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上第二十章拾穗 【代上二十1】「过了一年,到列王出战的时候,约押率领军兵毁坏亚扪人的地,围攻拉巴。大卫仍住在耶路撒冷。约押攻打拉巴,将城倾覆。」 “过了一年”。即到了春天。“大卫仍住在耶路撒冷”。大卫与拔示巴犯奸淫并谋杀其丈夫乌利亚的丑闻(撒下一一)在这时发生。“拉巴”。亚扪人的主要城市,现在称为安曼,是约旦的首都。――《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大卫与拔示巴的淫乱事便发生在这段时间。拉巴为亚扪人首邑,即今天约旦国的首都安曼。――《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拉巴」:进攻亚扪首都拉巴乃战争的最后阶段,而大卫却在这时与拔示巴犯了淫乱之罪(撒下11:4)。 「列王出战的时候」:见撒下11:1注。――《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仍住在耶路撒冷: 大卫将征伐亚扪的指挥权交给约押,自己则在城中休息。当手下在疆场流血奋战之时,领袖却独享安逸,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大卫之罪或许正来自这种懒惰。本书作者用大卫仍住在耶路撒冷简单地进行描述(撒下11:1~27)<耶22:1~7,领袖的责任>。 ――《圣经精读本》 拉巴是亚扪人的首都,现代约旦王国安曼所在地。──《灵修版圣经注释》 「列王出战的时候」(1节),指第二年春天收割季节前后。中东的冬天是雨季,道路泥泞,食物补给也比较困难,因此,古代战争通常都要等到雨季结束之后,亚述和巴比伦的文献都提到战役在阳历三到五月进行。──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拉巴」(1节)是亚扪人的首都,即现代约旦首都安曼。──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在第一次战役中,亚扪人的战斗力并不强(十九6),需要请雇佣军帮忙;而经过第二次战役,「亚兰人不敢再帮助亚扪人了」(十九19);因此,第三次战役一开始,以色列人就「毁坏亚扪人的地」(1节),只剩下「围攻拉巴」(1节)了。因此,大卫并不需要亲自出征,「仍住在耶路撒冷」(1节)。──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此处作者省略大卫与拔示巴的事件 撒下 11:2~12:25 ,只记载与亚扪人战争 的胜利。不过历代志的读者都读过撒母耳记,因此 20:1「大卫仍住在耶路撒冷」, 20:2 立刻变成「大卫夺了亚扪人之王....」的逻辑突兀,其实也会让读者想起大卫在 耶路撒冷犯过的罪恶。 ●「列王出战的时候」:当时的战争多发生在冬天雨季结束之后,也就是春天 的好几个月的时间。到了收割季节,男丁都要下田工作,也不适合作战。亚述和巴 比伦的年表很多都提到战役在阳历的三到五月开始。 ●「拉巴」:字义是「伟大」,亚扪人的首都,如今约旦的安曼。 ●大卫仍「住在」耶路撒冷:「坐」、「停留」。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 研经资料》 【代上二十1 本书略去大卫与拔示巴犯奸淫一事,是想隐瞒甚么?其实是──】列王出战,大卫却留在耶路撒冷,就在这时犯了奸淫罪(参撒下11~12章)。历代志上略去这件事不提,可能因为这卷书重点在记载神对以色列人的眷顾,和神如何祝福象征神同在的圣殿。大卫与拔示巴犯奸淫的事,不合这卷书的宗旨。在本章与下一章之间提及的年代中,曾发生押沙龙的叛乱事件(参撒下15~18章),可能因为同样的原因,也略去不提。――《灵修版圣经注释》 【代上二十1~3】约押远征亚扪: 本文记录了以色列军队彻底杀戮叛乱的势力根源亚扪人的事实。巴勒斯坦的冬天是雨季,因考虑到农事尽量避免战争。在前章约押之所以没有乘胜追击攻占亚扪人的城邑而暂时退到耶路撒冷恐怕也是此原因(19:15)。攻陷亚扪之后大卫非常残忍地杀戮了其俘虏(3节),原因有二:①代神施行神的审判:大卫想要除去对抗神的选民而兴起的势力(申3:6);②对背叛的惩罚:亚扪以污辱与轻蔑回报了大卫的友好(19:1~5),故大卫的愤怒自然会加倍。并且,在执行此战斗的过程中发生了拔示巴事件(撒下11章),但本书却省略未记。这必定是因历代志作者想要尽可能向归还的百姓介绍光辉的王国史,使他们拥有自信与异像,因此故意省略大卫的失败。 ――《圣经精读本》 【代上二十2】「大卫夺了亚扪人之王所戴的金冠冕(“王”或作“玛勒堪”,“玛勒堪”即“米勒公”,亚扪族之神名),其上的金子重一他连得,又嵌着宝石,人将这冠冕戴在大卫头上。大卫从城里夺了许多财物,」 “一他连得”。约一千二百安士(75磅或34千克)。――《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亚扪人之王”可译为“亚扪人的米勒公”(他们所拜的假神名)看《王上》十一5。大卫戴这么重的金冠冕只是一次象征式的行动。――《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一他连得」(2节)有三十四公斤重,这么重的金冠冕,可能是偶像的冠冕。按照文法,第2节也可以理解为「人将这宝石戴在大卫头上」。──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倾覆」:SH
2040,「破坏」、「摧毁」。 ●「王」:可能是一般名词,也可能是专有名词「米勒公」王上 11:5,33 ,两 个字一样。 ●「一他连得」:三十四公斤重。所以这个「王」比较可能是神像「玛勒堪」, 带着那么重的冠冕,实在是太累了。大卫戴这王冠应该也只是象征性的戴一下子, 表示自己已经征服亚扪。――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二十2~3】(撒下12:30,31)。 ――《圣经精读本》 【代上二十3】「将城里的人拉出来,放在锯下,或铁耙下,或铁斧下(或作“强他们用锯,或用打粮食的铁器,或用铁斧作工”),大卫待亚扪各城的居民都是如此。其后大卫和众军都回耶路撒冷去了。」 本节说的人可能只是指士兵。由于希伯来原文很晦涩,一些解经家提供的可能解释是,这些人成了服苦的劳工(参看撒下一二的注释)。——马唐纳《历代志上》 “铁耙”。有尖刺的铁制工具。学者对于在拉巴之俘虏的命运,有两个不同的看法,参看撒母耳记下十二章31节的脚注。――《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放在锯下…”指叫这些人做苦工(参撒下十二31)。――《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放在锯下,或铁耙下,或铁斧下」(3节),意思是叫亚扪人服劳役,重建各城。大卫并没有屠杀亚扪人,所以后来押沙龙叛乱时,还有「亚扪族的拉巴人拿辖的儿子朔比」(撒下十七27)来帮助大卫。──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此时大卫的王位稳固,权力和军事力量都到达了顶峰,周围的仇敌大部分都被征服,攻取拉巴也是指日可待。然而,「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十12),越是成功、安逸的时候,越容易失去警醒,也越容易肉体出头。大卫与拔示巴犯罪,就发生在他「仍住在耶路撒冷」(1节)的这段时间;但本书却省略了这段细节(撒下十一1~十二25),而是故意提到「大卫仍住在耶路撒冷」,让熟悉《撒母耳记》的读者自己联想,然后强调「大卫夺了亚扪人之王所戴的金冠冕」(2节;十二30)。因为圣灵所要强调的是,尽管此时大卫还没有悔改,但神却仍然赐下得胜,大卫之约绝不会因着人的失败而改变:「祂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诗一百零三10),却用祂的恩慈领人悔改(罗二4),让每一个被掳回归的百姓都从心底发出赞美:「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诗一百零三1)!──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 20:3 有人认为大卫是残杀亚扪人,不过后面说「大卫待亚扪各城的居民都 是如此」,显然大卫不可能杀掉所有的亚扪人,因此此处应该是强迫亚扪人做苦工, 而非杀害他们。 ◎说起来大卫和亚扪人的战争算是一场长期的战役,胜利了以后,大卫大致上 还是依照当日的习惯,将战俘强迫劳役。圣经并不掩饰大卫当时的作法,我们也不用强求大卫要有非常高尚的人道思想,毕竟当代对待战俘,比起大卫的作法并没有 更加人道。――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二十4】「后来,以色列人在基色与非利士人打仗。户沙人西比该杀了伟人的一个儿子细派,非利士人就被制伏了。」 “伟人”。利乏音人,希伯来文是Rephaim。参看申命记二章20节和三章11节的脚注。――《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本段(4~8节)的记载和《撒下》二十一18~22同。――《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户沙人西比该」:见代上11:29。――《串珠圣经注释》 伟人的儿子: (希伯来语,利乏音),有些译本译成“利乏音人”,表明地名(14:9)。 ――《圣经精读本》 ●「基色」:字义是「部分」, 撒下 21:18 作「歌伯」。 「伟人」(4节)原文就是「利乏音人」(申二11)。──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西比该」:字义是「编织者」。 ●「细派」:字义是「筛选」。 撒下 21:18 作「撒弗」。―― 蔡哲民等《历 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二十4~8】三败非利士人:参撒下21:18~22注。――《串珠圣经注释》 征伐非利士: 本文是关于与非利士人的三次争战中立下赫赫战功之三勇士的记录(撒下21:18~22)。虽然大卫屡次击败了非利士人(撒下5:17~25;8:1等),但只要一有机会他们便再次对抗以色列,直到南王国灭亡之时,对以色列人来说他们象刺一样(代下21:16,17;28:18)。直到主再来之日撒但的活动继续被允许(太13:24~30)。然而,不管撒但如何猖獗,也不能胜过笃实地信仰耶稣之人。――《圣经精读本》 【代上二十5】「又与非利士人打仗,睚珥的儿子伊勒哈难杀了迦特人歌利亚的兄弟拉哈米,这人的枪杆粗如织布的机轴。」 “歌利亚的兄弟”。参看撒母耳记下二十一章19节。“织布的机轴”约重十七磅(7.7千克)。――《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迦特人歌利亚”:看《撒下》二十一19注。――《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睚珥的儿子伊勒哈难」 :
撒下21:19作「伯利恒雅雷俄珥金的儿子伊勒哈难」。拉哈米使用的武器和歌利亚的一样(撒上17:7)。――《串珠圣经注释》 「迦特人歌利亚」(5节)是大卫年青时所战胜的非利士巨人(撒上十七4)。──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睚珥」:字义是「树木丛生的」。 撒下 21:19 作「伯利恒人雅雷俄珥金」。 ●「伊勒哈难」:字义是「神是有慈爱的」。 ●「歌利亚」:字义是「光彩灿烂」。 ●「拉哈米」:字义是「我的面包」。 撒下 21:19 作「歌利亚」。 ◎这段经文的问题是:到底谁杀了歌利亚。一般认为大卫一定杀了歌利亚,因 为大卫是靠着杀歌利亚才能被扫罗重视、与约拿单结交,进入王宫。历代志上的经 文也支持这样的看法。如果是这样, 撒下 21:19 的记载要如何解释:一是认为该 处经文错误把「兄弟拉哈米」读成「与伯利恒人」,一是认为「歌利亚」仅是称号, 还有人认为「伊勒哈难」根本就是大卫,「雅雷」是「耶西」的误写,「俄珥金」 (字义是「织布机」)是经文跳读的结果。犹太传统是采最后一种看法。―― 蔡哲 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二十6】「又在迦特打仗,那里有一个身量高大的人,手脚都是六指,共有二十四个指头,他也是伟人的儿子。」 「迦特」(6节)是非利士人的城邑,有许多身材高大的巨人(6、8节)。──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后来」(4节)原文与前两章的「此后」(十八1;十九1)是同一个转折词,这个转折词开始了大卫争战历史的第三个段落(4~8节)。第一个段落是大卫主动出击(十八1~13),第二个段落是仇敌主动挑衅(十九1~二十3),第三个段落是总结大卫的得胜。──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虽然之前已经提到「大卫攻打非利士人,把他们治服」(十八1),但这里又三次提到「与非利士人打仗」(4、5、6节),并且三次提到「伟人」(4、6、8节)。这并不是重复,而是在提醒读者,这些「伟人」就是那些曾经使摩西的探子害怕丧胆的巨人(民十三32~33)。现在因着神应许「我必治服你的一切仇敌」(十七10),害怕已经变成信心;大卫的得胜,成就了神领百姓进迦南的应许,得着了整个应许之地。──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撒但激动周围的列国来对付以色列,但大卫都靠神得胜。当仇敌没有办法从外面攻击神的国度的时候,就转而从里面来攻击神的百姓。下一章就急转直下,「撒但起来攻击以色列人,激动大卫数点他们」(二十一1)。《历代志》并没有记录大卫与拔示巴犯罪,却记录了大卫数点百姓(二十一1),这表明作者并不讳言大卫的失败,但也没有罗列所有的史实,而是根据主题进行取舍。因为圣灵所强调的不是人在历史中的失败和悖逆,而是神在历史中的带领和挽回,祂必亲自成就大卫之约,使国度和圣殿的旨意永不落空!──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代上二十7】「这人向以色列人骂阵,大卫的哥哥示米亚的儿子约拿单就杀了他。」 ●「示米亚」:字义是「名声」。 ●「约拿单」:字义是「耶和华已给与」。――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 料》 【代上二十8】「这三个人是迦特伟人的儿子,都死在大卫和他仆人的手下。」 ●「迦特伟人的儿子」:不是迦特某个特定的巨人的四个儿子,而是迦特那里 巨人族的后裔。 ●「大卫和他仆人的手下」:这种说法似乎支持「伊勒哈难」就是「大卫」。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思想问题(第20章)】 1 1~3节是19章的延续,可见少数人的过失,引致严重的后果。这给你什么提醒? 2 单看本书,我们断断想不到大卫在军队围攻拉巴之时,竟在耶路撒冷犯了奸淫与杀人大罪(参撒下11:1~27)。撒下记载了阴暗的事实,代上则只记载了大卫光明的一面。今天,你的生命较像代上的记载,还是像撒下多点?你愿意终此一生时,留下怎样的记录? 3 你认为什么是大卫和他的仆人战胜非利士人的原因?当你所处的环境似乎被「巨人」(过强的压力)围困着的时候,你会怎样去寻找解脱的方法? ── 《串珠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