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历代志上第十一章拾穗

 

【代上十一1「以色列众人聚集到希伯仑见大卫,说:“我们原是你的骨肉。」

         作者笔下的大卫,出现至为突然。一字未提大卫牧羊童子的出身,与歌利亚的战斗,在扫罗王宫中的侍奉以及逃亡生活,甚至连在希伯仑作犹大王七年的事都略去。显然这些都无关宏旨。他要介绍的是一个全以色列人都拥戴的君王(3),以耶路撒冷为政教中心(7),有神与他同在(9)。他这样做大概是因为《撒母耳记》已详志诸事,不用他来复述。看《撒下》五1~3及注。――《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以色列众人」:大概只是各支派的代表(3 撒下51)――《串珠圣经注释》

                  ◎历代志作者完全舍弃大卫的年少时代、被扫罗追杀时期等记录,一开始就记 录大卫已经是众人拥戴的君王。这应该也是假设读者都知道大卫的故事,直接切入 重点,记载大卫的王朝。

                  ◎依照 撒下 211 记载,大卫单独做犹大的王七年六个月,才变成全以色列的 王。

                  ●「以色列众人」:原文是「全以色列」,意思是包含南北两国的所有以色列 人。历代志总共使用41次这个词。

                  ●「我们原是你的骨肉」:原文是「看啊!我们是你的骨和你的肉」。

                  ◎历代志的读者,主要是回归的南国犹大子民,但是作者一直都没有改变对整 个以色列国度的关注。 111 也透过全以色列国对大卫「我们是骨肉」的宣告,进 一步强调南北国原本是「骨肉之亲」。――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 1~2  撒下与代上都记载大卫作王的事,是否重复,作者要告诉我们甚么?】撒母耳记下详述大卫作王的事。历代志强调尽管大卫使用了许多人才,其中甚至有扫罗家族的人,但是使他作王的乃是神。神仍然掌管历史,使万事互相效力,以实现祂的旨意。历代志说明,不管人如何拦阻神的作为,祂仍然管理一切,在万事之中皆有祂的美意。――《灵修版圣经注释》

 

【代上十一1~3有七年半之久,大卫作犹大的王(撒下二4),而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作以色列和约但河东疆土的王(撒下二89)。这里指大卫是再联合之王国的王。“大卫……与他们立约”。 即关乎其君权和百姓之权利的一个协议,有点象一个立宪的君主政体。“撒母耳”在二十年前已经膏立大卫。参看撒母耳记上十六章13节的脚注。――《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大卫受膏作王:大卫得天下固然是他在军事和政治上取得胜利的结果,但以色列人请求他作王时,另举出三项(血统、历史和宗教上的)理由:

 1 承认大卫的统治是国内政权的转移,而非外族的入侵;

 2 肯定大卫历来对国家的贡献;

 3 见证耶和华与大卫所立的约。――《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登基:热切地盼望王政体制的以色列百姓对大卫的即位存半信半疑的态度,有人甚至嘲讽他(撒上1027)。但大卫的登基:①使百姓的关注集中在名叫希伯仑的城邑;②使他从一个军事领袖变成整个以色列的统治者,给百姓带来了希望与勇气。正如大卫统一无秩序的以色列而给百姓带去勇气与希望一样,今日的基督徒也成为这样的人,因为这是效法基督将盼望与平安带给阴暗心灵的态度。 ――《圣经精读本》

                   111~3 简要的说明全以色列人在神面前膏立大卫作王的经过。神、大卫与全以色 列人都有共识,大卫王朝是以色列的正统王朝(神应许、百姓拥戴、大卫自己也愿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1~47大卫的众勇士:与扫罗王朝的悲剧告别之后,暂新的黎明悄悄来临。本章记录了聚集在以色列的英雄大卫旗下的众勇士,叙述了借着他们的帮助击败耶布斯人而奠定大卫王朝基石的故事,对此论证大卫军队的组织体系。因作者将本书的着眼点放在了大卫的统治上,因此他省略了大卫登基之前的风风雨雨和与扫罗家族相关的所有故事,甚至是他献给扫罗与约拿单的歌(撒下119~27)。作者为了在大卫的历史中刻画王朝的明亮一面与繁荣之景,尽可能抹去了阴暗之面。自本章起作者开始介绍了大卫真正的征服事业,并写下了为此作贡献的勇士之名。 ――《圣经精读本》

 

【代上十一2「从前扫罗作王的时候,率领以色列人出入的是你,耶和华你的神也曾应许你说:‘你必牧养我的民以色列,作以色列的君。’”」

         你必牧养我的民以色列,作以色列的君:本书作者将大卫塑造成真正的牧者,掌权者——耶和华的代理人。为以色列立一个牧人的预言,对历代志作者的同时代人尤其是被掳归回之民而言是指弥赛亚<827~91,弥赛亚思想的展开>。此预言借着大卫的子孙耶稣称自己为牧人的比喻(1011)而完全得以成就。――《圣经精读本》

 

【代上十一3「于是以色列的长老,都来到希伯仑见大卫王,大卫在希伯仑耶和华面前与他们立约。他们就膏大卫作以色列的王,是照耶和华藉撒母耳所说的话。」

         「是照耶和华藉撒母耳所说的话」:参撒上1528 161~13。这是作者的评语。――《串珠圣经注释》

         以色列的长老:若说祭司以向神献祭为业,长老则以治理百姓为业<216,圣经中的长老职分>。在这里大卫指着神的名字向百姓起誓要遵行君王所当遵行之事,并照着律法的律例举行戴冠仪式。这律例就是膏立为君王,膏抹意味着分别为圣(3026)。这种膏油仪式反映了神政政治的特点(撒上24610),也是弥赛亚在新约时代所要领受的标志之一。神以“圣灵和能力”膏了基督耶稣,实现了百姓等候弥赛亚的心愿(1038) ――《圣经精读本》

         「照耶和华借撒母耳所说的话」(3),指神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派撒母耳膏立大卫为王。「以色列众人」(1)早就知道神已经拣选大卫(2),也愿意接受大卫作王(撒下三17),但却不得不附从押尼珥拥立扫罗家。现在神让百姓清楚地看见神的安排,就是「大卫家日见强盛,扫罗家日见衰弱」(撒下三1)。当他们认识到前面只有一条出路的时候,才能甘心乐意地接受神的受膏者为王。这也是我们生命成长的经历:每个信徒都知道应该接受基督为王,但却不得不「附从那肢体中犯罪的律」(罗七21)。人没有办法靠自己的努力来「脱离这取死的身体」(罗七24),但神借着十字架不断地对付我们,让我们里面的旧人「日见衰弱」、新人「日见强盛」。当我们认识到「体贴肉体的,就是死;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罗八6)的时候,才能甘心乐意地接受基督为王。──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大卫作王,既不是倚靠个别权贵或者投机分子的拥立,也不是倚靠内战,而是神感动「以色列的长老都来到希伯仑见大卫王」(3),并有各支派的勇士同心「要照耶和华的话,将扫罗的国位归与大卫」(十二23)。虽然中间经过了许多波折、误解,但百姓最终还是同心合意地拥立大卫,正显明大卫作王是神的作为,因为「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太十九26)──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大卫一生曾经三次受膏:第一次撒母耳在伯利恒膏他作神百姓的王(撒上十六13),第二次是犹大支派在希伯仑膏他「作犹大家的王」(撒下二4),第三次是以色列十二支派的长老在希伯仑膏他「作以色列的王」(撒下五3)。大卫「登基的时候年三十岁,在位四十年」(撒下五4),大约是主前1010~970年。──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受膏的仪式,是将膏油倒在人的头上。在旧约中只有三种职分需要受膏:祭司、君王和先知。古埃及的传统,是法老膏立其臣子和诸侯(Vassal Kings),象征他们是作为法老的仆人、管理法老的产业;撒母耳膏大卫,也是象征将他分别为圣归与神,作为神的仆人、成为管理神产业的君。古代赫人的传统,则是百姓膏立君王,象征接受君王的统治;而「以色列的长老」膏大卫,也是象征接受大卫的统治。──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本书对大卫的记载,直接从他受膏做全以色列的王开始,根本不提《撒母耳记》中详述的大卫的出身、与歌利亚战斗、在宫中事奉、被扫罗追赶、在希伯仑作犹大王七年半等曲折的过程。因为《历代志》的目的不是让我们学习大卫生命的成长过程,而是让我们看到神在历史中的工作:时候到了,神就让大卫坐在宝座上,显明神所要的国度——国度的第一个要素是神的百姓,就是「我的民以色列」(2);第二个要素是合神心意的王,就是「以色列的君」(2)──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代上十一4「大卫和以色列众人到了耶路撒冷,就是耶布斯,那时耶布斯人住在那里。」

         “耶布斯”。参看士师记十九章10节。――《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大卫和以色列众人」:进攻耶路撒冷一事虽然可能只是由大卫的近卫部队执行(参撒下56) 可是作者指出这不单是他们的计划,也是全体以色列人的意愿。

          「那时耶布斯人住在那里」:参士121的注释。――《串珠圣经注释》

         耶布斯:< 绪论,迦南诸民族>。他们的居住地被耶路撒冷所占领而称为耶路撒冷。 ――《圣经精读本》

         本书特地把「大卫和跟随他的人」(撒下五6)改为「大卫和以色列众人」(4),以强调大卫是十二支派的王。──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希伯仑」(1)属于犹大支派,离北方的支派比较远,因此,大卫需要一个更理想的首都,促进神百姓的合一。而「耶路撒冷」(4)位于犹大和便雅悯两个支派的边界上,虽然被分给了便雅悯支派(书十八28),但便雅悯和犹大支派都没能攻取它(书十五63;士一21),此时还在耶布斯人的手中。这城超越了支派之间的竞争,不属于任何支派,只属于神。──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耶路撒冷」在亚伯拉罕的时代就已经是一座王城(创十四17~19),水源充足,居高临下,东、南、西三面都有山谷作屏障,易守难攻。因此,虽然以色列人已经进入迦南几百年,但耶布斯人还是牢牢占据着耶路撒冷(书十五63)。耶路撒冷位于从约旦河东经耶利哥通往沿海大道的东西大道之侧,又在从别是巴穿越中央山地通往北方的南北大道之旁,位置十分关键。大卫如果要完全取得应许之地,首先也应当攻取耶路撒冷。──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耶布斯」:字义是「打谷之地」。――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4  大卫为何要攻取耶路撒冷?】大卫选择耶路撒冷作首都,是基于政治和军事上的考虑,这个城市位于全国的中心,又地处南北支派的边界上,是中立的缓冲地区。在此建都可以减少支派间的疑忌。耶路撒冷也位于高山山脊,易守难攻。(有关耶路撒冷的详细资料请参撒下56注释。)――《灵修版圣经注释》

 

【代上十一4~9看《撒下》五6~10及注。这里用“大卫和以色列众人”而不是《撒下》五6的“大卫和跟随他的人”,所着重的是大卫获有一个团结的全民的支持。――《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建都耶路撒冷:大卫登基后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攻占耶路撒冷,把它建为京都。这样做的用意有三方面:

 1 从地理来说,耶城扼守着南北、东西交通干线的交汇点,而位置在希伯仑之北,位于全国交通、文化、商业的心脏地带;

 2 从历史来说,南面的希伯仑和北面的示剑都是希伯来民族的历史名城,大卫显然要摆脱与这些地方的关系,另觅新址作为王朝的京都;

 3 从支派的关系来说,耶城位于南北支派的边界上,有利于缓和彼此的冲突。――《串珠圣经注释》

         征服耶路撒冷:作者对大卫在希伯仑的七年之治(2927)并没有予以关注。他深深地关注了作为威严的王国所当具备的面貌,刻画了将要在战略要地耶布斯建立的新都。因为耶路撒冷不仅是统一王国的政治首都,也是将要建筑圣殿的圣洁之地。本文强调攻占耶路撒冷并不是靠着大卫与几个勇士,乃是靠着整个以色列百姓的团结一致(14)。耶布斯城位于南,北两个地域的中央,不属于任何支派的领土,是极好的调节之地。因此,比任何地方都符合想要建立统一王国。在这里,我们可以整理一下关于耶路撒冷的信息:①名字与含义:耶路撒冷的名字具有“生活之国”即和平之基的意思。诗篇歌颂此地是世上最美好而圣洁的城邑(872~5),也是神的城邑(1222)和基督复活之地(2424),并有预言说是将要在荣耀中再来之地(145);②位置与地形:在地理上耶路撒冷位于东经35度,北纬31度,海拔762米之地,即位于地中海东部约53公里,死海西部约23公里处。此城是以坚硬的石灰石为基石的五个丘陵地带,是典型的要塞。此地区的年降雨量约625厘米,集中在冬天的雨季,故水极其稀贵。所以,位于城上端与下端的泉水(西罗亚,伯赛大)就越发显得珍贵;③圣经中的见证:在征服迦南时,约书亚也未能征服这个耶布斯人的居住地(106~43)。因此,以色列百姓就与耶布斯人一同居住(1563;士121),直到大卫时代也被认为是耶布斯人的居住地(4)。耶布斯人之所以能够一直保存自己的领土,可能是因它位于犹大与便雅悯支派的边界,处于力量的空白状态。然而,大卫占领了此地,作了统一王国的首都(7),并将约柜转移到这里,建立会幕而宣告了神的临在(撒下6),其子所罗门则在此地修筑了圣殿(代下21) ――《圣经精读本》

 

【代上十一5「耶布斯人对大卫说:“你决不能进这地方。”然而,大卫攻取锡安的保障,就是大卫的城。」

         更多关于耶路撒冷及其被征服的资料,参看约书亚记十五章63节和撒母耳记下五章67节的脚注。――《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锡安」(5)原指耶路撒冷城南面的山丘,后来被用来代称整个耶路撒冷城,圣殿所在的摩利亚山也被称为锡安山。「锡安的保障」(5)意思是「锡安的要塞」,被大卫攻取后,被改名为「大卫的城」(5)──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国度的第三个要素是「耶路撒冷」。大卫一坐上以色列的宝座,耶路撒冷就被攻取了,因为神要拣选这个不属于任何支派的耶路撒冷,作为立祂名的地方(王上十一36)。「耶路撒冷」在神救赎的计划里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是神选择为立祂名的居所(申十二5)、将来圣殿的所在地,是大卫国度的首都,也是基督在千年国度的统治中心(启二十9)。在新天新地里,神将在「圣城新耶路撒冷」(启二十一2)与人同住、直到永远。──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你决不能进这地方」: 撒下 56~8 记载耶布斯人自豪靠着瞎子和瘸子就 足以守住耶路撒冷。

                  ●「保障」:SH 4686,「要塞」、「堡垒」。――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 资料》

 

【代上十一6「大卫说:“谁先攻打耶布斯人,必作首领元帅。”洗鲁雅的儿子约押先上去,就作了元帅。」

         「洗鲁雅的儿子约押」:带兵夺城的约押在本书内的形像是大卫的得力助手──大卫建造新城墙,约押就修补旧有的部分。――《串珠圣经注释》

         约押:与大卫一起带来以色列全盛期的大将军,他比任何人都勇猛,有时会表现出令敌人胆颤心惊的毒辣一面。 ――《圣经精读本》

         「洗鲁雅的儿子约押」(6)是大卫的外甥,他从耶布斯人的秘密水道(撒下五8)攻进耶路撒冷。──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洗鲁雅」:字义是「香膏」。

                  ●「约押」:字义是「耶和华是父」。――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7「大卫住在保障里,所以那保障叫作大卫城。」

         「保障」(7)就是「锡安的保障」(5),被大卫攻取后改名为「大卫城」(7),成为以色列的首都。──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代上十一8「大卫又从米罗起,四围建筑城墙,其余的是约押修理。」

         「米罗」:是耶城东坡一段城墙的地基。――《串珠圣经注释》

         「米罗」(8)的意思是「壁垒、土墩」,可能是大卫城斜坡上的护土坡。──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米罗」:「壁垒」或「土墩」。应该就是指耶路撒冷古城中发现的「石制 的阶梯构造物」。

                  ●「修理」:SH 2421,「复原」、「更新」、「修复」。

                              ◎这一段的重点在于大卫奠定了以色列王朝的整个基础,攻下耶路撒冷作为长 期的国都与未来圣殿的所在。――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9「大卫日见强盛,因为万军之耶和华与他同在。」

         耶和华与他同在:大卫神话般的急速成长并非因为他有超人的能力,也并非因为百姓欣赏他。本书作者认为,大卫之所以能够称霸近东世界的根本原因是靠着在背后动工的神。大卫之所能够如此蒙神眷爱是因为:①他顺服神的话语(617);②无论是身处忧患还是大有喜乐,他都以赞美与智慧将荣耀归给了神(2910);③他是为自己所犯之罪立刻幡然悔悟并恳求救恩的信心之人。 ――《圣经精读本》

         耶路撒冷离扫罗的京城基比亚只有6公里,但扫罗做王四十年都不能占领它。而大卫之所以能攻取耶路撒冷,不是因为他的能力比扫罗更强,是因为「神与他同在」(9)。神拣选大卫为王,并没有撇下大卫独自努力奋斗,而是一直「与他同在」。神国度的建立,从头到尾都是神在做工;当大卫毫无保留地顺服神、倚靠神的时候,神的能力和权柄就在他身上显明出来,让他「日见强盛」(9)──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代上十一10「以下记录跟随大卫勇士的首领,就是奋勇帮助他得国、照着耶和华吩咐以色列人的话,与以色列人一同立他作王的。」

         这张大卫勇士的名单(十一10~十二40)比载在《撒下》二十三8~39的长得多,但有些数目字则比较小(11节的“三百人”在《撒下》作“八百人”)。重要的是作者一开头便列出这张单子,没有象《撒下》放在书末,目的无非在说明大卫所得到的支持是全民一致的。读本章时可参《撒下》二十三8~39有关各注。――《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耶和华吩咐以色列人的话:指神对撒母耳的应许(撒上161~3;撒下3918),亦即,使大卫成为以色列的牧人和君王(2) ――《圣经精读本》

         「奋勇帮助他得国」(10),原文是「全力巩固他的国度」(英文ESV译本)──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国度一显出来,作者就立刻列出了一批国度的勇士。《撒母耳记》在大卫故事的结尾才提到这批勇士(撒下二十三8~39),《历代志》却在大卫故事的一开始就列出他们(十一10~十二22),并且比《撒母耳记》长得多。这是要让读者看到,大卫之所以能坐上宝座,完全是因为神改变人心,赐下一批国度的勇士,「照着耶和华吩咐以色列人的话、与以色列人一同立他作王」(10)──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国度的第四个要素是争战的勇士。神要建立的国度,神自己会预备争战的勇士。圣灵在纪念他们的时候,并不都是记录他们争战的记录,而是点出几样特别的事迹,让我们看见神国勇士的特点:在大卫的国度里如此,在基督的国度里更是如此。──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奋勇」:SH 2388,「奋勇自强」、「使出力量」。

         ●得「国」:SH 4438,「王权」、「统治权」、「王位」。―― 蔡哲民等《历 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10~19大卫王朝的众领袖:本文记载了大卫旗下的最英勇的头三个人的英雄故事。他们名字是雅朔班、以利亚撒和沙玛,其中,本书并没有记录关于沙玛的事件,但(撒下2311)却有所记载。在这里,我们可以学会领袖与圣徒在教会生活时所当持有的态度。①若以属世的眼光来看,勇士们为大卫献上的忠诚或许是危险的冒险。然而,他们忠诚的对象并非某一领袖或他们只是全然委身于建设神国度的事情上(2540;彼前401011)。若圣徒的教会生活只是为了从世俗角度上取悦牧会者或教会领袖,这无异于世俗的处世之道,是决不能长期持续的<1025,教会生活的益处>。但是,若是为了事奉神,便会带来从神而来的平安与喜乐;②大卫因感动于众勇士的忠诚而作出的反映足以深深打动人心。这是大卫的人格,他并没有君临于手下的牺牲之上。他也与众勇士一样,是神的工人。坦白了自己的过失,且为此事而蒙的恩典献上感谢。领袖当与部下并肩作战以彰显神的荣耀,而不应该视自己位于别人之上<336,宗教领袖的责任> ――《圣经精读本》

 

【代上十一10~47勇士的首领:这些勇士大部分来自犹大、西缅和但支派;另外,两位来自以法莲山地,三位来自约但河东,而约但河谷和便雅悯地则各有一位。――《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王朝得以建立的根本理由:以色列之所以能够成长为近东世界的强国,是因为:①他们的君王拥有以神为首的信仰;②有强有力军队的支持;③最重要的是,他们为了神的国度而联为一体。本文介绍了为了以色列王国的基石立下赫赫战功的勇士。他们之中既有因显赫的战果而被后人脍炙人口的英雄,也有冤死战场的乌利亚,也包括没有留下名字就悄然而去的壮士。他们都是为了建立神的国度而献上生命,正因有他们,统一王国这一伟业才能得以成就。我们可以确信,每个人若以基督为中心尽力担当自己的职分,就没有作不到的事(1820;腓467) ――《圣经精读本》

 

【代上十一11「大卫勇士的数目记在下面:哈革摩尼的儿子雅朔班,他是军长的统领,一时举枪杀了三百人。」

         “三百人”。撒母耳记下二十三章8节的记载是八百,而不是三百,大概是一个抄写上的错误,因为希伯来文的“三”和“八”十分相似。――《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雅朔班:(撒下238)记录他的名字是约设巴设或亚底挪。他的故事流传到历代志作者的时代。 ――《圣经精读本》

         「雅朔班」(11)又名「约设·巴设」(撒下二十三8),他是大卫第一军的军长,每年正月服役(二十七2)。「三百人」(11)在《撒母耳记》中是「八百人」(撒下二十三8),可能是抄写错误,因为希伯来文的「三 שָׁלוֹשׁ」和「八 שְׁמֹנֶה」相似。──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哈革摩尼」:字义是「智慧」。

                  ●「雅朔班」:字义是「百姓将回来」, 撒下 238 作「约设设」。

                  ●「一时」举枪:「一次」。

                   1111 说「一时举枪杀了三百人」, 撒下 238 说是「一时击杀了八百人」, 可能是经文抄写失误导致的问题。――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11~14本节内容是以利亚撒的故事,(撒下2311)却记录说是沙玛的英勇之举。 ――《圣经精读本》

 

【代上十一12「其次是亚合人朵多的儿子以利亚撒,他是三个勇士里的一个。」

         「朵多」(12)可能是大卫第二军的军长「朵代」,每年第二个月服役(二十七4)──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三个勇士」(12),指「雅朔班」(11)、「以利亚撒」(12)和「沙玛」(撒下二十三11)──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亚合」人:字义是「安息的兄弟」。

                  ●「朵多」:字义是「他的挚爱」。

                  ●「以利亚撒」:字义是「神已经帮助」。――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 料》

 

【代上十一13「他从前与大卫在巴斯达闵,非利士人聚集要打仗,那里有一块长满大麦的田,众民就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

         如比对撒下23章,可发现文士抄录时把该处的9节下~11节上遗漏了,以致「哈拉人亚基的儿子沙玛」的功绩给人误会是以利撒的所为。――《串珠圣经注释》

                  ●「巴斯达闵」:字义是「血界」。

                   1113~14  撒下 2311~12 记载为「沙玛」的事迹,此处可能是经文佚失的 结果。――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14「这勇士便站在那田间,击杀非利士人,救护了那田。耶和华使以色列人大获全胜。」

         「这勇士便站在那田间击杀非利士人,救护了那田」(14),原文的动词都是复数,可译为「他们便站在那田间击杀非利士人,救护了那田」,可能是「以利亚撒」、「沙玛」与大卫一起争战(撒下二十三9~12)──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当众民逃跑的时候,神让以利亚撒站住,他便「站在那田间」(14),成为「耶和华使以色列人大获全胜」(14)的管道。神国勇士的第一个特点是站立:「你们务要警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稳,要作大丈夫,要刚强」(林前十六13)──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代上十一15「三十个勇士中的三个人下到盘石那里,进了亚杜兰洞见大卫,非利士的军队在利乏音谷安营。」

         “亚杜兰洞”。参看撒母耳记上二十二章1节的脚注。“利乏音谷”。邻近耶路撒冷,向伯利恒方向的一个山谷。――《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亚杜兰洞:在这里,大卫和其拥护者过着逃亡的生活(撒上221~5)。尤其是,追随大卫的皆为在现实中遭受患难的人,大卫表现出了巨大的包容性来接纳他们,这一举动正是预表了耶稣基督的生活(1135)与事工。 ――《圣经精读本》

         「三十个勇士」(15)组成大卫勇士中的核心,当中若有人牺牲,便由另一个人补上,保持三十这个数目。──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亚杜兰洞」:位于耶路撒冷西南,距离利乏音谷24公里,距离伯利恒21 公里。

                  ●「利乏音谷」:字义是「巨人谷」,位于耶路撒冷东南边。―― 蔡哲民等 《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这三十个勇士是大卫军中最英勇、也是最高级的将领。――《灵修版圣经注释》

 

【代上十一16「那时大卫在山寨,非利士人的防营在伯利恒。」

         “山寨”。即亚杜兰洞的防守据点。――《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大卫与非利士之间的争战并不有利于大卫。因他被非利士所包围而困在山寨中,迫切地感到了围困所带来供给物资的不足。 ――《圣经精读本》

         「伯利恒」(16)是大卫的家乡,他怀念家乡的井水(17)──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防营」:「驻军」、「兵营」。――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17「大卫渴想,说:“甚愿有人将伯利恒城门旁井里的水打来给我喝。”」

                  ●「渴想」:「渴望」。

                  ●「甚愿有人将伯利恒城门旁....」:「谁将伯利恒城门旁...」。―― 蔡哲民等 《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18「这三个勇士就闯过非利士人的营盘,从伯利恒城门旁的井里打水,拿来奉给大卫。他却不肯喝,将水奠在耶和华面前,」

                  ●「闯过」:「劈开」、「破开」、「穿透」。

                  ●「奠在」耶和华:「倒出奠酒」。

                  ◎此处可以看到这三个勇士对大卫的忠诚,而大卫也珍惜他们的努力,忍住自 己的渴望,把家乡的井水当成是属下生命之祭,奉献给神。亦即大卫认为只有神有资格接受别人用生命准备的祭礼,人是不能承受这样的礼物。我们是否也有同样的 认知?知道我们虽然可以是别人的领袖,但却不能主宰或任意夺取别人的生命。――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18~19大卫受到三个奋不顾身之勇士的感动,不肯喝他们奉上来的水,却把水献为奠祭。参看利未记二十三章1014节的脚注。――《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代上十一19「说:“我的神啊,这三个人冒死去打水,这水好像他们的血一般,我断不敢喝!”如此,大卫不肯喝。这是三个勇士所作的事。」

         「这三个人冒死去打水」(19),只是为了让大卫满足。大卫口里虽然没有喝那水,但他心里比用口喝还要畅快,因为他得着了一批爱他的人。神国度勇士的第二个特点是爱主,凡事都是为了让主满足,所以就像马利亚打破香膏一样不计代价(可十四3~9),为要「讨神的喜悦」(帖前四1)──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代上十一20「约押的兄弟亚比筛,是这三个勇士的首领,他举枪杀了三百人,就在三个勇士里得了名。」

         「亚比筛」(20)是约押的弟弟,也是大卫的外甥。──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亚比筛」:是约押的弟弟,也是大卫的外甥。――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 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20~21「亚比筛 ...... 前三个勇士」:可见「三勇士」的成员是常常改变的。――《串珠圣经注释》

 

【代上十一21「他在这三个勇士里是最尊贵的,所以作他们的首领,只是不及前三个勇士。」

         「前三个勇士」(21)11~14节所记录的第一组三位勇士。15~25节是第二组的三位勇士。他们的战斗力虽然不如第一组三勇士,但却一样忠诚。──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代上十一22「有甲薛勇士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行过大能的事:他杀了摩押人亚利伊勒的两个儿子,又在下雪的时候,下坑里去杀了一个狮子,」

         「亚利伊勒」:有译作「战士、英雄」。――《串珠圣经注释》

         狮子:意指“年轻的狮子”,表明大卫年间近东地区还栖息着狮子,进入新约时代之后,其数量骤减,只见过关于狮子的比喻,而不闻实际存在的迹象。 ――《圣经精读本》

         「比拿雅」(22)是祭司的儿子(二十七5),他是大卫外邦人卫队的「护卫长」(撒下二十23),并担任大卫第三军的军长,每年第三个月服役(二十七5~6),后来代替约押担任所罗门的元帅(王上二35)──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摩押人亚利伊勒的两个儿子」(22),也可译为「两个勇猛的摩押人」(英文ESV译本)──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比拿雅作为祭司的儿子,不但里面有神的话语,外面也不惧怕摩押勇士、狮子或埃及巨人。神国勇士的第三个特点是信心,不被眼见的环境和事物影响。──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甲薛」:字义是「耶和华积聚」。

                  ●「耶何耶大」:字义是「耶和华知晓」。

                  ●「比拿雅」:字义是「耶和华已建立」。 撒下 818 2023 记载此人统帅 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外籍佣兵)王上 132~48 记载此人拥护所罗门继位。

                  ●「摩押人亚利伊勒的两个儿子」:字义不详,有人译为「两个最好的战士」、 「两个像狮子一样的摩押人」。――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22~25护卫长比拿雅的事迹:古代的君王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而拥有精选的佣兵。大卫也拥有由基利提人与比利提人组成的六百护卫兵。任命比拿雅作他们的队长(撒下8181518)。比拿雅之所以能够得到这种信任,是因为:①他并不像押尼珥一样(撒下36~8)敏感于争权夺利;②并且,他们对大卫家族忠心耿耿,任何事大卫皆可交托给他(王上18)。我们要持有成熟的信仰,足以使神看到我们的信心便将一切事都交托给我们,并且即使是推动一件事也要坚持矢志不移的态度。 ――《圣经精读本》

 

【代上十一23「又杀了一个埃及人,埃及人身高五肘,手里拿着枪,枪杆粗如织布的机轴,比拿雅只拿着棍子下去,从埃及人手里夺过枪来,用那枪将他刺死。」

         那埃及人高约七英尺半(2.3);他的枪重约十七磅(7.7千克)――《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身高五肘 ...... 机轴」:作者对此埃及人的形容与歌利亚的形像相似(参撒上177)――《串珠圣经注释》

         比拿雅杀死魁伟埃及人的事件令我们想起大卫杀死歌利亚的事件。这表明无论在何时,信靠耶稣的圣徒皆可战胜撒但。 ――《圣经精读本》

                  ●「五肘」:约2.22公尺。――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24「这是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所行的事,就在三个勇士里得了名。」

 

【代上十一25「他比那三十个勇士都尊贵,只是不及前三个勇士。大卫立他作护卫长。」

                  ●「护卫长」:SH 4928,「保镖」。

                  ◎「三十个勇士」应该是一支精锐特选部队,因此人数会随着成员战死、离开 和加入等因素增加,因此 撒下 2339 说总共37人。撒下 2324~39 的名单也与此处 有出入。――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26「军中的勇士有约押的兄弟亚撒黑,伯利恒人朵多的儿子伊勒哈难、」

         「亚撒黑」(26)是大卫第四军的军长,每年第四个月服役(代上二十七7)。他是约押的弟弟、大卫的外甥,被押尼珥所杀(撒下二23)。亚撒黑在大卫还没作以色列王的时候就战死了,但在建立神的国度里有分的人,无论在地上是活着还是死了,都在神永远的数算里蒙纪念。──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亚撒黑」:字义是「神所造的」,约押的兄弟,大卫的外甥,后来被押尼 珥所杀 撒下 218~23 

                  ●「朵多」:字义是「他的挚爱」。

                  ●「伊勒哈难」:字义是「神是有慈爱的」。――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27「哈律人沙玛、比伦人希利斯、」

         可能漏了「哈律人以利加」(参撒下2325)――《串珠圣经注释》

                  ●「哈律」人:字义是「颤动」。

                  ●「沙玛」:字义是「惊骇」。

                  ●「比伦」:字义是「特定的一位」。

                  ●「希利斯」:字义是「他已拯救」。――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28「提哥亚人益吉的儿子以拉、亚拿突人亚比以谢、」

                  ●「提哥亚人」:约押曾经借重此处的一个智慧妇人劝大卫撒下 142 ,很可 能就是因为以拉是此处人所以约押认识这个妇人。先知阿摩司也是出自此处。

                  ●「益吉」:字义是「纠结的」。

                  ●「以拉」:字义是「城市的监察者」。

                  ●「亚拿突人」:字义是「祷告蒙应允」,此处也是先知耶利米的家乡  11  位于耶路撒冷东北6.5公里。

                  ●「亚比以谢」:字义是「我父是帮助」。――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29「户沙人西比该、亚合人以来、」

                  ●「户沙」人:字义是「急忙」。

                  ●「西比该」:字义是「编织者」。

                  ●「亚合」人:字义是「安息的兄弟」。

                  ●「以来」:字义是「崇高的」。――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30「尼陀法人玛哈莱、尼陀法人巴拿的儿子希立、」

         「希立」(30)是第十二军的军长,每年第十二个月服役(代上二十七15)──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尼陀法」人:字义是「落下」。

                  ●「玛哈莱」:字义是「猛烈的」。

                  ●「巴拿」:字义是「痛苦」。

                  ●「希立」:字义是「短暂的」。――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31「便雅悯族基比亚人利拜的儿子以太、比拉顿人比拿雅、」

         「以太」(31)是便雅悯族的勇士,是扫罗的族人。──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基比亚」人:字义是「小山」。

                  ●「利拜」:字义是「向耶和华吁请的人」。

                  ●「以太」:字义是「与我同在」。

                  ●「比拉顿」人:字义是「尊贵的」,是亚玛力人山地的一座以法莲人的城镇。

                  ●「比拿雅」:字义是「耶和华已建造」。――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32「迦实溪人户莱、亚拉巴人亚比、」

         「户莱」、「亚比」:撒下2330~31分别作「希太」、「亚比巴本」。――《串珠圣经注释》

                  ●「迦实溪」:「迦实溪谷」、「迦实洼地」。迦实是「振动」的意思。

                  ●「户莱」:字义是「织麻者」。

                  ●「亚拉巴」人:「沙漠之家」。

                  ●「亚比」:字义是「神为我父」。――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33「巴路米人押斯玛弗、沙本人以利雅哈巴、」

                  ●「巴路米」人:字义是「年轻人的村庄」。

                  ●「押斯玛弗」:字义是「一生刚毅, 至死方休」。

                  ●「沙本人」:「沙宾地的居民」。

                  ●「以利雅哈巴」:字义是「神隐藏了」。――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34「基孙人哈深的众子、哈拉人沙基的儿子约拿单、」

                  ●「基孙」人:字义是「剪毛者」、「采石人」。

                  ●「哈深」:字义是「油脂」。

                  ●「哈拉人」:字义是「山居者」。

                  ●「沙基」:字义是「有过错的」。

                  ●「约拿单」:字义是「耶和华已给与」。――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 料》

 

【代上十一35「哈拉人沙甲的儿子亚希暗、吾珥的儿子以利法勒、」

                  ●「沙甲」:字义是「报应」。

                  ●「亚希暗」:字义是「母亲的兄弟」。

                  ●「吾珥」:字义是「火焰」。

                  ●「以利法勒」:字义是「我的神是听祷告的」。――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36「米基拉人希弗,比伦人亚希雅、」

                  ●「米基拉人」:字义是「掘地之人」。

                  ●「希弗」:字义是「一口井」。

                  ●「比伦人」:字义是「特定的一位」。

                  ●「亚希雅」:字义是「耶和华的兄弟」。――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37「迦密人希斯罗、伊斯拜的儿子拿莱、」

         「伊斯拜的儿子拿莱」:撒下2335作「亚巴人帕莱」。――《串珠圣经注释》

                  ●「迦密」人:字义是「花园地」。这个迦密应该是犹大南方的迦密,而非迦 密山。

                  ●「希斯罗」:字义是「包藏的」。

                  ●「伊斯拜」:字义是「我的谦卑」。

                  ●「拿莱」:字义是「婢女」。――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38「拿单的兄弟约珥、哈基利的儿子弥伯哈、」

                  ●「拿单」:字义是「赐予者」。

                  ●「约珥」:字义是「耶和华是神」。

                  ●「哈基利」:字义是「漫游者」。

                  ●「弥伯哈」:字义是「上选」。――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39「亚扪人洗勒、比录人拿哈莱,拿哈莱是给洗鲁雅的儿子约押拿兵器的;」

         圣经没有提到拿哈莱的任何事迹,但却两次提到他「是给洗鲁雅的儿子约押拿兵器的」(39),「拿兵器的」的事奉,竟然被神纪念两次!神国勇士的第四个特点是忠心,在任何岗位上都「甘心事奉,好像服事主,不像服事人」(弗六7),因为「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林前四2)──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洗勒」:字义是「分裂」。

                  ●「比录」人:字义是「我的井」。

                  ●「拿哈莱」:字义是「自鼻孔哼气」。――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40「以帖人以拉、以帖人迦立、」

                  ●「以帖人」:「益帖(SH 3500)的子孙」。

                  ●「迦立」:字义是「有痂的」。――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41「赫人乌利亚、亚莱的儿子撒拔、」

         “乌利亚”的故事可见于撒母耳记下第十一章。――《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赫人乌利亚」(41)是拔示巴原来的丈夫,本书没有提到他的悲剧,而是单单纪念他对国度的忠心。──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乌利亚」:字义是「耶和华是我的亮光」。

                  ●「亚莱」:字义是「啊但愿!」。

                  ●「撒拔」:字义是「他赠与」。――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41~47本段名录并未见于其他经文,作者大概采用了独立的数据。内中的地名如流便(42),亚施他拉及亚罗珥(44)、摩押(46)都属约但河东的地区。――《串珠圣经注释》

 

【代上十一42「流便人示撒的儿子亚第拿,他是流便支派中的一个族长,率领三十人,」

         42节到十二40的名单是撒母耳记里没有的。──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亚第拿」(42)来自河东的流便支派。──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示撒」:字义是「灿烂光华」。

                  ●「亚第拿」:字义是「瘦长的」。――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43「玛迦的儿子哈难、弥特尼人约沙法、」

                  ●「玛迦」:字义是「压制」。

                  ●「哈难」:字义是「他是仁慈的」。

                  ●「弥特尼」人:字义是「运动家」。

                  ●「约沙法」:字义是「耶和华施行审判」。――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44「亚施他拉人乌西亚、亚罗珥人何坦的儿子沙玛、耶利、」

         「亚施他拉」(44)和「亚罗珥」(44)都是河东的地名,44节的三位勇士都来自河东支派。──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亚施他拉」人:字义是「星辰」。

                  ●「乌西亚」:字义是「耶和华的力量」。

                  ●「亚罗珥」人:字义是「贫困的」。

                  ●「何坦」:字义是「封印」。

                  ●「沙玛」:字义是「服从的」。

                  ●「耶利」:字义是「神扫除」。――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45「提洗人申利的儿子耶迭和他的兄弟约哈、」

                  ●「提洗」人:字义是「你应向前行去」。

                  ●「申利」:字义是「提高警觉的」。

                  ●「耶迭」:字义是「神使自己为人所知」。

                  ●「约哈」:字义是「耶和华赐予生命」。――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 料》

 

【代上十一46「玛哈未人以利业、伊利拿安的儿子耶利拜、约沙未雅、摩押人伊特玛、」

         摩押人:大卫的军兵中恐怕有相当多的外邦人,他的护卫兵(撒下1518)与本节中的伊特玛与(39)的洗勒都是外邦人。律法记录说他们“不可入耶和华的会”(233),但他们却进入了勇士的队列,这首先是表明了大卫王朝的包容性,从终极意义上则是说明救恩的无差别性<811~13,犹太人与外邦人得救的关系>。凡与主同工者皆已得到了救恩(101213)――《圣经精读本》

         「亚扪人洗勒」(39)、「赫人乌利亚」(41)和「摩押人伊特玛」(46)都是外邦人。神借着以色列人和外邦人配搭,使大卫坐上宝座。今天教会的建造也是同样的事实,建立基督的身体,乃是叫以色列人和外邦人两下合为一。──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这些大卫国度的勇士,不但有十二支派的人,也有利未人;不但有以色列人,也有外邦人;不但有「一时击杀了三百人」(11)的,也有「拿兵器的」(39)。虽然他们的能力不同、出身不同,但却一样被圣灵数算。因为在神的国度里,事奉的能力来自神、事奉的机会出于神,无论是领了五千银子的,还是二千银子的,都是神恩赐的管家。凡是照着恩赐忠心事奉的神国勇士,主的奖赏都是一样的:「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太二十五2123)──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玛哈未人」:字义是「繁殖者」。

                  ●「以利业」:字义是「我的神是神」。

                  ●「伊利拿安」:字义是「神是喜乐」。

                  ●「耶利拜」:字义是「我的争辩」。

                  ●「约沙未雅」:字义是「耶和华是施行公平的」。

                  ●「伊特玛」:字义是「孤儿」。――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一47「以利业、俄备得并米琐八人雅西业。」

                  ●「俄备得」:字义是「服事」。

                  ●「米琐八人」:字义是「耶和华所设立的」。

                  ●「雅西业」:字义是「神是创造者」。――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思想问题( 11)

1 大卫作以色列王,是应人的要求呢?还是神的安排?你对「神的道路高过人的道路」这句话有什么领会?

 ── 《串珠圣经注释》

 

【代上十一1~十二40  大卫登基】历代志有关大卫的记录是由他在希伯仑作王开始。 作者略去大卫和伊施波设争霸的经过 (见撒下2~4可能是因为他只想记录有关大卫王朝的历史,以及保存大卫完美的形象(参简介)作者喜欢用「全以色列」来代表联合王国,所以在大卫历史的开头就强调他是「以色列众人」所膏立的「以色列的王」。古代君王都以武功开国,所以作者用了军事领袖的形象来介绍大卫。虽然本书中大卫的历史是由希伯仑时代开始,但名单所记载的勇士都是他在逃避扫罗追杀,四处流亡时的部下。――《串珠圣经注释》

 

【代上十一10~十二40  大卫的勇士】作者把大卫勇士的名录放在王朝历史的开始(撒下238~39则置于大卫故事之末),是为了夸耀大卫的威荣──他是「全以色列」的英雄好汉所拥戴的。透过他们军事上长期的努力,以色列终蒙拯救,脱离了敌人的侵害。――《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