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上第十二章拾穗 【代上十二1】「大卫因怕基士的儿子扫罗,躲在洗革拉的时候,有勇士到他那里帮助他打仗。」 《撒下》的名单止于赫人乌利亚。本章在十一41节乌利亚以后,继续记述下去,以迄十二40;所依据的资料不详,但包括了十二支派的勇士,连扫罗所属的便雅悯支派也在内。这说明全民都诚心要立大卫为全以色列的王(38节)。 关于大卫“躲在洗革拉”的事,看《撒上》27章。――《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在洗革拉的时候」:参撒上27章。――《串珠圣经注释》 洗革拉, 非利士王亚吉,将此地赐给四处躲避扫罗的大卫作居住地。――《圣经精读本》 「洗革拉」(1节)位于南地,在迦特以南约12公里、别是巴西北约20公里,是神赐给犹大支派的产业(书十五31),但在扫罗时代被非利士人占领。在大卫被扫罗追赶的后期,他的信心陷入低谷(撒上二十七1),带着六百人和家眷投奔迦特王亚吉(撒上二十七1~3)。神允许大卫按着自己的主意「逃奔非利士地去」(撒上二十七1),让他能更深地认识自己、接受更深的破碎。但神却不允许祂的受膏者越过界线,所以引导迦特王把大卫安置在「洗革拉」(撒上二十七5~7),让大卫管治的第一个城邑是犹大支派的产业。──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当大卫因惧怕扫罗而「躲在洗革拉的时候」(1节),神却安排了许多扫罗本族的便雅悯勇士「到他那里帮助他打仗」(1节),让大卫得着坚固和安慰。这对于被掳回归的百姓是一个极大的安慰,他们也是内有惧怕、外有逼迫。但他们只要和大卫一样行在神的旨意里,纵然有暂时的软弱,神也照样会赐下帮助、坚固他们。──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洗革拉时期记录于 撒上 27,1~12 ,但是此处的名单并未被记载于圣经其他 地方。 ◎这应该是大卫人生最低潮的时候之一,因为大卫得要躲到敌国非利士,臣服 于迦特王亚吉,获得洗革拉作为根据地。 ●「躲」:SH 6113+SH
6440,除了「躲避」的意义之外,有「限制」、「关闭」、 「阻碍」的意思。 ●「洗革拉」:字义是「回绕」。――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二1 洗革拉这座城……】洗革拉原是非利士的城邑,大卫逃避扫罗王的追杀,投奔了非利士王亚吉。亚吉乐见以色列的勇士向他投诚,却不知道大卫对他只是假意顺从。亚吉王将洗革拉给了大卫,好安顿他的家眷和军队(参撒上27,5~7)。大卫的住处并不是高级秘密,所以有许多效忠他的人前去投奔归他。――《灵修版圣经注释》 【代上十二1~7】来自便雅悯支派的勇士:这二十三位勇士排列最先,大概是因为他们背叛了回族的扫罗家,而且武功高强,他们特出的本领是射击,而且左右手皆能用。――《串珠圣经注释》 【代上十二1~22】投奔大卫的勇士:大卫虽流亡在外,仍吸引了许多英雄豪杰前来归依,这里把他们按宗族分为四组。按次序,本段应放在11,9之后,不过,作者显然有意先叙述大卫作全以色列王的光荣史,然后才记他流亡时的日子。――《串珠圣经注释》 选择大卫的洗革拉之士,在居住于洗革拉之前大卫与其勇士,不过是势微力轻的军队。然而,自从居住在洗革拉之后,他们便迅速地扩张了势力。这都藉助于来就大卫的勇士,大卫也靠着他们的帮助辅垫了登上王位的基石。扫罗所属便雅悯支派的一些人不顾扫罗尚在世而支持大卫,引起了大卫的怀疑(17节)。他们突然的支持甚至使大卫误认为他们是扫罗所派的奸细。然而,大卫在确信是神差他们来此之后便接纳了他们(18节)。借着神差来的不曾相识的人,我们认识到只要时候一到,神便为了使用自己所拣选的人,或在暗处或在明处给予帮助,使自己的计划终得以成就(加4,4,5)。 ――《圣经精读本》 1~22节是一个交错平行(Chiastic Parallelism)的结构,用关键词「说明」(1、17、18、19、21、22节)贯穿始终,列出了大卫在最软弱的时候所得着的一系列「帮助」,并把圣灵的启示放在整个结构的中心(十二18),显明这些「帮助」真正的来源是神。 o A. 在洗革拉获得的帮助(十二1~7); o B. 在山寨获得的帮助(十二8~18); o A1. 在洗革拉获得的帮助(十二19~22)。──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代上十二1~40】助大卫建立王政体制的众勇士, 本章亦与前章相同,记录了为了拥大卫为王而尽忠的勇士。他们可大致分为扫罗生前归于大卫的勇士(1~22节),和扫罗去世后归顺大卫的人(23~40节)。有些学者认为本章是历代志作者的个人收集材料,因为本章的内容未见于其它史书(Curtis)。本章刻画了拥戴大卫者的特征,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发现神的工人所当具备的品格,①受圣灵感动的人(18节),神喜悦分别为圣的服侍者,当蒙受救恩之人大发热心时神的工就会得以完成(罗14,18)。事实上,没有蒙神恩典的确信而作神之工是不可能的。因为此种人的工作乃是不诚实的;②顺服管理历史之神的人(32节),我们曾见过不知时代的发展走向,却逆行时代走向而灭亡之徒。神在每个时代都彰显了自己的作为<西
绪论,启示的渐进性>。认识神的此番旨意而遵行神话语的人,正如以赛亚“当趁耶和华可寻找的时候寻找他”(赛55,6)劝告一样,惟有神应许之时人才能领受,且不错失机会;③并非表里不一之辈(33节),或许那些乘权力之风之徒看似把握了历史的潮流,然而,他们为个人的利益而出卖国家与民族甚至是神之圣名的行为必不免受审判(太27,3~5;路22,48)。神拣选诚实之人来显明自己的旨意(腓2,5)。除此之外,大卫还与他们一同吃喝以示庆祝。这些事实暗示在耶稣基督里面成就的天国是何等荣耀而充满喜乐之地(赛11,6~9)<可1,15,神国度的概念>。 ――《圣经精读本》 【代上十二2】「他们善于拉弓,能用左右两手甩石射箭,都是便雅悯人扫罗的族弟兄。」 扫罗的族弟兄, 究竟是什么促使便雅悯支派的一些勇士不顾扫罗尚在世却来就大卫呢?①恐怕是扫罗的暴政与不信之举,以及严重的精神病症状使得他们无法期待明政(撒上22,17);②大卫已开始受以色列百姓的青眯(撒上18,7,16),其对神为中心的信仰在以色列百姓当中引起了极大的共鸣。今天,有许多社会团体形成了以血脉为中心的家族体制,甚至连有些教会都沾染了这种现象。这种体制只会给少数几个人带去利益,在整个组成成员之间却造成莫大的隔阂。然而,便雅悯支派的一些勇士,不受人情或血统的局限,只为了神和正义而作出信仰决志。圣徒也并非从血气或情欲而生,乃是从神而生,故当走上以神为中心的道路(诗51,6;约1,13)。 ――《圣经精读本》 ●「善于拉弓」:SH 5401+SH
7198,「配备弓」、「操作弓」、「弓箭手」的 意思。 ◎ 士 20,16 记载便雅悯人擅长远距攻击的武器。――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 经资料》 【代上十二2 两手同利的战士】左手便利在古时不被接受,因为普遍被视为与邪恶或鬼魔有关。由于他们在很多情况下都不能使用左手,左撇子尽都两手同利。然而两手同利在战场之上却能提供独特的优势。例如在作战时逼使敌军移向左方是很常见的战略。这样一来,使用右手的士兵(用左手)所持的盾牌便远离敌人,而全身暴露在敌方攻击之下。两手同利的士兵只需把盾牌交到右手,作战能力便不会受到损害。藏身在树木或石头后面的弓箭手可以射击更广的范围,因为他们能够在两边放箭,而不会暴露于敌军攻击之下。──《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上十二2 古代战场上使用的武器可真多!】弓箭手和甩石之人皆有特别的武器。甩石之人用一根皮带或山羊毛的绳子系在浅浅的皮囊袋两旁,甩石前将吊带绕着头抡起来,当一端松开时,石子就射向目标。弓箭是数千年来的兵器,因为非利士人垄断冶铁业,所以以色列人用石头、木头或骨头做箭头(参撒上13,19~20),箭杆则用芦苇或木头,弓弦则用动物的肠子或皮革制成。――《灵修版圣经注释》 【代上十二3】「为首的是亚希以谢,其次是约阿施,都是基比亚人示玛的儿子。还有亚斯玛威的儿子耶薛和毗力,又有比拉迦,并亚拿突人耶户、」 ●「亚希以谢」:字义是「我兄弟是帮助」。 ●「约阿施」:字义是「神的赏赐」。 ●「基比亚」:字义是「多丘陵的」。 ●「示玛」:字义是「流言」。 ●「亚斯玛威」:字义是「刚毅至死」。 ●「耶薛」:字义是「神的集会」。 ●「毘力」:字义是「释放」。 ●「比拉迦」:字义是「祝福」。 ●「亚拿突」:字义是「祷告蒙应允」。 ●「耶户」:字义是「耶和华是他」。――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二4】「基遍人以实买雅,他在三十人中是勇士,管理他们,且有耶利米、雅哈悉、约哈难和基得拉人约撒拔、」 ●「基遍」:字义是「小山丘」、「多丘陵的」。 书 9,3~27记载这个迦南民 族逃避以色列人将之灭绝的事迹。 ●「以实买雅」:字义是「耶和华会聆听」。 ●「耶利米」:字义是「耶和华所指定的」。 ●「雅哈悉」:字义是「神看见」。 ●「约哈难」:字义是「耶和华已赦免」。 ●「基得拉」:字义是「一堵墙」。 ●「约撒拔」:字义是「耶和华已赐与」。――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二5】「伊利乌赛、耶利摩、比亚利雅、示玛利雅、哈律弗人示法提雅、」 ●「伊利乌赛」:字义是「神是我的力量」。 ●「耶利摩」:字义是「他是至高者」。 ●「比亚利雅」:字义是「耶和华是主」。 ●「示玛利雅」:字义是「耶和华所保守的」。 ●「哈律弗」:字义是「拔出」。 ●「示法提雅」:字义是「耶和华已审判」。――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二6】「可拉人以利加拿、耶西亚、亚萨列、约以谢、雅朔班、」 「可拉」:并非犹大的地方。――《串珠圣经注释》 可拉人, 这句话意指可拉的后裔(出6,24;民26,58;代下20,19),这与(4,5,7节)的基遍、哈律弗、基多皆为地名有所不同。 ――《圣经精读本》 ●「可拉」:字义是「光秃的」。 ●「以利加拿」:字义是「神已经拥有」或「神已经创造」。 ●「耶西亚」:字义是「耶和华会借予」。这个名字原和合本用「耶西亚」, 与 代上 7,3 的「伊示雅」同拼音,不同人。 ●「亚萨列」:字义是「神已相助」。 ●「约以谢」:字义是「耶和华是帮助」。 ●「雅朔班」:字义是「百姓将回来」。――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二7】「基多人耶罗罕的儿子犹拉和西巴第雅。」 「基多人」:有学者认为抄录时误加上去的。――《串珠圣经注释》 ●「基多」:字义是「墙壁」。 ●「耶罗罕」:字义是「表示怜悯」。 ●「犹拉」:字义是「愿他有益」。 ●「西巴第雅」:字义是「耶和华所赐的」。――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 资料》 【代上十二8】「迦得支派中有人到旷野的山寨投奔大卫,都是大能的勇士,能拿盾牌和枪的战士。他们的面貌好像狮子,快跑如同山上的鹿。」 “山寨”。亚杜兰洞(一一15)。――《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狮子」:形容相貌凶恶。 「鹿」:形容他们擅长攀山。――《串珠圣经注释》 盾牌和枪, 是犹大子孙为了在战争中取得胜利而使用的武器。这暗示了今日的圣徒为要在属灵争战中获取胜利而必备的信仰武器。关于圣经所记录武器和其意义请参照上文图表。 ――《圣经精读本》 「旷野的山寨」(8节)可能是西弗的旷野(撒上二十三14),大卫在这里被扫罗追赶得特别急。当同族的西弗人屡次出卖他的时候(撒上二十三19~20;二十六1),迦得支派的勇士却从约旦河东过来「投奔大卫」(8节),成为神所赐的安慰。──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他们的面貌好像狮子,快跑如同山上的鹿」(8节),是引自雅各(创四十六19)和摩西(申三十三20)对迦得支派的祝福。──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 12,8 的意思是这些人凶猛善战,又速度飞快。――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 经资料》 【代上十二8~15】来自迦得支派的勇士:这班勇士来自约但河东,特长是善用短距离的武器。――《串珠圣经注释》 迦得支派勇士的决志, 迦得支派为业之地是约但河东的基列(耶49,1),此处土壤肥沃树林茂盛,是适于放牧的佳美之地。但是,迦得支派的勇士为了一同参加大卫的事工,毅然离弃自己肥沃的土地,佳美的家乡而选择了荒芜贫脊的战场。今天,许多人享受着现代文明所创造出来的舒适,安逸的生活而陷入了懒惰。安然的生活有时会成为使我们的信仰懒惰起来的原因。迦得人的决志如此责问我们,①有没有勇气为了神的宣教事工而选择艰苦的生活;②为了建设神的国度,是否在接受着勇猛于狮子,迅捷于跑鹿的信仰训练;③有没有像他们一样持守信仰并与撒但争战?正如迦得人与大卫一起建设神之国度,我们也当倾注全力与基督一起建设天国,胜过世俗的安逸与懒惰生活的诱惑而在与撒但的属灵争战中获取胜利<弗6,10~20,圣徒的属灵争战>。 ――《圣经精读本》 【代上十二9】「第一以薛,第二俄巴底雅,第三以利押、」 ●「以薛」:字义是「宝物」、「财富」。 ●「俄巴底雅」:字义是「耶和华的仆人」。 ●「以利押」:字义是「我神是父」。――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二10】「第四弥施玛拿、第五耶利米、」 这里的“耶利米”跟第13节在希伯来文的拼写上略有不同。――《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弥施玛拿」:字义是「肥胖」。 ●「耶利米」:字义是「耶和华所指定的」。――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 资料》 【代上十二11】「第六亚太、第七以利业、」 ●「亚太」:字义是「合适的」。 ●「以利业」:字义是「我的神是神」。――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二12】「第八约哈难、第九以利萨巴、」 ●「约哈难」:字义是「耶和华已赦免」。 ●「以利萨巴」:字义是「神已赐与」。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二13】「第十耶利米,第十一末巴奈。」 ●「末巴奈」:字义是「主的联系」。――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二14】「这都是迦得人中的军长,至小的能抵一百人,至大的能抵一千人。」 军长, 并非指一般的指挥官,乃是指军队的领袖。 ――《圣经精读本》 「军长」(14节),意思是「军队首领」。──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至小的能抵一百人」(14节),可能指这些军长能管理的人数。──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历代志作者很少提及迦得支派的事迹。 ●「军长」:字义是「军队首领」。――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二15】「正月,约旦河水涨过两岸的时候,他们过河,使一切住平原的人东奔西逃。」 “正月”。三、四月间,当时约但河正水涨,这使他们的行动显得更见勇敢。――《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犹太历的正月为阳历三、四月间,正值春季,山区雪溶,约但河水泛滥。此时过河表现出战士的英勇。 这些事(8~15节)很可能是大卫逃居亚杜兰洞时发生的(撒上二十二1~2)。――《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正月 ...... 时候」:春天黑门山的冰雪融解,常令约但河泛滥。 「使一切 ...... 西逃」:这句可译作「截断低地东西岸的所有通路」。――《串珠圣经注释》 正月, 就以色列的宗教历史而言是“尼珊月”(1月),相当于今日阳历的“3,4月”。 ――《圣经精读本》 以色列宗教历的「正月」(15节)是阳历三、四月间,这时雨季结束、雪山融化,约旦河水泛滥。这些勇士没有等到约旦河水变浅的夏天,而是在最困难、最危险的涨水季节过河,以致对岸的敌人措手不及(15节)。──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住「平原」:SH 6010,「山谷」、「平原」。 ◎ 12,15 指的是那一个事件已经不可考,但是可以理解的是这些人在约旦河水 涨到最高的时候,还是渡过约旦河,让住在对面河谷的人措手不及,只能四处逃窜。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二15 高水位时渡过约但河】正月是公历三月,春季的温度使高山雪融,导致约但河水泛滥。亚述王撒珥根二世(主前八世纪)在一个值得留意的碑文中,宣称自己在高水位时率兵渡过底格里斯、幼发拉底二河,如行干地。 渡河者一方面须冒大险,但另一方面(正因如此)由于没有人想到有人在这种情况下渡河,奇袭才有可能成功。──《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上十二16】「又有便雅悯和犹大人到山寨大卫那里。」 ◎ 12,16~17 显出大卫并不相信这一批人,担心他们根本是来确定大卫的位置, 然后要把大卫出卖给扫罗。但是大卫还是出去迎见他们,并且向他们表达自己在神 面前的无辜,与对同伴的欢迎。――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二16~18】从便雅悯和犹大来的勇士:亚玛撒率领三十个勇士前来襄助,大卫要他们先发誓效忠、答应不出卖他。在此之前,大卫曾被以东人多益 (撒上21~22章) 、
基伊拉人(撒上23章)及西弗人(撒上26章)所告发,先后共三次。――《串珠圣经注释》 便雅悯与犹大支派的献身, 便雅悯与犹大支派是统一王国分裂之后也依然支持大卫家族的势力(王上12,21)。他们之所以支持大卫家族是因为圣灵感动了他们(18节)。当时,大卫受到许多人的欺骗(撒上23,7,19),几乎怀疑所有人都是骗子(诗116,11)。他对本文的两个支派亦持有相同的态度。然而,大卫全然信靠了公正之神,听到他们的信仰告白之后,便接纳了他们。事实上,教会之内也有圣徒不能彼此信任,若是真心想作主的工作,追随主,便应尽快消除相互间的不信与反目。在彼此不能信赖之时,我们不能期待基督居于其中。 ――《圣经精读本》 【代上十二17】「大卫出去迎接他们,对他们说:“你们若是和和平平地来帮助我,我心就与你们相契;你们若是将我这无罪的人卖在敌人手里,愿我们列祖的神察看责罚。”」 “我心就与你们相契”即联盟之意。――《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责罚」:可作「审判」。――《串珠圣经注释》 ●「和和平平地」:SH 7965,「健全」、「平安」、「和平」。 ●「相契」:SH 3162,「共同地」、「一起地」。――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二18】「那时神的灵感动那三十个勇士的首领亚玛撒,他就说:“大卫啊,我们是归于你的;耶西的儿子啊,我们是帮助你的。愿你平平安安,愿帮助你的也都平安,因为你的神帮助你。”大卫就收留他们,立他们作军长。」 关于圣灵在旧约的工作,参看士师记三章10节的脚注。――《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亚玛撒」(18节)率领三十个勇士前来帮助大卫,但大卫却不敢相信他们,因为他曾被以东人多益 (撒上二十二9) 、 同族的基伊拉(撒上二十三12)和西弗人(撒上二十三19)多次出卖,何况这些人中还有扫罗同族的便雅悯人。但是大卫还是「出去迎接他们」(17节),表明他对神的信心。──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神的灵感动那三十个勇士的首领亚玛撒」(18节),原文是「圣灵穿戴在勇士的首领亚玛撒身上」,指圣灵透过人向大卫发表恩言。亚玛撒的诗歌里反复提到「帮助」(18节)和「平安」(18节),响应了大卫所问的「帮助」(17节)和「平安」(17节原文),证明是神在大卫的软弱之中赐下那么多的「帮助」。──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神的灵「感动」:SH 3847,「穿」。 ●「神的灵感动」:原文是「神的灵穿在....身上」。 ●「三十个勇士的」首领:如果按读型SH 7991,「军官」。如果是写型,意 义就是「三十」。此处可能翻译为「军官领袖」比较合乎上下文。 ●「亚玛撒」:字义是「重荷」。 ●「平平安安」:SH 7965+SH
7965,连续两个「平安」,作为加强语气之用。 ●「收留」:SH 6901,「接受」、「接纳」。 ◎ 12,18 面对要投靠的领袖的不信任,亚玛撒用大卫的关注来回答大卫:「神 帮助大卫」,所以他们也要投靠、帮助大卫。这样的回答消弭的大卫的戒心,就接 纳他们,立为军队首领。――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二19】「大卫从前与非利士人同去,要与扫罗争战,有些玛拿西人来投奔大卫,他们却没有帮助非利士人,因为非利士人的首领商议打发他们回去,说:“恐怕大卫拿我们的首级归降他的主人扫罗。”」 “与非利士人同去”:参《撒上》29章。――《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大卫因惧怕扫罗而「躲在洗革拉」(1节),但神却不允许他继续在非利士地沉沦下去。所以风云骤起,「非利士人聚集军旅,要与以色列人打仗」(撒上二十八1),大卫和他的部下不得不「与非利士人同去,要与扫罗争战」(19节)。这是大卫一生最尴尬的时候,作为神的受膏者,怎么能与神的百姓打仗呢?大卫「聪明反被聪明误」,陷入了窘境。──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但神量给的功课都是有分寸的,虽然允许大卫陷入试探,却不允许他在试探里失落。神管理非利士首领们的心,让他们在最关键的时刻发现了大卫,并且起了疑心,「打发他们回去」(19节)。大卫因此离开战场,与扫罗的死毫不相干,并且得着许多的「帮助」(21、22节)。──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这一段的时空背景记载于 撒上 29 。 ●「投奔」:SH 5307,「俯伏在地」。――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二19~22】从玛拿西来的勇士:当非利士人出发前往基利波山与以色列军队会战之时,首先把大卫及同党送走,以防他们在阵上倒戈相向(撒上29,4~11)。大卫回去洗革拉时可能取道玛拿西支派的领地,号召该地的头目脱离扫罗的政府,改而支持他。――《串珠圣经注释》 玛拿西支派对大卫的忠诚, 在扫罗战死之前,亦即基利波之战尚未开始之前,继便雅悯和犹大之后,玛拿西支派也有一些人离开扫罗而投奔大卫。他们是玛拿西支派的千夫长(领袖),当亚玛力人掳走大卫之妻与妇人之时,他们曾与
大卫并肩作战,击退亚玛利人而夺回大卫之妻与众妇人(12,21;撒上30,18,19)。 ――《圣经精读本》 【代上十二20】「大卫往洗革拉去的时候,有玛拿西人的千夫长押拿、约撒拔、耶迭、米迦勒、约撒拔、以利户、洗勒太,都来投奔他。」 「玛拿西人的千夫长」(20节)不是普通的战士,而是大有影响力的玛拿西支派首领。他们在扫罗还没有失败之前就来投奔大卫,当时大卫只有六百人。──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押拿」:字义是「愉悦」。 ●「约撒拔」:字义是「耶和华已赐与」。 ●「耶迭」:字义是「神使自己为人所知」。 ●「米迦勒」:字义是「有谁像神」。 ●「以利户」:字义是「他是我的神」。 ●「洗勒太」:字义是「黑暗」。 ◎ 12,20 中,一般认为这些人是带兵要与扫罗的军队集结前,发现状况不对, 于是转而投靠大卫。――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二21】「这些人帮助大卫攻击群贼。他们都是大能的勇士,且作军长。」 「群贼」:大概是指当时的游牧民族──亚玛力人(撒上30章)。――《串珠圣经注释》 「群贼」(21节),指洗劫洗革拉的亚玛力人(撒上三十1)。──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群贼」:SH 1416,「军队」、「袭击的群伙」。原文是单数型态,指的 应该是攻击洗革拉的亚玛力人。 ◎ 12,21 指的应该是 撒上 30 追击亚玛力人的事迹。 12,22描述神帮助下的大 卫,势力蒸蒸日上,而作者描述这支军队是「如神的军一样」。除了数量的庞大之 外,应该也包含了这支军队由「流氓、土匪」变成「信仰坚定的军队」。―― 蔡哲 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二22】「那时,天天有人来帮助大卫,以致成了大军,如神的军一样。」 「如神的军一样」:这句话可以从两方面去了解,一方面大卫具有领导才华,而且能高瞻远瞩,前来投奔的豪杰络绎不绝,终于结成革命洪流;另一方面,大卫既是「真命天子」,「替天行道」,那么,他的军队就如神的军队一样。――《串珠圣经注释》 如神的军一样, 如同滴水穿石,始于两个人的大卫军队以破竹之势发挥出了惊人的威力。作者藉此称大卫的军队为神军。如今,他们不再是掌握一地霸权的军事力量。他们是以色列的希望与梦想,也是为了使神的旨意成就在这地而竭尽全力的先锋队。归回之民梦想着大卫时代的强盛统一王国(神之国度),维持了他们的理想和信仰。今日的圣徒是以基督的能力装备的军兵,不断地抵挡撒但的权势而与之争战。即便肉身会疲倦,若以对神之国度的信仰装备自己,便可借着基督守护我们的力量而取得最后的胜利<弗6,10~20,圣徒的属灵争战>。――《圣经精读本》 在神的「帮助」(18节)下,前来「帮助大卫」(22节)的勇士越来越多。他们过去可能是「受窘迫的、欠债的、心里苦恼的」(撒上二十二2),其中甚至还可能有「恶人和匪类」(撒上三十22),最后却被神造就成了国度的勇士,「如神的军一样」(22节)。神把这些不同造型的忠心勇士赐给大卫,借着他们的忠心事奉和彼此配搭,支取神的得胜,建立神的国度。今天,神「配搭这身子」(林前十二24),也会把各种「受窘迫的、欠债的、心里苦恼的」,甚至「恶人和匪类」加进基督的身体。因此,我们不可「以貌取人」(申十17)地把信徒分成三六九等,也不可论断暂时软弱的弟兄,因为「身上肢体人以为软弱的,更是不可少的」(林前十二22),每个人都有可能被神造就成忠心的国度勇士。──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代上十二23】「预备打仗的兵来到希伯仑见大卫,要照着耶和华的话,将扫罗的国位归与大卫。他们的数目如下:」 勇士的总人数约有三十五万(经文没有说明以萨迦的人数;32节),他们从以色列的各支派而来,可见大卫已得到广泛的支持。――《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将本节至37节所记战士数目加起来,共为340,822人(撒下五1~3未记数目)。这末多的人来到希伯仑欢宴三日(39节),是很少可能的。一个解释是:前来参加的只是十三1所说的千夫长和百夫长等首领。例如犹大支派的战士6800人,代表参加的只有六个千夫长,八个百夫长。这也可从28节和32节所记撒督率族长22人及以撒迦支派族长200人得到证明。依此法计算,参加宴会的约近600人。 但解经家还有其他的解释:1,原文中的“千”字其实是指一个队,例如犹大支派有“六千八百人”,是说有六队共八百人。2,每个支派中的每一族在理论上都应有一个千人的战士队伍,实际人数则甚少。3,“千”字原文为elep,与“首领”的原文allup在读音上近似,故犹大支派的“六千八百人”实为六位军官,八百兵士。 不问用那种解释,作者的用意至为明显:大卫获有全民的支持,所拥有的大军如神的军队一样多(22节)。――《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预备打仗的兵」:「武装军的领袖」。――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二23~40】在希伯仑拥护大卫登基的军旅:本段在解释上的最大困难是数字的庞大。学者为把数字降至合理水平,提出三个不同的计算法: 1 「千」作「单位」解;如此24节是「犹大支派 ...... 有六个单位,共八百人」; 2 「千」是一种笼统的数字,实际数目远比记录的为低; 3 「千」的读音和解释应作「将军」,24节因此可译作「八百人由六位将军率领」。 以上的计算法并不为一般保守派的学者所接受,事实上圣经内军队的数字都是很大的,例如出埃及早期百姓共达六十万零三千五百五十人(民1,46),后期有六十万零一千七百三十人(民26,51);大卫作王后期军队至少有一百多万人(撒下24,9;
代上21,5);按此比例,这里的数十万人实在是不足为奇的。――《串珠圣经注释》 希伯仑众勇士, 扫罗战死之后,大卫被以色列百姓立为新的统治者。虽然,以伊施波设为中心的扫罗之后尚在世,百姓却认识到大势所向,为了成为大卫旗下之兵而陆续前来投奔。作者借着本文记述了以色列百姓和解的过程,我们可以类推出以下事实,①当以色列联成一体时,就能向周边世界显示出莫大的力量,事实上,今日的教会虽然在一位神里面抱有同一个志向,却似乎处在四分五裂的状态。当教会分裂之时,就象无力的以色列百姓倍受周边列强之折磨一样,许多灵魂就会遭受被撒但试探的羞辱<创22,1,何为试验>。然而,当在基督里<弗2,7,在基督里>成为一体时,便能发挥世界的光与盐的作用(太5,13,14),撒但也就失去其立足之地;②当以色列联成一体时,他们之中有喜乐与和平。在历史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民心分裂后的国家会被一切混乱与罪行所染,终未能克服危机而灭亡。然而,借着本文我们认识到当我们放弃自己的固执而为共同体的发展与利益献身时,真正的和平便会随之而来(徒4,32)。若按支派详细区分来投奔大卫的人,就如以下图表。 ――《圣经精读本》 23~37节列出的三十四万勇士来自以色列所有的支派,包括不必打仗的利未人(26节)和「扫罗的族弟兄」(29节)。扫罗死后,他们从以色列的各支派而来,「一心要立大卫作王」(38节)。──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在23~37节的名单中,离非利士人远的以法莲、玛拿西、以萨迦、西布伦、拿弗他利、但、亚设和河东支派来的人比较多,离非利士人较近的犹大、西缅、便雅悯支派来的人较少,可能因为他们需要防备非利士人。──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代上十二24】「犹大支派,拿盾牌和枪预备打仗的,有六千八百人。」 ◎ 12,24 中,即使记载的人数可能只是「军队领袖」,犹大支派的人数也不太 合乎比例。不过犹大支派早就立大卫为王,此处可能只记录扫罗势力范围的犹大军 队领袖数量。――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二25】「西缅支派,能上阵大能的勇士,有七千一百人。」 【代上十二26】「利未支派有四千六百人。」 【代上十二26~29 利未人入伍?可以吗?】神在民数记1章47至50节之中说到,不用数点利未人(不要他们服兵役)。这里为甚么又把他们中许多人列在大卫的军队中?因为他们虽然可以不被征召入伍,却主动地支持大卫,为拥立大卫作王而努力。――《灵修版圣经注释》 【代上十二27】「耶何耶大是亚伦家的首领,跟从他的有三千七百人;」 「亚伦家」(27节),指祭司家族,他们始终支持大卫、拥戴神的受膏者。「少年大能的勇士撒督」(28节),后来成为大卫的祭司长之一(撒下八17),最后成为所罗门的大祭司(王上二35)。──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代上十二28】「还有少年大能的勇士撒督,同着他的有族长二十二人。」 26和27节记了利未人和亚伦家。但作者添上撒督,以增强祭司在整个历史中的地位,也为撒督后来作大祭司埋下伏笔。――《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代上十二29】「便雅悯支派、扫罗的族弟兄也有三千人,他们向来大半归顺扫罗家。」 ●「向来大半归顺扫罗家」:直译是「到现在为止他们大多持守扫罗家的职务」。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二30】「以法莲支派、大能的勇士,在本族著名的有二万零八百人。」 【代上十二31】「玛拿西半支派,册上有名的共一万八千人,都来立大卫作王。」 【代上十二32】「以萨迦支派有二百族长,都通达时务,知道以色列人所当行的,他们族弟兄都听从他们的命令。」 「通达时务」:分析时事的专家。――《串珠圣经注释》 ●「通达时务」:「通晓时势」。 ◎此处记载具有军事实力的以色列各族都来拥护大卫做王。12,27~28 更说明祭 司也支持大卫做王。――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二33】「西布伦支派能上阵,用各样兵器打仗,行伍整齐,不生二心的,有五万人。」 【代上十二34】「拿弗他利支派有一千军长,跟从他们拿盾牌和枪的有三万七千人。」 【代上十二35】「但支派,能摆阵的有二万八千六百人。」 【代上十二36】「亚设支派,能上阵打仗的有四万人。」 【代上十二37】「约旦河东的流便支派、迦得支派、玛拿西半支派,拿着各样兵器打仗的有十二万人。」 【代上十二38】「以上都是能守行伍的战士。他们都诚心来到希伯仑,要立大卫作以色列的王;以色列其余的人也都一心要立大卫作王。」 本节至40节是欢庆大卫受膏为王的宴会的记录,全民与王在此立约,共誓协力建设一个强大的王国,和平欢乐。――《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守行伍」(38节),原文是「能列阵」,指受过军事训练。──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守行伍」:SH 5737+SH
4634,「列阵」。当时的战争都是靠双方列阵互相 攻击,能够「列阵」就是熟练战争技艺。――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二39】「他们在那里三日,与大卫一同吃喝,因为他们的族弟兄给他们预备了。」 「一同吃喝」:是庆祝立约的一个重要节目。――《串珠圣经注释》 「一同吃喝」(39节),指庆祝大卫作王的宴会。──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他们的族弟兄」(39节),指希伯仑附近的犹大人,而「以萨迦、西布伦、拿弗他利人」(40节)在地理位置上最远。整个以色列民族,从最近到最远的支派,都一心一意地联合起来,参与大卫的加冕典礼。──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本书最初的读者读到此处,心中必然会产生疑问:合神心意的大卫王隆重登基,为什么加冕典礼上只有「吃喝」(39节)、「欢乐」(40节),却没有像所罗门登基时那样隆重献祭(二十九21~22)。这正是作者特意设下的悬念,把读者的心从国度转向圣殿,从政治的复兴转向属灵的复兴,接下来立刻就提到「我们要把神的约柜运到我们这里来;因为在扫罗年间,我们没有在约柜前求问神」(十三2)。──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代上十二40】「靠近他们的人,以及以萨迦、西布伦、拿弗他利人,将许多面饼、无花果饼、干葡萄、酒、油,用驴、骆驼、骡子、牛驮来,又带了许多的牛和羊来,因为以色列人甚是欢乐。」 ●「以色列人甚是欢乐」:原文直译是「以色列欢乐」。 ◎这一段是描述以色列众人都一心一意,快乐的要设立大卫做王。希伯仑人当 然欢迎这件事,事实上其他支派的人也供应这个三天宴会的需求,一同庆祝大卫作 王。大卫成为神与全以色列共同设立的君王。 ◎我们的日子好像充满苦闷,「欢乐」这个元素在信仰中好像不常出现。但是 此处描述神让大卫作王时,以色列是充满欢乐的。我们能让「喜乐」这个元素常常 出现在我们的信仰生活之中吗?――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二40 大卫作王,百姓欢喜,只因……】扫罗不顺服神,在位之日人民受尽了痛苦(10,13),人心思变,期望改朝换代。大卫受膏作王,民众自然喜乐洋溢,大事庆祝。兴高采烈地敬拜神,全心全意地庆贺赞美,是理所当然的事,神既然是我们喜乐的泉源,祂也要与我们一同欢乐。──《灵修版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12章)】 1 大卫立耶城为京(11,4~9),又收揽各方勇士(12,17),可见他是一位怎样的人才? 2 勇士们归顺大卫,除了因为大卫个人的因素之外,更因为受神的灵感动(18),并且看见神帮助大卫。这对今天作属灵领袖的有什么启发? 3 按照这段经文的提示,统计一下大卫登基时军旅的数目。试投入在场者的心情,想象这些军旅与其他官员一同拥戴大卫作王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4 对于一些学者所提出军旅数目庞大的困难,你会怎样回答?这些难题和释经的疑惑,会影响你对圣经的信心吗? 5 拥戴大卫作王的军旅都是同心合意的,所以他们「甚是欢乐」。比对今天教会的情况,教会中的领袖是神所选派的吗?信徒又是否同心拥戴与支持领袖呢?若这样做会引致什么不同的效果呢? ── 《串珠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