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上第四章拾穗 【代上四1】「犹大的儿子是法勒斯、希斯仑、迦米、户珥、朔巴。」 “犹大的儿子”。只有“法勒斯”确实是他的儿子;其它人是不同宗族的领袖,彼此却不是兄弟。――《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本节至23节是犹大支派法勒斯家谱的补遗(比较二章)。法勒斯维犹大的嫡传(创三十八29)。其他四人都是犹大以后很多代才出生的子孙。――《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他们都是犹大的直系子孙,按着顺序列出了五代后裔。自2节开始补充了部分家谱,因2章大略记述了朔巴之前四名子孙,故本章则从介绍朔巴子孙开始。 ――《圣经精读本》 希伯来语的「儿子」(1节)一词,可以指「亲生儿子」,也可以指「后裔」。在第1节的名字中,「法勒斯」是犹大的儿子(二4),「希斯仑」是「法勒斯」的儿子(二5),「迦米 כַּרְמִי」可能就是「希斯仑的儿子迦勒 כָּלֵב」(二18),「户珥」是「迦勒」的儿子(二19),「朔巴」是「户珥」的儿子(二50)。这样,1~8节这段家谱就和二55连接起来,在介绍完大卫后裔的家谱之后,继续介绍「户珥」的儿子「朔巴」的家谱。──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这一段家谱没有出现在圣经的其他地方,加上有些经文的抄写错误,导致不 容易理解。这段经文主要是记录犹大支派中比较小的几个家族的家谱。 ●「法勒斯」:字义是「违规」、「破坏」。法勒斯在家族上列为长子,大卫 与耶稣基督都是他的后代。 ●「希斯仑」:字义是「被墙围住」。 ●「迦米」:字义是「我的葡萄园」。此处应该是「迦勒」2:19 。 ●「户珥」:字义是「洞」。 ●「朔巴」:字义是「流动的」。――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1~20】法勒斯家谱的补篇:本段所收录的是好些互不关连的数据片段,内中又包括很多地方和民族的名称。――《串珠圣经注释》 1~23节在记录了大卫的家谱之后(三1~24),继续记录犹大的其他后裔。这就使整个犹大支派的家谱(二3~四23)成为一个交错平行(Chiastic Parallelism)结构,刻意突出中间的大卫家谱: o A. 犹大的后裔(二3~55) o B. 大卫的后裔(三1~24) o A1. 犹大的其他后裔(四1~23)──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代上四1~43】犹大、西缅支派的家谱: 从此处开始记录了与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子孙相关的家谱。(1~23节)多少有些分散地记录了关于犹大支派的部分家谱,24~43节则介绍了关于西缅支派的家谱。在犹大子孙中重点人物是朔巴的后裔(1~4节)、希斯仑的遗腹子亚施户的后裔(5~8节)、雅比斯与其后裔(9~12节)、俄陀聂、迦勒及示拉的后裔(13~23节)。关于西缅后裔之家谱的特点是一并介绍了居住地(28~33节)。犹大支派在以色列十二支派中是最为强大的支派,西缅支派的势力却较微弱。但是,西缅的子孙记录在犹大子孙之后,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特殊的关系(书19:1~9)。 ――《圣经精读本》 【代上四2】「朔巴的儿子利亚雅生雅哈;雅哈生亚户买和拉哈,这是琐拉人的诸族。」 2节承接2:52。――《串珠圣经注释》 ●「利亚雅」:字义是「耶和华已经看见」。 ●「雅哈」:字义是「他要抢夺」。 ●「亚户买」:字义是「芦苇: 水的兄弟」。 ●「拉哈」:字义是「压抑」。 ●「琐拉」人:字义是「大黄蜂」。――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3】「以坦之祖的儿子是耶斯列、伊施玛、伊得巴,他们的妹子名叫哈悉勒玻尼。」 以坦之祖的儿子: 在这里“以坦”似乎指地名。(代下11:6)论到此处是为罗波安所重建而成为要塞的地方。 ――《圣经精读本》 「以坦之祖」(3节)在七十士译本中是「以坦的儿子」(英文ESV译本)。「以坦」可能是户珥的另一个儿子「哈勒」(二51)的后裔。在这份家谱中特地提到他的女儿「哈悉勒玻尼」(3节),这些细节可能对当时回归的百姓有特殊的鼓励意义。──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以坦」:字义是「野兽的巢穴」。 ◎ 4:3 原文是「这些是以坦祖先」,没有「的儿子」。学者一般认为这里应该 是文士漏抄一段文字,原来应作「这些是伯迦得之祖哈勒的儿子们,以坦(地名) 的祖先」。 ●「耶斯列」:字义是「神栽种」。 ●「伊施玛」:字义是「荒芜」。 ●「伊得巴 」:字义是「强壮」。 ●「哈悉勒玻尼」:字义是「面对阴暗」。――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 料》 【代上四3~4】本章所记有人名也有地名(参二42注)。“祖”字希伯来原文作“父”,有时指的是军政领袖或一城、一门工艺的创立人。此处和5、12、14、17~18等节及其他一些地方均有此种用法。这两节因此可译为“户珥是以法他的长子,他的后代为伯利恒城的建立人,他有三个儿子:以坦、毗努伊勒、以谢珥。以坦的儿子是耶斯列、伊施玛、伊得巴,并有一女儿哈悉勒波尼。毗努伊勒建立基多城,以谢珥建立了户沙。” ――《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户珥的后裔:学者对3节开头部分的修订有两种意见: 1 采用七十士译本「以坦的儿子是耶斯列 ...... 」; 2 推测本节人名乃哈勒(2:51)的后代:「哈勒的儿子是 ......
(漏去名字) ......,他(哈勒)是以坦、耶斯列 ...... 的父亲」。――《串珠圣经注释》 【代上四4】「基多之祖是毗努伊勒;户沙之祖是以谢珥。这都是伯利恒之祖以法他的长子户珥所生的。」 「某某之祖」(4节)可译为「某某城的创始人」。这里提到「伯利恒之祖以法她的长子户珥」(4节),会让人联想到先知弥迦对弥赛亚的预言:「伯利恒的以法他啊,你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他的根源从亘古,从太初就有」(弥五2)。──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基多」:字义是「墙壁」。 ●「毘努伊勒」:SH 6439,字义是「面对神」。此字与创 32:30~31 雅各与神 摔跤的地方近似,一定能够提醒读者那段故事与雅各把当地取名背后的意义:「我 面对面见了神,我的性命仍得保全」。 ●「户沙」:字义是「急忙」。 ●「以谢珥」:字义是「宝物」、「财富」。――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 资料》 【代上四5】「提哥亚之祖亚施户有两个妻子:一名希拉;一名拿拉。」 “提哥亚之祖”可译为“提哥亚城的建立人”。――《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提哥亚」(5节)是耶路撒冷南面靠近旷野的一个村庄(代下二十20)。「提哥亚妇人」(撒下十四4)曾劝诱大卫体贴肉体,放弃公义的原则,最终使国度因着押沙龙的叛乱而受亏损。「提哥亚」这个名字,也会使人联想起约沙法时代神在这里所施行的拯救(代下二十17、20),还会让人联想起先知耶利米对犹大亡国的预言:「你们要逃出耶路撒冷,在提哥亚吹角」(耶六1)。现在,失败已经成为过去,预言已经成为历史,回归的百姓应当痛定思痛,思想将来怎样秉公行义,响应「提哥亚」(摩一1)的先知阿摩司的呼吁:「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摩五24)。──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提哥亚」:字义是「栅栏」(很可能是个地名 摩 1:1 阿摩司就是提哥亚 人)。 ●「亚施户」:字义是「黑」。 ●「希拉」:字义是「锈」。 ●「拿拉」:字义是「少女」。――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6】「拿拉给亚施户生亚户撒、希弗、提米尼、哈辖斯他利,这都是拿拉的儿子。」 ●「亚户撒」:字义是「拥有人」。 ●「希弗」:字义是「一口井」。 ●「提米尼」:字义是「南方的」。 ●「哈辖斯他利」:字义是「我要勤于观看寻觅」。―― 蔡哲民等《历代志 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7】「希拉的儿子是洗列、琐辖、伊提南。」 本节末应加上「和哥斯」数字。――《串珠圣经注释》 ●「洗列」:字义是「光灿」。 ●「琐辖」:字义是「黄褐色的」。 ●「伊提南」:字义是「使用不纯洁」。――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8】「哥斯生亚诺、琐比巴,并哈仑儿子亚哈黑的诸族。」 ●「哥斯」:字义是「荆棘」。 ●「亚诺」:字义是「同盟者」。 ●「琐比巴」:字义是「慢的」。 ●「哈仑」:字义是「被尊崇的」。 ●「亚哈黑」:字义是「尾随的军队」。――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9】「雅比斯比他众弟兄更尊贵,他母亲给他起名叫雅比斯,意思说:我生他甚是痛苦。」 ●「雅比斯」:字义是「忧伤」。 「雅比斯」(9节)可能是「哥斯」(8节)的后裔。犹太传统认为他就是基纳斯的儿子「俄陀聂」(13节;《他勒目》Talmud,Temurah 16a:14),因为精通律法,所以吸引了「众文士家」(二55)住在他的城里(《米大示》Midrash Tanchuma, Yitro, Siman 4:1)。──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犹太传统认为,「雅比斯比他众弟兄更尊贵」(9节),是因为他精通律法(《米大示》Midrash Tanchuma,Tetzaveh, Siman 9:1)。但「尊贵 כָּבַד/kä·vad’ 」(9节)原文在《历代志》中也被译为「重」(代下十10)、「大」(十3),所以也可以理解为「雅比斯比他众弟兄更重」;他母亲「生他甚是痛苦」(9节)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胎儿超重。按照上下文,「雅比斯 יַעְבֵּץ/yah·bāts’」应该与「痛苦 עֹצֶב/ō’·tsev」有关,意思可能是「使……悲伤」,但现在已经找不到原文的根据。──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尊贵」:SH 3513,「受尊荣」、「德高望重」。 ●「甚愿你赐福」:连续两个SH 1288,「赐福」、「祝福」。用以加强语气。 ●「常与我同在」:原文是「你的手(能力)常与我同在」。 ◎「我生他甚是痛苦」:原文可以指「生产之痛特别痛苦」,也可能指着「生 产时大环境令人痛苦」。――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9~10】“雅比斯”。他透过充满信心的祷告,胜过其名字所蕴含的痛苦。――《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在本书前九章的谱系人名中,此处特别提到雅比斯和他的蒙神垂听的短祷,是个凭信心、仰望神度过艰难得平安的祷告模范。――《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古代近东地区常常在家谱中间暂叙重要的历史事实。我们无从知晓本节的“雅比斯”属于哪个家族,只是他似乎因以下三个事实而被瞩目为“比他众兄弟更尊贵”:①“雅比斯”这一名字原意是“痛苦”,他的
尊贵就暗示“痛苦的代价”。在被掳期间,以色列百姓饱受了寄居的痛苦与悲哀。对他们而言,最为急需建立的德行就是对苦难的克己态度,也应当在这种脉络中理解将雅比斯的故事插叙在此处的原因;②雅比斯是出色的信心之人,10节的祷告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他告白立约之神就是祝福的根源,相信真正的成功之道取决于神,并恳求神伸出援助之手(诗29:11;箴16:1);③据居住在雅比斯的地区的文士来看(2:55),他应博学多识。据犹太的传承,雅比斯是非常著名的律法学者。 ――《圣经精读本》 从被掳之地回归的百姓和雅比斯一样,都经历了「痛苦」(9节)的出生。因此,这段家谱中特地插入了一段雅比斯的祷告(10节),鼓励百姓像雅比斯一样,凭信心认清自己的选民身分,在悲伤中抓住神的应许,在仇敌环伺中扩张境界。──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有些人过度解读雅比斯祷告的细节,甚至把雅比斯的祷告高举为一种流行的祷告模式,但犹太拉比对这段祷告的解读却完全不同(《他勒目》Talmud,Temurah 16a:18)。由于我们并不能确认雅比斯的历史背景,所以不应该将这段祷告天马行空地灵意化。──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代上四10】「雅比斯求告以色列的 神说:“甚愿你赐福与我,扩张我的境界,常与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难,不受艰苦。” 神就应允他所求的。」 「甚愿祢赐福与我」(10节),原文的开头就是雅各在伯特利许愿时所用的「若 אִם」(创二十八20)。雅比斯的祷告在形式上是一个许愿,意思是「若祢大大赐福与我……」,但却没有像雅各那样说出承诺(创二十八21)。──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扩张我的境界」(10节),可能指从迦南人手中夺取神所应许的地业,成就神的应许(出三十四24;申十二20;十九8)。──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常与我同在」(10节),原文是「祢的手常与我同在」,意思是祈求神大能的保守。──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保佑我不遭患难」(10节),原文是「保佑我不遭邪恶」。──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不受艰苦」(10节),原文「艰苦 עָצַב/ä·tsav’」(10节)与「痛苦 עֹצֶב/ō’·tsev」谐音,是一个双关语,表明雅比斯的祷告不是害怕受苦,而是不想让他母亲所说的「痛苦」变成自己的命运,不想让「雅比斯」这个名字成为咒诅。──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神就应允他所求的」(10节),表明雅比斯的祷告摸着了神的心意。因为他不是求神来成就人的意思,而是求神成就祂自己的应许。──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 4:10 中历代志作者特别把雅比斯的祷告放在家谱中,显示其真是具有独特 性。 ◎这个祷告似乎非常「物质」,与现代的「成功神学」教导一致。但不管怎样, 神应允这个祷告。我们也不必认为神一定不应允物质性的祷告,虽然我们知道不管 神应不应允我们的那一种祷告,祂还是造物者。 ◎此处的「雅比斯」与 2:55 「住雅比斯的文士家族」不确定是否为同一个「雅 比斯」。不过依照历代志作者的手法,的确是有可能 4:10 与 2:55 的雅比斯是同一 人。如果是同一人,那表示透过神应允祷告,雅比斯的命运由痛苦转为有福,而且 他的「有福」不是自己独享,反倒是与经济需要支持的「文士」们分享。―― 蔡哲 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11】「书哈的弟兄基绿生米黑,米黑是伊施屯之祖。」 第11节的「书哈 שׁוּחָה/shü·khä’」与第4节的「户沙 חוּשָׁה/khü·shä’」原文是两个子音更换,两个名字在希伯来文中被认为是互通的。因此,「书哈」很可能就是户珥的后代「户沙」。──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书哈」:字义是「富裕」。 ●「基绿」:字义是「被囚禁的」。 ●「米黑」:字义是「价值」、「雇价」。 ●「伊施屯」:字义是「柔弱的」。――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12】「伊施屯生伯拉巴、巴西亚,并珥拿辖之祖提欣拿,这都是利迦人。」 “珥拿辖之祖提欣拿”可译为“提欣拿是珥拿辖城的建立人”。――《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利迦: 此名在圣经中只见于本节。有些手抄本将此记录成“利甲”,若说利迦与利甲是同一人物,本节则可与(2:55)相联系。利甲人是摩西的岳父何巴所属的民族,亦被称为基尼人或米甸人,很快就被以色列民族所同化,忠心耿耿地事奉耶和华神(创15:19;士1:16;4:11;耶35:2)。如此,未曾属于以色列纯正血统的人也记录在家谱上的事实(17,18节),使我们看到了神对外邦世界的永恒计划(赛9:1;42:1,6)。在旧经圣经中,进入圣约百姓之列的外邦人之代表人物有他玛(创38章;太1:3)、喇合(书6:22,23;来11:31),路得(得4:13;太1:5)等。 ――《圣经精读本》 ●「伯拉巴」:字义是「医治之家」。 ●「巴西亚」:字义是「跛子」。 ●「珥拿辖」:字义是「蛇之城」。 ●「提欣拿」:字义是「恳求」。 ●「利迦」:字义是「极限的部分」。――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13】「基纳斯的儿子是俄陀聂、西莱雅。俄陀聂的儿子是哈塔。」 俄陀聂为以色列民的第一位士师(书十五17;士一13;三9~11),和迦勒(15节)是近亲。――《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俄陀聂: 在驱除犹大支派所分得为业之地的残余外邦势力时曾立下赫赫战功(书15:13~19),也是以色列的第一个士师(士3:9)。作者似乎是为了使以色列百姓借着回顾征服迦南时的气魄与信心,而致力于民族的重建,介绍了犹大支派的猛将俄陀聂。 ――《圣经精读本》 ●「基纳斯」:字义是「猎人」。 ●「俄陀聂」:字义是「神的狮子」。 书 15:17 士 3:9 记载此人的事迹, 他是第一个被兴起的士师。 ●「西莱雅」:字义是「耶和华是统治者」。 ●「哈塔」:字义是「敬畏」。――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13 俄陀聂的事迹你记得多少?】俄陀聂是以色列头一位士师。他大施改革,使国中得享太平,他的事迹记在士师记1章9至15与3章5至14节中。――《灵修版圣经注释》 【代上四13~15】基纳斯的后代:基尼洗族由此而生,他们并非以色列人,只不过住在犹大支派当中。――《串珠圣经注释》 「俄陀聂」(13节)是探子迦勒的女婿,是神为以色列兴起的第一位士师(士三9)。耶孚尼的儿子「迦勒」(15节)是进迦南时专心跟从神的探子(民十四24)。这两个名字,会使回归的百姓联想起迦勒和俄陀聂凭信心夺取应许之地的历史(书十四6~12;十五17),提醒他们也要凭信心重建圣殿和耶路撒冷。──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13~15节记录基纳斯家族的成员。在书15:17和士1:13;3:9,11中都提到基纳斯。俄陀聂是基纳斯的儿子。基纳斯是迦勒的兄弟。以东人也有一个基纳斯族长(代上1:53)。――《SDA圣经注释》 【代上四14】「悯挪太生俄弗拉;西莱雅生革夏纳欣人之祖约押,他们都是匠人。」 “西莱雅生革夏纳欣人之祖约押,他们都是匠人”亦可译为“西莱雅生约押,约押是匠人谷的建立人,住在这里的都是匠人”。“革夏纳欣”义为“匠人谷”。――《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匠人: 在本章所记录的犹大支派家谱中,出现纺织工(21节)、窑匠与园丁(23节)从事等各种职业的人,在当时,他们属特别的技能人员。圣经所介绍的职业种类约如下文。今日的社会到处都有不可胜数的职业,其中有一些起着维持生计或实现价值的作用,有些则是制造社会罪恶的无益之业。故,圣徒当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怀有清楚地蒙召意识。 ――《圣经精读本》 「革·夏纳欣」(14节)原文的意思是「匠人之谷」。在犹大的家谱中,出现了「匠人」(14节)、「织细麻布的」(21节)和「窑匠」(23节)等有特别技能的人。古代的技工通常都是家传的祖业,所以他们的家族很可能在圣殿、耶路撒冷的建造和重建中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二十二15)。──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悯挪太」:字义是「我的住所」。 ●「俄弗拉」:字义是「幼鹿」。 ●「革夏纳欣」:字义是「匠人之谷」。 ●「约押」:字义是「耶和华是父」。 ●「匠人」:SH 2796,「工匠」、「雕刻匠」。 ◎ 4:14 约押是「匠人之谷」的祖先,这一族的特色是「工匠」。――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15】「耶孚尼的儿子是迦勒;迦勒的儿子是以路、以拉、拿安;以拉的儿子是基纳斯;」 「耶孚尼的儿子是迦勒」:在书15:17及士1:13是俄陀聂的兄弟。最后一句又可作:「以上是基纳斯的后代」。――《串珠圣经注释》 ●「耶孚尼」:字义是「他将被面对」。 ●「以路」:字义是「观看」。 ●「以拉」:字义是「橡树」。 ●「拿安」:字义是「喜乐」。 ●「基纳斯」:字义是「猎人」。――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16】「耶哈利勒的儿子是西弗、西法、提利、亚撒列;」 ●「耶哈利勒」:字义是「神是被颂赞的」。 ●「西弗」:字义是「城垛」。 ●「西法」:字义是「城垛」。 ●「提利」:字义是「害怕」。 ●「亚撒列」:字义是「神持守」。――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17~18】「以斯拉的儿子是益帖、米列、以弗、雅伦。米列娶法老女儿比提雅为妻,生米利暗、沙买和以实提摩之祖益巴。米列又娶犹大女子为妻,生基多之祖雅列,梭哥之祖希伯和撒挪亚之祖耶古铁。」 “以实提摩之祖益巴…和撒挪亚之祖耶古铁”一段可译为“益巴是以实提摩城的建立人。米列娶了一个犹大女子为妻,生有三子,就是建立基多城的雅列、梭哥城的希伯,和撒挪亚城的耶古铁”。――《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米列娶法老女儿比提雅为妻: 米列与大国埃及的公主结婚的事实是非常令人惊异的。本书作者也留意到这一点,优先介绍了比提雅的众子。若说比提雅放弃埃及宫庭的豪华生活而与一个犹大男子结婚的行为是信仰上的决志,她的信心令我们想起摩西的决志(来11:24,25)。并且,比提亚的此番信心:①必使以色列百姓建立作为圣约百姓的强烈的责任感;②也教导他们何为信仰的高贵。 ――《圣经精读本》 「比提雅」(18节)原文的意思是「耶和华的女儿」。这位法老女儿生活的年代、背景不详,但她离开埃及、住在神的选民之中,并且得着了一个神百姓的名字,成为神接纳外邦人的见证。──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以斯拉」:SH 5834,字义是「帮助」。与 拉 7:1 的以斯拉SH
5830,原 文意义一样,文字略有不同。 ●「益帖」:字义是「丰足」。 ●「米列」:字义是「叛逆」。 ●「以弗」:字义是「小牛」。 ●「雅伦」:字义是「耶和华居住」。 ●「比提雅」:字义是「耶和华的敬拜者」。 ◎ 4:17 很难想象一个以色列人可以娶法老的女儿为妻,而且这法老女儿的名 字应该是改过了,字义是「耶和华的敬拜者」,显示这个法老女儿是敬拜耶和华的。 圣经没有记载更详细的细节,只是单单在家谱中指出「米列」娶了法老的女儿这件 事情,作为一件值得纪念的特别事迹。 ●「米利暗」:字义是「反抗」。 ●「沙买」:字义是「荒凉的」。 ●「以实提摩」:字义是「我会使自己被听见」。 书 15:50 记载此城,翻译 为「以实提莫」。 撒上 30:28 此城也是大卫常常会去,打败亚玛力人后送礼的城 市。 ●「益巴」:字义是「他会颂赞」。 ●「基多」:字义是「墙壁」。 ●「雅列」:字义是「下降」。 ●「梭哥」:字义是「茂密的」。 ●「希伯」:字义是「忠实的同伴」。 ●「撒挪亚」:字义是「丢开」。 ●「耶古铁」:字义是「神的净化」。――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19】「荷第雅的妻是拿含的妹子,她所生的儿子是迦米人基伊拉和玛迦人以实提摩之祖。」 「基伊拉」(19节)这个名字,会让人联想到当年大卫对基伊拉的拯救,以及基伊拉人对大卫的出卖(撒上二十三1~13)。当年大卫选择体谅基伊拉人的软弱,主动「起身出了基伊拉,往他们所能往的地方去」(撒上二十三13),让神「拯救基伊拉」(撒上二十三2)的心意能满足。这个选择预表了将来那位受膏者基督:「因为神差祂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约三18),所以祂也体谅百姓的软弱,求神「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二十三34)。──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荷第雅」:字义是「耶和华的威荣」。 ●「拿含」:字义是「舒适」。 ●「迦米」:字义是「骨瘦」。 ●「基伊拉」:字义是「要塞」。 撒上 23:1~14 记录大卫曾经帮助这个城邑, 但是这个城邑还是会把大卫交给扫罗。此处写出这个名字,那段事迹应该会被想起。 ●「玛迦」:字义是「压」。 ◎ 4:19 的「玛迦人」,可能是 2:48 迦勒的妾玛迦之后代组成。 ●「以实提摩」:字义是「我会使自己被听见」。――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 研经资料》 【代上四20】「示门的儿子是暗嫩、林拿、便哈南、提伦。」 「便梭黑」:应作「梭黑的儿子是 ......
(漏去名字)」。――《串珠圣经注释》 ●「示门」:字义是「沙漠」。 ●「暗嫩」:字义是「有信心的」。 ●「林拿」:字义是「喊叫」。 ●「便哈南」:字义是「恩惠之子」。 ●「提伦」:字义是「礼物」。――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21】「犹大的儿子是示拉;示拉的儿子是利迦之祖珥、玛利沙之祖拉大和属亚实比族织细麻布的各家。」 “示拉”。犹大的第三子(二3)。――《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古代近东和土著部落多有以所擅长的行业闻名的。此处提到织细麻布的亚实比族,还有23节的窑匠,专为王作工的,以及专作文士的(二55),是当日社会实况的反映。 示拉是犹大早年所生唯一生存的儿子(二3)。――《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以示」:字义是「他救了我」。 ●「梭黑」:字义是「散放」。 ●「便梭黑」:字义是「梭黑的儿子」。 ●「示拉」:字义是「恳求」。这是犹大最小的儿子 2:3 。 ●「利迦」:字义是「旅途」。 ●「珥」:字义是「清醒」。 ●「玛利沙」:字义是「山顶」。 ●「拉大」:字义是「秩序」、「命令」。 ●「亚实比」:字义是「我将起誓」。 ●「织细麻布」:SH 5656+SH
9488,「细麻布工作」、「细麻布劳动」。应该 不只是「织布」,而是从事整个「亚麻布产业」的工作。――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 研经资料》 【代上四21 亚实比族织细麻布的各家】本节上文提到玛利沙,令人怀疑亚实比族可能也是位于耶路撒冷山地和沿海平原之间的萨非拉地区,但就现有数据无法提供更加明确的位置。同行的工匠通常聚居在选择从事该个专业的城镇,组织他们的行会。工艺的技巧可以一代接一代地传授下去。早至主前十五世纪,阿拉拉赫文献已经列出了超过六十个这种家庭工业,纺织是最普及的工业,大部分家庭都小规模地从事,但它亦能支持大规模的工业中心。亚麻加工、纺纱、染布、编织都是细麻科技的一部分。──《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上四21~23】示拉的后裔:有些名字本是地名,大概是某些行业的中心。――《串珠圣经注释》 21~23节是犹大的第三个儿子「示拉」(21节;二3)的后裔。──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代上四22】「还有约敬、哥西巴人、约阿施、萨拉,就是在摩押地掌权的,又有雅叔比利恒,这都是古时所记载的。」 「在摩押地掌权的」:有学者修订作「他(萨拉)与摩押人通婚」,或「他迁居摩押地」,或「他替摩押人作工。」 「又有雅叔比利恒」:应承接上句作「后来回到伯利恒」,或作「他们都是伯利恒的居民」。――《串珠圣经注释》 「在摩押地掌权」(22节),可能指这位犹大族长征服摩押,也可能是与摩押人通婚,因为「掌权」原文的意思可以是「做丈夫、结婚、拥有」。──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约敬」:字义是「耶和华站立」。 ●「哥西巴」:字义是「虚伪欺瞒」。 ●「约阿施」:字义是「神的赏赐」。 ●「萨拉」:字义是「烧」。 ●在摩押地「掌权」:SH 1166,「统治」。 ●「雅叔比利恒」:字义是「面包的归还者」。 ◎ 4:22 记录有一些犹大人统治摩押地,但没有记载详情,只说这是「古老的 记载」、「古代的事情」。――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22 哥西巴人】这名字难以考证,如果一定要,哥西巴最有可能是萨非拉地区亚革悉的异名。学者初步鉴定它是距离玛利沙约五哩,现代称为贝达遗址(Tel el~Beida)的地点。──《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上四23】「这些人都是窑匠,是尼他应和基低拉的居民,与王同处,为王作工。」 “尼他应和基低拉”。原文作:植物和篱笆。――《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窑匠」:SH 3335,「陶匠」。 ●「尼他应」:字义是「花草之中」。 ●「基低拉」:字义是「墙壁」。 ●「与王同处」:「与王一起住在那里」。 ◎ 4:23 提到一些陶匠,他们为王室工作。历代志作者花时间于家谱中记载这 些专业人士的事迹,突显这些专业对当时的人之重要性。――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 研经资料》 【代上四23 王在尼他应和基低拉的窑匠】不难想象王宫和圣殿都希望能够吸引最佳的巧匠,来供应他们的需要。他们对工匠的支持包括提供物资、场地、工具,可能还有奴隶帮忙做粗重工作。此外,工匠还可以得到粮食、衣服,和其他的供应。本节所提的也都是萨非拉的城镇,至于其确实位置,学者却没有一致的意见。──《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上四24】「西缅的儿子是尼母利、雅悯、雅立、谢拉、扫罗;」 “西缅”。参看约书亚记十九章1至9节和列王纪上十一章13节的脚注。――《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本节至43节记有西缅的谱系,也见于《创世记》四十六10、《出埃及记》六15和《民数记》二十六12~13。西缅支派所得业地在犹大业地的中间,因此在政制上已归属犹大,历来很少单独提到西缅,都把它当作犹大的一部分看待。西缅因人口增多,业地容纳不了,在犹大王希西家中兴时期朝东、西两个方向寻找牧地(38~43节)。东南边是以东人的居地(41节所记米乌尼人为以东的一族),西边的含族(40节)当指住在沿海一带的非利士人和迦南人。希西家曾攻击非利士人直到迦萨(王下十八8)。西缅人趁机扩张是很自然的事。“基多”很可能就是基拉耳(创二十1,位于迦萨东南)。――《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西缅的儿子是……扫罗: 本节与(民26:12,13)并行句。(创46:10)所记录的西缅之子共有六名,本文与(民26:12,13)记录了除了“阿辖”之外的五子之名。据推测阿辖是因为没有后裔才被除外。本文中的“尼母利”、“谢拉”、“雅立”创世记各译成“耶母利”、“琐陀”、“雅斤”。 ――《圣经精读本》 ●「西缅」:字义是「听见」。 ●「尼母利」:字义是「神的日子」。 ●「雅悯」:字义是「右手」。 ●「雅立」:字义是「抗争者」。 ●「谢拉」:字义是「升起」。 ●「扫罗」:字义是「所想望的」。 ◎对照 创 46:10 民 26:12 除了人名的拼写略有不同外,主要是民数记与历 代志的记录没有「阿辖」这个人。可能是因为阿辖早死,或者创世记中的「阿辖」 是误抄导致。――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24~43】西缅支派:犹大和西缅两支派的祖先都是利亚所生(创29:33, 35),
而且他们的领地相连,都位于以色列地的南方。后来以色列国分裂为二,南北对峙,支派间的分界已失去重要性,且渐渐消失,西缅支派终于被归并入犹大支派之内了。 本段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1 族谱(24~27); 2 领地(28~33); 3 族长名录及族史片段(34~43)。――《串珠圣经注释》 西缅的领土: 这里继犹大的家谱之后介绍了西缅子孙的家谱(创46:10;出6:15;民26:12,13),尤其是特意刻画了西缅子孙在希西家在位时所表现出来的大智大勇。这可以说是作者欲在百姓心中挑旺对作为祭司之盼望。在分配迦南地时,西缅支派并没有得到独立的产业,只是在犹大支派的产业中分得了一些(书19:1)。因此,西缅的后裔很难维持支派的存续性与主体性。他们之所以处在那种境地皆因他们的愚蠢行径与雅各的咒诅(创34:24~31;49:5~7)。下文是按照时代的顺序所列出的圣经中关于西缅子孙的记录。 ――《圣经精读本》 24~43节是西缅支派的家谱。在十二支派中,西缅支派的人口最少,在被掳之前几乎没有存在感,回归之后却留下了一段非常醒目的家谱,位置排在犹大支派后面,篇幅排在犹大、利未和便雅悯支派后面。──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犹大和西缅都是利亚所生(创二十九33、35),两个支派的关系非常密切(士一3)。西缅支派在旷野飘流期间就减少了60%的人口(民一23;二十六14),所分的地业在犹大的境内(书十九1~9),此后「他们各家不如犹大族的人丁增多」(27节)。南北分裂以后,西缅支派的一部分可能与犹大支派融合,一起被掳、一起回归。──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西缅有六个儿子(创四十六10),这里却只提到其中五个,而且只数算「迦南女子所生的扫罗」(创四十六10)的后裔(25~27节)。这并不表明其他人的家谱已经流失了,而是作者精心拣选的结果,为要纪念34~37节记录的那些族长。──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代上四25】「扫罗的儿子是沙龙;沙龙的儿子是米比衫;米比衫的儿子是米施玛;」 ●「沙龙」:字义是「报应」。 ●「米比衫」:字义是「香甜的气味」。 ●「米施玛」:字义是「一个倾听」。――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26】「米施玛的儿子是哈母利;哈母利的儿子是撒刻;撒刻的儿子是示每。」 ●「哈母利」:字义是「神的热气」。 ●「撒刻」:字义是「留意的,注意的」。 ●「示每」:字义是「著名的」。――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27】「示每有十六个儿子、六个女儿,他弟兄的儿女不多,他们各家不如犹大族的人丁增多。」 ◎ 4:27 说明示每有22个儿女,但是其他兄弟却儿女不多,重点是远不及犹大 族的人数。 ◎西缅支派的土地在犹大以南,土地比较荒凉,适合游牧。西缅与犹大两支派 关系一向不错,后期西缅支派渐渐并入犹大支派之中。――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 经资料》 【代上四28】「西缅人住在别是巴、摩拉大、哈萨书亚、」 ●「别是巴」:字义是「七倍誓约的井」。 ●「摩拉大」:字义是「出生」或「赛跑」。 ●「哈萨书亚」:字义是「豺狼村」、「狐狸村」。―― 蔡哲民等《历代志 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28~33】西缅支派所居住的地名: 本文与(书19:2~7)是并行句,除了措辞上的细微区别之外,列出了几乎同样的地名。只是添加了一个新的地名即“陀健”。在分配迦南地时“陀健”可能尚未具备城邑的规模,但在记录本书的时候,似乎已开始展露头角。 ――《圣经精读本》 28~31节列出了西缅人居住的主要城市,32~33节列出了这些城市附属的城邑与村庄,都位于犹大南方的半干旱地带。西缅支派可能在南地以畜牧为主业。──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 4:28~31 是西缅人居住的主要城市,而 4:32~33 则是这些城市附 属的城邑与村庄。 4:31 特别强调在大卫王时期这些地区都还是西缅人的。 4:33 更 是强调这些固有居住的地点,甚至都还列在家谱之中。这些信息,应该都是要帮助 那些被掳归回的西缅人克服困难,坚守祖先留下来的产业。―― 蔡哲民等《历代志 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29】「辟拉、以森、陀腊、」 ●「辟拉」:字义是「麻烦的」。 ●「以森」:字义是「骨头」。 ●「陀腊」:字义是「世代」。――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30】「彼土利、何珥玛、洗革拉、」 ●「彼土利」:字义是「神毁坏」或「属神的人」。 ●「何珥玛」:字义是「庇护所」。 ●「洗革拉」:字义是「回绕」。――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31】「伯玛嘉博、哈萨苏撒、伯比利、色拉音,这些城邑直到大卫作王的时候都是属西缅人的。」 「这些城邑直到大卫作王的时候」:可见后来它们都归并入犹大支派的「南地」区分了(参撒上27:6; 30:26~30)。――《串珠圣经注释》 28节「哈萨书亚」及「哈萨苏撒」:「哈萨」是饲养牲畜的牛栏或羊圈,反映这二城是两个大型的畜牧中心,而生活在南地的西缅支派,仍然是过着半游牧的生活。――《串珠圣经注释》 ●「伯玛嘉博」:字义是「战车之家」。 ●「哈萨苏撒」:字义是「马村」。 ●「伯比利」:字义是「创意者之家」。 ●「色拉音」:字义是「双闸」。――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32】「他们的五个城邑是以坦、亚因、临门、陀健、亚珊。」 ● 4:32 应该是「他们的村庄是以坦、和亚因、临门、和陀健、和亚珊,五个 城邑」。 ●「以坦」:字义是「野兽的巢穴」。 ●「亚因」:字义是「泉水」。 ●「临门」:字义是「石榴树」。 ●「陀健」:字义是「测量」。 ●「亚珊」:字义是「烟」。――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33】「还有属城的乡村,直到巴力。这是他们的住处,他们都有家谱。」 西缅支派的家谱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列出了他们的应许之地,并强调「这是他们的住处,他们都有家谱」(33节),宣告那些被掳回归的西缅人有权追溯神分给他们祖先的产业。──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巴力」:字义是「主」。可能就是 书 19:8 的「巴拉‧比珥」SH
1192。 ●他们「都有家谱」:SH 3187,「被列入家谱」。――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 研经资料》 【代上四34】「还有米所巴、雅米勒、亚玛谢的儿子约沙、」 ●「米所巴」:字义是「回复」或「退步」。 ●「雅米勒」:字义是「他将统治」。 ●「亚玛谢」:字义是「耶和华是强大的」。 ●「约沙」:字义是「耶和华使其相等」。――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 料》 【代上四34~43】西缅支派的扩张:由于人口增加,草场不足,西缅支派被逼往东西方伸展,西面直到基拉耳,东面直到亚卡巴湾附近。――《串珠圣经注释》 暗示了希西家当时的历史背景。当时,亚述建立了从地中海到波斯的大帝国,处于蒸蒸日上的阶段。因此,巴勒斯坦地区处于不知何时会被亚述所践踏的危机当中。随着亚述王撒珥根(B.C.711~705)的去世,巴勒斯坦全城开始弥漫抵抗与谋反的气息,犹大王希西家是此抵抗运动的先锋。他使耶路撒冷等犹大的中心城邑成为要塞,攻打拒绝参加此抵抗运动的国家并使之屈服。本文中的两个征服事件就是关于此番征伐事业的代表性事例(王下18:8)。 ――《圣经精读本》 【代上四35】「约珥、约示比的儿子耶户。约示比是西莱雅的儿子;西莱雅是亚薛的儿子。」 ●「约珥」:字义是「耶和华是神」。 ●「约示比」:字义是「耶和华使我安居」。 ●「耶户」:字义是「耶和华是他」。 ●「西莱雅」:字义是「耶和华是统治者」。 ●「亚薛」:字义是「神所造的」。――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36】「还有以利约乃、雅哥巴、约朔海、亚帅雅、亚底业、耶西篾、比拿雅。」 ●「以利约乃」:字义是「我的眼向着耶和华」。 ●「雅哥巴」:字义是「向着雅各」。 ●「约朔海」:字义是「耶和华使人谦卑」。 ●「亚帅雅」:字义是「耶和华所造」。 ●「亚底业」:字义是「神的装饰」。 ●「耶西篾」:字义是「神建立」。 ●「比拿雅」:字义是「耶和华已建造」或「耶和华已建立」。―― 蔡哲民 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37】「示非的儿子细撒,示非是亚龙的儿子;亚龙是耶大雅的儿子;耶大雅是申利的儿子;申利是示玛雅的儿子。」 「示玛雅 שְׁמַעְיָה/shem·ä·yä」(37节)可能是「示每 שִׁמְעִי/shim·ē’」(27节)的另一个写法。──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示非」:字义是「丰富的」、「充裕的」。 ●「细撒」:字义是「光亮的」。 ●「亚龙」:字义是「大树」或「橡树」。 ●「耶大雅」:字义是「耶和华的赞美」。 ●「申利」:字义是「提高警觉的」。 ●「示玛雅」:字义是「被耶和华听见」。有学者认为这就是 4:26~27 的「示 每」(原文非常近似)。――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38】「以上所记的人名,都是作族长的,他们宗族的人数增多。」 都是作族长的: “族长”并非是一个民族的族长,而是指“从民族派生出来的家族领袖”。(34~37节)所列出的名单是犹大王希西家在位时攻打基多地而征伐米乌尼人的主角们(41节)。他们的征服事业不仅扩张了西缅支派的地界,还向周边国家显示了犹大王朝的主体性抵抗力量。 ――《圣经精读本》 ◎ 4:34~38 记载西缅的族长名单。 ●「人数增多」:SH 6555+SH
7230,「冲破的多」、「爆炸的多」。―― 蔡 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39】「他们往平原东边基多口去,寻找牧放羊群的草场,」 「基多口」:应作「基拉耳」。――《串珠圣经注释》 基多: 确切位置不为人所知,但据以下两个事实可以推测此地是位于加低斯与书珥之间的“基拉耳”:①是美好肥沃的牧场(创20:1~16;26:1~22);②离西缅支派很近。 ――《圣经精读本》 当亚述帝国不可一世的时候,西缅支派却逆势扩张:39~41节是向西方的扩张,42~43节是向东方的扩张。「含族的人」(40节),可能是住在非利士平原一带的迦南人。「米乌尼人」(41节)是攻击犹大的仇敌之一(代下二十1)。「西珥山」(42节)位于死海东南面的以东地。──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基多」口:字义是「墙壁」。可能是「基德」书 12:13 或「基拉珥」。 ●「基多口」:字义是「基多的入口」。――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40】「寻得肥美的草场地,又宽阔、又平静。从前住那里的是含族的人。」 ●「含」族:字义是「热」。――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41】「以上录名的人,在犹大王希西家年间,来攻击含族人的帐棚和那里所有的米乌尼人,将他们灭尽,就住在他们的地方,直到今日,因为那里有草场可以牧放羊群。」 “米乌尼人”。一个以东人的支派。――《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希西家年间」(41节),指希西家王为了摆脱亚述的辖制,「攻击非利士人,直到迦萨」(王下十八8)的时候。西缅支派虽然弱小,但34~37节记录的这些族长却毫不畏惧强大的亚述帝国,积极参与希西家王的复兴,结果不但扩张了西缅支派的境界、消灭了神的仇敌,更成为神用来激励回归百姓的榜样。──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米乌尼」:字义是「居所」。 ●「灭尽」:SH 2763,「完全地毁坏」、「被奉献以毁坏」、「灭绝」。 ◎ 4:39~41 记录了西缅人往西边的扩张,也说明到了犹大王希西家年间,西缅 支派还具有相当的实力。虽然一般认为西缅支派有一大部分融入犹大支派。 ―― 蔡 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41 米乌尼人】这族人的身分学者有好几个大相径庭的意见。第一个看法认为他们是阿拉伯南部的玛因人(Minaeans,其国名叫玛因〔Ma'in〕)。这个民族对烧香用之香料的垄断,到了主前四世纪已经延伸到巴勒斯坦。此外,又有学者认为这些人是提革拉毘列色三世碑文中提到的穆乌纳亚(Mu'unaya)人。第三个可能则是他们与犹大山地希伯仑以南的城镇玛云有关。──《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上四42】「这西缅人中,有五百人上西珥山,率领他们的是以示的儿子毗拉提、尼利雅、利法雅和乌薛,」 「西珥山」:可能是位于南地以南的区域。――《串珠圣经注释》 ●「以示」:字义是「他救了我」。 ●「毘拉提」:字义是「耶和华拯救」。 ●「尼利雅」:字义是「耶和华的仆人」。 ●「利法雅」:字义是「耶和华的先锋」。 ●「乌薛」:字义是「神是我的力量」。――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四43】「杀了逃脱剩下的亚玛力人,就住在那里直到今日。」 杀了……亚玛力人: 居住在西珥山的亚玛力人是扫罗征伐时的余剩者。扫罗王曾为战利品所惑,违背了神灭绝所有亚玛力居民与他们的一切所有的命令(撒上27:8,9;30:1~20),且借着本文中的西缅支派五百勇士得以成就。今日的圣徒当借着此番征伐记事而更新觉悟,为了在这地上扩张神的国度,当立定心志,刚强壮胆与撒但的势力进行属灵争战<弗6:10~20,圣徒的属灵争战>。 ――《圣经精读本》 「亚玛力人」(43节)是以扫的后裔(创三十六12),住在别是巴与埃及之间的旷野,一直到西奈半岛。「亚玛力人原为诸国之首」(民二十四20),是以色列人进迦南的路上最强悍的民族。他们「并不敬畏神」(申二十五18),在列国中带头攻击神的百姓、抵挡神的旨意(出十七8~16),成为一切抵挡神和神百姓的势力的代表。因此,神宣告祂「必世世代代和亚玛力人争战」(出十七16),而交给百姓的责任,就是「要将亚玛力的名号从天下涂抹了,不可忘记」(申二十五19)。当年的扫罗王违背神灭绝亚玛力人的命令(撒上十五18~19),所以有「逃脱剩下的亚玛力人」(43节),但神却借着最弱小的西缅支派完成了祂的旨意。──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西缅支派的这段家谱,不但提醒被掳归回的百姓要顺服神的命令,不要再像扫罗那样被神厌弃(撒上十五26);也鼓励一切软弱、失败的信徒:即使像西缅支派那样微弱,也能凭着信心被神大大使用,何况是基督用重价买来(林前六20)的人呢?──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亚玛力人」:此民族住在犹大南方与埃及之间的沙漠上,习惯游击战。这 个民族祖先是以扫创 36:12,16 。 ◎ 4:42~43 记载西缅支派往东边扩张的事迹,「西珥山」是以东人的传统领域。 当时应该被亚玛力人盘据,结果西缅支派就派人去夺取土地。 ◎ 4:43 「杀了逃脱剩下的亚玛力人」,就让人想起扫罗就作王 撒上 15 ,这 段记载,应该也是要提醒被掳归回的以色列人要学习先辈持守神的命令,不要再被 神厌弃。――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思想问题(第2~4章)】 1 2章中特别提到珥和亚干的罪(2:3, 7),有什么用意吗?这二人分别犯了什么罪?参串。同样,「应做不做,不应做却去做」是否你的写照?在你一生中,有什么事情会使你名留千古或获神纪念?是恶事还是善事呢? 2 圣经别处没有记载雅比斯的生平事迹,此处却记载他祷告蒙神应允(4:10),这有什么属灵意义?在你生平中,有什么祷告是蒙神应允的呢? 3 你对西缅的认识有多少?他是雅各那一个妻子所生?排行第几?有什么生平事略? 4 2~4章的家谱中曾提到不同的行业,试将它们找出来。见2:55; 4:14, 21~23, 39。圣经记载这些数据,你觉得奇怪吗?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 《串珠圣经注释》 |