使火从天降在燔祭坛上: 本节令人联想起在迦密山对峙时,应允以利亚所献燔祭的耶和华之权能(王上18:37,38)。(撒下24章)并没有记录此事件。本书作者为了描绘:①将要建造圣殿之阿珥楠禾场的位置;②神对大卫的特别恩典而如此详细地进行了说明。 ――《圣经精读本》 「耶和华就应允他」(26节),并不是指停止降灾,而是指悦纳大卫借着「燔祭和平安祭」(26节)所表明的全然奉献、与神相交的心志。因为在大卫献祭之前,神已经停止降灾了(16节)。所以神并没有指示大卫献上赎罪祭,而是让他献上「燔祭和平安祭」作为响应。新约的救恩也是神自己预备的,人还没有认罪悔改,神就主动「设立耶稣作挽回祭」(三25)。因此,不是百姓的认罪悔改停止了瘟疫,也不是信徒的认罪悔改换取了救恩,是神主动将「悔改的心和赦罪的恩赐给以色列人」(徒五31),并且「也赐恩给外邦人,叫他们悔改得生命」(徒十一18)。而人的响应应当是「燔祭和平安祭」,也就是「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罗十二1),并且在平安生命里彼此相交、又「与父并祂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约壹一3)。──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代上二十一27】「耶和华吩咐使者,他就收刀入鞘。」 天使「收刀入鞘」(27节),指得瘟疫的人逐渐痊愈了。──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收刀入「鞘」:SH
5084,「刀鞘」,圣经中仅出现于此。―― 蔡哲民等《历 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二十一28】「那时,大卫见耶和华在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场上应允了他,就在那里献祭。」 【代上二十一28~30】大卫所筑的祭坛: 摩西所筑的会幕还在基遍,在这会幕中献祭的时间长达620年以上。然而,大卫在耶路撒冷另筑一个祭坛,使得可以在两处献祭。之后,未敢在基遍祭坛献祭,因为惧怕耶和华使者的刀。这就再次强调了耶和华祭坛的至高性。神悦纳新祭坛所献的诸祭物,显明了对以色列人眷爱。据推测,在建造独一的中央圣所圣殿之前,允许在多处献祭和敬拜;但自建造圣殿以后却禁止在丘坛献祭(王上15:14)。 ――《圣经精读本》 【代上二十一28~31】作者解释大卫为什么把祭祀的中心由基遍迁到耶路撒冷。――《串珠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一29】「摩西在旷野所造之耶和华的帐幕和燔祭坛,都在基遍的高处。」 「高处」:可译作「邱坛」。――《串珠圣经注释》 ◎ 21:29~30 显示即使神赦免大卫的罪恶,但大卫犯罪的结果还是让他再也不能 去会幕求问神。――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二十一29~二十二1 基遍在以色列人历史中原来地位很重要──】基遍是便雅悯支派的一个城市。扫罗是便雅悯支派的人,他毁灭祭司城挪伯以后,就将耶和华的会幕移到基遍。基遍在耶路撒冷西北,约有两小时的路程。──《灵修版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一30】「只是大卫不敢前去求问神,因为惧怕耶和华使者的刀。」 「大卫不敢 ...... 因为惧怕耶和华使者的刀」:「不敢」应作「不能」。本节是对16节的补充和解释,可能大卫原想去基遍献祭求问神,因见此异象而领悟到此地乃献祭的地方。――《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的使者: <创6:7,耶和华的使者>。 ――《圣经精读本》 「大卫不敢前去求问神」(30节),原文是「大卫不能前去求问神」。「基遍」(29节)位于耶路撒冷的西北,而天使站在北面「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场」(15节),挡住了前往「基遍」献祭的道路,所以大卫不能前往基遍「求问神」。但神既然「在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场上应允了他」(28节),「使火从天降在燔祭坛上」(26节),表明这里才是「祷告的殿」(赛五十六7)和「祭祀的殿」(代下七12)。所以大卫立刻领会到:「这就是耶和华神的殿,为以色列人献燔祭的坛」(新标点和合本二十二1)。──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代上二十一31】「大卫说:“这就是耶和华神的殿,为以色列人献燔祭的坛。”」 在希伯来文的旧约里,本节为22章的第一节。――《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这就是耶和华神的殿: 之所以选择阿珥楠的禾场作圣殿是因为:①以色列的首都位于耶路撒冷;②此地是耶和华降火应允的神圣处所(21:26)。此地原被外邦人所拥有预表将来神的教会将建立在外邦当中<太8:11~13,犹太人与外邦人得救的关系>。――《圣经精读本》 圣灵并没有记录神允许「撒但起来攻击以色列人」(1节)的原因,因为祂要我们注意的不是人的罪,而是「耶和华以勒」(创二十二14),是神赦罪的恩典(15~27节),圣殿因此成为见证施恩赦罪的神与认罪悔改的人相遇的地方、也是见证神公义的审判和恩典的怜悯相会的地方(新标点和合本二十二1)。──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神指示大卫在「耶和华以勒」筑坛献祭(18节),而大卫体贴神的心意,买下了这块「耶和华以勒」的地(25节),完成了建殿的预备。这个「耶和华以勒」,表明神将用自己的预备来成就大卫之约。此后大卫国度的中心,就是耶路撒冷的圣殿:「神在其中,城必不动摇」(诗四十六4)。──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思想问题(第21章)】 1 若本章注释对大卫数点民数所给的理由属实,你想当日的情况为何使大卫特别容易受到试探呢?为什么神不喜悦这件事? 2 以大卫这样一个合神心意的人,这次连约押都不如,做出了神不喜悦事,这给你什么警惕? 3 从8~13, 17节看来,人的悔改牵涉什么?这时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4 本章中,有那些证据表明神对人其实满有怜悯,乐意施恩?参10, 15, 18, 20, 26节。 5 试从大卫购地献祭一事(18, 24~26),探讨「奉献」的真义。 ── 《串珠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